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北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目錄

中國-西北

山西(shanxi)省地處華北太行山以西, 故名山西;又因在春秋時爲晉國地,所以簡稱 晉。全省轄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晉城、 朔州等六個地級市,忻州、晉中、呂梁、臨汾 、運城等五個地區,省會太原;總面積十五萬 六千平方公里,人口三千零四十七萬◦交通方 便,境內有五台山、恆山、雲崗石窟等重要宗 敎及名勝地。

歷代北方重鎭太原

大同市郊名勝古蹟多

臨汾有著名壺口瀑布

臨汾(Linfen)是山西省的地區,有非常悠 久的歷史,傳曾爲堯的都城,漢代置平陽縣, 前趙的都城也曾設此地,唐斬爲晉州和臨汾郡 府治,隋代改成臨汾縣,明、淸則爲平陽府治 。明曾修築周長達六公里的堅固城牆,淸朝迭遭戰火,重要性迅速降低。一九二 1年廢府爲 縣,1九三五年通鐵路,經濟始有起色,隨即 於抗日戰爭中再度嚴重受害:1九四九年修建 公路通往東西平原和山區,經濟逐漸復甦,一 九八三年改成臨汾市。現在成爲山西省的地區 ,相等於省轄的地級市。在行政區域劃分上, 除了市區外,還轄有臨汾、侯馬和霍州等三個 縣級市,以及汾西、吉、安澤、大寧、浮山、 古、隰、襄汾、翼城、永和、鄕寧、曲沃、洪 洞、蒲等十四個縣。 這個城市位於山西省南部、汾河下游同蒲 鐵路線上,東倚太岳,西靠呂梁,兩山之間是 土地肥沃、物產豐饒的臨汾盆地,市區面積則 爲1百三十五平方公里;全市人口約四百萬, 市區人口則在九十萬左右。是晉南政治、文化 和經濟中心,素以盛產麥、棉、鐵、煤著稱, 有煉鐵、機械、紡織和食品加工等工業。市容 整潔美麗,城市綠化工作非常澈底,在寬濶的解放西路兩旁,楡梅、櫻花、海棠、郁李和金 雀兒初謝,火紅的石榴花和夾竹桃又錠開了可 愛的笑臉;堯都大街口的桃樹還沒有結果,解 放東路的金梨卻像小鈴兒1般掛滿了枝頭•,鼓 樓北街的柿子還未卸下頭上的小黃帽,商會巷 的櫻桃和山楂已掛在枝間,滿街的彩色更迭, 令人垂涎欲滴。 當地對外交通非常方便,同蒲鐵路南段經 過此地,並有其他支線鐵路在此交滙,是客貨 運輸重要樞紐。公路交通更是四通八達,有長 途巴士與外縣市營運。市區交通有公共汽車、 電車、計程車和出租汽車服務,但市民上街多 數以自行車代步,少數個體戶也有轎車和摩托 車。當地郵電通信普及,郵政編碼爲〇四一〇 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三五七。 在貪宿方面,有許多旅館供人選擇,比較 老字號的有金龍飯店、臨汾賓館和臨汾電力賓 館等,服務品質尙可,但沒有國際觀光大飯店的水準。這裡也有數不淸的餐聽菜館,各種口 味都有,但多經濟實惠的菜式。洪洞縣境的甲 魚(鼈)非常有名,營養價値高,有陰虛、勞熱 、骨蒸、通絡活血、消症化積等療效,是當地 人的補品食物;風味獨特的「霸王別姬」名菜 ,就是用甲魚和鷄作材料,極受歡迎。 此地購物也很方便,市區內商業街、百貨 商場和各種傳統市場林立,百貨、蔬果和魚肉 等供應豐富。地方特產之一的平陽木版年畫非 常流行,早在宋朝就流傳於晉南一帶,名聞中 外的「四美圖」就是它的代表作。春節時家家 戶戶都張貼木版年畫,有門畫、灶畫、貢尖、 斗方和條幅等。浮山剪紙也有幾百年歷史,剪 紙藝人將高超技藝代代相傳,不斷求精創新, 內容有人物、花草、禽、獸、蟲魚、山川雲樹 、亭台樓閣、寓言故事和民間傳說等,是極富 鄕土氣息的民間工藝品。 , 臨汾有許多參觀景點,市南四公里的堯廟佔地近八十畝,是當地主要寺廟之一。堯是黃 帝五世孫,爲原始社會末期的帝王,英明果決 ,「堯都平陽」,即臨汾。堯宮是廟內的主體 建築,始建於唐顯慶三年,後屢建屢毀,現存 建築爲一 一十世紀五十年代後重建的。殿高一 一十 三公尺,殿內有一 一點八公尺的堯帝塑像,兩邊 侍立四大臣並稱爲五鳳。堯宮前有堯井亭,據 說是當年堯帝親手所掘,至今泉水P汩,甘美 淸洌,可飮用。現存建築有山門、圍廊、牌坊 、五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和寢宮等,以及十 多面碑碣,記載堯王功績和廟宇建造經過。 大雲寺俗稱鐵佛寺,位於市區西南隅,建 於唐貞觀年間,一六九五年(淸康熙三十四年) 毀於地震,五十四年後重建,寺院由山門、獻 亭、中殿、方塔和藏經閣等組成。.方塔六層八 角形,高三十公尺,係水磨靑磚砌成,各層都 有琉璃圖案裝飾,共有六十四塊,內容爲佛門 博說故事。