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斯里蘭卡 的原始碼
←
斯里蘭卡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獅子王朝== 史書上對於公元前5世紀以前的斯里蘭卡幾乎一無所知。據推測島上的原始居民 ,可能是公元前6世紀生活在那裡的維達(Vedda)人,也可能包括來自亞洲南部、 屬於原始澳大利亞的土著種族。 在蘭卡的傳說中記載:公元前1000年,北印度有個拉拉國,統治者出身於「獅族 」。後來由於內部紛爭,一位統治者的長子維闍耶(Vijaya)和他的隨從乘船離開 了自己的國家,經歷了許多曲折後於公元前543年來到了這個海島。維闍耶用自 己的族稱替這個海島命名為「僧伽羅德維巴」,意思是「獅島」。「僧伽羅」的 名稱可能就是來源於此。維闍耶建立的王朝也就稱為「獅族」王朝,現在斯 里蘭卡國徽上的獅子,也許就是和這種傳說有關。 根據錫蘭最古老的編年史「島的國王統治史」(The Mahavamsa)中的記載,公元 前543年,維闍耶王子率領他的民族,從西印度來到錫蘭島,於公元前483年建立 了他們的王國,他就成為統一錫蘭島的王國。但是,這或許只是僧伽羅人移民到 錫蘭的傳說之一。 錫蘭島已有2000年以上的人類定居及文明生活的連續記載。島上泰米爾和僧伽羅 兩個民族,以及兩個居統治地位的佛教文化套印度教文化,都是來自印度,但是 在很多方面它和鄰國文明已有不同的特點。 另據佛教經典大史記載,最早到錫蘭的印度移民是僧訶卜羅國王子維闍耶和他的 700名隨從,他們於公元前6世紀在靠近普塔勒姆的西海岸登基,建立了維闍耶王 朝。他先與土著的公主結婚,後來又把她拋棄,另娶印度的一位公主為妻。維闍 耶無嗣,派人回國請他的弟弟前來,他的弟弟派幼子槃陀伐蘇提婆及隨從32 人,在東海岸今天叫做亭可馬里的戈堪納登基,繼承了王位。「大史」的這一記 載有它的史實核心,反映了自東西兩岸登基的移民浪潮。最初的移民只建立了一 些村莊,維闍耶王朝的所在地為優婆帝沙伽摩。公元前337年,維闍耶的曾外孫 槃陀阿巴耶殺死舅父等多人,奪得王位,定都阿努拉德普勒。這個時期他修 建了阿巴耶水庫和排灌渠,開創了僧伽羅水利文明的先例。 王朝的第三代統治者槃陀阿巴耶建立了阿努拉德普勒城,使之成為主要的政 治和宗教中,也發展了城市生活。移民原來信奉婆羅門教,公元前269年至公元 前232年在位的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Asoka),於公元前247年派他的兒子摩哂陀 (Mahinda)率領一個僧團來到錫蘭,首次將佛教傳入。相傳,釋迦牟尼曾三度親 臨錫蘭島。隨著佛教的到來,巴利文也開始傳入,對僧伽羅文字的形成有很大影 響。到了公元前2世紀,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隨著佛教的傳播, 維闍耶王朝的勢力,也擴展到了錫蘭的其他地區,直到公元65年伐沙巴建立蘭巴 建納王朝(Lambakannas)時為止。 伐沙巴就位後廣修水庫、灌溉水渠,發展農業,同時修復和興建了許多寺廟 。自此曾有50年國泰民安、人民富足的時期。再後來又是干戈擾攘,戰亂不已。 蘭巴建納王朝統治了將近四個世紀,這段時期最著名的國王是公元274~301 年在位的摩訶舍那(Mahasena),他建設了很多大規模的灌溉系統,其中最著 名的是每奈利耶水庫。浰灌溉事業的興起,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從而鞏固了 統治階層的地位。公元311年,佛牙從印度傳入錫蘭。 蘭巴建納王朝因公元432年潘地亞人的入侵而結束。