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陸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風光明媚的奧斯陸

奧斯陸(Oslo)是挪威的首都,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其歷史始於1050年,由勇敢的維京王哈拉爾三世所建,並成為當時宗教和商業中心。11世紀末,成為主教管區,1286年獲都市權。大約在1300年,哈康五世在舊城西側建築阿克什胡斯城堡,作為王國的首都。1319年,哈康王五世駕崩,中世紀挪威歷史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此後,漢薩同盟中的羅斯托克(Rostock)城商人逐步控制這裡的貿易活動,商業和皮革加工業有所發展。

1501年,為反抗丹麥人的統治,挪威爆發克紐特‧阿爾夫辛農民起義,1507年被鎮壓,但丹麥統治者為防止再度暴動,決定擴大挪威人自主權。1624年,城市燬於罕見的大火災,當時統治挪威的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好大喜功,熱衷於在他的轄區內到處興建城市,在原來的阿克什胡斯城堡下重建新城,並改城名為克里斯蒂安,以示紀念。

1801年,城市規模還很小,僅有9500多名人口。1814年,挪威脫離丹麥,與瑞典組成二元王國,並受其支配。1841年,克里斯蒂安正式成為挪威首都,經濟得以繁榮,成為重要的貿易港。1854年,修通聯絡外地的鐵路,各方面迅速發展,成為國內最重要的鐵路樞紐站。19世紀末,城市範圍開始向外擴展。1905年,挪威脫離瑞典控制,正式宣布獨立,克里斯蒂安定為國都,1910年,城市人口增至22.5萬多名。

1925年,克里斯蒂安改名為奧斯陸,城名含義有兩種不同解釋,有人認為「奧斯陸」一詞源自挪威語「阿索格陸」(Assoglo),意思是「森林中的空曠地」;另一說法認為城名由印歐語「奧斯」(Os)和「陸」(Lo)兩字組成,意思是「洛河的河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地經濟迅速發展。1948年,兼併附近的阿爾克(Alker)鎮;1955年,市區東面開始興建衛星城和住宅區,形成大奧斯陸區。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10度45分、北緯59度55分,位於東南部海岸奧斯陸峽灣頂端,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著名海港城市,曾係北歐海盜的根據地。面積為453.44平方公里,其中75%是森林和農田,17%為商業和住宅區,5%是水域,其餘為工業區,有人形容它1/4是城市,3/4為山巒和林海。城市本身好像就在森林中,也可以說是建在一座風景優美的天然公園裡,因此奧斯陸在面積上雖然可以列入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不過大部分是森林和農田,甚至連迷途的狼和熊,偶爾也會在市區閒逛。

市內分東、西兩區,東區為舊市區,市民生活情況較差;西區為新市區,人們生活程度較高。市區以港口為中心,向北、東和西三個方向發展,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布局整齊,風格獨特,環境幽雅,風景迷人,街道整潔,空氣清新。市中心區大約包括20個街區,有些地方闢成公園,較為偏僻處多建有博物館。住宅區多數是新式建築,房子設計得精緻浪漫,4、5層樓高的屋頂呈尖型,像古代的城堡,又像孩子們的童話世界,外牆則漆成紅、黃、白等顏色,周圍到處是花木,每個家庭的窗前牆角,都展露著奇花異卉。由於市區房價高,平均每平方公尺為2萬克朗,所以很多人住在市郊,每天開車上、下班。

新市區以斯托托貝廣場為核心而發展起來,舊市區位於阿克什胡斯城堡以北,集中了許多政府機構、商店、飯店和名勝古蹟,這裡所有街道至今仍保留著小石塊拼起來的石板路面,古色古香。

這個城市的人口近年來有所減少,大約只有53萬,大奧斯陸都會區則有120萬,佔全國人口的1/4強,成為境內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在奧斯陸的華人只有幾百名,大部分是留學生和從事餐飲業者,基本上來自大陸,以女性居多。人口老齡化很明顯,統計表明,18%人口是退休老人,其中41%獨自生活,沒有親人照顧,這無疑是一個社會問題。當地工業主要的有造船、機械、金屬加工、電子、木材加工、造紙、紡織、印刷和食品等,主要供應國內市場,產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1/4,進口商品也大多由奧斯陸轉運。

在氣候方面,由於深處背風面的緣故,年雨量只有580公釐,冬季寒冷,最低氣溫為-7.2℃,從12月到翌年3月為雨季,而且晝短夜長,特別是聖誕節前後,每天有近20個小時是黑暗,太陽的照射時間從早上10時到下午3時,故冬季來奧斯陸的遊客極少。夏季氣候溫暖,最高氣溫為22.3℃,是非常理想的避暑勝地,而且晝長夜短,從4月21日至8月24日有午夜太陽,尤其是在6月,白天會長達18個小時,所以夏季為旅遊旺季,屆時將湧進數百萬外國遊客,人口劇增。秋天的景色也很美,闊葉林都換上金黃色或赫紅色樹葉,間以綠色的針葉林,彩色斑斕,風景秀麗,宛如一幅精美油畫。

對外交通便利,佳德爾莫恩(Gardermoen)新國際機場,坐落在西北郊約30公里處,由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經營,與歐美各大城市通航。機場設施完備,服務一流,設服務中心為旅客辦理各種事宜。機場大樓左側為入關手續辦理大廳,附近有兌換貨幣的銀行櫃台。乘巴士沿高速公路前往市區,20分鐘就可以到達市中心的斯堪的納維亞飯店。如果3人以上同行,行李又多,乘計程車會更為經濟實惠。

在海運方面,奧斯陸是國內航運中心,屬不凍港,碼頭全長12.8公里,年貨物吞吐量為890萬噸,全國有一半多的進出口物資從這裡轉運,有130多家航運公司在此設分支機構,每天都有許多船隻進出港口,碼頭非常繁忙,大吊車、卡車和貨櫃等穿梭不停。在客運方面,與英、美、德及丹麥之間有定期客輪往返,從丹麥哥本哈根阿瑪麗堡宮附近的碼頭,搭乘8000噸級豪華客輪,下午5時起航,次日早晨8:40即達奧斯陸皮珀維卡(Pipervika)碼頭。如果是6月份搭乘這趟班輪,在白夜中觀賞長達100公里的奧斯陸峽灣美景,將是個難忘的浪漫之旅。

陸路網非常密集,鐵路線向四周延伸,北達博德,南至斯塔萬格,西抵卑爾根,東通鄰國瑞典,可以和國內所有大城市相連,而且一半實現電氣化,是國內最大的鐵路樞紐中心。市內設兩個火車站,舊車站即中央火車站,位於卡爾約翰斯大街東端,線路主要往挪威北部和瑞典。西車站(Vestbanestasjonen)位於市政廳廣場西側,線路主要往挪威西部和南部。公路網不斷擴大,與周圍各主要市鎮相通,還和德國、丹麥通汽車輪渡。

市區交通以有軌電車、公共汽車、地鐵和計程車為主,前三者由市交通局經營,線路四通八達,非常方便。公共汽車所有的線路都以大學廣場為起點站,市內路線以藍色圓盤為站牌,郊區以黃色圓盤為站牌,上面註明行車時刻表。

奧斯陸仍然保留著由兩節車廂組成的有軌電車,慢悠悠地行駛,這種情形在歐洲其他城市也存在,可以說是歐洲人懷舊心理的一種現象,所以捨不得將它們洶汰,多數人搭乘有軌電車上下班,有些市民則騎自行車。地鐵是連接市區與郊區的電聯車,到了郊外就露出地面,這樣大大降低了建設和營運的成本。

這裡的大眾運輸系統,能使人們在半小時內到達許多重要地點。乘客只要買一張24小時叫做奧斯陸卡(Oslokortet)的觀光券,公共汽車、電車、地鐵和渡輪一票通用,在進博物館時還可享受折扣優待。

在計程車方面,市內只有火車站前設有計程車站牌,其他地方都沒有。車頂上有「LEDIG」字表示空車,但街上是極少看到空車行駛。觀光客如果想搭乘計程車,可由旅館、餐廳、商店等代為叫車,也可以撥348電話自行招車。司機一般都會講英語,若兩人以上在夜間乘車,需另加費用,一般車資都包括5%的小費在內。

市內還有阿維斯(Avis)、赫茲(Hertz)、歐羅巴卡(Europear)、比斯爾特(Bislet)等數家汽車出租公司,持有本國駕駛執照者,交納一筆押金後,就可以租用。

這裡的旅館在豪華程度上無法與西歐國家相比,設備較為簡單,但是環境清潔,服務周到,一般都提供乳膠寐墊軟床和鴨絨被。遇旅遊旺季,還會在暑期提供大學生公寓,它們沒有專門浴室,但有淋浴設備,而且費用便宜。

觀光客如在旺季到此旅遊,最好提前幾個月、通過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或信譽良好的旅行社預約房間。市政府中央住宿處(City Central accommodation bure-au)位於中央火車站內,每日上午8~11時辦公,可以預訂奧斯陸地區的民宅、寄宿公寓及旅館等各種住處,還為沒有事先預約的旅客臨時安排住所,不過在旅遊旺季,經常要花30多分鐘排長籠等待安排。一般說來,冬天是挪威旅館的淡季,這時沒有太多觀光客前來拜訪,所以生意不好,旅館都有折扣優待。在夏季旺季,偶然也有週末特價良機,但應避開學校和滑雪假期,這時旅館客滿,房租也會跟著上漲。這裡的住宿費用通常已包括了稅金、小費和服務費,普通旅館還包含早餐費用。市區飯店大部分集中在卡爾約翰斯大街附近,不論購物、觀光,都很方便。

