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不丹 的原始碼
←
不丹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最先被西藏征服=== 這個國家歷史源遠流長,有關神靈、聖者和喇嘛的本土佛教神話傳說為其憑添無比神秘的面紗,曾被聯合國列為全世界49個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因僅有殘篇、短簡和野史,都還沒有經過權威、有系統的追根探索求證,算不得是真正的信史,但卻被佛教神話深深烙印。 根據考古在當地挖掘出的器物發現,這個地方在公元前3000年就開始有人類居住;公元2000年前至1500年前,境內有許多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不丹谷地當時已成為印度與西藏之間的通道;公元前600年∼6世紀時不丹是中國西藏的一個邊陲地區。公元前500年,不丹現在的所在地存在著一個叫做洛門國(The Satae of Lhomon)的地方,洛門(Lho-mon)的意思是「中國西藏的南部地區」,它由四個地方組成;即東面的卡林(Khagling),南面的加扎卡(Gha-ta-kha)或帕格薩姆卡(Dpagbsamkha),也就是庫池比哈爾(Cooh Behar)或巴薩杜瓦爾(Buxa Duar),西面噶倫堡附近的布達格林卡(Brda-gling-kha)和北面的塔格則卡(Ttagrtsekha)。不丹人稱他們自己為門巴(Mon-Pa)。 佛教據說是在公元2世紀時就已傳入不丹。在公元3世紀之前,這裡居住著大部分由菩提亞人組成的原住民,他們具有蒙古人的血統,長得高大、健壯、結實和端莊,討人喜歡,過著遊牧的生活。當時這裡是由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庫池比哈爾統治者所管轄。公元7世紀以前,不丹為吐蕃王朝的屬地,是中國西藏的邊遠地區,由於不丹距離西藏地方政府首府的所在地拉薩較遠,中國又被喜馬拉雅山所隔,且多數山峰終年積雪,與拉薩間的交通非常不便,加上西藏長期的教派鬥爭和宗教割據,中國對這一地區的管理鞭長莫及十分鬆懈。 進入公元7世紀,西藏佛教對不丹產生越來越深的影響力,當時西藏王松贊干布為鎮壓危害西藏地區的惡魔,不僅在西藏腹地興建4座佛塔,史稱4大鎮魔角;同時也在偏遠和邊境地區共修建38座佛塔,其中在不丹境內修建的兩座,一座是帕羅河谷的克楚寺,另一座是在布姆塘建於公元649年的強巴寺,這是不丹最早的佛教建築,至此藏傳佛教便在不丹得以落地生根,這兩座不丹最古老的寺廟現在依然存在。 公元747年,印度佛教高僧蓮花生(Padmasambhava)受西藏國王的邀請,到藏地弘法,途經不丹地區,應當地部落首領的懇請在不丹逗留了一段日子,並在此講經傳教,種下佛法推廣的種子,也留下不少神話聖蹟。據說在返回印度途中經東不丹時顯靈,騎著老虎從帕羅城來到虎穴寺海拔2000多公尺的陡峭崖壁上,將隨身帶來的無字金書壓藏在一塊巨大的日月石下,自此該寺「虎穴」之名不徑而走。在公元830∼840年間,西藏寧瑪派佛教和文化在不丹廣泛的傳播。 公元9世紀吐蕃王朝崩潰後,西藏出現封建割據局面,不丹也乘機逐漸脫離西藏地方政府的控制,從而形成一個獨立的部落群。根據梵文典籍記載,不丹的土著是庫池部落,他們在公元前來自西藏地區。有大批的西藏喇嘛,也在公元9世紀越過喜馬拉雅山前來不丹隱居。這時不丹境內的佛教寺院仍隸屬於西藏寺院管轄,繼續接受中國唐朝的「唐師國寶之印」的印信,但因不丹各部落在各自的宗教教義指導下實施分散治理,所以各部落各教派之間的差異矛盾,鬥爭激烈,故戰爭頻繁。 11至12世紀,西藏竺巴噶舉派(Drukpa Kagyu)許多喇嘛因逃避其他教派的迫害而遷到不丹西部,廣為傳播教義,使得不丹西部秩序井井有條。其中的藏傳佛教噶舉派傳人格雅瓦•拉朗帕喇麻於1193年在帕羅建立主寺,勢力不斷壯大後又建造許多防衛性的佛寺,最後取得不丹宗教界的統治地位,拉朗帕喇嘛被選為「法王」,使不丹從分散的宗教時期過渡到神權統治時期。 藏傳佛教寧瑪派(Nyingmapa)高僧拉贊•欽博喇嘛後來帶兩個弟子到錫金傳教,並逐漸向不丹擴展,也成為不丹有一定地位的教派。不丹東部荒蕪的峽谷及中部地區,則還保留著各自為政的封建小邦。 12世紀末,西藏竺巴噶舉派高僧帕角•竹岡•斯普依照導師的臨終囑咐「向南國走,將會成為偉人」,乃帶著4個同伴離開拉薩來到不丹。這個篤信佛教的高僧,是頗具爭議的人,未能遵守獨身清規,帶著「一大群家人」。他採取迂迴漸進的方式,最先開班授課,以淵博的知識、堅定的信念,說服信眾皈依佛教,很多人就這樣被他吸引,聚集在他周圍,並且發展迅速,由西部而東部,在激烈的宗教角逐中,竺巴噶舉派漸漸掌握了主導地位。
返回到
不丹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