在驅逐潘地亞人的戰爭中摩 利耶家族勢力漸漸強大,至公元459年,摩利耶貴族達都舍那在阿努拉德普 勒建立摩利耶王朝,他修建了8座水庫,其中4座是大型工程,貿易活動不斷 增多,蘭卡開始成為東西方貿易貨物的集散地。這一時期,建築和繪畫藝術也有 很大的成就。 摩利耶王朝後來被由南印度帕拉氏人支持的摩耶梵摩推翻,於公元684年建 立了史稱第二蘭巴建納王朝。它統治了阿努拉德普勒約400年,這一時期僧 伽羅人捲入南印度潘地區、帕拉瓦和朱羅諸王朝之間的戰爭。公元993年,來自 印度南部的人,侵者朱羅王朝(C﹍la Dynasty)佔領蘭巴建納王國,1017年 完成對錫蘭的征服。直至1070年波羅迦羅摩巴忽解放了錫蘭,僧伽羅人才重建其 統治地位,並把首都遷到有利於抵禦南印度入侵的婆羅那魯瓦,創立新王朝,史 稱婆羅那魯瓦王朝。這個時期最出色的國王,就是婆羅迦羅摩巴忽一世 (Bar﹎kramab﹎hu I) 在獲得一連串勝仗後,波羅迦羅摩巴忽一世於1153年成為全島之王,將錫蘭劃分 為12個省。由於他的驍勇善戰,為王朝帶來光榮和威信,又建築新佛寺,改革佛 教機構;同時興修了幾百座水庫和數十條水渠,其中最大的水庫是波羅迦羅摩海 ,大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國家獲得「東方穀倉」的美譽。從1164至1197 年的這段時期,被史學家稱為是錫蘭的黃金時代。以後由於僧伽羅王室與統治馬 來亞和東印度群島的羯陵伽人聯姻,朝廷中羯陵伽人勢力越來越大,國家經濟衰 退,資源耗盡,道德敗壞、政局混亂,錫蘭島開始走向沒落。1214年,馬來人摩 伽率軍隊登基,攻佔首都婆羅那魯瓦,奪得錫蘭的政權。同時,僧伽羅人維賈 亞巴胡在檀巴德巴耶重建王朝,史稱檀巴德尼耶王朝。這一王朝和以後的 甘波羅王朝及康提王朝,被統稱為「衰微時期」。這時期,錫蘭屢遭馬來人及南 印度的維查耶那加爾王國的入侵。 14世紀時,南印度人在錫蘭北部建立一個泰米爾王國,以賈夫納為都城,從此錫 蘭分為兩個語言區。1412年,僧伽羅王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將僧伽羅王 國都城遷至科特。至此僧伽羅的政治中心移向西南部,原來的灌溉系統失修, 農業遭到破壞,但貿易日益發達,可倫坡和加勒成為重要的外貿港口。15世紀初 葉,中國明朝派遣鄭和的船隊登基島上,虜獲國王,使錫蘭成為向中國朝貢的國 家,但並未淪為受到直接統治的殖民地。 阿拉伯人從8世紀左右經常到達錫蘭島,10至15世紀之間則大規模侵入西海岸地 方。他們在葡萄牙人還沒有到達這個島嶼前,一直獨佔著島上的商業。 16世紀時,斯里蘭卡和印度一樣都成為歐洲人的殖民地。1505年,葡萄牙艦隊在 一次追擊阿拉伯商船的時候,遇到風暴而停靠在錫蘭的西海岸,意外地發現了這 個在印度洋的寶島,島上盛產值錢的香料肉桂和其他產物,都令他們垂涎不已, 艦隊司令阿爾梅達(Almeida)迫使當時島上的伽伽羅國王簽訂了一項貿易協定, 然後返回了印度。 1518年,一支由19艘軍艦組成的葡萄牙艦隊在可倫坡附近登基,隨船運來了建築 材料、工人和700名武器精良的士兵,在可倫坡建築要塞,獲得貿易特權。後來 他們又在錫蘭西南沿海的卡盧特勒興建了要塞,並佔領了南部沿海的加勒。 當時錫蘭的僧加羅國已經呈現一派殘破的局面,但科特仍係當地疆域最大、力量 最強的國家。但1521年科特王國發生一場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三個兒子為爭奪 王位將父王維賈亞巴胡弒死,王國也分裂為科提、羅依伽摩和悉多伐迦( Sitawake)三國,各自獨霸一方。不久,統治羅依伽摩的王子去世,國土被併入 悉多伐伽。這樣,錫蘭南部便形成了科特和悉多伐伽對峙的局面。 