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14年12月17日 (三) 09:13由Jerry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目錄

中山公園

國立台灣美術館

國立台灣美術館是台中的文化寶庫,坐落在台中市第六號公園內,正面朝南、面向五權西路,北為民生路,西為美村路,東是英才路,與緊鄰的市立文化中心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由經國綠園大道相連而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文化中心。館址是台中市五權西路1段2號。 美術館面積13686平方公尺,計為地下1層、地上3層的高級藝術中心,總樓板面積共有31835平方公尺,正式啟用於1988年。館內設有研究、典藏、推廣和行政等部門。有24個展覽室、長100公尺的美術街和面積達2645平方公尺的美術廣場,除了陳列一般的美術作品外,更有一些屬於前衛美術的展覽,如鐳射藝術、動力藝術、光的藝術、DC片和新科技的電腦藝術等。館內主要收藏民國以來已故藝術家的作品,當然也有一些明清時期的台灣藝術家和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這裡還定期舉辦畫展和雕塑等展覽。 最精彩的部分是在美術館外英才路側門山坡上的碑林區,此區將館內典藏的明清及近代書法名家的作品,製成每件高約2公尺、寬1公尺的黑花崗岩碑,而且每一件作品都經過專家審核以求精確無誤,是台灣少見的幽雅碑林道。 此館建築造型簡潔方整,以天然石片為主要的外飾材料,使建築物和天空渾然一體。全館共有24個展覽室,定期舉辦國內外名家各種藝術作品展。此外,館外的綠地也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還有禮品販賣部和咖啡部等,為遊客提供貼心的服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是全台灣人氣最旺的博物館,擁有最現代化的科學儀器設備和世界各國最傑出的展示設計,是一座具有相當規模的博物館,啟用於1986年,設計匠心獨具,規劃與眾不同,以闡明自然科學的原理與現象,啟發社會大眾對科學的關懷與興趣為目的,進而為科學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並收集代表性的自然標本及其相關資料或人類遺物,以供典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之用。 整座博物館佔地面積83465平方公尺,坐落在西屯路、三中路和健行路交會的24號公園預定地內,瀕臨台中港路,與全國大飯店遙遙相對。館址是台中市北區館前路1號。銀翼風車是博物館的標誌,採用圓形車葉,支撐在多面體的架構中,用以象徵「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全館可分為科學中心和行政中心、生命科學、中國科學和地球環境等4個展示廳,以及太空、環形、鳥瞰和立體等4個科技劇場,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的建築,至少都有3層樓面,規模的龐大由此可見。 科學中心和行政中心是地下1層、地上8層的灰綠色建築物,外表質感樸實,巍峨壯觀,館內動線流暢,光線明亮清爽,頗具水準。