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 |
想去玩嗎? |
(新頁面: 哥本哈根(Copenhagen)是丹麥王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同時是國內最大的自由港和軍港。由於持續統治歐洲時間...) |
|
(由1名用戶作出的5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
2016年3月22日 (二) 08:41的最新修訂版本
哥本哈根(Copenhagen)是丹麥王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同時是國內最大的自由港和軍港。由於持續統治歐洲時間最久的瑪格麗特二世女皇就居住在這個城市裡,因此哥本哈根素有「女皇之城」的美譽。 公元900年,這裡只是一個小漁村,當時名叫哈根(Hagen),也就是「港口」的意思。此後,逐漸發展為魚市和貿易集散地。1158年,阿布薩隆(Absalon)出任羅斯基勒主教,他自幼和瓦爾德馬一世一起長大,後來在王位爭奪戰中,曾協助瓦爾德馬一世。1165年,瓦爾德馬一世國王將哈根贈送給他。翌年,他在哈根附近的城堡島(Solt Holmens)上,興建了第一座名為克里斯蒂安的城堡,從而為此地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也就成為這個城市的創始人。1248年,埃里克四世的弟弟石勒蘇益格公爵艾貝爾反叛,攻陷了哈根市,並在市內大肆搶劫,然後放火焚燒房屋。1254年,哈根成為自由都市。由於面朝厄勒海峽,很快發展成商業和漁業中心,並定名為哥本哈根,也就是「商人港口」的意思。
阿布薩隆主教去世後,哥本哈根在13~14世紀時經常受到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的侵擾,一直到1417年才被國王接管。1432年,菲力普王后指揮守軍守住了哥本哈根,並最終擊敗漢薩同盟軍隊的圍攻。1443年,哥本哈根成為丹麥王國的京城。
1533年,丹麥因王位繼承問題爆發內戰。翌年,哥本哈根市民宣布擁護前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克里斯蒂安三世國王便派軍前來圍攻,城內軍民在與外界完全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堅守城市達1年之久,最後因彈盡糧絕而投降。1535年10月,克里斯蒂安三世在此召開國民議會,定路德宗為國教。
16世紀末,由於海上航運發展,此地很快成為繁榮的港市,城市範圍開始擴大。1596年,克里斯蒂安四世開始親政,他熱衷於建築,在執政的52個年頭裡,像建築承包商似地,一個接著一個建起各式各樣的非凡建築物,不但親自完成設計草圖,也認真地試驗並鑑定建築工地所用的灰泥材料,甚至在散步時口袋裡也帶著尺子,一看到木匠在工作,便會過去測量尺寸,看看是否按照設計的要求認真製作。現在,市內許多著名古建築多係由他親手所設計的,如證券交易所、羅森堡宮和帶天文瞭望台的圓塔等。此外,他還拆毀哥本哈根舊的防禦城牆,使城區的面積擴大了兩倍。
1658~1660年,丹麥與瑞典之間爆發戰爭,當地市民在國王腓特烈三世和市長漢斯‧南森的領導下,堅守城市達兩年之久,並終於擊退瑞典軍隊。1661年開始設立市議會。1700年,丹麥和俄國及薩克森公國結盟,聯合進攻瑞典。同年8月,瑞典軍隊突然集中優勢兵力攻佔此地,迫使丹麥退出戰爭。1711年,一場鼠疫席捲全市,有1/3人口罹難。1728年,遭受大火災,燒燬市內40%房屋。1795年又發生大火災,許多房屋和教堂燬於一旦。1801年4月,丹麥和英國在附近海域展開一場海上血戰。1807年,英軍捲土重來,對這個美麗的城市展開猛烈的轟擊,造成重大的破壞。戰後進行重建,並由於海上航運的不斷發展,人口也隨著增加,市區經填海造地後與斯特蘭德霍爾島連成一片,西蘭島和阿邁厄島之間的海峽日趨狹窄。
19世紀上半葉,城市核心地帶集中在海岸和舊城牆護城河之間,城牆西面則有一系列小淡水湖。1856年城牆拆除後,市區迅速向四周擴展,人口也有顯著增加。到了20世紀初葉,城市範圍進一步擴大,面積增加3倍,人口增至40萬,市區仍顯擁擠。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曾被納粹德軍佔領。1950年,市政府決定將市區內的工廠遷往郊區。1950~1954年,市政建設規劃署按照「手指形發展計劃」,以市中心為出發點,向西按伸出的手掌五指形狀,修建5條交通幹線通往郊外,兩旁建工廠、企業和住宅區,大大緩解了市區人口的壓力。1996年,此地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
哥本哈根位於西蘭島東海岸,經緯度為東經11度58分、北緯55度41分,東隔厄勒海峽與瑞典馬爾默市相望,扼波羅的海和北海之間航運的要衝,形勢險要,深具戰略價值,因此有「北方伊斯坦堡」之稱。
這個北歐最南端的都市,沒有颱風和地震。城市範圍包括了西蘭島東岸的一部分和阿邁厄島(Amager Island)的北部,兩島之間有大橋相連。雖然所處緯度較高,但受大西洋墨西哥灣暖流的影響,氣候溫和潮濕。夏季天氣涼爽,畫長夜短,7、8月份平均氣溫為16℃,最高溫為23℃。秋、冬是潮濕季節,細雨綿綿,雲霧彌漫,即使是最冷的2月份,平均氣溫也只在-1℃左右,有時會降到-3℃。年雨量為700公釐,全年無霜期約為160天。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曾用生花妙筆,將此地瞬息萬變的氣候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在陰霾的日子裡,太陽隱沒不見了,遍地是銀灰色的光芒,在別的國家裡能夠清楚的看見地平線,以及地平線後面蔚藍色的蒼天。而在丹麥,肉眼卻很難分清楚天空與大地的界限,天空和陸地好像是連接在一起,地面的輪廓變得朦朧難辨。」
現在的哥本哈根已發展成為北歐最大的城市,面積達619.3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有55萬多名,包括郊區衛星市鎮在內的大哥本哈根都會區,共有170多萬名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3。其中華人只有幾百人,多以開餐館為業。國內重要的食品、造船、汽車、機械、冶金、電子、化工、紡織、印刷和陶瓷等工業,大部分都集中在此地。工廠多建在衛星市鎮裡,大大小小共有1400多家,約佔全國工廠總數的1/3。距離市區不遠處的圖堡(Tuborg)和嘉士伯(Carlsberg),是全國最大的兩家啤酒廠,都有100多年歷史,以質優美味享譽全球。此外,造船工業歷史也非常悠久,東亞公司、布米斯特懷恩機械和船業公司等聞名遐邇,能製造出各種類型船舶和排水量數十萬噸的大油輪。這裡牛奶廠設備之完善,也居世界之冠。
當地市容整潔美觀,有現代化都市的風貌,又顯得古色古香。舊市區位於城堡島上,以克里斯蒂安城堡為中心,是古老的哥本哈根發祥地,面積不過1平方公里,但卻是政府各部門的辦公地點。居民只有1萬人,每天卻有6萬人來此上班,還有幾萬人到此進行政治、經濟和商業活動,一股股人流和眾多車輛,充滿熱鬧氣氛。其他市區街道平直,現代化摩天大廈也不多,偶然可以看到30層樓左右的大廈。藝術性老式建築物較多,一些顯得厚重古樸的房屋,都有180年以上歷史。兩座建築物之間,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為防風雪,屋簷通常不伸出,但稜角分明,充分展露了線條美。尤其是新港路一帶,街道兩旁樓房對峙,並以19世紀碼頭情調見著。這裡的住宅區非常安靜,係由政府建築保養,以低廉的價格租給居民,車馬行人稀少,住戶窗沿布滿鮮花,街角處設有書報和賣花攤位。
市政廳廣場(Radhuspladsen)靠近蒂沃利樂園,距離東南面舊市區只有500公尺,是巴士和電車集中地,鴿子飛翔、百花怒放,令人喜愛。中央有座美麗的噴水池及兩座紀念性的金色雕像,是城市創始者阿布薩隆大主教和名作家安徒生;後者頭戴禮帽、身穿燕尾服,靜坐微笑,注視著來往的行人。附近著名的建築物為市政廳,對面的蠟像博物館裡陳列有許多丹麥著名人物的蠟像,栩栩如生。
國王新廣場(Kongens Nytorv Pladsen)位於市政廳廣場東北方1200公尺處,是原來的市中心,有12條大道交匯於處,四周林立著皇家劇場和卡洛滕堡(Charlot-tenborg)宮等著名建築,東面100公尺處就是新港。
以色列廣場(Israeis Pladsen)位於市政廳廣場以北800公尺處,每年5~9月的週六上午8時到下午2時,成為跳蚤市場,主要販賣衣服、廚房用具、家具、陶器和仿古美術品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吸引了許多市民及觀光客前來選購。
噴泉廣場位於斯多洛耶街和柯普梅杰加德(Kobmagergade)南北向徒步街的交會處,是舊城徒步區迷人的地方,這裡有哥本哈根皇家展藏館和門市部,還有小型市集攤位、小酒館、咖啡座和街頭藝術家。
斯特羅蓋特(Stroget)街是北歐最大的商業街,西起市政廳廣場北邊,東至國王新廣場,全長1200公尺,寬約10公尺,是世界上最長的購物大道之一,由腓特烈堡街(Frederiksberggade)、新街(Nygade)、溫梅爾斯克卡福蒂特(Vimmelskkaftet)街、阿馬吉托夫(Amagertov)街和奧斯特(Oster)街等銜接而成,是市內首屈一指的繁華區,同時也是行人專用徒步區,禁止機動車輛駛入,故又名「走街」,兩旁林立著200多家各式各樣的商店,熱鬧非凡,很多市民來此閒逛,據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商店櫥窗,能夠像這裡擺設得這麼藝術。櫥窗裡展示本國商品和許多舶來品,但並未設防盜用的鐵欄柵。國內時髦商品都流行於此,所以不論是上流社會的紳士名媛、還是市井小民,都會來此閒逛,並互相脫帽致意。相傳安徒生生前也喜歡到此尋找創作靈感,所以現在成為丹麥和北歐作家們交流和蒐集題材的好場所。
這座潔靜安謐的北歐海濱都市,四季蒼翠宜人,花店也多於其他城市,因此有「北歐巴黎」之稱。市內河道蜿蜒曲折,遊船如梭,故又有「北歐威尼斯」的美譽。河流都是人工開鑿,在歐洲大飯店前的運河上,橫臥著一座自動開啟的大鐵橋,寬50公尺,鋪設有電車鐵軌,工程宏偉。另有一個五段湖,位於鬧區中,被馬路橋樑截為五段,四周車水馬龍,熙來攘往,湖上卻是野鴨和天鵝的樂園。此城還以多銅像和塑像聞名,在公園、海邊及街頭巷尾,每隔幾步路就可以看到一座生綠銹的塑像,多係紀念丹麥著名詩人、作家、科學家、藝術家和哲學家的,還有一些是取材自神話故事,很少有政治人物的塑像。
對外交通非常發達,是西歐和北歐之間航空、航海和鐵路的樞紐。市區東南方8公里處的阿邁厄島上,建有卡斯特魯普(Kastrup)國際機場,是北歐的空運中心,也是歐洲第五大民航機場,可與斯堪的納維亞、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各國首都及各大城市連繫,闢有87條國際航線,由這裡到日本東京成田機場約需15個小時,到巴黎只需2小時,到倫敦需1:40,到德國只需1:20,到阿姆斯特丹約需1:15,到斯德哥爾摩或奧斯陸只需1小時,到赫爾辛基僅需45分鐘。每週有5個航班往返於哥本哈根和中國北京之間,航程7793公里,飛行時間約11個小時。機場面積廣達12.4平方公里,有3條飛行跑道。
