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摩洛哥 的原始碼
←
摩洛哥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終於獲得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摩洛哥仍是法國的屬地,但摩洛哥人要求獨立自主的呼聲日益高漲。1950∼1952年,國內多次爆發工人大罷工和農民暴動。1952年3月14日,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五世向法國政府要求修正保護國規章,同年7月17日法國政府宣布協助摩洛哥獨立,承認穆罕默德五世為摩洛哥國王。但摩洛哥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的反法抗爭不斷高漲,法國殖民當局迅即調動軍隊前往摩洛哥用武力鎮壓,甚至出動飛機轟炸城市,僅1953年2∼3月間,摩洛哥就有1000多人死亡,3500多人被逮捕。 1953年8月,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五世因拒絕按照法國殖民當局的要求在「改革草案」上簽字,並支持獨立黨的政治主張,被法國罷黜而放逐到科西嘉島,後又改送到馬達加斯加島。法國殖民當局的這一舉動,激怒了摩洛哥人,抗議的民眾集會、示威遊行和工人罷工遍及全國各地。1955年,抗議浪潮達到高峰。同年7月,摩洛哥人民在達爾貝達與法國軍警展開巷戰。 次月,全國人民集會紀念國王被廢黜兩週年,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全國各地都起而響應,民眾並以武裝力量佔領許多城鎮,進而控制了摩洛哥中部的阿特拉斯山區。同年11月,法國無奈,被迫將穆罕默德五世釋放,並同意他恢復王位。 1956年2月,摩洛哥就獨立問題與法國舉行會談,經摩洛哥代表力爭,談判獲得成功。次月2日,法、摩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法國承認摩洛哥獨立,廢除1912年的「菲斯條約」,從而結束了法國殖民者對摩洛哥將近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穆罕默德五世被全國各界領袖公推為君主。同年4月8日,西班牙也不得不承認摩洛哥的獨立和統一,放棄原佔領的摩洛哥北部保護地。同年10月2日,北部國際共管的丹吉爾也併入摩洛哥。次月12日,摩洛哥加入聯合國成為會員國。同年12月,首屆民族政府成立,姆巴賴克•貝凱出任首任首相。 1957年8月14日,摩洛哥正式定國名為摩洛哥王國。翌年,收回被西班牙佔據的南部保護地,廢除殖民者對土地的永久使用權,禁止部落出售土地給外國人,同年頒布皇家憲法,向君主立憲制過渡。1959年,實行銀行國有化,收回貨幣發行權,限制外國人轉讓土地。1960年5月,建立以王室為核心的政府內閣,王太子穆萊哈桑二世(Moulay Hass-an II)出任副首相兼國防大臣,穆罕默德五世國王退居二線。 1961年2月26日,穆罕默德五世因心臟病突發而過世,其子穆美•哈桑二世繼位,立西迪•穆罕默德為王儲。新王就位後,致力於國內各種不同政治、宗教及地方派系的和解與團結。1962年頒布憲法,確立君主立憲政體,次年成立選舉產生的兩院制國會,但是獨裁的哈桑二世於1965年又解散了國會,自己獨攬大權,為了建造水壩、進行都市發展和持續發展的官僚體制,國家經濟貧困,加上失業人數的增加,人民怨聲載道,當年海濱城市卡薩布蘭加失業群眾由不滿而致暴動。在1970年前國家已經債台高築,氣憤的老百姓甚至想要刺殺國王,但都未能成功。 1969年的中東戰爭中,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國家聯合對抗以色列的行列。同年收回伊夫蘭市的主權,但北部重要港市休達和梅利利亞仍被西班牙佔據。1970年公民表決實施憲政,在國會議員選舉還未舉行時,因1971、1972連續發生的重大變故而夭折,一直到1977年仍未兌現。 