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布羅夫尼克 |
想去玩嗎? |
Queenie.pan (對話 | 貢獻) |
2016年8月16日 (二) 17:01的修訂版本
杜布羅夫尼克是一個有1300多年歷史的中世紀古城,也是早已聞名於世的觀光重鎮和海濱遊覽勝地,它的義大利名字叫做拉古沙(Ragusa),現在為杜布羅夫尼克-內雷特瓦縣的首府。公元7世紀末由古希臘城埃皮達魯斯(Epidaurus)來的羅馬難民所建立,隨之被斯拉夫入侵者破壞。不久斯拉夫人與拉丁人紛紛來到這裡居住。公元9世紀屬拜占庭統治,自這時起成為一個築起城牆的城鎮,11世紀成為亞得里亞海的重要商港,巴爾幹半島各國的貨物多由這裡源源不斷的運往義大利及歐洲其他地區。
1205年城鎮落入威尼斯人手中,從此威尼斯成為這個城市名義上的統治者,直至1358年才被匈牙利接手。 這時古城已改名為杜布羅夫尼克,此名源自斯拉夫語,原意為「櫟樹林」,因為當時共和國的議會決定,由威尼斯聘請建築師來此,在一塊伸入海中長滿櫟樹的扇形半島上修建城堡。10餘年後城堡已初具規模,它的位置西臨大海,東面是一條與大陸相連的狹窄沼澤地,後來沼澤乾涸修建成為廣場。
13世紀中葉,城區進行大規模擴建,並在廣場北面陡峭的山崖上修築了城牆,還對城市發展的範圍和形狀訂下嚴格的規律,在以後的數 年中都一直遵守這個建築規劃。 14世紀中葉,斯拉夫人趕跑外國統治者,於1358年建立一個擁有獨立主權自治的拉古沙共和城邦(The Republic of Ragusa),行政管理制度非常民主,採用民主選舉制度,推選出來的統領任期只有一個月。 15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歐洲大發現紀元開始,杜布羅夫尼克步入強盛時期,擁有一支為數500艘商船的龐大船隊,由這裡出發的當地商人,運著滿載鹽、絲、香料和金銀、毛皮等貴重物資的大商船隊,往來穿梭於巴爾幹半島各地,甚至經由地中海遠達美洲和印度,使這裡成為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的商業中心,其盛況已威脅到威尼斯。
當時幾乎所有巴爾幹半島的國家都處於奧圖曼土耳其帝國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下,唯獨杜布羅夫尼克藉商船的活躍、發達的商業貿易與其靈活的外交手腕、堅不可摧的城牆,以及每年向土耳其繳交一筆豐厚的獻金,直到1808年拿破崙入侵前都維持它的商業地位,也維護了自身的獨立和自由。時至今日,當地人每說起這段歷史都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種自豪感。
到了15至17世紀,這裡成為克羅埃西亞文化中心,文學和繪畫藝術高度發達,出現了一批傑出的作家和學者,例如全歐聞名的劇作家和史詩作家伊凡•岡都里奇、科學家魯德•博什科維奇、作家及史學家馬林•德濟奇等,他們不只為這個城市付出心力,同時也對文藝復興運 有重大貢獻。
其中最早的是16世紀家喻戶曉的馬林•德濟奇(Marin Drˇzi´c),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名作家1508年出生,1567年去世,時當歐洲文藝復興如火如荼進行之際,他的文采豐沛、文筆雋永犀利,曾編纂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編年史,而他之所以讓全國人都認識,卻是因為他還是當時最偉大的喜劇演員之一。
岡都里奇(Ivan Gunduli´c)是克羅埃西亞有名的詩人和劇作家,生於1589年1月8日,逝於1638年12月8日,他1626年創作的敘事詩「奧斯曼」,是文藝復興時期燦爛文學藝術中的出色作品,使他的出生故鄉杜布羅夫尼克博得「南斯洛文尼亞的雅典」美稱。
博斯科維奇(Ruggero Giuse-ppe Boscovich克羅西埃亞文為Ruer Boskovi´c)是義大利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生於1711年5月18日,逝於1787年2月13日,他是最早運用幾何學,經由三次觀測旋轉行星表面上的一點,求出行星的赤道,並根據三次觀測到的行星位置,算出行星的軌道。1726年參加耶穌會,在羅馬學院攻讀物理和數學,1740年在羅馬學院任數學教授。他是歐洲最早運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科學家之一,曾發表過70篇關於光學、天文學、萬有引力、氣象學和三角學等方面的論文。他也是大地測量學的鼻祖,為驗證關於地球形狀的理論,1750年曾測量義大利的羅馬和里米尼(Rimini)之間一段子午線的弧長。1764年,出任帕維亞(Pavia)大學數學教授兼米蘭布雷拉(Brera)天文台台長。1769年,曾率領一支考察隊到美國加州觀測金星凌日。
