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尼泊爾 的原始碼
←
尼泊爾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有2000多座寺廟== 加德滿都市民大多信仰印度教(含佛教),加上尼泊爾歷代國王都曾在這裡大興土木,興建寺院和廟宇,使得加德滿都逐漸形成寺廟建築藝術和文化中心。 這裡寺廟林立,古蹟遍布,素有「寺廟之都」美稱。有人說此地「寺廟多於住宅,佛像多於居民」,這種說法未免有些誇張,但的確在市內幾乎找不到一條街道或巷弄是沒有寺廟或神龕的。據統計,全市有大小寺廟2700多座,僅在面積不到7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建在市街和房舍之間的廟宇、佛堂和經塔,就有250多座。尼泊爾廟雖多,但無法與緬甸的佛寺相比,緬甸每個佛寺都建築得金碧輝煌,壯麗無比。尼泊爾寺廟則多種多樣,大小不一,但看起來都比較簡陋,這也顯示尼泊爾人的生活較緬甸人還要貧窮。一般說來,在這個宗教色彩濃厚的國度中,寺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這個城市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地。每年吸引數十萬名外國遊客前來觀光,為人們研究尼泊爾的歷史、文化、藝術和宗教,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市內僧侶人數眾多,最大的廟宇擁有僧眾600人左右,最小的寺廟也有30多人。他們非常受人尊敬,終年香火食糧供應無缺,廟宇的經濟來源多來自當地人民的供奉,以及由印度前來拜神的印度教徒終年不絕的布施,不但充裕了各廟宇的經濟,同時也繁榮了加德滿都。當地市民都3日一拜、5日一祭,全市到處布滿香味,廟宇附近各色各樣旗幟迎風飄揚,蔚為壯觀。這裡的人們都深信神鬼的存在,據土人說巫術可以使人變成畜牲。這裡的每間廟宇香火都旺,處處有鮮花祈福,在寺廟的屋簷下,通常都會掛著一串串銅鈴和犬吠鐘,祭拜的人必須邊繞邊拜,邊碰觸這些鐘,以表虔誠之心。膜拜神明時,還要在神像上塗滿硃砂,拜神的人要用手沾硃砂點在自己的眉心上,以示祈福。 這裡的宗教古蹟多如繁星,在獨木寺以北、哈努曼猴神宮以西一帶,是城內古老寺廟最集中的街區。在這個方圓不足半公里的鬧區內,有大小廟宇20多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塔萊珠女神廟(Taleju Temple),坐落在杜巴廣場東北邊,是廣場周邊最重要的古蹟之一。始建於1563年,是幢巍峨的三重檐鎦金寶頂式廟宇,高達40公尺,不僅是全市最高的寺廟,也是尼泊爾寺廟的典範,廟檐適度傾斜,帶著4個小飛角,廟門、檐柱和裝飾考究的廟頂。來自印度南部的塔萊珠女神,是馬拉王朝時代的王室家神,象徵皇室正統的權威,故僅供皇室人員參拜,並不對外開放,所以這座寺廟比一般寺廟建得高大。它坐落在13層高的台基上,其中第8層台基最寬,砌有一道不高的圍牆,牆外列有12幢雙重檐的小廟,再加上牆內的4幢,共有16幢,這些金頂小廟玲瓏精巧,更烘托出主廟的雄偉。在第8層以上的石階兩旁,立有雄獅、怪獸和大力士等石雕像,神廟台基下臨街朝西的院門是圓柱拱門,上面布滿聖水罐、鱷魚、盤龍和花卉等色彩絢麗的雕塑飾物。台基上面的女神廟,四面都有入口,朝南的正門為金門,塔萊珠女神就供奉在金門上方的半圓形門楣中央。這位多手女神儀態端莊,身材健美,手中握有劍、戟、棒、環等多種武器。神廟的3層頂檐全是以鎦金銅質瓦板鋪蓋,檐下掛著一排排小銅鈴,隨風搖曳,不時發出悅耳的叮噹聲。廟檐四角微微上翹,檐角下各懸掛一個刻有神像的銅質華幔和象徵吉祥的銅製聖壇。廟檐由一排排木柱支撐,檐柱上刻滿了色澤鮮明的印度眾女神像。廟宇的頂部中央有個稍大的尖塔,四周各有一座小尖塔陪襯。每當晴天,女神廟的鎦金寶頂和銅質頂檐在陽光下金光閃耀,燦爛奪目。 這裡的加斯特滿達普獨木寺(Kasthamandap)是全國最古老的寺廟建築之一,坐落在市中心鬧街巴桑特普爾以西的路口中央、杜巴廣場納拉揚神廟左側岔路前,是一幢有三重檐的塔廟式古老建築,高約20公尺,全部用木料建成。「加德滿都」一詞,便是從加斯特滿達普之名演變而來。關於獨木寺的修建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在遠古時代,每逢節日廟會,天上的神樹變作凡人前來逛廟會,不巧被一位法師識破抓住,要神樹答應捐贈一棵巨樹、修造一間福舍後才肯放他走。