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摩洛哥 的原始碼
←
摩洛哥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港都卡薩布蘭加== 卡薩布蘭加(Casablanca)是它的西班牙名字,阿拉伯文文字是達爾貝達(Dar el-Beida),是全國第一大城、第一大港和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在中東和非洲僅次於開羅、亞歷山大和巴格達,位居阿拉伯世界的第四大城,又是北非第二大港市和世界上最大的磷酸鹽出口港。 根據1955年在西郊的西迪阿卜德曼發掘出土的史前石器和人類遺蹟表明,卡薩布蘭加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古城,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早在3000多年前,這裡就有人類居住。公元686年,摩洛哥原住民柏柏爾人的阿拉伯南路遠征軍,就曾在這裡一塊高地上建立軍事要塞,取名安法(Anfa)。12世紀時,柏柏爾人又以安法要塞作為海盜據點,並隨著海盜貿易的興旺,逐漸發展為繁榮的商港。13∼14世紀,這個海港成為摩洛哥的軍事基地,艦隊常從此地出航,攻打西班牙和葡萄牙。到了14世紀,安法已成為非常活躍的城市。1468年,此地被葡萄牙殖民者佔據並遭搗毀。1515年,葡萄牙人又佔領這裡,在安法古城廢墟上重建堡壘城市,因所建房屋多為白色,與褐色的峭壁和蔚藍色的海水相互輝映,非常醒目,所以取名為卡薩布蘭加(Casa Branca),意思就是「白色的房子」。 1755年,一個破壞性極大的超級大地震,摧毀了葡萄牙的里斯本和嚴重地破壞卡薩布蘭加,迫使葡萄牙人放棄這個殖民地。1770年摩洛哥蘇丹西迪穆罕默德(Cidi Mohammed)在廢墟上重建新城,改名為達爾達,也是「白色的房子」之意,但人們至今仍然稱它的西班牙名字卡薩布蘭加,當地居民則簡稱它為卡薩。1789年,西班牙人得到這個港市的貿易特權,作為商港,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使市區不斷擴大。但事實上在1830年之前,它還只是一個擁有600多人的小鎮。 1907年,法國殖民者佔據此地,港市擴大,發展迅速。1912年,法國總督利奧蒂廢除摩洛哥國王,宣布摩洛哥成為法國攝政地,卡薩布蘭加更形繁榮起來。在第一個法國駐地將領路易士赫伯特的帶領下,一個將卡薩布蘭加塑造成為新的攝政地經濟中心的龐大計劃逐漸成形,進行一系列港灣設施的建設,將卡薩布蘭加改造成為現代化港口,並發展為全國第一大城。 這個城市真正出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3年的1月12∼23日,美國總統羅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曾在這裡舉行軍事會議,制定同盟國的戰爭方略,會議決定盟軍完成北非戰役後,進攻西西里島,並向太平洋戰區增派兵力,規劃進擊遠東的主要戰線,同時集中力量轟炸德國本土。會議還宣布一項要求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等無條件投降的聲明。這次國際會議為這個港市增添了國際政治色彩,在歷史上留名。 美國好萊塢影片「卡薩布蘭加」(北非諜影)將這段歷史描述得扣人心弦,影片中旖旎的北非風光,月色椰影下的港口、森羅萬象的古城,加上兩位大牌明星英格麗褒曼和漢菲萊鮑格出神入化的演技,不但使影片轟動全世界,連本來名不見經傳的白色港都,也隨之蜚聲四海,成為觀光客趨之若鶩的旅遊勝地。