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亨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14年9月9日 (二) 10:50由Jerry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特朗亨(Trondheim)是南特倫德拉格郡的行政中心,也是挪威僅次於奧斯陸和卑爾根的第三大城及歐洲重要的宗教城市。這座源遠流長的千餘年古都,不但具有天然美景,並且在挪威的歷史、宗教和文化上,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據說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居住。1000多年前,這裡被稱為尼德河口(Nidaros),是當時維京國王奧拉夫一世所建立,深受他的鍾愛;後來也成為奧拉夫二世國王的度假地。作為挪威第一座首都及王室所在地,特朗亨有一段長長的歷史故事。

公元995年,奧拉夫一世在英國皈依基督教,並接受溫徹斯特主教的福證後返回挪威,次年被擁立為維京國王,他公開表示將掃盪群雄,要人民信奉他新發現的信仰。公元997年,他在此建造了教堂和王宮宅邸,從而成為這個城市的創始人。但是他的皈依基督教並未消除其維京人的本性,宗教的狂熱促使他用極其殘酷的手段來改變民眾的信仰。結果他在1000年從對抗丹麥和挪威國王攻擊的斯沃德爾之役(Battle of Svolder)中敗退下來。因為挪威維京諸首領支持丹麥和挪威的國王,並用計謀幫他們獲得了勝利。

奧拉夫一世戰死後,他的兒子奧拉夫二世於1015年趁丹麥及英國國王喀努特(Canute)不在丹麥時登陸挪威並登基為王。當時的挪威是個群雄割據、紛爭不斷的國度,奧拉夫二世志在統一挪威,創建一個基督教國家,有基督教的律法,教堂和牧師。但是,如同其前輩一樣,他也愚蠢地過分使用武力來扶植基督教。結果相同,他傳播福音的努力使得他大失民心,怨聲載道。喀努特早就對挪威的王位虎視眈眈,於是聲援不滿的黨派,於1028年進攻挪威,迫使奧拉夫二世逃往俄國。但奧拉夫二世毫不氣餒地又帶著少數隨從返國,因其統制臣民手段極其殘忍,因而失去部下原先對他的忠誠,於1030年7月29日的史堤克斯塔德(Stiklestad)之役中戰死,遺體被送到當時的首都尼德河口,也就是今天的特朗亨,埋葬在尼德河岸邊。一年後,奇蹟發生:在他最初被埋葬的地方湧現泊泊泉水,可用以治癒疾病。而且他的屍首被挖掘出來時仍然完好如初,面容宛如生前,指甲和頭髮更長,這在當時是被視為神聖的象徵。因此,許多人開始為他的死亡感到自責,他也被尊為聖人,遺體被放入銀柩中,擺在特朗亨的尼達洛斯大教堂裡,遵奉他為神的信仰傳至各地,於是人民對喀努特的支持轉眼煙消雲散。雖然喀努特在史堤克斯塔德之役中勝利了,但那是短暫的。他把統治權傳給兒子史維恩(Svejn),史維恩試圖引入丹麥律法,但與挪威的權利及自由傳統相抵觸。因此,他在1035年被放逐到丹麥。一直在俄國流亡的聖奧拉夫之子馬格努斯(Magnus)則被挪威人迎回國來接受王位,這是挪威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接下來的300多年裡,特朗亨一直是挪威的首都。由於奧拉夫一世在位期間,在各地強行推廣基督教,所以這個城市也就成為當時基督教的朝拜中心,1152年成立尼德河口主教管區。12~14世紀,這裡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盛極一時。由於歷代挪威國王都在這裡舉行登基加冕儀式,所以「特朗亨」一詞在挪威語中是「加冕之地」的意思。

15世紀後,挪威的對外貿易被漢薩同盟控制。德國商人以挪威的另外一個城市卑爾根作為貿易港,從而使特朗亨的經濟地位逐漸衰落。1658年,瑞典人進攻挪威,特朗亨在戰爭中遭受嚴重破壞,並根據羅斯基勒(Roskilde)條約的規定轉讓給瑞典。1660年,丹麥人戰勝了瑞典人,特朗亨被收復。1877年,和奧斯陸之間的第一條鐵路建成通車。1905年,挪威脫離與瑞典的聯合,正式宣告獨立,哈康七世在此地的尼德河口大教堂加冕登基,成為挪威獨立後的第一任國王。1921年,這裡到奧斯陸的第二條鐵路建成通車。1940年,這個城市被納粹德軍佔領,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恢復和平。現在已發展成為境內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和製造業中心,有金屬製品、造紙、紡織、煉鐵、機械、造船、水泥、磚瓦和魚類食品加工等工廠。郊區平原較多,土壤肥沃,種植有許多大麥、燕麥和甘薯等農作物。