這個機場全年有17.56架次航班起落,年客運量1840多萬人次,年貨運量26萬多噸。外來的觀光客抵達機場後,可由A、B、C號門進入航站大廈,然後沿著「Arrival」標誌前往,至入境管理局檢查護照的窗口(Passport Cont-rol)辦完入境手續,再到行李電動轉盤領取行李,可免費使用手推車。這裡拒收美元,所以入境者須先到大廳右側的錢幣兌換處兌換丹麥克朗,若需小額丹麥克朗,得先用英文說:「Small Change」。
機場大廈底層設有銀行、郵局和美容室等。樓上為歐洲最大、最流行的購物中心和40多家免稅商店,並有咖啡廳、娛樂中心和兒童遊樂場。另有30多個寬大的候機廳,電腦控制的飛機動態板令人一目了然。
由這裡到市區,每天上午7時至晚上9時都有巴士營運,每15分鐘開出一班,15分鐘就可以到達市區。機場有四處公共巴士站:一在機場航站大廈最右側,另一為連繫國內航線的航站大廈巴士站;還有兩處位於航程大廈左側,可通往瑞典馬爾默的水翼船出發港。機場和市區間,也有計程車服務,計程車招呼站就設在機場巴士站對面,計程車上可以刷卡,非常方便。
在海上運輸方面,當地不僅是國內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大陸七大港口之一,更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貿易港,水深港闊,設備優良,可停泊巨輪。全國50%以上對外貿易物資在此進出,轉口貿易非常發達,很多物資由此轉運往北歐和東歐,以波蘭為最多。每年進出船隻近4萬艘,平均不到10分鐘就有一艘船隻進出,年貨物吞吐量達1500多萬噸。海上客運業務也很發達,阿馬利恩堡宮東側碼頭,有班輪前往挪威奧斯陸,航程約16個小時,通往馬爾默的水翼船航程只需45分鐘。還有班船通往德國、波蘭、芬蘭、冰島、英國、法羅群島和英格蘭。國內有30多條海上航線,且多數渡輪都可搭載汽車,一次能容納百餘輛小轎車,車子開進渡輪的底艙後,乘客便可登上甲板,盡情觀賞海上風光。
鐵路交通便利,市中心蒂沃利樂園對面的中央火車站,建於1938年,頗富羅曼蒂克氣氛,設有餐廳、鐵路服務中心和報紙雜誌販賣部等。無剪票口,直接由環狀樓梯到月台,左側有火車時刻表、月台號碼及火車號。每天有許多列火車通過火車渡輪駛往境內各大城市,也有國際特快列車通往瑞典、挪威、德國、荷蘭、比利時、法國、瑞士、西班牙和義大利。到巴黎約需15:30,到漢堡為15:50,到阿姆斯特丹約11:30。到斯德哥爾摩的火車原來需要9小時,自從1990年開始,由瑞典國鐵SJ經營的X2000強制鐘擺式特快車加入營運後,自哥本哈根至斯德哥爾摩間的日間直達車,全程只須5個小時。北歐是多湖泊、峽灣、森林和隧道的複雜地形,鐵道難免有許多轉彎起伏,這種直達車的強制鐘擺式設計克服了高速火車轉彎的離心力問題,不必為轉彎減速,可以保持275公里的時速行駛,因此被喻為「北歐的飛毛腿」。這種火車服務設備十分新穎,每個座位都非常寬敞舒適,都有電源插座和耳機,可自由選擇各種頻道的音樂;商務車廂供應有免費的冷飲餐點和非酒精飲料。入境旅客在國境車站需出示護照,然後檢查行李,但通常通關只是口頭詢問,比機場通關簡便。若搭乘夜間列車,列車長會將乘客護照收集保管,直至翌晨下車時歸還,並已代辦好一切入境手續。此外,這裡的公路交通也四通八達,可通往國內各地。
這裡有座國際性大橋的厄勒(Øresund)海峽大橋又名松德大橋,由丹麥和瑞典兩國合資興建,它連接哥本哈根和瑞典馬爾默。橋全長16公里,由西側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和東側的跨海大橋等三個部分組成。其中西側的海底隧道長4050公尺,寬38.8公尺,高8.6公尺,位於海底10公 尺以下,由五條管道組成,分別是兩條火車道、兩條二線道公路和一條疏散通道,是目前世界上最寬敞的海底隧道。中間的人工島長4050公尺,將隧道和大橋連接在一起。東側的跨海大橋長7845公尺,上面是四線道高速公路,下面可對開火車,共有51座橋墩,中間是斜拉索橋,跨度490公尺,高度55公尺,是目前世界上承重量最大的斜拉索橋。
市區交通非常方便,電車路線很多,從清晨營運到午夜0時30分;有軌電車可通往市郊,每隔15分鐘一班。公車班次密集,標記為「HT」,路線呈網狀分布,營運時間自清晨到次日凌晨2:30。電車和巴士門票通用,一張票在半徑40公里內和1個小時內,能任意更換車種和乘車路線。除了單程票和回數票外,還發行1日票和2日票,在效期內可自由乘坐公車和電車,且可免費參觀博物館,但上車前須將票放進時間記錄機裡打印時間,否則罰款。
市內到處有計程車專用停車場,特別在旅館、中央火車站和市政廣場附近等交通流量較大地方,都有空車待客。營運方式分沿街載客和電話雇車兩種,空車標誌為綠色「Fri」。按表計費,起跳有基本價,每超過1公里加跳一次。觀光出租車則不如此,須事先議價,通常40~60丹麥克朗即可到達市區各地。當地有歐洲車(Europcar)、阿維斯(Avis)和赫茲(Hertz)等三家國際性汽車出租公司,觀光客只要有本國駕照便能租到各種車型的汽車。
除機動車輛外,自行車也是當地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馬路旁闢有自行車專用道,一般工人和公司職員大多數是騎自行車上下班,市內開設有許多自行車出租店。為了避免汽車造成的空氣污染及惱人的噪音,政府還設有150個站點,放置千輛自行車供人免費乘騎。取車時只須往車鎖扣裡投入20克朗就可,還車時就近找個自行車站,將車歸位後取回原先所投的硬幣,非常簡便。
哥本哈根旅館很多,每年5~10月是旅遊旺季,6~8月是高峰期,有百萬外國觀光客前來旅遊,故在這段時間內住房需要預約。如來不及預約,可前往中央火車站內的住宿服務中心(Room Service)申請住宿,這裡的布告欄會詳列那些旅館還有空房。如全部客滿,服務中心還會介紹民宿(Private Home)。
高級旅館多在中央火車站東面鬧市一帶,其中的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ria)大飯店是北歐最大的旅館,位於阿邁厄島上,樓高36層,擁有550間客房,另附有游泳池、三溫暖、美容院、啤酒餐館和酒吧等服務設備,充滿北歐地區特有的民族氣氛。
德安格爾特拉(D. Angleterre)飯店位於國王新廣場西面,是全市格調最高的旅館,古典的白色外觀頗富貴族氣息,共有144間寬敞的客房,附有高級餐廳。
皇家飯店(Royal Hotel)位於哈默里斯(Hammerichs)街,南距中央火車站不足300公尺距離,是全國最豪華的大飯店之一,共有300間精緻客房,從房間裡能瞭望到美麗的蒂沃利樂園。飯店裡的夜總會有精采節目表演,還經常舉行皮草服裝表演,可邊吃海盜餐邊欣賞表演。 喜來登(Sheraton)是五星級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擁有474間優雅的客房,以及應有儘有的現代化服務設備,令顧客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廣場(Plaza)飯店位於貝恩斯托夫斯(Bernstorffs)街,坐落在皇家飯店和中央火車站間,擁有106間舒適的客房,設有能納250輛小轎車的停車場。因位於市中心,常常客滿。
宮殿(Palace)大飯店位於市政廳前面斯特羅蓋特街入口處,共有170間高級客房,格調高雅,建築物上有個很高的鐘塔,是這家飯店的標誌。
腓特烈國王(King Frederik)飯店位於市政廳廣場北邊的韋斯特伏爾德(Vestorr Vold)街旁,東距宮殿大飯店約200公尺,交通非常方便,四周環境寧靜,共有127間客房,附設高級餐廳和英國風味酒吧。
海軍上將(Admiral)飯店位於托爾德布德大街(Toldbod Gade),東臨港灣,北距阿美琳宮約250公尺,原係17世紀岩壁邊的一座倉庫,有堅固架構和樑柱,改成旅館後,又增加一些摩登裝潢,新舊摻雜,呈現出不可思議的美感,擁有360間客房,可眺望港灣迷人的景色。
新港飯店位於新港路東段舊港口的附近,共有123間客房,附設有餐廳和禮品店,屬一般級旅館,經濟實惠,適合普通旅客入住。
斯堪迪克飯店(Scandic Hotel)是兼顧國際水準及本土特色的四星級連鎖飯店,以簡潔、明亮為主要風格,且注重環保習性。
斯堪迪克席德哈芬(Scandic Sydhavnen)飯店,擁有281間高級客房,雙人房含早餐在內170美元起跳。
還有一些比較經濟的飯店,多為老式建築,但內部服務設備也很現代化,並且乾淨整潔。其中一家代表性的阿布薩隆旅館,位於中央火車站附近的赫爾格蘭德(Helgolands)街,是年輕人的最愛,租金低,交通便利,常常人滿為患,擁有180間客房。薩伏伊(Ssvoy)飯店也是經濟型旅館之一,位於韋斯特伯羅(Vesterbro)街,房價低廉,生意興隆。
市內另有6家以禁酒為口號的連鎖旅館,具有古老的建築風格,多坐落在優雅地區,內部設施樸實清潔,租金便宜,由於禁止飲酒,被當地戲稱為「教會」(Mission)。其中最出名的有兩家,一為康福特(Comfort),位於隆根加斯特拉德(Longangsstrade)街,擁有300間客房,在禁酒旅館中規模最大、設備最好、費用也最高。另一家丹馬克(Danmark)位於韋斯特伏爾德大街,只有76個床位,餐廳僅供應早點。
還有幾家青年旅館,也就是國際青年旅遊招待所,只供會員住宿。其中的科布哈門斯‧范德瑞哈杰(Kobenhavns Vandrerhjem)招待所,位於赫伯加維杰(Herber-gvejen)街,距離市中心區約3公里,擁有324個床位,是市內最大的一家青年旅館。
為了應付100萬多名觀光客,當地還在每年5~8月的旅遊旺季中,專門開設一些簡易住宿所(Ungdomshus),設施簡單,有淋浴設備及供應早餐,租金低廉,適合青年人住宿。韋斯特保羅簡易住宿所,位於阿布薩隆大街的科門哈門斯博物館旁,是棟兩層樓建築物。
這個都市人們居家無事,喜歡花錢大吃大喝,食物更是五花八門,並且每樣菜餚都豐盛非凡,從喇咕尾到鵝肝無不俱備。其中一家著名餐廳的菜單有一公尺多長。但一流餐廳裡大多供應法國菜之類的國際性料理,價錢昂貴;普通餐館鄉土菜式則一般價格。全國有621家餐廳共同推出一種具地方特色的「每日零售」(Dagensret)特餐,有兩、三道菜餚可供選擇。
在所有的鄉土特色菜中,丹麥的露餡三明治(Smorrebrod)聞名遐邇,是一種在麵包上塗滿奶油或沙拉,再加放許多小菜的非覆蓋式三明治。麵包種類有裸麥麵包(Rugbrod)、白麵包(Franskbrod)和黑麵包(Surbrod)等三種。小菜包括有鵝肝、烤雞肉、小蝦、燻魚、鮭魚、鯡魚、牛排和豬排等150多種,非常豐富,可以自由選擇。配合的飲料有啤酒、德式烈酒、斯堪的納維亞烈酒和牛奶等。露餡三明治又叫做海盜餐,多在中午時吃,但是有些大飯店早餐時也有供應,付錢後可隨意食用,吃到飽為止,但不能將食物攜出。