格蘭德(Grand)大飯店坐落在卡爾約翰斯大街附近,與國會大廈對街而立,是市內最高級的旅館,頂樓設寬敞的游泳池,擁有310間現代化客房,在每年12月時會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保留一間套房,並在洛可可式的宴會廳舉行官方正式接待會。

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大飯店位於霍爾堡大街(Holbergs Gate),是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的關係企業。飯店樓高19層,擁有高級餐廳、頂樓酒吧及500間客房,是市內規模最大的飯店和最高的建築,裝飾豪華,設施新穎齊全,登上樓頂可以飽覽全城概貌和峽灣美景。此外,還有專門巴士往返於機場。

布里斯托(Bristol)大飯店位於克里斯蒂安四世大街(Kristian IV Gate),南距格蘭德大飯店約400公尺,步行5分鐘即到鬧區。它擁有摩爾(Moorish)風格的美麗大廳和143間客房,房內裝飾各式古董,顧客多半是有錢階級。

大陸(Continental)飯店位於斯托爾廷格斯大街(Stortings Gate),創辦於1909年,仍由創始人家族經營,是挪威國賓的下榻旅館,內設178間客房,裝飾精緻漂亮,富麗堂皇的維也納式豪華大廳,是奧斯陸名流在晚上到對面的國立劇場觀賞後的聚會場所。此外,頂層還設有露天陽台,供觀光客居高臨下,欣賞市容市貌。

霍爾門科倫公園(Holmenkol-len Park)大飯店位於國王大道(Kongeveien),外觀為宏偉的老式木造建築,是1980年興建的現代化大廈,內設200間客房,設施豪華,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在這裡還可以俯瞰挪威最著名的滑雪區。

皇家克里斯蒂安(Royal Chris-tiania)原名薩拉(Sara)大飯店,位於比斯庫伯居納爾魯斯大街(Bisk-op Gunnerus Gate),南距中央火車站約200公尺,1989~1990年曾進行翻修,擁有富麗堂皇的中庭、絕佳的早餐、一流的服務、便利的交通及320間寬敞的客房,它們多被旅行社包租。

大使飯店(Ambassadeur Hos-pital)位於皇宮對面的高級住宅街,周圍環境非常幽靜,內設三溫暖、游泳池和33間客房。

卡爾登(Carlton)飯店位於公園大道(Parkveien),距離市中心約1公里,擁有50間高級客房。此外,還設有味美價廉的牡蠣酒吧,在當地非常有名。

斯坦法(Stefan)飯店位於羅森卡倫特茲大街(Rosenkrantz Gate),南距布里斯托大飯店100公尺,共有127間客房,設施齊全。此外,還有一流水準的餐廳。

林奈(Linne)飯店位於斯塔茲拉德馬蒂亞森大街(Statstraad Mathiesens Gate),共有60間客房,房內有空調、電視、冰箱等設備。另外,還有酒吧、餐廳及會議室等附屬設施。

梅約斯頓(Majorstuen)飯店位於福洛格尼爾公園附近,周圍是熱鬧的購物區,這裡房租合理,氣氛溫馨,交通也很便利,可乘電車、公車及地鐵到達。

埃卡爾斯秀斯(Akershus)旅館由一艘舊德國客輪改建而成,泊在阿克什胡斯城堡附近,環境宜人,房間有點像煤倉,保持古樸氣氛。此外,還有熱鬧的酒吧。

努倫(Norum)旅館位於市中心西側,是一幢漂亮的老式建築,設有溫馨舒適的小酒館。芬尼克斯(Fanix)是一家經濟型旅館,位於德羅尼根斯街(Dronnigens Gate),共有55間客房。全景畫(Panorama)旅館位於松恩(Sognsv-eien)大街,擁有660間客房,也是一家大眾化經濟型旅館。

在飲食上,挪威人早餐是全歐洲最豐盛的,他們稱之為「福洛可斯特」,認為是一天的主餐,所以菜餚非洲豐富,包括各式魚、適量調味醬、烤肉、火腿和瑞典式燻綿羊舌等。當地名菜也不少,克拉瓦拉克斯(Cravlaks)是在鮭魚上灑少許砂糖、細鹽和白胡椒,然後用醋醃製而成。歐瑞特(Orret)為一道鄉土菜,先在鱒魚上灑些麵粉和鹽,然後再用奶油烤烘而成。當地特色菜還有馴鹿肉排烘製而成的萊茵斯德爾(Reinsdir)、羊肉調製的科莫爾(Komle)和用酸奶油煮成的鱈魚等,一般說來,挪威菜不像法國菜那樣使用眾多調味品,故無法與之相比,但各餐廳都極講究材料的新鮮和美味。

市區除各大飯店的附設餐廳外,還有許多各種級別的餐館。高級餐廳有專門領位員把顧客引至空位,最低消費額約200克朗。普通旅館大多集中於中央火車站和奧斯陸大學附近,用餐者可自行尋找空位,如桌上已有人就座,只需打個招呼就可以入座,此類餐廳最低消費約100克朗,有一杯酒和三道菜,若想另加一份三明治,需再付30~40克朗。有些餐廳不供應酒類,沒有售酒執照者,在週末或節假日時,兄允許提供啤酒等不含酒精的飲料。奧斯陸酒價之高簡直出人意料,半公升啤酒要價5美元,如果喝葡萄酒或烈酒,更是天價。

現在的奧斯陸已變成不夜城,過去餐廳都在午夜打烊,現在正餐及點心一直供應到清晨2、3時,啤酒和葡萄酒可供應到凌晨6時。也有少數自助餐和速食店全日24小時營業,並且天天生意都很好,所以奧斯陸已成為「斯堪的納維亞的週末首都」,外來的遊客、愛樂者、藝術崇拜者、沉溺酒吧者,以及尋求任何消遣的人,都會喜歡這個都市。

市內主要的餐廳有托斯特魯伯克耶爾倫(Tostrupkjelleren)餐廳位於卡爾約翰斯大街,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專門供應傳統北歐名菜,設雅致酒吧,晚上還有輕柔的鋼琴伴奏。流浪者(Blom)之家也位於這條商業街上,供應糕餅麋鹿肉等多種美味的傳統挪威菜。弗拉斯卡蒂(Frascati)餐廳位於國立劇場前面,在市內首屈一指,從二樓窗口可以遠眺樹林中的易卜生雕像。德隆靈根(Dronnin-gen)餐廳位於比格迪半島東岸的長堤上,夜晚可以一邊進餐,一邊觀賞港灣夜景,極富浪漫情調,所以深受年輕人喜愛。埃克堡(Ekeberg)餐廳位於國王大街的高丘上,搭電車從市中心前來約需10分鐘,在此進餐可以居高臨下,眺望港灣美景。

赫爾加德斯克羅恩(Herregar-dskroen)位於福洛格納公園內,是一家露天飲茶式餐廳,觀光客欣賞完維格德的雕塑後,可到此用餐,從這裡遠望美科倫山丘,使人心曠神怡,不過,它只在夏天旅遊旺季期才營業。斯托爾特爾維茲‧吉斯特格維利(Stortor-vets Sjæstgiveri)餐廳位於格蘭森(Grensen)大街,是全市最古老的餐廳,有250多年歷史,內部裝潢設施流露著濃厚的古典氣息,環境幽雅溫馨,供應有傳統午餐和晚餐,多半為家常菜,夏季還可以在庭院用餐。英格伯瑞特斯‧卡夫(Engebret's Cafe)位於班克伯拉森(Bankplassen)大街,也是市內最古老的餐廳之一,內部裝潢、餐桌及餐具等,都是仿古品,古色古香,尤如置身中世紀。這裡供應希臘沙拉、蔬菜沙拉、蒸雞肉及大塊的豬油火腿蛋糕等,此外,還設小酒館和酒吧,有特大杯的咖啡、茶和可可。古爾德費斯肯(Guldfisken)位於港灣附近的瑞德哈斯大街(Radhus Gate),前設酒吧,後為餐廳,午餐時間對外營業,下午6時打烊。布雷森瑞特(Brasseriet)主要供應歐陸菜式和挪威的海鮮特產,魚和肉淋有可口的醬汁。卡斯特斯(Costas Brasserie and Bar)是大型義大利餐廳,提供清淡、新鮮的菜餚,前面設啤酒吧。加姆瑞德赫斯(Gamle Raadhus)是一家舊式餐廳,屬17世紀建築,有豐盛的挪威特產和鮮美的鯰魚。格林德卡夫(Grand Cafe)曾是易卜生消磨時光的小餐館,有燉麋鹿舌、鯨肉拼盤、糕餅、沙拉和咖啡等。赫勒克荷門斯餐廳(Harlekin Homansbyen)的菜色呈明顯的法國風味,也有腓力牛肉等挪威特產;此外,還供應小菜、披薩、糕餅、鮮魚及烤肉等。

在奧斯陸大學和中央火車站附近,還有許多卡費斯托瓦(Kaff-istova)咖啡連鎖店,通常分為自助咖啡屋和餐廳兩部分,所供應的食物,多半為傳統的挪威鄉土菜,味美價廉,是由地方青年協會經營。此外,市內不少餐廳出售著名的挪威海螯蝦(Scampi),牠長約20糎,重200公克左右,分布在挪威海域,穴居於10~250公尺深的海底,多用拖網或設餌蝦籠捕撈,去殼烹調後,味道鮮美,是挪威人宴請賓客不可或缺的佳餚。

