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丹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阿巴丹(Abadan)是伊朗的油都、第五大城和胡齊斯坦省的一個新興工業城市。它本來是阿拉伯古代一位聖徒的名字,境內有他的墳墓,因此得名,而阿巴丹在波斯文裡為「開發之地」的意思。 在2000多年前,它是一個興旺的沿海城鎮,以產鹽和編織出名,經過長年的風化後,市內唯一的歷史遺蹟古希臘露天劇場仍然健在。但是到了14世紀時,城鎮的規模已縮小為村落。1847年,在土耳其的斡旋下,阿巴丹成為波斯卡札爾王朝的屬地。19世紀時,阿巴丹成為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地。

1808年,因附近的阿瓦士省曾發現油田,隨後並多次鑽出石油,使阿巴丹發展成為中東地區最先進的煉油中心之一。1909年,英伊石油公司將阿巴丹建為馬斯吉德蘇萊曼油田輸油管道的終點站,並建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煉油廠,又興建能停泊兩萬噸級油輪的深水港。

20世紀上半葉,胡齊斯坦省境又相繼發現了6個大油田,這些油田都有通往阿巴丹的輸油管道;後來鑑於阿巴丹石油輸出負荷過重,才又修建了馬沙爾港、霍梅尼港和哈爾克港,藉以緩解阿巴丹的壓力。20世紀50年代後,又修建了通往德黑蘭和設拉子的輸油管道。

到了20世紀70年代,阿巴丹近海又勘探出石油,海上石油鑽井平台看過去,就像是一艘艘停泊在海上的航空母艦,非常壯觀,平台上的鑽井機和抽油機在日夜不停地工作著。1980年兩伊戰爭開始前,阿巴丹煉油廠的日煉油能力達60萬桶,可提煉伊朗2/3原油,以及生產100多種石油產品,為全國最大的煉油廠,也是世界較大的石油煉油廠之一。2008年7月26日,伊朗又斥資20億美元,在阿巴丹啟用了伊朗第八大煉油廠,每天能生產23.2萬桶原油,除了能滿足國內精煉石油產品的需求外,還能使伊朗成為精煉石油產品的輸出國。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48度16分、北緯30度20分,位於伊朗西南部阿拉伯河和巴哈曼西爾河匯合處的三角洲阿巴丹島上,西北距霍拉姆沙赫爾18公里,南距波斯灣53公里,西鄰鄰國伊拉克。天氣非常炎熱,夏季烈日當空,7月份平均氣溫45℃,最高氣溫可達53℃,氣候條件非常惡劣,不適於人們的居住。但冬春溫暖濕潤,花鮮草綠,景色宜人,堪稱旅遊聖地。

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這裡經濟也繁榮起來,成為世界知名的油都,是伊朗繁榮的象徵,同時也是伊朗油田、煉油工廠和石油輸出的中心,並且是世界上三大煉油中心之一。在這裡一片廣大的地區內,有將近50座大油庫,阿巴丹煉油廠每日煉油能力高達80萬桶,是世界上最大的煉油廠。在石油工業區內有許多新式的建築物,街上有許多地方豎著「禁止吸煙」的警示牌。附近一帶,到處都是機械,有很多排除瓦斯氣體的巨大煙囪伸入雲霄,發出熊熊的火光,照得半空通明,有人稱它是「20世紀永恆之光」。

這裡對外交通也非常發達,市內有一座國際機場,可與國內外許多城市通航。港口有船隻進進出出,各國巨型油輪在此裝油外運。鐵路可通達霍拉姆沙赫爾,公路可通往周圍各城市和油田區。

市內有漂亮的石油公司雇員住宅區,還有商場、超市、銀行、醫院、學校、清真寺和運動場等。還有阿巴丹石油化工廠,一所專門培養石油技術人材、建於1939年的阿巴丹技術學院。此外,市內還有一家博物館,展出伊朗古代歷史文物。

由於這裡經濟發達,所以這個城市乞丐特別多,實在令人吃驚,滿街都是伸手向過路客乞討的人,其中以婦女和小孩最多,他們緊跟在遊客身後驅之不去,甚至有的還會擋住人們的去路,有的甘脆死皮賴臉地拉住遊客的衣服不放,非常討厭。如因不勝其煩而給一點錢想把他們打發走,結果卻會引來更多的乞丐,好像是遊客欠了他們的債,非得一一給錢不可,惹來一身麻煩,脫不了身。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