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新頁面: 黑河(Helo)是個幽靜的小城,海拔2000多公尺,是附近一帶的交通中心,南距仰光約400公里。如果從仰光乘飛機到附近的東枝市或茵麗湖,都...)
 

2014年9月9日 (二) 11:03的最新修訂版本

黑河(Helo)是個幽靜的小城,海拔2000多公尺,是附近一帶的交通中心,南距仰光約400公里。如果從仰光乘飛機到附近的東枝市或茵麗湖,都要在這裡的民航機場降落,航程約50分鐘,最為便捷;假如由仰光坐火車前來,必須在抵達東枝後再乘車到黑河,但火車又慢又擁擠,要耗20個小時,不適合觀光客搭乘。如果直接從仰光乘車前來,大概要17個小時車程,沿途可以瀏覽平地農村和撣邦高原景觀,比較經濟實惠。在熙熙攘攘的大都市裡住厭了的人們,如果能夠在黑河住上一晚,一定會感到無限寧靜,或做一個甜蜜的夢。

附近良瑞盆地內的茵麗湖(Inle Lake),是一座名聞遐邇、被霧色包圍著、海拔1500公尺的高山湖,也是緬甸的第二大湖。緬甸語「茵」是湖、「麗」是小的意思,據說是為了區別於密支那的大湖而名。茵麗湖的位置,是坐落在挺拔綿亙的山脈中,它三面環山,氣候涼爽,面積158平方公里,南北長約67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湖最深處不過6公尺,屬典型的溶蝕湖,是緬甸著名的五大風景區之一,並有「緬甸的威尼斯」之稱,每年約有7萬名外國觀光客慕名而來,湖畔和湖上都設有度假飯店。湖上有幾座小島,湖周圍的蒼翠山峰倒映在湖面上,景色非常美麗。遊客可以搭乘汽艇穿梭在各小島間,或參觀高架式房屋的村落,看水鷗飛翔,雲霧變幻,山光水色,如入畫中,大有超塵出凡的感覺。

這個神秘的湖上看不到科技的污染,湖區住有過著原始生活緬甸少數民族之一的茵麗族人,好幾個世紀來,他們都在湖上生活起居,以捕魚和農耕為生,再佐以手工打鐵和古法織布為副業;最令人稱奇的是他們捕魚、划槳和農耕的方式。

由於長年生活在湖上,茵麗族人四肢發達,並且是優秀的漁夫,他們俐落地站在柚木船上以「腳」划槳,兩隻手還可以用來釣魚。因此在湖上可以看到原住民划著小舟來來往往;尤其是小孩,從小就學會手腳並用地在湖中搖著單擼。

至於這裡捕魚的方式,更是特殊;船邊的圓錐形捕魚器一旦投入湖水中,水裡的魚、蟹自然入籠,鯉魚、鯰魚、鰻魚和螃蟹,都是茵麗湖的特產。但當觀光客知道這裡的「水葬」方式後,恐怕就沒有胃口嚐「鮮」了。據說茵麗族視湖為地,往往將裝屍體的棺木鑽洞後沉入湖底,等小魚進入棺中飽餐屍體長成大魚後,喪家再撈起沉棺,肥碩的大魚隨棺而起,自然成為滿足族人口腹之慾的大餐了。這種撈棺抓魚的古風雖已不再,但水葬習俗仍存。

此外,茵麗族人還擅長在湖上建造「浮洲」為耕地或建築用地,大者5、6畝,小的只有1平方公尺,它是取自湖中的水草和泥漿鋪在木筏上製成,大概有1公尺厚,底下可棲魚蝦。在一些長約100公尺、寬約2公尺的浮洲上進行水上農耕,是別開生面的。人們在浮洲上種稻米、甘蔗、黃瓜、馬鈴薯、花耶菜和空心菜等蔬菜,偶爾可以看到小蕃茄挺立其間,煞是動人。這些蔬果在清潔滋養的湖水孕育下,生長得非常好。由於浮洲是用竹竿插入湖底定位,就算湖水暴漲,也會水漲浮洲高,所以不怕被水淹。地理學家稱浮洲為「濕地」,人站在上面不會沉,有些浮洲用竹桿撐動便可像船一樣移動,但水會慢慢上湧,人漸漸下沉,非常有趣,波浪來時,浮洲一樣隨波起伏,很夠刺激。

