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緬甸各城市形形色色 的原始碼
←
緬甸各城市形形色色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html><div class="floatright"><iframe src="https://www.google.com/maps/embed?pb=!1m18!1m12!1m3!1d15463520.353220614!2d87.6452385856507!3d18.874943077686357!2m3!1f0!2f0!3f0!3m2!1i1024!2i768!4f13.1!3m3!1m2!1s0x305652a7714e2907%3A0xba7b0ee41c622b11!2z57es55S4!5e0!3m2!1szh-TW!2stw!4v1449621696638" width="600" height="450" frameborder="0" styl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div></html> 緬甸城市有兩大特徵,一是緬甸城市的歷史相當久遠,例如蒲甘最古老的市中心區在公元2世紀時就已形成,其他主要城市也大都在14世紀緬族佔領後建立起來的。當時這些城市有很多木造房屋,但是現在除曼德勒市的方形市中心區外,幾乎已見不到木造的古老建築了。另一個特徵是,城市是專為形成行政與宗教的中心而建立的。因此,各河川尤其是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古老城市,都殘留下不少古老的風貌。另外,近年來由於許多原本居住在農村的人進入城市,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雖然這些城市大多位於主要交通幹道的交點上,或與國外通商的要道上,但由於城市各方面的落後,除了仰光外,全國並沒有像樣的大城市。茲將其他主要的城市分述於後: ===[[美魯葛]]=== ===[[土瓦]]=== ===[[丹林]]=== ===[[永盛]]=== ===[[丹兌]]=== ===[[實兌]]=== ===[[皎漂]]=== ===密支那=== 密支那(Myitkyina)是克欽邦的首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名城,經緯度為東經97度26分、北緯25度30分,位於伊洛瓦底江上流的東岸,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南距八莫市217公里、仰光1166公里,是伊洛瓦底江航運的終點,也是緬甸北上鐵路的終點點、史迪威公路上的貿易中心。 這個緬甸北部軍事和交通的重鎮,距離中國雲南省很近,是出入中國的門戶之一,也是緬甸北部的空軍基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商業也很興盛,建有火力發電廠一座。當地盛產柚木和其他有經濟價值的木材,並種植水稻和甘蔗。全市約有2.6萬人口,有不少是華人,市區內建有華人新村。這裡的克欽族人每年5月會在當地舉行盛大的宗教儀式。萬靈塔是密支那著名的古蹟,每年所舉行的廟會也非常熱鬧。附近的帕敢和孟拱以玉石馳名於世,夫拱河谷則產琥珀。 在密支那西南方約100公里處,有緬甸第一大湖的因道支湖(Inda Wgyi Lake),它長26公里,寬11公里,面積約207平方公里,是地震後形成的產物。湖畔丘陵環繞,森林濃密。湖上白帆點點,翠峰與碧水相映。湖中有很多小島,景色迷人。 ===八莫=== 八莫(Bhamo)華僑稱之為新街,原名曼莫,源於撣語,「曼」為村寨,「莫」是陶罐,即「製造陶罐的村寨」之意,現為緬北重鎮。在古代,這裡曾經是曼茂的禪邦首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史迪威公路上重要的一站,也是緬甸通往中國雲南省的交通要地。 這個擁有5萬多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97度15分、北緯24度15分,是上緬甸東北部克欽邦南部的城市,位於伊洛瓦底江上游東岸及其支流太平江交匯口附近,地當水陸的要衝,是伊洛瓦底江航運的起點,南通曼德勒,北抵密支那、孟拱和加邁,西郊的高檜河和茵多河還可以浮運木材。這裡也有民航機南飛曼德勒,公路北經密支那可達片馬和孫布拉。 八莫街道整潔,市容熱鬧,氣候涼爽,景色如畫,是個美麗的內陸城市。當地居民華人佔很大比例,周圍地區及伊洛瓦底江流域居民則以克欽族為主。市內有糖廠和發電廠,旅遊點有帕覺山、森哥本蘭教堂,以及中國遠征軍將士紀念塔。到這裡來的遊客,多會乘坐遊船漂遊伊洛瓦底江三峽。 葡萄(Putao)是上緬甸克欽邦北部的城市,又稱赫爾堡,經緯度為東經97度24分、北緯27度21分,位於通向中國西藏的南尼卡山口以南,坐落在邁立(Mali)江附近。對外交通不便,周圍人口稀少,森林茂密,附近居民多聚居在溪河兩岸,其中的克欽人大多種植粟和旱稻為生。 ===南坎=== 南坎(Namhkan)一詞源於撣語,南是水、坎是金,合起來是「金水」之意。這個擁有約10萬居民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97度41分、北緯23度50分,是緬甸北部克欽邦的一個邊境城鎮,位於中緬邊境撣邦與克欽邦交界處,和中國雲南省的瑞麗市只有一江之隔,距南坎約5公里處瑞麗江上的鐵索橋,是撣邦和克欽邦的交通孔道。 海拔732公尺的南坎,東有木姐、南為貴概、西界南渡,北為中國的瑞麗。