大廳有服務台,左側為書店,右側為紀念品店,經營自然科學圖書、儀器、科學模型玩具、圖片和幻燈片等,左側另設有殘障者專用的電話亭。地下一樓為可容納100人的餐廳、有126個座位的小型演講廳、中央監控中心和本館的機電、空調設施,以及一個備有物理、化學、生物與地質等基礎實驗儀器的科學教室。二樓是視聽室、圖書區和科學諮詢服務台,提供較多的視聽圖書資料,還有電腦益智室的40部個人電腦,輪流替換科博館自行開發的30個電腦益智遊戲,用彩色畫面配合中文,以問答或遊戲的方式闡釋某一科學原理或現象。三、四樓的科學展示室包括天文、氣象、地球環境、力學、光學、電磁學、數學、視學、體能測驗區與微生物的展示,並各設科學演示台,以供表演示範有趣的科學現象。五樓有幼兒科學園、戶外活動區和科學活動區等。六至八樓是全館行政樞紐。這個獨立的展示區,讓民眾藉由親手操作而引發探討科學的興趣,並從中學到許多科學知識。科學中心還興建有恐龍興亡錄、彩色世界、人體生理、大自然的聲音、數與形、中國傳統醫學、古代中國人的故事和糧食與人口等項目,使得自然科學館真正成為一處科學的殿堂。 生命科學廳以介紹大自然的起源和奧妙為主,是自然史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用14個主題翔實記錄了地球上的生命從宇宙初始之際,慢慢演進到現代的一連串過程,在各展示區中分別闡釋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演化和生物間息息相關的現象,以及人類生理思維和感官能力的各項奇蹟,共分為「眾妙之門」、「恐龍時代」、「生命登上陸地」、「生命的起源」、「植物的演化」、「人口與糧食」、「生命征服天空」、「滅絕」、「人類的故事」、「哺乳類的演化與適應」、「我們的身體」、「大自然的聲音」、「彩色世界」和「數與形」等展示區,其基本根據是達爾文物競天擇的演化論,讓遊客在參觀過程中探索和瞭解大自然的奧秘。 其中恐龍世界是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展示區,惟妙惟肖的恐龍模型、骨骼等,令人看了對這些遠古時代動物的龐大身軀都連聲稱奇。在這裡還可以深入瞭解這樣一群大小、形態和食性上都具有高度歧異性的生物族群,讓人好奇不已的是這種史前生物傳奇性的生活史和迄今爭論不休的滅絕過程,從出現到滅絕足足持續了約1.7億年之久。 中國科學廳和地球環境廳,總樓板面積有56198平方公尺,耗資約1億美元。中國科學廳展示項目琳瑯滿目,共計有中國醫藥、中國的科學與技術、中國農業、中國人的心靈生活、古代的中國人和台灣的南島民族等六大主題,分別利用模型、圖表、視聽解說和立體造景等方式予以呈現,展示出中國自古至今,在科技、醫學、生產方式與精神生活、文化傳統等各方面的具體成果。 展示廳內高12公尺的「水運儀象台」為中國科學廳的精神象徵,是將宋代天文鐘原樣復原,設置有複雜的齒輪傳動系統,以水為動力帶動樞輪,其齒輪傳動系統中的「天衡」裝置,是計時機械史上的重大創造,用水作為機械動力的設施,也正是近代鐘錶發條裝置的前身。這座世界上第一個功能齊備的木製模型,頂屋是一具觀星象的「渾儀」,可指出星宿的位置;中層是模擬天象的球體「渾象」;最下層是計時器「晝夜機輪」,木閣中的「晝夜機輪」又可分為5層,每一層的司辰木人各司其職,「人數」也有所不同,緋衣、紫衣和綠衣木人,分別代表時初、時正和時刻,最上層的木人還會以搖鈴、擊鼓與敲鐘的方式來報時,就像歐洲的報時鐘,但比歐洲早發明好幾個世紀。 以明代戰船為範本復原的船,每一小節都可以拿起來,非常精細。此外,北宋針炙銅人、百年「同仁堂藥舖」等,也都是復原成果,陳設在「中國醫藥」單元中。