4天後神樹果然送來一棵樹,法師經國王批准,便用此樹修造出一間福舍,取名馬魯福舍,又叫加斯特滿達普,因為是用一棵大樹的木料建成,所以又叫做獨木寺。初建於12世紀,是作為供過往香客和商人歇息過夜的公共房舍,不幸在13世紀後被一幫骷髏濕婆教徒長期佔據,並於1630年改建,直到1973年,政府對獨木寺重新修葺時才將他們趕走,收歸國有,目前已變成供奉勾拉克拿(Gorakhnath)神祇的寺廟,仍為市內商業交通樞紐,從這裡往南或朝北都會發現許多印度教神廟和古老建築遺蹟。 這座寺廟正門朝東,門前立有一對石獅,東側是伽婁那鳥王石雕像,廟內除了供奉廓爾喀納特神像外,還收藏有13世紀前的銅刻銘文。東北角的金頂小廟,是附屬於獨木寺的人身象頭神廟。按照尼泊爾風俗,象頭神是專管哈努曼猴神宮的土地爺,所以自古以來在王宮舉行的許多宗教活動中,象頭神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直到2007年,前國王舉行加冕典禮、王子年滿半歲舉行的首次餵飯儀式時,都要來此拜見象頭神。平時這裡的香火也很旺盛,敬神者終日不斷。 德古塔萊珠廟(Degu Taleju Temple)坐落在塔萊珠女神廟附近,位於杜巴廣場希迪納拉辛哈•馬拉王國雕像左邊,除了台基不同外,這座高大建築的風格和塔萊珠女神廟極為相似,廟內有昔日國王的私人祈禱室。 太后廟的建築也非常宏偉,位於塔萊珠女神廟附近,建在9層台基上,是個有3層瓦檐的濕婆神廟,廟前豎有愛神雕像,始建於17世紀,因係馬拉王朝國王布帕亭德拉母親拉克絲梅太后所建而得名。有趣的是這個印度教寺廟的頂部,卻是個尖頂佛塔,這在尼泊爾寺廟中絕無僅有。 濕婆神廟(Shiva Temple)是著名的印度教聖地,坐落在新區東邊巴格馬提河岸納拉揚神廟右邊,建於公元8世紀,是座有9級台階、屋頂上有白色尖頂的宗教建築,具有四邊對稱有雙重檐斜坡大屋頂,頂檐下每側有數根平行的扁平支柱與斜下方的主牆相連,每根支柱都鑲有精美的神像,四角則以雕有半獅半馬半羊的鎮腳獸長柱支撐,柱間鑲有與窗扇連為一體的玲瓏剔透大圍屏。最上部為一尖形寶塔,四周及其上再綴以5個同形小寶塔,象徵濕婆的一支三叉戟豎立其間,指向天空。整個頂部為鎦金銅瓦,金碧輝煌,熠熠閃光。大殿周圍修有純銀製作的厚重大門,在通向河岸方向的大門外,臥有鎦金大神牛南迪;在通向河床方向的大門下,修有陡峭的石級直達聖河邊。巴格馬提河被印度教徒視同恆河一樣的聖河,認為人沐浴河中可以除罪消災。信徒沐浴後,用罐汲聖水,伴以花瓣和牛奶等物灑澆「靈甘」,以示膜拜。 廟的主殿內不時響起敬神的鈴聲,一派肅穆景象。信徒相信人死後在聖河沐浴雙足,火化後靈魂可早升天堂。每年2、3月間,會有10多萬信徒雲集這裡,慶祝「濕婆之夜」節,舉行盛大廟會,其中不少人是來自印度,攜帶簡單的行李及炊具前來宿營。有些「聖僧」半裸身體,塗上草木灰,彩繪臉孔,手持三叉戟,扮成濕婆神模樣,以示虔誠。 濕婆神是印度教主管創造、保護、毀滅的三大神中的毀滅大神,腰圍獸皮,半裸呈苦行僧美男形象,常手持三叉戟,騎著神牛南迪,與愛妻雪山神女同住在喜馬拉雅山的凱拉什神山頂上。印度教既是尼泊爾的國教,濕婆的地位就近似國神,為了體現祂代表「生與滅」的力量,信徒們便把祂抽象為坐落在一個磨盤(代表女性生殖器)上的圓柱體靈甘(代表男性生殖器)來膜拜;濕婆神廟的主殿中心,就供奉著一公尺多高、塑有5個面像的濕婆靈甘。在平常的日子主,濕婆神大門前的台階上坐滿觀光客和小販;每逢重要節日慶典舉行之際,台階上更是座無虛席。 巴那那斯廟(Bhanabnath Temple)以春宮雕刻出名,當地人就稱它是春宮廟,在樑棟和外牆上,雕刻著無數成雙成對赤裸男女做愛的雕塑,姿態不一,讓人眼花撩亂。 比姆森廟(Bhimsen Temple)坐落在舊城區西南面,是幢三重檐寺廟,第1層全是商店,第2層、第3層為廟宇,窗花雕刻精細,圖案新穎,廟裡供奉著尼泊爾民族英雄比姆森像,因在他執政期間,大力發展民族工商業,所以被尼泊爾人視為商人和工匠的保護神,以往尼泊爾和中國西藏通商頻繁時,每隔12年比姆森像都要由商隊護送到西藏拉薩供奉一次,然後再送回加德滿都。 比姆森塔(Bhimsen Tower)又名達拉哈拉(Dharahara)塔,是矗立在杜巴廣場附近的圓柱形白塔,是以尼泊爾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比姆森•塔帕首相的名字命名,它象徵著尼泊爾人民酷愛獨立自由和英勇不屈的崇高精神。