奧斯陸的週末夜晚非常熱鬧,人們自各個角落裡湧向街市中心,熙熙攘攘,櫥窗花花綠綠,街上有各種現烤現賣的燒餅攤,有時還可以看到一些青年男女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在夏夜,有專為觀光客提供的舞台秀等表演節目,與北歐各大都市一樣,餐廳裡都附設有舞池。克里斯蒂安四世之城是著名的紅燈區,阻街女郎和尋芳客多在此搭訕談交易。

夏季俱樂部也是專為觀光客開辦,設舞台秀表演,價格較貴。據「奧斯陸指南」(Oslo Guido)雜誌介紹,除一些高級飯店附設的俱樂部外,市區其他主要娛樂場所有阿瑪莉堡(Amalienborg)、卡羅‧迪斯可舞廳(Kroa Discot-eque)、古爾德費斯肯(Guldfisken)、畢加爾(Pigalle)和赫特蘭德斯‧朱巴倫格(Hetlands Jubalong)等。

市內的一些啤酒屋很適合年青人社交娛樂活動,較出名的有羅斯克耶爾倫(Rosekjelleren),位於克利根堡大街(Klingenberg Gate),是一般市民的休閒場所,顧客購票入場,內有舞台秀表演,也可自己到池中跳舞。泰羅勒‧克羅恩(Tyroler Kroen)是慕尼黑風格的啤酒屋,坐落在市政廳廣場附近,常有海員、觀光客和學生在此歡聚一堂,大家並排而坐,一邊喝啤酒,一邊引吭高歌,非常熱鬧。此外,電影院和戲院也是很好的消閒場所。

5月17日是挪威憲法日和國慶日,按照慣例,這一天是全國性的嘉年華會,奧斯陸要舉行盛大的遊行活動,當日人人都打扮得妥妥貼貼,大部分婦女穿著本地傳統性民族服裝;甚至由一車車巴士載來的丹麥和瑞典訪客,男的個個西裝筆挺,女的也盛裝撩人。前面是皇家御林軍騎著高頭大馬開道,後面的隊伍主要由天真活潑的學生和兒童組成,他們身著各種民族服飾,揮動五顏六色的彩旗,沿著卡爾約翰斯大街浩浩蕩蕩、擊鼓前進。一路載歌載舞,兩旁是水泄不通的人山人海,各路遊行隊伍的匯集點在皇宮廣場,挪威國王會站在皇宮的陽台上,向遊行隊伍揮手致意,人群中頓時響起一片熱烈的歡呼聲,人們開始高唱國歌和國王之歌。隨後,歡樂的隊伍又湧向其他市街,參加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最受歡迎的是街頭戲劇表演,當地未婚男女青年裝扮成英雄、惡魔等劇中角色,當正義戰勝邪惡時,觀眾無不報以熱烈的掌聲。

奧斯陸的商品,以反映傳統民族藝術的製品居多,如陶器、銀器、木雕製品、室內裝飾品及手工編織品等。這裡的陶瓷多為手工製品,具粗獷純樸的美感,有花鳥、人物等多種造型,形象生動。玻璃製品以不同的廠家呈現不同的藝術風格。銀製品特別有名,尤其是鑲有琺瑯的產品,非常名貴。裝飾品既有傳統式樣,也有現代風格,白木製家具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室內裝飾,價格一般都不便宜。在服裝方面,這裡最有名的是貂皮、狐皮及海豹皮大衣,滑雪毛衣也是很具代表性的手工編織品,色彩鮮豔奪目,織有各種幾何圖案,顯得美觀大方。

卡爾約翰斯(Karl Johans)大街是市區最繁華的購物街,位於皇宮自西往東至中央火車站之間,全長1300多公尺,集中了眾多商店、百貨公司、專賣店和餐廳,其中的葛拉斯瑪嘉西尼特(Glasmagasinet)和斯滕斯特羅姆(Steen & Strom)是兩家最主要的百貨公司。此外,議會大廳、國立劇院、奧斯陸大學和奧斯陸大教堂等重要建築物,都在它的兩旁;市內主要的參觀點,也在這條街的附近。在這條大街南側有個綠蔭濃密的森林公園,路人逛商店累了,可以到森林中休息片刻,曬曬北歐溫和的陽光,或是到草坪的露天咖啡座上喝杯咖啡,是最愜意不過的事,所以有時人們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逛市內最繁華的商業街,還是在森林中漫步。

參閱「何處購物」(Where to shop)和「奧斯陸指南」可以了解各專賣商店。廣場(Forum)商店位於羅森克倫茲大街附近,展售眾多現代工藝品。挪威設計(Norway Design)中心位於斯托爾廷格斯大街,是市內最大的展覽中心,出售一流的商品。胡斯費莉德爾(Husflider)商店位於默勒大街(Moller Gate),可選購高級室內工藝品和民俗藝術品。大衛安德森(David Andersen)是世界聞名的銀製品專賣店,這裡有一般銀器和海盜時期銀器的複製品。約翰托斯特魯(Johan Tostrup)商店也出售各種銀製品和裝飾物。埃廷娜埃格納爾(Etienne Aigner)商店專售化妝品和時髦飾品。貝爾斯埃勒岡斯(Pels Elegance)為毛皮店,位於韋格朗德(Wergeland)大道,所售各類毛衣和皮衣保質期為一年。西里爾(Siril)商店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大飯店對面,提供各種挪威毛線和土特產品。皮爾斯巴克爾(Pels Backer)位於國王大街,也是市內著名的毛皮專賣店。布羅德倫‧哈勒(Brodrene Hallen)商店位於卡爾約翰斯大街,出售毛線衣和皮革製品,其毛衣都用手工編織而成。莫爾塔(Maurtua)商店位於市政廳附近,這裡的毛衣式樣繁多,尺寸齊全,常常是賓客如雲。巴沙哈里尼(Basarha-llene)是一流的古董店。此外,葛倫生(Grensen)是一條販賣廉價品的大街,從衣服到唱片等各種物品應有儘有。

當地購物時間通常為上午9時至下午5時,許多商店在週四營業到晚上7時,夏日打烊得較早,尤其是週五。週六的營業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2時。有些大型商場會在晚上8時才關門。

觀光客們在商店購物凡超過300克朗時,可請店方開張免稅證明,並將商品封好,在離開挪威時,可在機場、港口或邊境關卡處,向VAT退稅櫃台申報,在免稅支票背面填上姓名、地址及護照號碼,然後交給櫃台,通常會以本國貨幣將免稅金額退還。

當地市民的體育運動項目主要有跑步、騎自行車、遊艇及滑雪等。在山坡、樹林、海濱和河畔,到處是跑步和騎自行車的人,有些花白頭髮的老夫婦結伴而行,慢悠悠地散步,他們認為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呼吸清新空氣,對身心健康大有助益。曾經有一位葡萄牙新任外交官在奧斯陸近郊的餐館吃飯,看到許多挪威人在爬山路,奔向對面的山峰,便問身旁一位挪威外交部女官員:「他們要到那裡去,對面的山上有什麼?」,女官員告訴他,他們只是在走路,爬到對面的山上,也許是在那裡喝茶、吃飯。這位葡萄牙外交官不可理解地說:「喝茶、吃飯,何必到那麼遠,這裡就有很多咖啡館和餐廳,他們在這附近喝茶、吃飯就可以了。」聽起來像個笑話,卻又是事實,挪威人一有時間就到戶外跑步,這種情形的確讓外國觀光客感到訝異。

夏天一到,市民們紛紛湧到湖海游泳或曬日光浴,有些則乘遊艇出海,或欣賞自然風光,或把桿垂釣,或漫無目的地飄蕩在海面。如果時間充足,他們還會駕艇穿過峽灣,橫越大海,往鄰國丹麥或瑞典遊覽一圈。所以遊艇是挪威人必需的生活用品,幾乎每家都有。漫步奧斯陸灣,觀賞那些製作精細、式樣別致的遊艇也是一大樂趣,它們除了夏天使用,其餘時間都停在海灣內。在眾多私人機動遊艇中,最普通的一種叫「斯尼基」,船首、尾呈尖形,兩頭都可以開動,據說這種式樣由原北歐海盜常用的長形海盜船演變而來,船體外殼用玻璃纖維加固塑膠製成,美觀耐用。

滑雪是挪威人最喜歡的戶外運動,據考古表明,他們在4000年前就開始滑雪運動,滑雪屐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代滑雪運動的始祖松雷諾爾海姆是奧斯陸人,他從屋頂往下跳躍的動作和順著陡峭山坡全速下滑的舉動,使鄰居們大為驚奇。1870年,他發明世界第一付現代滑雪屐上的束腳器,使滑雪者可以自如地完成小迴轉的高難度動作。現代滑雪運動中的一些專用術語也源自挪威語,如「克里斯蒂安」表示轉動滑雪屐以停止滑行,「特勒馬克」意為改變滑雪方向的旋轉,「滑雪」一詞也是出自挪威語的。

這個國家的人對滑雪運動是老少皆愛,小孩在剛會走路時,就在腳上綁滑雪板學滑雪,市內設有許多滑雪、滑冰及冰球等運動場所,市中心的比斯雷特是世界聞名的滑冰場。挪威冰球隊歷來是世界強隊,多年來在全球冰球錦標賽上穩居A組。每年3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為著名的奧斯陸滑雪節,其熱鬧程度僅次於國慶節,屆時挪威國王親臨現場,圍觀群眾多達10幾萬人,比賽的結果,大多是勇猛的挪威選手獨佔鰲頭。

