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立陶宛 的原始碼
←
立陶宛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國民受教育程度高== 全國人口共有三百七十五萬三千二百多名,是波羅的海三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五十八人,西南部地區人口最稠密,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一百零五人。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較低,但人口流動性很高。男性共有一百七十六萬四千人,約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 四十七,女性約一百九十五萬九千多人,約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一般家庭只有兩、三個成員,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居民住在城市,另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居民住在郊區和農村。 境內的立陶宛人自稱列圖維亞人,共有兩百九十七萬七千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九,是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中,本民族人口所佔比例最高的國家。還有十五萬三千多名立陶宛人居住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另有兩百三十三萬三千多僑民定居在美國、加拿大、波蘭 、德國、澳大利亞和南美洲的一些國家,他們大多是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移民的後裔。 國內的少收民族以俄羅斯人最多,共有三十四萬九千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九點四。波蘭人共有二十六萬一千多名,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白俄羅斯人共有六萬三千三百多名,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一點七。此外,境內還有少數猶太人、烏克蘭人、拉脫維亞人、韃靼人、 德國人和卡拉伊姆族人,他們大都居住在城市。國內大約有兩百六十萬名天主教徒,其他的人多信奉東正教,還有極少數人信奉其他宗教,憲法賦予現代的立陶宛人以宗教信仰自由。此外,一般的立陶宛人聰明、勤奮、韌性強,深諳「不向昨天記取教訓,將沒有明天」的道理。 國語是立陶宛語,屬印歐語系中的波羅的海語族,和拉脫維亞語很相似,並且是印歐語系中最古老的語言,甚至有些詞組和梵語有明顯的相似之處。境內方言差異較大,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通行熱遇特方言,又稱低地立陶宛方言,東部地區流行奧克休泰提亞方言,西部與東普魯士接攘 地帶通行高地立陶宛方言。據說,立陶宛農民所操的方言,是人類現存語言中最接近原始印歐語言中的一種。現在所採用的立陶宛語是在西部高地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使用有三十二個字母的拉丁字母表,制定人是國語之父亞布隆斯基斯。此外,大多數國民還會講俄語,波蘭語也比較流 行,少數人講猶太語和德語。新一代的立陶宛年輕人對外語都學習得很快,尤其是英語,幾乎人人都會。 立陶宛實行免費中、小學義務教育,國民文化程度高,百分之九十九點八的人能說會寫。文盲人數極少,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全國各類學校中有學生一百四十八萬三千多人,幾乎佔了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二,中學和小學多達兩千一百多所,還有六十六所中等專業學校,有五萬 九千多名學生;各類職業學校七十七所。高等院校十二所,共有七萬多名大學生。最著名的是維爾紐斯卡普蘇下斯大學,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培養了一大批有名望的專家和學者。