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捷 克)
(曾長期依附德意志)

2014年5月20日 (二) 11:38的修訂版本

捷 克

捷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zech)是中歐的一個內陸國家,國名的原意在捷克語中是「起始者」,這是因為捷克人是最早定居此地的西斯拉夫人。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自遠古以來就有人類居住。早在公元前二十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初期,原始人類在這裡找到了理想的獵場和安全的棲身場所。大約在公元前七萬年,此地成為當時中歐最大的人類聚居地。

檔案:CzechChild.jpg 檔案:Czech1.jpg

曾長期依附德意志

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從事於農耕的多瑙人 (Danubian)是這裡的主人,他們可能是斯拉夫人最早的祖先。公元前五世紀來自高廬 (Gaul)的塞爾特(Celts)族博伊(Boii)人到此定居。公元前一世紀,北方日耳曼族的馬科曼尼 (Marcomanni)人和克安迪(Quadi)人,受到羅馬帝國壓迫而東遷也來到這裡定居。公元一世紀捷克由羅馬帝國直接統治,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在位期間,沿多瑙河流域修築了一條綿長的「羅馬防線」,衛戌據點深入捷克境內。公元四世紀中葉,匈奴人西征歐洲,曾數次入侵捷克。公元五世紀,捷克人的祖先西斯拉夫人大舉移居此地。公元六世紀末,來自高加索的阿瓦爾(Avars)人以匈牙利平原建立帝國,成為這裡的統治者,直至公元八○五年才被查理曼大帝征服。


到了公元六二三年,法蘭克王子薩蒙(Sámo)領導西斯拉夫人打敗阿瓦爾人,建立獨立的薩蒙公國。公元六三一年,薩蒙王在沃加斯提斯堡戰役中打敗法蘭克軍隊,確立了自己的統治權。薩蒙公國勢力最強盛時期是以摩拉維亞(Moravia)為中心,並擁有波希米亞(Bohemia)和斯洛伐克的大部分領土。公元六五八年薩蒙王駕崩,公國解體,此後捷克人臣服於加洛林王朝(Karolingische Dynasty)。公元八○○年後,捷克人控制了波希米亞的大部分地區,以尼特拉(Nitra)河低地、摩拉瓦河下游和波希米亞中部等三個地區為中心。公元八一四年左右,默伊米爾一世(Mojmír I)創建了大摩拉維亞(Moravia)帝國,並且曾把勢力延伸到由普里比納(Pribina)公爵統治下的西斯洛伐克公國。


大摩拉維亞帝國的興起,使法蘭克帝國倍感威脅。公元八四六年查理大帝的孫子路易率領日耳曼大軍遠征摩拉維亞,推翻默伊米爾一世,另立納斯提斯拉夫(Rastislav)為王。同年納斯提斯拉夫登基後正式定都維里格勒,並且不斷向外擴張,國土範圍包括波希米亞,以及今日波蘭的南部等。後來,由於東法蘭克帝國與保加利亞結盟,迫使大摩拉維亞帝國設法與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修好。公元八六三年,納斯提斯拉夫王允許拜占庭帝國傳教士居里爾(Cyril)和美多迪烏斯(Methodius)兄弟到捷克境內傳播基督教,並創造了古斯拉夫文字。


公元八七○年斯瓦托普魯克(Svatopluk)登基後,使大摩拉維亞帝國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領土範圍擴大到斯洛伐克人控制的維斯杜拉河上游西里西亞的部分和休雷基安地區。


公元八九四年,斯瓦托普魯克王駕崩,其子默伊米爾二世繼位,國內政局混亂,封建割據和內訌使國勢衰弱。翌年,波希米亞各部落從大摩拉維亞帝國分離出去,投靠巴伐利亞的雷根斯堡教區當局,再加上匈牙利人的不斷入侵,大摩拉維亞帝國終於約在公元九○七年屈服在剛崛起的匈牙利人手中。


公元八○○年開始至一三○六年波希米亞及其鄰近地區逐漸在普熱美斯(Prˇemysl)家族的領導下,以布拉格為中心建立了波希米亞王國,也就是布拉格公國。


這個家族的起源有一段浪漫的古老傳說:古代的克洛克國王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名叫麗布莎(Libusˇ­),是一位絕頂聰明端莊的女子,父王死後國內人民擁戴她繼承王位,治事非常英明,極受人民愛戴。