塔建於1832年,是當時發布號令的地方,每當需要集合軍隊或召集文武百官開會時,便在塔頂吹響號角。塔身分為9層,高約60公尺,像根巨大的擎天立柱直插藍天,是全市最高的建築,因此也成為加德滿都的特殊標誌。從高處俯瞰市區,不難發現這座被稱為印度莫臥兒式的寶塔。它還遭受到兩次強烈地震的襲擊,特別是在1934年大地震中,距離此塔僅幾百公尺的舊城區房屋倒毀殆盡,它卻安然無恙,至今保存完好。塔下有巴士站,可通往郊區和波卡拉市。 德里祖曼特廟也在附近,建於15世紀,內有200多個寶塔似的頂,廟宇內外的雕刻,以蛇的形象居多,龍形較少。據說龍是代表能力,蛇卻代表水源,水是生命之源,比能力重要,因此尼泊爾人尊蛇抑龍。廟裡還裝飾著木雕的性愛圖,令人側目。 賈格納特廟(Jagannath Tem-ple)位於哈努曼猴神宮大門外西邊不遠處,正對著國王雕像柱,是座古老的兩層檐寺廟,擁有雙層斜柱的屋頂,它和檐角的飛鳥瓦造型獨特,廟建於17世紀,賈格納特神則被印度教尊為宇宙之神。寺內存放著馬拉王朝最古老的碑銘和木雕毗濕奴神像,是尼泊爾珍貴的文物。但使這個廟遠近聞名的原因,卻是寺外木支柱上刻有各種描述男女性愛動作的彩繪春宮浮雕,有一男一女的,也有兩男一女或兩女一男的,甚至還有人獸相交的,赤裸裸一絲不掛,千姿百態的性愛動作,淫穢得不堪入目,且此廟就建在大街旁,令外國遊客大為吃驚。在外人看來,寺廟乃是宗教靜地,講求四大皆空,竟以春宮圖案作為裝飾,實在不可思議。但印度教徒卻認為藉著性愛可以獲致神性,並可超過人類的極限達到神界的極樂。據說這些荒淫的浮雕是故意安放在寺外,好讓進廟的香客看到。因為進廟拜神必須心無雜念,春宮圖刻在寺外,若見者心動,那麼還是留在寺外慢慢欣賞,他日再來拜神;如能心靜如水,方可入寺參拜。當然,刻有春宮圖的寺廟,絕非僅此一家,賈格納特寺只不過是地處鬧市特別惹人注目而已。在市內許多印度教寺廟的石柱上,都可以看到這類赤裸裸的春宮圖,據說內容源出民間流傳甚廣的黑天神與牧女的愛情神話故事。也有人說是古代尼泊爾人們對初成年人進行的性教育,以便傳宗接代。 甘尼斯(Ganesh)廟坐落在市中心附近,廟內供奉著學習之神甘尼斯,早晚都有人前來膜拜,這尊神像有一個象頭,它的座騎是老鼠,因此非常特別,在尼泊爾的許多廟宇中也都有它。 納拉揚(Narayan)神廟坐落在活女神廟旁,是棟擁有3層屋頂、5層基座的建築物,外觀屬多層屋頂傳統的尼瓦爾式,內供奉印度教神祇毗濕奴。每天黎明時分,會有許多尼泊爾人前來膜拜,層疊的台階上,則是菜販和出售日用品小販盤據的地方。 黑天神(Black Bhairav)廟坐落在德古塔萊珠廟側方牆垣背面,是規模宏偉的尼泊爾傳統式廟宇,廟內供奉有6個手臂和21個頭的黑天神像,它是主持公道正義之神,也是印度教大神濕婆神的64個化身之一,全身漆黑,令人望而生畏。這尊兇神惡煞面目猙獰掌管司法和破壞之神,是用一塊5公尺高完整的黑石雕成,身上佩有黃色和紅色的飾物,頭鑲寶石和戴骷髏帽盔、脖子上掛著一串垂至腹下的人頭骷髏項鍊,耳、手、足都戴有蛇形鐲環,6隻手上分別握有劍、戟、盾、環等武器,特別是那雙圓瞪的巨眼和火焰般的赤眉,最令人恐懼。過去,尼泊爾人不論是犯罪、打官司或發生民事糾紛相持不下時,都要先到黑天神前發誓,然後法官才開始審問斷案,因為如果在黑天神前撒謊,就會遭到祂的懲罰,會立刻流血而死。在1951年以前,每年新任命的政府官員,都要來此舉行宣誓就職儀式。 正殿設在二樓,從一樓平台沿著窄小的梯子上去就是正殿。每天晚上都有人來到大殿中禱告,他們誦經吟唱,並有鼓、手風琴和幾種不知名的樂器伴和著。從外觀上看,這座廟一層層的寶塔式屋頂,以及雕樑畫棟的結構上,所雕刻的內容多為歡喜佛。 這座廟宇也是世界上最血腥的廟宇之一,因為廟裡所供奉的黑天神最喜歡喝動物的生血,所以供奉祂的祭品就是各種動物的鮮血。印度教徒們常來這裡許願,當他們再來還願時,必須攜帶活的牲畜,在神的面前,一刀砍下牲口的頭,將鮮血噴灑在神像上,再沾點在自己的額頭上,求取神的庇佑。每年10月的巴達達珊(Badadasain)節時,廟前會屠殺上千隻的羊和水牛,血流成河,以慶祝最大的節日。 尼亞塔波拉廟(Nyatapola Temple)是市內印度教的寺廟,以供奉財富之神為主,故又稱為財神廟。廟的正面有5級石階,每級兩邊都有一對雕像,依次為大力士、巨象、獅子、鷹頭獅身怪物和女神雕像。廟後有5層塔,每層都有四方形屋檐向外伸展。在塔的上層,可欣賞到喜馬拉雅山連峰的景色。