蒙特婁 |
想去玩嗎? |
蒙特婁(Montreal)市,是魁北克省最大、最熱鬧的城市,原來是加拿大境內的第一大城,現在雖然已略遜於多倫多成為全國第二大城,雖然距海超過一千六百公里,但卻是世界上最大內陸港,也是加拿大經貿發源地,素有「北美小巴黎」之稱的世界第二大法語區,距離美國領土只有六十公里,因此也成為北美最重要的經貿中心、加拿大工商業中心。
一五三五年,法國航海家卡蒂爾從聖勞倫斯河口航行而來時,直到蒙特婁才看到一座小山丘矗立在小島中央,大喜之下就將它命名為「皇家山」(Mont Royal),蒙特婁的現名即由此演變而來;他並於一六一一年在此地建立了毛皮貿易站。直到一六四二年,保羅卓美迪(Paul de Chomedey)帶領大批軍隊及移民來此,以梅松尼夫(Maisonneuve)為首的法國傳教團體建立蒙特婁的前身瑪麗村(Ville Marie),此後法國殖民者以此為皮毛的交易地,十八世紀開始繁榮的城市外圍出現了居民區,英、法兩國也不斷爭奪此地,一七五九年歸屬英國,當時只有五千二百名居民。一七六三年,正式成為英屬北美的一部分。一七七五年被美國革命軍佔領,當時蒙特婁以僅次於紐約北美第二大港的優越地位,成為加拿大金融和商業中心而蓬勃發展;尤以西南地區聚集了加拿大百分之七十五的財富,成為全市最繁華地帶。一七九六年加拿大第一家公共圖書館在這裡成立,一八一七年建立第一家銀行。一八二五年到一八四九年間是加拿大的首都,人口已達十萬,一九五九年獲准建立都市自治區。
這個城市是連接五大湖和大西洋聖勞倫斯河水道上的主要港口,位於聖勞倫斯河與渥太華河匯合附近、霍舍拉加群島的最大島嶼蒙特婁島上,附近還有異札爾和多瓦爾兩座小島。
蒙特婁市區面積一百五十六平方公里,人口一百零一萬六千四百人,人煙稠密;都會區面積兩千七百平方公里,由周圍七十五個大小城鎮組成,範圍包括其他島嶼和聖勞倫斯河兩岸地區,人口三百五十多萬。蒙特婁和加拿大其他城市一樣,致力於將人口疏散至市郊,這種方法雖稍有成效,但也造成一些商人、銀行家、實業家和大學教授紛紛離去,使蒙特婁的人口品質降低不少。為了防止菁英分子流失,都市計劃擬定未來十年新遷入的居民在住宅方面可以獲得特別優待,並可在環境品質和經濟發展方面得到提升。
蒙特婁的氣候最熱是七月份,氣溫只有攝氏二十六度,最低有十七度,舒適涼爽;冬天嚴寒,最冷的一月分最高溫只有零下五度,最低可至零下三十多度,雪量極多。當氣溫降至零下三十度時,就會有飛旋雪來襲,使得全城被一片厚雪所掩埋,這種飛旋雪每年冬天總要來十來次。當居民看到門口積雪達兩公分半左右便開始掃雪,否則過不了多久,雪就會堆得掃不動。
全市道路總長一千八百七十六公里,人行道更長達三千兩百零二公里,平均每天要出動一千四百輛掃雪車才能清理完畢,所需費用高達六、七千萬加幣。並且年降雪量的百分之三十一、約三百萬立方公尺夾雜穢物,冰雪融化後注入河川,造成了水源污染,整治經費也龐大驚人,現在部分地區已採取微波或超音波技術來排雪。
這個城市工商業發達,工廠企業共有幾千家,最重要的是石油精鍊,以及工作人數眾多的服裝製造廠,還有香煙和食品加工、製藥、紡織、木材、鋼鐵、機車車輛、機械、化學、飛機和電器等。加拿大百分之六十五的航空工程和飛行人才都在這裡,是世界上唯一能在三十公里範圍內找齊所有飛機組件的城市。電子通訊、航空和通訊軟體等高科技產業,已經取代從前的鐵路、製糖和麵粉等重工業。
當地商業茂盛,是銀行、鐵路、保險公司和國際民航組織等機構及各大公司總部的匯集地。但由於魁北克省法裔人士鬧獨立,加上省政府立法在當地只能說法語,曾使許多非法裔人士和企業外移,使繁榮景象逐漸一艮退,原來加拿大第一大城的地位也被多倫多取代,但一九六○年代後至一九七○年代中期由於旅遊人數的增加,大量旅館的興建,無煙囪工業也成了蒙特婁經濟重要的一環。
蒙特婁市的交通非常發達,在航空方面,有世界各國的航空公司都在此設站服務,多爾瓦(Dorval)國際機場位於市區西方約二十二公里處,以一般商業客旅運輸為主;米拉貝爾(Mirabel)國際機場在市區北面五十五公里處,以包機的運作為主。機場至市區有機場巴士(Autocar Connaisseur-Cray),車資約十至十五一兀;計程車至市區分別為二十五元及五十五元。機場也設有赫茲(Hertz)公司租車櫃台,服務電話為(514)842-8537。市內的各大旅館也都有專車接送觀光客往返旅館和機場間。機場對外營運非常忙碌,從這裡起飛的民航機到渥太華只要半小時,到多倫多或魁北克約需一小時,到溫哥華要六個小時。
在陸上交通方面,這裡是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國家鐵路和太平洋鐵路在市區的中央車站交匯,還有一個溫莎車站。所有的車站都設在二十五公尺深的地下,車站上是三十層樓左右的商業大廈,進入市區的火車都從地下走,出了市區後才改為在地面行駛。火車東至溫哥華只要兩個小時、到魁北克要三個小時,南到多倫多約五個小時,並可連接美國東部。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有很多長途巴士營運。
對外水上交通方面,聖勞倫斯河北岸有綿延達十九公里、擁有現代化完善設備的港口,遠洋巨輪可以自大西洋溯河而上,停泊在港口碼頭上,非常方便,是加拿大水上貨運的主要港市之一。但是一到冬天,聖勞倫斯河就會結冰封港,遠洋輪船無法進來,大多數改泊到美國紐約港,進口貨物則要用大卡車轉運,大約要增加五個小時的車程,才能運抵蒙特婁。
市區及近郊交通以地鐵(Metro)、巴士和計程車為主,地鐵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全日不停地行駛,車票與巴士通用,設有一票到底及最新式的自動剪票設備。地下鐵有四條路線通往東南西北,還有的是駛向聖勞倫斯河的對岸,每條路線的車廂顏色都不相同,以免乘客坐錯路線。列車班次密集,差不多每隔五分鐘就開出一班,因此除了上下班的時候較為擁擠外,平時每個乘客都有坐位。
地鐵的出入口多設在建築物內,入口處都有一個藍底白字的標誌以供辨認,乘客推開玻璃門進去,走扶梯或搭自動電扶梯下去,經過走廊後進入地下車站,走廊上還開設有不少商店。車站內整潔明亮,牆上有壁畫、月台上鑲嵌著馬賽克,賞心悅目。每個地鐵站出口處都有公車站,形成方便的轉運系統。乘客自地鐵出來,如果想再搭一段巴士,只要在出口處的自動轉車機上按一下按鈕,取得一張轉車票,就可以免費轉乘巴士;但轉車票只限制在同一方向使用,且在離站二十分鐘內有效。