有人將這個港都稱為「大西洋的新娘」,加上它獨特的地理位置,許多重要的國際會議都在此地召開。1950年,法國將這個城市歸還給摩洛哥。 卡薩布蘭加的經緯度為西經7度35分、北緯33度39分,西臨大西洋,東北距拉巴特約88公里,全市有450多萬人口。氣候極佳,全年大部分時間氣候宜人,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為12℃,最熱的8月份平均氣溫為23℃,年雨量約400公釐,空氣濕度大,冬季多勁風,秋季常有霧。 這個城市是摩洛哥的交通中心,內外交通都非常發達。在航空方面,國際機場在東南郊30公里處,是國內最大的國際機場,有航班飛往中東、非洲、西歐和美洲。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的機隊也飛國內航線,每天都有多班客機往返在各大城市間。國際機場有現代化的場站和導航設施,與市區之間的距離約30公里,有火車從市內的旅人車站(Gare des Voyageurs)到國際機場,車程35分鐘;或從港口車站(Gare du Port)到國際機場,車程要45分鐘。每隔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開出一班列車。也有公共汽車和計程車自國際機場前往市區,公共汽車約20分鐘開出一班。由國際機場到市區的計程車,多係祖母型的舊賓士牌轎車,不用計程表,而是口頭議價。 卡薩布蘭加港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港,也是國內最大的進出口貿易集散地,港口寬廣,綿延達1000公尺左右,水深16公尺,可以同時接納40艘遠洋巨輪,是非洲接納船舶能力最大的港口,擁有新式的碼頭和倉儲設備。港口外建有一條長達3180公尺的防波堤,不管大西洋上海浪多大,港內都是風平浪靜。 港區分為輸油碼頭、海軍碼頭、商業碼頭、柑橘碼頭和磷酸鹽碼頭等五大部分,每年可以接納一萬艘商船,年吞吐量約2000萬多噸,名例非洲第二大港,海運量佔全國的3/4,主要輸出品是磷酸鹽,平均每年約1600萬噸;柑橘居第二位,約90萬噸;另外還有瓜果、沙丁魚和鋁、鋅等礦石。主要輸入品是小麥,每年約有150萬噸;另外還有食品、鋼材、化工品、水泥和原油等。20世紀50年代,摩洛哥在卡薩布蘭加以北25公里處的穆罕默迪耶,修建了一個石油專業港口。 陸上交通更是四通八達,每天都有火車通往丹吉爾、拉巴特、菲斯、梅克內斯和馬拉喀什等地,並可通往阿爾及利亞邊境。由此地開往丹吉爾的火車,每天早上8時開,下午2時可以抵達。與首都拉巴特之間,幾乎每小時都有一、兩班火車,車程約一小時,相當方便。在這裡乘火車比巴士省錢,雖然火車速度慢一點,但是非常划算。欲乘頭等或二等車廂,得要預先訂座。公路上長途巴士營運也非常忙碌,可以通往國內所有的城市和旅遊景點,並有高速公路通往拉巴特和一些重要大城市。 市區公共交通工具以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為主。公共汽車路線非常複雜,可通往市區和郊區的每一個角落,但不適於外國觀光客使用。計程車快速便利,但車資較貴。這裡有兩種不同式樣的計程車:一種叫做迷你計程車(Petit Taxi)的,是紅色車身,只能乘坐3名乘客,不能載運行李,設備簡單,價格便宜,在街上招手即來,照表收費,深夜加成收費,在市區內的正常車資約10∼15DH,不找零,如果車資為11.6DH,通常就收費12DH。另一種是大型長途計程車(Grand Taxi),可以載運行李,大多數是乳白色的大型賓士牌車,客滿後才開車,司機有權在中途加載其他客人,行駛固定的路線。