諾爾馬爾卡(Nordmarka)位於奧斯陸北郊,每年10月開始下雪,雪季長達4、5個月,而且這裡樹木多,積雪厚如被、鬆如棉,是得天獨厚的越野滑雪場所。每當雪後初晴、萬里無雲的日子,男女老少傾城出動,直接從市區滑行而去,在諾爾馬爾卡起伏的山崗坡谷間如鷹似燕地穿梭往返,他們或從高坡上疾飛直下,或在樹林間左拐右旋,或緩緩滑行,或像離弦的箭般飛速前進,突然一扭身,穩穩停步,激起雪霧一團,在陽光的折射下映出彩虹般的光環。由於丹麥冬季雪少,地勢平坦,滑起雪來平淡無味,所以丹麥滑雪愛好者會跨海前來,在此過把滑雪的癮。

在雪野,滑雪衣越鮮豔越好,如萬一迷路或遇上雪崩,鮮豔的衣服顏色容易被救援者發現。很多滑雪者往往在山坳的積雪深處挖一個雪洞,在裡面避風過夜,它不僅能保持恆溫,而且有足夠的空氣,任憑外面風號雪捲,洞內可以從容地點油燈看書和睡覺。待到天明雪止再掘開洞口,尋路返回。據說每一個滑雪者在冬天都要進行這種訓練,以防不測。

霍爾門科倫(Holmenkollen)山位於奧斯陸東北郊13公里處,海拔371公尺,是挪威滑雪勝地和世界著名滑雪場,也是高台滑雪跳遠愛好者的天堂,在此一展身手是每一個滑雪跳遠迷的夢想。此地的跳雪台(Ski Jump)高56公尺,加上山峰的海拔高度,是427公尺,氣勢宏偉,像一座巨大的紀念碑高聳山巔。建於1882年,後經多次改建,才形成現在的規模。跳雪台下面是一道長長的滑道,兩旁設看台,面對滑雪道的左邊,有一層層包廂似的設備,那是裁判席,他們用電腦進行公平、確實的評判。滑道下面是個冰封的小湖泊,鬆軟潔白的積雪厚厚地鋪在湖面,具有保護運動員安全的作用。

每年3月第一個星期天的奧斯陸滑雪節,就是在這裡舉行,任何人都可以報名參加,競技項目有高台跳雪、20公里滑雪射擊、42公里越野滑雪和團體接力越野滑雪等,比賽為期10天。如果空中有薄霧,直升機將撒藥驅霧,以保證運動員有清晰的視野,不會跳離方向。

開幕式當天上午10時許,國王會親臨現場,各國運動員乘坐電梯抵達跳台頂部,當國王在觀禮台包廂坐好,跳雪比賽隨著震蕩山野的信號槍聲正式開始。一個個身穿滑雪衣、頭戴防風帽,彎腰守候在山頂起點的運動員用力一搏,沿著斜坡滑道從跳雪台上風馳電掣而下,箭一般衝過坡道終端,因巨大的動力和慣性而騰空躍起。他們雙臂緊貼身體,全身向前傾,腳下的滑雪板略呈水平方向,像雄鷹般翱翔,動作驚險優美,在空中滑翔約90公尺或100公尺後,平穩地落在滑道上,續滑一段距離,猛一扭身,穩穩剎住,激起一陣雪浪,山坡上頓時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高台跳雪是一項高難度、危險性高的競賽運動,在飛離跳台的一瞬間,如技術掌握不好,會從高空猝然跌落,輕則傷筋折骨,重者有生命危險,比賽現場都停有數架直升機,一旦有人動作失誤從空中摔落,立即送往市區醫院搶救。

自動計分牌在山坡上,不斷閃出運動員的名字、國籍和得分,排在前面的名字又被創造更好成績者代替,比賽結果常常是挪威選手獨領風騷,有時冠軍也會落入歐美國家選手中,挪威人就顯得垂頭喪氣。

42公里越野滑雪接力賽是參加人數最多的項目,只要達到一定年齡、身體健康者,不分男女,都可以參加。有時選手多達7000多名,除本國外,還有英、法、德、義、瑞典、瑞士、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滑雪愛好者,大家一團和氣,在歡樂的氣氛中完成比賽。接近終點競賽道時,兩旁總有數千觀眾拍手歡呼,這項比賽結束後,為期10天的競賽活動宣告閉幕。

此外,游泳也是當地人們熱衷的活動,奧斯陸設有30多個公共游泳池。

奧斯陸還是國內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奧斯陸大學是全國最著名的綜合性高等學府,創建於1811年,現有2.2萬多名學生,學校總部設於國立劇場對面。世界著名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就設在大學的廳堂(Great Hall)舉行,以獎勵對人類和平有傑出貢獻者。關於諾貝爾和平獎設在奧斯陸,人們有三種說法:一是為鼓勵挪威獨立,另一說法是為紀念諾貝爾在此地的小老婆,第三種認為諾貝爾與瑞典有不痛快的地方,為了報復,就把和平獎項設在挪威。

奧斯陸大學是一座黃色的建築物,是法學院上課的地方,為帝國派的建築,是代表1814~1905年挪威與瑞典結盟的結果,因為1814年歐洲由拿破崙主宰,卡爾約翰是拿破崙的大將,後來當上瑞典和挪威的國王,所以大學和附近的建築物都採用拿破崙帝國派的設計,但因後來挪威國會不給建築費用,故至今還未全部完成。

國會大廈(Stortinget)坐落在市中心,與皇宮遙遙相對。主樓由瑞典建築師所設計,1861年動工,1866年正式使用,1959年予以擴建,新舊樓已渾為一體。大廈內有國會圖書館和餐廳,國會並定期向公眾開放,一般性會議允許自由旁聽。另有一棟供秘書和行政人員使用的辦公樓,與主樓間有地道相通。

船級社(Classification Societ-ies)是一幢12層的摩登建築,總面積為5萬平方公尺,坐落在證券交易所西側200公尺處,始建於1864年,長期對船舶質量進行檢驗和定級,迄今為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600多艘船隻加以驗級,總噸總為6850多萬噸,每年約為190艘各國萬噸級輪船進行定級。擁有3000多名職員,其中1400名在總部大樓上班,另外1600多人分布在世界104個國家的250個檢驗站中。

總部大樓設有許多實驗室,科研人員進行各種材料的腐蝕、化學和儀器測驗,分析事故原因。其中「模擬海況試驗室」最引人注目,室中央設置計算機控制測試平台,右上方為計算機控制台。計算機系統儲存了船隻在大海上遇到各種風浪的數據,把需要測試的機器設備放在平台上,按動鍵鈕,計算機就按要求把信息輸送出來。平台頃刻間劇烈震動起來,並朝不同方向發生不同角度傾斜,彷彿遭遇狂風巨浪。經過幾小時的連續測試,可以了解機器設備的性能、強度和運轉情況等。模擬海況測試經濟方便,只有挪威、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才有這種先進的測試設備。

總部大樓還設一所圖書館,擁有5萬多冊圖書和600多種科技雜誌,它把1868年以來全世界4.5萬多艘檢驗的船舶,用數據儲存在電子計算機裡,如要借閱有關資料,管理員在24小時內就可以複製一份。此外,它與英、美等國的大圖書館訂有合約,這裡查不到的資料,可與對方直接聯繫,一週內收到複製件。

船級社年總收入約1.4億美元,其中1400萬用於科研和發展基金,他們與挪威特朗亨工學院和其他公司簽訂合同,聯合做科研項目,並擇優錄用工學院船舶系畢業生,從全國各地招收工程師,不斷擴充專業隊伍,提高綜合科研能力。對新成員進行為期數週的技術培訓。隨著國際服務網點的擴大和人員的增加,船級社特別重視對在職員工進行技術輪訓,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專業能力。技術訓練中心設於總部大樓,每年約輪訓200名職員並撥出專款作為獎學金,選派有發展前途的技術骨幹出國進修。

挪威船級社之所以在國際上享有盛名,除了檢驗設備先進和人員素質高外,還由於按照國際慣例,一個國家向另外一個國家出口或出租船舶、海上鑽油平台和鑽井機等,都要請第三國進行質量檢驗,否則就無法打開銷路。近年來,挪威船級社幾乎承攬了大部分這項業務。為了防止港口污染,美國曾率先於1981年6月作出新規定,凡是停靠美國港口的油輪,都必須安裝原油洗滌設備或分離壓艙設備。隨後又有一些發達國家也作出了類似的規定。挪威船級社迅速著手經營這方面的業務,為大型油輪安置原油洗滌設備,為小型油輪安置分離壓艙設備,還在芬蘭、希臘和新加坡等國舉辦了15期關於如何使用原油洗滌設備的訓練班。這個船級社還在歐洲、美洲和遠東地區設立了6個分社。此外,船級社每年還為國內外公司和企業檢驗了近10萬件工業產品和設備,並提出改進工藝、降低耗油量和噪音的建議或方案。