1971年7月10日是哈桑二世的42歲生日,他在拉巴特市郊的斯基拉特宮舉行盛大的招待會,各國使節和摩洛哥王室成員,以及高級官員都應邀前來參加慶祝活動。當天下午1時45分,皇宮軍事辦公室主任兼國王侍衛隊隊長馬德布赫將軍,聯合阿赫穆士官學校校長阿巴布上校,悍然發動軍事政變,他們帶領一批士兵襲擊斯基拉特宮,宮內參加慶賀活動的幾百名貴賓,爭先恐後地衝向東側大門,在迎面而來的槍林彈雨掃射下,幾十人當場斃命,摩洛哥旅遊大臣、最高法院院長、首相辦公廳主任等政府要員也死在當場,議長、體育大臣和阿卜杜拉親王等也身負重傷,各外交使團除比利時大使當場殞命外,也有人遇難和負傷。下午4時,政變官兵佔領斯基拉特宮,政變頭目馬德布赫將軍把國王哈桑二世及阿卜杜拉親王從桌子底下拖出來,包括大臣、王室成員及家眷一起趕到王宮大廳。在鄭重宣布廢黜哈桑二世後,就地槍殺國王的親信和寵臣,皇家軍隊副參謀長恩米西、憲兵司令布阿布、傘兵司令巴利斯和王宮副官等皇室眷屬和宮女嚇得面無顏色,國王的法國私人醫生被拉出來後驚恐萬分的抱住馬德布赫將軍的大腿大聲求饒,在咻咻的子彈聲下,法國醫生應聲倒地;與此同時,馬德布赫將軍也晃了一下身體倒地。 開槍的是馬德布赫將軍手下的一名中尉,他原想為上司效勞擊斃醫生,不料連將軍也被他一起送進了地獄。 當時,另一名政變頭目阿巴布上校,已率領大部分政變士兵去拉巴特佔領國家廣播電台,在馬德布赫被誤殺後政變軍人群龍無首,一時亂了陣腳。哈桑二世國王乘機呼籲政變士兵放下武器,然後十分虔誠地高誦可蘭經,驚魂未定的王公大臣們看到國王鎮定地吟誦「先知的啟示」,也紛紛從地上爬起來隨聲背誦,政變士兵殺氣頓消,轉而高呼「國王萬歲」。晚上11時,政府軍奪回國家廣播電台,平息了叛亂。在這場流血政變中,有183人被當場打死,50多人重傷,斯基拉特宮內屍橫遍地,慘不忍睹。 1972年8月又發生未遂的軍事政變,哈桑二世國王從法國訪問的歸途中,專機波音-727在拉巴特上空遭到襲擊,機身被打穿,降落時又在機場遭到機槍掃射,最後他親自將遍體彈孔的專機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使他再次化險為夷,死裡逃生。 同年,不死心的陸軍反叛者又多次策劃暗殺國王的行動,但是最終都讓他奇蹟般地躲過。1973年,陰謀「從肉體上消滅國王」的摩洛哥右翼勢力,又一連串進行了數次暗殺行動,以及策劃推翻他的政變,也都被他及時察覺而化解。 1973年,西班牙控制的撒哈拉地區磷肥產業開始突飛猛進,摩洛哥境內貧富差距拉大,軍債堆積如山,哈桑二世對不滿的意見不聞不問,更加深了民眾對他的怨恨。 1975年,摩洛哥和西班牙之間就西屬撒哈拉的主權問題發生爭執。由於西班牙堅不交還西屬撒哈拉,哈桑二世於同年11月發動35萬名無武裝的摩洛哥人,赤手空拳地一齊越界進入由西班牙所控制的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直至嚴陣以待的西班牙軍隊前,沿途沒有休憩處,也沒有食物補給,更沒有交通工具,僅憑著雙腳、毅力和勇氣。3天後,西班牙懾於摩洛哥人民的團結心,決定撤軍,摩洛哥於是收復了這一大片土地,這就是摩洛哥獨立後所發動著名的「綠色長征」(Green March),因為綠色在伊斯蘭教傳統裡象徵和平,以這種非暴力的方式成功地收復失土,在人類史地還是少見的。 後來西班牙、茅利塔尼亞和摩洛哥三國外長在馬德里開會決定,西班牙於1976年將撒哈拉交由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兩國共管,摩洛哥分得西撒哈拉北部1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茅利塔尼亞分得西撒哈拉南部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西班牙軍隊則撤出撒哈拉,留下由阿爾及利亞支持的撒哈拉游擊隊普利撒尼奧陣線與摩洛哥抗爭。 