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 |
想去玩嗎? |
(新頁面: ===蘭潭、仁義潭風景區=== 蘭潭位於嘉義市東北郊山仔頂的附近,屬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管理,地址為嘉義市鹿寮里紅毛埤。潭面呈歪...) |
2015年4月10日 (五) 16:45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
[編輯] 蘭潭、仁義潭風景區
蘭潭位於嘉義市東北郊山仔頂的附近,屬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管理處管理,地址為嘉義市鹿寮里紅毛埤。潭面呈歪葫蘆形,曲折有致,綠波盈盈,四周峰巒環湖。它距離市區約3公里,又名「南潭」,舊稱「紅毛埤」。相傳是300多年前荷蘭人佔據台灣時,為了教導水師作戰而掘的,當時荷蘭人截八掌溪水入此,築堰為阜,灌溉王田一帶。田園由荷蘭東印度公司經營,入清後漸廢,但地名仍保留。日據時代末期重建堤壩,擴大為潭,面積約70公頃,蓄水量達到625萬立方公尺,潭面寬為1公里,長2公里,是嘉義地區自來水的水源地。 蘭潭清澈深泓,波平如鏡,山丘起伏,林木參天,梅花遍植深處,有「小孤山」之稱。西南側有三信亭可憩,登高可覽全市風景。每到整點,蘭潭彩色噴泉有噴泉秀,泉高可達50公尺,潭色漾碧,更顯美麗。蘭潭晨昏風光各有特色,早晨時白霧迷茫,如夢中幻景;黃昏則金澄蕩漾。這裡是許多嘉義人定情的浪漫地方,也是嘉義市區歷久不衰的景點。尤其是在月夜,波光映月,引人遐思,因此「蘭潭泛月」為嘉義八景之一。每當中秋月圓之夜,大批市民湧到這裡,共賞潭心明月,共寄一份思鄉之情,這一夜,是蘭潭最不寂寞的夜晚。有「遊三潭」詩:「細剪瓜皮作勝遊,潭光山色雨清幽;假來大塊文章妙,雲外高歌百唱酬。」這裡既是古蹟,也是名勝地,遊客可在此乘船遊潭、垂釣、嬉水和露營,喜歡賞鳥的遊客也可帶齊裝備前來。此地記錄的鳥類資源已達60多種,比曾文水庫,澄清湖還要豐富,是欣賞野生鳥類的好地方。 蘭潭的夏秋雨季,潭面升高,因而顯得更加寬廣,頗有大湖的氣魄;入冬後,因為冷空氣籠罩,水蒸氣上升,所以潭面會有一層朦朦朧朧的薄霧,讓人置身其中有種飄渺的奇特感受。傍著蘭潭有幾條後山步道,慢慢地踱上小山頂,從遠處眺望蘭潭的湖光山色。其中最寬的一條步道名為「好漢坡」,坡度陡峭,中央設有扶手欄杆,兩側老樹挺拔聳立。 小山頂前還有一座小型運動場,當地人晨昏時常聚集在此閒聊、運動,在此俯視,蘭潭之美如夢似畫,美得近乎不真實。 仁義潭水庫是台灣地區第一座最大的離槽水庫,位於嘉義市東方約4公里處,主要供給嘉義市和民雄鄉兩地公共用水及調節蘭潭水量,碧波藍天,風光宜人。許多嘉義人都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期,每逢四、五月間,因水源不足而分區供水,自來水公司乃決定興建仁義潭水庫。水庫位置涵蓋內甕村的大部分,全村有300多戶500多人被迫遷村。 建成後的仁義潭離槽水庫的集水面積為3.6平方公里,滿水位標高105公尺,總容量有3200萬立方公尺,壩頂高達108公尺,壩長約2公里,總工程耗資約達15億多元台幣。仁義潭水庫的建成,增加了公共給水和工業用水能力,延長蘭潭水庫的壽命,減少缺水並促進了嘉義地區的繁榮。但此處禁止游泳、垂釣,遊客只能在壩上散步。這裡允許農民擁有膠筏,可以自由來去,現在總計有21艘膠筏,成為仁義潭特殊的一景。 潭畔另有一條堤防步道及數座相連的涼亭,周邊也有不少小吃店及賣店,是團體遊程中常被納入的一站。
[編輯]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是台灣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園和旅遊勝地。地址為嘉義縣阿里山鄉中正村59號,距離嘉義市區東北的北門車站約72公里。它是大小塔山、祝山和石水山等18座山峰的總稱,屬於玉山山脈西邊的一條支脈,是清水溪、曾文溪的分水嶺,四周峰巒疊翠,地形奇偉壯麗。隔同富溪與玉山主峰相望,現在新中橫公路已將阿里山與玉山風景區串連起來。平均海拔2274公尺,風景區面積約有175公頃。 阿里山的由來,很多人並不瞭解。阿里山博物館則對它的歷史作了一段紀錄。相傳250多年前,鄒族舊稱曹族,分為南、北兩族,南族分布在高雄縣境內,北族分布在嘉義與南投。曹族最早是個善戰的狩獵民族,有位叫阿里的曹族酋長隻身來到阿里山地區打獵,滿載而歸後,常帶族人同獵。族人為感激他,就以「阿里」作為山名。後來日本人發現山中有很多檜木群,大舉來此開發。 阿里山處在北回歸線上,屬於熱帶氣候,並依山勢作垂直分布,具備了熱、暖、溫、寒等四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6℃,夏季平均氣溫為14.3℃,最高為24.1℃,冬季最低氣溫在-1.8℃,因此在冬季偶然會下雪。