其他的菜餚種類也很多,湯類有用香味野菜煮成的科瓦爾湯(Korvel Suppe)、魚湯和魚肉以外肉類燒成的科德(Kod)湯。肉類以雞肉和豬肉為主,雞肉通常和荷蘭芹菜一起炒,再加上由馬鈴薯和小黃瓜調製的沙拉。也有烤雞(Kylling),以及用小牛肉、豬肉及洋蔥製成的弗里克德爾拉(Frikadeller)肉丸。熱菜中最上乘的為烤豬肉,比廣東烤乳豬和叉燒的味道更美,肉軟汁多,皮厚而酥脆,伴著梅乾肉汁,甜的紅捲心菜和糖煎馬鈴薯一起吃,口味獨特,百食不厭。馬林特‧錫爾德(Marineret Sild)是一道以醋、葡萄酒和香料等混合液體醃泡的鯡魚料理。萊沃帕斯蒂(Leverpos-tej)由烤豬肝加蠟豬肉和蕃茄製成。另有燻火腿(Skinke)和燻香腸(Polse)也很誘人。飯後甜點通常為冰淇淋,以及國產別具風味各式各樣的乳酪食品奧斯特(Ost)。其中羅格羅德‧梅德‧弗洛德(Rodgrod Med Flode)水果甜點,是用各種水果煮過後加奶油製成。在夏天,則以盛產的草莓或其他水果做成的甜點,放進冰箱冷凍,再加上一些牛奶和糖食用。弗魯格特沙拉(Frugtsalat)也是由水果調成,通常是餐桌上最後一道甜食,甜酸可口,很受歡迎。
丹麥是酒國的天堂,各種名酒俱備,風味獨特,酷愛杯中物的觀光客可以在此痛飲一番。國產啤酒多達50種,其中以嘉仕伯牌和圖堡牌最為暢銷,皮爾斯納(Pilsner)牌味道最淡,金輸出(Gold Export)牌酒精度數最高。當地人多喜歡把啤酒和較烈的阿克沃維特(Akravit)酒摻在一起飲用,以冰凍的最有勁道,飲用時可搭配醋醃鯡魚或乳酪食品等冷盤菜餚。斯內伯斯(Snaps)酒是用小麥和馬鈴薯釀造成的,以阿爾堡(Aalborg)牌最具代表性,酒精濃度約為40%。至於本國釀製的葡萄酒分紅葡萄酒(Rodvin)和白葡萄酒(Hvidvin)兩類,依品質而有不同的價格。最著名的是基加法(Kijafa)與櫻桃海寧格(Cherry Hee-ring)牌。餐廳也供應有咖啡、紅茶、牛奶和索達門德(Sodavand)酸乳等飲料。
市內餐館林立,菲斯克卡爾德倫(Fiskekaelderen)是一家傳統老店,鄉土風味濃厚,招牌菜為魚類料理。據說,安徒生生前常來光顧。聖格特魯德‧卡洛斯特爾(San Gertruds Kloster)餐廳位於豪瑟‧普拉德斯(Hauser Plads)街,係中世紀禮拜堂遺蹟,至今仍保留著當時用石頭砌成牆壁的酒窟,招牌菜的牛排,以木炭燒烤成,風味獨特。菲斯克休斯特(Fiskehusets)海鮮館坐落在古老的運河旁,一年四季供應新鮮海產,尤以冬天的鱈魚最為可口。克里斯蒂安四世餐廳坐落在克里斯蒂安島上,由克里斯蒂安四世時代建築物改成,室內裝璜別致雅觀,以法國菜著稱,價格合理,服務周到。彼得奧克斯(Peder Oxe)位於中央郵局後面中世紀廣場的一個角落裡,在附近眾多酒吧兼餐廳中最具代表性,招牌菜是丹麥及法國料理。博夫和奧斯特(Bof & Ost)是位於地下室的酒吧,店名意思為「肉和乳酪」,顧客以年輕人居多。巴格韋斯特(Baghuset)餐廳位於哥德赫爾斯(Gotheres)街,由200年前的一座半木造倉庫改成,氣氛獨特,內有壁爐取暖,招牌菜為家庭式烤肉和牛排。大衛森(Davidsen)三明治館有上百年歷史,位於史托爾康根斯(Store Kongens)街,許多外國政要和名流經常光顧,光三明治一項就有178種。
此地也不乏各國移民開設的義大利餐館、越南菜館和中國餐廳。這裡有10多家中國餐廳,主要的有上海飯店、雙龍酒家、王朝餐館等10多家,還有一艘停泊在運河岸邊、掛著大紅燈籠古色古香的龍船,專營中國菜。此外,城裡還有許多咖啡店、自助餐廳、速食店及酒吧,供一般人消費。其中以吃熱狗最為省錢,從大型商場、24小時店、小吃店以至小食攤,到處都可以買到。市政廳廣場上更多,是用蒸熟或烘烤的熱狗加洋蔥片製成,有20多個品種,價格相當便宜,別具風味。
哥本哈根人都很喜歡體育運動,市內各種體育俱樂部應運而生,諸如足球、手球、羽毛球、高爾夫球、網球、冰球、划船、游泳、賽艇、柔道、空手道和健身等俱樂部,名堂之多,不勝枚舉。全國有100多萬人參加各種體育俱樂部,特別是40歲以上的男女,幾乎每人都加入一種以上體育俱樂部。一般人每週平均有一、兩個晚上到各自的俱樂部去作運動。 目前,這個國家開展的運動項目有50多種,其中以足球最受丹麥人的歡迎,全國至少有32萬名足球愛好者,重要的足球賽都是安排在距離市中心北方7公里處的綜合運動場(Stadion),丹麥國家足球隊是北歐實力最強的一隊,曾經奪得1984年歐洲杯足球錦標賽的亞軍,丹麥最傑出的足球明星埃爾凱耶爾和勞德魯普曾分別效力於義大利的維羅納隊和尤文圖斯隊。丹麥人也喜歡打羽毛球,市內有不少羽毛球館,在世界羽毛球精英中,丹麥名將弗羅斯特和拉爾森曾在20世紀80年代中顯赫一時,多次奪得男子單打冠軍。
由於丹麥大部分地區臨海,所以像游泳、划船、賽艇和帆船等類的體育項目,有它得天獨厚的條件。丹麥人在世界錦標賽和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贏得過許多水上項目的金牌,最著名的要算帆船運動員埃爾維斯拉姆,曾在1948、1952、1956和1960年所舉辦的奧運會上,連續四次蟬聯冠軍。
觀光客如果要在丹麥租借帆船,必須有保證書,同時要接受駕船技術測驗,合格者方可租借。如果想到海邊游泳,不妨乘電車到哥本哈根北郊的克拉馬彭堡(Klampenborg)下車,附近的貝爾維尤(Bellevue)人工海灘,是最受市民們喜愛的海濱浴場,每到夏季,就有許多人來此游泳、曬日光浴和駕駛帆船。另外,夏洛滕魯德(Charlottenlund)海灘,是離哥本哈根市區最近的一處海濱浴場,但各種條件比不上貝爾維尤海灘。海釣愛好者只要到附近的海峽或島嶼上,都能享受到釣魚的樂趣。
在哥本哈根近郊有9個高爾夫球場,最有代表性的有兩個:一個名叫哥本哈根的高爾夫球場,距離市中心約半個小時車程,這個球場有18個洞;另一個名叫隆格斯德(Rundsted)的高爾夫球場,也有18個洞,這個高爾夫球場只接待俱樂部會員,觀光客如果想打高爾夫球,可向各觀光飯店申請,也可以成為臨時會員。
市內有許多網球俱樂部,博爾德卡魯班1893(Boldklubben of 1893)、赫勒魯‧伊德里特斯克魯伯(Hellerup Idraets)和基耶賓哈文‧布爾德(Kjobenhavns Bold)等三家,是接受觀光客為臨時會員的主要網球俱樂部,而且只限於白天。其他網球俱樂部一般只接待本俱樂部成員。
丹麥是手球運動的發源地之一,丹麥女子手球隊是一支精悍的隊伍,曾獲1993年和1995年世界級比賽的銀牌和銅牌獎,並在1994年歐洲大賽中榮獲金牌。這個隊伍愈戰愈勇,1996年在奧運會上終於一舉挫敗韓國隊,奪走了女子手球金牌。
除了許多競賽項目外,更多的丹麥人熱衷於只為鍛鍊身體而運動的項目,像划船、滑冰、跑步和騎自行車等,並會為此置辦專門的運動服裝,購置運動器材,參加體育俱樂部,每天都有成群結隊各種年齡的人自動參加鍛鍊,穿著運動服裝的慢跑者和滑旱冰者已成為街頭的一種點綴。每年舉行10公里的大型馬拉松賽,旨在參加不在勝負,參加人數總在2萬名左右。1994年的馬拉松賽跑中,丹麥王子約阿希姆手執火炬跑在隊伍前端。每年夏季還舉行沿風景區60公里自行車馬拉松賽,盛況不亞節日,男女老幼排列街道兩旁鼓掌助威,好不熱鬧。
哥本哈根也是「男人的樂園」,人們尋歡作樂都集中在餐館和酒吧,其中最精彩的當然是色情一類的玩意。每天晚上大群美女,包括學生、秘書、模特兒、舞女、護士、演藝人員和各種不同職業的女人,都到蒂沃利遊樂園去淘金。她們並非全係丹麥金髮女郎,也有來自瑞典、挪威、芬蘭、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等地的佳麗,以及許多形形色色的混血女郎,使得男人們在此和女人廝混,就像吃西餐時手拿刀叉一樣方便自如。每到週末,便有成群的瑞典女郎從馬爾默渡過厄勒海峽,前來享受瘋狂無拘無束的夜生活,因為性愛在丹麥是公開的,並不被人認為是羞恥的行為,連裸泳在這裡也是司空見慣不足為奇的事。丹麥女子以健美著稱,曲線分明,她們要盡情享受造物主的恩賜。 市內有20多家電影院,多放映歐美各國劇情片。夜總會多不勝計,除了有些高級觀光飯店內附設格調高雅的夜總會必須穿著正式服裝前往外,大多數夜總會都無拘無束,穿著隨便,年輕人常在此通宵跳舞。羅耶(Lory)餐廳位於斯特羅蓋特街東邊,是市內最大的娛樂場所,人們可以一邊進餐一邊看脫衣舞女的演出。瓦倫西亞(Valencia)夜總會位於韋斯特保羅街上,頗富國際色彩,經常上演舞台秀、芭蕾舞和脫衣舞,並有各式各樣的冷熱餐飲,可以邊吃邊看。
哥本哈根的狄斯可酒吧也多採會員制,如果是在大門口出售會員證,誰都可以作臨時會員,入場費約為50克朗左右;至於飲料方面通常一杯酒在30丹麥克朗上下,服務員絕對不會亂敲竹槓。酒吧內還有一個專屬於單身漢的小酒吧,經常聚集著許多單身貴族,對於社交能力很強的單身漢來說,這裡無疑是最好的交際場所。波拿帕特(Bonaparte)酒吧位於哥特赫爾斯大街,這是一家電視名演員和名模特兒經常光顧的狄斯可酒吧,採會員制,除星期五和星期六外,非會員也可以光顧,營業時間從晚上10時到次日凌晨5時。老爺舞廳(Daddy's Dance Hall)位於阿力爾特羅夫(Axeltov)大街,有知名樂隊演奏,還供應簡單的餐點,人們在這裡可以欣賞樂隊的演奏,也可以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約夫努伯特(Jomfrubet)是一家搖滾樂酒吧,位於腓特烈堡大街,離市政廣場只有幾分鐘路程,只要花30丹麥克朗的代價,就可以跳到翌日早上8時,並且有快餐供應,極受年輕人的歡迎。
市內還有許多適合年輕人去的音樂酒吧,其中的維恩和沃加德(Vin & Olgod)酒店位於斯京德(Skinder)大街,由德、英、法三國不同風格的酒廊,以及專供歌手演唱的主廳組成,除週日休息外,每天從晚上8時營業至次日凌晨2時。蒙馬特爾(Montlartre)音樂酒店位於諾爾(Norre)街,有世界知名的爵士樂隊或獨奏家在此演奏美妙的樂曲,除星期天和週一公休外,每日營業時間從晚上8時至次日凌晨4時。紫色門音樂劇院(Purple Door Music Theatre)位於菲奧爾(Fiol)街,經常有業餘和職業的樂隊演奏爵士樂、搖滾樂和鄉土音樂,沒有舞池,但對於愛好音樂的人士來說,是最佳的音樂酒店,除週一至週三公休外,每天營業時間從晚上8:30分至午夜12時。音樂咖啡屋位於胡賽特馬格(Huset Mag)街,有樂隊演奏爵士樂和鄉土音樂,並且有歌星的演唱,同時有餐點供應,也可以跳舞,除了週四公休外,每日營業時間從晚上9時至次日凌晨2時。
哥本哈根至少有10家劇院,主要是上演歌劇、芭蕾舞和演奏交響樂。最出名的是皇家劇院,位於國王新廣場南邊,建於1722年,是丹麥皇家芭蕾舞團(Royal Danish Ballet)的演出大本營。這個聞名於世的芭蕾舞團,是由法國芭蕾舞大師布諾維爾於1748年所創辦。1829~1877年,芭蕾舞大師布農威爾主持這個芭蕾舞團,並創作了許多古典派芭蕾舞節目。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皇家芭蕾舞團曾經一度衰落。1932~1951年,在芭蕾舞大師蘭諾的領導下迅速復興,並培養出布魯恩、克隆斯塔姆、馬丁斯和紹富斯等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舞蹈家。目前,這個芭蕾舞團有90位演員,都是從6、7歲開始,就在歌舞團附屬的芭蕾舞學校裡,接受普通的學校教育和上舞蹈課,長期的系統訓練培養,保證他們既能演出古典芭蕾,又能演出現代芭蕾。從1988年5月起,這個芭蕾舞團創立了安徒生芭蕾舞獎,每年評選一次,獎給世界上最優秀的芭蕾舞演員,授獎儀式選在哥本哈根盛大的國際芭蕾舞節上舉行;安徒生的名字之所以會和大獎連在一起,是因為他畢生酷愛芭蕾舞藝術。這個芭蕾舞團以皇家劇院為演出的大本營,每年9月至翌年5月是演出的旺季,入場券經常銷售一空,人們如果想看演出,必須在一週前向飯店櫃台預訂劇票。