整個廟的建築宏偉壯觀,木雕銅飾或磚砌的部分圖案,做工精細,巧奪天工,尤其是鑲在屋頂上的銅飾,在陽光反射下金光閃閃,絢爛奪目。 馬清德拉(Machhendra)寺坐落在哈努曼猴神宮東面,是座尼泊爾特有浮屠式樣的佛寺,四周浮雕詳盡地描繪了佛祖釋迦牟尼一生的事跡。 塞托馬享德拉納特(Seto Machhendranth)寺在杜巴廣場東北方,是尼泊爾地位最崇高的廟宇之一,屋頂用銅造成,斜柱上描繪各種神靈化身,廟台上環繞著許多奇特的經輪,令尼泊爾人肅然起敬。大殿裡供奉的是最仁慈的Padmapani Avalokiteshwara天神,無論佛教徒或印度教徒,都非常信奉祂。每年的3或4月的塞托馬享德拉節,神像便被請出廟外遊行。寺廟的中庭各種商店充斥,販售各種羊毛、陶器、念珠和版畫等。 蘭群蘭本阿吉馬(Lunchun Lunbun Ajima)喇嘛寺在塞托馬京德拉納特寺附近,是幢白色陶磚築成的3層建築,內有座神壇,寺院四周壁上有許多性愛雕刻。 安娜普拉寺在阿桑街旁,是座3層建築物,屋頂全部飾有向上翹起的金製檐角,路過的人或觀光客,都會進入寺內搖動銅鈴祈福。在寺廟附近,還有一座小型的4臂甘尼斯神廟和一座小納拉揚禪寺。 烏葛拉塔拉(Ugratara)寺,位於阿桑街以北,是17世紀的建築,窗台外突,由6根雕花的斜柱支撐著,門楣上有精細生動的雕刻,中庭有座粉刷了灰泥的舍利塔。這是供奉眼神的寺廟,到廟中跪拜的信徒,多是求治眼疾的,善眾捐獻的各種各式離奇古怪的眼鏡,全被鑲嵌在廟宇四周牆上,非常有趣,令人眼花撩亂。 伊卡納拉揚(Ikha Narayan)廟坐落在烏葛拉塔拉寺南側,廟內供奉著四臂的毗濕奴神像。對面還有一座小廟,內有一塊嵌滿釘子的木板,是供奉牙痛之神維沙戴(Vaisha Dev)的,表示祂能將所有的邪魔都釘住。 斯里加舍利塔(Srigha Chr-itya)在伊卡納拉揚廟西北邊,穿過馬路就看到一對獅像,再往上便是斯里加舍利塔的僧院。此塔是著名的斯瓦揚布猴神廟佛塔縮影,建塔目的是方便年老體弱不能登上斯瓦揚布山的信徒參拜。 納拉黛維廟(Nara Devi)在弗亞卡(Vhyokha)街西頭近杜巴廣場方向,香火鼎盛,有很多婦女來此誠心求拜納拉黛維女神,廟檐下的彩繪也相當吸引人。 那辛廟(Narsingh Temple)在納拉黛維廟對面,是座3層寺廟,供奉獅頭人身的毗濕奴神。 雅特卡寺(Yatkha Bahal)位於杜巴廣場的西側,寺門是用兩隻鱷魚標本製成,寺內木刻精緻,窗台上有個14世紀的女人塑像,保存得很完美,富有魅力。 康佳阿吉馬(Kanga Ajima)寺坐落在雅特卡寺東邊,靠近杜巴廣場處,寺門用金屬製成,有許多信徒,遊客前往參觀,可瞭解這些信徒的生活和起居飲食等。 馬魯噴水池(Maru Hiti)位於雅特卡寺的西南面,穿過馬路就到,是加德滿都四大噴水池之一,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噴水池。 阿德科納拉揚(Adko Nara-yan)神廟坐落在獨木寺南面,是3層樓建築的廟宇,第2層屋檐下斜柱上刻有春宮圖,毗濕奴神像則刻在春宮圖之上,廟裡有數座舍利塔和一塊開了孔的石頭,這塊石頭其實是象徵女性性器官的雅尼(Yoni)毗濕奴像。 嘉西德瓦爾(Jaisi Dewal)廟位於奇康慕加爾(Chikanmugal)路的十字街口上,建於17世紀,有3層屋頂和7級台階基座,斜柱上有栩栩如生的交媾木刻。在廟後方,有一天然直立的靈甘石柱,象徵男性生殖器官。 拉姆昌德拉寺(Ram Chandra Mandir)在嘉西德瓦爾廟西側,寺內中庭右邊,有色彩鮮明的斜柱,上面也有很多性愛雕刻。 杜康寺(Tukam Bahal)坐落在拉姆昌德拉寺以南,很遠便可望見寺廟高高的佛塔,塔基是建在一棵樹的樹根上,從14世紀屹立至今,真是令人難以置信。 慕桑寺(Musum Bahal)位於嘉西德瓦爾廟以南,橫穿一條馬路便到。廟內有口井,相傳有位密宗梵學者進入井內,為加德滿都谷地的居民求雨,自身為民捐軀,為此,這裡每隔12年都會舉行一場盛大的祭典。 馬亨德拉廟位於慕桑寺以北的拉根(Lagan)路的十字路口,廟內有身披紅斗篷的馬亨德拉神像。在塞托馬亨德拉節期間,這座神像會被請出廟外,用轎子送到阿桑街的寺廟供信徒膜拜。 濕婆巴瓦娣廟屋(Shiva Parvati Temple House)坐落在杜巴廣場一個轉角處,用紅磚砌造,與庫瑪麗寺遙相呼應。寺內供奉濕婆神與其妻巴瓦娣,神像用簡樸的木材雕刻。 庫里須那寺(Kishna Mandir)位於杜巴廣場進入中庭前的路左邊,呈八角形,非常美觀。庫里須那是濕婆神第8個化身,加德滿都各處都有供奉此神的寺廟。 