悉多伐加統治者摩耶杜涅為了要推翻其兄布伐奈迦巴忽(Bhuvanekabahu)七世, 不惜與印度統治者結盟,簽訂了援助條約。在這種情況下,布伐奈迦巴忽也向葡 萄牙人求救,希望能幫他打敗摩耶杜涅,這正好提供了葡萄牙人插手僧伽羅人內 部事務的機會,以鞏固自己在錫蘭島上的機會,乃以科特的保護者自居。 布伐奈迦巴忽七世正后無子,按照僧伽羅國傳統,他去世後必須由其弟摩耶杜涅 繼承王位。為了不使科特王位落入摩耶杜涅之手,布伐奈迦巴忽七世於1540年派 使者持外孫達摩波羅(Dharmapala)之像前往里斯本,請求葡萄牙國王為其外孫舉 行科特國王的加冕禮。1543年,葡萄牙國王約翰三世為達摩波羅舉行了「金像加 冕」儀式。1551年布伐奈迦巴忽七世駕崩,葡萄牙扶植達摩波羅為新國王。1557 年,達摩波羅皈依了羅馬天主教,成為葡萄牙人在錫蘭的傀儡。 1561年,悉多伐加軍隊打敗了葡萄牙軍隊,且曾多次包圍了可倫坡。1565年,葡 軍吃了多次敗仗後,決定放棄科特固守可倫坡,達摩波羅也跟著葡萄人一起逃到 可倫坡。 1582年,悉多伐迦軍隊奪取了中部山城康提,幾乎光復了前科特王國的全部領土 ,葡萄牙人的努力範圍則被限制在可倫坡和錫蘭的西南部,以及西部的幾個要塞 。但是,由於連年征戰引起農民的不滿和封建主之間的互相鬥爭,悉多伐加就開 始走下坡路;葡萄牙人藉機反敗為勝,於1591年進攻賈夫納,並恢復了達摩波羅 的科特王位。1597年達摩波羅逝世,死前將科特托付給葡萄牙國王,使葡萄牙人 不用一槍一彈就得到錫蘭西部和西南部廣大地區的統治權。 最初葡萄牙人無暇顧及錫蘭北部的泰米爾人王國,但當自己的勢力在錫蘭沿海地 區得到鞏固後,就也開始捲入買夫納事務。葡萄牙傳教士在錫蘭北部地區的積極 活動,使得馬納爾(Mannar)半島的泰米爾人大部分都皈依天主教,強烈不滿的泰 米爾統治者派軍鎮壓傳教士,葡萄牙立即做出反應,興兵討伐,迫使泰米爾國向 屈服,為傳教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1621年,葡萄牙人開始直接統治賈夫納,並 在賈夫納、拜蒂克洛和亭可馬里等地修築了要塞,且派軍隊駐防,同時也帶來了 西方的文明。 就在葡萄牙殖民者佔領錫蘭沿海期間,中部山區僧伽羅國家的康提逐漸發展強盛 起來,成為僧伽羅人新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以及反抗殖民統治的大本營 。但是康提的力量還不夠大,難以和葡軍作正面的較量,因此康提王不得不尋找 另一個海上王國荷蘭的幫助。 1602年,荷蘭艦隊首度來到錫蘭,受到康提人的歡迎。荷蘭人答應給予援助,於 1638年對葡萄牙殖民地展開正式攻擊。他們在亭可里登基,趕走葡萄牙殖民者, 隨後和康提國王訂立了不平等條約,取得很多特權。1640年,荷蘭人攻佔尼甘布 和加勒。這時康提人才發現,荷蘭人意圖取代葡萄牙,進行殖民統治。1656年5 月12日荷蘭軍隊攻克可倫坡。1658年,荷蘭作了錫蘭的主人,統治錫蘭100 多年,並更名為Ceilon,錫蘭落入荷屬東印度公司之手。 在法國革命戰爭中,英國乘機將他的勢力範圍從印度移向錫蘭。1795年,英國派 出了強大的遠征軍對付島上的荷蘭人。1796年2月15日英軍佔領可倫坡,統治權 又由荷蘭人手中轉移到英國人手裡,這個王國又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改稱為 錫蘭(Ceylon),1798年英國宣布錫蘭為「王冠殖民地」。 1802年,英國與法國簽訂亞眠條約,錫蘭成為英國的海外直轄殖民地。1815年, 英國利用與國王關係惡化的酋長之助,攻陷康提王國。1818年,康提一次群眾性 的反抗被鎮壓後,錫蘭就已不再幸存任何一塊獨立的土地了。