皇家劇院還經常上演話劇、歌劇和交響音樂會。話劇劇目有丹麥人的創作,也有許多外國戲劇家的作品,特別是英、法和美國等戲劇家的作品;話劇則是用丹麥語演出的。歌劇曲目主要上演義大利19世紀作曲家創作的著名歌劇,也是用丹麥語演唱。丹麥皇家管弦樂團是北歐著名的交響樂團,經常請世界著名的指揮家來團擔任客席指揮。
哥本哈根是歐洲最理想的購物城市之一,歐洲各國的一流產品都可以在此地買到,但是價格較高。海勞普(Hellerup)區是當地的富人區,商業街上各種商店櫛比鱗次,綿延達3公里,有服飾專門店、皮鞋店、兒童用品店、鐘錶眼鏡店、鮮花舖、蛋糕麵包店、24小時便利店和小型超級市場等,全部小而精,並且精而貴。這裡商店櫥窗寬大明亮,展示商品半個月更換一次,使人常看常新,晚上打烊後,家家櫥窗燈火通明,形成不夜城。大型百貨公司每年1月和8月為折扣期,會顯得特別熱鬧。很多商店以別出心裁的促銷花樣吸引顧客上門,還備有專售熱狗的食品咖啡亭供顧客休息。
菲奧爾街和喀博瑪格(Kobm-ager)街過去是拉丁區,現在還留存著往昔的風貌,有歷經幾世紀之久的古董店和古書店,是收藏家們留連忘返的好地方。布里德(Bred)大街在國王新廣場附近,是生產高級手工藝品小型工作坊的集中地,街道旁有不少手工藝品店。馬爾摩克根(Marmorkirken)街商店規模較小,多半是些家具店、服飾店、藝品和紀念品店,以及餐飲店等。韋斯特伯勞街在中央火車站前,顯得比較熱鬧,大飯店、旅行社、航空公司、銀行、百貨公司和精品店林立;附近的甘馬爾‧康格維耶(Gammel Kongevej)街,是家具專賣店雲集之地。
市內有許多百貨公司,馬加辛(Magassin)是市內、也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大的百貨公司,位於國王新廣場的附近,貨品非常齊全,有北歐風格的家具、餐具、珠寶、化妝品、服飾和室內裝飾品等。達爾斯‧瓦雷胡斯(Daells Varehus)位於諾爾街上,是當地市民最常光顧的一家百貨公司,各種商品種類繁多,價格公道。菲斯克托爾維特(Fisketo-rvet)是家大型購物商場,這個名稱的原意是魚廣場,因為這裡原係鮮魚的批發市場,超大的空間內有100多家的商店、餐廳和一家電影院。最新最大的購物商場則是費爾德斯(Fields),位於市中心朝著國家機場的方向,商場內共有150間商店、餐廳和咖啡館,凡逛過這家大商場的人,都會逛到腳酸,刷卡刷到手軟。
哥本哈根土特產品主要的有精緻的陶瓷器、銀製品、玻璃製品、皮件、煙斗和首飾等,但是價格昂貴,主要是因手工製品成本比較高的緣故。其中的哥本哈根皇家瓷器廠(Royal Copenhagen Porcelain),是由丹麥化學家弗朗茨‧赫因里希‧繆勒於1775年所創建,1779年由丹麥政府承擔財政開支後,正式命名為皇家瓷器廠,生產許多精美的瓷器,特別是以鈷蘭裝飾的瓷器最為珍貴。當時,表面上有馬賽克花紋的瓷器頗為流行,上面裝飾有傳統的花卉圖案。這個瓷廠還生產著名的陶瓷塑像,彩瓷素瓷都有。所生產最著名的瓷器是大型成套的「福羅拉‧達尼卡花神」餐具,始製於1789年,由2528件瓷器組成,除了各種各式的盤和碗外,還包括了許多精巧的小件瓷器,如蛋杯、品鍋和盤碟等,每件瓷器上都描繪了丹麥植物和花卉的彩色圖案。這套精美的稀世珍寶是當時丹麥王腓特烈六世打算作為禮物送給沙俄皇后凱瑟琳娜二世的,但它於1804年全部製作完畢時,她卻已經去世,所以後來就獻給丹麥王室。現在這家瓷器廠主要為世界各國的富豪們定製各種精美的餐具。
賓‧格倫達爾瓷器廠創建於1853年,它和皇家瓷器廠在世界市場上享有同樣的聲譽,主要生產各色品種的瓷器餐具和精美的裝飾用品。為了鞏固丹麥瓷器在世界市場上所享有的崇高地位,1986年皇家瓷器廠和賓‧格倫達爾瓷器廠正式合併,組建為皇家哥本哈根製造廠。它們在阿邁厄托夫設有門市部,展售有色彩鮮豔、色調恰到好處的裝飾盤,瓷娃娃,彩釉繪畫瓷餐具,陶瓷人物像和動物像的室內裝飾品,雖然價格不菲,還是經常供不應求,尤其是巴克(Bacca)所設計的陶瓷器,常被搶購一空。門市部的三樓設有特賣區,經常出售一些便宜又精巧的陶瓷器。
哥本哈根手工生產的銀製品已有幾百年歷史,但是直到19世紀末葉才引起歐洲各國注意,當時一位名叫格奧爾‧延森(Georg Jensen)的丹麥銀匠及圖案設計家,率先將現代金屬設計應用於銀器製作上,並製造出技藝精巧單純典雅的銀製品。1904年,他在哥本哈根開設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銀器店,使延森產品的品牌得到世界公認。1919年,他的產品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博展會上獲得金質獎章。同年,他在哥本哈根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座廠房。他還善於和一些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及技藝精湛的工匠打交道,設法籠絡住精於銀器裝飾的藝術家,使產品精益求精,所以生意越做越大,並且在巴黎、倫敦、紐約、柏林、羅馬,以及其他歐美各大城市建立了產品銷售部。20世紀30年代,世界各國只能用鋼材製出低檔廉價的西餐刀叉,而他獨具慧眼,首先用鋼材設計製造出美觀耐用的高級刀叉餐具,行銷世界各地。到了1935年,他的商行分支已經遍布全球,出售產品的式樣多達3000多種。現在,延森牌銀製品已暢銷全球,其中古典風格和新潮款式的銀器和銀餐具價格昂貴,項鏈、手鐲和鈕扣之類的銀製品比較便宜;另外還出售一些構思精巧的銅製品和錫製品,價格比銀製品來得便宜。
漢斯‧漢生(Hans Hansen)也是哥本哈根一家專門銷售銀器的商店,所售銀器都是用傳統技術手工打造出來的,充滿了現代感,價格也不便宜。
米什拉生(Michelsen)店位於布雷德街,以銷售設計新潮的銀製品而出名,店內出售的銀製燭台、水罐和香菸盒等,更是被世界各國的收藏家所珍視。
水晶玻璃製品也是哥本哈根特產之一,質地精純,設計獨特,從菱形式樣到曲線式樣,種類繁多。其中的卡斯特魯伯‧霍爾姆加德(Kastrup Holmegaard),是國內最著名的水晶玻璃製品廠,產品遠銷歐美各國,它的門市部開設於國王新廣場左側的奧斯特街入口處,早在100多年前就開始出售以泥炭為燃料製造的玻璃成品,售價也不便宜。
琥珀屋(House of Amber)位於腓特烈堡街,是出售琥珀的專賣店,是范氏公司連鎖店之一。琥珀是歐洲人的「玉」,丹麥沿海所發現的琥珀,屬史前北歐的松樹脂化石,年代約在2000~5000萬年前或更早。由於氣候及地殼的變化,史前的古松樹林被淹沒在海裡,琥珀隨海水沖至岸上,人們在偶然中發現這種大自然的瑰寶,很快地得到古代歐洲人的認同,除了認為它與金、玉和寶石同樣珍貴外,更拿來當貨幣使用。古希臘人發現它經磨擦後會產生靜電,故又稱琥珀為電子(Elektron)。有史以來人類相信琥珀能避邪,並有療效,被佛家視為吉祥物。現在琥珀由於藝術化的加工使之更加完美,是人們珍藏的寶石。每一顆琥珀都是獨一無二的,形狀、色彩和光澤都不相同,它的美在內涵,色澤的含蓄、質地的溫潤,不論是晶瑩剔透的琥珀,或是不透明的蜜蠟琥珀,都具有無比的親和力,並且永遠保持他的經濟價值和時尚的風采。
這家公司半個世紀來,發展為全世界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琥珀藝術品及飾品製造商和供應商之一,連鎖店遍及全球。在范氏公司所屬的哥本哈根琥珀博物館中,館藏豐富獨步全球,並展出一顆全世界最大的波羅的海琥珀,重達8.8公斤。
在丹麥,琥珀是最美的東西。相傳琥珀是美人魚的眼淚,這些「眼淚」十分珍貴,一滴一滴需要經過千萬年的變化才能形成。丹麥是世界上第一個發現琥珀的國家。14世紀丹麥強盛時期,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大都為丹麥所統治。那時,琥珀作為北歐貨幣在市場上流通,同時也作為最珍貴的寶石飾品,進貢給顯赫的羅馬帝國;一塊琥珀約等於一個奴隸的身價。作為琥珀的發祥地,丹麥人開闢了世界歷史上有名的琥珀貿易之路,丹麥人驕傲地稱之為「琥珀之路」。據丹麥琥珀屋的資料記載,「琥珀之路」從丹麥北部的日德蘭半島,經由波羅的海口岸,可一直到達地中海、波斯、印度、中國和更遠的地方。據說古代西方人向中國皇帝贈送的禮品就是琥珀。
丹麥的貂皮大衣手工細緻,質地柔軟,聞名於世,在哥本哈根的一流名店裡,可以買到名師精心設計各種款式的貂皮大衣,但是價格非常昂貴,一件名品,都在數萬美元以上。其中的班格(Bang)皮貨店設在奧斯特街,自1817年設立以來,一直是丹麥皇家御用的皮件店。拜爾格‧克里斯蒂生(Birger Christensen)位於斯特羅蓋特街,也是一家丹麥皇家御用皮件店。
此地毛線衣具有獨特的北歐風格,尺寸齊全,每件都縫有設計家的名字。針織衫市場(Sweater Market)位於腓特烈堡大街,各種針織衫琳瑯滿目,種類繁多。史文德‧卡爾生(Svend Calsen)位於韋斯特伯羅街,是專售針織品的商店。
拉爾生(Larsen)商店開設在阿邁厄托夫(Amagertov)大街,是一家專售煙斗的古老商店,有不同名匠製造的各種煙斗,是收藏家珍愛的收藏品,商店地下室裡設有小型的煙斗博物館,收集許多自19世紀以來由丹麥工匠手工打造成各式各樣造型的名貴煙斗,使許多來此參觀的觀光客流連忘返。
丹人煙斗(Pipe Dan)店位於斯特羅蓋特街,它除了出售正統的煙斗外,也有設計新潮的煙斗。
波瓦爾‧卡拉爾魯德(Povl Klarlund)商店設在韋斯特伯羅大街,是一家專門出售名貴珠寶首飾和鐘錶的專門店,在皇家飯店和斯堪的納維亞大飯店內都設有專櫃。
D‧皮爾馬勒特(Den Perma-nente)手工藝品設計中心,位於韋斯特伯羅大街的中央火車站對面,屬於公私合營商店,所售商品都是經過嚴格審查合格的正牌商品,有產自各地的紡織品、陶瓷品、家具、玻璃製品、金屬製品和皮件等,價格比較公道。
伊烏姆‧波利格胡斯(Illums Bolighus)精品店,位於斯特羅蓋特街的中心地帶,面朝國王新廣場,專賣各種精品,有國產的,也有芬蘭、挪威和瑞典等國出產的精巧設計品。有一種名叫福羅拉‧達尼卡(Flora Danica)北歐風格的輕巧飾品,最受青年男女的喜愛,是用樹葉和玫瑰花蕊鍍銀後再鑲上純金製成的,有別針和項鏈兩種式樣,價格約為100美元。還有摩登的不鏽鋼圓筒食器和其他的室內裝飾品等,也極受歡迎。 如果要仔細參觀哥本哈根藝術家們的製品,最好是到朴曼倫特街去,那裡的珠寶、玻璃器皿、家具和燈飾等都相當精緻,都是由店主和藝術家們合作生產經營的。
[編輯] 哥本哈根景點多
哥本哈根是北歐著名的旅遊城市,這裡古老的城堡、尖頂的教堂、眾多的青銅雕塑、美麗的公園、花崗石鋪砌的林蔭大道,以及獨特的海峽風光,構成了一幅北歐特有古樸典雅的景色,使得這座古城充滿了詩情畫意,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外國觀光客來此旅遊。其中的克麗斯汀堡宮(Christiansborg Solt),建築在哥本哈根發祥地的城堡島上,是哥本哈根創始人阿布薩隆大主教於1167年建造的城堡。1413~1794年,成為丹麥歷代國王的皇宮。1794年一場大火燒燬整座宮殿,迫使王宮遷往阿馬利恩堡宮。腓特烈六世登基後,於1803年開始重建,至1828年竣工;次年在堡宮左翼又新建了宮廷教堂。
1884年,克麗斯汀堡宮第二次被大火焚燬,僅留下馴馬場設施和宮廷教堂。在接下來的100多年間,丹麥數次重修克麗斯汀堡宮。最近一次翻修始於1907年,完工於1915年,又重建成巴洛克式的宮殿。現在是丹麥國會的所在地,所以又叫做國會大廈。首相辦公室、最高法院也都設在這裡,政府各部大臣在這裡也各擁有一間辦公室。此外,這個堡宮也是一座圖書館和博物館,經常開放供民眾參觀。