奧斯陸景點眾多

市政廳廣場(Radhusplassen)位於派珀維卡灣對面,是市內著名的大廣場,也是遊客必到之處。它像個大花園,有美麗花圃、眾多青銅人體雕像和造型獨特的噴泉,並有世界上第一盞煤氣燈,觀光巴士旅行團即以此地為出發點。廣場前面的派珀維卡碼頭,是旅遊近郊及奧斯陸峽灣的遊船停泊地和出發點,在夏季的午後,港口洋溢著熱鬧的氣氛。廣場北面有一座古代與現代風格巧妙結合的大型咖啡色建築,左右各矗立著一座塔樓,這就是著名的奧斯陸市政廳,是當地的標誌。它高13層樓,外觀雄偉壯麗,是為紀念奧斯陸建市900週年而建於1950年,由挪威著名建築師普魯桑和阿爾納貝爾共同設計,被譽為當今歐洲土木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傑作。

內部各廳堂布滿壁畫和雕刻,生動傳神,給人美的享受,多出自名家之手,描述當年建國的奮鬥精神和古老的生活方式,被譽為「挪威歷史的教科書」。其中一幅勞動者群像油畫,是洛爾克森的代表作,以挪威群眾的勞動為題材,最令人欣賞。正廳還有一幅長26公尺、高13公尺的巨型壁畫,是繪畫大師蒙克的藝術珍品。中庭裡還有一些怪異的塑像,是取材自挪威神話。

整個市政廳除市長辦公室外都對外開放,供遊客參觀,高塔上還有導遊說明。市政廳大門口豎立一尊展翼欲飛的金鴿子,表示挪威是「和平之鄉」,鴿子下面四溢的水柱,沿著渠內的階梯而下,淙淙的流水聲,彷彿是美妙動聽的歡迎曲。除星期六和宗教節日,其餘時間都可參觀。

1421948272.jpg

福洛格尼爾公園(Frognerpar-ken)又名人生雕刻公園,位於市中心西北兩公里處,可乘2路車前往。它完成於1943年,佔地0.8平方公里,園內花草遍地,綠樹成蔭,還擁有150多組共計1125尊千姿百態、造型獨特的雕像,是一座令人流連忘返的露天雕塑展示館,它們都是挪威著名雕塑家古斯塔夫‧維傑蘭(Gustav Vigeland)留給奧斯陸的傑作。這位被人譽為「北歐羅丹」的雕塑大師,從1906年起創作該公園的雕塑群,奧斯陸市政府也一直支持他的活動,負擔他的生活和創作經費,並特地撥出一大塊土地,用以陳列其雕塑作品。1943年維傑蘭逝世後,市政當局根據他的遺願,在這座公園展示他的全部作品,免費供遊客參觀。

公園裡的雕塑可以分成5個區,大多分布在維傑蘭橋(Vigela-ndsbroen)、噴泉和圓形台階周圍,由一條貫通前後,長850公尺的石路串聯起來。這些形態各異的雕像組織在一個既有節奏變化,又和諧統一的布局之中。

進入公園後,沿著石板路步行5分鐘,就可以看到一座維傑蘭橋橫跨在小河上,橋頭和橋尾四角,各有一個花崗岩石雕柱,其中三根刻著男人勇鬥巨蜥蜴的情景,另外一根則是女人擁抱著蜥蝪。橋左、右兩側護欄的柱頭和欄板,都立有一尊青銅雕像,共58尊。是維傑蘭於1906~1914年創作的自然主義風格代表作,由兒童、少女和男子等組成,表現他們動靜坐立、喜怒哀樂等不同的內心世界,勾畫出人類由生至死的全部旅程。這些畫面有的儘情跳舞,有的談情說愛,有慈母授乳,也有父子嬉戲,還有丈夫打罵妻兒,人之常情與天倫之樂無不躍然其間。最讓人讚賞的是一尊名為「惱怒的小男孩」雕像,維格蘭把孩子由於願望未能滿足而發怒、大哭、揮拳和頓足的神態,刻劃得惟妙惟肖,並與佇立一旁溫柔的少女像形成鮮明對比。橋上還有一尊父親舉手打兒子的雙人雕像,生動逼真,據說它就是作者幼年的寫照。西方美術評論家認為,維傑蘭生活的年代,正是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後,強烈衝激西方社會家庭倫理觀念的時代,人們對家庭既嚮往、又厭惡,由此構成難以克服的矛盾,這正是這組雕像所要表現的主題。石橋下的小河畔是兒童遊樂園,河面上有8尊赤裸嬰兒組成的青銅塑像,哭、笑、坐、臥、趴、立、學步和翻跟斗,天真爛漫,非常逗趣。每當夏季來臨,河上有兒童專用遊覽船,供兒童們在水面上遊覽美景。

走過維傑蘭橋,是一片紅紫爭妍、芬芳撲鼻的玫瑰園,園裡的小廣場中央有個大噴水池,正中是6位青銅大力士共同托舉一個巨大銅盤,清澈的泉水從盤子裡高高噴起,均勻地向四面八方灑落下來,給這簇雕像蒙上一層薄薄的白紗。相傳盆中四溢的泉水象徵富足,巨大沉重的銅盤代表生活的艱辛,只有經受苦難,才能享受富貴。

噴水池四周,有20多棵經過數十年精心栽培的整齊樹木,每棵樹下都有各種年齡的青銅人體雕像,有蹲著的,有盤腿而坐,有的相互依偎,人樹混為一體,表現人類對大自然的依賴,以及個人生命的短暫和人類長存這一富有哲理的主題。此外,還象徵人的成長過程,表現一種「輪迴」思想,西方評論家又把維格蘭的作品稱為「輪迴的藝術」。

噴水池底座有36組計60多幅花崗岩人體浮雕,它們或坐、或蹲、或跪,表明人類與大地不可分離的關係。在這60多幅浮雕中,有的歌頌母愛,有的表現是愛情,有的反映人與人的和諧或衝突,詳盡地揭示千姿百態的複雜人生。

噴水池外圍,以黑白兩色花崗岩拼成馬賽克式圖案通道,是維傑蘭設計的迷津,全長約有3公里,要走出這個迷津,需拐525個彎,少則用45分鐘,不得要領者要走數個小時。維傑蘭以此比喻人生跋涉的漫漫長路,是何等錯綜複雜。

登上噴水池後面幾十級台階,即達橢圓型平台,是公園的最高處,也是雕塑品集中之地,維傑蘭稱之為「幻影世界」(Monol-itten)。平台中央聳立著聞名全球的「人生柱」,表面是一群奮力爬向頂端的裸體人像。它高17.3公尺,重275噸,用一根天然圓形大石柱雕刻而成,是維傑蘭最傑出的作品。柱上雕刻121個不同姿態的男女老少,從出生至老死,最底部是老人,越往上越年青,頂端為幼童和骸骨,表示人生的兩個極端。維傑蘭在創作這根石雕時,先做一個石亭模型,然後由3名技藝高超的石匠,根據模型,花費14年工夫才完成。由於維傑蘭對這件作品未留下任何解釋,所以後人對它所要表達的意思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它描繪世人不滿足人間生活,攀登「天堂」時相互扶持或傾軋的情景,人們有的沉迷,有的驚醒,有的掙扎,有的絕望,組成一個生命的旋律。有的人認為它反映作者嚮往和平、反對戰爭的思想。也有人說它表現作者的哲學思想,老一代死去,新一代成長。有些美學家甚至認為,它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

「人生柱」四周和台階上,共有36組花崗岩人體雕像,它們全是生活在大地上的人,粗獷有力,寓意與「人生柱」形成鮮明的對照,人們腳踏實地,體驗現實生活的悲歡離合,而不追求虛無漂渺的天堂幻想。

公園正道兩旁的護墩上,每隔3、4公尺,就有一對男女裸體雕塑,他們似嬉戲、似傾訴,神情儀態,栩栩如生,又沒有猥褻感。公園盡頭有一座「生命之輪」銅雕,由頭腳相連的4名成人和3名兒童組成,主題是表現週而復始循環的人生。公園正門的五扇大門上,各飾有6組浮雕,都表現人與蜥蜴的搏鬥,象徵人類與邪惡的抗爭。此外,公園裡有一道鐵柵門,人們仔細察看,不難發現在鐵條做成的門上,也有裸女藝術人像。

所有看過雕塑的遊客,都驚嘆維傑蘭旺盛的創作精力和豐富的想像力,他是奧斯陸的自豪,其作品吸引著眾多觀眾。

阿克什胡斯城堡(Akershus Slott)位於市政廳南方500公尺處,西距港灣約200公尺,由丹麥兼挪威國王哈康五世興建於1300年,是中世紀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建堡的主要目的在協防奧斯陸,使它在被丹麥和瑞典統治期間不致遭到劫掠者的侵擾。1319~1379年它是挪威國王的居城,1624年燬於城市火災,當年酷愛建築藝術的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對它進行重建,現在城堡所呈現的文藝復興風格,就是他的傑作,內部的一切裝璜,也都由他精心設計。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納粹德軍佔領,並在舊火藥庫旁槍殺幾位地下抗暴志士,戰後,挪威賣國賊吉斯林也是在同一地點被處決的。

堡內附設兩個博物館,一個是抗暴博物館(Resistance Muse-um),陳列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挪威抵抗納粹德國的一切資料,其圖書資料室藏有許多相關圖書、電影膠卷,以及當年抗暴組織設在英國倫敦的「自由挪威之聲」廣播電台錄音帶等,有一幅繪畫描述納粹德軍在挪威的暴行,以及英勇抗暴戰士努力抵抗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館中展覽項目包括戰役、地下報社的卓越貢獻和教師對抗納粹法令運動等,英文說明還詳細介紹英國和挪威的關係。另一個是防衛博物館(The Defence Museum),為紀念挪威陸軍建軍350週年而創辦於1978年,館中展示海盜時代至今的挪威一切軍事活動文獻資料。