一個很有勢力的貴族厭惡被女性統治,煽動民眾,要求麗布莎選擇一個丈夫,然後把王位讓給王夫。麗布莎為順應民意,她指著對面的一群小山說:「那些山後面的小河旁有個叫斯洛伐克的農場,在農場荒地上耕作的男子,他將是你們的新王。」她的子民照著她的話去接來這位農民,他就是普熱美斯,不但成了麗布莎的丈夫,也是他們的國王。這種神話式的傳說,曾經被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編成民族歌劇「麗布莎」的題材。從這個古代的傳說裡,便可以看出捷克民族樸實的性格、民主的精神和浪漫的熱情。


普熱美斯王朝(八九五至一三○六年)是捷克本土最早,也是唯一的統治者,第一位載入史冊的是瓦茨拉夫(Václav)親王,英文的瓦茨拉夫是寫為Wenceslas,又譯為文策斯勞斯。這位波希米亞公爵,自幼在祖母聖盧德米拉(St.Ludmila)的影響下成為基督徒,未成年時由母親德拉霍米拉(Drahomira)攝政,公元九二五年親政後,熱心傳播基督教,不幸被爭奪王位的弟弟波列斯拉夫將他暗殺。死後被羅馬教廷封為瓦茨拉夫聖徒,他的生平軼事編成傳說故事在歐洲廣為流傳,傳唱至今的英文聖誕頌歌「賢王瓦茨拉夫」更使他的英名永存;丹麥、波蘭、德國和義大利等國的許多教堂中至今仍供奉著他的聖像;歐洲大陸和南美洲的許多國家,有很多基督徒還以他的名字作為教式C捷克人民把他當作波希米亞的守護神,視為保衛國家獨立的象徵,在漫長的中世紀,瓦茨拉夫的肖像經常出現在象徵捷克國家主權的標記、錢幣、軍旗和聖瓦茨拉夫王冠上,而讚頌他的頌詩也被載入官定本的教會聖詩中。


公元九三五年弒兄的波希米亞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Boleslav I)繼位,他以布拉格為國家行政中心,對外擴張領土,先後兼併摩拉維亞、斯洛伐克和西里西亞;對內推行基督教,建立獨立的教會,完成了封建化進程。這時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征服易北河流域的斯拉夫部族,把進攻矛頭對準捷克公國。公元九三六年神聖羅馬帝國出兵攻打捷克公國,波列斯拉夫一世與基輔公國結盟,抵抗外來入侵者,這場殘酷的戰爭持續了十四年。公元九五○年,波列斯拉夫一世被迫承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Otto)一世的宗主權。幾年後,他又和奧托一世共同抗禦馬札兒(Magyar)人入侵,在公元九五五年的萊希費爾德(Lechfeld)戰役中,指揮波希米亞軍隊戰勝匈牙利軍隊。儘管捷克公國名義上承認神聖羅馬帝國的宗主權,但在內部事務上卻擁有完全的獨立性。


公元九六七年七月十五日,波列斯拉夫一世駕崩,太子波列斯拉夫二世登基繼承父業,全力發展經濟,手工業、銀礦開採業和農業迅速發展,商業貿易也相當繁榮,還統一捷克各部落,修建許多教堂和隱修院。慕名而來的各國旅遊者眾多,阿拉伯的旅行家亞伯拉罕•伊本•雅各布(Ibrahim Ibn Jacob)在遊記中曾誇讚捷克是「所有北方諸國中最美好、糧食最豐富的國度」。公元九七三年布拉格成立了主教區,並且引進羅馬拉丁文化,形成拉丁文化和古斯拉夫文化並存的局面。


公元九九九年波列斯拉夫二世駕崩,其子波列斯拉夫三世繼位,由於執政無方,國內貴族勢力上升,造成波希米亞動亂,他在一○○二年被政敵趕出布拉格,先後逃亡德意志和波蘭,雖然翌年曾在波蘭人的幫助下一度回國,殺死政敵重掌政權,但不久又被趕出國門,其間政權數度易主,一○一二年王位被奧爾德日赫(Oldrˇich)纂奪。