巴士路線遍及市區及市郊的大街小巷,除在地面上行駛外,有時也經由地下公路橫貫整個市區,出入口有設計別致的橋與地面連接。
市區內還有許多觀光巴士,有導遊解說,供觀光客遊覽市區各處名勝。
當地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律,在週末假日私人轎車可以在路邊隨便停車,不需擔心交通警察開罰單或拖吊。在蒙特婁還存在古老的交通工具馬車,供觀光客遊覽,遊客可以一派從容的在馬蹄「的答」聲中遊目四矚,盡情欣賞沿途美麗風光之餘,更多一份懷古情懷。也可以在聖勞倫斯河上乘搭遊艇,沿著河岸欣賞市街的建築風光,還可以眺望聖海倫島的景色。
蒙特婁是加拿大數一數二的大城,擁有許多美輪美奐的高級旅館,其中四星級的尚普蘭城堡大酒店(Marriott Chateau Champlain)位於市中心區的加拿大廣場上,樓高三十六層,擁有六百一十一間客房,地下室直通地鐵站和地下街,一百二十二公尺高的塔樓外牆上有拱形窗戶,設計非常特別,景觀良好,內部附設有宴客廳、快餐廳、屋頂餐廳和表演中心。連絡電話(514)878-9000。
波那凡杜(Hilton Montreal Bonaventure)國際觀光大飯店興建在地鐵的車站上,風格高雅,散步即可到達舊城和蒙特婁賭場,並且距離機場很近,對趕飛機的人最為方便。
伊麗莎白女皇(Queen Elizabeth)大飯店二十一層樓的建築矗立在市中心區,飯店地下就是火車站,一千零六十二間客房,以服務親切著稱,舊城、皇家山公園、藝術博物館、一千家專櫃的地下購物廣場都近在咫尺,連絡電話(514)861-3511。
蒙特婁歐里(Omni Montral)大飯店位於舍布魯克街和皮爾(Peel)街相交處,三百間舒適客房裝飾高雅,三十一層樓的建築,設有室內迴廊,景觀良好,兩個附設的優雅餐廳,供應可口佳餚。連絡電話(514)284-1110。
洲際飯店(Hotel Inter-Continental)位於舊城,二十六層樓高,有三百五十七間優雅客房,登上高聳的角樓可以一百八十度俯視舊城景觀。連絡電話(514)987-9900。
洛威飯店(Loews Hotel Vogue)位於蒙太奇路(rue de la Montage)一四二五號,九層樓的建築,雖然只有一百四十二間客房,但精緻優雅,浴廁內採用大理石的材質,豪華舒適。連絡電話為(514)285-5555。
蒙特婁還有許多三星級、二星級及一星級的飯店,其中假日、喜來登(Sheraton)、佳西(Best Western)、達美(Delta)及卡爾頓(Carlton)等,都是國際知名的連鎖大飯店,具有一定的水準。另外蒙特婁郊區還有一至四星級的大飯店好幾十家,可供選擇,遊客可以在旅遊中、心獲得詳細的資訊。
這個城市的餐廳多半是法國式的,甜點做得非常好,可惜太甜,中國人並不太欣賞。法國後代的蒙特婁人也遺傳有重視美食的特性,正宗的法國大餐固然不能遺漏,而強調烹調手法的法國式速食餐是法國麵包加醃燻肉類,跟美國稍有不同的加拿大式漢堡,也都值得嚐試。人們在這裡除了享受精美的法國菜,也可以品嚐到各國的名菜及中國菜、日本料理,最受歡迎的還是海鮮和青蛙腿。
在市區中、心的瑪利城大廈,樓高四十層,伸入地下層的還有商店、戲院和餐廳,地面各層分設辦公廳和公司行號的寫字間,還有餐廳和夜總會;頂樓就是美輪美奐的大餐廳,附設酒吧,有各式大餐供應,邊吃邊可俯瞰市區盛況和聖勞倫斯河的美景。
市內有名的四星級豪華高級餐廳多為法國菜,其中的波佛俱樂部(The Beaver Club),是伊莉莎白女皇大飯店的附屬餐廳,景觀良好、環境優雅,供應法國及加拿大佳餚,尤以馴鹿肉、挪威螫蝦和海蝦燒烤,搭配黑豆和薑汁醬最為可口。預約電話:(514)8613511。
此外,設於希爾頓波那凡杜大飯店內的卡斯蒂洛(Le Castillon)、位於鬧區蒙太奇(Montagne)路的路特西亞(Le Lutetia)、卡皮斯尼古拉斯(Les Caprices de Nicolas)、地中海燒烤及酒吧(Mediterraneo Gill & WiNe Bar)、艾莉西田莊(Champs Elysees)、克羅波斯德(Claude Postel)、歐爾(Les Halles)、巴黎咖啡(Le Cafe de Paris),以及多克(Toque)和三星級的法國菜拉瑪(La Maree)等十多家餐廳,都有優雅高貴氣氛、菜餚精緻、服務周到,需要事先訂位。
中國餐廳有四星級的紅辣椒(Le Piment Rouge)、三星級的福滿樓(Le Chrysantheme)及鄭記餐廳(Zen Chinese Cuisine),都是供應四川菜。此外,還有福盈軒(L'Orchidee)、敘福樓(Le Dandriun)、東坡樓(Tong Por)和楓華苑(Jardin Sinomonde)等。
市內較有名的海鮮店為三星級的吉比(Gibby's)、馬巴吧和牛排屋(La Queue de cheval Bar & Steakhouse)以及馬斯特羅(Maestro)等。義大利菜有波卡(Bocca D'oro)、西納(La Sila Restaurant)、那提尼(Le Larini)、加萊諾(Galiano's)、披薩拿 (Restaurant La Pizzella)等。藝術博物館對面的托卡餐廳(Troika Restaurant)是一家俄羅斯餐廳,供應的俄國菜多採取沙皇時代的做法。
日本料理以索多壽司餐廳(Soto Sushi Bar & Restaurant)和桂離(Katsura)的壽司、生魚片(Sashimi)最叫座。
此外,這裡也有比利時、印度、墨西哥和泰國等各國餐廳,以及素菜連鎖店和採稱重計價的家常菜(Le Commensal)、塔克媽媽沙拉連鎖店(Chez La Mere Tucker)等,都可滿足人們口腹之慾,大多數餐廳都講究情調,裝溝豪華,菜式精緻可口。
市內還有許多小吃店和酒吧,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食客光顧,大多數酒吧內有樂隊。拉丁區(Quartier Latin)是美食天堂,咖啡館、酒吧、餐廳和劇院林立,尤其是聖丹尼斯大道(Rue St-Denis)遠近馳名,到處都是庭園式的咖啡館,在這裡可以看到全市最流行的服飾精品店、前衛作品畫廊、情趣商店和精緻的小旅館、小吃店。店前有街頭樂師興奮地演奏,酒客和行人們和聲高歌,歡樂無窮,充滿了法國浪漫主義的情調。五月到十月間的室外咖啡座更是風情十足,坐在溫熙的陽光下,一個個悠閒的喝著香味四溢的咖啡,臉上的表情好像在說:這才是人生最一早受的時刻。
