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摩洛哥 的原始碼
←
摩洛哥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守舊多妻的國度== 女人的地位在這個國家相當卑微的,男人甚至認為女人本來就該將全身包得密不透風,以免引起別人的邪念,理由是只有男人有權看自己老婆的身體,女人不可以也不應該裸露身體來引誘男人,即使是受過教育的知識分子,也仍堅持這種想法。雖然哈桑二世國王有意將這個國家轉變為一個自由開放的先進國家,但在某些方面,他又非常守舊,依據可蘭經的規定,每個男人可以娶四個老婆,這種多妻制在鄰國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已遭廢除,但是哈桑二世國王在這一點上仍似乎無意改革。當然,哈桑二世本人究竟有多少嬪妃外界也不甚清楚。 這個國家在法律上允許離婚,然而唯有丈夫可以休妻,妻子卻不能背棄丈夫。男人可以合法擁有四個太太,不論他是否為伊斯蘭教徒,但男子再婚時,必須到伊斯蘭民事法官面前認證,願意完全遵行教徒規定,才能享有宗教律法所賦予的權利,原配夫人並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力。 摩洛哥男女青年的婚姻通常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進行。首先由男方的父親代替兒子向女方父親提親,商定禮金,但幾乎所有的婚姻都是年輕男女早已彼此屬意,所以由男方父親上門提親時很少有被拒在門外的情形。提親後,兩人暫時不能見面。不久女家送來家畜、物品和禮金,接著由男方家將裝衣服、染色、椰棗等禮物的籠子送到女方家裡去,可以說結婚儀式的前奏才告一段落。 結婚當天,男方用花轎去迎娶新娘,花轎上尖下方,周圍裝飾著五顏六色的彩紙,像一頂小帳篷,由8個青年抬著,新娘端坐在內,在樂曲聲的伴隨下抬往新郎家中, 摩洛哥人的新婚喜慶,擺酒設宴,廣邀親朋好友,一同歡慶,很講究吃喝和穿著,親友們都穿著最漂亮的衣服赴宴。在喜慶的酒宴上,豐盛的食品擺在一張圓桌上,其中有三大盤食品一定要有,一是「布郎蒂勒」的千層餅,二是雞肉或者牛羊肉,三是「卡斯克斯」的摩洛哥民間食品。酒宴過後,客人圍坐在圓桌邊,一邊欣賞著樂隊演奏民間樂曲,聽著優美動聽的民歌;一邊吃著糖果。等到大家吃喝完畢,婦女們便喊起「呼嚕嚕」的愉快呼聲,這時雙方的親友便簇擁著新郎和新娘,送入洞房。結婚禮慶一般在星期四開始,要持續好幾天,酒宴也要擺好多次。婚禮的第二天,是新娘招待女方親友舉辦盛大的宴席。第三天,新郎要為男親友再次舉辦大型的歡宴。婚禮的費用龐大,男方送給新娘的訂婚禮物也很貴重,一種叫「馬德赫」的飾物,是一條價格昂貴、做工精細的繫在傳統服裝或結婚禮服上金腰帶。 結婚禮服也非常講究華麗,通常是一種用金銀絲繡成色彩豔麗的長袖長袍,一件柔軟光亮的真絲罩衫,一雙也是用金銀絲繡成的閃閃發光的鞋,再配上高貴的腰帶和漂亮的頭巾。新婚夫婦的會客廳,要由新娘負責布置,一間為摩洛哥人喜歡的安達魯西亞式客廳的布置費用,往往要超過新郎送給新娘的彩禮。 在柏柏爾族居住區的一些部落至今仍流行著抱新娘的習俗。每當村子裡有人結婚,在舉行婚禮的當天,村裡的一些小伙子串通姑娘們,用種種方法把新娘抱走,並且可以佔有她一段時間,新郎和雙方的家族不但不惱火,還為此而高興。