每年的5~9月是雨季,11月到翌年3月是旱季,全年濕度高,雨季時雨量多,常導致山崩,因此遊客上山宜注意安全、多帶衣服。 阿里山的對外交通非常便利,最便捷的是公路,從嘉義市出發的台汽客運和嘉義市公車處的班車,班次密集,每天有幾10班往返嘉義市和阿里山,並有專門的遊覽巴士營運。全長78公里鋪著柏油路面的阿里山公路,沿途風景美不勝收,車程兩個多小時可達。另一種登山交通工具為鐵路,雖然沿途景觀更佳,但因時有事故發生,並且車速緩慢,全程需3:小時15分鐘才能到達,所以遊客上山多就公路而捨鐵路。 在阿里山投宿,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選擇。花季期間,首選阿里山賓館,因賓館前有櫻花樹,其他主要飯店分布在阿里山火車站前最熱鬧的街上,民營的有阿里山高山青飯店、神木賓館等,公營的有阿里山閣、力行山莊。旅遊旺季一般旅館多會客滿,未及預約房間的遊客,可選擇小旅館及民宿,但房租並不便宜,服務品質也欠佳。 阿里山以前是重要的林場,目前則是中外馳名的森林遊樂區,以日出、雲海、森林、晚霞、高山鐵路等阿里山五奇招倈眾多的遊客。此外,著名的風景點尚有祝山日出、雲海,眠月支線,姐姐潭,阿里山神木,巨木群棧道,神木車站,光武檜,三代木和櫻花林等。人文景觀有慈雲寺、高山植物園、博物館、蒸汽火車頭、受鎮宮、樹靈塔和蔣介石行館等。 阿里山的日出和雲海聞名遐邇。觀日出的最佳地點在祝山,因祝山地勢較高,海拔2451公尺,且面對各山群的缺口,正好是太陽探出山頭之處,視野極佳。這裡也是欣賞玉山山系山岳景觀極佳的場所。遊客前往祝山,可至阿里山火車站或沼平車站搭乘祝山觀日火車,車程約25分鐘;或自沼平公園觀日步道牌樓拾階而上,步程約40分鐘,沿路皆有指示牌。祝山上有一幢二層樓的觀日樓,外觀並不特別,遊客透過大型的觀景窗,可將最美的日出鏡頭盡收眼底。它的廣場上立有嘉義縣和南投縣界碑和日出的詳圖。要想看到日出,一要靠運氣,二要起個大早,必須在清晨人們正在熟睡之時,摸黑上觀日樓,運氣好時,才能看到日出。日出之前,觀日樓前總是人聲鼎沸地擠滿了來看日出的人潮與販賣熟食的小販。 當太陽出來時,滿天紅霞,金光燦爛,是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開始只見天色慢慢變亮,遠處的玉山輪廓,在微弱的晨曦中逐漸呈現。天空由墨藍到淡青、灰白、殷紅,周圍群山也漸漸清晰起來。這時,一輪紅彤彤的朝陽衝破雲層,烘托升起,騰向空中,光芒四射,將群山塗上一層瑰麗的色彩,令人嘆為觀止。 因地球公轉原因,阿里山日出四季位置與時間均不相同,站在祝山觀日樓上,夏至6月22日清晨5點,日出地點在郡大山與秀姑巒山之間,為阿里山日出最北點。冬至即12月22日清晨7點,日出地點在玉山主峰南側,為阿里山日出最南點。春分與秋分即3月21日與9月23日清晨6點,日出地點在秀姑巒山與玉山北峰之間。 名列台灣八景之一的阿里山雲海,通常出現於日出或薄暮天氣晴朗而有浮雲時;層層雲霧波浪起伏,掩蓋附近山峰,有如小島自浩瀚大海中露出。祝山附近的山麓是雲的故鄉,一波波的雲海有如巨浪移動,忽而像波濤洶湧的大海,忽而靜若處子,壯麗多姿。天晴的時候,登高遠眺,見雲浪在山谷間越積越厚,如一片汪洋,水如海浪翻滾,如大地鋪絮,如山谷堆雪,氣象雄偉。觀賞雲海最好的季節是秋天,最好的地點是二萬坪、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 阿里山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有3萬多公頃森林,是台灣第一林產區,素有台灣森林寶庫的美稱。其中以繪木原始林最為珍貴,主要的名貴樹木有扁柏、華山松和鐵杉等,受到不同高度的影響,森林分布成熱帶、暖帶、溫帶與寒帶等4個林帶。從平地到海拔800公尺的獨立山一帶為熱帶林,此區顯著的植物相為龍眼、相思樹、杉木、麻竹及桂竹樹。自獨立山到海拔1800公尺的屏遮那,則屬暖帶林範圍,代表樹種為樟木、楮與楠木,而奮起湖與十字路一帶的柳杉林是此區較特殊的植物相。溫帶林是指屏遮那以上海拔3000公尺以下的地區,阿里山五木的鐵杉、扁柏、華山松、台灣杉與紅檜神木主要分布於此。至於3000公尺以上到3500公尺以下的寒帶林區,主要生長台灣冷杉。1899年日本人發現阿里山森林後,將這片原始林開闢為重要林場;台灣光復後,為了保育乃禁止砍伐,開闢為森林遊樂區。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的阿里山花季,山櫻、吉野櫻與重瓣櫻等,將整座山裝扮成美麗繽紛的花海。而步行在古木參天的林蔭道上,除吸取森林芬芳外,還可聆聽畫眉、鶯、山雀與鶇等鳥類優美的鳴聲。甚至區內原先遭砍伐的千年老樹,其留下來的半截枯木樹根造型,亦值得欣賞。 