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尼泊爾 的原始碼
←
尼泊爾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雄偉的喜馬拉雅山== 由於這個國家的中部和北部地區都被喜馬拉雅(Himalaya)山脈中段的大喜馬拉雅山所橫亙,所以又有「喜馬拉雅山國」的美譽。「大喜馬拉雅」本是梵語「冰雪之家」的意思,以終年白雪皚皚而享名世界。它雖然高大無比,但從地質年代上看,還很年輕,是3000萬年前從古海中隆起的,目前仍在緩慢上升,所以這一帶地震較為頻繁。 大喜馬拉雅山是喜馬拉雅山系的骨幹山脈,也是單獨的一條世界最高山脈,擁有9座海拔8000公尺以上的雪峰,其中有8座分布在尼泊爾與中國西藏邊界線上,這些高峰上都覆蓋著萬年冰雪,像極地一樣,非常寒冷,所以又被稱為除北極和南極以外的「第三極」。國境中海拔76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有50多座,海拔6100公尺以上的高山更是多達240多座,是名副其實的山國。 在喜馬拉雅山腰部5200公尺高度處是雪線,以上是永久不化的百年積雪,由於天長日久,逐漸形成了各種各樣絢麗多姿的冰川地形,有綿延幾十公里的高山冰川,有水晶宮般的冰窖,還有琉璃塔似的冰塔,較出名的有朗坦、昆布、瓊普茨和干城章嘉等冰川。最大的是朗坦冰川;最長的是昆布冰川,長約30公里。這些冰川從山頂緩緩下移,到山腰雪線以下便融化成冰水,一部分形成高山谷地中的大小湖泊,一部分沿著陡峭的山坡奔騰而下,切割山谷,形成瀑布,匯入縱橫各地的大小河流中。 珠穆朗瑪(Chomolungma)峰又名埃佛勒斯(Everest)峰,或稱聖母峰,是喜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50.13公尺,坐落在中尼邊界線上,面積達1600多平方公里,約有600多條冰川。它巍然屹立在白雪皚皚的群山上,氣勢雄偉,景色壯觀,在100公里外便可看到它那金字塔般的峰頂。由於峰頂經常被一綹輕雲繚繞,就如一位薄紗拂面靦腆含羞的少女,在無窮的天宇中亭亭玉立,神往人間春色,所以西藏人稱它為「珠穆朗瑪」,意思是「女神」或「聖母」。當地的尼泊爾人則稱它為薩加瑪塔(Sagarmatha),峰,意思是「高達天庭的山峰」或「摩天嶺」。 在歐美各國出版的世界地圖中,一般都把珠穆朗瑪峰稱為埃佛勒斯山,1841年印度測量局局長英國人喬治•埃佛勒斯率隊首次測出此山海拔為8840公尺,1858年他的繼任者用他的姓名來命名這座世界上的第一高峰。有些地理學家認為,喬治•埃佛勒斯不是發現珠峰的第一人,其實在印度測量局中第一位發現這座山峰的是一位名叫拉德哈納斯西達克的孟加拉人,當時英國人出於種族偏見,不肯予以承認。事實上,西方地理學家發現世界第一高峰要比中國人晚了124年,早在1717年(中國清康熙56年)時,西藏地區測量人員已首次發現了珠峰是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當時起名為珠穆朗瑪阿林,並在1721年清康熙60年間出版的「皇輿全圖」中,首次明確地標出了它的地理位置。在1749年(清乾隆13年)出版的「乾隆內府與圖」中,就已正式稱它為珠穆朗瑪峰,並一直沿用至今。 由於人性的好奇冒險,唯我獨尊的珠穆朗瑪峰最終還是被人類所征服,但登山運動員們也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人類從1921年開始,便嘗試攀登這座山峰,直到1953年成功征服的32年間,登山家們共進行過17次嘗試,先後共有12人喪生。1953年5月29日,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瑞(Edmund Hillary)和尼泊爾嚮導雪巴族人騰津格•雪巴(Tenzing Sherpa)從南坡首次登上峰頂,成為世界上第一批成功攀上全球最高峰的人。這次登山活動的成功,要歸功於騰津格•雪巴,他從1932至1953年,曾先後5次隨同各登山隊嘗試征服珠穆朗瑪峰,雖然屢試屢敗,但卻累積了豐富的登山經驗,而且對地形非常熟悉,再加上他具有堅毅不拔的性格,所以最終獲得成功。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三名隊員,首次從北坡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瑪峰,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一項壯舉,當時三名登頂隊員中有位名叫潘多的藏族女登山家,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9名男女隊員再次登上峰頂。