17世紀以後國際商業航線的變化,使得杜布羅夫尼克的商業活 由盛轉衰。1667年當地發生一場大地震,港口設施受到嚴重破壞。由於地處交通要津的地理位置,最後還是無法逃過被地中海和中歐強國的覬覦。1808年拿破崙終於吞併了這個港市,解散城邦,結束「拉古沙」時代。1815年克羅埃西亞成為達爾馬提亞的部分,又臣伏於奧匈帝國。它雖然是在仰承強國的鼻息,但絕沒有輕易放棄為獨立而奮鬥的決心,直至1918年才歸屬於南斯拉夫,劃入克羅埃西亞的行政區內,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至1944年是德國及義大利的佔領區。
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獨立後,塞族軍隊於同年10月包圍這個美麗的港市,直到1992年8月戰火才告平息。在長達10個月的圍城戰鬥中,城市遭到有史以來最殘酷的破壞,共有兩萬顆砲彈和飛彈落在市區,舊城的中世紀古城牆備受摧殘,全市有1/3的建築物幾被夷為平地,許多象徵 的達爾馬提亞文化遺產嚴重受損,一半以上的市民逃離戰區遠走他鄉,昔日熱鬧非凡的觀光重鎮變成滿目瘡痍的悲情危城。戰後全體市民總 員,於199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下努力重建家園,無論是教堂、城牆或大小街道,都力求恢復原貌。
這座城市的位置,經緯度為東經18度7分、北緯42度48分,面積979平方公里,背 高聳的塞爾吉奧(Sergio)石灰岩山,坐落在豔陽普照的達爾馬提亞南部海岸突入海中的岬角上,面向亞得里亞海,碧綠的海水就在城牆腳下不停的沖擊著,全市3/4的區域被海水包圍,閃亮厚實的白花崗岩城牆沿著扇形的海角圍繞,形成一座半島城市。既有溫和的地中海氣候和優良的海濱浴場,又有令人眼花撩亂的多采多姿夜生活,但最使人傾倒的莫過於那些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堡和眾多的歷史古蹟。
杜布羅夫尼克景色迷人,城裡充斥著魅力無窮的古老建築,紅瓦白牆,古色古香,狹長的街道兩旁林立著當年的貴族宮殿和修道院,是歷史的凝聚,散發著濃厚的文藝氣息,為蓬勃的現況提供了輝煌的舞台布景,故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列為世界重要的古蹟。
這個城市石頭城牆巍峨,角樓高聳,布局整齊,不僅是全國最美麗的海濱城市,也是歐洲最出名的海濱度假勝地之一,素有「亞得里亞海的珍珠」美譽。 這是一座城山,人們昔日習慣稱它為「拉古沙」,就是因為城鎮建在岩石上,被古代的防禦城牆緊緊包裹著,是一個裝滿自然美麗與歷史的寶盒,看起來永遠像是剛從海底整個鑽出來似的,又像是一隻巨大的石拳搗進亞得里亞海。由於地處亞得里亞海的南部,不但氣候十分溫和,而且1年中有250多個日子是晴天,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6度,就連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也在8度以上,較之於近在咫尺的其他地中海沿岸城市來說,這裡無疑又是舒適涼爽的寶地,所以這裡雖然只有約6萬多人口,但每年都要接待80萬名以上的國內外遊客,每年觀光的收入高達2億1千多萬美元。這裡保留了中世紀以來的歐洲文化和拉丁文化的特色,無論是建築、藝術、舞蹈、音樂、戲劇和各種戶外民俗活 ,多采多姿,美不勝收。
雖然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杜布羅夫尼克昔日富裕影響到現代生活的紮實,也能體會到古文化與現代化的相互存在,但卻又有彷彿出自同一人設計建造的外觀,既連貫又和諧。由近郊的什得山頂遠眺市區,紅色屋頂的石屋,櫛比鱗次,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全市分為海港、新城和舊城三個部分:海港位於市區的西北部,一條海拔數十公尺的山脈,從西南一直延伸到海中,形成一個天然的海灣,港闊水深,不論海上多大的風浪,只要船一進入港灣,就絕對安全無虞。港內可以容納8、9艘排水量萬噸級的巨輪,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客輪和快艇在這裡出入,港口碼頭附近建有水族館和舊牧師館等建築物。碼頭上有許多船家經營玻璃底船出海看海底珊瑚,或乘船在海上兜風;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的一部分,海水的顏色給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新城建在市區中北部濱海的緩坡上,地勢較高,沿著山坡一排排的紅瓦房屋夾雜著現代化的劇院、富麗堂皇的大飯店及一些旅遊設施,五光十色,構成一幅光彩奪目的圖畫。街道兩側聳立著高大的棕櫚樹和檳榔樹,房屋的庭院裡長著茂盛的龍舌蘭和枝葉肥大的橡樹,整個新城籠罩在採蘢的綠茵之中。
在這裡的叢林和山石間,建有許多別墅和小洋房,使得建築物和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幾條主要街道上,幾乎全是商店、冷飲店、酒吧、旅館、餐廳和服飾店,各種各樣的商品琳瑯滿目,吸引著許多觀光客前來消費。 舊城位於新城東方的一個扇形石灰岩半島上,依山旁海,景色迷人,是杜布羅夫尼克的精華和觀光客必到之處,面積約為2平方公里,四周環繞著高大的城牆,上面築有碉堡和砲台,古時用以防備從海、陸兩個方向來犯的敵人。從新城到舊城,要經過一座木板吊橋,橋的護城河流水潺潺,吊橋用鐵索吊起來,把堅實的鐵製城門關上,就可固若金湯的抵禦來犯的敵人。進入舊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噴水池,過去居民在進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池中洗洗手,以免將厄運帶入城裡。