而「中國人的心靈生活」中的「萬福宮」,原本位於高雄市,館方利用重建新廟而拆除的建築組件,像拼圖般湊組出懸垂的廟宇,成為展場的核心。 地球環境廳的總主題是地球、環境和能源,展示面積5400平方公尺,共分為「地動驚魄」、「足下寶藏」、「瀛海傳奇」、「人與環境」、「物種保育」和「物質與能」等6個單元,以地球生態為主的大壁畫組合,利用各種模型和標本,布置了7個逼真而且特殊的生態環境造景,採用英、美與荷蘭等生態造景專家的技術,使這裡呈現出中國東北溫帶林、加拿大凍原、東非稀樹草原、婆羅洲紅樹林、加拉巴哥海岸、美國索諾蘭沙漠與哥斯達黎加雨林等不同緯度、不同海拔地區的原始面貌,展現出不同環境下的動、植物面相。各個單元都備有3間劇場教室,使用放影、投影和模型圖表等各種視聽器材來介紹各主題,鮮明地闡釋地球環境的形成與未來面貌,讓參觀者從不同側面瞭解自然界生態環境的美好,以及環保問題的重要性,喚起人類保護自然環境的行動和決心。 恐龍廳透過其精緻的展示、相關影片和圖文說明,可深入瞭解這樣一群大小、形態、食性上具有高度歧異性的生物族群,他們傳奇性的生活史,以及迄今爭論未休的滅絕過程。 太空劇場是運用尖端科技、聲、光和電化等儀器設備,將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融入影片中,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太空的奧妙,達到寓教於樂、推展科教的目的。 劇場是一座圓頂式建築,內部為傾斜30°、直徑達23公尺的半球形設計,外為面積廣達374平方公尺的柱廊,一至三樓共有304個階梯式座位,三樓後面是多媒體燈光放映室和電腦控制室,四樓是軟體製作的中心,設有暗房及工作室。劇場的主要設備是星象模擬系統和全天域影片放映系統。前者採用日本最新式的太空模擬系統,除傳統星象系統外,還有8部大型幻燈機、15部小型幻燈機和兩部16糎電影放映機的多媒體放映系統一套。全天域影片利用180°魚眼鏡頭將70糎的影片放映至傾斜的圓頂天幕,畫面清晰穩定,使觀眾有如處在真實的宇宙中,感受前所未有的震撼。 環形、鳥瞰和立體3個劇場各具特色;環形劇場內的座位可以360°旋轉,四周是個連貫的環形銀幕,節目放映時需動用近百部幻燈機和15部放映機,與鐳射光交錯投射,還有電視牆、立體音響和可以隨時移位的小屏幕搭配運作。鳥瞰劇場的設計,是用一個半徑為11公尺的球形結構體,從水平面由弦長18公尺處切入而形成一個下凹的球形銀幕,觀眾可以站在銀幕上方12公尺高處向下觀賞節目,這個劇場沒有設座位,觀眾像是長了翅膀的鳥兒,飛過千山萬水,體驗「俯瞰」世界的奇妙感受。在立體劇場觀賞節目時必須戴上立體偏光眼鏡,才能感受到三度空間的魔幻特效。 在博物館內,還有一處非常獨特的「巨蟲公園」、20隻放大50倍至數千倍的巨蟲模型,佇立在不同的角落,並不時傳出打鬥聲、咆哮聲和振翅飛翔的聲音。 進入公園,首先可以看到一個長長的白蟻洞,平時微小的白蟻,在這裡變成了巨大的怪物。走出蟻洞,但見一隻灰黑色的巨型毒蜘蛛正揮動著兩隻前足,左手邊則是兩隻正在打架的大甲蟲,拿起展覽會場為遊客準備的解說手機,按下這兩隻甲蟲的代碼,便可以聽見牠們叫陣且互不相讓的對話,令人不禁莞爾。沿著公園右側前行,只見一隻帝王蝎正擺動著雙螯和尾端那根尾針,向旁邊的巨蟲示威;對面還有一隻高大的綠螳螂正張牙舞爪地恐嚇入侵者,並不時發出咆哮聲,真是妙趣橫生。 互動展示區有多項寓教於樂的標本展示和電子教學設施,遊客可以自己動手操作,模擬昆蟲翅翼舞動的原理,也可以模擬「複眼」中,看看昆蟲眼中的世界。如此生動有趣、將知識融入娛樂的公園,非常適合家庭同遊。 