新娘被抱走的時間長短,完全取決於她的姿色容貌。 國內的波科脫人都以耕作和畜牧為生,牧民生活比農民富裕。因此,農民的女兒都願意嫁給牧民的子弟。新娘在出嫁時,必須打扮得相當闊氣,頭髮塗得油亮後,盤繞彩線,耳朵上掛銅耳環,脖子上佩帶著燦爛的唸珠項圈,腰間纏著精製的唸珠帶,手臂戴著豔麗的手鐲,腳上還有鐵製、銅製和鉛製的腳環,打扮得真是光閃奪目,漂亮極了。 婚禮一般在晚上舉行,擺酒設宴,載歌載舞。喧鬧聲中,新郎開始演唱,第一支歌是「最好的牛」,歌詞的內容是頌揚牛的大小、體態、膚色和牛角的形狀,直至逗得新娘微笑,新郎的歌聲才停止。新郎之所以唱「牛歌」,是因為牛不僅是他的主要聘金,更重要的是牛也是他們的生存基礎。波科脫人吃牛肉,喝牛血混牛奶的飲料,牛更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在摩洛哥柏柏爾族人每年舉行傳統的新娘集市上最受男子歡迎的不是妙齡女郎,而是離過婚的女人或寡婦。男人認為這樣的女人有治家本領,而少女則幼稚沒有經驗。在集市中臉上戴著面紗、脖子上掛著項鏈、頭上戴著草帽或頂著尖形頭飾的女人,便是寡婦或離過婚的女人;未婚姑婚則身著光鮮、帶圓形頭飾,沒有項鍊和草帽。因為在那裡,男子每年中有半年時間要遠離村莊,趕著畜群到高原牧場上放牧。家中種田、織毛毯、看糧倉等所有事情全落在主婦頭上,當地流行一句俗語:「女人是帳篷的支柱」。所以,這裡的男人是特別看重女人治家的能力。在新娘市集上,求偶男人若屬意某一女子,可以趨前主動搭訕;如女子也中意這個男人,就將手讓他握住。 在摩洛哥的菲斯市有這樣一種習俗,新婚之夜,新娘端坐在屋子中央的圓桌面上,那些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婦女正在為她精心打扮;打扮完畢,婦女們喜氣洋洋地抬著新娘子在屋子裡轉幾圈,再將她放回圓桌上,圍著她邊轉邊喊:「新娘是抵押品」,目的是要向新郎和新娘的雙方家屬討禮錢。喊聲被新郎和雙方家屬聽到,他們會立即趕來,紛紛向新娘身上扔紙幣,代表新娘請求婦女們原諒。此刻,按照雙方的經濟條件,如果婦女們認為,扔的錢還不夠的話,就繼續圍著新娘叫喊,直到滿意為止,然後人們簇擁著新郎和新娘一起走上大街,在一片歡樂的喧鬧聲中,把他們雙雙送入洞房。 境內的摩洛哥也有奇異的婚俗,他們不用牧師或宗教儀式來完成婚禮,雙方家長也只參加而不主持婚禮。 婚禮開始的時候,鼓樂喧天,熱鬧無比,新娘由一隊手持竹桿的青年引導抵達禮堂舉行婚禮。婚禮結束後,新郎便外出招呼賓客去了,新娘則由女佣陪伴著步入洞房,等到新郎回房後,新郎和新娘相對飲酌,互相端祥。新娘通常在13∼14歲左右,新郎的年齡則從少年到中老年都有。 新婚第二天清晨,新郎要將一條血漬斑斑的手帕拋到窗外,藉以對家人證明新娘子是處子,正因如此,一些新娘常常會隨身攜帶一隻小雞,以備不時之需。這裡的女子婚後,就等於成為丈夫的奴隸,她們不准見生客,如果丈夫有客,妻子要迴避,不可一起用餐,只能吃殘羹剩飯;妻子如果外出,也必須把面紗裹得嚴嚴密密,除了丈夫,任何人見不到她的廬山真面目。如果新婚之夜新郎不喜歡新娘,就可拒絕和她同房,還可以隨時和她離婚,但是妻子卻無權主動提出和丈夫離婚。而且丈夫可以隨時另娶其他妻子和納妾。 