大多數的舊城房屋都用清一色的白色石材建成,風情古樸,所以又有「石詩」的美稱。城中央布朗茲亞大道的路面是用均勻的大鵝卵石鋪成,雖然經過數 年無情風雨的吹打,所有建築依舊保存得非常完好,鵝卵石路面被踩磨得發亮,襯托出城市的古雅。
觀光客置身古城有如進入中世紀的城堡,漫步街區除可以看到各式商店、餐廳、咖啡屋、市政廳、古樸的民宅外,還可以目睹保存完好的聖布雷瑟教堂、法蘭西斯哥修道院、祭司宮殿、鐘樓和古老華美的王公宮邸,最特別的是有一家1317年開張的藥局,是歐洲三家最古老的藥局之一。這些古老的建築形式迥異,風采各具,有羅馬式和哥德式風格,也有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風格,連街道和街燈的式樣也是中世紀式的,是歐洲中世紀建築保存得較好的古城,享有「城市博物館」之譽,整個環境充滿了詩情畫意,誠如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所說:「你要進天堂嗎?那就到杜布羅夫尼克去吧!」
舊城禁止車輛進入,遊客只能安步當車進古城,如果打算在古城過夜,除自己提著行李進城,也可以花點小錢請腳夫代勞。 史特拉敦(Stradun)大道官方名叫拉卡(LACA),是全市最繁榮的商業步行街,也是舊城的核心,街道東西橫貫兩端城門,將整座古城一分為二,和附近的四條狹小街道都鋪著堅實的青色大理石,平滑而潔淨。 道路兩旁有許多地勢較高的橫向窄巷,寬不足兩公尺,路面是一級一級的石階。據說舊城中總共有14個擁有200級石階的類似巷道,路旁都是兩層樓石屋,二樓的陽台伸在外邊,陽台上常有曬衣服的木棍伸到對面鄰居的陽台上,好像「萬國旗」招展。
杜布羅夫尼克遊客中心(Dubronik Tourist Board)就設在史特拉敦大道兩端,初到此城的遊客,不妨先到這裡請教會英文的服務人員。tel:385-0-20-426303,426304,426476,E-mail:tzgd@du.tel.hr這個城市原係一座島嶼,史特拉敦大道所在地就是隔開島嶼和陸地的一條水道,1468年鋪上路面,1667年大地震過後,兩旁櫛比鱗次的巴洛克式石頭房屋全部整修興建起來,高度一致、立面相同,形成熙來攘往的交通 脈。「史特拉敦」大道名稱的由來,是一位米蘭籍軍官第一次瞥見這條街時,不禁用義大利語讚嘆說:「Chestradone!」意思是「這麼大的一條街」。
這條街全長292公尺,原本用紅磚鋪砌,1901年改用今年所見、亮麗的大理石路面,100多年人來人往,已被鞋底磨得光亮無比,夏天觀光旺季時,道旁的露天咖啡座總是座無虛席。 沿街整齊的三層石樓,樓上住人,樓下出售各種土特產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首飾、項鏈、珠寶和翡翠等商品。這些商店的規模不大,卻吸引無數的國內外觀光客,生意興隆。 聖塞爾吉奧(Saint Sergi)山海拔412公尺,遊客可以乘坐電纜車從山麓直達山頂,在上面可以瞭望市區全景和遠處的海洋,景色極佳。 拉沛德(Lapad)海灣位於新城的西端,屬於杜布羅夫尼克繁華的都會區,擁有不少旅館、餐廳和商店。這裡廣袤的海灘可以游泳、作日光浴,充滿了度假的氣氛。海灘邊有許多販賣游泳用具的攤子和露天咖啡座,還有一大片的彩色大遮陽,非常熱鬧。晚上的氣氛更是浪漫迷人,面臨海灣的餐廳莫不高朋滿座。
古茲碼頭(Gruˇz Port)位於新城拉沛德海灣北方的古茲港灣內,巴士總站就設在碼頭旁,這裡是杜布羅夫尼克主要的水運港口,大大小小的船隻出入停泊。從杜布羅夫尼克機場搭乘巴士進城,這也是終點站。坐船從海上登岸,是密集的戶外咖啡座,背後密林叢生的山前是整齊的街道,旅館、餐廳、藝品店眾多。碼頭旁的傳統市集及魚市場,供應各類新鮮蔬菜水救和海鮮,是當地人補充日常食材重要處所,也是觀光客參觀的景點之一。 杜布羅夫尼克的對外交通非常方便,在市區東南方17公里處的錫利皮(Cilipi)國際機場,有班機自歐洲各大城市來此,與國內各重要城市間也有航班營運。很多外國觀光客前來克羅埃西亞旅遊,都是先飛抵杜布羅夫尼克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蹟和旅遊景點後,再前往首都札格雷布。
從錫利皮國際機場到市中心區有機場巴士和計程車服務,車程約30分鐘,沿途遍植棕櫚、松樹和絲杉,充滿了南國情調。 海運相當發達,市區東北部的古茲(Gruˇz)港灣,水深港闊,可以停泊巨輪,有良好的碼頭和庫儲設備,船舶進出頻繁,有定期客輪前往達爾馬提亞沿岸各港口,並有國際郵輪往返義大利各大港口。 在地面交通方面,鐵路只可以通往波士尼亞的薩拉熱窩和塞爾維亞共和國的貝爾格萊德。陸上交通以公路為主,有長達900公里的亞得里亞海沿岸高速公路通達,許多長途巴士可以連接國內的各大城市。國際級長途巴士可直達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義大利和斯洛文尼亞等國。許多來自義大利和奧地利的觀光客,都會自己開車來此度假。
