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約旦 的原始碼
←
約旦
跳轉到:
導覽
,
搜尋
根據以下的原因,您並無權限去做編輯這個頁面: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沙漠古城的佩特拉== 佩特拉(Petra)是約旦南部沙漠中一座神秘的古城,時會降雨,距離安曼有二百六十二公里。這裡不僅是約互,也是中東地區最主要的古跡之一。早在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這裡便有人居住。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到公元前六百年,這裡成為伊東(Edom)族人的首府。公元前六百年以後,阿拉伯游牧部落中納巴泰人(Nabateens)占領了這個地方,並於公元前三一二年在此建都。在納巴泰人的統治下,它成為香料貿易中心,因而十分繁榮。公元一○六年,納巴泰人被羅馬人擊敗後,佩特拉成為羅馬帝國阿拉比亞行省的一部分,從而成為盛極一時的商業中心和交通要道,公苀二世紀末,因商路改道而逐漸衰落。公元七世紀,阿拉伯軍隊收復了這座古城。十二世紀時,又被歐洲十字軍占領,在阿拉伯人把十字軍趕走後的六百年中,歐洲人在這裡絕跡。後來,由於佩特拉深藏於崇山峻嶺的危岩上,人跡罕到,漸漸被世人遺忘。一直到一八一二年的時候,一位瑞士青年探險家布爾克哈特(Burchhardt)從古書上看到「紅玫瑰城市」後,歷經九個月的探險,終於發現了這座古城的遺址。一九五八年以來的考古發掘,大大地豐富了人們對有關羅馬以前的佩特拉的知識。 佩特拉,在阿拉伯語中意思是「被開鑿過的岩石」,城內的絕大部分建築物都是從砂岩峭壁上雕鑿出來的,因而又叫「石頭城」。石頭城方圓二十多公里,群山嵯峨,奇峰兀立,半山腰的石窟洞穴爭奇頭勝,千姿百態,在陽光的照射下,嫣紅碧綠的岩石象珊瑚翡翠那樣晶瑩閃爍,閃耀著艷麗的光彩,因而又被譽為「玫瑰色的石頭城」。觀光客要從安曼到風格怪涎詭異的佩特拉古城參觀,可以沿國王高速公路南下,至瓦迪木薩(Wadi Musa)後,必須轉入一條長約兩公里的只能騎馬或騎驢的碎石路,它是三千多年前由人工開拓的,僅五米寬,至多只能容納兩匹馬並行。瓦迪木薩的旅遊警察會替遊客安排馬和向導,租金約二十美元。 瓦迪木薩位於佩特拉的入口,有「摩西之谷」的含意。此地的摩西泉,據說是摩西造出來的。當時猶太人沒有水喝,口渴難當,摩西因而將一個小潭水變為泉水,使大家都有水喝。現在這個泉水已成為周圍圈以混凝土環繞的小池塘。遊客從瓦迪木薩的碎石路騎馬前往佩特拉,約需三十至四十分鐘。約旦政府遲遲不肯將這條碎石路拓寬為可以行駛汽車的柏油路,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照顧當地馬伕們的生活。這條碎石路像神話般地夾在天然形成的赤色石壁中,人們經過這裡覺得又好玩又恐怖。這附近就是叫做錫克(Siq)裂口的各勝,是山壁間自然形成的巨大裂口,血紅的沙岩道路幽幽地往地下延伸,大約一英里後便遠離沙漠艷陽的曝射。通道兩旁是高逾兩百米的沙岩壁,從壁底仰望天際,只能看到一繞蔚藍的天空,偶而有禿鷹展翅掠過;通路兩旁的石岩岩面經雨水沖刷及風化的作用,呈現出色彩絢麗的奇岩怪石,石上的色彩多達十四種,並形成了變化多端的精美圖案。觀光客可以一面騎馬,一面欣賞石上的圖案,使整段旅程增添一份色彩。 錫克裂口的盡頭是窪地,玫瑰紅的光線穿過了陰影,黑色的山壁恍如帷幕般向後捲起,揭開了一幅憾人的景色,巨大的古代建築物完整地在旭日的照射下發出千百道深紅色的光芒,這便是著名的佩特拉古城遺址。整個遺址占地約五十六平方公里,整個城市除了本特宮是座獨立的建築之外,其餘八百多座雕刻精細的宮殿、劇場、住宅和墓室等,全部都是從玫瑰紅的砂岩峭壁上開鑿出來的,這些建築物雖已經歷了兩千六百多年的風吹雨打,但在沙漠氣候下仍然保存得相當完好。 遊客穿過錫克裂口後,首先呈現在他面前的是卡茲涅(Khazneh)宮。這是一座從整個岩面上開鑿出來璀璨亮麗的石宮,高達五十米,寬約三十米,分上下兩層。下層有六根直徑為兩米優雅的科林斯式石柱支撐著前殿,上層也有六根半圓形的石柱、三角牆和橫梁,依石壁雕出,每兩根石柱中間雕有聖田和武士的塑像。