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15年4月20日 (一) 12:05由Jerry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目錄

總統府

國父紀念館

中正紀念堂

國家音樂廳

國家劇院

士林官邸

故宮博物院

至善園

台北賓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台灣省立博物館

郵政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

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

台北市立天文科教館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

台北海洋生活館

張大千紀念館

國家圖書館

台北市立圖書館

二二八和平公園

大安森林公園

雙溪公園

大湖公園

陽明山公園

陽明山公園坐落在台北盆地北方,地址為士林區陽明山竹子湖路1~20號,距離台北市區約16公里,原名草山,台灣光復後為紀念王陽明先生而改名。它居於紗帽山之東、七星山之背,海拔443公尺。此地植物種類多達1224種,約佔全台灣植物總數的1/3,其中如台灣水韭、大屯杜鵑、中原杜鵑、小角蓮和四照花等都是稀有植物,極富學術研究價值。 公園依山而建,分為前山的中正公園和後山的陽明公園。中正公園較小,舊稱草山公園,是紗帽山和七星山之間的高台地,面積3.7公頃。此處槭樹最多,深秋時節滿山紅葉,別有一番情趣。園內尚有櫻林、草地、山泉、荷花和魚池等,並且面臨以人工引導山泉匯積而成的陽明湖,湖水清澈,時有白鵝戲波,加以湖邊杜鵑花、櫻花和白花等簇擁,算得上湖光山色,景色宜人。這裡除了有一般公園景觀的布置與休憩設施外,尚有游泳池和網球場,公園旁還有公共溫泉浴室。 中正公園內的中山樓,建成於1966年11月6日,是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而建,佔地1.5萬平方公尺。全樓以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為主,莊嚴雄偉,美輪美奐,是台灣著名文化殿堂之一。樓內的坐椅、茶几、浮雕和彩畫,均集結了中國建築陳設藝術的精華。其中的中華文化堂,是個設有1800個座位的大會議廳;大餐廳可以同時供應2000人用餐,並有可以容納100人的小型會議室,以及陳設雅致的會客廳;另有供人休息、消遣和娛樂的圓廳。中央政府凡有重要集會,多在此地舉行。 陽明公園位於紗帽山後側,面積廣達46公頃,是陽明山勝景精華所在,兼收自然景致與人工布置之美,規模之大,冠於全市。公園內有小隱潭位於峽谷下,若隱若現,潭上方有一道小瀑布,瀑布前架著朱紅色小橋,橋畔有王陽明先生墨寶「山水閒情」勒石,潭左側山坡上種植百餘株梅花,稱為「隱潭梅園」。小隱潭左上方有彩色大噴泉,噴水方式有9種不同變化,配合著池中的五彩大燈光,令人眼花撩亂,入夜後更是美不勝收。水池周圍種有青翠圓柏和如茵綠草,經常浸滛在水池飄來的濛濛水氣中,在陽光照射下形成美麗的彩霧。 公園中心建有富麗堂皇兩層樓式的辛亥光復廳,專供遊客休憩,樓下為餐飲部;樓上為旅館部,視野開闊。辛亥光復樓前方有一座用紫花九重葛和圓柏雙層圍繞而成的大型花鐘,直徑有30公尺,鐘面以綠草為底,無論時針、分針和秒針,都由各色花卉構成,鐘背飾以龍頭雙鰱浮雕,花鐘依時轉動,分秒不差。陽明公園瀑布區有平台3處,亭榭4座,山壁間有蔣介石題的「陽明瀑」三字石刻。附近還有懸崖峭壁的好漢坡和空谷幽明的一線天,形勢天然,有若鬼斧神工。陽明山後的陽明瀑布,是這一帶最大的瀑布,自山巔飛瀉而下,勢若雷霆萬鈞。下方福壽橋畔有大屯瀑布,與陽明瀑布匯流後奔騰出谷。匯流處谷口的峰頂橋裝有9支噴水管,利用山泉噴出3公尺多高的水柱,終年不竭,稱為「峰頂噴泉」。每年2月中旬到4月初約50天,是陽明山花季,滿園櫻花盛開,梅花、桃花和李花次第綻放,繼而杜鵑吐豔,茶花盛開,姹紫嫣紅,絢爛如霞,嬌豔醉人,漫山花團錦簇和如織的遊客交相輝映。


植物園

植物園是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的學術研究實驗場,對於中小學教科書上所教導的各種植物,具有輔導教育的功能。這個位於台北市西南側、博愛路南端的植物園,佔地約16.53公頃,園內濃蔭夾道,花圃繞徑,藤棚、假山、荷塘、亭台和小橋等點綴其間,清幽脫俗。擁有近2000種極具學術價值的亞熱帶植物,供人免費參觀,並成為市民休憩的好地方。 這裡主要的植物包括了樟楠樹、椰子樹、大杉和油杉等有經濟價值的樹木,還有藥用、染料、香料和油脂用植物,以及其他珍貴果樹和奇花異木。在十二生肖植物區,大約一條20公尺長的步道兩旁,種植著以十二生肖命名的植物,如豬腳楠、虎子花、龍吐珠和兔尾草等。還有一處雙子葉植物區,栽種了許多薔薇科、樟科、木蘭科和桑科等植物,都是闊葉樹木,走在樹林間的木棧道上,猶如步行在森林間,偶見赤腹松鼠在樹林間爬來爬去,也可發現黑冠麻鷺在其間覓食。為了便於保護,各種花圃和樹木都用欄杆圍了起來,遊客可以從名牌中認識到各種植物的中英文名稱、產地和特性。 荷花池是園中最迷人的地方,由一個大池和幾個小池組成,池畔垂柳青青,池中荷葉田田,滿池荷花盛開,間有幾座典雅的中國式涼亭,古色古香,很有江南風光特色。環湖小徑也闢建得非常別致,中間有一段上築棚架,綠意誘人,兩側列置長凳供人閒坐賞荷、聊天。荷花池附近還有一些小生態池,生態豐富,尤其是小雨蛙等不同的蛙種,「咕咕」、「咕」地鳴叫不停。 園內還有兩間玻璃溫室,栽植許多草本植物。植物園內有一所台灣省林業陳列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式建築,它前身為建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現為二級古蹟。這幢建築原係位於台北市中山堂,1931年將部分遷建於植物園,部分遷建於圓山兒童樂園中。現在的省林業陳列館閩式的大門上,還繪有色彩斑斕的門神,館內則展覽有許多植物標本。


台北市立動物園

台北市立動物園,是一處巨型的休閒遊憩公園,也是亞洲最大的動物園,極適合享受親子教育的樂趣。園內展示有世界五大洲的各種珍稀動物,計300種,2500多隻,主要設施分為室內和戶外兩大類。室內部分有昆蟲館、無尾熊館、大熊貓館、夜行性動物館、兩棲爬蟲館和企鵝館等,戶外部分有台灣動物區、兒童動物園區、蟲蟲動物區、亞洲熱帶雨林區、沙漠動物區、澳洲動物區、溫熱動物區和鳥園等。 這個動物園位於文山區新光路2段30號,整個動物園坐落在一個丘陵地上,佔地182公頃,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包括谷地、池塘和山嶺等,風景優美,不僅展示動物本身,同時也展示了動物的生活環境,遊客可乘坐園內遊覽拖車環園參觀,也可以步行參觀。這裡每一個展示區的設施和設計,都著重配合動物習性和行為的背景布置,例如在夜行動物館內,裝置有特殊紅光,以變更動物活動處的晝夜時序,使習慣在夜間活動的動物,也能在白天活動,以配合人們的參觀。又如在企鵝館即原來的極地動物生活館內,全部是人工製造的冰世界,經常保持冷度,使北極熊、帝王企鵝和海豹等能活躍其中。在亞洲熱帶雨林區,利用原有北高南低的地勢,配合動物分布地勢的差異而作適當的配置,如鹿、羊和牛等食草動物是置於低曠處,虎、豹、獅和熊等肉食性動物則配置於高處,高處和低處之間,用壕溝阻隔。 最靠近動物園大門的是可愛兒童動物園區,這裡所飼養的動物多係兒童寵物,孩子們可以在這裡的動物俱樂部中,與溫順的山羊、小花鹿、綿羊、小馬、幼驢、幼象、小狗、貓、兔和鼠等盡情玩耍。園內動物托兒所中的保姆及養護人員,會指導兒童如何哺育小動物,並展示雞的胚胎發生過程,以及母雞帶小雞的情形。這裡的動物小舞台是半圓形的劇場建築,可以容納200名觀眾,定期舉行動物表演,有猴子盪鞦韆和鸚鵡學話等節目。兒童們還可以在這裡乘坐農村化的牛車及卡通化的馬車,循一定的路線在園中遊行。在兒童動物園區內,展出一隻與中國大陸熊貓同屬世界最珍貴稀有動物的南美金獅狨,這種可愛的動物有一身金毛,身輕如燕,體重只有500公克左右,體積也只有一個巴掌大,長相很像猴子,尾巴長,跳躍能力極佳。由於膽子小,屬晝伏夜行的動物,以雜糧為食。原產地在南美洲熱帶雨林;因為已瀕臨絕種,故已禁止買賣,一切繁殖、分配和飼養,都要透過國際保護金獅狨協會辦理。 這裡的台灣動物區以台灣農村及農舍為背景,飼養有水牛、黃牛、羊和豬等,池塘上鵝鴨遨游,草地上火雞、蕃鴨漫步,孩子們在這裡可以瞭解台灣農村生活及家畜家禽的生態;有系統地看到由平地到高山19種代表性的不同動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型混合展示區,除了梅花鹿、羌和水鹿外,還有台灣野兔、藍腹鷴和竹雞等三種小動物。在台灣動物區後方有猴島,棲息著台灣獼猴;猴島旁有座山羊山,住的是在台灣將要瀕臨絕種的長鬃山羊;山旁有如同岩洞的石室,雲豹和石虎以此為家;緊鄰的玻璃水櫃,有水獺在櫃中戲水;台灣黑熊、鼬獾和山豬等,也各有牠們自己的天地。 在沙漠動物區內全是沙漠景觀,由沙丘、小塊岩石。仙人掌和有刺灌木交織成一片廣大的沙漠世界,裡面的住民是單峰駱駝、雙峰駱駝、阿拉伯直角山羊和弓角山羚羊等。鄰近的澳洲動物區則綠意盎然,生活著食火雞、鴯鶓、大小袋鼠和無尾熊等。 在非洲動物區內,可以看到成群的羚羊、長頸鹿、斑馬、猴子、河馬、山魈、象、猩猩、狒狒、土狼、獵豹、獅子、鴕鳥、非洲跳兔、狐猴和黑犀牛等。 在昆蟲館的蝴蝶養殖區,是 非常別致的參觀場所,它共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溫室的幼蟲牧場,又分為冷暖兩個溫室,當冬天來臨時,熱帶蝴蝶溫室需放暖氣,而寒帶蝴蝶溫室卻要大開窗門任寒氣侵入;在夏季時寒帶蝴蝶溫室需放冷氣,熱帶蝴蝶溫室則要洞開窗門;網室幼蟲牧場設在無風的斜坡地上,用一個面積1.04萬平方公尺、高達4~10公尺的大網罩成的網室,裡面栽種大量蝴蝶食用的植物,同時將成蝶放養在網室內,強迫牠們在網室裡繁殖;開放式的幼蟲牧場,有大量吸引木柵地區附近蝴蝶來此繁殖的蝴蝶食用植物,是展出成蝶生態的固定場所。 昆蟲館建築融合迎風、逐水、透光等大自然元素,呈現昆蟲世界的活潑和多樣性。這裡有台灣原生的蝴蝶和甲蟲,也可以看到來自馬來西亞全世界最長的竹節蟲。這個館佔地3000多平方公尺,兩側緊鄰山丘,依著天然地形,延伸出環狀的參觀步道,左右建築物中央夾著一塊生態水塘,構成一處探索昆蟲世界的自然生態廊道。全館分成五大展區,廣場中央的生態池提供蝴蝶、甲蟲、蜻蜓的生態觀察區。2樓展廳介紹昆蟲的過去及演化過程,媒體視聽室有影片及動畫引導遊客進入昆蟲的奇妙世界。網室生態展示室,利用不同的展示技巧,呈現森林、草地及土棲的昆蟲世界。在未來館裡,運用昆蟲標本、科學和體驗裝置,引導觀眾發揮想像力,創造昆蟲未來無限的發展空間。一般說來,昆蟲壽命短暫,且有季節性限制,所以目前館中只展出50多種活體昆蟲,並會隨著季節的變化更換物種。為了幫助觀眾便於觀察體型較小的昆蟲,昆蟲館設置6架微距觀察的設備,觀眾可透過小型螢幕360度觀察展示箱內昆蟲的動靜。 大熊貓館是動物園最熱門的參觀點,裡面居住著由中國大陸四川省所贈送的一對大熊貓團團和圓圓,牠們非常可愛,只要天氣好,小朋友們就會紛紛從各地前來,爭睹這對動物園之寶。 在園內的特殊展示館區內,有小白鼠館、松鼠園、飛鼠園、鳥園、海豹池和寵物觀賞場等。 動物園內的水獸表演場佔地 4960平方公尺,看台可以容納2000名觀眾,表演分為三層,透過最下層透明玻璃,對水中表演動物的舉動,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表演場內有高達1公尺的人造海浪,令人如同置身在大海上,引人入勝的表演明星有海豚、海象、海獅和殺人鯨等。 教育中心位於動物園大門入口的正前方,是動物園資訊傳遞、教育活動及靜態展示的樞紐。為了使動物園更能發揮在教育上及娛樂上應有的功能,教育中心特別利用各種展示科技和視聽媒體,再透過解說服務,讓遊客在參觀過程中,能對奧妙的動物世界、生態歷史、保育工作及現今動物園所扮演的角色,有全盤的瞭解。