植物公園是科博館大型戶外展示園區,擁有全亞洲最大的熱帶雨林溫室和亞馬遜河流域水族展示區,與科博館本館隔著台中市的景觀道路西屯路遙遙相對。西屯路中段有台灣第一座「水鐘」,主體閃閃發亮,非常引人注目,是由法國引進、充滿後現代風格的藝術品,應用物理原理,以藍色的液體呈現時間的流動,清楚地顯示當時的時間,創造極高的視覺享受。 園區佔地4.5公頃,根據台灣各地區的地形及生態特色,劃分成隆起珊瑚礁區、蘭嶼生態區、海岸林生態區、台東蘇鐵區、北部低海拔生態區、中部低海拔生態區、南部低海拔生態區及季風雨林區,各區都移植有當地代表性的植物,重建生態景觀,可讓遊客深入瞭解台灣各種植物之美。公園裡最具特色的建築物是熱帶雨林溫室,這幢全亞洲最大的溫室建築為台灣唯一的大型鋼構溫室,上、下方裝有百葉窗,讓室內外空氣流通,室內溫度控制在28℃,濕度為85%,引進400多種生長於熱帶雨林的植物,製造出高溫潮濕的環境。每天下午1~3時,溫室上方會不時降下人工的「西北雨」,讓遊客感受熱帶雨林氣候,非常有趣。溫室的地下層中有兩個大型水族箱,展示亞馬遜河流域的水族,其中有3尾全球最大的淡水魚象魚,還有很大的食人魚族群,都非常受歡迎。 科博館的戶外展示還包括有日晷、鸚鵡螺紋水量調節池、洛書、DNA模型、視覺反射筒和生命演化史步道等。其中日晷畫於地面上,中央的圖案是傳統的四靈: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龜與蛇),代表東、西、南、北四向,中線上刻有日期,站在適當日期的位置上,就可以由自己的影子看出當前的大致時間。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位於霧峰區坑口村中正路46號。這是為了提醒大眾重視防震及救災措施,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利用斷層上的台中市霧峰區光復國中的校園,改建成的「地震教育園區」,特別是園區的展示館建物與原本毀損嚴重的校舍結合後,彷彿穿針引線地縫補了大地震的裂縫,不但保存斷層錯動的痕跡,更突顯出大地震的驚人威力。 在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內設有一座地震紀念館,館內展出觸目驚心的大地震災害照片,所有入館參觀的觀眾,都被引導坐在大廳用厚玻璃製成的透明地板上,可以看到玻璃板下面發生震災的實況,突然間玻璃板就如發生大地震般地強烈震動搖晃起來,觀眾大驚失色,有如身歷其境。


后里馬場

后里馬場是台灣最大的馬場,位於台中市后里區廣福里寺山路41號,坐落在后里區與大里溪間、三號省道左側的七星山下,距離后里市街約3公里。如由后里街走尖豐公路南行,不久就有路標指向馬場,循路標過馬路約500公尺就可以抵達。 這個馬場創辦於1937年,日據時代是台灣總督府的產馬牧場,並以繁殖軍種馬為主。由於騎馬對腰部、腿部和臀部的運動效果最佳,因此自民國63年起,后里馬場就肩負著推廣馬術的使命,加入國際馬協,每年舉辦騎射比賽與活動,開拓台灣的騎馬風氣。 目前馬場備有88匹馬,場方將牠們分類為可愛的「迷你馬」、老少咸宜的「攝影專用馬」、反應靈敏的「正義馬」,以及剽悍刺激的「甲種馬」,遊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騎術選擇馬匹,在場內享受「躍馬中原」的豪情,並有教練在旁指導,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 馬場佔地30多公頃,海拔250公尺,東西兩面多為小丘陵。