石宮的內部是一個被挖成四角形的天廳,岩壁上所漆的金色,歷數千年還未剝落。據說,這座石宮是兩千多年前納巴泰王朝儲存金銀財寶的地方,所以當地部落稱它為「可哈內.歐法隆」,就是「法老的寶藏」的意思,再加上自十六世紀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佩特拉一直是強盜隱藏財寶的地方,據說其中有不少財寶就藏在這個外表華麗的岩石宮殿裡,所以不少人認為這裡藏有財寶,為此費盡心機,但仍然是一無所獲。 卡茲幼宮的後面,便是一個完全從岩壁上開鑿出來的半圓形劇場,有點像希臘的古競技場,它建於公元二世紀,看台上有數十層階梯式坐位,可容納三千人,可見其工程之浩大。這個劇場是羅馬人統治佩特拉時修建的,整個造形帶有濃厚的羅馬建築風格,所以又叫羅馬劇場。 羅馬劇場對面不遠的山腰上,有三個外表像宮殿的皇室墓室,周圍的岩壁上也有許多納巴泰人所開鑿的墓室,可惜墓室內的陪葬品早已被歷代的盜墓者洗劫一空。沿著谷地再往前走,還有羅馬人修建的寬闊石柱大道,另外還有本特宮和飛獅寺等。 本特宮是一座拜占庭式的石宮,宮外有一個大水槽與之相連。關於這座宮,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傳說佩特拉自古缺水,一位國王為解決用水困難,頒布一道詔書,說誰能引水入城,願將公主許配給他。詔書下達後,果然有一位賢者設計並指揮人們修建了大水槽,遠處引來汨汨清水。國王大悅,不但將公主相許,而且修建了這座宮殿以資紀念,所以本特宮又名「女兒宮」。 由谷地往四周高處,有石級通往石壁修道院、祭祠高台、獅子泉、法院和羅馬士兵墓等建於山頂上的古跡。位於羅馬劇場側旁山上的祭祠高台,是古代納巴泰人修建的,是納巴泰人祭神的場所,祭壇旁還修建了石凳以及排放牲口鮮血的溝渠。納巴泰人除了用牲口祭神外,每年都要在這裡將一名美麗的少女殺死,以祭獻給他們所崇拜的拉巴拉神。另外,佩特拉附近還有十二世紀「十字軍」來征服,在這裡修建的古堡。要遊覽完整個佩特拉,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由於佩特拉地處盆地,觀光客最好是在早上或傍晚,當陽光斜射的時候,出去參觀。 由於佩特拉的建築,雄偉壯麗,別具一格,既有自然的民族特點,又吸收和借鑒了古希臘、羅馬的燦爛文化,所以自從被約旦政府開辟為旅遊勝地以後,每年有數十萬的國內外遊客到這裡遊覽。原來這裡是飛鳥成群、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已聚居了數千人,並且設有許多臨時營帳給遊客歇,從而使這個觀光勝地逐漸熱鬧起來。自一九八三年八月間開始,一棟新建的、擁有八十三間客房的四星級佩特拉國際觀光大飯店在這裡開業,它是由約旦政府向世界銀行貸款,而由洲際大飯店承建,在旅館的服務人員中,有百分之四十七是由當地穿著傳統服飾的貝都因族土著人擔任,旅館中有手工藝品和土特產出售;旅館的咖啡屋,設在一個石洞裡,非常別致。觀光客若想親自體驗一下阿拉伯游牧民族的生活,可以位在貝都因人的營帳裡,這裡的帳幕是用羊毛縫製的,地面鋪上波斯地毯,另外還有簡單的家具,觀光客在這裡還能品管到當地佳餚「門沙夫」;外出觀光時,遊客可以租馬遊覽佩特拉。旅館中還備有吉普車,載運遊客到附近參觀石器時代的建築和十字軍遺留下來的古堡。年紀輕的遊客也可以嘗試一下騎駱駝和騎馬的滋味。遊客們在附近的沙漠中,有時遠遠地可以憰到一堆堆的「石頭」,有黑的,也有白的,但等走近一看,才看清那是一只只羊伏在沙堆上,任憑炎陽的曝晒,它們總是一動也不動,宛如老僧入定,這份功夫和修養,不禁令人咋舌。自佩特拉山後可以通往朗姆乾谷。放眼望去,都是陰森森黑色和紅色的峭壁。此外,佩特拉古城內還有許多五顏六色的陵墓、神殿和祭壇,點綴在嶙峋的崖間,別有一種情趣。
返回到
約旦
。
個人工具
登入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變換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動作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動
隨機頁面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