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立陶宛 的原始碼
←
立陶宛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繼續蘇聯強行併吞== 一九三九年三月,希特勒強迫立陶宛交回克萊佩達港。斯梅托納政府面對嚴重局勢,不得不改組內閣。同年八月二十三日,蘇聯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約一星期後,希特勒進攻波蘭,掀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次月二十八日,雙方又簽訂「蘇德友好和邊界條約」。 為了在東歐劃分勢力範圍,蘇德雙方還簽署了秘密補充協議書,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被劃為蘇聯的勢力範圍。 翌年六月十六日,蘇軍佔領立陶宛,推翻立陶宛政府,斯梅托納總統流亡德國。次月二十一日,由共黨控制的立陶宛新國會宣布建立「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八月三日,立陶宛正式併入蘇聯,美國和法國拒絕承認這項兼併,並陸續接納立陶宛獨立時期的外交官員。同 月二十三日,人民議會特別批准了立陶宛憲法。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三日,納粹德軍入侵蘇聯,立陶宛人民也趁機行動起來,打擊境內的蘇軍。當德軍到達時,立陶宛軍隊已經控制了國內的大部分城市。但是,納粹對立陶宛人希望獲得獨立的願望不予理睬。在德軍佔領立陶宛期間,曾屠殺立陶宛境內很多猶太人,而立陶宛的民族 主義者,則轉向地下鬥爭,組織武裝遊擊隊,四處打擊納粹德軍。 在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五年一月間,蘇軍大反攻趕走了境內的德軍。蘇聯在戰後和平會議中,重獲波羅的海的主權。一九四六年六月,蘇軍佔領立陶宛,恢復了蘇維埃政權。次月二十一日,成立了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同年八月三日,再次併入蘇聯,成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 和國。 立陶宛愛國者組織了反蘇地下遊擊隊,僑居國外的立陶宛人也很關心祖國的前途,他們紛紛損資購買軍火,有些人還回國參加遊擊戰,反蘇遊擊隊的最後一位領導人就是一位在美國出生的立陶宛人。反蘇遊擊戰前後持續了八年之久,直至一九五三年農村集體化後才結束。據前蘇聯國 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份資料表明,大約有五百名遊擊隊員在戰鬥中為國損軀。立陶宛人民對蘇武裝抵抗的持久和規模在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中是無與倫比的。另外,因反對而被關入集中營和流放的立陶宛人達五十萬。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一日,首府維爾紐斯發生第一次大規模的反蘇示威遊行,抗議獨裁者史達林的「俄羅斯化」政策。一九六○年六月十五日,在蘇聯併吞立陶宛二十週年之際,數以千計的示威民眾在前首府考納斯舉行抗議活動,警方開槍鎮壓,造成不詳數目的民眾傷亡。同年,教育 和文化系統中的民族主義者受到清洗。 立陶宛人的抗議方式多種多樣,從拒絕使用俄語、出版地下刊物,直到劫持飛機和在大街或廣場上自殉等都有。立陶宛天主教徒也是反蘇的中堅力量,他們極力抵制蘇共的宗教政策。一九七○年,與羅馬天主教有關連的異議團體出版了「立陶宛天主教會大事記」,它逐漸發展成為東 歐集團中除波蘭外的第一大地下刊物。蘇聯當局指責梵蒂岡教廷從事敵對活動,目的在於激起立陶宛民族主義運動。蘇共也指控立陶宛教會使用大批教士從意識形態對人民的思想施加影響。 一九七一年八月,尤烏札斯‧茲傑勃斯基神父因向兒童講授天主教義而被捕入獄。他的教區裡有兩千多人在給蘇共當局的公開信上簽名,要求釋放他。同年十二月,拉塞伊納伊教區的布勃尼斯神父被判刑,有一千三百人聯名上書。這些抗議書沒有一份獲得官方的答復,官方的不理睬 態度激起民眾更強烈的反感。翌年一月,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收到一大堆從立陶宛各地天主教徒寄來的請願書,簽名者多達一萬七千多人,要求他十輚給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簽名者都寫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許多人還寫上自己的電話號碼。這次簽名活動的組織者指出,如果不是 因為日陶宛共黨的干擾,簽名的人會更多。 翌年五月十六日,年僅十九歲的青年學生羅馬斯‧卡蘭塔在考納斯發表一篇抗議蘇聯佔領立陶宛的演說後,把汽油澆在身上點火自焚,幾小時後死在醫院。同月十八日,許多青年前往卡蘭塔家,準備為他送葬。但特工人員把屍體從後門抬走,裝上靈車,快速開往墓地。這種做法激怒 了群眾,許多人紛紛來到市中心的廣場上,高呼「立陶宛要自由」的口號,並高唱立陶宛民歌。當警察試圖驅散集會的群眾時,雙方發生了毆鬥,有一名警察被石頭打死。全城各處警察和群眾的毆鬥持續了一整天,市內的共產黨總部辦公樓也被火燒。翌日凌晨三時,示威遊行又開始了, 到了下午五時,內務部所轄的特種部隊開了進來,恢復了秩序。警察拘留了四百五十名示威者,許多人不久就被釋放,有八名青年被判刑。
返回到
立陶宛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