市區公共交通工具以公共巴士和計程車為主,精彩的景點都集中在老城區,老城區和新城區之間的交通可搭乘地區 公共巴士,但車多人也多,班班客滿,要掌握時間,以免誤事;也可以叫計程車,如果租車前來則停車位難求。老城區不大,人的雙足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且一天內就可逛完,不過爬坡路並不輕鬆。 觀光業是杜布羅夫尼克最大的經濟來源和生命力,如果不是經常有大量觀光客蒞臨遊覽,這裡會變成鳥都不生蛋的蕭條地方。這一帶陽光充足,氣候溫和,風景絕佳,全市有近60家旅館和48個拖車公園及露營地。大部分旅館及民宿位於新城及外圍山坡上,老城裡雖然也有少數民宿,但只有年輕力壯的遊客才敢問津,因為老城禁止行車,到處是坡道、高高低低的石級,行李搬運非常不便。
當地的旅館大多樸實無華,五星級的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非常有限,有名的景點附近都以三星級飯店為主;而且這裡的經典景點都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禁止再開發,所以離景點愈近的旅館不但房租愈貴,並且愈具「歷史 」。 大多數的新旅館是龐大而設計有幾何圖案的建築,同時為了不妨礙視野,這些旅館多遠離古城,沿海岸而建,但可以居高臨下,飽覽古城全貌和亞得里亞海濱美麗的景色。這裡所有的旅館服務設備都很齊全,客房有現代化服務設施及溫馨的裝璜,並附設餐廳、咖啡屋、健身房、圖書室、娛樂室、夜總會和賭場,收費並不太貴。許多依山而建的海岸旅館設計獨特,旅館的正廳建在頂層,遊客進門辦完住宿手續後,由服務生領入電梯間,電梯不是向上,而是向下停靠各樓層,有點像台灣桃園龍潭鄉石門水庫附近的芝麻酒店。
由於夏季旅遊旺季時,外國遊客蜂湧而至,旅館供不應求,政府乃規劃民宿支援,使得全市可供遊客下榻的床位增加到3.6萬多張。因此當地居民多有兩幢住屋,一幢自己居住,另一幢專門出租給觀光客;所以這裡的居民生活富裕,收入都相當可觀,在忙過夏天旅遊旺季、繳完所得稅後,所剩足夠全家人整年開銷而有餘。每當夏季夕陽沉入金黃色的海面、傍晚清涼的習習海風吹來的時候,市內的大街小巷中可以看到許多老太太,她們都是拉客的民宿房東,民宿房租公道,遊客除了住宿外,還可以品嚐到可口的克羅埃西亞鄉土菜餚和咖啡,以及能享受到一種充滿異國情調的家庭溫馨氣氛。
著名的杜布羅夫尼克帝國希爾頓(Hilton Impenial Dubrovnik)是當地五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坐落在老城派勒城門對面的山坡上,周遭環繞著美麗的花圃,磚紅色的四層樓大建築中擁有139間標準房和8組豪華套房,以現代化服務設施提供住客舒適的享受。
蘇姆勒汀大飯店(Sumratin Hotel)是當地二星級飯店的代表,服務品質可能比台灣的一般旅館還不如。它坐落在熱鬧的拉沛德(Lapad)海灣區中心,緊鄰高人氣的商圈,是一座磚黃色的四層樓大建築物,擁有綠樹圍繞的獨立庭院,巧妙的與紛擾的外界相隔絕,可鬧中取靜、享受微風拂面、大自然蟲叫鳥鳴的樂趣。這家飯店的設備很簡單,沒有空調,也沒有冰箱,只有基本的衛浴設備和電視、暖爐,但是房租只有五星級飯店的1/3。 青年旅舍(Youth Hostel)在巴士總站不遠處,灰白色外牆的四層樓仿造老城的大理石面,顯得古典雅致,共擁有82個雙層的床位。住在這裡生活機能頗佳,有公共衛浴設備,並可上網,還有酒吧、咖啡廳和披薩速食店,附近就是熱鬧的夜生活場所。
當地有不少高級餐廳、麥當勞、肯塔基炸雞和義大利披薩等,但有名的大餐廳多附設在各大觀光飯店中,最具特色的要算是舊城裡各條小巷子中五花八門的各類吃店,有專營海產的風味餐廳、有炸雞及漢堡速食,還有飲酒配簡餐的情趣店。例如史特拉敦大道北方平行的狹街普利雅科(Prijeko),就是一條人氣很旺、擁有許多各式餐廳的地方,漫步街上,抬頭看看掛在店前燈籠上寫的招牌文字、或者透過大大的玻璃窗看看所陳列的食物內容,來作所選擇,許多店東會走到門外來熱情的招徠路過行人入內品嚐他們的拿手好菜。其中海鮮品種繁多,菜餚的調味多係義大利式的,味道鮮美。
當地的傳統餐飲,是原本在附近一些島嶼的特別菜餚,如納雷特瓦(Neretva)河谷一帶的燉鱔魚或燉青蛙、烹煮的野鴨等,都是令人記憶深刻的菜色。另外,有名的達爾馬提亞煙薰火腿加起士、薩洞馬利(Zaton Mali)是黑肉汁燴飯,以及當地人愛吃的綠湯(Menestra)、甜美可口的紅葡萄酒,這裡都可以吃到,所以千萬別錯過,一定要品嚐一下。 拉溫納特(Lavenat)是一家古典的義大利餐廳,坐落在拉沛德海灣的轉角處,能夠一覽整個海灣的風光,在杜布羅夫尼克沒有一家餐廳的視野比它更棒,很多遊客在晨昏時分來此點一杯咖啡,享受日出日落的美景。這裡的蘑菇濃湯特別香濃滑膩,在杜布羅夫尼克非常有名。
阿卡(Arka)餐廳也有特色,位於老城區的岡都里奇廣場旁,所有座位全搭在戶外階梯的兩旁,以白色大陽 遮蔽陽光。 緊鄰的幾家餐廳也都是差不多的格調,菜色也多雷同,生意不相上下,那裡有空位子,遊客就往那裡坐。品嚐亞得里亞海的海鮮,如果點一客什麼都有的海鮮飯是最聰明的抉擇。 斯卡拉披薩(Pizzeria Scala)餐廳在克魯姆大 物中心附近,緊鄰拉沛德海灣,它是一家能填飽肚子而價位又不高的速食餐廳,雖然食物並沒有太大的特色,但份量夠,種類也多樣化,飲料也比別的大餐廳便宜,因此門庭若市,但大多數顧客點的是炸雞套餐,披薩反而退居第二。
