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樓 |
想去玩嗎? |
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鄭成功攻克台灣後,以此作為自己的官邸和承天府署。台灣歸屬清朝後,這裡一度成為火藥軍械庫,歸台灣道管理。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貴作亂,再加上地震頻繁,以至屋宇樓房傾頹殆盡,只剩周圍城垣堅固如初。乾隆十五年(1750年),台灣知府魯鼎梅將此樓開放供人參觀,並題有「赤嵌夕照」,列為台灣八景之一。同治年間,觀音佛祖信徒在城樓上建造大士殿。光緒五年(1879年),當地知縣為振興文教,又在赤嵌樓北側建造文昌閣、海神廟和蓬壼書院。日據時代,成為日本陸軍醫院;1918年被日本人整修為台灣總督府日語學校的台南分校;1921年修葺成歷史館,1935年更被指定為重要史蹟。台灣光復後,這裡成為台南市立歷史博物館。民國55年拆除重建,清除朽木,換上鋼筋水泥樑柱,增闢庭園;至民國63年又整修一次,始成今貌。民國81年3月又重新依原貌整修,至民國83年4月才完工。
赤嵌樓是中國古代傳統式的宮殿建築,外貌金碧輝煌,建築材料非常特殊,是用糯米、紅糖和蚵殼摻和攪拌成灰,稱為「紅毛土」,再壘砌大紅磚為垣,堅如磐石,固守萬年。樓周長137公尺,沒有雉堞,南北兩隅設瞭望亭,向外突出,裡面僅容一人站立。三層建築樓高11公尺,雕欄凌空,軒豁四達;樓下砌有石磚通道,曲折幽邃,右後方是穴窖。在後方和前門外各有一口井,為儲糧汲水設施,係備戰所需。
主建築物周圍有廣大的庭園,綠蔭蒼翠,碧草如茵。庭前有一組荷蘭人向鄭成功投降的雕塑群像紀念碑,刻畫著當年延平郡王的雄風英姿。赤嵌樓的正中央還有一口荷蘭人開鑿的古井,民間傳說這口井裡有一條地下道,可通過海底到達安平的「熱蘭遮城」,因為赤嵌樓西邊牆外以前是海,叫做台江,今已不存。赤嵌樓前和文昌閣前的樓閣台基石欄頂上各飾6隻石獅,形態表情迥異,雕工頗具氣勢。石欄造型典雅,有瓶形、鏤空等式樣,書卷風展式的竹節花窗,更添古雅精緻。在紅磚牆腳邊有一泓碧潭,錦鯉漫游,小小的水簾瀑布從假山上潺潺而下。假山外表青苔如毯,白眉鳥雀跳躍其間。
城樓圍牆下面有一排高達3公尺多的石龜馱文碑,又叫做御龜碑,漢滿文字對照。花崗岩碑周邊浮雕有龍紋,款式別致,9隻巨龜象徵萬年永立。這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清將福康安率軍來台平林爽文之變,乾隆帝親撰的御碑,且欽賜石贔10隻負碑,自大陸運來。在安平港鯤鯓湖搬運時一隻落水,後來被安放在保安宮中,其餘9隻安置在赤嵌樓展示。石贔又稱石龜,傳說為龍的九子之一,因好負重而變成龜狀。
赤嵌樓亭院中有一匹清朝鄭其仁將軍的「斷足石馬」,傳說石馬入夜會化作妖怪擾民,故被斷足懲罰。附近還有鄭其仁的墓道碑。赤嵌樓大門口有一對石獅子,為北方式雕刻,牠們的腳都伸得很直。此外,庭院內還有許多古碑陳列,如刻著軍工廠建築圖的長碑和刻著城隍廟格局的長碑,線條生動,符號簡單,是難得一見的碑刻。在院中的碎石路上,還陳設有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石鉈,可愛而笨重,古拙大方,是古時最精良的度量衡工具。在赤嵌樓的後牆,還有一扇別致的花瓶形門,古趣十足。遊客登赤嵌樓遠眺,可將市內和安平一帶風光盡收眼底,夕陽西照時尤為瑰麗,清人高祖彭在「赤嵌夕照」七絕詩中有「百尺高樓鎮東海,夕陽斜映海城紅」之句。此外,赤嵌樓還存有許多史蹟文物供人觀賞,如普羅民遮城堡門、普羅民遮城稜堡殘跡、奎星爺和碑林等。這裡的海神廟和文昌閣,也是珍貴古蹟,現已規劃為文物陳列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