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馬拉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Masai-Mara Game Reserve)的經緯度為東經35度15分、南緯1度15分,坐落在東非大裂谷的一片蒼茫大草原上,也就是在維多利亞湖與大地塹之間的西南國境線上,南邊和坦尚尼亞塞倫蓋提(Serengeti)國家公園相接,形成最大最壯觀的野生動物活動區域,是肯亞境內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內最負盛名和最有看頭的地方。這個保護區佔地1800平方公里,東北距奈洛比260公里,搭狩獵旅行車約4個小時可達。

這是世界上研究獅子的重要地方,而著名的角馬大遷移也是在此進行的。每年兩次大遷徙,多達200多萬頭以角馬為主、斑馬和羚羊為輔的「萬馬奔騰」壯觀場面在此上演。每年6月底開始長達3個月時間,坦尚尼亞的塞倫蓋提國家公園進入乾季,乾枯的水草無法支撐大群的草食動物,尤其是數量眾多的角馬和斑馬,牠們便會依據本能,在每年7、8月間往南朝肯亞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作3000多公里的長途大遷徙,在途經肯坦兩國邊境的沙德河(Sand River)時,牠們奮不顧身地躍入河中,在洶湧的河水裡勇游1公里後才能到達肯亞河岸,這群草食動物不僅因耗盡體力,總有4000多隻溺死河中和被鱷魚咬斃,在陸上更遭獅子、花豹和鬣狗的追獵,場面慘烈無比。每年的9、10月後,又要千里迢迢地返回塞倫蓋提南部,年復一年,週而復始。

1933∼1934年,美國名作家海明威曾訪問這裡,並於1935年出版「非洲的綠色群山」一書,生動地描述了此地種類繁多、豐富多彩的野生動物生活。從此,這裡山川風貌就為外國遊客所神往,後來連肯亞人也稱這個地區為「海明威的故鄉」。

保護區有清澈的馬拉(Mara)河及其支流塔勒克(Talek)河逶迤其間,區內雜草叢生,林木蔥郁,經常風和日麗,溫暖濕潤,因此棲息著肯亞最多的野生動物群,總數約有300多萬隻。其中肉食動物主要的有獅、豹、狐狸和野貓,草食動物有象、犀牛、角馬、斑馬、長頸鹿、羚羊和河馬等。還有485種飛禽類、以及多種兩棲類及爬蟲類動物。自從保護野生動物的法令實施後,望遠鏡和相機已取代了獵槍的地位,狩獵旅行也代替了打獵,保護區內有國家管理員禁止盜獵,以資保護,務使各種野生動物不致滅種。

野生動物保護區規定野生動物是不得餵食的,只有在乾旱季節裡才供應動物飲水。草食動物逐水草而居,每種動物吃不同的植物及植物的不同部位,如白犀牛、河馬和角馬等是吃牧草的,長頸鹿是吃樹頂的嫩葉,條紋羚羊是吃一般樹葉,直角大羚羊吃灌木、大象吃樹枝和樹皮、黑犀牛最愛吃帶刺的樹,猴子、狒狒和鳥類吃水果。此外,草食動物除了大象外,又成為肉食動物的食物,如此構成保護區內動物數量的自然生態平衡。

這裡也是馬賽人的家鄉,他們身裁瘦長,身上穿著大紅袍,男人手上拿著打獅子的棍棒。小孩常常聚在一起較量看誰跳得最高,這原本是為了看清楚遠處的獅子,後來便演變成馬賽人有名的舞蹈動作。馬賽人在非洲原住民部落中素負盛名,因為他們被公認是最驍勇善戰的民族,過去常會搶掠其他種族或過路的商旅隊伍。

其實這支東非最大部落一直是遊牧民族,因水源及牧地作季節性的移動;他們除了放牧牛羊外,也從事農耕以增加收入。而在馬賽馬拉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馬賽人聚落,更將觀光視為首要的收入,前來保護區參觀的遊客,多半會被安排參觀馬賽村,這裡都是用紅土和牛糞混合而建的房屋,酋長會帶領遊客參觀這些民宅,介紹馬賽人的生活,講述族人的婚姻制度和男人成年割禮等有趣的風俗。馬賽人服裝多鮮豔奪目,是天生的模特兒,只要付一點小費,他們便會綻開燦爛的笑臉,或擺出投擲標槍的姿態,任你用相機拍個夠。但是在馬賽村外對馬賽人交往可得小心,他們有的會敲竹槓,有的會偷走遊客的鑰匙當耳環戴。

在保護區內,有一座外表像馬賽人的茅屋、內部設施全部現代化的旅館,月夜遊客可閒坐旅館的陽台上,觀賞絡繹不絕在附近活動的各種野生動物。還有一種充滿野趣的帳篷旅館更令人驚奇,外表上是露營用的大型帆布營帳,內部則別有天地。除了四壁是帆布外,還有防蚊紗窗的窗戶,地上鋪著厚厚的地毯,兩張單人床鋪有花格鮮豔的床罩,帳頂和床頭櫃上各有一盞煤油燈,並有現代化的衛浴設備。

1422117166.jpg

每天清晨只要氣候恰當,保護區內都有熱氣球獵遊活動,參加者每天要付300美元費用。大清早,每5∼6人坐上一個大籃子,隨著熱氣球升空飄移,人們在數百公尺的空中鳥瞰保護區大草原上的各種野生動物,好奇的禿鷲和蒼鷹等飛鳥常在氣球四周盤旋鳴叫。約近2小時的空中行程後,氣球降落在大草原上,此時地面隨氣球前進的車子也已在草原上鋪好野餐毯子,遊客就在晨曦下享受熱騰騰的早餐,然後坐車回到營地,結束這趟特殊的空中狩遊活動。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