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尼泊爾 的原始碼
←
尼泊爾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五花八門的婚姻習俗== 尼泊爾的婚姻習俗也很特別,每年2月是結婚的月份,此時都會聽到山谷裡傳出來的號角和鑼鼓聲。在尼泊爾的許多結婚的新人中,有些新娘還是不滿10歲的小女孩,就由大人把她裝進布袋裡,捆在木棍上,僱兩名工人抬到新郎家裡成婚,往往新郎也只有12歲大。 這個山國原則上也實行一夫一妻制,過去在一些偏遠地區或少數民族中,如雪巴族仍存在著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制,現在已被法律所禁止。自1971年起,法律規定男子須年滿22歲、女子須滿18歲才可以結婚。他們沒有計劃生育的觀念,有的人生有10幾個兒女;教育程度高的夫婦多只生一、兩個孩子,結婚5年後妻子不生做丈夫的可以再娶。在戀愛方式上,各民族也不相同,過去婚姻全憑父母之命,兒女必須絕對服從,男女間的交際在禁止之列,如果一個女孩子與男子交往,便會被軟禁在家裡,過了一些時候,再由人陪同到10個寺院內起誓,立誓今後決不再結交男友,才解除軟禁。現在自由戀愛已很風行,山區男女青年,則以唱歌對詞來談情說愛。 馬嘉族人和古隆族人的婚姻習俗較為開放,設有名為「羅迪加爾」(Rodi Ghar)的俱樂部,為未婚男女青年提供了談戀愛的場所。結婚時,男方要先到女方家住一夜,然後把新娘娶回家。每逢新年或節日,是舉行婚禮的好日子,結婚多在晚上舉行,屆時男女雙方各坐一個由兩人抬的藤製轎子上,新娘頭上蒙著紅紗、樂隊吹彈著喜慶的樂曲,把他們一起抬到男方家中。 尼瓦爾人的婚俗也很奇特,他們常把個人命運與美好希望寄托於神佛的保佑。除了朝拜寺廟和祠堂外,還把風貌奇特的江、河、湖、高山、樹木當做某種神靈而頂禮膜拜,女子在5至10歲時,要先和貝爾果(Belfruit)成婚,舉行婚禮,以表示永生忠於神靈,決無二志。貝爾果又稱木蘋果或金蘋果,色灰黃,呈橢圓形,外殼堅硬,果肉呈桔黃色,芳香可食,尼瓦爾人把貝爾果視為長壽男人的象徵。所以這種婚姻又稱「貝爾婚姻」。據說只有舉行過「貝爾婚姻」的姑娘,將來才能找到一位如意郎君。婚禮儀式由尼瓦爾族中擔任佛教師尊的沙克亞種姓者主持,婚禮可以單獨舉行,也可以由數名甚至數百名小姑娘一起集體舉行。貝爾婚禮儀式如同成人結婚一樣隆重,所有親戚朋友都會應邀參加。儀式在一個紅布裝飾的婚壇上舉行,「新娘」額頭上要點紅,還要舉行齋戒。婚禮結束後,貝爾果用紅布包裹,由父母妥為保存,不能損壞。貝爾果雖然香甜可食,但對尼瓦爾女人來說,婚後禁吃貝爾果。尼瓦爾人認為,女人一生只有一次正式隆重的結婚,這種假婚禮被他們視為「真婚禮」,女孩長大後與男人的真正結婚卻被視為「假婚禮」;「真婚禮」不得離婚,「假婚禮」可以離婚。 這個民族的結婚儀式相當複雜,手續繁多,除大城市裡一些受過教育的青年和比較簡化的家庭外,一般還是由父母包辦,講究門當戶對和種姓相同,但如今已不十分嚴格,高低種姓之間的通婚也時有出現。同姓者要相隔7代才能婚配,尼瓦爾人允許與別的民族人結婚,但婚後就不能再參加本家族的祭祀和聚餐活動。1年12個月中,一般在尼曆的4、7、9和12月不舉行婚禮。 尼瓦爾人的婚姻,從訂婚、迎親到拜堂成親,都有一套繁瑣的規矩。雖然知識青年多自由戀愛,但傳統婚俗仍非常盛行。在訂婚前,男女雙方家長要來回多次商談,還要請巫師合婚,如卜卦吉利,便可成婚,如果兩命相剋,則婚事告吹。