蒙特婁是一個市景繁榮的購物天堂,每一條街道都具有獨特的風情,不管是那一類型的遊客,都可依照自己的品味來一早受購物的樂趣。當地出產的物品很多,有領導加拿大時裝流行風尚的婦女服飾、秋冬的皮衣、毛料套裝、毛線衣、圍巾和手套等,以及手工藝品、玻璃製品和民俗藝術品,價錢公道;歐洲進口的商品也相當齊全,應有盡有。
名聞遐邇的聖凱瑟琳街(Rue Ste Catherine)是市內的購物中心,這條街的精華地段在大學街(Rue University)經皮爾街(Rue Peel)、蒙太奇街(Rue de L'a Montagne)至蓋伊街(Rue Guy)之間。這段路上除了有最時髦的流行服飾店,各類精品店和皮衣、皮飾專賣店外,還有德佩斯、摩根、伊頓、辛普森和奧吉威等五家大百貨公司、電影院及郊區(Faubourg)美食廣場等。
在聖凱薩琳西側、以地鐵相隔的梅松尼夫林蔭大道(Boul. de Maisonneuve)之間的新月街(Rue Crescent)是高級購物區,兩邊英國式傳統建築林立,歐洲風味十足,許多高級酒吧和俱樂部都集中在此,附近也不乏一些學生酒吧,蒙特婁最多彩多姿的夜生活就在這一帶,這裡也有許多加拿大設計師的專賣店。
再往西一個街區,就是素有「蒙特婁第五街」歷史悠久的舍布魯克(Sherbrooks)大道,從十八世紀開始就是商界巨子和政治家居住之地,當時這裡人口不過兩、三千,而蒙特婁百分之七十的資本都集中在此。現在這條大道是蒙特婁高級時裝中心,開設很多布置精巧的專賣店,有進口的歐洲名牌,也有當地名師設計的高級服飾;還有好幾家美術館、畫廊,路旁也有不少街頭藝人在擺地攤賣畫和現場為遊客作肖像畫,作品形形色色,美不勝收,售畫者彬彬有禮,任由路人參觀,索價非常公道,更沒有強賣的風氣,藝術氣氛濃厚。
聖羅蘭(St. Laurent)大道是蒙特婁頗具異國風味的一條街,各國移民開設的小店鋪提供不同口味的餐飲、健康食品、風味迥異的紀念品和許多主題書店。舊城區也同樣有許多別致的商店。
蒙特婁地下城(Underground City)建於一九六○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地下城之一,全球百分之七十的工業城市都領教過寒冷季節的不便,但蒙特婁人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從寒冷經驗中發展出許多特殊的技術與因應之道,如高超的除雪方法和多種多樣的冰上運動等;尤其是這座因避免酷寒而產生的地道,如今已被他們細心地經營成繁榮的地下城。
地下街北與瑪利廣場(Place Ville-Marie),東與波那凡杜、南與加拿大廣場相連,溫莎車站就在加拿大廣場南側。這個地下街錯綜複雜,面積廣達三百萬平方公尺,二十九公里長的行人走道連結九個車站的地鐵線、兩座火車站和千餘幢建築。覆蓋在玻璃天棚下的地下城裡有各種商店,包括三百多家賣店、餐廳、游泳池、銀行、郵局、辦公室和百貨公司,且大都集中在瑪利廣場、皇家山廣場或蒙特婁托拉斯公司一帶。在冰雪封凍的寒冬,蒙特婁人可以好幾個月在這不見天日的地下,社會機能照常運轉。逛街的人到了這座繁華的購物城,千萬要留意道路指標,否則很容易迷路。
這個城市也是-座大遊樂城,人們可以充分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享樂場所。青年男女喜歡尋找刺激,常在夜總會裡留連,載歌載舞、飄飄欲仙;中年人喜歡上酒吧,喝著啤酒在五彩燈光下欣賞裸體舞,清音妙姿撩人心懷;老年人清心寡慾,多選擇電影,尤其是欣賞老片以捕捉往日的春夢,全市有上百家電影院,經常放映法語和英語片,成人電影更是司空見慣。當地劇場眾多,上演的是法語和英語的話劇、歌劇,其中有一家法國劇團擁有翻譯機,租給聽不懂法語的觀眾使用。
蒙特婁的夜生活非常豐富,有太多地方可以去尋歡作樂,絕不可能讓人有寂寞無聊的感覺;每至春秋時分,人們都開始穿著清涼地在露天咖啡座閒聊,大部分的酒館也營業到半夜兩、三時,有些餐廳甚至通宵不打烊,夏秋兩季鬧區幾乎城開不夜。酒吧的霓虹燈和計程車車燈把馬路照得燈火輝煌。這裡治安相當好,觀光客晚上外出沒有安全顧慮,可以安心地享受美好的夜生活。
蒙特婁賭場(Casino de Montreal)在當地夜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金碧輝煌的英姿,濱臨聖勞倫斯河的小支流而建,周圍綠地環繞,益發顯出迷人的丰采,成為蒙特婁的新地標之一。到了晚上,在霓虹燈的閃爍下,呈現出晶瑩剔透的璀燦,整個建築彷彿鑽石般閃閃發亮,氣派豪華,令人幌若置身拉斯維加斯。賭場內擁有包括義大利餐廳在內的四家餐廳、歌舞劇院、服飾店和酒吧等,內部設有一百一十八張賭台、上千台吃角子老虎機,展現的不僅是賭國風雲的衣香鬢影,更有歐洲宴會般的夢幻色彩,當地人在夏天進入賭場還得排隊,可見生意興隆的情況。不妨來此小試身手,同時感受一下這裡的氣氛。
聖母島的賭場是利用一九六七年萬國博覽會的舊址改建,整個外觀非常摩登奇特,內部的規模宏大,名列世界十大賭場之一,遊客到此,就算不賭,光是參觀就足以大開眼界。
這裡有許多女脫衣舞廳,也有一家男性脫衣舞表演場,公開營業,生意興隆,只准女性進去欣賞,男性需由女性帶進場。這個舞廳每天下午五時開始營業,供應的晚餐和酒價錢昂貴,但仍然門庭若市。晚上八時開始表演,男舞者比女性脫衣舞娘脫得更為徹底,也更大膽放縱,女客看中的舞者,可以召來陪酒或在餐桌前表演,還可以帶出場作另類交易。
每年夏秋,這裡許多大型精彩的藝文活動都趁著陽光普照的六、七月搶著登場。蒙特婁法語節(Les Francofolies de Montreal)是一年一度世界法語藝術家的大會串,在十天的活動期間,全市共有兩百多場以法語或法裔藝術家演出為主的音樂會,其中有一百五十場在室外舞台舉行,民眾可以免費觀賞。
國際爵士音樂節(Montreal Jezz Festival)是加拿大年度文化活動盛會,大約四百場風格各異的爵士樂音樂會,其中三百場在市中心的露天舞台舉行,可以免費欣賞。
拉諾迪耶國際音樂節(Lanaudiere International Festival)是北美最精彩的古典音樂會之一,每年活動期間,共舉行四十餘場世界一流的音樂會。