此外,驢和駱駝也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 這個美麗的港市既有法國殖民地時代傳入典雅別具一格的歐洲建築和風俗習慣,又有伊斯蘭教古意盎然的傳統建築和風土人情。市區大部分的建築物都是白色的,在碧藍浩瀚的大西洋襯映下,形成一道道高低錯落的白色輪廓,淡雅多姿,如詩如畫。 市內有三大廣場,即穆罕默德五世廣場、哈桑二世廣場(又名鴿子廣場)和聯合國廣場,是市內建築最好和最熱鬧的地方。新舊市區風貌迥異,市政建設在20世紀初根據法國設計師的設計而興建起來的,因此城市中心的街道也像巴黎的凱旋門廣場,周圍街道布局向四面輻射。 新市區是大量歐洲人移居來之後建造的,街道寬敞,商店林立,櫛次鱗比的摩天大樓直入雲霄,到處可以看到法國式的建築,路旁棕櫚聳立,綠樹成蔭,市容雅麗。由於這個港市接受西方文明的時間較早也較深,看上去與摩洛哥內地的一些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在充滿濃郁的南歐氣息街頭,身著阿拉伯傳統服飾的婦女已不多見,如果偶爾看到,也只是老年婦女。現在卡薩布蘭加的一般婦女不再蒙面,並且穿著鮮豔。年輕女子多穿牛仔褲,打扮得非常時髦。 舊市區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迷宮,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聚居地,建築物都具有阿拉伯風格,房屋低矮,街道狹窄,傳統的阿拉伯集市人聲鼎沸。在舊市街周圍可以看到身穿阿拉伯服飾掛滿水壺的賣水人,有許多當地居民當街購水飲用,但是觀光客最好別輕易嘗試,仍以飲用瓶裝礦泉水為宜。逛舊市區可以深刻地體驗當地民眾的生活方式,這裡無所不賣,包括穿過的舊衣服、舊皮鞋、銅器、銀盤、陶瓷器和地毯等,都擺在地上叫賣。 由於卡薩布蘭加是北非有名的旅遊城市和金融中心,人口的出入和資金的流通非常便利,且當地人口中多係阿拉伯人,所以恐怖分子極易藏匿其中,同時深受這裡西式生活吸引的大量西方遊客,也讓恐怖分子極容易找到襲擊的目標。美國聯邦調查局和其他反恐機構很早就懷疑卡薩布蘭加有「基地」組織的分支,潛伏著賓拉登指派的恐怖分子。另外,根據美國國務院所提供的資料,摩洛哥還是第一個譴責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阿拉伯國家、第一個譴責「9•11」恐怖攻擊的阿拉伯國家,在伊拉克戰爭中是美國堅定的盟友,所以摩洛哥才因此也遭受到恐怖分子的痛恨和報復。 卡薩布蘭加是摩洛哥的經濟首都,因此工業非常發達,擁有全國80%的現代工業,佔有全國2/3的工業產值,被視為「摩洛哥的肺葉」。全市有5.89萬多個工商企業,雇用全國40%的勞動力,消耗全國60%能源,工廠共有1.2萬多家,17萬多名工人,80%的工廠設在港口以東,這裡煙囪如林;另外在南郊也開闢了新的工業區。主要工業有製糖、沙丁魚罐頭、酒類、飲料、紡織品、電子、煉鐵、金屬、機械、汽車修配、化工、石油精煉、造紙、皮革和水泥等。 市內食品工業佔最重要的地位,全市25%的工人在各類食品廠上班,糖廠年產量約75萬噸,供應全國近80%的食糖需求量;麵粉廠供應全國近32%的消費量;水產罐頭、水果罐頭、搾油和飲料等行業,也在全國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紡織業是本地的第二大工業,紡織品產量佔全國的2/3,針織業和成衣業的產品有1/3供出口。化工業是本市的第三大工業,化肥產量佔全國15%,火柴產量佔全國90%,藥品佔80%,全國出口的80%汽車輪胎也是產自此地。