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實行多黨政治制度)
(實行多黨政治制度)

2014年7月28日 (一) 09:47的修訂版本


匈牙利(Hungary)全名是匈牙利人民共和國(Hungarian People’s Republic,匈牙利語為Magyar Képköztársaság),這個地方在公元前五十萬年時就有人跡。公元前三十五年當羅馬人抵達外多瑙河區時,當地是塞爾特 (Celts)後裔伊利里亞人 (Illyrians)和埃洛維斯克人(Eravisks)居住,到了公元前十四年,此地納入羅馬帝國的版圖,改稱為潘諾尼亞(Pannonia)。公元六年,潘諾尼亞省的人民被羅馬帝國毫無限制的徵兵政策,以及無止境的苛捐雜稅所激怒,便聯合達爾馬提亞人(Dalmatians)叛變,三年後被敉平。經此事件,羅馬提比略王(Emperor Tiberius)設置肖普朗、佩奇、布達佩斯和傑爾等堡壘和獨立市,以便加強統治。 過度的對外擴張使得羅馬統治者在人力和財力上都顯得不足,加上相繼受到各野蠻部族的攻擊,羅馬帝國勢力逐漸消退,直到公元四世紀後葉匈奴人(Huns)抵達喀爾巴阡盆地時,羅馬人礙於寬闊的多瑙河和險惡的喀爾巴阡山地形的障隔,未繼續向東發展。外多瑙河及東岸大平原乃由阿瓦爾人(Avars)、東哥德人 (Ostrogoths)、斯拉夫人(Slavs)、保加利亞人 (Bulgars)、東法蘭克人(Eastern Franks)和馬札兒人 (Magyars) 所佔據,並逐漸融合。 大約在公元五世紀時,大批馬札兒人開始從黑海以北的南俄羅斯草原上逐漸向西移動,這種遊牧式的大遷徙,首先到達西面連海的沼澤地帶,後來逐漸擴展到馬札兒土耳其帝國轄區內的萊韋迪亞和埃泰克茲一帶。到了公元六○○年,一個由涅克、居特焦爾馬特、陶爾揚、耶諾、凱爾、凱西和馬札兒等七個部落組成的團體,定居在中多瑙河、頓(Don)河右岸和黑海之間的地區,他們是強盛的哈扎爾帝國 (Khazar Kaganate)的一部分,過著半遊牧的生活,冬天遷往河邊,夏天移回草原上。其中以馬札兒部族最強大,因此馬札兒的名字便成了代表全體的名稱。


目錄

是來自亞洲的黃種民族

馬札兒人屬芬蘭•烏戈爾(Finno-Ugric)語系的民族,實際上也就是古匈奴的後裔。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他們便在西伯利亞西部伏爾加(Volga)河上游、卡瑪(Kama)河與烏拉爾(Ural)山脈環抱的地帶居住,與其最親近的民族是今日分散居住在數千里之遙的亞洲鄂畢(Ob)河流域的伏古爾族和奧斯佳族。

九世紀末,包括一百零八個民族的七個部落和三個突厥馬札兒部落,在埃泰克茲結成聯盟,十個部落首領按宗教習俗割膚滴血於盆以固盟約,後來被稱為「十支箭」。聯盟的成立使馬札兒人的力量大為加強,周圍國家的統治者每當對外作戰時也多請他們助戰,於是馬札兒人中便有一部分男子專門以傭兵為業。據君士坦丁皇帝時代的文獻記載:「匈牙利諸部落有鑒於阿爾莫什之子阿爾帕德(Árpád)才智過人、勇敢超群,深孚眾望,按照馬札兒風俗與法律,置阿爾帕德於盾,立為大公」。

公元八九二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大帝的玄孫阿努爾夫(Arnulf)為了制服其附庸摩拉維亞大公,遂向當時生活在頓河下游草原西端的馬札兒人求援;阿爾帕德乃於公元八九五年率眾離開埃泰克茲,翌年越過喀爾巴阡山,輕而易舉地征服多瑙河中游平原的各個民族,正式在匈牙利大平原上定居。

當馬札兒人在這片新土地上打下基礎後,他們的騎兵便向西擴展,不斷的侵襲鄰國、掠奪財物。影響所及,使西歐和南歐各地都產生恐慌,不斷發出「上帝保佑我們免遭匈牙利人毒手」的祈禱。這些背弓、佩刀、手持長矛或狼牙棒,多達三十萬之眾的匈牙利人,不斷在德國、義大利和拜占庭一帶出現,甚至掠奪了義大利北部和巴伐利亞,勢力掃過庇里牛斯山麓和馬爾馬拉海,他們無遠弗屆,將新版圖的邊境推展到多瑙河,直達大西洋之濱,迫使那些國家的統治者繳納錢糧,擄回大量奴隸和戰利品。公元九○七年七月四日在今日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一役,更粉碎了西方世界想免受這股東方勢力侵襲的夢想。

馬札兒人的精湛馬術和戰鬥力所向無敵,其威風直到公元九三三年才受到挫折。亨利王 (Emperor Henry the Fowler)先以進貢穩住他們,再訓練精良的武士將他們擊敗;繼之奧托一世(Emperor Otto I)公元九五五年在奧古斯堡(Augsburg)附近的萊希菲爾德(Lechfeld)戰場予以重擊,一敗塗地的馬札兒人從此未再侵擾西方,奧托一世因此聲威大振,而得到「大帝」(The Great)的名號。

此一戰役的慘敗,給匈牙利人造成極大的損傷,痛定思痛後決定結束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涯,選擇定居建立國家。阿爾帕德的曾孫蓋薩(Géza)大公在公元九七○年成為馬札兒帝國的新領導人,這時東、西方教會,都在積極爭取這個新帝國成為自己的盟友。公元九七三年,蓋薩派遺使節前往羅馬帝國皇帝處,請求派神父和騎士前來匈牙利,他本人卻一直保留著異教徒的身分,但基於政治上的利益,終於在公元九七五年接受天主教的洗禮,並娶信奉東正教的埃爾代伊久拉家族的莎羅特為妻,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公元九九六年,又促使他的兒子伊斯特凡 (Ist´van) 娶了巴伐利亞亨利二世(Henry II)的女兒吉賽娜(Gisela),後來成為皇帝。公元九九七年伊斯特凡當上大公,一○○○年派使者前往羅馬尋求教皇西爾維斯特二世(Sylvester II)的認可,一○○一年受封為王,稱史蒂芬一世 (Stephen I),是匈牙利第一位國王,匈牙利名字為伊斯特凡 (István),定都於埃斯泰戈姆,匈牙利乃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按照當時的習慣,伊斯特凡也說他的王位是「上帝的恩賜」,因為在此之前他曾經在教會和德國騎士的幫助下平定了原部落首領寇帕尼(Koppány)等人的反叛。他統治的基礎是建在王室的領地上,除將部分土地封給親信和教會,自己也控制著大部分國土。

不久又實行以城堡(Var)為中心的「州」 (Megye)統制,他採用從斯拉夫人學來的查理大帝管理制度,將國內人口稠密的地區劃為自己直接控制。州的最高長官稱為「伊什潘」,由王室代理人擔任,向那些「沒有自由」的人們徵稅,多半是些窮苦的農民。「伊什潘」也擁有軍隊以執行州的職權,負責提供國王宮廷的開支,以及供養國王在各州的軍隊。

國內教會組織也逐步發展,在說服和強制兼施下,人民被迫慢慢地適應新的宗教、新的風俗習慣、新的道德標準和新的生活方式。國王為了推行天主教,在埃斯泰戈姆建立了本篤會的修道院,在考洛喬設立大主教區;但他本人同時也不排斥東正教和君士坦丁天主教;並先後頒布了兩部法典,規定有關私有財產、教會、宗教儀式等律例,以鞏固領主的私有財產和自由民的繼承權,保證教會的「什一稅」 (Tithe),這是從「舊約」時代就存在、信徒要捐出收入十分之一的稅制,並下令每十個村莊建立一個教堂。

史蒂芬一世用法律和武力,行政的州督和宗教的神父,力圖鞏固新的社會制度,盡一切力量保障國家的獨立,並於一○三○年擊敗德皇康拉德二世入侵的軍隊。在他的一生中,不僅建立國家,而且有效地保衛了政權,可以說他是匈牙利歷史上最偉大的領袖人物之一。

一○三一年,史蒂芬一世的獨子伊姆爾(Imre)在狩獵中意外喪生,因懷疑姪兒瓦沙利 (Vasoly)從事秘密異教活動,而選擇外甥彼得 (Péter)為王位繼承人。瓦沙利不滿,企圖謀害國王,被史蒂芬一世殘忍的挖出眼珠、耳中灌入熔化滾燙的鉛,並放逐其三個兒子。

一○三八年史蒂芬一世駕崩,王位由彼得 (Péter)繼承,導致政局混亂將近五十年,並先後爆發兩次異教徒叛亂事件。彼得無法勝任王位,一○四一年被史蒂芬一世的妻弟撒母耳•阿巴(Samuel Aba)取代。德國皇帝亨利二世表示要幫助彼得奪回大權,交換條件是要匈牙利成為德國的屬國,於是先後產生撒母耳、安德魯一世和貝洛一世等七個國王,連被放逐的瓦沙利的兒子們也返國爭權,國家大亂,脆弱的匈牙利已漸漸無法招架來自佩切涅格人 (Pechenegs)、庫曼人(Kumans)和烏茲人 (Uzes)等東方強悍部族的攻擊。

在這場王室內訌中坐收漁人之利的是各大領主,同時也為羅馬帝國的入侵打開了方便之門,先後於一○四四年、一○五一年、一○五二年、一○六三年和一○七四年的對匈牙利進行討伐,但始終未能取得持久性的勝利。

一○七七年拉迪斯拉斯一世(Ladislas I,匈牙利語為拉茲洛László)繼任匈牙利國王,負起重建的大任,利用教宗和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糾紛在夾縫中左右逢源圖利,在克羅埃西亞積極的推行天主教,一○九一年並在札格雷布(Zagreb)建立主教區,逐漸平定內亂鞏固國家政權,施行的一系列法典也為國家帶來安定與繁榮;同時他又運用有力的外交政策,把勢力推展到北面的喀爾巴阡山脊,越過特蘭西瓦尼亞 (Transylvania)和克羅埃西亞(Croatia),痛擊富侵略性的庫曼人,但當他即將領軍作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驟然去世。

一○九五年卡爾曼(Könyves Kálmán)繼任,這位駝背的國王聰明能幹,受過高深教育,制訂公平人道主義的法律,把國家治理得很好。他娶了西西里王羅傑(Roger of Sicily)的女兒,又將姪女嫁給拜占庭的繼承人,從而更鞏固了與鄰國的盟友關係,進而將匈牙利的版圖擴張至達爾馬提亞(Dalmatia)和波士尼亞 (Bosnia)一帶。

匈牙利的十字軍東征

拉茲洛一世和卡爾曼國王的功績在於鞏固匈牙利的國家政權,但在這之後的其他國王都是致力於對外作戰,開始干涉鄰國。這些國王包括一一一六年到一一三一年在位的史蒂芬二世,一一三一年到一一四一年的貝洛(Béla)二世、一一四一年到一一六二年的蓋澤二世及一一六二年到一一七二年在位的史蒂芬三世等。在十二世紀六十年代王位之爭趨於白熱化,一一六二年,史蒂芬三世即位後匈牙利出現過渡性的安定,這是冬季住地展開農耕的結果,國內各地紛紛建立村莊,除帳篷外還有固定的簡單房舍和其他建築物,即使在夏天也不再全家遷徙,只有放牧的人離開村子,大多數人仍留在村裡;每逢星期日,除留下看守火種的人外,全村人在村長帶領下到教堂作禮拜。

這時的匈牙利已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人民來自全世界各地,除匈牙利人外,也吸引許多西歐人紛紛離開擁擠的家鄉,來到肥沃的匈牙利大平原上安家落戶。有一些被泛稱為薩克森 (Sazony)的德國人,一直喜歡特蘭西瓦尼亞 (Transylvania)地區,他們正好在這裡可以一展興建都市的長才。另外境內散布著不少斯洛伐克人、烏克蘭人、羅馬尼亞人和日耳曼人的村莊;還有外來的拜謝涅人、阿瓦爾人、高盧人和烏茲人等,都漸漸地被同化。

在拜占庭宮廷中長大的貝洛(Béla)三世,一一七三年因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 (Manuel)運用武力而當上匈牙利王位,他與法國關係良好,第二任妻子是法王腓力二世的妹妹。他採用法國的建設經驗,而且所有的外交官都在巴黎接受訓練,在位期間把國家整治得很好,政治、經濟都完善而有體制,對內安頓了各貴族和巨頭,在外交上也做得有聲有色,為收復達爾馬提亞,與威尼斯發生過兩次戰爭,同時也幫助塞爾維亞人從希臘手中贏得獨立,這是匈牙利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一一九六年貝洛三世駕崩,不到幾年匈牙利社會就有很大的變化,幾乎使國家走向滅亡邊緣。最先由其子伊美瑞克(Imrec)即位,但與兄弟安德魯發生激烈的王位之爭,當時權力正處於鼎盛階段的羅馬教宗英諾森三世對匈牙利有決定性的影響力,由於他的決定安德魯於一二○五年當上匈牙利國王,稱為安德魯二世,王位之爭結束,而國王以城堡為中心的州治制度也到此告終。

安德魯二世(Andrew II)就位後也試圖革新,由於一心開拓領土,浩繁的軍費使國家陷入混亂。加之他的放蕩、逸樂,把王室的房地產轉贈給他的武士和一些權貴,增加賦稅,並將土地的特權轉租給喊價最高的人,讓社會上充滿循私和不公,引起沒有得到利益的人、心懷不滿的巨頭、被取代的貴族、在軍中或教堂裡工作的人民相繼起來反叛,一二一三年貴族造反殺死皇后。

在羅馬教皇霍諾留斯(Honorius)三世多次的敦促下,安德魯二世一二一七年親自率領十字軍東征,雖然失敗而返,仍被授予「耶路撒冷國王」稱號。但國內世俗領主和教會明爭暗鬥,農民和一些小地主對外國商人的剝削敲詐和領主的作威作福怨聲載道,日益增長的不滿情緒最後發展成為一場反抗運動,迫使國王於一二二二年頒布歷史上著名的「金璽詔書」 (Golden Bull)。

這是書寫在羊皮上蓋有金印的詔書,當時一式七份,即為民族自由憲章,也可算是匈牙利歷史上第一部憲法性的文件,憲章中規定貴族們的權力,以及貴族階級和國王之間的關係,並有權抵制國王不合法的行為,還規定在國土外的戰爭是不必要的。這份詔書對後代影響更大,所有後代國王都必須依此書宣誓;同時也創造了一個自由民和貴族所聯合組成的社會階層,這個階層在國家的政治改革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使國勢日益強盛。

國王安德魯二世去世後,太子貝洛四世於一二三五年即位。新國王為鞏固王權和提高自己的威信,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因此造成和各大領主間劍拔弩張的局面,關係十分緊張。這時蒙古人入侵俄羅斯大草原的消息傳來,貝洛四世知道大難臨頭,乃召集軍隊準備抵抗,庫曼人也提供四萬名騎兵助戰,他還寄望西歐國家和羅馬教宗也適時伸出援手。但是歐洲各國有如一盤散沙,自顧不暇,無法團結抗敵,使匈牙利前途多舛。

一二四一年,蒙古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將軍(Batu Khan)兵分五路大舉入侵。同年四月九日,下西里西亞(Lower Silesia)的公爵率領一萬名戰士,自殺性的和屯駐在列尼茲 (Liegnitz)附近的蒙古軍交戰,結果寡不敵眾。兩天後匈牙利主力軍在赫納德(Hernad)河和紹約(Sajó)河交會口的莫希(Mohi)地方與蒙古軍短兵相接,被殺得死傷慘重,潰不成軍,貝洛四世隻身逃往多瑙河西岸達爾馬提亞海岸外的特勞堡避難,匈牙利東部幾被夷為平地,無數居民被擄走或慘遭殺戮。

一二四二年一月河水結冰時,蒙古人渡過多瑙河,蹂躪匈牙利西部地區,所到之處大肆掠奪燒殺,只有像潘諾哈爾馬和塞克什白堡這些沼澤環繞、難以貼近的堡壘,才能倖免於難,其他地區因而人口銳減。夏季,蒙古大汗窩闊台(Ogödei)去世,拔都才率兵兼程趕回遙遠的東方去處理蒙古的王位繼承問題。這場黃禍,使匈牙利元氣大傷。

貝洛四世回國後,就著手重建幾乎被摧毀的國家,興建碉堡防禦工事,其間奧地利的腓特烈國王還一度乘人之危出兵犯境。一二七○年貝洛四世病故,他的長子伊斯特凡繼承王位不久後也過世,經過一段紛擾的攝政時期,他的幼兒拉茲洛(László)四世登上王位,母親是庫曼人,他是個十足的「庫曼迷」,但最後卻被庫曼人所謀殺。由於沒有留下子嗣,他的姊姊一二九○年將兒子安德魯(Andrew)三世擁上王位,但不久也跟著去世,只留下一個女兒,至此阿爾帕德王朝便斷了最後一位男性傳人。在貝洛四世死後的這段時間內,國內各大世俗領主不斷擴大勢力,極為囂張,阿爾帕德王朝末期的幾個國王,對此都束手無策。

一三○一年匈牙利的阿爾帕德王朝絕嗣,國家大權便落在一些權貴的身上,他們最先推選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Wenceslas)當前四年的國王,一三○四年又推選巴伐利亞的奧托當國王,一三○七年安茹(Anjou)家族的查理•羅伯特(Charles Robert)在羅馬教宗的幫助下,在布達佩斯附近的拉科什地方,接受匈牙利領主和貴族們的效忠成為匈牙利的新國王,號稱查理一世。

這位國王雄才大略,政治和經濟都有重大的整頓,金銀貨幣的引進,以及自由開放礦業開採權等政策,促進了貿易;北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的礦區,每年平均可生產三千磅的黃金,匈牙利因而成為歐洲最大的產金國,也是歐洲最富有國家之一。匈牙利的繁榮和富足,間接地吸引了許多藝術家、學者和新的殖民,其間雖曾經過歐洲可怕的黑死病期,但人口還是有增無減。在對外政策上,他最先向巴爾幹尋求發展,其後又朝北方鄰國的捷克和波蘭靠攏,為了在政治上扼制哈布斯堡王朝,在經濟上實現三國互利貿易,便於一三三五年在維謝格拉德簽署了三國盟約,規定相互支援。 一三四二年他的兒子路易一世(Louis I)繼位,統治達四十年之久。在這期間國內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城市和鄉村都有很大發展,全國人口猛增至三百萬之多。

波蘭國王卡齊米日(Casimir)無嗣,指定路易一世為繼承人,於一三七○年登上波蘭王位,從而獲得「大王」稱號。但他也實行狂妄的擴張政策,既同巴爾幹各國交戰,也與當時正處於極盛時期的城市共和國威尼斯進行十幾年的戰爭,並先後於一三四七年和一三五○年兩次向義大利發動進攻。一三七八年後對威尼斯發動第三次戰爭,奪得全部達爾馬提亞。

路易一世於一三八二年去世後,安茹王朝隨之解體。接著而來的是為爭奪王位而發生的派系鬥爭,叛亂的大貴族殺死了路易一世的王后,拘禁了路易一世遺命所立在位的長女瑪麗 (Mary/Mária)女王,波蘭卻支持較小的女兒赫德維希(Hedwig),一般貴族又推舉安茹家族的成員,在持續多年的內部動亂後,瑪麗亞的丈夫西格蒙德(Sigismond)於一三八七年登基為王,他對歐洲事務全心投入,國內的事任由幾個大臣負責,但久而久之國王的權力又削弱得和貴族們相同。

邊境土耳其的威脅日增

此期間匈牙利南部邊境來自土耳其人的威脅日益嚴重,於一三五四年跨入歐洲的土軍,一三八九年的里戈麥澤一戰打垮了巴爾幹各國的聯軍,將勢力擴展到多瑙河下游地區。一三九六年,西格蒙德親自率領一支募集自西歐騎兵部隊組成的十字軍,想抵擋像洪水猛獸般的土耳其伊斯蘭教徒的勢力,不幸在土耳其尼科波利斯(Nicopolis)戰役中慘敗,除西格蒙德及少數人得以脫逃外,大部分十字軍都被土耳其和盟軍俘獲處死。經此重挫,他開始只圖保住自己匈牙利、捷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冠,妄顧邊境地區遭受土耳其經常性的騷擾。 面對強敵壓境,統治集團上下驚慌失措,這時匈牙利出現了一位以驅除土耳其人為終生職志的民族英雄,那就是出身於貴族階層的匈雅迪(János Hunyadi)。他先後擔任瑟雷尼督軍和埃爾代伊總督等職,在國內大貴族集團忙於內戰之際,唯有他的軍隊阻止住了土耳其人的進犯,先是於一四四二年在今羅馬尼亞的阿爾巴尤利亞地區殲滅土耳其的侵略軍,繼而在一四四三年秋會同國王烏拉斯洛(Ulászló)一世向敵人發動大規模進攻,土耳其人被迫作重大讓步,在塞格德媾和。但國王在教皇使者的遊說下,卻背棄和約,於一四四四年再次向土軍發動進攻;土耳其軍隊在黑海保加利亞的瓦爾納 (Varna)港幾乎全殲匈軍,國王也陣亡。 幼主拉茲洛五世(László V)繼位,國內大亂,自相衝突、地方割據的局面再起。迫於形勢需要,國會選匈雅迪為攝政王。一四四八年,他帶領一支精良部隊向塞爾維亞的科索沃 (Kosovo)挺進,準備與阿爾巴尼亞的斯坎德培(Skanderbeg)部隊會合,但因計劃洩露,被土耳其軍擊潰。一四五六年,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Mohammed)二世調集十五萬大軍重重包圍南多爾費赫爾(Nándorfehérvár)城,即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Belgrade)。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匈雅迪帶領的四萬名十字軍以及自己封地內的人眾突入城內,在當地農民、貧民和學生組成的大軍配合下,打敗了土耳其軍隊。聞名世界的南多爾費赫爾城保衛戰獲得重大勝利,但這位反土耳其的著名英雄卻在幾週後因鼠疫流行死於軍營。他死後,匈牙利便因為內部的權力傾軋,又呈現四分五裂的亂象。 一四五七年,拉茲洛五世去世,次年一月匈雅迪的兒子馬提亞斯由布達和佩斯的大議會在幾乎毫無選擇餘地之下推舉為繼阿爾帕德王朝之後,唯一的匈牙利族國王。 馬提亞斯.柯文奴 (Matthias Corvinus),匈牙利語為Mátyás Corvin,原來的名字是Mátyás Hunyadi,以年僅十六歲當上皇帝,卻是一個成熟處世公正的優秀文藝復興君主,在任內「布達」成為文藝復興與文化的重鎮,「佩斯」也成為工商業中心,他特別延請義大利最好的藝術家前來修飾位於城堡山的宮殿,匈牙利科學文化水準已接近歐洲文化最發達的國家。同時他改善國內行政和司法制度,加強國防力量,增加稅收,熱衷於對外擴張,得到下奧地利、摩拉維亞(Moravia)和西里西亞,一四七六年還與土耳其人作戰凱旋而歸。 一四九○年馬提亞斯不明原因死亡,他雖然結過三次婚,但沒有合法的婚生孩子,由波希米亞亞蓋沃家族兼任捷克國王的弗瓦迪斯瓦夫 (W l´adys l´aw Jagiello匈牙利語為Ulászló)二世繼任王位,在他統治下大權旁落,被一些橫行霸道、對國家事務極不負責任的大貴族和主教所操縱,國力迅速衰落。 一五一四年六月,匈牙利爆發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運動,起義遍及全國各地,國王置被土耳其攻擊的邊防城鎮於不顧,卻招募外國雇傭軍來對付農民,並且進行慘無人道的報復,成千上萬的農民被處死。 一五二六年夏季,土耳其蘇萊曼一世以八萬人的兵力向匈牙利進攻。八月二十九日兩軍會戰於莫哈奇(Mohács),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匈牙利全軍覆沒,大批將領、貴族、主教喪命,數千名戰士陣亡沙場,臨陣逃竄的國王路易二世也陷身激流慘遭溺斃。這場慘烈的戰役,使中世紀獨立的匈牙利王國陷入瓜分時代,從此一蹶不振。 此後,蘇萊曼一世輕而易舉地直搗布達,一路上燒殺劫掠,將匈牙利中部和南部的大片土地併入自己的版圖。這時國內派系鬥爭激烈超過莫哈奇戰前,政權名存實亡,中央政府形同虛設。於是匈牙利不得不求助於西鄰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答應在亞諾斯(János)國王死後由奧地利的斐迪南兼任匈牙利國王。一五四○年亞諾斯國王去世,由於雙方沒有遵守協約,次年斐迪南便兵圍布達,土耳其也同時出兵擊退斐迪南,當一五四一年布達城堡陷落,匈牙利已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土地再次淪入土耳其的佔領之下。 至此國內領土分裂為三部分: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皇家匈牙利」,據有該國西北邊境;東北山區、克羅埃西亞和中南部被土耳其佔領;而東部則由埃爾代伊創建了一個埃爾代伊公國,即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一五六六年,蘇萊曼又宣布特蘭西瓦尼亞為其保護下的自治公國。「三分時期」,可以說是匈牙利歷史上最黑暗的年代。 十六世紀末的匈牙利,既要承受土耳其人所帶來的災難,又要委屈求全地承受哈布斯堡王朝的「鐵棒統治」,自己的埃爾代伊公國也被肆意掠奪,加上外國雇傭兵的橫行霸道、憲法被嘲弄,以及樞密院「叛國案」等所帶來的恥辱,積怨日深,矛盾重重,造成匈牙利對哈布斯堡王朝一觸即發的緊張局面,於是爆發了一六○五年的博奇考伊(Bocskay)起義,並於一六○六年秋季和哈布斯堡王朝簽訂「維也納條約」,使埃爾代伊又得到幾個州。 一六五五年哈布斯堡利奧波德(Leopold)一世加冕為匈牙利國王,翌年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一六五八年又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他統治時期,匈牙利更是倍受欺凌,利奧波德甚至委任德意志騎士的首領加什帕爾為攝政來統治這個國家,並在波若尼(Pozsony)設立德國人和無條件地忠於朝廷的主教所組成的政府,對匈牙利人民採取野蠻的壓迫。一六七八年,領導匈牙利新教信徒反抗哈布斯堡王朝暴政的領袖特克利(Thököly),經過七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在北部高地的勞姆河以東地區建立堪與埃爾代伊公國相比擬的政權;迫使利奧波德改變政策,放棄了公開形式的專制手法,撤銷執政政府。 看到特克利獲得起義的勝利,土耳其人於一六八三年又進行一次攻打維也納的嘗試,但以慘敗而告終。一六八六年匈牙利在哈布斯堡帝國、波蘭、威尼斯和彼得大帝的俄羅斯所組成的神聖同盟支持下,收復布達、打敗國力正不斷衰落的土耳其,趕走土耳其人。戰後匈牙利被迫在政治上讓步,一六八七年國會上放棄自由選舉國王的權利,取消金璽詔書中的對抗條款,把王位的繼承權讓給了奧地利。一六九九年一月二十六日的卡爾洛夫奇(Karlowitz)條約,土耳其放棄除馬洛斯(Maros)河和蒂薩(Tisza)河之間一偶之地以外的全部匈牙利領土,從而結束對匈牙利疚F一百五十年的統治,特蘭西瓦尼亞成為獨立公國,但匈牙利從此進入哈布斯堡王朝二百餘年的統治。 為了捍衛民族獨立和反對專制統治,一七○三年爆發以拉科齊(Ferenc Rákóczi)為首的全國性大規模起義,要求廢除哈布斯堡繼承匈牙利王位,以及國內土地、權利的再分配。一七一一年起義失敗,匈牙利貴族與奧地利簽訂薩特馬爾和約(Peace of Szatmár),從此雖然匈牙利完全臣服於哈布斯堡王朝,卻為匈牙利帶來約半個世紀的和平日子。 十八世紀中葉,隨著德國大量的農奴移居到匈牙利,加上四萬多個塞爾維亞家庭從土耳其逃到這裡定居,使得匈牙利人口猛增到八百萬以上,而匈牙利族人在人口比例中就偏少。這時,匈牙利被哈布斯堡女皇瑪麗亞•泰瑞莎 (Maria Theresia)所統治,但她也是受命於王朝危難之時。 一七八○年,約瑟夫(Joseph)二世即王位,他是泰瑞莎和法蘭西斯一世的長子,有心把帝國建成一個強大的國家,於是選擇了專制的做法,既不組織及召開國會,也不對匈牙利憲法宣誓,但下令廢除農奴制度和允許新聞自由、剝奪主教的權力、強迫所有臣民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因而引起守舊人士的反抗,在一七九○年去世的當年,匈牙利爆發抵制哈布斯堡的貴族運動,中斷幾個世紀的國會重新在布達召開。貴族運動燃起了匈牙利人的民族情感火焰,要求結束來自維也納的專政。與此同時國內出現要求改革的雅各賓派,希望創立一個建立在聯邦基礎上的共和國以代替哈布斯堡君主制度,由於主張抵觸奧地利的利益,雅各賓派的主要領導人均於一七九四年秋遭到殺害,但他們的言行為日後國內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 改革運動發生在十九世紀初,發起者是塞切尼(István Gróf Széchenyi)伯爵,他一八三○年出版的「信用」 (Hitel)一書闡述了他的改革思想,引起國內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波,給哈布斯堡王朝帶來極大的壓力,不得不在一八三二年十二月召開會議。此後,他的追隨者、傑出的政治家兼演說家科蘇特(Lajos Kossuth)律師,進一步推展了塞切尼的改革計劃,堅持只有在獲得政治獨立後,社會和經濟的改革才能實現的觀點,提出「取消農奴制,給他們以自由的土地」的口號;他創辦的「佩斯消息報」 (Pesti Hirlap)成為當時匈牙利人民表達心聲、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的有力武器。 一八四八年以後,要求獨立的革命烈火在匈牙利燃燒起來,全國到處響徹著著名愛國詩人裴多菲(Sándor Petöfi)的詩句:「起來,匈牙利人」。他以現實、幽默和生動活潑的筆觸、不加雕琢的新詩體,撰寫的感人敘事詩迷人的神話故事,他寫下激勵民心士氣、流傳全世界的名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在這前途未卜、險象環生、哈布斯堡王朝的統一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奧地利只好讓步接受匈牙利議會的要求,成立獨立的匈牙利政府。當年九月維也納派反匈牙利意識強烈、原籍克羅埃西亞的耶拉契奇(Josip Jelacˇi´c)率兵進入匈牙利鎮壓革命運動,被科蘇特倉促間組成的國民軍擊退。 一八四九年四月十四日,匈牙利宣布完全獨立,廢黜哈布斯堡王朝,科蘇特被推選為匈牙利國家元首。同年五月,奧地利在俄國沙皇軍隊幫助下捲土重來,在雙方力量對比十分懸殊的情況下,激烈的戰鬥仍持續好幾個星期;同年八月,科蘇特被迫辭職,匈牙利高級軍事指揮官格爾蓋伊(Arthúr Görgey)接任元首兩天,終因眾寡懸殊而向俄軍投降,一場爭自由的戰爭至此以失敗告終,匈牙利重新淪入奧地利的統治下。 改組為二元制的奧匈帝國

二元制的奧匈帝國

匈牙利此後遭受到哈布斯堡的野蠻報復,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Franz Joseph)委派有劊子手之稱的海瑙(Julius Haynau)將軍前來匈牙利實行軍事恐怖統治,給匈牙利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種苦境一直延續到一八五○年夏天。一八六七年奧地利在經濟困難的壓力下,加上普奧戰爭的失敗,被迫與匈牙利達成協議,恢復匈牙利的領土完整,獲得哈布斯堡帝國同時改組為二元制的奧匈帝國;在「二元君主制」之下,匈牙利擁有自己的國會和責任內閣,但外交、軍事和財政仍隸屬奧地利。 此時民族問題再度尖銳起來,境內的斯洛伐克人、克羅埃西亞人、羅馬尼亞人和羅塞尼亞人等種族團體被維也納利用,使得國會窮於應付。同年六月八日,約瑟夫在布達佩斯的馬提亞斯教堂加冕,成為匈牙利的國王。 一八八四年馬札兒語成為匈牙利的國語,是立法、行政、司法和公共教育的標準語言。一八九○年以後,國內工業化進程很快,但是直到二十世紀初,匈牙利仍然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皇儲斐迪南被塞爾維亞青年刺殺,七月廿八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而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匈帝國在這場多國參與經歷四年、雙方死傷達三千萬人的大戰中失敗後,社會充滿混亂失序,一九一八年十月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奧匈帝國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 IV)宣布退位;十六日,匈牙利成立了以卡羅伊(Mihály Károlyi)為首的新政府,並宣布為獨立的共和國,從此奧匈帝國解體,一九一九年卡羅伊任共和國總統。 同月二十四日匈牙利共產黨成立。一九一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卡羅伊政府被庫恩(Béla Kun)控制的共產黨「蘇維埃共和國」所代替,卡羅伊辭職,七月流亡國外。但庫恩「紅色恐怖」教條的布爾什維克(Bolsheviks)主義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於是蘇維埃共和國只存在了一百三十三天;八月四日庫恩被迫下台,匈牙利恢復君主立憲政體。 一九二○年三月,匈牙利海軍上將霍爾蒂 (Mikloˇs Horthy)選為攝政,為國家的臨時首腦。同年六月四日,戰勝國與匈牙利簽訂特里亞農條約(Treaty of Trianon)。根據這個戰後條約,匈牙利原有三十二萬五千四百一十一平方公里領土的百分之七十五和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都被迫割讓給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和捷克等鄰國。至此時匈牙利戰前的二千一百萬人,連同戰爭耗損只剩下七百五十萬,土地更縮小到只有九萬二千九百六十三平方公里。 一九二○年陷入經濟絕境和混亂社會情勢的匈牙利,七月由泰萊基(Pál Teleki)開始掌權,採溫和的土地改革政策以稀釋大貴族等原擁有的土地。一九二一年四月五日查理四世來到匈牙利,不知趣地要求繼承匈牙利的王位,遭到霍爾蒂集團和拜特倫(István Bethlen)伯爵為首的統一民族黨拒絕驅逐,與謀位有牽連的泰萊基政府被迫讓位。同月十四日,泰萊基交出政權,由拜特倫擔任總理,他實施獨裁政策、停止土地改革以維護貴族權益,並且用相當高明的策略在國會中站住了腳跟,為穩定治安,把大量小農黨群眾置於自己的影響下。一九二二年初,在執政黨和小農黨試圖合併的計劃失敗後,拜特倫退出基督教統一民族黨加入了小農黨;同年小農黨在議會選舉中取得三分之二的多數。面對國內困難重重、百廢待興的狀況,拜特倫政府設法穩定政局,並於一九二四年春得到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的貸款。國內經濟由此開始穩定並一度繁榮。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由於受到西歐國家嚴重經濟危機的衝擊,匈牙利工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至三十年代初希特勒不斷向匈牙利示好,在工業方面作了極大的投資,但未能改善匈牙利的資金流失、國家財政瀕於破產的窘境,一九三一年八月拜特倫倒台。 右派激進黨和反猶太主義勢力在國內逐漸強大,另一方面又出現一個反納粹主義的影子陣線,並得到早先傾向於右派激進主義的霍爾蒂支持。同時,匈牙利領導人提出重新修改特里亞農條約的要求,未被西方國家接受,但分別在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和一九四○年八月的兩次「維也納仲裁」中,滿足了部分要求,把舊有的斯洛伐克和特里西凡尼亞領土還給了匈牙利,從而使匈牙利日益靠攏德國和義大利。 一九三九年,在令人窒息的納粹式擁抱氣氛中,攝政王霍爾蒂任命博學的世襲貴族泰萊基重新上台當總理,他希望匈牙利與希特勒的合作能兼併更多領土,同時又力圖保持與英、法兩國友好,儘量避免參戰。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當希特勒暗示匈牙利可乘機再度「擴充疆域」,要求霍爾蒂參與進攻南斯拉夫時,忐忑不安的泰萊基便於一九四一年四月二日深夜自殺了。他留下了令人震驚的遺書,卻未能使匈牙利統治集團停止已開始走的道路。 同月十二日,親德派巴爾多希(Bardossy)接任總理後的第四天,匈牙利軍隊就向南斯拉夫發動進攻,佔領巴奇考、巴蘭尼亞三角地帶和穆勞地區,同時在諾維薩德等地對南斯拉夫人進行野蠻的大屠殺。同年六月二十二日,當納粹德國違背簽訂尚不到兩年的互不侵犯條約而進攻蘇聯時,匈牙利也就立即跟蘇聯斷絕外交關係,並在四天後正式對蘇宣戰。至此,匈牙利已經完全成為希特勒的僕從國,從而走上侵略戰爭的不歸路。 由於對蘇戰爭屢屢受挫,國內反戰、要求建立獨立自由民主國家的呼聲響徹雲霄,匈牙利統治集團的日子已十分艱難。一九四三年十一月,蘇、英、法三盟國領袖在德黑蘭會晤決定由蘇軍進攻匈牙利。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七日希特勒親自召見霍爾蒂,通知他數日後德國將出兵佔領匈牙利。德軍的到來,使全國人民再遭異國統治和英、美空襲的恐怖,激起了國內社會民主黨、小農黨等進步力量的強烈反抗,使得統治集團走投無路。 同年八月二十四日,不熟悉政治的軍人洛考托什上將提升為總理,並開始向英美妥協;對方則明確告訴匈牙利,為實現停火,匈牙利必須和蘇聯取得聯繫,這時蘇軍已擊潰佔領南埃爾代伊的匈牙利部隊。同年九月二十八日,霍爾蒂派停戰代表團秘密前往莫斯科簽訂「預備停戰協定」;霍爾蒂因此被希特勒強迫退位,把政權交給對納粹德國死心塌地的「箭十字黨」頭子薩洛希(Ferenc Szálasi)。 此後幾個月,全國上下沉浸在空前的恐怖中,德、匈軍隊正節節敗退,蘇軍已攻至匈牙利邊境。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匈牙利召開臨時國會會議,由米克洛什上將任臨時政府主席,成員多為流亡的共產黨員。隨後蘇軍包圍了布達佩斯,臨時政府宣布與德國締結的一切條約無效,並向德國宣戰。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日,匈牙利臨時政府在莫斯科與盟軍簽署停戰協定,宣布匈牙利參與反德戰爭,並賠償鄰國因其進行戰爭所造成的損失。同年四月份,蘇軍已深入匈牙利全境,之後國內的統治權由蘇聯佔有優勢的匈蘇聯合委員會掌握。


蘇聯扶植的匈共政權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四日國內舉行普選,小農黨受歡迎的土地改革,以及為迎合選民所提出保護私有財產等的中庸政策,贏得百分之五十七的多數選票;匈牙利共產黨只得到百分之十七的選票,社會民主黨也只有百分之十六的選票,小農黨領袖蒂爾迪(Zoltán Tildy)出組新政府。一九四六年二月一日,國民議會正式廢除君主政體,宣布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選舉蒂爾迪為匈牙利共和國總統。一九四七年二月十日,匈牙利和鄰國的代表團在巴黎簽訂和平條約,廢除幾項「維也納仲裁」的條款,重新確定一九二○年的特里亞農條約中所劃定的疆界。 同年八月三十一日匈牙利舉行國會選舉,有十個政黨參加競選,結果小農黨失去了百分之八十一的選民,而擁有百分之二十二選票的匈牙利共產黨成為全國最大黨。當匈牙利全國洋溢著一片勝利的氣氛,人人以為光明的日子終於來到,這可惹火了蘇聯老大哥,蘇共頭子史達林決心修理匈牙利,於是在俄共軟硬兼施下,匈牙利人好不容易掙來的民主,如曇花一現,很快地就崩潰瓦解。 在一九四八年以前,蘇聯對東歐附庸國的控制是以南斯拉夫為重心,但自從南斯拉夫的狄托政權擺脫蘇共羈絆之後,蘇聯就轉而全力經營匈牙利。一九四九年,在史達林的督促下蒂爾迪被迫下台,由親共的社會民主黨領導人紹考希奇擔任總理。實際上此時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已合併組成勞動人民黨,並已掌握國家的實權;拉科西(Mátyás Rákosi)是黨的第一書記,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同年夏天,共產黨「民族派」領袖拉伊克因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而被處死;同年八月十八日,國民議會通過幾乎是蘇聯憲法複製品的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憲法,從八月二十日起生效加強控制匈牙利人民。一九五一年開始,匈共和蘇共開始大規模拘捕、屠殺異議人士,匈牙利整個中產階級和知識份子幾乎都成為鬥爭清算的對象。有的被關進黑海和黑海附近的集中營裡;樞機主教明曾蒂(Jósef Mindszenty)因不服從領導,一九四八年被捕,次年判處無期徒刑。 匈牙利建立人民共和國後所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考慮的不是匈牙利本身的利益,而是蘇聯的需要。一九五三年史達林死後,納吉 (Imre Nagy)取代拉科西出任總理,著手實行新的改革;他執政期間所採取的措施為暴政下的受害者帶來一線生機,但在無法獲得蘇聯支持下於一九五五年被免職並開除黨籍,由拉科西再度掌權。同年十二月十四日,匈牙利加入聯合國為會員國;國內政局仍在動蕩、混亂的氣氛中。 一九五六年七月赫魯雪夫為向南斯拉夫表達善意,以傑洛(Ernö Gerö)取代反狄托的拉科西。十月二十三日,終於爆發震驚全球的匈牙利歷史上全國性大規模革命運動,幾十萬人包括學生、工人和市民群眾,聚集在布達佩斯街頭,要求清除社會主義中教條主義的錯誤、實行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改組政府、撤退蘇軍、反省匈蘇關係和釋放政治犯等,當天發生衝突釀成一場血戰;群眾佔領了廣播電台和報社,象徵共產政權的史達林銅像和標誌都一一被推倒清除、焚燒,並向市內一些國家保衛機關進攻,革命行動如洪水般地蔓延到全國各地。 第二天清晨,蘇軍出動坦克、重裝甲車和戰鬥機濫殺群眾,被激怒的群眾奮起反擊,許多匈共和蘇共的部隊甚至臨陣倒戈,轉而支持群眾的反共行動。不出幾天,在崩潰的匈牙利勞動人民黨內部,便分裂成十幾個「民族委員會」和「革命工人委員會」,他們向共產黨人發動進攻,很快控制國內大部分的鄉村,在吉奧爾組織革命政府,情緒由反蘇演變成反共。匈牙利政府宣布退出社會主義國家兄弟聯盟,保持中立。在這種情況下蘇軍只好停火,並於同月三十日發表宣言,假意向各附庸國認錯,答應即將從匈牙利撤軍。 同年十一月二日,匈牙利共產黨中央臨時委員會成立,但蘇軍在暗中完成部署,同月四日突然調集大批部隊和兩百五十輛坦克,從各地湧入布達佩斯進行血腥的屠殺,用武力迫使納吉政府下台,成立以匈牙利共產黨總書記卡達爾為首的清一色共產黨人的「工農革命政府」,幾天之後納吉被誘捕處決。卡達爾(János Kádár)後來宣布「不是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但這場反蘇反共運動參與者仍有兩千名匈牙利人被處死,兩萬人被關進監牢,一萬五千人被罰苦役,好幾萬人被押往蘇聯生死不明,三十萬人被迫離家逃亡國外。


迅速完成了民主改革

此後幾年卡達爾唯蘇聯馬首是瞻,國內情勢較為穩定,匈牙利政府也有一些改革,規定大型國營企業也要追求利潤,農業合作社員可以擁有小塊的自留地,因此國內人民生活水準有所提高,並加速了匈牙利在經濟和政治上的改革步調,雖然經濟也受到世界性通貨膨脹的影響,但比起東歐各國已算不錯的了。 一九七九年政府取消貨物國家訂價制度,引發自由化的意識抬頭;一九八○年後匈牙利再度打開通往西方的奧地利邊界,自由改革之風更逐漸由這個缺口吹入匈牙利,當年就有多達一千四百萬名觀光客來到匈牙利境內旅遊。 一九八七年七月,匈牙利社會勞工黨(原共產黨)總書記格羅茲(Károly Grósz)升任匈共政權總理。同年九月「匈牙利民主論壇」首先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個新的政治黨派;此後又有新的獨立政黨陸續成立。一九八八年五月,卡達爾退出匈共中央政治局。同年七月,總理格羅茲首次訪問美國;十一月,他表示匈共不願與其他反對團體分享國家權力,但波茲蓋和其他共產黨內部的激進分子,卻執意主張新法必須保障政黨的成立權,並提議在一九九○年實施國會自由選舉。 一九八九年一月,匈牙利環保機構召集十萬餘人簽名,阻止政府與捷克斯洛伐克合作在多瑙河修築水壩;二月,匈共中央委員會批准多黨體制,草擬不再提及共產黨為國家唯一領導者的新憲法,並取消十二月七日為國家節日的規定;數萬名人民群眾聚集遊行,慶祝推翻哈布斯堡王朝七十週年紀念日,匈牙利國會同時通過法律保障工人的罷工權,四月匈共激進人士提出與共產黨分裂,五月卡達爾被正式取消黨內一切職務,六月匈共和九個反對團體共同達成將匈牙利的一黨制改制為多黨的議案,匈共同時成立由奈爾斯領導的主席團,美國總統老布希在這個月訪問匈牙利,對其民主政治及市場經濟的改革大加讚賞。 同年九月,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國主席團主席奈爾斯、國務部長波茲蓋、總理格羅茲等人所組成的反對派,連續第四次在國會補選中獲勝;與此同時,匈共內部達成一項民主化協議。十月六日,匈共中央召開代表大會;次日全體代表投票通過匈共的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改稱為匈牙利社會黨,並通過致力國會改革的方案;二十三日共黨政權垮台,國會通過成立匈牙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Hungary),取代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同年十一月匈牙利以人道的理由,允許滯留匈牙利的東德人民轉赴西德。一九九○年六月,近八百萬匈牙利合格選民參加全國大選,結果「匈牙利民主論壇」和「自由民主聯盟」等黨派獲勝,出組聯合政府,由安陶爾 (József Antall)執政,在國際舞台上以「中立國」的姿態出現。 一九九一年二月十四日捷克、波蘭、匈牙利三國總統及外長於首都布達佩斯舉行高峰會議,會後發表共同聲明指出,三國應共同合作加速重返歐洲社會。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歐洲協定(European Agreement)在匈牙利正式生效,並正式成為歐洲聯盟之準會員國。 同年五月大選,結果社會黨、自由民主聯盟獲勝。同年九月,岡茲(Arpad Goncz)出任總統,霍恩(Gyula Horn)擔任總理。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匈牙利成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會員國。一九九八年五月的選舉結果,選民棄執政四年的社會黨而選中間偏右的青年民主黨,由歐爾班(Viktor Orbán)出任內閣總理。二○○○年選出馬德爾.費蘭茲(Dr. MADL Ferenc)為總統,二○○二年由邁傑西(Péter Medgyessy)擔任總理。二○○四年匈牙利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的會員國,同年五月一日匈牙利成為歐洲聯盟(EU)的會員。 一般說來,匈牙利這個國家在整個東歐的改革浪潮中,算是全面、徹底,而且速度最快的,近年來國內的政治和經濟,都有重大的調整和變革,因而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實行多黨政治制度