這裡還有女王覲見廳和皇家宴會廳,合稱為王家迎賓室。女王都在此接見各國駐丹麥大使,在新年時也會在這裡發表新年致詞,並且在此會見來訪的外國元首。王家迎賓室裝璜非常講究豪華,裡面收藏許多珍貴的藝術品,其中包括許多20世紀初世界上著名藝術家的作品。王家迎賓室還包括有巨人廳、國王階梯、皇冠室、腓特烈室、懸掛著巨形掛毯的大廳,以及女王私人藏書館等。
宮殿兩側的邊樓是女王的陪宮,王夫亨利親王是陪宮的法人。宮殿廣場中央有個巨大的噴水池,噴泉高達10多公尺,狀如雪花,而後四散落地。廣場旁有口12世紀遺留下來的水井,據說是當時供王子和公主們洗禮用的。宮殿對面有對擎天巨柱,高聳雲霄。
這座被運河環繞的古老建築物,外形呈灰灰綠綠的,毫不搶眼,但卻非常富麗堂皇,每個房間和過道走廊均以精緻華麗的圖案裝飾,令人目不暇給。入口處的警衛大廳全採素淨的白色,地面上鋪著白、灰兩色大理石,大廳的柱子由6尊巨大的大力士雕像托著。遊客進入大廳時,必須在鞋上再套上一雙藍色或紅色的大拖鞋,藉以保護地面。大廳非常豪華、高貴而氣派,除了鋪著紅色名貴地毯外,所有廳內的裝璜都用白和金黃兩種顏色;二樓上有很多房間,每間陳設都極盡堂皇豪華之能事,並且每間都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裝飾。其中作為圖書館的房間共佔兩樓,有高及天花板的靠牆書櫃,在二樓書櫃前的通道旁,圍有金碧輝煌的欄杆,天花板上雕塑著精美雅致的花卉圖案,懸吊著美麗耀眼的大水晶燈。宮裡有一間武士廳,裡面每一寸牆壁或每一寸門板,甚至每個角落,無一不是藝術的組合。
阿馬利恩堡宮(Amalienborg Slot)位於新港以北350公尺處、厄勒海峽之濱,是丹麥歷代國王的住處,現在是王室的主要宮殿,目前瑪格麗特二世女王和王夫,每年的大多數時間也是在這裡度過。每當女王在宮內時,王宮上便會升起國旗。18世紀中葉,在規劃阿馬利恩堡宮所在地的城區時,腓特烈五世國王決定在這裡建立一個新的中心點。為此,他將這塊地皮贈給當時的四大貴族,條件是他們必須在此各建一座外觀完全相同的宮殿,由當時最著名的建築師尼古拉‧伊格維德設計,並要為國王塑製一尊銅像。四座宮殿分別在1754~1760年相繼建成,至1768,請法國雕塑家薩利雕刻的腓特烈五世國王騎馬銅像也告落成。
1794年,當時王宮的克麗斯汀堡宮被一場大火焚燬,王室無家可歸,阿馬利恩堡宮乃被當時國王克里斯蒂安七世徵用,從此成為王室的所在地。這四座雄偉的宮殿成菱形相對,環繞成一個八角形廣場,並用以廣場為中心呈放射狀的街道加以分隔。王宮的東邊是蔚藍色的厄勒海峽,西邊是為了紀念奧爾登堡皇族統治丹麥300週年而建的「大理石教堂」。目前這四幢建築物並不對外開放,一幢是女王和王夫居住的地方,一幢由兩位王子居住,一幢作為王宮衛隊宿舍,還有一幢是女王舉行宴會的地方。王宮中央的八角形紅磚廣場可供遊客自由出入,每天中午12時正,王宮衛隊的換崗交班儀式,吸引了許多觀光客。丹麥王宮衛隊名氣雖然比不上英國白金漢宮前的王宮衛隊,但是這些穿著古代武士制服的衛隊,每人頭戴一頂高聳的黑絨帽,配著紅色上裝,下穿黑色軍褲,兩道白條交叉在胸前,也還蠻神氣的;他們面對來往參觀的遊客,只是老僧入定地懷抱著毛瑟槍,雙眉低垂,在軍樂隊演奏的嘹亮樂曲聲中,逕自踱著方步,看起來有點像安徒生童話中的玩具勇士。
八角形廣場上還鋪滿紅色的方形小石,並且鑲出色彩圖案,幾盞老式街燈,令人發思古之幽情。廣場中央立著一尊高大的腓特烈五世王的便服騎馬銅像,頭髮蜷曲,連皇冠都沒戴,平和悠雅,充分流露出親民的神態,而馬舉前蹄,似在緩步前進,它是法國雕塑家薩利(Sully)雕塑的。王宮不遠處有玫瑰御苑,綠樹芳草中,遍植玫瑰,紅白似錦,間有紫嫩黃。
王宮一共有4個出入口,阿馬利恩大街由南向北縱貫八角形廣場,街旁建有希臘風格的木造柱廊,到處林木蒼翠欲滴,非常寧靜,在這裡可以享受散步的情趣。宮殿東側100公尺處是個小碼頭,有豪華遊艇可航往奧斯陸。這裡也是女王國旗號皇家遊艇的停靠處,小碼頭附近的亭榭樓閣,是女王陛下休憩之所。王宮西側180公尺處的腓特烈教堂,是18世紀時由腓特烈五世王下令興建的,呈圓形,通稱為大理石教堂;向東有條古屋林立的街道與王宮相連,行人稀少,是悠閒散步的好地方。
羅森堡宮(Rosenborg Slot)位於阿馬利恩堡宮以西1公里處的皇家花園裡,周圍一片綠林。屬荷蘭文藝復興時期風格,莊嚴肅靜,獨具風姿,是克里斯蒂安四世王於1607年所建的夏季避暑別宮,也是他最鍾愛的住所,1648年他也是在此辭世的。從1710年開始,它不再作為王室的住所,被用於存放王室的珍寶。1786年起,這裡被改為皇家衛隊的兵營。
1833年腓特烈六世將它改為皇家衛隊博物館,並於1838年對外開放,主要是向觀眾介述皇家衛隊自1658年成立以來的發展,展品包括軍服、武器、圖片和文件等。全館分為8間展覽室,按歷史發展順序分為前廳、腓特烈三世展室、腓特烈四世展室、腓特烈六世展室、克里斯蒂安九世展室、克里斯蒂安十世展室、腓特烈九世展室和瑪格麗特三世女王展室等。面積雖然不大,但有關王室的展品非常豐富,陳列有克里斯蒂安四世以來,丹麥國王所使用的皇冠、寶石、馬鞍、家具、古銀器、瓷器和名畫,並有用幾百個身裝古時軍服的士兵在北歐古戰場作戰的模型。館裡的皇家衛隊軍旗非常醒目,基本圖案是在紅底白十字的國旗中心加上一頂皇冠和象徵王室的字母縮寫,以及金線繡的佩帶。此外,皇家花園內種植有280多種玫瑰,共有1.2萬多株,滿園芬芳。
紅樓(Red Build)位於克麗斯汀堡宮左側,在國王擁有絕對統治權的年代,這裡是丹麥中央政府全部行政機構的辦公大樓,至今仍然。紅樓中的部分建築被闢為皇家圖書館和武器博物館。皇家圖書館(Kongelige Bibliotek)是全國藏書最豐富的圖書館,共有185萬多冊藏書,包括許多古籍圖書和古代檔案文獻,記錄著當年探險美洲大陸與格陵蘭島海盜們的資料。武器博物館(Tojhusmu-seet)也很出名,原係克里斯蒂安四世王的武器庫,現在成為歐洲最具規模、最充實和最具歷史性的武器收藏地。一樓展示丹麥和歐洲各國的大砲、山地野戰砲和迫擊砲等,二樓展示以步槍為主,有用金、銀、象牙和寶石等裝飾的來福槍,以及有花紋雕刻的甲冑等貴重武器。另外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軍所使用的軍械展出。
托瓦爾生博物館(Thorvalds-en's Musat)位於克麗斯汀堡宮的西北側,是一座以黃色為主的方形古典風格建築物,正面有5扇很高的大門,門前一片綠色草坪,門內大廳中央有一尊巨大的托瓦爾生全身塑像,館內陳列著許多他在世時創作的雕塑作品。這位藝術大師是19世紀新古典主義時期傑出的雕刻家,也是第一位蜚聲國際的丹麥美術家。生於1770年11月,父親是冰島木刻家,後來定居丹麥,青年時代曾就讀於哥本哈根美術學院。1799年獲得羅馬美術學院獎學金,使他得以前往羅馬留學,此後在羅馬生活了近40年。1803年,他創作的「伊阿宋」雕像,受到國際著名的義大利雕刻家安東尼奧‧卡諾瓦的讚賞。1812年,他創作的羅馬奎里納爾宮的亞歷山大飾帶,是為了迎接拿破崙來訪而在短短的3個月內趕製成的。1821~1827年,為哥本哈根聖母院創作了耶穌和12門徒的大型組雕。在羅馬,他還在聖彼得大教堂為羅馬教皇保祿七世建造了華麗精美的墓碑。另外,還為同時代許多傑出人物創作了半身塑像。從1839年開始,他把很大一部分的財產捐贈給哥本哈根的新古典主義博物館,目的在收集他的藝術作品和全部雕刻手稿,其中大部分最典型的雕刻是重新解釋古典作品中的形象和主題。1844年3月24日,這位丹麥雕刻大師逝世後,丹麥人民為了紀念他,便將新古典主義博物館改名為托瓦爾生博物館,並將他的遺體安葬在博物館內中央的草坪上。目前,館內陳列的都是這位大師的作品;他的大理石雕刻非常傳神,所雕刻的美女肌膚晶瑩滑潤,衣紋輕柔,臉部輪廓柔美得會使人想一親芳澤,韻味無窮。館內收藏的雕刻品,大部分取材自古希臘神話傳說和聖經故事,大的有3公尺多,小的只有幾寸大,其中的「金蘋果」和「三美女」都是他的名作。另外,館內還展示一些古代的美術作品。
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位於克麗斯汀堡宮對面,是丹麥最大的博物館,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座漂亮的拱形四層樓建築物,呈「U」字型外貌,整個建築分為南、北兩樓,有兩個入口處。南樓入口處面朝新韋斯特(Nyvester)街;北樓入口處面對腓特烈斯荷爾(Frederiksholm)運河,對面便是城堡島;南樓和北樓只在4樓上有過道聯接。館內陳列著由冰河時代一直到海盜時代的民族文化收集品,尤其是丹麥農民文化和海盜文化的展示品最有意思。在這裡可以看到大量丹麥石器時代的石斧、石刀、箭頭、匕首、陶器和骨製魚釣等。這裡藏有一件公元前1500年製作的太陽車(Sun Chariot),1902年出土於西蘭島的特倫德赫爾姆,是一種受崇拜馬拉的太陽大偶像的小模型,上面有個鍍金的圓盤,象徵著給予人類生命的太陽,車子有6個大小不同的車輪,前面還由1匹青銅馬拉著。
在太陽車的不遠處,陳列著31個造型優美的「盧爾」號,這些雕刻精緻呈「S」型的青銅號,從號嘴到漏斗形的號口長1.5~2.5公尺,狀如恐龍的長牙,是數千年前的斯堪的納維亞樂器,至今還能演奏,能發出非常強的音調,清晰度和宏亮度與法國號、也就是交響樂隊中使用的圓號不相上下,是今日世界上尚存的最古老樂器之一。這種號還是丹麥青銅器時代、青銅器鑄造技術達到高峰的標誌,因為這些青銅號不是由鍛造的青銅板構成,整個圓錐形的銅管,是先鑄成幾段後再合攏起來的。青銅鑄件非常薄,而且至少用了3種以上青銅合金鑄造而成,就是用現代的青銅工藝也很難複製。另外,館內還存有一件精緻的青銅項圈,中間是空心的,也是丹麥青銅器時代一件傑出的文物。館裡還存著一把公元前幾千年的漢德斯格瓦爾(Hindsgavl)短劍,也值得一看。此外,在展藏中有一扇17世紀西蘭島農舍的木門,門上有許多當年瑞典軍隊入侵時留下來的彈孔,有趣的是門上還附有一首當時主人寫的詩,敘述了當時瑞典士兵是如何擊垮此門,又如何從屋裡把懷孕了的女主人攆到屋外的草堆上胡作非為。館藏內的丹麥中世紀家具和民藝品,也頗具可看性。
工藝博物館(Kunstindustri Museum)位於布雷德大街,南距阿馬利恩堡宮不足300公尺,是座18世紀所建的洛可可式建築物,也是丹麥有名的博物館之一,館內陳列著由中世紀一直到現在世界各國的美術工藝品。每年的9~10月,國際設計樣本會議都是在這裡召開。
動物標本博物館建於1970年,它的陳列方式,打破了一般自然博物館按分類次序排列的常規。從教育角度出發,以生物學為中心,標本集中反映動物生態學、動物行為學、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互相關係等三方面的內容。這家博物館每年要接待30萬名觀眾,其中青少年約佔一半,因為丹麥的中、小學校已經把參觀動物標本,列為整個教育計劃的組成部分。這家博物館還將所收集到的各種動物標本,放在精心製作的立體生態環境中,再配上錄製的動物聲音,用直觀、形象和通俗的方法,解釋複雜的生態學知識。學生們在參觀過程中不但用眼看,還可以接觸標本,查考資料,聽動物鳴叫的聲音,深入地觀察和理解動物與環境的生態關係。館內工作人員不僅引導學生們參觀,而且還為他們放映有關動物的幻燈片和科學影片,並組織討論會,開展教學遊戲,以加深學生們對展覽內容的理解。學生參觀完後,每人都要填寫一張「作業記錄單」,記錄下博物館中看到的、而課本裡又沒有的內容,提出問題。教師或館內工作人員,對學生們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然後再組織學生們一起討論。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不僅啟發了學生們的獨立思考能力,也使教師們掌握了學生的不同興趣和愛好,便於往後的因材施教。館內的工作人員大多由哥本哈根大學生物系高年級學生擔任,來館參觀的成年觀眾也可免費參加學生的活動。