哥比拿寺(Gopinath Mandir)在賈格納特廟隔壁,擁有3層屋頂和3個基座。寺裡供奉哥比拿神,香火鼎盛。 台拉那黛維寺(Tarana Devi Mandir)位於塔萊珠女神廟右邊,擁有3扇裝飾著浮雕的大門,一根斜撐屋頂的支柱上裝飾著千手千臂的阿喜塔瑪寧卡母神和一串塗有色彩的頭蓋骨。 普拉塔普馬拉國王(King Pratap Malla)雕像柱高高的豎立在杜巴廣場上,由於這裡大部分的古建築都是由這位國王發動興建的,所以後人為他立像紀念。這尊國王鍍金銅像是尼泊爾最優秀的銅鑄藝術品之一,聳立在10多公尺高的大石柱上,柱身有多層雕飾,柱頂則為直徑2.5公尺的圓形雕花台座,其下有虎、獅等各種石雕動物在探頭俯視。圓形台座上置有一張鍍金的雄獅寶座,其柱由雄獅和大象重疊托負著,正中是比常人稍大的國王坐像,座前和四角分別是兩位皇后和5位王子的坐像。這些鑄像造型俊美,做工精細,形象逼真,完美地顯示出馬拉王朝後期的鑄像藝術風格。 庫瑪麗廟(Kumari Bahal)又名活童女神廟,坐落在市中心最繁華的新街盡頭、杜巴廣場入口左側,哈努曼猴神宮的西南面,與宮內的御前會議廳僅一街之隔,是家喻戶曉的著名廟宇,係由馬拉王朝末代國王賈亞•普拉卡什建於1756年,為四合院3層佛教寺廟建築。外觀為白牆木窗,大門台階上護衛有兩頭彩色石獅,窗戶雕刻著許多神像和孔雀圖案,廟裡住著活女神庫瑪麗,遊客只需貢獻一點零錢,站在中庭處輕喚聲「庫瑪麗」,她就會在樓上任何窗口出現,但禁止照相。 神廟臨街朝北的大門上嵌有一塊半圓形窗楣。一般說來,尼泊爾各寺廟大門上方的門楣上雕繪的大多是鳥蛇圖,也就是鳥王加婁那擒住蛇王在空中飛翔的情景,它源於民間流傳的鳥王與蛇王結冤、誓不兩立的神話故事。和其他寺廟一樣,童女神廟的鳥蛇圖中的蛇王也是半人半蛇的人面蛇身像,但金翅鳥王卻已不見蹤影,門楣中部刻有女神鎮魔圖,描繪印度教著名女神難近母殺死牛魔王的故事,難近母神是濕婆神的妻子,在印度教諸神中佔有重要地位。門扇上還刻有人頭骷髏唸珠、法鈴和花卉等圖飾。 在童女神廟大門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裝飾精美的窗戶和檐柱,上面刻有開屏孔雀翩翩起舞的透雕圖案、難近母神誅殺牛魔王、太陽神乘坐七馬拖車、智慧之神與毀滅之神等造型繁複的諸神像。童女神廟的第1、2層窗戶出於安全原因平時並不開啟,只有頂層開有三扇窗戶,居中的一扇窗戶是頗為別致的金窗。頂層北房中有各種藝術壁畫,在尼泊爾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頂層內室還有童女神的黃金寶座,可與王宮中的以前國王御座相媲美。廟底層有孔雀、鸚鵡和大象的塑像,以及狩獵、歌舞和男女性愛等各種雕塑。正對廟大門的南殿,殿門美觀,殿內供奉三尊釋迦牟尼佛像。 具有近300年歷史的童女神廟,既非尼泊爾最古老寺廟,也不是最華美的建築,外表其貌不揚,但卻堪稱是世間少有的寺廟,因廟內主神既非泥塑石雕的菩薩,也非銅鑄鐵打的神像,而是一個活人「庫瑪麗」,尼泊爾語是「童女」或「處女」之意,一般係指12歲以下尚未發育的童貞女孩。廟裡的庫瑪麗本係一般普通的小姑娘,但被選中進廟後,便被整個社會當作活神仙供奉。 童女神穿著俗麗的紅服,頸戴花環,髮上插滿花卉珠寶,眼圈抹著黑色眼影,從眼角到兩鬢劃有黑線,前額用番紅花與香料塗成一片紅色,正中描有第3隻眼睛,乍看像中國京劇中的小花臉。童女神長年住在廟裡,有專人侍候,每日在規定時間裡、或有觀光客持紅包求見時,在廟內3樓窗口露面。據說人們見到她就能得到祝福,心想事成。 據古籍文獻記載,尼泊爾崇奉童女神風俗在14世紀前就已存在。關於童女神的由來有個傳說:豬魔和兩個胞弟因苦修道行感動了濕婆神,乃派妻子帕爾瓦蒂女神前往施恩,但豬魔兄弟卻瞧不起婦女,拒絕接受女神恩惠,女神一怒之下便詛咒豬魔將死在女人手中。但豬魔兄弟仍我行我素,並佔領天界、地界和人界,開始作惡欺侮天界眾神,眾神推舉大梵天領頭去拜見帕爾瓦蒂女神,她允諾消滅豬魔,乃投胎人世間的婆羅門、剎帝利和多姆巴等3大種姓人家,變作瑪哈拉克絲米、庫瑪麗和迦莉3位凡人姑娘來到人間。她們非常要好,但瑪哈拉克絲米和庫瑪麗的父母,卻不願自己的女兒與出身低賤種性的姑娘迦莉要好,並要制止她們交往。於是庫瑪麗便把實情告訴父母說:「我本來不是你的女兒,我是童女神,多姆巴的女兒是迦莉女神的化身,我們都是為了殺死豬魔而降生凡世的」。庫瑪麗父母聽後驚駭不已,後來她們除掉了豬魔3兄弟,從此人們就把庫瑪麗奉為童女神。 