西門紅樓

西門紅樓位於萬華區成都路10號,原名市場八角堂,由日籍建築師近藤十郎所設計,以「十字型」為主體,有「八角型」出入口,曾是台灣第一座公營市場,也是現今台灣完整保存最古老的市立古蹟市場建築物,並隨著西門町電影劇場文化的興盛,「紅樓劇場」和「紅樓戲院」曾聞名一時。 現在它搖身一變,成了年輕人喜愛的文創勢力集散地,外觀仍然是八角形的紅磚建築,內部則利用裝置藝術的概念來打造極富創意的空間配置。一樓的展覽館舉辦有藝文展覽,並有許多新興品牌進駐紅樓16工房,搭配有別具巧思的文化商品販售。二樓表演館則以茶樓劇場為號召,以紅磚牆面搭配木質桌椅,充分表現紅樓發揮創意且能兼顧傳統文化特色。


貓空纜車

貓空纜車位於文山區,鄰近動物園、政大和深坑等景點,總長4.03公里,單程搭乘約17分鐘。在纜車上,白天沿途可遠眺群山綠野和101大樓,將貓空山系及茶園一覽無遺,並可俯瞰青綠的樟樹林;夜晚可欣賞璀璨的市區萬家燈火和北二高燈河,不論白天或夜晚,都有迷人景致。 這個台北市的新景點,是全台灣最長和收費最便宜的纜車,共設有動物園、動物園內、指南宮和貓空等四個站。搭乘單程票價為一站30元,兩站40元,到終點站50元,悠遊卡通用。遊客在纜車上不可抽菸、飲食、嚼口香糖及檳榔,但可喝礦泉水和白開水。 貓空纜車最刺激的一段,是在指南宮站與貓空站間。指南宮站高度為110多公尺,將近有40層樓高,纜車一出站就以60度斜角一路下滑約40公尺,靠近貓空站時,再以45度仰角向上攀升,陡降陡升就像搭乘雲霄飛車般刺激。其營業時間為週一到週五的上午9時至晚間10時,週末假期營業時間提早,為上午8:30至晚間10時收班。每車可以乘坐6~8人,纜線上共有144部車廂在運轉。


101金融大樓

101金融大樓是目前台北最亮麗的地標,成為國內外觀光客必訪的景點之一,它位於信義區市府路45號,其營業時間為每天上午11時至下午21:30,週五、週六、例假日的當日及前日,下午則延長營業時間至22時。 它由建築大師李祖原構想設計,採君子象徵的竹節為範本,使用無反射光害高透度的隔熱帷幕玻璃。其外觀以每八層樓為一個設計單位,層層相疊展現十足的律動感,而竹節式的造型外觀、象徵吉祥的雲狀圖案,以及外圓內方的古代銅錢裝飾,更是結合古今中外,展現建築學上的最高水準。大樓有顆重達650噸的大球體,正式名稱叫做調質型風阻尼器,從92樓的中心位置懸掛至87樓,直徑達5.5公尺,其作用可減低大樓受颱風吹襲時40%的擺動,確保大樓內人員的舒適感。 興建101大樓耗資600億台幣,總高度為508公尺,計地上101層,地下5層,實際上共為106層。它有世界上最快速的電梯,其中有兩部可以在39秒鐘內,將乘客自地面送上89樓的觀景台,其分速為1010公尺,相當於時速60公里的高速,曾獲得金氏世界紀錄正式頒發的世界最快速恆壓電梯證書。 101大樓的空間包括有5萬多坪的辦公室、購物中心、觀景台及景觀餐廳等四個部分,以提供多元化的機能。其中85、86和88樓的景觀餐廳人氣最旺,但餐費可是相當昂貴,每人最低消費額總在3000元左右。91樓的戶外景觀台遊客也最多,不僅可以遠眺台北盆地的美景,還能感受微風輕拂的快感。至於大樓裡的購物店,都是頂級的名牌專賣店,舉凡珠寶、名牌女士包包、高級服飾、名貴化粧品、高級手錶、鋼筆和古董等,無不俱備。


誠品敦南店

誠品書店敦化南路分店,簡稱為誠品敦南店,位於大安區敦化南路1段245號B2-2樓,共有5個樓層,2樓為書店部,每天24小時營業,擁有中、外文書籍多達12萬多冊,展售書籍相當豐富,匯集了藝術、人文、旅遊、飲食、社會和科普等書種,以及各種報刊等。這是一家最具文化氣質的書店,它不僅是台北的文化櫥窗,也是台北都會的新景觀。在其他樓層也開設了許多大眾商品、暢銷新品和地下樓綜合性小吃餐廳,讓消費者可以只是單純來此閒逛、欣賞、約會,形成一種非常有文化內涵的誠品現象,成為台北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除了書店外,其他服務部門的營業間為每天的11~22:30時。


世貿中心

世貿中心位於大安區信義路5段5號,坐落在基隆路和信義路旁,由一組粉紅色的方塊型建築構成,是台北市新穎建築物之一,由展覽大樓、貿易大樓和國際會計中心等三大單元組成。其中的展覽大樓佔地面積共46281平方公尺,樓高46公尺,共有9層,計地下2層,地上9層,有26564平方公尺透明的中庭廣場,3個透明玻璃電梯,26部電扶梯,4部貨運電梯,並有挑空玻璃花園自助餐廳,小吃酒吧,以及擁有350個車位的大停車場。展覽大樓是專業展覽會場,設計得明朗別致,氣勢磅礡,常設展覽區有交易市場1068個展售間,每日吸引海內外廠商及相關業者3000人前往洽商。在一樓的展覽會場裡,每年舉辦50次短期展覽會,設有1313個展示專櫃,每日參觀人數都在5000人~5萬人之間。主要的短期展覽有國際書展、旅遊展、電子展、汽車展、家具展、電腦展、珠寶鐘錶展、木工機械展、電信展、玩具展、工具機械展、建材五金暨營造展和國際設計展等。 國際貿易大樓高143公尺,是一幢37層樓的建築物,計地下4層,地上33層,佔地廣達5000多平方公尺,是台灣超高層智慧型辦公大樓的典範。全樓專供國際貿易與旅行簽證有關的機構和服務業租用,包括外匯銀行、郵局、航空、船務、轉運、保險和報關等;一些駐台貿易代表處,也多在這裡設有辦公室。大樓內的外銷樣品中心,多達1833個展示單位。大樓有自動化管理系統,包括空調、通風設備、火災報警、能源管理、大樓管理、安全報警和租戶計費等。頂樓上安裝多座小型衛星天線,室內建有區域服務網絡,裝置語音多功能數位式電子交換機,並有傳真、視訊和聲頻等會議室。 國際會議中心是台灣唯一專業化的會議場所,提供大小齊全的會議廳、一流的建築設施及視聽設備,以及專業的會場服務。


龍山寺

龍山寺是台灣保存得最完美、結構最優異的古老寺廟,也是信徒特多、香火鼎盛的廟宇,信徒除了台灣民眾外,也常見日、韓、歐美人士前來焚香或觀光。地址為台北市廣州街211號。寺建於清乾隆三年(1739年),現在成為聞名中外的一處名勝古蹟,在外國觀光客心目中,它是古老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作,是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鄉龍山寺的分寺。 據說在200多年前,萬華龍山寺現址是一片竹林,有一天鄉民在竹枝上發現一個香火囊,內書「龍山寺觀音佛祖」,民眾認係佛祖顯靈,乃爭相膜拜,並由當時聚居在當地的福建省泉州、晉江和南安等地人士,集資數萬兩紋銀建寺,赴晉江安海鄉龍山寺分靈來台供奉。 此廟坐北朝南,外貌紅磚綠 瓦,古色古香,廟門口有面積3506平方公尺大的大廣場,用石板鋪成,整個建築雖被歲月侵蝕得有些斑剝,但不難看出雕樑畫棟的雄偉外貌,已被列為二級古蹟。三殿式的建築分為前殿、正殿和後殿三個部分,每一殿堂的建築形式和門廊的雕刻物都不相同。前殿約有400平方公尺面積,其中最精華部分是殿堂大門左右兩側的石牆,是用一個巨大的岩石切割開後,再以巧奪天工的雕刻技藝,雕出立體的花鳥、動物和栩栩如生的人物;牆上石雕蓮花瓣薄得就像真的一樣,光滑得留不住一點水滴。人物中手持的木杖,細小得就像火柴棒;這些雕刻人物難以言喻的神態,蔚成精雕細琢的石刻精品、藝術傑作。在前殿穿堂走廊上豎有銅鑄大圓柱,鑄面刻有龍形圖文,雕工精緻細膩,出自泉州名匠之手。 正殿又叫做大雄寶殿,由左右護龍圍繞著,採歇山重檐式的屋頂,頂上中央置有小寶塔,兩旁翼角塑有龍鳳,色彩華麗。正殿上的圓頂是整個建築物中最艱巨的工程,圓頂上一根根的木頭,由下向右旋轉而上,都貼有金箔,常年光亮如新。圓頂中央垂懸一盞大吊燈,更顯出建築物的宏偉。還有4對龍柱,雕工精細;藻井及神龕的木雕非常出色,楹聯、題詩、匾額眾多,富觀賞價值。殿中主供觀音菩薩像,肅穆而莊嚴;左右兩邊分別是文殊和普賢兩菩薩。 後殿門廊和石柱上,也都有精細的雕刻,主祀聖母媽祖、配祀文昌帝君、武聖關公、水仙尊王、十八羅漢、四海龍王、城隍、山神、註生娘娘和土地公等,因此龍山寺為典型神佛合一的寺廟。 這座大寺廟是財團法人組織,每年都有來自社會各界人士所捐獻的鉅額香火錢,加上基金利息,以及在台北市郊土地的租金收入等,經費充裕。這些錢除用於寺廟的管理和維護開支外,都妥善地用於服務社會。每年捐助慈善事業和清寒學生獎學金的金額,約有數百萬元。龍山寺不但平時香火旺盛,每月的農曆初一和十五更有固定的香客來此膜拜。每年的元宵節,龍山寺都舉行全台灣最大規模的花燈展,屆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行天宮

行天宮地址在台北市民權東路2段109號,因供奉關公、岳飛、呂洞賓、王善和張單等五聖恩公,因此又稱為「恩主公廟」,以儒釋道三教為精神信仰,一向提倡正信,主張向恩主公學習五倫八德。這座香火極盛的行天宮,建成於1965年,是台灣光復後廟宇水泥建築中最美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其特色為全用鋼筋水泥建築,無論從建築本體、設計比例、鎮門獸、龍形、壁畫及螭龍拱等部分觀察,都具有藝術之美。佔地7074平方公尺,是中國傳統宮殿式一樓的建築格局,屋頂為歇山斷檐牌樓式,正面11開間,為台灣廟宇開間數之極,且廟前埕大,門檻與廟樑皆高,展現出壯麗大廟的氣派。色調以紅為主,以展現關公的忠心赤膽;其前殿採馬背式水型山牆建築,表示其柔性與世無爭的本質。此外,鎮門獸用麒麟而不用一般的石獅,因麒麟通人性,在詩經中被稱為「仁獸」,性情溫恭有禮,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時現身,以此展現仁慈與和平。 前殿大門有108顆乳釘,代表36天罡、72地煞,在傳統建築中,只有文武廟和皇宮可用。由於主奉恩主公,因此廟內採用許多龍形雕塑,透雕的龍柱、西施脊上的行龍、前後垂脊的拐子龍、瓦當上的夔龍等,都在彰顯廟宇的神聖與貴氣。 宮內的壁畫也是一大特色,多以淺線雕畫有關恩主公的歷史故事,並有山水畫及四君子畫。在左右護龍的雀替兩側,皆雕有螭龍斗栱。 主體建築有大殿、三代殿、崇聖祠、東西廡、鐘鼓樓和馬殿等,主要供祀三國演義中關公、劉備、張飛、孔明,以及岳飛等賢人,但以關公為重,因他的英勇和義薄雲天,使後人由衷地崇拜,他不但是勇冠三軍的大將,據說同時也是最初使用算盤和帳簿的人,因此很多商人前來進香祈求保佑,稱他為致富之神。 行天宮也是觀光客喜歡駐足的地方,經常舉辦公益活動。在台北市敦化北路120巷9號設有行天宮附屬圖書館總館,在台北市松江路359號設有分館,規模都相當大,擁有10餘萬冊藏書,光是宗教圖書室就有藏書近2萬冊,宗教期刊50多種,且各種宗教書籍兼容並蓄,舉凡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道教、印度教等,上自宗教總論,下至各小宗教,甚至奇門八卦之學,無所不包。圖書館還設有兒童活動中心和兒童閱覽室。 此外,行天宮還長期舉辦「社區活動」,設有插花、書法、國畫、婦女韻律班、美容班、手語班、幼兒音樂活動班和兒童心理講座班等,服務社區。 除了行天宮總宮外,還有兩個分宮:其中設在北投關渡的分宮又叫做忠義廟,位於捷運淡水線忠義站附近,周圍綠地遼闊,宮前有無數攤販,販售滷鴨蛋等各地特產和台灣各地小吃,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忠義廟建築雄偉,氣勢非凡,香火鼎盛,為長方形建築物,分正殿、後殿和左右廂房。右廂房外有一外殿,雕樑畫棟,飛壁流丹,氣勢恢宏。除了外殿,其他的殿堂都以關聖帝君為奉祀的對象。左側廂房有規模極大的誦經堂,常可見到青布大褂的男女居士在此俯首垂眉,手數念珠,梵唱不絕。 三峽分宮位於白雞山上,山道蜿蜓,一路攀升,廟宇氣勢軒昂,俯瞰三峽全景,視野遼闊,廟內有三元殿、崇德堂、鐘鼓樓,廟外有荷花池,恍若仙境。