塔內第1層中空,內置高六公尺、直徑五公尺生鐵佛頭像,臉部圓潤、眉目端莊 ,每逢元宵佳節,善男信女紛紛前來禱吿、摸 1下大佛頭,企求萬事如意。 牛王廟戲台是中國最早的戲台,在臨汾市 西北方1 一十五公里外魏村牛王廟內,建於元至 元1 一十年,十年後因地震坍毀,重建於1三二 一年(元至治元年),現存有後大殿三間、獻亭 和戲台各一間,殿內供奉牛、馬、藥三王塑像 。戲台平面近方形,四角各有一根立柱,前檐 爲八稜石柱,柱上刻有精緻花紋圖案。戲台前 、左、右三面開口,寬敞開闊,音效良好,並 保留有多處古代戲劇壁畫。 平陽鼓樓坐落在市中心,約建於北宋年間 ,至淸各代皆予重修,但樓體仍保持原建築特 點。樓面積一千六百平方公尺,高四十公尺半 ,平面呈正方形,四邊各長四十公尺,設有迴 廊,八公尺高的基座全用靑磚砌築,四方各有 高、寬皆爲五公尺的券門,橫額分別題刻東臨雷霍、南抵秦蜀、西控河汾、北達幽幷。整個 建築厚實雄偉,爲値得參觀的古蹟。 龍子祠位於西郊姑射山K—<稱龍子泉, 因祠前有泉水大量湧出,因此附近地帶渠道縱 橫,灌漑良田萬頃,唐時人們感恩建祠祀奉, 現尙存山門、過殿、水母殿、康澤王殿等主要 建築物及十/面碑碣。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傳 統廟會時,四方農商雲集,非常熱鬧。 仙洞坐落在市區西方一 1十公里處的姑射山 內,相傳爲堯王夫人鹿仙女誕生地。仙洞有11 ,南北仙涧隔著S條數百公尺深谷巍然對峙, 這/帶淸凉幽靜,鳥語花香,爲旅遊勝地。這 0 裡有建築四十多處,共有房屋廟堂1百11十多 間,石窟洞七十多個,亭、台、樓、閣、殿宇 多依山背洞,靠崖面溝,就勢構築。 小西天是佛敎禪宗寺院,原名千佛庵,坐 落在隰縣城西北方1公里處的鳳凰山上,創建 於一六三四年(明崇禎七年),庵分上、下兩院。上院左右爲文殊、普賢殹,正中係大锥寶殿 ,殿內滿布大型彩繪懸塑,正面橫排五個互通 佛龕•,五尊佛像端坐其中,左右還有十尊弟子 立像,是明末彩塑的珍品。下院有無量殿、韋 馱殿、左右廂房和前掖門•,無量殿坐西朝東, 內有數十尊銅佛像和木離天宮樓閣。 明代監獄俗稱蘇三監獄,位於洪洞縣,這 是名妓蘇三和王金龍發生愛情故事的地方,這 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寫成京劇名曲目「玉堂春」 ,數百年來傳誦不衰,一曲r蘇三起解」,幾 乎家喩戶曉。現在洪洞縣裡關於蘇三的軼事和 遺跡雖大多已燬於歷代的戰亂,但在人們記憶 中,蘇三坐牢時的監獄、洗衣和洗臉的蘇三井 、蘇三起解中提到的十字街口,仍然活靈活現 ,有根有據。一九八四年,官方重修蘇三監獄 、建立「蘇三監獄陳列館」。此監獄原建於1 三六八年(明洪武元年),是全國唯|保存下來 的縣衙獄,重修後佔地六百多平方公尺,位於縣城中心。面街的坊形大門上書r蘇三監獄」 的四個大字匾額,有兩道門獄,雙重圍牆,牆 垣高聳,普通牢房和死囚牢兩組建築串爲一體 。右側南北向狹長的走道兩側,共有十一 一間一 般牢房,各佔地四平方公尺,房內只有土坑, 木製門窗異常牢固。走道上張有鐵網,上掛銅 鈴,一有風吹草動,南端看守室人員立刻得知 。另有三間過亭,兩間禁房,一座獄神龕。死 囚牢在後院,是在看守室東側高壁上挖了 一個 長方形的洞。在死牢門上掛有巨獸r狴犴」臉 譜,相傳牠是龍的四子,肖虎而有力,故此牢 又稱r虎頭牢」。走出瓦房牢房區,進入小庭 ,在北側有一隔爲三的「枕頭窯」,西側房間 便是當年監禁蘇三的地方,佔地約十四平方公 尺,四周築有耐火磚,厚達一公尺,加上鐵窗 ,令犯人揷翅難逃。小庭中有一 口井和洗衣用 的石槽,井口寬僅飯碗大小,以防犯人投井自 殺,稱「蘇三井」。在陳列館的展覽室中,有許多明朝刑具的模型和照片,刑具主要有笞、 杖、枷、杻、索和繚等,以及夾棍、拶箍和烙 鐵等用具◦現在洪洞縣還將當年出售砒霜給皮 氏毒死沈洪的一元堂中藥舖恢復,並將盛砒霜 的瓷罐陳列在櫃台上,以作爲觀光資源。 廣勝寺位於洪洞縣東北十七公里霍山南麓 的霍泉之濱,建於公元一四七年(東漢桓帝建 和元年),所謂r廣勝」,就是r廣大於天, 名勝於世」的意思◦廣勝寺分上、下兩寺和水 神廟三處,上寺在霍山之顚,下寺在霍山之麓 。寺內主要建築有山門、飛虹塔、彌陀殿、大 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毗盧殿、廂房和廡 廊。飛虹塔矗立在山門後,是中國現存最高、 保存最完整的琉璃塔,高四十七公尺三1 ,塔 身十三層平面呈八角形,靑磚砌成,各層檐角 懸鈴,在陽光照射下,幅射出道道彩虹,故稱 r飛虹塔」,塔心中空,有梯道可登。