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捷克 的原始碼
←
捷克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捷克斯洛伐克誕生== 一九一八年當奧匈帝國戰敗瓦解後,被奧匈帝國(Austro-Hungarian)佔據已久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便在廢墟中建立起來。同年七月,馬薩里克在[[布拉格]]成立民族委員會。九月左翼社會民主黨人和國家社會主義者成立社會主義會議,並於十月十四日組織全國性大罷工,要求成立捷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但遭到民族委員會的嚴厲拒絕。同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宣布戰敗投降,民族委員會發表布拉格宣言,正式成立捷克共和國。兩天後,斯洛伐克民族議會接受[[布拉格]]宣言,宣布正式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這是被異族長期分離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西斯拉夫兄弟民族,經過好幾個世紀奮鬥獲得的成果,他們打碎奧匈帝國的枷鎖、組成統一的獨立國家。 版圖除捷克和斯洛伐克外,還有戰前匈牙利西部的一些郡縣。同年十一月十四日,馬薩里克被選為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這位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一八五○年出生於捷克的霍多寧(Hodon´ın),一九三七年逝世。他在一八八二年任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教授,是新康德主義者,也深受英國清教徒道德和胡斯學說影響;一八八九年開始從事政治活動,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三年、一九○三年至一九一一年曾兩度當選為受奧匈帝國統治的奧地利國會議員;一九○○年創建捷克人民黨,主張在奧匈帝國統治下實現捷克自治,一九○五年後此黨改名為捷克進步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馬薩里克流亡國外,為民族解放、建立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而四處遊說,得到英、美、法等主要協約國的支持。 一九二○年二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制定了新的民主憲法,全國大多數人民衷心擁護共和國,但蘇台德地區的德意志人則堅持反對。為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在外交上廣結聯盟,與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結盟,以防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報復;同時又和波蘭聯合,以阻德國的侵併;並且藉法國作護身符,以壯大自己的聲勢,可是這些措施還是遏止不了德國的侵略野心。 在內政上,馬薩里克總統採取包括土地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措施,通過保障出版和集會自由、八小時工作制、擴大選舉權、罷工權和國家對失業的救濟等法律,實行自由民主的政治和積極的經濟政策,以促進國家建設、改善人民的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多黨議會民主制,使它一度成為中歐政治上最民主、經濟上最發達的國家。政績卓著的馬薩里克,之後又在一九二○年、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先後連任三屆總統。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嚴重波及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生活日益惡化,反抗起義此起彼落。一九二一年一月社會民主黨左派決定建立獨立的共產黨,五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舉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成立代表大會,五百六十九名黨員代表出席,通過關於加入共產國際和黨的名稱的決議。 一九二九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也在這個國家產生極大影響,並在一九三三年達到高峰,全國失業工人高達一百萬。同年,納粹在德國當權後,馬薩里克總統對中歐各國的命運首先表示憂慮。境內的日耳曼族分裂活動也在公開進行,他們要求修改疆界,把蘇台德區劃歸奧地利。為了對抗德國法西斯勢力的滲透,捷克斯洛伐克遂於一九三五年五月和蘇聯簽訂互助條約。在同年的議會選舉中,蘇台德德意志黨成為國內重要政黨。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馬薩里克因身體情況欠佳而辭職,民主力量所支持的候選人貝奈斯(Edvard Bene ˇs)博士,在共產黨人的投票支持下當選為第二任總統,他是一八八四年出生於日蘭尼村農民家庭的子弟,先後在布拉格大學、法國巴黎大學和迪戎大學就讀,一九○八年獲迪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曾任布拉格商業經濟大學教授和布拉格大學教授。