根據一九八九年十月十八日修改後的憲法規定:匈牙利共和國是一個獨立、民主的憲政國家,是遵循「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民主社會主義」價值的共和國。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人民藉選出民意代表和直接投票之方式行使主權。任何組織、政府部門或國民不得以武力奪取政權或是取得特權。政黨不得直接行使公權力,因此政黨不得指導任何國家機關。國家保護人民之自由和權力、國家之獨立和領土完整,以及由國際條約所訂立的國界;並保護新聞自由、和平集會之自由。私人可以擁有生產工具,凡不危害公共利益的私有財產均予保障,政府應集中全力建立自由開放的經濟制度。人民擁有與生俱來的生存權與人類尊嚴權;任何人不應被折磨,或以殘忍、不人道與污辱的手段對待或處罰;有個人自由與安全的權利,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剝奪個人自由;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對任何控訴及影響其權利與義務的決定有答辯權;有權享有思想、良心與宗教之自由;個人聲譽及隱私、個人財產、文件檔案和資料及個人事務與機密之隱私受保護;並有遷居、集會、結社、罷工等權利。 總統是國家元首、三軍統帥,代表國家全體,保護國家組織之民主運作。由國會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只能連選連任一次,不得由部長會議正副主席和部長兼任。其職權包括代表匈牙利共和國、頒布普通命令、召集國會、向國會提出法律案、主持全國性重要事務的公民投票、組織並公布選舉、代表國家締結國際條約、任命或罷免外交使節和高級文武官員、頒授榮典、行使赦免權和裁決國會提交的問題、裁決違反憲法精神和國家利益的機構等職權。國會休會期間,其職權由總統行使,但是不得變更憲法;總統向國會負責,並且有向國會提交施政報告的責任。 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是一院制的國民大會,簡稱國會。國會有制定憲法、法律、負責平衡國家預算、通過國家預算、決定全國經濟計劃、批准對國家外交具重要性之國際條約、決定宣布進入戰爭狀態;戰時及遇有外國入侵之虞時,宣布軍事戒嚴並設立國防會議;在有暴力行動企圖顛覆憲法體制與秩序、或取得特殊權力時,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行使大赦和特赦,選舉共和國總統、總理、憲法法院法官、國會人權委員會委員、國家審計處處長與副處長、最高法院院長等,以及設立或撤銷部會、規定和改變若干部會等職權。 國會共有三百八十六個議席 (女性三二人),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議員在國會內有言論免責權,不論是發表意見或所作的表決,都不受政府或司法部門干涉。除非是重罪的現行犯,未徵得國會的同意,不受中央和地方行政及執行機關的傳訊或拘捕。 國會每年舉行常會兩次,設議長一人、副議長二人和記錄六人,議長和副議長由議員互選產生。國會的集會,由共和國主席團召集。法律案可以經由共和國主席團、部長會議和國會議員提出。國會至少要有半數以上的議員出席,決議才能生效。憲法的修改,須國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決通過,才有效力。 部長會議即為匈牙利共和國內閣,是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對國會負責。內閣負責編列國家預算,實施各種國家建設,用公權力執行國會所制訂的各種法律案。所有的內閣閣員均由總理提名推荐。部長會議主席即總理,由國會議員過半數之同意選舉產生,總理任命一位部長為副總理,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經總統同意後任免之。部長會議下設有內政、外交、國防、財政、司法、農業、交通、冶金、一般工程、中型工程、礦業和電力、化學工業、輕工業、國家農場和森林、國際貿易、國內貿易、糧食工業、農業畜牧、建築工業、建築材料工業、文化、郵政、公眾教育、高等教育、衛生及地方工業等部。 在地方行政區域劃分上,全國由巴奇-基什孔(Bács-Kiskun)、巴蘭尼亞(Baranya)、貝凱什(Békés)、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Borsod-Abaúj-Zemplén)、瓊格拉德 (Csongrád)、費耶爾(Fejér)、傑爾-莫雄-肖普朗(Gy´´or-Moson-Sopron)、豪伊杜-比豪爾 (Hajdú-Bihar)、赫維什(Heves)、科馬羅姆-埃斯泰戈姆(Komárom-Esztergom)、諾格拉德 (Nógrád)、佩斯(Pest)、紹莫吉(Somogy)、索博爾奇-索特馬爾-拜賴格(Szabolcs-Szatmár-Bereg)、亞斯-瑙吉孔-索爾諾克 (Jász-Nagykun-Szolnok)、托爾瑙(Tolna)、沃什(Vas)、維斯普雷姆(Veszprém)和佐洛 (Zala) 等十九個州(Megyek)。另外還有貝凱什喬包 (Békéscsaba)、德布勒森(Debrecen)、多瑙新城 (Dunaújváros)、埃格爾 (Eger)、傑爾(Gy´´or)、霍德梅澤瓦沙海伊(Hódmez´´ovásárhely)、考波什堡(Kaposvár)、凱奇凱梅特 (Kecskemét)、米什科爾茨(Miskolc)、瑙吉考尼饒 (Nagykanizsa)、尼賴吉哈佐 (Nyíregyháza) 、佩奇(Pécs)、肖普朗(Sopron)、塞格德 (Szeged)、塞克什白堡(Székesfehérvár)、索爾諾克(Szolnok)、松博特海伊(Szombathely)、陶陶巴尼奧(Tatabánya)、維斯普雷姆 (Veszprém)、佐洛埃格塞格(Zalaegerszeg)二十個州級市(megyei Varos)和首都(fovaros)布達佩斯組成。 州以下劃分為市鎮、鄉。比較大的市鎮,再分成一些較小的行政單位;部長會議可以改變各地方行政機構的區域管轄權。各級地方行政機構是特別州議會、市議會、鎮議會、鄉議會等,地方議會議員依照選舉國會議員所規定的原則,由地方選民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以連選連任。地方各級議會可依據職權範圍制定地方法規;議會內並選出執行委員會,負責行政事務。在組織管理上,地方各級議會歸屬上一級議會領導。 司法權由最高法院、州法院及地區法院所行使,實行兩審終審制。處理特種類型案件,可以依據法律的規定設立特別法院。最高法院對一切法院均具有約束力,各級法院須遵守最高法院指示,對軍事法庭的判決不服者也必須直接向最高法院上訴。憲法規定,法官必須服從法律,其審判權是個別獨立的。所有法官都是經由選舉產生,最高法院院長經總統提名推荐由國會選舉擔任,任期五年,其他法院法官任期三年。共和國最高檢察院檢察長由國會選舉產生,任期六年。其他州和地區各級檢察官由檢察長任命,檢察官可以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中央和地方行政及執行機關的干涉。 這個國家的國旗由三道自上而下等寬的紅、白、綠色橫條排列構成,是在十八世紀時制定的。紅色代表鮮血,白色象徵純潔和平,綠色表示對未來的希望。盾形國徽是具歷史意義的王冠小徽章,左邊盾面為平行相間的紅灰寬條,右邊盾面是綠色山峰,頂上有一王冠,冠上灰色雙十字架。盾徽上端是聖斯特凡的大王冠,冠上有傾斜的十字架。國花為鬱金香。國歌是由弗蘭克•俄爾克譜曲,弗蘭克•寇樂斯撰詞,名為「聖詩」的詩歌。定每年的八月二十日為國慶日。 國內主要的政黨(請參閱歷史內容)有: 匈牙利社會黨(Hungarian Socialist Party)簡稱,MSZP,成立於一九八九年十月,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一九一八年十一月的匈牙利共產黨及社會主義工人黨,一九八九年前是匈牙利的執政黨,現為國內最大政黨,贊成混合式經濟,擴展與西方國家貿易。 社會民主黨,是國內唯一國際性社會主義組織所承認的社會民主人士的團體。 青年民主同盟及公民黨(Federation of Young Democrats-Hungarian Civic Party)簡稱 Fidesz-MPP,前者的屬性是中間偏右派的大黨,以青年為主要訴求對象;後者成立於一九四八年前,係過去農民黨的延續,是匈牙利農民及鄉村民眾的黨派,希望促進與工人的合作,兩者現已合併,為作風較保守的政黨。 小農黨(Independent Smallholders’ Party)簡稱FKgP,初創於一九三○年,一九四五年普選中擊敗共產黨及社會民主黨贏得勝利出組新政府,一九八八年十一月重組,是目前國內的第三大黨,屬保守派,要求農地私有化。 自由民主聯盟 (Alliance of Free Democrats)簡稱SZDS,成立於一九八八年十一月,為國內的第二大黨,是傾向西方國家的中間派,贊成西方式的市場經濟、加入歐洲單一市場、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民主論壇(Hungarian Democratic Forum)簡稱MDF,係一九八七年九月由匈牙利共產黨分裂出來,現為國內較有勢力的政黨,屬中間偏右,主張帶有社會責任的市場經濟,國營企業民營化,擴大地方自治。 匈牙利正義生命黨(Hungarian Justice & Life Party)簡稱(MIÉP),是一個極端國家主義的政黨,對於外國人極度的不信任和排斥。

是巴爾幹的內陸國家

匈牙利是中歐一個閉塞的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是一個由內海升起的盆地區,位置在喀爾巴阡山盆地、匈牙利大平原的中心,恰好佔整個歐洲百分之一的面積。國土北部的山岳地帶和斯洛伐克接壤,東北鄰烏克蘭,東與羅馬尼亞交界,南接塞爾維亞,西南鄰克羅埃西亞和斯洛文尼亞,西界奧地利;國境邊界線總長兩千二百四十二公里,其中與烏克蘭交界兩百一十五公里,和羅馬尼亞接壤四百三十二公里,塞爾維亞及克羅埃西亞的邊界共長六百三十一公里,與奧地利及斯洛文尼亞交界三百五十六公里,和斯洛伐克相接六百零八公里。國土南北寬約三百一十四公里,東西長約五百二十三公里,全國總面積九萬三千零三十二平方公里,約合三萬五千九百二十平方哩。 這個在巴爾幹半島北部的國家,國土最大的特色是大部分為平原或是起伏和緩的丘陵地帶,約三分之二以上的領土在海拔兩百公尺以下,東北部最高丘陵地也不超過一千公尺。全境可分為四個自然地理區,其中包括兩個低地區和兩個高地區。 多瑙河自西方沿著邊界進入匈牙利,在布達佩斯北方轉彎南流、穿過大平原,分割成不均等的兩大部分。東部的匈牙利大平原 (Nagy- Alföld)面積約五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一半以上,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天正午炎熱無比。地勢最高點在德布勒森附近,海拔一百八十二公尺;最低在南方塞格德附近的加洛雷特,海拔七十八公尺。這裡本係海拔四千公尺的高山峻嶺,造山運動陸沉形成盆地,後被巨大的內陸湖流入,使湖面與地表齊平,乾涸後形成現在的大平原,位於國境中央到東和南部一帶,北接山岳地帶,西臨多瑙河,東為羅馬尼亞國境,南與塞爾維亞接壤。 西部的特藍史丹魯比(Tran’sdanubie)東部的大平原屬丘陵區,出產瓦斯和核原料,風景優美,古羅馬時代就曾積極經營,現在還留有公元前許多羅馬帝國時代的遺蹟,成為今日最吸引觀光客的地方。這一區大部分的城市原來都是軍事基地、行政中心和傳教教會起家,除布達是典型的特藍史丹魯比城市外,塞克什白堡、埃斯泰戈姆發展最早的顯明代表。 西北部的匈牙利小平原(Kis Alföld)一直延伸到奧地利和斯洛伐克境內,面積八千平方公里,其中有些地區土地異常肥沃。 這個內陸國家,北部的山脈蔚為特色,自西衍生而來的阿爾卑斯山,自北衍生而下的烏拉山,都到了境內;在大平原和小平原之間的外多瑙河山脈,事實上僅係海拔四百到七百公尺的丘陵。西北部的包科尼(Bako´ny)山脈,也只是海拔五百公尺左右的丘陵地。馬特勞 (Mátra)山脈,是匈牙利北部最高山脈,由火山熔岩構成,東西長約四十公里,南北寬約十四公里,最高點是距斯洛伐克邊界十多公里的克凱什 (Kékes) 峰,海拔一千零一十五公尺。 匈牙利北部的比克(Bükk)山,是喀爾巴阡山脈由北向南突出的山嘴,最高點巴爾瓦尼峰海拔九百五十九公尺,中心部分是二十公里長、七公里寬的灰岩高原,南部有溫泉。國土中央地帶是中央盆地,又由包科尼林地隔成布達佩斯和塞克什白堡兩大盆地。匈牙利境內的大、小平原,除了有小部分荒漠沼澤外,大多為肥沃的原野,適於農牧生產。 境內最主要的河流為多瑙(Danube)河和蒂薩(Tisza)河。多瑙河自奧地利向東南流入,成為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界河,然後折向南方,由北而南縱貫全境;這條大河穿過包科尼山脈南下,縱貫匈牙利平原四百三十九公里後,進入塞爾維亞境內。蒂薩河是多瑙河中段的最大支流,也是國內魚產最豐盛的一條河,發源於喀爾巴阡山脈中的布科維納(Bukovina)山,自東北的烏克蘭進入匈牙利境內,再南下穿過匈牙利大平原,流向塞爾維亞;因喀爾巴阡山區無大湖,難以調節季節水量,以致這條河的最高和最低水位落差很大,每年都會發生三次洪汎,但由於流經匈之Q的河段沿岸築有三千八百六十二公里的防洪長堤,形成兩道閃閃發光的金黃色沙土灘,所以蒂薩河又有「金髮美人」之譽。此外,境內還有德拉瓦 (Dráva)河和拉巴(Raba)河等。 這裡也有許多湖泊,其中最主要的是巴拉頓 (Balaton)(詳二○七頁)、肖普朗 (Sopron)和霍爾托巴吉(Hortobágy)國家公園內的湖群。巴拉頓湖面積廣達五百九十六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湖泊,也是中歐最大的淡水湖,佐洛(Zala)河是注入該湖水量最大的河流。 匈牙利的氣候,受到大陸性氣候、大草原氣候、地中海氣候和大西洋氣候等的影響,變化很大。年平均氣溫為攝氏十度,一月份平均氣溫為零度至零下四度,七月份平均氣溫為十八度至二十三度。年雨量自西向東遞減,平均年雨量約在六百公釐左右,其中包科尼山脈以西年雨量可達八百公釐,蒂薩河中游則不及四百公釐。一般說來,匈牙利的氣候夏天溫暖,陽光充足;冬天濕冷,雨量充沛。北部夏季多雨,南部冬天潮濕。


工農業發達資源較缺

匈牙利自一九九五年三月開始推動穩定經濟政策及經濟重建以來,已成為自由市場經濟體,經濟持續的成長,通貨膨脹已被控制,外債也已減輕。一九九七年推動的退休金法案、稅制改革、全民健保、地方財政重劃及教育改革等為主要政績。世界知名的信用評等機構為了肯定匈牙利在總體經濟改革的成效,已將其列名為適合投資的國家之一。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一九九六年三月接受匈牙利入會,而歐盟(EU)也將它納入會員名單中。 由於匈牙利位居中歐重要地理位置,有高素質的勞工,加上友善外資的政策,吸引許多國際性企業進駐,作為進入西歐地區行銷、製造及提供服務的基地,經濟成長率可維持在百分之四左右,投資環境相當不錯。 這個國家農業非常發達,耕地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百分之六十,農耕技術先進,使用很多機械化的農耕工具。自從一九六八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法」,吸收了部分西方國家的自由經濟模式,由原先政府計劃控制的國有農業經濟制度轉變成由市場能力及利潤原則來計劃農業的生產方向。全國除一百三十個國營農場外,農民自發性組織的農業合作社一千三百九十個左右,支配著全國近百分之八十的耕地,政府給予融資、供應肥料、出借農機等,使之逐步邁向企業化。此外,還有數千個屬於農民私有的小農場,政府允許農民在公營農場和合作農場耕作完畢後,再去耕作自己的小農場,小農場的收獲全歸農民私有,其產品佔全國的百分之三十,因此使農民們的勞動積極性提高,也促進了匈牙利農業的全面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從而使匈牙利成為農產品和食物最充裕的國家之一,是東歐小麥和穀物的主要輸出國,農產品佔全國輸出量的四分之一。 主要農產品有大麥、小麥、黑麥、燕麥、玉米、馬鈴薯、甜菜、茶葉、亞麻、大麻、葡萄、大豆、菸葉、油菜籽、辣椒、番茄、向日葵、洋蔥、蔬菜和水果等,其中小麥年產量兩百四十萬噸,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玉米遍植全國,以中南部和東北部最多,年產量三百六十萬噸。甜菜生產集中於西南部和西北部,年產量三百五十萬噸。煙草種植以蒂薩河中游地區最盛,蔬菜和水果多集中在多瑙河及蒂薩河流域的廣大平原。巴拉頓湖沿岸盛產葡萄,並以其品種之甜美而馳名世界。匈牙利出產的小麥加工出來的麥粉,品質十分優良,聞名於世。其他的蔬菜和水果,不但量多,而且質優,尤以辣椒最為有名,境內的塞格德地方目前是歐洲大陸最著名的辣椒市場。 匈牙利草場佔土地面積百分之十四,是畜牧的優越條件,畜牧業為這個國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畜牧以牛、豬和羊為主,牧民一般採用「粗牧」的傳統形式,粗牧就是連續幾個月將家畜帶到野外飼養。養豬各地都有,數量也不斷增多。牛群主要分布於西部丘陵地、東北部山地,以及多瑙河與蒂薩河之間的地帶;其中有一種長角、全身純白的匈牙利牛,素來馳名歐洲大陸。目前全國約有兩百多萬頭牛,馬十萬多匹,羊三百三十多萬隻,豬八百多萬頭,約半數為私人飼養。另外也有很多雞、鴨等家禽大部分家禽家畜供外銷,為國家增加一筆可觀的外匯收入。 匈牙利山地平原花卉遍野,是歐洲第二大蜜蜂生產國,可口的蜂蜜是主要產品之一。 由於沒有海岸線,所以漁業只限於內陸河流和湖泊地帶,淡水魚穫和養殖魚穫可以自給,海產品則要從國外進口。 這個國家屬於盆地地形,因此森林資源比較缺乏;加上歷史上曾飽受戰火的摧殘,也給森林帶來很大的破壞,儘管政府近幾十年來對植樹造林十分重視,但目前森林也僅佔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包科尼山脈有大面積的山毛櫸和橡樹林覆蓋,西南丘陵地帶也分布著很多這類樹林,阿爾卑斯山麓則以針葉林為主。現在的林木產量,只能供給國內所需木材量的五分之四左右,尚需少量的輸入。 匈牙利的礦藏資源也較缺乏,唯有鋁釩土礦儲量最為豐富,估計有兩億噸,居歐洲第三位,年產量約五十多萬噸。其次是煤,總蘊藏量約二十億噸,年產量三百多萬噸;褐煤的年產量約兩百二十萬噸,主要產地在巴拉頓湖北岸與皮耶茲克山之間的狹長地帶,以及貝凱什附近。天然氣儲量約一億二千萬立方公尺,主要產地在索爾諾克一帶。石油年產量約一百三十萬噸,主要產於西南部。鐵礦產量較少,不夠國內需求。此外,還有錳、鈾、銅、鉛和鋅等礦藏。電力主要來自火力發電,總發電量達兩百六十億以上。 工業相當發達,在國有化和私有化並舉的制度下,工業部門有相當部分為國營企業,私人企業也受到政府的鼓勵;各公、私企業均有自主權,而不需完全依照政府制定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的地位已居農業之上,尤其是重工業的發展速度更為快速。 由於近年來致力開發國內資源,擴大地方企業權限,使得最適合匈牙利工業傳統和特色的電氣機械、精密機械、一般機械及通訊設備等工業均有長足發展,從事工業的人數日漸增多,工人平均工資每月約為三百五十美元。政府通過五年計劃管理全國工業企業,但也採取非統一性的價格、稅收、信貸和提取利潤等加以綜合調節。工會組織由政府控制,所有工會組織都屬於工會全國理事會。 國內主要工業有電力能源、石油化學、礦冶、金屬製品、機械、電子、電腦、電纜、電訊設備、製鞋、成衣、紡織、製藥、鋼鐵、麵粉、食品加工、製糖、煙酒、飲料、製革、煉油、汽車、拖車、火車機車和火車廂、五金工具、建築材料、電子器材、電工器材、印刷、紙張、玻璃、軍火、肥料、硫酸、製鋁、木材加工、製麻、電冰箱、電視機、收音機和電機等。粗鋼年產量約為三百九十二萬四千噸、硫酸五萬六千四百噸、棉紗五萬七千噸、輪胎八十萬個、卡車一萬二千輛。 貿易方面,市場功能非常活躍,在國內貿易部的運作下,設有內銷供應網,也有許多私人企業的進口貿易商,遇到民生物資缺乏時,會及時進口消費品以調劑市場需要。 在對外貿易方面,匈牙利的國民收入大部分是經由外貿而獲得,平均全年輸出總值約為一百八十六億美元,其中百分之六十二輸往中歐及東歐國家,百分之三十二輸往西方工業國家,百分之六輸往開發中國家和其他地區。主要輸出品為軍火、農產品、紡織品、成衣、鞋、電腦、氮肥、殺蟲劑、蜂蜜、化學品、輕機械、冶金工業品、半成品、材料品、電燈泡、電話設備、壓克力、有機體化合物、輪胎、電機、電子、五金工具、汽車、食品、肉類、銅、牲畜、乳酪,以及菸酒等。 平均全年輸入總值約為二百二十一億九千六百萬美元,其中百分之五十三來自中歐及東歐國家,百分之三十九來自西方工業國,百分之八來自開發中國家;主要輸入品有石油、飛機、汽車及零配件、卡車、鋼鐵、重機械、紡織品、成衣、鞋帽、煙、酒、加工食品、運動用品、耐久性消費材、玩具、礦物原料、礦物燃料、天然氣、家用清潔劑、化妝品及梳妝用品、照相機、音樂器材、精密儀器、原料、通訊設備、牛皮、軍事裝備、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海產品、濃縮過磷酸鹽、工業消費品、飼料、金屬製品、肥料和木材等。外貿逆差約四十億美元。 匈牙利貨幣單位叫做福林(Forint),簡稱Ft。一福林等於一百菲勒(Filler)。紙幣單位有二十、五十、一百、五百、一千及五千福林等六種;硬幣有一、二、五、十及二十福林,十、二十、五十菲勒等八種。大約每兩百九十六福林可以兌換一美元。國民平均所得每人每年約為四千四百六十美元。 交通方面,布達佩斯費里哈吉(Ferihegy)國際機場是國內外航線中心,有一號及二號兩個航空站,共四十多條國際航線飛往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與國內各主要城市間有頻繁的航班營運。匈牙利航空公司(MALEV)是國內最大的航空公司,擔任國內外航線的主要飛航營運,共有民航機三十多架,大多數使用俄製飛機,少數係新購自歐美各大飛機公司的民航機,如波音型機及空中巴士等。有許多外國航空公司參加國際航線營運,由台灣前往需在歐洲各大城市轉機。全年航空客運量約三十五億人公里,貨運量五千六百五十萬噸公里。 陸上交通以火車最為方便,而且準時、便宜、服務好,令人印象深刻。國內鐵路全長七千八百七十三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二千六百二十公里,有七條國際幹線以布達佩斯為中心通往亞得里亞海、波羅的海和北海各港口,以及雅典、伊斯坦堡、莫斯科和北京等地。通往西歐的高級快車服務品質優異,因此票價要比到中、東歐各國貴數倍。國內各城市間有國鐵 (MAV/Hungarian State Railways)班車服務,且大部分列車都途經首都布達佩斯。國內火車班次密集、票價便宜,是人們最便利的中、長途交通工具。還以優惠價格出售一種「內陸火車證」,分七天和十天兩種,但不得乘搭國際列車。另外「巴拉頓湖區火車證」,也分為七天和十天兩種,持有人在有效期內可無限次乘搭,但只限坐二等車廂,若轉乘頭等車廂,則須補差價。二○○五年鐵路全年客運量為九十五億二千萬人公里,貨運量七十八億五千萬噸公里。 公路四通八達,以布達佩斯為起點向四面八方伸展,公路全長約三萬六千多公里,高速公路、各主要公路幹線和城市街道都是高級柏油路面。全國有各種機動甲種車輛二百六十多萬輛,其中卡貨車三十三萬多輛,大客車約一萬八千多輛,轎車兩百二十六萬多輛。長途巴士可通往奧地利、斯洛伐克、塞爾維亞、烏克蘭及羅馬尼亞等地。國內線長途巴士路線遍及各大小城市,票價低廉,乘客多。這個國家的長途巴士比火車優越,因為有些地方火車往往要轉經布達佩斯再開往另一目的地;長途巴士則可直達,可節省許多時間。國內線長途巴士多為黃色車身,由沃淪(Volan)巴士公司營運。在巴拉頓湖旅行,則需搭乘湖區的專用巴士。全年汽車客運量一百七十四億人公里,貨運量一百二十億噸公里。 水運方面,由於沒有海岸線,出口物資大部分經由塞爾維亞及保加利亞的港口轉運。從奧地利的維也納,每天都有水翼船經過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到達布達佩斯。內陸水道總長一千六百八十八公里,河川航運以多瑙河和蒂薩河為主。國內唯一的輪船公司是國家航運公司,一共只有二十一艘客輪和貨輪,輪船多以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或鹿特丹為母港補給或更換船員;在匈牙利輪船上工作的船員,可以攜帶眷屬出海,海員的妻子或十四歲以上的子女都可以隨船出海。全年水運的客運量約四千萬人公里,貨物十一億噸公里。

匈牙利觀光資源豐富

匈牙利觀光資源豐富,全國有八個地方的景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保護、十個自然國家公園、美麗壯觀的石灰岩鐘乳石洞、豪華的溫泉旅館,十二個非常著名的葡萄栽植區,釀造出舉世聞名的匈牙利葡萄美酒,加上它特別具有的許多樸素、精緻而耐人尋味的事物,深深地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 在這個國度裡,可以看到一輪黃昏落日,斜斜地覆蓋著被餘輝烘焙得閃著金黃光澤的大平原;也能在寧靜的鄉野間,看到馬兒蹄聲答答地拖著煤車走動;還可享受到管風琴聲,從遙遠的教堂中悠揚地傳來,令人產生動心的愉悅;更可感受到擁有「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傳統及可敬可愛的匈牙利人處處洋溢著的真誠與善意。 為了外匯的收入,也為促進世界各地人民互相瞭解,匈牙利政府非常重視觀光服務業的發展,因國家經濟不寬裕,政府預算有限,對招攬外國觀光客的宣傳還做得不夠,觀光設施也有待改善,但對外國遊客竭誠歡迎,儘量給遊客方便,因此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匈牙利是世界排行前十名的旅遊國家,也是中、東歐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每年夏天是最適合到匈牙利的旅遊季節。 到匈牙利旅遊要辦理入境簽證,可以委託旅行社代辦,或親自前往匈牙利貿易辦事處辦理。簽證收件時間除遇假日外,為每週二、四上午十時至十二時半,送件後的次一個工作天即可取件;簽證分九十天以內的觀光旅遊商務短期簽證,以及九十天以上的居留簽證。簽證費用為新台幣一千四百元,未滿七歲為七百元,當天取件需加收四百元。所需資料為效期一年以上的護照正本,親筆簽名的正、副申請表格(可由網站印下使用)、三個月內所攝兩吋半身脫帽照片一張、來回機票影印本或已確認之機票訂位紀錄、已確認之旅館訂房證明等。更詳細的旅遊資訊,可親自前往台北市中山區大直敬業一路九十七號三樓匈牙利貿易辦事處索取,或電(02)8501-1200查詢,傳真8501-1161,網址http://www.hungary.org.tw. 旅客由台灣前往匈牙利,必須在歐洲其他國家的一些主要城市轉機,匈牙利航空公司有定時班機與這些主要城市連絡。從巴黎或阿姆斯特丹前來布達佩斯需兩小時,自法蘭克福飛來只要一小時又三十分鐘左右。此外,鐵路國際列車開往匈牙利的班次也很多,其中有倫敦的奧斯特多快車、蘇黎世的多瑙華魯茲阿快車、羅馬的吉沙快車,以及維也納、捷克和其他歐洲各國的列車。國際列車內有餐廂和臥廂,往匈牙利的火車票在歐洲各火車站或旅行社都能買到。每逢觀光旺季,歐洲各主要城市還有定期巴士前往布達佩斯,但最好是經由維也納,因為維也納與布達佩斯之間路程最短,僅兩百八十公里。遊客可以自維也納搭乘班機、火車、觀光巴士、租車或多瑙河遊艇前往。 國內旅遊以火車和巴士為主,在各地的火車站中都發售十天、二十天及三十天期限的三種旅遊券,可滿足觀光客的旅行要求。 自己駕車到匈牙利旅遊,要特別注意加油站,因為這個國家不是每個加油站都供應無鉛汽油,若從德國或奧地利租到使用無鉛汽油的車開往匈牙利,必須隨時保持油箱的飽滿。 外國觀光客到匈牙利,可隨身攜帶的免稅物品有香煙五百支、雪茄五十支、少量香水、葡萄酒兩瓶及其他酒類一瓶。攜入外幣金額無限制,但要先申報。匈牙利觀光局辦事處,簡稱IBVZ,這是由官方經營類似旅行社組織的機構,可為旅客代訂機票船票、代找旅館、甚至可以兌換貨幣;工作人員都會講英語,還備有許多免費英文旅遊資料,在這個英語不太流行的國家,這一點對外國觀光客十分實用。 遊客在出境時不須付機場稅,但所攜帶的匈牙利幣以五百福林為限,如有多餘的匈牙利幣可兌換等值的美元,只需出示原兌換水單。可攜出外幣數則以入境時所申報者為限。 匈牙利人有接受小費的習慣,不論侍者或醫生都要給。搬運工大約一件行李需付五十福林;餐廳或搭計程車,小費為消費額或車資的一成,遊客需要常備零錢,以便不時之需。 這是一個內陸國,四季分明,夏熱冬寒,秋季較長,從四月到十月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十月以後氣候多雨且陰天較多,十二月到翌年二月天氣凜冽嚴寒。遊客旅行時,冬季宜穿厚重有頭蓋的禦寒大衣,夏季則可著輕便的服飾,春、秋兩季須隨時準備雨衣或雨具。當地時間比台灣慢七小時。 這個改「東歐」以「中歐」自居的國家,正在努力重返歐洲。國內色情泛濫,許多名勝古蹟包括十八世紀巴洛克式宮殿等,正流行外借供他國拍攝春宮電影。色情電影是匈牙利的新興生意,一年至少有一百二十部春宮電影在此開拍。除了製片成本低廉外,匈牙利女郎敢脫敢演,拍攝起來毫不害羞,也是歐洲各國趕赴匈牙利拍春宮電影的原因之一;這裡候補女演員很多,如果拍片過程女星配合度不好,隨時可換人,不怕找不到理想的人選。國內黃色雜誌、夜總會脫衣舞等到處可見,這些場所也可以讓觀光客自由出入。 為了給旅客方便,國內一般觀光飯店、百貨公司、著名餐廳及大商店等已普遍接受國際信用卡。如要兌換匈幣,可至外匯指定銀行的各地分行、各國營旅行社、觀光服務中心及各大飯店、機場等地辦理,但兌幣時要記得索取外幣兌換證明。一般觀光客在匈牙利換錢,需付銀行百分之七的服務費,如果是向歐洲中央銀行(Central Europe Bank)兌換,服務費只要百分之三。這裡美金交易很盛行,走在街上隨時會有人前來探問是否要換錢。在各大城市的觀光點還有黑市黃牛向外國觀光客兜攬兌換美金,有時旅館的服務生也會私下向遊客兌換黑市美金。由於黑市匯率貍x價所差無幾,且外國遊客因私下換兌受騙上當者也不在少數,故國人仍宜在當地合法的兌換處換錢,勿貪小失大。匈牙利物價非常低廉,所以一次不要換太多匈幣,以免到時花不完。 政府機構上班時間為週一至週四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三十分;週五上午八時至下午三時。一般商店的營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週六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工商企業上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三十分。銀行上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八時至下午二時。藥店每天上午七時至下午七時。大多數博物館週一不開館。郵局上班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八時到下午六時;週六上午八時至下午二時。除了車站販賣部、外幣專用商店、香煙攤、餐廳及咖啡屋外,各商店一般皆於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休息。約定會談時間以上午十時或十一時,下午二時或三時為最佳。 匈牙利有很多國定假日,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一月一日新年,三月十五日的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革命紀念日(民族節),四月十六日復活節,四月二十七日復活節後的星期一,四月四日的解放日,五月一日的勞動節,六月四日的聖靈降臨節,八月二十日的開國紀念日(憲法節),十月二十三日的一九五六年抗暴紀念日,一九八九共和國紀念日,十一月一日的萬靈(掃幕節)節,以及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的聖誕節等。 在購物方面,匈牙利受昔日宮廷講究的影響,所製手工藝品精緻、特產品琳琅滿目,有美味的鵝肝醬,華麗且色彩豐富的刺繡桌巾、上衣、圍裙,細絨編成的桌墊,手織幾何圖案的桌巾和壁飾、毛衣,木雕玩偶和小箱子,皮製水壺,以美麗花鳥為題的知名赫蘭多陶瓷器及設計別致的水晶等民俗藝品,都深具民族特色令人愛不釋手。還有匈牙利演奏家所演奏的古典音樂、吉卜賽音樂及民族音樂所灌製的唱片,也是具有風味的特產品。通常特產店的貨物雖然看起來齊全漂亮,但價格都偏高,不妨看中目標後再到超級市場選購類似產品,就會便宜很多。 由於外國觀光客的逐年增加,匈牙利全國擁有七百多家旅館,僅在首都布達佩斯一地就約八十家不同等級的旅館。匈牙利的飯店也是按照國際慣例分成五個等級,但是服務設施及房租都較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大飯店略遜一籌;五星級的飯店只有在布達佩斯看得到,另外還有許多度假村、傢俱齊全的度假公寓、民宿、露營區小屋和青年招待所等。通常各大城市火車站都會有人在招攬顧客,要注意,隨他們到了現場看完環境和所附設施、議好價之後再住下來;不過最安全的是經過設在機場或火車站的旅遊中心推介,才會較有保障。 飲食方面,匈牙利菜多半是使用許多香辣調味料做成的紅湯,與法國菜同為世界美食家所喜愛。其中有幾樣名菜是不可不品嚐的:Gulyás是以牛肉和蔬菜煮成的濃湯。Halaszle是雜魚加洋蔥煮成的湯,裡面的鯉魚皆大塊切片,且加入許多香辣調味料。Meggyleves是酸櫻桃湯,非常可口。香辣雞係用雞肉附骨摻上香辣調味料煮成,是匈牙利最具代表性的菜餚。Toltott kaposzta,是一道富有匈牙利風格的包心菜包肉製成的名菜。Goulash是從一般餐廳到菜市場食攤上都可以吃到的匈牙利美食,用切成塊狀的雞肉或小牛肉丁,加上馬鈴薯和紅甜椒所熬成大雜燴黏稠狀的濃湯,淋在飯上或配麵包吃都特具風味。小牛肉片是匈牙利美食譜上的招牌菜,將切成薄片的小牛肉沾上麵粉,以炸烤方式烹調,佐以沙拉、檸檬片或馬鈴薯吃。Tyroli是加了洋蔥、番茄和湯汁的牛排,在高級餐廳中才吃得到。 麵糰餐(Napking Dumpling)是匈牙利特有的傳統食物,用麵包皮或剩麵包加牛奶和蛋汁揉和綁成條狀煮熟,用餐時再切片配香腸或醃肉食用。將青椒挖空填入米和碎肉做成的釀青椒,也是匈牙利傳統食物的代表。水果捲 (Strudel) 是典型的匈牙利甜食,以蘋果、葡萄乾、肉桂、檸檬和蛋做餡,點心師傅以手撐麵皮旋轉成薄片的外皮,捲成筒狀烘烤,外脆內軟十分可口,吃時沾點糖粉或果醬、白蘭地,尤具風味,這是到匈牙利絕對不要錯過的風味點心。餐後品嚐些當地特有的杏子白蘭地酒 (Apricot),就會更完美。 在匈牙利,不管何處總會看見一串串用大蒜和圓形大辣椒編串成的裝飾,各式大小燈籠椒,有紅、有綠,也有黃,生吃、做菜、醃成泡菜,成為匈牙利飲食特色之一。 匈牙利是全球最主要的鵝肝生產國,平均每年生產一千三百噸的肥鵝肝,總產值達三千萬美元,其中大約七成輸往法國加工、調製,成品最後再貼上「法國製」的標箋。 匈牙利雖不臨海,但湖泊河川很多,淡水魚鮮豐富。一般餐飲時間,早餐從上午七時至九時,午餐從中午十二時三十分至下午二時三十分;晚餐從晚上八時至十時。 如果語言能力強,想在匈牙利租車自己駕駛旅行,是一種很不錯的方式。這裡租車經濟實惠,只要有駕照和一張交通地圖就可以了,不過駕駛人必須持有手續清楚的租車證明、並註明車子的號碼。在匈牙利開車絕對不可飲酒,駕駛人酒精濃度極限為零,違規者有時甚至會被沒收汽車,外國人和觀光客也一視同仁。前座的人要繫上安全帶,六歲以下的孩童只可坐後座。行車速率限制為高速公路一百二十公里,主要幹道為一百公里,交通流量大的道路為六十公里,所有的高速公路都不收費。 電話普及,但時常會故障。國碼為36,自國外打到匈牙利的國際電話要先撥0036;從匈牙利對外打國際電話要先撥00,再撥受話者國碼、區域號碼和電話號碼。國內長途電話先撥06,再撥區號及電話號碼。市區的一些公共場所中都有公共電話;布達佩斯、巴拉頓湖區和許多旅遊景點,都可以找到打國際電話的公共電話;假日和夜間還有減價時段。常備的緊急電話外國語資料詢問處為172200,火警為05,報警為07,報時台為08,事故或急救為04,國際叫號為09,觀光資訊為180860及423140。郵票可在郵局和香煙攤購得。 匈牙利能源充足,電力豐沛,電壓是兩百二十伏特。度量衡方面採用公制,自來水不可生飲。在匈牙利境內旅行,要隨身多帶輔幣,除了百貨公司外,街上公廁都要收費,索取衛生紙也要另外計費,並且不找零。當地人駕車橫衝直撞,過馬路時要特別小心。在公共場所人與人之間不宜太親近,跟他人說話最好保持一隻手臂的距離。公開場合除非是久別重逢的好朋友,否則不宜相擁為禮,男人應該走在女人或客人的左邊。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這個國家對吉卜賽人千萬不可無禮。 雖然匈牙利國家廣播電台,每天中午都播出英語、德語和俄語新聞各十分鐘,國營電視台有兩個頻道在晚間播出英語節目,但英語在匈牙利並不普遍,這給外來的觀光客帶來許多不便。以下是一些中、匈文對照的常用語,在匈牙利境內旅行途中如能記熟,則受用無窮。 謝謝köszönöm,對不起bocsánat,早安jó,日安jo Napot,晚安jóészakát,再見Viszontlátasra,是igen,不是nem,我想要kérem,我不知道nem tudom,多少錢Mennyibe Kerül az,知道了mégerteni,抱歉elnézst kérem,幾點鐘Hány óra van,去那裡Hová,在那裡Hol,為什麼Miert,今天ma,明天holnap,昨天tegnap,車站állómás,火車站pályaudvar,公車basz,電車villamos,座位ülöhely,廁所WC,先生úr,小姐kisasszony,早餐reggeli,午餐ebéd,晚餐vacsora,沙拉saláta,豬肉sertéshús,牛肉marhahús,雞肉csirke,魚hal,糖cukor,鹽Só,牛奶tej,礦泉水ásvány víz,茶tea,咖啡kávé,啤酒sör,乳酪sajt,蛋tojás,冰fagylalt,菜單étlap,冰淇淋fagyi,麵包kenyér,白天nap,中午dél,晚上este,餐廳étterem,飯店szalloda,百貨公司áruház,醫院kórház,緊急出口vészkijárat,免費的díjtalan,危險veszélyes,禁止tilos。 匈牙利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不僅有許多名勝古蹟值得遊覽參觀,每年都吸引上千萬的外國觀光客到來;美洲旅遊協會年會,也都在布達佩斯舉辦。更令人著迷的在這個國家到處都設置有運動場所,觀光客可參加狩獵、釣魚、騎馬和水上運動等。在世界各國人士都在為自然生態保育而抗爭時,匈牙利是少數有規劃的狩獵區、成立了有組織狩獵團體的國家,並且狩獵收入還編列在國家外匯預算中,狩獵區附近還可以住宿。若要參加狩獵須預先報名,對狩獵的規則和季節也要有所瞭解,有關事項可向「國家森林和狩獵運動外事處」(State Forestry And Game Office)爰腄C 匈牙利是一個以騎馬闖天下的國家,一千多年來與馬都有密切的連動性,昔日的戰爭與和平、防守與攻擊、訓練與休閒、運動與娛樂,好像都與馬有或多或少的關係,因此無論養馬、騎馬、馴馬都極為普遍,時至今日全國各地都有完美的馳騁之地,設有騎術學校、騎術俱樂部和種馬農場,包括布達佩斯附近共約一百三十多處,並經常舉行馬展、越野賽馬、戶外騎馬和馬車旅遊等項目,對馬及騎馬有興趣的遊客,在這個國家將會十分過癮,詳情可向匈牙利設在布達佩斯的馬術學會(MLTKSZ)查詢。 tel: +36/1-456-0444,fax: +36/1-456-0445, e-mail: mltsz@axelero.hu,http:// www.equi.hu。 釣魚及水上運動,最佳的去處便是巴拉頓湖和瓦倫茲湖等地了,這兩地都有船可划,機動船在匈牙利各湖區都被禁止,小艇和帆船都不得離岸一公里,而且也不准從船上入水游泳及潛水。湖區沒有危險的地方都免費對外開放供觀光客嬉水、游泳;但衝浪在泳區之外已相當普遍。釣魚在這裡只要在旅遊中心和各大飯店的接待處申辦到執照、買到釣魚證,就可以去很多地方享受一桿在手的樂趣,但是各種季節能釣的地區、魚種、及多大的魚不可以釣,都要事先弄清楚。