奧爾德日赫執政到一○三四年讓位給兒子布熱季斯拉夫(Brˇetislav),這位新王比他父王厲害且具野心,為了政治目的,在未接位前甚至不惜綁架他後來的妻子庫塔(Guta)。登基不久就出兵收復被波蘭侵佔的摩拉維亞、西里西亞和克拉科夫。順便掠奪了許多波蘭籍冊,對以後撰編首部捷克法律書籍助益良多。一○五五年他又規定波希米亞統治者由長子布熱季斯拉夫一世(Brˇitislav I)繼承,至於其他幼子則授予摩拉維亞封地。另外,還攻佔了波茲南和格涅茲諾,試圖建立大西斯拉夫國。但礙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的武裝干涉,除西里西亞以外退出所有波蘭領土。他又企圖從匈牙利人手中奪回斯洛伐克的統治權,但未能如願。


捷克公國於一○六一年由布熱季斯拉夫之子弗拉迪斯拉夫二世(Vratislav II)繼位,這是一個能力極強的領導者,在位不久就展現出他深謀遠慮的才華,一○六三年在奧洛莫烏茨設立主教轄區,以期與羅馬主教連線。一○八五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弗拉迪斯拉夫二世波希米亞國王的稱號,成為捷克第一個皇帝,原因是由於他曾派遣捷克軍隊幫助亨利四世圍攻義大利米蘭。


十一世紀拉丁文化取代古斯拉夫文化,在這個國家成為主導地位,出現了用拉丁文寫成的「捷克編年史」,這是一部記載從遠古原始神話時代一直到一一二五年為止的捷克歷史著作。


一一九二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封鄂圖卡一世(Otakar I)為波希米亞公爵,次年又加以廢黜;一一九七年重新獲得波希米亞的封地,次年又獲得捷克統治者世襲國王的稱號,全名為普熱美斯鄂圖卡一世。一二一二年,他利用德意志皇位繼承爭奪的糾紛,迫使神聖羅馬帝國新選出的皇帝腓特烈二世承認他的王位,從而使波希米亞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世襲公國,鄂圖卡一世因而有權參加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競選的三十七位選帝侯之一。王徽是一頭西西里金牛,還獲得一隻銀獅作為王權的標誌,並一直沿用成為捷克的國徽。


當時捷克公國除在外交上必須由神聖羅馬帝國左右外,內政方面完全獨立,神聖羅馬帝國的法律在這裡並不適用,捷克公國可以自己發行貨幣。普熱美斯鄂圖卡一世統治期間,經濟貿易發達,波希米亞從蕭條衰退走向政治振興和經濟繁榮,日耳曼移民大量湧入,也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和邊區的開發,為日後波希米亞王國的強盛打下基礎。


公元一二三○年,瓦茨拉夫(Václav)一世繼承鄂圖卡一世的王位,一二四一年成功地率領捷克軍隊阻擊了成吉思汗蒙古大軍入侵波希米亞,除努力安定內部外,也千方百計的想染指奧地利,但奧地利公爵在世時,都未能越雷池一步。一二四六年腓特烈二世去世,瓦茨拉夫一世讓兒子弗拉迪斯拉夫(Vldislas)與奧地利公爵腓特烈二世的侄女聯姻,但可惜不久他的兒子夭折。一二四八年瓦茨拉夫一世平定內亂,一二五一年終於使次子鄂圖卡二世成為奧地利公爵。在瓦茨拉夫一世的統治期間,波希米亞繁榮昌盛,文學藝術蓬勃發展。


一二五三年九月瓦茨拉夫一世駕崩,兒子奧地利公爵普熱美斯鄂圖卡二世繼承父位,成為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國王。一二五四年至一二七三年,統治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王朝淪亡後,神聖羅馬帝國王位空懸,捷克乘機干預神聖羅馬帝國的內部事務。一二五四年鄂圖卡二世率領捷克軍團征討普魯士異教徒,兼併奧地利;一二六○年他從匈牙利手中奪取了施蒂里亞(Styria)。一二六九年,他又出兵佔領克恩滕(Carinthia)、卡尼奧拉(Carniola)和伊斯特拉(Istria),版圖從西里西亞一直擴展到亞得里亞海沿岸,鄂圖卡二世也成為神聖羅馬帝國權勢最大的選帝哄A他企圖在波羅的海沿岸建立據點,以便對波蘭施加壓力;還出兵參加德意志騎士團對立陶宛作數次遠征,並在現今俄國加里寧格勒州的科尼斯堡建立軍事基地。