克魯姆(Kerum)大型 物中心位於拉沛德海灣附近,是一幢黃色外貌的三層樓建築,其內出售各式各樣物品,尤其以食品部門最為齊全,很多外國的自助旅行者多來這裡補充平價的食物,如零食、水果、礦泉水、飲料及生活用品等,對於喜歡自己 手下廚的人,這裡也供應生鮮食品和調味料,還有多種克羅埃西亞自製的紅酒和啤酒,價廉物美。
在這裡 物很方便,街上各式商店都有,商品林林總總,五花八門,能充分滿足遊客的 買慾。這裡出產的烈酒、葡萄酒、絲綢、乳酪和皮革製品等也非常有名,也有很多土特產紀念品。 主要的 物商區是史特拉敦(Stradun)大道,兩側的藝品店形形色色,服飾、領帶、旅遊書刊、明信片、玩偶等。舊港口附近也是熱鬧的攤販麇集市場,民俗彩繪、刺繡品、小紀念品、郵票、手工藝品等,引人駐足選 。 通常來此訪遊的旅客,都會買一條領帶做紀念,因為杜布羅夫尼克是領帶的發源地,因為1635年時當地約6000名水手和士兵被派往法國,協助路易十三作戰,為了區別不同身分,領子上都圍著一條領巾。這種打扮讓一向主導時尚的法國人視為有創意而優雅的穿著,一窩風的仿傚,到1650年法國人已成風尚,並成為法軍的制式配件。
杜布羅夫尼克也是克羅埃西亞的文化生活中心,從1950年起半個多世紀來,杜布羅夫羅夫尼克的宮殿、教堂、廣場,在每年7月10日至8月25日的「杜布羅夫尼克之夏」時,就成為音樂、戲劇和民俗表演的最佳場所,這個為期六週的國際藝術節,是歐洲最古老及頗具聲望的藝術節。參加演出者除本地的聞名藝術家外,還有一大批享譽國際的專家專程前來擔任主要角色。屆時全市除重要廳堂,還有約40處露天場所表演。 其中幾乎年年都上演的莎士比亞名劇「哈姆雷特」,多在羅夫里耶納克(Lovrijenac)堡涼風習習的城垛上演出;午夜時,多明我修道院的紅橘和椰棗樹蔭下,奏出 人的莫扎特小夜曲。俯瞰亞得里亞海的雷弗林堡陽台上,則有芭蕾舞表演,還有來自20多個國家聞名全球的音樂家、克羅埃西亞的名詩人、馬其頓的民間舞蹈家,以及從札達爾來的木偶大師等濟濟一堂。
這個城市擁有自己的交響樂團、大型的藝術博物館,以及有好幾位是全國最佳演員的市立劇院。在1994年的夏季國際藝術節中,「哈姆雷特」劇中的男主角是由當時年方22歲的克族戰爭英雄維斯尼擔任,這位年輕英俊的男主角,因在戰爭中獲得輝煌戰果,成為杜布羅夫尼克的新偶像。這齣莎翁名劇的結尾也被略作修改,最後一幕改為挪威征服者弗亭布拉斯揮 藍旗進場,藉以暗諷聯合國穿藍灰色軍服的維和部隊。 繪畫藝術在杜布羅夫尼克也是欣欣向榮,自從第一個本地學派的斯拉夫畫家追隨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名師習藝以來,這種傳統始終不曾中斷,市中心街道旁不時可以看到畫廊,長期展覽的宣傳海報也隨處可見,克羅埃西亞許多最知名的當代畫家,如普里蒂卡(Pulitika)、史克爾志(Skerlj)和皮柯(Peko)等,他們不但住在這裡,同時也曾長久在這裡默默地從事畫作。
這個城市觀光景點眾多,古城四周圍繞著花崗岩砌成的城牆(Gradske Zidine),建於13至16世紀,前後費時300多年才大功告成。這是一道防禦 的城牆,隨著不同的時代,面對不同的敵人,城牆也不斷地加厚、加長,直到今天還能完整無 堅固地屹立著。城牆加上堡壘的總長度達1940公尺,有些地方城牆高達25公尺,在面對陸地的地方城牆厚6公尺,面海方向因有天然屏障深海懸岩、厚僅1.5半至3公尺。 沿著城牆,在地形、位置重要的地方都設有堡壘、碉堡、稜堡、高塔等防禦設施,總共約有5座碉堡、12座半圓形及3座圓形塔堡,其中以北面的明闕達守望塔(Tvrdava Minˇceta)、東邊的聖約翰堡(Tvrdava Sv. Ivana)、西邊的羅夫里耶納克堡塔(Tvrdava Lovrijenac),以及雷弗林塔堡(Tvrdava Revelin)和波克爾塔堡(Tvrdava Bokar)等,令人印象最為深刻。
遊客到杜布羅夫尼克必定會攀登城牆參觀,遊完這座精神象徵的城牆,可以說全市的情景已瞭解了一大半。繞著高高低低的城牆爬上爬下的走上一圈,透過許多轉角及瞭望點,遠山、碧海、島嶼、碼頭、遊艇,以及老城內湧 的人潮一一呈現眼前,是一趟充實而美麗的行程,更能感受古城與海洋的息息相關,以及它在地理戰略上的重要地位,所以雖然登城牆的票價並不便宜,但絕對值得。不過每當夏季,沒遮蓋的城牆上酷熱的陽光也相當要人命,怕太陽的人就要選擇黃昏時前往。
在城牆上俯瞰老城,居高臨下,一排排地中海風格的紅色屋頂,屋宇豔麗 人,古風猶存的民宅陽台上,曬衣繩子上的衣物迎風飄 ,讓人感覺到這裡生活的環境仍然和好幾世紀前一樣古樸寧靜。城牆上有幾家露天咖啡座,走累了可以歇歇腿,邊喝咖啡、邊欣賞美景,是感受古城風情的另一種最佳方式。
派勒城門與普洛闕城門(Gradska Vrata Pile & Vrata od Ploˇca)是杜布羅夫尼克老城的兩個主要入口,西邊的派勒城門通常是旅客選作老城之遊的起點,它設有一座砲台,城門上刻有「千金難買自由」一語,由於城門狹窄,車輛無法進入,才使老城的古風得以長存。派勒城門因興建時的位置和時間的不同而區分為內外兩層,外城門是建於1537年的文藝復興式拱門,城門上方有一尊出自名雕塑家梅斯托維契之手的當地守護神聖布雷瑟(Saint Blaise)塑像,這也是全城最古老的聖布雷瑟塑像。