遊客一進大門,但見林木蔭涼,相思林、杜鵑花、鳳凰木和青松翠柏紅綠相映,環境清潔整齊,從左邊進去,欄內飼養著許多中外名駒,其中有不少是優良的蒙古種,也有一些是非常名貴的中東名駒,均有專人訓練照料。 跑馬場是個橢圓形的泥土廣場,有一道小堤把跑道分成內、外兩條跑道,初騎者多在內跑道任馬兒悠閒漫步,等到信心十足,技巧也熟練時,就可把馬牽到外跑道,馬也就大跨步飛跑起來,而且越跑越快,滿場奔馳,神采非凡。 在馬場中還可以欣賞到刺激的馬術表演,這裡每年都舉辦馬術競技比賽。每逢假日,遊客如織。馬場大門前200公尺處,可以看到馬術訓練中心,這是專門訓練躍馬騎馬特別技術的地方,個中高手可在此一展身手。 現在馬場已由后里區公所接管,並轉型為遊樂區方式經營,親子可以共同騎乘,也可以坐馬車遊園。除了騎馬和跑馬外,馬場也附設有遊樂設施,如電動馬、米老鼠、迷你摩托車、健康板車和各型馬車,以及射箭區、賽車場、溜冰區、木屋區和露營烤肉區等。遊客在樹木蔥鬱、綠草如茵和鳥語啁啾的園區裡騎馬環遊,享受獨特的綠野風光,充滿請情畫意,令人悠閒自在。


鐵砧山風景特定區

鐵砧山風景特定區管理處的地址為台中市大甲區成功路87號。鐵砧山原名「蓬山」,即「蓬萊仙境」之意。據說昔日山上仙人嬉戲留下靈氣,出產珍貴的藥草「蓬草」,因而得名。如今在山上的民家和水尾山的李家仍留有「仙人足跡」的奇石2塊。後因山上風景非常奇妙,每當晨光曦微、朝霧瀰漫山林之際,或晚霞漫天餘暉掩映山嶺之時,鐵砧山峰頭會泛起一片白色,遠遠望去好像一隻大銀錠擺在那兒,所以又叫做「銀錠山」。 明末清初時,鄭成功由台南率軍北伐,在銀錠山擊潰番人,開闢山林,建築堡壘,後人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就把「銀錠山」改名「鐵砧山」,不僅是因為其山形類似鐵砧,更含有堅不可破及固我疆土之意。 自古以來,鐵砧山便以大安泛舟、懸崖聽水、砧頂嘯月、孔碑夕照、半嶺梅花、延平劍井、農黌香圃和牧苗樵歌等八景聞名。山上有古蹟、健康步道、中正雕塑公園、運動公園和軍火公園及忠靈祠等,是個集運動、休閒、觀光及文化於一體的複合式旅遊點。其入口處有一座巍峨的牌坊,橫書「鐵砧山」三個大字,兩旁聯書「真個英雄,始揚我族,祇因勝境,合祀孤忠」。過了成功橋進入山區,山路平坦整齊,兩旁林木扶疏,山上有六角形13層靈塔一座,非常壯觀。 劍井位於南坡處,直徑1公尺,水深2公尺,井底鋪著細沙石子,明澈如鏡,水質清涼甘美。此井歷史悠久,且極富傳奇性,相傳300多年前,鄭成功為抵抗清兵,率官兵2500人渡海來台,先攻下赤崁城,準備逐步收復台灣。有一次鄭成功率兵到大甲附近的大安外海,忽然獲報:鐵砧山上有烽火狼煙繚繞,於是鄭成功軍隊向鐵砧山前進,結果在山上遇到土番,雙方展開激戰,鄭軍不熟山路,反被包圍。次日,鄭軍兵疲馬困,無水解渴,士氣低落。鄭成功乃就地祝禱,拔劍插地,立見地下有泉水從劍鋒湧出,於是全軍士氣大振,衝出重圍,擊潰番人。鄭王插劍處,後開鑿為井,名「國姓井」,又名「聖井」以作紀念。台灣光復後,改為名「劍井」,井旁的石壁上書有「劍井」兩字,並有傳說的記載。 劍井之水充盈飽滿,雖逢大旱季節,也不會乾涸,當地居民並相信劍井的泉水可以治病,所以在每年端午節前後,都有許多人千里迢迢前來取水,帶回去解除百病。 由劍井石壁的左邊拾級而上,可達名為保林亭的六角亭,在亭中可望見白浪滔天的台灣海峽。出了保林亨,約走一刻鐘,便抵達延平郡王祠,此祠為平房建築,金碧輝煌,莊嚴肅穆。凡來鐵砧山的人,為了表示對民族英雄的崇敬,多拈香行禮,因此香火鼎盛。祠左有座「洗面亭」,清涼泉水,川流不息。祠右是一片竹林,竹影婆娑,饒具情趣。 