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達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隆達(Ronda)的歷史非常悠久,公元前6世紀就已建城,當時歐洲的流浪民族塞爾特人在這裡的山頭墾荒。公元前5世紀被希臘人佔據,稱為倫達(Runda);公元前2世紀由迦太基人統治。羅馬人在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的普尼克(Punic)戰爭中打敗迦太基人,隆達便落入羅馬人手中,被改名阿西尼波(Acinipo),直至希臘的拜占庭帝國重新收回隆達,才將此地正式命名為隆達。公元7~13世紀,回教的摩爾人一直控制著整個直布羅陀海峽和伊比利半島,使它成為回教城市。15世紀中葉,十字軍東征時攻佔此城,發生了慘烈的屠城事件,當地的摩爾人被斬草除根,隆達重歸西方人版圖。1485年,天主教君主斐迪南德和伊莉貝拉君臨此地。

這個擁有4萬多名人口的古老小城,位於馬拉加省境內,坐落在馬拉加市西方65公里處、海拔750公尺險要的隆達山脈格蘭德(Grande)河谷的兩岸,由於有泰約河流經此地,形成90公尺寬的深谷,地勢險要,除了是兵家必爭之地外,還充滿了歷史、俠盜、愛情和鬥牛的故事。現在當地是葡萄和穀物等農產品的貿易中心,還生產麵粉、皮革、白蘭地酒、成衣和巧克力等製品。對外交通也很方便,自馬拉加、馬貝拉和塞維亞等地的巴士站,每天都有3到5班巴士開通隆達。從馬貝拉前來,車程約1.5小時。自馬拉加和格拉那達都有火車前來。

隆達到處可以看到榆樹,一派閒適的農村景觀;典型的地中海建築錯落有致,市區隨處可以看到羅馬人、希臘人和摩爾人的建築。隆達橋(Tajo de Ronda)當地人又叫做「我的天啊!」(Oh! My God!)橋因為形勢太過險峻,人們站在300公尺高的橋上,俯瞰下面的崖壁和溪谷,不由雙腿發軟,驚喊「Oh! My God!」

市內還有一座橫跨泰約河兩邊巨大岩石上的新橋(Puente Nuevo),建於18世紀,它連接隆達市的新舊城區,橋面狹窄,縱深卻達120公尺,橋身共有4個拱,一大三小,由橋底巨大的岩石支撐著,為了防止發生危險,橋面兩邊全用護柵圍住,並且禁止重型車輛通行。這座橋工程難度高,結構設計巧妙,氣勢驚心動魄,是隆達的代表標誌。

聖靈教堂(Iglesia del Espiritu Santo)建於1505年,是這裡基督徒的信仰中心,也是觀光客的重要參觀點,它的柱子可能是羅馬神殿的一部分,山牆卻有阿拉伯如火焰般的裝飾。

這裡的摩爾人區和阿拉美達(Alameda)公園,都是熱門的參觀點。主要古蹟還有14世紀摩洛哥蘇丹王子所住的回教宮殿(Palacio de Mondragon)、昔日摩爾國王居所的摩爾王之家(Casa dek Rey Moro)、阿拉伯澡堂(Banos Arabes)和聖母瑪利亞主教堂(Iglesia de Santa la Mayor)等。

如果要到皮萊塔(Pileta)山洞參觀2.5萬多年前、新石器時代人類所遺留下來的古壁畫,需花兩小時驅車前往。這段旅途歷程非常特別,駕駛人必須按照路標駛過栓皮櫧樹叢,抵達荒蕪的停車場,這時可以看到用4種文字書寫的指標要求遊客放聲大喊,看守山洞的老人才會提著燈籠出現,帶領遊客走入洞穴,要花將近一小時的時間走過0.8公里長的黑暗路徑,才能穿越時光隧道,親眼目睹比古老的埃及金字塔還要古老5倍的壁畫。

如果有興趣,遊客還可以在這個城市看到被稱為「靈魂的住所」(Posada de Las Animas),那是在西班牙文學史上與塞萬提斯作品風格相似的作家們的專有宿舍。還可參觀城北在13世紀所建的城門、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猶太人區所建的Puerta de la Exijara城門,13世紀所建的清真寺,14世紀納薩利(Nazari)王朝所建的伊斯蘭式Minareto de San Sabastian尖塔。城東則有建於14世紀的吉根特(Gigante)回教宮殿和摩爾王的萊摩洛(Reymoro)宮殿。