一進入城門,就聽到古典音樂迴盪,使人如在時光隧道中賞景。從城門往內看,映現在眼前的是比外城門早一個世紀的哥德式內城門,門上有一尊同樣的聖布雷瑟塑像,但風格迥異。內城門邊依傍著城牆擺著許多藝品攤,街頭藝人也展售他們的作品,吸引許多觀光客圍觀。
城門的入口處,可看到手持長戟、身穿中世紀傳統服裝的年輕衛兵,神采奕奕的站在城門兩側,讓觀光客跟他合影留念。 派勒城門聯外的橋樑是可以收起來的,在古代每天傍晚橋就會拉起來,城門關閉後鑰匙交由王子掌管,以確保城內安全。城門外面有一個小水池,遊客們走到這裡常會停下來沖沖手、洗把臉再繼續行程。 普洛闕城門在老城的東邊,當地人習稱之為聖魯卡(St. Luka)城門。外繞興建於15世紀的護城河,有石橋與西側1580年興建的雷弗林碉堡(Tvrdava Revelin)相連,昔日是城市東面主要的安全防禦。城門下方是一個小碼頭,不時有船艇在此停靠、出發。
明闕達守望塔(Tvrdava Min-ˇceta)因原地為明闕達家族所有而得名,是一座厚實的圓形塔,固若金湯的扼守在北面城牆制高點上,為城牆眾多防禦設施之一,保護著派勒城門,與坐落在古城西南端的波克爾塔堡遙相呼應。這座圓塔原由當地名建築師尼西弗(Nicifor Ranjina),在1319年設計為方形厚塔,後來因不足以應付外侮和暴 ,1453年特別又聘請佛羅倫斯的名設計師密奇羅佐(Michelozzo di Bartolomeo Michelozz)改建為更堅實的防禦要塞,城牆厚6公尺,並增設炮口。現在的形貌則由來自札達爾的石雕家達爾馬提納克(Juraj Dalmatinac)於1464年完成,層次分明,雄壯中帶著纖秀,令人印象深刻。這裡是全市最高處,上塔頂眺望,遠可看到亞得里亞海和洛克魯姆島景色,近的杜布羅夫尼克城市風光更可一覽無遺。
聖約翰要塞(Tvrdava Sv. Ivana)位於古城牆東邊,是這裡最大的一座堡壘,呈半圓形,坐落在伸入海中的岩石山,在要塞與港口防波堤之間,設有嚴格險要的關卡。當年這座要塞是為防禦威尼斯艦隊入侵而興建的,建築方法很獨特,靠海一面的堡壘石牆厚達15公尺,靠城的部分城牆只有2公尺厚。據說,當年城內統領對鎮守主堡的將軍非常不信任,深恐他謀反,就把靠城部分的堡牆故意砌得薄一點,如果守堡軍隊叛變,統領的軍隊就可以從城內輕易地攻下主堡。英國大戲劇家莎翁創作的名劇「哈姆雷特」,就曾受這個故事的影響,劇中有一幕布景就是以這個要塞為背景。
羅夫里耶納克堡壘(Tvrdava Lovrijenac)是古城牆西邊的主要防禦要塞,當年專門用來對付從陸路來犯的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這座呈幾何型的堡壘非常堅固,易守難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 岡都里奇廣場(Gunduliceva Polijana)位於老城區大教堂的西北側,四周多係灰磚色的三層樓建築物,並有許多撐著白色遮陽 的露天咖啡座,石板鋪成的廣場上,有很多鴿子在覓食。每日上午,廣場成為杜布羅夫尼克老城區的早市,販售食雜水果和早點,臨時攤位在近午時就告結束,廣場中心的詩人伊凡•岡都里奇(Ivan Gunduli´c)的立像成為重要的地標。
魯札廣場(Luˇza)位於舊城史特拉敦東端,舊港口東南側,是小歐諾弗里耶噴泉的所在地,這是杜布羅夫尼克最大的集會廣場,周圍環繞著市集、史邦札豪宅,鐘塔、聖布雷瑟教堂,巨大的奧蘭多石柱豎立廣場中。過去政府都選擇在這裡公告命令、宣判重要事項,現在是公私節慶活 的舉行場所,擺列的許多咖啡座是市民們最佳的約會地方。
鐘塔(Gradski Zvonik)灰白色的塔樓呈方形,有橢圓形高3.1公尺的綠頂,是當地重要的景點,正好位於東西向軸線史特拉敦大道的盡頭,它和明闕達守望塔同係這個古城顯著的地標,始建於1444年,後曾經過多次的重修,最近一次的大修是在1929年。每當正點時分,塔頂有兩尊銅人會準時敲鐘報時;鐘塔正面另有時鐘,用羅馬數字和阿拉伯數字顯示時間。
奧蘭多石柱(Orlando's Column)聳立在魯札廣場上,柱上插著旗非常醒目,這根於1418年為紀念奧蘭多而豎立的石柱,由米蘭雕刻家設計製成,屬哥德式風格,石柱上雕有奧蘭多騎士英武的雕像,他是北歐地區傳奇 的英雄人物,但卻被借用到南方的亞得里亞海來,相傳他曾幫助杜布羅夫尼克擊退了阿拉伯海盜。
大小歐諾弗里耶噴泉(Velika Onofrijeva Fontana & Mala Onofrijeva Cesma)位於史特拉敦大道的兩端,是那不勒斯水利工程師歐諾弗里奧(Onofrio)1438年建造城內供水系統而建成,水源引自12公里外的杜布羅瓦奇克河(Dubrovaˇcka),並分隔出兩條輸送道,一條流往派勒城門,注入大歐諾弗里耶噴水池;一條水流入鐘塔西側的小歐諾弗里耶噴水池。這在灼熱的地中海一帶,是早期城內引以為傲的裝飾 供水系統,它既是噴泉,又是大水池,並且是市民們最喜愛的聚會地點。1438年由米蘭名雕塑家及亞拉岡宮 藝術家彼特羅•迪•帕蒂諾(Pietro di Partino)設計建成,形式優美,石頭結構的材質,有許多精緻的浮雕,其奢華講究,即使當時權傾一時的威尼斯建築,也無法與之倫比,是昔日城市富裕與身份地位的象徵,由此可見當年城市周圍礦區生產金銀的收入有多豐富!