阿里山晚霞之所以豔麗,是因海拔2000多公尺的高山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強,使天際呈現的藍天比平地絢麗,晚霞相對也較豔麗。慈雲寺、阿里山賓館、阿里山火車站、沼平公園、祝山觀日樓與第一停車場附近,是最佳的觀賞點。 阿里山鐵路是一條舉世聞名的高山鐵路,與印度大吉嶺至喜馬拉雅山鐵路、智利至阿根廷的安德斯山鐵路,並稱為世界上僅存的3條登山鐵路。沿途經過熱帶、暖帶、溫帶等3種林相,因大部分路段是穿鑿山壁或是凌空架設鐵道而行,因此工程進行可謂歷盡艱險。1899年日本人為轉運木材而規劃興建,軌距762糎,最大坡度6.25%,最小曲率半徑40公尺。1903年,依阿里山的山勢開發鐵路,1912年,長達66.6公里的嘉義市至二萬坪段宣布通車,1914年,再延長至阿里山,並逐漸增設支線,總長為71.4公里。全線自海拔30公尺的嘉義,一路爬升到2600多公尺高的阿里山,穿越大小隧道26個,橋樑86座。 鐵路分為平地和山地兩個線段,前者是指嘉義市至竹崎,長14.2公里,後者為竹崎至阿里山線段,長57.2公里。鐵路小火車最適合情侶乘坐,在蜿蜒攀高的森林火車上,兩人相偎相依,窗外風景如畫般一頁頁翻過,非常浪漫。當火車從嘉義出發,經北門車站過竹崎後就開始爬升。經過長5公里、高約200公尺的獨立山時,火車以推進方式穿越11個隧道,為遷就急峻的山形,須以螺旋型環繞3周到山頂,在車上可三度看到忽左忽右的樟腦寮車站仍在山下,然後鐵路再以「8」字形離開獨立山。再往上開到戶遮那第一分道後,山坡陡峭,鐵道循岩壁作「N」字形曲折前進,坐在火車上只覺得時而往前推,時而往後拖,一進一退行駛達4次之多,經過3個分道才攀上更高的軌道,這是有名的「阿里山火車碰壁」。途經神木後,才到達森林鐵路終點站的阿里山車站。 神木車站設於1912年的秋天,為一木造折返式車站,屬阿里山鐵路第四分道。在海拔2138公尺的阿里山上,擁有島式月台和候車亭,為鐵道迷心目中的秘境車站。 眠月支線開放於1983年,全長共達9.2公里,鐵路沿線風景如畫,近觀遠眺,美不勝收,並可俯瞰濁水溪上游一帶和氣象萬千的雲海。至於眠月之名,相傳在1901年,有位日籍河合博士在阿里山做森林調查時,來到石鼓盤溪,目睹古木青翠茂盛參天,不禁被勝景所迷,流連再三不忍離去。當晚便躺在一塊大石頭上,凝視著黑暗的蒼穹,繁星點點閃爍,月亮放發柔和的光芒,耳畔聆聽著淙淙的水聲,滿懷幽情,令他無法入眠,乃取「眠月」之意以資紀念。所以有人說,遊覽阿里山森林鐵路,不到眠月線,會有「入寶山,空手而回」之感。這條鐵路有12個隧道,20多座橋樑,並且用古老的蒸汽火車頭來服務遊客,讓人重溫舊夢。由阿里山車站為起點,火車一路蜿蜒於海拔2318公尺以上的崇山峻嶺間,當看到一座高31多公尺,形狀像猴子的巨石,即到了終點站「石猴遊憩區」,全程約40分鐘。 白木林為石猴遊憩區的奇觀。在森林大火後,矮小的植物被燒光,僅剩高大的松、杉類枯幹,這些火燒木經風吹日曬、雨淋霜打,表皮轉白,成了醒目的景觀。遊客可安排一小時的步行遊覽,看看遊憩區內的樟腦寮、筍灶與木炭窯,經由解說牌可瞭解其製造過程。 姐姐潭是由兩個大小不同的天然水庫構成,從阿里山車站前行,經過阿里山閣賓館後,便可到達。相傳以前有兩位山地姐妹在此殉情,因而得名。兩潭相距不到50公尺,姐潭秀麗,為長方形,佔地529平方公尺;妹潭小巧,略呈圓形,佔地66平方公尺。位於右側的紅檜林,1930年以天然下種更新而成,是林區內最密集的檜木群。湖上有兩座造型雅致的涼亭與岸邊相連,亭由巨大原木築成,頂上覆以茅草,遠望倍覺雅拙可愛,可供遊客休憩或坐觀風景。 潭邊還有環潭步道可盡攬全湖,還有三兄弟樹和四姐妹樹,都是二代木。姐妹潭冬天尤其清幽美麗,在潭邊小憩,可以感受到阿里山風景區內特有的寧靜。 巨木群棧道完工於民國87年,為一環狀高架木棧道,從香林國小後方到千歲檜、光武檜,可以一路走到香林國中,堪稱為全國神木中最密集的一條步道。 阿里山神木是一棵樹齡高達3000多年的紅檜,原樹高52公尺,現為35公尺,樹圍約23公尺,是阿里山最大巨木之一,15個人聯手才能合抱。神木左上方亭內有一石碑,長12公尺、寬4公尺,上書「神木頌」。1956年秋,樹身曾遭雷擊,現在上端所植之二代木,為1962年栽種。但遺憾的是,1997年7月1日,因大雨而半邊倒塌。幾經波折後,終於在1998年6月29日舉行祭祀後,正式結束它的3000多年風光歲月。 過了神木後步行約10分鐘就抵達三代木,它指的是三代同一根的紅檜,橫倒於地的第一代枯幹,樹齡已逾千年;矗立的第二代只剩空殼殘根;高一丈的第三代呈現出欣欣向榮,植物的生命力在此展現無遺。 光武檜是舊神木倒後,民國95年舉辦新神木票選活動,讓遊客從光武檜、香林巨木及千歲檜中票選,結果選出樹齡2300多歲的光武檜,成為阿里山新的象徵神木。 阿里山一帶是台灣的「櫻花王國」,冬春之際前來此地,每個枝頭都開滿了櫻花,美得有如走入畫中一般。待到花季將終的時候,片片的花瓣落在身旁,又給人另一種淒絕的美感。 