海盜博物館位於郊區羅斯基勒教堂附近,展出北歐海盜時代的各種實物,包括海盜用的船隻在內。這種海盜船體型狹長,艏艉彎曲,速度極快,便於劫掠。
天文館(Tycho Brahe Planetar-ium)是哥本哈根眾多地標性的特殊建築物之一,為濱河而立的外牆帶有條紋的黃色圓形獨特設計建築,館內使用現代電腦效果而形成的天幕,有如真實生活中星辰滿布的晴朗夜空,23平方公尺的龐大天幕,加上近1小時身歷聲的內容介紹,讓觀眾覺得有如身處實景。
國立美術館(Statens Museum of Kunst)是座位於奧斯特‧安格植物園(Oster Anlg Parken)內、綠樹環抱中的建築物,收藏有18世紀中葉以來、丹麥著名畫家埃克斯伯格、科布克、艾克斯納和約恩等人的美術作品。另外還收集了15世紀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繪畫名家杜勒(Durer),以及16世紀巴洛克藝術代表性畫家魯本斯等一些歐洲各國著名畫家的美術作品。
尼‧卡爾斯伯格古代雕塑展覽館(Ny Carlsberg Glyptotek),位於鐵特根斯(Tietgens)街和安徒生大街交叉處,對面就是蒂沃利遊樂園。由世界著名的嘉士伯啤酒廠創辦人卡爾‧雅各布生(Carl Jacobsen)所設立,目前是由嘉士伯公司財團管理。主要的展示品是埃及、東方各國、古希臘及古羅馬等的雕塑品。另外,還有丹麥和法國的雕刻品,其中以丹麥雕刻家卡伊‧尼爾森(Kai Nielsen)的作品「水之母」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
哥本哈根大學植物園(Botanic Garden of the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並不坐落在這所著名大學的校園裡,而是位於校園以北500公尺處,與北面的國立美術館只隔著一條索爾伏(Solv)街。這個植物園是1759年在哥本哈根古代碉堡的部分遺址上建立起來的,面積9公頃,約有1.5萬多種露天植物和溫室植物,是歐洲最著名的植物園之一。這裡雖屬高緯度寒帶地區,但露天栽培的植物品種卻非常豐富,除夏季一年生植物外,所有其他的植物,包括許多漂亮的標本樹在內,都是多年生的。另外,這裡還有許多溫室植物,大的溫室佔地有3000平方公尺,展出很多品種的泰國蘭花、秋海棠和蕨類植物。園內還有一個空調溫室,能夠創造出適合於北極植物所需的環境。這裡有個建築物是大學植物博物館和植物標本室的所在地,擁有200多萬種植物蠟葉標本,以及許多有關植物學方面的參考工具書。
哥本哈根動物園(Copenhagen Zoo)建於1859年,屬私人所有,但接受政府的財政補貼。佔地10公頃,約有375種、2000多頭動物,包括許多稀有動物,如麝牛和蘇門答臘犀牛等,另外還有許多鳥類。特別有趣的是還有一群家鼠,放在模擬的城市陰溝中。
市政府廳(Reahus)大樓位於市中心的市政廳廣場東南面,是座茶色建築物,外表頗有北歐古老風味,不過並不十分古老,興建於1903年,建築式樣調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和中世紀丹麥建築的風格,它既不同於尖頂拱形的哥德式,又不同於富曲線的巴洛克式,而是一座強調水平線的方形建築物。如果從遠處眺望,就無法看出它的特殊風采;一旦走近詳察,就會發現它的內外都裝飾著精緻的雕刻與美麗的繪畫,讓人目不暇給,流連忘返。正面大門的上方,立著哥本哈根創始者阿布薩隆大主教的塑像和市徽。由大門進入,一眼就可以看到一座機件複雜、製作精巧的天文鐘,不但時間準確,且可一目了然世界各地的時間和星座的位置。它是由丹麥自學成才的天文物理學家和工程師詹斯‧奧爾生(Jens Olsen)受法國斯特拉斯堡天文鐘的啟發,前後花費20多年心血,於1943年完成全部設計和計算工作,並開始建造。他於1945年去世,但到1955年才全部安裝完成,現在陳列在市政廳的展覽室裡。它高約2公尺,寬為3公尺,由1.5萬個零件和445個齒輪組成,機件複雜,製作精巧,耗資鉅大。鐘身用能夠調整溫度、濕度的密閉玻璃箱盛載。天文鐘有11個用途不同的奇特鐘面,如宇宙恆星鐘、太陽鐘、行星鐘、日月蝕鐘、太陽升落鐘、國際標準鐘、地區時差鐘、赤道鐘、歐洲鐘、年曆季節鐘和年月日星期鐘等。鐘的精確度極高,每300年只有11.4秒誤差。
在市政廳再往裡走,是圍繞有陽台的大廳,內立三尊銅像,一為著名作家安徒生,另一為著名雕刻家托瓦爾生,還有一尊是市政廳的建築設計師馬丁‧尼奧帕(Martin Nyrop)。上了二樓,有會議室和迎賓室。想看哥本哈根市容,可乘電梯直達市政廳鐘樓頂層,四方形鐘樓高達106公尺,是全市最高點,鐘樓四壁各有巨大時鐘,高、寬都是4公尺;塔頂有兩位號手塑像。
證券交易所(Stock Exchange)坐落在城堡島東側,建於1619年,完成於1640年,是當時克里斯蒂安四世國王所興建各種建築物中最出色的一座,具有北歐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這座瀕臨運河的教堂式建築物,正面寬度有102公尺,深度為22公尺,共分兩層,建築物中央有座48公尺高的尖塔,塔尖高25公尺,盤踞著四條巨龍,牠簇擁著3頂皇冠,由大而小,成直線上升,象徵北歐四國中的丹麥、瑞典和挪威等3個君主立憲國,只有芬蘭是民主共和國,故而少了一頂皇冠。塔尖的下面是23公尺高的八角形塔樓,每個角各有兩扇漏窗。每逢節假日,每一角都會斜插著一面丹麥國旗。
因為是全國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哥本哈根市內有哥本哈根大學、丹麥理工大學、丹麥工程學院、經濟與企業管理學院、皇家音樂學院、皇家美術學院和理論物理學研究所等學術機構。
哥本哈根大學創辦於1479年,是北歐歷史上最悠久的高等學府。里戈斯醫院是國家教學研究醫院,正在集中力量研究如何對付愛滋病。菲比格醫學實驗室,專門從事癌症的研究。
理論物理學研究所設於市內,舉世聞名,由丹麥最偉大的科學家尼爾斯‧波爾(Niels Bohr)於1920年創建,故又稱為波爾研究所。早在大學求學時,波爾就因精確測試了水的表面張力,獲得丹麥皇家物理科學院的金質獎章。1911年,又以金屬電子論方面的論文,獲得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不久他到英國參加盧瑟福原子結構研究小組,從事核式原子模型的研究,並最先發現原子序數對化學元素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的重要意義。1913年,他把愛因斯坦和普朗克的量子論與核式原子的概念結合起來,以解釋氫原子發射的光譜。1922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20世紀30年代,他繼續探討量子力學所帶來的認識論方面的問題。1934年,他發表了「原子理論和對自然的描述」一書,提出的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對理解核裂變起了決定性作用。1943年,他從納粹德軍佔領下的丹麥逃往瑞典,不久又到美國參加原子彈的研製,並成為20世紀世界第一流科學家之一,而且還一直是量子物理學發展的科學頂尖人物。戰後,他極力主張和平利用原子能和控制核子武器的政策。在他的倡導下,歐美各國科學家於1955年在日內瓦召開了原子能和平利用的第一次國際會議,還領導建立了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957年,他獲得首屆美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獎金。他的兒子奧格‧尼爾斯‧波爾(Aage Niels Bohr)也是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生於1922年,也就是他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那一年,年青時代就讀於哥本哈根大學物理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他的得力助手,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從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1965年底尼爾斯‧波爾病逝,奧格繼承父職,擔任理論物理學研究所的所長,並使它成為世界原子物理學研究中心之一。1975年,奧格和莫特遜(Mttelson)及雷恩沃特(Rainwater)共獲諾貝爾物理獎,父子倆先後獲諾貝爾獎的例子,至今僅有。
新港(Nyhavn)位於國王新廣場東南方100公尺處,長約400公尺,是市內最富古意的懷古區,原以興盛的造船業與海運業繁榮一時,後隨歲月的流逝而逐漸沒落,只在河道兩岸留下許多18世紀的建築物,尤以北側壁面豐富的色彩而特別引人注目。附有許多刺青店和船員休息所,並有毗連的咖啡屋和酒吧,景觀非常特殊,街上不時可見幾個手提酒瓶、身上有各種紋身圖案的異國海員,十足流露出舊日港都的風情,所以丹麥人說:「不見新港,不識哥本哈根」。
新港運河的南側與北側對照之下,顯得比較安靜。丹麥著名作家安徒生曾在新港南側的18~20號屋中住過。20號茶色的兩層樓建築,是安徒生第一次寫童話的地方,他在這裡住了20年,最傑出的童話大部分都是在此完成的;18號屋則是他逝世之地。沿街往東到盡頭,有通往瑞典馬爾默的水翼船碼頭。在碼頭紅磚地上,挺立著一根用鐵皮箍著的圓木頭,用以支撐一個巨大的鐵錨,是丹麥老戰艦伏能號的遺物,用以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難的丹麥海軍官兵。另外,新港西端的卡洛滕堡(Carlottenborg)宮,現在是丹麥皇家藝術學院的所在地。
圓塔(Round Tower)位於國王廣場以西不到400公尺處,1642年由克里斯蒂安四世所建,他要將這座建築與大教堂、圖書館和天文台構成一組建築物。塔高36公尺,直徑15公尺,共有九層,每層之間都有螺旋樓梯連接。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在訪問哥本哈根的時候,曾偕皇后卡特林娜騎馬繞著旋梯直達塔頂。現在這座古塔已對外開放,供人參觀。晴天時由塔頂俯瞰,可將美麗的哥本哈根市容盡收眼底。圓塔附近還有聖三一贖罪會教堂(Trin-itatis Kirre)。
姬芬噴泉(Gefionspringvandet)位於阿馬利恩街北端,南距阿馬利恩堡宮約500公尺,由丹麥啤酒大王卡爾斯伯格獨自捐資鑄造,設計者是丹麥著名雕塑家艾‧波德卡特,現已成為市內著名景觀之一,它坐落在一個很大的長方形水池中,池中央屹立一座巨大的圓石墩,下面還有兩圈更大的石階,四周噴射出瀑布式的泉水,石墩上有組雕塑群,中間為「勤勞女神」姬芬,她半身裸露,長髮在疾風中飄起,神情堅毅,目光炯炯,右手揚鞭,迎著風雨,英姿颯爽地駕馭著在她面前奮力牽引的四頭神牛,從牛的腳下和鼻孔裡噴射出好幾道水柱,水花飛濺,水霧迷濛;池中一條巨蟒也噴出一條條水霧,相互交錯,蔚為壯觀。從噴泉頂端溢出的水簾,一層層往下流瀉,又形成了兩層水瀑,潺潺有聲,使遊客們都會觀賞這種奇妙的人工景色,而捨不得離開。
