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尼泊爾 的原始碼
←
尼泊爾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火葬場帕蘇帕提拿== 帕蘇帕提拿(Pashupatinath)是世界聞名的印度教聖地,位於加德滿都東方5公里處的巴格馬提河畔,背靠青山,面臨聖水,從加德滿都乘計程車前往10分鐘可達。 它是尼泊爾最神聖的印度教聖地,已有1500年以上的歷史。這裡有至高無上地位的濕婆神靈甘雕像,即男性生殖器形象,以及供奉主神靈甘的神龕寺廟。還有代表女性性力的古赫斯瓦麗廟,重建於1653年,供奉的是濕婆神的第一個妻子莎蒂德維,她在她父親的火葬儀式裡殉父而死。這一帶現存的寺廟多由布帕辛卓•馬拉國王擴建於1679年,有金色屋頂、銀色房間,以及裝飾精美的木雕浮圖,使整個建築顯得華麗、高雅。 在尼泊爾語中,「帕蘇帕提拿」是指濕婆神在印度教徒心目中是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全能全智的神,能實現一切人的願望,給善行的人以善報,惡人以警告,在尼泊爾素有「國神」之稱,為國王的守護神,被賦予無上尊崇的地位,自古以來受到國人的虔誠崇拜,甚至總統在發布文告時總會以這樣的話作為結束:「讓帕蘇帕提拿賜予我們幸福!」或「讓帕蘇帕提拿保佑我們!」 帕蘇帕提拿寺建於公元5世紀時,是南亞最重要的印度教寺廟,也是尼泊爾最古老的寺廟之一,位於巴格馬提聖河邊,佔地260公頃,在14世紀中葉,來自印度的回教軍隊入侵加德滿都河谷時,寺廟遭到嚴重破壞。數年後又按原樣加以重建,並請來印度卡爾納塔克的僧侶住持。後又改請印度馬哈拉施特拉的婆羅門擔任寺廟祭師,且沿襲至今。 這座莊嚴寺廟的主殿,為雙層檐式金頂銀門典型的尼泊爾塔廟式建築,三重尖塔式的鍍金寶頂,狀如金鐘倒置,四角有小塔陪襯,兩層殿頂和檐脊全部以鍍金銅質板瓦鋪蓋。純銀製的三進大門和半圓形門楣上刻有精美細膩的花紋圖案,窗戶和檐柱上雕滿了色彩絢麗、千姿百態的男女神像,嵌在殿牆上的片片白石光潔滑亮,熠熠生輝。殿外沿廊、石階和基座全部鋪著方形格子花紋藝術瓷磚,整個殿堂造型生動,構思巧妙,金碧輝煌,與寺廟周圍窮人棲身的洋鐵皮屋頂的簡陋建築形成強烈的對比。 寺廟主殿前有一頭巨大的銅牛,是濕婆神的忠實座騎,為富饒豐收的代表,牠跪臥在長方形石基上,高約2公尺,長約6公尺,昂首闊視。這頭精美碩大的神牛南迪(Nandi)鑄像在尼泊爾絕無僅有,堪稱一絕。牛後立有一塊石碑,上刻公元8世紀時,李查維王朝國王維賈亞•卡馬德瓦二世,在他的母親向帕蘇帕提拿奉獻一朵銀質蓮花時所寫下的一首讚美詩,是尼泊爾歷史上留有記載為數不多的古老詩篇之一。 印度教崇拜濕婆神,所以又稱為濕婆教,帕蘇帕提拿寺是尼泊爾最大的濕婆廟,供奉的就是濕婆神。主殿上有座高一公尺多的磨盤狀石雕,中間隆起的部分稍細而高,呈圓柱狀,上有五個浮雕面像,稱為五面靈甘石雕;這根石柱象徵男性生殖器,底座則代表女性生殖器,磨狀石雕是濕婆神的象徵,尼泊爾人稱為「濕婆靈甘」。印度教據說有3.3億個神,主神濕婆有無數化身,僅在加德滿都據說就多達600多萬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濕婆靈甘。尼泊爾的濕婆廟中大都供有靈甘石雕,不過一般濕婆廟的靈甘石柱上通常只有4個面像,而帕蘇帕提拿寺主殿的靈甘石雕卻有5個面像,頂端是濕婆神主像,東、南、西、北方分別為大焚神、不懼神、新生神和月神,5個面像又各生出兩隻手,分別持著念珠和畢,做工精美,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主殿周圍還有許多偏殿、廟塔、碑石和神像,並設有香客歇息、貧苦人和隱士居住的房舍。