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尼泊爾 的原始碼
←
尼泊爾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被馬拉人統治600年== 這個國家的中世紀史,一般認為是從馬拉(Malla)王朝的統治開始,時間是從12到18世紀。在這個時期,加德滿都、巴德崗和帕坦三大城市都得到迅速發展,商業和貿易都很繁榮,建築也達到較高的水準,迎來了文化藝術的又一個黃金時代,語文得到了統一,不論加德滿都谷地或較偏遠的小鎮,到處都洋溢著文藝復興的生機,今日在尼泊爾各地所見到的許多傑出建築物和雕刻,大部分都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阿里德瓦•馬拉(Ari Deva Malla)是馬拉王朝首位有文獻記載的國王,在位僅6年。1206年由其子阿巴亞•馬拉(Abhaya Malla)繼位,確立了馬拉人在尼泊爾的統治地位,並與中國交往密切。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命西藏事務總管八思巴到尼泊爾招聘80名興建佛寺、佛塔的工匠到西藏建造佛寺,其中一位名叫阿尼科的工匠,因技藝超群,被元世祖召到北京出任光祿大夫,負責寺院的建築事務。據說北京阜城門內白塔寺的白塔和山西五台山的佛塔,都是在他監造下建成的。 在馬拉王朝的歷任國王中,以賈雅斯希提•馬拉(Jayasthiti Malla)最為出名,他從1382年統治至1428年逝世止,對尼泊爾當時的社會、宗教和經濟都加以改革。曾頒布「摩奴法典」,制定種姓等級地位,將印度教徒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等四種種姓和許多亞種姓,同時將佛教徒劃分出班達、烏達斯和迦布等種姓等級,各個種姓的人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受到法律約束。 在宗教方面,積極推行印度教,興建了許多印度教廟宇,並將印度教的儀規和習俗,強加在佛教徒身上,使得印度教在尼泊爾紮下了深固的根基。在經濟方面,實行新的土地丈量法和新的度量衡單位。在司法方面,實行按罪量刑的法制。這些改革措施對鞏固馬拉王朝有重大的貢獻。他在位的46年中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雙方共有9次使節往返,明朝曾厚賜彩幣、絨綿、絲綢等禮物,尼泊爾也回報以小金塔、佛像、駿馬和土特產等貢品。 他的孫子亞克希亞•馬拉(Yaksnya Malla)於1428年繼位,也是一位賢君,多年征戰降服了許多土邦,將國土擴展到孟加拉地區。在位期間實行分封制,由自己統治加德滿都,長子賈亞拉伊•馬拉(Jayarai Malla)統治巴德崗,次子拉特納•馬拉(Ratna Malla)和三子拉瑪•馬拉(Rama Malla)聯合管理帕坦,從而埋下了分裂馬拉王朝的禍根。 亞克希亞•馬拉於1482年駕崩後,次子拉特納•馬拉篡奪了本應由其兄賈亞拉伊•馬拉繼承的王位,賈亞拉伊•馬拉則在巴德崗自立為王,三弟拉瑪、馬拉也在帕坦稱王,從此馬拉王朝名存實亡,出現了以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3個城市為統治中心的獨立王國,互相長期交戰,形成3 個鼎立之勢。後來加德滿都國王希瓦辛哈•馬拉(Siva Sinha Malla),曾於1597年打敗了帕坦國王普蘭達爾•辛格(Purandar Singh),並讓自己的兒子哈里哈爾•辛哈•馬拉(Harihar Sinha Malla)掌管帕坦政務,但其子到任後就自立為王,拒絕其父兼併帕坦的要求。 雖然尼泊爾陷入分裂狀態,但3個公國在各自君主的領導下,社會經濟和建築業依然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其中的加德滿都王國經歷了13任國王,在第8任國王拉克希米•納拉辛哈•馬拉(Lakshmi Narasinha Malla)統治期間,有位毗賽特建築師建了加斯特滿達普獨木寺,是用一棵大樹的木材建成,至今仍保存完好。他在位期間令首相比姆•馬拉(Bhim Malla)與西藏簽訂貿易協定,使雙方貿易活躍,文化交流頻繁。西藏地區的佛塔建造、廟宇雕刻、佛像塑造、喇嘛廟的壁畫和各種精巧美觀的銅銀器皿等,都深受尼泊爾文化的影響,就連著名的布達拉宮也深深地打上尼泊爾建築藝術風格的烙印。 第9任國王普拉塔普•馬拉(Pratap Malla)最負盛名,他博學多才,精通詩歌,酷愛文學,通曉梵文、尼瓦爾文、印地文和其他語言,並寫過許多詩歌,曾在老王宮牆壁上用15種文字鐫刻銘文。他還注重宗教,既宣揚印度教,也扶持佛教,建造了不少廟宇和神像,包括了猴神像、猴神門等建築,開闢了皇后湖。在今日塔萊珠廟前的猴神門前,還矗立著這位國王的雕像。他還是勇敢善戰的軍事家和精明的政治家,在谷地內的三國鼎立中,不斷東征西伐,擴大自己的地盤,並用政治手腕削弱巴德崗和帕坦的力量,且先後擊敗它們的進攻。 巴德崗王國共傳11代國王,最出名的第10代國王布帕辛卓•馬拉(Bhupatindra Malla)在尼泊爾歷史上佔有顯著的地位,他酷愛建築藝術,修建許多工藝精湛的宮殿廟宇,其中至今著名的55扇窗宮殿和尼亞塔波拉五層塔就具有卓越的藝術價值,成為現在巴德崗露天博物館的重要古蹟。 帕坦王國最出名的國王要算是希迪•納拉•辛哈•馬拉(Siddi Nala Sinha Malla),是位熱衷宗教和愛好文學藝術的人,他興建許多寺廟、噴水池和客棧,其中以21個尖塔的黑天神廟最為著名,至今仍被視為尼泊爾建築藝術的典範。在帕坦王國的後期,朝政被有權勢的大臣和貴族所把持,他們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廢立國王,導致人心渙散,國力衰弱。 在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崗三國鼎立時期,尼泊爾谷地東西兩側的大片山區中,還存在著許多小國和土邦,它們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到16世紀時,這些小國和土邦,實際上都被一些屬於高級種姓的印度移民所統治,這些印度人多係穆斯林入侵北印度後逃往尼泊爾的難民。儘管馬拉人統治尼泊爾近600年,但因國家長期處於割據分裂狀態,內部相互傾軋和殘殺,國勢衰弱。
返回到
尼泊爾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