這個擁有13.8萬多名人口、挪威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坐落在特朗亨峽灣南岸,傲稱有87座峰頂幾乎終年積雪的山峰,東南距斯特倫52公里、距奧斯陸539公里,西北與挪威海之間的距離為37公里、西南距卑爾根682公里,經緯度在東經10度25分、北緯63度25分之間,尼德河在此分成兩條支流流入挪威海,使特朗亨呈半島形狀,由一條狹長的頸狀陸地通向西方。城南是挪威的中央山脈,城北盡是瑣碎的峽灣,除了城北一個巨大的特朗亨湖,以及湖畔不大的平地,北去無論鐵、公路,都迂迴盤曲,極盡曲折盤旋之能事。由於這個城市所處的緯度較高的緣故,夏季晝長夜短,冬季則晝短夜長。又因受暖流的影響,這裡的氣候要比同緯度的內陸地區來得濕暖。

特朗亨因地處南、北挪威的分界處,具有連接南部人口稠密區和北部人口稀少區之間交通往來的功能,從而成為國內最重要的交通中心。有數座橋樑將這個半島城市與寬廣的內陸城市聯結起來,河流蜿蜒地流經廣闊的社區。

在航空方面,這裡的民航機場有航班飛往內陸各大城市,從首都奧斯陸飛抵此地,約需1個小時航程。

在海運方面,特朗亨是全國最大的商港,它有特朗亨峽灣作屏障,灣內不但風平浪靜,而且還是不凍港,巨型海輪可直接駛入。港口設備新穎,各種大型吊車、卡車和貨櫃車等來來往往,非常繁忙;挪威的水產品、木材和礦物等也大多從這裡輸出。另外,從此地往南至卑爾根、往北經北角至吉爾克內斯,有沿岸汽船每日一班,全年營運。這條沿岸航線由南至北全程1730多公里,航程需6天時間。據說,在鐵、公路尚未完善的19世紀,汽船是挪威西海岸各城鎮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現在的主要任務是運送北海沿岸各城鎮的物資和郵件,載客倒成為次要的任務。由於汽船主要用以載貨,因而無豪華設施,但乘坐仍很舒服。人們乘坐汽船沿途可欣賞到挪威沿岸美麗的自然風光,尤其是在夏季的白夜中行駛,更是令人心曠神怡。所以這條航線通常都是人滿為患,在夏季的白夜中乘坐這條航線的觀光客,必須提前一年預約,否則到時恐怕無法搭到汽船,從卑爾根搭沿岸汽船到特朗亨,約需31.5小時。

陸上交通以鐵路為主,這裡是國內鐵路樞紐站之一,往南有兩條鐵路通往奧斯陸;往北經斯泰因謝爾、穆舍恩和費于斯克等城市後,直抵終點站博德,構成連接南北方的交通大動脈;往東可通瑞典邊境城市斯圖爾利恩與瑞典鐵路網相連。從首都奧斯陸搭乘特別快車到此地,約需7個小時。公路交通也很發達,南北挪威的各主要城市都有長途巴士營運。市內交通同樣方便,有公共汽車和計程車服務。

特朗亨的住宿條件相當不錯。最主要的旅館有三家。一家是普林森旅館(Prinsen Hotel),共有60間設備頗為現代化的客房,附設有豪華餐廳。另一家是不列顛尼亞飯店(Britannia Hotel),擁有120間高級客房,內部裝潢古色古香,具有濃郁的傳統風格。還有一家高級的皇家花園賓館(Royal Gar-den Hotel)是市內規模最大的飯店,共有298間幽雅的客房,附設有餐廳、酒吧和室內游泳池等。除了這三家主要的大飯店外,暑假期間,大學生公寓也多出租供觀光客居住,室內清潔衛生,均有淋浴設備。