訂婚後,男方要送一個絨繡袋或銀盒到女方家,內放10顆檳榔、朱砂盒、敬神用品和一套新衣,這叫做「送檳榔」,女方則叫「收檳榔」。東西送到女家後,就給新娘頭上髮縫間抹朱砂,手上放12顆檳榔。迎親前,男方還要給女方送點心或錢,表示對這樁婚姻的確認。婚禮需按巫師擇定的吉日良辰舉行,在結婚前幾天,女方家族的每戶人家都要把新娘當做自己的女兒,輪流為新娘舉行告別宴會。 婚禮前一天,女方要舉行告別儀式,親友紛向新娘表示送別,並祝福她婚姻幸福。新娘的舅舅還要舉行宴會宴請親友,赴宴的親友贈給新娘銅器、銀盤等各種禮品,通常父母會送給女兒一面鏡子,母親給女兒一個朱砂盒,舅舅還會送一頭肥壯的山羊。 結婚前,由新郎的兄弟和好友前往新娘家迎親,新郎本人一般不必前往。迎親隊伍由新郎的父親帶領,吹吹打打來到新娘家,接受新娘茶點招待後就自行散去,只留下新郎的父親和少數幾個近親。午夜過後,這些人用竹竿吊床把新娘抬到一個朋友家裡歇息。翌日清晨,幾位姑娘興致勃勃地為新娘梳妝打扮,穿上閃光耀眼的長長的紅色結婚禮服,頸部掛串紅色項鍊,耳邊掛上金屬耳環,手腕套上一串銀鐲,手指戴上亮閃閃的寶石戒子,再在兩眉之間點上朱砂。同時,新郎也換上了嶄新的喜裝,頭頂有彩色花紋的無沿帽,腳蹬黑色皮鞋,上穿白色中長襯衫,下著細管白褲,外套西裝上裝,脖套紅黃相間的大花環,結婚當天清晨4時,新郎由母親和祭司陪同,帶著米、油、紅粉和一種叫「司巴里」的心形果實,乘坐花轎,吹吹打打,前呼後擁到新娘臨時住所迎親。花轎接近新娘臨時住所時,鼓樂大作,新郎下轎登門,在親人簇擁下走近閣樓,遵照祭司指點開始舉行接親儀式。首先由家人把帶來的「司巴里」心形果等洒在新娘面前,然後新郎給新娘蒙上刺有金繡的紅色方巾,親人在旁撩開方巾一角,讓新郎在新娘兩眉上方頭髮分際處輕輕塗上一層象徵喜慶吉祥的紅粉。這是整個婚禮中最重要的儀式。上轎前新人並排而坐,以示相愛,永保平安。上轎時,新娘由兄長背著一步步走下樓梯,尼泊爾人認為,泥土是污穢的東西,所以新娘為了保持潔淨,雙腳不能沾地。新娘被背出門後,為了避開邪惡,繞著花轎向右轉3圈,再次向家人告別,然後上轎。 花轎抵達新郎家門口時,要舉行過門儀式,由一位祭司讓新娘站在門口敬家神和人身象頭神。入門後,新郎就可以揭去新娘頭上的紅色方巾,露出嬌容,婆婆給新娘洗腳,交給鎖匙,再讓新娘進內屋,正式承認她是婆家的一員。接著便開始「坐長」,新娘靜靜地端坐在新房裡,接受來賓的祝福,不能隨便起立和走動,也不能吃任何人給她的任何東西。新郎家為喜慶新婚,大擺宴席延續3天之久。一般說來,尼瓦爾族婦女在結婚後需齋戒4日,而女方家的神社團成員需齋戒10至12天。在女兒齊戒期間,家裡大多不做飯,而由家神社團成員輪流做飯和送給。4天後的傍晚,娘家的男人到新郎家看新娘,然後帶新娘回門,同時也把新郎帶回娘家和家人見面。當晚,新郎要和新娘家中的神社團成員一起聚餐,並送給長輩每人10顆檳榔,還要行叩首禮。在這以後,新郎和新娘就回到自己家,開始新的家庭生活。 尼瓦爾族婦女一般不回娘家生孩子,即使是女婿入贅的家庭,也要讓女兒到別處生孩子。信奉印度教的尼瓦爾族婦女,在月經期內要與丈夫分居4天並做齋戒,但仍可作家事,不准進入祈禱室或參加宗教活動,以免觸犯神靈。已婚婦女額頭上抹有朱砂紅粉,表示已婚和吉祥幸運,一旦丈夫死去,寡婦要立即洗去朱砂紅粉,並將手鐲砸碎。在尼瓦爾人心目中,寡婦可以再嫁,離婚不被看做是很嚴重的事情,尼瓦爾婦女婚後可以隨意離婚,她只要把結婚前接受的檳榔籽放在丈夫的枕頭下,便可以一走了之,改嫁他人。 