國際名城布達佩斯

希臘正教重地聖安德烈

米什科爾茨市古蹟多

米什科爾茨(Miskolc)市是匈牙利的第三大城和歐洲著名的工業中心,為匈牙利東北部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州首府。這裡原為辛沃(Szinva)河谷大莊園的中心,是一二四一年馬札兒人與西侵的蒙古軍激戰的所在地。到了十四世紀末,米什科爾茨已發展成一個自治城市,從而獲得「自由城」地位。一五四四年受土耳其駐布達軍攻掠,大部分建築物毀壞,一六八七年後才擺脫土耳其人的統治。十七世紀日耳曼族、薩爾馬特(Sarmatian)人、阿瓦爾(Avar)人及希臘系的移民,都曾在此定居。一七○三年至一七一一年,拉科齊領導反對哈布斯堡的獨立戰爭中,總指揮部一度設立於此,故全城於一七○六年幾乎被奧地利入侵者燒成灰燼。一七二○年後城市重建,逐步發展成國內的工商業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國內的第二大城。近年來城市人口急遽成長,新興的建築物和大廈快速增加,風貌已逐漸現代化。 這個古老而又充滿生機的都會城市,擁有二十一萬人口,文化學術風氣濃厚,設有匈牙利重工業科技大學和歌舞劇院。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度四十七分、北緯四十八度六分,坐落在境內東北部比克(Bükk)山東面山腳下,蒂薩河支流紹約(Sajo)河和錫沃(Szinva)河匯流處,三面峽谷環抱。東距尼賴吉哈佐九十公里,北與西北至斯洛伐克為九十及五十公里,東南往德布勒森九十公里。工業非常發達,有水泥、玻璃、紡織、釀酒、食品加工和大型冷凍食品廠等。同時這裡也是國內的交通中心,與布達佩斯、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有鐵、公路相通,西南距布達佩斯一百八十五公里,每小時有一班車,行車時間約三個小時。 當地旅館以三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朱諾 (Júnó)最為有名,位於恰拜(Csabai)路二至四號,擁有一百一十間客房,附設有餐廳、咖啡室、酒吧和紀念品店等服務設施。潘諾尼亞 (Pannónia)也是三星級大飯店,有四十一間高級客房及一流的服務品質,地址在科蘇特•拉約茲(Kossuth Lajos)路二號。市內還有包括格莎爾(Gösser)tel:505045、塞克利克特 (Szeˇkelykert)tel:411222等許多服務設備也不錯的旅館、賓館和民宿,因此在這裡旅遊不用擔心住宿地。 這裡食攤餐廳到處可見,消費非常便宜,最著名的是內布克蒂—威高多餐廳(Népkerti Vigadó Étterem),這是一家位於Görgey路二十三號的四星級高級餐廳,除提供國際化的美味餐點外,環境幽靜、建築古典、布置高雅,是當地高級宴會餐敘地。tel:46-358845。 米什科爾茨在無計劃的擴展下,市區顯得零亂,地形狹長,東西長而南北短,熱鬧街道及參觀點大多集中在以塞切尼.伊斯特凡大道為中心的兩邊。由於市區大而無當,靠步行難以施展,最好先到旅遊中心瞭解情況,索取資料。 火車站、巴士總站都在市區東端,旅客資訊中心都在塞切尼大道旁,最近的是Borsod Tourist(tel:350666),位於大道旁三十五號;國旅網際中心(lbusz)tel:324090,位於大道十八號;旅客中心(Tourinform)tel:350423,在大道旁的拉科齊路(Rákóczi utca)二號。 最著名的觀光點是位於西郊七公里的迪歐斯焦爾(Diósgyör)城堡,也是中古世紀很重要的石頭城堡,始建於十三世紀,高踞在一塊聳立的孤岩上,四個塔樓雖已部分損毀,遠遠看去仍可窺它昔日英姿和重要戰略地位。十四世紀後期,安茹帝國的路易一世每年必在此居住。此後,從馬提亞斯.柯文奴國王起,幾代君王常將它賜給王后居住,最後一位住在這裡的是哈布斯堡帝國的瑪麗亞王后,也就是路易二世國王的妻子,所以又稱為皇后城堡。路易二世國王在一五二六年與土耳其的莫哈奇之役中戰敗喪生。十八世紀城堡嚴重損壞,日益殘破,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部分重新修繕恢復舊觀。由於都市的快速成長,人口急遽增央A城堡的四個巨大城塔,也幾乎被高層的公寓區所遮擋。城堡後面有天然溫泉游泳池,周圍叢生著櫟樹、山毛櫸和松樹林,是比克山麓最優美的療養地。每至夏季,城堡中會舉行「米什科爾茨之夏」的活動。 迪歐斯焦爾城堡博物館(Castle Museum Diósgyór)位於城堡路二十四號,設館的主旨在介紹這座著名城堡的歷史。 阿瓦斯(Avas)小山位於市中心,海拔兩百三十多公尺,是城內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丘陵上高五十二公尺的廣播電視塔,人們登臨其上遙望,視野可及喀爾巴阡山群峰的景色。 阿瓦斯小山四周山麓,鱗次櫛比的酒窖據說多達八百個,窖深入石灰岩質的地層,有的深達一百公尺;一般都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甚至有的是五百年以上的陳窖,從而形成本市的一大特色,米什科爾茨故有「酒窖之城」的別稱。藏在這些窖中的酒均為陳年老酒,有的都已達幾十年之久,所出產的香醇老酒,品嚐過的世界各地酒客都不能忘情的津津樂道。 小山的斜坡上聳立著建於十三世紀中葉的喀爾文歸正教堂(Avas Calvinist Church / Avasi református templom),是城內歷史最悠久的哥德式古老建築物,外貌宏偉,內有完成於一四一○年繁複的木刻雕飾,十六世紀時被喀爾文教派接管,在教堂邊加建高大的鐘塔,塔尖下方有個木造的文藝復興時期廊台。教堂周圍環繞著龐大的墓園,自十一世紀開始就有顯要的人長眠在此。 希臘正教教堂(Orthodox Synagogue / Ortodox zsinagóga)建於一七八五年至一八○六年間,是當年從土耳其統治下逃亡至此的希臘人後裔所建,教堂中的「喀山黑瑪利亞」聖像,為沙俄女皇凱薩琳二世途經本城時所贈。教堂還有希臘阿索斯山十字架,造於一五九○年,飾以寶石,是第一批希臘移民帶來的珍物。 國家劇院(Miskolc National Theatre / Miskolci Nemzeti Színház)位於塞切尼廣場中心,為新古典式建築,是匈牙利最古老的磚石劇院。 塞切尼伊斯特凡大道 (Széchenyi István út)東西橫貫全城,長達十五公里,在大道西端的路口矗立著黑門(Dark Gate / Sötétkapu),它是十八世紀時建造的一個拱頂通道,十九世紀後又加以擴展,而達現在規模。 奧托.赫爾曼博物館(Ottó Hermann Museum)建於十五世紀,位於喀爾文教堂東方數百公尺、遊客中心南側的包布斯札(Papszer)一號,這裡擁有全匈牙利數量最多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其中大部分都發掘於比克 (Bükk)山區,包括冰河時期的燧石工具、新石器時期比克文化的陶器,以及有關當地人文科學的文獻資料、區域歷史的各種文物,另外還有很多藝術精品,值得抽空參觀。 米什科爾茨塔波察(Miskolctapolca)溫泉距離市中心區大約七公里,泉水源源不斷的流出,形成一個很大的溫泉洞穴,像極了一個淹水的寬大地下隧道,在幽暗的光線下,踩著水下自然崎嶇不平的池面,憑添一份神祕與探險的樂趣;水溫經常保持在攝氏二十九度到三十一度間,含輕微的放射線,有醫療效果,是國內著名的療養地。 塔波查湖畔的溫泉游泳池水溫高達四十一度,湖濱古樹森森,風景清幽,附近還有一些山洞游泳池。 市郊的薩約(Sajo)山地,仍存有十八世紀初期的議事堂和哥德式教堂等古建築,此地煤田蘊藏量相當豐富,順便可參觀這個國內不可多得的礦區。 阿亞庫喬(Ayacucho)山丘距離市區約六公里,是市郊景色最美的地方。海拔約三百多公尺,山上古木參天,點點紅花綴飾於萬綠之中。茂密的樹林掩映著十幾座十七世紀的教堂,古樸而優雅。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流玉帶般環繞山腰,水中可見閃耀著銀鱗的小魚穿梭,十分活潑可愛。山丘頂上有匈牙利民族英雄弗倫茲•拉科齊的巨大塑像。這裡視野良好,站在塑像旁,市區及蒂薩河的景觀盡收眼底。 卡拉卡民俗節(Kaláka Folklore Festival)於每年七月舉行,這是當地一個融和民間傳統、生活習俗、音樂舞蹈等,內容豐富的慶典活動,人民穿著五顏六色繡花的民族服飾,忘情的吹奏音樂,跳著複雜、花俏而誘人的舞步,觀光客如按奈不住、想扎一腳,不妨先到市內阿爾帕德街(Arpád út)四號的民間文化中心 (Miskolci Városi Muvelödési Központ)索取一份介紹資料瞭解內容。 利洛菲賴德(Lillafüred)位於米什科爾茨西方十二公里,可乘坐窄軌火車(Narrow-gauge train)前往。這個地方坐落在錫沃 (Szinva)河及加拉德瑙(Garadna)河兩河谷匯合處,海拔三百二十公尺,是匈牙利東北部山區著名的休養地。 中心點是建於一九三○年的皇宮(Palota)飯店,四周松林茂密、山峰起伏,建有階梯式的花圃和天然游泳池的公園。兩河匯流成二公里長、美麗的哈莫爾湖(Hámori tó / Foundy Lake),湖水溢滿時瀑布飛濺,美景如畫。 此地曾為匈牙利人類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奧托.赫爾曼生長和晚年小居之所,後來經他開發繁榮,其故居已闢為紀念館,一九六六年這裡建了森林及狩獵博物館。 附近岩山矗立,洞穴處處,皇宮飯店下方一個冷泉瀑布旁的安娜洞(Anne Cave),又名裴多菲(Pet´´ofi)洞,鐘乳石在燈光照射下斑斕如花邊,還有樹葉、樹枝,甚至一棵完整樹的化石,每天十時至下午三時提供每小時一次的二十五分鐘遊覽(tel: 46/334130)。 伊斯特凡洞(István Cave)在山腰五百公尺處,四月中至十月中全日開放,洞內石筍及鐘乳石千奇萬狀,洞中一湖深十七公尺餘, (tel:334131)。 七泉洞係由石灰岩經千萬年沉積構成洞壁,有蛛網狀結構、鬼斧神工的呈現各種形象。 澤勒塔洞高九十五公尺,其中發現新石器時代的碎碟片、斧和石片等,從而將這一時期命名為澤勒塔文化。


奧格特勒克國家公園

奧格特勒克國家公園 (Aggteleki Nemzeti Park/Aggtelek National Park) 位於米什科爾茨北方、鄰近斯洛伐克,成立於一九八五年,二萬公頃的範圍中,百分之七十五的表面覆蓋著厚重的落葉林,山岩周圍的岩層部分,由多種顏色夾混形成如鑲嵌的美麗圖案;露出地表的岩層及山周區生長著一些稀有植被,豐富的昆蟲和二百二十多種鳥類,深入地下隱藏著包括巴拉德拉洞群在內的二百多個大小不同的岩洞,其中開放而壯觀的華斯伊姆拉(Vass Imre)和貝克(Béke)洞都具水氣化療作用,對某些呼吸道疾病具有療效。 巴拉德拉(Baradle)洞群位於匈牙利北部與斯洛伐克交界處,距離米什科爾茨市北方約四十九公里,是歐洲最大和最美的洞穴之一,漫長的地下洞穴群錯綜複雜,全長二十五公里,其中有七公里是斯洛伐克境內的多米察 (Domica) 溶洞。這組洞穴於十八世紀發現,一九五二年又發現了洞中洞的伯克(Béke)洞 (和平洞),大洞中又有幾個小洞、五疊瀑布,通道長達數百公尺。 巴拉德拉洞群共有三個入口,東端六公里入口處的大岩洞名約斯瓦弗(Jósvaf´´o)洞,西端進口處為奧格特勒克(Aggteleki),以及在約斯瓦佛前方的紅湖(vörös-tó)。遊洞在四月至九月間開放,最短的行程是由奧格特勒克洞口進入的一小時,以及約斯瓦佛洞口進入的一、二小時兩種行程。洞內溫度約攝氏十度左右,需帶禦寒衣服。 洞內鐘乳石和石筍姿態萬千,色彩各異,是今日世界上同類型洞穴中最長和鐘乳石最多的。洞內鐘乳依其形狀被命名為巨人廳、岳母舌、圓柱大廳、音樂廳、中國寶塔、幽靈洞、屠戶、比薩斜塔、寺院、獅子頭、老虎和烏龜等。其中有世界上最大石筍之一的「天文台」,高達二十五公尺,底部直徑為十一公尺。洞與洞之間有小徑可通,深入地下兩百公尺的巨人廳,長一百二十公尺,寬三十公尺,高四十公尺,是歐洲最宏偉壯觀的洞穴大廳之一,內部布滿淡黃、淡藍、粉紅和乳白色等多彩花紋。大廳中間有地下湖,蔚藍色的湖水清澈見底,下面有許多岩石結晶體閃閃發光;兩條小河在這裡交匯,一條長一公里半、寬二十至二十五公尺的航道,可供遊客乘船遊覽。圓柱大廳裡有幾百根不同顏色的冰柱,其中一根上刻「裴多菲,一八四五年」,這是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來此遊覽的記載。 另外,在「骨穴」中發掘出很多石器時代原始人類的遺跡;從另一個洞穴中發現的三十具骨骼考據,估計約為六千年左右的遺物。


第二大城德布勒森市

德布勒森(Debrecen)市是匈牙利的歷史名城,也是國內的第二大城和豪伊杜│比豪爾(Hajdú-Bihar)州的首府,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居住。當馬札兒人在九世紀出現的時候,這裡已有公元前生活在阿爾泰山以東的塞西亞人(Scythians)和公元六世紀下半葉在東歐極為強盛的阿瓦爾人定居,當時的社會形態是一連串相鄰的村落,屬斯洛伐克的殖民地,名叫Dobre Zliem,其意為肥沃土地。一三六○年獲頒設立城市的特許狀,開始興建城市後,日益興盛。一五四○年起當地居民改信新教,天主教教堂被關閉,只有喀爾文派教徒才能定居,德布勒森因此稱為「喀爾文教派的羅馬」,成為喀爾文新教主義的首府。 對土耳其的戰爭中匈牙利分為三個部分,德布勒森因地處東部邊境而於一五五九年劃入土耳其的勢力範圍,但保有自治權得而逐漸發展成為匈牙利東北部的經濟、文化和國際貿易中心。一八四八至一八四九年的獨立戰爭中,這個城市是科蘇特(Lajos Kossuth)總指揮部所在地,並曾在此地召開國會,投票通過獨立宣言、廢黜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宣布匈牙利成為獨立自由的國家。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發展蓬勃,建了許多大建築。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匈牙利臨時政府所在地,曾發生過一次長達十二天的坦克大戰,市區雖遭到破壞,但恢復迅速。一九四四年德布偌迉_後,十二月二十一日就在這裡舉行臨時國民會議,成立匈牙利人民民主共和國。 這個擁有二十二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三十八分、北緯四十七度三十二分,坐落在匈牙利東部、地處大平原尼爾謝格(Nyírség)地區沙土平原的西南端和霍爾托巴吉(Hortobágy)乾草原區東端,東距羅馬尼亞國境僅約三十公里,北至尼賴吉哈佐五十五公里,與西方的布達佩斯相距兩百三十公里。由於兼具宗教和貿易中心的特殊知識及學術氣氛,在匈牙利的眾多城市中是最有代表色彩的地方,逐漸發展為人文薈萃的所在。這裡學術風氣濃厚,設有拉約茲•科蘇特及醫科、農業等三所大學。 工業很發達,主要有製藥、傢俱、滾珠軸承、陶器、靴鞋、化學、五金、食品加工和農業機械等。這個城市也是農牧產品的集散地,有著名的駿馬和羊群。市區南方為農業區,種植穀物、煙草等,北方則係廣闊的森林區,城市附近有蘊藏量相當豐富的天然氣田。 對外交通方便,市郊三公里處建有一座小型國際機場,可與鄰近各國通航,與國內各大城市間,有定期航班營運。陸上交通更是方便,縱貫歐洲及國內的許多鐵、公路都在這裡交叉。市內交通以公共汽車和電車為主,路線四通八達;計程車比較少,多做外國觀光客的生意。由於市區範圍不大,遊覽市區的大部分時間都要安步當車靠自己的雙腿。 當地有不少旅館,大部分集中在商店林立的貝克街,三、四星級的旅館有火車站前、裴多菲廣場西側的阿蘭尼比卡(Aranybika)。位於Piac街十一號,是一座地標型新藝術風格的漂亮建築,地處繁華的觀光區,北至德里博物館、歸正會學院,南往市政廳都只需步行幾分鐘,二百間裝飾不同的舒適客房,讓人感到物超所值,tel:508600。 喀爾文(Kálvin)位於喀爾文廣場 (Kálvin tér)四號,這是一幢現代化、炫麗的建築,只有六十二個設施完備的舒適客房,大教堂近在咫尺,觀光、購物都極為方便,tel:418522。 市立公園(Nagyerdö)內有一家擁有百間房間的溫泉浴旅館,是來此度假的旅客最佳選擇,tel:410588。 德布勒森(Debrecen)位於火車站前的裴多菲廣場,是下火車最方便的選擇,尤其價格不貴,住宿者多為講求經費實惠者,但經常客滿,tel:410111。 弗勒克斯(Fönix)在德布勒森飯店北面一個街區的Barna街十七號,鬧中取靜,價格雖略貴,但環境單純寧靜,tel:413355。 阿拉尼比卡大飯店 (Grand Hotel Aranybika) 位於市中心區的Píac路,既臨近購物中心、又靠近大森林區,距離火車站一公里,往機場五公里,共有一百個有空調、設施完備的高級客房,餐廳提供可口匈牙利菜,附設運動設施及可容二百五十人以上的會議室。 另外,在旅遊中心也可索取一些團體宿舍及私人民宿,市民公園內也設有露營區,都是更經濟的住宿地。 此地大小餐廳林立,西餐、自助餐、匈牙利風味、中國菜餚、速食店一應俱全。 市容古老而美麗,但又不乏現代化都市所特有的繁華,散布在路旁的露天咖啡座也多。市中心擁有不少高樓大廈,也有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倖存的羅馬式、巴洛克式、新古典式和浪漫派建築。市內主要大道是南北縱貫線匹奧茲路(Piac utca),自南端火車站前的裴多菲廣場至北端的喀爾文廣場(Kálvin tér),把全城一分為二,銜接多個重要廣場、連接著附屬的東西向街道,重要的機構、景點和熱鬧街道都在這條街兩邊附近。 每年八月二十日國慶日,德布勒森還舉行盛大的花卉嘉年華會(Virágkarnevál Debrecenben / Flower Carnival),從早上九點以前遊行隊伍、參加慶祝者和看熱鬧的人群就熙熙攘攘擠滿了廣場,遊行時各民族穿著自己的傳統服飾,表演具特色的節目、花車、旗隊,以及象徵匈牙利傳統的騎士駿馬隊等形形色色的參加的隊伍,迤邐市區長達五公里,沿途街道、建築等用五顏六色的花卉裝飾得花團錦簇,樂音喧天,一副歌舞昇平的快樂熱鬧景象,這是市內舉行的眾多活動中最值得參與的,探訪匈牙利風土民情的觀光客們所不可錯過。 火車站前的裴多菲廣場(Petöfi tér)和噴泉是遊德布勒森的起點,一路上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物,大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專賣店和林立的商店,設計現代的櫥窗陳列著各種帕來品及國產品,可買到各類物品和紀念品。 這裡的大橋市場(Bridge Market)是非常有名的大型傳統市場,每年八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就像一年一度的百貨展覽會,遠近數十公里的農家和吉卜賽人,在為期兩天的大市集中,擺攤販賣他們用手工製的坐墊、桌巾桌布、各類民族服飾、人造花、手提電話套、CD片盒子等編織物和刺繡品,以及葡萄酒、土產食品等,也吸引無數買客及觀光客,整個市場萬頭鑽動,熱鬧非凡,儼然嘉年華會。 德布勒森也有不少名勝古蹟值得參觀,尤其是教堂建築值得探訪。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教大教堂(Great Reform Church),即歸正教堂,位於喀爾文廣場(Kossuth tér)十六號,始建於一八一四年,建成於一八二一年,是一棟淺黃新古典風格的巨大建築物,造型特殊,令人印象深刻,擁有三千多個座位,是匈牙利境內最大的喀爾文教堂,宏偉壯觀,正面三角形門頂,由一些愛奧尼亞(Ionic)式的圓柱支撐,左右兩邊各有一個鍍金的方形圓頂鐘塔,悠久的歷史已使圓頂氧化成綠色,其中左塔懸掛著全國最大的「拉科齊鐘」,重達五千六百公斤。也許是受到新教的影響,認為神、人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性靈修養上,教堂內部不同於羅馬天主教堂的華麗,非常樸素雅淨。 教堂前花園裡有一座紀念碑,記載著昔日新教徒被迫當划船的奴隸,仍不動搖信仰的毅力。這座教堂在歷史上也非常有名,一八四九年四月十四日,拉約茲•科蘇特就是在這裡發布匈牙利獨立宣言的。 小教堂(Kis Templom)是城內最古老的一座教堂,始建於一七二○年,落成於一七二七年,位於雷維茲廣場(Révész tér),它最先是建在一些橡樹的樹幹上,後來在一八七六年改建為新羅馬風格的教堂建築。在往後的歲月中,曾多次整修外觀及內部,現貌則改建於一九九三年。 聖安娜教堂(Szent Anna Templom)坐落在熱鬧的貝克街,是歷史悠久的巴洛克式建築物,鄰近古典主義式的舊市政廳,始建於一七一九年,建成於一七四六年,每至禮拜天前來做禮拜的虔誠教徒塞滿禮拜堂。 歸正會學院 (Reformed College/ Református Kollégium)位於新教大教堂後面的喀爾文廣場(Kálvin tér)十六號,是建於十四世紀的兩層方形新古典建築,當時是多明我會修士 (Dominican Order)的拉丁文學校,十六世紀發展成匈牙利最早的喀爾文(Calvinist)教派學校,一八一六年改組為歸正會神學院。學院的小禮拜堂,也在匈牙利歷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一八四九年以拉約茲•科蘇特為首的議會就是在此召開;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臨時性的全國會議也是在這裡舉行。 樓下附設一座宗教藝術博物館(Reformed Collegiate / Museum of Religious Art),展示匈牙利改革新教的歷史,學院圖書館擁有六十五萬冊存書及豐富資料,是全匈牙利第二大圖書館,收藏許多珍貴的古版書和一些手抄本,最稀有的展覽品是一八五七年墜落在德布勒森西南方的一塊隕石。 德里博物館(Déri Múzeum)位於新教大教堂西邊的德里廣場一號,興建於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八年。館內珍藏埃及、希臘、羅馬等地和史前的出土品和礦石,同時以收藏豐富的東亞文物而著稱;尤其是博物館內部的畫廊,展示世界各地眾多的美術珍品。博物館前有四尊塑像,分別代表科學、藝術、考古學和人種學。 市民公園(Nagyerdö)又稱大森林,位於市區北邊,是佔地面積廣達二十三平方公里的大公園,內有五、六個室內、外清水及溫泉游泳池、溫泉浴池、小湖和動物園等。其中小湖長六十公尺,金色的小魚在清澈的湖水中悠游,四周小樹依依,樹影投射在藍色的湖面上。這個小湖當地人都稱它為「玉湖」,傳說昔日一對年輕夫婦為生活所迫雙雙投湖而死,從湖中撈起的卻是一朵鮮艷碩大的玉蘭花,玉湖因此得名。時至今日,當地人還常常來到湖邊,投些硬幣於湖中贈給委屈的靈魂,因而湖底已成錢幣的世界。公園的動物園裡,也養有許多珍奇的動物。由於這裡景色非常優美,有茂密的森林、美麗的鮮花和令人忘卻煩憂的溫泉,是市民們度假勝地。


歐洲最大草場霍爾托巴吉

霍爾托巴吉國家公園(Hortobagy National Park / Hortobágyi NP)位於匈牙利中東部、蒂薩河與德布勒森之間,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北緯四十七度三十五分,匈牙利人都習稱之為霍爾托巴吉普茲塔的廣袤大草原,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之一。普茲塔 (Puszta)的原意為光禿禿廢棄地的意思,但近年來已規劃為誘人的觀光勝地,無垠的天然特殊景觀,吸引著全世界的遊客;同時這裡也是匈牙利有名的育馬中心,遊客到此地可來一趟騎馬或馬車之旅。坐落在公園東方二十公里的德布勒森,是前往公園的重要出發地,每天四班汽車、十班火車,十分方便,設在德布勒森 (Debrecen)舒美路二號 (Sumen u.2.)的公園辦事處可獲得詳細的資訊。Tel:+36 52/529-935, E-mail:hnp@hnp.datanet.hu, Internet:www.hnp.hu。 這個國家公園面積八萬二千公頃,成立於一九七三年,是歐洲最大的連續草地,有時放眼望去,公園裡似乎一無所有,沒有小丘、大山,更沒有建築,彷彿遙望的地平線都可以看見;但實際上這裡是一個擁有各種地形、無數生物共生共存的熱鬧天地,是全世界生物學家趨之若騖的勝地。因此如何在這龐大的空地,尋覓到最好的參觀點,一定要找一個熟悉地形的當地好導遊。 霍爾托巴吉河縱貫境內,部分公園土地已規劃為農地耕作;而隱藏在鹼性草、飼料草叢下的濕地、沼澤,在二十世紀還開發了六千公頃的魚池,這些都是吸引鳥類群居的誘因,水鳥種類之多居歐洲之冠,為鳥類研究的寶藏。公園共生存著三百四十四種鳥類,包括多種、鷺、伯勞、篦鷺、鸛、白鷺、鳶、鶯和鷹等,其中一百五十種在此築巢繁衍,每至秋季鶴鳥穿梭翱翔,幼鳥啁啾,無限生意,令人眼花繚亂。草場有時也會令人產生海市蜃樓的感覺,但實際上它什麼都不存在。 在幾千年時光流逝的演變中,草場上的動物也有了變遷,歐洲野牛、野馬幾乎取代了本土性的動物,還有兇悍、長毛的羊、灰牛和野馬,少數有捲曲鬃毛蒙古種的豬,也是美味醃肉的材料,另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小動物。 偶爾在草場邊沿的少數叢林旁,也有許多牧人小村落的存在,他們利用天然資源,圈養著牛隻、羊群和鴨、鵝,這些世外桃源的牧人小村落,通常都是非常簡單的棚屋,而非永久性住宅,因而從蒙古人及土耳其人入侵都少有傷害。一六○○年這塊土地曾是爭取獨立抵抗哈布斯堡王朝的重要基地,特蘭西瓦尼亞王子曾將霍爾托巴吉東部地區賞給有功的戰士,後來許多成為當地的牧人,他們的建築現在仍然可見,多半使用簡單木條支撐,用霍爾托巴吉河盛產的蘆葦舖蓋,還頗具特色。 霍爾托巴吉河上橫跨著一條歷史悠久、長達一百六十八公尺的九孔橋,這裡是大草原的貿易中心,每年八月份的十九、二十日橋下的市集,是大草原牧人、耕作者重要的日子,也是觀光客來到這裡必參與的盛會,現場可買到各式各樣的土產紀念品。 距離商業道路十至十二公里左右也建有許多旅舍,以供遊客及牧人夜間住宿。昔日的草原上,牧人在十二月下雪時都趕著牲口回鄉,據說牧人的階級分明,牧馬人地位最高,牧牛次之,牧羊最低;甚至羊群只能走在牛、馬後方,因為牛不喜歡羊騷,因此住宿時牧者也分別住在不同層次的地方。如今大草原雖然有機械主宰,但草原的浪漫傳奇仍然流傳著。 旅舍中以大飯店(Gread Inn / Nagycsárda)最為著名,不祇餐飲、住宿都不錯,而且有牧人生涯和發展,以及霍爾托巴吉游牧現況的展示,有「牧人博物館」的美譽。


著名的旅遊城市佩奇

佩奇(Pécs)市是匈牙利西南部歷史文化名城、巴蘭尼亞(Baranya)州的首府及匈牙利最著名的旅遊城市之一。最早係塞爾特人的聚落,公元二世紀建城,當時的名字叫做索皮安內(Sophianae),是哈德良皇帝(Emperor Hadrian)時期的發源地之一及羅馬帝國重要的城鎮,成為省會長達四百年之久,後因蠻族入侵而遭破壞。四世紀時天主教已經在這裡推展,公元八七九年匈牙利人移居這裡之前,此地已經有德國人和法蘭克人定居,歸屬摩拉維亞公國後城市再度崛起,先後建起五座教堂與華麗的地下墓園,是基督教最早的墓園,連城名也改稱為「五座教堂」(Quinque Ecclesiae),其德文名字至今仍稱之為Fünfkirchen。由於這裡是拜占庭貿易線的主要休息地之一,一○○九年,匈牙利第一位國王伊斯特凡在此修建大教堂,將此地設為主教教區。 一○九三年拉茲洛一世在位時,佩奇當時除了是主教教區鎮,同時已是對拜占庭貿易的商業中心。城市在十三世紀初蒙古入侵時開始建築堡壘,城牆增強防固。一三六七年,路易一世在此創辦佩奇大學,這是匈牙利第一所大學,也是歐洲第一所最古老的大學,佩奇遂成為歐洲的知識與人文主義中心。佩奇主教兼羅馬教廷王室代表的雅魯斯•潘諾紐斯(Janus Pannonius)用拉丁文寫了許多贊美文藝復興的詩篇而名譟一時,匈牙利政府為了紀念這位十五世紀時的詩人、編年史學家,曾將佩奇大學更名為雅魯斯•潘諾紐斯大學。 一五二六年土耳其入侵的莫哈奇一役,市內的西蓋特瓦(Szigetvár)堡壘曾發揮很大作用,雖然最後因莫哈奇的慘敗被土耳其佔領,但在四十年後,這個堡壘仍然是當地的重要防禦設施。自一五四三年土耳其人佔領佩奇城的一百五十年內,增建了許多回教清真寺、祈禱屋、回教寺院尖塔、伊斯蘭修道院、猶太教教會堂、綜合教堂和一些土耳其浴室等建築,使原屬歐洲風貌的市容賦予東方色彩,成為土耳其文化中心之一。 哈布斯堡帝國於一六八六年擁有佩奇城,根據維也納的信仰要求重建市容,佩奇城的建築風貌又改頭換面,奧地利的巴洛克風格盛行一時。一七八○年,奧地利女皇瑪麗亞•泰瑞莎承認佩奇為自由城。二十世紀初葉,佩奇才完全歸屬匈牙利,此後城市經濟日益發達。 這是全國第五大城,擁有十八萬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十三分、北緯四十六度五分,坐落在匈牙利西南部,位於多瑙河與德拉瓦(Dráva)河之間的邁切克(Mecsek)山東麓,東北距布達佩斯一百七十公里,東鄰莫哈奇,南方四十公里即為塞爾維亞(原南斯拉夫),西為西蓋特瓦(Szigetvár),北與沙斯德 (Sásd)接壤。 佩奇的市貌極具特色,與國內其他城市迥然不同,文化區、娛樂區、商業區和工業區劃分得十分清楚。街道寬敞而整潔,兩旁的現代化大樓之間,點綴著許多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和土耳其統治時期的古建築,呈現出三步一家麥當勞、五步一間百勝客的繁榮景象。 這個城市土地肥沃,四周一片翠綠,全是葡萄及杏樹果園,盛產水果,早在羅馬時期就引進製造葡萄美酒的方法。二十世紀開始工商業發展蓬勃,主要工業有機械、傢俱、煙草、瓷器、釀酒、樂器和皮革等;尤其以陶瓷業的歷史悠久有名,早在十九世紀末的世界博覽會上,佩奇熱爾諾伊陶瓷廠生產的「五教堂」琉璃器皿就成為各國客商的搶手貨。市內的煉油廠,提煉經管道輸入的烏克蘭原油;市區北有科姆洛(Komló)硬煤田、鈾和釷礦等。 文化設施方面,雅魯斯•潘諾紐斯大學即佩奇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設有六個學院,有不少是西歐各國的交換學生。另有佩奇醫科大學及博物館、劇院、美術館等。 當地的交通便利,與布達佩斯(每日十三班火車)、松博特海伊(每日八班)、多瑙新城及國內其他城市均有鐵、公路相通;每天有四班火車開往布達佩斯,快車車程約三小時;公路長途巴士班次更為密集。 當地住宿相當方便,雖然沒有五星級的國際豪華大飯店,但是三星級以下各種等級旅館眾多,也有許多民宿和青年旅舍。最出名的旅館是潘諾尼亞三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拉科齊路三號,約有一百一十五間客房及現代化服務設備。納道爾(Nádor)也是三星級大飯店,有六十五間高級雅房,位於塞切尼廣場。匈約爾(Hunyor)三星級大飯店位於塞切尼廣場十五號,有五十五間客房。帕拉提諾斯 (Palatinus)也是三星級大飯店,坐落在克拉利 (Király)路五號,有百餘間高級客房,tel:514260。 這裡也有各種不同口味的餐廳,並且還有一家經濟實惠,名叫紅龍(Vörös Sárkány)的中國餐廳,對離鄉背景的遊子可以略解思鄉之情。 這個在匈牙利屈指可數的旅遊城市,也是建設良好的溫泉城市,不僅景色優美,而且古蹟眾多,附近山區的旅行步道用黃色線標示規劃良好,沿途無花果樹及核桃樹茂密蔭涼,因而每年都吸引著數十萬的各國觀光客前來攬勝。這裡雖然地理上位於中歐,卻有幾絲地中海型氣候,冬天比較短,而且比其他地方都來得溫和;春天總是來得比較早,得早點把短袖衣服拿出來,以迎接夏、秋兩季來臨。無怪乎長久處於大陸性氣候的德國人,常到佩奇度假、泡溫泉,除了因為這裡物價便宜外,更為了享受陽光。 舊城區是由拉科齊(Rákóczi)路、蘭德勒(Landler)路、阿雷迪維托奴克(Aradi Vérte,núk)和費爾索馬羅姆(Felsemalom)等沿著舊城牆外緣而築的街道所圍繞,橢圓形的鎮中心區,長一公里半、寬半公里多。城區內也是依外緣的弧度而修的狹窄街道,以多摩廣場及塞切尼廣場為主,是市內重要的人氣商業區。許多從羅馬時代、中古時期、土耳其佔領時期,以及哈布斯堡帝國時期所留下來的建築物和古壁畫,加上環境自然、優良氣候和傳統文化,使佩奇成為匈牙利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其中塞切尼廣場、拉科齊路(Rákóczi út)、克拉利街(Király utca),以及菲倫切塞克街 (Ferencesek utcája)等都是步行觀光的天堂。 塞切尼廣場(Széchenyi tér)是昔日的市集廣場,在市內東西向和南北向主要道路交會處,也是城市的中心,四週林立著巴洛克式及具歷史性的建築和紀念碑。 貝爾伐洛西教堂(Belvárosi Plébánia Templom)位於塞切尼廣場北面,是土耳其人遺留在匈牙利境內最大的回教建築,它的前身叫做帕夏•卡辛姆•加西(Pasha Gasi Kassim)清真寺,是一六八六年由巴登的馬格瑞夫•路易斯(Margrave Louis of Baden)贈送給耶穌會(Jesuits)的禮物,他也是將佩奇從土耳其人手中解救出來的英雄。入內參觀的觀光客會對這座圓頂方形厚重的教堂產生非常奇特的感覺,回教建築的內部,擺設及裝飾卻基督教化。至今教堂進口處的祈禱壁龕猶面對麥加,角落可愛的幾何圖形壁畫,是當年清真寺留下的殘蹟,綠色拱頂上原有鍍金新月,現已被十字架取代,清真寺原有的叫拜塔也在一七五三年改建為塔樓,是市區內城主要的教區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 Cathedral)位於市內地勢較高的多摩廣場(Dom tér)北邊,由伊斯特凡國王於十一世紀所建,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是匈牙利所有中世紀教堂中最美麗的一座,長七十公尺,寬二十七公尺,有四座非常醒目的塔樓,夾著屋頂已泛綠的洋𧩓式主建築。西邊的塔樓建於十一世紀,東邊的塔樓建於十二世紀,入侵的土耳其人曾把部分的大教堂改作清真寺使用。這座有新羅馬式外觀的大教堂,最特別的地方,是四座塔樓之下各有一個小禮拜堂及地下墓室,這也是大教堂最早的建築部分:位於西北的是瑪麗禮拜堂(Mary Chapel),東北方的神聖心靈(Chapel of the Sacred Heart)內有十九世紀名師塞克利 (Bertalan Székely)和洛茲(Károly Lotz)的作品,西南角的摩爾堂(Mór Chapel)內包括壯麗的長椅等都是塞克利的作品,而西南角的基督聖禮堂(Corpus Christi Chapel)有文藝復興式的紅色大理石聖壇及壁畫和雕塑,都是國內罕見的藝術珍品。 主教宮(Bishop’s Palace / Püspöki palota)建於一七七○年,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宏偉建築,它的大部分並不開放,但一尊傳奇人物匈牙利世界名音樂家的李斯特塑像栩栩如生,是出自名家之手,值得細細欣賞。 主教宮西南角連接著十五世紀所建的雕堡塔樓(Barbican),它向北、向南延伸的古城牆是昔日佩奇重要的城防設施,如今看來仍然壯觀。 羅馬大陵墓(Jug Mausoleum)建於公元四世紀,位於多摩廣場東南角,卡普塔蘭西端,是一座面積龐大的巴洛克建築,包括一號及二號墳,有多處出口,從內部一幅畫有許多飲酒器具的大畫中,才得知墳內所葬的人名。 墓槨禮拜堂(Tomb Chapel / Okeresztény sírkápolna)在大陵墓西側聖伊斯特凡廣場 (Szent István tér),建於公元三五○年,這是最早的基督教墳墓所在地,內有三王、彼得及保祿、亞當和夏娃的鑲嵌畫和丹尼爾在獅子獸穴內的畫,這是非常少見的鑲嵌畫主題,是基督教極為珍貴的文化寶藏,被列為人類稀有文化遺產予以保護。 猶太教會堂 (Synagogye) 是一八六九年所建浪漫主義式建築,位於科蘇特廣場上,是猶太人社區三千多名成員經常聚會的地方,由匈牙利政府於一九四四年所建。 當地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故有「博物館之都」的美譽,其中的雅可瓦里•哈桑博物館 (Jakovali Hassan Museum)位於拉科齊路二號,這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後,匈牙利境內少數倖存的土耳其大建築物,它前身是帕夏•哈森•傑可瓦里清真寺(Pasha Hassan Jakovali Mosque),是匈牙利境內保存得最好的一座回教圓頂建築,建於一五八○年,是土耳其人統治匈牙利南部所留下來的重要遺產。原來屋頂是尖的,在奧地利人把土耳其人驅退後,改成八角形的圓頂,成為一座略具巴洛克風格的教堂,目前是佩奇市內最大的回教建築。 雅魯斯•潘諾紐斯考古學博物館(Janus Pannonius Archaeology Museum)位於舊市區南端的庫里恰•格尤拉(Kulich Gyula)路五號,創建者雅魯斯•潘諾紐斯一四五九年任佩奇主教兼羅馬教廷的王室代表,他是出色的拉丁文詩人,詩篇帶著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博物館的收藏非常豐富,內有從公元前三千年,歷經石器時代、銅器時代至近代的眾多地方歷史文物,包括史前時期、羅馬帝國時代,乃至匈牙利人的祖先馬札兒人的兵器、工具、護身符、葬具、陶瓷器、民俗用品和民間服飾等。 喬爾納伊陶瓷博物館(Zsolnay Porcelain Museum)位於卡普塔蘭街(Kaptalan utca)二號、瓦薩列里博物館隔街相對,是當地僅存歷史最悠久的一幢建築物。要進入這家陶瓷博物館,必須先穿過一個哥德式大門和哥德式壁龕。沿途可見文藝復興時期的石窗架、古典主義的雕花鐵窗格,展示的都是匈牙利各時期的陶瓷器。由一道巴洛克式鏤花鐵門通達建築的上層,展示喬爾納伊陶瓷廠發展史。Zsolnay瓷器工廠於一八五三年在佩奇成立,所設計的高級瓷器於歐洲風行一時,其錫釉瓷磚用在建築的裝飾上,是一種新型汎匈牙利風格建築的最大功臣,因而流行了近一個世紀。佩奇市郵局和許多尤吉斯蒂爾(Jugendstil)青年風格式的裝飾瓷磚,以及塞切尼廣場上的綠噴泉(Green Fountain)和牛頭形的水盆,都是喬爾納尼陶瓷廠的產品,現今這家工廠仍在生產精美的花瓶與餐具。 瓦薩列里博物館 (Victor Vasarely Museum)坐落在多摩廣場東邊的卡普塔蘭(Káptalan)街三號,以世界知名藝術家瓦薩列里(Victor Vasarely)的作品為主的博物館,共收藏一百五十多幅他的名畫。瓦薩列里是生於佩奇的法國幾何圖形抽象派畫家和光效應藝術運動的主要推動人之一,他創作的繡帷,利用人對形狀和色彩的錯覺來達到一種動感效果,相當吸引人,來到佩奇千萬別錯過欣賞他的作品。 邁切爾礦物博物館 (Mecsek Mine Museum)位於瓦薩列里博物館地下四百公尺長錯綜複雜的酒窖內,展示許多附近及山區所產的礦石及發展史。 馬丁博物館(Ferenc Martyn Museum)位於卡普塔蘭街西端六號、大陵墓的西北側,馬丁一八九九年出生於佩奇,至一九八六年去世大部分時間都住這裡,除展出他的畫作及雕塑外,還有贊助者所搜集當地許多有趣物品。 瓊特瓦利博物館(Csontváry Museum)位於雅魯斯•潘諾紐斯路十一號,館內的展示品以二十世紀初的名畫家瓊特瓦利(Tivadar Kosztka Csontváry)的作品為主。這位畫家有如梵谷一樣悲慘的命運,藝術的才華也一樣出色,許多大型油畫傑作是宗教與歷史的寶藏。 現代匈牙利藝術館(Modern Hungarian Art Gallery / Modern Magyar Képtár)位於瓦薩列里博物館西側卡普塔蘭路四號,收藏一八五○年至現在許多匈牙利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九五○年一些藝術家,包括Simon Hollósy, József Rippl-Rónai, Ödön Márffy等的作品。 人種學博物館(Ethnography Museum / Néprajzi Muzeum)位於拉科齊(Rákóczi)路十五號,展出匈牙利、德國和南斯拉夫民族的發展、民俗、宗教的歷史和現況。 佩奇市歷史博物館(City History Museum / Várostörténeti Múzeum)位於聖史蒂芬教堂東方費爾索馬羅姆(Fels´´omalom)街九號,要瞭解佩奇市的發展和現況,館中豐富的圖文資料是事先進入情況的最佳選擇,tel:310165。 國家歌劇院(National Theatre)位於熱鬧的克拉利街(Király utca),建於一八九五年新洛可可式,規模很大,經常有經典之作上演,是國內除布達佩斯之外藝術節目表演最多的地方,購票可電三一○五三九。這條街絡繹不絕的遊客穿梭在精品店、坐滿露天咖啡座,晚上到這裡逛逛,鵝黃的燈光映照在鵝卵石的人行道上,氣氛浪漫不已。 邁切爾山脈 (Mecsek Hill) 是市區北面低緩蒼翠森林健行區,林間小徑曲折,可通高峻的松坡,碧草如茵,風景如畫;稀疏的屋宇掩映其間,山泉夾道叮咚,漫步其間幌若天上人間。 附近的米錫納•基拉托(Misina Kilátó)山丘上有座電視塔,搭電梯到高達五百三十四公尺的塔頂環視整個市區,紅瓦屋頂的市區及遠方的多瑙河、德瓦河兩個河谷的風光盡收眼底,在塔上的餐廳喝喝咖啡也是一大享受。 雅各布丘陵(Jakab Hill)距離市區的八公里,有一條森林步道蜿蜒上山是很受歡迎的健行地方,沿途有古伊利里亞人(Illyrian)高約三公尺的防衛碉堡殘蹟。丘陵頂端視野遼闊,還有一座建於十三世紀的修道院遺蹟。 阿巴利吉特(Abaliget)是距離市區以北二十公里處的觀光點,景致非常特殊,有許多古老的石灰岩洞穴。其中一洞具有五十萬多年歷史,洞深達四百六十六公尺,特別陰涼的洞穴內,布滿各種奇形怪狀的石灰岩。附近人造的歐爾夫(Orfü)湖,清澄美麗,湖濱錯落著觀光飯店、度假小木屋和露營區,是理想的度假勝地。


西吉特堡守城英勇故事

西吉特堡(Szigetvár)是巴蘭尼亞州的一萬二千人小鎮,位於佩奇西方三十三公里的鐵公路要道上,西北往考達庫特(Kadarkút)、西達包爾奇及克羅埃西亞邊界皆約為三十多公里,西南往塞爾維亞邊界九十公里。這裡最早是塞爾特人的聚居地,羅馬帝國時代曾名叫利蒙薩(Limosa),至馬札兒人征服後才更換名稱。由於戰略地位重要,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一四二○建立西吉特堡(Szigetvár)於一個小島上,Szigetvár的原意即為島嶼城堡。這座具歷史性的重要城堡,是座方形的磚造建築,四個角落都有一個有稜有角的碉堡建築,另外還有許多堅固的防禦工事。 一五六六年夏天,土耳其出動一支八萬人的大軍,攻擊這座固若金湯的城堡。當時守城的軍隊是由兩千五百名匈牙利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組成,其中茲里尼家族士兵是有克羅埃西亞血統的貴族成員,他們請求哈布斯堡馬克西米連二世援助遭拒,孤軍英勇抗敵,浴血苦戰,死守三十三天後才被土耳其軍攻佔,守軍全部殉難,四分之一的土軍及土耳其蘇丹蘇萊曼一世 (Sultan Süleiman II)陣亡,元氣大傷。守城堡主是茲里尼伯爵(Mikós Count Zrinyi),他是名將,也是巴洛克風格詩人,一邊指揮守軍作戰,一邊生動的寫下了守城戰爭中每天發生的事情,有時還作細膩的局部描述,成為戰後膾炙人口的佳作。如今市區北部的土耳其匈牙利友誼公園,似乎化解了兩國的恩恩怨怨,昔日的敵對在如畫的美景中昇華。 這個位於奧爾馬斯(Almás)河沼澤地帶的城市被土軍攻佔後,由於得來不易和重要的戰略地位,開始重建城堡和整個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亦曾遭受戰火洗禮,一九六○年至一九六六年重修市貌更勝往昔,工商業發達,市面繁榮,對外鐵、公路交通便捷。 市區餐廳林立,物美價廉。有名的旅館是奧洛塞倫 (Oroszlán) 二星級大飯店,位於茲里尼廣場二號,約有三十多間雅房,服務態度親切。 這裡雖然地方不大,但有不少參觀點,位於市區東北方的茲里尼城堡(Zrínyi Cashe),曾於十八世紀重建,時至今日剩餘的部分僅四角碉堡相連原三至六公尺的城牆、南面牆處的巴洛克塔樓,以及十六世紀所建蘇丹蘇萊曼清真寺(Sultan Süleiman Mosque / Szulejmán pasa dzsámija)已斷了的叫拜塔。另外還有一座由安德拉希伯爵(Count Andrássy)一九三○年所建的夏季別墅,其內附設有茲里尼博物館 (Zrínyi Miklos Museum),展出這個城市和城堡珍貴歷史資料,尤其是有關圍城的過程,匈牙利士兵被俘、被虐的慘狀,使人看了不寒而慄。寺院中的縷花大門和窗前帷幕非常華麗美觀。 市中心茲里尼廣場 (Zrinyi tér) 上的羅馬天主教教區會堂,是有單一大廳的巴洛克式教堂,由原土耳其人清真寺 (Pasha Ali Mosque) 改建而成,牆壁上一幅壁畫描述戰爭的情形。會堂中橋形拱弧和鐘乳石圓頂都是昔日遺跡,兩個紅色大理石聖水缽是土耳其回教徒的洗臉盆。 廣場上的塔約洛遊訊中心 (Tájolo Agency)可以獲得市內的旅遊資訊。tel:312654。 廣場中央的茲里尼紀念碑,上面刻著當年血戰犧牲的將士姓名,千古留芳,至今碑前悼念花圈不斷。 巴斯提亞街(Bástya utca)上,有一幢由防火磚建造的單層房屋,是以前土耳其人的商棧Turkish House / T´´or´´okház。