皇宮(Det Kongelige Slott)位於卡爾約翰斯大街西端,由統治挪威的瑞典國王卡爾約翰斯下令建於1848年,宮殿尚未完成,他便與世長辭。皇宮前面至今豎立著他騎駿馬的雕像。皇宮被330畝的森地和公園所圍繞,內部現為國王住家,每星期五都由國王在此親自主持內閣會議。宮內有150個房間,只有10幾個房間對外開放,供觀光客參觀。在皇宮前的廣場上,每逢5月17日國慶節,國王全家會站在陽台上接受中、小學生們搖著國旗向他致敬。當國王在宮中時,皇宮上空就會飄起紅地金獅的王旗。

御林軍負責守衛皇宮,他們身穿黑色軍服,佩帶綠色肩章和白底紅條領章,頭戴黑色寬邊頭盔,右側斜插一撮長毛,顯得彬彬有禮,溫文爾雅。人們可以在崗位附近散步遊玩,甚至與他們攀談,有時他們會風趣地向遊客介紹皇宮的歷史和一些軼聞趣事。每天下午1:30,都會在皇家廣場舉行換崗儀式,交接班的兩隊御林軍相對而立,兩位隊長在軍樂隊嘹亮的樂曲伴奏下,手持馬刀,威風十足地檢閱各自隊伍,然後互行舉刀禮,交班者撤下哨位,接班者列隊走入各自哨位。每次換崗,總有許多圍觀者,觀光客則不停地拍照留念。

皇宮後面是皇家花園,綠草如茵、鮮花競放,美麗迷人,這裡還有一個由樹木組成的龍形迷宮,遊客從龍尾進入,在綠色通道中曲折前行,尋找出口,以考驗每個人的體力和智力。

奧斯陸大教堂(Oslo Domkir-ken)位於卡爾約翰斯大街,北距中央火車站約300公尺,是挪威國教基督教路德教派的總教堂,並係大主教辦公的地方,始建於1694年,5年後完工,19和20世紀曾進行整修。前面立有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全身塑像,以紀念他創造現代奧斯陸的貢獻。教堂外部為暗褐色磚塊,青銅大門雄偉壯觀,是挪威著名雕刻家達格芬‧韋倫斯基爾德(Dagfin Weren-skiold)於1938年設計製造;教堂內有一架德國製造五層樓高的管風琴,由6000支不同高低粗細的銅管組成,音量雄渾。此外,教堂前面有花市,後面也是一個廊柱環繞的圓形市場,有賣食品和手工藝品的攤子,為莊嚴肅穆的教堂增添許多活潑色彩。它通常都對外開放,供遊客參觀,但在週六、日和宗教節期間,除參加禮拜者,一般觀光客不得入內。

卡梅阿克教堂(Gamle Aker Kirke)位於大教堂北方1500公尺處,建於1100年前後,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最古老的石造教堂之一,至今仍在使用,它一般只在每年5月中旬至8月末對外開放,滿足外國觀光客的參觀願望。

國立劇場(Nasjonaltheatret)位於卡爾約翰斯大街附近,鄰奧斯陸大學,西距皇宮約200公尺,是市內五家劇場中最著名的一家,建於1891年。經常上演挪威古典劇、現代喜劇和斯堪的納維亞諸國、歐美等國戲劇,最受歡迎的是易卜生戲劇,不過只用挪威語上演,對語言不通的外來觀光客非常不便。

劇場大門前有兩尊引人注目的銅像,一尊為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他是歐洲現代派現實主義散文劇的創始人、歐洲戲劇先驅之一,具有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敏銳的心理觀察力,其傳世之作「玩偶之家」膾炙人口,至今仍在國立劇場盛演不衰。另一尊為挪威19世紀著名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比昂松(Bjornson),是挪威國歌歌詞的作者,他與易卜生、亞歷山大謝朗(Alexander Kielland)和約納斯李(Jonas Lie)等4人被譽為挪威19世紀文壇四傑。

有趣的是,易卜生的女兒嫁給了比昂松的兒子,而比昂松兒子又是這座劇場的首任經理。劇場建成後,他們都要求首演自己的作品,這使比昂松的兒子很是為難,後來,他既不演岳父的戲,也不演父親的戲,而上演一個不知名作家的戲劇作品。易卜生的兒子是挪威獨立後第任外交部長,也是一位作家,但他的寫作才華終究比不過父親,最後自殺身亡。

國立美術館(Nasjonalgalleriet)位於奧斯陸大學後側,主要收藏挪威本土著名藝術家創作的繪畫、雕刻、素描、石印及攝影等佳作,也有馬奈(Manet)、塞尚(Cez-anne)、馬諦斯(Matisse)、畢卡索(Picasso)等法國和歐洲近代藝術大師的美術品。展廳裡還有一尊易卜生大理石雕像,是維傑蘭的代表作,現為挪威國寶。雕像額頭高大寬闊,幾乎佔據整個面部的1/2,眼睛炯炯有神,眉毛豎起,嘴角下沉,憤怒中帶著沉思,似乎考慮該如何鞭打自己所捕捉到的爾虞我詐、腐化墮落等惡行。這尊雕像非常符合易卜生的精神氣質,很受觀眾喜歡。此外,美術館展覽大廳經常舉辦弦樂四重奏、管樂五重奏、鋼琴獨奏和小提琴演奏等室內音樂會,並全年開放供遊客參觀。

海妮安斯塔德美術館(Henie Onstand Gallery),坐落在奧斯陸郊區霍維柯丹(Hovicodden)鎮上,由1928年、1932年和1936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金牌得主索雅海妮(Sonja Henie)和夫婿尼爾斯‧安斯塔德(Niels Onsted)所創設的,他們捐贈館屋、收藏品和基金,成為挪威唯一展示20世紀以後全世界現代美術品的地方。分新、舊兩館,佔地總面積3330平方公尺,其中新館佔2500平方公尺,於1995年2月4日開幕,全館共有收藏品7000多件,有馬諦斯、勃納爾(Pierre Bonnard)和畢卡索等近代畫家傑作。

蒙克美術博物館(Munch Museum)是市政當局為紀念挪威著名藝術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誕生100週年而建於1963年,他是傑出的油畫家和版畫家,生活在新舊文化交替時代,以高度個性化的藝術風格與19世紀矯揉造作的傳統學院派相對抗,成為20世紀表現主義藝術的先驅之一,也是挪威近代最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1863年,他生於洛頓一個文化藝術世家,父親是位醫生,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但童年生活非常不幸,自幼體弱多病,母親和一個姐姐很早就去世,酗酒的父親會時常打罵他,並於他5歲時因病而亡。他9歲時,年僅15歲的大姐也因肺病而夭折。這一切無疑給蒙克幼小的心靈打上深深的烙印,他曾說過:「疾病和精神失常,是守候我搖籃的黑天使。」因而使他的作品基調是對生的不安和死的恐懼,「病娃」、「死之屋」、「母親之死」和「少女與死神」等,都是以童年不幸遭遇為背景的創作。

從小時候開始,蒙古就表現出極高的繪畫天賦。1880年考入奧斯陸克里斯蒂安工藝美術學校,師從自然主義畫家克里斯蒂‧克羅格。蒙克在繪畫中非常善於運用光線,比如1884年的作品「早晨」,表現一位半裸少女清晨坐在床頭的場面;由於對窗外透灑進來的陽光運用出色,使得這幅主題普通的畫作帶著聖靈的氣息。在他看來,印象主義對「印象」的描繪根本是不可能的,他說他畫的不是自己所見到的東西,而是所感受到的東西;他所注重的並不是繪畫的對象,而是借繪畫以表現內心的感受。因而,蒙克被譽為表現主義之父,他的作品主題多係愛、恨、痛楚和死亡。1885年後曾兩次赴歐洲藝術中心的巴黎學習印象派繪畫,因受高更、土魯斯等後期印象派畫家和「新藝術運動」的影響,畫風發生重大變革。

1892~1908年,是蒙克藝術發展的轉捩點,他在憂鬱和驚恐的精神狀態下,以扭曲的線形風格表現悲慘的人生,還傾心易卜生的社會問題劇,並為其話劇設計舞台布置。

1892年秋,蒙克受柏林美術家協會邀請,挑選了55件作品在柏林舉辦畫展,由於畫作形象怪異,與傳統風格相背,引起柏林保守派畫家的圍攻,畫展舉行一週便告草草收場,但其表現主義畫風卻得到承認。後來,蒙克在德國各地舉辦巡迴畫展,畫商們紛至沓來。隨後,他加入由表現主義畫家組成的「橋社」,並居團體領袖之職,從而成為表現主義美術運動的先驅之一。

1893年,他創作了一生中最偉大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吶喊」。他在作品裡宣泄了一種極度痛苦和絕望的心態,畫中每個事物都是扭曲的,象徵現代人在工業文明的壓抑下扭曲的心靈,他用一個無性別、沒頭髮和無個性人物的驚恐萬狀,表達了人們極度孤獨的痛苦和恐懼,那旋渦似的流暢線條,彷彿使人們聽到了震顫人心的呼號。