對於這座噴泉所表現的古老神話傳說,人們解釋不一。一種說法是:在遠古時代,丹麥受到一次巨大的浩劫,由於魔鬼作祟,洪水成災,西蘭島面臨沉入大海的險境,在關鍵時刻女神姬芬降臨人間,她把自己的4個兒子變成4頭力大無窮的神牛,竭盡全力把西蘭島重新從海裡拉了出來,從而拯救了丹麥的土地。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姬芬原係天國的「勤勞女神」,上帝命她下凡到人間,言明在一夜間能開拓多少土地,便可擁有多少土地,於是她便將自己四個兒子變成四頭神牛,鞭策牠們迅速耕耘,所開拓出來的土地,就是今日的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等北歐4國。
舊城廓(Kastellet)位於姬芬噴泉北方不足200公尺處,建於1600年,有星形護城河圍繞著,現已改成美麗的公園。這裡有不少數百年前的營房,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哥本哈根門、挪威門和昔日丹麥最高司令官居住過的官邸。哥本哈根門是舉行國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凡是坐船前來進行國事訪問的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大都在舊城廓以北500公尺處的蘭厄琳娜(Langelinie)碼頭上岸,然後乘車來到哥本哈根門,在丹麥女王或首相陪同下,在此檢閱丹麥三軍儀隊,然後通過此門,乘車進入市區。
赫爾摩教堂(Holmens Kirre)是丹麥王室教堂,也是海軍教堂,位於證券交易所對面,中間隔有運河,是克里斯蒂安四世國王下令興建的。這裡埋葬著兩位丹麥歷史上傑出的海軍將領,一位名叫尼爾斯‧尤爾(Niels Juel),他在1652~1654年的英、荷戰爭期間,在丹麥海軍上將特隆普和德‧勒伊特麾下學習指揮海戰,後來在1658~1660年的丹、瑞戰爭中,立下了顯赫的戰功。在以後15年的和平時期,擔任丹麥海軍艦隊司令和皇家造船廠的廠長,對丹麥海軍的建設頗有建樹。他在斯堪尼亞戰爭中採用了新的戰術,並且在1676年的亞斯蒙德海戰和厄蘭海戰,以及1677年的克厄灣海戰中,成為擊敗瑞典海軍的英雄,自1683年起擔任丹麥海軍大臣直到逝世。另一位海軍將領名叫托爾登斯卡耶德(Tordenskjold),在19世紀初葉的拿破崙戰役中,成為大敗瑞典海軍的名將。
格倫特維教堂(Grundtvig Kirre)是20世紀丹麥最大的建築傑作,始建於1920年,工程才完成一半的時候,建築設計師克林特(Klint)就去世了,剩下來的工程由他兒子、也是著名的建築師科勒‧克林特(Kaare Klint)接替,並於1940年完成。這座規模宏偉、不同凡響的教堂,在風格上大膽地採用現代派的設計結構,同時還汲取丹麥古代教堂的精華,顯得非常獨特,外形像架巨大的管風琴。全部建築不用一根鋼筋,只靠600萬塊磚頭支撐。教堂內裝置一架歐洲最大的管風琴,最長的一根高音管達64公尺高。堂內高大寬敞,可容納2萬名信徒。右側堂上懸掛一艘帆船模型,用以祝福全丹麥的水手。市內還有一座古老的挪威式教堂,有綠色鑲金的螺旋尖頂,遠看還真像隻綠色的「燒酒螺」,詼諧奇特,非常突出。
比勒威世界馬戲團(Benne-wei's World Circus)位於蒂沃利遊樂園正對面,由市政廳廣場出發,徒步3分鐘就到,是歐洲最優秀的常設馬戲團,主要的表演項目有騎馬、雜技及印度象表演等,充滿緊張感、速度感和幻想的節目,甚獲好評,特別是小丑的表演,更是觀眾的最愛。馬戲團每年都要花大筆開銷,邀請世界各地有名的小丑來表演,每年5~10月為演出季節。
蒂沃利(Tivoli)遊樂園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遊樂園之一,位於市中心的安徒生大道旁,周圍有市政廳、中央火車站、商業辦公大樓和幾家大飯店。這個遊樂園開放於1843年8月15日,己經有167年的歷史,由當時的名建築師喬治‧卡斯滕生(Georg Carstensen)向國王克里斯蒂安八世提出建議,認為如果要消除市民干預政治的慾望,就必須給予他們充分的娛樂,國王採納了他的建議,准許他在市中心興建一座可供娛樂的公園。最初這裡是群眾集會、跳舞、觀看表演和聽音樂的地方,經過多次的擴建後,才逐漸形成具有現在規模老少咸宜的娛樂場所。
這個有「童話之城」美譽的遊樂園,佔地20,平均每年都吸引500萬多人來此遊玩。由於氣候的關係,遊樂園每年只從4月22日開放到9月19日。在這將近5個月的時間裡,每天從上午10時起對外開放,這時遊客稀少,來來往往的多係搬運啤酒和食品的工人及清潔工。中午過後遊客漸多,晚上6時後人潮絡繹湧來,開始熱鬧起來,直到午夜才會曲終人散。
蒂沃利遊樂園一共有4個門,都是造型莊嚴高高的大門。正門入口處位於遊樂園的西北角,與對面的皇家飯店只隔著韋斯特伯羅街,它是1843年的要塞遺址,所以看起來很像一座碉堡。正面右側有尊喬治‧卡斯滕生的銅像。門口附近設有遊樂園辦公室,兩側貼滿各場歌舞劇和管弦樂隊的海報。另外兩個出入口面朝安徒生街,還有一個在遊樂園東南角,面對中央火車站。
從正門進入,一眼就可望見具有濃郁中國宮廷式建築風格的仿古寶塔和戲台。寶塔共有四層,飛簷凌空,雕樑畫棟,楹檻通靈,古色古香,一面倚山,三面臨水,顯得非常雅致大方,塔內層層設有餐廳,遊客可一邊品嚐中國佳餚,一邊飽覽湖光山色。特別是晚上內外燈火通明,燈光和水光相互掩映,非常迷人。塔前小湖可供遊船,湖心有個造型細膩的大蜻蜓式誘蛾燈,星期天晚上湖邊有燈火可供觀賞。戲台建於1874年,在外形、大小、色澤和布局上,仿照北京故宮戲台規格,台前屋簷下懸塊木匾,上書孟子名言「與民偕樂」四個中文大字,每天晚上7:40都有啞劇表演。 園內有許多餐廳、咖啡屋和酒廊。其中的貝爾‧泰拉斯(Bell Terrasse)餐廳是園內格調最優雅的進餐場所,遊客在此可以吃到各國名菜,尤以斯堪的納維亞料理和法國菜最為有名,甚至有人專程到此用餐,所以經常客滿,最好預約。尼伯(Nimb)餐廳是一家用燈泡綴飾成的阿拉伯式建築物,奇異有趣,收費公道。附近還有一些低消費額的攤販,有的供應可樂、咖啡和點心,有的賣紀念品,還有當場畫肖像的畫攤。其中最有趣的是可以打碎盤子的攤子,顯示丹麥人的揮霍和驕傲,因為哥本哈根皇家瓷器廠的產品非常重視品質,只要有一點點毛病就不准出售,因此許多瓷盤被送到蒂沃利遊樂園來,供人作擲木球遊樂的目標,木球擲中瓷盤就會立即使它破碎,並發出清脆的聲音,玩起來非常刺激過癮。
在中國戲台前方有個由花壇圍成擁有野外露天舞台的廣場,站在舞台下,可以微微感受到噴水池濺下來的小水花,周圍座椅可供休息,晚上有很多精彩節目可供觀賞,包括魔術、雜耍、雜技、芭蕾舞、現代舞和熱門流行歌曲演唱等,熱鬧非凡,加上到處點綴著霓虹燈,施放五彩繽紛的煙火,故能吸引住遊客的腳步和錢囊。
園中有座能容納2000名觀眾的音樂廳,外觀呈別致的八角形,遠看像是個巨大的帳篷。它興建於1956年,晚上有蒂沃利管弦樂團演奏通俗的交響樂小品,丹麥名指揮家盧比(Ruppe)曾在此指揮管弦樂團達30多年之久,演奏的曲目主要是威尼斯舞曲和他自己創作的作品,並經常邀請國際知名演員前來表演。
在音樂廳廣場的右方,有各種各式現代化的電動遊樂設備,包括小孩玩的電動汽車、繞園小火車、遊覽車、坐板搖空、吊籃搖轉、橋拋天、湖中遊艇、擲木球、射箭場、打彈子機、旋轉木馬、跑馬場和吃角子老虎機等。還有饒富趣味的哈哈鏡,各種娛樂設施應有盡有。音樂廳後面還有舞廳和中國餐館等,使到這裡來的每位觀光客,都能在園中找到代表自己國家的建築物,因此會倍感親切。
最值得介紹的還有蒂沃利樂園儀仗隊,由89位9~16歲的男孩組成,他們穿紅色制服,白色褲子,頭上黑色皮帽足有1尺多高,據說是根據安徒生童話「堅定錫兵」中錫兵的形象設計而成。走在前面的是指揮和鼓號手方陣,接著是由兩匹小馬拉著的金馬車,車上的「王子」和「公主」正向遊客揮手致意。最後壓陣的是騎在阿拉伯白馬上的海軍陸戰隊,號角齊鳴的架勢把歡樂氣氛推向高潮。
遊樂園走道兩旁有濃綠蒼翠的樹木,園中還有許多噴泉雕塑,池中的噴泉和水瀑交織成水晶珠簾,發出嘩啦嘩啦的水聲。池周圍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百花怒放的花圃,種滿各種顏色鬱金香,株株亭亭玉立,朵朵嬌豔欲滴。草坪上有少年鼓笛隊列隊進行演奏表演。
美人魚像(Denlille Havfrue)豎立在蘭厄琳娜碼頭入口處的一塊巨石上,這尊銅像落成於1913年8月23日,是丹麥名雕刻家埃德瓦德‧埃里克森(Edvard Eriksen),根據安徒生著名童話「海的女兒」鑄造而成。埃里克森製作美人魚時,是利用丹麥皇家劇院芭蕾舞團演員愛倫‧普萊斯的形象作為模特兒,但是他沒能說服這位女演員為製作一個銅像而裸體,不得已乃讓自己的妻子充當模特兒。
這尊高1.62公尺的美人魚銅像之所以聞名於世的原因,是敘述一條多情的美人魚,在偶然的機會中救起一位沉船落海昏迷的少年王子,且一見鍾情,但苦於人海相隔,不能再見到王子,於是歷盡艱辛找到海中女巫,求得靈藥服後游上海灘,坐在石上痴痴地等。到了時限已過,靈藥失效,仍不見王子的蹤影,她就化成美人魚對海而泣。據說安徒生寫這篇童話故事的目的,是為了向當時瑞典著名歌唱家林黛表示愛意,她係有夫之婦,雖然接受了這篇動人的童話,但卻婉謝他的愛。安徒生受到這次刺激後,再也沒有勇氣追求愛情,而過了一輩子單身生活。
現在這尊美人魚像,孤零零地坐在港口旁的一塊大石頭上,神情和海一樣寧靜,任憑風吹日曬,雨打雪封,永遠痴痴地遙望著前方,她的面龐秀麗,身軀嬌小,但卻有一條美麗的魚尾,整個銅像塑造得非常傳神,充分顯露出一個戀情飄失的少女神情。這條美人魚尾部分割為二,分裂為人的下肢,也許是象徵少女在15歲前如魚之體,渾不可分;15歲後才有兩性意識。但軀體略嫌豐滿,幸好肩頭不很飽滿,羞態可掬,線條非常柔美。自1913年立像以來,臉、手臂、腹和腿,早被遊客撫摸得光滑發亮,其他部分仍然銅鏽蒼青,正可用以表示魚變人的過程,一半已成人身,一半還是黏答答的魚皮;很多遊客走近照像,多會被海浪濺濕衣鞋。現在這尊銅像已成為哥本哈根的象徵,據說各國水手都將她視為吉兆,以求平安。
美人魚銅像曾經多次蒙難,一次是在1961年,長髮被漆成紅色,還被人用白顏料畫上胸罩;1963年又全身被刷一層紅色;1964年4月24日第一次頭顱被鋸掉,幸好埃里克森保存著模具,又重鑄了一個頭像;另一次在1984年7月22日清晨,美人魚右臂被兩個酒鬼鋸走一截,幸好丹麥政府一直保存著鑄模,才能使她劫後重生;1990年又有人試圖盜頭未果,塑像頸部留下18公分深的切痕;1998年1月6日,美人魚頭部又一次被人盜走,並被匿名者送往丹麥一家電視台,於同年2月修復接回;2003年9月11日凌晨,美人魚遭人用炸藥破壞,將岩石基礎撬鬆再推進海裡,後被丹麥警方用吊車吊起,恢復其原狀。2006年3月8日,美人魚手上被放了一個假陽具,上面倒有綠漆,還寫上「3月8日」,擬與婦女節有關,哥本哈根市政府乃將美人魚向深海處搬遷,以免再遭缺德鬼的破壞。2007年3月3日,美人魚又遭潑灑紅漆。同年5月20日,美人魚塑像又被蒙上穆斯林長袍和頭巾。