塞格德有太陽城之稱

塞格德 (Szeged) 市的德文名字為Segedin,是全國第四大城,匈牙利瓊格拉德州 (Csongrad)的首府,也是匈牙利南部經濟和文化中心,坐落在匈牙利大平原南部蒂薩河兩岸馬羅斯(Maros)河的河口附近,被譽為「蒂薩河之花」。早在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瀕河地區就有人居住,之後的伊利里亞人、塞爾特人和阿瓦爾人,也都先後在這裡居住過。公元五世紀的時候,匈奴帝國創建者阿提拉 (Attila)曾在市區附近的納吉塞克索斯興建宮殿,並由這裡出發征高盧。據傳說阿提拉死後,他的遺體裝殮在包有金、銀、銅的三層棺木中沉入蒂薩河中。到了九世紀當馬札兒人前來定居時,這裡已經是個販鹽的貿易站。一二四一年此地遭到蒙古人的洗劫,蒙古人走後人們陸續返回定居,十五世紀後城市迅速恢復和發展,不但再度擁有重要地位,而且還成為貿易中心。 一四五二年,土耳其人佔領了這個城市。一五一四年,此地成為農民革命的中心;一六八六年,匈牙利人奪回此城。一八七九年蒂薩河泛濫成災,幾乎把全城淹沒,河岸五千五百戶居民,只有兩百多家倖存,城市嚴重破壞,一八八○年至一八八三年在許多國家熱心的協助下得以重建,如今蒂薩河兩岸環城道路的名稱就是捐款救助他們的外國城市名。重建後的塞格德更勝往昔,市區仍保存許多古建築;到了二十世紀初,工商業迅速發展。 這個擁有十八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度九分、北緯四十六度十五分,平均全年日照時間長達兩千小時。地處匈牙利南部邊境,東南至羅馬尼亞境內約二十多公里,南距塞爾維亞(原南斯拉夫)僅十多公里,西北距布達佩斯一百七十公里,東北是霍德梅澤瓦沙海伊市。 市區外圍有兩條環城公路,市內也以兩條環狀公路和六條放射狀公路為軸,極為規律地向外延伸。市中心是一個圓形大廣場,許多現代化的公共設施環繞四周。內城即舊市區,坐落在蒂薩河左岸,與右岸的現代化新城隔河形成鮮明對比,新、舊市區間,由一條十分壯觀的內城大橋(Inner Town Bridge)連接,兩端延伸的道路,形成一條東西橫貫的筆直大道,將全城從中央一分為二,重要的觀光點及熱鬧街道也都在這條通道兩旁。因為靠近羅馬尼亞和塞爾維亞邊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經濟和文化方面在國內都佔著重要地位。 市內主要文化設施有建於一八七二年的約瑟夫•奧蒂洛大學,以及微生物研究所、國家劇院等。工業有化學、玻璃、紡織、橡膠、香料、皮革和傢俱等,特產紅辣椒和香腸馳名國內外。這個城市同時也是匈牙利南部地區穀物、甜菜及玉米等農產品的集散地,商業非常興盛。因此在這裡除了可以在熱鬧的大街購買到任何想要的東西,還有跳蚤市場能夠深入地方民情。 因為塞格德市郊盛產紅辣椒,火車站後面的工業園區,特別設有一家極具規模的塞格德辣椒研究公司,從一九五一年起專門從事辣椒的生產和研究改良,因此有「辣椒之都」的美譽。現在這家公司有三千名職工,使用世界上獨一無二、專門研究辣椒的儀器設備,生產項目包括粉狀速食湯和罐頭辣椒菜等。對辣椒的氣味、色澤、化學成份和分子結構等,都經過詳細的分析。公司的主人艾伯特•森特•喬爾基(Albert Szent-Györgyi)是塞格德市出色的名人,他發現辣椒中含豐富維生素C,並在一九三七年獲得諾貝爾獎。 城市的對外交通相當方便,以陸上運輸為主,有鐵、公路與布達佩斯和國內的各大城市連接。這裡是匈牙利南部的鐵路樞紐,有三條鐵路在此交會,分別通往東方的羅馬尼亞、南方的塞爾維亞,以及經西北方的布達佩斯直達斯洛伐克。每天有四班火車開往布達佩斯,車程僅兩小時。通往布達佩斯的長途巴士班次非常密集,也有許多定期長途巴士開往國內的各大城市,以及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等鄰國。市區公共交通工具以電車和公共汽車為主,計程車也很方便。還有馬車供觀光客遊覽市區,並會送乘客到辣椒餐廳去品嚐當地風味餐。 當地雖沒有豪華的五星級大飯店,但許多三星級以下的國際飯店和賓館,收費公道,服務親切。匈牙利(Hungária)是三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也是全市最好的飯店,位於科莫辛佐爾坦(Komócsin Zoltán)廣場二號,擁有一百五十多間精緻客房及新式的服務設施。 二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有納普芬尼 (Napfény),位於多羅席邁(Dorozsmai)路二號,約有一百間標準房。皇家(Royal)飯店,坐落在克爾切伊(Kölcsey)路一號,擁有一百一十間高級客房,tel:475275。蒂薩 (Tisza) 飯店,位於韋斯倫尼(Wesselényi)路一號,擁有九十間設備不錯的客房。另外還有房租低廉的民宿,以及五處擁有小平房的露營區供人選擇。 餐飲方面,這裡有多樣性的選擇,西餐、風味餐、速食店和小食攤到處可見。當地以海鮮聞名,位於塞切尼廣場九號的塞格德餐廳值得光顧,生猛海鮮令人垂涎。另一家斯索凱•塔斯扎(Szoke Tisza)餐廳設在河邊的船上,一邊進餐,一邊賞景,更具風味。 這個城市文化遺產非常豐富,一些主要的歷史建築物也都很有特色,而且氣候溫和,景色優美,對觀光客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因此有許多景點可供參觀,但最好先到遊客中心先行瞭解、索取一些詳細資料。 遊客資訊中心(Tourinform)位於多哥尼茲廣場(Dugonics tér)二號,在五月至十月的旅遊旺季,中心也在廣場上另設攤位加強服務。tel: 488690。 塞格德遊客中心(Szeged Tourist)在克勞查爾廣場(Klauzál tér)皇家大飯店的對面,tel: 420428。 塞切尼廣場(Szécheny tér)位於舊市區連接內城橋(Inner Town Bridge)的橋街(Hid utca)北側,面積廣達五萬平方公尺,是市內最美麗的公園廣場,有噴泉、雕像,遍植花木,其中包括一些罕見的名貴樹種和花卉,廣場上豎立著十九世紀初匈牙利改革時期的政治家塞切尼伯爵的巨大塑像。 市政廳是廣場的主宰,建於一七九九年,原為巴洛克式,一八七九年遭大火焚燬後改建成新巴洛克式,優美的塔樓、彩色繽紛的瓦頂,是塞格德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築之一。 多摩廣場(Dóm tér)位於舊市區的東南部,西北角的歐斯科拉(Oskola)街是全市最古老的街,是僅次於塞切尼廣場的當地規模最大廣場,每年七月中至八月底夏令音樂戲劇季,各項歌劇、民俗表演、古典音樂、芭蕾舞、土風舞和戲劇表演都在這裡舉行,廣場四周的建築環廊屆時湧入約六千名觀眾,熱鬧無比。首先由管號樂吹奏古老民謠「塞格德是著名城市」作為開幕式的前奏,廣場上大教堂的鐘,每天中午也敲奏這首旋律。 大教堂 (Votive Church/Fogadalmi templom) 是這裡最明顯的建築物,棕色磚造巨大雄偉圓頂的新羅馬式建築,有兩座建於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九年間的高塔。大教堂南方正門上立有一尊白色大理石的匈牙利守護神聖母瑪利亞的塑像,兩側正面鑲嵌十二門徒像。教堂內部陳設富麗堂皇,許多栩栩如生純白大理石的天使雕像、金碧輝煌的鍍金聖幕和精緻的聖壇,尤以唱詩班座位上方天花板滿布的壁畫令人印象深刻,畫中聖母瑪利亞身披當地農夫式披風、腳下的塞格德蝴蝶拖鞋,一副匈牙利南部的鄉土風味。教堂內的管風琴是全歐洲第二大的,有五排手鍵盤和一萬中d五百支音管。 國家偉人祠(National Pantheon)是廣場的塑壁,三方共塑有八十位大家所崇敬的人,這些浮雕堪稱匈牙利藝術、文學、文化和歷史的綜合體。 德米特里塔(Demetrius Tower / Dömötör-torony)在大教堂的前方,為八角形羅馬式,建於十二、十三世紀之間,是塞格德市最古老的建築物。一九八五年時曾予全面整修,現在是浸禮禮拜堂。 埃索瓦羅斯教堂(Alsóvárosi templom)位於馬提亞斯克拉利廣場(Mátyás Király tér),哥德式的建築內有高而狹長的窗子,建成於一七○○年高聳的聖壇和講壇,卻是巴洛克式風格。教堂裡著名的黑色聖母像是十八世紀中葉的作品,是遠近信徒朝聖的目標。 塞爾維亞東正教教堂(Serbian Orthodox Church)位於大教堂東北側,建於一七七三年至一七七八年,為巴洛克風格的建築,教堂內有一座十八世紀風格的尖塔、一座美麗的聖像屏,屏上的畫中央一棵金樹,枝幹上吊著六十個聖像。 新猶太教聚會所(New Synagogue / Új zsinagóga)位於塞切尼廣場西方的古登堡街 (Gutenberg utca)十三號,這是一幢耀眼的巨型新藝術式猶太建築物,是一九○三年由利波特.包霍恩(Lipót Baumborn)設計建造,如果外貌的優美典雅還不夠讓你驚奇,它的藍、金炫麗的內部定會讓你失聲驚嘆!圓形的屋頂上裝飾著象徵無限忠誠的花朵和星星飄浮在天空,神龕內的雕刻和飾物,都是名家傑作。 舊猶太聚會所 (Old Synagogue/Ózsinagóga) 位於新猶太聚會所東側的Hajnóczy utca十二號,是昔日猶太人的聚會地,這是一幢新古典主義建築。另外一幢舊猶太聚會所位於塞切尼廣場南方的納多爾(Nádor)路三號,建於一八四三年,現在已屬於私人的宅邸。 雷奧克宮(Reök Palace / Reök-palota)位於塞切尼廣場南方兩個街區、鄰近遊客資訊中心的蒂薩.拉約快速道(Tisza Lajos Körút)旁,這是一幢建於一九○七年美麗的釉綠與淡紫的新藝術式建築,形態特殊,值得前往參觀。 阿提拉科技大學(Attila József Science University)匈牙利國內都簡稱它JATE,位於雷奧克宮南方不遠的多哥尼茲廣場,它的名字取自名校友阿提拉.約瑟夫(Attila József),他是一個性情中人,曾因寫「無父無母無神無國」一詩而被驅逐出境。 摩拉(Móra)公園位於市區北邊,裡面有一個城堡遺蹟,是貝洛四世於一二三四年至一二七○年所建,完成之後的大部分時間都作為監獄,最著名的是十九世紀匈牙利俠盜桑多爾•羅扎 (Sándor Rósza)曾關在這裡十二年。一八七九年古堡毀於洪水,僅留下一座十八世紀時建造的砲台,現已闢為地方歷史博物館。 摩拉博物館(Ferenc Móra Museum),位於羅斯福廣場(Roosevelt tér)北面,這座博物館以匈牙利名作家摩拉的名字命名,館內珍藏七世紀至今許多考古學文物、繪畫、民俗和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包括阿瓦人的遺物、蒙古包等。 卡拉茲(Kárász)館在克勞查爾廣場上,為新古典式建築,匈牙利民族英雄拉約茲•科蘇特一八四九年四月被國家議會選為匈牙利攝政,曾在這裡發表出國流亡前最後一次的精彩演說,不過同年八月他便辭去攝政之職,流亡到土耳其去。一九○二年科蘇特百歲誕辰時,人們在克勞查爾廣場中央豎起了他的一尊巨大塑像。 女巫島位於新、舊市區間的蒂薩河中,昔日宗教迫害時期抓來的女巫都押到這個小島上活活燒死,故得此名。島上樹木森陰,建有一座女巫宮,是市民們經常涉足之地。 白湖距離市區五公里,是塞格德市北方眾多湖泊中最美、最著名的,已列為自然保護區,有兩百五十種鳥類,其中許多是匈牙利獨有的珍禽。湖區魚蝦豐富,設有魚類養殖所。 蒂薩河兩岸風光秀美,在塞格德郊外的蒂薩河右岸,漁村羅列,漁人悠閒;左岸的馬羅斯河河口視野寬廣,風景如畫。 市郊東方約三公里處的塔佩鎮,是漁業中心,這裡沿襲著古老的民間習俗,每逢節日,男女老少穿著鮮艷的傳統服飾,聚在一塊載歌載舞,十分熱鬧。在這個古老的小鎮上,有時還能見到穿著傳統民俗服裝的居民,做工考究加上精美的花邊,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入夜鎮上老人或坐在家門前的葡萄棚下,或坐在蒂薩河邊神情專注地彈唱,似在思索那遙遠古代。


傑爾是新興工業城市

傑爾(Gy´´or)市是匈牙利西北部傑爾—莫雄—肖普朗(Gyor-Moson-Sopron)州的首府和重要工業城市。它的歷史也相當悠久,城市最初是塞爾特人創建,但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幾千年前當地就有人類聚居,羅馬時期這裡稱為「阿拉博瑙(Arabona)」。公元二世紀時,阿瓦爾人在這裡興建環形堡壘 (Gyürü)而得名傑爾;由於面臨拉巴查(Rábca)河的緣故,所以德國人叫它拉巴(Raab)。 公元八世紀時,此地成為馬札兒人進入外多瑙地區的最早定居點。到了一○○一年,傑爾已設為主教管轄區,防備森嚴。十六世紀土耳其人進攻匈牙利,這裡固若金湯的堅固防禦設施,是匈牙利在北方抵抗土耳其入侵的重鎮之一,不幸國有內奸,終於淪入土耳其之手,一五二九年慘遭焚燬。一五九八年奧地利施瓦貝格男爵(Baron Schwarzenberg)率領軍隊擊退土耳其軍隊,傑爾轉由奧地利所控制,從此駐軍戍守達一百年之久。一七四三年,哈布斯堡王朝瑪麗亞•泰瑞莎女王將它列為自由市。一七八八年奧地利撤軍離境,才成為一個非軍事基地的普通城市。一八﹞E年,拿破崙在傑爾附近大破奧軍而取得傑爾,直至一八四九年匈牙利人民起義為止。進入二十世紀後,城市的工商業迅速發展,從而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工業城市。 這是全國第六大城、擁有約十四萬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十七度三十八分、北緯四十七度四十二分,坐落在匈牙利的西北角面積約七百平方公里的匈牙利小平原(Little Alföld)中部、多瑙河支流莫雄(Moson)河灣南岸,與河中長達四十餘公里的島嶼有橋樑相通,又有拉巴(Rába)河在此與多瑙河相匯,特別是拉巴河支流紛歧,所以傑爾又有「四水之城」的別稱。傑爾市北隔多瑙河與斯洛伐克為界,距布拉提斯拉瓦六十多公里;西北至維也納、東往布達佩斯各約一百二十公里左右,是重要的鐵公路轉運地和河港,自中世紀起即為多瑙河流域北來東往的要衝。 幾個世紀以來傑爾一直是繁榮的農牧業中心,以培育種馬、栽培葡萄和生產糧食為主,目前當地的工商業地位已躍居農業之上,主要工業部門有鐵路機車車輛廠,並以生產火車鐵軌及火車車輪著名;還有柴油機廠、鋼鐵廠、卡車製造廠及公共汽車車架製造廠等;此外,煙草、傢俱、纖維、化學、機械、食品加工和紡織等工業也十分發達,在國內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交通方面,傑爾是國內西北部的交通要衝,並且是連接布拉提斯拉瓦、維也納和布達佩斯鐵、公路的中心站,每天有多班特快車來往於首都布達佩斯的南站;前往維也納的國際特快車設備良好,班次也多。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有長途巴士開往奧地利、斯洛伐克和國內的各大城市。傑爾也是國內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市內交通稱便,陸上以公共汽車和電車為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路線遍及重要的商業區及居民點;水上交通有渡輪營運。 由於傑爾是個工業活躍的城市,工商企業界人士出入頻繁,還有可以療病的溫泉,吸引不少度假療養的客人,故設有不少高級飯店,比較著名的有凱拉斯特濃(Klastrom)三星級大飯店,位於河畔環境優美的Zechmeister路一號,加爾慕羅教堂就在它的北側,參觀購物都很方便,共有四十二間雅房,服務相當親切,tel: 516910。 拉巴(Rába)也是三星級的大飯店,坐落在市中心阿爾帕德路 (Árpád út) 三十四號,有一百五十五間高級客房,五個大宴會廳、餐廳,以及所有現代化的服務設施。 此外,Szárnyaskerék飯店位於Révai Miklós 路五號,雖然只有三十個沒衛浴的房間,但卻是距離火車站最近的住宿地,tel:314629。 Konferencia飯店位於大教堂旁,昔日曾是一家大公司的招待所,雖然只有二十間客房,但設施完備,是教士山上一幢美好的現代化建築,tel:511450。 在這個城市有許多設備尚可、價格卻公道的膳宿公寓(Pension),有的還是漂亮的古建築,其中較著名的有Teátrum,位於塞切尼廣場南方僅一個街區的Schweidel utca 7,這是一條誘人的行人步道區,tel:310640。Duna位於Vörösmarty utca 5,十四個設施雅致的房間,tel:329084,另外僅九個房間的Kuckó位於Arany János utca 33,tel:316260。Katalinkert有六個較現代化房間,位於Sarkantyú köz 3,tel:542088。 當地各式餐廳林立,各國菜餚及當地風味餐點兼備,老饕們在此口福無窮。塞切尼廣場西北角向西連接半島橋樑的奧爾科特摩尼街 (Alkotmóny ut.),是一條熱鬧的街,也有一些食店;街盡頭臨拉巴河,柯斯達紹紹格廣場三號(Köztársaság ter. 3)的Vaskakas Taverna餐廳,是市內的高級餐廳,氣氛幽雅,在吉卜賽現場的音樂伴奏下,可享受口味不錯、價格也還能接受的餐飲。另外在奧帕喬路 (Apáca ut.) 四號的Halasz Csarda餐廳,也是現場有吉普賽音樂伴奏的高級餐廳。 Várkapu位於Bécsi Kapu廣場七號,是一幢小巧迷人的建築,食物的種類雖不多,但很精緻,邊吃還可俯視加爾慕羅教堂。 塞切尼廣場西南角一個街區的包羅斯街 (Baross Gábor ut.)十三號還有一家極為大眾化的Korzo自助餐廳,尤以燒雞最為著名,是一家價廉物美的熱鬧餐廳。 這個城市曾長期遭受戰禍摧殘、河水曾幾度泛濫成災,經多次重建,故市內建築風格多變,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狀態。現在市區內既有寬闊的街道、許多高聳入雲的現代化大樓,又有古老建築物和歷史遺蹟一百七十多處,許多地方還保持著中世紀風貌,一些工業區則散布於周圍的郊區。 在傑爾市內的大多數街道,在塞切尼廣場四周包括Bástya、Apáca、Rákóczi Ferenc、Liszt Ferenc、Király等街,到處都有許多漂亮的古建築。尤其是李斯特大街(Liszt F u.)不祇是熱鬧的商業區,街上的每一幢建築物,都是具相當價值的歷史文物,因而遊人雲集。更由於這個城市有多條水路交會,河邊、島上也都有很多值得遊賞的地方,或放舟垂釣,或遊目馳騁,都會給人帶來無盡的樂趣。 塞切尼廣場(Szécheny tér)是傑爾的中心地帶、最主要的廣場,寬廣而美麗,中世紀時曾經是貿易市場;一九四八年二月,當地市政府為了紀念一六八六年從土耳其中手中收復布達,特地在這個廣場中央豎起一尊聖母瑪利亞的塑像(Column of the Virgín Mary / Mária-oszlop),數十年來當地市民常到這尊塑像前來獻花、唱頌歌。 廣場南邊高大的聖伊格納斯 (St Ignatius) 教堂,為耶穌會和後來本篤會教堂,始建於一六四一年,是市內最好的建築之一。禮拜堂白色及灰泥粉刷正面,以及天頂畫是一七四四年維也納的藝術家特羅格(Paul Troger)所製,值得參觀。 藥物博物館(Pharmacy Museum / Patikamúzeum)在廣場西南角上是一六六七年由耶穌會所建,除了滿屋設備都是巴洛克式的外,還有洛可可式的天頂畫和以宗教和草本植物為主題的壁畫。展示品中有令人眼熟的各式各樣和中國一樣的草藥材和醫療器具,同時也在現場販賣藥物。 約櫃(Ark of the Covenant / Frigyláda emlékm´´u)位於塞切尼廣場西北角沿著山腳Jedlik Ányos路走,即可經過這個一七三一年所立的巴洛克式大雕塑,傳說這是當時皇帝建市時,有一個士兵將牧師手中的聖餐扔掉引發當地人民盛怒,故而建了這座紀念品安撫民心。 彼得瓦西博物館(Péter Váczy Museum)位於拉科齊街(Rákóczi Ferenc utca)六號,是一幢後文藝復興式的漂亮建築,昔日是一家慈善醫院,現在展出歷史學家及古董收藏迷瓦西的珍藏,包括希臘至羅馬的遺物、到中國赤土陶器用具等,免費供人參觀。 瑪爾格特.柯瓦吉珍藏(Margit Kovács Collection / Kovács Margit kerámiagy´´ujtemény)位於塞切尼廣場西北的Apáca路一號,是聖安德烈的分支,出生於傑爾市的名陶藝家,他結合民俗、宗教和流行,創造類似哥德風格的產品,在二十世紀風行一時,展出的除她本人作品,還有她的收集。 塞切尼文化中心(Szechenyi Cultural Centre)位於塞切尼廣場東南角七號,藝術氣息濃厚的傑爾有不少高水準的芭蕾舞及交響團演奏等節目可觀賞,在這個中心裡可獲得詳細資料。 教士山(Chapter Hill / Káptalandomb)位於市內的拉巴河河口,很早以前羅馬人即曾在山上設立軍營。山丘下的露天市場是當地有名的傳統市場,早上交易活絡時最能領略匈牙利平民的生活面。 大教堂(Cathedral / Székesegyhaz)峙立在教士山丘上,建於十一世紀初期,屢遭毀壞後,於十七世紀重新整修成巴洛克式的建築,到了十九世紀又加蓋了新古典式的正面建築。教堂的內部設施華麗,天花板上繁複的巴洛克壁畫令人驚艷,收藏有許多金銀製成的禮拜儀式用的聖器。在大教堂哥德式的赫德瓦利 (Héderváry)禮拜堂中有名家所雕聖像,收藏的拉迪斯拉斯國王聖物箱(King Ladislaus the Holy)內有國王的銀頭飾,是十五世紀初金飾工藝的傑出代表作,現在已是國內的一大珍品。聖物箱更是中古時期金匠藝術作品中最特別的傑作之一,完成於一四○五年。 著名的傑爾主教城堡(Bishop´s Castle / Püspökvár)位於大教堂西側,是十二世紀加強設防的巴洛克式建築,堡內有一座美麗的花園和宏偉的尖塔。城堡內的多奇禮拜堂(Dóczy Chapel),則是建於一四八一年壯觀的後期哥德式建築。主教城堡內現存最古老的部分,是城堡南側十一世紀所建的羅馬式禮拜堂,現在已設為主教寶物庫(Diocesan Treasury),其內許多聖器都極為珍貴,尤以一件以金線縫製神父穿的無袖寬袍,是稀世之寶。 城堡十三世紀修築的「安全通道」,是一種無窗的地下室,平日用於貯藏財物,有通道通往護城河,與多瑙河相連;遇到緊急情況時,貯藏在地下室裡的財物,立即可以由水路轉運往其他地方,也是有特殊狀況時,用來逃生的密道。 加爾慕羅教堂(Carmelite Church / Kabrmelita Templom)建於一七二五年,位於有巴洛克式維也納城門的貝奇考普廣場 (Bécsi Kapu tér)西北邊、拉巴河畔,是傑爾最迷人和最美麗的巴洛克式建築。 在廣場的西北角,接近拉巴凱托橋(Rába Kett´´os hid)附近,有原為十六世紀抵抗土耳其強勢進攻的防禦堡壘,以及關押犯人的基地。越過大橋的河對岸,設有健身療病的溫泉中心(Thermal Baths),可以前往享受一次洗滌勞頓的溫泉浴。tel:522646。 桑特斯(János Xanthus)博物館位於塞切尼廣場五號,也是一座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築,外牆以黃、白兩色為主色調,塑有耶穌和其他聖像,以前是個行刑場,現在則成為收藏豐富的博物館,展出史前文物、羅馬時代的考古發現、行會發展歷史,以及郵票、錢幣、人種學方面豐富而詳盡的資料。


以寡敵眾的埃格爾市

埃格爾(Eger)市是匈牙利北部赫維什 (Heves)州的首府,也是國內著名的千年古城和遊覽勝地,尤其是以埃格爾公牛血(Eger Bull’s Blood / Egri Bikavér)酒節慶地而聞名世界。它的歷史相當悠久,馬札兒人進入中歐時這裡便是他們最初居住地之一。十一世紀匈牙利第一位國王伊斯特凡一世被封為聖者時,為了推廣基督教的精神和教義,在國內分設了十個主教轄區,埃格爾就是其中之一,故經濟得以逐漸發展。一二四一年蒙古騎兵西侵,全城被毀,後來重建,至十五世紀後期,埃格爾成為匈牙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文化中心之一。 一五五二年九月,土耳其以十萬大軍圍攻此城,把兩公尺厚的城牆轟炸得只剩下一公尺左右。多波•伊斯特凡(Dobó István)領導兩千三百名軍民,其中婦女四百人,他們依山勢往地下挖了一條五層的地道,深達三十公尺、寬三公尺、長九十六公里,迂迴曲折,形成與兩個城堡相通的地下道,憑藉著城內這個複雜的地下道工程,在全城老弱婦孺的支持下,向城下敵軍傾倒燒紅的炭、石頭和潑滾水等方法與強敵周旋,奮戰了三十八個晝夜,終於獲得了勝利,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格爾保衛戰。 在這次戰役中,多波•伊斯特凡將軍為了補充士兵們的精力,提供顏色鮮紅、營養豐富的紅葡萄酒給他們喝,這些紅色的液體常遺留在嘴邊、沾染在鬍子上,他們彼此戲稱為公牛血,從此「埃格爾公牛血」之名不逕而走,也傳遍土耳其營區。 一五九六年土耳其大軍二度西征,才攻下此城,由一五九六年至一六八七年在這裡待了九十一年,並定此地為首會予以建設,留下許多土耳其建築。十八世紀初在拉科齊二世領導農民反抗哈布斯堡起義中,這個城市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城堡部分被夷平。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城市迅速恢復,十九世紀時因布達佩斯向匈牙利東北方的鐵路完成而發展蓬勃,許多壯觀美麗的巴洛克建築就在這期間建立,因而有「匈牙利藝術珍寶」和「匈牙利的雅典」之稱。 這個擁有七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度二十三分、北緯四十七度五十四分,坐落在匈牙利北部、喀爾巴阡山麓的蒂薩河支流埃格爾河右岸,地處馬特勞(Mátra)山脈和比克(B´´ukk)山脈之間,西南距離首都布達佩斯約一百二十八公里,東北至米什科爾茨六十一公里,西為海拔一千零一十五公尺的凱凱什峰,西北六十公里是斯洛伐克的國境。這個有趣的城市,平均海拔高度為一百八十公尺,風景優美,並有眾多歷史古蹟,整個市區仍彌漫著中世紀末期的氣氛。 當地有許多劇場,其中較特殊的是他們的木偶劇表演,木偶的大小和真人一樣大,操縱的人從幕後把上半身露出,並由真人站在舞台兩邊、或由幕上露出的操縱者主唱,兩手玩得高興了,歌者也會跑到舞台上與木偶同台表演,十分有趣。 埃格爾是國內的文化中心之一,設有醫科大學、藥科大學和教育大學等,教育水準很高,設備十分先進,在匈牙利佔著重要地位。 這裡有機械引擎、食品和煙草等製造業;同時還是酒類的製造中心,昔日守城建功的地下隧道,之後成為製酒儲存的酒窖。生產白葡萄酒、無甜味的麗斯林(riesling)白葡萄酒、穆斯克特爾(Muscatel)麝香葡萄酒和蘭尼卡 (Léanyka)甜酒等,尤其以稱為「埃格爾公牛血」 (Egri Bikavér)的紅葡萄酒馳名世界。每年九月中埃格爾市的飲酒嘉年華會,熱鬧無比,不妨遊程安排在這時,見識一下。 對外交通方便,以陸上交通的公路為主,有長途巴士對外連絡。市區公共汽車和電車路線四通八達,計程車並不多見。 當地旅館以四星級的帕羅拉瑪 (Panoráma) 最著名,華麗的設施、舒適的環境,附設情調優雅的四星級餐廳,是市內上流社會聚會的場所,tel:36/412883。 埃格爾(Eger)三星級大飯店最為著名,這是一幢在公園飯店旁加蓋出來,外形奇怪卻現代化的大樓,有一百六十間客房及所有必需的現代化服務設備,位於塞洛達 (Szálloda)路一至三號,tel:36-522222。 公園(Park)飯店位於克拉普卡 (Klapka György)路八號,只有四十間客房,但是服務品質不錯。此外還有中價位的Korona (tel:313670)、Romantik(310 456),以及叫拜塔旁還有三十八個大眾化的房,tel:410233。 這裡餐飲服務價廉物美,每客小牛排套餐價和台灣的鐵板牛板不相上下;著名的紅葡萄酒滋養可口,尤其是「公牛血」品嚐一下,一定會讓你感覺大飽口福。 埃格爾共有歷史古蹟達一百七十五處,僅次於布達佩斯和肖普朗而居全國第三,而且由於這裡有許多宗教基礎,故有「匈牙利羅馬」之稱。 埃格爾城堡(Eger Castle / Egri Vár)是市內現在最主要的景點,沿著科蘇特•拉約茲街東端的杜薩廣場(Dózsa György tér)上一條粗石舖的坡道往上,即可到達城堡。這個聞名世界的城堡佔地廣大,是十三世紀後期為防禦外侮而建,城堡地下連接著依山勢硬岩挖鑿的上下共五層、深達三十公尺的地道網,是著名的埃格爾保衛戰基地,後來由匈牙利作家蓋澤•加爾東尼(Géza Gárdonyi)根據這一史實,以畢生精力於一九○一年寫成一部名叫「晦暗的新月」(Eclípse of the Crescent Moon)的長篇小說,敘述這個可歌可泣的慘烈故事,被譯成好幾國文字;作者的墳墓和故居也在城堡附近,已闢為加爾東尼紀念館。 在一九五二年的埃格爾保衛戰四百週年紀念會上,當地市民把一幅大型浮雕嵌在古堡的入口處,並在杜薩廣場上豎起當年守城指揮官伊斯特凡•多波的銅像。現在城堡和地道已修復重現昔日的面貌,設為博物館供人參觀。地道內空氣流暢,仍保存有當年的各種設備,有儲存處、水井、爐台和羊皮鼓等。羊皮鼓為埃格爾軍民所創,鼓皮極薄,上放小豆,敵人進攻時的馬蹄聲會震動鼓皮,守軍藉以判斷其行蹤。 城堡區仍可見十二世紀所遺留的聖約翰教堂(St John’s Cathedral);另外還有一座高四十公尺的回教寺院尖塔,建在一個十四邊形的地基上,極具裝飾性美感。還有一座古碉堡、一些澡堂的殘壁。多波•伊斯特凡城堡博物館 (Dobó István Castle Museum),位於杜薩廣場一號昔日的主教宮中,有考古學史蹟、埃格爾市及埃格爾城堡歷史、人種學和手工藝品的展藏、伊斯特凡•多波的墓碑,以及埃格爾主教轄區設立特許狀的修訂版本等,彌足珍貴。 埃格爾藝術館(Eger Art Gallery)設在城堡庭院西北,一幢十九世紀所建的建築內,展出主要以米赫尼.蒙克齊(Mihály Munkácsy)的作品為主。另外,還有臘像及臘製品展、錢幣展,城堡地底遊等,但每參觀一項,要買一次票。 大教堂(Basilica / Bazilika)位於埃斯特爾哈齊(Eszterházy)廣場南面,由希爾德 (József Hild)設計建成,係新古典主義的宮殿式建築,改建於一八三○年,外觀巨大、有平台、柱廊,並多邊對稱,是全國第二大教堂。教堂長九十三公尺,寬五十三公尺,中間圓頂直徑十八公尺,高四十公尺;正面由六根科林斯式圓柱形成露天拱廊,每柱高十七公尺;另有兩座五十四公尺的高塔,內部縱長八十公尺,寬三十三公尺半。四尊雕像聳立在教堂台階的兩側,前面兩尊是匈牙利國王伊斯特凡和拉迪斯拉斯;後面兩尊為使徒彼得和保羅。聖壇上的「聖約翰殉難像」大幅繪畫,出於威尼斯畫家約瑟夫.丹豪賽爾的手筆。教堂外部雕塑和內部浮雕,都是威尼替J塑家馬可.卡薩洛蘭迪的作品。在教堂的地下室裡,保存有一二○四年伊姆雷(Imre)的墳墓。 主教宮 (Archbishop’s Palace / Érseki Palota) 在大教堂東北側塞切尼路(Széchenyi utca)五號,是一座巴洛克式呈「U」字型的建築,為匈牙利最重要的十八世紀中期宏偉建築,一樓有精緻的哥德式連環迴廊。宮殿主建築的四個側翼八十五公尺長、二十一公尺高,圍繞著廣寬的內院,上有高達十一層的塔樓;塔上設有瞭望台,四周景色盡收眼底。 師範大學(Tána’iképzö Föiskola)位於大教堂對面埃斯特爾哈齊 (Eszterházy)廣場一號,建立於一七六五年,四角形中庭有「匈牙利最美的中庭」的雅號,非常漂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樓四十八號室內古色古香的圖書館,藏書兩萬多冊,南翼的一樓珍藏著大量珍稀絕版書,由牆角直排到天花板。大廳中栩栩如生的壁畫,出自波希米亞名畫家約翰•克拉克(Johann Kracker)之手,畫中描繪包括查爾斯五世在內一百三十二個人物參與三邊會議 (Tridentine Council)的情形。 六樓的天文博物館(Astronomy Museum)展出從早期到近代所發明的各種觀星儀器,並有天文觀測台,非常有趣、獨特。而在九樓高塔的暗房裡,則有十分特別的潛望鏡,藉由博物館職員的操作及解說,讓遊客有機會嘗一嘗當間諜、瞭望各家各戶生活作息的滋味。 多種族(Minorite)教堂位於多波•伊斯特凡廣場的南面,始建於一七五八年,建成於一七七一年,是一座可誇耀全世界的美麗巴洛克華屋,中央的主建築非常宏偉,側翼的列柱和彎弧山形牆及兩座挺拔的尖塔高聳入雲,聖壇上也是約翰.克拉克名畫家的傑作,教堂前有多波.伊斯特凡將軍和戰友們浴血抵抗土耳其的塑像。 方濟會教堂(Franciscan Church / Ferences templom)在伊斯特凡廣場(Dobó István tér)南方,始建於一七五五年,是由布拉格的建築師所設計巴洛克式建築、兩座尖塔高達五十七公尺。教堂前的雕像是匈牙利民族英雄多波•伊斯特凡,他率領匈牙利人在此地英勇抵抗土耳其人的入侵。 西多會教堂(Cistercian Church / Ciszterek temploma)位於塞切尼.伊斯特凡路 (Széchenvi István utca)十五號,建於一七四三年,巴洛克式祭壇有誇張鍍金的聖波吉亞(St Francis Borgia)塑像及灰泥牆,值得一看。 塞爾維亞東正教堂(Serbian Orthodox Church / Ráctemplom)位於市中心區北面的維科維茲.米哈里路(Vitkovics Mihály utca)三十號,其內有很多金壁輝煌的聖壁畫,都精緻的鍍著金和鑲邊。 貝洛帕特法瓦(Bélapátfalva)教堂位於郊外比克山脈北邊的陡坡上,是匈牙利碩果僅存的修道院教堂,周圍菩提樹和栗樹掩映,幌若與世隔絕。這座教堂始建於一二三二年,是哥德式的風格,還有羅馬式的列柱大門。粗短的支柱將教堂大廳分為三個走道,並支撐著尖拱形的圓頂;三角形山牆下有薔薇形窗戶。 叫拜塔(Minaret)位於克勒茲考羅利路 (Knézich Károly utca)四號,是一座高達三十五公尺土耳其式的高塔,頂上豎著十字架,為土耳其人在侵略歐洲時所遺留下來最北部的遺蹟,勇敢的人可沿著狹窄幽暗的九十七級螺旋梯,登高一看。 城南的尼泊凱特(Nepkert)公園裡,還遺留有土耳其式澡堂,人們只要花極低的代價,就可以在這裡享受著名的大眾化土耳其浴;但入浴時間男女有別,男士是每星期的二、四、六,女士是每星期一、三、五。這裡還有露天浴池,穿著泳衣的人們在池裡享受戲水之樂。 美麗女人酒谷(Szépasszony-völgy Wine Cellars)是一個小村落,由市區往西步行約二十分鐘,馳名於世的「埃格爾公牛血」紅酒就產於此,據說從前土耳其佔領埃格爾來到這個生產酒的城市,看著誘人的紅酒,雖礙於回教戒律的不准喝酒,但因昔日攻城聽說多波將軍的士兵是飲這種紅色如血的紅酒公牛血而精力十足,故也大大方方的公開享用這種土耳其境內沒有的美味「公牛血」。 這裡有上百個酒窖,遊客可以任選一個酒窖入內飲酒,身旁有吉卜賽人拉著小提琴、手風琴及其他樂器現場演奏,現場豪邁的匈牙利人把氣氛唱得熱烈非凡,令人酒不醉人人自醉,只可惜此地大多數酒窖都只開放到晚上六時。 除此之外,遊客還可到裴多菲廣場 (Pet´´ofi Sándor tér)南側的溫泉浴室(Thermal baths)享受在土耳其時期建造的設施,鬆馳心身;也可以在附近找到由匈牙利非正統的名工匠伊姆雷.馬可維茲(Imre Makoveczz)所設計、漂亮的阿拉達.比茲凱游泳池(Aladár Bitskey Swimming Pool)中輕鬆一下。 馬蒂屋莊園(Mátyus Manor)是一個騎馬基地,設在埃格爾市附近Egedhegyi Lipicai Lovastanya Kft. 已有二十年的歷史,享有國際盛譽,除騎馬設施外,基地還提供不錯的食宿,tel:36/36517937,Zsuzsanna Mátyus Fülöp先生連絡。


紹爾戈陶爾揚休閒地

紹爾戈陶爾揚(Salgótarján)市是匈牙利北部諾格拉德(Nógrád)州的首府,從十九世紀中期以來,就是工礦業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成為匈牙利共產政權的「社會主義模範省」,現在已是國內著名的休閒地。 這個擁有約五萬人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九度四十八分,北緯四十八度七分,地處國境北部中央群山環抱的陶爾揚(Tarján)河谷,瀕臨斯洛伐克邊境,西南距首都布達佩斯一百一十九公里。境內及附近有許多褐煤礦坑,是匈牙利北部重要的工礦業中心,同時也是國內農牧產品的主要集散中心,諾格拉德州原有森林皆已闢為農田,產品豐富,尤以小扁豆和罌粟籽產量多。主要工業有鑄鐵、玻璃、電器、化肥、農機和煉鋼,還有傳統的編織、刺繡和木雕等。 這個城市經一八二一年的大火焚燬及連續近七十年的災難,幾乎從沒有了任何建築設施到今日的現代化市貌,它的蓬勃發展令人驚訝,大街上大廈林立,商業興茂。許多高樓是工廠職工的宿舍,由於旅遊人口的逐年增加,有許多新興的旅館,在旅遊旺季仍需預訂,較著名的是二星級的卡倫克斯 (Karancs) 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中央廣場 (F´´o tér) 六號,有四十五間高級客房外,還有健身房、免稅品商店等服務設施。tel:32-410088,附設三星級的美食餐廳,tel:513088。 風光明媚、山明水秀、寧靜舒適是遊客來此尋求休憩的最佳誘因,在匈牙利所有的城市中,這裡是少數還保存著社會主義紀念碑的地方,同類紀念碑還存在於布達佩斯,故來此的人應先到中央廣場(F´´o tér)印證一下;另外這個礦城的礦坑處處、昔日留下的作業遺蹟,是來此較特別的課題。 礦業博物館(Mining Museum / Bányászati Múzeum)是市內最值得前往的,位於札林茲基.雷瑟路(Zemlinszky Rezs´´o utca)路一號,從火車站或巴士站往西南方走沒多遠即可到達。這裡展出當地礦業發展歷史、作業情形,以及城市的發展,內部掛滿了地質學圖、擺滿舊制服、礦產樣品及設備工具等,有一尊礦工守護神聖巴巴拉(St. Barbara)的塑像,附近還掛著昔日共產黨號召礦工「工人無祖國」的標語旗幟。 橫過博物館北側的奧迪.恩德拉路(Ady Endre utca),即可穿過實作的煤礦坑。仔細看看,將有助於更深入了解這個城市的內涵。 從二十世紀起玻璃器皿的製造也是當地重要工業,ST玻璃製造工廠(ST Glassblowing Factory / ST Öblösüveggyár)是當地玻璃主要公司,如想參觀製造行程,可電410433。 聳立在市郊的城堡山是城市屏障之一,海拔六百一十公尺,有窄軌鐵路直達山頂。山頭的視野遼闊、風光優美,古堡遺蹟和久遠的傳說十分誘人。城堡山對面的女巫岩,讓當地人帶著迷惘和畏懼敘述著它的來歷和故事;傳說昔日有女巫和妖魔常在夜間來此聚集,使得村裡天災人禍頻傳,為求人畜平安,每年要選出一位少女投入岩前深淵祭妖,方得安寧無事,後來因為一位牧羊人為挽救他被選中祭妖的愛人,智勇雙全的消滅了妖患,也救回了愛人。 卡蘭奇峰在山谷的另一面,海拔七百一十七公尺,峰頂築有瞭望樓,有瀑布自峰頂下瀉,蔚為奇觀。附近的鄉村在太古時代是海底,發現有不少貝類、鯊魚齒等化石;還有遠古動物留下來的足跡,巨大的木化石,有些植物的花葉殘跡表明了它們和中國華南、墨西哥灣的植物屬於相同品種,一直是科學家和自然愛好者的興趣。 肖莫斯克(Somosk´´o)城堡遺址在紹爾戈陶爾楊東北八公里,屬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所共有,但入口在匈牙利境內,始建於十三世紀,在土耳其強勢攻擊時直至一五七六年仍在堅強抵抗。一七○六年拉科齊(Ferenc Rákóczi)也曾在獨立戰爭中靠它禦敵,後來部分燬於奧地利手中。歷代主人中最著名的是十六世紀的勞娜.洛遜齊,她是一五五四年至一五九四年時匈牙利第一位傑出抒情詩人巴洛希.巴林得的心上人,並曾將她寫入詩篇中。 馬特拉(Mátra)山脈坐落在市區南方五十公里處,海拔高達一千零十五公尺的凱什峰(Kékestetö)是全國的最高峰,上面設有電訊學會(Insti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塔台,可供眺望遠方,每當晴空麗日,匈牙利大平原盡入眼底。 比克(Bükk)山位於市區東北五十公里,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這裡在匈牙利與斯洛伐克交界處,奇峰林立,怪石成群,並以大量溶洞著稱,已發現有三百多處,有些被認係冰河時期人類棲身之處,匈牙利在這裡開發很多爬山道,並立為國家公園。 紹爾戈陶爾揚是著名國際迪克西蘭爵士樂節(International Dixieland Festival)的舉行地,每年五月節慶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爵士樂家和愛樂者,使得全城沸騰了起來,屆時住宿地也一床難求,需先預訂。