大歐諾弗里耶噴水池泉為兩層,文藝復興式的建築,上面有許多雕塑,1667年克羅埃西亞的大地震將之震毀,現在能看到的是環繞著水池的16個出水口,每個出水口都是設計別緻的面具,水從面具的嘴中流出。數 年來當地居民每當入城,都會先在貯水池外圍的清涼泉中洗洗手,據說藉此可洗去厄運。
在史特拉敦大道另一頭魯札廣場的小歐諾弗里耶噴水池,較之大歐諾弗利耶噴水池的規模小多了,是小巧六邊形的貯水池,中央有精緻雕塑的小噴水口。 舊港口(The Old Port/Gradska Luka)位於魯札廣場東方的港灣內,聖約翰堡與聖路克(St. Luke)堡壘之間,穿過鐘塔旁邊的拱門就可以看到它。在拉古沙的航海極盛時代,這裡曾是繁榮的航運及商業中心,現在仍舊是附近小島或城鎮的重要港口及搭乘觀光船的要站,但主要的海洋貿易活 已被新城區的古茲港所取代。由這裡啟航的觀光船,可連接達爾馬提亞海岸最南端的卡夫特(Cavtat)或附近的洛克魯姆島作一日海上遊。 在港口四周腹地上有很多露天咖啡座,經常坐滿遊客,一杯在手略作休息,看人、賞景、聽濤,享受大自然風情,每至用餐時間更是一位難求。
史邦札豪宅(Palaˇca Sponza)是魯札廣場上的主要建築之一,曾經為海關辦公室,後來又改為鑄幣廠和銀行,是中世紀時杜布羅夫尼克主要的商業金融中心。這幢優雅華麗的三層樓建築,每層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一樓的中庭為文藝復興式的透空式,四周拱廊圍繞;二樓的外立面顯然受到威尼斯建築的影響,是精緻的哥德式立窗;三樓則採晚期文藝復興式窗飾,在正面鑲嵌著一尊杜布羅夫尼克守護神聖布雷瑟(Sv. Vlaha)的塑像,與屋頂上的眾多雕塑互相呼應。1667年這裡雖遭遇到大地震,但這幢建築幾乎未受到損害,華麗的原貌成為昔日繁華的印證。內設「杜布羅夫尼克英雄紀念館」,展示從13世紀以來為這個城市奮鬥的英勇人士和城市興衰史,以及相關的收藏物,是此地的熱門參觀點。每逢夏季節慶,這裡是舉辦各項表演的所在。
王公宮邸(Kneˇzev Dvor/Rec-tor's Palace)位於舊城東部,鐘塔的南方、大教堂的斜對面,這不只是當地一幢出色的建築,也是整個亞得里亞海地區除了宗教建築之外的代表作,1464年由佛羅倫斯名建築師米開羅佐(Miche-lozzo Michelozzi)設計建成,他運用當時佛羅倫斯正興旺的文藝復興風格結合舊哥德風,不但不突兀,並能讓這幢建築更和諧、唯美,曾經被稱為「達爾馬提亞地區最美的建築」,無論壁飾、窗櫺、樓梯、拱廊等都有精心設計和雕塑,尤其是一樓的拱廊柱頭及大門上布滿了古典雕像,寓意深遠、圖像生 ,耐人尋味。觀光客來此就像步入了一座精美絕倫的藝術殿堂,值得畢生回味。 這座宮殿長達好幾個世紀都是杜布羅夫尼克的行政中心,曾經是城邦政府發號施令的「統領宮」。當時所謂的統領,相當於今日共和國的總統,是由貴族組成的大議會所選舉出來的最高行政長官,任期只有短短的一個月,其職責是處理日常政務,一個月的任期滿後,才能走出統領宮外,結束囚徒式的宮 生活,恢復自由之身。
現在內設博物館陳列杜布羅夫尼克的發展歷史,以及威尼斯和達爾馬提亞本土畫家的作品。 海運博物館(Pomorski Muzej)附設在聖約翰堡壘內,這裡陳列的可以說是一本杜布羅夫尼克的海洋發展史,包括自古至今的文物、文件,以及16世紀船運最發達時期的史料。在這座堡壘型博物館前臨海的長堤上,是望海迎風看景的好地方。
水族館(Akvarii)位於聖約翰堡壘附近,前往堡壘就會經過這個中世紀風格的建築,內部規劃27個養殖區,養殖著各類水生 物、魚類、植物、海草、珊瑚等,內容豐富,建築也值得欣賞。
大教堂(Stolna Crkva Velike Gospe)位於王公官邸的西南面,原址在公元7世紀是一座拜占庭式長方形教堂,12世紀至14世紀期間改建為仿羅馬式教堂,1667年大地震時破壞,1713年由羅馬建築師Paolo Andretti設計為優美漂亮的巴洛克風格的大教堂。內部的聖約翰•內波穆克(Saint Nepomuk)祭壇,是獨特而美麗的紫羅蘭色大理石祭壇。每天中午12時正和晚上6時,教堂的鐘聲齊鳴,悠揚悅耳的聖樂迴蕩在古城內外,久久不息。 教堂側面還有一間「大教堂寶藏」,大約收藏有200件聖物,其中最名貴的是「聖布雷瑟手臂」及「聖布雷瑟頭盔」;手臂是聖布雷瑟的右手臂,頭盔形似拜占庭皇冠,兩者都用黃金打造,雕琢得非常華麗精緻,每年2月3日的聖布雷瑟日,這些聖物都會由信眾護持著,繞行全市。
聖布雷瑟教堂(Crkva Sv. Vlaha)位於大教堂附近的魯札(Luˇza)廣場上,供奉的是杜布羅夫尼克守護神聖布雷瑟,其間曾遭1667年的大地震毀損,1706年大火後,仿照義大利威尼斯模里西斯(Mauritius)教堂,改建為巴洛克式建築。教堂內的祭壇供奉的聖布雷瑟雕像,是一尊躲過地震和大火之 而倖存、並且完好如初的聖像,祂左手中拿著的杜布羅夫尼克市的模型,把大地震前的城市面貌完整的呈現出來,讓後人得以知道當時的景象。