1768年9月,廓爾喀王國普里特維•納拉揚趁加德滿都人們歡慶童女神節之際,突然發動攻勢,一舉攻陷加德滿都,當時賈亞.普拉卡國王正親自坐在童女神的彩車上參加節日遊行。廓爾喀軍隊突然破城而入,他倉皇逃往帕坦城,馬拉王朝從此滅亡。 沙阿王朝正式建立後,不但童女神車照樣可以遊行,且因為這一天是沙阿王朝的勝利紀念日,故更加隆重地慶祝童女神節。 由於人們崇拜庫瑪麗,每當可能遇到災禍時便到童女神廟求神問卜,人們往往根據童女神面部喜、怒、哀、樂的表情,或她是否接受某種供品的動作,來判斷自己的吉兇禍福,預測農作物收成的好壞。童女神在宗教盛典中的舉止,也被視為國家來年禍福的指標:如果她顯得煩躁不安,就是國家將面臨天災人禍的惡兆;如果顯得安靜,則顯示國泰民安。所以連國王每年也都要跪在她的腳邊,接受神的祝福。 現任童女神年僅5歲,每天早上起床後有女侍為她沐浴更衣,噴灑香水後上妝,使她具有女神的威儀;最後穿上綴滿飾物的華麗紅色罩袍。她的父母每週來好幾次,但都只是跪在她的腳邊祈禱,在他們的心目中她不再是自己的女兒,而是崇高的女神。 童女神雖被尼泊爾人奉為神明,不愁吃穿,但並不快樂,失去了自由,打從她進廟開始就不能再隨意外出,一整年中僅能因宗教慶典而離廟14次,且雙足不可接觸地面,被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唯恐受傷或流血。 當她長到12歲胸部開始發育、月經初潮後,便不能再當童女神。國家便要從尼瓦爾族的佛教寺院裡、當和尚的「班達」種姓階層親屬的姑娘中挑選新的童女神。據說挑選童女神有一套嚴格的保密程序,由政府選拔委員會自民間選出,並根據即將退位的童女神的指示,從「那個」方向、地點出生的「那樣」的女孩,作為下任童女神的繼承人。被選中的童女神要具備嚴苛的32項條件,例如:必須是處女、性格勇敢、牙齒整齊、皮膚光澤細膩沒有疤痕、身材要像一棵菩提樹、指甲大小要均勻、有又長又大的姆指、像鴨掌般的腳和手、獅子般的胸部、貝殼般的頸脖、小巧纖細的舌頭、清脆的聲音、如牛的睫毛、光澤且自然垂直的頭髮、生辰八字須與國王相合,以及雙親健在等,真是精挑細選。具備這些條件後,方算初審合格。接著還要經過膽量的測試,過程是將她關進一間掛滿牛頭骨骼的黑暗屋子,如果她不怕不哭,就表示她可以與神溝通,才有資格當童女神的候補人選。然後再把她送到祭典場;讓她親眼目睹殺牛宰羊的情景,如果她臉無懼色,才算通過考驗。 童女神任期自5歲起至11歲多,月經來時止,期滿後由事先選中的另一女孩繼任。童女神每天的常務是不時倚窗閒眺,給凡夫俗子稍睹顏色,臉上最大特點是在兩眼尾部各畫上一條橫透太陽穴的黑線。在任期內不可發生碰傷流血事件,否則立即結束童女神身分。她平時不准下樓,須時時刻刻打扮妥當,準備隨時被外國觀光客請出「亮相」,以賺取一些「奉獻金」。在一年的5大節慶日子,她才有機會坐在鍍金的銅轎中上街遊行。她在國內有一定的地位,連國家發行的郵票上也印有她的芳容,她的父母也因之被國王封官晉祿。 斯瓦揚布聖地 斯瓦揚布佛塔(Swayambhu-nath)位於加德滿都西方3公里處的山丘頂上,由於背面襯托著高山,從遠處望去,似乎是坐落在高高的半山腰間。它是加德滿都谷地中最有名的塔寺,建於公元前3世紀,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尼泊爾最古老的佛教塔寺,很早以前就是佛教修習教義的重地,其名稱是和加德滿都河谷形成的美麗傳說連在一起。 據說當初文殊師利就是聽說這裡有尊光芒四射的「斯瓦揚布」大梵天佛像,乃不遠千里從中國五台山前來拜訪,並揮劍劈山放水,化湖泊為盆地,才有今日的加德滿都。此後,文殊菩薩的弟子古納卡爾收了一個來自孟加拉的國王普拉冒德瓦為徒,這位法號尚蒂師利的出家國王把熠熠閃光的大梵天佛像覆蓋起來,在上面修建了今日所見到的斯瓦揚布佛塔寺。據史書記載,這裡曾是佛祖足跡踏過的地方,在基拉蒂王朝時期,釋迦牟尼前來加德滿都,曾住在斯瓦揚布山東邊,收了1500名弟子日夜傳教練功。 這座千餘年古剎又名四眼天神廟,以巨大的佛眼和金碧輝煌的塔身,燦亮地俯瞰著加德滿都四方,周圍被一整排祈禱輪環繞著,來此膜拜的信徒必須依照順時針方向,邊轉動經輪邊繞塔而行,這種轉動生命輪迴法輪的儀式,據說能祈求來生輪迴轉世。塔寺房舍參差不齊,但門窗大都是銅鐵雕花,做工精細。 寺院中央有座造型奇特的大佛塔,純白的塔基、金黃的塔身、高聳的華蓋和寶頂,在陽光的照耀下交相輝映,非常壯觀。它是斯瓦揚布塔寺的主體建築,被譽係「尼泊爾佛教寶塔建築的傑出典範」。