1894年,蒙克加入以「潘神」雜誌為中心的社會團體,其主要成員是受尼采哲學和象徵主義影響的作家、詩人和藝術家,如易卜生、斯特林堡、罕姆生和馬拉梅等人,他們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愛情和死亡的主題,對蒙克思想影響極大。

19世紀末,歐洲藝術界出現表現主義藝術流派,它打破傳統的美學觀念,用強烈跳躍的色彩,潑辣生動的線條,誇張變異的造型和刺激人心的畫面,以表達人隱藏在內心的感受和情緒。

1908年,因患精神病到哥本哈根的丹尼爾、可布森等地療養。1910年病癒,回到祖國隱居在奧斯陸峽灣的家中,深居簡出,閉門作畫,性格變得更加孤獨,和家人也很少交談,但畫風卻變得自由奔放,色彩豐富明亮,如花6年時間為奧斯陸大學節日廳創作的大型壁畫「太陽」,畫面上光芒四射的太陽,給人美好的嚮往和光明的感受。

1915年後,可能意識到工人階級是一種不可抑制的社會力量,蒙克創作了一系列以工人和工業大生產為主題的油畫,如「回家的工人」、「挖溝的工人」、「工匠和石匠」等。晚年主要為奧斯陸市政廳、奧斯陸大學和一家巧克力工廠的職工食堂創作一系列壁畫和裝飾畫,也曾在蘇黎世、柏林等地舉辦畫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蒙克過起了近似隱居的生活。長期的勞作,極度緊張的精神和酗酒摧垮了他的健康;這段時期的作品表現得平和及協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軍佔領挪威期中,蒙克拒絕和納粹合作,還通過畫面表達反抗和憤怒的心情。在他生前,他將所有的作品及收藏,無條件地捐獻給奧斯陸市,包括1200幅油畫、7500幅素描、6座雕塑,以及石刻、銅盤、照片和信箋等。

1944年1月23日,81歲高齡的蒙克因心臟病發作在奧斯陸與世長辭。現在蒙克美術館內收藏他的作品共2.4萬多件,包括油畫1200幅、素描4500多幅、版畫1.8萬幅和雕塑6件;由於不時有私人收藏家捐獻,所以數量不斷增多。平時展出500件繪畫作品,並按創作年代經常更換,使人們可以不斷發現蒙克畫風的演變過程。

在展廳中,有一幅創作於1904年的全身自畫像,畫中的他身穿深色外套,手持畫筆,氣質高貴。還展出些早期未成熟的作品,如1886年的「病娃」,畫著他的大姐死在椅子上的情景,家人們低垂著頭圍在死者身旁,整個畫面用墨綠色和黑色為基調,烘托出悲哀的氣氛。展廳中還可以看到蒙克以生命為主題的著名系列畫「生命」,表現了愛、悲、嫉妒、痛苦、偽善、追求和渴望。

展廳中還有一組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如「嫉妒」,畫中的主角普茲拜佐斯基是蒙克的好友,因生性放蕩挑起桃色事件被殺,畫中一個睜著失魂落魄雙眼、面色慘白憔悴的人身旁,有一對情意綿綿的戀人,卿卿我我的耳語似乎隱約可聞,嫉恨之情躍於畫上。

蒙克自己也曾因愛情糾葛傷了一隻手指,所以也有關於愛情一系列作品如「吻」、「恐懼」、「吸血鬼」和「憂鬱」等,都表現了一種對女性的渴望、嫉妒和敵視的心理。不過,他有些描繪女性的畫還是很有哲理的,如「女人的化身」,主體是一位裸體女人半身像,左下角骷髏似的小人是胎兒,邊框處浮動著的是精子,以表現人類的繁衍生息,以及女人履行自己天賦的責任。另一幅代表作「青春期」,描寫的是一個身體苗條的少女,兩腿合併坐在床上,雙手交叉在兩膝上,恐懼的雙眼注視著正前方,一束光線自左邊射來,投下了不祥的陰影;他用精神分析法描寫了一個進入成年期少女的恐懼心理。

另外,館中還有蒙克的書信、手跡和各種文件。美術館的商店裡還出售蒙克畫作的複製品。

美術工藝博物館藏有聞名全歐的巴爾迪紹爾(Baldishol)地毯,出自海德馬克(Hedmark)地區,織成於1180年,是館中所展出5張古代羅曼地毯之一。

佛拉姆號博物館(Framhuset)是一座金字塔形的漂亮建築,以探險船「佛拉姆號」命名,這艘船也陳列在館內,它曾與航海家們前往北冰洋、南極等地,也因此成為挪威的國寶。

弗萊特夫‧南森(Fridtjof Nansen)是第一位駕駛「佛拉姆號」船的探險家,他自幼體格健壯,喜歡戶外活動,1882年,乘獵海豹船來到格陵蘭海域,初次看到格陵蘭遠處的巨大冰蓋,萌發探險念頭,決定翻越格陵蘭。1888年5月,他和6名隊員組成的探險隊,從挪威東海岸出發,途經冰島,於同年8月15日抵達格陵蘭,開始翻越冰蓋,9月5日登上海拔2718公尺的最高點。同月26日,他們到達格陵蘭西海岸阿梅拉利克峽灣,並在戈特霍布(Godthåb)度過嚴冬。1889年5月,探險隊平安回國。

1890~1892年,南森先後兩次向挪威地理學會和倫敦皇家地理學會提出冒險計劃,建議造一艘特殊的探險船,駛往東西伯利亞外的北冰洋,讓船冰凍在浮冰上,隨著浮冰由海流漂往挪威北面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這一提議得到挪威議會和國王的支持,並按他的設想建成「佛拉姆號」探險船。

1893年6月24日,南森一行13人從克里斯蒂安港啟航,一切行程都在計劃內進行,1895年3月,他與一名隊員帶著冰上交通工具,中途離船北進,抵達人類從未涉足的北緯86度14分處,然後從這裡折回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Franz Josef Lands),卻被水阻隔,在腓特烈傑克遜島被困了9個月之久,飢寒交迫,苦不堪言。翌年6月才與探險隊會合,一起乘船回到挪威,「佛拉姆號」也安全漂到斯匹次卑爾根島。

1896年,南森專注於海洋科學研究,把這次探險活動載入「極北地區」一書,還編寫探險科學成果匯報。後來,他又多次參加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科學考察活動,寫出許多很有科學價值的論文。1930年5月13日,這位70歲高齡的傳奇人物在奧斯陸病逝。

極地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是另一位駕駛「佛拉姆號」作重大航海活動者,他原是一位醫生,1897年任比利時探險船大副,它是第一艘在南極過冬的船。1903~1906年,他乘排水量47噸的單桅帆船「佳阿號」(Gjöa),由東向西穿過西北航道。1910年6月,率南極探險隊乘「佛拉姆號」從挪威駛向南極,在距離南極數百公里的一個島上建立探險基地,比英國探險家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所建的基地距離南極近96公里。1911年10月19日,阿蒙森帶領四位探險隊員、52隻狗和雪橇等工具,乘「佛拉姆號」出發,12月14日抵達南極點,比斯科特早一個月,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到達南極點的航海探險家。1928年,為營救在斯匹次卑爾根島附近海域駕飛機失事的義大利探險家烏姆伯托‧諾畢爾(Umberto Nobile),結果諾畢爾和7名同伴獲救,他與另外16名探險隊員卻不幸喪生。

展示在博物館內的「佛拉姆號」探險船至今保持原貌,遊客可以沿著階梯爬上船身,從左舷進入船艙,內有當年的探險工具和裝備,可以領略探險家們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其開放時間為每年4~10月的每天上午10時到下午5:45,11月只在星期日中午12時至下午3時開館。

康提基號博物館(Kon Tiki Museum)又稱為航海博物館,位於佛拉姆號博物館右側,以挪威現代航海家圖爾‧海爾達爾(Thor Heyerdahl)橫渡太平洋時所乘坐的探險木筏命名。海爾達爾是現代探險家和人類學家,他認為遠古文明和文化之間曾存在橫跨海洋發生聯繫的可能性,但他的理論未能被學術界普遍接受。為證明「波里尼西亞人是自美洲大陸橫渡太平洋移居而來」的事實,他仿照公元前6世紀秘魯印第安人的造船法,在秘魯用當地產的輕木造出一艘原始木筏,命名為「康提基號」。1947年,他和5位同伴從秘魯太平洋海岸出發,歷時101天,航行近8000公里,安全漂流至中太平洋塔希塔東部波里尼西亞群島中的拉羅伊亞島,考證波里尼西亞人的祖先可能是南美人。1950年,海爾達爾將這次航行寫成「康提基號木筏漂洋記」一書,被譯成60多種文字。現在這艘木筏在館內巧妙的燈光設計下,烘托出航海中的氣氛。

「賴神號」也是館中陳列的探險船,是仿古埃及紙莎草製船法而造的蘆葦船,海爾達爾和另外數位探險隊員曾駕著它橫渡大西洋,抵西印度群島的巴貝多,去證實前哥倫布時期的西半球文化曾受埃及文明的影響。根據此次航行,他寫成「賴神號蘆葦船遠航記」。

「底格里斯號」也是一艘蘆葦船,1975年度,62歲的海爾達爾老當益壯,又和另一批國際船員、乘它從伊拉克底格里斯河出發,沿波斯灣南下,途徑阿拉伯海和巴基斯坦,進入紅海,航程約6500公里,旨在證明古代蘇美(Sumer)人曾使用類似方法,向西南亞和阿拉伯半島傳播文化。此外,館中還陳列許多相關的文獻資料、照片及海爾達爾三次遠洋漂流的紀錄影片。