因為這裡的氣候類似日本吉野,1903年便有日本人陸續引進吉野櫻在此試種,至1918年日本人在阿里山共種植900株吉野櫻,三年後這批櫻花首次綻放,締造了阿里山歷史上的第一個花季。此後,又陸續引進1000多株吉野櫻和300株八重櫻,加上原始種的台灣山櫻花,阿里山地區櫻花族群創下最高記錄。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種植工作被迫中斷,直到光復初期,櫻花由於缺乏管理,數量大減,幸存的櫻樹寥寥無幾。直到民國53年後,在嘉義林管處的努力下,又在阿里山森林鐵路奮起湖至阿里山路段兩旁,廣植台灣山櫻。民國66年至民國72年間,日本櫻花會又贈送3950株牡丹櫻、八重櫻、下垂櫻、松耳、江戶、吉野、南殿和白加賀等各種日本櫻樹,栽植地點幾乎遍及整個森林遊樂區。 如今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共有304株吉野櫻、480株八重櫻、520株台灣山櫻和26株富士櫻等。自民國81年起,又在櫻花數量較少的梅花鹿園、祝山步道和沼平車站等地,共種植2630多株台灣山櫻和200多株吉野櫻,使阿里山成為台灣熱門的賞櫻地點。豔紅的台灣山櫻花、雪白的吉野櫻和花團錦簇的八重櫻,加上罕見的富士櫻,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遊客。 阿里山的櫻花以阿里山賓館前的吉野櫻最美,因為這裡有人照顧,為櫻花樹清理整枝。元月時,紅豔的台灣緋寒櫻、粉紅的琉球緋寒櫻和白色緋寒纓在寒風中亮麗登場,為蕭瑟的寒冬增添勃勃生機。 阿里山花季3月下旬正式開始,櫻花的數量明顯增加,多數集中在阿里山賓館和警光山莊後方火車站的鐵道一帶,往觀日樓的步道也有幾株怒放的吉野櫻,當粉白的吉野櫻和殷紅的山櫻花交相輝映時,不少遊客忍不住這份絕美的誘惑,與櫻花合影。花季從3月15日開始到4月15日左右,而4月初是花色最美的時候,萬紫千紅,馥郁絢爛,較台北陽明山公園更為出色。 這裡還有一種叫「金雀花」或「金雀兒」的特有花卉,原產地在地中海和南歐一帶,屬蝶形花科、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盛開時,枝條帶滿成串的橙黃色清麗小花,由於此花性喜冷涼的環境,生長適溫約15℃~20℃左右。台灣平地高溫多濕,不易栽培,僅適宜在阿里山一帶栽培,極其難得。 金雀花觀賞價值較高,適合庭園美化栽培,剪枝也可作插花材料。此類花株高約3至4公尺,分枝多且細長,枝呈五稜狀,小葉有密長細毛,呈橢圓形。花自葉腋生,盛開時枝條布滿成串的金橙黃色小花,美麗而壯觀。 5月份,是阿里山地區毛地黃的花期,原產於西歐,日據時代引進,由於這裡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適合毛地黃的生長,從沼平公園、梅園、阿里山管制站步道到二萬坪,新中橫公路沿線到處可見,已成為這一帶的強勢植物。花色分為紫紅、黃、白3種,盛開時花朵豔麗、花姿優雅,但因它全株含劇毒,因此只宜遠遠觀賞,不可採摘,以免中毒。 在祝山火車站旁,還有一座牡丹園,是目前台灣最有名的牡丹栽培區,牡丹數目和品種之多,是台灣為數不多的牡丹栽培區中的佼佼者。人入其中,放眼望去,盡是姹紫嫣紅、雍容華貴、嬌豔無比的花中之王牡丹,美不勝收。這座牡丹園佔地2.6公頃,目前擁有約50多種2500株牡丹花,並不斷有新的品種加入,令遊客大飽眼福。 慈雲寺香火鼎盛,環境清幽,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因面臨深谷,是觀賞雲海和日落的好地方。建於1919年,當初因阿里山之鍾靈毓秀有如印度之靈鷲山聖地而建造。紅檐綠瓦的寺內供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以及一尊外為銅鑄、內裝金砂的釋迦牟尼主佛。寺院花草蔥郁,是遠離世俗的清修之地。 高山植物園位於慈雲寺大門左側,建於1912年,園內展示有數百種植物,遊客可經解說牌逐一辨認。這些植物是暖、溫、寒三帶植物,如台灣扁柏、雲杉、紅檜和刺柏等,是台灣唯一的高山植物園。 想深入認識阿里山,必須到阿里山博物館走一趟。它位於植物園旁邊,是一幢日式木屋,館內陳列著各種高山飛禽走獸和草木的標本,以及阿里山和玉山的地理模型,頗具欣賞和研究價值;而鄒族古老用具與照片等,亦可在此免費參觀。 阿里山鐵路機車庫中有一部年齡80多歲的26號火車頭,它是1914年出廠,是美國萊瑪公司製造的直立式汽缸級蒸汽火車頭,目前仍可正常運作。林務部門有意於不久的未來,讓這部古董級的火車頭重新奔馳於山林,並推出精緻的套裝旅遊行程,讓遊客前往祝山觀日出,或是前往眠月線鐵路觀賞石猴、山林與絕壁風光。 受鎮宮是民國58年改建的區內規模最大的寺廟,供奉玄天上帝、福德正神與註生娘娘。相傳以往每年農曆三月三日的前一週,會有3隻枯球籮紋蛾飛來朝拜,停留在神像上,不吃不飛,大約一週後離去。 