2006年9月15日,在距離美人魚銅像400公尺處的一個海岸上,又豎立了一座「美人魚基因改造的妹妹」,由丹麥名雕塑家比約恩‧納爾高所創作。他曾為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丹麥展覽館,打造一座「基因改造的樂園」,這尊長得奇形怪狀的美人魚妹妹,正是其中的一個展覽品。
[編輯] 郊區風光迷人
哥本哈根郊區也有許多迷人的觀光景點,其中的貝拉中心是個現代化展覽場,位於市區和國際機場之間,靠近通往歐洲的高速公路處,外部像巨大的玻璃暖房,內部分為五個主要大廳。其中的A廳位居左側,面積3600平方公尺,通常用於大型會議和交易會。B廳在E廳的前方,佔地1.27萬平方公尺,包括有六個分廳。C廳在左邊,面積1.04萬平方公尺,可以舉辦像汽車旅館展等大型商品展銷會,甚至可圍起一個巨大的水上世界,讓運動員在裡面表演滑水運動。E廳是專業性的展覽廳,佔地5000平方公尺,高達26公尺,即使是揚桅張帆的船隻,也可以在這裡展出。H廳設在北面,可以單獨舉辦各種活動。整個中心建築面積廣達9.56萬平方公尺,集展覽、商業和會議交流的功能於一身,是北歐地區最大的多功能展覽中心,丹麥主要貿易集團、大銀行、大工商企業和北歐各大貿易組織等都是它的主要股東。它在不舉辦任何活動時,只是個空蕩蕩的巨型倉庫,沒有任何固定設施,但卻可隨心所欲地作各種布置,無論租用單位提出何種要求,它都能隨時迅速組合裝修加以滿足。中心頂部縱橫交錯地布滿鋼軌鐵架供安插隔板用,天花板可升可降,多則可隔出容納4000人的會議大廳,小的可隔出僅供數人使用的小室。整體設想好像兒童拼插玩具,可根據需要而變化無窮。每年此地都要舉辦30次左右大型貿易會和國際性展覽會,接待7萬多家客戶和80多萬名觀眾。
嘉士伯(Carlsberg)是丹麥屈指可數的大啤酒公司,它除了有家家餐桌上少不了它的產品外,還因對丹麥科學、文化和藝術方面的重大貢獻,而名垂青史。其實嘉士伯的發展史也就是雅各布生祖孫三代的創業史。1801年,老雅各布生隻身到哥本哈根釀酒謀生,白手起家。其兒J‧C‧雅各布生子承父業,在1847年建立了生產德國品味的啤酒廠,並以其子卡爾之名命名為嘉士伯。19世紀60年代,J‧C‧雅各布生又建一座新啤酒廠送給兒子卡爾經營。卡爾選擇英國式啤酒,與父親唱對台戲,加上其他因素,終於導致父子反目,J‧C‧雅各布生收回由兒子管理的工廠,並與自己的工廠合併,人稱他為老嘉士伯。卡爾則於1881年自建一座新嘉士伯啤酒廠。父子競爭的局面到1886年才停止,兩人握手言和,並於1887年相偕前往南歐旅行,老雅各布生不幸在義大利旅次逝世。1906年,卡爾將新舊兩廠合併,恢復嘉士伯啤酒廠之名,重振雄風,並迅速發展起來。1970年又和丹麥另一家大啤酒廠合併為聯合啤酒集團公司,而發展成為今日號稱世界五大啤酒生產廠家之一的嘉士伯有限公司。
這個公司對丹麥的科技發展有其功不可沒的貢獻。過去老嘉士伯對科學情有獨鍾,於1867年創立了嘉士伯基金會,以支持丹麥科學文化事業為己任。他創建並承擔嘉士伯實驗室的全部經費;為丹麥科學文化實體及個人的一些研究活動提供經費,如聞名於世的哥本哈根大學波爾研究所,以及丹麥皇家科學院的一些委員會;並為修復腓特烈堡宮進而將其闢為國家歷史博物館提供經費。
嘉土伯實驗室成立之初,係由化學和生理學兩部分組成,曾獲不少重大科研成果,如分析化學中盡人皆知的凱氏定氮法就出自嘉士伯實驗室。20世紀60年代後,為滿足啤酒公司生產對科技的直接需要,又組創了嘉士伯研究中心,擁有專業科研人員150多名,它把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密切結合起來,在國際學術界和企業界享有盛譽。
和老雅各布生不同,卡爾更鍾情於藝術,1896年,他將其家族收藏的藝術品捐給國家,並建立了新嘉士伯藝術博物館。1902年,卡爾夫婦又將新嘉士伯啤酒廠的資產全部獻給基金會,特別聲明這筆基金全部用於丹麥的藝術事業。1913年,又把刻意雕塑的美人魚銅像獻給市民,安放在長堤海濱,成為哥本哈根的標誌。哥本哈根的許多藝術建築、路易斯安娜等多家藝術博物館,也都得到嘉士伯基金會的贊助。直到現在,嘉士伯基金會仍始終不渝地將收入用於資助科學、藝術和部分公益的活動。
巴根(Bakken)遊樂園位於北郊10公里處,建於17世紀,最初只是一個出售礦泉水的小市集,據說喝了當地的克爾斯琴‧皮爾礦泉水能治百病,因此許多患者紛紛前來求購,各地藝人和商人也接踵而至,逐漸發展為遊樂園,交通非常方便,搭乘郊外電車20分鐘就到。這個具有400多年歷史歐洲最古老的遊樂園,也是個美麗的公園,氣氛非常輕鬆閒適,不像市內蒂沃利遊樂園那麼喧鬧和富麗,而是充滿了鄉土芬香的味道。這裡古樹參天,在橡樹環繞的公園裡,有迴轉木馬和飛天輪等娛樂設施,時時傳來兒童們的歡樂笑聲,園內的小丑耍把戲和木偶戲,最受孩子們的歡迎。旅客們在這裡拿著熱狗和冰淇淋,邊吃邊玩,輕鬆愉快,其樂無窮。
鹿公園(Dyrehaven)位於鄰近巴根遊樂園的迪雷哈芬森林中,是克里斯蒂安五世國王於1670年所修建的,原係國王專用的皇家狩獵區,現在已對外開放。園內落葉松非常茂密,有的樹齡高達數百年之久,還飼養了3500多頭鹿,成群的小鹿在園內悠閒地遊玩,使得孩子們不忍離去。遊客在這裡可東眺厄勒海峽,只見碧海藍天,白帆點點。特別是夕陽西下時,更是美景如畫,宛如安徒生童話中的極樂世界。園中有座建於1736年洛可可式的宮殿,至今仍係女王狩獵時居住的別宮。夏天常有騎自行車或騎馬的人到公園裡度假。在園內森林的一端,有家名叫彼特‧利伯(Peter Liep)的咖啡廳,是徒步者或騎自行車者的休息站。
林貝(Lyngby)鎮位於哥本哈根西郊,在鎮上的索爾根夫尼公園裡,有個丹麥最大的戶外博物館,又稱為民俗村,佔地40公頃,有100個足球場大,是20世紀60年代初,由丹麥歷史與考古研究所的奧爾生博士提議修建的,把丹麥數百年來所有農村和漁村的建築式樣,都分組歸類成一個個小村子,在所有的45幢建築物裡,都原封不動地保留著各個歷史時期特別的家具和生活設施,室外水車會轉,風車會動,連街道都照古式重建,充分地反映和展示了丹麥各地區人民的生活和歷史。遊客們只要交付不多的費用,就可以住進村子,過幾天古人的生活。 按照民俗村的規定,人們在住進村子前必須先摘掉自己的手錶、眼鏡,脫下皮鞋和服裝。總之,一切現代化的生活用品都要留在村外,交給寄存處保管,然後再換上村裡為遊客們準備用粗布製作的古代服裝,住進一間低矮的古代農舍。人們的生活只靠「村長」分配的尚未經過加工的穀物、水和木柴來維持。生活在村裡的現代「古人」們,每天雞鳴即起,開始為填飽肚子而忙碌,人們必須自己挑水、劈柴、樁米,從早到晚忙個不停,難得有空坐下來與鄰居聊聊天,生活原始而清苦。但由於能免去都市生活的許多煩惱,也別有一番情趣。按照規定所有現代人生活用品都不能帶入村裡,但還是有人千方百計偷偷地把牙刷、手電筒之類的生活用品帶進來,「村民」們也都心照不宣,還開玩笑地說這些東西是來自古羅馬的「舶來品」。
民俗村裡還有小部分地方供不居住在這裡的遊客參觀。如一向以設計新穎而獲好評的丹麥工藝品展示部,就歡迎遊客採購。也有新式家具和土特產品出售,並有工作機械展示會。這裡還經常有花編表演及定期剪羊毛表演。販賣布料、編織物、蕾絲、陶器、木工製品和鐵製品的男女店員們,都穿著傳統的民族服裝打扮得像古代人一樣。前來參觀的觀光客,可以盡情享受各種丹麥的鄉土佳餚美味,例如烤得很薄的麵包、糖果和點心,以及用石頭爐子仿照古法烹調出來的各種菜式,這說明了丹麥人在保存民俗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最後,遊客還可以坐馬車觀光。
丹麥水族館(Denmark Aquari-um)位於哥本哈根市郊的夏洛特隆鎮,建於1939年,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水族館,以收集稀有魚類著稱。館內有200多種3000多件海洋和淡水魚類的標本,包括肺魚、洞穴盲魚、彈塗魚和美國的白鱘,還展出海葵、章魚、海馬、海龜和蠑螈等。為了使觀眾能更真實地看到魚類在水中生活的情景,1974年又擴建了一個景觀式的水族分館,透過玻璃,各種不同的魚類在水中嬉戲捕食的情景便歷歷在目。水族館也是一個魚類研究中心,它在丹麥皇家科學院的幫助和支持下,開展有關魚類生理和寄生現象的研究,獲致許多科研成果。
克里斯蒂安尼(Christianni)是市郊一座遠近馳名的自由城,連北歐各國乃至西歐也有人知道它的大名。論歷史,這個小鎮才不過39年;論人口,也只有1000多人。但就是這麼一個區區小鎮,卻令丹麥政府深感頭痛。它原係丹麥的一座軍營,20世紀70年代初丹麥軍隊撤走後,一群東遊西蕩無所事事的男女嬉皮便乘機佔據了這座被廢棄了的軍營。這一群男女加上陸續慕名前來投奔的人,總共不過千餘人,但卻混雜了幻想家、無政府主義者、吸毒販毒的人和失業遊民,真可謂三教九流,無所不有。他們自稱不滿當今社會現狀,宣布此地為自由城,聲稱要在這裡進行「社會改革試驗」,建設他們的理想天堂。但是他們大多既無一技之長,並且又身無分文,更懶得花力氣掙飯吃,諸事無成,奢談「改變」和「建設」,結果飢餓難挨,於是乎紛紛走上冒險賺錢的捷徑,大肆進行販毒走私活動。這可害苦了鄰國,與丹麥隔海相望的瑞典南部地區受害最烈,在已查獲的毒品中,有80%來自這座自由城,連其他歐洲各國也不能倖免。各界人士紛紛強烈呼籲丹麥政府要嚴加整肅,然而自由城的毒販子們全然不懼,在自由城裡照樣公開買賣毒品,而且生意興隆,連緝毒警察對他們也無可奈何。因為警察一露面,他們便已聞風四散;警察一走,市面的毒品交易又熱絡了起來。丹麥政府對他們一籌莫展,無能為力,想不出更好的辦法加以對付。
德拉貢(Dragon)位於邁厄島東南端,距離哥本哈根國際機場以東3公里處。它雖是一個小村落,但卻是觀光客不可錯過的觀光勝地。全村禁止通行汽車,村內主要的活動東西是人、物和自行車。這裡全是鋪著鵝卵石的街道,所有屋舍都刷得雪白;漁人大廳的建築看起來非常可愛,一些度夏小屋散布在一片樹林中,多係木造建築物。當地人喜歡燈,因此到處可以看到各式各樣、大小不同的燈,都是玻璃製的,有各種古怪的形狀,多點綴在自家花園的樹上,用來照亮水池。在這個村落中,到處都會看到一排排的小鈎子,無論是肉店門口、麵包店門口,甚至在超級市場門口都有這種小鈎子,原來是供村民拴住他們的狗。
根托夫特(Gentofte)是北郊住宅區,雖然和四周哥本哈根的郊區連成一片,並且也是大哥本哈根組成的一部分,但在行政區劃分上卻不屬於哥本哈根市管轄,而是哥本哈根州的一個自治市。由於此地面對厄勒海峽,景色優美,交通便利,所以各國駐丹麥的大使館大部分設在這裡。目前擁有7.1萬多名人口,居民多係在市區內上班的職工。
腓特烈斯貝(Frederiksberg)的經緯度為東經12度32分、北緯55度41分,是哥本哈根市郊的自治市,建於1651年,20世紀初期併入大哥本哈根,目前大約有9.5萬人口,當地最出名的建築物是18世紀興建的腓特烈城堡,現在是丹麥皇家軍事學院的校址。市內有丹麥皇家獸醫和農業大學,另有一所商業學院和一所動物園。主要的工廠有嘉士伯啤酒廠、圖堡啤酒廠和皇家瓷器廠,觀光客前往參觀,可免費喝瓶啤酒,並有解說員引導參觀。
米代爾葛倫登風力發電園區,位於哥本哈根港口附近,一共有20座白色風車迎風旋轉發電,以象徵丹麥在全球無污染風力發電領域中的領先地位,發電量為4萬瓩,可供3.2萬戶家庭用電,相當於哥本哈根全市耗電量3%。這裡的風車高64公尺,旋轉葉片直徑76公尺,由市立哥本哈根電力公司和米代爾葛登風力渦輪合作社所共有。現在全丹麥有5600多座風車,生產全國10%電力。目前丹麥的風車已大量外銷,2009年銷售額達到2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