海盜船博物館

挪威海洋博物館(Norsk Sjofa-rts Museum)位於佛拉姆號博物館附近,是一所綜合性航海展覽館,館中陳列國內外各歷史時期的船隻和模型,系統地介紹人類航海事業的發展。這裡展出許多挪威沿海常見的帆船、漁船、船塢和漁村等模型,最引人注目的是佳阿號單桅探險帆船,排水量為47噸,1903~1906年,挪威探險家阿蒙森乘它開闢了危險的大西洋通往太平洋這條北極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這次航行非常危險,沿途有5萬多座高達90公尺以上的大冰山,而且氣候非常寒冷,冬天氣溫只有-46℃,飛舞的雪花把整個天空攪得一片白茫茫。短暫的夏季又因海灣中的暖流和北極的冰水相遇後會產生濃霧,並常常籠罩住海中的冰山,所以非常危險。從15世紀開始,許多探險家都想開闢出這條航道,但最終都告失敗。其中最慘的一次是發生在1845年5月,英國海軍少將約翰‧富蘭克林(Sir John Franklin)率領338名官兵,乘埃列巴斯(Erebus)號和特洛爾(Terror)號兩艘軍艦,從英國出發尋找西北航道,船上的物資足夠3年用。但過了3年還得不到探險隊的任何消息,一直到1859年才證實探險隊早已全部遇難,有部分隊員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還演出過人吃人的慘劇。所以阿蒙森當年成功地開闢出這條航道,是航海史上空前的一大奇蹟。當年探險隊所乘坐的佳阿號單桅船,也就成為歷史性的重要文物,故挪威海洋博物館不惜重金從美國舊金山購回,使人們能更加了解挪威人的航海技術和冒險精神。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10時到晚上8時,國定假日、聖誕節和宗教節日都不開館。

挪威民俗博物館(Norsk Folk-emuseum)也是比格迪半島的重要觀光點,南距海盜博物館300公尺,從市中心可搭30路公共汽車前往。這是一家別有情趣的露天博物館,裡面約有170座從挪威各地遷移過來的古代木造建築,如農舍、教堂、作坊、馬廄和風車等,它們在搬遷時,先是在原地解體,然後運到這裡,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復原,並按所建的年份特色重整,排列成古代漁村,周圍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和一片綠茵茵的草地,一派世外桃園景象。

在這些老式建築中,最具吸引力的是1200多年前建造的木結構尖頂教堂,樓高五層,氣勢宏偉,古拙大方,建築風格為歐洲各國所僅有,也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古代民間建築之一。易卜生的書齋立在館內一片草坪上,是一間別致的兩層樓房,從市區依原樣遷過來。農舍大多是18、19世紀挪威典型的民房,房內有當時民家所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約10萬件,都按當時各房內的擺設進行布置。古老的木屋也很別致,牆壁用木頭拼搭起來,屋中央有個地坑,坑上築土爐,四壁沒有窗戶,僅在屋頂開一扇天窗,既能排煙,又能讓陽光透進室內,增加照明度,這種構造有利於防寒保暖。進入木屋,有一位穿著中世紀挪威民族傳統服飾的婦女,彈著古琴,琴聲悠揚飄忽,引人遐想。此外,館中還設一家露天餐廳,遊客一般都會慕名前來進餐,其開館時間為週一至週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週日上午11時至下午6時,6月初至8月中旬除週六外,每晚都有露天民族鄉土舞蹈表演。

維傑蘭博物館(Vigeland Mus-eum)位於福洛格尼爾公園左側,是一幢紅磚樓房,由奧斯陸市政府建於1924年,作為維傑蘭的工作和生活場所,1947年開闢為博物館。館中陳列了1.4萬多件精巧可愛的美術作品,其中有1.2萬幅素描、1680多尊雕塑和420多件木刻等,這些作品向人們充分展示維傑蘭的創作生涯。這裡的開館時間為每天下午1時至晚上7時,夏天旅遊旺季時,每週日上午和週三傍晚,都會在博物館前庭舉辦各種音樂會。

易卜生(Ibsen)博物館是觀光客朝聖的地方,每週二至週日的中午到下午3時,人們可以在這裡參觀易卜生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他是挪威著名的戲劇家和大詩人,是近代歐洲戲劇先驅之一。關於易卜生其人其事,請參閱本書第159頁。

歷史博物館(Historisk Mus-eum)隸屬於奧斯陸大學,內設考古收藏、貨幣收藏和民族學展廳等三大部分。最值得一看的是貨幣收藏部中的寶藏屋(Treasury House)、海盜船展廳和中世紀美術展廳。寶藏屋陳列眾多金、銀幣;海盜船展廳有歐洲海盜時期所用的船隻,備詳細資料說明;中世紀美術品展廳則陳列著1530年以前的名家美術作品。這個博物館除週一、國定假日和宗教節日外,每天都開館。

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也隸屬奧斯陸大學,位於蒙克美術館附近的植物園內,以地質、古生物和動物學為主。對外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六的中午12時到下午3時。

滑雪博物館(Ski Museum)設在霍爾門科倫山的跳台基層,共有三層樓,一樓是餐廳,冬季時人們一邊用餐,一邊欣賞滑雪選手的飛躍英姿。二、三樓為展廳,建於1923年,是世界第一座為紀念滑雪運動而建的博物館,館中陳列有古老的滑雪板、雪杖、雪橇、帳篷、狗拖雪橇模型、歷史圖片及挪威運動員在國際滑雪比賽中所獲得的獎牌。此外,這裡還有世界上第一個滑雪者雕像,4000多年前,一位北歐海盜在挪威南部克里斯蒂安桑附近的岩石上雕刻而成,是世界藝苑的珍品,也是挪威滑雪的見證。

根據館中文獻記載,挪威在古代神話中就有關於滑雪神的描述。早在石器時代,他們已善於滑雪。在大雪封山的時候,粗獷強悍的挪威人,往往蹬著滑雪板狩獵捕魚,翻山越嶺,穿湖過河。後來,他們把滑雪技能應用到軍事上。1200年,挪威和瑞典交戰,在奧斯陸一役中,挪威國王斯韋雷派人滑雪深入敵後偵察敵情,首次在戰爭中發揮了作用。1206年,挪威爆發內戰,年幼的哈康四世國王身陷重圍,結果被忠於國王的兩位年青勇士滑雪飛越高山,把國王從虎口中救了出來。1716年,挪威建立了第一支滑雪部隊,活動在白雪皚皚的山區中,神出鬼沒地襲擊敵人,被稱為雪山奇兵。滑雪博物館中就珍藏有當年這支部隊使用過的滑雪裝備。19世紀,滑雪開始用於探險,南森曾滑行穿越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1895年,他又借助滑雪板向北極探險,轟動世界。阿蒙森也依靠滑雪板和狗拉雪橇到達南極點。他們當年征服極地時所用的滑雪板、雪杖和雪橇等工具,也就成為館中的珍品。

產業博物館(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位於東郊奧斯陸田園附近的埃特斯塔德(Etterstad)鎮,館內展示由工業革命至今,挪威工業技術的發展情形,包括鐵路模型和樂器等,品種豐富。

奧斯陸田園(Oslomarka)是自然環境優美的郊區,離奧斯陸只要20分鐘車程。這裡有大片長滿林木的丘陵和星羅棋布的湖泊沼澤,山道小路交織成網狀,是市民理想的健行地方,以及冬天裡越野踏雪的好所在。

特里溫塔(Tryvannstarnet)位於霍爾門科倫山北部海拔510公尺的特里溫塔山頂,從國立劇場乘開往福洛格尼爾斯特恩(Frogners-etern)方向的電車,在終點站下車,再步行半小時即到。這座塔高87公尺,雄偉壯觀,號稱北歐最高的瞭望塔,乘電梯可達塔頂,天氣晴朗時,可遠眺方圓30平方公里的景致。這裡每年11月至翌年2月在週六、日開放,感恩節和聖誕節上午10時至下午4時供人參觀,其他月份每天都可遊覽。

奧斯陸峽灣天生麗質,是這個城市最具誘惑力的地方,沿海建有許多別墅,每到夏天,度假者蜂湧而至,他們或駕帆船、遊艇,或划玩獨木舟,也可以游泳、滑水、沖浪等,欣賞美麗的海景,享受清涼的海風,累了就在露天茶座休息。每年5~8月,旅遊部門主辦「從峽灣看奧斯陸」(See Oslo from Fjord)的活動,組織觀光客遊覽壯麗的峽灣風光。此外,在5月上旬至9月中旬,當地旅遊部門還推出「峽灣之旅」(Fjord Cruise)觀光活動,乘遊艇遨遊奧斯陸西側峽灣,往返航程約兩個小時,兩岸森林蒼翠,眾多大小瀑布美麗迷人,令人終生難忘。

科爾索斯是奧斯陸郊區的小鎮,因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歐總部所在地而名聞天下。

此外,當地主要古蹟景點還有:設秘密通道和地牢的海盜堡壘、國會大廈、挪威據院、丹諾斯克歌劇院、大學圖書館、比斯雷特速度滑冰場、應用藝術館、國家藝廊、青年廣場、雅科布斯(Jakobs)教堂、聖漢斯豪根(San Hanshaugen)公園、索菲亞斯(Sof-ies)廣場、市立博物館和福洛格尼爾(Frogner)教堂等。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