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不丹 的原始碼
←
不丹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明君開啟現代化新頁=== 1952年10月27日國王吉格梅•旺楚克病逝,其長子吉格梅•多吉•旺楚克(Jigme Dorji Wan-gchuck)繼位不丹第三世國王,他曾在印度和英國讀書,能說流利的印度話、藏語和英語,有充分的現代教育基礎,上任之後一改祖父和父親閉關自守、對外妥協的政策,實施稍帶民主式的中央集權政策,展開全面改革和現代化運動,使國家氣象一新,開啟了不丹現代化的新頁,為不丹臣民尊崇為「現代不丹之父」。 多吉•旺楚克集軍、政、司法大權於一身,政治上採取漸進的改革,編纂法典,促進經濟發展,使不丹經濟由易貨貿易進步到貨幣經濟。 1953年,在不丹部落民主習慣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叫做「贊都」的國民議會,作為國家的立法機構,這也是不丹歷史上的第一個政治機構。在議會中議員有充分的自由發言權,國王還自動放棄最高否決權,大臣的任免全由國民議會決定,議會通過的法律,人人都得遵守。 1954年重劃全國行政區,1956年進行土地改革,廢除農奴制度,實施土地重劃和分配。1958年任命倫杜普•多吉(Lhend-up Dorji)為首相,雖然國王的改革遭到貴族和既得利益者強烈反彈,甚至後來首相被暗殺身亡,但多吉•旺楚克的改革步伐並未放慢。同時進行掃除國內文盲、改善疾病和落後現象,還積極致力於不丹的現代化。 為增進與國際的關係,除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並於1958年特別邀請印度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和他女兒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來不丹訪問。 1961年實施第一個5年發展計劃,主要是建築公路、改善不丹落後的交通情況,並發展教育和衛生部門,開發礦業、農業、畜牧業、林業和能源動力,訓練農耕、園藝和獸醫等專業人才。最終目標在開闢財政來源,增加稅收,創造自力更生的經濟,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自實行第一個五年發展計劃起,不丹就開始有控制地對外開放,吸收外資和先進技術,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了經濟的增長。 20世紀60年代,不丹漸漸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和國際地位。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徵得不丹的同意,在不丹興建一條通往印度、與中國邊境平行的「ㄇ」形山中戰略性公路,蜿蜒橫亙,全長700公里,起於不丹西南部、印度邊境的城市彭措嶺,向北經首都廷布,再往東穿越不丹中央高矗的喜馬拉雅山許多山口至札西岡南轉,直達不丹東南印度邊境的薩竹炯喀(Samdrup Jonkhar)。 過去彭措嶺至薩竹炯喀只能步行或騎馬,需時半個月以上,公路建好之後,乘汽車只要10多個小時,在不丹的交通運輸上可說是空前的突破。 1963年,不丹又開創外交的天地,成為可倫坡計劃(Colombo Plan)的會員國,得到東南亞國家的技術和訓練援助。 但卻非所有的不丹人都贊同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派系衝突時有發生。1964年4月5日,一些保守分子,趁國王在歐洲治病的時候暗殺了首相杜芒,企圖發動政變奪取政權。由於國王及時回國,才使叛亂分子的陰謀無法得逞。同年5月15日,王室審判委員會把暗殺首相負有責任的四名軍人判處死刑,結束一場政治危機。 1967年2月不丹在印度的援助下,建造了廷布水壩,完成第一個水力發電計劃。 1968年成立大臣會議,設立相應的政府職能機構,如外交部、內政部和社會部等。並消除對尼泊爾族人的種族歧視,允許他們從軍、當警察,甚至當國民議會代表等,使尼泊爾人融入國民生活的主流,從而揭開不丹歷史發展的新頁。 1969年春,在三世國王的建議下,不丹國民議會通過一條破天荒的法案,即國民議會每隔3年要對國王投一次信任票,如果有2/3議員投不信任票,國王必須退位。同時當年又加入了萬國郵政聯盟。 1970年12月10日,不丹國王在印度的支持下,向聯合國秘書長表示申請加入聯合國。1971年初得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推薦正式提出申請,同年9月21日正式成為聯合國的會員國,使不丹更廣泛地被世人認知。同年10月25日正式承認中國、但未建交,是今日世界上唯一既沒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也沒有與中華民國建交的聯合國會員國。1973年加入不結盟組織。同年4月與孟加拉建立非常設外交關係,1985年又成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員。 現在已與世界上數十個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但是不丹與現在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均無外交關係。目前的不丹已加入10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10多個國際條約,與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方建立了郵政和電訊關係,並與中國進行數十次邊界會議,達成一些共識。
返回到
不丹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