指南宮

指南宮俗稱仙公廟,坐落在文山區東郊指南山麓猴山坑,地址為木柵區萬壽路115號。它旁臨醉夢溪,海拔285公尺。此地山勢綿亙,層巒疊嶂,鐘靈毓秀,遊客從山麓仰望,指南宮氣勢宏偉,有「深山藏古寺,蒼茫接雲霄」之感。登臨其上,極目遠眺,雲濤浩漫,藍天如洗,可將大台北盆地的遠山近景盡收眼底。風光之秀麗,令人心曠神怡。在黃昏時分登山遠眺,絢麗晚霞及萬家燈火的台北夜景,與天上繁星交相輝映,令人久難忘懷。 登臨指南宮,可以自己驅車直達;也可以搭乘捷運木柵線在動物園站下車,用公車IC卡免費乘一段236或237公車至政大,再轉搭指南客運1或2路車上山;或在指南路二段登1292級台階到指南宮,山道兩旁林蔭夾道,古木參天,清風送爽,鳥鳴不絕,是愛好步行健身人士最愛的登山方式。也可以在動物園站搭乘貓空纜車直達指南宮。 指南宮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由中國大陸分靈來台,最初以艋舺的玉清齋為廟址,後因「神靈感應」,由地方仕紳倡議改奉於指南宮現址。中國傳統式建築的廟貌莊嚴肅穆,崇樓偉閣,為儒、道、佛三合一的宗教勝地。廟宇共有四殿:一為孚佑帝君大殿,又稱為本殿,係三層樓建築,壯麗堂皇,是宣道和祭儀的地方,所奉主神孚佑帝君就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俗稱呂祖或仙公,又叫呂純陽,道教稱為妙道天尊。傳聞呂洞賓當年追求何仙姑未果,致妒忌情侶,故戀愛中的情侶最好不要一同前往膜拜。 二為凌霄寶殿,又稱為玉皇殿,位於本殿的右後方,背山而建,建築面積7821平方公尺,雕樑畫棟,直插雲霄,為6層樓宮殿式建築物。其中一至三層為祈夢室,經常有善男信女在此夜宿祈夢;四層是三清殿,奉祀元始、靈寶、道德三天尊,是道教的道、經、師三寶,尊為最高之神;五、六兩層為三宮殿,分別供奉堯、舜、禹三官大帝及玉皇上帝。傳說中玉皇大帝係先天至聖,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居玉清三元宮的首位,是太極界最高的神,也是天界至尊。 大雄寶殿為第三殿,又稱佛祖殿,位於本殿的左側方,是7層樓的建築,分地下4層、地上3層,建築面積9091平方公尺。設計以古樸的雕刻藝術為主,全部壁柱及地面均以白水晶石及花崗石所鋪砌,是最具有中國獨特宗教文化藝術風格的殿宇。其中的第四層為供奉觀音菩薩的圓通寶殿,第五層是會議廳及貴賓室;第六、七兩層為正殿,供奉釋迦牟尼,殿頂上有座寶塔。大雄寶殿兩側為鐘鼓樓,祠閣設藏經室與宣道堂,並供奉歷代先賢神位,以表懷德追遠。正殿供奉的佛祖金像,是前泰國巴博元帥所奉獻,係由泰國藝術部參照印度科達勝時代的印度佛陀造像形態,融合泰國佛像的藝術精華,用9種合金精鑄,並由泰王親臨開光。佛祖釋迦牟尼為佛教教主,約在我國周顯王五十七年時,於農曆四月八日誕生在古印度中部的迦毗羅衛國,相傳他誕生時,天上忽降兩股清水,一股溫暖、一股清涼,為佛祖沐浴,所以佛教徒就以四月八日為浴佛節。 四為大成殿,又稱孔廟,位於指南宮的後山,佔地約1653平方公尺,四周叢林茂密,花木扶疏,幽雅寧靜,莊嚴樸素。殿上供奉至聖先師孔子像,並分祀亞聖孟子與宗聖曾子。 指南宮還有南天門一座,氣勢磅礡。附近的指南觀光樂園依山闢建,佔地約5公頃,園內有岳母在岳飛背上刺「精忠報國」字的塑像,並遍植各種花卉,林木蒼翠,綠草如茵,有環山石階小道,曲徑通幽,並有眾多涼亭、石凳,或靜置於山腰,或蕩漾於湖心,可供遊客寧神小憩;園裡豢養各種珍禽異獸,供人觀賞。指南觀光樂園左側有指南露營場,視野開闊,環境幽雅,林蔭掩映、風光宜人,予人以寧靜祥和之感。這裡有游泳池,烤肉、野炊用具及其他遊憩設備,是露營度假的最佳場所。指南宮還有一家洞庭湖餐廳,為寬敞的兩層樓建築,有素席及各種餐點供應,價格公道。在孚佑帝君大殿的地下樓大餐廳裡,有素食免費供應遊客進餐;為了報答一飯之恩,所有遊客多會捐上一筆比餐費為高的香火錢。 新北市


林家花園

林家花園就是「林本源庭園」,又稱「板橋別墅」,位於板橋鬧區後菜園圍牆側門處,地址是新北市板橋區西門街9號。這座模仿江南庭園的閩南式園林,其亭台設計之精、構築之巧,都居全台之冠。主要建築有三落舊大厝、五落新大厝、白花廳、弼益館和花園等五部分,前後用了40年時間才建成,在當時的造價僅五落新大厝就高達紋銀50萬兩,為清光緒年間建造台北城所用經 費的2.5倍。整個庭園面積共達5.762萬平方公尺,花園部分面積達1.223萬多平方公尺,規模為全台灣之冠,可見當時林家勢力的顯赫與豪富。現在其中的三落舊大厝和花園,已經被列為二級古蹟。 板橋林家原籍漳州龍溪白石堡,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林家始祖林應寅渡海來台,起初住新莊,在當地開了一間書房教書,將兒子林平候送到米店當學徒。因不堪漳泉人士械鬥的紛擾,乃舉家移居板橋。後來經過一番奮鬥,林平候獲得食鹽的專賣權,與中國大陸福建省做起米和鹽的生意,從此成為台灣首富,建立了林家百年來的豪富家勢。舊時板橋交通便利,尤其是在水運方面,南可通往大溪,北可到達艋舺。 憑藉地理優勢和經商致富的林家,同時著手開發板橋市街,是為板橋街坊發展之始。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林平候在板橋的現址蓋了林家第一幢宅第弼益館。 林本源並不是人名,而係合稱。林家第二代林平候有五子,分別以「飲、水、本、思、源」為記,就是要子孫思源、不忘本的意思。其中三子國華與五子國芳特別傑出,相繼創下功業捐官。清咸豐四年(1854年),國華與國芳全力興建了三落舊大厝,因兄弟友愛,同住於三落舊大厝內,集三子的「本」和五子的「源」,合稱「林本源」,成為整個家族的家號與標誌。林家子孫在林國華的兒子維讓和維源時最為輝煌騰達。林維源在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和光緒十九年(1893年)間,先後建成五落新大厝宅第與林家花園,此一巨大「林本源庭園」宅邸才告全部完成,面積佔當時板橋街市之半,而建築的富麗堂皇和精雕細琢自不在話下。林家雖富甲一方,但對地方貢獻也多,任職墾務大臣的林維源曾以私家兵力撫番,而林國華及其夫人,更曾捐20萬兩白銀賑濟山西地震之災,獲封「一品夫人」及「積善餘慶」匾。 物換星移,人事更替,五落新大厝後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的商業區;三落舊大厝幸免被拆除厄運,被改為宗祠,弼益館也改為美術館;原有殘垣斷壁的花園,則在古蹟保存的計劃中得以重建。先由林家代替林柏壽捐給政府,經台北縣政府著手策劃修建,自民國71年(1982年)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歷時4年完成,於民國76年(1987年)元旦重新開放,使民眾終能一睹台灣現存結構最雄偉、規模最大的傳統庭園。其間政府為了維護古蹟,於民國74年(1985年)8月指定「板橋林本源園邸」為國家二級古蹟,其中「園」係指「林家花園」,「邸」則為「三落舊大厝」。 現在的林家花園佔地18182平方公尺,遊覽全園約需70分鐘,園內設施頗能表現清末閩南庭園設計水準,並能反映當時富豪人家的休閒生活。其庭園設計是以矮花牆與迴廊分隔為各個景區,彼此之間以迴廊和步道貫連,使得各景區有柳暗花明的情趣。 循參觀路線進入,沿著迴廊轉彎後的第一景是汲古書屋,取名於明朝毛子晉的「汲古閣」,原收藏有圖書幾千卷,其中不乏宋、元善本,曾為林家子弟讀書的場所。屋前的雨亭造型獨特,別出心裁;書屋東側由方形迴廊拱圍的方鑒齋,是以前林維源讀書的場所,也是他與文人墨客周旋處;齋前的深池中設有歇山式戲台,坐在方鑒齋中觀賞歌舞,饒富趣味。 取「青山綠野入眸來」之意的來青閣,是林家花園全盛時期十大美景之一。這棟兩層樓建築物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庭園中最高的建築,原係款待高官貴人下榻處,內部裝飾與陳設都非常考究。登樓依欄,縱目四顧,遠近山水盡收眼底。修復之初,木工部分延請老一輩的雕刻師,花3個多月精雕細琢,其藻飾雕木精湛巧妙。閣前還有一座題著「開軒一笑」的戲台。 由迴廊北經香玉簃,以前曾經幾度姹紫嫣紅的花圃,現僅遍植青草,已不復當年盛景。出了香玉簃,踏上一座雙層拱形路橋,是十大景之一的橫虹臥月,橋上橫額題曰「煙光晴翠」,也是極風雅景致。觀稼樓別名小樓,在日據時代被一次強烈颱風襲擊後傾倒,修復時又因史料記載不詳盡,全憑臆測,因此爭議頗多。現在的觀稼樓為兩層樓建築,四面均為大廈,已不復見當年觀音山下一衣帶水、田園莊稼錯落有致的風光。樓內陳列有林家花園立體模型,可供遊客做統覽性瞭解。榕園大池位於觀稼樓至定靜堂的途中,是園內最大的水域,池畔有幾株老榕樹,岸北仿林家漳州龍溪故里敷石為山,繞池則有釣魚磯和雲棉淙等台榭。 定靜堂是林家花園中唯一的四合院落,也是園中佔地最廣的主要建築物,取名大學篇中的「定而後能靜」;這裡又名花廳,造型樸實頗富古意,為林家貴賓舉行盛大宴會的場所。月波水榭是參觀路線中最後一景,為雙重菱形建築,位於園北定靜堂東側的水池上,台榭旁側有纏繞大樹並且題著「拾級」兩字的迴梯,通至屋上平頂。到林家花園,人們可追溯台灣先民的生活內容,在曲徑通幽的迴廊、步道裡,行過一座座亭台樓閣,令人思古撫今,倍增感慨。若是細心品味,更能體會傳統園林充分利用空間,使自然與藝術之美相結合的巧妙精緻設計。


碧潭

碧潭也是北台灣最熱門景點之一,坐落在淡水河上游,由南勢溪和北勢溪在新店匯集成新店溪後,再穿入「成育曲流」最發達的地帶而形成的「潭」之一,因河岸寬廣,水碧如潭而得名。由此而上,還有青潭、員潭、直潭、塗潭和灣潭等,一聞其名即知各潭也都有山嵐水色,只不過碧潭開發較早,交通方便,故能一路領先。 為了確保水源的安全無慮,新店溪上游曾進行整治工程,因而連帶發展了護魚功能及具有生態環境的親水空間,提供休閒遊憩及各類生物棲息的環境,以達到生態保育、美化綠化環境、景觀維護和自然教育等多項功能。 步道沿途配有看板,可仔細觀察苦花、溪哥等沿著魚梯逆流而上的景象。北勢溪護魚有成,現已魚群滿溪,密度每平方公尺有50尾之多,只要站在溪旁,隨處可見魚鱗反射陽光的閃閃亮光,並引來白鷺鷥、夜鷺、翠鳥、鉛色水鶇和牛背鷺等水鳥停佇覓食。 自新烏公路改善後,新店溪及其上游北勢溪沿岸的青山綠水溪谷風光也引來了遊客,使青潭和直潭也興盛一時。這些美麗的溪谷,同時也肩負著供應大台北地區600多萬人口的飲水重任,於是直潭壩和青潭壩相繼興建,改變了溪谷景觀,而最靠近大台北地區水源命脈的翡翠水庫,其大壩也建在新店區內,使新店區的責任更加重大。 這個熱門景點位於新店溪邊,距離台北市中心區約14公里,服務處地址為新店路207號。由於開發較早,交通非常方便,有台汽公司班車,許多路公共汽車和大台北區捷運系統通達。 此地潭深水碧,岸峭岩峻,風光非常優美,並以碧潭吊橋聞名。此橋有如一條紅龍橫臥在碧潭之上,始建於民國25年6月,現在橋長200公尺,寬3.5公尺。民國43年在它的下游築鋼筋水泥的碧潭公路大橋,吊橋從此禁止車輛行駛,僅供自行車及行人通行。民國83年因有五次颱風過境,造成吊橋鋼索斷裂,每次過橋人數被限制為不得超過20人。現在吊橋已按照原貌修復,人和自行車又可自由通行。吊橋下高灘地上有咖啡座區,潭上舟艇如梭,是情侶們約會的最佳去處。潭西岸懸崖千仞,有「小赤壁」之稱,上有孫科所題「碧潭」兩個大字;岩頂築有小亭,名曰「碧亭」,登亭遠眺新店溪畔,青山碧水,蒼松綠樹,盡收眼底。 過碧潭吊橋沿太平路上行可達空軍公墓,路口有塊立石,上有「太平頂斷石」五個大字;斷石另一面則題有于右任的「江山如畫」四字。循太平路上行約100公尺即抵空軍公墓。拾級而上,可見一座高約20公尺的紀念塔,正面「空軍忠烈將士紀念塔」九字,出自蔣介石之手,其他三面則題有「日月常昭」、「氣塞蒼溟」和「忠烈常昭」等讚文,平台上的紀念堂,黃瓦朱門,翠柏夾道,莊嚴肅穆;平台下列有諸烈士的墓塚,他們多係飛行失事殉職的空軍飛行軍官,英年早逝,令人不由而發「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感慨。這一帶林木蔥鬱,清雅中帶著肅穆,不少遊客到此清心滌性。