蒙特婁喜劇節(Just For Laughs Festival)是國際性的活動,有來自十四國超過六百五十名的喜劇演員,在市中心的各劇場及戶外舞台,為觀眾帶來超過一千場以上的喜劇表演和脫口秀。「博君一笑」表演是源自魁北克式的幽默,節目中不落俗套的插科打譚令人莞爾。
蒙特婁世界電影節(The World Film Festival),以完全不同於好萊塢觀點的角度,發掘極具潛力及藝術價值的電影,成為每年與多倫多影展相提並論的電影盛會。
此外,這裡還有很多別具特色的節日活動,有班森與哈吉國際煙火節(Benson Hedges International),這是全球最精彩的煙火比賽之一,參賽者除了加拿大本國,還有中、美、德、義、法、西和澳等國外。國際熱氣球節(St Jean Sur Richelieu Hot Air Ballon Festival)、蒙特婁國際同性戀之光嘉年華(Montreal's International Gay Lesbian Pesbian Pride Festival)和莫爾森國際大賽車節等,也都繽紛多彩,熱鬧非凡。這些藝文活動大致從五月中旬開始登場,六月下旬進入高潮,到了七、八兩個月,達到讓人目不暇接的高峰。
為了不讓寒冷的冬天寂寞冷清,自一九九○年起在魁北克市冬季嘉年華如火如荼舉辦之際,蒙特婁也在二月上旬至下旬展開為期半個多月的冬節。節慶期間除週一、二外,每天晚間五至十時將聖凱薩琳街改為行人徒步區,舉辦夜間聲光表演;節慶期間全市五十多家飯店及餐廳推出物美價廉、花樣翻新的美食活動;同時各藝術中心、博物館也予以配合,除靜態的展覽,也有動態的表演,精心安排舞蹈、舞台劇、歌劇及音樂會的演出,遊客利用這個時候前往蒙特婁,既可免受人潮之擠,又可享受淡季機票、旅館折扣等多項優惠。
居民對冰上曲棍球運動愛之若狂,球場的觀眾席常常擠滿了球迷。冰凍的場地反映得一片光亮,拿著曲棍在場上追逐球餅的球員們,從頭到腳包得密不通風,頭盔還有遮光帽簷,衝鋒陷陣的高超球技,讓觀眾十分過癮。蒙特婁隊每攻下一分時,擴音機就會播放出勝利的音樂、興奮的觀眾高舉雙手歡呼,喧嘩聲和口哨聲此起彼伏,叫賣爆米花和可樂的吆喝聲也不甘一不弱地趕來湊熱鬧。
蒙特婁是僅次於巴黎的法裔族群都會,居民有三分之二說法語;路上的路標法文和英文並存,但在市區大家都會說英語。來自各國的移民形成的村落,散布在市中心的四周,使得蒙特婁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他們是加拿大人中最重視穿著打扮的,與其他省的輕鬆和強調自我不同,當地女性都淡妝輕抹、衣著整齊,神采奕奕。人民生活相當富裕,在享受生活情趣的同時,也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雖然所得稅很高,但福利制度非常完蓋;人們不必擔心失業、生病、無法受教育或發生意外,一切都有政府替他們安排妥善。
中國人在蒙特婁,大約有三萬五千名,因此在蒙特婁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中國城,位於市中心區的一角,離地下城很近,緊臨舊城區,華僑們大部分來自香港和廣東,少數來自台灣,多數說廣東話和生硬的國語。街上有許多專賣中國藝品和特產品的商店,一些小型中國餐館提供道地的中華料理,在五月龍蝦季時可以吃到味美價廉的大龍蝦。魁北克語文法律規定,招牌上的法文必須比其他文字大一倍,通常這條法律是針對英文,不過後來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取締目標是蒙特婁華埠的中文招牌。這些中文招牌的問題是,上面沒有法文翻譯,使許多不屬於華人文化或不識中文的人,到中國城商店吃飯或買東西時,諸多不便。這一取締中文招牌的法律,一旦遵守,華埠的風采將大為失色。中國城在冬季有冰雕大展,每逢農曆春節時,還有舞龍舞獅的民俗表演。
蒙特婁市內高樓大廈林立,但機關學校和公司商店門口很少看到掛紅色楓葉的加拿大國旗,掛的都是魁北克省省旗。
這個城市保持著慣有的淳樸民風,舊市區拓荒時代興建的石造建築、卵石道路、傳統市場、舊教堂和一幢幢冷峻的大樓,使得這座現代化的城市古意盎然;舊時代的魅力和新世紀的衝擊,產生一股世界性的特有風味,成為蒙特婁最誘人之處。同時,這裡還是有名的賞楓之地,每年九、十月滿山遍野紅楓掩映,蒙特婁這時也美得令人驚艷。
風情獨特景點看不完
這個風景獨特的城市,處處可見青銅尖塔的法國城堡式建築物,與加拿大其他省顯然不同,倒像是到了另外一個國度。尤其是市東端聖勞倫斯河畔聖母東路(Rue Notre-Dome Est)的舊城區,都是十七至十九世紀的教堂、林立的石造房屋和石疊的道路,成為觀光客必到之處。這裡的石建大樓,有的是商行的辦事處,有的是富人的豪華居所,也有少數摩天大樓,新舊輝映,兼容並蓄。
聖路易街上有個魁北克手工藝中心,出售各種木刻品、彩色地毯、木製圖書和愛斯基摩人的手工藝品等。這裡的夜市更是多彩多姿,很多法裔移民擺的攤子賣著手工藝品和繪畫,路邊雜耍市場小丑滑稽的表演、小提琴手凝神演奏、女歌手放聲歌唱,還有騎單輪自行車者表演驚險動作,彈簧床跳躍表演,以及看水晶球問卜的吉普賽女郎等,形形色色,洋洋大觀,儼然小型嘉年華,逗得觀眾樂不可支,心花怒放,隨意賞賜幾文,皆大歡喜。
蒙特婁有三百多座教堂,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天主教堂,同時不少各具特色。
聖母大教堂(Basilica Notre-Dame)位於舊城區裡,不僅是加拿大、也是北美洲境內最宏偉華麗的天主教堂,建於一六五六年,一八二九年重建,新哥德式建築,一雙尖塔高聳入雲,西邊的塔上裝有一口十一噸多重的大鐘,鳴鐘須要十二個人才行。教堂內部氣氛莊嚴,寬大的聖壇鑲嵌精緻優美的木刻雕飾,在藍綠色的天花板襯托下,金碧輝煌、富麗優雅,落地玻璃窗上彩繪當時法國境內教區的分布情形,可以容納五千多名教友望彌撒。演奏聖樂的管風琴,據說是全世界最大的,每年夏天還定期舉行莫札特音樂會。教堂內主祭壇的背面是博物館,陳列著宗教繪畫和雕刻等。