這種在尼泊爾叫做「柴特亞」式的佛塔,是宏大莊重的巨型圓形塔基,上面豎有方座尖頂塔身。圓基直徑20公尺,塔高10公尺,塔座四面都繪有釋迦牟尼的特大眼睛,象徵著佛眼無邊,佛光無所不在,意在警告世人「佛的眼睛永遠都在你的左右,任何惡行都瞞不過佛的眼睛,多做善事,戒除惡念」。在佛陀兩眼之間還有神秘的第三隻眼,代表無上的智慧;而位於鼻子部分有點像問號「?」形狀的,其實是尼泊爾數字「一」,是「和諧一體」之意,在佛教中意為「只有止惡行善,才能離苦得樂」。 斯瓦揚布佛塔是典型的佛塔建築代表,有覆畢式的白色半球體基座,第1層的圖形象徵「地」,第2層的方形代表「氣」,第3層的三角形象徵「水」,第4層的傘形代表「火」,第5層的螺旋形象徵「生命精華」。由大漸小的13層圓錐形塔剎,自方形基座上佛龕背後直達天際,象徵13重天。13層鍍金輪環錐形塔身,也表示13種層次的知識,這是人類前往涅槃(Nirvana)的途徑,塔頂傘蓋就代表涅槃。傘蓋用厚木做底,上覆蓋銅質板瓦,並用銅脊接縫,四周是繞著數十轉銅質透雕的傘幔,每掛傘幔下又懸著一口小銅鐘,清風吹過發出陣陣清脆悅耳的聲音。佛塔的傘蓋意味著:皈依三寶即可得到佛的庇佑和保護。傘蓋頂部為豎起高達數公尺的銅質鎦金塔冠,嵌有一顆巨大的寶石,金光燦爛,耀眼奪目。每到中秋之夜,在很遠處就可看到寶石反射的光芒。另外,佛塔各方都供奉有多羅(Taru)女神和銅鑄神龍,威武壯觀。塔底四周凹建金頂金門9個佛龕,分別供奉5方佛和祂們的配偶度母。 這座佛塔不僅是尼泊爾首屈一指的佛教勝蹟,並在佛教界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係開展國際佛教文化交流的中心,與各個宗教相處融洽,前來祭祀的有尼瓦爾尼姑、藏族喇嘛,還有佛教和印度教的貴賓等朝聖者。它和中國西藏及南亞地區有很深的淵源,早在公元7世紀中葉,唐朝皇帝派遣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尼泊爾時,就曾代表唐高宗把一件極為貴重的黃袍贈給這座佛寺。13世紀時,西藏高僧達瑪斯密曾前來拜佛,並且學得大乘佛教金剛經。17世紀清朝使節出訪尼泊爾時,也曾到此佛蹟觀禮,並贈送禮物。1821年,西藏喇嘛夏瑪巴率弟子訪問此寺時,曾贈送一對巨型銅鑼。1921年,達賴喇嘛曾捐獻巨資修葺這座佛寺。 斯瓦揚布佛塔不僅是加德滿都河谷地區佛教徒禮佛習靜的主要場所,也是尼泊爾佛教協會所在地。尼泊爾雖然是以印度教為國教,但對佛教卻歷來採取寬容態度,且以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在本國為榮。國內最大的佛陀塑像在緊靠斯瓦揚布佛塔的寺廟裡。1951年,尼泊爾政府正式宣布釋迦牟尼的生日為全國性節日,這一天全國禁止殺生。每年尼曆一月釋迦牟尼誕辰日,都要在斯瓦揚布佛寺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寺內張燈結彩,旗幡飄揚,加德滿都河谷成千上萬的佛教徒雲集此地,向佛祖金像奉獻大米、錢幣和鮮花,手持燃燒的油繩虔誠叩拜,齊頌讚歌,集體祈禱。總統和總理也親臨現場,祭拜寺內收藏的佛祖遺體,身穿褐紅色袈裟的法師誦讀經文,佛寺住持講解佛法,身著五色彩袍的喇嘛在佛院虔誠地跳起宗教舞蹈,然後由喇嘛引導,弟子們抬著釋迦牟尼像沿著斯瓦揚布東邊的陡峭石階下山到納格哈爾佛廟舉行祈禱儀式。入夜後,佛寺彩燈高懸,華光四射,幾千名善男信女共同在月下打坐守夜。 斯瓦揚布佛塔東面陳列有金剛乘象徵物的啞鈴狀巨大銅質金剛杵,地面有個石製大天鼓,周邊刻有十二生肖,是17世紀的文物。塔南面兩根大石柱上,立有綠度母(尼泊爾赤尊公主)和白度母(唐朝文成公主)銅像。周邊還有哈拉蒂女神廟和象徵水、火、地、風「四大和合」的殿堂及佛殿等多座建築。 佛塔有兩個入口,一般遊客多選擇由北邊後山進入;有些為了表示誠心的印度教徒,則攀登一條高達300公尺的石階路,沿途有蒼鬱的樹林、釋迦牟尼佛像、許多動物的彩色雕像,佛塔和廟宇等,其中的阿難庫蒂寺地下藏有佛舍利一枚,每年佛祖生日搭棚展示,供人參拜。佛塔另一入口是北邊一條較短的石階步道,鄰近有西藏難民營、喇嘛寺和外僑居住的小社區。另外還有兜售手工藝品和宗教飾物小販,走這條步道除了要應付小販的糾纏外,還得注意常年在此出沒的大小猴子,以防隨身之物被搶。 這座禮佛習靜之塔入口處供奉著智慧和學習之神的莎拉瓦斯蒂女神,加德滿都學童在知識節時會攜帶筆墨來此膜拜。佛塔周邊也有一些寺廟,除了個別為白教葛舉派外,大多屬於黃教格魯派,廟內巨大轉經輪、精美的佛教繪圖,以及上供用的特殊油燈等,都會給遊客帶來美的享受。 