凱奇凱梅特市古蹟多

凱奇凱梅特(Kecskemét)市是匈牙利最大州巴奇—基什孔(Bács-Kiskun)的首府,它的名稱源於匈牙利文「羊」 (Kecske)這個字,顧名思義早期這裡只是一個小聚落,城市始建於十世紀,當時為國內手工業和養牛的中心。十四世紀時獲得城市特許狀,才開始發展擴張。十五世紀土耳其人入侵在匈牙利境內大肆破壞,這裡卻得天獨厚的得到土耳其蘇丹的青睞,認為它太美了而由自己直接管理,成為當時所謂的Khas城市之一,列為保護區,故在土耳其人統治一百五十年期間,此地未遭到任何破壞得以保留許多完整的古建築而自豪。 十九世紀農夫因應當地砂土開始種植葡萄、經營悞園以平衡窮困。一八八○年匈牙利全國的葡萄為蟲害所毀,唯獨凱奇凱梅特市的沙地卻產生免疫作用,雖也波及,但損失不大,雖然砂地酒並非品質最好的酒,但至今仍為提供全國葡萄酒三分之一出口所需的重要產地。無論如何,這個城市的農業使它擺脫貧困,在一八三二年開始清償負債,心有餘力建設,市內許多經典建築都矗立於十九世紀,匈牙利羅曼蒂克風格的華宅林立,使這裡變成匈牙利中南部最迷人的城市之一。 這個有十一萬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九度四十二分、北緯四十六度五十四分,坐落在匈牙利南部平原、多瑙河和蒂薩河之間的三角沙洲上。工業發達,有食品加工、紡織、農業機械和其他消費品等工廠。由於遍植葡萄、蔬菜和水果,周圍郊區到處都是葡萄園和杏樹果園,空氣中飄浮著千百萬株杏樹散發出的濃郁幽香,素有「花園城市」雅稱。 凱奇凱梅特地居國都布達佩斯及南部邊境重鎮塞格德之間中點站,是國內重要的交通樞紐,鐵、公路南來北往,其中通往西北方布達佩斯的鐵路里程為八十六公里,每兩小時開出一班列車,行車時間約一個半小時;每天也有多班列車經東南方的塞格德通往塞爾維亞,車程也是一個半小時;西南至佩奇市也不超過二小時。公路四通八達,路況良好,以通往布達佩斯的E5幹線最為重要。市區主要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叫車電話484848),偶爾也可以看到觀光馬車,可以滿足人們行的需求。 當地有不少旅館供遊客選擇,但多係中低價位的中型旅館,設備不見得很先進,但整潔清淨,服務親切。比較著名的有兩星級的奧拉尼霍莫克(Aranyhomok)飯店,位於自由廣場三號,擁有一百二十間客房和餐廳。薩烏納.弗加杜(Szauna Fogadó)飯店位於體育路三號,服務品質也不錯。還有很多賓館、一般旅館、民宿和露營地,遊客不愁訂不到客房。 這裡的餐飲也很有特色,各地口味的餐廳應有盡有,但千萬別錯過到市區北部的小布加茲(Kis-Bugac)餐廳、科蘇特廣場的奧拉尼霍莫克塞洛達(Arany HomokSzálloda)餐廳,品嚐當地美味的烤鵝、爽口的烤鴨、烤雞,以及各式口味和不同做法的鵝肝,新鮮甜脆的杏子及特產水果,搭配芳香醇厚的杏子白蘭地酒(Barackpálinka),讓人口齒留香。 在大教堂東邊自由廣場(Szabadság tér)二號的利貝特(Liberté)餐廳,位於一幢古典的建築中,氣氛不錯,是市中心區歇腳、慰勞自己的好地方,在同一棟大樓的福多(Fodor)賣的是全市最好吃的冰淇淋。 這裡還有一家中國餐廳Arany Sárkány,位於Erkel Ferenc utca ta,對異鄉的思鄉遊子可以說是解饞最佳所在。 鵝肝是匈牙利南部的特產,匈牙利又是全球最大的鵝肝輸出國,每年外銷多達一千八百噸,為國家賺取大量外匯。他們在大型養鵝場孵化出小鵝後,由小型及家庭農場帶去餵養,先行作頸部及胃囊強化訓練,經過十二個星期逐漸增加牠的食量,每天用二、三十公分的管子強灌十到十二公斤飼料,把這些鵝餵得肥到走都走不動,每隻肥鵝都會有一個腫漲得大於普通鵝肝十倍以上的肝,然後再送回大農場宰殺取肝。但是他們養鵝的方式卻成為一項爭議的話題,歐洲理事會甚至曾接受保護動物團體抗議要求廢除這種不人道的方式,因此養鵝取肝也正受到嚴重威脅。 市中心區是由較大的自由廣場(Szabadság tér)、科蘇特(Kossuth)廣場,以及一個較小的喀爾文(Kálvin)廣場組成,拉科齊路是通往火車站的大道。 這個城市名勝古蹟眾多,有許多觀光景點可供選擇。市政廳(Városház)是科蘇特廣場上的最主要建築物,這是一幢十分可愛的十九世紀末新藝術風格建築,但它特殊的是脫離了昔日政治和宗教的範疇而融入了民俗的元素,形成一種獨特的匈牙利風格,係匈牙利最有名的建築師、尤根斯提派的大師歐登•李奇納 (Ödön Lechner)所設計,建成於一八九六年,宏偉的外表呈粉紅色,飾有許多美麗的義大利拼花瓷磚,還有精緻非凡的鍛鐵大門。會議廳 (Council Chamber)內部花俏的天頂畫及壁畫是由塞克尼(Bertalan Székely)所繪的匈牙利歷史和英雄人物等內容。市政廳鐘樓的編鐘每日輪番奏出莫札特、韓德爾、貝多芬以及匈牙利作曲家艾可爾(Ferenc Erkel)和科達伊的作品,悅耳的樂聲吸引不少人駐足傾聽。因此這個城市又有「鐘之城」的美譽,因為市政廳的樂鐘多由鋁製成,較之傳統製鐘的青銅便宜又輕便,所以你一定會發現鐘聲特別。 遊客中心(Tourinform)就設在市政廳大廳內,tel:76/481065。 花飾宮(Ornamental Palace / Cifrapalota)聳立在拉科齊路一號,是全市最花俏的一幢新藝術建築,始建於一九○二年,係李奇納的學生蓋澤•馬爾可斯(Géza Márkus)所設計,是匈牙利尤根斯提(Jugendstil)風格,經由維也納脫離論者風格(Viennese Secessionist Style) 演變而來,匈牙利人又加入許多特殊的色彩,包括民間傳統雕飾、古老的特蘭西瓦尼亞傳統,以及由土耳其人所帶來的伊斯蘭傳統等。它的正 面飾有大量風格獨特、色彩繽紛的義大利花瓷磚,宮內有許多收藏圖畫和油畫的收藏室。 凱奇凱梅特畫廊(Kecskeméti Képtár)位於花俏宮內,管理員的全是美術學校的學生,展示的畫作以編年的方式排列,共三層樓,其中還包括匈牙利當代年輕畫家的作品,非常豐富。畫廊的二樓底有個民俗博物館,展示當地人民生活、和族群融合的歷史和文物。除了藝術品外,更值得參觀的是一個叫做裝飾大廳 (Decorative Hall / Díszterem),顧名思義這裡有孔雀圖案刮畫、奇形怪狀的窗子,以及許多裝飾的瓷磚。 科達伊音樂研究所(Kodály Zoltán Zenepedagógiai Intézet),在科蘇特廣場南側,為了紀念匈牙利著名的音樂作曲家科達伊市民把一所建於十八世紀巴洛克式的修道院改建而成。東側後棟內部有一個小型的博物館,展出這位世界級的音樂大師的生平,他一八八二年生於凱奇凱梅特,故居已改建為現在的車站,他的音樂作品內容豐富,包括鋼琴曲、歌曲、民歌和兒童音樂等數量多而新穎出色,對學生的教授方法舉世聞名,永遠活在匈牙利人的心目中。 約瑟夫•考托納(József Katona)劇院是以匈牙利「現代戲劇之父」約瑟夫•考托納的名字命名,他於一七九一年出生於當地,所寫的歷史悲劇「邦克總督」雖厔今仍被認為是匈牙利最佳劇本,郤到他死後才被重視,他在失望之餘改行從事法律工作,晚年在故鄉任總檢察長,在當時極負盛名。這是一座十九世紀的劇院,當地高水準的歌劇、交響樂、管弦樂等節目,都在這裡演出。 劇院前方的三位一體柱(Trinity Pillar),是一七三九年瘟疫流行過後,劫後餘生的市民們為了表達對神的感激而捐款興建的。 約瑟夫•考托納博物館位於比瑟倫瓦洛斯 (Bethlenváros)街七十五號,有許多考古學珍藏。 匈牙利民俗藝品博物館(Hungarian Folk Craft Museum / Magyar Népi IsparmÜvészet Múzeuma )可稱為當地博物館的祖宗,位於市區西邊塞弗卓路(Serf´´oz´´o utca)19號一個老農莊中,將近十個展覽室塞滿了繡花、木刻、家具、紡織品和農具等,內容十分豐富。tel:76/327203。 昔日猶太教堂(Former Synagogue)位於拉科齊路二號,接近自由廣場交叉口處,是雅諾斯•吉特巴哈(János Zitterbach jr)設計,始建於一八六四年,建成於一八七一年,是一幢漂亮的米白色摩爾式風格的建築,卻有個波斯式的塔,塔上是圓球式的瞭望台,現在內部是工業技術展覽室及會議廳。 歸正會教堂(Calvinist Church / Református újkollégium)位於自由廣場和科蘇特廣場間,始建於一六八○年、建成於一六八四年的巴洛克式建築,卻以頂端有一座高達五十二公尺文藝復興式的紅塔而著名。教堂內部陳設則為巴洛克晚期的風格,布道講壇純粹是洛可可式。 聖尼古拉教堂(Szent Miklós Church)始建於十三世紀,位於市政廳對面、科達伊音樂研究所旁,是科蘇特廣場上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從十四世紀以來就不斷予以增建,除仍保留部分哥德式原貌還具有文藝復興式及十八世紀時被改建為巴洛克式的風貌,好像數百年的歷史都凝固在這幢建築上。


裴多菲故鄉小克勒什

小克勒什(Kisk´´orös)是巴奇—基什孔州的一個小城鎮,位於凱奇凱梅特西南方八十三公里、多瑙河畔的紹爾特低地東緣,經緯度為東經十九度十七分、北緯四十六度三十八分,這裡本來只是一個寧靜平和的普通城鎮,只因出了一個英雄式的偉大詩人斐多菲,而成為全國人民及世界朝聖的旅遊勝地,現在當地人口也不過約二萬人。 裴多菲(Pet´´ofi Sándor)是匈牙利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一八二三年一月出生在小克勒什一個貧苦的家庭,他父親是農村裡的屠夫,全家居住在一間簡陋的小木屋中,但是小小的屋子、艱苦的生活環境,卻阻擋不住他的鴻鵠壯志,雖然到一八四九年去世只在世間活了短短的二十六年,但他的一生多彩多姿,當過兵、做過演員、新聞工作者、出色詩人,一八四四年他的第一部詩集(Versek)出版之後一炮而紅。 一八四八年當匈牙利在為脫離哈布斯堡的控制爭取獨立奮鬥時,他寫了一首振奮人心的詩:「起來吧!匈牙利人(Talpra Magyar) 」,隨即他參加革命軍前往塞傑斯瓦(Segesvár),即今日羅馬尼亞的錫吉什瓦拉(Sighi´soara)參戰,擔任特蘭西瓦尼亞部隊司令貝姆•尤若夫將軍的副官,一八四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在陣前失蹤,從此失去音訊。好幾十年來匈牙利的人民一直不願意相信他已死亡,總希望有一天會看到他們心目中的英雄能夠回來。 裴多菲是匈牙利人渴望自由的象徵,性格特殊,才華橫溢,一八四七年結婚後在妻子的鼓勵下,靈感泉湧、作品豐富,雖然他的詩作現實幽默、充滿活力,不加雕飾的新詩體風格駭世驚俗,但在政治上極端激進,熱情擁護法國大革命、痛斥社會現狀、抨擊貴族和王室特權,是一個極具煽動情 緒的革命家,在一八四八年匈牙利革命前的一段時期,曾在文壇起領導作用。時至今日他的作品包括短篇小說、詩集、戲劇和長篇小說仍在匈牙利流傳甚廣。他承襲民歌傳統在一八四五年出版的民間敘事詩「勇敢的約翰(János Vitéz)」家喻戶曉,是令人著迷的神話故事,歷久不衰。


奧匈邊境重鎮肖普朗

古城埃斯泰戈姆

埃斯泰戈姆(Esztergom)是中北部科馬羅姆—埃斯泰戈姆(Komárom-Esztergom)州的主要城市,其德文名字為格蘭(Gran),曾是匈牙利最古老的城市及大主教區。根據史料的記載,城市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九世紀,羅馬時期即以斯特利果尼(Strigonium)而聞名,這裡也是匈牙利的發源地,創始者蓋澤在此定居,其子瓦伊克(Vajk),第一位匈牙利國王伊斯特凡公元九七五年出生於此,於一○○○年在此加冕為王,稱為史蒂芬一世。他受到一位由布拉格教區來的波希米亞主教的影響,率先信奉基督教,在他們積極的經營下,把這裡建設為阿爾帕德(Arpád)王朝最早的基地,建了皇宮、大教堂,也就是現在城堡山 (Vár-hegy)上的聖阿達爾貝特 (St. Adalbert)教堂。 繼之埃斯泰戈姆成為匈牙利第一個國都,一二四一年在蒙古人沿多瑙河入侵,貝洛 (Béla)四世國王為保家園大事建設,一三六一年把國都搬到建設一新的布達佩斯,埃斯泰戈姆因而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不過仍然是當時地位重要的大主教區,至一五四三年土耳其入侵時大主教才遷移他處。 在一五四三年至一六八三年的土耳其統治期間,城市幾乎全毀,並逐漸湮沒。數十年前的某日,有一塊巨石從城堡山下墜,古城才被當地居民發現,於是開始挖掘城牆而發現皇宮遺址,其中包括兩扇美麗的羅馬式大門、倫巴第式的旋柱和白塔、那不勒斯公主殿、德行殿 (因有象徵慎、忍、毅、義等四德的壁畫)和御教堂等殘址。 擁有不到五萬人口的埃斯泰戈姆,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四十五分、北緯四十七度四十八分,北界斯洛伐克,坐落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交界處,東北十多公里處是伯爾熱尼山,東南距離首都布達佩斯四十公里,西南為陶陶巴尼奧,西有科馬羅姆,坐落在地勢高聳、風光幽美的多瑙河曲流地帶,是多瑙河南岸的河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這裡的食品加工、機械工具、製磚、陶瓷、電器、葡萄栽培和人造纖維等業迅速發展,市內沒有熙攘的人潮及擁擠的交通,呈現給人們的是一份優雅的含蓄美。市中心兩旁盡是建築風格極為特殊精緻的巴洛克式房屋,到處可見公園、廣場、噴泉和雕像,是一個非常適合居住的好地方。 這裡對外的交通方便,因坐落在歐洲主要鐵、公路幹道上,有公路往西北過橋就是斯洛伐克,由布達佩斯可搭乘火車或長途巴士前來,為一小時和一個半小時,班次密集。五月到九月的觀光季節裡,有渡船自布達佩斯的維加多(Vigadó)廣場碼頭前來,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每天一班,六月中至九月下旬每天二班;七月上旬至八月中還有快速的水翼船來往於布達佩斯與埃斯泰戈姆之間,中途在聖安德烈和維塞格拉德暫停載客。市區人潮洶湧、繁忙的交通四通八達,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穿梭往來。 當地也有許多飯店、賓館、一般旅館供遊客選擇,在旅遊旺季時民宿和露營地都可以幫遊客解決住的問題。遊客中心(Gran Tours)位於塞切尼廣場(Széchenyi tér)二十五號,可以協助解決初到該地的困擾。tel:502000。 市內最著名的康比斯基(Kempesky)五星級豪華大飯店,是一幢未入門就讓人覺得其氣勢的飯店,雖然成立不達五年,但設施、服務一流,似乎已成為富貴人客的重要落腳地,而且價錢也令人咋舌,因此一般人都選擇歷史悠久的埃斯泰戈姆(Esztergom)三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設在普萊馬斯島(Primás)臨近大教堂及瑪麗亞.瓦勒利亞(Mária Valéria)橋,兩條河流在此交匯,風光明媚,只有三十六間高級客房,附設一間夢幻般的餐廳,以及咖啡廳、酒吧游泳池,服務品質優異。富爾多飯店(Hotel Furdo)是青年旅舍,位於巴捷斯尼—佐耶林斯凱(Bajcsy-Zoilinszky)街十四號,擁有三十六間客房,並設有全年開放的室內游泳池、運動中心,另外還有網球場、付費的室外溫泉泳池,以及租獨木舟划船。 這裡餐廳林立,各種口味不缺,尤以魚湯物美價廉,大多數餐廳都有供應;快餐店特別多,擁有便宜快捷的特色,所以生意興隆。 這個城市名勝古蹟處處,景點眾多,其中巴西利卡(Basilica / F´´oszékesegyház)大教堂坐落在城堡山上的聖伊斯特凡廣場(Szent István tér),一八二二年始建於一座十二世紀遭土耳其摧燬的教堂基礎上,一八五六年八月三十一日正式完工,大音樂家李斯特為這次盛大的獻堂典禮,譜出了大彌撒曲。這是匈牙利最大、世界第四大的教堂,外貌呈雄偉壯麗新古典式,灰色十字形建築中央是七十二公尺高聳的圓頂,幾公里之外都清晰可見,兩側鐘樓高五十七公尺,入口大廳的屋頂由八根高二十二公尺的科林斯式立柱支撐。教堂內由四根高七十一公尺半的渾圓粗石柱托著圓頂。教堂高一百一十八公尺,長一百二十公尺,寬四十公尺。教堂內有主聖壇,南北又各有一座聖壇,並繪有千姿百態的神像,主祭鋒由義大利名畫家提申(Titian)的畫、號稱世界上最大在一整幅畫布上畫的聖母升天聖畫像,高十三公尺,寬六公尺半,還有許多祭神畫作,多出自匈牙利當代名家之手,非常珍貴。 巴科茲禮拜堂(Bakócz Chapel)是巴西利卡大教堂的南翼,也是教堂中最早、最重要的部分,湯馬斯•巴科茲(Tamás Bakócz)是埃斯泰戈姆最受人尊敬的大主教,於一五○六年至一五一一年命人興建這座禮拜堂,採用色澤鮮艷的紅色大理石鋪設牆壁。這個美麗禮拜堂曾是聖阿達爾貝特教堂的部分,一六八三年土耳其人撤退時雖躲過一劫,但十九世紀興建巴西利卡教堂時,許多建材都是自聖阿達爾貝特教堂拆下來併入新的教堂中。 教堂內的白色大理石雕刻及塑像聖壇為一五一九年義大利名雕塑家安德雷•費魯齊所雕刻,是匈牙利境內文藝復興式的代表作。 在這座教堂西北邊的左方是十七世紀在科西策三位殉道者的遺體,一九九五年保祿二世教皇正式封他們為聖者。入門口的藏寶處是十一世紀所建的教堂聖庫,藏有傳教士們所蒐集及許多主教使用過的器具,從十一世紀到十七世紀的金銀飾品和紡織品,包括一五○○年天主教供奉聖體及舉行宗教儀式的聖器、一四六九年所製純金及搪瓷的馬提亞斯耶穌受難十字架(Matthias Calvary Cross)、巴洛克式瑪麗亞.泰瑞莎大聖餐杯,以及十三世紀匈牙利國王用以宣誓的金十字架等珍貴器物。 大教堂的地下墓園(Crypt)中,埋葬著包括埃斯泰戈姆等好幾位總主教、政治及外交重要人物。爬上教堂圓頂部分,是俯視市景最佳選擇,大教堂連絡電話為:33/411895。大教堂設有英文導覽tel:415260。 主教宮(Bishop Palace)就是早年的皇宮,位於城堡上的另一端和多瑙河之間,人們站在這裡的丘陵上可以鳥瞰整個市區,天氣好的時候,還可遠眺多瑙河對岸斯洛伐克境內的村落及一座橋樑。這棟建築歷史悠久,其內擺滿昔日住此位高權重者經年累月所留下來的器具文物,比阿達爾貝特教堂所保留的更多、更豐富,常使遊客讚嘆不已,現在為基督教博物館 (Keresztény Museum)。這個博物館是西摩 (János Simor)主教成立於一八七五年,為全國蒐集中世紀宗教藝術品最多、最好的博物館,展示許多宗教的歷史文物,是匈牙利最珍貴的收藏品,包括荷蘭白釉藍彩陶、哥白林雙面掛毯、木刻藝術品,以及許多哥德式及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因此也是匈牙利最重要的藝廊。特別是那些被考古學家發掘出來,十二及十三世紀美麗的羅馬式門更是珍貴,而宮殿的幾個廳堂,也都安然地原狀保存下來,在考古學上價值非凡。 巴林特•巴拉西博物館(Bálassi Balint Museum)位於帕茲馬尼.彼特街(Pázmány Péter utca)十三號,是一幢漂亮的十八世紀巴洛克建築,以紀念一五九四年土耳其進攻埃斯泰戈姆古堡戰役中犧牲的抒情詩人巴林特.巴拉西而得名。主要展出當地教堂及修道院的中世紀文物,同時這裡也是匈牙利國內最古老、收藏手稿最多的圖書館及收藏有當地許多古老文物的博物館。 城堡博物館 (Castle Museum / Vármúzeum) 位於大教堂南側、城堡山南端的聖伊斯特凡廣場(Szent István tér),設立在六、七間昔日阿爾帕德王朝時的皇室居所中,大部分是貝洛三世時期的法國式建築,時值埃斯泰戈姆的黃金時代,珍藏許多石造物、壁畫、彩陶器和上釉陶器人像,都是無價之寶。tel:415986。


瓦茨是教堂之都

瓦茨(Vác)德文名字為瓦爾曾 (Wartzen),是匈牙利中北部佩斯州的小城,素有「教堂之都」的美譽,人們無論走在任何一個角落,總可看到教堂各種形式的塔尖高聳,在藍天白雲襯托下、錯落有致的裝飾著市區天空。 城市的歷史也相當悠久,早在公元一百五十年左右,希臘著名的天文地理學家托勒密 (Ptolemy)曾經就在他的地理誌中提起過瓦茨,當時使用的是拉丁文名字Uvcenum。一○○八年的時候,伊斯特凡一世就在瓦茨建了一個大教堂、成立主教區,不過大教堂和城市並沒有逃過歷史的浩劫。一二一四年蒙古入侵後,貝洛四世重建城市得而繁榮,逐漸成為交通、金融中心,當時國家的貨幣銀馬克就是在這裡鑄造。可惜城市在一五四四年至一六八六年土耳其統治期間遭到摧毀,直至十八世紀才予再建。一八四六年瓦茨與佩斯之間鐵路開通,這也是匈牙利第一個與首府布達佩斯通鐵路的城市,但是似乎並未對瓦茨提供什麼重大契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真正得到發展。 現在擁有約三萬七千人的瓦茨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九度八分、北緯四十七度四十七分,位於布達佩斯北方三十四公里多瑙河曲流的東岸,西南隔多瑙河與河中的聖安德烈島相對峙,西北界洪特(Hont),並延伸到匈牙利最北的山沿,即是斯洛伐克的波茨索尼 (Börzsöny) 山,東方鄰接切豪特 (Cserhát) 山。 城市坐落在匈牙利鐵、公路縱貫要道上,對外交通發達。陸上運輸有巴士前往布達佩斯市的阿爾帕德橋(Árpád híd)站,每天十六班車,只要半個小時車程;每小時有一班車開往聖安德烈,車程十公里;每週三、六還有車直駛波蘭。瓦茨至布達佩斯之間的鐵路是匈牙利所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約每半小時一班車,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六至九月最後一個星期六有一種葡萄水運園的蒸氣火車之旅,詳細班次需先查清楚再作計劃。又因為這裡是多瑙河上交通的必經要道,南來北往的水上交通順暢,但以貨運為主,每年三至八月每天有船開往佩斯;渡船每小時有至聖安德烈的班船。市內交通有公共汽車、有軌電車、計程車、摩托車和腳踏車,民眾稱便。 馬爾修斯十五廣場(Március 15 tér)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市政中心地帶,有許多重要的建築物,其中有巴洛克式外觀的市政廳,原係一七六四年米加茲主教所建的宮殿,成為全市地標。在廣場中心的花圃底下,有一座很大的酒窖。遊客資訊中心(Tourinform)設在廣場的十五號。 塞切尼街(Széchenyi utca)橫貫市區西南端連接廣場是市內主要街道,大購物中心、郵局、大建築、飲食餐廳都在街兩邊及附近,東北端是火車站及附近的汽車站,橫過兩個街區就到多瑙河畔,也就是前往聖安德烈島的渡船碼頭。 在城市北邊出口處,有座巴洛克晚期的凱旋拱門(Triumphal Arch / Diadalív-kapu)這也是匈牙利唯一的凱旋門,一七六四年維也納米加茲主教(Bishop Migazzi)為迎接奧地利女皇瑪麗亞•泰瑞莎和她丈夫洛林的弗朗西斯 (Francis of Lorraine)來訪而建,橢圓形的拱門上方他二人的浮雕,清晰可見。拱門周邊環繞著許多矮小的房舍,並有一棟陰森森圍有鐵絲網的監獄。 中古時代的城堡位於蓋澤•科拉里廣場 (Géza Király tér) 上,不過現在卻聳立著一座方濟各會的教堂,是美麗的巴洛克式建築。 聖三廣場(Szentháromság tér)上有一七五五年所建的三位一體柱,以及一座一七四一年所建、擁有兩個塔的皮爾(Piarist)教堂,這兩個建築物都屬於巴洛克式。教堂中最珍貴的物品是一個聖幕,周圍有磨亮的威尼斯鏡玻璃作為綴飾。 大教堂(Cathedral / Székesegyház)位於寬廣的君士坦丁廣場(Konstantin tér)上,周圍環繞著許多樹木,是匈牙利第一座新古典式建築,建於一七七五年,現已成為市民目光的焦點,可免費入內參觀。因由三個建築師和一個建築承包商共同設計,致有不協調的效果。教堂正面幾根科林斯式柱子雖令人印象深刻,但塔和圓頂從整個建築中升起時線條並不自然。教堂內女兒牆前立有六尊塑像,主要聖壇上都有精美繪畫。唱詩班席位上的聖母瑪利亞的悲慟(Affiction of Mary)壁畫,以及圓頂上三位一體的勝利(Triumph of the Trinity)壁畫,也是設計師之一的巴洛克畫家安東•毛爾波茲 (Anton Maulpertsch)的傑作。 大教堂地下墓室內,有一項珍貴的展示,收集了自中世紀以來的石頭遺物,但通常使參觀者吃閉門羹,未開放。 位於圖書館路六號的瓦克•巴提安博物館 (Vak Bottyán Museum),展出當地歷史文物、考古學文物,以及哥德式和文藝復興時代的工具製品等。


世界文化遺產霍羅科

霍羅科(Hollókö)位於瓦茨東北方的山區中,西南方距布達佩斯一百公里。Hollók´´o的原意為烏石,Holló是烏黑的意思,K´´o為石頭,在十三世紀蒙古人入侵後,在索爾山 (Szár hill)頂的岩石上蓋了一座石頭城堡,因而得名。十二世紀中葉形成聚落後,因處在火山地帶,經常要面臨地震的考驗;後又遭封建時代的戰亂、土耳其傭兵的蹂躪,以及一九○九年的大火,使它幾乎被夷為平地。當地居民勇敢的不畏磨難,以簡樸、卻極為用心的重建家園。現在所見坐落在一座廢棄城堡山麓的帕洛茲(Palóc)人的房舍村落,多屬布達佩斯有錢的知識分子所有,按匈牙利保護古蹟法令的規定是不能改變其外形,因而使這些活的博物館得以留傳後世。一九八八年一月,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中加以保護,與中國的萬里長城、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和希臘雅典的衛城,同列為世界級的古蹟,是全世界列入保護的第一個農村。 這個美麗的小農村,偎依在山谷中,幌若世外桃園、遺世獨立,保留著中世紀的農村習俗,有豐富的民俗傳統,是民間傳奇的故鄉。這裡住的四百多名帕洛茲人以農、禽及手工藝品製作為生,說一種特殊的方言,農村房屋沿坡而建,都是紅瓦頂、白灰泥牆的獨棟平房,空地上花卉似錦、綠草如茵,予人寧靜舒適的感覺。每戶人家都擁有及腰籬笆圍繞的庭院,爬滿葡萄藤,或鮮艷花朵點綴裝飾,外部設置簡樸幾何圖案的走廊欄杆,屋簷下及門楣上都有木刻裝飾。內部只有二、三個小房間,分別是起居室兼餐廳、客房與儲存間,有些屋下依地形許可建有向街開口的小酒窖。居民的服裝彩色繽紛,配飾繁複,多為紅色、藍色,年長的以黑色為主;年輕女孩六層以上的白色連身蓬蓬裙,外面罩上藍或紅色蕾絲裙和刺繡圍裙,活似可愛的巴比娃娃。男性的服裝則如清教徒般簡潔。 這個古老村落只有兩條由東向西延伸的道路,科蘇特.拉約茲街(Kossuth Lajos utca)長不到半公里,以及兩端與這條街相交成半月形、只有一百多公尺長的裴多菲街(Pet´´ofi utca),街北側是整排的波洛茲(Palóc)度假屋,村內的公共設施、商店、餐廳等全在這兩條街相交的周邊,只要五分鐘就可全部流覽一遍。遊客中心(Tourinform)也在這一帶,不妨先走一趟,可獲得更多詳細資料。 tel:32-579011。 村教堂是十六世紀的一個木建倉庫,內外都極為簡單;五個小型博物館展示當地的傳統民俗,包括郵政、鄉村、玩具、州博物館及展覽中心。其中鄉村博物館展出當地人民所用陶器、𥉐花枕頭和民俗服、彩繪的傢俱,以及一八七二年所造的榨酒機等,都十分有趣。 霍羅科城堡 (Hollók´´o Castle / Hollók´´oi vár) 位於鬧市主街西方約三、四百公尺,從玩具博物館旁的小徑可前往,始建於十三世紀末,是匈牙利北部最堅強的堡壘,土耳其入侵後為其所有,直到一六八三年才歸屬波蘭國王索別斯基(Jan Sobieski)。十八世紀獨立戰爭初期部分遭戰火毀壞。堡內現在還存有包括加農砲等許多昔日武器和精緻的石雕刻,開放供人參觀。登堡環視四周,景致特殊,其中部分是比克(Bükk)國家公園範圍。 在城南巴洛克式石橋的護牆上有七尊巴洛克式的聖徒雕像,約建於一七五○年。橋南是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獨立戰爭中一次決定性戰役的戰場遺址,聳立有無名戰士紀念碑。 每年三月底或四月當地舉行洛格拉德州民俗節(Nógrád Folklore Festival)、七月份在舉行波洛茲族家庭紡織節(Palóc Homespun Festival),以及八月份在古堡所舉行的中世紀遊覽體驗的古堡樂(Castle Games)等活動,都會吸引無數遊客來此。


文化名城凱斯特海伊

凱斯特海伊(Keszthely)市是匈牙利的文化名城,也是境內西南部佐洛(Zala)州巴拉頓湖北岸西端最大的城市,以及匈牙利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文化和學術中心。羅馬時代在市南五公里的瓦爾肯(Valcum)建立堡壘,就是現在的費南皮茲塔(Fenékpuszta),它的北側有一條通往肖普朗、松博特海伊的道路,即今日市內的科蘇特.拉約茲路(Kossuth Lajos utca)。十六世紀抵禦土耳其入侵的,今日仍完整的在中央廣場上的修道院堡壘、聖方濟各會教堂等都是重要的基地。 十八世紀中期,凱斯特海伊及周圍都成為菲斯提蒂茲家族的財產,較之前面的塞切尼家族的傳統和保守,凱斯特海伊有了較多的改革與進步。 十八、十九世紀,流行於歐洲的文藝復興之風席捲匈牙利全國,人本主義者兼教育家的傑爾基.菲斯提蒂茲(György Festetics)伯爵,將興建於一七四五年巴洛克式的菲斯提蒂茲宮殿(Festetics Kastély)擴建巨型的圖書館,後來的凱茲海伊市便是以這個宮殿為中心,不斷向外擴充發展而成。伯爵於一七九七年又在凱茲海伊市興建了知名的喬治肯 (Georgikon)學院,是匈牙利第一所先進的農業學院,現在已改為農業科學大學。此外,他又於一八一七年籌組了充滿古希臘精神的海利肯詩人協會,使匈牙利詩人有經常的聚會場所,對國家文化的提昇有重大貢獻和深遠的影響力。 這個擁有約三萬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七度十五分、北緯四十六度四十六分,位於巴拉頓湖西北角,東有凱斯特海伊山聳峙、西有佐洛河流貫,南方面臨廣大的湖區,是一個建設高雅精緻、有文化基礎的城市,也是湖區唯一不完全依賴觀光為生的城市。現在是國內工業和旅遊業中心,主要工業有機械、紡織、食品加工、遊艇、電器和印刷等,附近地區農牧業發達。 對外交通方便,首都布達佩斯在它東北方一百七十公里處,有鐵、公路交通,車程三小時十五分。和國內其他城市間,也有長途巴士營運;並有人力船隻和巴拉頓湖沿岸各市鎮連絡。市區公共交通工具以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為主,服務普及市區和郊區。無論從公路車站或火車站下來,都可以搭乘Nos 1、2號公車,都可以到達市中心的中央廣場(F´´o tér)的大教堂旁;叫計程車可打電話333333。 這是一個旅遊城市,食宿場所眾多。最著名的是海利肯(Helikon)國際觀光大飯店,具三星級的服務設施,擁有兩百二十四間標準房和八組套房,這座以希臘神話中繆斯女神所居住那座海利肯山為名的大飯店,依巴拉頓湖濱而立,風光幽美如畫,附設有網球場的運動中心、室內游泳池、旅館專用的美麗沙灘,可供遊客休息和進行水上活動。tel:36/83/311330。 貝塔(Beta)也是湖畔三星級飯店,擁有各項設施古色古香僅三十個房間,是一家幽靜、舒適略帶「家」的感覺。 另一家鳳凰大飯店(Phoenix Hotel)也位於湖濱,是一星級的觀光旅館,約有一百間標準房,附設有餐廳、紀念品店,並有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房租公道。 市區餐廳、商店、娛樂場所林立,無論是品嚐當地風味或選購紀念品,都很方便。 凱斯特海伊市區、郊區和湖濱風景如畫,南北縱貫的科蘇特•拉約茲(Kossuth Lajos)路是市內的主要街道,兩旁商店林立,往北經過熱鬧的中央廣場,重要的景點都分布在廣場四週一公里之內,偶爾可見街旁出售手工藝品和特產紀念品的攤販。繼續往北不遠處就是菲斯提蒂宮;廣場往南途經一些巴洛克式建築物步行十分鐘就可抵達湖畔。 卡爾•戈德馬克文化中心(Karoly Goldmark Cultural Centre)位於科蘇特.拉約茲路二十八號,七月至八月中旅遊旺季的星期六,在這裡可以看到匈牙利民俗舞蹈。而這個中心的得名是卡爾.戈德馬克誕生在這座建築中,他是歌劇沙巴女王(The Queen of Sheba)的作曲家。 菲斯提蒂茲宮(Festetics Palace / Festetic Kastély)是這個城市最主要的景點,位於Kastély路一號(tel:312190),由菲斯提蒂茲伯爵建於一七四五年,是一座有一百個房間的高雅美麗宮殿式豪宅,十九世紀所建的北翼,現在內有音樂學校、市立圖畫館和會議中心;其他部分設為海利肯宮殿博物館(Helikon Palace Museum / Helikon Kestély múzeum),介紹菲斯提蒂斯宮殿,展示當時貴族們的生活形態,是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匈牙利貴族生活的象徵。 進入宮殿前要在鞋外套上布鞋套以維護地面,展示區的服務人員清一色是知識淵博的銀髮族,所參觀的房間都設計成不同的顏色,擺滿了小飾品和家俱,大都維持著昔日住者裝飾的原貌,因為英國瑪麗.漢彌敦(Mary Hamilton)女公爵一八六○年代嫁入菲斯提蒂茲家,所以其中很多東西是購自英格蘭和漢彌敦。約一個小時的參觀中,可看到的陳列項目有十世紀末期匈牙利小型兵器,包括盔甲、戰袍、馬鞍、長短刀槍等;來自亞洲及非洲的文物展,以及來自中國、上有彌勒佛像及題字的銅瓶;還有當時貴族們打獵得來的戰利品,各種動物標本、象牙、犀牛角、十并等,琳琅滿目。 宮殿附設的咖啡吧,擁有各式各樣可口的蛋糕及派,價廉物美,別忘了進去品嚐歇腳。此外,這家博物館中還常舉辦音樂會。 海利肯圖書館 (Helikon Library / Könyvtar) 位於宮殿城堡巴洛克式的南翼,是當年傑爾基菲斯提蒂茲大手筆所建的豪華圖書館,並曾廣事蒐尋各類文化、歷史藝術書籍,以及許多珍貴的絕版書、手抄本,共計藏書已逾九萬冊,是匈牙利最有價值的收藏之一,陳列在一八○一年由當地名工匠亞諾斯.克柏(János Kerbl)所設計的鑲金橡木雕刻書架上。圖書館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大廳中有古典的鑲嵌天花板,也是宮殿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巴拉頓(Balaton)博物館位於博物館路 (Múzeum utca)二號,為新巴洛克式的建築,收集巴拉頓湖區及周圍地區的地質學、自然科學、人種誌學和湖區航業發展等有關物品、照片,並展出動、植物和考古學方面的資料,以及費內克草原 (Fenékputza) 的羅馬遺跡。 喬治肯農場博物館(Georgikon Farm Museum / Georgikon Majormúzeum)設在伯切尼.尼古拉斯路(Bercsényi Miklós utca)六十七號的喬治肯農業科學大學內,展出這家實驗農場的經歷及其成為大學光榮的發展歷史和在農業上所作的貢獻,以及巴拉頓湖四週傳統農業、釀酒葡萄種植和相關產業的蓬車、車輪製造、桶匠、鐵匠等的生活情形。內容豐富,收藏許多古老的農具和農耕機器,是世界上最好的農業展覽館之一。 弗內克草原(Fenékpuszta)在凱斯特海伊市郊七公里處,這裡有美麗的沙灘、羅馬時代瓦爾肯(Valcum)碉堡的遺跡、古老的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地基牆的殘跡、菲斯提蒂茲家族所遺養種馬的農場古典式馬房和屋舍。 工藝屋(Technical House / Technika Háza)建於一八八八年,昔日是當匈牙利猶太人社區最古老的猶太教堂,由鮑姆霍(Lipót Baumhorn)所設計的一所有浪漫色彩的摩爾式建築,這位名師曾設計過塞格德、索爾諾克和珍珠市等地的猶太教堂。 海菲斯(Heviz)在凱斯特海伊市西北方六點六公里處,境內的喬治湖(Gyógy-tó),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溫泉湖,近一個世紀以來吸引無數來此泡浴、療病,對風濕病及關節炎極具療效,素為患者稱之為希望之湖。 這個人口四千五百名的溫泉城,市區以公園林(Parkerd´´o)和園中的溫泉湖為主,公園北方是少數幾條街的商業區及旅館、餐廳、銀行和郵局等重要公共設施;巴士站在湖區北方的入口迪亞克廣場(Deák tér)上,每半小時就有一班車來此,極為方便。大旅館幾乎都分布在公園林西側的科蘇特.拉約斯(Kossuth Lajos)路上。 海菲斯遊客中心(Hévíz Tourist)在拉科齊路(Rákóczi utca)二號,tel:341348、佐洛旅遊(Zalatour)在相隔幾家的八號,tel:341048,兩處都可以獲得住宿、餐廳、市區遊及活動的詳細資料,同時中心還可以上網查閱資訊:www.heviz.hu查詢。 溫泉湖(Thermal Lake / Guógy-tó)水在中世紀曾一度被當地人民拿來作鞣皮用,後來才逐漸用來療病。一七九五年凱斯特海伊的菲斯提蒂茲家族的喬治(György)伯爵將之規劃為私人度假地,成為宴客聚會的地方。 進入湖區,出人意料的景象令人驚艷,近五公頃的公園林範圍內,被翠林密密環繞的溫泉湖,沿湖一年四季生長著粉紅和白色的水蓮,湖中央有一幢紅頂白牆的建築,水氣氤氳,是世外桃源,濛朧之中又彷若仙境。西方公園入口一條有蓋長橋直達湖中建築、規劃完備的泳池及溫泉活動中心就設在這裡,從狹窄的小碼頭出發,可游泳、划船。 這個面積四萬七千五百平方公尺的湖是歐洲最大的溫泉湖,深達三十六公尺多,熱泉從三十八公尺深的火山口源源不斷的湧出,每日流量可達八千萬公升,湖底水溫為攝氏四十度左右,湖面水溫平均約二十九度,當湖面溫度逐漸變冷下沉,下面的溫水就會補充上來,所以每隔四十八小時湖水會自動更換一次,保持它的恆溫。即使在嚴冬。湖周的冷杉樹上掛滿冰霜,水溫都不會低於攝氏二十六度,全年都可泡澡。湖底沉積的火山泥及湖水含有硫磺及放射性物質,可治療風濕病和關節炎症,連湖邊都充滿著濃濃的硫磺氣體。湖上建有平台、梯架,以供泳客泡湯客攀扶,夏天許多人穿著泳衣躺在河灘作日光浴。 在拉科齊路(Rákoczi utca)入園口處,有設施完備的溫泉SPA中心,價格便宜,由早上七時至下午四時全年營業。 海菲斯溫泉大飯店(Thermal Héviz),位於Spa中心西側數百公尺,是一幢擁有二百一十個房間的四星級現代化大飯店,雙人住入雖要化六、七千元台幣,但其設施和室內室外溫泉泳池、蒸氣室、日光浴室、健身中心一應俱全,真可謂值回票價。tel:341180。


多瑙河港維塞格拉德

維塞格拉德(Visegrád)是佩斯(Pest)州的小城,其名字來自斯拉夫文字,它的意思是「高山城堡」,坐落在匈牙利中北部多瑙河曲流(Danube Bend)陡峭的高坡上,是匈牙利多瑙河畔最重要的古都。在公元四世紀時,羅馬人在城堡北方希布里克山(Sibrik Hill)建立基地以抵禦土耳其人的侵擾,當時的人稱之為「高山堡壘」,六百年之後該地仍為斯洛伐克人在使用。一二四一年蒙古入侵,一二五○年匈牙利國王貝洛四世開始在河邊為皇室修建地下堡。一三一六年,安茹王朝第一代國王查理•羅伯特把地下堡改建為哥德式皇宮,作為安茹王朝國王御用住所,也吸引了許多有錢有飯權貴來此定居,使匈牙利國力日益強盛,在二百年時間中,幾乎成了匈牙利的另一個首都和外交中心。但是它的黃金時代是十五世紀後半葉,「復興君主」馬提亞斯•柯文奴和王后亞拉岡的貝奧特麗克(Beatrix of Aragon)在位期間,他們請了文藝復興式的工匠重建了原來的哥德式宮殿,所建的形式、石刻細工、噴泉和花園,成為十五世紀歐洲貴族豪門的話題,這裡曾顯耀一時,以後得以繼續發展。後來由於土耳其的入侵城市破壞,一七○二年哈布斯堡王朝為剿清當地獨立起義份子,將城堡炸毀,城市也隨之失去音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地積極展開城市奕],逐漸形成一個旅遊城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考古學家發掘出古宮殿遺蹟而聲名大噪。 這個只有二千多人口的河港城市,是匈牙利人最引以為傲的風景區之一。多瑙河由西而東、從奧地利平緩的流入匈牙利境內,到了埃斯泰戈姆至維塞格拉德這一河段,河流突然呈現「U」字形大轉折,造成景色宜人的多瑙河曲流;尤以在維塞格拉德這一段,有波爾索尼 (Börsöny)與比列斯丘陵在水中交會,兩者之間留下的細小隙,是難得的景觀。加之五百至七百五十公尺左右平緩海拔的小丘陵、樸實的農村小鎮和田野風光、沿河兩岸一些與匈牙利歷史有關的古蹟、古堡等都相當吸引人。 當地對外交通相當方便,這裡東南距離布達佩斯只有五十公里,南至聖安德烈、西往埃斯泰戈姆都只有七、八公里,每天有十六班巴士來往,路況良好。這裡是多瑙河水運的樞紐之一,來往船運忙碌,六月中至九月初的觀光旺季,每天三班渡輪自維塞格拉德的大莫洛斯 (Nagymaros)碼頭開往布達佩斯,每天兩班往埃斯泰戈姆。 市區交通更加方便,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計程車往來不絕,交通有序。當地傳統產業有育鷹、飼養獵犬、石刻、燒木炭、養蜂和釣魚等。 這裡旅館眾多,各種層次都有,在夏天旺季,仍會一房難求,但是房租卻非常便宜。除了有飯店、賓館供遊客選擇外,還有民宿和露營地可作候補。市內最有名的住宿地方是錫爾維納斯(Silvánus)三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黑山(Black Hill / Fekete hegy),擁有九十四間優雅的客房,附設有餐廳、健身房和購物店。 這個小城大小餐廳充斥,口味多端,以坐落多瑙河邊中央廣場上的狄奧富(Diofo)餐廳最為著名,所供應的魚料理,特別美味。 維塞格拉德有不少誘人的名勝古蹟值得參觀,其中的皇宮遺蹟(Royal Palace / Királyi Palota)位於城堡上,十五世紀由馬提亞斯國王所建,屬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的混合體,曾被山崩埋沒,於一九三四年被挖掘重整。皇宮長六百公尺、寬三百公尺,共有三百五十間廳室,有哥德式拱廊,中庭的海格勒斯大力士大理石噴泉似在訴說著往日的風光;獅泉苑中的紅大理石水井,泉水從後牆上兩頭獅子口中噴出,流入大理石盆中,而盆子卻被五頭斜立的獅子頂著。因其豪華無比,當時教皇駐匈專使曾稱讚它為「地上天堂維塞格拉德」。 旅遊旺季由穿著中世紀士兵服飾的老先生導遊解說,使人幌若回到了中古時代。皇宮圓頂大教堂改成的馬提亞斯國王博物館(Mátyás Király Museum)裡,還珍藏著大量十四世紀石刻聖伊斯特凡的皇冠及象徵的標誌。 所羅門之塔(Salamontorony)建於十三世紀初,是舊皇宮的入口,也是匈牙利最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高大厚實五層、共高三十一公尺,壁厚三公尺,曾擔任著監控多瑙河水運和沿岸陸運的雙重任務,現在已闢為博物館,沿著這裡和城堡之間廢頹的城牆,可攀登上城堡。從古城堡的城牆上,可以眺望到整個多瑙河曲流、河谷的景致和谷地的村落。 城堡(Citadel)位於所羅門塔北方三百五十公尺高的小山上,建立於一二五九年,周圍有堅固岩石的八公尺厚城牆及護城河環繞,一直都是匈牙利皇冠及珍寶的儲藏地,直到一四四○年,西格蒙德國王的女兒、盧森堡的伊麗莎白急著替她未成年的兒子拉茲洛(László)加冕為王,而偷走了皇冠,雖然在一四六四年皇冠歸還了,並用更牢固的方式鎖起來,但當時仍是喧囂一時的新聞。堡內設有小型肖像畫展、狩獵成品、鷹類等展覽;以及一個小型臘像館陳列昔日被酷刑拷打至死的犧牲者。 在這裡最值得參觀的還是那些堅固的防禦設施,途中登上三七七公尺高的大維勒 (Nagy-Villám)觀察塔,可將多瑙河及四周美景一覽無遺。 大馬羅斯(Nagymaros)村在多瑙河的另一邊、維塞格拉德的斜對角,這裡自然景觀非常美麗,並有由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合建的水力發電廠的水壩和許多河閘。每逢夏日布達佩斯和維塞格拉德的人們,多喜歡前來採集小紅莓,遊客可以到碼頭坐渡船欣賞,tel:398160。