當地居民所住的竹籬房舍,也是建在這種浮洲上,甚至人們還在浮洲上修建佛塔,真是無奇不有。有些浮洲經過世代淤積,已經變成小島,可供部落聚居。現在還有許多茵麗族人為了爭取更多的浮洲農地,不斷地在湖中收取水草,據說這裡的茵麗族有7萬人口,大概是人口壓力所致吧。

浮洲之間可架設竹橋,或搖小船,互通往來。茵萊湖中心有湖心閣,建在固定的人工島上,是座具有緬甸風格的金色佛塔,與周圍的湖水碧波交相輝映,莊嚴挺秀。塔的外圍是湖區人民的貿易集市,這裡有農副產品、日用百貨和手工藝品販售,尤其以精英的絲織品聞名遐邇。

散居在湖區的茵麗族居民,穿著利用各種草木傳統技術染出來的布衣,算是當地一絕。這種用草木染色的布衣純樸不豔,直讓工業化的化學染料相形失色。當地茵麗人共有5族,他們在湖區建有30多個聚落,其中有不少是水上村落,並以小船為交通工具。市集就在部落中流傳,這種水上市場還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每天早晨,湖上就是市場,湖邊若沒有商店,人們就搖著小舟到湖中交易,岸邊的寺院附近是市場中心,蔬菜、水果、布、生活雜貨等到處可見,住民為了生活需要,信仰的場所也成了交易中心。

在市場上看到的人以女性居多,年輕女孩的化妝品很特別,那是一種用白檀木或薯類製成的白粉末,經水溶解後再加上清涼劑,擦在臉上有清涼感,而且也會顯得特別白。年老的女性,則抽著當地特有的煙,那是一種用玉蜀黍葉包著一般煙葉和其他植物的香煙。據說也有人抽摻雜大麻成分混合葉的香煙,吸了令人精神振奮。

至於大麻,他們得來並不困難,在緬甸東部,泰國和寮國交界的金三角,是個專門種植製造鴉片的地方,距離茵麗湖很近,因此能抽到這種令人精神振奮的煙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從湖岸,就可以看到種植罌粟的農田。甚至在山的另一邊,聚居了一批人,他們擁有武器,不屬於任何一國,這或許就是過去緬甸政府不願意正式將湖區開放觀光的原因吧。

在茵麗湖畔,隨時可以看到大人抱著小孩,互相看著浮現在臉上的自然微笑,這些和藹可親的村民並不富有,但也不貧窮,且自得其樂,他們不拼命工作,一切順其自然,人人平等,能在這種與世無爭的天地裡生活,著實令人羨慕。當地的學生們,每天也靈活自如地在湖上操著小舟通學。茵麗族人從泰國輸入蠟燭,從印度輸入沉香,除了這兩樣東西外,其餘都能自給自足,在生活上可以說是相當滿足,而且他們信仰虔誠,對未來似乎更充滿信心,因此,茵麗湖真是緬甸遺世獨立的霧中秘境。

茵麗湖也有一些古蹟可供參觀,其中的帕夫道奧寺塔(Phaung Daw Oo Pagoda)位於湖南部的西岸,是茵麗湖畔最大的寺廟,擁有一座高塔。附近有小型集鎮,在一些街道上有些小餐廳,還有些旅遊工藝品攤販。

跳獵寺(Nga Hpe Chaung)位於茵麗湖的凱拉(Kay La)島上,就像湖中高腳屋一樣建在水邊,是座有2000年歷史的古佛寺,內有古老高大的佛像。寺中有群訓練有素的貓,會為遊客表演跳火圈,非常有趣。

每年9月的賽舟節(Phaung Dawu Festival)茵麗湖就鑼鼓喧天,磨「腳」擦掌的茵麗族青年男子,齊集此地參加一年一度的船賽,非常熱鬧,為當地的觀光季掀起高潮。賽船身長且尖,首尾翹起,長可容納近20人,寬度足夠站立兩人,他們用一隻腳和一隻手划槳的獨特絕技進行比賽,而能疾馳如飛。

在每年的10月份,這裡還舉行聖船「金鳥」的巡湖大典,是一項傳承已久的民間慶典文化活動,儀式非常特殊,整個過程要歷時3週左右,國內4尊最被崇敬和膜拜的佛像,照例都會在這個全國最盛大的慶典活動中,被捧上一艘鳥狀的船廟上,沿著茵麗湖畔巡行一番。整個慶典過程中,大約在30艘的獨木舟上,有1000多名划槳的勇士,以「金雞獨立」的姿態,奮力向前,藉以帶動純金打造的聖船前行。聖船上載滿了裝扮得花枝招展的舞者,滿懷虔誠地為她們心目中的保護神起舞。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