另外,油漆業也相當發達。市內還建有火力發電廠。每隔兩年要舉辦一次國際貿易博覽會,吸引許多外商前來洽談生意。 卡薩布蘭加與南非的約翰尼斯堡同是整個非洲的金融運作中心,而卡薩布蘭加更是北非的金融中心,銀行營業額佔全國1/2以上。市內還設有各級法語和阿拉伯語學校,以及專業學院、研究所等高級文教機構。 因為是個觀光城市和工商業大城,因此市內有五星級起至普通經濟型的旅館60多家供遊客選擇。 皇家美麗殿(Royal Mansour Meridien)大飯店位於港口火車站南方的皇家亞密大道(Ave de l'Ar-mee Royal)27號,佔地17匳,是全市最高級的五星級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接待大廳高掛著現任國王的照片,聽說王室擁有這家大飯店的股權,內部高貴的設施與其高房價成正比,中庭附設的精緻茶館,是喝下午茶或用餐的好去處,共有190間豪華客房,每天房租366美元起跳。 麗晶凱悅(Regency Hyatt)也是市內五星級的大飯店,位於聯合國廣場西北面,坐擁新舊城區的壯觀景致,遼闊的海洋及宏偉的哈桑二世清真寺盡入眼簾,是市內最顯眼的地標建築,樓高13層,共有200多間精緻客房,附設有多間不同口味的餐廳、購物中心、頂級俱樂部、健身中心、Spa服務和室內外游泳池。游泳池對外收費開放,門票每人約5美元;北非諜影電影主題酒吧,也吸引不少闊客前往,飯店房租每日約220∼260美元。 皇家安法(Le Royal a'Anfa)大飯店是四星級的觀光大旅館,位於大西洋岸哈桑二世清真寺的東南方,共有139間高級客房,房租每天100美元起跳,擁有頂級的服務設施和品質,無鶯鶯燕燕擾人的情事存在。 可尼曲(Corniche)飯店及餐廳,位於安法海灘區,是三星級規模的飯店,除百餘間客房外,還附設有夜總會和游泳池,房租每天約60美元,有時可以打折扣。附設的專業餐廳也對外營業,供應法國式佳餚。 餐飲方面,卡薩布蘭加比首都更像個國際性都市,觀光客每天都可以到自己喜歡的不同國家口味的餐廳去享受佳餚,一邊聆聽佛朗明哥吉他、吉卜賽提琴和阿拉伯琵琶的演奏,還可以欣賞到激烈顫抖的肚皮舞。 市內主要的代表性餐廳,有佩切港(Port de Peche)西班牙餐廳,是當地最出名的海鮮館,坐落在海港附近,每晚7時已人聲鼎沸,遲到的食客必須排隊等候。烤和炸在西班牙料理中是很重要的一環,炸花枝圈、炸蝦、炸龍蝦、烤魚和烤螃蟹等,都是經常被點到的招牌菜。 露西(Luici)是知名的義大利菜餐廳,提供超過20種的義大利麵和披薩(Pizza),還有十幾種開胃菜(Antipasti),都能滿足老饕的口慾,可以用英文點餐。 羅吉特餐廳(Le Rouget del'lse)是當地著名的法國餐廳,位於羅吉特路16號,供應法國主廚烹煮的可口法國美食,餐廳還帶有美麗的花園,可露天進餐,需事先訂位。 竹園(Bambou)是當地最高級的中華料理餐廳,位於安法路44號,據說每道菜都是最好吃的,用此消費額不菲,一人份大約12∼16美元。 越南泰國(Viet Thai)餐廳,提供有特色的越南菜和泰國菜,主要的菜單有椒麻雞、越式牛肉蝦仁、泰式雞肉冬粉、辛鮑菇燴牛肉、椰奶咖哩蝦仁、咖哩魚肉和炒麵等,每道菜價格自3∼6美元不等。 麥地那(Le Medina)是一家綜合性餐廳,係摩洛哥人所開設,餐點以各式沙拉、煎餅、烤肉、披薩、義大利麵和塔津為主,用餐和用下午茶皆宜。 北非諜影主題酒吧(Bar Casa-blanca)位於凱悅麗晶大飯店左側,可從飯店正門進入後左轉。這裡是「北非諜影」影片的背景所在地,很多觀光客都想親歷一下 「里克酒店」式的風味,因此消費額雖貴,但是仍然經常滿座。