在餐飲方面,觀光客通常可以在各旅館附設的餐廳中就餐。市內著名的挪威技術學院附近,有許多專為學生開辦的廉價餐廳和俱樂部。

這座北歐城市景色秀麗,古建築多,具有濃郁的傳統建築風格。建於18世紀的古老碼頭區仍保有往昔魅力,色彩鮮豔的木造倉庫反映出中世紀的建築風格。現已成為酒吧或餐館,有些甚至直接延伸到河裡,在此可一邊啜飲啤酒,一邊欣賞現場爵士樂的演奏。另外,貫穿在木造建築物之間的狹窄街道,也同樣充滿古意。

特朗亨市容相當鼎盛,並以天主教堂的尖塔聞名北歐。這裡是中世紀的王都,過去曾繁榮一時,迄今仍遺留著古挪威的風貌。在作為市中心和交通樞紐的市場廣場上,可以看到表示方位的挪威文北,西、南、東的字母縮寫N、V、S、O,位置在兩條主要大街王街(Kongens Gate)和僧街(Munke Gate)間的交會點,正好將市區分為北、西、南、東四個區。在四個方位字母的正中,有一根刻有奧拉夫一世石像的八角形石柱。

此地最出名的傳統娛樂盛事就是兩年一度的學生音樂演奏會,屆時,國內各高等院校都會派出由學生組成的各種音樂團體,前來舉辦豐富的音樂演奏會。還有每年舉辦為期10天的聖奧拉夫節(St. Olav festival),以7月29日為節慶的高潮,是史堤克斯塔德之役的週年紀念。到時有超過300位表演者重演1030年7月的事件,當時信仰基督教的奧拉夫因再次戰敗被殺。

特朗亨有不少戶外活動。城西的碧瑪卡(Bymarka)有本市最受歡迎的葛拉卡林(Grakallen)滑雪場地,海拔520公尺。城東的伊斯藤斯塔德瑪卡(Estenstadmarka)有步徑和高山陡坡,滑雪跳躍台更受到挪威年輕人的喜愛。附近還有個滑雪客棧(Skistua)。此外,每年6月,人們可以在午夜時分在特朗亨的高爾夫球場打球。附近的尼德瓦盛產鮭魚,是釣友的最愛。城南的高拉(Gaula)河是另一處釣魚的好地點,峽灣本身有多種魚類,適合讓人們在岸邊釣魚和乘船至僧侶之島海釣。

僧侶之島(Munkholmen)坐落在市場廣場以北的僧街附近,是聖本篤修會(San Benedict)的僧侶們建於11世紀,也是挪威最早的兩座修道院之一,同時是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過去挪威國王每次來特朗亨時都在此居住。更早時曾經是刑場,在1658年成為一處監獄,因曾關押過丹麥法官彼德‧格里芬菲爾德(Peder Griffenfeld)長達11年之久而聲名大噪。現在是海濱休閒中心,有海浴場,供遊客游泳、作日光浴、享受美食及參觀監獄遺址。

身為挪威第二個最古老的城市,特朗亨有相當多的建築物和機構堪稱為「最初的」、「最古老的」、「最著名的」,或是「最大的」。最著名的尼德河口教區教堂(Nidaros Domkirken)是國家的神龕,位於市場廣場以南300公尺處,一度被稱為「基督的教堂」(Krist-Kirken),是特朗亨最精緻的一幢建築物,由灰、綠色的石頭砌成,建於1070年,但一直到12世紀中葉才完成,屬羅馬式建築;它命運多舛,數度遭祝融肆虐,也曾多次重建,重建的部分改以繁複的哥德式風格問世,形成今日混合羅馬和哥德風格的中古世紀建築。這座教堂專為紀念挪威基督教傳播者奧拉夫二世而設,內曾藏過奧拉夫二世據說具有神力、能為人治病的遺體;結果招致當時統治者丹麥國王的不滿,將他的遺體移往丹麥銷毀,至今人們只能在這座教堂西側的聖者牆上一睹他的丰采。