塔內結 構非常奇特,人們要翻轉身體才能登上,倒也爲前後兩室,是北方四合院形制,結搆複雜, 磨磚對縫,手法精敏.,內壁雕刻铺毛花舟、八 仙人物、戲劇故事,以及飛馬、奔鹿和走獅等 動物,多彩多姿,無論建築和雕刻藝術價値都 很高。董明墓的北壁,砌有I座小戲台及生、 旦、淨、末、丑五個戲俑,生動活潑,維妙維 肖,再現了我國早期戲劇表演的精粹。 晉城晉中爲工業城市 晉城(Jincheng)市是山西省東南部的地 級市,具有悠久的歷史,秦漢時稱丹川,漢朝 在這裡置高都縣,唐爲晉城縣,明屬澤州管轄 ,淸代改成鳳台縣,民國元年又改回晉城縣, 1九八三年設市。現在晉城已發展爲山西東南 部的第一 一大城,除了城區外,還轄有高平縣級 市,以及澤州、陵川、陽城和;S水等四個縣。 採煤、煉鐵歷史悠久,主要的工業有採無煙煤、機械、輕工和手工業等。裊業產品以玉米、 小米和小麥爲大宗。 這個城市總面積達九千一百七十三平方公 里,市區面積約五十平方公里,全市人口約兩 百I -十萬,市區有七十多萬名居民。霤溫帶大 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約攝氏十度,四季分明 ,氣候宜人。位置在太行山南端,西與臨»、 運城爲鄰,北和長治市接壤,東南毗連河南省 。伸入境內雄偉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內,有歷山 和蟒河兩個自然保護區。對外交通發達,太焦 鐵路穿越境內,是連接同蒲、石太、京廣各線 的大動脈,火車可以通達太原、鄭州、商丘、 長治、月山、新鄕和五台山等地。公路四通八 達,有長途巴士營運,與北京、鄭州、西安、 武漢、洛陽、太原、石家莊、天津、開封和沁 水等地有班車往返。市區交通有公共汽車和計 程車,可以滿足市民行的需求。當地郵電通信 情況良好,郵政編碼爲〇四八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三五六。 當地貪宿方便,市區主要的旅館有東方大 廈、陵川和鴻達飯店、鳳台賓館、醉八仙酒家 、金輦和高都大酒店等,服務水準不錯。這裡 餐廳、食店林立,各地口味不缺,但最著名的 風味小吃當推燒豆腐,燒製出的豆腐肉白皮黃 ,辛辣味香,鬆軟而有彈性,營養價値高,吃 時配蒜泥。據說吃燒豆腐起源於當地群家對長 平之戰中秦將白起坑殺趙國軍民的痛恨,把白 豆腐當作白起肉,燒烤後蘸蒜泥食之。 這裡購物方便,名特產有高平絲綢、大理 石、猴頭_、靈芝和玻璃製品等o猴頭蘑生長 在原始森林櫟樹上,個大、色鮮、肉肥、味美 、營養豐富滋補。山珍猴頭、海參、燕窩和熊 掌,並稱爲中國四大名菜。靈芝生長在山區, 有白、紫、黃三種,以白靈芝最爲珍貴,形同 人體,五官俱全,帽纓皆備,極爲難得。的古靑蓮寺在市區東南方十七公里處的硤石山 中,它頭枕靑山,三面屛障,下臨丹河,淸靜 幽雅。此寺建於北齊天保年間,宋以前與靑蓮 寺原爲一寺,沿丹河依山勢而建,古寺在下, 新寺在上,寺前有明代所建、高一 1十五公尺藏 式佛塔一座o南殿三間,內彩塑十1 一尊,有文 殊、普賢、釋迦、阿難、迦葉等唐代塑像,以 及唐碑碑頭線刻圖,都是珍貴的古蹟。 歷山自然保護區和原始大森林風景區,被 譽爲「天然大公園」。這裡風光幽美,荀怪石 、奇峯、淸澗、溶洞和冰簾等「五絕」,以及 冰雪、霧雨、光影、山嵐、林濤、古蹟、植物 、動物、藥材和村莊等「十勝」美景,分成七 個旅遊景區,共一百多個景點。同時當地氣候 涼爽宜人,是理想的避暑旅遊勝地。 中條山主峯海拔兩千三百五十八公尺,是 山西南部的最高峯,其上的舜王坪面積四千多 畝,是廣濶的天然草場,有舜耕遺跡和古廟碑記。周圍峯谷相連,林木參天。附近還有斬龍 台、龍翻處和南天門等景觀。 太行山第〗峰又名佛山,在陵川縣六泉村 內,山嶺崢嶸突兀,連綿不絕,花草、灌木漫 山遍野。主峰海拔S千八百八十四公尺,有古 佛寺建於其上,佛爲r天中天」,雄踞太行絕 頂。登峰遠眺,黃河東流,雲海翻騰,太行群 山壯美風光,盡收眼底,有「佛山之高,黃河 之捷」的美譽。 白雲洞位於下川村五公里處,洞內有石鐘 乳、石幔、石柱、石筍、石佛等。洞外紅樓碧 瓦,古松血崖,淸流四環;附近有七星潭、牛 鼻子、黃道士及黑龍等溶涧及白雲橋等景觀。 蟒河風景區在離陽城縣四十公里處的桑林 鄕,面積1 一十多平方公里,以峯巒疊障,峽谷 迂迴,景色秀麗著稱。蟒河源頭從山腰的山洞 裡分兩股飛瀉而下,形成瀑布。兩旁山間奇景 相連,有繋馬椿、試劍峯和梳妝樓等民間傳說故事奇景。區內還有受保護的動R攝候、珍稀 樹種紅豆杉及珍貴藥材等。 玉皇廟位於東郊十三公里府城村後土岗上 ,建於1〇七六年(北宋熙寧九年),爲道敎_ 宇,有布局嚴整、1院高出一院的三進院落。 