1833年,英國吞 併錫蘭,成為首度征服斯里蘭卡全島的外來者,並將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大量 遷至錫蘭,並扶植其佔據了各方面的主導地位,因此種下今日僧伽羅人與泰米爾 人結怨的種子。後來錫蘭在英國總督的領導下,徹底實施農業政策,推廣茶、橡 膠和椰子三種輸出農作物,這些農作物至今還支配著斯里蘭卡的經濟。英國人還 在島上建築道路,開設學校,廢除封建制度,替這裡的社會帶來了相當程度的進 步和繁榮。 進入20世紀,錫蘭人的民族意識覺醒,要求憲法改革的呼聲四起,民族主義廣及 宗教、社會和教育各個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錫蘭民族主義力量更加高漲 。1920年新憲法頒布,經1924年修改後,國家有了代議制政府,在某種程度上滿 足了民族主義者的要求。1931年頒布了多諾莫爾憲法,設立了擁有立法和行政職 能的國務院和部長會議。英國總督仍握有實權。實行普選制,取消按種族產生代 表,候選人須懂英語。建立一個由50名民選議員和指定議員組成的議會。部長會 議主席為英國派駐的首席行政官,副主席由議會領袖擔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掀起民族解放風潮,錫蘭當然也受到波及,要求成立 完全責任制的政府。1945年,英國被迫委托索爾茲伯里憲法調查團起草一部新憲 法,給予錫蘭內部自治,但為帝國保留一些國防和外交事務的權力。錫蘭的領袖 們要求取消保留,給予錫蘭以自治領的地位。英國最後同意,通過「1947年錫蘭 獨立法」,在1948年2月4日繼印度、巴基斯坦和緬甸之後,錫蘭也正式宣告獨 立,成為大英國協中的一份子。 錫蘭獨立後,在1949年第一次選舉中,統一國民黨的森納那亞當選為總理。 1950年1月9日錫蘭成為可倫坡計劃會員國。在1954年之前,總督一直由英國人擔 任,之後由錫蘭人自己擔任。1955年4月18日參加萬隆會議,同年12月14日加入 聯合國為會員國。1956年大選,班達拉奈克領導的斯里蘭卡鼾黨組成聯合政府 ,積極發展經濟,摹政治改革,規定僧伽羅語為唯一的官方語言,支持佛教信 仰及僧伽羅文化。但在這段時期,僧伽羅佛教民族主義與泰米爾地方民族主義的 關係日益緊張。 1959年國內經濟蕭條,社會動蕩不安,衝突加劇,同年9月25日,班達奈克總理 在自宅被一闖入的佛教僧人刺殺身亡,為此佛教僧人全部退出政壇。1961年9月 ,參加不結盟國家會議。1970年錫蘭政府向國際社會建議成立印度洋和平區。同 年5月27日國內舉行國會大選,班達奈克夫人獲勝,他所領導的聯合內閣態 度左傾。 1972年5月22日,錫蘭宣布改名為斯里蘭卡,5月25日成立斯里蘭卡共和國。1977 年7月21日國內舉行大選,聯合國民黨政府改採右傾態度。1978年9月公布第四部 新憲法,國家政體改為總統制,改國名為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仍為大 英國協的成員國之一。同年,由賈亞瓦德納出任新憲法頒布後的第一任總統 。同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要求大國實施26屆聯大決議由斯里蘭卡建議建立印 度洋和平區的宣言。 1983年國內發生反泰米爾暴動,助長了泰米爾分離主義游擊隊的崛起,泰米爾猛 虎分離主義分子控制了這個島國北部和東部地區,直到目前這些地區仍然戰火不 斷。1991年,印度洋和平區會議在斯里蘭卡的首都可倫坡召開。1993年5月1日, 總統普瑞馬達沙被不明身分的人炸死,由魏傑東賈繼任,倡導以談判促 成全國的和平。 1994年11月,錢德里卡‧班達奈克‧庫馬拉通加(Chandrika Bandaranaike Kumaratunya)夫人當選為總統,並於1999年12月21日提前舉行的總統選舉 中獲得連任。