波斯庫爾聖母堂(Notre Dame de Bonsecours Chapel)瀕臨聖勞倫斯河,是蒙特婁最古老的禮拜堂,初建於一六五七年,當時市民都在這裡做禮拜。經過千辛萬苦的重建後,這座蒙特婁第一座石造教堂於一六七五年落成,當時的水手們在船隻靠岸後,都習慣來此祈禱,感謝神恩;教堂的名字Notre-Dame-de-Bonsecours意思就是聖母神助。教堂裡的小博物館展示著往日的榮景和當時在社會中扮演聯繫組織的角色。現在堂內排有許多水手敬獻的帆船模型,相當具有特色。
瑪麗女皇世界教堂(Cathedrale Marie Reine du Monde)坐落在多明尼安廣場上,於一八七○ 年開始興建,直到一八九四年才竣工,外型模仿羅馬聖彼得大教堂,面積只有聖彼得大教堂的三分之一,但仍然壯觀,是蒙特婁主教的座堂。教堂內有魁北克藝術家德爾福斯(George Delfosse)的繪畫作品展。
聖約瑟夫大教堂(St. Joseph's Oratory)是為紀念耶穌之父聖約瑟夫而建,是全世界最大的現代化大教堂,也是魁北克省三大宗教巡禮地之一,由安德烈(Andre)修士於一九二四年興建,一九六七年完成,它是安德烈一生追求的夢,他於一八七○ 年初到此地時,這裡只是一個小小的木頭禮拜堂。
這座大教堂海拔兩百六十一公尺,比街道高一百五十四公尺,矗立在半山腰上,是蒙特婁的制高點,高聳入雲的尖頂,非常宏偉壯觀,全世界只有梵蒂岡聖保羅大教堂的圓頂比它大,有電梯可以登頂。教堂外部主要由彩色玻璃構成,內部簡單樸實,擁有一台五千八百一十一支管子的大管風琴,每天由皇家山上飄起悠揚的樂聲。教堂的鐘樓上懸掛著五十六個大小不同的鐘,總重量達一萬零九百公斤,是北美最大的鐘樓,撞鐘人歐比(Claude Aubin)是蒙特婁大學音樂系的畢業生,曾在美國和法國等地研究鐘,是宗教鐘的專家。
教堂內陳列很多拐杖,據說是安德烈修士以教堂中的燈油,治癒的殘疾者信徒所留置,當時蜂擁而來的求救人潮持續達三十年之久,安德烈一九八二年去世後,和其他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士同葬在地下室。直至今日,仍有許多人自世界各地慕名而來,匍匐爬上聖約瑟夫教堂,希冀獲得他的垂憐,在地下墓穴中插滿了奉獻的蠟燭,以示對他虔誠的崇敬。教堂環境幽美,前有大片的花園廣場,教堂不時開放作音樂演奏會場。
聖派垂克教堂(St. Patrick's Basilica)位於女皇世界教堂附近,這是一所說英語的天主教徒宗教中心,也是蒙特婁著名的愛爾蘭式教堂,哥德式的建築,內有聖畫裝飾。
聖索爾匹斯(Saint Sulpice Seminary)神學院,位於聖母大教堂右側,建於一六八五年,是全市最老的建築物。
哈默介城堡博物館(Musee Chateau Ramezay)最早為辦公大樓,是一座宏偉的法國式建築,一七○三年至一七二四年擔任第一屆市長的哈默介(Chande de Ramezay)整修居此後,成為歷任總督的宅邸,獨立戰爭後,曾一度被美軍佔據作臨時指揮所。現在已改為博物館,展示著蒙特婁的歷史文化資料,包括地圖、殖民時期的傢俱、錢幣、印第安人的生活資料、手工藝品,以及本土作家的繪畫等,魁北克省早期生活資料豐富,從而可看出十八世紀新法蘭西時代的人們生活實況。
蒙特婁藝術館(The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成立於一八六○年,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美術館,共有新、舊兩個館,中間隔著一條舍布魯克大道。舊館內珍藏有古埃及王朝、非洲、中東和現代歐洲的美術作品、北美最好的原住民印紐伊特族版畫和雕刻品,以及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的藝術品,範疇相當廣,包括傑出的繪畫、雕刻、雕塑、傢俱、紡織品和裝飾藝術等作品。南邊的新館以加拿大現代畫作、傢俱、銀器及本地藝術為經常展品,並配合名人回顧展及東方地毯展覽,連建築外觀都因展覽主題的不同而變更圖案,整體給人的感覺生動活潑。美術館文物保藏的研究工作貢獻也大,並時常主辦巡迴展覽。
蒙特婁現代美術館(Musee d'Art Contemporain de Montreal)位於藝術廣場旁,是加拿大唯一的現代美術館,收藏加拿大及外國從一九四○年到現在的藝術家作品,包括照片、錄影帶、雕塑、繪畫、光牒片等五千多件作品,廣大的室外是一個漂亮的雕塑公園。
麥科德加拿大歷史博物館(McCord Museum of Canadian History)在麥基爾大學對面,共分七區展示,內容為從十八世紀到現在的加拿大歷史,對於開拓前的史實資料收集豐富,包括服裝、紡織品、繪畫、印刷、裝飾品、考古學、民俗藝術等,許多早期發祥時的照片尤其珍貴。
加拿大歷史蠟像館(Canadian Historic Wax Museum),陳列有加拿大歷史人物和歷史紀事的蠟像,可以使遊客在興趣盎然中去瞭解加拿大的歷史源流。
考古與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History),是一個運用多媒體展現考古歷史的博物館,位於舊市區十七世紀遺址上,正對著聖勞倫斯河港口,巧妙融合了半圓形高塔與平頂建築的造型,極具現代感。
塔頂設有法國餐廳和咖啡廳,也是眺望聖勞倫斯河及俯看舊港最好的位置。博物館旁一楝老房子,展示著早年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貝殼念珠貨幣;兩楝新舊建築間,以地下道相通。
十七世紀法國人和英國人先後來到聖勞倫斯河畔建立殖民地,而形成這座城市,這些過往的輝煌歲月,只留下建築殘垣和器物靜靜地躺在地層底下。一九九二年五月完成開放的這座博物館,就是特別選在早年聚集的遺址上建造的,提供一個真實環境的參觀經驗,參觀者首先被安排觀看一部十六分鐘長的影片,以英、法和日語介紹遺址的歷史。
走進燈光柔和、充滿懷古氣氛的地下展覽場,參觀者已踩在一九八○年發掘出來的聚落遺址上,整面遺址罩著透明的強化玻璃地板,訪客可盡覽遺址風貌,旁邊還有早年遺留下來的建築殘垣、老旅館的牆基和下水道等都出現在眼前,配合現代科技塑造的往日旅館女服務員、商店經理和民眾等在走道上等待著遊客,就像是兩、三百年前的情景重現。展示室內的陶片器物與殘壁斷垣相互陪襯,一條仿古的老市區道路,讓人猶如置身於時光隧道中。博物館把蒙特婁從誕生到現在,以複造的實景展現,包括第一家市場、早期先民聚落等,出口處有專賣店供遊客選購當地的特產。連絡電話為(514)872-9150。