這座當時斯堪的納維亞地區規模最大的教堂,不但是許多王室人員埋骨之所,並且自1814年起至1906年止,都是歷代挪威國王舉行加冕典禮的地方,所以成為基督教的朝覲地。據說,在交通極為不便的中世紀,有許多虔誠的朝拜者翻山越嶺,千辛萬苦地前來朝拜。現在這座挪威教堂仍是國內重要的宗教聖地和觀光景點。1988年,挪威的皇冠寶物移置此地,這些代表國王、皇后及皇太子的王室信物,看來莊嚴樸雅,充滿美感,目前陳列於側邊的一個小禮拜堂中。教堂宏偉的拱形正廳屬於哥德式風格,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門上明亮的彩色圓花玻璃窗,高懸在主要入口的西側牆面上,是加百利‧基蘭德(Gabriel Kjelland)在1930年的作品,其下方為管風琴。牆上有令人驚嘆的石雕藝術,石雕上的人物都取材自新、舊約聖經,連亞當和夏娃也被鑲嵌在內,當然更有耶穌和歷代挪威有名的國王,等於是一部縮小版的基督教歷史典故集。教堂內外還有許多聖徒和君主的雕像;其實它室內以灰綠色滑石建成的優美造型,就是它最出眾的特色,並不需要再加以過度裝飾。

聖奧拉夫(San Olaf)教堂位於尼德河口教區教堂以西300公尺處,是目前北歐地區最古老的石造教堂之一,係奧拉夫一世建於10世紀初。從尼德河口教區教堂出發,往南過普林森斯大街(Prins-ens Gate),就可看到這座「千年產物」。

主教宮(Erkebis Pegarden)位於尼德河教區教堂的南方,是斯堪的納維亞最古老的非宗教性建築,建於12世紀,使用到16世紀的宗教改革時期為止,後來成為丹麥政府官員的官邸,最後成為一處軍事機構。今天在宮內還可以看到12~13世紀時的建築,如大廳、主教辦公室及臥房等。宮南有部分已改為軍事博物館(Rus-tkammeret Mee Hjemmefrontmu-seet);陳列早期的武器,另外大部分的地方已改建成官方賓館,專門招待外賓。

特朗亨還是一座文化科學事業非常發達的城市。位於市中心西南邊的特朗亨大學約有1萬名學生,是挪威第二大的大學,附設有科技學會、醫學院、文理學院、挪威皇家科學和人文科學協會。大學博物館(Undversity Mus-eum)創立於1760年,是挪威最古老的文化科學機構。此外,挪威技術學院在國內也很出名,設有地殼繪圖、勘探、鑽井、聲納、油氣分離和採油等專業,並和國內的大公司及大企業進行技術合作,共同開發高科技項目,對新設備和新技術做出實驗模型,供各廠家採用。另外,在特朗亨大學附近有斯堪的納維亞從事科學和工業研究的最大基金會。這些都使特朗亨居於挪威高科技研究的領導地位。

作為一座歷史古城,特朗亨有幾所一流的博物館。大學博物館中的考古學展示,可遠溯此區的歷史至中世紀時期;教會歷史的展覽則展出13~18世紀的教會藝術;自然歷史的展示,包括了特倫德拉格的動植物。附近還有座大學圖書館。

海運博物館(Shipping Muse-um)為一幢古老的黃色建築物,位於克普曼斯街(Kiopmanns Gate)河岸的皇家花園旅館附近,展出內容包括了船運、漁業和捕鯨。

特羅拉民族博物館(Trondlag Folk Museum),位於城西史維瑞斯波格(Sverresborg)高高的山丘上,遊客在此可以看到過去海岸和鄉野的生活狀況,以開放式的戶外空間,重現特朗亨及其所在地特羅拉地區的文化歷史風貌。這裡有60棟以上的地區性老建築,包括市中心在18~19世紀的建築樣貌,舉凡牙醫診所、郵局、雜貨店、乳製品店及甜點舖等。館中還展示人們曾用來勉強維持生計的古老工具和手工藝品,如巴斯曼特蕾(Passementerie)是用金銀線鑲邊、手工編成的飾物和蕾絲,最適合婦女上教堂時配載。比較特別的是,這裡還附設有古舊的滑雪博物館,以表示滑雪在特朗亨人心目中重要的休閒地位。此外,這裡還有一間用木桶板搭建的教堂(Stave Church),全挪威也只有28座。館內還有希昂宮殿的遺蹟,是史維爾國王(King Srerre)於1180年所創建的。

現代藝術博物館(Nordenfjel-dske Kuustindustrimuseet)創建於1893年,主要的收藏是針對當代的設計及手工藝為主。重要集中在19世紀由英國的藝術家威廉‧墨里斯(William Morris)所引導的新藝術,展出繁複及多變的玻璃、陶器、印花布及工藝作品。