考納斯工學阢是國內第二大高等學府,共有一萬四千九百多名學生。此外,國內著名學府還有考納斯醫 學院、立陶宛農學院、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施亞烏里亞伊教育學院和國立體育學校等。 由於教育發達,國民素質比較高,容易適應工業化社會的發展需求。據說,立陶宛每一千名居民中就有一百七十四人受過高等教育,各個行業的專家和工程師多達五十三萬人,其中女性佔了一半。在全國就業人口中,有百分之七十七的人受過中專以上的文化教育。 立陶宛很重視醫療衛生事業,全國大大小小的醫院共有四萬八千多張病床,國內共有一萬六千九百多位醫生和四萬八千三百多名護士,平均每萬人中有四十五位醫生和一百二十九名護士,這種比例遠遠高過法國和德國。境內還有德魯斯基寧凱和帕蘭加等礦泉泥浴療養區。 在生活水準方面,國內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使用煤氣,人均住宅面積為十六點八平方公尺,每一百個家庭中平均擁有小轎車四十九輛、摩托車十輛、電冰箱九十四台、彩色電視機七十五台、錄音機五十四台、照像機四十二台、洗衣機七十五台、縫紉機五十八台,是原蘇聯各加盟共和國 中生活水準較高的地區。 在文化事業方面,由於國民文化程度高,養成了喜歡讀書看報的好習慣。國內每年共出版報紙達兩百四十多種,零售量達四百五十三萬三千多份,平均每百人一百二十二分;期刊雜誌一百三十五種,零售量約三百四十三萬八千多份,平均每百人九十二份。主要報紙有共和國報、農民 報和維爾紐斯晚報等。每年大約出版兩千六百八十多種圖書,年稍量達兩千三百七十萬八千多冊,每人每年平均購書六點四冊。 國內現有立陶宛話劇院、青年劇院、木偶劇院、歌劇院和芭蕾舞劇院等十一個專業劇院,國內擁有知名劇作家尤奧扎斯。格魯薩斯和卡齊斯‧薩亞利,他們善於用西方戲劇手法進行創作。境內還有一家電影製片廠和一千五百多家電影院。另有兩千一百多所公共圖書館,收藏圖書和雜 誌達三千七百五十多萬冊。 立陶宛電訊社建於一九一九年,無線電廣播發展相當早,早在一九二六年考納斯就建立了一家廣播電台。目前,維爾紐斯廣播電台是官方電台,每天用立陶宛語、俄語和波蘭語,分三個頻道播音。每天播音時間二十二個小時。境內共有兩家電視台,維爾紐斯中央電視台創立於一九五 七年,分兩個頻道播放新聞、文娛和體育節目;考納斯電視台屬地方性電視台,創立於一九七二年,分別用立陶宛語和俄語播放節目。 立陶宛的文化發展和天主教會有相當密切的聯繫,早在十六世紀中葉,宗教書籍就已經在境內出版,再加上立陶宛人大多數是天主教徒,所以在歷史上這個國家的學校大多由天主教會創辦,就連著名的維爾紐斯卡普蘇卡斯大學也不例外。從地域上講,立陶宛和波蘭是近鄰,歷史上又 曾經合併成一個國家,所以波蘭文化對立陶宛也有很大的影響。世俗文藝一般認為是從十八世紀作家克里斯蒂約納斯‧多瑞拉伊蒂斯開始,他在代表性著作「四季」中,生動地描繪了一年四季中立陶宛農民的生活。 這個國家的文學傳統,由亞當‧密茨凱維奇與斯沃瓦茨基(Slowacki)開創了新紀元,更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琴斯拉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寫下了漂亮的一頁。安東尼‧戈魯別夫(Antoni Golubiew)和保羅‧傑森尼察(Pawl Jasienica)兩人,也是相當活躍的作家,他們都為波蘭 立陶宛文學史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作品。亞當‧密茨凱維奇則被人公認是立陶宛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創作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儘管他用波蘭文寫作,但他的作品激勵了立陶宛民族精神的覺醒和人們的鄉土觀念。十九世紀後半葉的民族運動主要也是由許多詩人和作家鼓 動起來的,代表性人物是安塔納斯‧巴拉瑙斯卡斯和瑪伊羅尼斯。二十世紀上半葉,立陶宛還出現了一位傑出的畫家米科拉斯‧齊烏爾利奧尼斯,被譽為西方現代派和抽象派藝術的先驅之一,它的作品在國際畫壇佔有一席之地。 境內共有四十三家博物館,著名的有國立藝術博物館、考納斯齊烏爾利奧尼斯藝術博物館、維爾紐斯古堡博物館和帕蘭加琥珀工藝品博物館等。 民族服裝艷麗多彩 立陶宛民族服裝鮮艷奪目,式樣別致優雅,男子一般穿鑲有花紋的亞麻布白襯衫,下身穿有條紋或方格的長褲,襯衫外面有時候套件短小背心或呢製外衣,花腰帶和大紅領結是男子服裝上不可或缺的附件。