寺的南門內有幢三重檐的圓頂科蒂靈甘斯瓦寺,這種寺廟建築非常少見,在國內只有兩幢,另一幢坐落在哈努曼猴神宮裡。此寺建於1655年,頂層為銅製,下面兩層為瓦檐,三重檐上小下大,是仿造古代尼瓦爾人所用的三層傘的形狀設計的,至今在加德滿都一些宗教節日遊行隊伍中的上方,仍可見到這種三層傘。 帕蘇帕提拿寺入口處,有許多出售宗教用品及五顏六色染料的攤販。寺院則禁止非印度教徒和外國遊客入內,即使是印度教徒也不可隨意亂闖。寺院分為內外兩殿,主神設在內殿,只有祭司才能進入內殿做祈禱,外殿是一般信徒敬神之地。這裡信男善女川流不息,虔誠的印度教徒除了到寺內敬神祈禱外,還到寺前的巴格馬提聖河洗聖水浴懺悔贖罪,死後也願來此火化升天。 巴格馬提河靠帕蘇帕提拿寺的河岸設有數處「河壇(Ghat)」,即石砌的圓形平台,是焚屍火葬的地方,右邊平台供窮人使用,左邊平台供富人使用,另有一個平台專供權貴人員使用,通稱為里雅火葬場。許多印度教徒臨終前都要求趕緊抬到這裡,以便用巴格馬提河的聖水洗淨雙腳後在這裡死去。人死後被裹以白布,放在平台的柴堆上,先由火藥師帶領家屬手持火把繞屍三圈,然後把火種放在屍體口中,等點燃後再將屍體下方的木柴點燃,當眾火化,死者兒子則剃頭在河水中淨身,象徵齋戒洗罪。當屍體變成灰燼後,隨即被撒入河中,河水載著骨灰流入印度恆河,進入大海,回歸大自然,便算是走完整個人生。 這條河的河水事實上並不充沛,經常呈半乾旱狀態,所謂「聖水」,勿寧說是「髒水」。河裡常有人在赤足撈物,原來一些富有人家在焚屍時,連同陪葬的珠寶金飾一起焚燒,所以有些窮人會在河中撈取殘存的陪葬飾物。 河邊有座老人院,是一組白色的建築物,居住著行將就木、風燭殘年的老人,有的是身患絕症自動遷來等死的人。老人院的門窗就面對聖河,天天都可看到焚屍的場面,住在院裡的人就平靜的等候輪到自己的日子來臨。 在尼泊爾歷史上有位被罷黜的國王也曾來此居住,他就是馬拉王朝末代國王賈亞•普拉卡什•馬拉,他於1769年被廓爾喀國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擒獲後,表示對人世間的一切已無所貪求,但願能在帕蘇帕提拿寺安靜地終此殘生,他的願望得到滿足,後來老死於聖河之濱。 由於印度教徒對死亡的坦然看待,故寺周圍毫無陰森或哀悼氣氛,反而熱鬧非凡。除了來自各地朝聖人群外,觀光客更是熙來攘往,河邊也照樣有人沐浴淨身,小販店家林立,售品琳瑯滿目,多為唸珠和貝殼化石類,還有乞丐煩人。為了防止愈來愈多大膽的外國觀光客接近焚屍台,四周立有「遊客止步」的告示。 帕蘇帕提拿寺對岸是觀看焚屍過程的最佳位置,這裡樹木錯落,有精緻的石雕神龕群,還有一些打扮怪異的苦行僧和弄蛇人在此徘徊,若要拍照或合照,得付小費,並需事先談好價錢。 在巴格馬提河對岸還豎立著成群風格統一、規模一致小型敞門塔廟,在高約7公尺、長寬各3公尺的廟裡,供奉著印度教另重要標誌的陰陽石,在平放的女性生殖器中間,豎起一根直立的男性生殖器,以此表示性力崇拜。 這一帶空氣中聞不到焦屍味,但糞便味濃烈,河床上、牆角邊、樹蔭下,均可能有人畜排泄物散落,因此遊客在此應隨時注意足下,最好不要穿涼鞋,以免沾上「黃金萬兩」,不易清理。 在帕蘇帕提拿寺還經常可以看到蓬頭垢臉、瘦骨嶙峋的裸身修行者,據說這是濕婆神化身之一,大多數印度苦行僧都作此打扮,有的甚至會刻意穿著顏色鮮豔的袍子,吸引觀光客前來獵取鏡頭,然後再伸手索取攝影費。這種情形在加德滿都和帕坦的杜巴廣場上也看得到,與印象中的苦行僧全不相同。
返回到
尼泊爾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