主要建築正北爲玉帝殿,供玉皇大帝、普天星 君:東廡有三元、四聖、九曜星象;西廡內塑 有十1 |生肖、六大尉元塑、一 一十八宿於磚築神 台上,男像奔放,女像嫺淑,隨伴牲畜,維妙 維肖,殿、閣、亭、房共有一百一十多間,規 模宏偉,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此外,市區北邊十八公里還有建於北魏、 唐重修的崇壽寺,內有精緻塑刻、北魏造像碑 和十1 一通宋金以來石碑,皆彌足珍貴。11仙觀 在市區東南十1 一公里半的太行山中峰下,原建 築現僅存東西配殿各十間,明淸重建的正殿內 有雕刻精緻、金碧輝煌的「天宮壁藏」、仙台 上的泥塑仙姑,修長俊秀,是宋塑佳作。東岳記。周圍峯谷相連,林木參天。附近還有斬龍 台、龍翻處和南天門等景觀。 太行山第〗峰又名佛山,在陵川縣六泉村 內,山嶺崢嶸突兀,連綿不絕,花草、灌木漫 山遍野。主峰海拔S千八百八十四公尺,有古 佛寺建於其上,佛爲r天中天」,雄踞太行絕 頂。登峰遠眺,黃河東流,雲海翻騰,太行群 山壯美風光,盡收眼底,有「佛山之高,黃河 之捷」的美譽。 白雲洞位於下川村五公里處,洞內有石鐘 乳、石幔、石柱、石筍、石佛等。洞外紅樓碧 瓦,古松血崖,淸流四環;附近有七星潭、牛 鼻子、黃道士及黑龍等溶涧及白雲橋等景觀。 蟒河風景區在離陽城縣四十公里處的桑林 鄕,面積1 一十多平方公里,以峯巒疊障,峽谷 迂迴,景色秀麗著稱。蟒河源頭從山腰的山洞 裡分兩股飛瀉而下,形成瀑布。兩旁山間奇景 相連,有繋馬椿、試劍峯和梳妝樓等民間傳說故事奇景。區內還有受保護的動R攝候、珍稀 樹種紅豆杉及珍貴藥材等。 玉皇廟位於東郊十三公里府城村後土岗上 ,建於1〇七六年(北宋熙寧九年),爲道敎_ 宇,有布局嚴整、1院高出一院的三進院落。 主要建築正北爲玉帝殿,供玉皇大帝、普天星 君:東廡有三元、四聖、九曜星象;西廡內塑 有十1 |生肖、六大尉元塑、一 一十八宿於磚築神 台上,男像奔放,女像嫺淑,隨伴牲畜,維妙 維肖,殿、閣、亭、房共有一百一十多間,規 模宏偉,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此外,市區北邊十八公里還有建於北魏、 唐重修的崇壽寺,內有精緻塑刻、北魏造像碑 和十1 一通宋金以來石碑,皆彌足珍貴。11仙觀 在市區東南十1 一公里半的太行山中峰下,原建 築現僅存東西配殿各十間,明淸重建的正殿內 有雕刻精緻、金碧輝煌的「天宮壁藏」、仙台 上的泥塑仙姑,修長俊秀,是宋塑佳作。東岳記。周圍峯谷相連,林木參天。附近還有斬龍 台、龍翻處和南天門等景觀。 太行山第〗峰又名佛山,在陵川縣六泉村 內,山嶺崢嶸突兀,連綿不絕,花草、灌木漫 山遍野。主峰海拔S千八百八十四公尺,有古 佛寺建於其上,佛爲r天中天」,雄踞太行絕 頂。登峰遠眺,黃河東流,雲海翻騰,太行群 山壯美風光,盡收眼底,有「佛山之高,黃河 之捷」的美譽。 白雲洞位於下川村五公里處,洞內有石鐘 乳、石幔、石柱、石筍、石佛等。洞外紅樓碧 瓦,古松血崖,淸流四環;附近有七星潭、牛 鼻子、黃道士及黑龍等溶涧及白雲橋等景觀。 蟒河風景區在離陽城縣四十公里處的桑林 鄕,面積1 一十多平方公里,以峯巒疊障,峽谷 迂迴,景色秀麗著稱。蟒河源頭從山腰的山洞 裡分兩股飛瀉而下,形成瀑布。兩旁山間奇景 相連,有繋馬椿、試劍峯和梳妝樓等民間傳說故事奇景。區內還有受保護的動R攝候、珍稀 樹種紅豆杉及珍貴藥材等。廟位於城東北十八公里,爲金大定年間創建, 共有房屋兩百八十多間,現存山門、東西廊廡 、藏經閣、兩側垛殿皆爲明淸重建,金時原構 僅大齊殿供奉齊天大聖,殿內泥塑五尊皆金代 風格•,神台精雕力士和各種圖案,雕刻著荷花 、牡丹、化生童子等花紋的石門、楣、檻等, 精美洗鍊,爲金代佳作。 景德橋是中國著名古橋之一,俗稱西大橋 ,橫跨於晉城西門外的沁水河上,連貫兩岸的 公路。此橋創建於金大定一 一十九年,淸乾隆四 十八年改今名,建築牢固,縱然山洪暴發,漫 溢橋面,也不能撼動石橋半分。橋面長三十公 尺,用一 一十五道立券石併排砌成,券高三點七 公尺,跨度十六公尺,券寬六公尺,兩端各有 一小券,以分散洪水衝擊力。橋面兩側石雕海 馬、行龍、海豹等獸面及紋圖案,券門上雕螭 首,精巧壯觀。 開化寺坐落在高平市東北方十七公里的舍利山腰,始建於五代後唐莊宗年間,是山西著 名古刹。寺1進二院,前爲鐘樓,中係大雄寶 殿,殿內四壁彩繪佛敎故事。歷代碑碣及寺外 三座石製高僧墓塔保存完好。 金峯寺位於高平市西山之腰,寺內院落層 疊,樓閣相連,古木參天。大雄寶殿金碧輝煌 ,佛像雕塑栩栩如生,殿前牌匾、碑碣書撰皆 出自名流之手,爲高平市三大寺廟之一。 