鄂圖卡二世曾參加神聖羅馬帝國皇位的選舉,但各路諸侯都懼怕他的中央集權政策,當權的捷克貴族不願意被這位精明強悍者統治,乃於一二七三年從哈布斯堡王室中,選出默默無聞的魯道夫(Rudolf)繼承。這個新皇帝雖然只是各公國選帝侯的傀儡,但他卻巧妙地利用鄂圖卡二世與各路選帝侯間的矛盾,在雷根斯堡會議上剝奪了鄂圖卡二世對奧地利、施蒂里亞和克恩滕等地所擁有的主權。


一二七六年,魯道夫皇帝出兵奧地利,迫使鄂圖卡二世放棄除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以外的所有領土。鄂圖卡二世不甘失敗,一二七八年率捷克軍隊向維也納進軍,試圖收復奧地利的統治權,八月在迪恩克魯特(Dürnkrut)戰役中陣亡。雖然鄂圖卡志未酬身先死,但他偉大的理想卻為捷克人民世代傳頌、尊為民族英雄,連德意志詩人也讚頌他是時代的巨人,義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神曲」一文,也是為讚頌鄂圖卡二世所寫的。


年僅七歲的瓦茨拉夫(Václav)二世繼承王位,因年幼無法親政,遂由表兄勃蘭登堡選帝侯奧托四世攝政。一二八三年,瓦茨拉夫二世十二歲生日時宣布親政,但國家政權被母親的情夫扎維什(Zavis)操縱。一二八七年瓦茨拉夫二世總算控制了整個政局,兩年後下令逮捕扎維什,將他處以極刑。父親生前基於政治為他所娶的妻子一二八六年去世後,又在一二九八年娶波蘭公主,故在波蘭內亂時出兵吞併了西里西亞和克拉科夫,並於一三○○年兼任波蘭國王。


翌年匈牙利的阿爾帕德王室斷嗣,王位無人繼承,瓦茨拉夫二世遂讓年僅十二歲的王子瓦茨拉夫三世成為匈牙利的國王,並由他本人出任攝政王。一三○四年,匈牙利貴族舉行宮廷政變,宣布廢黜瓦茨拉夫三世的王位。一三○五年,瓦茨拉夫二世出兵匈牙利,試圖為兒子奪回王位而戰死沙場。雖然他以年輕的三十四歲就離開了世界,但是他在領土擴張上的收獲、國家經濟的發展、自然資源的開發、貨幣政策的建立等,都奠定了相當的基礎。


瓦茨拉夫三世在父親去世後繼任波希米亞國王,這位普熱美斯王朝的末代國王為人聰明能幹,但放蕩不羈。一三○六年波蘭貴族革命,一三○八年正當他興兵準備奪取波蘭王位時被人暗殺。年僅十七歲的他沒有兒子,統治波希米亞近四百年的普熱美斯王朝遂斷絕男嗣,而告滅亡。


強盛的盧森堡王朝時期

一三○六年至一三一○年的捷克王位爭奪期間,國內各派貴族旗鼓相當,誰也不服誰,最終只好選盧森堡家族(Luxemburgs)的約翰為王,一三一一年在布拉格加冕,建立波希米亞盧森堡王朝。這是捷克國家文化繁榮和對外擴展的時期,曾把疆界向北延伸到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一直到柏林,成為中歐強國。


約翰(John捷克文為Jan)王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七世的兒子,他娶了普熱美斯末代皇帝的妹妹愛麗斯卡(Elisˇka)為妻。這位外來統治者為感謝捷克貴族及日後的繼續支持,給予他們一系列特權,其中最重要的是貴族享有徵稅權。約翰王在位三十六年中,不僅征服了西里西亞各公國,還帶領捷克軍團跨越阿爾卑斯山,一度佔有義大利北部的若干城市。他曾積極支持德意志騎士團入侵波蘭,並在「百年戰爭」中幫助法蘭西反對英格蘭,結果在一三四六年的克萊西(Crécy)戰役中陣亡,王位由他兒子查理四世繼承。