1976年2月27日,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簡稱西撒人陣,或普利撒尼奧(The Polisario Front),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並於同年3月5日組成政府,宣告獨立,阿爾及利亞立即予以承認。哈桑二世國王馬上發出 「祖國統一,領土完整高於一切」的口號,立刻與阿爾及利亞斷絕外交關係。 同年4月14日,摩洛哥與茅利塔尼亞簽訂兩國之間有關新界的協議書,並結成軍事聯盟,聯合出兵進入西撒哈拉,與西撒人陣武裝力量不斷發生軍事衝突。 1979年,茅利塔尼亞宣布放棄對西撒哈拉的所有權,並與普利撒尼奧陣線簽署和平條約。摩洛哥政府宣布整個西撒哈拉為其所有,出兵佔領茅利塔尼亞退出的西撒哈拉南部地區,但與西撒人陣武裝力量的戰爭不斷,每年要耗費10億美元的軍費,致使國家經濟陷入枯竭。摩洛哥還在西撒哈拉構築了6道總長2720多公里,配有電子監視設備的防禦沙牆,駐軍10萬人,並建立行政管理機構。為了一致對外,哈桑二世國王決定開放黨禁,恢復國會,允許各政黨競選參政,在君主立憲制下實行多黨制,國內局勢才稍趨穩定。 1980年代摩洛哥繼續其移民和開發撒哈拉政策,造成與阿爾及利亞和茅利塔尼亞之間的關係惡化。1980年利比亞承認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國,摩洛哥立即與其斷交。 1981年,摩洛哥報紙發布政府同意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漲食品價格的消息,這對許多只靠微薄薪資、過著艱苦生活的基層民眾來說,等於是要他們勒緊褲帶節食,乃群起反對,卻遭到政府迅速而殘酷的武力鎮壓,坦克車橫行卡薩布蘭加街頭,有數百人死亡,至少有1000人受傷,並有5000多名示威集會群眾遭到逮捕。整個20世紀80年代持續來自國際人權組織的壓力,才使國內民主情勢獲得顯著的改善。 1982年2月,非洲團結組織第38屆部長理事會會議,正式接納阿拉伯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成員國。1984年11月,阿拉伯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國首次派代表出席非洲團結組織首腦會議,摩洛哥乃宣布退出非洲團結組織。同年8月14日摩洛哥與利比亞簽訂雙方締結聯邦之條約。1986年4∼5月,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摩洛哥政府與西撒人陣代表在紐約舉行兩輪談判,但均無結果。同年8月,摩洛哥與利比亞所締結的聯邦條約遭到哈桑二世的廢止。 1987年2月,摩洛哥與美國簽署協定,摩洛哥允許美國太空梭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卡薩布蘭加穆罕默德五世民航機場和本古里空軍基地。 1988年8月15日,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向摩洛哥外交部長和西撒人陣代表提出了和平解決西撒哈拉問題的建議,摩洛哥表示原則上同意,西撒人陣表示有條件地接受。同年12,哈桑二世國王改變對西撒哈拉政策,同意於1989年1月與西撒哈拉展開正式談判。 1989年,摩洛哥同意美國在穆罕默德迪耶修建大型軍用戰略油庫,為美國海軍第6艦隊提供燃料補給。1990年哈桑二世國王第6次訪問美國,摩美兩國關係獲得進一步發展,美國取代法國成為摩洛哥最大的小麥供應國,美國還在摩洛哥的丹吉爾市修建除美國本土以外的「美國之音」最大轉播站。同年,摩洛哥和西班牙簽署友好睦鄰合作條約。1991年,國內民主情勢出現前所未有的結果,哈桑二世成立了事實與妥協調查委員會,以調查在他任內所發生過的濫用人權事件。 1992年,國內反對派藉修憲之機加強整合,獨立黨、社盟、人盟、人民民主行動組織和進步社會黨等聯合組成民主集團,抨擊政府,要求修改憲法和選舉法,擴大民主,改善福利。哈桑二世聽取了反對派的意見,採取若干開放民主的措施,以穩定政局。同年8月,哈桑二世宣布解散政府,組成以無黨派人士費拉里(Abdellatif Filali)為首相的過渡內閣,以示政府在修憲和立法選舉中保持中立。 