除了上述的古蹟和景點外,最吸引觀光客目光的,是沿街林立著五顏六色的藝品店,有西班牙絲巾、彩繪花盤和瓷具等,其中英文字母的瓷片最討人歡心,可用來拼成名字、門牌,令人愛不釋手。

大多數遊客前來隆達訪問,是為了要親睹西班牙鬥牛藝術的發源地。市內有座建於1785年的環形鬥牛場,是西班牙最古老和唯一的一座雙層鬥牛場。在它的中央看台後方有個鬥牛博物館,裡面陳列歷屆最傑出鬥牛士的服飾、配件、各種鬥牛照片和海報等文物。鬥牛據說是個公平的遊戲,人殺牛,牛也殺人,把鬥牛士撞死的牛也是英雄,牠死後的頭被製成標本掛在博物館裡,供人讚賞。令人血脈賁張和充滿死亡氣息的鬥牛活動,本來是古老貴族們騎著馬持利刃捕殺蠻牛的一項活動,直到1698年來自隆達的木匠佛朗西哥‧羅美洛(Francisco Romero)發明了「走路鬥牛」的規則,用一塊飄揚的紅布巾徒步智鬥一頭蠻牛,才奠立了比較公平的人牛搏鬥規則,引導鬥牛士走上職業化的道路,從而風行全西班牙。後來他的孫子貝德羅‧羅美洛(Pedro Romero)繼承祖業,以精湛的技法和勇氣,創下20年中鬥死5600頭牛,而自己卻毫髮無傷的輝煌紀錄,成為西班牙 史上最偉大的鬥牛士,並在77歲高齡時當上西班牙第一所鬥牛士學院的校長。

每年的9月1日到9月15日,這裡舉辦的鬥牛活動,場面盛大,不是一般的鬥牛可以比擬。9月鬥牛節是隆達相當重要的年度盛會,節慶期間,當地處處可見穿著吉卜賽舞衣或頭罩薄紗,服裝趨近18世紀風格的年輕女子,在街頭翩然起舞,或乘坐敞篷馬車繞街遊行。

每逢這個節慶期間,鬥牛士便換上綴以黑色刺繡的絲質禮服,並搭配兩角帽的特製服飾,準備大展身手;服裝的靈感,完全來自名畫家戈雅的油畫和版畫作品。鬥牛儀式開始前,參與者聚集在鬥牛場四周,一起懷念隆達第一位鬥牛明星羅美洛,他的一生幾乎完全奉獻給鬥牛藝術。羅美洛與繪畫大師戈雅交情匪淺,加上戈雅也非常熱鬧鬥牛藝術,因此羅美洛自然地成為他畫筆下的英雄人物,他們惺惺相惜之情令人動容。1954年,隆達一群愛好鬥牛的人士,為了慶祝羅美洛冥誕200週年,齊聚一堂,戈雅式鬥牛的想法便是在當時萌芽。1957年起,這裡的居民開始於每年9月份定期舉辦戈雅式鬥牛,並把這個慶典活動命名為羅美洛鬥牛節。

自從2005年7月開始,西班牙又發明一種「運動鬥牛」,由多位運動選手和牛進行躲避式鬥牛,當牛被人激怒向前衝向運動鬥牛士時,他翻個筋斗從牛上空避過牛角而落到牛後,場面雖然驚險,但不用流血,人牛均安,也令觀眾看得過癮,這種不會血淋淋的新式鬥牛,現在已經逐漸流行起來。

塞提尼(Setenil)是隆達市的衛星村鎮,位於隆達北方10公里處,由於村裡所有建築物都採用白色藉以散熱,所以又叫做小白村,在西班牙南部沿海一帶就有不少這樣的小白村。這個村落內有許多混合各種建築藝術風格方建築物,自15世紀到現在,各種文化的交替影響,使此地還保留有融合回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哥德式教堂,教堂的屋頂竟是阿拉伯式。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