過了延平郡王祠後,由右邊上山,可達鐵砧山的山頂平原,上有一座閩南聖王祠,俗稱「國姓廟」,現在改成忠烈祠,是一座紅色圓頂的西式建築物,建於清雍正年間,後又多次修建,立於蒼松翠柏中,非常顯眼。 廟上方的眺望亭可遠眺台中港、大甲區及一大片翠綠的農田景致,另一邊則可見大安溪流過,遠山近水,風光如畫。在廟前的不起眼處,有一砲管,相傳是當年鄭成功駐軍在此的陣地;廟的後方有竹身呈金黃色的黃金竹林。 從竹林旁的步道,可以進入永信運動公園,這裡是全台最早的一座運動主題公園,由民間企業出資興建,公園內排球場、籃球場等運動設施齊全,每年舉辦一次的「永信盃」排球比賽,已成為體壇盛事,平常則有酷愛運動的年輕人在此以球會友。 運動公園旁,有一條路可通往忠靈祠,原本名叫台中軍人公墓,於民國47年建興,墓地平整,地方寬敞,用以安葬台中各地為國殉職的軍人。現規劃為軍火公園,外表十分樸素典雅,由白牆與深藍色的琉璃瓦組合而成。 園內大規模種植名花,雕塑石像布置祠園外,公園的草坪上,放滿了飛機、坦克、飛彈等,如勝利女神力士型高空防空飛彈、F-104G星式戰鬥機、M116式75糎口徑大砲、美造M1式4糎口徑高射機關砲台及海軍5吋砲台等,均係民國75年退役的軍事裝備。 墓前有觀海亭,是一幢兩層圓形涼亭建築,由此可俯瞰大甲沿海和大安溪床,但見溪流滾滾,白浪滔天,遠海近巒,盡收眼底。公園旁設有高爾夫球場,依山而建,遍植綠草花木,一片翠綠。後側山頂有英姿颯爽的延平郡王像,高約5公尺,表情慷慨,西望故國山河,悲切愁悵。 「懸崖聽水」也是鐵砧山的一大景觀,面臨大甲溪,北憑大安溪,登高眺望,四周風景盡收眼底。在北臨大安溪處形成懸崖,雖不過200多公尺高,但極為險峻駭人,大安溪水,滾滾東流,潺潺留聲,因而有「懸崖聽水」之譽。山頂有一塊佔地約40多公頃的平地,遍植相思樹,春光明媚,百花盛開爭相鬥豔,美如仙境。


台中港

台中港舊稱「梧棲港」或「五汊港」,位於大甲、大肚兩溪間的海岸地區,東和沙鹿、北與清水、南和龍井等區接壤,西面濱臨台灣海峽,在台中市佔有重要的海港地位,其工程浩大,並為梧棲區帶來繁榮與進步。早在清朝時,此港就是商賈雲集之地。日據時期,日人鑒於台灣中部沒有大港,而梧棲港位於台灣西海岸的中央,天時地利,得天獨厚,於是計劃在此籌建一座東方第一大港,分工、商、漁三港,命名為「新高港」。工程在進行到2/3時,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頓,致功虧一簣。 台灣光復後,梧棲港更名為「台中港」,由於海運興盛,這裡夜夜笙歌,酒家多達30多家,繁華異常,但因1949年大陸變色,台中港對大陸貿易功能遂失,大甲溪也日漸淤積,阻塞港口,使台中港一度沒落。 民國60年政府推行十大建設,台中港才被重新規劃,由國軍退役官兵全力築造,並正式以台中港之稱活躍在國際舞台上。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於民國66年10月30日提前完成,開放部分航運;第二期工程於民國68年10月底完成,碼頭由7座增至12座;民國71年又有3座碼頭完成,使台中港成為繼高雄、基隆和花蓮等港之後的台灣第四個國際大港。港區範圍北起大甲溪南岸,南至大肚溪北岸,東迄臨港大道及其延長線,西臨台灣海峽,面積廣達3970多公頃,海岸線長達9公里多,進港貨物以穀類、原木、燃油與煤炭為主。 目前台中港附近地區也因國際港的開闢而刺激了現代化事業,舉凡工業、機械、建築等各業紛紛興起。加以其交通便利,在沙鹿和台中港間建有一條寬闊的四線大道,綠樹屏列,東側越大肚山麓可抵台中,公路與海線鐵路均與清水、沙鹿等區相通,交通地位極為優越。