巴拉頓湖市希歐福克

希歐福克(Siófok)是紹莫吉(Somogy)州有名的休養城市,二十世紀鐵路通達後,開始有很多人到此度假,旅館、餐廳、辦公室的迅速增加,使它成為匈牙利最大的遊覽區之一,每至夏季遊客蜂擁而至,吃、喝、玩樂,湖畔擠滿了游泳、陽光浴的人群,使全城喧嘩吵雜,充滿了活力,成為巴拉頓湖畔最大的度假地,自一九九七年起被稱為「匈牙利的夏都」。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四分、北緯四十六度五十四分,位於布達佩斯西南方一百零八公里,北濱巴拉頓湖,西北隔湖與蒂豪尼半島相呼應。 這個小城只有二萬五千多名人口,每到旅遊旺季,外來遊客擁塞,是巴拉頓湖南岸最熱鬧的度假地。觀光客川流不息,商店林立,櫥窗布置悅目,路邊販售特產的三步一攤,五步一店,紀念品琳瑯滿目,色彩華麗手工刺繡的桌巾、上衣、圍裙、桌墊、幾何圖案的壁飾、木雕玩偶、小箱子和皮水壺等,都具有匈牙利民族特色。尤以湖濱大道上的飯店、餐廳、商店、夜總會各具魅力,還有紀念館、公園、別墅和露營場地。 交通非常方便,有鐵、公路對外連絡,前來遊湖的旅客,可從首都布達佩斯南站(Deli Pu)搭乘開往鄰國克羅埃西亞的火車,中途在希歐福克下車即可,行程一百一十公里,一個多小時就可到達;在遊覽旺季或週末假期,還會增開臨時班次;另外搭乘環湖鐵路可至沿湖其他度假地,還有鐵路可通南部各城市。公路交通四通八達,和郊區及國內各主要城市間,都有定期長途巴士營運,並有高速公路通往布達佩斯。市內交通工具五花八門,公車汽車、電車、觀光巴士、計程車、轎車、觀光馬車、摩托車、腳踏車,應有盡有。 當地有很多旅館可供選擇,但在七、八月的旺季近十萬名遊客來到,一床難求,最好事先登記。四星級的有帕諾拉瑪(Panoráma)觀光大飯店,位於市區東方黃金湖岸,擁有一百五十四個設施完備、舒適的客房,幽靜的環境,以及菜餚味美優雅的餐廳,tel:311638。 亞述(Ázur)大飯店位於城西維多拉斯路 (Vitorlás utca)十一號,有四百個房間分布在四棟大樓中,四號大樓最好,這裡的地點雖不是最精華的部分,但這家的設施、服務、價格都十分合理,tel:312419。 艾蘇帕特(Ezüstpart)位於市中心西方四公里,這是一個超過八百個客房的大型飯店,也是唯一在淡季減價的大飯店,tel:350622。 比較有名的三星級大飯店多設在湖畔的裴多菲.席塔尼(Petöfi Setány)路上,包括十九號的匈牙利亞大飯店(Hungária Hotel),擁有一百三十七間可眺望湖景的雅致客房,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備tel:310677;十一號的萊杜 (Lido)大飯店,一百三十間高級客房,服務品質優異,tel:310633。巴拉頓(Balaton)國際觀光大飯店,毗鄰萊杜大飯店,擁有一百三十七間優雅的客房,服務親切,tel:310655。歐洲(Európa)大飯店,位於十五號,也有一百三十七間湖景雅房,tel:313411。 這裡各種餐廳林立,速食店處處,湖岸沿著大湖灘(Nagy Strand)的裴多菲湖濱大道 (Pet´´ofi Sétány)一帶很多小吃攤販,大湖攤有價格合理的小吃店,但多半湧入年輕的學生,氣氛熱鬧,不過也十分吵雜。位於中央路一百八十四號的弗加斯餐廳(Fogas Étterem),供應匈牙利的風味菜,很受食客歡迎。馬特洛茨 (Matróz)餐廳坐落在約高公園(Jókai Park)西側的運河過道,附近停泊船隻,也方便乘坐渡船,這是一家酒吧餐廳,招牌菜燒雞是老饕的最愛。 巴拉頓湖附近盛產水悞及葡萄,也出產著名的白酒,在遊玩之餘可找機會品嚐。 遊客中心(Tourinform)位於熱鬧市中心區的自由廣場(Szabadság tér),旅遊旺季除星期日為早上十時上班到下午六時外,週一至週六都從早上八點上班至晚上八時,會說英語的工作人員可協助訂食宿、安排遊程,可多加利用,84/310117。 值得參觀的地方有運河閘(Canal locks),位於市西巴洛斯(Baross)橋附近,這些設施部分仍然是公元二九二年羅馬人所建,十六、十七世紀土耳其人曾予擴建,站在巴洛斯橋上,或者是到渡輪碼頭旁的克洛蒂通道(Krúdy sétány)就可清晰看到,附近也是匈牙利海軍總部所在地。 氣象台(Weather Observatory)位於運河入口,據說湖上的風向氣流都預測很準,可看看他們的設備如何。 貝澤迪水資源博物館(Beszédes József Museum for Water Economy),位於希奧(Sio)街二號,展出豐富的地質學收藏品、水土保持及水產的資料。 伊姆爾•卡爾曼紀念室(Imre Kálmán Memorial Room)是紀念一八八二年出生於此、一九五三年逝世於巴黎的歌劇作曲家卡爾曼。文化中心(Cultural Centure)大部分展出藝術作品,包括繪畫和雕刻等。 希歐福克最誘人的地方是可以作多樣化水上活動的巴拉頓湖區,沿湖水淺、平緩綿長的沙灘,大人和孩子在這裡可安全的盡情嬉戲追逐。湖上有風浪板出租,生意興隆;也有人駕帆船出湖,更多的人在湖畔草地上做日光浴。 這個城市可以說是靠湖吃湖,地方的文化經濟,完全依賴巴拉頓湖(Lake Balaton)。它是中歐和西歐最大和最美麗的淡水湖,因為湖太大了,波光漪漣,猶如海洋,匈牙利人索性就稱它為「匈牙利之海」,聊慰這個內陸國家人民對海洋的相思。公元一○五五年,匈牙利國王拉卓斯一世用匈牙利文和羅馬文頒布詔書,宣布開闢巴拉頓為遊覽區。 除布達佩斯外,巴拉頓湖也是匈牙利最大的觀光區,經緯度為東經十七度四十五分、北緯四十六度五十分,位於匈牙利西部中央、外多瑙(Dunántúl)地區包科尼山東南麓,東北距布達佩斯約一百公里,湖面積五百九十五平方公里,湖東西長七十七公里,南北最寬處十四公里,形狀像一條臥蠶,又細又長,開車繞湖一周有一百九十七公里。湖四周由環湖鐵、公路貫連,銜接直達布達佩斯的鐵路和高速公路。 巴拉頓湖將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劃分為二,北岸的蒂豪尼半島從北岸突出湖中,將巴拉頓湖分為兩個部分,島東端距南岸最窄處僅一公里半,恰似蠶的頭部;東半島面積較小,但湖面卻比較寬,水也較深;西半部面積較大,但較為狹長。狹窄部分水最深有十一公尺,其他部分水較淺,湖水平均深度只有三點七五公尺深,因此巴拉頓湖只能算是個「淺水湖」。在蒂豪尼和對岸桑托德(Szántód)之間有渡輪銜接。 湖區氣候四季分明,景色幽美,全年平均日照時間長達兩千二百小時,在七、八月的夏季水溫高達攝氏二十八度,冬季水溫下降,水面會結冰四十到五十公釐厚,成為天然的溜冰場。即使天寒地凍仍然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秋日湖景最為美麗,湖色變化萬千,水畔的蘆葦、水鳥更見風情,水面碧波蕩漾,綠水湜湜;湖水含鹽量平均每公斤達半公克,具醫療價值,加上氣溫宜人,湖中魚貫穿梭的水生動物,因此成為遊客的最愛。據統計這裡有四十二種魚類,其中最令人心動的是梭鱸(Fogas),不但味美,並且難釣。湖北岸有美麗的火山丘、葡萄園和寬廣弧形的海C湖南岸有許多淺水灣和細白沙灘,是歐洲最長的沙灘浴場和夏天戲水勝地。 巴拉頓湖也是帆船和風浪板的樂園,沿湖設了無數租船及風浪板的地方,並在南北兩岸開闢了五十多處露營地、飯店、餐廳及林立的紀念品店。為了避免水質污染,湖上禁行有引擎動力船隻。


療養城巴拉頓菲賴德

巴拉頓菲賴德(Balatonfüred)是維斯普雷姆(Veszpr'em)州有名的休養城市,也是巴拉頓湖區的首府,菲賴德(Füred)是巴拉頓湖區最古老的Spa和度假中心,因而得名。它雖坐落在巴拉頓湖畔,卻因為境內含豐富二氧化碳的溫泉心臟治療醫院而遠近馳名,同時這個城市與希歐福克的瘋狂雜亂截然不同,而另有一份高雅。 早在一六三二年,來自德國的地理學家馬丁•澤勒(Martin Zeiller),就發現這裡可飲可溶的碳酸泉療效。第一批永久性的澡堂和泉水飲用廳建於一七七二年,礦泉療養院則建於十九世紀,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叫做伊麗莎白,現在已擴建了專業的醫療部門,據說這種溫泉健康療法對人體心臟病、腸胃病、神經系統和循環器官等極具療效,成為心臟病患者的朝聖地,因此每年都有上萬人慕名而來。在十九世紀中葉,匈牙利的王公貴族、文學家、藝術家和名流權貴人士,也多以此地的溫泉地當作溫柔鄉,為巴拉頓菲賴德增添了許多風雅氣息,從那些豪門巨宅及私人溫泉別墅的建築上,仍可看出當年富豪聚此享樂的奢華場面。 這個擁有一萬五千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七度五十三分、北緯四十六度五十七分,坐落在風光明媚的巴拉頓湖北岸湖濱,北與維斯普雷姆距離二十公里,南部隔湖與希歐福克遙相呼應,西南至蒂豪尼十二公里。景色優美,空氣清新,市內設有十一個泉療所,郊區是美麗有名的葡萄種植園。 在對外交通方面,鐵、公路稱便,搭乘特快火車前往東北方一百三十二公里處的首都布達佩斯,只要兩小時車程;普通列車需三小時。公路交通無遠弗屆,在旅遊旺季,維斯普雷姆和布達佩斯都有觀光巴士來此。如自己開車從維也納來可走八十四號公路;若自布達佩斯前來,可選擇M七高速公路或七十號幹線公路,但以走七十號幹線公路景致最美,沿途會經過貝多芬「不朽戀人」的故鄉馬爾頓瓦沙爾 (Martonvásár)。市區交通更加方便,公車、電車班次密集,乘客並不擁擠;計程車生意清淡。 此地食宿方便,旅館眾多,民宿也不少,但需多付百分之三十的附加費,房租仍較住飯店便宜得多。當地比較著名的旅館有三星級的瑪利納 (Marina) 大飯店,擁有四百間標準房及殘障設施完備的客房,旅館有專屬湖濱活動中心,可游泳、划船、風浪板、滑水、日光浴。另設有多種口味的餐廳、夜總會、健身房、室內溫泉游泳池和購物街,地址為塞切尼大道 (Szechenyi u.)二十六號,tel:36-87-343460, 343644。 安娜貝洛(Annabella)也是三星級的國際觀光休閒大飯店,有三百九十間各種客房,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地址為貝洛安萊茲 (Beloiannisz)路二十五號。瑪格麗特 (Margaréta)大飯店,也是三星級的高級旅館,只有五十間雅房,服務親切,地址在塞切尼大道二十九號。布洛哈露易莎(Blaha Lujza)位於同名的街上,這裡因一八九三年至一九一六年的夏季著名的女歌星都住在此而揚名,這幢位於市中心,只有二十二個客房的小巧可愛舒適的度假住宿地,tel:581210。阿拉尼拜拉格(Aranycbillag)是一星級的飯店,坐落在西格蒙德路,擁有一百多間高級客房及賓至如歸的服務品質。 在餐飲方面,這個旅遊度假休養地餐廳充斥,有四星級如霍杜查達(Hordó Csárda, tel:482017)等優雅美味餐廳,有讓東方人解饞的香港餐廳,以及沿湖的便宜飲食,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 巴拉頓菲賴德擁有兩個不同性質的旅遊區域:湖周的度假區,以及城西北聖伊斯特凡廣場(Szent István tér)附近一帶為主的舊城部分是商業中心,但全城似乎所有看的、玩的都脫離不了與湖水有關。火車站、汽車站位於多波伊斯特凡街(Dobó István utca),由車站往東南方碼頭附近的維多洛希廣場(Vitorlás tér)約莫一公里遠,是觀光精華區所在,觀光的內容可至遊客中心索取資料。 全市共設有三處遊客中心,離火車站最近的菲賴德遊客中心(Füred Tourist)位於裴多菲.薩多爾街(Pet´´ofi Sándor utca)二號,tel:87-481605。另外在泰戈爾通道(Tagore Sétány)一號還設有辦事處。 遊客中心(Tourinform)也有兩個據點,一個在裴多菲街六十八號,tel:580480。另一處在塞切尼街(Széchenyi utca)四十七號。 這個城市也是巴拉頓湖泛舟遊船中心,早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已有汽船繞湖遊覽,現在有巴拉頓船業公司的船隻,往來於湖岸各市鎮作交通或旅遊服務,在夜間的遊覽船上可享受燭光葡萄酒晚餐及迪斯可舞 (tel:342230)。五月份是遊湖旺季的開始,為了避免有引擎動力的船污染湖水、影響湖四周種植的葡萄品質,湖區很多地方已規劃成為帆船及風浪板區,當地還設有帆船駕駛訓練學校,以供生手遊客入門。 帆船俱樂部(Balaton Yacht Club)就設在維多洛希廣場西南側的薩科尼路(Zákonyi Ference utca)二號,tel:343955。 喬爾基廣場(Gyógy tér)位於市中央,它的南邊是伊麗莎白醫院,北面是工會療養院的綜合建築。廣場中央有一座建於一八○○年古典式的科蘇特溫泉飲用亭(Kossuth Pump House),水源是來自火山地形裡噴出的五大熱泉之一的可飲用泉;這裡有五處礦泉,其中四處供州立心臟病醫院使用;科蘇特溫泉則在每年的五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對外開放。 廣場和臨湖公園至湖濱大道之間有三座紀念碑:分別紀念匈牙利浪漫主義著名戲劇家基什法魯迪(Sándor Kisfaludy)、偉大的政治改革家伊斯特凡•塞切尼(Istvan Széchenyi)和印度詩人泰戈爾 (Rabindranath Tagore)。其中基什法魯迪的作品受巴拉頓湖景影響至鉅,也由於他的作品使得巴拉頓湖揚名;塞切尼於一八四○年代推行一連串措施使巴拉頓湖區經濟活動復甦,一八四六年首創汽船遊湖之旅,泛舟遊湖因而成為時尚,遺風至今湖上每兩年仍舉辦一次他提倡的「藍絲帶(Blue Ribbon) 」競賽;泰戈爾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在一九二六年來此治療心臟病時,也在此留下很多曠世詩作,故除紀念碑外還有一條泰戈爾大道。 臨湖公園在廣場南邊,古木參天,多為銀杏。泰戈爾病癒後曾在這裡種了一棵菩提樹,至今枝葉繁茂,樹旁立有印度政府贈送的泰戈爾塑像。在詩人的創導下,這裡栽培了成行的紀念樹,作為各國人民友誼的象徵,其中除泰戈爾所種的外,還有義大利詩人薩爾瓦多雷•夸西莫多、印度前總統吉里等人的紀念樹。 巴拉頓美術館(Balaton Gallery)是市內一棟美麗的建築物,經常展出匈牙利歷代及湖區相關的本土藝術作品。 約卡伊紀念館(Jókai Emlék Múzeum)位於維多洛希廣場(Vitorlás tér)北側,是紀念偉大的匈牙利十九世紀多產名小說家約卡伊 (Mór Jókai)的文學博物館。這裡原本是他的別墅,在這個風光明媚的湖畔建築中度過了二十二個夏天,在身為女演員的妻子羅莎.勞伯法維(Róza Laborfalri)的嚴厲督促下,寫作之餘悠閒的賞景,也才能在愉快的心情下獲得更多靈感。館中大致還保留著他昔日居住時的情況,也展示他出版的近二百本書及大量新聞作品。 洛基洞(Lóczy Cave / Lóczy-barlang)是巴拉頓湖區最大的溶洞,位於舊城中心北邊的Öreghegyi路,可步行前往,或租一部腳踏車,一路悠哉悠哉別有情趣。 科洛斯卡谷位於市郊、危岩、流泉,特殊自然的景觀,是一個自然保護區,也是值得遊賞的地方。


如詩如畫的蒂豪尼市

蒂豪尼(Tihany)是維斯普雷姆州的水城,也是巴拉頓湖畔如詩如畫的小港市,位於巴拉頓湖北岸的蒂豪尼半島東部。這個半島是匈牙利第一個自然資源保護區和國家公園,島上多火山溶岩形成的丘陵和五十萬年前的溫泉石化堆,丘陵向湖面傾斜,有窄狹的地頸與陸地相連,如一個蛇頭伸入湖心五公里,幾乎連接對岸,形成一個隔離的寧靜環境,景色非常優美,島上林木參天,古意盎然,從島的頂端可眺望湖區全貌。 這個港市人口不到二千,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鐵器時代就有居民聚落,古羅馬人也曾在此居住過,一○五五年才出現在地圖上。虔誠的基督教君王安德魯一世登基後,一○五五年建立了一座巴洛克式修道院作為匈牙利歷代國王駕崩後安息之所,不過直到現在羅馬式的地下室裡,只在一○六○年安葬了他本人。 地下室上面的修道院教堂東邊有一些玄武岩壁直逼湖岸,岩壁上有許多隱士密室,安德魯一世在十一世紀時曾將從基輔(Kiev)過來的一批修士安置在這裡。這位國王在年輕時曾在基輔王子傑羅斯拉夫(Jaroslav the Wise)宮中待過一段時日,還娶了基輔王子的女兒阿娜斯塔西亞(Anastasia)為妻,因此和東方的教會頗有淵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致哈布斯堡帝國解體,哈布斯堡•洛林(Habsburg-Lorraine)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查理(Charles)四世,就是在這座修道院裡度過他在位的最後一夜。一九二一年十月,這位末代皇帝企圖恢復實權作最後的奮鬥,但不幸還是失敗了,後來他被拘留在蒂豪尼。同年十一月三日匈牙利議會頒布法令,取消查理的君權、將他送到多瑙河的包姚港口,登上一艘螢火蟲(Glowworm)號英國軍艦,從此被放逐在馬德拉(Madeira)群島上。 蒂豪尼對外交通,可由東北方十一公里的巴拉頓菲賴德乘長途巴士來此,要不了半個小時車程,班次密集。也可以由巴拉頓菲賴德搭客輪、或在對岸的希歐福克乘渡輪前來,渡輪碼頭在市南方約二公里的半島南端,內港碼頭另設在半島東方,非常方便。 由於此地是觀光區,旅館和民宿很多,服務設備都很不錯,最有名的旅館是蒂豪尼四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港口(Rév)路三號,擁有三百七十間高級客房,包括數十間套房在內,附設各種休閒度假的服務設施。 市內餐廳林立,但一般消費偏高,很多自助旅行的觀光客,都到超級市場選購食物。 這裡風光明媚、美景處處,在半島的山丘間覆生著蒼翠繁茂的植物,綴生著花卉,非常悅目;山坡上的奇石、土墩,都是五十萬年前留下來的石化遺蹟。土墩高的有二十六公尺,黃昏時分在夕陽的照射下反射出瑰麗的金色光芒,非常美麗。健行是參觀這裡最能讓人滿足的方式,雖然當地已規劃了許多安全而明顯的路線,但最好先到遊客中心索取詳細資料、詢問狀況,以免入寶山空手而回。 遊客中心(Tourinform)位於科蘇特拉約茲路(Kossuth Lajos utca)二十號,tel:448804,蒂豪尼遊客中心(Tihany Tourist)在十一號,tel:448481。 市中心區的範圍很小,以科蘇特拉約茲街 (Kossuth Lajos utca)為主,遊客中心、郵局、戶外民俗博物館(Szabadtéri Néprajzi Múzeum)等都在這條街上。 郊區的山丘間由於長期的風雨浸蝕,形成兩個湖泊,內湖(Bels´´o-tó)高出巴拉頓湖面二十五公尺,它的位置差不多在半島的中心位置,東側就是市鎮所在地,外湖(Küls´´o-tó)位於半島西北方,一八○九年枯竭,一九七五年又逐漸進水,湖中水產資源豐富,生滿雜亂的蘆葦,許多鳥類在這裡棲息,並且受到法律的保護。 設在這裡的蒂豪尼水族館裡,有巴拉頓湖中生存的五花八門魚類可供觀賞。蒂豪尼產一種珍貴的貝殼化石「羊趾甲」,傳說古代一位公主有一群金色小羊,不幸被湖水吞噬,貝殼甲貝化石就是這些小羊的趾甲變成的。 回音山(Echo Hill / Csúcs hegy)位於蒂豪尼半島西部的湖畔,高二三二公尺,在這座山上可聽到長達十六個音階的回音,非常奇特,雖然現在回音效應已經減弱,但它獨具的希罕現象,仍然吸引無數人前往探秘,從山上可眺望內湖及外湖的全貌。 阿帕迪教堂(Ápáti Church / Ápáti templomrom)位於回音山的北方,參加蒂豪尼港(Tihanyirév)的黃線遊蹤即可到達,這是一座十三世紀的大教堂遺蹟,從所遺建築仍可見其昔日風範。 大修道院教堂(Abbey Church)由安德魯一世國王始建於一○五五年,一七一九年至一七五四年之間、土耳其人被逐出匈牙利之後重建,並加蓋了兩座巴洛克式尖塔,人們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這座赭色亮麗的建築。教堂四周昔日圍繞著許多小農舍和漁人村,現在已經改建為商店、酒館、餐廳和咖啡廳等。修道院的正下方,有個專為水上運動而設立的小港口,港灣處有一條略呈弧形的防波堤,許多船隻停泊在此,放眼望去,景色宜人。 教堂內部裝潢陳設富麗堂皇,有珍貴的壁畫,以及在一七五三年至一七七九年由奧地利的塞貝斯蒂恩•斯圖霍夫(Sebastian Stuhlhof)兄弟所作巴洛克、洛可可的飾物,包括雕刻精緻的隔屏、布道講壇、聖餐桌、唱詩班席位,以及聖器收藏室等布置。唱詩班過道及管風琴上方壯觀的天使群,也是由斯圖霍夫兄弟所雕刻。天花板的天頂畫則是由塞克利(Bertalan Székely)、迪克艾勒 (Lajos Deák-Ébner)和洛茲(Károly Lotz)等人於一八八九年教堂重修時所繪製。 教堂地下羅馬式的地下墓室中,安德魯一世國王的遺體躺在一具雕刻精美的石灰石棺槨內,棺蓋上螺旋式的十字架,是十一世紀匈牙利國王經常使用的形式之一。 本篤會修道院博物館(Benedictine Abbey Museum / Bencés Ápátsági Múzeum)在大修道院教堂隔壁,從大修道院教堂主祭壇的右方即可進入,展示巴拉頓湖區生態、宗教儀式的法衣,以及一個珍藏著許多手抄本的圖書館。另外一間臥房,是哈布斯堡王朝的末代國王查理四世和他的妻子吉塔(Zita),一九二一年十月在這個臥室住了一個星期,室內大致維持他們住時的原貌,同時還展示許多他們獲得的奉獻物。另外,地下室有一個小型博物館,展示羅馬塑像和一些恐怖的現代雕塑。 人種學博物館位於包賈尼(Batthyány)路三十六號,是一處舊農舍改建的露天博物館,展出各種族具特色的文物,以及農民和漁夫自古至今所使用的器具和樣品房屋。


托考伊是葡萄酒之鄉

托考伊(Tokaj)是西北部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Borsod-Abaúj-Zemplén)州一個小城市,位於布達佩斯東北方約兩百公里的澤姆普林山南麓、包爾紹德河和蒂薩河的匯流處,以盛產品質優異的葡萄酒而打開知名度,素有「葡萄酒之鄉」的美譽。早在兩千多年前塞爾特人已在這裡種植葡萄,十三世紀匈牙利國王更招募許多比利時南部瓦龍的農夫來此種植葡萄,所產葡萄糖分極高,因此本地釀製的葡萄酒特別好。 有關它悠久的歷史,可至托考伊博物館 (Tokaj Museum)參觀,位於貝瑟倫•賈波爾路 (Bethlen Gábor utca)十三號,tel:47/352636,這是一幢十八世紀所遺的希臘貿易廳,雖然未留下什麼有關的文物,但其內展出基督教時期的宗教儀式文物相當珍貴,包括聖像、中世紀的耶穌聖像十字架、聖三一神像和猶大像等,都是來自附近大猶太聚會所。另外這裡也展出當地的歷史文物,令人矚目的是赫吉爾亞(Hegyalja)地區生產葡萄及釀酒過程,更可深入瞭解托考伊葡萄酒業。 托考伊藝術館(Tokaj Gallery)位於同一條街的十七號,這是十八世紀的一所希臘東正教堂,展出當地藝術家的傑作,其中一座木雕講壇的精緻令人讚賞,經館方同意才可免費參觀,tel:352003。 大猶太教堂(Great Synagogue / Nagy zinagóga)位於塞豪斯街(Serház utca)三十五號,第二次世界時曾被德軍當作軍營,之後寄住者的不愛惜耗損幾淪為廢墟,一九九二年才予部分修復。 在托考伊許多酒窖都提供品嚐,花費台幣約四百元,可以不限量的品嚐約六種以上的名酒。許多的大酒廠裡,更有像迷宮似的酒窖。 拉科奇酒窖(RákócziCellar / Rákóczi Pince) 位於科蘇特廣場 (Kossuth tér)十五號,已經存在了六百多年,是市內最古老的酒窖,廊道多達二十四條,全長有一公里半,兩旁的大小酒桶,共可盛酒達兩百萬公升之多,可稱為「地下酒城」而當之無愧。所產的優良葡萄酒醇厚、澄澈、香甜可口,是當年羅馬教宗和匈牙利國王宴席上不可或缺之物。 勛獎廳(Hímesudvar / Decorative Court)是另一處較有名的十六世紀酒窖,在市中心還設有門市部,這是匈牙利唯一有網路查詢設置的地方,tel:47-352416。 當地名牌葡萄酒有「托考伊」、「菩提樹葉」、「富爾明特」和「沙爾加」等品種。每年的葡萄豐收季節舉辦的「葡萄節」活動及晚會,吸引鄰近城鎮的人民及許多觀光客前來共襄盛舉,熱鬧非凡,在這個時候前往旅遊的觀光客,都要提早預約旅館房間。 擁有約五千名人口的托考伊市,地理位置上東鄰勞考毛茲 (Rakamaz),東南距尼賴吉哈佐約四十公里,每天有十六班火車來往;西往米什科爾茨五十公里,每天十四班火車往返,換車前往東北斯洛伐克邊界也只四十多公里,交通非常方便,鐵路橫過蒂薩河經由米什科爾茨往西南方的布達佩斯,也可經由沙羅什保陶克前往北方的斯洛伐克。公路南來北往,可通往國內外各地,長途巴士班次密集。市內交通秩序良好,公共汽車和電車為市民提供價廉物美的服務。由於交通情況良好,當地特產的葡萄酒能夠迅速外銷出去,外地的觀光客也能不斷地湧入品酒、買酒,使西經濟活躍,市政進步。 當地除產製美酒外,還有化學、電子、食品加工和木材加工等企業。由於旅遊業的日益發達,也帶動了餐飲業的興旺,街上餐廳、速食店、小吃店充斥,各種風味兼備。旅館眾多,民宿也不少,最著名的旅館是二星級的托考伊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拉科齊路五號,約有四十間雅房和現代化的服務設備。 遊客資訊中心(Tourinform)位於塞豪茲路(Serház utca)一號,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九時至下午四時提供服務,參加當地品酒或蒂薩河夏日水上活動及遊河等項目,最好先詳細瞭解內容,tel:47-552070。


維斯普拉姆是皇后城

維斯普雷姆(Veszprém)市是西部維斯普雷姆(Veszprém)州的首府,位於匈牙利西部,本來是巴拉頓湖北岸的舊皇后城(City of the Queens),阿爾帕德王朝的王后們皆在此加冕。這裡也是國內歷史悠久的主教轄區,當時主教大權在握有如國家宰相,把這個城市建設得很好,在對抗土耳其的戰爭中被佔領,主教在一六二八年才返回城內。一七○二年的庫魯茲(Kuruz)戰爭中,城市被夷為平地;十八世紀時才得以重建,昔日的主教宮和皇后宮已不復存在。 這個擁有七萬五千名左右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七度五十五分、北緯四十七度六分,位於布達佩斯西南方一百一十三公里的包科尼山區,瀕臨謝德(Sed)河,南接巴拉頓湖和巴拉頓菲賴德,西北至傑爾市六十五公里,東距葉克什白堡四十公里。整個城市非常特別的興建在五座山丘上,全城山谷交列,巨石散立,小橋流水和古老的作坊錯落其間,房屋依山而建,彎曲的狹窄街道上排滿了巴洛克式或具歷史性的建築約兩百座。 這個國內主要的工業中心,開設有紡織、葡萄酒、植物油、食品加工和化工等工廠,尤其是當地的化工廠在全國同類工廠中佔有顯赫的地位。此地鐵、公路水陸交通方便,且係地區貿易中心,因此也有許多旅館供人選擇,其中最出名的是二星級的維斯普雷姆瑪格麗特 (Veszprém Margaréta)大飯店,位於布達佩斯蒂(Budapesti)路六號,擁有七十五間高級客房因位於繁忙的通道,略嫌吵雜。 城市分城堡區和新市區,一九三六年利用十五世紀城堡門的石料,在市中心興建了英雄門,是城堡區和新市城的分野點。 城堡山(Castle Hill)山下的中世紀市場舊城廣場(Óváros tér)是遊覽維斯普雷姆最佳起始點,廣場上林立著十八世紀的精緻建築,除市政廳及現在已改作銀行的海關(Customs House)外,尤以一七九三年所建,有鐵花欄杆、巴洛克式的波索屋(Pósa House)最具代表性,現在也是一家銀行。沿著城堡路(Vár utca)而上,必經過英雄門(Heroes’ Gate / H´´osök Kapuja),這是一九三六年用十五世紀的城堡門石頭重建的。遊客中心(Tourinform)即在英雄門西側,tel:88-404548。 繼續前進是火警瞭望塔(firewatch tower / tüztorony)是一座哥德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義式的混合體,塔上的編鐘至今仍然每小時演奏一次,音樂清脆,響徹全市。接著是一八三六年所建新古典式教區教堂(Piarist church / Piarista templom),它的對面是一四六七年所建紅色大理石聖壇(altar stone)。 主教宮(Bishop’s Palace / Püspöki palota)在城堡路十六號,是十八世紀由陶陶(Tata)來的雅各布.費勒(Jakab Fellner)設計建造,面向聖哈洛薩格廣場(Szentháromság tér),龐大的建築呈ㄩ字形,從中世紀以來這裡就是皇后的居所,廣場上有一七五一年所建聖三一紀念柱 (Trinity Column)。 吉塞拉禮拜堂(Gizella Chapel)位於城堡路十八號,以史蒂芬國王的妻子為名,紀念十一世紀時她在這附近加冕為后,堂內壁的十三世紀壁畫相當珍貴。禮拜堂的街對面是吉塞拉皇后博物館(Queen Gizella Museum)展出宗教藝術。 另外,還有始建於十一世紀的大教堂 (Cathedral of St Michael / székesegyház),現在除地下墓仍為原始的哥德式外,其他部分已經數次改建。 世界末端(World’ End)是當地一個熱門景點,即城堡路的末端,這裡接近巴拉頓湖,在矮牆圍籬內,有史蒂芬國王夫婦的塑像,遊客都會與他們合照一張留念。 包科尼(Bakony)博物館位於列寧•李吉特(Lenin liget)路五號,展示青銅器時代作品、羅馬時期發現物、繪畫和民間藝術等。


沃什首府松博特海伊

松博特海伊(Szombathely)市的德文名字叫做斯坦那蒙格(Steinamanger),是沃什 (Vas)州的首府,同時也是匈牙利西部外多瑙河區(Transdanubia)的第二大城,它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在古代的時候,這裡是山區和平原交通的交匯點,羅馬帝國皇帝克勞狄一世(Claudius I)於公元四十三年在此建立貿易據點薩瓦里亞(Savaria), 「琥珀路」經過這裡聯結義大利和波羅的海,故有「十字路口之城」的美譽。二世紀是當時很重要的羅馬城市,並且是潘諾尼亞總督的行政中心。之後發展迅速,基督教徒紛紛來此,奧地利人也越過邊界尋找廉價食物及勞工。 Szombathely松博特海伊名字中的Szombat是星期六的意思,hely則是指地區而言,合起來就是「星期六地區」,顧名思義,自古以來這裡在星期六就經常舉辦各種內容豐富、熱鬧非凡的市集,故而改稱松博特海伊。公元一九二年塞維魯斯 (Septimus Severus)任潘諾尼亞總督和駐多瑙河的總指揮官,由於帝國的繼任者被殺,屬下擁立他在這裡登基為王。公元三一七年,圖爾的聖馬丁也是在此出生。 公元四五五年城市被一場大地震摧毀,但中世紀的早期又開始重建發展,不過蒙古的入侵、土耳其的攻擊、哈布斯堡的箝制都是滯礙城市進步的主因,直到一七七七年當亞諾斯.吉利(János Szily)指定這裡設立主教,才真正在經濟、文化上蓬勃發展,與奧地利的第二大城格拉茨(Graz)之間的鐵路開通後,更促進了貿易。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同盟國的空襲受損嚴重,至今尚未能完全復原。 這個擁有約九萬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六度三十八分、北緯四十七度十四分,與肖普朗一南一北,同為匈牙利最西端重要邊境城市,位於珍珠(Gyöngyös)河畔,西界奧地利,北距肖普朗五十多公里,東距沙爾堡 (Sárvár)二十公里,南至沃什堡二十多公里。現在是國內重要的農業中心,也是匈牙利西部的商業貿易樞紐和輕工業中心,盛產葡萄酒、水果和蜂蜜,有製革、紡織、製鞋、電子、五金、農機製造和食品加工等工業。 對外交通非常方便,因係邊防重鎮,有四條鐵路在此交會,每天最少五班車通往奧地利的格拉茨,有多班快車前往東方兩百二十四公里處的布達佩斯南站,車程約四小時可達。公路交通四通八達,有長途巴士營運。火車站位於市區東面,下車往西直走十多分鐘即可到達市中心區;汽車站更為方便,就設在市中心區的教堂廣場(Templom tér),可以與市內交通銜接。市內交通順暢,公共汽車、有軌電車班次多,票價便宜。計程車數量不多,大部分做外國遊客生意,tel:312222。 這裡住宿不用發愁,餐飲更是方便,除了飯店、賓館、一般旅館、青年旅舍和民宿外,暑假期間還提供大學宿舍,遊客稱便。 遊客中心(Tourinform)位於市政廳內,他們通常擁有全市各種等級的飯店名單,可按自己需要參考,tel:520316。 當地較著名的旅館有克勞狄(Claudius)四星級國際豪華觀光大飯店,位於巴爾托克•貝洛•科魯特環城路(Bartók Béla Körút)三十九號,擁有一百零五間標準房和豪華套房,有現代化的第一流服務設備。 伊希斯(Isis)是二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拉科齊•弗朗茲(Rákóczi Ferenc)大道一號,有七十三間優雅的客房,服務周到。 薩瓦里亞(Savaria)大飯店是知名的老店,建於一九一七年的新藝術式建築精品,坐落在馬提洛克(Martírok)廣場四號,有九十二間高級客房,環境優雅,賓至如歸。 餐飲方面,全市最宏偉的餐廳就是附設在塞瓦里亞大飯店內,供應第一流的菜餚。珍珠 (Gyöngyös)餐廳位於薩瓦里亞路八號,菜餚精美,服務一流,中午供應平價商業餐,星期一休息。 這裡也是購物的天堂,日用品和食物,甚至理髮美容和牙醫服務,手工製作的皮鞋、西服和襯衫等,應有盡有。對於自奧地利來的遊客來說,這裡的東西真是太便宜了,廉價得忍不住將口袋掏空。尤其是一到秋季,音樂會、商展、美食節等一一出籠,湧入的人潮摩肩接踵。 這是一個市容優雅的城市,市區有很多相當不錯的古宅邸,多屬十八世紀的建築,瑪麗亞•泰瑞莎女王在位時,這裡是主教區所在地和行政中心,所有較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物,如大教堂、主教宮和以前的神學院,都是融和巴洛克式和古典主義的建築。 大教堂(Cathedral)位於教堂廣場 (Templom tér),是梅爾希奧.赫菲勒 (Melchior Hefele)一七九一年為主教吉利所設計始建,一七九七年落成,曾經是漂亮的粉飾灰牆,內部有華麗的大理石圓柱支撐,滿布壯麗的壁畫是由毛爾伯奇(Franz Anton Maulbertsch)所繪製,如今除部分壁畫和耀眼的紅、白大理石講壇仍在之外,多已不復見。 主教宮 (Bishop’s Palace / Püspöki Levéltár)位於大教堂南側,是建於一七八三年的宏偉豪宅,在空襲中奇蹟似的倖存,會客廳樓旁滿布毛爾帕奇所繪壁畫,但這裡通常並不開放。 遺蹟公園(Garden of Ruins / Romkert)位於教堂廣場(Templom tér),面積約五百八十平方公尺左右,是非常有價值的羅馬時代和中世紀歷史遺蹟,一九三八年起陸續發掘,現在已設為露天博物館。這是公元四世紀建造的聖基林努斯(St. Quirinus)大教堂,原先是用總督宮殿中挖掘出的石頭堆砌建築起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曾出土一方精美的鑲嵌拼花地板,以及兩處古羅馬大道十字路口遺址、一座海關屋、商店和中世紀城堡牆等。 伊希斯女神 (Egyptian Goddess Isis / Iseum) 廟遺蹟建於公元二世紀末,湮沒後於一九五七年在拉科齊•弗朗茲大街 (Rákóczi Ferenc utca) 發掘出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予以修葺,包括巨大的大理石聖蹟和其他遺物等開放給人參觀,每年的八月分,市政當局把這裡作為演出歌劇和音樂演奏會的露天舞台。 俯視教堂廣場、高聳的松博特海伊藝術館 (Szombathely Gallery) 也在拉科齊.弗朗茲街,藝術館建築就是最佳的現代匈牙利藝術。 位於同條街三號是昔日的猶太教堂可愛的雙塔摩爾式建築,由維也納名建築師路德維希.舍內(Ludwig Schöne)於一八八一所設計,如今已設為巴爾托克音樂廳(Béla Bartók Concert Hall),這裡也有一所音樂學校,同時薩瓦里亞管弦樂交響樂團(Savaria Symphony Orchestra)駐錫於此,終年演出。 這裡有一個代表災禍的標誌,一九四四年七月四日四千二百二十八名猶太男女就是從這裡被驅逐,關到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而犧牲。 薩瓦里亞博物館(Savaria Museum)位於小法魯迪路(Kisfaludy Sándor utca)九號,展示羅馬時代及中古的石刻、文物和其他的收藏品。 沃什省博物館(Museum of the Komitat Vas),位於阿爾帕德(Arpád)大道三十號,是三、四十幢從各地移來的十八、十九世紀村落(porták)建築為基礎的露天博物館。 斯密特博物館(Smidt Museum)是位於主教宮後方荷倫(Hollán)東路二號的一幢巴洛克式豪宅,為斯密特(Lajos Smidt)的私人紀念博物館,收藏非常豐富,他雖然是一個內科醫生,但成年後至去世終身都沉迷於收藏,包括兵器、家具、扇子、煙斗、鐘錶、羅馬錢幣等等,極具文化及歷史價值。 卡莫尼植物園(Kámoni Arboretum)成立於十九世紀,位於市區的西北方三公里,林木森蔭,花草茂盛,是匈牙利最負盛名的植物園,範圍二十七公頃,共蒐集本土及世界各類植物三千多種,是當地人民休閒的重要場所,也是外來觀光客不可遺漏的參觀地。


中古小鎮克塞格市

克塞格(Köszeg)是沃什州的邊境小城市,位於匈牙利西北部外多瑙河地區的克塞格山麓,原由古時德文名字叫貢斯(Güns)的邊境碉堡擴展而成,是一座典型圖畫故事裡的中古名鎮,它的歷史也和這個碉堡息息相關。 這座擁有一萬二千名人口的歷史名城,西和北都與奧地利交界,南與松博特海伊相隔二十公里,北至肖普朗四十公里,是奧匈邊境上的農貿中心,也是國家重要的邊境防禦重地。 由於地處西隅,對外交通較閉塞,全賴公路對外來往,有長途巴士和奧地利及國內鄰近城市營運,每天有六班以上的車子開往肖普朗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市內交通有公共汽車、有軌電車營運,路線四通八達,可通往市區及郊區的每一個重要角落。計程車並不多見,車資比公車貴很多。 小城的街道整潔,交通秩序良好,市容熱絡,路兩旁綠樹成蔭,風景相當怡人。珍珠河 (Gyöngyös River)流貫市區東北部,沿著古城牆為環城路(Várkör)圍繞的內城(Belváros)是歷史悠久的區域,市區主要的街道拉科齊•弗朗斯路和珍珠路。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建築聚集,色彩繽紛,曾經被稱為「匈牙利珍寶之盒」,走一趟以市政廳所在地的朱利西斯廣場(Jurisics tér)即可知所言不虛。這裡也是最重要的市中心鬧區,商店林立,人氣很旺。 位於廣場七號的遊客資訊中心 (Tourinform) tel:94-563120,可協助初來乍到的人安排遊程和預訂旅館等。如果累了想歇歇腿,還可以在同一幢大樓的加拉波西亞咖啡廳(Garabociá’s Cafe)喝杯咖啡。 這裡旅館業發達,各種旅館、賓館充斥、民宿也多,遊客不愁訂不到客房,位於中央廣場(Fö tér)附近的薩瓦里亞旅遊中心 (Savaria Tourist)可以為遊客安排住宿地。市內最好的旅館是二星級的伊洛特科(Irottk´´o)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中央廣場(F´´o tér)東側,擁有四十八間幽雅的客房,附設有餐廳、咖啡廳、酒吧及紀念品店,有很不錯的服務品質,但是旺季一床難求,預定電話360373。公園大飯店 (Park Hotel)只有一星級規模,位於菲爾斯薩巴杜拉斯(Felszabadulás)公園旁,共有六十五間高級客房,服務態度親切。 餐飲方面,鬧區到處可看到餐廳、速食店、小吃店和路邊小吃攤,可供人作多種選擇。市內比較有名的伊洛特科(Írottko)餐廳附設於伊洛特科大飯店內,提供當地風味的美食。庫拉茨(Kulacs)餐廳位於貝克(Beke)路十二號,價位較高,提供匈牙利西部風味的「中古騎士餐」,它會挑起顧客「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豪情;六人一道的大拼盤用手抓食,內容有六隻大雞腿、十八塊超級肋排、十二塊大牛排,配有大量的甜菜、黃瓜、番茄、香蕉和柳橙,再加上無限量供應的紅葡萄酒,令人吃撐肚子。洛科披薩(Pizzéria de Rocco)位於環城路五十五號舊城牆內一個龐大的花園內,隔壁像地下酒窖環繞的,是一家提供地中海菜的Taverna Flórián。 朱利西斯城堡(Jurisics Castle)位於拉傑尼斯(Rajnis)路九號,介紹當地城堡古蹟的歷史,是觀光客首選的最佳景點。這座看起來防衛嚴密的古城堡,周圍壕溝環繞,有至今完好的古城牆圍護著。城堡主要的部分建於十四世紀,經多次重修,最近的一次在一九六二年整修後已恢復昔日的光彩。這是一座集文藝復興式拱門、哥德式窗戶、巴洛克內部的多種型式於一身的四塔式防禦堡壘城堡,爬上城堡塔樓,居高臨下,是欣賞中世紀市景最佳所在。 由於位處奧匈邊境的重要地位,這裡歷來是奧地利大公和匈牙利國王爭奪之地。一五三二年土耳其大軍向維也納進攻,城堡駐防司令朱利西斯領導七百名民兵、二十八名驃騎、十八名胸甲騎兵,英勇的在這座城堡裡抵禦十萬名強敵,使土軍在圍攻二十五天不敵後退卻。為了歷史上這偉大的一刻,每天上午十一時正城堡便鳴鐘紀念。一八四六年,著名的音樂家李斯特曾在城堡附近一所住宅裡舉行過音樂會。附近的薩波山綠樹成蔭,氣候宜人,是個遊覽勝地。 朱利西斯博物館(Jurisics Castle Museum / Vármúzeum)在城堡的一樓,展出十四世紀以來克塞格市的發展歷史、重大事件、當地釀酒情形,需另購票進入,tel:360240。 英雄城門(Heroes’ Gate / H´´osök Kapuja)位於朱利西斯廣場之前,建於一九三二年,是模仿典型哥德式城塔而建立。 朱利西斯廣場(Jurisics tér)非常開闊,中間有一七三九年建的聖母像及一七六六年造的噴泉,旁邊圍繞著一些十分美麗的房子,有巴洛克式、新古典式和洛可可式等不同風格的建築物,雖然部分已經重修過,但仍保存原有風貌。 市政廳(Town hall / Városháza)在廣場八號,是一幢混和著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新古典主義的紅、黃兩色艷麗的建築,正面滿繪人間與天堂的善事。 廣場七號是一幢一六六八年所建的文藝復興式建築,牆上裝飾的是當時流行的飾刻刮塗畫,現在內部是一家俱樂部。 聖詹姆士教堂(St. James Church / Szent Jakab templom)是當地另一名勝,坐落在廣場中央、古城堡東面,建於一四○七年,為當地最珍貴的哥德式建築之一。 附近的聖埃默利教堂 (St. Emery’s Church)也是巴洛克式的古蹟。