翡翠水庫

翡翠水庫是台灣第二大水庫,蓄水量僅次於曾文水庫,它位於新店街支流北勢溪的下游,水庫管理處地址是新北市新店區雙溪口71號。 水庫的主要工程包括水庫、大壩及電廠三部分。在水庫方面,集水區面積為303平方公里,水庫本身面積為10.24平方公里,最高水位170公尺,建成時最大容量為4.06億立方公尺,最大洩洪量為每秒鐘1.05萬立方公尺。在大壩方面,壩型為雙向彎曲變厚度的拱壩,壩高122.5公尺,壩頂總長510公尺,非溢流段為172.5公尺,溢流段161公尺,排洪設施設計流量為每秒鐘9.807萬立方公尺。共有8條溢洪道,為弧型閘門,各寬14公尺,高9.3公尺;有3座沖刷道,為固定輪閘門,各寬2.5公尺,高3公尺。排洪隧道直徑10公尺,長達38613公尺。在發電廠方面,裝機容量為每組7萬瓩,設計發電有效水頭為89公尺,發電最大用水量每秒鐘為102.2立方公尺,每年平均發電量為222萬度。 翡翠水庫整個集水區內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現已發現24種哺乳類動物、106種鳥類、18種兩棲類、20種爬蟲類、23種魚類、70種蝴蝶和81種蜘蛛,以及單子葉、雙子葉和蕨類植物。其中的哺乳類動物包括有中、大型台灣彌猴、山羌和台灣野豬;鳥類包括羽毛亮麗的藍鵲,以及以水庫魚類為食的魚鷹和雁鴨科鳥類。此外,還有翡翠水庫樹蛙、台北樹蛙、面天樹蛙和褐樹蛙等台灣特有的品種。 自從有了翡翠水庫後,大台北都會區就沒有發生過夏季缺水的現象。除台北市外,它還供應新北市的中、永和、三重、新店、淡水及三芝等區的用水。這座完全由國人自行設計施工的水庫,除了供水發電外,也為大台北都會區民眾提供良好的遊憩與觀光場所,還可增加下游河道的流量,來稀釋河川污水濃度。


烏來風景特定區

烏來風景特定區位於新北市最南端,距離台北市區約27公里,管理所的地址是烏來區烏來村瀑布路34號。「烏來」兩字為泰雅語中「溫泉」之意,據說昔日有山胞打獵經此,因飢寒交迫到處覓食,其中有一山胞沿河流而行,見到河灘煙霧彌漫,熱氣騰空,原來是溫泉的源頭,因此人們便以此為地名。 這個風景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南勢溪和桶後溪流經,可說是高山峻嶺、溪谷幽長,是個景色極佳的風景據點,以觀光台車、烏來瀑布、纜車、雲仙樂園和烏來溫泉而聞名。 遊客進入烏來風景區,沿路就可以看到設計精美又清楚的路標,人們可以步行也可以搭乘觀光台車至風景區中心。這裡的台車歷史悠久,是當時林務局搬運木材用的工具,原來從福山經信賢到烏來有一條台車道,目前福山到烏來段已鋪上柏油道路,當地的業者僅保留風景區入口至瀑布間一段沒有拆除,如今已成為烏來風景區的觀光特色之一。精巧的小台車,迎著兩旁植滿杜鵑和櫻花的小道,使人有清新怡情的感受,乘坐其上,如風馳電掣,臨風飄逸。此外,仙遊峽一帶的溪谷別有天地,全峽長約1公里,兩岸危峰聳天,中途有一清流園,下面水流清澈,是夏日游泳的好去處;峽谷入口處有幾口碳酸溫泉,無色無臭,是最適合沐浴的泉水。順此直走,與從台車道上來的道路相接,仙遊峽和台車道的終點,就是烏來瀑布區。 烏來瀑布位於南勢溪左岸,距風景區入口處約2公里。由於這裡在很久以前曾發生大地震,造成長達10多公里的斷崖,從烏來村一直延伸到福山村,當初的地震卻形成今天的瀑布。瀑布高約80公尺、寬約12公尺,舊稱「雲來之龍」,這是因為此地山高雲多,特別是晨昏時雲霧彌漫,瀑布之水宛如由雲端傾瀉而下。烏來瀑布就好像一條倒掛著的白鏈分為3層,從一排峭壁上直瀉溪底,色彩千變萬化、絢麗耀眼,震耳欲聾的瀑布聲,更帶給人們一番感官上的刺激。遠望瀑布更如萬馬奔騰,聲勢浩大;瀑底巨石累累,水霧彌漫,環境清幽。 觀瀑台建於民國84年1月,位於烏來新環山路上,距離風景區收費站約1500公尺,有明顯的路標可循。觀瀑台採用長廊型中國式古典建築,約有4層樓高,由下往上走,分別是長廊、觀賞台、吊橋、木造樓台和高台等,每個位置都可以清楚地欣賞到烏來瀑布、雲仙樂園的纜車,以及氣勢壯闊的整片烏來瀑布斷崖。長廊是觀瀑台比較特別的地方,它由石柱築成,長約100多公尺,兩旁種有鮮花,整個設計帶有一些匠氣,但不失美觀;觀賞台有管理所設立的說明牌,以增加遊客對地理景觀的認識;遊客也可以通過小吊橋,到木造樓台上去欣賞瀑布,吊橋下還有水流台階。清晨時分到此處欣賞風景,呼吸大自然清新的氣息,也是一種很好的享受。瀑布附近的別墅和心涼亭,可供遊客俯視或仰望瀑布勝景;還有盛裝的泰雅族少女和面上有刺青的山地老嫗,供遊客攝影留念。 纜車和烏來瀑布一直是這個風景區的註冊商標。纜車的裝備是利用長400公尺、直徑2吋的銅索,把兩座吊車用滑輪卡在鋼纜上,再用兩道較細的鋼索牽引著吊車來去,鋼纜兩端各裝有電動絞盤將較細的鋼索牽動,吊車就得以上下滑行。整個纜車像個沒有設底盤的巴士車廂,一次可容乘客20名,每4分鐘往返一次。坐在紅色的纜車內徐徐上升,腳下便是萬丈深谷,的確非常驚險。望著逐漸縮小的景物,彷彿進入愛麗絲夢境。隨著纜車的滑動,一顆心也隨著加速跳動起來,雖然緊張,但卻也掩不住那股興奮莫名的情緒。 雲仙樂園位於烏來瀑布頂端的山區內,坐落在充滿原始林木的高山峽谷中,搭乘空中纜車,約5分鐘可達。遊客在纜車上可以鳥瞰雄偉壯觀的烏來瀑布如銀龍直撲而下。從樂園入口到雲仙水壩,全長180公尺的雲仙岩道是懸崖絕壁中闢建的偉大工程。水壩前是石階路,沿途有清洌溪水可供洗手。路左側的綠色山谷中,一條小溪潺潺而流,極富雅趣。進入雲仙樂園後,整個風景區展現在眼前,共有23個景點。首先是一條長達40公尺的巨大水壩、雲晴湖和雲晴橋,雲晴湖是個人工規劃的湖區,湖中央石島上建有亭榭,並有兩座曲橋跨在水面,湖中備有木舟和小艇,供遊客泛舟。湖畔建有雲仙大飯店。再上去還有水族館、娛樂中心、碰碰車、迷你火車、雲仙飛車、太空飛碟、機關砲、射箭場、驚奇館、原野運動場、游泳池、天然噴泉水景和地獄探險等,可讓人們玩個痛快。此外,這裡還免費提供原野樂園以繩索搭建的30多項最佳休閒和鍛鍊體能的遊憩設施,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這是一個充滿刺激的挑戰,對激發人的內在潛能大有裨益。游泳池後面有3棟雲仙別墅,收費並不低廉,但山間潔淨清幽,有如人間仙境。這裡原始森林密布,散發出來的精氣、香氣和瀑布溪流激起水花浮懸的大量負離子,令人神清氣爽。 烏來溫泉位於烏來村的溪谷中,屬於弱鹼性碳酸泉,溫度高達80℃,對治療皮膚病非常有效,且水質清澈透明可以飲用,是台灣難得一見的上乘溫泉水,因此烏來溫泉也是烏來觀光資源的一大寶藏。


平溪天燈

平溪天燈是北台灣一大民俗慶典活動。在元宵節這一天,平溪人不僅提花燈、猜燈謎,同時也放天燈,這一天許多人湧入平溪參與放天燈的活動。成千上萬泛著黃光的天燈將夜空照耀得一片明亮。天燈並載著人的願望冉冉地升上天際,故有「層巒疊嶂,萬籟俱寂,寒夜群山,千燈並起」的讚譽。 天燈又叫做孔明燈,一說天燈是孔明所發明,作為軍事通信用;另一說是天燈的形狀和孔明所戴的帽子非常相像之故。平溪放天燈的淵源始自漢人初踏入平溪時,與當時的原住民平埔族之間,時常有爭執殺戮發生,因此漢人便利用放天燈作為平安的訊號,後來衝突不再發生時,放天燈已轉變為單純的民俗活動,大多數人們借天燈向蒼天祈福、許願和保平安。 有些人相信,只要在天燈上寫下心願讓它直飛天庭,必可如願以償,因為天燈可上達天聽,所以又稱為「天公燈」。有人認為用12張金紙點火放一個天燈,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全境人畜平安;用桂竹的竹片作燈架,有富貴年年之意。 天燈一般高約1.2公尺,也有為配合活動而製作超過3公尺的巨型天燈;天燈的四角形燈罩是以竹條為箍、棉紙糊成,燈角下繫著沾染過油料的金紙。人們在燃放前會將祈福的意願寫在燈上,再將金紙點燃,待熱氣充滿紙罩且有上升之勢時,鬆手讓閃著微微紅光的紙燈冉冉升空,象徵人們的祈願到達天上諸神處。 每年元宵夜平溪施放天燈時,由各地湧來的觀光客和善男信女共襄盛舉,千萬個天燈閃耀天際,蔚為奇觀。但常有樂極生悲的不幸發生,有時天燈落下燒燬田園和建築物,有的落在高速公路上砸壞車輛,影響公共安全。


十分瀑布

十分瀑布有「台灣尼加拉瓜瀑布」之美稱,被列為「台灣第一瀑」。它位於平溪區基隆河支流月桃寮溪溪谷,管理處地址是新北市平溪區南山村干坑路10號,開車到這裡後,沿鐵道步行10分鐘就可到達。 這個全台灣最大的平台式窗簾幕瀑,由基隆河大斷層陷落所形成,瀑布寬約30公尺,落差約20公尺,從斷層處沖瀉而下,成為一處奇特雄偉的自然景觀。這個地區岩層傾向與水流相反,所以會形成與尼加拉瓜瀑布相同的逆斜層瀑布。巨大的瀑布落至瀑底聚水成湖,湖水碧綠,周圍水氣彌漫,透過陽光的折射常會出現彩虹,因此美其名為「彩虹淵」。盛夏雷雨初過時節,水勢大且急湍,聲勢磅礡如萬馬奔騰,如整匹白練橫瀉而下,呈現出強悍而粗獷的雄偉之美。若遇雨季過後的枯水期,溪水不再滿溢,散落成數十道小瀑布,顯得輕盈嫋娜,難以捉摸,此時展現的則是溫婉柔和的娟秀之美。 沿著石壁開鑿出的石階,循小路到達瀑布下方,在此領受氣象萬千、沖瀉而下的水勢,聆聽轟雷般的水吼聲,使人心胸開闊、舒爽愉悅;而立於石階上,可清楚看到瀑布的水花在陽光照射下,閃耀著金光,飄灑在眼前,遊客稱此景為「雨灑金街」。天氣晴朗時,這裡遊客眾多,人滿為患;而在雨天觀瀑,享受一份獨有的清幽,也是別有風味。


關渡紅樹林自然保護區

關渡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關渡平原的西隅,也就是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處平坦而廣闊的一大片沼澤地,包括紅樹林和水鳥保護區在內,總面積有76.41公頃,其中60公頃是水筆仔純林,是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樹林。 由於淡水河所夾帶的泥沙在河口淤積成一片沙洲,胎生植物得以在此蔓延成沼澤林地,形成以水筆仔植物為主的紅樹林。現在這些自然生長、世界上少數僅存的珍貴胎生植物水筆仔,已由有關當局妥加保護,作為台灣重要學術及觀光資源之一。 水筆仔是一種胎生植物,花及枝幹呈紅色,在夏季開花,果實成熟後不脫落而先發芽伸出胚軸,形成如筆狀的胎生苗垂掛在枝條上,並從母樹獲得養份,幼苗發育成熟後落地成為幼樹,或藉著潮水及海流飄到新的地方去拓展領域。它橫陳的枝枒和堅固的根基,有保護河岸不受大水沖擊的功用,還可過濾河川中有毒的物質,攔截泥沙淨化河水,同時還行光合作用而釋放出新鮮氧氣,供養許多浮游生物。它的枯枝落葉,還能提供有機碎屑作為魚、貝、蝦、蟹的食物,因此豐富了當地的漁產,是一些野生動物的大餐廳,也是從事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的最佳場所。 此外,由於紅樹林都在較低處的沼澤地上,漲潮時水流進漥地中,無法向外宣泄;紅樹林在淨化海水的同時,又可以製造腐殖質,形成非常豐富的生態環,紅樹林下生長著招潮蟹、小蝦、彈塗魚和吐龍等生物。每年7月至翌年3月中旬的候鳥季節,有眾多水鳥飛來覓食,棲息於此,除了常見的白鷺鷥、白眉鳥和大雁外,還有灰面鷲和軍艦鳥等罕見的珍禽。水鳥低空巡弋悅耳叫聲不斷,燕子也在來回盤旋。蛙類爭唱情歌求偶,並有保護色隱蔽其行蹤,有赤蛙和雨蛙等10多種。還有黃紉蜻蜓、猩紅蜻蜓、細春蜻蜓和彩裳蜻蜓等,到處飛舞尋覓伴侶。因此這裡是台灣北部地區最大的水鳥樂園和生態保護區,也是賞鳥人士的最佳去處。 在捷運紅樹林站二樓設有「紅樹林展示館」,用圖片、多媒體等展示方式,介紹水筆仔奧妙有趣的「胎生」過程,以及保護區內鳥、魚、蝦和蟹等構成的生態脈絡。透過館內大片玻璃窗,可以遠望介於淡水、竹圍間這片世界上最大的水筆仔林相。走出捷運紅樹林站,沿外蓁林的50號巷子進入,就可來到紅樹林沼澤區的木製棧道。