同年9月9日,摩洛哥全國舉行公民投票,政府提出的新憲法以99.96%的絕大多數票決獲得通過,新憲法主要是擴大國會的權力,致使政局轉趨安定,經濟改革也取得一些成效,社會生活也較為安定。 1993年3月,摩洛哥同意以公民投票方式解決西撒哈拉歸屬問題。1996年9月再次修改憲法,規定國會實施兩院制,設立地區議會。1998年2月,哈桑二世任命在大選中獲勝的反對派聯盟-庫特拉民主集團中的人民力量社會主義聯盟第一書記阿卜杜拉•拉赫曼•尤素菲(Abderraahman El Youssoufi)為首相,並於同年3月14日組成41個成員的新內閣,這是哈桑二世執政37年以來首次由反對黨組成的政府。 1999年7月9日度過70歲生日後哈桑二世健康情況一直欠佳,於同月22日因感染急性肺炎而住進首都拉巴特醫院就醫,同月23日下午4時38分,因心臟病突發而與世長辭。由他的長子36歲的王諸西迪•穆罕默德繼承王位,稱為穆罕默德六世(Mohammed VI),於同月30日正式登基。 這位之前鮮為人知的新國王,生於1963年8月,身體比父親高大強壯,老王生前親自對他進行政治和宗教教育,於1985年畢業於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士學位,精通阿拉伯語、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語。早年經常作為老王的代表執行外交公務,在許多人的眼中,年輕的國王性情溫和、善良、儒雅,對文學和藝術也極感興趣,並樂於接受新事物。他在還是王儲時就有親民愛民的聲譽,平易近人,聽取人民的心聲,喜歡幫助窮人,關心遇到的每一個人,經常表現對社會公益活動的熱誠,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和殘障者的際遇。在首都拉巴特,許多窮苦人家都曾得到過他的直接救濟,有時他還會將社會最低層的客人請進王宮作座上賓,提供醫療和財物,並經常發放救濟物資。他推崇簡單平和的生活,不喜歡繁文縟節豪華的王室排場,出行經常輕車簡從,遵守交通規則。 穆罕默德六世登基後在首次公開談話中宣誓說,他會改正那些曾發生在老王黑暗時期的過錯,從這之後直到今天,摩洛哥的人權紀錄在非洲和中東地區是最乾淨國家之一。從那個時候起,他本著補償在黑暗時期9280個受害者的心態,一直致力於鞏固人權的進展,2002年曾重新選舉國會,進行許多改革,當中最顯著的就是摩洛哥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內政選舉,學校裡柏柏爾語的推廣,以及眾望所歸的保護婦女離婚的權利與監護法案。儘管「911」事件後,以及2003年卡薩布蘭加炸彈事件之後,出現了一些壓抑性的舉動,然而相關的嫌疑份子,也在之後接受了特別調查。 2004年,摩洛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會員聯盟,與歐盟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合約,觀光事業在良好的氣氛及政治環景下欣欣向榮,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也獲得顯著的改善,政局和社會秩序也顯得平和、穩定。現在的摩洛哥也是聯合國、非洲團結組織、不結盟運動、伊斯蘭會議組織和阿拉伯聯盟的會員國。同時,由於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茅利塔尼亞等國,同屬阿拉伯人,講阿拉伯語,共同信奉伊斯蘭教,社會習慣也相近,因此這五個國家共同組成了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希望仿效歐洲共同市場,而馬格里布(Maghreb)的意思,就是「最西方的地區」。2007年9月,由阿巴斯•法西出任首相。
返回到
摩洛哥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