酒吧門口掛著「北非諜影」的劇照和男女主角的照片。進入酒吧彷彿回到20世紀40年代,端飲料的侍者都穿著電影中男主角漢菲萊鮑格的風衣,頭戴同樣款式的帽子;牆上四處也掛著一幅又一幅女主角英格麗褒曼的清秀玉照,淚眼盈盈地凝望著每一位遊客。酒吧內的所有陳設和布局,都與影片中男女主角重逢的酒吧完全相同,並且還有一位鋼琴師在不停地彈奏著影片中那位鋼琴師所奏的曲子「看時光流轉」,將酒吧內的氣氛營造得和影片中一模一樣,因此使得觀光客趨之若鶩。但是事實上影片中的酒吧是在丹吉爾拍攝的,而北非諜影主題酒吧僅是趁同名之便加以模仿;沒想到竟能吸引許多觀光客光顧。雖然如此,這家酒吧還是值得拜訪的,酒吧內的落地窗隔開窗外的繁華世界和當地人的落後髒亂,畫出了一個悠閒優雅的世界。 這個城市也有豪華的夜生活,西班牙之家(Casa de Espana)是市內最有名的夜總會,裡面附設有設計美好的庭院和花園,並有頂級裝飾的豪華舞台,是社會各界顯貴名士雲集的重要場所,它採取嚴格的會員制,並不是有錢就可以進入。但是這家光華四射的夜總會,卻於2003年5月16日晚,遭到恐怖分子自殺式的襲擊。這天恰逢週末,又是王子出生慶祝日,摩洛哥安全部隊成立週年紀念日,因此全國的警察和執法機構多半處於休假狀態,摩洛哥各界名流、高官、巨賈和各國外交官齊聚這家夜總會內,共祝國王喜得貴子。正當他們沉浸在喜悅中時,幾個恐怖分子割斷正要查詢他們的門衛的脖子,直撲向人群密集的庭院花園,引爆身上的炸彈。同時遭到恐怖分子自殺炸彈攻擊的,還有卡薩布蘭加猶太人社區中心大門外、西班牙文化中心外、薩菲爾大飯店和比利時領事館外。據官方宣布,爆炸至少造成39人死亡,60多人受傷。由於這天正是週末(星期五)猶太人的宗教節日,猶太文教區中心恰好沒有人,因此並無人傷亡。 在阿因迪亞卜(Aindiab)海灘區也有一些夜店,是晚上喝酒跳舞的好地方。海濱區夜總會有歌舞表演,俱樂部的節目更是非常精彩。 有些瀕海而建的觀光大飯店,每逢夜色降臨,就會用地毯在海灘上搭起一個大帳篷,從篷頂和篷壁,到舞台和觀眾席,全部用地毯鋪成,樂隊在地毯上席地而坐演奏樂曲,燈光漸暗後不久,肚皮舞孃不知從那一塊地毯後面鑽出,讓人眼睛一亮。 這裡的肚皮舞表演要比埃及開放大膽許多,舞孃身上的服飾較少,白潤的肚皮清楚可見,上身是一件小小馬甲,只能罩住胸部,乳房以下全部空白,而且短衣上的流蘇少而短,大片肚皮清晰可見,在臀圍上,穿著一條比基尼式的三角褲,褲子上也吊滿了流蘇,那些流蘇有的長,有的短,並不整齊,跳起來媚而不妖,芒而不豔,雅俗共賞,音樂緩時,肌肉起伏如湖水;音樂快時,肌肉起伏似急浪。 這個海灘區有近10家俱樂部和多家小型遊樂區。其中的水上樂園(Water Park)人潮最多也最熱鬧。天方夜譚遊樂區(Le Amuse-ment Parc de SINBAD)親子同樂畫面溫馨可愛。只有退潮才能前往參觀的海島區,都是風景美麗的景點。 卡薩布蘭加還有一個風化區,位於市中心區裡,有1.2萬多公娼,私娼人數更多,大多數是摩洛哥人,也有少數其他不同國籍的妓女。所有本地妓女年齡都只有10幾20歲,她們進入妓院的時候,多簽訂為期半年至一年的契約,期滿後,賺到足夠買嫁妝的錢,再回到故鄉找個情郎結婚,因為在這個神秘、守舊和富有阿拉伯情調的國度裡,人們在骨子裡是笑貧不笑娼的。 市內還有一些地方值得參觀,在傑瑪伊法拉(Jemoa Elfha)三角形廣場上,已成為各式各樣江湖藝人的表演舞台,經常可見弄蛇人、耍猴戲、說書人、民族樂師和舞師、賣膏藥、賣水和租書的小販,他們不遺餘力地招攬顧客,並且互相競爭非常激烈。 作為國內主要的文化娛樂中心,卡薩布蘭加也建有許多電影院、劇場和圖書館等。市內擁有全國最好的劇院,演出的都是有水準的摩洛哥戲劇。全市出版3種日報和16種期刊,還有一家創辦於1962年的電視台。 