居民以撣、崩龍、𣳈𣳈和克欽等族為主,還有少數的緬族和克倫族。當地盛產茶葉,產量居全國第二。 這是個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有禪山寺、蠻拉寺、鎮中寺、曼坎大佛塔和螺絲佛塔等古蹟,其中的曼坎大佛塔是著名的古塔,據碑銘記載,始建於1142年,現已修葺一新,供遊客參觀、信男善女朝拜。 信徒最多香火最盛的、並兼具觀光價值的當推螺絲佛塔,這座擁有數百年歷史的佛塔塔身,有明顯的螺旋紋,它擁有不少傳說和神話故事。據說有求必應,非常靈驗,但登塔有一些限制:婦孺止步,脫鞋、捐獻香油錢、到達主塔前須先行三禮拜,然後觸摸塔身,閉目許願。在佛塔前有撐傘和尚站崗收錢,未投錢逕自攀登的人會被惡言相阻,慷慨捐獻的大受禮遇。 此外,南坎還有不少溫泉,最著名的是距離南坎約3公里路的曼溫溫泉。 ===郎山=== 郎山是克欽邦緬北高原上的城市,華僑多稱之為「大山」,坐落在海拔5332公尺的高山上,是兩條公路的交叉處。這是個空氣清新、氣候涼爽的山城,市內主要的一條街道顯得西高東低,上段是唐人街,多為住宅區;中段是擺夷街,係店舖和小攤販集中處;下段叫做崩龍街,多數是茶葉批發店,是郎山的經濟中心。這個城市地無三尺平,要造一間房子,就得把山鑿平,有的要鑿到10多公尺才能蓋房子,因此鑿一間房子地基的錢,往往要超過蓋一間房間的費用,所以這裡沒有高大的建築物。附近有座諸葛營,建在險峻的高山頂上,山頂平整,四周是很陡的斜坡,諸葛營呈圓形盤據在山頂,縱橫約300公尺,現在只殘留有1公尺多高的戰壕,沿著壕溝築有許多崗哨。山頂中央建有諸葛廟,內供奉有諸葛武候塑像。廟前修有伸展佛塔,是郎山著名的寺院,每年二月間,崩龍族人在這裡有一次隆重的「大罷」,凡是出產茶葉的崩龍人或擺夷人,都要到這裡來趕擺。當地崩龍族人中流傳有許多關於諸葛武候的傳說,他們對孔明十分尊敬,生活習慣也受到孔明的影響,他們住的房子就像孔明所戴的方巾,穿的對襟衣服也是仿效孔明軍隊的軍服變形而來,他們現在多靠種植茶葉生活。據說是當年孔明要回中國四川時,崩龍族人依依不捨,孔明乃贈他們茶葉,並將種植的方法傳授給他們。 ===帕安=== 帕安(Pa-an)是下緬甸克倫邦的首府,經緯度為東經97度38分、北緯16度53分,位於薩爾溫江(丹倫江)下游的東岸,依山面水,景色如畫,商業相當發達,也有一些小工業。交通非常便利,有國內航線班機對外連絡。水道也可以通航小型船隻;公路可通西邊的直通市,也可以向東橫跨杜納山脈至泰國。 這個擁有16萬多居民的城市,有許多珍貴的名勝古蹟,著名的有加賓山的楚索卑佛塔,相傳為緬甸古代孟族所建立直通王國瑪努哈王的一位女兒所建,每年緬曆12月,這座塔寺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 帕安附近還有許多極有歷史價值的著名石窟,其中在帕安溯薩爾溫江13公里處戈昆山東側,有緬甸著名的戈昆石窟,內有1000∼1500年前的孟文碑銘,還有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濕奴的塑像、壁畫和雕刻,都具有高超的藝術水準。石窟壁上有2000尊6吋高、形態各異的泥塑佛像,保存至今完好無損,是非常珍貴的古代藝術傑作。 西郊19公里處另有一個巴因尼石窟,窟內除了頗有價值的歷史文物外,還有一座奇特的泉水池,池內有溫泉和冷泉同時往外冒水,但兩者之間涇渭分明,各流其道,從不混在一起,蔚為一大奇觀。 ===[[哈卡]]=== ===[[皎施]]=== ===[[央米丁]]=== ===[[敏建]]=== ===[[密鐵拉]]=== ===[[壁磅]]=== ===[[渺彌亞]]=== ===[[興實達]]=== ===[[馬烏賓]]=== ===[[馬圭]]=== ===[[敏市]]=== ===[[木各具]]=== ===[[稍埠]]=== ===[[仁安羌]]=== ===[[德耶謬]]=== ===[[直通]]=== ===[[孟瓦]]=== ===[[傑沙]]=== ===[[瑞保]]=== ===[[東吁]]=== ===[[德耶瓦底]]=== ===[[卑謬]]=== 此外,國內重要的城市還有阿蘭謬(Allanmyo)、法蘭(Falam)、甘高(Gangaw)、古亞(Gwa)、霍馬林(Homalin)、蘇龐(Hsuph-ang)、喀禮瓦(Kalewa)、甘勃盧(Kanbalu)、杰迪曼散(Ke-hsi Man-am)、景東(Keng Tung)、昂欣(Kunhing)、拉布達(Labutta)、隆東(Lonton)、馬高(Makaw)、麻力溫(Maliwun)、孟都(Maungdaw)、茂叨(Mawlaik)、孟拱(Moga-ung)、孟海(Mong Hai)、孟杭(Mong Hawm)、孟乃(Mong Nai)、緬昂(Myanaung)、彌蓬(Mye bon)、納巴(Naba)、南杜(Namtu)、南(Nankye)、納考(Nathkaw)、良禮彬(Nyaunglebin)、奧穆(O-mu)、勃勞(Palauk)、百力瓦(Paletwa)、帕本(Papun)、包(Pauk)、榜地(Pa-ungde)、帕歐塔(Pawota)、彪關(Pyu)、桑卡(Samka)、辛嘎倫坎迪(Singkaling Hkamti)、當陽(Tan-gyan)、東敦枝(Taungdw-ingyi)、當貢(Taunggon)、洞鴿(Taungup)、德尊丹(Tazungdom)、當都(Thaungdut)、譚西(Than Shwe)、瓦達加(Wadat Ga)、瓦溪馬(Wa-kema)、萬南通(Wan Namton)、耶城(Ye)、和耶烏(Ye-u)等。
返回到
緬甸各城市形形色色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