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可泰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蘇可泰(Sukhothai)又名「宋加洛」,是泰國的歷史古都,也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城。在公元13世紀以前,它是柬埔寨吳哥王朝的都城;1238年後由於陸續發生動亂,當地泰族人民起義,奪取蘇可泰城,建立了泰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獨立王朝,1257至1436年期間,是泰國歷史上的「蘇可泰王朝」。蘇可泰在泰語中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表明泰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1257至1379年的蘇可泰王朝全盛時期,國土版圖擴充為原來的10倍,疆域包括今天的馬來西亞、緬甸中部和寮國。蘇可泰王朝共傳六世,第三任國王羅堪罕在位40年,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其子婁泰王於1317年即位,他一心向佛,不愛打仗,失去許多領土。王位於1347年傳給他的兒子李泰王,以佛陀的皇室10誡來治國而馳廢軍事的結果,是被他的屬國艾尤塔雅取而代之,後被大城王朝吞併。1584年後蘇可泰城漸漸荒棄,直到近代才重新進行挖掘。

這個城市為蘇可泰府的首府,位於泰國中北部,南距曼谷約540公里。自曼谷前來可選擇飛機、火車或巴士。遊客搭乘曼谷航空公司的航班,每天有兩個班次,早上7時15分和下午4時10分從曼谷起飛,航程約1個小時可達蘇可泰。火車一天有5個班次,車程約6小時,分頭等和二等車廂。也可在曼谷的巴士北站搭巴士前往,車程也是6小時,巴士分普通和空調車兩種,每天有10個班次。市內交通可選擇迷你巴士和三輪嘟嘟車,蘇可泰的迷你巴士中心(The Minibus Cent-re)位於代拉特電影院(Trirat Cinama)和闕若維迪通路(Charot-withi-Th-ong Road)的派出所附近,每天早上6時至下午5時30分之間,每隔10分鐘開出一班。由相距12公里的古城到新城,車程約20分鐘;搭乘三輪嘟嘟車需15分鐘車程,但費用較高。

這個城市沒有高樓大廈,都是傳統的泰式建築,冷清空蕩的古都大街兩旁,都是灰暗的店鋪和房舍,偶爾有幾部腳踏三輪車沿街招攬生意。但是空氣清新,綠意盎然,食宿比曼谷好,消費也便宜很多,人民友善,好像還過著幾百年前的簡陋生活方式,引人發思古之幽情。只有在一年一度的趕集活動中,古樸的小城才會沸騰起來,古老的集市如火似荼地進行著,人潮洶湧,攤販沿著河邊林立,燈火通明,猶如嘈雜的夜市。在市集(Selling Fair)集中的兩三條長街上,約有100多個攤子在馬路兩旁搭起棚子,販售日用品、衣服、鞋帽和飾品,盡頭的遊樂區,有幾座老式旋轉木馬及吊車,另有一個歌唱擂台,可欣賞傳統的泰北歌舞表演。泰曆12月15日月圓時的水燈節,是蘇可泰地區最具傳統風味的慶典,當地人將蓮花狀的木船放在水中或溪上漂流,同時將清香的花和香炷、蠟燭或是一枚硬幣放在船中,表示對水神虔誠的敬意,也將前一年所犯的過錯洗條乾淨。

在蘇可泰住宿,可選擇的旅館有蘇可素、Sawat phong、Chi-nnawat和Si wana等。蘇可泰文化中心(Sukhothai Cultural Centre)位於古城區附近,販賣各式當地手工藝品及精緻的衣料、服飾、古董、籐製品、泰絲、棉織品等。海休(Hat Sieo)以傳統的棉織品聞名,是位於席撒查那來(Si Satcha-nalai)的購物區。Four V Parthers-hip是大理石用品專賣店,出售各種紀念品、大理石椅子和煙灰缸等。Kingdom of Father Ceramics距蘇可泰史蹟公園約兩公里,提供各種具有蘇可泰王朝時期設計風格的陶製品,是對民俗品有興趣的觀光客的好去處。

這個古城是泰國文明的精華區,在蘇可泰王朝時期流行信仰小乘佛教,現在仍保留有許多古城,城內的各種佛像、佛塔、壁畫、建築及生活器皿等物都是泰國古代社會黃金時代的產物,在泰國歷史和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也是東方文化的寶貴遺產,有關泰國的文字、藝術、文化與法規,很多都是由蘇可泰時期開始創立的。為維護和研究此地的豐富文化與遺蹟,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在1979年時,將這裡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亞洲6項重點計劃之一,提供專款、鼓勵專業人員進行保存遺產的工作。近年來當地政府大力修繕所有的斷壁殘垣,將境內的古蹟寺廟修刷一新,重新建成國家歷史文物保護區。

蘇可泰古城遺址保留最多的是佛教建築,高聳的佛塔層層疊疊,形狀大小造型各異,有八角形底座,圓形底座,也有蓮花形和大象型底座。塔尖造型則大同小異。據說蘇可泰的佛塔建築是當時柬埔寨和錫蘭佛教建築的混合體,別具一格。