在卡薩布蘭加購物非常方便,市內商業街上有購物中心、百貨公司、精品店和名牌專櫃,一般商店更是櫛比鱗次,只要有錢,什麼東西都買得到。在阿德拉(Abdellah)徒步街就是購物的天堂,自11月16日廣場(Place du 16 Novembre)起往南的整條阿德拉街,都屬行人徒步區,由於徒步就可以走到,因此成為觀光客必到之處,這裡的服飾精品店、冰淇淋專賣店、咖啡店和紀念品店等,都會讓遊客在此駐足。 麥地那舊城區充斥著古老的建築,狹窄的巷道,但比摩洛哥其他的舊城區要進步和熱鬧,有許多外國遊客特地前來挖寶,這裡手工藝品和紀念品店林立,但別忘了殺價的文化。 中央市場(Marché Central)位於市中心區,雖然規模不大,但從早上8時起就有外國旅行團一批批地前來參觀,這裡賣香精和香料的店舖人氣最旺,手工藝品和紀念品店也有很多遊客駐足挑選,魚販們此起彼落的叫賣聲,以及導遊的解說聲交互相應成趣。這裡的水果攤販要價之便宜,會讓人忍不住多買幾公斤。近年來,市政當局還在城市周邊興建一些衛星城,要進一步消除貧民區,解決城市的污染問題,將城市加以美化。政府還建立了一個職業訓練中心,並為中小企業開闢了新的經商場所,以逐步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當地有不少著名的景點可供參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桑二世清真寺(La Mosquee Hassan II),是全球第二大的清真寺,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聖城麥加的大清真寺,而且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直接建在海上的大清真寺。1980年7月18日,哈桑二世國王宣布說:「因為可蘭經中說,真主的御座曾在水上。」於是他決定在這個白色的城市中,修建一座規模龐大的清真寺,以便給這個工商業大都市帶來宗教的靈魂,好讓來這裡祈禱的穆斯林可以冥想真主的天空和海洋。 這座由人民捐獻的宏偉建築物於1987年8月破土興工,由法國名建築師米歇爾•班索(Michel Pinseau)設計,並由法國布伊古公司和摩洛哥瑪塔普公司共同承擔施工任務,動用3.5萬名工人,全國有1200多萬人共捐款約6億多美元,於1993年8月30日正式建成,作為慶祝哈桑二世國王60大壽的禮物。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別,除位處市中心地帶外,寺的1/3部分是建在大西洋上,據說這也是為紀念阿拉伯人的祖先是由海上來的。擁有浩瀚的大海作背景,彷彿使它位於天涯海角的世界盡頭,顯得氣勢磅礡;如遇海上起霧,清真寺有如海市蜃樓,若虛若真。 清真寺通體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橢圓形的主體建築寬200公尺,佔地面積超過2萬平方公尺,是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的三倍。叫拜樓(Minaret)高達210公尺,是摩洛哥最高的宗教建築物,其高度僅次於麥加清真寺和埃及的阿茲哈清真寺。每天都由司儀搭電梯登上頂端,用廣播召喚著穆斯林開始朝拜。寺內頂高60公尺,並且可以伸縮,能夠在3分鐘內打開,讓陽光和空氣潟入,非常壯觀。屋頂下直通地下一樓的水池,更是陽光、空氣和水的合一設計,祈禱者在入寺前要先在這個水池洗淨手足和漱口。 這座由2500根巨柱擎起的大建築物,處處可見奢華的堆砌,御用藝術家為製作樹枝形的裝飾燈架,用掉了51噸威尼斯水晶玻璃。