2001年12月,在提前舉行的第12屆國會選舉中獲勝的統一國民黨領 導人拉尼爾‧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hremesingha)出任總理,出現了 斯里蘭卡歷史上首次反對黨總統和執政黨總理共同執政的局面,彼此摩擦不斷。 2002年2月,政府與泰米爾猛虎組織簽署了停戰協議,允許該組織在政府軍控制 的地區內從事政治活動。但這項停戰協議卻遭到了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的指責, 認為該協議損害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和平之路坎坷 1972年,具有強烈分離意識的錫蘭泰米爾人,成立了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又稱 為「猛虎組織」,1976年改稱為「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走上獨立建 國的道路。成立後不久即向政府要求:泰米爾語與僧伽羅語擁有同等的地位,泰 米爾語人享有充分的公民權,各民族的個人和集團享有平等的基本權利,消滅種 姓制度,宗教平等,實行政府的權力分散。遭到拒絕後,該組織決定發動非暴力 鬥爭。1977年起統一國民黨掌權,其地位在1989年的國會選舉中得到鞏固。同年 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公開主張在泰米爾人佔多數的北部和東部地區成立獨立的「 泰米爾國」。1978年聯合解放陣線的激進分子組建了泰米爾猛虎組織,不願 與政府和談,主張暴力建國,在斯里蘭卡北部地區進行恐怖活動,開始以恐怖扳 和政府對立。政府則對其採取嚴厲鎮壓。於是這場因種族衝突仇恨引起的紛爭, 演變成為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 1983年7月23日,猛虎組織在北方城市賈夫納襲擊政府軍,打死了13名官兵,致 僧、泰兩族矛盾更加惡化。為求報復的僧伽羅暴民以牙還牙,殺害了2000至3000 名泰米爾人,並將國會主要政黨泰米爾聯合解放陣線的議員逐出國會。在這場流 血內亂中,約有85萬名泰米爾人逃離斯里蘭卡,其中至少十幾萬人逃至印度避難 ,而留在岳上的泰米爾人有近80萬人流離失所,年輕人紛紛湧向島的北部,參加 泰米爾猛虎組織,助長了泰八爾分散主義游擊隊的崛起。自此擅長游擊戰術的猛 虎組織聲勢大振,在北部和東部地區一直與政府軍作戰,戰火一度蔓延到可倫坡 。政府軍也對其進行更加殘酷的鎮壓,動亂流血事件更加頻繁。 這場內戰也引起了北方鄰國印度的介入,造成僧、泰、印度人的重大傷亡,而且 也使100多萬人流離失所,經濟受到嚴重創傷。根據斯里蘭卡官方統計,其中有 93.4萬人被安置在694所難民營中,另有將近10萬名難民逃往印度南部泰米爾納 德邦(Tamil Nadu),接受南印度的庇護。 1985年政府和泰米爾猛虎組織雙方展開協商,但武力衝突仍愈演愈烈。1987年斯 里蘭卡泰米爾反政府武裝在盤踞的賈夫納地區宣布成立「泰米爾國」。同年2月 斯里蘭卡政府一面進行軍事清剿,一面第一次提議和談,並在4月戰方面停火10 天,希望得回應。但泰米爾武裝分子仍製造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人。隨後,政府軍 出動了空、海、陸軍對泰米爾反政府武裝分子進行圍剿,很快控制了賈夫納和半 島北部海岸一帶。