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不丹 的原始碼
←
不丹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不丹神權統治建立=== 1600年代以前的不丹幾乎沒有中央政府,每一個山谷各自擁有自己的的君王和宗主。17世紀初,西藏以達賴喇嘛為首的格魯派喇嘛教勢力迅速發展,並且成為當地具統治地位的教派,使原先在當地居領導地位的竺巴噶舉派喇嘛失勢。 1616年,竺巴噶舉派18代座主那旺朗傑(Ngawang Namgyal)來到西藏南部的洛門(Lho Mon)地區時,據說天上出現了九條飛龍,並有打雷的現象,當地人認為是龍吼的象徵,是個吉兆。後來他受到格魯派的排擠,捲入一座寺廟主持權力的爭鬥,當時不丹的保護神曾托夢給他,要他隨著一隻烏鴉的飛行方向朝南走。 當他走到不丹西北部後,憑著他的智勇和在佛教界的聲望和影響力,很快成為地方上卓越的領袖人物,迅速發展和壯大了不丹竺巴噶舉派的勢力,除率眾擊退入侵的各方西藏兵馬外,還經過多年與當時不丹各據一方的山區軍閥戰鬥,又不斷在不丹各地興建寺廟、城堡,經過30多年時間,終於在1652年控制了不丹大部分地區,將不丹谷地統一在一個中央政權之下,展開神權統治的嶄新一頁,那旺朗傑並自封為沙布東(Shabdrung),即為「臣服於他的足下」之意。從而結束各大派系喇嘛相互迫害和封建邦國各自為政、相互殘殺的局面,並採取措施傳承自身的宗教和文化特徵及民族意識,建立一套法律制度和徵稅法。這段時期大概也是不丹信史的開端。 有關沙布東傳奇出身的軼聞與傳說深植不丹民間,但版本眾多。據說他在初到不丹時天空九龍飛舞,龍吼若雷,故在統一各地部落之後以「雷龍之國(Druk)」為名,不丹人也就自稱是雷龍之國的子民,竺巴噶舉派成為不丹的國教。 自11世紀以來,隨著中央集權的形成和政治及經濟實力的增進,不丹脫離西藏而獨立的傾向與日俱增。西藏則自吐蕃王朝崩潰後,一直陷入爭權奪利的戰亂動蕩中,對處在邊遠地區的不丹更是鞭長莫及。一直到17世紀中葉政局穩定後,才有餘力注意到不丹獨立傾向的問題。而竺巴噶舉派在不丹的蓬勃發展和壯大,引起西藏格魯(Geluk)派的密切注意。為了維護對不丹所擁有的主權,西藏多次對不丹訴諸武力,但由於不丹的頑強抵抗和外國勢力的干預,戰爭先後持續了半個多世紀。 1629年,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軍隊進入不丹,企圖用武力征服那旺朗傑,在不丹人民的全力反擊下,那旺朗傑的聲勢不但沒有受到絲毫削弱,反而更加茁壯強大起來,藏軍的出征以失敗告終。 兩名葡萄牙基督教傳教士在這次戰爭期間來到不丹訪問,拜見了那旺朗傑,贈送一些火器、火藥和一具望遠鏡,並請求參加對西藏軍的戰鬥,但被謝絕。1631年,西藏再次出兵攻打不丹,無功而返。 1639年,藏傳佛教因格魯派與竺巴噶舉派為噶瑪巴轉世的確認問題發生爭議,西藏與不丹之間爆發了第三次戰爭,那旺朗傑動員不丹全國上下進行抵抗,藏軍又一次潰退。那旺朗傑在不丹的中部和西部逐漸形成一個強大的「竺克巴次區域」(Drukpa Subsect)。不丹這次戰爭的勝利,獨立地位得到初步的確立,在鄰國眼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在南面杜阿爾斯平原的庫池比哈爾(今西孟加拉東北部地區)、西面的尼泊爾、廓爾喀和西藏西部的拉達克,都紛紛派出友善團和使節往不丹,表示友好和支持;拉達克的統治者甚至將自己王國的部分村莊,無條件送給不丹。 那旺朗傑在1637年終於完成統一大業,創立了中央集權下的神權統治,在執政期間,意識到必須要不同於西藏以保持自身的宗教和文化特徵。在他的努力下,保留了不丹獨特的風俗、傳統及朝拜儀式,在服飾和佛教的教育上,也加強自己的民族意識。 同時還制定一套宗教等級制度,每個寺院有由僧侶公推出來的傑堪布(Je Khenpo)高僧主持,傑堪布也就是法王。1650年成立宣政院管理政治事務,其最高長官叫德西(Desi),是貴族選舉產生的俗家領袖,轄下是幾位地方首長「笨洛布(Penlops)」治理地方事務,不丹遂成為一個由政治宗教領袖沙布東和世俗領袖德西同掌政權的封建王國,但各代的沙布東轉世仍是這兩個系統的最高決策者。