蒙特婁自然生態博物館(Biodome de Montreal)位於奧林匹克運動公園,這是個以全世界生態環境而設計的公園,全館共分為熱帶雨林,南極、北極和加拿大落葉林等區域,熱帶雨林中有許多魚、兩棲動物、爬蟲、鳥類和哺乳動物。在仿製加拿大聖勞倫斯河與哈得遜灣之間的勞倫先(Laurentian)森林,則是針葉樹叢林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岩石環繞著的湖區。長著稀有植物、孕育著眾多野生動物、花崗岩叢生的平原水域中有六十萬加侖鹹水,這是聖勞倫斯河典型的地貌。另外,南極、北極和加拿大落葉林等也都地形地貌酷似,一圈下來似乎走遍全世界。館中時常就世界現今最受重視的環保問題舉行研討會。每至夏天旅遊旺季,博物館與奧林匹克運動場之間,有免費的交通車。連絡電話(514)868300。
加拿大建築中心(Canadian Centre for Architecture),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以國際建築、都市計劃,以及景觀設計為展示主題的博物館,加拿大建築的全部資訊都集中於此,內容相當豐富,展覽館本身也是建築中的極品。博物館旁邊是建於一八七四年的蕭納沙邸宅(Shaughenssay House),直到現在還保持著優雅的古風。
塑像特別多是這個城市的特色,公園裡、廣場上和摩天大樓的陰影下,或在夜總會不遠處的街邊上,都聳立著精美的雕刻塑像,市區內四個噴泉襯托的是發現加拿大的法國航海家卡蒂爾(Jacques Cartier)的塑像,以及著名的法國傳教士伍里爾石像:最令人矚目的是兩公尺高聳立在金融區中心的保羅卓美迪的塑像,他是一六四二年蒙特婁城的創建者之一,其下是當年英勇女烈士蒙絲的塑像。在皇家山上的華爾特斯公園中,有一座委內瑞拉政府贈送的西蒙波立華的半身塑像。在勞瑞爾公園裡的塑像,正對哥倫布大道的是支持哥倫布遠航發現新大陸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
市內還有兩位義大利人的塑像,一位是最初發現加拿大東部海岸地區的約翰卡伯特,另一位是世界大文豪但丁。在警察局附近有一群別致的農民塑像,是由一個頭戴寬邊帽,手提裝滿農產品籃子的婦人,以及三個分執火雞、魚和羊的兒童,組成動人的群眾畫面。
多明尼安廣場(Domminion Square)坐落在市區的心臟地區,被摩天大廈包圍,是遊覽巴士和機場巴士的起站、國家鐵路和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交通要衝,廣場上紀念碑林立,除陣亡將士紀念碑外,最令人矚目的是一個戰士騎馬的塑像,這是紀念加拿大總理勞瑞爾爵士而建的。另外還有蘇格蘭詩人彭恩斯、維多利亞女王、愛德華七世和納爾遜等人的塑像。
瑪麗村廣場(Place Ville Marie)位於多明尼安廣場北側,是蒙特婁市的商業中心和全市最熱鬧的地方,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期開始發展,是蒙特婁第一個擁有地下街的區域。廣場中央豎立一座十字架,周圍聳立著許多高樓大廈,其中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是市內超級摩天大廈之一,高達一百八十八公尺,頂樓設有暸望台,每年三月至十一月的每天上午十時直到深夜開放;與伊麗莎白女王飯店、中央車站、加拿大廣場及波那凡杜廣場之間都有地下街相通。廣場前是交通繁忙的杜爾切斯特(Dorchester)大道,車輛川流不息。皇家廣場(Place Royal)沿著河岸南行就可以到達,是蒙特婁最古老的公共廣場之一,從一六五七年開始使用,最早是市場的中心,當時還放置了絞首台和屍首展示台。現在被指定為蒙特婁市的重建計劃地。
波那凡杜廣場(Place Bonaventure)坐落在瑪麗廣場南方的第三條街上,這裡地面上有十二層樓高的大廈,內有購物中心、服飾店和大飯店;地面下是地下街,所以這一帶總是人聲鼎沸,非常熱鬧。
加拿大廣場(Place Du Canada)與杜爾切斯特廣場一街相隔,是繁華商業街中心一片可貴的綠蔭,不論是觀光巴士、機場巴士或觀光馬車,都是以這裡為出發點。
藝術廣場(Place Des Arts)面積達兩萬八千三百平方公尺,設有許多藝術迴廊,經常舉辦音樂會及戲劇演出,廣場下面是可以停放八百輛汽車的地下停車場。這裡可以容納三千名聽眾白色的威爾夫里德佩爾蒂埃音樂廳(Salle Wilfrid Pelletier),是古典樂迷們不可錯過的好地方,於一九六三年由蒙特婁交響樂團啟用,興建時獲得加拿大許多著名音樂家及藝術家的鼎力支持,不論是音響效果,或是內部藝術裝溝,都稱得上是世界之最,堪與義大利米蘭著名的斯卡拉劇場相媲美。廣場上還有兩家歌劇院:一家是可以容納一千三百人的梅松尼夫(Maisonneuve)歌劇院,另一家是可以容納八百名觀眾的波特羅耶爾(Port Royale),都是在一九六七年萬國博覽會時所建,有戲劇和芭蕾舞在此演出。
卡蒂爾廣場(Palace Jacques Cartier),伸展於市政大樓東南河岸,坐落在戰神廣場至瀑布之間坡地上,沿著聖母路北行即達。廣場中央聳立著建於一八○九年的納爾遜(Nelson)提督紀念碑,是蒙特婁最古老的紀念建築物。這裡花團錦簇,滿布著種有紅、黃、紫等設計精巧的花圃;通向港口的石板路上,花販在路燈間擺起攤子做生意。餐廳與咖啡座林立,夏日午後人聲鼎沸,馬車行人川流不息,是舊城區的心臟,往日是著名的花市。從廣場可通往公社(Commune)大道及舊港(Vieux Port), 舊港是夏季各類文化娛樂活動的大本營,在此遊客可以逛跳蚤市場、參觀各式各樣的展覽,租單車或協力車在河濱大道馳騁,或搭乘渡輪欣賞聖勞倫斯河沿岸風光。
兵器廣場(Place D'Armes)於一六四二年與這個城市同時建立,位於聖母院的正前方,早期這一帶是蒙特婁市古老繁華的金融中心,現在這裡還開設有許多銀行、公司和行號。廣場正中央豎立著蒙特婁市創始者保羅卓美迪(Paul de Chomedey)和西爾梅松尼夫(Sieur de Maisonneuve)的銅像。廣場北側古典宏偉的圓頂建築,就是加拿大最早成立的蒙特婁銀行,參觀裡面收集了貨幣、照片等的小型銀行博物館,可以瞭解本市的金融發展。