這場內戰並引起了印度的介入,在遭到斯里蘭卡政府抗議的情 況下,印度仍於同年6月4日派飛機向該半島空投了救濟物資,印、斯兩國關係隨 即惡化。同年7月29日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同斯里蘭卡總統賈亞瓦德納在可倫 坡簽署了「協議」,斯里蘭卡政府同意給予泰米爾人更大的自治權,印度則派出 維和部隊將游擊隊繳械。協議規定,泰米爾武裝分子同政府軍停火並交出武器, 斯里蘭卡政府釋放在押泰米爾人,泰米爾人聚居的北方省和東方省合併,成立單 一的省理事會,實行自治。同年10月20日印度軍隊攻佔買夫納城,猛虎組織受到 重創。斯里蘭卡種族衝突趨於緩和。但此後,部分僧伽羅人不滿政府的讓步,極 力反對並破壞和平協議,暗殺政府人物,在1988年的國會選舉中恐嚇選民,僧、 泰兩族的衝突和暴亂仍舊時有發生。1989年6月27日政府同泰米爾反政府武裝猛 虎組織勉強達成了停戰協議。印度的維和部隊也於1990年3月全部撤離了斯里蘭 卡。但在同年6月,戰火又重新燃起,和平的希望化為泡影。全國又處於內戰環 境中。 1991年5月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遭到泰米爾猛虎組織的暗殺。1993年,猛虎組 織恐怖活動更加猖獗,政局進一步惡化,不但襲擊了兩個軍事據點,殺死數千名 政府軍,並整座整座地奪取政府的軍械庫。同年5月1日又發生了一件更令人震驚 的恐怖事件,斯里蘭卡總統普瑞馬達沙在參加五一勞動節慶祝大會上,被恐怖分 子自殺炸彈炸死,乃由總理丁吉利‧班達‧魏傑東繼任,他就任後倡導談判促使 全國和平。同年11月,猛虎組織又襲擊了北部一個戰略據點,打死了600多名政 府軍。 1994年11月自由黨的錢德里卡‧班達拉奈克‧庫馬拉通加(Chandrike Bandaranaike Kumaratunga)夫人當選為總統,為了解決族群衝突問題,她採取 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加強軍事行動,矢言要擊潰泰米爾猛虎組織,另一方面 在國會中推動修憲,賦予全國泰米爾人以更多的自治權,藉以爭取泰米爾溫和派 的支持。 1995年1月8日,雙方達成了停火協議。但是僅僅過了3個多月,猛虎組織又撕毀 和平協議,在同年4月19日以自殺性方式炸沉亭可里港口的兩艘政府軍砲,重燃 戰火,並向軍隊、警察和民用目標發動一系列攻擊。同年10月中旬,政府軍發動 了大規模的反擊,1萬多名軍隊在裝甲車、大砲和飛機的掩護下向猛虎組織根據 地的賈夫納半島挺進,並於同年12月5日攻克了賈夫納,作戰雙方都損失慘重, 賈夫納幾被夷為平地,數以萬計的泰米爾人逃離了賈夫納的家園。 1996年5月,失去賈夫納後的猛虎組織,被迫分戊若干游擊隊不時出動襲擊政府 軍的巡邏隊和營地,使得政府軍疲憊不堪。1997年的前3個月中,政府軍在與猛 虎組織的作戰中,又損失了400多人和7架軍機。1998年猛虎組織又連續製造了數 起嚴重的恐怖爆炸事件,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1月25日,恐怖分 子在康提佛牙寺引爆一輛裝滿炸藥的卡車,製造了舉世震驚的佛牙寺爆炸事件, 因而激怒了僧伽羅人,展開對泰米爾人的報復行動。猛虎組織不但沒有停止恐怖 活動,反而變本加厲,經常以恐怖爆炸活動奪去無辜人民的生命。 1999年12月18日,庫馬拉通加夫人在可倫科市政廣場發表競選演說準備離開會場 時,遭遇猛虎組織的爆炸攻擊,雖幸未傷及生命,但右眼受傷,並有20多人死亡 ,100多人受傷,在郊區的另一場競爭集會中,一位前陸軍司令被炸身亡。但同 月21日庫馬拉通加夫人在新的總統大選中獲勝連任。 2000年起,斯里蘭卡政府與泰米爾猛虎組織再度開始和談,但由於矛盾積怨甚深 ,國內情勢仍然緊張。