羅堪罕國立博物館(Ramkha-mhaeng National Museum)是參觀蘇可泰的理想起點,在此可了解蘇可泰的起源與典故。它位於古城內的蘇可泰遺蹟公園(Sukhothai Historical Park)中,公園內還有王宮、佛寺、城門、城牆和城壕等歷史遺蹟,公園入口旁邊還聳立羅堪罕王的紀念碑。羅堪罕是蘇可泰王朝的第三任國王,文治武功都很卓著,繼位後不但開拓疆土,還致力於政治、文化、經濟的改革,大力發展農業,積極開展外交活動,與印度、緬甸、斯里蘭卡等國建立了商貿關係,曾五次遣使中國,1294至1300年間兩次親訪中國元朝,並邀來中國陶瓷工開窯燒製陶瓷,創立了暹邏最早,最著名的宋加洛陶器業。他最傑出的貢獻是利用高棉文、梵文及峇厘文,在1283年成功地締造了泰國自己的文字,這套用拼音方式組成的文字,一直使用至今;在1283年之前,泰國使用的是真腊文字。1983年,泰國政府曾舉行「慶祝泰文700週年紀念」活動,以緬懷羅堪罕國王為泰國文化的發展所作的貢獻。羅堪罕在位時規定臣民要見國王時,要先敲擊掛在宮牆門上的銅鐘,國王聽見鐘聲後,便可安排上朝。現在蘇可泰古城中還立有一尊3噸半重的羅堪罕國王銅像,極為引人注目。

館內收藏有許多上乘的蘇可泰雕塑、陶器和各朝代的藝術品等,種類繁多,琳琅滿目,令人嘆為觀止。其中聞名遐邇的1292年羅堪罕王石雕像及石刻碑文的複製品最值得欣賞,石雕像是於1833年被孟庫王所發現,石雕上記載了羅堪罕征服鄰近王國的經過。石刻碑文上有泰國最早的文字,上面記述著:「蘇可泰是個風和日麗溫馨美好的城市,水中有魚,田裡有米,國王不向人民抽稅……人人豐衣足食,自由交易大象和馬匹,或換金銀,百姓都幸福快樂,神采飛揚。」在蘇可泰山土的著名的宋加洛(Sawan-khalok)陶器,在館內有豐富的收藏,是中國元朝時期蘇可泰派遣使節到中國學習,同時中國師傅也前來傳授製作的紀念品。

館裡展示的一套竹筒,是13世紀時由足智多謀的第一任蘇可泰國王菩禳所發明最早的運水系統,將聖水安全運到柬埔寨去進貢。還有一組類似古代樁米的石臼和石樁,功能非常特別。石臼放在古代泰國寺廟門外的庭院中,石樁置於廟內佛像旁的特別洞穴內,當人們自覺有罪或做錯事時,先到廟裡向佛陀懺悔,然後到洞穴內取出石樁扛到廟外石臼上,倒入聖水攪拌,當聖水順著石臼溝槽流下來時,則洗臉淨身,相信如此可以洗去罪惡重新做人。此外,在蘇可泰國立博物館的前方,還有一座由國立藝術局修建的開放式蘇可泰寺院。

王宮舊址和廢墟也位於古城內,佔地16萬平方公尺,四周有護城河,裡面有古代王室人員的起居室和寺廟,由於年代久遠,多半成為殘垣斷壁,只能從石碑上了解宮殿的名稱。並有碑文記載當時羅堪罕國王親自判決民間案件,英明治國的事蹟。

蘇可泰的城牆內有20多座寺廟,瑪哈泰寺(Wat Mahathat)為蘇可泰意義非凡的遺蹟之一,建於王宮西面,是當地最大的佛寺和主要的佛教僧院,也是皇室祈願之地,興建於12世紀20年代,目前造型是1345年由婁泰王改建,據說羅堪罕王未稱帝前曾在此出家,取法名為帕暖。寺裡的釋迦牟尼大佛像由李泰王所造,為斯里蘭卡風格,四周環繞著石柱;柬埔寨式的紅土平壇上,中央和4個角落分別有一紅土佛塔,頂尖有蓮花狀裝飾,是蘇可泰建築特色之一,佛塔和寺院廢墟,反映了蘇可泰王朝輝煌燦爛的盛況。塔門佛像在和煦陽光下莊嚴端坐,俯視周遭廢墟。寺旁的水池叫金池,因池水清澈甘甜,當地人民視其為祛污除病的聖水,池內島上建有金池寺。還有個水池叫銀池,池上也建有寺塔。靜泊的池水與雄偉的廟宇相映成趣。

席沙維寺(Wat Si Sawai)原先是座供奉濕婆的印度神廟,為印度教聖地,後來改為佛教寺廟,位於瑪哈泰寺西南方。寺內正殿遺蹟後面的三聯式佛塔仍然存在,是柬埔寨式建築風格的變化改造,中間一座高達20公尺,左右兩座高12公尺;15世紀時加建在塔上的灰泥裝飾,表現出神鳥和神明的造型,非常精緻。