淡水老街與漁人碼頭

淡水老街是淡水區沿著中正路、清水街到渡船口間密集且窄小的街道,其中清水街、重建街、中正路及中山路呈「T」字形交叉一帶,是淡水最富特色的舊式街道,為避免海水侵襲而沿山坡建造,清朝時是防禦性的街衢。老街上可見一些零星局部保留舊建築趣味的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老街兩旁不乏有特色的小吃文化,漫步巷弄上,隨手品嚐美味平價的小吃,蔚為品味淡水風情的另種樂趣。這裡小吃攤上串串炸蝦卷令人垂涎三尺;「可口魚丸」用鯊魚肉打漿製成,大骨湯熬煮,名副其實的可口;「阿給」是日語油豆腐之意,淡水人將粉絲浸過肉汁塞入油豆腐內,製成獨具一格的地方美食;當地名產阿婆鐵蛋以古法滷製7天,十分可口。此外,充滿傳統風味的淡水魚酥、郭元益糕餅、彈珠汽水、雞蛋冰、枝仔冰和酸梅湯等,都是當地的招牌美食。 這裡還有許多老式廟宇和建築,諸如滬尾偕醫院、福佑宮、鄞山寺、基督長老教會、龍山寺、文昌祠、聖母堂、清水祖師廟和晉德宮等。其中的福佑宮是台灣北部歷史最悠久的廟宇之一,建於1796年,也是淡水河道尚未淤淺、福佑宮前廟埕未租作零售市場前、老街最熱鬧的地段,它沒有現代寺廟的繁複巧飾,也沒有誇張華麗的牌樓,從廟門那對莊嚴的石獅到三川殿牆上質樸的磚飾,處處都反映出建廟時人們追求平安就是福的純樸心態。鄞公路上的鄞山寺,是早期福建汀州移民所建,供奉「定光古佛」,寺廟兩側保存當初接待同鄉抵台住宿用的會館。清水祖師廟坐落在清水街上,傳聞祖師爺曾落鼻警示災厄,故又稱「落鼻祖師」,每年農曆5月6日祖師誕辰舉行祭典,熱鬧非凡。 滬尾偕醫院,是曾為台灣人拔了2.1萬顆牙齒的馬偕在台灣所設立的第一家醫院。他1844年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一個蘇格蘭移民的家庭裡,1871年接獲猶太人海外宣教會的派令到達台灣高雄,當時在台灣南部的英國長老會已獲致不錯的發展,他便在此觀摩,並且學習簡單的台灣話,1872年來到淡水後,孤獨地展開布道工作。憑著堅定的信仰,慈悲的胸懷和不屈不撓的毅力,逐漸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在傳教之餘,也為人治病。最初只在家裡為人治病,次年租了民房作為診所。1878年,他和本地人張聰明小姐結婚,台灣已成為他認同和摯愛的第二故鄉。 1879年,居住在美國底特律的另一位馬偕船長太太,為了紀念亡夫而捐贈3000美元給在台灣行醫救人的馬偕作為宣傳的經費,隨後這筆經費便移作改建新醫館,並命名為「滬尾偕醫館」。它於同年3月15日開工,9月14日落成,並由淡水當時最有名的泥水匠泉仔師施工。在中國閩南式屋體下,融合了西式圓拱門窗,這種獨特又樸實的造型,在今日看來韻味十足,門前罕見的雙向階梯,饒富情趣。1883年他又成立台灣北部第一所教會的淡水禮拜堂,後來又創建了第一家女子學校的淡水女學校。 漁人碼頭的前身,就是淡水第二漁港,這裡不但是欣賞夕陽和漫步的好地方,也是「藍色公路」上下船的地方。碼頭靠岸的泊船處,是採用浮動式碼頭,除了有遊艇前往台灣東北部各地港口觀光外,還可作海上賞鯨之旅,享受有別於陸地的海上風情。從淡水搭船到八里,再由八里搭船到漁人碼頭,這種三角景點的巡遊,是悠遊淡水河兩岸的好辦法。還有行駛淡水河的內河航線,可以從淡水到台北市延平區,欣賞淡水河兩岸的台北市美麗風光。 美麗的漁人碼頭,有330公尺長的木棧道沿著海堤興建,入夜後燈光閃爍,映照在木棧道上,美麗而浪漫,景色不亞於美國舊金山的漁人碼頭。每當晴朗日子華燈初上時,漁人碼頭上方面海的街邊,密密麻麻地擺出海鮮攤,這一帶街道也成為行人專用區,所有車輛禁止進入,看美景、吃海鮮的人潮,直到次日凌晨才會慢慢散去。 淡水海邊「L」型防波堤內,是漁船停泊處,冬日在這裡可以看到滿載的漁船返航歸來,這是唯一可以感覺淡水是個漁港的地點。漁港至捷運站間的「金色水岸」景點,是淡水最美麗的海堤,在附近的老榕樹區有座八角亭,亭外是半戶外式咖啡座,用草坪和枕木將室內外隔開,在這裡白天可遠眺對岸的觀音山,黃昏有淡水著名的夕陽紅,晚上可在美麗的燈光及海風的吹拂下欣賞淡水夜景。 這裡的「情人橋」,是一座美麗的跨港大橋,傍晚時分可以在此欣賞淡水暮色及晚霞,夜晚情人橋則發出璀璨的光芒,輝映著遠方的點點漁火。 由於漁人碼頭有浪漫的氣氛,許多婚紗業者和廣告商也就相中這個地方,經常前來出外景,無論是浮動碼頭、木棧道、噴水池或是舢舨漁船,都可以成為活道具或美麗的背景,使淡水更添一分喜氣。此外,在淡水河畔,從捷運站、第一漁港到紅毛城對面,大大小小的咖啡店不下數十家,有義大利式,也有美式的,現磨的香醇咖啡每家各有特色。紅毛城對面的咖啡店最為集中,短短的50公尺距離內就有7、8家,還有以認養咖啡杯為噱頭的咖啡店,招攬老顧客。 在遊客享受淡水天然美景和美食時,一小隊身著紅衣黑褲、英姿颯爽的騎警跨著駿馬巡邏而過,吸引了不少民眾上前合影、撫馬或上馬過癮。這些騎警每天巡邏於漁人碼頭、二重疏洪道親水公園和八里左岸公園三個觀光區,他們徒手上馬、各種隊形變換、基本乘騎和馬匹操控等技術,莫不得手應心,不但維護地方的治安,也為觀光區增加了景觀。


紅毛城

紅毛城又稱滬尾城,是淡水最負盛名、最具歷史文化意義的著名建築,現在已被列為一級古蹟。它位於淡水街尾端的丘陵上,地址是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8巷1號。 這一古蹟已有300多年歷史,本來是西班牙人於明崇禎二年(1629年)侵略淡水後,為鞏固北台灣的殖民事業及為教會而建的城堡,當時叫做聖多明哥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荷蘭人將西班牙人逐出淡水,在舊址上重建該城,並修城堡,為防砲火攻擊,構築堅固厚實的城牆。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鄭成功命董安北上攻荷,奪得城堡,由於台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故改名為「紅毛城」;後經清康熙二十年及清雍正二年重建。 清咸豐六年(1867年)時被英國所租借,大肆整修,除了在屋頂加雉堞和角樓外,並在南牆上方增加露台、雉堞與可供射擊的槍眼。在西邊的屋舍也是此時增建的,英國人將它作為廚房、衛生間和倉庫。 紅毛城外表被塗成磚紅色,城牆內部是用紅磚砌成,外部再用石塊塗上灰泥,是個倉庫式的四方形建築物,具有西班牙式的地中海建築風格。城堡佔地14439平方公尺,高約10公尺,四周牆壁厚達1.9公尺,內部為拱形圓穹結構,共分為兩層,底層為南北向雙弧,上層則為東西向,這種雙穹「井」字形交錯的結構在地震來襲時,可以避免城堡結構的崩解。底層的兩室當時作為牢房;二樓有4個房間,設有壁爐,窗門少,屋內潮濕;堡內有扶梯通往可以容納數百人站立的堡頂;東北角及北角各有眺望台一座,中央還有一座方台。自從1895年日本人佔領台灣後,紅毛城又經歷日本、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代管,直到民國69年才正式歸還台灣。 紅毛城主堡右側不遠處有一座兩層樓的紅磚建築,是精緻典雅古色古香的洋樓,它就是當年英國人所建的英國領事館,內部有紅色拱廊,綠瓶欄杆,與紅毛城相互輝映。現在裡面陳列有中國近代對外關係、台灣開發過程的歷史和滬尾發展的經過等,使遊客更加了解紅毛城的歷史及過去的滄桑歲月。城堡周圍3公尺內尚留存有4座嘉慶年間中國水師的舊式廢砲,巍然矗立。站在紅毛城堡最高處,可仰望觀音山,俯視淡水河、東屯諸岸,西臨洶湧大海,真是風雲萬狀。每當夕陽西下,滄海落日,水天一色,彩霞滿天,紅豔似火,風景更是綺麗,這就是淡水八景中的「砲台夕照」。


八仙水上樂園

八仙水上樂園是台灣北部知名的遊憩點之一,也是全台滑水道最多、最大和最刺激的水上樂園,位於新北市八里區下罟村下罟子1~6號。這裡除了擁有主要的八仙水上樂園外,還有佔地22公頃的八仙生態樂園、溫泉主題樂園、朱雀不夜天街,以及擁有37間精緻客房的溫泉度假飯店。除八仙水上樂園於每年的5~9月開放外,其他的遊憩部門則全年無休。 佔地9公頃的八仙水上樂園,共有三個主題滑水道,並有適合全家人體驗的飄飄河、全家福戲水區、兒童戲水區,以及造浪池等。 天池之旅是東南亞地區最長的滑水道,有5座建在半空中的水池,由好幾條滑水道串聯,全長400多公尺,滑完整條滑水道需時15分鐘。人們坐在氣墊上,從一層層的水池順著水道往下漂流。當流到大池中時,可以載浮載沉地在池中嬉戲,有時碰到比較驚險的彎曲流水道或較急的水浪,經常會碰翻氣墊,所以驚叫聲不絕於耳。 百慕達禁區是全台最高的滑水道,也是年輕人的最愛。整個設施是由6條滑道匯集而成,其中的自由落體、終極滑道和龍捲風等3條滑道,是目前水上樂園中最為刺激的滑道,也是為會游泳的遊客而設計的。首先遊客要跳入水池中游到對岸,爬到滑水道上筆直滑衝而下,在滑水道出口處騰空而出,然後墜入下方3公尺深的深水中,既驚險、又刺激,是最受歡迎的高驚險度水上活動。人們進入百慕達禁區水道,就如置身神秘的百慕達,追求直線加速的終極滑道,挑戰膽量的自由落體,以及恍如掉進海裡漩渦的龍捲風滑道,讓人們有想忘也忘不掉的感覺。 幽浮迷航為亞洲最長的大型滑水道,總長220公尺,遊客可以和親友5人共乘猶如UFO般的巨型泳圈,從22公尺的高空中墜下,經過水簾幕後,立即進入黑洞般的宇宙軌道,展開未知的行程,在滑離黑洞之後,進入開闊的水道,左右漂浮旋轉,在尚未回神之際,旋即又被另一黑洞吸入,一路上下顛簸,搖擺不定,短短的30秒鐘行程,讓人感到無比刺激,這種與親友同樂的水上幽浮迷航,刺激、驚險而好玩。 滑水道玩夠了,遊客可以漂浮在750公尺長的人工「漂漂河」中,隨水漂流,享受難得的偷閒樂趣。


石門海蝕洞

石門海蝕洞,又叫做海蝕拱門,簡稱石門洞,以其特殊的地形,成為北海岸著名的觀光據點。早在清朝的時候,這裡就是極負盛名的風景點,為石門八景之一,位於淡金公路旁,居於北海岸風景線上的中間位置,與台灣最北端的富貴角遙遙相對,由老梅經石門國小和石門市區後,就可抵達,也可以從金山前來,經十八王公廟後到達。 這個天然的巨大岩洞,遠望有如一座天然石城門,基座寬約30公尺,高約7公尺,中間鏤空,其形成原因與花蓮的石梯坪相似,最初是沉潛在太平洋海面下,在地殼造山運動中,經過幾十萬年的板塊推擠,逐漸浮出海面。由於地處台灣陸地北部海濱,在被擁擠出水面的過程中,受到潮汐、洋流的侵蝕和沖擊,較脆弱的岩層紛紛剝落,留下最堅硬的拱型岩石,便形成這一奇觀。目前在石門洞的拱型岩石中,仍殘存著許多海洋生物的遺骸化石。拱門正面題有「精忠造海」四字,背面則題「海天勝塞」四字,後面山坡上盛開著野百合,有「天然花園」之稱。由兩旁階梯可通到石門頂上平台,上有砲台遺蹟,登臨遠眺,海天相接,藍天碧海,漁舟點點,令人心曠神怡,遠處富貴角突出的岬角和白色燈塔也隱約而見。 石門海蝕洞除其拱門外,左側基座上還有由海蝕造成的一大一小兩個洞,稱為內外洞,裡面有人工加設的石桌石椅。從事地質觀測的人士,用兩公尺以上的皮尺丈量內外洞的長、寬和高,再觀測當時的潮汐線,會發現漲潮時海水都不易到達洞口,由此可見台灣陸地仍在升高。此外,洞內涼意甚濃,洞外下面海濤洶湧,怪石嵯峨,景色非常壯麗。 此地海岸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卵石,石縫中有許多寄居蟹,大部分寄居在人們食後丟棄的燒酒螺殼內,由於螺殼尾端已被截斷,乍看有如活著的斷尾螺類。 在這裡可採集寄居蟹、螃蟹、小海魚和藻類等海生物回家飼養,但由於這些海生物無法用淡水養活,因此如果沒有足夠設備就不要採集。同時在海邊採集時要特別注意安全,因為受潮汐影響,礁石多濕滑,行走間需格外小心。附近的海邊停車場,可停100多輛汽車,停車場周圍有許多攤販,供應簡單的飲食,另有小攤兜售花生、魷魚和香菇等土產,生意不錯。