廓爾喀族中的塔庫里種姓實行表親通婚制度,男孩可以娶舅舅的女兒為妻,但不能娶姑姑的女兒。塔庫里和切特里女子一樣,成年就可以結婚。婆羅門種姓的女子,結婚年齡更早,一般在11至16歲間就可以結婚。在婆羅門種姓的父母看來,16歲是女兒結婚最神聖和最吉利的年齡,如果能使女兒在這個年齡出嫁,便會功德無量。 尼泊爾女子婚後如果未生育子女,與丈夫不能平等談話,每天一早起來,要跪在丈夫膝前,吻丈夫的腳趾,立誓服從丈夫。 有些地方的風俗相當怪異,在結婚前一夜,新娘須淨身到廟裡膜拜神靈,祈求降福。祈禱儀式是在寺廟內的密室中舉行,由高僧為新娘做愛破瓜而完成,人們相信透過高僧的法力與肉體交融,神明的保佑與祝福就會染植在新娘體內。 在一些偏遠山區,由於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很多,所以盛行一妻多夫制。當人們要娶妻子時,由於兄弟眾多,各有所好,難以決定對象,所以最後是由父母做主往女家提親。訂婚時男家備有黑拉酒送到女方家去。並張燈結彩,請喇嘛唸經打鬼,女方則送一支箭給男家,這支箭要在男家所有兄弟頭上擦一下,寓意是「一箭中群鵰」,因為在尼泊爾箭是同心協力的象徵。此後,男家在每年的正月初五及八月十五日,要送兩次禮物到女家去。在第一次送去的禮物中,包括12個大饅頭和一缸酒。迎娶的禮品要8大件,包括錢、大饅頭、肉、酒、茶、鹽、奶油和衣飾等。在女家的嫁妝中,不可或缺的是床上的被褥。迎娶時由老大代表眾兄弟,並由7個人陪同,這時親戚朋友們都會送禮致賀。迎娶時的馬匹,關係著未來全家的幸福,因此必須由喇嘛代為唸經選定,由馬夫捧著兩捲紅羊毛去接新娘子,但是接回來的只是一雙繡花鞋和一串紅羊毛繫著的珊瑚,預祝早生貴子。迎娶後男家大宴賓客,所有新娘都穿著嶄新的衣衫,在新娘快到之前女家有人先來,分給每位賓客一塊哈達,新娘進門後便往生了火的坑上坐,婆婆端給她一碗奶,吩附她喝幾口,便代表她嫁的是幾個丈夫,然後每位丈夫都來看一下新娘,吃一口麵,據說吃麵是為了驅鬼。在吃麵時,新娘送給每一位丈夫一雙鐲子,表示她從此縛住他們,丈夫們日後都得聽從她的指揮。最後一個節目是新娘子到院子裡種下一顆松樹,澆上麵條、茶葉和奶油;在松枝頂上,覆一塊哈達,點火焚化,隨後率領著丈夫們向四方叩頭,祈天保佑。婚禮結束後,新娘回到娘家,從第二天起,一一招待輪番前來的眾位丈夫。半個月後,她被迎回婆家做家庭主婦。婚後若不生孩子,娘家每逢新年,要送一對豬腳,一直送到有孩子時為止。 一般說來,生為尼泊爾的女性,大多數註定命運都不會好的,因為她們社會地位太低,受苦太深,生來就是伺候丈夫和生兒育女的工具。 販賣婦女的現象在尼泊爾相當普遍,現在每年都有5000至7000名10至18歲的尼泊爾女子被以一頭牛或幾隻羊的價格賣到印度去,淪為妓院的性奴隸。根據印度官方的估計,目前在印度當妓女的尼泊爾女人,數目在4至20萬人之間。另外還有一些尼泊爾婦女被人口販子拐賣到海灣地區去充當妓女。 此外,早婚、早育和很多次的生育,也嚴重地損害了尼泊爾婦女的身心,從而使她們精神病患者的比率高居世界之冠。 尼泊爾女子一般被認為是賠錢貨,因為女子在出嫁時需要大量的陪嫁,致使有些貧窮人家的女子在適婚年齡前,為了減輕家中的負擔自焚而死。還有一些女子在嫁人後,因嫁妝太少受夫家欺侮而自殺身亡,非常悲慘。 加冕典禮盛況 每當尼泊爾新王登基時,香檳、鮮花和音樂,裝飾了豪華的印度教儀式的加冕典禮。加冕的準確時間是由宮廷的婆羅門星象家推算而定,整個儀式由王室的婆羅門高僧主持。