查理四世(Charles捷克文為Karel IV)是中世紀捷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一三一六年出生於布拉格,被父王送到巴黎接受教育,他的老師一三四二年成為羅馬教皇克雷芒六世(Clement VI)。七歲時就由父王作主娶法國國王腓力六世的妹妹布朗歇(Blanche)為妻,十四歲時被父王召回盧森堡。他聰穎上進,多才多藝,能說法、義、德和拉丁語,十七歲時被委任為波希米亞軍隊總司令和摩拉維亞選帝侯,二十五歲成為捷克王儲,父親在世時就把國家交給他治理。由於他的努力成績斐然,教皇克雷芒六世將布拉格主教管區升格為大主教管區,捷克王國因而獲得教會的自治權。一三四六年查理四世繼承波希米亞王位後,有五個選帝侯推選他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但遭到巴伐利亞選帝侯路易四世的反對。翌年路易四世病故,查理孕@終於實現了歷代波希米亞君王的夢想,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這位歐洲最博學的君主,經由外交途徑獲得的東西,要比其他君主使用武力、流血爭戰得到的還多,捷克公國的疆界一度擴張到勃蘭登堡。在他英明統治下,捷克的建築藝術、文學和哲學都蓬勃發展,布拉格變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最後又成為這個龐大帝國的首都。捷克文也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是貴族和市民的通用語言。


一三四八年是波希米亞公國建設的里程碑,查理四世在布拉格附近開始修築宏偉的卡爾斯泰因(Karlˇstejn)城堡、創辦布拉格查理大學,這是中歐、北歐和東歐的第一所大學,波蘭、奧地利和東南歐各國紛紛選派學生到這所大學留學。一三五四年,查理四世率軍入侵義大利。翌年初在義大利米蘭市接受教皇頒授倫巴底王冠,回國後頒布著名的「金璽詔書」,這份詔書確定以後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要由七位選帝侯推選,各選帝侯都擁有特權。


儘管當時捷克已成為歐洲最富裕的強國,但在封建王朝繁榮的同時,社會的矛盾不斷產生和激化,上層貴族和中下層貴族之間的分歧加深,富商和手工業者的關係也日趨惡化,教會的壓榨更是貪得無厭。當時教會佔有全國一半以上的地產,而日耳曼人佔多數的僧侶,生活腐化,經常酗酒、賭博,許多教區的牧師甚至公開和娼妓姘居,這些行為引起捷克人民對教會的不滿,一三六○年前後因而出現宗教改革運動。由於當時查理四世國王在國內有很高的威望,尚能有效控制國內局勢。


一三七八年德高望重的查理四世駕崩,他的兒子瓦茨拉夫(Wenceslas)四世出任波希米亞盧森堡王朝的國王。同年,羅馬教廷內部發生大分裂,天主教會在法國和義大利世俗封建統治者的支持下,選出兩位教皇分駐羅馬和阿維尼翁,且都以正統自居,誓不兩立。這時,波希米亞政爭也開始激烈,主教和貴族相互挑釁,經常發生流血械鬥事件。瓦茨拉夫四世軟弱無能,國家陷入混亂幾近十年,他曾多次被貴族扣押,後來又被南波希米亞最有權勢的羅森伯克家族抓走,關入捷斯基克魯姆洛夫土牢,幸好盧森堡王族出面相救才得逃出囹圄,但最終還是成為大貴族們的鹿w。


一三四七年至一三五二年黑死病猖獗於歐洲,一三八○年也在捷克肆虐,使繁榮的捷克陷入危機,人口銳減百分之十到十五,整個社會也變得窮困,又缺乏一個卓越的領導者,漸漸使失望無助、貧病交加的平民百姓整個精神寄托在宗教,對宗教的信賴奉獻日增。


十五世紀初,天主教會與貴族及平民間逐漸形成尖銳的衝突,教會擁有大量地產,高級教士可以免繳城市租稅、可以放高利貸。當時一位捷克官員曾說:教會地產上的牛舍都比貴族們的住所還富麗堂皇。教會千方百計搜刮民財,一般人民從生到死都必須向僧侶奉獻,進教堂舉行洗禮、結婚、祈禱、祝福、懺悔、做彌撒和葬禮等任何宗教儀式,都必須付錢。於是偉大的宗教改革運動領袖胡斯從而崛起,他的思想和領導活動的影響,是一百年後席捲歐洲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的先聲。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