皇家山公園(Parc du Mont Royal)坐落於市區中心海拔兩百三十三公尺的皇家山坡頂,是市內最大和最好的公園,由設計紐約中央公園的世界知名設計師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所設計,全園滿覆綠樹,小鳥啾啾,調皮的松鼠跳躍其間,生意盎然。從山頂的幾座瞭望台俯望,市區林立的高樓大廈、縱橫交錯的街道、聖勞倫斯河秀麗的姿容,都可一覽無遺。公園最上部有馬車作交通工具,一九三二年所建築的觀景山莊(The Chalet Lookout)是觀賞市區的最美角度,從水平方向眺望,可以看到帷幕大廈玻璃映現出的朵朵雲彩,高聳的辦公大廈像是鋼筋水泥築成的峭壁;波光鄰鄰的聖勞倫斯河上,一座座大型的金屬拱橋,兩岸車輛川流不息。
夏天的池邊咖啡座舉行有露天音樂會,每到九月末十月初,公園內楓葉轉紅,滿山楓葉把蒙特婁的秋意點綴得更加迷人,冬天的清晨,公園裡常可看到警察騎著白馬、英姿煥發神情愉悅地走過草坪,一陣風掠過,林蔭道上的枯葉嗯嗯啪啪地飛舞起來;還有越野滑雪賽,屆時海貍湖(Beaver Lake)就成了最佳的滑冰場。平時車子禁止入園,在春季到秋季這一段時間有迷你電車行駛。公園的最高處,立著一個由梅松尼夫還願建造的大型十字架,高約三十公尺,彩色燈泡裝飾,夜間耀眼一兄麗。
公園山頂的瞭望台前,蒙特婁市旗迎風招展,旗幟的圖案是由法國的百合、英國蘭卡斯特家族的薔薇、蘇格蘭薊草和愛爾蘭三葉草等四種花草組成。公園的一角是墓地,公園西南的西山地區有十九世紀高級住宅街遺留。公園的入口位於公園大道(Park Avenue)與樅樹街Pine Street)交接處,在地鐵藝術廣場站下車,搭乘八十路公車即可抵達。
梅松尼夫公園(Maisonneuve Park)位於舍布魯克大道上,是全市最大的公園,裡面有高爾夫球場、網球場、室內運動中心、游泳池和可以容納五千三百人的冰上曲棍球場,設備齊全。公園內三分之一面積,是收集有一萬種植物的植物園。
蒙特婁植物園(Montreal Botanical Gardens)位於奧林匹克運動場的對面,隔壁就是梅松尼夫公園,這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植物園,由加拿大最著名的植物學家維克托蘭修士(Frere Marie-Victorin)建立,面積七十五公頃,共有兩萬六千種不同的植物,分別養植於園內十座溫室和三十座戶外花園裡,還有一個標本室,收藏約十萬號標本。植物園不收門票,供人參觀,遊客開車入內可隨意停車。
一進大門,迎面便是五彩繽紛的畫面,中央是一組流泉,四周三十多個小區分別種著各色鮮艷花卉。
植物園分為室外和溫室兩大部分,室外部分以四季花園最美,種著芍藥、夾竹桃、翠菊、牡丹、曇花、大理花和各種玫瑰等一千多種花卉,爭妍鬥艷,就像是一張錦鏽地毯。
經濟作物園區種植各種野生、改良的蔬菜、香料、油類和穀物等作物。果樹園內種有蘋果、桃、梨、櫻桃、李、梅和胡桃等果樹,種類齊全。應用及藥用植物園區內培育著中世紀歐洲人、美洲印第安人和本地人用於日常生活和醫藥的植物,以及一些有毒的植物。灌木區是袖珍式的植物,可以種在地上,也可以盆栽,家庭園藝的愛好者不妨到此欣賞參考。石園區是用各種各樣的岩石堆成花狀,奇花異草點綴其間。籬牆區的草木都栽成高低不同的樹籬、修剪成美麗的圖案,配以葉奇或花勝所搭的棚架,更顯設計新穎。池塘區有一百零九個池塘高低錯落,分別栽植著蓮、荷、菱、藕、菰和蘆葦等植物。高山植物區山巒疊起,瀑布潺潺沖激而下,種植著世界各地的高山植物。兒童植物園區,可認識植物生態和生長過程。示範花園區內有幾十個小花園,讓擁有獨立家屋的人,學習布置庭園。試驗區各類新品種的繁殖尤為壯觀。
全園的精華在溫室區,九座碩大溫室裡,栽植著加拿大寒冷氣候難以生長的植物,最大的一個溫室中有一座大噴水池,四周環繞著花的世界。在春秋兩季和聖誕節前後,這裡會舉行充滿藝術氣氛的花卉特展,把花房布置成巴黎的街景、古希臘的庭園、布魯塞爾的花市、西班牙式的花園、英國的鄉村和美國的大廈等,使高貴的鬱金香、水仙、玫瑰、大理花、芍藥和牡丹等更加出色。秋天的菊花大展,更是園中一年一度的盛事。熱帶溫室區內大片的熱帶樹木點綴著蘭花;羊齒植物室有全世界各種類型的羊齒植物;秋海棠室兩百多種秋海棠互相爭艷;袖珍植物室有南非來的厚肉植物;經濟植物區種著可可、咖啡、茶等各種飲料及食物類;最難得的是仙人掌溫室,蒐集了高如巨碑、細如針尖、小如蠶豆、形如圓球等數十種珍品,令人嘆為觀止。
園中佔地兩公頃半的中國公園夢湖園,是以上海「豫園」為藍本的中國明朝式亭園,明池高瀑、亭台樓閣、懸掛燈籠,古色古香。
日本花園(Japanese Garden)也同樣佔地兩公頃半,是在自然生長的植物中設計的日式園林,包括盆栽、茶園、亭子等,也收藏了日本花卉、和服,也可到幽雅的日式茶室喝一杯茶、歇歇腿。
蒙特婁昆蟲館(Montreal Insectarium)收集了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蝴蝶和昆蟲;小昆蟲館中展示著昆蟲的自然生長環境,多媒體的介紹尤其多彩多姿。
奧林匹克公園(Parc Olympique)佔地四十六公頃,位於市區的東部,周圍是大片綠地,白色的建築物是覆體狀的龐然大物,這就是蒙特婁市為舉辦一九七六年奧運會而興建的運動場(Olympic Stadium)。這項浩大的工程是由法國建築師所設計,長圓形的看台上有個很大的蓋子,是用鋼筋、水泥和玻璃建造的,蓋住整個運動場地。用起重機褐開頂蓋時,是一個露天大運動場;當蓋子放下後,又成了室內競技場,不怕風吹雨打和下雪,並且可以開放暖氣,使場內溫暖如春,讓這個大運動場在北美洲嚴寒的隆冬裡也可以使用。它本來是全球第一座可開闔式的運動場,可惜因為工程太過浩大,在奧運結束後五年才完工,成為當屆奧運的一大憾事。現在這裡是蒙特婁國際棒球聯盟的總部,可容納八萬人的大體育館是棒球賽、音樂會、游泳等市民休閒的活動場所,尤其六條水道的游泳池,最為市民鍾愛。
蒙特婁塔位於奧林匹克公園旁,高達一百九十公尺,像手臂似的倚向奧林匹克運動場的上空,號稱世界最高的斜塔型建築,也是公園的地標。遊客可乘坐懸掛在斜塔外的電梯到塔頂眺望,視野特別好,可將蒙特婁美麗的景色盡收眼底。