楡次(Yuci)市就是晉中地區,也是山西 古城◦秦時置縣,歷來是太原盆地農產品的集 散地,後發展爲山西中南部物資轉運中心。一 九五四年以縣城關設市,一九六三年撤銷,1 九七1年復設。一九八三年行政區併入晉中地 區,成爲與地級市相同的行政單位,經濟迅速 好轉,現在是一個中等的工業城,建有中國最 大的經緯紡織機械製造廠,並有機械、紡織和 化工等工業。 這個城市位於山西中部,太原市的東南方,面積四百零11平方公里,人口約兩百多萬; 市區面積八十多平方公里,有居民七十多萬人 。除了市區外,轄有楡次和介休兩個縣級市, 另有昔陽、靈石、祁、左權、壽陽、太谷、和 順、平遙和揄社等九個縣。對外交通方面以陸 上爲主,鐵路有石太、同蒲和太焦三線在此相 會,客貨運輸非常方便。公路網密布,有許多 路線長途巴士班車營運。市區公共交通辦得很 好。郵電通信也很方便,當地郵政編碼爲〇三 〇六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三五四。 晉中地區名勝古蹟衆多,其中坐落在靈石 縣綿山麓靜升村的王家大院,於1九九八年八 月中旬修復對外開放,被譽爲「華夏民居第I 宅」。它是中國最大的居民古建築群,是晉商 大院的典範,係太原王氏後裔、靈石縣四大家 族之1的靜升王氏家族的住宅建築群,面積十 五萬平方公尺,由高家崖和紅門堡兩大建築群 組成,先後建於淸康熙、乾隆和嘉慶年間,現被闢爲r中國民居藝術館」。 坐落在介休市境內的綿山景色優美,相溥 是介子推母子抱樹被焚之地。後來晉文公用這 棵樹椿做了木履,穿著邊走邊唸•.「足下,足 下!」以示懷念介子推於患難時割股相助之情 。後人尊稱好友爲「仁兄足下」,據說就是源 出於此。介休市一帶居民,每逢淸明節前1 一日 介子推被燒死那天起禁火三日,只吃冷飯不舉• 炊,謂之r寒食節」。 祁縣民俗博物館位於祁縣喬家堡村,分爲 六大院11十小院,共有三百一十三間房屋,佔 地面積八千七百平方公尺。建築平面布局爲「 雙喜」字形,建築高低錯落,院落間相套相聯 ,富有整體美,古樸大方。各種修飾用的磚雕 、木刻、斗拱、飛檐考究精緻,連房頂上的一 百四十多個煙囱也無1雷同;取暖設計也非常 科學、安全。紅牆琉瓦、飛檐翹脊,具中國古 建築特色和漢民族深宅大院的特點,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便是在此館拍攝。館內展覽分 別以當地節令、奉祀祭祖、婚喪禮儀和生活起 居等爲主題,有系統地反映了淸末民初晉中一 帶的民情習俗。館藏文物共一千一百一十件, 包括木器、衣飾、陶瓷、字畫和工藝品等,琳 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 響堂寺石窟在楡社縣城西南五公里廟岑山 ,初爲北魏至唐時旁山的造像,後依像造宮、 建寺院,現寺毀佛存,有千佛洞一區。坐佛像 高三點三公尺,面形方圓,披袈結跏趺坐,具 有鮮明唐代建築風格。千佛洞在寺東北隅,略 呈方形,面積約十五平方公尺,西南角闢門, 內有六尊較大佛像,四周千佛圍繞,達一千零 九十尊,皆高鼻凹眼,寬衣博帶,沿襲印度佛 敎藝術風格,爲北魏時作品。石窟東北山巔有 單層方形塔,高約四公尺,名爲禪師塔,形制 精巧秀美,是響堂寺目前唯一的建築遺物。 石馬寺在昔陽縣城西南,寺前雕石馬一對,故名。附近群峰環抱,淸泉繞流,風景優美 ,然而最令遊人矚目的是這裡的千尊石佛。造 像雕在一塊高十七公尺、長十六公尺、寬十五 公尺的巨石四周和附近三十多公尺丨高的石崖上 。在石崖四周隨其廣狹興建殿閣,形成寺院、 佛殿、樓閣、廊廡、禪堂等建築,錯落有致■, 井然有序。石刻像大的高五公尺,小的高僅五 公分,高一公尺以上的有六十六尊。其中魏、 齊造像約佔百分之七十,主要有佛像、■力士、 菩薩、脇侍及供養人等;大多肉髻磨光,面相 削瘦,寬衣博帶,肩胛狹窄。其他隋唐時的造 像主要有彌陀、觀音和十六尊者等,像面豐滿 ,肩披袈裟;菩薩頭戴高冠,腰束裙帶,披帛 垂肩,飄逸優美。其中觀音側身坐像,姿態自 如,雕工最爲精巧。 雙林寺古名中都寺,北宋時依佛祖釋迦牟 尼「雙林入滅」之說而改今名。位於平遙縣城 西南方七公里橋頭村北,距太原市區九十七公里,創建於北魏早期,寺中的彩塑形象生動, 是集宋、元、明、淸彩塑藝術的寶藏。全寺面 積達1萬四千八百多平方公尺,共有大小殿堂 十座,組成前後三進院落,築於高三公尺的土 基上,四周土堡圍牆,整體建築拔高突出,坐 北朝南,形成寺堡,雄偉壯觀。主要建築有天 王、釋迦、佛母、羅漢、地藏、關公、土地等 殿和大雄寶殿;釋迦殿兩側有鐘、鼓樓。寺內 保存有宋代以來佛、菩薩、羅漢、金剛、天王 和供養人像共兩千零五十1 一尊,完好無損的有 1千五百六十六尊。