樹靈塔是高約20公尺的石塔,乃為紀念當初遭大量砍伐之樹靈而建於1936年。它是區內重要的歷史建築物。相傳,日本人拼命砍樹,砍到樹神哭泣,夜間鬼哭神嚎,日本人砍到手軟,恐遭報應,於是趕緊為樹神立個靈塔,老一輩的阿里山長者,也證實了這段傳說。 蔣介石行館坐落在離阿里山鐵路火車站不遠的地方,於每週三開館,讓遊客看看這個曾經被列為禁區的行館真貌。它建於日據時代,是一幢木屋挑高建構,以防止濕氣入侵,門前種有數十年之久的幾株野櫻和梅花。館內有「總統」房、夫人房及侍衛房,只有簡單的幾張床鋪及暖爐,簡單樸素。 在阿里山與玉山之間的新中橫公路,近來出現台灣獼猴成群結隊跑到公路上索取食物的特殊景觀。大猴帶小猴,母猴抱幼猴,見到遊覽車就圍住,手心向上討吃,比動物園的猴子還大膽。雖然在公路旁有玉山公園管理處立的「禁止餵食」標誌,但這種獨一無二的標誌反而引起遊客的好奇,大部分車輛都會特意放慢速度尋找獼猴的蹤影。觀光車輛則是固定於清晨6時許經過,每輛車都有一條吐司麵包,不讓遊客下車,只由司機丟麵包,膽大的猴子會到車旁伸手索討。懷中抱小猴的母猴最為有趣,若是沒有汽車經過,好幾隻母猴就排隊蹲在公路旁護欄上等,彼此吱吱喳喳,好像在聊家常。 獨立山遊憩區是林務部門在阿里山沿線新完成的一個風景區,距離嘉義市27.4公里,車程約30分鐘,是嘉義市近郊從事野外登山健行活動最佳的場所。往獨立山遊憩區,一般有三種走法。想走完全程得由嘉義出發,經竹崎、松腳直抵樟腦寮登山口,約30分鐘,走完全程5000公尺,時間約兩小時。由嘉義經竹崎、梅山、太平山直抵竹崎鄉紅南坑,行車時間約60分鐘。如搭火車,可在北門車站搭小火車,約1小時到樟腦寮,1小時15分到獨立山,除可享受森林小火車的樂趣,更可欣賞沿途不同景致及獨立山三次驚險的迴旋行車體驗。步道總長5公里的獨立山,沿途平均坡度約14度,是老少皆宜的緩坡道,步道設施除枕木階梯560級、石板階梯2125級外,都是平坦的登山步道。兩旁植栽優美,遊客可在此登高遠望,瀏覽四周山光景色。
[編輯] 阿里山遊樂世界
阿里山遊樂世界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佔地約5公頃,主要景觀包括有吳鳳廟、吳鳳紀念公園、機械遊樂世界和吳鳳成仁地等,彼此間有步徑相通,古色古香,清幽雅致,是新中橫公路嘉義到阿里山之間極為醒目的風景點。 前往此地,可由嘉義市搭往阿里山、奮起湖的嘉義縣公車,或搭往社口的嘉義客運,分別在吳鳳廟或吳鳳成仁地下車。自行開車者,則由嘉義市出發,沿吳鳳北街往南行駛,接上18號省道,往阿里山方向開約11公里,公路左側可見朱紅矮牆,即是吳鳳成仁地,再沿省道前行約2公里處,即抵吳鳳廟與吳鳳紀念園,兩地均有大型停車場可供利用。 其中的吳鳳廟位於嘉義縣中埔鄉社口村,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供奉著當地人們所緬懷的吳鳳。先在社口立祠奉祀。到了嘉慶二十五年,經嘉義各方人士籌措,於社口通事公庭舊址建廟供祀;後來因地震毀壞,經過多次重建和整修,於民國41年擴建,第二年落成,殿宇巍峨,有鮮紅色牌樓,吳鳳廟外朱紅短牆所圍繞,入口是一道三柱式燕尾拱門,色彩斑斕,莊嚴奪目,上鏤刻有「阿里山忠王祠」,是台灣三級古蹟之一。 進入拱門後,廟前庭院中蒼松古柏,椰樹高聳,古木參天,一片青蔥,廟正面懸有「仁必有勇」匾額。踏上殿階,舉頭可見民國42年蔣介石題「捨生取義」匾額,下方是吳鳳塑像,他紅面黑髮頭戴紅盔、身披紅甲,騎在紅色戰馬上,右手持劍,左手勒韁,英姿颯爽。廟內除奉祀吳鳳及其妻外,並栱奉上帝爺和虎爺等神祇。 廟左側是吳鳳史蹟陳列室,四周是公園,園內草木扶疏,蒼蔥翠綠,涼亭和石椅交錯,環境幽雅清靜。一般說來,吳鳳廟沒有過多香煙繚繞,卻瀰漫著屬於忠烈祠的肅穆。 吳鳳紀念公園在吳鳳廟西側,是由著名建築師漢寶德所規劃設計,園內所有建築都採閩南式三合院和庭園格局,遵循中國亭台樓閣的傳統建築風格,精緻的館舍掩映於山水之間,重重疊疊,耐人尋味。園內主要以儀門和八角迴廊為重心,四周有朱牆紅瓦,水榭軒亭、松竹梅園和垂楊餘暉,古雅怡人。迴廊內有一座吳鳳騎馬銅像,重約2.5噸,高6公尺多,表現出當年吳鳳從容就義的凜然正氣。此外,還有蟠龍柱、吳鳳成仁碑等勝景。 這個紀念公園的精華,是以崇仁、尚義兩幢陳列館為主要建築,並設有益智館、根香廳和冰清室等。其中崇仁館由台灣各地的民俗藝術家用彩繪、木雕、石雕、泥雕、刺繡、剪紙民俗畫、剪粘、交趾燒、陶瓷、糊紙、油紙傘、皮影戲和傀儡戲等民間傳統工藝品,表現出忠孝節義的故事,栩栩如生。 尚義館展示主題,是紀念台灣開發時期,具代表性的歷史事蹟。分4個單元,共計30個堂景,以立體模型來表現,如蠟像模型,配合燈光音響,使人體會先民開墾台灣的艱辛。第二單元是先民來台開墾的事蹟。第一單位介紹吳鳳生平、漢人欺番、就任通事、番索人頭、成仁志決和番懼懺悔等的故事。第三單元是台灣古老的街道,以表現住家、商店和百姓生活情景。