邊城莫雄馬札兒古堡

莫雄馬札兒古堡(Mosonmagyaróvár)市是匈牙利的歷史名城,也是傑爾—莫雄—肖普朗州(Györ-Moson-Sopron)的城市,以及國內著名的避暑勝地。早在公元一世紀時,這裡就有羅馬人的營地。匈牙利人來此立國後,形成莫雄和馬札兒古堡兩個定居點。十四至十五世紀,當地畜牧貿易非常興旺;十九世紀開始發展工業。一九三九年莫雄和馬札兒古堡合併,始用今名。由於它靠近奧匈邊境,古代文獻中常稱它為匈牙利港。 這個擁有約五萬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七度十七分、北緯四十七度五十一分,位於匈牙利的西北角,坐落在布達佩斯西北方一百六十七公里處。東北隔多瑙河及支流莫雄多瑙(Mosoni-Duna)河距斯洛伐克十多公里,西北至奧地利不到二十公里,是布達佩斯經傑爾前往奧地利鐵、公路的重要轉運站,交通方便,自維也納來的E5公路和自布拉提斯拉瓦來的E15公路在此會合,還有幹線公路向東南伸展可及國內各地。 這個邊城沒有五星級的豪華大飯店,但也不缺清潔溫馨的旅館和民宿。市內比較知名的旅館有索拉利斯(Solars)一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盧桑尼(Lucsony)街十九號,有二十多間雅房。米納瓦(Minerva)也是一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擁有四十間高級客房。 現在這個城市是國內的農貿中心之一,設有種牛場,並有製鋁、針織、農機等廠。 莫雄馬札兒有多瑙河支流萊塔(Leitha)河流貫市區,支流紛岐,與莫雄多瑙河相匯合,共有大小十七座橋樑橫跨河上,景色幽美。市內素以歷史遺蹟和古老住宅和古堡而聞名,從而成為旅遊勝地。現存最主要的古建築,是萊塔島上建於十三世紀後期的城堡,原為古代羅馬堡壘舊地,屢經改建在一六三○年將其外觀改為文藝復興式。城堡分三層,四角均有塔樓;十九世紀後在此設立的農學院,是歐洲最早的農業院校之一。 塞切尼(Szechenyi)大街至今仍保存有十六至十八世紀的美麗房屋,其中有一座為十六世紀哈布斯堡王室的大樓,是巴洛克式建築,擁有精美的拱廊;一三四七年,科蘇特曾在此樓的陽台上向群眾發表演說,現為一所小學。 這裡還有一八八二年建造的州博物館,為匈牙利最古老的地方博物館之一,內部珍藏羅馬人、匈牙利人的古代文物。


礦泉之城尼賴吉哈佐

尼賴吉哈佐(Nyíregyháza)市是匈牙利東北角與烏克蘭接壤的索博爾奇—索特馬爾—拜賴格(Szabolcs-Szatmár-Bereg)州首府、尼爾塞格(Nyírség)地區的商業及行政中心,也是國內著名的礦泉療養地。它的名字原意為粗糙的白樺木教堂,初建於十三世紀,當時名為「尼爾福爾沃」。十四世紀初至十七世紀初屬巴托里王室所有,這一王室在匈牙利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曾有一人為波蘭國王,數人為特蘭西瓦尼亞的首腦。一六○五年,尼賴吉哈佐成為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博齊考伊的私人領地。十八世紀由查瓦(Szarvas)來的斯洛伐克人在南部大平原安頓,因而有所建設,十九世紀後期起,城市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這個擁有十二萬多名人口的城市,市郊的一些村落裡,住著許多吉卜賽人。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四十三分,北緯四十七度五十九分,位於匈牙利東北部的尼爾謝格(Nyírség)地區。北與東距烏克蘭邊界七十五公里、南至德布勒森五十公里,西往米什科爾茨八十公里,西南距離首都布達佩斯兩百一十公里。這裡也是周圍地區的農畜牧產品貿易中心,生產煙草、水果、穀物、向日葵、罌粟籽、西瓜、杏和葡萄等。 當地工業發達,主要有食品罐頭、磚瓦、五金、酒類和蘋果加工聯合企業等,另有中歐最現代化的煙草加工企業。每到秋收時節,這個城市就開始熱絡了起來,水果嘉年華會、美食品嘗會及各種農牧產品展示會連袂舉行。 當地的交通十分發達,為國內東北部重要的鐵、公路交通樞紐;市北建有扎拱—查普鐵路橋樑,為烏克蘭、匈牙利之間鐵路運輸的孔道,每天有十七班車對外聯絡。長途巴士頻繁的來往於首都及國內其他城市間,非常方便。 這裡食宿方便,到處餐廳林立。布札廣場 (Búza tér)的蔬悞市場,也可買到吃的。市內最有名的旅館是二星級的柯洛納(Korona, tel:409300)及克魯迪(Krúdy)。 尼賴吉哈佐市廣約六百公頃,包括叢林、公園、小鹽湖(Sóstó)和一個大型的礦泉中心。市中心由少數相連的廣場所組成,由一條環城路圍成內城,這裡雖不是最值得停留的城市,但卻是遊覽東北部城市,以及前往羅馬尼亞和烏克蘭最佳跳板。 這裡也是匈牙利學院派畫家本蘇爾.久拉 (Benczúr Gyula)的故鄉,在本蘇爾.久拉廣場 二十一號的安德魯•喬沙博物館(András Jósa Museum)內,珍藏有他的畫作,以及當地發展歷史、考古學方面的收藏。 喀爾文教堂市區東南十四公里的瑙吉考洛 (Nagykálló)鎮上,這是匈牙利最精美、受保護的巴洛克式建築,教堂南側是哥德式建於十五世紀的原市政廳的鐘塔,教堂內有國王巴托爾•伊斯特凡的墳墓,另建有以他為名的博物館;從這裡南行十五公里,為阿波爾利格特沼澤,現已闢為自然保護區。 著名的鹽湖浴池(Sóstó Fürdö)在市中心北方五公里,這裡有佔地十四公頃連在一起的兩個鹹水湖,以及兩口新的礦泉井。目前闢有浴區和休養所,有好幾個溫、冷水游泳池、浴池和遊藝場等設施,鹽湖周圍五平方公里森林環繞,風景優美,可騎馬繞湖觀光。 在這個城市最吸引人的也就是在鹽湖浴池嘗試在不同溫度中泡浴的樂趣,在夏日的下午鹽湖村浴池中,永遠是萬頭鑽動;如果想清靜一點,則可選擇價錢較貴、只有三個浴池的朱利亞室內浴(Julia Fürd´´o)。


老城塞克什白堡

塞克什白堡(Székesféhervár)城的德文名字為Stuhlweissenburg,是中部費耶爾 (Fejer)州的首府,也是匈牙利最古老、最富傳統的城鎮之一,早在馬札兒人尚未到達這塊國土之前,就已經有其他部族人民在此居住,昔日羅馬人的聚落高爾辛(Gorsium)就設在塞克什白堡的南邊,公元一千年前一直都是羅馬潘諾尼亞平原的重心。馬札兒人在阿爾帕德的領導下橫渡多瑙河後大軍就在此停頓駐紮,後來其子蓋澤王子在這裡建立古堡,在以後的一百年中它都是防禦的要角。 公元一○○○年,阿爾帕德的曾孫伊斯特凡也選擇塞克什白堡作為定居的地方,同時在一○一六年命人興建了一座皇室使用的巴西利卡(Basilica)大教堂。自一○三八年至一五三九年,這裡曾經身為匈牙利王國的首都,一二二二年安德魯國王二世被迫在此簽訂「金璽詔書」,這是匈牙利第一部憲法性的文件。阿爾帕德王朝五百年內的國王加冕儀式都是在這裡舉行,同時死後也葬在這裡;以後又改稱為「奧爾鮑雷吉亞(Alba-Regia) 」,並成為大沼澤內地有著大自然屏障的堅固堡壘。 一五四三年,此地被土耳其佔領,城內建築物差不多破壞殆盡,大教堂竟被用作槍砲彈藥庫,在一六○一年一次包圍戰中炸燬,當一六八八年土耳其離去時,城市、大教堂和皇家墓地幾荒蕪成遺跡。當地人民經過一個世紀的重建,一八○一年新的主教宮建立,但許多重要建材都取自大教堂。十一世紀十字軍東征時,由西歐往亞得里亞海就是經過這裡因此經濟得而發展,一八六○年代鐵路開通後,成為交通運輸轉運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於一九四五年在塞克什白堡附近進行最後大反攻,幾乎夷平了這個城市,戰後不但迅速恢復原貌,而且更勝往昔,並發展為重要工業城。 自從匈牙利共黨政權下台,國家開始改革開放和民主化後,這裡更加繁榮,經濟上日益顯露生機,工商業欣欣向榮。當地主要的工業有汽車、摩托車、機床、軋鋁、電視機、收音機等,這裡的汽車製造廠規模為中歐最大。此外,此地還是州內蔬菜、水果、馬匹交易及牲口屠宰的中心。 這個十一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二十五分、北緯四十七度十二分,位於匈牙利西部、布達佩斯與巴拉頓湖之間,東隔多瑙河與基什孔費萊吉哈佐遙相呼應,東南界多瑙新城,西南三十五公里是巴拉頓湖和維斯普雷姆。 塞克什白堡交通發達,是布達佩斯與匈牙利西南部之間的鐵、公路交通樞紐,東北至布達佩斯六十八公里,鐵、公路車程都只要一個小時左右,與國內各城市及湖區間,交通都很便捷。市區交通更是四通八達,非常順暢,市民有廉價的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代步。 這裡也有許多旅館供遊客選擇,其中最有名的奧爾鮑•雷吉亞(Alba Regia)三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拉科齊路一號,鄰近遺蹟公園,擁有一百零四間高級客房,附設餐廳、購物店、游泳池,tel:313484。 塔魯考斯特尼(Taurus Kastély)飯店是一八二一年吉其(Zichy)家族所建豪宅,位於市區東南十六公里一個二十二公頃公園中,環境優美、設施完備,有個網球場、泳池、三溫暖及滿在壁畫的餐廳,是一個豪華舒適的度假住處,tel:447030。 在餐飲方面,更是五花八門,西餐廳、速食店、小吃店都有,甚至還有日本料理和中國餐廳,tel:313484。 遊客資訊中心(Tourinforn, tel:22-312818)位於市政廳廣場一號,初到這個城市的觀光客不妨先求助於會說英文的服務人員,代為安排食宿,或指點旅遊方面和項目。 科洛納佐廣場(Koronázó tér)及西側的市政廳廣場(Városház tér)是舊市區的精髓,中央路(F´´o utca)自北而南到達此處,昔日羅馬時期即稱之為維庫馬格魯(Vicus Magnus),現在是一條行人徒步街,車輛限時出入。廣場曾經是雄偉的巴西利卡大教堂所在地,在約五百年的時間內,一直是匈牙利國王舉行加冕典禮和長眠之地,如今只落得斷垣殘壁,原先教堂的大部分已經埋於廣場、道路的下方。 遺蹟公園(Gaden of Ruins)佔地三千多平方公尺,位於科洛納佐廣場附近,還可以看到一些殘存的柱子,以及十一世紀古皇宮和皇家加冕教堂出土的遺蹟。有三十八位匈牙利國王在此加冕過,並有十八位國王葬在這裡的地下陵墓中。遺址中曾發堀出國王伊斯特凡一世的墳墓和石棺 (一說是他兒子埃邁里奇的石棺)、國王貝拉三世及其皇后的遺體,他們頭戴王冠,手持金杯。 廣場的東邊是建於一八○○年的主教宮殿 (Bishop’s Palace / Püspöki Palota),是當時最受矚目的建築物之一,屬於一種洛可可藝術風格末期與新古典主義藝術初期的建築風格,值得細細欣賞;宮殿內的圖書館收藏有四千冊珍貴的書籍,其中有五百冊古籍尤其珍貴。 市政廳(town hall)位於市政廳廣場 (Városház tér)的南邊,大門入口處有公正 (Justitia)和謹慎(Prudentia)。兩座象徵性的雕塑。市政廳前方有一座赤裸的騎馬者雕像,是輕騎兵紀念碑。 希瑪之家(Hiemer House)位於市政廳的正對面,建於十八世紀,有精緻的洛可可式灰泥飾工及轉角陽台,不過這幢建築物已年久失修。 破鐘紀念碑(Broken Bell Memorial)是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犧牲者而建於一九九五年,因碑形似一個破鐘而得名。 方濟各會教堂(Franciscan Church / Ferences templom)緊鄰著希瑪之家,是一棟漂亮的巴洛克式教會建築物,始建於一七○二年,落成於一七四二年;還附屬有一棟修道院建築,外貌宏偉,裝飾精緻。 聖史蒂芬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 / Szent István székesegyház)位於Géza Nagyfejedelem 廣場,一四七○年為供奉聖彼得及保羅而建,在原來一所教堂的基礎上,現在所見面貌則為十八世紀的巴洛克風格漂亮教堂,內有一七六八年名藝術師西包(Johannes Cymbal)所繪天頂畫,北牆角釘有耶穌的木十字架,是在一九五六年為紀念起義犧牲者特別製作。教堂前方通道仍可看到十世紀原始舊教堂的基石。這裡雖然可免費參觀,但經常關著門,不過透過窗子仍可略窺堂奧。 聖安娜教堂(St. Anne’s Chapel / Szent Anna Kápolna)位於聖史蒂芬大教堂北側的廣場上,建於一四七○年,過去土耳其佔領期間當地的大建築物被破壞殆盡,這個教堂因土耳其人用它作為敬神地,而倖免於難僅存的古蹟,至今仍可看到其內的珍貴壁畫,它的兩座尖塔是一個世紀以後加建的。 西多會教堂(Cistercian Church)坐落在科洛納佐廣場北邊,整體建築包括兩座尖塔和修道院,於一七四五年由耶穌會所建造,一七七三年起寶林教派(Pauline)接管,一八一三年歸屬西多會。教堂裡聖器收藏室的陳設布置,都是在十八世紀中期名家採用橡木和菩提樹等雕刻製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教區教士用沙袋來加以保護,得以留存。 黑鷹藥房(Black Eagle / Fekete Sas Patika)位於西多會教堂的正對街中央路(F´´o utca),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醫藥博物館,裡面一七五八年巴洛克式的雕刻、洛可可式美麗裝飾、耶穌時代的藥罐子等,都令人大開眼界,值得細細欣賞。 布丹茲屋(Budenz House)位於阿勞尼 (Arany)J. 街十二號,收藏展示有塞克什白堡市珍貴的歷史文物。 伊斯特凡國王博物館(István Király Museum)位於中央路(F´´o utca)十六號,內珍藏有人種學珍品、城市及區域性的歷史展示,以及挖掘出土的羅馬大量陶瓷遺物。 喬克藝廊(Csók István Gallery),位於巴爾托克•貝洛廣場(Bartók Béla tér)一號,展出匈牙利十九、二十世紀藝術家的繪畫、雕刻和其他方面藝術的傑作。 韋倫塞湖(Velenceitó)是塞克什白堡市郊的旅遊勝地,湖長十公里半,是匈牙利第三大湖,湖面的三分之一覆蓋著蘆葦,水面平靜,南岸可游泳及作水上運動。蘆葦叢中和沙洲小島上,棲息著許多稀有珍奇的水鳥,成為自然生態保護區。湖裡魚產豐富,有鯉魚、鰻魚和鯰魚,也是釣魚的好地方。 馬爾頓瓦沙(Martonvásár)是塞克什白堡市郊的一個美麗的小宮殿,屬於德國不倫瑞克(Brunswick)家族所有,樂聖貝多芬曾經常是這裡的座上客,據說因為宮殿美麗的花園夜景激發他的靈感而譜出「月光鳴奏曲」,並且傳說一隻黑鳥清脆悅耳的鳴叫聲,也就成為他「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的主旋律。現在宮殿已改為匈牙利科技學院的農業研究組織,但還附設一個小型的貝多芬博物館。


紹莫吉首府考波什堡

考波什堡(Kaposvár)是匈牙利西南部紹莫吉(Somogy)州的首府,從前是純粹的農業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走向工業化,近年來也積極發展觀光事業。主要農產品有小麥、黑麥、馬鈴薯、甜菜、菸葉和向日葵等,農民多以牧牛和養豬為副業。工業有紡織、製磚、農機和製糖等。 這個坐落在塞利茨(Zselic)山腳下、沿考波什(Kapos)河谷分布、被丘陵和林蔭圍繞的城市,擁有八萬四千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十七度四十七分、北緯四十六度二十二分,位於巴拉頓湖南方五十五公里、布達佩斯西南方一百九十二公里處。東距鐵路樞紐棟博堡 (Dombóvár)三十公里、東南鄰科姆洛、西南至佩奇五十公里、西至克羅埃西亞七十公里。 對外交通發達,正好坐落在從布達佩斯到克羅埃西亞的札格雷布的鐵路幹線上,南來北往都很方便。公路四通八達,有長途巴士與國內各重要城市營運。火車站、汽車站都在市區南方,汽車站往西走約十多分鐘有一個每天都開的跳蚤市場。市區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有軌電車和計程車,非常方便。 由於旅遊業活躍,當地興建了不少旅館、賓館及一些乾淨的民宿供外來遊客選擇,主要的有市中心的波羅什蒂 (Borostyán, tel:512475)、考波什(Kapos 316022)、恰科樂 (Csokonai 312011)等,價格都很合理。或者先走一趟遊客資訊中心(Tourinform)tel:82-320404,他們也可代為安排。 不同口味的餐廳林立,位於汽車站東側不遠的中國城,是一個離鄉解愁的好選擇,這裡有中國餐廳,但所供應的中國菜並不道地,消費也比當地風味的餐廳要貴。 這裡有許多名勝古蹟可供遊覽,其中的科蘇特.拉約茲廣場(Kossuth Lajos tér)在汽車站西北方不遠處,是遊客、攤販、街頭畫家、街頭藝人和扒手聚集的熱鬧地方,廣場上豎立一尊比真人大一點的科蘇特塑像。 廣場的教區教堂(Parish Church)是十八世紀中葉的建築,後來又加上許多新哥德式的風格,以致無法分辨出原來巴洛克式的特點。 緊鄰教堂巴洛克式的石灰岩柱(Pillar),原是匈牙利貴族中階級較高的斐斯提蒂茲家族 (Festetics)所有。 瑞波•羅內(Joszef Rippl Rónai)博物館在州博物館同一棟建築的頂樓,以匈牙利最有名的畫家約瑟夫•瑞波•羅內的名字來命名,展出他的作品。這位名畫家出生在中央路十九號,這是一幢一七七四年所建的可愛房屋,他大部分的作品展示在市區東南三公里的瑞波.羅內紀念博物館內,博物館前豎立有瑞波•羅內的半身塑像。 紹莫吉州立博物館(Somogy County Museum)位於中央路(F´´o utca)十號,這是一八二○年所建的州政府辦公室,也是中央路眾多美麗華屋中最美的粉彩建築,現在內部是兩家博物館。館藏豐富,是當地主要藝術展出場所,除匈牙利歷代名畫家作品外,更重要是本土性的各民族藝術和用品,例如具民族特色的雕刻、有名的靛藍織物,展示了許多有趣的風習文物,克羅埃西亞人家有喪事時也像中國人一樣,穿上白孝服,而且連住宅也披上白布等。 動物飼養所(Terrarium)位於中央路(F´´o utca)三十一號。一個潮濕的大地下室中,飼養著眼鏡蛇、蟒蛇、巨蛇和南美寬吻𤎜等。 史坎森露天博物館(Skansen Open Air Museum)位於離市中心八公里處的森納 (Szenna)村落中,展出古老的農舍、十字形的墓碑和一些古老的農具。 歸正會教堂(Reformed Church)也是坐落在森納村,是建於一七八五年巴洛克式的建築物、典型的「農民教堂」,內部充滿生命的動力、有彩繪的長椅、美麗的木刻祭壇,以及有一百一十七個方格嵌板花朵圖案的天花板。 塞利茨(Zselic)地區在考波什堡市區南方,有九千公頃的天然保護地,有如網的小徑可健行,穿過森林、市集,風景美麗,但最好先索取一份地圖,以免迷路。


塞克薩德是旅遊城市

塞克薩德(Szekszárd)市是匈牙利南部托爾瑙(Tolna)州的首府,也是國內重要的旅遊中心之一,因境內有七座小山,以「七丘之鎮」(Town of Seven Hills)聞名為世人所知,在多瑙河整濬改道前,原位於多瑙河畔,現在區內多起伏的丘陵地形,還有附近沖積平原上的大片森林,使得塞克薩德成為寧靜的假日休閒區。 這個城市曾是塞爾特(Celtic)人和羅馬人的聚居地,當時名字叫奧利其(Alisca)。匈牙利第六任國王貝洛一世一○六一年在此建了一座本篤會修道院,並贈立皇家塑像於市內。 羅馬時期,這一帶原以產酒聞名。土耳其人於一五四一年佔領這裡後,以宗教信仰的理由,毀去當地所有的葡萄園。現在當地所種植的都是匈牙利的卡達爾卡(Kdarka)葡萄,是十八世紀時由德國和塞爾維亞的移民所引進的。大音樂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最喜歡喝這裡的葡萄酒,在此舉行過多次演奏會的李斯特也鍾愛此物。 這個擁有四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四十二分、北緯四十六度二十一分,北距多瑙新城七十五公里,西南至佩奇、南至克羅埃西亞邊境、西南至塞爾維亞邊境都只五十多公里。 對外交通非常發達,鐵、公路和水運都很忙碌。鐵路北經多瑙新城至布達佩斯一百三十公里,快車兩個小時可達,每天二班車直達這裡。公路網四通八達,長途巴士班次密集,可前往國內各地。因有連接巴頓湖的希歐(Sió)運河蜿蜒流過,在市北十二公里注入多瑙河,因此河運稱便,貨船和遊艇穿梭,顯得多彩多姿。市內交通行車秩序良好,不論是公共汽車、有軌電車票價都很低廉,而且車輛多,班次密。計程車並不多見,很少司機會說英語。 由於這是個景色優美,氣候宜人的旅遊城市,興建了不少的旅館和餐廳為觀光客服務。市區最著名的傑曼茲(Gemenc)旅館,是三星級的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米扎洛斯•拉澤爾(Mészáros Lázár)路一號,擁有九十二間標準房,還有餐廳、酒吧、咖啡間、夜間俱樂部、紀念品店、健身房和游泳池等新式服務設施,tel:74-311722。此外還有在山上擁有十九個客房的奧麗莎(Alisca),tel:312228;旺季七、八月提供住宿的奧迪.恩得拉學院 (Ady Endre College)tel:311288。 這裡的餐廳五花八門,西餐、當地風味、速食店、日本料理和中國餐廳一應俱全。在皮奧茲廣場(Piac tér)有一個大型市場,可購買到各式食物,在塞切尼路的迪西雞(Dixie Chicken)是便宜的食店。 市區大部分建築物都分布在山丘上,值得參觀的歷史性建築都是十八世紀的產物。 建於一八二八年的市政廳(County Hall / Vármegyeháza)位於貝洛廣場(Béla tér)一號,由米哈利.波納其克(Mihály Pollack)所設計,建於原貝洛修道院及基督禮拜堂舊址上,在院子中仍可看到舊建築的基石。二樓有李斯特作品展。 內城大教堂(Inner City Catholic Church / Belvárosi templom)是貝洛廣場最惹眼的大建築,這是一幢建於一八○五年、黃色漂亮巴洛克式建築,也是匈牙利最大的單一中殿教堂。「三位一體柱」更是著稱全國的建築名勝。 貝利•巴洛吉•亞當(Béri Balog Adám)博物館位於馬爾蒂洛克廣場(Martirok tér)二十六號,展出史前及羅馬時代的發現物及地方歷史文物。 塞克薩德出了兩位匈牙利聞名大詩人米哈利.包比其及另一位名氣略小的亞洛什.高勞 (János Garay),米哈利.包比其出生地 (Mihály Babits’ Birthplace / Szulohaza 1883-1941)是市內熱門景點之一,儘管他哲學意味的詩歌晦澀難懂,但仍可清晰瞭解在十九世紀中產階級家庭的生活狀況,位於米哈利.巴比其路的出生屋,已設為紀念館陳設不少相關資料。 摩爾.沃新斯基博物館(Mór Wosinszky Museum)位於聖伊斯特凡廣場(Szent István tér)二十六號,其名字取自當地一位祭司,他也是傑出的考古學家,發現市區西北倫吉艾 (Lengyel)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展示內容豐富,有居住多瑙河平原的塞爾特、阿瓦爾、馬札兒人等民族的手工製品、珠寶等;還有塞爾維亞、士瓦本和沙可茲(Sárköa)等民族的工藝品。 傑曼斯狩獵博物館(Gemence Hunting Museum),位於塞切尼路三十八號,珍藏有珍貴的古今狩獵歷史文物及設施。 傑曼斯森林(Gemence Forest)的入口處就在市區東郊十二公里,沿著多瑙河右岸伸展達二十五公里之遙的這片森林,過去是匈牙利王室的狩獵場,現在是國內面積最大的一個獵物保留地,其中部分仍未開放,保留給政府招待國際貴賓狩獵專用,藉以爭取對匈牙利經濟的支援。森林裡可看到一些小空地,有些沼澤地上散布著小湖,湖邊蘆葦叢生。林中椰樹、白楊木和山梨木濃密,松鼠、土撥鼠、鹿和野豬等動物出沒。獵者尤以能射到當地聞名、動作迅速的紅鹿為目標。不打獵的遊客也可以搭乘全長二十公里、昔日運載木材的窄軌火車橫過森林或搭船觀覽,可電312552代為安排。 沙可茲(Sáköz)是郊區小鎮,位於塞克薩德和傑曼斯森林之間,素以豐富的民俗傳統和多彩的民族服飾而聞名。 這裡共有五個社區,位於一塊稍為隆起的台地上,他們遠隔文明,沿襲古老的風俗習慣,自我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其中奧琪尼 (Öcsény)社區最大,但最有趣的是在戴奇社區的民居(Peope’s House of Decs)中,可看到高牆小屋、後哥德式喀爾文教堂,以及觀賞以紅色為主的鮮豔傳統服飾,在沙可茲合作社 (Sárköz Cooperative)可買到這種美麗的服飾,黑白色調的刺繡品,以及紅、黑、藍等色的裙子。


索爾諾克是革命聖地

索爾諾克(Szolnok)市是亞斯—瑙吉孔—索爾諾克(Jasz-Nagykun-Szolnok)州的首府、匈牙利中部大平原的運輸中心和河港。在史前時代這裡有一處淺灘,羅馬人在此地設立碉堡軍營作為防禦用。 阿爾帕德國王在位期間,東部喀爾巴阡山所產的鹽經由蒂薩河運來,此地成為鹽的交易中心而迅速發展,一○七五年蓋澤一世開始稱索爾諾克。一五○六年城堡建立後,一直是重要的防衛堡壘。土耳其人一五五二年入城,一百三十多年這裡都是土耳其佔領區的行政中心。土耳其人離境後,索爾諾克支持拉科齊所倡導的獨立運動,遭到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報復,毀城撲滅反對勢力。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間的革命運動,以及十九世紀的工人運動中,索爾諾克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後又受到工業先進文明的洗禮,市容很快繁榮起來。一九四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曾遭盟軍轟炸受到部分破壞,德軍撤退時把蒂薩河上的橋樑完全摧毀。但由於是蒂薩河的河港,因此又很快發展成繁忙的貿易和運輸中心。 這個坐落在匈牙利中東部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度十二分、北緯四十七度十分,距離西北方的布達佩斯只有一百公里,西南至凱奇凱梅特六十公里,西往采格萊德三十公里。擁有九萬多人口,除轉口貿易外,有傢俱、紡織、化學、紙張、植物纖維等工業。因處於佐吉沃(Zagyva)河和蒂薩河的交匯處,水陸交通非常方便前往布達佩斯鐵、公路都只要一小時二十分鐘可達。 這裡的旅館有霍種(Hozam),這是一家三星級只有十一間客房的精緻小巧旅館,但亮麗、舒適、貴族化,位於寧靜的住宅區瑪麗亞街(Mária utca)二十五號,tel:510530。蒂薩 (Tisza)三星級大飯店,位於維塞吉公園(Verseghy Park)路二號,有三十三間高級客房,是一家建於一九二八年的老旅館,連接溫泉浴室,設有溫泉浴池,tel:510850。遊客中心 (Tourist Centre / Turistkai Központ)擁有許多位於蒂薩公園西端的小木屋和平房的床位,五月中至九月中提供給遊客住宿,而且價錢公道,tel:424705。林蔭路露營區(Tiszaligeti Camping)有雙人小木屋及單人房,tel:424403。 國際旅遊局(Ibusz)tel:56-423602,以及遊客資訊中心(Tourinform)tel:56-424803可以代遊客安排住宿地。 科蘇特.拉約茲路(Kossuth Lajos út)東西橫貫蒂薩河北岸,是市內主要道路,東端過狹窄的佐吉沃河就到了古騰堡廣場(Gutenberg tér),一九六三年重建的蒂薩橋也在河口,連接自由(Szábadság)廣場,以科蘇特路為中心、廣場往西約二公里都是市中心熱鬧地區,主要景點大約都分布在這一帶。 三位一體教堂(Trinity Church)是值得一看的古建築,位於科爾泰安娜(Koltói Anna)街,只有單一的大廳,山形牆邊有雕像群。 蒂薩林蔭路(Tiszaligeti Sétány)在蒂薩河左岸,路旁一大片樹林,是個休閒區,遊客可以在此游泳和作各種水上活動,有可以容納六千人的大游泳池。玩累了,可以在附近的漁人酒館(Fisher Csárda)品賞美味的魚鮮大餐。 雅諾斯丹雅尼奇博物館 (Damjanich János)位於科蘇特廣場四號,以匈牙利愛國英雄命名,他是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獨立戰爭中的將領,與其他十三位愛國將領一起在阿拉德被奧地利侵略者殺害,史稱「阿拉德烈士」。 博物館的收藏展出共分三大部分:包括人種學、考古學資料、流行藝術和地方畫家的作品等。展出文物中,有青銅器時期至羅馬時期的珍貴物品,以及獨立戰爭歷史及愛國將士遺物,內容相當豐富,但博物館的三個部分是分開收票的,tel:421602。 索爾諾克藝術館(Szolnok Gallery)位於教堂路(Templom utca)二號,展出索爾諾克地區現代畫家的作品,但是藝術館建築的特別更吸引人,這是一八九八年由名建築師利波特.包姆霍恩(Lipót Baumhorn)所設計的浪漫主義式猶太教聚會所。 在相隔不遠的十九號,有一棟漂亮典型的匈牙利新藝術建築,現在已改作商業用。 索爾諾克古城堡遺蹟在蒂薩河和佐吉沃河的匯合處,建成於一○七六年,後毀於哈布斯堡王朝報復戰火。在遺址上,一九○二年由奧地利畫家奧古斯特•彼滕科芬主持創立藝術家聚居地(Artists’ Colony / M´´uvésztelep),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關閉。戰後又成為一些知名畫家的聚會創作之所,現在的古騰堡廣場 (Gutenberg tér)所在,即昔日城堡地遺址,只可見一小段城牆。 到這個城市來千萬別遺漏了去嘗試一下當地價格公道的溫泉浴,蒂薩公園(Tisza Park / Tiszaliget)內有溫泉游池,蒂薩橋旁的丹雅尼奇(Damjanich)有室外游池,也有室內溫泉泡浴。