大的高達幾公尺,小的只 有幾公分。浮雕、圓雕錯落,栩栩如生。 武聖關公故鄕運城市 運城(Yuncheng)地區原名潞村,元代改 稱運城,一九四九年設鎭,一九五五年成爲安 邑縣政府所在地,一九八三年改爲運城地區,相當於坻級市,除市區外!轄有運城、河津和 永濟等三個縣級市,以及聞喜、新絳、平陸、 垣曲、絳、稷山、芮域、夏、萬榮和臨琦等十 縣o整個地區面積一萬四千九百六十、平方公 里,市區面積只有數十平方公里• •全地區入口 六百多萬,市區人口約八十多萬。 這個城市位於山西省西南部、中條山的北 側,西鄰長安,南近洛陽,北界臨汾。S暖溫 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雨量約四百六十公釐, 陽光充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農業興盛, 是山西省主要的棉麥產區。市區南郊的解池是 歷史悠久的著名鹽池,盛產r潞鹽」和芒硝, 建有以芒硝爲原料的硫化鹼廠,是山西省重要 的無機鹽化工原料出產地。當地有拖拉機、輕 紡、機械、化工、有色金屬、麵粉、榨油和食 品加工等工業。 對外交通非常方便,鐵路蓮輸線可直達北 京和天津口岸,公路長途巴士營運路線也遍及西北和華北各重要城市,加上黃河的航運,水 陸相濟,客旅稱便。市區交通四通八達,解放 、衛東、紅旗和南環等路,以及北、西、南等 街,公共汽車都有站牌供乘客上下車。郵政編 碼爲〇四四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三五九。 運城最讓觀光客感到興趣的,是有關武聖 關羽的遺跡。關帝祖祠位於運城市南一 一十五公 里常平村內,面積六萬平方公尺,內有山門、 午門、享殿、關帝殿、娘娘殿和聖祖殿等六進 ,寬敞壯麗,祠內的泥塑佛像均保存完好,特 別是娘娘殿內的關夫人塑像,鳳冠霞帔端坐其 中,形神兼備,生動傳神,爲全國泥塑藝術的 精華。祠內東隅有七層的八角磚塔,祠南石碑 林是關氏祖墳,另外還存著數十通明、淸碑刻 ,集明.、淸書法名家之手筆,對關羽身世、家 族記載甚詳,彌足珍貴。 關帝廟坐落在運城市解州鎭西關,是山西 省有名的勝蹟,廟內奉祀原籍解州的三國名將關羽。三國演義非常推崇他生平忠於漢室,義 薄雲天,如r千里尋兄」、r華容釋曹」、「 水淹七軍」和r單刀赴會」等故事,家喩戶曉 ,莫不爲人所津津樂道。千餘年來,備受敬重 ,被尊爲武聖。中國各地都分別建有文武廟, 文廟祀孔子,武廟奉關公。文廟最出名的是山 東曲阜縣,武廟則在山西解縣,分別爲1 一聖的 故鄕,兩者規模均大,可以說是我國廟殿建築 的代表,不但是後人瞻禮朝拜之處,也是建築 學家研究的典範。關帝廟始建於六朝末年,成 於隋開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距今已有一千 四百多年。佔地1萬八千五百七十六平方公尺 ,爲仿宮殿式建築,廟貌宏偉,巍峨莊嚴,層 次分明,給人以「高山仰止」的感覺,有r小 故宮」的盛譽。平面布局分爲南北兩大區,南 區以結義園爲中心,圍繞著結義坊、君子亭、 三義閣、蓮花池和假山等1系列建築;北區爲 正廟,以崇寧殿和春秋樓爲主,又分成前殿和在關帝廟前有華麗彩繪的大牌坊,上書一 萬代瞻仰j四個大字,是精緻的刻石牌坊,上 有關公生平重大事蹟浮雕;另有一座書有「威 震華夏」木質牌坊,刻工精細,金碧輝煌.,在 最後1進的春秋樓上,還有I座「氣肅千秋」 的牌坊•,三座牌坊形制各殊,互相輝映。進入 午門,有S座抱廈式閣樓聳立在綠樹叢中,爲 三層樓建築,淸康熙帝曾御題「義炳乾坤」四 字匾額,故名御書樓,收藏許多關公紀念物, 如「風雨竹碑」是關公生前繪製,上有句云• • 「莫嫌孤葉淡,終冬不凋零.,不謝東君意,丹 靑獨立名。」這首詩每年春節前,由廟祝拓摹 若千份,呈請縣府蓋上大印,行銷各處,相傳有鎭邪功效,人們爭相收睛。 再進去的崇寧S是関帝_的正契,因宋代 崇寧三年追封關公爲「崇寧眞君1而命名,毅 有1 1十1 1座曲迴廊,置有1 一十六根巨大繙龍石 柱,傳說石柱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代晉國宮殿 遺物。石柱盡頭是放置靑銅鑄造重三百庁,靑 龍偃月刀的刀樓。 由於關公生前喜讀春秋,故在關帝廟最後 1進有春秋樓,建於明萬曆年間,上大下小, 上層周圍有1 一十六根懸柱,上承重載,下無腳 石,係運用桿杆原理懸空而立,設計大膽別致 。全樓雕樑畫棟,金色絢麗,廊簷漫迴,極具 匠心,無論寒冬盛暑白鷺群集。春秋樓上塑有 關公像,手執春秋,正襟危坐,目不斜視,凜 然不可侵犯,令人肅然起敬。