整個清真寺的上下內外均鋪有華麗凝重色彩的大理石和馬賽克瓷磚,色彩斑斕,具有阿拉伯伊斯蘭教風格的雕刻和彩繪,使這座驚世的大清真寺顯得富麗堂皇,神聖莊嚴。 摩洛哥人使用現代化高科技在白浪滔天的大西洋岸邊,圍海造起這座獨特的曠世傑作,被一些西方人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寺內的祈禱大廳可以同時容納2.5萬人舉行祈禱活動,大廳的地板在冬天可打開電源保溫,寺周圍庭院和寺前大廣場可以容納10萬人。兩層的地下室分別設有浴池和大型蓮花噴泉,可供1400人同時沐浴淨手;二樓專供婦女祈禱,可以容納5000人。 全部建築按照抗震標準施工,為了讓海中的清真寺能承受大西洋的滔天巨浪,聰明的摩洛哥人在基座附近建起一座形同梳子的堤壩,可以抵禦百年不遇的浪潮。站在寺邊,只見幾十公尺外的驚濤駭浪,呼嘯著捲向寺底,旋即化為白色的泡沫,形似一群溫順的綿羊在蠕動。清真寺的塔頂安裝有一個雷射裝置,射程為40公里,光束永遠指向聖城麥加方向。清真寺的周遭,還環繞著伊斯蘭教大學及其圖書館、土耳其浴室和可以容納2000輛汽車的大停車場。 這是一座極少數允許非穆斯林入內參觀的大清真寺,一天開放四個時段,除星期五外,每天的9時、10時、11時及14及對外開放,提供導覽服務,全程約一小時,需脫鞋,入口處和出口處不在一個地方,服務人員帶遊客看遍寺內各個角落,用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或英語講解。入寺參觀需購門票,每人120DH;自市中心搭乘計程車前來,車程約10分鐘,車資約10DH。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Place Mo-hammed V)位於市中心區,距離阿拉伯聯盟公園只要5分鐘步程。在廣場的另一端建有一座巨大的噴水池,池邊放養了成千上萬隻鴿子,年輕的媽媽常帶著興高采烈的孩子與鴿子嬉戲,構成一幅親子同樂的溫馨畫面,因此又有和平廣場之稱。 這裡在19世紀時還是一片廢地,現在已成為市民的主要休閒場所。1920年廣場建成,周圍建築都是法國統治時期建築的經典,並有一條寬闊的大街將廣場一分為二。廣場上有一些賣水人,頭戴綴滿紅綠絨球的斗笠、身穿紅袍,特別引人注目,水放在一隻特製的皮囊內,它的形狀與北歐漁夫禦寒用的皮酒囊相似,背在身後時,從後面看上去,不知內情的人會誤為是穿了一件毛坎肩,皮囊的口引到前胸,衣襟處掛有幾隻銅碗,有顧客時,就取下銅碗斟水,不用時就伴隨賣水人的一步一趨,發出駝鈴般清純的聲響。據說在中世紀時,摩洛哥經常遭受乾旱,有一次旱災特別嚴重,水源枯竭,許多災民乾渴難耐,奄奄一息,這時突然出現了一位身背皮囊的老人,他用皮囊內的無盡清泉救活了無數災民。多少年來,他的子孫仍像他一樣,世世代代身背皮囊穿行在人世間。現在他們則以和觀光客拍合照索取小費為主業,賣水反而成為副業,他們和人合照,每人每次約收5DH。 此外,穆罕默德五世廣場也是卡薩布蘭加舉辦各種活動和舉行露天晚會主要的場地。在廣場的東北方,就是阿拉伯人聚居的麥地那舊城區,鋪石子的街巷旁開設有賣當地點心的小食攤,顧客們都站著吃。附近也有清真寺,但非穆斯林不能入內參觀。 聯合國廣場(Place Des Natio-ns Unies)建於20世紀初,1950年時得以擴張,是全市的心臟地區,市內主要的繁華街道都是從這個廣場幅射出去,為遊客服務的觀光巴士也是從這裡出發。廣場四周矗立著許多高樓大廈,都是卡薩布蘭加代表性的建築,如銀行、郵局、法院、稅捐處、大飯店、大商場和外國大公司的辦公樓,凱悅麗晶大飯店就在它的西北方。 