聖方濟修道院博物館(Franje-vaˇcki Samostan muzej)位於舊城西部的派勒城門內側,由聖方濟教堂、博物館和中庭迴廊組成,是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珍貴宗教建築,現在也是當地人精神寄托的中心。教堂原本的建築風格是介於羅馬式和哥德式之間,但經過不斷的改建後,除了1498年完成刻於大門上的聖殤像(Pieta)及銅頂鐘樓還保留15世紀早期的哥德式外,教堂內部已全部改為巴洛克風格;大型的矩形會堂內兩旁一座座祭壇林立,都是經由手工精心雕琢而成。
修道院大廳地板上都是一方方平面墓碑,上面刻著往生者的姓名及簡單的生平,院裡的修道士去世後都埋在這裡,成為名副其實永遠的家。 教堂北側迴廊環繞的中庭建於1360年,迴廊上裝飾著許多華麗的八角形石柱,柱頭上雕飾著花草、 物、人頭和魔鬼的圖案,其中最特別的一根柱頭上雕飾的是101忠狗大麥町,這是亞得里亞海地區仿晚期羅馬式發展出來的風格,值得細細欣賞。
多明尼克修道院博物館(Dominkanski Samostanmuzej)是多明我會的修道院,位於老城東北角普洛闕門的內側,是聖方濟教堂之外最早的宗教建築,建於1453年至1483年之間,庭院周圍環列 60對裝飾各不相同的羅馬式石柱。院內的尖塔設計非常獨特,是羅馬式、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的混合體,確為世上所罕見。大塊石頭堆砌的不起眼外表,和城牆同時興建,猛然看去像是一座有鐘塔的堡壘,不過它的規模卻是亞得里亞海東部沿岸最宏偉的建築。 但其內部卻令人驚豔,化了27個年頭才完成的中庭,是市內最早的文藝復興建築範例,現在仍保持完好。博物館裡寶藏有大量珍貴的文物,有中世紀文件、手抄本、書籍,以及15、16世紀的藝術作品,包括所謂「杜布羅夫尼克學派」的畫作,其中最知名的是一幅聖布雷瑟手捧杜布羅夫尼克城市模型的畫。
聖薩維爾教堂(Crkva Svetog Spasa)位於派勒門和聖方濟修道院之間,是一座小而莊嚴的宗教建築物,建於1520至1528年間,也是少數倖免於1667年大地震的建築,並被信徒認係神蹟庇佑,故以救助主聖薩維爾為教堂的命名。這裡經常會有一些臨時 的展覽和社會活 。
克羅埃西亞保護文化古蹟的法律是相當嚴格而又周詳的,凡是破壞國家列管的文物古蹟者,會被科處鉅額罰金;甚至用以修復某些石砌門面的灰泥,也要嚴格地根據古老的規格羼合,一點也馬虎不得。市區裡沒有任何招貼或廣告牌,以免會污損古老建築物的外貌和牆壁;連一般商店的招牌,也只能在戶外燈籠的玻璃上註明簡單的名稱。為了保持古城的風貌,政府規定所有的甲種車輛都不得進入。老城區的居民人口也始終保持在一萬人左右,絕大多數的市民都住在郊區。
當地有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古老建築,不僅能供人參觀、欣賞和憑弔,並且實際上也一直在使用。如聖克萊爾女修道有柱廊的優雅天井,現在是全家出遊用餐最喜愛的花園餐廳;面對海港的古軍械庫有深邃寬敞拱門,現在則是熱鬧非凡的市立咖啡館;城牆下一度陰濕的港邊土牢,現在已是青少年們,最喜歡的熱鬧舞廳。
杜布羅夫尼克外圍的旅遊地
卡夫特美景如畫
杜城附近美麗的海灘
從杜布羅夫尼克的拉沛德乘10路公共汽車前往南方的卡夫特,途中會經過斯瑞布瑞諾、米里尼、普拉特等3個站,都是人氣很旺的旅遊點,各擁有一個美麗的海灘。 斯瑞布瑞諾(Srebreno)海灘坐落在美麗的海灣中,風平浪靜海水自淺到深層次分明,是一個安全戲水的好地方,在晴朗的日子裡,海灘上總是躺著一排排穿著清涼泳裝的男女遊客,在水中或海灘上嬉戲、追逐,愜意的享受陽光。 米里尼(Mlini)海灘在斯瑞布瑞諾海灣的東南內側,在高山叢林的環護之下,風平浪靜,美景如畫,經常擠滿了作日光浴和戲水的人。海灘附近的密林掩蓋下有許多現代化的旅館和建築物,其中有一幢簡單小巧的聖羅卡教堂(Crkva Sv. Roka),白牆和裝飾著樹葉的門格外令人注目,門前一 種植於1742年的大樹,被教堂及信徒視為當地的守護神,穿著雪白服裝的神父和修女,經常穿梭在樹下與信徒交談。 從小教堂往北方山坡上走,是米里尼大飯店,其旁有一家隱藏在樹林中的素食餐廳,食物十分可口。 普拉特(Plat)海灘在米里尼海灘南方數公里,也是最南面的一處戲水勝地,這裡距卡夫特很近,但較卡夫特寧靜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