富貴角燈塔

富貴角位於台灣的最北端, 屬岬角地形,它和東北沿海的鼻頭角及三貂角並稱為「北台灣三角」,屬新北市石門區。此地的富貴角燈塔原稱為富基角燈塔,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次年落成,佔地約1500平方公尺,所有建材來自日本,塔身由東京田中鐵工廠製作,為八角形鐵塔,高30公尺,外漆黑白相間橫條紋,裝有二等三重蕊煤油燈,白色定光,光力3500支燭光,1910年改裝為煤油白熱燈,光力增至1.76萬支燭光。民國6年富基角燈塔改為富貴角燈塔,民國59年後換裝白色頓光電燈,明5秒滅5秒,光力1.9萬支燭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炸,燈器損傷,塔身也銹蝕腐壞,於1954年拆除,暫設方形鋼架代替,裝用五等直流電燈,仍為每10秒內明5秒滅5秒,光力6700支燭光。民國51年改建為八角形混凝土塔,仍漆黑白兩色平行相間條紋,但改用小型三等旋轉透鏡電燈,閃光每15秒連閃兩次,光力150萬支燭光。民國62年又增設甲級無線電標桿一座,輸出電力300瓩,射程200浬,與基隆無線電標桿合成一組,以便定位。到了民國70年增設霧笛,在濃霧籠罩時,每分鐘都會鳴笛一次,讓海上水手可以聽音辨位,以保航行安全。 現在的富貴角燈塔高14.3公尺,光程26.8浬,設有無線電對講機,擁有三面環海的遼闊視野,因有冬季強烈的東北季風,讓燈塔附近的樹木都朝西南方向「彎腰」而成為有名的「風剪樹」,是大自然的傑作。又因富貴角燈塔是古董級古蹟,所以還發行了1000萬枚紀念郵票。由於塔址非常偏僻,當年沒有自來水,是收集雨水飲用;現在已有自來水,燈塔管理員生活已大加改善。這裡雖然孤處海角,風強浪大,但比起其他外島燈塔來說,仍然算是守燈塔者眼中的好位子,能輪調到這裡工作,算是運氣好。附近還有一座建於清宣統二年的電訊塔,高80公尺,是電信設施;旁邊還有一座白色房子,也是電信局的財產。


台電風車公園

台電風車公園位於石門區乾華里小坑12號,坐落在核一廠附近的山坡上,有6座紅白相間的巨大風車,高高的聳立在這裡,終日風車葉片轉個不停,儼然成為石門的新地標。為了配合石門地區的觀光發展,風力發電站被闢建成可供民眾參觀休憩的景點,因此6座風力機在外觀排列上都非常強調人們視覺的美感,同時在其中一部風力機周圍實施綠化和美化工程,使其成為風車公園,開放供民眾參觀。現在這座風車公園內設置有300公尺長的木棧道,還有涼亭、看板和洗手間等服務設備,因此已成為北海岸的新地標。 這6座醒目的大風車,其實都是台電公司自丹麥引進的風力發電機。隨著地球能源的日益耗竭,溫室效應與污染問題日漸嚴重,因此再生能源的利用已受到矚目,其中風力發電是水力發電外,技術最成熟,且能商業化的再生能源。 這6組風力發電機,每組風車高度都高達45公尺,相當於15層樓高。每組發電容量為每小時660瓩,如果6組同時運作,每小時便能產生近4000瓩的電力,足可提供2000戶人家的用電需求,太約也就是整個石門區用電的需要量,預估年平均發電量約959萬度,換算成替代能源,每年可以節省燃油3260公秉,或燃煤3819噸,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624噸。 首先併入台灣全島供電系統的台電風力發電廠,因為怕「擾流」的關係,每架風車與民宅之間還保持900公尺的距離。


十八王公廟

十八王公廟又名「大眾爺廟」,也是全台灣香火最興旺的義犬廟,位於石門區淡金公路上。其由來據說是從前開發石門調和街至現在廟址前的路段時,工程一直無法順利進行,後來鄉民們乃向當地神靈「山水有應公」擲筊,神靈卻顯示祂想留一塊土地蓋廟,公路只好轉個大彎空出廟前的空地。 消息傳開後,基隆國立海洋大學附近建商周文發因其房子賣不出去,乃向祂祈求在年底前如能將房子全部賣光,將為祂重建廟宇,後來果然靈驗,廟乃蓋成。信眾又想若只供奉「山水有應公」,會顯得不夠氣派,於是就安了18尊大眾爺金身。廟後還有「海安堂」,廟碑上寫「海上仙人靈位」,主要奉祀漁民出海打撈到的17具無名無姓的骸骨。 現在的十八王公廟,已是一座香火鼎盛的觀光廟宇,也是個大名鼎鼎的沿海風景區,自清朝迄今已逾數百年歷史。傳說清朝時有一艘大帆船,船上乘有17位福州巨紳及一隻家犬,擬赴台灣投奔鄭成功,途中突遇狂風巨浪襲擊,結果船毀人亡,屍體隨海水飄流到石門鄉乾華村一帶,鄰近居民將屍體收集,共葬一處以安其靈,唯一生還的那頭家犬也投身墓中以身殉主,故名「十八王公」,這就是廟名的由來。自從此事發生後,附近的討海人、漁民及漁船公司老板們,每當在出海捕魚時,或農曆7月15日中元節時必前往祭拜,祈求保佑平安。由於「十八王公」有求必應的神蹟傳遍鄰近鄉鎮,故各地善男信女前來參拜的人數逐年增加。 有趣的是,相傳「十八王公」嗜菸,因此香客在焚香祈禱之餘,總不忘會點上一支香菸立於神像前,形成少見的景觀。 原廟的位置在乾華村,新廟則位於白沙灣附近。開始時「十八王公」墓為龜狀,位於淡金公路旁,是以砂土填墓;民國52年信徒們捐資建了一座寬約3公尺、深約2公尺的小拜亭,並以鋼筋、水泥和瓷磚,將墳墓加以修築;到了民國60年,台電公司選定在乾華村興建核能電廠,必須拆除原來的小拜亭,經信徒們多方爭取,台電建造一座較大的拜亭作為補償,並於民國64年10月13日落成;民國66年又籌建了地下室。近年來,由於前來朝拜的善男信女日益增多,不但造成淡金公路的交通不便,也使得乾華村的「十八王公」本廟顯得擁擠不堪,於是又在白沙灣附近蓋了一座新廟,民國74年農曆10月落成,廟堂寬敞舒適,交通更為便利,並闢有大型的停車場,供信徒們順利停車。由於香火愈來愈旺,現在的廟宇已經無法容納更多信徒膜拜,所以又有再遷廟的建議。「十八王公」的靈驗事蹟大家都耳熟能詳,而且據說「十八王公」算是邪神,所以風塵女郎和特殊行業的信徒比一般人多,入夜後人潮比白天更洶湧,加上攤位密集,宛如一個市集,景觀非常奇特,而廟後供奉的一頭高達30多公尺的大狗塑像,更是非同尋常。


朱銘美術館

朱銘美術館藝術氣氛躍動於山林間,被視為北海岸新活力新希望,也是新的文化能量,它坐落在金寶山旁依山面海的廣大園區內,位置較為偏遠,地址是金山區西湖里西勢湖2號。 全館均由雕刻大師朱銘自行設計,透出一股淡出紅塵、與世無爭及脫俗獨立的氣質,佔地11公頃,館內陳設以朱銘的雕刻著作為主,是台灣第一座結合室內、戶外,著重單一藝術家創作的私人美術館。館內分為室內和戶外兩大展示區,完整地收藏朱銘的1000件作品,其中500件為立體雕塑,另外一半為平面創作。全館根據地形地貌分為14個區,包括服務中心、展覽室、開心亭、藝術表演區、朱雋館、戲水區、太極廣場、美術館本館、人間廣場、慈母碑、天鵝池、藝術長廊、運動廣場和藝術交流區。 其中的建築體只佔園區的一小部分,室內展示以較小型泥塑、木雕、銅雕、水墨和油畫等作品為主;戶外展示場設在藍天白雲下的廣大綠地上,散布著大型立體的朱銘代表作「人間系列」和「太極系列」作品,及其長子朱雋的「拉鍊系列」作品。而「太極系列」作品以不規則布局,分散在綠地各個角落,人們遊走其間,會感受到渾厚恢宏的氣勢,使這裡更像是一座設計巧妙的美術館公園。藝術長廊是銜接天鵝湖和景觀戲水區的弧形通道,景觀戲水區設計成三種不同造型、不同情境的水池,每座池邊設置有各種雕塑作品,在這裡可以看到朱銘在雕塑之外的童心和才華,任何生活上的作品和廢品,如舊報紙、粗布、海綿和銅絲等,經過他的處理後,都有無限的生趣。他著名的「人間系列」作品,真切地體現出宗教的大愛和原住民的粗獷。館內二樓還收藏有朱銘兩位恩師李金川和楊英風的作品,並展出畢卡索、英國現代雕刻家亨利摩爾,以及美國普普藝術家的作品。 進入園區大門便可看到商店街,展售著朱銘作品畫冊、各類藝術書籍,以及各式各樣精心設計的紀念商品,如瓷盤、記事本、藝術相框、掛磚和明信片等生活裝飾用品。服務中心左側設有餐廳,讓人們在自然與藝術的氣氛中享受佳餚美食;散布在館區各處的點心亭,是參觀之餘小憩一番的好去處。


鄧麗君墓

愛國藝人鄧麗君墓、紀念公園及其回顧紀念展等相關設施,都設在金山區金寶山墓園區裡。她於1995年5月9日因氣喘病在泰國清邁梅坪大酒店逝世,金寶山公司為了紀念這位在台灣歌壇上享有盛譽的人物,更為了市場的經濟效益,除贈送一塊傍山面海、風景優美的墓地供她安葬外,還禮聘留法設計師蕭正長,負責規劃興建了一座鄧麗君紀念公園的「筠園」和她的回顧紀念文物館。 在通往鄧麗君紀念公園的大道上,首先嵌造一組巨型鋼琴鍵盤,作為整座紀念公園的明顯地標,引導人群、指示通往公園的方向;安裝在地面的鋼琴鍵盤,可讓喜愛麗君的朋友們為她彈奏一曲。公園入口處設計一張唱片型鑲地圖案,兩側立以五線譜音符構成的矮欄杆,當遊客們踏上「唱片」通過欄杆時,受到紅外線自動感應,會發出鄧麗君柔美動聽的歌聲,自墓園四周響起,並可挑選中、英、日、台和粵等五種語言的歌曲。 在鄧麗君紀念墓園附近的金寶山文物館裡,還騰出兩層作為鄧麗君回顧紀念展場地供人參觀。裡面展示上千件的鄧麗君回顧紀念物品,包括她生前的衣飾、一生事蹟、出生至成名的照片、勞軍照片、日用品、珍貴項鍊、收藏的珍物、最貼身的鞋子和衣物等,以及筆記簿,琳瑯滿目,讓歌迷及民眾追思留念。


燭台雙嶼

燭台雙嶼是金山外八景之一,位於金山區獅頭山對面約400公尺的海上,它又名「夫妻石」,背後有段淒美的傳奇故事:話說一位痴情少婦每天佇立岩邊盼夫回航,卻始終等不到丈夫,最後幻化成化石;多年後丈夫回來得知上情,跑到化石旁痛哭,不久也成為另一座化石,依在愛妻身旁永遠相伴。事實上燭台嶼主要由砂岩構成,形成原因是海岸地盤上升,隆起的礁石經過長期海浪浸蝕後,剩下兩座較堅硬礁岩相互對峙海中,形成典型的海蝕柱形,兩座基礎相連的岩柱高約60公尺,中間被海水所隔,由於外形神似一對蠟燭台對峙,故被稱為燭台雙嶼,因為它不論是從野柳或由石門進入金山鄉時都可以看到,所以成為金山地區無可取代的地標。由於燭台雙嶼孤懸海上,遊客不易前往,良好的生態環境得以保持,故群棲著台灣特產的嘉零鳥,也有許多海鳥在上面繁衍。當地也散布著一些海蝕洞。