附近還有一處天主教公園,恬靜的環境和大街的喧鬧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 港區市政廳(Habbous Pryt-aneum)的全名叫做帕沙瑪哈卡瑪(Mahakma du Pasha),位於海港區的南邊,其前身是古老的皇家行宮。卡薩布蘭加市每一區都有一個市政廳,這個市政廳就坐落在聯合國廣場的對面,建築物的頂上設有一個50公尺高的鐘塔,它兼具有市政辦公廳、法庭和接待外賓的三種功能,共有60多個房間,豪華有如王宮。阿拉伯風格的齒環拱形大門,由外到裡,重重相連。牆壁布滿鏤雕花紋和馬賽克拼圖,室內杉木天花板、銅製吊燈、精緻的門把、古色古香的門楣、光可鑑人的大理石地板,以及幽香四溢的園藝花木,都盡顯市政廳非同凡響的氣勢。接待室建築體現摩爾人傳統的古老風格,內部格局仿照可蘭經神學院,裝飾則具有馬里尼德王朝的風格,這兩種藝術相互融合的建築,西歐人稱之為西班牙•摩爾(Hispano-Moresque)式的建築。 阿拉伯聯盟公園(Pare de la Ligue Arabe)位於市中心哈桑二世大道旁,是市內最大的綠化公園,建於1918年的法國殖民統治時期,人們可以在這裡散步或進行戶外體育活動。園內建有一個長達523公尺、寬82公尺的大游泳池,可以說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人工游泳池。此外,公園內還設有一個小型的兒童遊樂區,入場券每張2DH。在公園外側有數家露天咖啡座吸引著遊客,留下腳步。 美術館緊鄰阿拉伯聯盟公園,建於1900年,原本是座宮殿,從1932年起改為陳列南部摩洛哥民俗藝品的美術館,館內展出鋪墊物、民族服飾、陶器和柏柏爾人的銀加工品等。每星期2∼6的上午11時到下午19時對外開放,每張門票10DH。 沙克科爾大教堂(Cathedrale du Sacre Coeur)位於新城區的西班牙領事館旁,1930年由托蒙•保羅(Paul Tomon)所設計,是一座融合歐洲風格和傳統摩洛哥影響力的巨大白色大教堂,屋頂上有數10個塔樓,立面上部為黃色,第一層的大門及周圍牆壁都是白色,氣勢宏偉,非常顯眼。一直用來作為學校、戲院和文化中心使用。 老舊城區(Ancienne Medina)是卡薩布蘭加最古老地區裡一個佔地不小的市集區,外觀有厚厚的城牆,顯得非常傳統。這裡大多數是19世紀的建築物,雖然缺少其他城市舊城區所應有的中世紀特徵,但是有撲朔迷離的狹街窄巷、窄小的樓房、一間間火柴盒似的店舖,大部分二樓以上都是當地人的住宅,凡是日常民生用品這裡一定有得賣,便宜的鞋子和服飾,是這裡主要的商品。每天早上8時開始,這裡就開始人來人往的熱絡交易。由此地北望港口,可看到卡薩布蘭加最後遺留下來的18世紀史奎拉(Squla)堡壘,站在堡壘上,則可看到海面全景。這裡和哈桑二世清真寺之間,新建了一大片安法(Anfa)社區,均屬高價的商業和住宅混合區。 卡薩布蘭加碼頭(Porte de Ca-sablanca)是位於港口車站旁的漁港碼頭,這裡充滿了濃濃的魚腥味,一些船工在整理漁船準備下次出航,漁民此起彼落拼命大喊的叫聲魚貨聲。但是漁夫不喜歡遊客拍照,他們深信被拍過照後會影響到漁獲量。 大溪地海灘(Tahiti Beach)坐落在市區的西南方,這是一處有錢人出入的地方,是許多私人俱樂部的發源地,沙灘的後面排列著海邊俱樂部、高級休閒大飯店、美食餐廳和酒吧,是卡薩布蘭加的娛樂中心,也是年輕活力、崇尚流行、有錢有勢的人休閒度假的好地方。在任何一塊空蕩狹長的沙灘上鋪上一條大毛巾,就可以躺下來休憩半天,絕對不會有人打擾。緊鄰邁阿密的海水浴場(Miami Plage)裡有游泳池、棒球場、餐廳、酒吧和海灘遮陽傘等設施。
返回到
摩洛哥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