西昌寺(Wat Si Chum)也是蘇可泰地區最重要的宗教遺蹟之一,位於古城西北方,宏偉壯觀的寺廟建築,遠望像一座以白灰建成的四方平台,極為特別。在長寬各40公尺、高30公尺的大佛堂裡供奉著11.3公尺高的大佛坐像,名叫菩阿恰那(Phra Achana)尊者,祂是泰國最大的坐佛像之一,由灰泥製成,兩膝間的寬度約為3.6公尺。四周圍牆內有秘道通至巨佛頭部,蘇可泰統治者曾利用此秘道派人登到佛口處,發聲鼓勵垂敗的士兵,因而反敗為勝,使此佛名聲大噪。秘道間的天花板是由50多塊石板畫拼湊而成,上面的石刻畫隱喻著本生經故事中的景象,將佛陀前世的道德故事,以圖畫形式相當完整地呈出來,它的作用在於將拾級而上的朝拜過程加以轉化,用來象徵學佛境界的提昇。

柴圖鵬寺(Wat Chetupon)以一座有趣的半毀佛塔而著稱,位於古城外的南面。整座寺院四周圍繞著灰石所砌成的牆,大門是由石板瓦築成的,中央佛塔上有站、臥、行、坐四種姿態的空心灰泥佛像。

沙潘欣寺(Wat Saphan Hin)坐落於城西200公尺高的小山丘上,在此可俯瞰古城美麗的風光,通往山間的石階極為有名,是由一塊塊的原石鋪砌而成,形狀與色澤各異,當地人稱之為「石橋」,到沙潘欣寺需經過這條石階,因此這座寺廟又有「石橋僧院」的美稱。寺院內的圓柱上有一尊高約13公尺的立佛,傳說附近的樹叢和山區曾經住著一些隱居山林的苦行僧。

帕斐鑾寺(Wat Phra Pai Luan-g)位於城北,無論是面積和重要性,都足以與瑪哈泰寺相提並論,其中有3條同心圓式的壕溝圍繞著由多幢建築所組成的主寺院。附近的一座寺內也供奉著行、立、坐、臥等4種姿態的佛像,雖然與真實比例並不符合,不過旨在強調佛性不同於人性,相當耐人尋味。

席撒查那萊(Si Satchanalai)寺位於城北55公里處永河(Yom Riv-er)的西岸,有一座橋樑可通往席撒查那萊古城,也可以搭舢板前往。昌隆寺(Wat Chang Lom)也是當地主要的佛寺,為一座紅土和灰泥建築而成的大佛塔,由羅堪罕王在1285年興建,供奉著一些佛祖的遺物。此外,這裡還有洋溢著細膩的斯里蘭卡風味的撒席寺(Wat Sra Sri)、查那松康寺(Wat Chana Song Kram)和達官寺(Wat Traknan)等寺廟。

彭世洛(Phitsanulok)市是彭世洛府的首府和行政中心,500多年來一直是泰國歷史上有名的都市。舊城建於13世紀,14至18世紀時是泰國第二大城,1960年曾遭祝融施虐,使得大部分市區付之一炬。這個約有9萬多人口的城市,位於蘇可泰城東南方56公里處。當地主要農作物是水稻,設有碾米廠和食品加工廠。城南有大米、棉花和煙草市場。

它是蘇可泰的姊妹城,水、陸、空交通都非常發達,市郊有座民航機場,自曼谷搭機前往蘇可泰的遊客,一定要在這裡降落,然後再轉車前往,車程約一小時。清邁和蘇梅每天也有班機來此。這裡還是曼谷至清邁的鐵路,以及東西公路幹線的交叉點。楠河(Nan River)流貫城內,渡口花樹掩映,河岸陡峭,有許多水上房屋和船隻傍岸停泊,有些已改為餐廳,遊客在此用餐還可欣賞河畔風光。市區相當繁榮,有各種商店和現代化旅館,阿美納空(Amarin Nakorn)觀光飯店是市內最現代化的建築物,擁有精緻客房,供應西式菜餚。這裡的夜市有個露天飲食攤,為了招攬客人,每晚都會表演「空中接菜」的精彩節目。表演方式是由廚師把菜炒好後,單手持炒菜鍋,身子一蹲、手臂一振,便把炒好的菜拋向身後約一層樓高的台上,由一個服務生在台上持盤碟把菜接住,再端到客人桌上,萬無一失;有時為了營造氣氛,也會邀請客人上台接菜,但沒有高超技術的顧客,還是不要上台獻醜。

這裡的民俗博物館(Folklore Museum)內的藏品是館主Thawi先生窮畢生之力收集的,藏品的種類及數量冠於全泰國。館內設備較為簡陋,藏有各種老式的農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種設計簡單但顯現驚人巧思的捕捉飛禽走獸的陷阱。遊客在此不僅可以了解各種作物耕作、收割的方法,而且可以進一步探知泰國農家自古至今的生活方式。

彭世洛也有一座瑪哈泰寺,建於大城王朝時期,是鍍金的柬埔寨式圓頂佛塔,供奉帕欽納萊佛(Bhra Buddha Chinnarat),寺內收藏各種不同時代的佛像,頗具藝術價值。

此外,彭世洛附近還有童沙拉恩鑾國家公園和旺農阿奴瀑布名勝。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