第四單元為廟會情景,並在戲台上放映民俗戲劇,如歌仔戲、布袋戲和傀儡戲等。益智館供視聽教育用,以電腦控制不斷循環播映影片,以放映「吳鳳傳」電影精彩片段為主,並輔助放映其他藝術、科技等影片。根香廳供應餐飲,清涼室則有飲料供應。 機械遊樂世界有靜態漫步賞景及動態遊樂雙重功能,闢建有靜態遊樂區、森林列車、民俗廣場、室內遊樂區、刺激21世紀、水上表演台及御花園等多項遊樂設施,是一處兼具休閒景觀、民俗文化及動態遊樂設施的多元化遊憩場所。 吳鳳成仁地距離吳鳳廟約2公里,位於隆興村新中橫公路旁,是當年吳鳳殉難地。後人為紀念他,便在此立碑,上刻「義人吳鳳殉難處」供人憑弔。佔地約2.8公頃,採中國閩南式建築格局及中國庭園造景,包括迴廊、八角亭和花圃等,古意盎然,妙趣橫生,讓人有置身於古代江南水鄉感覺。大門與涼亭間步道旁則豎立吳鳳生平事蹟雕畫,栩栩如生,生動地展現了這位仁義之士的大無畏精神。此外,在吳鳳成仁地還規劃有大型露營地、停車場和各項公共設施,以方便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
[編輯] 吳鳳故居
吳鳳故居位於嘉義縣竹崎鄉義仁村30號,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稱為「吳厝公廳」。吳鳳字元輝,福建漳州平和縣人。康熙年間隨雙親遷台,居於諸羅,即現在的嘉義。自幼隨父經商番地,精通山胞語言,後任阿里山撫番通事,獻身於山胞事務。為了戒除山胞殺人的惡俗,不惜殺身成仁,以自己的生命勸諫山胞。 吳鳳故居是一幢台灣式的三合院,八面玲瓏,紅柱朱瓦,目前居住於此的多為吳鳳的後裔,他們以務農為業,並兼有副業。故居門前立有兩個柱式洗石子牌坊,上題「吳鳳公故居」,而外題則是「阿里山忠王」。這個建築物有三層護龍,中堂內供奉著吳鳳的騎馬像,像背面立著觀音畫像,左右上方懸掛有日據時留下的兩塊匾額,上書:「流芳後世」、「殺身成仁」。另有清嘉慶六年(1801年)的古匾額,可惜因年代久遠字跡早已模糊。右壁上掛著吳鳳遺像,兩旁題有「赫矣英靈匹馬單刀驚四社;美哉侖奐秋霸擊露報奇功」的對聯,令人對吳鳳油然生敬。在屋中還留有吳鳳當年所用過的床板、碗、盤、匙等遺物,但不輕易展示給一般民眾。 吳鳳故居前立有一組生動的吳鳳故事和原住民的塑像群,故居左邊有清華山德源寺。由吳鳳故居前行,過一岔路,路口矮屋牆壁上有一面小指示牌,順牌方向右轉約100公尺即到吳鳳墓。吳鳳成仁於1769年,當時葬於中埔鄉汴頭村吳鳳成仁處,民國45年遷此。墓前寬闊,建有步階,兩側種植榕樹,墓碑上題「義人吳鳳之墓」。
[編輯] 奮起湖風景區
奮起湖位於嘉義縣竹崎鄉中 和村,海拔1405公尺,因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是地勢低窪的沼澤地,形如畚箕,舊稱「畚箕湖」,後因名稱不雅,改為「奮起湖」。由於開口正向南方,每當夏季吹西南風時,氣候相當涼爽;冬季吹東北風時,因受地勢阻隔,故普遍暖和。年均氣溫在20℃~22℃間,年雨量1000~3000公釐,非常適合心臟病患者的療養。它因阿里山火車通車而繁盛一時,民國50年觀光事業急速發展,聲名再起;歷經風災、地震,曾一度蕭條,隨著阿里山人氣回籠,小鎮才重現風采。奮起湖原為森林工作站,佔地雖小,但地形、自然景觀很特殊,來此的遊客越來越多,就變成一個觀光景點,在這裡可享受高山森林浴的暢快。加上各種設施一應俱全,包括林務局奮起湖工作站、電信局、郵局代辦處、電台、活動中心、變電所、小學、幼兒園、天主教堂、今日山莊和奮起客棧等,不一而足,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個地方一度被稱為「悲情山城」,是阿里山鐵路的中點大站;近來修建一條清朝的「糕仔崁古道」,石階有2000級;行走難度不高,但卻不輕鬆,有趣的是它的起源故事。 在清朝年間,鄰近的梅山、太和山區農民,都要挑著竹筍前往奮起湖販賣,有一個好賭農民將賣得的竹筍所得全數輸光後,因飢餓難耐,偷吃店家販賣的糕仔餅被捉,店老板可憐他,不忍送官法辦,但卻想出一個有趣的懲罰方法:要他修築一條步道,方便太和與奮起湖間居民來往。步道依約完成,人們稱之為「偷吃糕仔崁」。台灣光復後,步道漸廢,後因登山客漸多,古道才有機會得以改善,地方居民嫌原名不雅,改為「糕仔崁古道」。長約1公里,直通海拔1600公尺的光侖山頂,從山頂可遠眺玉山與中央山脈群峰。體力不佳者,可沿著森林鐵路造訪百年老槐樹。 奮起湖風景區共有三條旅遊路線,都是竹林密布的健行林道:第一條路線包括蝙蝠行宮、洞天福地、石幻谷等景點,全程步行約2小時;第二條路線包括雙石獅、燕子洞、禪思洞等,遊程約須半天時間;第三條路線則是從奮起湖到來吉,全程走完須1天。三條路線包括奮起湖18景,要安排3至4天才能走完。18景包括四方竹林、夢宗竹林間的翠竹坡、靈岩18洞、流星岩明月窟、大凍山日出、七星石石獅像、石墓碑、樹石盟、靈木古蹟、韓信樹、蝙蝠行宮、洞天福地、石幻谷、雙石獅、禪思洞、觀音尖、英雄壁和天塹奇觀等。 