這種制度雖只延續到19世紀末,那旺朗傑法典的內容和精神仍為現行不丹法律的藍本。 為順應世界潮流、促進不丹生產力和社會發展,還擬定了一些法令規章,作為對內對外的管理及發展依據。明令規定:禁止徵收除「自願貢獻」以外的任何物資錢財,以保護農民的生活。大麥、大米、犛牛肉、奶酪、紙、木材和衣服等,都能成為納稅物;為改善治安、穩定社會秩序,嚴格禁止殺人越貨及盜竊,加強遊牧業的管理;為促進經濟發展,加強輔導商業、手工業,並修橋、築路以改善交通。規定參加修建寺院和道路橋樑,是全民的義務。 對外則採取積極態度,建立睦鄰關係,與當時的比季尼、庫池比哈爾和尼泊爾王國等鄰國互派使節;特別是在6次抵抗西藏和蒙古的戰爭中不畏強敵,英勇奮戰,使不丹的獨立地位得以鞏固、確保。因此在沙布東一世時期,是不丹歷史上較為輝煌的時期,從1642年起沙布東一世拒絕向西藏地方政府朝貢稻米。 1643年,錫金(Sikkim)卻率先效忠西藏達賴喇嘛恢復例行的朝貢,於是不丹軍隊攻入錫金和西藏的門隅地區。 1644年,西藏格魯派又派出一支蒙藏聯軍追剿逃往不丹、錫金和尼泊爾等地的寧瑪派信徒,由巴里攻入不丹,企圖乘機一舉殲滅不丹的竺巴噶舉派。不丹南部氣候潮濕,天氣又非常炎熱,蒙藏聯軍水土不服,戰鬥力大為削弱,而不丹法王那旺朗傑在境內各部落首領的支持和幫助下,奮起反擊,最後獲得勝利,虜獲大批的蒙藏官兵和軍事裝備。 西藏的薩迦(Saskya)和班禪(Panchen)喇嘛戰敗後,於1646年來到不丹進行和平談判達成協議:西藏政府承認那旺朗傑法王在不丹地區的統治地位,不丹則除同意釋放在1644年戰爭中俘虜的蒙藏聯軍官兵外,並恢復向西藏當局納貢,以作為雙方交換的條件。 1647年,蒙藏聯軍第五次攻擊不丹,一直打到不丹西部的帕羅。戰爭持續到1649年,蒙藏聯軍才被逐步擊退。 1651年3月,沙布東一世看破紅塵前往普那卡宗隱居修煉,將不丹的一切權力交給兒子,可是他的兒子賈姆帕爾•多吉體弱多病,無法承擔重責大任,沙布東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先將權力交給他指定的攝政,即原來他的侍從丹卻斯•加爾程(Damchos Gyaltshan),自此不丹進入攝政代理時期,逐漸的宗教事務又歸還法王負責,只有世俗權力才由攝政掌管,昔日沙布東辛苦建立的政教合一體制遂告解體。 沙布東一世隱居後再未出現,圓寂時間成謎。按照西藏佛教的傳統習慣,他的政教合一法王(Dharma Raja)職位在圓寂後應由轉世靈童繼位,但由於攝政王和當時任中部地區(後來改稱省)的丹增.竺加爾(Tenzin Drugyey)德希王(Desi)等私心所用,藉口消息走露會招致外侮和內亂,因而竟長達50多年秘而不宣,直到1705年才公開;事實上所謂避免外侮的說法不攻自破,因為從1656年起西藏開始出兵入不丹,至1730年共達7次之多。 關於沙布東一世的圓寂真正時間事後也說法不一,官方說是在1651年前往普那卡宗隱修當年就去世了,而學者們根據種種跡象研究則有1652年及1657年的兩種推斷。 據傳,當沙布東一世那旺朗傑圓寂的秘密洩露不久後,從他的身體、聲音和智慧各放射出1束靈光,分別落在錫金、不丹南部的達爾卡南(Darkarnang),以及西藏的瓦南(Wanang)。這一現象表明沙布東一世將有3個代表他化身的轉世靈童誕生。 1708年,沙布東一世的第一個化身(聲音)角拉•朗傑(Phy-ogslas Namrgyal)在達爾卡南地區發現,於1712年繼任。另一個化身(智慧)吉格梅•達克帕(Jig-me Dakpa),於1736年在西藏的瓦南發現,被官方認可後帶來不丹於1746年繼任沙布東。第三個化身(身體)因為是錫金國王的兒子,屬於其他國家,既未到過不丹,更未讓他繼位。 事實上沙布東轉世靈童的確立,在長達200年歷史中演變為爭權奪利、陰謀的事件,因轉世沙布東都過於年輕,權力自然落在管理政務的首相及其他地方重要領袖組成的委員會成員手中;常因不同的派系擁立的轉世者不同,彼此之間就發生爭奪、傾軋,先後6位轉世沙布東期間,曾由55位首相換手執政,其中22位被罷免或被殺,內部政局的不安也是招致外侮的主要原因。
返回到
不丹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