由於從南坡攀登珠穆朗瑪峰要比從北坡登頂容易,所以近30年來,尼泊爾成為世界主要登山聖地,各國登山隊紛至沓來,已有幾十個國家的登山隊先後征服過這個世界最高峰。 干城章嘉(Kanchenjunga)峰是喜馬拉雅山脈東端庫姆巴卡納(Kumbha Karna)雪山的最高峰,地處尼泊爾和錫金的邊界線,海拔8596公尺,是世界第三高峰,也是尼泊爾的第二高峰,山體呈十字架形狀,峰名源自藏語,意思是「雪中五寶」。據神話傳說,山中因藏有5件珍寶而得名。在19世紀中葉,探險家南格亞爾繪製出第一張干城章嘉峰地圖。這座山峰以奇險難攀聞名於世,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有許多歐洲登山隊試圖征服它,但都以失敗和傷亡而告終,令後來者望而卻步,當時的最佳成績只登至海拔7700公尺處。1955年,英國探險隊在埃文斯的率領下登上此峰,因出於對錫金宗教信仰的尊重,他們攀至距離峰頂數公尺處停下,然後安全返回。 洛茨(Lhotse)峰坐落在中、尼邊境線上,是大喜馬拉雅山的第三高峰,海拔8516公尺,是今日世界上第四高峰,直到1959年才被瑞士登山隊征服。 瑪卡魯(Makalu)峰也坐落在中尼邊界線上,是庫姆巴卡納雪山的另一座高峰,海拔8463公尺,是今日地球上的第五高峰,1955年被法國登山隊登頂。 道拉吉里(Dhaulagiri)峰位於尼泊爾境內中北部,距離東南面的波卡拉市約70公里,海拔8167公尺,是世界第六高峰,山勢陡峭,有深谷急流,從登山的觀點來看,它雖然不是世界最高峰,但卻是世界上最難攀登的山峰。 馬納斯盧(Manaslu)峰位於境內拉姆忠縣和廓爾喀縣的交界處,海拔8156公尺,是世界的第七高峰,1956年被日本登山隊首次征服。 卓奧友(Cho Oyu)峰位於中尼兩國邊界上,海拔8153公尺,是世界第八高峰,1954年被奧地利登山隊征服。 安娜普納(Annapurna)峰位於境內的甘達基專區,海拔8091公尺,是世界上第十高峰,1950年被法國登山隊首次征服。 此外,境內比較有名的高峰,依序還有海拔7923公尺的雅中勁(Gyachung Kang)、7879公尺的紐茲(Nuptse)、7871公尺的加迪朱利(Ngadi Chuli)、7454公尺的甘加普爾納(Gangapurna)、7193公尺的基拉西爾杜母(Glacier Dome)、7145公尺的潘慕尼(Pumo Ri)、7130公尺的提利切(Tilicho)和7061公尺的尼基利(Nilgiri)。 海拔7000公尺以下、5000公尺以上的名山也不少。其中的麥克普奇爾(Machhapuchhre)峰,海拔雖然只有6997公尺,在尼泊爾不算太高,但是山體非常陡峭,至今尚未被人類征服過。其次還有海拔也是6997公尺的比生(Pisang)、6940公尺的尼基利中峰、6931公尺的藍江(Lamjung)、6930公尺的杜克茲(Tukche)、6856公尺的阿馬達布蘭(Ama Dablam)、6853公尺的南巴(Numbar)、6839公尺的尼基利南峰、6697公尺的凌雲(Lingfren)、6685公尺的剛泰戈(Kang Taigo)、6681公尺的卡利奧龍(Kariolung)、6640公尺的堪布茲(Khumbutse)、6608公尺的金沙古峰、6584公尺的朱紐西峰、6441公尺的希因朱利(Hiunchuli)、6369公尺的古森剛古魯(Kusum Kangguru)、6200公尺的朱紐東峰、6187公尺的剛毅(Kwangde)、6145公尺的盧布切西峰、6119公尺的盧布切(Lobuche)東峰和5761公尺的堪比拉(Khambila)等峰。 雄偉壯麗的喜馬拉雅山,高峻挺拔,氣勢磅礡,猶如一條潔白的緞帶從東到西橫亙在尼泊爾和中國西藏之間,對南北交通有很大的阻礙,但是在群峰之間,有許多被河流強烈沖刷後形成的峽谷和天然山口,因這裡地勢較低,所以自古以來就成為中、尼兩國交往的通道。在中、尼邊界上,可作為通道的主要有科達里、拉蘇瓦、塔普勒(Thaple)、拉青(Lazing)、那木扎(Namja)、扎那拉、丁喀里普、拉則拉及平都等山口,這些山口中最重要的是科達里山口和拉蘇瓦山口。 科達里(Kodari)山口又名友誼橋通道口,位於加德滿都東北方126公里處,從加德滿都出發經這個山口北上,可達西藏的聶拉木城,這是加德滿都至拉薩的捷徑,自古以來就是一條古商道。千百年來,從尼泊爾輸出到西藏的大米、小麥、煙草、布匹、鐵器、糖和乾果等,以及從西藏運往尼泊爾的羊毛、鹽、銅佛和紅花等,主要走這條路線。中國古代使者和高僧去印度取經,或印度佛教徒來中國西藏朝拜,也都走這條路線。現在這條古道已被闢為聯結中、尼兩國的阿尼科(Ariniko)公路,科達里出口也成為中、尼兩國貿易的主要通道。 拉蘇瓦(Rasuwa)山口位於加德滿都正北和中國吉隆以南的吉隆河和東林藏布河的匯合處,歷來是中尼兩國民眾往來的重要門戶,也是兩國貿易的主要通道。
返回到
尼泊爾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