奮起湖最著名的植物就是整片的柳杉林、孟宗竹和火車站旁的四方竹。特別是四方竹,只有奮起湖和溪頭特有,十分珍貴。枝幹為四方形,且修長挺立,最大的只有成人四指粗,原產於四川峨眉山,東傳至日本後,1924年再由日本移植到台灣。摸起來四四方方的綠竹,對生長氣候有選擇性,不易栽培,現以鐵柵欄圍起,遊客只能眼觀,勿以手折,讓竹林之美也能永續發展。 由車站沿著鐵路往阿里山方向前進,會經過遊客喜愛的翠竹坡,又名夢中竹,是一片廣約2公頃、挺拔俊秀的孟宗竹林,地上布滿竹葉、柔軟異常。竹林中有幾棵杉木散植其間,風起時葉波如浪,清幽絕塵,好似離世仙蹤。清晨朝霧迷漫,山谷朦朧,白天陽光透隙,恬靜清新,令人流連忘返。過了翠竹坡就正式進入「靈岩18洞」。 靈岩18洞又名「18羅漢洞」,位於霹靂山的山腹,整座山皆由岩塊構成。相傳此洞的造成,是因靈木被砍,地理靈氣破壞,雷電交加,山崩地裂,而呈現此斷崖。實際上,奇景迭出的山洞,是「新生代」谷山運動所造成的龜裂處,呈現出十幾處迂迴曲折、神奇奧妙的迷離地道。置身洞中恍入迷宮,或攀或爬,或側或仰,要有能屈能伸的精神才能完成這不斷的考驗。 18洞有飛龍洞、雲光洞、相思洞和心洞等曲折迷離的洞穴。有些相連,有些獨立,鬼斧神工,景色天成,真叫人嘆為觀止。如此天然奇景,勝於墾丁公園內的仙洞與一線天。 流星岩是一塊長約100公尺如天神般拔地而起的石頭山,形貌是個傾斜45度的風化石,樣子就像流星隕落般的停在地球上。步徑在岩壁的凹處,遊客須弓著身前進,由於坡度大,路又窄,僅容隻身挨岩壁爬坡。山谷邊築有矮鐵欄杆,離地約30糎左右,是為防止遊客滑坡的把手。偶爾在步道較空闊處可直起腰,放眼瀏覽,對面山腰處,房屋沿著山坡層層而下,有些白牆紅瓦看起來特別醒目,四周則有看不厭的青翠杉木,景色非常美麗。 明月窟是一片潔白如玉的大岩壁,在流星岩旁邊。當陽光照射時,更覺柔媚潔淨,清麗非常。岩壁深凹如槽,凸出如錐,長得像香菇。此外,尚可發現鑲掛在岩壁上的貝類化石,由此推斷,這座高山在幾千萬年前,可能還深埋在海底。 大凍山森林公園是林務局新 闢的森林遊樂區,海拔1600~1976公尺,全區步道共長1.5公里,分別提供老、中、青不同年齡的遊客健行選擇。區內有竹林森林浴場、天然闊葉林區,以及360度觀景亭,是難得的天然森林公園。站在大凍山觀日峰,孤峰挺拔,視野極佳,由山頂俯瞰,四周景致如畫,可觀賞光芒萬丈的火球由玉山主峰處躍出。並可瀏覽東方玉山群峰。北方的大小塔山、來吉和草嶺風景區,西邊有南投丘陵和雲林平原,南邊的嘉南平原和曾文水庫等,都清楚地一覽無遺。欲觀大凍山日出,須清晨4:30起床,由奮起湖出發,先驅車15分鐘至一停車場,再沿右側小徑步道上山,約45分鐘後可達峰頂。 七星石是由10幾塊綠色的大石頭組成,上面長滿如細絨般的綠苔,並有不規則的孔狀,根據推測可能是地殼上升的明證。在小徑深處,有一片杉林,此處七星石的數量更是驚人。有的像哈巴狗,有的像癩蛤蟆,形狀不一,各具情趣。至於石獅像也是七星石的一種,高約12公尺,巨石的一面酷似獅子張口,口中可以容納七、八人入內遊憩;另一面則酷似巨象佇立飲水,神氣活現,唯妙唯肖。在路的另一側又有一巨岩,岩上蜂窩無數,尚有凹陷,酷似手印,引人遐思。還有一塊大石,平坦如床,上有一酷似腳印的凹印,人稱仙足印。 石墓碑離石獅像約30分鐘步程,是一塊高約30公尺、寬約20多公尺的岩壁,直直垂入地表,像是一座墓碑,又稱擎天神墓。在它不遠處,有塊石狀平台,坐落在草叢中,可聚集數10人,故也稱聚仙台。 比翼樹是兩株布滿綠色蕨類植物的巨大樹木,相距約2公尺,有一巨形氣根相連,形狀宛如一雌一雄,如夫妻般親膩,故又稱為夫妻樹。雌樹的兩根張開成一樹洞,可容三、四人在內休憩。坐在洞內眺望叢林,感覺妙不可言。 由比翼樹再往上爬坡約3分鐘,就可看到一棵百歲古木,樹根緊緊環抱著一塊巨石,再由地底纏纏綿綿地越過巨石後,迎風挺立,猶如一對恩愛的夫妻,金石結盟,故人稱「樹石盟」。 靈木古蹟位於比翼樹不遠的下方,它是一棵高大的檜木,如今僅遺留巨大的枯木古蹟,彷彿在百年前遭雷擊而死。現代當地人對這一古蹟仍有許多神秘的傳說,頗為引人。 相傳在清代時,此樹高大,枝繁葉茂,樹冠如畫,連在台南地區都能望見,且不時冒出靈氣。清廷聞知此事,怕有人推翻朝廷,乃派一品官白大人率眾36名,欲將靈木砍伐。然而此樹果有靈氣,白天被砍得傷痕累累,第二日又奇蹟般地恢復原狀。如此日復一日,直至月餘仍徒勞無功,而白大人和伐木工人都累得苦不堪言,叫苦不迭。白大人久久伐木不成,又恐清廷降罪,急得夜不能睡,愁白了頭。 一天夜裡,恍惚間見福德山神來到眼前說:「您千砍,我萬補,焉能砍倒靈氣樹。我千不懼萬不懼,只怕銅針、狗血、揚牙兄。」白大人驚醒,速照山神所言行事,果然將靈木砍倒。台南一帶數日雞不啼、狗不吠,36名伐木工人亦於下山途中暴死。 韓信樹是一棵巨樹,樹根中分,中空處可容人彎腰屈膝而過。當年韓信能忍胯下之辱,乃成就大業,此樹取名韓信樹,發人深省。 