世界博覽會場設在聖勞倫斯河中央的一個島上,有地鐵相通,來去方便。遊客購票進入會場後,先坐單軌的高架電車繞會場參觀一周,然後再參觀國家的展覽館,館內展出各國產品,琳琅滿目。最令人矚目的是一個新型立體電影院,入內後就置身於一個圓形的大廳中,沒有坐椅,只有一排排的欄桿,觀眾站在大廳中倚著欄桿看電影。這個圓形的建築,四周共有八面銀幕,合成三百六十度的圓形。每兩面銀幕間有一條黑線間隔,電影放映機的鏡頭被安裝在黑線上,八架放映機同時放映影片,各自放射到對面的銀幕上,所映的影片邊沿都是相連接的,因此放映時觀眾所看到的四周銀幕,前後左右盡入眼中。每三十分鐘放映一部彩色短片,介紹加拿大的山川人物,有中部大草原、尼加拉大瀑布、北極的冰天雪地、西部的洛磯山脈,以及摩天大廈林立的大都市和大工廠等景色,就如同身歷其境,極具真實感。現在,這裡還開設有大遊樂園。
聖海倫島(Ile Ste-Helene)坐落在聖勞倫斯河中央,可以由卡蒂爾大橋到達,面積一百三十八公頃。島的名字取自法國殖民者尚普蘭妻子之名,島中央即為高聳的海倫尚普蘭公園(Parc Helene-de-Champlain),這是一個風景幽美的地方,園中的野餐設施,可供民眾郊遊時歇息。一九六七年萬國博覽會就在這個島和臨近的聖母(Zotre Dame)島舉行,介紹世界各國文化展示會場的「人和人的世界」(Man and His World),即為當時玻璃製的球形美國館,但只有在旅遊旺季中才開放。隆德(La Ronde)遊樂公園,位於島的東端,擁有三十五種以上騎坐翻滾的遊樂設施,夏季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每年六月下旬至九月下旬,島上的舊要塞會有穿著十八世紀英、法兩軍制服的士兵實地表演射擊和閱兵典禮。到了冬天,這裡又成為滑雪及冬季嘉年華會的主要場所。中央島上每年都舉行一次商展,每次商展都有好幾個國家參加,非常熱鬧。
蒙特婁水族館(Montreal Aquarium)位於聖海倫島上,是一所市立水族館。一九六六年為舉行萬國博覽會而建,兩座大建築展出魚類、無脊椎動物及海洋哺乳動物;共有三百五十多種魚類約兩千五百多尾。珊瑚礁展區穿梭著美麗的魚群和多種無脊椎動物。獨特的企鵝展覽,以鑲有玻璃板的環形池,布置成南極的冰和岩石海岸線,企鵝在適溫的水下游泳。水族館還提供教育活動及科學研究。
聖母島(Ile Notre-Dame)在聖海倫島南端東側,也是為萬國博覽會整建的,全園裡覆蓋著美麗的玫瑰花叢,除了頗受歡迎的賭場外,還有各式各樣的娛樂設施、水上運動、獨木舟、戶外舞台劇和大賽車等一百多項活動;到了冬天又是滑雪、溜冰的好所在,同時在一月底每年會舉行為期十天熱鬧的雪季嘉年華會(Fete des Neiges Festival),包括雪雕、滑雪賽、狗拉雪橇等一百二十五個以上的節目。連絡電話(514)872-4537。
勞倫汀野地保護區(Reserve faunique des Laurentides)在蒙特婁市北方,沿十五號高速公路行駛約一小時即可到達勞倫汀山區,保護區面積廣達七千九百六十平方公里,最高處海拔一千二百一十九公尺,有森林丘陵、一千五百多個湖泊和許多河流,美景天成,也可以看到很多野生動物,沿著道路及河邊活動著麋鹿,海狸和熊也常至河邊飲水;河中游魚可數,釣魚則在限制區內。
這裡也是一個遊樂設施齊全的別墅區,很多遊客夏天到此地露營、泛舟、釣魚、騎單車、健行、游泳、騎馬,打高爾夫球和網球;秋天這裡是賞楓的好去處;冬天這一帶有二十處極負盛名的滑雪勝地,同時也是雪車的發源地,可在雪地駕駛以滑板取代輪胎的各式車輛,也可在湖上溜冰、乘坐狗拉雪橇等多項活動,曾在一九九○年榮獲「北美最大的四季旅遊度假村」雅譽。這裡還有稱為藝術家畫廊的聖亞得(Sainte Adete),經常舉行音樂演奏會及繪圖和雕刻展出。
蒙特婁在教育科技上也扮演了極為先進的重要角色,許多重要的高科技研究機構大都設在這裡,全市有四所大學,包括康科迪亞(Concordia)、麥基爾、蒙特婁及魁北克等大學,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學城,其中蒙特婁大學是在法國境外最大的法語大學。
麥基爾大學(Universite McGill)以英語為主的,具有悠久的歷史,現在已成為加拿大辦得最好的私立明星學校,是加拿大的「長春藤大學」,因其在化學、醫學和生物學方面的成就一旱譽國際,不僅全國的好學生都以入此校為榮,外國學生的比率也居全國榜首。畢業校友表現尤其優秀,自一九七七年以來,已有四位榮獲諾貝爾獎、九十九位獲羅德獎。
這個大學位於皇家山下的公園旁,這是蒙特婁富商詹姆斯麥基爾(James McGill)於一八一三年去世時捐贈的產業所興建的,一八二一年獲得辦學校的皇家許可證,一八二九年麥基爾大學文學院及醫學院開始招生;一八九九年繼之又開辦了專收女生的維多利亞皇家學院(Royal Vitoria College),一九○七年在聖安德貝爾維尤(Sainte-Anne-de-Bellevue)成立了麥克唐納學院(Macdonald College),現在為男女合校,全校共有二十三個科系,醫科全國聞名,在北美亦享有盛譽;自然科學與工程、法律等科系,也都聞名國際。
皇家山東南坡下的城中區麥基爾大學校本部(Downtown Campus),隨著一百多年來的城市發展,逐漸被包圍在蒙特婁市最繁華的商業區和住宅區間,擁有二十五幢建築和完善設施廣裹的校區內四季風光幽美,尤其夏天校園內的花朵和紅白相間的傳統建築,與皇家山花園山坡上的花朵相映成趣,整個校園就像是花城般燦爛溫馨;午後學生三、五成群,在如茵的草坪上玩飛盤、看書、打球或作日光浴,再加上雕塑處處,林蔭道穿插,整個校園簡直就像社區公園般令人流連忘返。
麥克唐納校區(Macdonald Campus)佔地八十公頃多,依偎在聖路易湖畔,環境也十分優美,是農學院、食品營養科學、生物科學等學院所在地,附設有農場、牧場、小動物園、花園等,都是學生上課實習的好地方。
麥基爾的學生不只會唸書,各項活動也非常出色,秋天的美式足球、冬季的冰上曲棍球在加拿大各大學校際賽中,一直是風頭最健的,每至寒冬冰上生龍活虎的曲棍球賽,是學校的熱門運動,除了常見校隊隊員在體育館的固定場地中練習外,還看到有人冒著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溫,在結冰的草坪上苦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