這個港口的新生臨海區有1160公頃,可供電化工業和重工業使用,對促進台灣中部工商業繁榮和對國際間的海上聯繫,有很大貢獻。 這個大港口除了一般碼頭可停泊巨輪外,並有大型的水泥碼頭及散裝碼頭,目前全年營運量超過1000萬噸,並且營運量年年增加,成長快速超過預定目標。台中港的興盛,除地勢優越和交通便利外,實應歸功於公民營企業單位的合作無間,以及台電公司與中油公司的投資與贊助。 這個國際大港內規劃有濱海遊憩區,區內設有原木涼亭、棧道,可供觀海賞景。但台中港本身並不准一般遊客進入,遊客只能從港內的梧棲港乘坐遊艇來欣賞台中港,一般可見到停泊在港邊的貨輪,貨物上上下下,港邊的工作人員熙熙攘攘,港內飄揚著的各國旗幟。此外,還可以看到大肚溪的出海口和台中的火力發電廠。而遊客們最愛的還是坐最後一班遊艇,看落日餘暉,來結束這一段浪漫的海上時光。 台中港內的梧棲港,是個可以媲美舊金山漁人碼頭的地方,內有漁人碼頭、觀光餐飲廣場、海釣俱樂部、景觀工程、休閒綜合館、管理中心區、碼頭後勤區等。其中休閒綜合館內還設有溫水游泳池、健身房、觀光燈塔、男女三溫暖、娛樂釣場、兒童遊戲場與漁業展覽館。此外,這裡也備有大型停車場。由於是台灣遠洋及近海漁船的集散地,除了白帶魚、剝皮魚外,還可看到特殊的海鰻及王功的蚵。


東勢林場

東勢林場是台灣中部地區最熱門的旅遊景點,管理處地址為東勢區東新里勢力街6-1號。林場屬中低海拔林地,是渾然天成的大自然教室。林場三面環山,一面傍水,晨昏晝夜景色各具情趣,有「台灣中部陽明山」之稱。由於這裡海拔適中,約在500~600公尺之間,即使在夏季,氣候也非常涼爽,是極佳的避暑勝地。這個大型的森林遊樂區,有森林、溪谷、花卉和雲海等天然景觀,遍植梅樹、山櫻、油桐和楓香等林木,景致清新秀麗,四季變化的林相和花卉,為林場的一大特點。場內管理嚴格,不准攤販入內,環境整理得相當清爽,可用「清幽」兩字形容,就像一塊深藏山中的璞玉。場方為保障遊客安全,車輛只能停放在停車場,遊客必須步行進入林場。 林場面積約200多公頃,各項休閒遊憩設施一應俱全,林場中的東青山訓場,是台灣最大的山訓場地,佔地3.5公頃,依照年齡、性別和體能的區別而設計,共分為兒童遊戲區、滑雪橇場、山訓場、400公尺賽車場、水上活動區、障礙突破區、人工滑雪道和減肥運動區等60項設施,既好玩又刺激。並特別為喜歡健行的遊客開闢了3條健行路線,分長、中、短3條,可依個人的體力,選擇適合的路線,一覽山水風光。 這個林場的森林現在都已闢為森林浴場,有步道貫穿其間,其中位於林場東側的森林浴場,名為「維也納森林」,是梅林、油桐、杉木和筆筒樹等交織的林區,途中可見溪流或草原牧牛的田園風光;如果循寬闊的水泥路前行,可以抵達大安溪谷旁的另一個森林浴場,在此可以俯瞰迷人的溪谷景色。林場內的金獅王遊樂場設有多采多姿的娛樂設施,包括滑道總長200公尺的島內首創霹靂滑車,遊客由上往下衝,速度的快慢由自己控制,轉彎隨時變化,比坐雲霄飛車更為驚險刺激。此外,還有空中踏踏樂、賽車、泰山過河、弧形橋、水上活動區、龍虎特攻隊、休閒吊床區、十項連環大進擊、鯉躍龍門、連環過八關、直上青雲、金獅飛椅和耐力坡等新奇刺激的遊樂設施,令人樂而忘返。 東勢林場內四季景觀變化無窮,春天有梨、桃、柑橘花爭奇鬥豔,最先前來報春的杜鵑花遍灑山坡,充滿喜悅。初夏時,怒放的白色油桐花在綠意盎然中憑添幾分清涼,漫步於油桐林下,任由細碎的花朵飄落滿身,讓人油然而生滿懷詩意。秋風乍起,落葉紛飛,楓紅飄香秋意濃。冬日裡梅花傲雪開放,紅白爭輝,非常美麗。由於場內誘鳥、誘蝶植物眾多,林相和花卉豐富且富於變化,吸引了大量大自然的昆蟲在此聚集,有獨特的蝴蝶谷及螢火蟲。