石幻谷,是一條布滿嶙峋巨石的溪谷,在此魚、蝦、蟲和鳥密布。谷底並有一座四條水牆,叫「大財神小瀑布」,具有一種清幽忘俗的氣氛。 雙石獅是一塊酷似雌雄同體的巨獅狀岩石,立於群峰之上。左護奮起湖,右衛水社寮,前臨臥龍谷,形勢頗為險惡。由來路向前看,嘴巴、眼睛與輪廓無不酷似獅子,嘴巴上方的雜樹,遠眺就像雄獅的鬍鬚。穿過雄獅下方到另一邊,才能看到雌獅。在附近一塊突出山谷上方的岩石,回望雙獅的英姿最佳,同時也可展望四大天王山、火焰山及茄冬一帶。 禪思洞是山壁上的一處裂縫,略似三角形,洞內面積不大,必須縮緊腰腹,深深吸氣方可過洞,由於空氣陰濕不宜久留。由雙石獅往禪思洞的途中,有一呈70度斜坡的小徑,路側上方雖綁有鐵鍊供遊客攀拉而下,但遊客至此也應格外小心。 觀音尖是一塊平伸於空中的岩石,渾渾圓圓地貼在岩壁上。如逢山中雲霧彌漫,獨身佇立於此,真似置身仙境,渾然忘我,飄飄欲仙。寶石岩比觀音尖山頭更大、更原始,由隧道旁的登山步道下來,約步行20分鐘,就可以看到一塊長方形的石頭,四四方方地擱在地上,高約5公尺,寬約3公尺,下端的尖形缺口立於地上,彷彿就是一塊寶石鑲於地面,景觀非常殊異。由寶石岩眺望觀音尖,就像一尊合掌觀音,很是傳神。 英雄壁為一座斜度60~90度不等的三重峭壁,形勢驚險而刺激,是訓練爬岩的好去處,已被闢為山訓中心。而三重峭壁間所形成的一條深逾300公尺的天塹奇觀,更是驚險曲折。 奮起湖最美,但最能代表其歷史的,當屬奮起湖老街。這裡是單車族絕佳的旅遊地。單車之旅的路線,可由18號省道阿里山公路觸口處起始,一開始以上坡為主,行進約5公里路程後,進入連串的髮夾彎,這段路對於單車之旅是最具挑戰性、趣味性。上坡雖難,但一定得堅持,否則一旦下車就再難騎上,坡度之大可想而知。 行約10公里多可到達山美,此處茶葉清香迎風飄送;從觸口到石桌約26公里,茶園處處,景色秀美,過了聚落後沿路標左轉,由169號縣道往奮起湖,約再行6公里路程可達奮起湖車站,過鐵路平交道左轉入小巷,即奮起湖老街。搭乘阿里山小火車的遊客,在奮起湖站下車,穿過月台,步下石階小徑,濃濃的山城小鎮風情即頻頻襲來,風貌近似新北市的九份,內涵卻更具古意。 奮起湖老街從石階道蜿蜒展開,窄小的街道兩旁,小店間間相連,日常用品、各種小吃和傳統手工藝品應有盡有,賣的多是舊時代的吃、穿物。景物一轉,好似走入時光隧道,從1912年火車通車時代、各方人馬進駐起,探見完全的舊情調。 老街商品最具代表性的要算「便當」。以前鐵路通車時,乘客至此已近中午,因靠站時間短,只能買個「便當」充飢,「便當王國」的名聲不脛而走。如今的便當有兩種,一種是維持傳統的木片便當盒,另一種是鐵盒便當。木片便當搭配上古意十足的竹椅竹桌,情調萬分,每盒60元,物美價廉;鐵盒便當也很有情味,每組260元,可以飽腹也能當紀念品。 唯一的一家極具傳統知名度的豆腐店,雖已轉手三次,但因獨門功夫原版傳承,故至今風味不減。店家將豆腐添加奮起湖特有的山葵芥末,成為小罐裝的辣味豆腐乳,嗆辣滋味十足。 茶葉鐵蛋算是奮起湖的一絕,黑稠稠的鐵鍋內滷著香氣撲鼻的鐵蛋,阿婆李丹以山區特產的高山茶和蛋,加上獨家配方滷製,利用火候的差異,製成軟、較軟、硬等三種不同口感,滋味美妙,各具千秋。獨家風味尚有「火車餅」,將老餅風味加入地方特產的茶葉,再於餅面壓製老火車圖案,因餡料改良,不油不膩,加上包裝精巧,算是老街的暢銷品。草仔稞最尋常,從街頭到巷尾,處處可見。各家風味稍有不同,每個售價都是20元。「街仔尾」和「公婆餅」是兩家最有名、資格最老的店,從排長龍隊等出爐的人流就可略窺一二。當地的山野菜、筍、愛玉子也都非常可口,建議遊客不妨品嚐。 若想買些紀念品,店舖裡有印上火車的T恤、帽子,這些是老街少見的「現代物品」。奮起湖大飯店還有一家木屐館,帶遊客提燈籠逛老街,看老火車頭。老街上另有一處奮起湖文史工作室,展出許多昔日用品及老車票、老照片,負責人帶隊遊老街,從街頭一路解說起,是認識奮起湖不錯的起點。老街周邊還有幾個景點,可以徒步走遊。舊火車站前有3株百歲杜鵑,是阿里山森林鐵路興衰的見證者,枝幹上布滿青苔、地衣或蘚類等附生植物,但花開正豔,生氣盎然。 奮起湖的美是多元的,沒有來到這裡不會體會到它的美。偶爾飄來的山風,令人不忍離去。
[編輯] 北回歸線標誌
北回歸線標誌位於嘉義縣水上鄉下寮村鴿溪寮21~25號,坐落在北回公園內,距離水上空軍基地只要3分鐘車程。第一個北回歸線標誌設立於清光緒34年,地點在水上鄉下寮村附近。後因風災和地殼變動而屢經改建,現在矗立著的北回歸線標誌,是球形的白色建築,遊客可登上它的展覽廳,透過望遠鏡觀賞嘉南平原的美麗景致。 每年夏至正午12時0分左右,北回公園有「立竿見影」的特殊現象,是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造成的天象。北回公園裡還有一個「窺陽台」,以竿聚光,可以看見光從一點到一束,緩緩移動,那便是太陽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