在馬薩里克任總統期間擔任外交部長,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二年還兼任總理。 一九三八年三月,希特勒吞併奧地利後在捷克與德國邊界集結大軍,擺出一副隨時入侵的架式,蘇台德德意志黨領袖亨萊恩(Konrad Henlein)奉希特勒的秘密指示,在溫泉名城卡羅維瓦利公開宣稱向法西斯主義效忠,四月提出自治綱領要求蘇台德德意志人區實行自治,還在國內製造一系列恐怖事件,但很快被捷克政府平息。 同年五月二十日,希特勒陳兵捷德邊境,釀成「五月危機」。為鼓勵希特勒入侵蘇聯,英、法不惜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主權,要求貝奈斯總統割讓蘇台德地區給德國,貝奈斯總統未經國會表決通過就擅自答應割讓國土。同年九月二十二日全國各地爆發抗議大罷工,貝奈斯總統只好頒布戰爭總動員令。同月二十九日,德國元首希特勒、義大利總統墨索里尼、法國總理達拉第和英國首相張伯倫,在獨缺當事國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簽訂了「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必須將蘇台德地區和捷奧接壤的南部邊境地區割讓給德國,將保證剩餘的國土不再受到侵犯,這就是臭名遠揚的「慕尼黑協定」。 十月一日德軍吞併蘇台德地區,並受到當地日耳曼族居民的熱烈歡迎。同時匈牙利也趁機出兵霸佔南斯洛伐克和外喀爾巴阡烏克蘭人聚居區,波蘭強佔了傑欽市,使捷克斯洛伐克喪失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土和居民,以及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工業區,貝奈斯總統引咎辭職流亡國外。 法西斯分子哈恰(Semil Hácha)博士登上總統寶座,委任希特勒崇拜者貝倫為首相。同月,以季索(Joze l´ Tiso)為首的斯洛伐克人民黨宣布奪取斯洛伐克政權。一九三九年三月中央政府為防止國家分裂,宣布在斯洛伐克實行戒嚴,季索在希特勒支持下於同月十四日宣布成立斯洛伐克國。次日,哈恰總統未經國會批准被迫在[[柏林]]簽署一項協定,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國,成為納粹德國所保護的國家。 這個被保護國的政府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行政事務機構,在德軍大舉入駐的情況下,實權操在德國佔領軍手中,納粹黨在全國各地建立秘密警察、特別法庭和集中營,工廠被德國壟斷組織吞併,食品輸往德國。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布拉格大學的學生為抗議德國野蠻的法西斯統治,舉行示威遊行。希特勒盛怒之下封閉捷克所有的大學,把數千名大學生關入集中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前總統貝奈斯在法國成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法國淪陷後又遷往[[倫敦]],正式成立流亡政府。 一九四一年七月,蘇聯承認這個設在[[倫敦]]的流亡政府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唯一合法政府,貝奈斯則允許蘇聯在捷克境內組織一支游擊隊。由於捷克各地的工人經常發生怠工事件,希特勒九月派遣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赴[[布拉格[[,任德國駐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攝政官俟機處置。海德里希是[[柏林]]黨衛軍的第二號頭目,曾兼管過達豪集中營,後升為希姆萊(H. Himmler)的副手,素以凶殘毒辣著稱,上任僅五個星期就槍殺三百名捷克愛國者,捷克流亡政府決定籌劃暗殺海德里希的秘密行動。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海德里希乘坐轎車從[[布拉格]]返回[[柏林]]途中,被兩名捷克男子伏擊重傷,次月四日死於醫院,幾天後德軍槍殺了里狄策(Lidice)和萊札基(Lezˇáky)兩個村的全部男性作為報復。 一九四四年八月份開始,斯洛伐克游擊隊活動積極,同月二十九日納粹德軍進入斯洛伐克,導致斯洛伐克民族武裝起義爆發,班斯卡.比斯特里察(Banská Bystrica)成為起義的主要中心。同年九月一日,斯洛伐克民族議會發表「斯洛伐克民族宣言」,譴責斯洛伐克人民黨的背叛,表示要在新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內與捷克民族兄弟相處。斯洛伐克民族起義打亂了納粹德國的軍事計劃、有力地支援了蘇聯紅軍的推進。但由於起義領導階層的失誤、力量對比懸殊,起義於十一月被鎮壓。 