2001年7月,泰米爾猛虎組織攻擊可倫坡國際機場及空軍 基地,有6架斯里蘭卡航空公司的客機,以及十多架軍機被摧毀,因而重創了斯 里蘭卡經濟命脈的觀光業。 同年10月庫馬拉通加夫人的一批黨員加入反對黨,導致國會瓦解。同年12月提前 舉行的第12屆議會選舉中,在野的統一國民黨東山再起,獲得國會225個席位中 的109席,取得勝利。而人民聯盟(以自由黨為主的競選聯盟)僅獲96席。統一 國民黨領導人拉尼爾‧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hremesinghe)就任總理,致使 斯里蘭卡歷史上首次出現反對黨總統與執政黨總理共同執政的局面,他們最大的 分歧在於如何結束內戰,實現國內和平問題。自此總統和總理之間有關的政治摩 擦和權力爭奪開始。 為了避免內戰,早日實現和平,近年來總理維克勒馬辛哈領導下的政府與猛虎組 織展開了一系列的對話,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則批評維克勒馬辛哈在與叛軍談判 上立場過於柔和。2002年2月,在挪威斡旋下,維克勒馬辛哈與泰米爾猛虎組織 達成停火協議,政府允許該組織在政府軍控制的地區從事政治活動,而猛虎組織 則宣布放棄獨立主張,但和談進展緩慢,這項協議讓被內戰蹂躪20多年的國家有 望迎來和平的曙光。但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則指責政府在和談中對猛虎組織讓步 太多,損害了國家利益。2003年11月4日,庫馬拉通加夫人乘總理維克勒馬辛哈 出訪美國之際,突然宣布解除國防部長、內政部長和大眾傳媒部長的職務,下令 國會休會兩週,同時命令部隊進駐首都的電台、電視台和發電站等重要部門及要 塞地區。 正在美國訪問的維克勒馬辛哈總理在事發當天立即發表聲明,指責總統製造國家 失序,危害了國內和平的進程,並呼籲警察和軍隊保持冷靜,誓言要立即重開國 會,解決當前政治危機,繼續推動國家的和平進程。 同月5日總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授權軍方逮捕任何違反法律的嫌疑人,並 允許安全部隊在未經審判下可以拘禁民眾長達一年。同日,124名國會議員共同 簽署一封支持總理的保證書,並拒絕總統的內閣解職令。 庫馬拉通加夫人的這項舉動,被外界廣泛認為「憲法上的政變」,以賦予她更多 的權力來對抗出身不同政黨的政敵維克勒馬辛哈總理。她聲稱政府在和談中讓步 太多,自己是基於國家民族的利益而採取的行動。總統首席顧問則強調,覽於國 家安全狀況日益惡化,總統才出此下策。同月7月維克勒馬辛哈總理返國,同日 總統庫馬拉通加夫人也宣布取消了緊急狀態。 2004年12月26日,斯里蘭卡遭受強烈的地震海嘯襲擊,災情非常慘重,全國死亡 人數約達4萬,光在泰米爾猛虎組織控制地區就有2000多名死者,有25萬多人流 離失所。2005年11月16日國內舉行大選,由好戰派的拉加帕克斯當選為新的總統 。他上任後拒絕接受猛虎組織享有傳統家園、擁有分離和自決權力等的要求,雙 方關係再度開始緊張。2006年8月3日,猛虎組織再度開始向政府軍展開激烈攻擊 ,造成雙竹死傷100多人的流血事件。2007年3月26日,猛虎組織2架輕型攻擊機 對位於可倫坡以此30公里處的卡圖納亞克空軍基地發動偷襲,結果造成3死17傷 的慘劇;這個基地駐防有斯里蘭卡空軍的戰鬥機和直升機。 斯里蘭卡經歷20多年內戰,經濟發展遲緩不前,弄得民不聊生,全國人民對那種 紛擾的內戰,早已產生極端厭惡的心理,渴望和平能夠早日來臨,重建和平安寧 的幸福家園。
返回到
斯里蘭卡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