古樂器博物館(Ringve Muse-um),位於市東北方3公里處的拉德(Lade)區附近,它原先是一座古莊園,在博物館成立後仍被經營得像農場一樣。自19世紀末期以來,就屬於巴契(Bache)家族。1943年,這個家族最後的子裔克里斯欽‧安克爾‧巴契(Christian Anker Bache)將這項資產捐贈給古樂器博物館基金會。自他於1946年逝世後,俄裔遺孀維多利亞夫人(Madame Victoria)就開始逐步收集來自世界各地的樂器,其過程頗具傳奇性。當博物館於1952年開幕時,收藏品已非常多,包括一些珍貴的古樂器在內,如1612年的小提琴、18世紀的豎琴和大鍵琴、莫扎特使用過的鋼琴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樂器,其中尤以凡爾賽宮的豎琴最引人注目。除了正式古典樂器外,也有音樂盒和古老的民俗樂器,如蘭吉麗克(Langeleik),是一種挪威式奇特的琴;還有風神之鈴(Aeolian Bells),18世紀時,挪威人常用它在花園中奏樂,迷信時代認為它能對抗邪靈,具保佑平安功效。此外,這座生活化的樂器博物館內所展示的各種樂器,都可以實用,每逢旅遊旺季,特朗亨大學音樂系的學生,就會在此為觀光客當場演奏並解答疑問,使人們對各種古樂器的音響效果有直接的了解。這裡的演奏廳可以容納350人,是由舊牛棚改建而成。另外,在博物館隔壁,坐落著世界上位置最北的林芙植物園(Ringve Botanic Gardens)。

諾菲爾德斯基應用博物館位於蒙克街(Munke Gate)上,是一所應用藝術和工藝品博物館,館內除收藏古今作品外,還終年展出挪威及各國的工業藝術作品。

斯蒂夫茨園林(Stiftsgarden)位於市場廣場北面不足100公尺處,園中有一幢建於1775年的漂亮木結構宮殿,屬巴洛克末期建築風格,是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現存的第二大木造古建築,現為挪威王室的離宮,國王一家時常來此度假。

俯瞰特朗亨市的最佳視點是120公尺高的泰和特塔(Tyholt Tower)。它是電信局建來作無線電及電信聯繫之用,人們喜愛來此觀賞市區與峽灣風光,或是到附設的24小時營業餐廳中吃飯。

特朗亨古老防禦工事史坎生(Skansen)的遺蹟位在城西,曾是城門聳立的地方,目前是一座公園。在靠近港口處有一幢古怪的倉庫,建造在浮出海面的鐵架上,它的古怪造型是因為當年德國部隊佔領這座城市時,曾將它建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潛水艇的燃料庫。

紅色老橋(Gamble Bybro)橫跨在尼德河上空,被當地人膩稱為「老城橋」,建於1681年,是昔日古城居民來往的重要橋樑,現僅存鐵鑄的紅色「屋頂」,裝飾作用大於實用價值。

特倫德拉格劇院(Trøndelag Teater)是挪威最古老劇院建築,位於古市鎮中心,即亞文特花園劇院(Teater Avant Garden)附近。其他的藝術活動是由各個協會、藝廊及各類藝文中心來辦,例如像特倫德格康斯特納中心、藝術學院及展示並銷售當代畫作的畫廊。另外,此處還有特朗亨交響樂團、音樂學院(Conservatory of Music)。 湯姆斯‧安格勒之家(Thomas Angells Hus),是位於尼德河口教區教堂斜對面的一棟黃色大型建築物,它是18世紀特朗亨富商湯姆斯‧安格勒所捐贈,這位富商逝世前的總資產多達當時的上億美元,他將這棟建築捐為寡婦安養中心。

自行車專用電梯(Bicycle Lift),係特朗亨舊城區紅色鐵橋連接市中心的布魯伯肯(Brubakken)山丘,這是今日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因為這個城市有很多人用自行車代步,但從山麓踏著自行車爬到山丘上的社區,要花很多腳力,真是苦不堪言。於是便民的特朗亨政府就興建了這座電梯,人們只要花很少的錢買張電子卡,就可全年不限次數的使用,經濟實惠又方便。人們將自行車輕輕架在鐵軌上,刷卡後,馬上電梯會自動將自行車連人帶車送到山上,全程不到3分鐘。

除了以上的主要景點外,特朗亨還有一些地方值得參觀:始建於1628年,完成於1684年的克里斯蒂安斯頓城堡;埃爾科比斯佩園林、聖母教堂、大主教廣場和美術館等。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