樓周圍有1百零 八扇窗子,登臨其上,憑窗遠眺,中條山峯巒 起伏,綿亙天際.,鹽池水光瀲«e,山光倒影, 景色誘人0春秋樓左前方是印樓,內藏有r漢壽亭侯 」印兩方。後花園中有結義亭,以紀念桃園三 結義盛事。歷代帝王崇敬關公的富有正義及堅 守氣節均授予封典,宋徽宗封他爲武安王,宋 高宗加封爲壯繆武安王,元文宗封爲顯靈威勇 武安英濟王,明神宗進爵爲帝,故後人稱爲關 帝.,淸道光八年更被追封爲忠義神武靈佑仁勇 威顯關聖大帝。關公也是儒、釋、道三敎共同 尊奉的神祇,儒家尊稱爲文衡帝君和關聖帝君 .,佛敎尊稱爲護法爺、伽藍神或藍天古佛•,道 敎尊爲協天大帝、翊漢天神、武安尊王、崇富 尊君、三界伏魔大帝和恩主。關公的忠義大節 ,極爲一般平民百姓所景仰,家家供奉.,商人 們因商賈企業尤重信義,故奉之爲保護神。 鹽池在運城市南的中條山下,東西長三十 公里,南北寬五公里,四周隆起,中成窪池, 是我國著名的內陸鹽湖。北湖的開採始於漢代 ,因天然資源豐富,生產過程簡便,歷代均稱之爲「寶池」◦現此地除產有鹽硝外,還有元 明粉和硫化碱等。鹽池格成井田形,鹽硝如雪 ,景色壯觀,長久以來,就以其獨特的魅力吸 引了衆多的觀光客和科學考察人員。唐代以神 賜瑞鹽,乃在池邊興建池神廟奉祠,且歷代有 不同封號,北宋奉東池神爲資寶公、西池神爲 惠康公,且進爵爲王元,建築奇特,與鹽池交 相掩映。 泛舟禪師塔在運城市西北五公里報國寺遺 址上,爲唐長慶1 一年(公元八1 二 一年)節度使曲 環所建,以紀念報國寺禪師泛舟,是1座圓形 十公尺高古塔,束腰須彌座、磚雕壺門中空, 造形古樸,雕刻粗細相間,是唐圓塔典型。 雙塔交影位於臨猗縣北隅,這裡有兩座東 西併列聳立的古塔,每年在幾個固定的時辰, 就會出現雙塔日月交影的奇觀。西塔建於隋唐 年間,東塔始建於宋代,均爲七層,高三十餘 公尺。西塔原來坐落於妙香寺內,•東塔在寺外,相距約五十多公尺,從西塔到東塔中心的連 線偏向東北,與正東方向呈11十三度左右的夾 角。世事滄桑寺觀倶毀,獨留古塔。每逢農曆 正月和九月十四或十五日日落的傍晚,或三月 和七月十六日日出的淸晨,日、月分別從東、 西雨個方向照耀雙塔,使它們的倒影從左、右 向兩塔中心連線緩緩移動,逐漸交合在一起, 形成罕見無匹的r日月交影」奇景,令人嘆爲 觀止。 、水樂宮在芮城縣北三公里處的龍泉村內, 又名大純陽萬壽宫,此宮始建於元代,原址在 永濟市永樂鎭,故名。相傳永樂鎭爲呂洞賓的 故鄕,故人們建道宮奉祀之◦ 11十世紀五十年 代末,因修建黃河三門峽水利工程,永樂鎭被 水庫淹沒。爲了不使這些文物消失,經過精心 籌劃,將宮殿內約1千平方公尺的壁畫完整的 揭取下來運至芮城的新址,即今天的永樂宮。 宏偉的宮殿布局疏朗,中線由南至北爲山門、龍虎殿、三淸殿、純陽殿和重陽殿。殿宇飛檐 凌空,斗拱交錯,殿頂有富麗堂皇的藻井,屋 脊部分以彩色琉璃雕刻作裝飾,鴉吻、仙人、 飛禽、走獸等形象生動傳神。 龍虎殿爲撫殿式,是原來的大門,寬五間 、深六椽,門墩上石雕獅六隻,生動雄武.,門 上懸無極門豎匾,字體遒勁健美,是樞密副使 商挺墨寶。殿內有神茶、神將、神吏、城隍、 土地等元代壁畫。 三淸殿又名無極殿,是永樂宮內的主要建 築,供奉上淸、太淸、玉淸神像。殿內四壁及 神龕內均繪滿彩畫,畫師們以豐富的想像力, 和飄逸流暢的線條,描繪了「朝元圖」,也就 是諸神朝拜道敎始祖元始天尊的圖像。畫高四 公尺多、周長近九十五公尺,以八個帝后的主 像爲中心,四周圍以金童、玉女、天丁、力士 、帝君、宿星、仙侯、仙伯、左輔和石弼等兩 百九十多位神像,高低錯落,神態各異,行家們認爲在衆道觀中,這裡的壁畫是最精彩的。 純陽殿又名混成殿,亦稱呂祖殿,寬五間 ,四壁繪有r純陽帝君仙遊顯化之圖」,以連 環畫的形式,從描繪呂洞賓降生之日起,至成 仙度人共五十一 一幅,有宮廷、村落、舟車、店 家及各類人物的形象,每幅畫都自成中心,而 構圖上又能聯結成一個整體,是元代人民生活 情況和社會風貌寫實的珍貴資料。 重陽殿又稱七眞殿,供奉道敎全眞派首領 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眞人◦殿內有連環圖式的壁 畫,內容爲自王重陽出生至度化七眞人成道, 共四十九幅,是研究道敎發展史的重要史料。 大禹渡在芮城縣南五公里處,相傳大禹治 水時,常在此查勘地形。這裡是一個馬蹄形山 窩,並建有花園、動物園、游泳池、待濟亭和 觀河樓等景點,遊客旣可在此觀賞壯觀的黃河 ,又可欣賞人工美景。現建有各種窟洞式賓館 ,並設有各種豪華遊船,賓客們在此可以聽到黃河聲,看到黃河水,吃到黃河大鯉魚。坐船 順流東下,河水奔騰咆哮而去,雄渾粗獷,兩 岸奇峰聳立,古蹟遍地。東到會興渡,全長八 十七公里,譽爲萬里黃河第一壩的三門峽大壩 就設於此。 