野柳風景特定區

由於核二廠在萬里落腳,反核新聞卻幫萬里區打開了知名度,附帶刺激了當地觀光業,帶動地方各行業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造就許多風景名勝。其中的野柳風景特定區,是北海岸最負盛名的風景區,為大屯山脈北端伸入海中所形成長達2100公尺的山岬,有野柳岬、野柳鼻和野柳半島,從基隆或金山遠眺,就像隻大海龜正蹣跚離岸而去,因此也有人稱此地為「野柳龜」。它位於台灣的東北海岸,背負蒼崖,面臨大海,管理所地址為萬里區野柳村港東路163~1號。 由於這裡長期受風蝕、海蝕的作用,地表形成的岩層景觀,可以分為4個區域。第一區包括女王頭、仙女鞋、乳石和風化窗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女王頭,50多年前是個神似女王頭和頸的蕈狀石,它頭大頸小,五官分明,鼻子高挺,但因長期受風蝕、海蝕作用的影響,現在女王頸脖子已瘦了一圈,巍巍顫顫的,且有了一道裂痕,遊客參觀時務必憐香惜玉,拍照就好,千萬不要用手摸觸。女王頭海岸旁的「仙女鞋」也是唯妙唯肖,顯然仙界的灰姑娘是個迷糊的大腳婆,正在為找不到大尺碼的拖鞋而大傷腦筋。乳石的造型非常可愛,令人愛不釋手。海灘上千奇百怪石製神窗多是風化岩,藝術天成,非常特殊,令人不由為大自然鬼斧神工拍案叫絕。 第二區有龍頭岩、豆腐岩和海蝕溝等,其中的龍頭岩酷似龍的頭部,鬚嘴畢現。切割分明的豆腐岩,在北海岸一帶都看得到。海蝕溝海浪澎湃,非常驚險。 第三區有燈塔、海蝕壺穴、海龜石、海狗石和二十四孝山等,其中的野柳燈塔最值一提。由於富貴角至基隆港間的海岸線沒有導航設備,加上野柳附近海岸礁石密布,為了海上航行安全,乃於民國56年興建了野柳燈塔,並且為了配合當地獨特的海岸景觀,特別將燈塔設計成蠟燭台的造型,使與野柳海邊的燭台嶼遙遙相對。燈塔高11.3公尺,光力2.8萬支燭光,光距20浬,底部設有雅座供遊客休憩、賞景,因位於野柳地區制高點,登高遠望,整個海岸盡入眼簾,天氣晴朗時,遠處基隆嶼近在眼前,宛若海上仙山。 第四區燭台石區也在野柳海岸,4、5座完整成形的蠟燭台,歷經「露出燭心」、「挖出溝槽」和「切出燭台」的成形順序呈現在海邊,圓圓的燭心富含鈣質、較硬,圓形溝槽質明顯。 此外,海邊的一座平台上,還立有捨己救人的林添禎銅像,供人瞻仰。 野柳海洋世界坐落在野柳風景特定區入口的右側,地址為萬里區野柳村港東路167-3號。這裡規劃有台灣最大的海洋動物表演館,以及長達400多公尺的海底隧道。表演館內有非常逗趣可愛的大唐海豚和加州海獅表演。海豚是一種特別聰明、與人類也格外親近友好的海洋動物,牠能做出飛躍、滑浪、套環和玩呼啦圈等漂亮動作,以及頂人出水的困難動作。壓軸演出的有海獅頂球、醉酒和拍手等表演,牠們動作靈巧、形象惹人憐愛,極受遊客的歡迎。海底隧道則以展示特殊海底生物為主,目前有200多種、共有1000多尾特殊魚類,迴游在透明的玻璃窗牆內,展出目的在於使參觀者能夠從各種奇特的海洋魚類中,認識海洋生物為適應原始環境、面對自然競爭而演化出的特異行為模式或體質變化。海洋世界有專業的解說員介紹各種魚類生態,使遊客能夠在賞心悅目之際,更加瞭解相關的海洋知識。這裡還針對人們對高空彈跳的喜好,特別從美國邀請表演團前來表演,而其他遊樂花樣也是層出不窮,令人百玩不厭。 海王星樂園是個充滿理性和感性的大自然教室,園內提供玻璃底遊艇和飛魚快艇等海上娛樂設施。附近海上還有一個名叫龜島的小島,相傳是鄭成功部將在台灣北部登陸時砲轟之處,若沿著山坡往上走,可以到達公路的最高點,從這裡可以眺望野柳的漁村和翡翠灣,視野開闊。


鼻頭角公園

鼻頭角公園是台灣北海岸中的勝景之一,位於濱海公路93公里處,介在台灣最東的三貂角和最北的富貴角之間,合稱「北台灣三角」,為台灣東北部造山運動中晚期隆起的礁石,因地為岬角,突伸入海,形狀如鼻而得名。這裡原為平埔族人居住地,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台後,始有福建泉州人入墾。北濱公路通車後,交通方便,由基隆前來不到一小時車程。自行駕車,可將車停在鼻頭隧道後的停車場或鼻頭港,然後步行前來。由隧道旁路口上坡,約5分鐘走上石階抵達鼻頭國小,再沿山坡小徑走20分鐘。沿途風化嚴重剝蝕的斷崖峭壁和岩石特殊的本色,形成一幅瑰麗詭異的畫面。這裡集東北角海岸海蝕地形之大成,尤其是海崖、海蝕凹壁和海蝕平台之發育,更冠絕全台。 海蝕平台上滿布著蕈狀岩、蜂窩石、豆腐岩和生物化石。在懸岩下有大片岩岸,千奇百怪的石壘、溝隙和萬人堆,與銀色浪花形成奇異誘人的天地。因之鼻頭角公園在賞景之餘,也是一處極佳的戶外教學自然地質教室。 在鼻頭隧道南口旁至鼻頭角公園間有一步道,途中設有涼亭和賞景平台,步道左側有大片翠綠色草坡,因夏夜時常有遊客在此觀星賞月,得名望月坡 鼻頭角燈塔坐落在公園前端的岩崖上,是日人據台時所建的第二座燈塔,1897年落成啟用,1906年因塔基岩盤龜裂在原址前方30公尺處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盟軍飛機炸毀。台灣光復後於民國60年重建新塔,為鋼筋混凝土白色圓形自動點火式燈塔,高12.3公尺,使用四等交流電燈,光力2.8萬支燭光,光程16.6浬,燈光設計為明六秒暗六秒,是東北角海域船隻重要的航行指標。 塔四周碧草如茵,遊客佇立塔前賞景,海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此燈塔並未對外開放參觀,人們只能在塔區外流連拍照賞景。 燈塔東側是地勢較低的海蝕平台,離岸不遠處就是東海和太平洋交匯處,海底暗礁雜陳,經常會出現大批迴游性魚類近崖棲息,吸引許多釣客長途跋涉前來垂釣。由於這裡正在東北季風來襲時的正面浪區,其低矮地勢令人在浪大時心生警惕而不敢前去涉險。在吹東風和遠海出現颱風時,其外圍環流足以對台灣產生影響,以及在潮水轉換之際,海邊常有「瘋狗浪」,巨浪往往自釣者右側突襲,將人沖入海中,歷年來已有不少人因此喪生。 在前往鼻頭角岬角前端的路上,山壁土質相當鬆軟,每當地震或暴雨過後,極易塌方,遊客在行進間要格外小心。


九份小鎮和礦石博物館

霧中小鎮九份在清初只有九戶人家,因此水運貨品一到,總是分為九份,逐漸便以此為名。這個地方以產金著名,早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金瓜露頭被發掘後,小鎮便湧入大量淘金客,也開啟了九份的黃金歲月,在小小的幾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上,擠滿了幾千戶人家。在礦坑之外,酒家、茶肆到處遍布,淘金客們辛辛苦苦挖到金礦後,便在燈紅酒綠中散盡千金,當時的繁華使它有「小香港」之譽。但當金礦衰竭後,各種讓人花錢的行業離開了,投機者和淘金客也走了,留在九份的只有蕭條和沒落。 九份礦石博物館位於瑞芳區九份頌德里石碑巷66號,館內保存相當完整的日據時代採金及鑿礦工具,如古董級的烘燈、煉金爐、金礦原石和金花等的珍貴歷史文物。在二樓的金礦教室中,有現場表演與解說傳統淘金及煉金技術的過程。


黃金博物館園區

黃金博物館園區由前台金公司五坑口的舊辦公室改建而成,地址為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8號,佔地面積3440平方公尺,它並不全在室內展示相關展品,室外的展示物更加精彩。為使博物館更加生活化,周邊的步道、宿舍,都要以能夠體驗礦工生活為主,並引進模型、蠟像及實物展示。除了在館內展示採礦的歷史文物外,並展售1000兩黃金磚,由電腦公告黃金兌換現值,以刺激遊客的遊興和買氣。 以礦業與黃金為主題的黃金博物館,其一樓展區主要是介紹與採礦相關的各類物品,如台金公司的派工卡、礦工帽和救命燈等,這些都是礦工生命所繫的工具。壁上掛有許多黑白照片,包括曾被日軍逼迫在坑道採礦的英軍戰俘照片,每張都在訴說著他們的血淚史。 二樓是金的應用,其中最受歡迎的展品,是兩塊可供遊客沾沾喜氣的金磚,小金磚重12.5公斤,觀眾如能用兩指夾起,可獲 10萬元台幣獎金。大金礦重達220.3公斤,體積極大,燦燦金光奪目。 參觀罷博物館,可到室外再體驗全台唯一開放的本山五坑。戴上礦工帽、在宣示卡上簽完名,就可下到坑道參觀模擬的當初礦工們辛勤工作的處境,館方以生動逼真的蠟像展示舊日採礦的流程,以及礦坑內特殊的工作環境。逛累了可以到礦工食堂品嚐當地出產、仿造早期礦工所吃的鐵飯盒「礦工便當」。


坪林茶業博物館

坪林茶業博物館是東南亞唯一以茶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它不僅可以復興中華茶道藝術,還為北宜公路風景區增添了一處幽靜的休息場所,更能直接推銷坪林的各種茶葉,增加茶農的收入,為茶葉事業開拓另一個高峰。地址是新北市坪林區水德村水聳淒坑19-1號。 依山傍水的坪林茶業博物館,是一幅仿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建築,佔地2.7公頃,紅瓦白牆,亭台樓閣,古樸典雅。館舍四周為觀光茶園,可供遊客悠遊於茶香之中,享受一種靜謐芬芳的氣息。整座博物館層次分明,展示區和主題區分立。其中活動主題館是個特展區,每3個月定期辦一次當代名家陶藝茶具特展,以及詩書、琴畫等與茶有關的各類作品,諸如陶壺展、茶仙潘燕九的「詩書畫印帶茶香」、宋代文人飲茶文化、紅茶藝術之旅和歷代瓷器茶杯展等,都是台灣前所未見的茶文化主題展。 綜合展示館是全館的重點,分為茶史、茶事和茶藝等三大單元。茶史單元是古今中外茶葉發展歷史的展示,也是一部茶葉通史,對中華民族、台灣地區及坪林的茶葉發展脈絡詳加介紹。 茶事單元詳盡地解答了茶樹種類、茶葉分類、茶中所含的物質元素、古今製茶的各種方法,以及如何評鑑茶葉品質等問題。 茶藝單元旨在介紹因茶而發展出的相關藝術和風俗,藉養壺、茶書、名壺介紹、坪林茶藝、茶歌、茶具、明代茶館、選壺、甩茶、婚禮茶儀、宋代文人品茗、茶的特殊飲用方法、蒙古奶茶和現代茶葉比賽等主題,讓遊客在生動有趣的展示空間中,體驗豐富的茶藝世界。 茶藝館設有「紫竹」和「明月」兩座建築,宛如一座江南古雅庭園,有曲徑、折廊、假山、飛瀑、角亭、修竹等布置,古意盎然。園內還供應茗茶和精緻的茶食,配以優雅的環境,遊客可在此細細品茗、休憩。 館內還有多媒體放映室,運用3D魔幻劇場,帶人進入茶的世界,將茶的常識以跨越古今、深入淺出的方式,戲劇化地呈現給觀眾。


深坑豆腐

深坑豆腐是台灣遠近馳名的一種特產,豆腐店和豆腐餐廳多集中在深坑區老街上,其中尤以大樹下的廟口豆腐是當地最出名的豆腐餐廳;再往老街內走去,還有一家嘉義閣豆腐餐廳為同一家人所開,都是老字號的深坑豆腐店,它們最受歡迎的佳餚是紅燒豆腐、豆腐羹和糖醋魚,除了豆腐外也有一般台菜,口味有口皆碑,台灣各地很多人慕名前來品嚐。深坑豆腐之所以令人垂涎,是因它遵循古法製造,與石碇豆腐製法相似,重質不重量,純粹用黃豆為材料,用鹽滷法,不加石膏,且純以獨特的人工古法製造,加上當地優良的水質和烹調技巧的創新,而獲得響亮的知名度。深坑豆腐內嫩似腦髓,表皮帶有煙燻的香味,嚐起來香嫩滑溜,非常別致,其美味可口的程度可用「黃金白玉排,紅嘴綠鸚哥」來形容。 老樹也是深坑鄉的標誌之一,所有到過深坑的人,一定會被廟口附近兩棵古樹所吸引。位於老街街尾口的茄苳樹已有百餘歲高齡,位於路中圓環的樟樹更有120多歲,樹蔭下常見民眾駐足休息。兩棵老樹見證過深坑一個多世紀來的興衰起落,並差點面臨被腰斬的命運。民國70年深坑橋拓寬,原定需將老樹砍除,經鄉民陳情後才獲保存。