多樣的蜜源是蝴蝶的最愛,每天上午約從10時開始,漫步於蝴蝶步道上,便可看到成群五彩繽紛的蝴蝶飛舞於群花間。 林場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場方所做的的螢火蟲野外棲息地保護工作非常成功。他們在流動著活水的山溝附近,放置腐爛的草木,並特別放入田螺作為螢火蟲幼蟲的食物。這些適宜的條件吸引螢火蟲來此進食與繁殖下一代,螢火蟲便在此復育成功。螢火蟲是鞘翅目、螢科的昆蟲,全世界已發現的有2000多種,分布在溫帶及熱帶地區。台灣約有40種,依幼蟲棲息生活的環境分為陸生和水生兩種。東勢林場的螢火蟲以陸生為主。這裡觀賞螢火蟲的季節可由每年4月一直延續到10月,4、5月間首先登場的是黑翅螢,隨後而來的是端黑螢,最後是8、9月間的山窗螢,其中4月底、5月初時,黑翅螢與端黑螢同時出現,是東勢林場觀賞螢火蟲的最佳季節,每天晚上7~10時,可以看到牠們成群飛舞,場面煞是壯觀,有如閃爍的霓虹。螢火蟲的光,代表一種信息,有警告、威嚇、傳訊和求愛等作用,最主要的為求偶。夜間7~10時,螢火蟲的雄蟲飛出,在較高處閃爍求愛,雌蟲則在地面草叢中回應,直到情投意合,雄蟲急速下降進行交尾,交尾時,尾部相對,同時發光,時間長達數小時。 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為體內有一富含螢光素的腺體,經螢光酵素的氧化作用而發光,發光器分為兩層,內為反射層,外為發光層,這種光為冷光,不會炙人。螢火蟲與蜻蜓、蛙類同為生態環境的指標昆蟲。 農村青年活動中心、木屋別墅、農業推廣中心和梅林山莊,都可供遊客住宿。其中農村青年活動中心是一幢新穎美麗的歐式雙層白色建築,可容納130人食宿,矗立在梅林中、農塘之旁,顯得非常出色。前方廣場常有白鴿聚集、非常優雅;附近還有烤肉區、露營場、大木屋、餐廳、射箭場、騎馬場和忘憂池等。林間的木屋別墅,四周環境優美,格調高雅,極富歐洲鄉野氣息。


梨山風景區

梨山風景區以風景優美馳名,管理處地址為台中市和平區梨山村中正路95號,也就是梨山旅客服務中心的地址。 梨山原為泰雅族原住民的聚居地,現在成為中橫公路東西兩段的交會點,也是中橫宜蘭支線的終點,素以「三叉夜渡」聞名,東可往太魯閣,北上宜蘭,西至台中,南轉入霧社。 由於這裡海拔近2000公尺,盛產的高山水果品種多而質佳,其中的水蜜桃、水梨和蜜蘋果最受好評,最特別的是梨山果園依照不同季節出產出不同的水果,每到水果生長旺季,公路旁便擺滿了果農的水果攤,吸引許多老饕食客來此購買。3、4月春暖花開時節,漫山遍野的梨花、櫻花、桃花、蘋果花、山杜鵑和李花競相綻放,非常熱鬧,一片淡雅的花海散發出陣陣花香,漫步其間,如入桃花源。 梨山賓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物,佔地極大,古色古香,擁有亭台樓閣,設備非常高雅。那些黃色的琉璃瓦、朱紅色的柱子和設計精緻的中國式建築,饒富古意,為遊客駐足觀賞之所。這裡有許多潔靜的客房,具觀光大飯店的規模,收費卻很大眾化。除中西餐廳外,還有保齡球館、高爾夫球練習場和室內游泳池等,是憩宿的理想場所。 梨山文物陳列館是一幢白色的中式建築,位於梨山賓館右側約1公里處的高峰上,裡面陳列著梨山的開拓史、泰雅族的文物、中橫公路開發工程資料、德基水庫建設資料及當地各種水果標本,頗具參觀與學術價值。 天氣晴朗時,向北可遠眺台灣第二高山的雪山山脈;冬季時,皚皚白雪覆蓋在雄偉的山脈稜線上,潔白的層層山巒,令人俗慮盡消,輕鬆無比。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