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加市東南方約300公里處阿特拉斯山區的伊米爾奇爾地區,居住著一個名叫艾特哈迪杜的柏柏爾族部落,每年9月間,人們常可看到當地年輕的小伙子騎著毛驢奔馳在通往伊米爾奇爾崎嶇不平的山間小徑上,毛驢上橫七豎八地堆滿木棍,木棍上搭著幾條毯子,小伙子端坐在毯子的上面,這些木棍和毯子是搭帳篷用的,小伙子正趕著去參加一年一度新娘廟會的穆塞姆節,他們頭上裹著白毛巾,腦後飄著一方白布,這副裝束是表白他們都是尚未成年的單身漢。在穆塞姆新娘集市上,他們將盡情地挑選自己的配偶。 穆塞姆節即聖徒紀念日,定於每年9月,為期3天,既是求偶盛會,也是個貿易集會。集市日黎明,一群群柏柏爾族青壯年男子騎著毛驢,翻山越嶺,匆匆趕到這裡。他們還順道帶來羊毛、肉、糧食和蔬菜等剩餘產品,進行交易。商人們搭起白色帳篷,擺放很多商品,有鍋盆、瓦罐、陶器、毛毯、各式各樣的鎖、各種用具和書籍等。節日期間,待嫁的女子在親友陪同下來到這裡,她們身著白衣,外披繡有部落標誌的花格羊毛披風,罩著黑色面紗,僅僅露出兩隻烏溜溜的動人眼睛,有些富貴人家的少女還佩帶著銀質飾物、玻璃球和琥珀項鏈等,未婚女子頭戴圓型飾物,已婚女人或寡婦則頭戴尖型飾物,她們一排排地端坐在伊米爾奇爾祠堂前面,等候別人前來挑選,也伺機選擇自己的意中人。求婚的小伙子們身穿白袍,頭裹白頭巾,在知心朋友陪同下,穿行待嫁姑娘群中,精心選擇理想的伴侶。因姑娘罩有面紗,看不清面目,還要請知己密友幫忙才能獲得滿意的結果。當小伙子走到某位女子面前時,友人點頭,他就停下來與姑娘交談,並伸出右手向姑娘求愛,如果姑娘不中意,便將手縮回,而小伙子則會禮貌地離開,另行選擇;如果姑娘也伸出手來,小伙子就會久久地握著姑娘的手,雙方熱烈交談。此時,姑娘的親人們會提醒她慎重考慮,姑娘要是堅定不移,便會說一句:「你擄走了我的肝。」這裡的柏柏爾人認為,肝臟有助於消化,健康的肝臟能給人帶來幸福和美滿。所以,真正的愛情不是心裡,而是蘊藏在肝裡。一旦姑娘口出此言,姻緣就算結成,並徵得雙方家庭的同意,便可海誓山盟,訂立婚約。訂婚以後,男女雙方還要一起到官方的婚姻登記處領取結婚證書。然後,他們手捧結婚證書,列隊等候進入結婚帳篷,會見拉巴特司法部長派駐集市的代表,以便取得官方的正式認可。 婚約被確認後,新郎要向政府繳納20個迪拉姆費用,同時還要付給新娘50個迪拉姆。初婚的新娘在穆塞姆節後並不馬上隨夫而去,而是先隨父親回娘家住上幾個月,父親才派人把女兒送往夫家,這時新郎家要設宴款待,並舉行隆重的儀式;而那些再婚婦女和寡婦,在新娘集市選好配偶後,便直接被接到新夫家中,只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 這種新娘集市是柏柏爾族人婚姻世俗不可分割的部分,通常婚姻是由家庭根據自身及社區利益獲得訂婚人的同意而安排的。如果這種匹配不合適,離婚是很普通的事情,事實上這裡的婦女可以隨心所欲地離婚,改嫁給她們看中的人。因此,在穆塞姆節上,離婚婦女和寡婦佔大多數,她們的頭飾帶尖頂,尖尖的頭飾套在堅硬的圓錐體上,一圈圈五光十色帶穗的毛線將其捆住。眼眉上擦著蕃紅花顏料,眼圈用墨描得輪廓分明,兩頰上亂七八糟地塗滿腮紅,以便吸引如意郎君的到來。
返回到
摩洛哥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