一九四五年四月四日,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以共產黨為核心力量的民族陣線第一屆政府;翌日,在科希策(Kosˇice)宣布民族民主革命綱領,史稱「科希策綱領」,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民主革命綱領,對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對獲得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有重大意義,其內容包括:動員所有力量徹底擊潰納粹德軍;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完全平等;懲辦賣國賊和附敵分子,禁止反動黨派團體活動;建立新軍隊;廢除軍事官僚機構,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沒收德國佔領者及賣國賊的財產,將其佔有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地少的農民;實行銀行、保險公司和大工業企業國有化等。 一九四五年五月五日,[[布拉格]]市民舉行武裝起義,奪取布拉格電台等重要據點,挖築一千六百多個碉堡與城內的德國守軍激戰,蘇軍也從[[柏林]]戰役中抽調一個坦克師支援,同月九日抵達[[布拉格]],全殲德國守軍收復[[布拉格]],在隨後的三天裡光復全國。同月十八日貝奈斯回到[[布拉格]],成立包括所有黨派的新政府。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召開戰後的首次國會大選,貝奈斯當選戰後首任總統。捷克共產黨在蘇聯的扶植下在大選中獲勝,捷共領導人哥特瓦爾德(Klement Gottwald)出任總理,捷共掌握了全國各級行政機構。 捷共利用在國會佔多數票的優勢,通過許多共產黨化的法律,沒收了私人工廠,使農民參加集體農莊,但內閣共產黨員與非共產黨閣員之間的合作日益困難。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二名非共產黨部長因不滿捷共的治國方針而向總統提出辭職,遭到貝奈斯總統的拒絕,共產黨就在[[布拉格]]組織工人武裝遊行示威;同月二十五日,貝奈斯總統被迫同意讓這些人辭職;同月二十九日,一批共產黨新部長加入,政府內閣完全落入共產黨手中。 五月九日國會通過並頒布蘇聯模式的新憲法,宣告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是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平等的斯拉夫民族組成的統一國家,這部人民民主性質的憲法,繼承了「科希策綱領」的原則精神,確認生產資料國有化方針,保證公民享有傳統的政治權利和社會權利,貝奈斯總統因拒絕簽署新憲法而辭去總統職務。六月十四日,新國會推選捷共總書記哥特瓦爾德(Klement Gottwald)為總統。 哥特瓦爾德是捷共政治家和新聞記者,一八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生在摩拉維亞的貧農家庭,一九二一年捷克共產黨成立時入黨,一九二九年當選為中央總書記,一九四五年被選為民族陣線主席、出任捷共中央主席,一九四六年當選總理。他領導的新政府進行一黨專政唯史達林旨意行事,除控制國家和軍隊外,以基層黨組織和群眾團體牢牢地掌握民眾。 一九四九年莫斯科派來政治顧問,籌劃清黨事宜。翌年,許多民主黨派的政界人士,被無辜指控為叛國分子而遭逮捕,部分被秘密處決。繼之是恐怖血腥的清黨運動,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三年期間數萬名黨員被整肅,輕者開除黨籍,重者被判刑、槍殺,甚至連捷共第一書記、一九四八年曾任副總理具猶太血統的斯蘭斯基(Rudolf Sleánsk´y)也未能倖免,拘捕後在嚴刑拷打下,被迫承認是猶太復國主義代理人和西方間諜,與另外十三名猶太裔捷共高級官員一起受審,其中十一人於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日被處絞刑。此案具有強烈排猶色彩,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東歐各國排除異己、清洗「狄托分子」運動中發生的最大悲劇之一,此案做法與希特勒如出一轍。 哥特瓦爾德一九五三年三月逝世,由薩波托斯基(Antonín Zápock´y)繼任總統,他是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創始者及一九四八年共產黨政變成功領導人之一,在馬薩里克任總統期間協助建立黨的組織、黨報刊、黨工會等。 在此同時,捷共史達林派的領袖諾沃提尼(Anton´ın Novotn´y)出任黨的第一書記,他把權力建立在恐怖專政的基礎上。一九五五年捷克斯洛伐克加入華沙公約組織,一九五七年薩波托斯基去世,由諾沃提尼繼任總統,一九六○年通過新憲法,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一九六四年諾沃提尼再次當選為總統,任期五年。 捷克土地肥沃,有豐富的煤礦,重工業歷來發達,是共產黨世界控制嚴密、視之為禁臠的兵工廠及後勤補給地。然而捷克人原屬斯拉夫族,個性倔強,經歷過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統治,民智早開,文化水準極高,絕非易受壓迫駕馭的落後民族,因此不願被蘇聯牽著鼻子與東歐其他蘇聯附庸國同進退;而且當時捷克的社會危機也在不斷激化,政治上清黨問題一直未妥善解決,人民大眾要求健全民主和法制的呼聲遭到諾沃提尼總統的壓制;經濟開始出現負成長,捷共內部要求經濟改革和反對改革的分歧日益深化。所以從一九六○年開始,人民紛紛起而反抗共黨壓迫,知識份子著文演說、學生示威、工人罷工、市民們打著「我們要肉吃」的標語遊行等事件層出不窮。
返回到
捷克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