女子服裝的特點是色彩鮮艷,式樣眾多,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格。女子一般 穿的是繡花白色長袖襯衫,外套絲綢或錦緞花紋背心,佩帶漂亮的坎肩,腰繫花腰帶,下身穿花方格的鮮艷彩裙,而且不止穿一條彩裙,為了禦寒往往穿兩、三條,套在最外面的往往是最漂亮的。 按照民族習慣,婦女上街不繫圍裙是不文明的行為,所以圍裙是女子服裝不可缺少的部分。平時,圍裙的花色和樣式都比較簡樸,但是節日中大多穿鑲花邊有深色絲穗的繡花圍裙,五彩繽紛的圍裙,常使人眼花繚亂。此外,已婚婦女頭戴麻布頭巾,頸上戴琥珀項鏈。年輕姑娘則頭戴 繫有飄帶的花環。 這個國家的傳統節日很多,每當節日來臨,男女老女都穿上民族服裝,載歌載舞地歡度節日。夏至到來時,家人們圍坐在門前用樺樹葉裝飾的大桌子旁,穿著傳統的民族服裝,頭上戴著用橡樹葉紮成的花環,桌子上擺放著特製的雅尼斯乳酪和一杯杯啤酒。夜幕降臨後,人們在去森林 之前,常常到鄰居家串串門,鄰居則反復高唱「利果」,也就是「歡迎」的意思。在這一夜,誰也不會對開玩笑見怪。在附近的小山丘上有點燃的松油火把,姑娘們可以將頭上的花環拋到橡樹上,祈禱自己能嫁給一位如意郎君。夜裡人們盡情地歡唱,跳環舞。午夜十二時,人們點燃塗著 松油的老式火車輪,然後把它推下山丘,燃燒的車輪象徵著太陽,因為從這夜起,太陽將離地平線越來越近,黑夜才越來越短。 每當收獲的季節來臨時,農村都會舉辦熱鬧的豐收節,姑娘們站在敞篷卡車上跳著歡快的收割舞,還有業餘演員表演各種滑稽節目。最後,熱鬧的豐收節在一場農牧產品豐富的集市貿易中結束。這個國家還有一些五花八門的節日,如為那些從湖泊飛往新棲息地的天鵝送行的天鵝節, 為站在人生十字路口準備選擇方向的年輕人介紹各種職業特點的專業節等。另外,還有樅樹告別節、手工藝節、游泳節和歌詠節等。 聖誕節、復活節和謝肉節等宗教節日,在立陶宛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成為人們娛樂的節日。在聖誕節前夜,人們可以從收音機中聽到和電視機中看到各種介紹餐桌擺設方法的節目,如果家庭中有一名親人因種種原因未能回家過節,餐桌上也要為他擺上一套完整的餐具,桌上的 菜不得少於十二種,還必須烤製一張薄薄的大麵餅,全家人圍在桌邊,一定要把這塊薄餅分吃光。因為它象徵著家庭的和睦與幸福。 立陶宛人還特別鍾愛一種色彩艷麗的編織腰帶,上面繡有五光十色的裝飾圖案。新婚夫婦婚禮結束後,新郎新娘要穿過一個由這種腰帶編成的喜門,這些腰帶成為新郎和新娘溝通相互之間心靈的紐帶。迎接尊貴的客人來訪時,主人也會向客人贈送這種腰帶,用來表達崇高的敬意。這 種腰帶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最佳禮物,它是愛慕、友誼、長壽和幸福的象徵,同時也是許多體育比賽的獎品。 這裡的人也喜歡繫一條與腰帶圖案幾乎一樣的領帶。他們還有戴手套的習慣,據說手套可以驅邪避魔,如果和陰險狡猾的人會面,戴上手套對自己會有利。要釀製出供婚禮上使用的味美純正的啤酒,最好要戴上一副紅手套。另外,在婚禮上新娘會把自己親手縫製的手套送給新郎的親 戚們,而新郎會把新娘送給他的手套放在自己餐桌的坐椅上。 在立陶宛農村的婚禮上,還保留著一種「吊死」媒人的傳統習俗。據說,在中世紀時立陶宛是男子作媒人,他為了成功地牽線搭橋,往往會誇張地描述對方的優點。當姑娘嫁給小伙子後,有時不免深感失望,覺得實際情況和媒人所說的不一樣;參加婚禮的客人們也都紛紛指責媒人, 媒人雖然悔悟認錯,賠禮道歉,但仍然會被大家選出的法官判處絞刑。當劊子手們開始往他脖子上套繩子時,新娘會走到他的身旁,給他繫上一條繡花腰帶,表示已經原諒了他。儘管這樣,人們還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繼續實行絞刑,只不過絞死的是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假人。 擁有小型國防武力 這個國家也擁有一支小型的國防武力,官兵員額只有一萬一千六百五十人,其中陸軍兵力約佔八千五百名,由數個機動團組成,配備有中、輕型裝備,如一二二厘口徑以下大砲一百五十門、裝甲車一百輛,防空飛彈兩百枚,反坦克飛彈五百枚,以及防空雷達、野戰醫院和數架直升機 。 海軍官兵員額約兩千一百五十人,擁有數十艘近海作戰的小艦艇,包括掃雷艇,魚雷艇,飛彈巡邏艇和巡防艦等。 空軍只有一千名官兵,配備有數十架飛機,包括戰鬥機、運輸機、教練機和直升機等。
返回到
立陶宛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