大乘教的喇嘛廟(Go-mpa Temple)坐落在斯瓦揚布佛塔北面,是20世紀50年代,由加德滿都僧侶和出席在尼泊爾召開的第四屆世界佛教徒會議的各國代表集資興建的,大殿上供奉著一尊高約7公尺的釋迦牟尼全身塑像。在斯瓦揚布佛塔西北邊建有一幢別墅式建築,名為尚蒂普爾,在當地方言中是「幽居」之意,它是古代著名大乘金剛教祖師尚蒂普爾當年冥想悟道的場所。 在佛塔西邊一塊岩石上,有一對深約一寸的腳印,傳說是當年文殊菩薩留下的足跡。佛塔西邊山坡上那座文殊師利菩薩廟,反映了尼泊爾人民對這位開闢加德滿都河谷神的崇敬。每年尼曆九月初五的迎春節,都有大批佛教信徒來此朝拜,印度教徒也把文殊菩薩當作文藝女神來參拜。 文殊菩薩廟下邊不遠處濃蔭蔽日的樹林裡,有一座藏有佛祖遺骨的阿難陀庫蒂寺,寺前植有菩提樹,這種樹因釋迦牟尼在其下得道成佛而出名。 在斯瓦揚布佛塔周圍還密布著許多大小廟宇、經塔、神像和經輪。佛塔前的「天鼓」上,置有一個呈啞鈴狀巨大的銅質「金剛」,據說是佛祖自雷雨之神因陀羅手中奪來的武器。天鼓四周刻有鼠、牛、馬、羊、狗、猴、雞、豬、兔、蛇龍和虎等十二生肖的精美浮雕,頗具藝術特色。 哈里蒂廟坐落在佛塔的東北角,為漂亮的雙層金頂寺廟,供奉著哈里蒂神,是斯瓦揚布佛寺的守護神。廟右側有建於18世紀不丹式喇嘛寺,內供奉東、南、西、北和中等五尊貼金佛像,燃有長明燈。 在佛塔東面,可以看到兩座高聳的塔式宗教建築,分別為阿難陀普爾寺和普拉塔普爾寺,是3000多年前馬拉國王為紀念王后阿難陀•普麗而建,外牆都刻有大乘金剛教派的四尊守護神像,面相分別是烏鴉、夜鶯、狗和豬,這些人身鳥獸面的神像在尼泊爾雕像藝術史上也屬創新佳作。 斯瓦揚布山林間棲息著數以千計的猴子,故斯瓦揚布佛寺又稱為猴廟。猴子被印度教徒視為聖物,據說牠們是印度教大力神的再生生命。這些猴子由寺廟僧侶餵養,常年在山林和寺廟裡嬉戲,有時會跳到公路上覓食、曬太陽;有時會攔路劫走遊客手中的食物。牠們的來歷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當時整個加德滿都河谷森林密布,猴子成群,被廟中供果吸引;加上周圍荒山野嶺被開墾,建起房屋,修築了道路,猴子便被隔絕在斯瓦揚布山,從此定居下來,繁衍後代。另外政府又把這裡闢為猴子保護區,所以此地就成為猴子的樂園。 博拿佛塔(Bodnath)位於加德滿都北郊7公里處,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佛教建築之一,也是在尼泊爾唯一能夠與斯瓦揚布佛塔媲美的佛塔,規模比斯瓦揚布佛塔更大,但較樸素。它高達38公尺,周長100公尺,建於2000多年前,11世紀時重建。據史詩的記載,當時有位婦女向加德滿都河谷的國王要一塊水牛皮大的土地修建佛塔,國王見要求的面積不大,乃慷慨答應。結果她卻將水牛皮剝下來製成細細的皮條,用它圍住了相當大的一大塊未開墾土地,國王沒有其他選擇,只好將土地給了她,作為安放佛祖弟子摩柯迦葉佛遺骨的佛塔。 這座佛塔是以喇嘛教徒冥想圖案瑪達拉(Mandala)向上推展爬升的方式建築而成,分為塔基、塔座、塔錐和塔冠四個部分,一層層寬大的台階通往巨大穹隆形房屋的白色塔基,外沿建有108個壁龕,裡面各刻著一尊阿彌陀佛的小浮雕。四方形的塔座安放在屋頂上方,四面繪有不同顏色、象徵覺悟的大佛眼。佛塔圓形牆垣外壁環列著147個壁龕,龕裡設有經輪,前來祈禱的信徒均以順時針方向繞行佛塔,一面撥動唸珠或背誦經文,一面轉動經輪以求功德。 佛塔附近有一些村舍,定居著許多西藏難民,故有「小西藏」之稱。佛塔周圍的街道上都是出售手工藝品和宗教用品的商店,售價合理。這裡還有4家餐廳,喝咖啡和用餐消費額不高,有的餐廳頂樓陽台是欣賞博拿佛塔美景的好地方。參觀這座佛塔的最佳時間是清晨,觀光客和喇嘛教徒不多,可趁機爬上層疊的塔基台階,從最高處往下眺望,不但享受了早晨的寧靜,且能神清氣定地感受濃厚的宗教氣氛。早上10時後,一波波觀光客湧現在佛塔下,周圍商店幾乎全部開始營業,此時誦經聲夾雜著人聲,博拿佛塔熱鬧的一天拉開了序幕。這座佛塔曾經在西方電影「小活佛」中出現很多畫面,尤其是節慶期間佛塔四周被點燃數千盞燭光,場面非常壯觀而神秘。 自然歷史博物館位於斯瓦揚布山下,主要展出喜馬拉雅山地區多種蝴蝶、蛇和植物。這個袖珍型博物館相當於一個陳列室,面積只有60平方公尺。
返回到
尼泊爾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