三峽清水祖師廟

三峽清水祖師廟又名長福岩,是三峽的地標,位於三峽區長福街一號,也是一座馳名中外的大寺廟,素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可稱是座巨大的雕刻博物館。廟內有付對聯:「清風明月聖賢必長享千秋如參佛祖,水色山光名勝地福臨三峽永作人師。」正好點出人們稱此廟為「清水祖師廟」或「長福巖」的由來。廟內藝術裝飾,使它由早期單純的地方宗教信仰中心,演變為具有觀光藝術價值的文化資產。 廟內主祀清水祖師,俗名陳昭應,北宋開封府祥符縣人,追隨文天祥勤王,抗禦元兵,為抗元扶宋民族英雄,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他為「護國公」,下旨於福建省安溪縣清水巖建祠崇祀,因此安溪人稱為「祖師公」,又因生前隱居清水巖,乃稱之為「清水祖師」。 此廟創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兩年後完工,三角湧及鶯歌等地福建安溪人士迎接安溪清水巖祖師來此奉祀。曾歷經三次重建:第一次因大地震原廟被毀,於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建。第二次是因日軍佔領台灣,三峽抗日志士蘇力等聯合鶯歌、樹林、大溪和板橋等地志士,以祖師廟為大本營舉義抗日,致遭日軍毀廟,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 台灣光復後,地方人士鑒於此廟年久失修、殘破不堪,乃於民國36年農曆七月初二發起第三次重建,由名藝術家李梅樹教授,用畢生之力以慢工細活的原則雕鑿廟內一磚一瓦,自始至終嚴格要求,追求完美,重建工程長達半個多世紀,直到他在民國72年過世時都還不算全部完工。 清水祖師廟佔地1653平方公尺,舊貌為「合院式」,重建時改為「殿堂式」。由於廟內神格被封得很高,所以採用純粹以中國古法建造的五門三殿式廟宇,更顯莊嚴華麗。所謂五門指的是前殿東邊的龍門、西邊的虎門和中門的三扇中門;三殿為前殿、中殿和後殿。由於受到狹窄地形的限制,平面格局無法開展,中殿和鐘樓只能朝瘦和高發展;一般廟宇的殿堂都給人以寬廣沉穩的感覺,但是祖師廟高削聳立的中殿令人震撼,這種戲劇性的作為,反而成為祖師廟別具一格的風範。 這座廟宇有很多與眾不同之處,第一是廟內建材在體制上仿希臘神殿,從地板到柱子都由石頭砌築而成,是座以石為基、以木為頂的廟宇,並且沒有使用一根鐵釘,是中華建築藝術上的極品,石材取自八里區的觀音石,按廟的大小計算,祖師廟用石之多全台第一。第二項特色為廟門都用銅鑄,連前殿的門神也是銅製,正門並列哼哈二將,殿旁分立四大金剛銅像,手中分持劍、琵琶、雨傘和花狐貂,象徵風調雨順;前殿東廳銅門寓意加官進祿,西廳的簪花和錦簇則象徵榮華富貴。第三個特點是廟內石柱和銅柱之多冠於全台各廟,156根不同造型的柱子,有龍柱、花鳥柱、圓柱、方形柱、菱形柱和多角形柱,柱材有花崗石和觀音石,其中圓柱上刻有各體書法,不少出自賈景德、于右任和閻錫山等名家之手。 廟內最具匠心的特色非精緻雕刻莫屬,台灣歷年來各地所建的寺廟,論工夫的細緻、神彩的美逸和內容的凝厚,都比不上三峽清水祖師廟。廟內的石雕和木雕,在李梅樹主持重建時,完全以手工雕刻,圖案造型絕無重複,光是中殿周圍20根石柱雕刻就耗時15年才完成,其中最細的一根柱子就費了1000多個工作天,其他各類木雕、石雕及浮雕都可見其精髓。 樑柱間的木雕藝術也是一絕,其精細繁複,令人目不暇給。全部選用檜木和樟木,並貼上金箔以防蟲蛀。人物雕刻都引經據典,多取材於民間傳說及「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故事」等,無論花鳥、人物、飛禽和走獸,都出自名家手筆,其中栱角的16隻飛鳳,將鳳鳥振翅欲凌空飛躍的美姿,以立體的方式表現,形象生動。每幅雕品都由整塊木頭刻成,如前殿內拱的八頭獅子,胸前的垂鍊和鍊子中央的鈴鐺,與獅子踏的鏤空球及球內吊有可活動的小球,全部是由一塊木材透雕而成的,其手藝之超凡令人嘆為觀止。由中殿廊柱上望,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個金色的花瓶吊籃,再往內的廊頂上,也有無數類似的小花籃,所有花籃包括吊環、籃框、活動穗子和籃內的一顆圓球,都是用一整塊圓形樟木雕出的傑作,是祖師廟特殊景觀之一。 石柱上無論是圓雕、浮雕或是透雕,都精緻生動、巧妙絕倫,最精華的要數殿前的「百鳥朝梅」和「雙龍朝三十六關將共騎」。「百鳥朝梅」柱是在枝丫盤錯、花朵盛開的梅樹上刻有100隻形態各異的鳥兒,無不巧奪天工,栩栩如生。據說當年師傅們刻了20多種鳥類後,變不出新花樣時,李梅樹教授拿出一本世界鳥類圖鑑,指導師傅們參考雕刻;完成後,梅樹的細枝嫩葉幾可亂真,鳥兒的羽毛細足清晰可見。「雙龍朝三十六關將十八騎」柱則取材於「封神榜」,其透雕深度達三、四成,龍、人、馬和武器等都是立體浮現,而武將身上的趨摺及龍鱗和龍鬚等都逼真細微。 清水祖師廟以銅雕作裝飾,在台灣各廟宇中也是創舉,主要銅雕有十大門神、八座銅神和四幅大型浮雕,全由藝專學生製作,題材有「精忠報國」、「木蘭代父從軍」、「勾踐臥薪嚐膽」和「孔子問禮於老子」等,蘊含禮義廉恥的精神,以及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寓意。此外,祖師廟頂上的剪貼和交趾陶,設計也都別具匠心,讓人不由得會駐足欣賞。


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是北台灣第一座考古博物館,已被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位於八里區污水處理廠西南側,地址是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是為保存珍貴遺蹟,結合教育理念與美學觀點而設,其鯨背沙丘式外觀非常搶眼,曾獲台灣建築首奬殊榮。 全館藉由三組建築群架構概念,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以清水混凝土、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材料,構築成完整的理念表達。 博物館佔地10173平方公尺,為3層樓紀念建築物,外觀像鯨背沙丘,又像是一艘船,其內外牆壁多傾斜17度,象徵遺址搶救不全的缺憾。館方除展示遺址文物,還闢建有「搶救區」,重現當年「搶救考古」和阻擋怪手的畫面;館的入口處比地面凹陷1.5公尺,民眾入館前要先經坡道向下,體驗考古學家走入深坑的發掘過程。這座博物館的主旨為保存、研究十三行遺址的出土文物,設有重回歷史現場、體會古人生活的學習體驗室、十三行遺址現地展示區和大坌坑遺址之玻璃走道展示區等。館內所展示陶器、石器、鐵器等文物,都靜靜地訴說著1800年前北台灣史前文化的遺蹟與歷史。


鶯歌陶瓷博物館

鶯歌陶瓷博物館位於鶯歌區文化路200號,是全台灣首創、也是最大的陶瓷專業博物館,每年約有80多萬名遊客前來參觀。它是具有教育、展覽和表達地方陶瓷文化特色等功能的博物館,面積約1.2公頃,以清水模、H型鋼、木材、石材、陶板、透明玻璃帷幕等素材,穿透內外建築形式,使博物館整體有著和瓷器一樣的明亮和晶瑩的質感,襯托出簡約樸素的內涵和連貫古今的想像空間。 全館為立體、流線型的五層樓建築,計為地上三層,地下兩層,規劃有陽光特展室、陶藝長廊、傳統技藝廳、體驗室、研習室、人文生活館、多媒體視聽室、資訊導覽服務站、戶外展示區和陶瓷資料中心等場所。其中一樓是土與火的魔術,介紹陶瓷藝術的起源和古今製陶方法。 二樓突破一般文物陳列方式,構建體驗式、情境式陶博館為宗旨,以建立參與式、學習式為互動關係的展示手法,從典藏、研究成果出發,結合教育、資訊、科技等煤材,將常設部分主要分成四個主題區。201室的台灣陶瓷發展:旨在說明台灣陶瓷發展的歷史和特色,介紹台灣陶瓷產品、類型及用途等,充分說明展品和生活之間的關係。202室的硘仔鎮鶯歌陶瓷發展:由鶯歌人講鶯歌事,讓老陶工娓娓詮釋鶯歌成為知名陶瓷重鎮的因緣際會,以及鶯歌產業的歷史人文和特色。203室說明從史前、原住民到現代陶藝的穿越時空之旅:經由燒製、成形、造型、顏色、裝飾、實用和非實用等比較,展現台灣各時代陶器的個性和共同點。204室工業與精密陶器的未來預言:藉熟悉的科技產品,如假牙、電腦、電話、機動車汽缸等,闡述科技時代陶瓷的運用。 在二樓還有一個專為4~8歲兒童設置的「土」的體驗區,為幼兒無拘無束地體驗和探索「土」的世界,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另外一個陶藝研習室提供民眾親自動手玩陶、捏陶等常態活動,也作為國內外陶藝家經驗文化交流的場所。二樓的陶藝種子教師研習營,是讓學校教師認識和運用陶博館資源,以帶動陶瓷文化的教育和傳承。還有一間多媒體視聽室,在週二至週五每日播映4場多媒體影片,週六和週日每天播映6場,藉以輔助民眾對陶藝的認識。 三樓為主題展覽館,使用靈活的活動式隔板,配合舉辦國際大型展覽、團體及個人展。301、302、303和304等4個特展室,提供專題策劃的展出空間。 地下樓層除作為停車場和儲藏間外,還設有陶藝長廊和陽光特展室。館內還闢有小型柴燒創作窯,讓民眾在欣賞陶藝品的同時,還會認識柴燒製陶的完整過程。 在博物館的兩旁,各興建有現代化的展售館和陳列館:其中的陶瓷展售館是對外開放自由選購和交易的場所,只要是台灣生產的陶瓷產品都可以在這裡購得。另外一座陶瓷陳列館蒐集了台灣所有陶瓷業者的產品,以供世界各地買主參觀,它規劃的方式像是一座陶瓷產品的世界貿易中心。 整個博物館收藏對象,包括從清朝迄今出自鶯歌鎮的所有陶瓷代表作品,從真正的古董、仿古作品到現代陶瓷,甚至於所謂的精密陶也都在其列,還把由古至今的陶瓷技術和所用的工具設備,都做了非常完整的陳列,可以說只要是與陶瓷有關的知識都可以得到解答。這3棟建築物一共佔去3公頃土地。另有34公頃土地則用以興建陶瓷專科學校,讓台灣陶瓷業紮下牢固的根基。還有32公頃作為溪畔遊憩區,包括棒球場、溜冰場、森林遊樂公園、羽毛球場和賽車場等。


烘爐地福德宮

烘爐地福德宮俗稱「烘爐地土地公廟」,高踞在海拔300公尺的南勢角山頂,位於中和區興南路2段399巷。此宮建於清乾隆20年(1736年),迄今已有275年歷史,正廟供奉當時雕鑄高約2公尺的福德正神和土地婆像,造型與表情都充滿古樸敦厚。宮後有一尊高達109公尺的巨大土地公像,黃袍黑杖白鬍子,左手還拿著一錠金元寶,現已成為中和市的地標之一。原本由3塊石板蓋成的福德宮,曾經在民國41年整修過,但石造小廟仍未拆除,因此在正殿後形成「廟中有廟」的奇觀。由於每隔數年都會擴修,現在外殿已經擴大,登山石階翻新,柏油公路盤山而上,增設活動中心、停車場和餐廳,以因應越來越多的香客和登山健行者。登山步道沿途花開似海,櫻花、杜鵑、茶花、杏花、桂花和含笑花爭豔,遊客在此俯看台北市區,101大樓隱藏在縹緲雲霧中,淡水河出海口的美麗風光也遙遙在望。


圓通寺

圓通寺是中和區最負盛名的佛寺,位於碧湖山脈,地址為圓通路367巷64號,建於民國16年,由開山祖師妙清尼師為身心受創的婦女而建,她在日據時代窮畢生精力,四處奔走募化而建成。 此寺屬日本曹洞宗派,採典型佛寺建築風格,大雄寶殿則融合日本、巴洛克和台灣傳統建築風尚而成。佛寺佔地廣袤,依山勢而建,莊嚴、肅穆而古樸,是台灣境內規模較大的寺院之一。從山麓仰望,一片佛意洋溢,三面有密林圍繞,老樹成蔭,清涼幽靜,不但是禪修聖地,而且也是知名的風景區,並係登山健行的好所在。 佛寺四面全用大理石築成,寺正門兩側有巨型石雕,左側代表智慧威猛的大火獅,牠是佛祖釋迦牟尼大弟子文殊菩薩的座騎,張牙舞爪蟠踞在圓石上;右為理德大行洗石子青象,碩大雄壯,神情溫和,栩栩如生,是佛祖右協侍普賢菩薩的座騎,很多遊客與牠合照,牠們一剛一柔鎮守寺門前。從正門拾級而上有一城門似的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下層供奉大耳大肚、袒胸露乳、笑口常開的彌勒佛,頂上匾額題著「悅爾眾心」四字,令人開懷。上層擺設古色古香的大型香爐。沿著城門兩旁石階而上是廣大的正殿廣場,廣場前有釋迦牟尼出生時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的青銅立像,往東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蓮,氣勢凜然。 廣場後是建築宏偉的前殿,供奉著3尊巨大的坐佛像,最大的有6公尺高。後殿是大雄寶殿,由右至左依序是文殊菩薩、釋迦牟尼佛與普賢菩薩的金身大佛像;左右門兩側是韋馱金剛和迦藍羅漢兩大護法。大雄寶殿左邊有歸靈塔,殿前有望月宮、前殿右邊山崖聳峭,崖下有許多初期石刻的神像、石龜、石鹿和石獅。 在垂直石壁的東側刻有巨大的「佛」字和羅漢像,筆字蒼勁有力,石像莊嚴穩重。山脊石壁半腰有一線天通天洞,深達60公尺,在地勢峻峭的天然崖壁間,窄縫蔚然成形,沿著縫內石階拾級而上就可抵達圓通寺後山。寺內有間收集佛教經典的圖書館。 這裡有條由相思林列成的自然步道,通往圓通寺的正後方,上面有2000多坪的天然林,蕨類植物數量豐富。寺院內多樟、榕樹,寺前方的百歲榕繁茂蒼勁,直徑達2.5公尺,是新北市列管的珍貴老樹之一。還有一株是位於通往牛埔方向的大葉雀榕,「V」字型的寬大枝幹,已有300歲年樹齡。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