頗具特色的各大城市

采格萊德(Cegléd)是佩斯(Pest)州東南部的城市,擁有六萬多名人口,它的經緯度是東經十九度四十八分、北緯四十七度十分,坐落在匈牙利的中部,西北距布達佩斯七十八公里,東距索爾諾克、南至凱奇凱梅特各為三十公里,素以種植蔬菜、水果,飼養牲口和家禽聞名。現在有紡織、農機、皮革和傢俱等工業部門,因坐落在歐洲鐵、公路的要道上,通往布達佩斯及鄰近城市都極為方便。 歐茲德(Ózd)是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州的名城和工業基地。這個擁有四萬七千多名人口的城市,交通方便,鐵路線可通往斯洛伐克及米什科爾茨。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度十八分、北緯四十八度十四分,位於匈牙利北部,也就是坐落在匈牙利中北部斯洛伐克邊境比克高地北部的丘陵延伸地帶,東南距米什科爾茨三十公里,南至埃爾格也是三十公里,西南往布達佩斯約一百三十公里。這裡早在十八世紀就開始產鐵,現在是國內最重要的鋼鐵基地之一。從這裡有輸氣管通往埃爾格和米什科爾茨。 沙羅什保陶克(Sárospatak)也是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州的北部邊境城市,十五世紀時是富有的皇家釀酒城,一五三一年在此設立了中世紀著名的歸正學院(Reformed College),成為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喀爾文主義宗教的中心,許多年輕的基督教貴族們,在此接受教育和訓練,到了十七世紀中葉此地已揚名匈牙利境外。不過這所學院的昔日風貌已不復存在,現在的舊址是一些古典式的「U」字型綜合建築,包括中學、寄宿學校和圖書館各一所。 這個人口約二萬的城市,蒂薩河支流博德洛格蜿蜒的流過市區,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三十四分、北緯四十八度十九分,位於托考伊(Tokaj)東北方四十五公里處,與西南方的首都布達佩斯則相距兩百五十四公里,北鄰斯洛伐克。對外交通方便,鐵、公路車站都在伊什科洛(Iskola)公園西側,向南步行十多分鐘就到了市中心及舊城區。 遊客資訊中心(Tourinform)在車站南側不遠的艾奧特佛什路(Eötvös utca)六號沙羅什陶克文化中央(Sárospatak Cultural Centre)的南翼,可多加利用,tel:47-315316。 市內的博德洛格(Bodrog)二星級飯店位於拉科齊路五十八號,是當地最大的旅館。波羅斯特揚(Borostyn)大飯店,前身是十七世紀三一會(Trinitarian)修道院。 此地景點眾多,其中的喀爾文大學 (Calvinist College / Református Kollégium)位於拉科齊路一號,在十八世紀最初的物理教室中,設有夸美紐斯紀念博物館,展出摩拉維亞著名的人文主義教育家夸美紐斯(János Amos Comenius)在此發表的理論資料、出版風行世界的看圖識字兒童書籍及其他作品、宗教藝術等文獻資料。大學附設的大圖書館廳(Great Library Hall / Nagy Könyvtárterem)位於主建築大而長的橢圓形大廳內,除陳列收藏七萬五千冊珍貴書籍外,室內高聳的圓頂布滿天頂畫。 位於河畔的拉科齊城堡(Rákóczi),是匈牙利境內所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城堡中規模最大、維護最佳的,自一六一六年由拉科齊家族接手時起,特蘭西瓦尼亞的好幾位王子都是在這個城堡中選出來的,直到弗倫茲•拉科齊二世止,一七○三年至一七一一年,他曾帶領全國對抗哈布斯堡帝國,是一位百姓愛戴的君主中的首領。圍繞在馬蹄形庭院四周宏偉的城堡建築,有座五層巨大的紅塔峙立在博德洛格 (Bodrog)河陡峭的河岸上,二樓的樓梯和有四個拱門的涼廊引人入勝。部分房間臥室、餐廳、騎士廳等,維持昔日原樣,懸掛的珍貴壁畫、掛毯、瓷器都相當吸引人。tel:311083。 城堡教堂位於城堡北邊,是匈牙利規模最大、最宏偉的哥德式教堂,內部巨大漂亮的巴洛克式祭壇是在十八世紀由布達加爾默羅會 (Carmelite)教堂移來的。教堂有二百年歷史的管風琴來自斯洛伐克柯希策,現在還時常用以表演。墓園中有設計優美的許多古墓碑。 塞倫奇(Szerencs)是包爾紹德—奧包烏伊—曾普倫州的一個小城,位於匈牙利東北部米什科爾茨和托考伊之間的鐵路線上,西南距米什科爾茨三十公里,北方十公里外有曾普倫山聳峙,東南和托考伊接壤,約有一萬名人口,是匈牙利歷史上重要城市之一。十六世紀末葉由西格蒙德•拉科齊接管,他在這裡被推選為特蘭西瓦尼亞王子,去世後仍葬在此地的一口紅色大理石棺內,至今還保存在可以俯瞰市區、高聳的喀爾文教堂中。十七世紀初到十八世紀,匈牙利人群起反抗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帝國,這裡成為主要的反抗中心,因此地位更加重要。 一八四八年到一八四九年間匈牙利革命領袖、著名的拉約茲•科蘇特(Lajos Kossuth)一八○二年九月十九日出生在北方十三公里外的村落蒙諾克(Monok)一座小屋,現已改為博物館紀念他。 尼爾巴托爾(Nyírbátor)是索博爾奇—索特馬爾—拜賴格州南部的小城,位於匈牙利的東北部,它和十三世紀的巴托里(Báthory)家族有關連。這個家族出現過幾個王子,以及一五七六年在克拉科夫登基的波蘭王。但這個家族最出名的是惡名昭彰的「血腥女伯爵」伊麗莎白(Elizabeth),她迷信皮膚的白晰柔美要以年輕女子的血液沐浴,竟犯下八十件謀殺案才被發現,最後判終身監禁,於一六一四年死在獄中。 這個城市的人口只有一萬五千人,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二度八分、北緯四十七度五十分,東南二十公里與羅馬尼亞為鄰,西南五十公里是德布勒森,東北四十公里處為尼賴吉哈佐,北面六十公里則是烏克蘭。 喀爾文歸正教堂(Calvinist Church)位於市區東北部巴托里.伊斯特凡路的盡頭,是十五世紀伊斯特凡巴托里運用土耳其人獲得的戰利品資源興建,一五八七年被奧地利皇帝拆毀大半,一九五八年獲得重新整修,成為一座匈牙利最漂亮教堂之一的晚期哥德式教堂,正廳和唱詩班席位上面壁柱支持的扇形圓屋頂、教堂方形木造鐘樓、四座小塔及附廊台的塔頂,充滿皇家建築精緻之美。教堂後面有伊斯特凡大理石的棺槨,棺上有雙足飛龍的裝飾。 米羅里特教堂(Minorite Church)位於市西北卡羅利街(Károlyi Mihály utca),是巴托里家族所建另一座後哥德式教堂,一五八七年被土耳其毀壞,一百三十年後,重建為巴洛克式,壯觀的祭壇令人印象深刻。 巴托里•伊斯特凡(Báthory-István)博物館是建於一七三七年至一七四四年之間的巴洛克式建築的修道院,在十八世紀修道院是僅次於教堂的建築,位於米羅里教堂北側,收藏有自然歷史和地理學資料,豐富的人種學資料和許多不同家族的紀念品,還展示一些從古老的巴托里(Báthory)沼澤地區挖掘出來的生物遺蹟。這個沼澤地區是個自然生態保護區,裡面有許多高達三十公尺的橡樹,以及一些珍奇的胎生蜥蜴。 馬泰索爾考(Mátészalka)也是索博爾奇—索特馬爾—貝賴格州的城市,位於匈牙利東北角,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二度十九分、北緯四十七度五十七分,東北至烏克蘭四十公里,東南距羅馬尼亞、西南距尼爾巴托爾皆為二十二公里,西與尼賴吉哈佐相隔五十公里,是東北邊境重要的交通樞紐。這裡歸正會教堂中木質彩繪的天花板,將匈牙利藝術表現無遺。 沙特馬博物館(Szatmár)位於科蘇特路五十四號,收集有地方歷史資料,以及許多四輪馬拉貨車、馬車和雪橇等。 豪伊杜伯瑟爾梅尼 (Hajdúböszörmény)是豪伊杜—比豪爾(Hajdú-Bihar)州的重要城市,在一八七六年以前,這裡一直是豪伊杜沙格的首府。二十世紀後由於開採天然氣,工業迅速發展。這個擁有三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三十一分、北緯四十七度四十分,位於匈牙利東北大平原上,北至尼賴吉哈佐四十公里,東北距尼爾巴托爾五十公里,東南方十八公里是德布勒森,西至霍爾托巴吉國家公園約二十公里,是周圍地區農牧產品的集散地和交通樞紐,並有針織、磚瓦等輕工業。當地的豪杜克博物館(Hayduk Museum)位於科蘇特路一號,展出當地有價值的歷史文物。 豪伊杜索斯洛(Hajdúszoboszló)是豪伊杜—比豪爾州的城市,同時是匈牙利東部最活躍的溫泉區之一,一九二五年有人在此尋找原油及天然氣產地,可是鑽井後噴出來的卻是溫度高達攝氏七十二度的溫泉水,自此每年可接待約百萬名病患,業主誇稱這裡的溫泉有夢幻般的療效,治癒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現在全市有十多個溫泉及清水游泳池、蒸氣浴室、太陽浴場和溫泉浴療中心,以及六個滑水道及其他設施的水公園(Aqua-park)可使遊客儘情享受,而獲得「窮人的巴拉頓湖」之譽。 城市的人口二萬六千多,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二十四分、北緯四十七度二十七分,位於德布勒森西南二十公里,東和羅馬尼亞相距五十公里,西至布達佩斯二百公里,坐落在來自羅馬尼亞東部斜貫匈牙利通往斯洛伐克的歐洲鐵路幹線上,對外交通發達,鐵路通往西方的布達佩斯,車程兩百零二公里,快車三個多小時可達。來此作溫泉醫療的外來人口多,所以旅館業非常發達,市內重要的溫泉旅館有三星級的貝凱(Béke)位於水公園內、溫泉浴室東方,一九四間客房,並擁有飯店自己的泳池和蒸汽浴等,tel:361411。迪利巴布(Délibáb)大飯店,共兩百五十間客房,tel:360366。 遊客中心(Tourinform)位於西法考利奧路(Szilfákalia út)二號,tel:52-558929。 貝凱什喬巴(Békéscsaba)市,是匈牙利東南角貝凱什(Békés)州的首府,也是國內的工業中心。這裡在十四世紀時是一個設有碉堡的邊防重地而發展起來,當土耳其統治期間,人口幾乎散盡、建築也被夷平。十八世紀初哈布斯堡王朝派人邀請萊茵河一帶及斯洛伐克人移民來此,並將此地命名為亞洛什.傑爾吉(János György)致而發展起來,並成為路德教的堅實基地。一八五八年鐵路開通後,激進的農民黨(Peasants’ Party)在此成立,這是一股在匈牙利影響多年的政治組織。 現在這個城市擁有七萬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六分、北緯四十六度四十一分,位於匈牙利的東南部,東距羅馬尼亞二十公里,西南離塞格德八十五公里,東北至德布勒森一百公里,坐落在由羅馬尼亞西部阿拉德市縱貫匈牙利經布達佩斯通往斯洛伐克、德國、荷蘭等國的鐵路幹線上,並且是匈牙利東南部鐵、公路交通的樞紐,通往布達佩斯車程兩百零八公里,是古老的文化中心及農業生產地。主要工業有食品加工、煙草、成衣、機床、磚瓦和香腸製作等。這裡主要的參觀點是斯洛伐克村舍(Slovakian Village House),位於加雷路(Garay utca)二十乙是一個建於一八六五年的實物展覽館,也有豐富的人種學資料。蒙卡奇•米哈利博物館(Munkácsy Mihály Museum)位於塞切尼路九號,展示大平原的自然生態、考古學和人種學珍品。 貝凱什遊客中心(Békéstourist)位於安德拉希(Andrássy)路十號,tel:66/323448。郵局、銀行都在遊客中心東側不遠。 久洛(Gyula)也是貝凱什州的城市,位於匈牙利的東部,東界羅馬尼亞,西鄰貝凱什喬包、距布達佩斯兩百二十八公里,西和貝凱什喬巴(Békés Csaba)接壤。 這個城市人才輩出,匈牙利名作曲家費侖茲•艾可爾(Ferenc Erkel)一八一○年在這裡出生,他是匈牙利國歌「上帝保佑匈牙利」及著名歌劇「László Hunyadi」的作曲者。在有雙塔的艾爾馬希宮(Almássy Palace)的花園中,當年艾可爾常在一棵大楓木的樹蔭下譜曲,至今仍有許多樂迷常前往憑吊。 另一位十九世紀匈牙利名作曲及鋼琴家巴爾托克(Béla Bartók),出生在附近的托龍塔爾縣,現屬羅馬尼亞瑙吉聖米克洛什,後來又在久洛住過一段日子,收集民謠作品。 久洛全市分為兩大部分:西邊是以市政街 (Városhaz utca)為中心的商業區,郵局、銀行等都在這一帶;東部則為城堡及有三十公頃大的城堡公園(Várkert),以及城堡浴場(Castle Bathn)。舊市政廳、希臘正教會(Romania Orthodox)教堂和羅馬天主教教堂,是一七七五年到一八二五年之間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築。 久洛城堡(Gyula Castle)在市東河灣處,是一座中古時期巨大哥德式磚砌方形城堡,有城垛、箭孔和方形中央塔的堅固防衛性古堡,曾被土耳其人佔領一百三十年之久,現在成為熱門觀光點之一,是市內重要節慶場所,附設城堡博物館珍藏昔日城堡內的歷史文物。 費侖茲•艾可爾紀念博物館,位於城堡西方科蘇特路十五號,收集有音樂家艾可爾的遺作,杜爾(Dürer)室內還展出繪畫和當地發掘的考古資料及人種學收藏。 遊客中心(Tourinform)tel:66-561680,位於科蘇特路。每年七月下旬至八月中這裡的戲劇節會在古堡前的空地上舉行、演出。另外,匈牙利全國民族舞蹈節在八月中也熱鬧展開。 亞斯貝雷尼(Jászberény)是亞斯—瑙吉孔—索爾諾克(Jasz-Nagykun-Szolnok)州西北部的重要城市。早在十三世紀這裡已是亞斯(Jazygiam)地區的政治、行政和經濟中心,但是發展緩慢。這個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九度五十五分、北緯四十七度三十分,坐落在匈牙利中部、布達佩斯東方六十公里,是佐吉沃 (Zagyva)河畔主要的商埠,擁有三萬多名人口,以亞斯 (Jász) 人和欽察(Kipchak)人為主,也有部分馬札兒人。工業有機床、冷凍機、金屬、傢俱、紡織和食品加工等;市西郊有全國聞名的最大器具製造工廠。水陸交通便利,鐵、公路可通往首都布達佩斯及其他城市。 亞斯博物館(Jász Museum)位於坦塞斯米哈爾(Táncsics Mihály)路五號,這裡原是亞斯軍事指揮總部,現在展出亞斯地區文化、民情生活、語言和精緻的木刻藝品,以及豐富的地方歷史。 教區教堂(Parish Church / Plébániatemplom)位於Szentháromság廣場四號,是一座內部滿是壁畫建於一七七四年的巴洛克式羅馬大教堂。 這個城市也是一處溫泉有名的地方,詳情可在遊客中心(Tourinform)索取資料,也可請他們代為安排食宿,tel:57-412753。 霍德梅澤瓦沙海伊 (Hódmezövásárhely)市是南部瓊格拉德州的重要城市和州級市,它的歷史相當悠久,十四至十五世紀曾是國內繁榮一時的集鎮,城市中的建築曾兩度遭土耳其人摧毀,一七○○年重建。當地在歷史上曾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如一七五三年抗稅暴動、一八九四年成立社會主義勞動讀書會、同年的街頭暴動和一九二九年大規模群眾示威等,所以這裡也是蓬勃的民主運動搖籃。 這個擁有五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度二十分、北緯四十六度二十五分,位於匈牙利的東南角,地處蒂薩河東平原、塞格德東北方二十五公里。交通方便,西北與布達佩斯相距一百七十六公里,有鐵、公路對外連絡。這裡盛產洋蔥,有「匈牙利洋蔥之都」美譽;傳統行業為陶瓷工藝、農產品加工,生產皮鞋、陶瓷、磚、鋼筋、水泥、紡織品和輕機械等。 這裡除了令人舒暢的娛樂公園之外,沿著市內花瓷磚舖砌的路標,即可到達昔日聚居著陶瓷工匠的「陶匠之村」,至今仍可看到當時所使用的瓶瓶罐罐和器具。其他主要的名勝古蹟有市政廳及它的高聳塔樓,以及十八世紀建造曾遭破壞的巴洛克式教堂。 托爾尼埃•雅諾斯博物館(Tornyai János Museum)位於森托•科瓦茨•雅諾斯(Szántó Kovács János)路十六至十八號,以十九世紀匈牙利名畫家托爾尼埃的名字命名,館內有早期歷史上著名的考古學收藏,並有地方歷史、民間傳說、民間藝術品和當地畫家的許多畫作展示。喬奇陶藝坊(Csúcs Pottery House)位於拉科齊路一○一號,是昔日製陶大師桑多.維科尼(Sándor Vékony)的住宅,展出珍貴的陶藝品。此外,藝術家聚居地(Artists’ Colony / M´´uvésztelep)、巴洛克式喀爾文老教堂(Old Church / Ótemplom)、塞爾維亞東正教堂 (Serbian Orthodox Church)等都值得一見。詳細資料可至遊客中心諮詢,tel:62-249350。 毛科(Makó)是瓊格拉德(Csongrád)州東南部城市,擁有五萬多名人口,它的經緯度是東經二十度二十九分、北緯四十六度十三分,位於匈牙利東南部邊境毛羅什 (Maros)河北岸,東和南都與羅馬尼亞接壤,西距塞格德、西北往霍德梅澤瓦沙海伊都只有三十公里。 這裡是傳統貿易中心,周圍是盛產洋蔥、穀物和牲畜的富庶農業區,設有洋蔥種植博物館。市內有古老的磨坊和現代化紡織業。 世界報業聞人普立茲(Joseph Pulitzer)一八四七年出生在這裡,幼年在布達佩斯受教育,十七歲時移民美國,曾擔任記者,也參加過南北戰爭,後來成為報紙編輯、發行人、報界權威,並捐款創辦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他早先雖以創辦黃色書刊而著名,但所設普立茲新聞獎卻成為世界新聞界極為重視的榮譽。 基什孔費萊吉哈佐(Kiskunfélegyháza) 是巴奇—基什孔州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九度五十二分、北緯四十六度四十三分,位於中南部多瑙河與蒂薩河之間,東南鄰塞格德,西北與凱奇凱梅特相距二十五公里,是州內重要的農業中心,也有製磚和採礦機械等工業。布達佩斯至塞格德縱貫全國的鐵、公路都經過這裡,是交通樞紐。這個擁有五萬多名人口的城市,也有悠久的歷史。在匈牙利地名中,大約字首帶有Kun的,都是紀念這個城市是一二三五年至一二七九年國王貝洛四世帶到匈牙利來的四千屬於遊牧民族的庫曼(Kuman)人在此定居後改信基督教、建立城鎮。在對土耳其的戰爭中幾乎被夷為平地,幸好藉助於女王瑪麗亞•泰瑞莎的殖民政策,才得部分恢復。 當地的名勝古蹟有市政廳,坐落在裴多菲廣場上,是匈牙利式建築,美麗的鐘塔和義大利花飾陶磚外觀,相當搶眼。基什孔(Kiskun)博物館位於瓦羅斯•哈德塞瑞格(Vörös Hadserege)街上,是一幢饒富趣味十八世紀中期風格的建築,在博物館的天井庭院中有一台風車,是當地八十台風車之一。羅馬天主教堂和教區長的住宅位於貝克廣場,建於一七五○年,是漂亮的巴洛克式。 包姚(Baja)是巴奇—基什孔州西南部的重要城市,坐落在匈牙利南部多瑙河支流蘇古維喬河東側,是國內的航運中心,自中世紀以來地位就非常重要。擁有四萬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五十七分、北緯四十六度十一分,在布達佩斯南方一百六十一公里處,東南和鄰國塞爾維亞相距二十多公里。 當地有農機、傢俱及化學等工業,是國內農牧業產品的重要集散地,郊區大片葡萄園,盛產香醇的葡萄美酒。這裡風景優美,交通方便,鐵、公路可連接布達佩斯通往歐洲各地,是匈牙利南部旅遊中心之一。市內旅館林立,可以容納大批觀光客,其中最出名也最貴的蘇古維喬(Sugovica)在裴多菲(Pet´´ofi)島上,共三十四個房間,設備齊全也是包姚最貴的三星級觀光飯店,有一流的服務水準。其他還有多家飯店,可至聖札洛夏格廣場五號的遊客中心(Tourinform)查詢,tel:79-420792。 聖札洛夏格廣場(Szentháromság tér)是市區主要及最大的廣場,廣場四周彩色繽紛的巴洛克及新古典主義式建築林立,從市政廳的窗子望出去,即可俯視河景,風光無限。 市區有四座教堂及一所德文教學高中;建於十八到十九世紀後巴洛克式的塞爾維亞正教堂(Serbian Orthodox Church),內部的聖像屏值得一看。哈布斯堡王朝為填補當時土耳其人被逐出後空虛的匈牙利南部,乃招集大部分為天主教徒的德國士瓦本人和塞爾維亞的塞爾維亞人前來落戶開墾。 猶太教堂(Synagogue)位於市西北莫卡其.米哈里路(Munkácsy Mihály utca)二十一號,這是一八四五年所建新古典主義建築,內部設了一個擁有十八萬冊圖書的市立圖書館,其中許多十分珍貴,包括一套完整的十八世紀出版的第一版法國狄特羅(Diderot)和達朗伯 (D’Alembert)所編纂的百科全書。 最熱鬧的貝克廣場在多瑙河支流蘇古維喬 (Sugovica)河旁,飯店、餐廳、博物館、露營區和游泳池等都在這裡。蘇古維喬度假區在裴多菲(Pet´´ofi)島,這兒可釣魚、划船、打網球及迷你高爾夫。 圖爾•伊斯特凡(Türr István)博物館位於狄克•弗朗茨路(Deák Ferenc utca)一號,展出當地歷史及多瑙河流域族群發展的狀況,是南部重要的民俗藝術博物館,取名出生在這裡、也是獨立戰爭大英雄的圖爾•伊斯特凡的名字,一八六○年他是拿不勒斯(Naples)總督加里波迪(Garibaldi)手下的名將、傑出的工程師,曾草擬過巴拿馬運河和科林斯運河的建築計劃。 考洛喬(Kalocsa)也是巴奇—基什孔州西部的城市,伊斯特凡一世一○○九年所建,包括埃斯泰戈姆在內,是兩個最早有大主教駐錫的主教管區之一。土耳其人入侵前,城市非常繁榮,建有防禦設施。城市四週為河流沼澤環繞的考洛喬,照理應該極易防守,但仍為土耳其攻陷焚毀,直到十八世紀才重建。十九世紀時成為繁榮的農業中心。 這個城市的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五十九分、北緯四十六度三十二分,位於匈牙利南部多瑙河的東側、多瑙河支流沃姚什福克流過市區,西方距離多瑙河約十公里,北距布達佩斯一百一十八公里,東南往塞格德九十八公里,是多瑙河和蒂薩河之間的古老教區城市,但卻活力洋溢,到處有各種彩繪,加之這裡盛產辣椒,家家戶戶屋外掛曬著串串鮮艷的紅辣椒,璀燦絢麗,是匈牙利色彩最豐富的地方,有「紅金之都」的美譽。 考洛喬和塞格德兩個城市每年生產辣椒約一萬噸,百分之五十五出口外銷,其餘國人自用,匈牙利人平均每年每人要吃掉半公斤,因此平日他們的菜餚中多偏辣。 辣椒(Paprika)博物館,位於聖伊斯特凡.基拉利街(Szent Istvún Kiraly utca)六號,展出各種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辣椒及有關的歷史、事物,非常有趣。 民間藝術博物館(House of folk Arts)經常展出瓷器和刺繡品、家具及牆繪等。 卡羅.維什基博物館 (Károly Viski Museum) 內展出士瓦本人、斯洛伐克人、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人在這個地區的生活、民俗風情、傳統藝術的發展情形,有實物對照,英文解說,內容十分豐富。館內的錢幣展,由羅馬時期至今,蒐集齊備、量也很多。 舍佛藝術集錦(Schöffer Collection)展出誕生在匈牙利的法國超現代藝術家舍佛 (Nicholas Schöffer)的作品,利用旋轉器械、音響、光線,不斷變化顏色、陰影而使雕刻投影在帷幕上,又因觀賞者個人的人生歷練而產生時間、空間和光影的不同動態。 主教宮殿(Archishop's Palace)建於一七三五年至一七五四年,為巴洛克式,附設藏書超過十二萬冊的圖書館,其中最珍貴的是路德昔日所使用加有眉批的拉丁文聖經。 多瑙新城(Dunaújváros)是匈牙利中部費耶爾(Fejér)州的著名城市,目前擁有八萬多名人口,為經緯度是東經十八度五十七分,北緯四十六度五十八分,坐落在匈牙利中部多瑙河西岸,北與布達佩斯相距六十七公里,南至多瑙城堡二十公里,西北至塞克什白堡、東距凱奇凱梅特都是六十多公里。這裡工業發達,有煤礦、紡織、成衣、預鑄房屋、電子和鋼鐵等企業。風景優美,也是國內旅遊勝地之一,南來北往水陸交通方便,市產的鋼鐵原料係由俄羅斯從多瑙河由水路運來,河運頻繁,港口熱鬧。旅館和餐飲業都很發達,最著名的旅館是阿拉尼•塞拉格(Arany Csillag)二星級觀光大飯店,位於威士莫 (Vasmu﹗十九號,有九十間精緻的客房。 多瑙城堡(Dunaföldvár)是西南部托爾瑙(Tolna)州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五十五分、北緯四十六度四十八分,位於布達佩斯南方七十公里的多瑙河西岸,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布達佩斯和包姚之間第一座多瑙河橋便建在這裡,時至今日它仍然是連接外多瑙河區和匈牙利大平原極重要的一個孔道,多瑙河水從這座橋悠悠東流,風光明媚,觀光逐漸興旺,有飯店、溫泉浴室和露營區。 波克什(Paks)也是托爾瑙州的小城,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五十三分、北緯四十六度三十九分,位於多瑙城堡南方十八公里的多瑙河畔,北距布達佩斯八十八公里。全市只有一萬多名人口,但市內卻設有匈牙利唯一的一座核能發電廠。 錫克羅斯(Siklós)市是西南邊境巴蘭尼亞(Baranya)州人口一萬一千人的小城,也是全國最南邊的城市。位於佩奇南方大約二十公里處,東北近莫哈奇,南與鄰國塞爾維亞接壤,北、東、西面有維拉尼嶺 (Villány Hills) 和錫克羅斯(Siklós)山屏障,是著名的酒類出產地,同時邊境地帶也是購物者的樂園,但大多數店舖是克羅埃西亞人經營。 這個小城的結構很有趣,東西橫貫的錫克羅斯街像一根扁擔,兩頭是聚集的街道,東、西端各有火車站、巴士站和熱鬧街道,這裡不僅民風古樸,而且大多數的建築都顯得古色古香,外地的觀光客到此後都稱它是「佩奇的博物館」。 錫克羅斯古堡(Siklós Castle)始建於十三世紀初,曾被土耳其人佔據達一百四十三年之久,曾數次改建,多次換手,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八○七至一八五四年巴特里家族的卡什梅公爵(Count Kázmér Batthyány),他是力主農奴自由的貴族,也曾在獨立戰爭中領軍作戰。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九年間整整花了十五年時間全部加以整修,從而成為匈牙利少數保持原狀的中世紀古堡之一。造型雄偉,擁有巨大的棱堡、塔樓和砲台;堡中有哥德式的小教堂,十五世紀的壁畫精美,雕塑生動,皆出自名家之手,極為珍貴。現堡內設有史蹟博物館,展出當地的發展情形及這個城堡的歷史,以及土耳其統治時期的文物和民間藝術品。 莫哈奇(Mohács)市是巴蘭尼亞州的城市,也是匈牙利多瑙河畔最南端的一個小城,匈牙利歷史上最大一次浩劫就發生在這裡,素享盛名的匈牙利騎兵部隊一五二六年八月二十九日在這裡被土耳其人摧毀,國王路易二世也不幸殉難,包括布達佩斯在內的匈牙利中部都盡入敵人之手,從此土耳其人統治匈牙利長達一百五十年之久。 這個擁有兩萬一千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四十二分、北緯四十五度五十九分,北距布達佩斯一百八十九公里,東瀕多瑙河,南距塞爾維亞邊境只有十四公里,東北至包姚三十公里,西北往佩奇四十公里。水陸交通便利,是前往克羅埃西亞及亞得里亞海的跳板,也是匈牙利南部的貿易中心,食宿非常方便。當地最有名的二星級席里(Csele)大飯店是多瑙河畔一家現代化三層樓旅館,擁有四十五間客房和優雅的餐廳,房價視樓層而不同,tel:69-511020。遊客中心也可安排住宿,tel:69-505504。 莫哈奇歷史紀念地(Mohácsi Történelmi Emlékhely)位於莫哈奇市西南六公里的沙托爾海伊(Satorhely),是為紀念一五二六年在莫哈奇慘烈戰役而立於一九七六年,超過一百個不同形勢的木刻標誌,出自匈牙利幾位名藝術家之手。城市博物館中陳列過去一段時間在古戰場上發現的遺物殘蹟。 莫哈奇以獨特的黑色農家瓷器及布索大遊行(Busójárá Procession)而遠近馳名,大遊行在每年二月或三月嘉年華季最後一個星期日的聖灰日(Ash Wednesday)舉辦,參加的人都戴著五彩面具,它意味著逐退土耳其人及送寒迎春。 科姆洛(Komló)市也是巴蘭尼亞州中北部、佩奇北方十多公里的城市,位於邁切克山北麓、東經十八度十六分、北緯四十六度十二分,西北距紹莫吉州首府考波什堡四十多公里,是匈牙利南部的煤都和礦泉療養地。這裡在一八八○年開始挖媒,一九五○年之後才大規模開採,成為外多瑙河地區的煤礦中心。 市內有十四世紀的哥德式教堂遺蹟,現屬於茲里尼•洛瑙文化中心,其內設有地質學、礦物學和地方史的展覽。在十三世紀重建的馬雷城堡附近,有馬雷谷的歷史文物展覽。附近的希孔達和哈爾卡尼費爾多為著名的礦泉療養地;希孔達建有礦工療養院;哈爾卡尼費爾多的礦泉從四個泉眼噴泉,每天噴出兩百多萬公升的泉水,溫度達攝氏六十三度左右,以哈爾卡尼費爾多為中心,設立了一個大公園。距離市區六公里的希克洛什城堡。建於十五世紀,十六世紀時被土耳其人佔領,是匈牙利保存下來較完整的古城堡。 陶陶巴尼奧(Tatabánya)市是西北部科馬羅姆—埃斯泰戈姆(Komárom Esztergom)州的首府,也是國內重要的工商業中心,擁有四萬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二十六分、北緯四十七度三十四分,位於布達佩斯西方五十六公里的高雷伊(Gallei)谷地,北至斯洛伐克三十公里,南往塞克什白堡五十公里,西南到巴拉頓湖三十公里。當地工業以礦業為主,另有煉鋁廠、水泥石灰廠和大型火力發電廠等。 這個城市地處布達佩斯往斯洛伐克及歐洲各地的鐵、公路幹道上,交通十分方便,旅遊業發達,建有許多旅館接待觀光客,最出名的阿爾帕德三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位於菲爾莎白杜拉斯(Felszabadulás)廣場二十號,有六十間雅緻的標準房及現代化的服務設備。 科馬羅姆(Komárom)也是科馬羅姆—埃斯泰戈姆州西北邊境城市和港口,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八分、北緯四十七度四十四分,北隔多瑙河與斯洛伐克的科馬爾諾交界,東鄰埃斯泰戈姆、東南距首府陶陶巴尼奧三十五公里,西往傑爾四十公里,擁有五萬多名人口。早年和斯洛伐克的科馬爾諾(Komárno)是同一個城鎮,屬於匈牙利,昔日對土耳其及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的革命戰爭中,是重要的堡壘,現在以鐵路、橋樑和港口貫聯兩個分屬不同國家的城市,是匈牙利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工業中心。 市內飯店餐廳林立,最具規模的特馬爾•肯賓(Termal Kemping)三星級國際觀光大飯店,有四十多間高雅的客房和第一流的餐廳。此地的古碉堡遺蹟很值得參觀,旁邊圍繞著許多曲折蜿蜒的河道。考洛普卡•喬爾基博物館(Klapka Gyorgy Museum),位於因曼迪•埃洛德(Imándi erod)路,有地方歷史及地區性各族群發展的人種學資料。 這個城市是歌劇音樂家萊哈爾(Franz Lehár)的故鄉,他一八七○年四月出生於這裡,十七歲就讀布拉格音樂學院,一生作品無數,尤以其代表作「風流寡婦」(Die Listige Witwe)世界聞名,其他著名作品還有盧森堡伯爵、吉卜賽之愛、法朗斯奎塔、笑鄉和朱迪塔等,後來他一直居住在維也納,也為維也納開創了輕歌劇的第二個黃金時期,一九四八年十月於維也納去世。 陶陶(Tata)是科馬羅姆—埃斯泰戈姆州的小城,它的德文名字為托提斯(Totis)。這個擁有二萬五千多人口的迷人城市,也是匈牙利歷史悠久的療養勝地和奧林匹克運動員訓練基地,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十八分、北緯四十七度三十九分,位於匈牙利北部邊境海拔六三三公尺的格拉希山(Gerecse Hills)之西,北隔多瑙河和斯洛伐克交界,東南接陶陶巴尼奧,西距傑爾五十公里。城市建於九世紀,早期西格蒙德國王和馬提亞斯國王在位的時候,這裡已經是他們避暑之地。雖然是北方邊界小城,一五一○年卻在此地召開過匈牙利國民議會。鐵、公路交通方便,布達佩斯在它東南方八十四公里,快車一小時十分即可到達。食宿方便,也可求助於遊客中心 (Tourinform),地址:Ady Endre utca 九號。 當地景觀幽美,綠樹成蔭,湖泊、水渠縱橫棋布,泉水流湧,有溫泉四十餘處,更有不少參觀點,面積很大的古湖(Oreg-tó)擁有許多溫泉噴泉,周圍是座大公園,園內有建於十三世紀維特森克利茲(Vértesszentkereszt)教堂的遺蹟。 古城堡(Oregvár)遺蹟坐落在湖濱北端高聳的岩石上,建於十四世紀,是西格蒙德國王最愛的住所,十五世紀又在此加建宮殿,他的女兒盧森堡的伊莉莎白在纂得聖史蒂芬的王位後,一四四○年在此纏綿病榻而轉送至塞克什白堡,她初生的兒子在那兒即王位。後來的馬提亞斯.柯文奴也時常回到這裡打獵。這是一座四面有角樓、方形的建築,是城裡重要的遺物,經土耳其人一六八三年嚴重摧殘,已飽經風霜,埃斯特哈齊家族獲得後於十八世紀大部分改建為巴洛克式,十九世紀末當約瑟夫國王來訪時又翻修為漂亮的新哥德式,又經過近代整修後,部分古城堡區已改設為多摩科斯校物館(Domókos Kuny Museum)一樓展出包括碉堡和羅馬人遺蹟、十二世紀本篤會修道院文物、古堡黃金期情形;二樓為古堡生活實況展;三樓為藝術作品展,包括庫尼在內的上十位名家傑作,收藏有中古時代文物,以及在一個多世紀前已很著名的陶瓷器製品。 國際博物館(Museum of Nationalities)在科蘇特街上,是一座建於十八世紀中葉的教堂,附有兩座尖塔,非常醒目。這座前埃斯特哈齊(Esterházy)家族的宮殿,建於一七六九年的卓普夫型(Zopf-style)建築,這是一種綜合洛可可末期與新古典主義最初階段的藝術風格,非常特殊漂亮,收藏有許多文物。 這個城市體育活動頻繁,市郊切斯凱湖 (Cseke-tó) 畔的安古(Angol) 公園內建有國家體育中心、匈牙利奧林匹克選手訓練營和體育學校。 潘諾哈爾馬 (Pannonhalma)是傑爾市南方的古蹟據點,位於城堡路一號的本篤會修道院(Benedictine Abbey),坐落在高一百公尺的聖馬丁丘陵上,是國王伊斯特凡一世的父親蓋澤於公元九九六年所建,為國內最古老的修道院,匈牙利的基督教萌芽地。最早的建築如今只剩西面的半圓形拱頂附帶建築,其他早已不復存在,城牆是一一三七年所建,粗大的圓柱及哥德式拱形圓頂則建於十三紀前期,在土耳其破壞後,一七○○左右重建部分為巴洛克式,十九世紀加建古典主義式的塔樓和圖書館,二十世紀又增加了義大利式文法學校和學生宿舍。因此這是一座集羅馬式、早期哥德式、後哥德式及文藝復興式的美麗建築,十足是一個建築學博物館,已被列為世界稀有財予以保護。 附設的博物館中,有錢幣和古董展覽,並珍藏許多藝術史蹟和歷史檔案,其中一○五五年第一次用匈牙利文寫給提哈尼市本篤會修道院的特許證尤其珍貴。當地本篤會修道院是為獻給法國窮人、乞丐和傻子的守護神圖爾的聖馬丁 (St Martin of Tours)而興建的;修道院大教堂有哥德式晚期迴廊和圓頂高聳的古典式塔樓,教堂內歷史最久的部分是地下室,收藏有一張稱為伊斯特凡一世寶座的修道院院長座椅。地下室裡還長眠著比利時國王的女兒史塔芬妮 (Stephanie)公主,葬在她身旁的是第二任丈夫匈牙利的羅尼耶伯爵。她首任丈夫奧地利王儲魯道夫(Rudolf 八八九年在邁耶林(Mayerling)自殺身亡,她一九四六年目睹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去世。 佐洛埃格塞格(Zalaegerszeg)市,是匈牙利最西邊佐洛(Zala)州的首府,是一座建於中世紀、擁有七萬多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六度五十一分、北緯四十六度五十一分,坐落在佐洛河右岸、布達佩斯西南方兩百二十四公里處,東南至巴拉頓湖西端的凱斯特海伊三十五公里。當地有相當熱鬧的市容,工商業發達,並有服裝、食品加工和汽車修護等工廠。鐵、公路和河運對外都連絡方便。 二星級的拉尼•巴拉尼(Arany Bárány)是當地最好的飯店,有五十間客房,位於塞切尼廣場一號,旅館一部分是一八九八年的舊建築,新舊相映有趣,tel:314100。當地遊客中心電話為92-316160。 這裡著名的建築物有建於一七六○年巴洛克式教堂(Plébániatemplom)和州會堂的小教堂。 格塞伊村(Göcsej Village)博物館,展示坐落在佐洛河兩岸露天的格塞伊村落一百年前傳統生活的實物博物館,收集現代藝術、藏有佐洛州的歷史文物,陳列有木屋、牲畜棚和水車等。往西不遠還有匈牙利原油工業博物館。 親水公園(Aquapark)是一座面積七公頃半的新公園,園內有滑水道、活動沙灘、許多泳池和遊樂設施。 瑙吉考尼紹(Nagykanizsa)也是佐洛州的一個重要城市,位於匈牙利西南邊境,這裡相繼有塞爾特人、羅馬人、阿瓦爾人和斯拉夫人等民族居住過,在十四世紀馬札兒人來之前,查理羅伯特國王曾把這個地區授予卡尼薩 (Kanizsay)家族,他們在此建了一座城堡在現在市區運河西邊,但已無遺蹟可循。鐵路開通後開始發展,以生產石油為主,擁有六萬五千多名人口,經緯度為東經十七度、北緯四十六度二十七分,位於匈牙利西南部,瀕臨連接佐洛河和穆拉(Mura)河的大運河千渠,距東北方的布達佩斯兩百二十公里,東北往巴拉頓湖三十五公里,西南至鄰國克鏡亞僅二十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起釀酒、玻璃、石油機器設備製造等行業,自克羅埃西亞邊境敷設的輸氣管經過市區可直達布達佩斯。這裡在鐵、公路幹線上,水陸交通方便。當地最好的旅館為二星級的潘諾尼亞(Pannónia)和中央(Centrál)兩家大飯店。熱門參觀點為喬爾基•特里博物館(György Thury Museum),位於中央路(F´´o út)五號,有考古學收藏;「佐洛人和森林」的展示,以及一六六四年土耳其入侵的城堡模擬戰都生動有趣。市東六公里的下城中心,有可划船的湖。遊客中心 (Zalatour) 位於中央路十三號,tel:93-311185。 奧伊考(Ajka)是維斯普雷姆州的工業城市,二十世紀發展迅速,一九四二年德國佔領軍在此勘採鋁土礦。這個擁有六萬多名人口的城市,經緯度為東經十七度三十四分、北緯四十七度六分,坐落在匈牙利西部,地處維斯普雷姆以西二十四公里、巴拉頓湖北方的山谷中,布達佩斯西往奧地利的鐵、公路通過市區,交通十分方便。市內有煉鋁、氧化鉛、玻璃、食品加工和電信器材等工廠,鄰近還有褐煤礦和錳礦。 帕波(Pápa)市是西部維斯普雷姆州西北部的旅遊勝地,它滄桑的經歷土耳其的佔領和大火的摧燬,更曾是新教徒的聚集地;在一五三一年所建立的學院出過很多名人、包括裴多菲都在此就讀。十八世紀城市發展迅速,重建後更勝往昔,市內許多重要建築即完成於此時。依山傍水的城區,位於巴科尼山北側陶波爾曹河畔,風光幽美,北距傑爾市四十多公里,鐵、公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方便,是國內熱門的度假旅遊處所,人口約四萬。 市內主要的建築都在中央廣場,其中完成於一七八四年的埃斯特哈齊(Esterházy)宮,是用中世紀城堡石塊疊建的大型黃色U形宮殿,佔地一百零二點六公頃,四周環繞著精心設計的美麗公園;附設的小教堂精巧,其內的壁畫出自名家之手,頗具價值。廣場上的天主教大教堂(Great Church / Nagytemplom),建成於一七八五年,堂內有一長列精美的壁畫。市內另有喀爾文教堂、本篤會教堂和方濟各會教堂等,都是十八世紀的古建築。 這裡有多所內容豐富的博物館,有介紹當地及全國地質、地況的地理學博物館;介紹世界宗教、匈牙利宗教發展、新教歷史及當地宗教情況的宗教藝術博物館,所蒐集的宗教器物眾多;另外藍染業博物館,極富地方特色,為其他地方所少見。 郊區的索姆洛瓦薩赫伊村,位於海拔四百三十五公尺的索姆洛山麓,以盛產葡萄和美酒聞名。這裡的裴多菲瞭望塔高四層,人們登塔遠眺,四周山影乃至奧地利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峰均依稀可見。 國內重要的城市還有瓊格拉德(Csongrad)、丘爾戈(Csurgó)、埃爾德(Érd)、珍珠市 (Gyöngyös)、伊高爾(Igal)、考爾曹格 (Karcag)、考津茨包齊考(Kazincbarcika)、凱采爾 (kecel)、基什孔毛伊紹(Kiskunmajsa)、洛約什米澤(Lajosmizse)、倫蒂(Lenti)、毛爾曹利(Marcali)、邁澤拜雷尼(Mez´´oberény)、邁澤克弗什德(Mez´´okövesd)、邁澤圖爾 (Mez´´otúr)、莫諾爾(Monor)、瑙吉奧塔德 (Nagyatád)、俄羅斯拉妮(Oroszlany)、波爾加爾(Polgár)、許邁格(Sümeg)、錫蓋特聖米克洛什(Szigetszentmiklós)、托爾瑙 (Tolna)、沃什堡(Vasvár)和弗斯特(Vészt´´o)等。


匈牙利有黃種人血統

匈牙利全國有一千零九萬六千名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一百零八人,他們不是一個單獨民族,以亞洲黃種人的馬札兒族佔百分之九十六點六為大多數,是歐洲唯一黃皮膚、黑眼珠的人種,其餘還有少數民族的德意志族、斯拉夫族、羅馬尼亞族、斯洛伐克族、猶太族、吉卜賽族和華人等。 德國人在匈牙利約有二十三萬多人,從十三世紀開始至十九世紀大批的移民絡繹至此,由於他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區來到匈牙利分散住在各大都市裡,日久受到匈牙利人的高度同化,後來到的則多住在托爾瑙、巴蘭尼亞和紹莫吉等州。 斯拉夫族有十三萬多人,組成分子有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波士尼亞人和雪凱茨人(Schokats)等,其中克羅埃西亞人佔百分之九十,大部分斯拉夫人住在匈牙利南部和鄰近塞爾維亞的邊境上。 羅馬尼亞人大約為三萬人,住在東部靠近羅馬尼亞邊境地區的梅赫瑞克(Méhkerek)鎮上,以及附近環繞的許多村落裡。 斯洛伐克人也有十多萬,他們多數居住在北部山區靠近斯洛伐克邊境、許多種族雜居的村落裡。由於斯洛伐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都算是匈牙利王國領土的一部分,因此在這裡匈牙利人和斯洛伐克人之間的種族界線並不明顯。 猶太人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五,國內的工程師和醫生,半數以上都是由猶太人擔任,在企業界也很吃香,是經濟能力較佳和文化程度較高的族群。 吉卜賽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五,約七十多萬,他們在中歐是最受歧視的民族,被迫害長達數百年之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種族大屠殺期間,他們也和猶太人一樣,是慘遭納粹德國屠殺的對象之一,只是死亡人數沒有猶太人那麼多而已。匈牙利的吉卜賽人多住在匈牙利東部的尼賴吉哈佐和德布勒森等城市及其周圍的村落裡,平時到各大城市去找生活,多半從事一些不固定的工作賺取微薄工資,過著貧窮生活,週末搭乘火車通勤回家,其中百分之三是專業樂師,通常在樂團中演奏,或在飯店、餐廳裡為遊客助興,賺取小費的幾乎都是吉卜賽人。吉卜賽人平均壽命比匈牙利人短十五到二十年,出生率則比匈牙利人多三倍,通常孩子還未長大,便須出外工作賺錢補貼家用。 匈牙利華人約一萬六千人,多數是中國大陸人,他們在匈牙利社會中是不大受歡迎的過客,除極少數從事餐廳或零售商等服務業外,有的是留學生過著打工的日子,然後找個匈牙利人結婚;大多數是借匈牙利為跳板,再轉進到西歐去。只有極少數人是來自台灣,多係中小企業的投資者。 宗教方面:匈牙利大多數的人民信奉天主教,約有信徒六百五十萬名。其次為基督教徒和改革派教徒,其中改革派教徒約兩百萬名,另外還有四十多萬路德派教徒和十四萬猶太教教徒。政府提倡國民宗教信仰自由,並給予補助金以保障聖職者的生活及宗教場所的建設,因此所有聖職者均需保持對國家的忠誠。其中天主教教會在各宗教組織中權力最大,就是政府官員也難奈其何,雖然國內教育當局極力使學校教育不受教會影響,但大部分的年輕人仍與宗教保持經常性的接觸。 匈牙利語是這個國家的國語,但德語、英語都可通行無阻,俄語、法語也有人說,並不普遍。 國內教育普及,文盲很少,識字率為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八。六歲到十六歲實行十年義務教育。教育體制大致為德國系統,分初、中、高三級,小學八年,中學(包括職業中學)四年,大學四至六年,醫科大學七年。幼兒三歲起可免費進托兒所,高中以下教育免費,百分之六十三以上的人受過中級以上教育。高等教育設有獎學金和助學金,國家經由補貼辦法使具備升學條件的學生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完成大學教育的人約佔人口的百分之十。 唯獨在這裡的吉卜賽人,念過中學的還不到百分之一,持有大學文憑的更是不到千分之一。全國有綜合大學四所、專科大學十四所,另外還有許多高等教育機構和技術學校,對醫學和工學尤為重視。新教育法的實施,已擴大各類學校業務上和經濟上的自主權,促使學校生活民主化,全年文化教育經費佔國家年度總預算的百分之五點八三。 在傳播媒體方面,國內唯一的一家匈牙利通訊社是國營的;匈牙利文的主要報紙有自由報、社會評論、今日報、體育報、民族報、匈牙利新聞報和人民之聲報等。辦報不需政府批准,只須登記及申請營業執照即可,還可以有外國股份。在英文報紙方面,有內容豐富、資料詳盡的每日新聞(Daily News),發行相當普遍。中文報紙共有五家。 國立廣播電台有科蘇特和裴多菲兩家,還有民營的鮑爾多克和努比烏斯廣播電台,民營的多瑙河電台(Radio Danubius)最受歡迎,常播放實用又生動的多樣化節目,如預防曬傷和蚊子咬傷、交通狀況、氣候預報、海流警告、法律常識、協助尋找走失的老人及孩童、旅遊資訊等,並時常有客觀而不受任何意識形態左右的新聞報導和體育、影劇新聞等。電視台有國營的匈牙利和民營的多瑙河兩家。 全國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公民都享有社會福利,男性六十歲、女性五十五歲後就可以領取養老金。衛生環境和醫療設施都還算完善,並實行醫療免費,葯費則由患者負擔百分之十五,全國醫院床位共約九萬床。但是全國還有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失業率為百分之六點四。國民平均壽命為男性六十七歲,女性七十三歲。 匈牙利人是匈奴的後裔,和中國有血統淵源,除了有西方人的高鼻子外,他們的眼睛是黑色的,皮膚是黃色的,最特殊的一點就是,全歐洲只有匈牙利人和中國人一樣,姓名排列是姓放在前面,名字在後。在性格上也和中國人接近。匈牙利人過去是遊牧民族,在音樂、歌唱、飲食和男女關係上,還不能完全和遊牧生活絕緣,喜歡節奏熱烈明快的歌舞;但有時憂傷的音樂也極受歡迎,也許是歷史的創痛不安、悲劇性的傳統性格所致,今日匈牙利人近百分之五十的高離婚率,每年高達四千人以上自尋了斷,在世界各國排列前三名的自殺率,都其來有自。匈牙利人外表常給人的印象多是樂觀溫柔,其實他們多愁善感,昂藏六尺的男子都可以看到他們哭泣;但他們愛國,以及那種掏心掏肺的誠摯感情令人心動。 匈牙利人都比較好吃,並且嗜酒,酒店成了國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動場所,無論是城市或鄉村的酒店,晝夜座無虛席的擠滿狂歡暢飲的男人們。 匈牙利人也愛吃辣椒及大蒜,連沙拉裡都摻入大蒜。一般家庭宴客的菜有冷盤,也有尾食,韃靼牛肉和多瑙河炸魚是主菜。韃靼牛肉的來由,據說是當匈牙利人遠行遊牧的時候,將大塊牛肉放在馬鞍下,經過幾天騎行風乾,到達水豐草茂之處歇營時,就將這塊牛肉拿下來,加上佐料燒烤成為美食。「古燒休」濃湯是匈牙利頗具代表性的菜式,是牛肉加洋蔥、蕃茄、香料及麥子混合熬成,色香味俱全。另外還有雞、鴨和豬羊肉,以及甜點、咖啡等。這裡的人在蔬菜方面只喜歡吃白菜和洋蔥,不吃奇形怪狀的東西,認為吃了這些東西,運氣就會像魚一樣溜走。匈牙利人的愛咖啡更甚於其他西方國家,每人一年平均要喝掉三公斤的咖啡,清早一杯、上班一杯、中餐一杯,下午又一杯,除非生病很少喝茶。 匈牙利人和阿拉伯人也有點相像,直到現在多數人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傳統生活方式;不過稍微有點地位的人,卻也濡染了維也納和英國的風氣,生活逐漸趨向現代化。他們身材高大,行動舒緩,有明顯東方性格的好客。遊牧人的特別習俗和裝扮,是有趣和特殊的生活形態,冬天他們穿著粗羊皮的外衣,到了夏天還是穿同樣的皮外衣,不過是把毛面翻過來朝外邊而已;如果手上有一些錢,就會溜到小酒店去大吃大喝;見到鄉下女人,少不得也會談談戀愛。 國內物價還算低,人民的工資和薪水已獲得改善,但國民收入仍跟不上物價,因此人民生活與西方國家相比,仍然差距很大。上班族一週工作五天,每週五下午三時下班,生活悠閒。但勤勞體力好的人,就拚命兼差賺外快。過去生活負擔比較重的人,只要能籌到錢,就由走私者用小筏把他們運出國界,假道塞爾維亞前往其他國家去賺錢,因此多瑙河畔常可看到擁擠的人貨被放在小筏中,靜悄悄地離開河畔。自一九八九年開始政府允許國民出國旅遊,這種情況已有改善。 這個國家的女子多數美麗,棕髮、金髮居多,隆鼻凹眼,有西方女性深邃的輪廓,但身材多半纖細不高大,即使上了年紀還相當苗條,少女們結扎短短的髮辮,到結婚後才用花布把頭髮包住。 現在的匈牙利婦女,已經比以前開放,她們熱情、大方,也很勤勞、富有獨立精神、追求自己的理想,在社會上爭一席之地,擁有參政、工作權,有選擇伴侶和離婚的自主權,不過要墮胎,則需向有關部門報備。


饒有趣味的風土人情

披皮在匈牙利為很多男人所擁有,以便在較正式場合穿著,五彩繽紛、精緻講究,有刺繡,也綴上各種裝飾品。國內牧羊人喜穿黃色的羊皮外套,也備有一、二件刺繡華麗的寬鬆上衣。由於昔日田間勞動的農人和草原上的牧人有穿長筒靴的習慣,久之成為傳統服飾之一,即使現在在城市裡也可看到有人穿長筒靴。布達佩斯東方一百四十公里處的梅佐可維斯德 (Mezökövesd)市內,現在仍可以見到身穿地區民俗服裝馬裘的姑娘們。 匈牙利的國土大部分是草原,居民多為獨門獨戶的住宅,原野綿長的道路兩旁疏落地林立著農、牧民的房子。每家的單層建築,一般擁有二、三個房間。農家昔日以粘土為牆、草為頂的房屋已不復見,現在所見到的是白灰泥牆、紅色屋脊的建築,有些村莊遠遠看過去幾乎一片白色。 挖井打水現象在鄉村中已不多見,大部分家庭都備有抽水機。農家窗口多以花草點綴,而牧民也還住在帳篷中。 匈牙利人的婚禮多數在教堂舉行,儀式簡單隆重。結婚時新娘須備足十八個枕頭、三床床墊、三十件襯衫、兩套西裝、十六條圍裙以及其他的嫁妝。結婚的條件多由雙方家長商訂,因為嫁妝太貴,所以常傳出所謂販賣新娘的事件;甚至在一些偏僻的鄉間,還有「搶親」的現象存在。 新郎和新娘如果都是農家子女,婚禮就直接在村裡舉行,這時鄰居們都會熱心幫忙,並不斷為新郎新娘祝福。新人們身穿傳統服飾,在教堂舉行儀式後,前來慶賀的親朋好友便開始跳舞,然後接受主人午宴的款待;在結婚典禮中,新郎和新娘要交換戒指,新郎還贈送新娘一袋硬幣,新娘則回贈三條或七條手絹(三和七被認為是吉利的數字)。正式婚宴傍晚在新郎家舉行,參加者無不開懷暢飲至深夜;客人們圍著新娘載歌載舞,並送給新娘幾個小錢,以換得新娘的一個香吻。而新郎新娘面對眼前堆積如山的珍品佳餚,按照傳統習俗只能淺嘗。 在匈牙利的鄉村當一個人過世,根據死者年齡選用不同顏色棺木,幾乎全村人都參加葬禮。死者的親人穿白色喪服,和中國的民間習俗相同。為死者送葬的時候,常常還一邊跳舞一邊唱聖歌。墓地的建造簡單,大抵只是在田地一隅的葬身之處立十字架或石碑。 每年九月至十月,匈牙利所有生產葡萄酒的地區都有慶祝豐收的活動及慶典,其中又以尼賴吉哈佐、松博特海伊及布達佩斯三地舉辦的慶典最為吸引人。尼賴吉哈佐的「尼賴吉之秋」,有各式的文化觀光活動、美食品嘗展示會、水果嘉年華會等;松博特海伊的「薩瓦利亞秋之祭」,有音樂會、商展、美食品嘗會等;布達佩斯的「秋季藝術週」,有音樂會、戲劇、芭蕾舞、電影和商展等。鄉村一年四季還常常舉行全村性的慶典活動,穀物收割進倉,要舉行一次大會餐。 櫻桃成熟時也舉行儀式,在採收櫻桃的時候快樂的邊採邊吃,同時也分給過路的行人享用。 全國最大的宗教節日是八月二十日的聖史蒂芬誕辰紀念日,全國各地都舉行盛大的祭典,尤其是在首都布達佩斯,只見無數的男女右手執著壺在街頭遊行,十分熱鬧。 在匈牙利的鄉村有一種獨特的夜間集市,在廣大的田野中點綴著一簇簇明亮的燈火,熱鬧而有趣的買賣活動就在那裡進行著,供應的商品從家畜、糧食到日常用品,琳瑯滿目;大伙兒邊逛邊採購,口渴了就打起路邊的井水解解渴。這種夜市,通常是吉卜賽人的天地。 目前全國約有五千個運動團體、一百萬名各類運動項目會員、兩千五百座運動場、一千五百座體育館以及一百五十座供比賽用的室內游泳池。 匈牙利人對外界未知的世界非常嚮往並樂於探尋,是個熱衷於運動和旅遊的民族。運動項目包括游泳、擊劍和騎馬等,近年來在平民中已出現不少擊劍和賽馬的高手,為國內運動帶來新的活力。 河川、湖泊或溫泉游泳池泡浴更是匈牙利人的所愛,而在多瑙河兩岸的澡堂和巴拉頓湖附近的沙灘,經常可以看到一些近乎全裸的人在做日光浴。


重建精簡的國防武力

自一九九○年二月開始,匈牙利人民軍改名為匈牙利國防軍以突顯防禦性質,反映匈牙利歷史傳統。憲法規定總統是武裝力量統帥,國防部是最高軍事統率機關,實行義務兵役制,全年國防經費佔國家總預算百分之一點五。國防軍總兵力共有六萬四千名官兵,另有兩萬五千名邊防部隊及保安部隊,一萬多名機動警察,八萬五千名民兵和五十萬名受過軍事訓練的後備軍人。憲法規定男性國民服役期限為陸軍兩年,坦克部隊三年,空軍部隊也是三年。 陸軍兵力四萬六千人,編組為五個戰鬥師和一個空降旅,其中有兩個步兵師,一個坦克師,四個裝甲旅和一支多瑙河江防部隊。步兵師裝備精良,擁有大砲、防空飛彈、地對地短程戰術飛彈和武裝直升機等。每一個坦克師擁有八千名官兵和四百一十輛坦克,轄有三個坦克團、一個裝甲車團、一個防空團,以及工兵、通信兵和火箭砲各一個連。每個裝甲旅有官兵員額三千五百人,以及一百二十輛裝甲車和坦克,分成三個裝甲團和一個坦克團。江防部隊兵力約兩千名,擁有一艘江防砲艦和一支掃雷艦隊。 空軍兵力約一萬五千名,擁有一百三十多架作戰飛機,共編組成三個航空師,分成三個戰鬥機聯隊,使用Mig-21、Mig-23、Mig-25、Mig-29和Su-25等型俄製戰鬥機。 另有IL-28攻擊轟炸機,AN-24和AN-26等運輸機、Ka-26教練機和Mi-2和Mi-8等直升機共一百多架。 這個國家缺乏海岸線,所以沒有海軍。匈牙利軍隊也可自行生產一些中輕型軍事裝備,在訓練和作戰中,具有相當水準。目前,這個國家已完成裁軍和簡化軍事組織中,將省下來的軍費移作國家經濟建設用途。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