在這一天破曉不久,嘹亮的號角聲宣布了這個隆重儀式的開始,新王坐在由6匹種馬拖拉、黑金兩色相間的馬車上,前往神話中的哈努曼猴神宮。成千上萬的臣民們沿街列隊,或登上高聳的廟塔,在新王經過的時候,高聲歡呼。 陸軍儀仗隊穿著傳統的制服,舉著短槍、長矛和套著口罩的步槍,引導馬車前進。當隊伍通過皇宮大門的時候,尼泊爾的風笛和木笛手,吹奏著樂曲迎送。 觀禮的貴賓們隨著新王進入宮廷大廳,當新王由他的首席皇家僧侶護送到秘密的齋戒沐浴室時,外賓和皇族們都在一旁肅立恭候。這些皇族們都穿著正式的禮服,戴著珠寶和鮮花綴成的冠冕,並且披上晨袍,有的戴著高帽子,穿著華麗的本國服裝。 在一位婆羅門高僧和王室占星家的指令下,3名頭戴金帽子的和尚,用來自12個地方的泥土和糞便塗抹在新王的全身,以強化他的神力。例如妓院門前的灰塵可以增加男子氣概,山頂的黏土可以增加智慧,象苑的糞便可以增加力量;還有來自蟻塚、馬廄和牛欄等地的泥土,據說具有淨身的作用,同時象徵國王了解全國各地的情況並與之有密切關係。接著,國王就用黃油、牛糞、牛尿、牛奶、蜂蜜和食糖塗抹在自己身上,用取自全國各地河流的水洗澡,然後穿上白色的泥泊爾國服,配著紅色的肩帶和短劍,登上一座高高在上的亭台,默禱一會兒後,再由僧侶陪同登上有金色眼鏡蛇圖案的寶座,上面鋪滿牛、獅、虎和豹的皮毛,四名印度教階級的代表,依次呈交給新王以一碟盛於金盤內的牛油,盛於銀盤內的牛奶,盛於銅壺內的凝乳,以及盛於陶製大口瓶內的蜂蜜。據說這些都能保障新王的光輝和聲望。 舉行加冕的主要場所是馬拉王朝時興建的哈努曼猴神宮前的拿梭廣場,在這裡,一批身穿白衣、頭戴黃緞帽的婆羅門僧侶將為國王舉行各種儀式。 首先要舉行一些禮儀性的洗禮,使用的水裡摻有叫做薩爾鮑夏蒂的一種聖草混合物、叫做沙爾瓦比佳的與神有關的糧食的混合物,還有叫沙爾瓦帕拉一種自古以來與神有關的水果,以及叫沙瓦普希帕的一種能供諸神的鮮花。洗禮時就是把這種水緩緩灑在國王和王后身上。這些儀式持續約一小時。在捧出皇冠之前,和尚以繡有金葉的飾帶圍縛在國王和王后頭上,海螺製成的號角與橫笛吹奏起動人的音響。 吉時到了,一名持著皇家計時器的官員開始發狂地揮手向高僧示意,於是在印度僧侶唱著古代聖歌的歌聲中,由王室婆羅門高僧把「王權象徵」的兩塊金牌戴在國王額上並向公眾宣布:「看啊,他是你們的君主」,隨後進行最後一次沐浴,婆羅門僧侶們拿著16個盛水的卡拉夏斯容器和鮮花一起灑向國王,並提請國王準備好接受鑲嵌著珍珠、紅寶石和翡翠的王冠,冠上還綴有極樂馬尾巴上3尺長的羽毛。 根據印度教的說法,國王的蓮花寶座是毗濕奴的配偶吉祥女的象徵,而尼泊爾的歷代國王就是毗濕奴的化身。國王在蓮花寶座上就位前,要登上建立在哈努曼猴神宮的一個不高的石台上,然後才登上有金靠背的王座,這個金靠背的形狀像蛇。在寶座的天鵝絨罩子底下,墊著公牛、野貓、豹子、獅子和老虎的皮。這些是代表著力量、敏捷、王權、憐憫和勇氣。 加冕儀式的最後一項是讓國王傾聽一首象徵著他鼓勵藝術的歌曲。儀式行將結束前,王室和政府成員列隊經過王與后面前致敬,並把表示敬意的硬幣投在王和后的腳下。 加冕後國王要移駕到另外一個亭台上,首先由王儲鞠躬拜賀,然後再接受皇族和大臣們的效忠,從而結束了整個隆重的儀式;隨後即偕同王后騎在一頭裝飾得富麗堂皇的彩象背上,開始一項壯觀的遊行,藉以會見他的子民。等到遊行結束後,國王就發表文告,並且宣布大赦。在加冕後的一週內,國內還可以看到各種運動、說故事、馬拉松、舞蹈和歌唱比賽等喜氣洋洋的慶祝活動。
返回到
尼泊爾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