芮城博物館原爲城隍廟,館藏文物近三萬 件,有一百八十萬年前的三稜大尖狀器、漢代 古幣、唐代石佛、宋代長頸瓶等珍品。 西侯度古文化遺址在芮城縣西北四十公里 的中條村南麓西侯度村內。出土文物以1百八 十萬年前先民所用的生活工具爲主,已掘出三 十1 一件打製石器、11十五種古脊椎動物化石。 西行三公里就是匼河遺址,發掘的多爲石片加 工的石器遺物,並有長鼻三趾馬、中國古野牛 、納瑪象及多種古鹿種,爲人們瞭解當時人的 生產、生活狀況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廣仁王廟在芮城北面四公里龍泉村的土崗 上,是古芮國魏城遺址,廟基背依古城北隅牆垣,面臨淸泉池沼,楊柳夾岸,具有江南園林 景色。廟內供奉水神,封號「廣仁王」,五龍 泉從廟前湧出,故又名五龍廟。廟由戲台、廂 房和正殿組成,是I座四合院廟堂建築,木造 正殿爲唐大和五年所建,爲五開間四架椽,單 擔歇山式。殿內無柱,結構簡潔,歷經千餘年 的風吹雨打,仍然巍然毅立,更顯出唐代工匠 的技藝。廟內設有唐碑,是研究歷史沿革的重 要史料。 風陵渡在芮城縣西南端的黃河北岸,坐落 在同蒲鐵路線上,是晉、豫、陝的交通樞紐。 相傳黃帝與蚩尤戰爭,黃帝重臣風后陣亡,埋 葬於此,塚名風后陵,地稱風陵關,又稱風陵 津;津即渡口,所以後來就叫做風陵渡◦在河 岸邊的鳳凰嘴上,遠眺潼關、太華、崤函等歷 歷在目,腳下黃河波浪滔滔,氣勢雄偉。 黃河岸頭秋風樓在萬榮縣以西,傲然聳立 ,自有一股先聲奪人的氣勢,加上它得名於漢武帝的「秋風辭」,更具歷史淵源。這座明代 形制結構的秋風樓,下部築有高大的台基,1 塊塊鑿得方方正正的基石如齒_相錯,給人一 種沉穩的感覺。樓身三層,聳向天宮。斗拱簡 潔,檐角輕盈• •翹首仰望,如一隻大雁張開翅 膀,欲飛又止。憑依著高高的土垣,面臨寬闊 的黃河,整座樓在秋水、長天的掩映下,更顏 得奇麗勁拔,靈秀壯觀:隔河眺望對岸,山頭 上有1沿坡而築的司馬遷祠,係供奉撰寫「史 記」的漢代大文學家司馬遷,祠規模雖不大, 但莊嚴肅穆、樸拙大方。在秋風樓的第三層上 橫著一塊1公尺長的碑,這就是元代大德年間 r秋風辭」的刻石。雖經六百多年的風雨磨蝕 ,碑文仍依稀可辨。 禹門口在河津市西北十11公里的黃河峽谷 中,禹門原爲龍門,後人懷念禹的功勞,而以 禹門稱之。黃河經山崖峽谷冲出龍門,聲震山 野,古人曾謂「禹門三激浪,平地j聲雷」o龍門天然鐫跡,有似鬼斧神工。山上原有之禹 王廟已毀,現建有鐵索橋、公路橋和鐵路橋併 列橫跨黃河上空,乘船自河上通過,三橋如飛 虹並馳,非常壯觀。 薛仁貴寒窖爲唐名將薛仁貴未得功名前的 故居,位於河津市東十公里的修村東的土崗旁 ,形似伏虎,名白虎崗,據說爲風水極佳地。 崗側土蜜,傳爲薛妻柳氏苦守十八年之寒蜜遺 址。蜜南有1孔洞,名白袍洞,內塑薛氏夫婦 坐像,爲鄕人懷念而奉祭之處。村南汾河奔流 ,白虎崗東邊兩公里,就是當年薛仁貴汾河灣 射雁的所在。 馬村古墓在稷山縣城西四公里處,南有汾 河水,北有呂梁山。村西有唐代古刹靑龍寺, 寺內保存有元代壁畫,精美生動,素爲國內外 學者及藝術家所景仰◦近年寺西三百公尺處, 考古學家曾挖掘出十四座宋、金時期的磚室雕 花墓。馬村古墓的墓室均爲磚質仿木結構,按宋金時期民宅院落形式建築。北爲堂屋,東西 爲廂房。墓室全部裝飾隔扇,四周迴廊環繞, 院欄花紋雕刻各異,有魚鱗彩瓦、脊飾螭吻狻 猊。這裡的房屋建築分單檐、重檐,猫頭滴水 ,做工細腻,斗拱結構也很精巧。雄偉的樓台 殿閣下部是須彌座,雕有花紋走獸平劇臉譜, 生、旦、淨、末、丑,及鼓、板、笛、篥等樂 器一應倶全,人物神態活潑,走默奔走跳躍, 景物精美細緻,令人叫絕。 堆雲洞在夏縣城西11十三公里稷王山下的 上牛村內。在溝壑兩側,黃土崖壁夾峙,中間 松林蒼翠的土崗聳立高達百公尺,景色淸幽, 堆雲洞即在土崗之巔,由於地勢高兀,雨後雲 霧屯積於此而得名。洞建於明代,現尙存北極 台、筆峰、三皇閣、三聖殿、眞武殿、三王祠 和白衣大士祠等主要建築,配以廊廡、廂房和 道院等,形成1組殿閣庭院相連的道觀建築群 。廟內並有「堆雲洞圖」的石刻,描述堆雲洞道觀在興盛繁榮時期的景觀。 i稷益廟在新絳縣陽王村,又稱陽王廟,爲 祭祀大禹治水時的兩個助手后稷和伯益而建。 廟內壁畫藝術琳瑯滿目,精美逼眞,生動淳神 ,內容爲描述伯益協助治水、后稷敎民種植的 歷史功績。大廟正殿內的東、西、南三面壁畫 ,總面積達〗百三十多平方公尺。其中東壁畫 有朝三聖、后稷傳和大禹斬蛇等內容的壁晝., 西壁有朝大禹、稷、益,以及燒荒、狩獵、伐 木、耕穫和祭祀等內容;所畫的農民形象,純 樸自然,形神具備,藝術水準很高。 普救寺位於永濟市蒲州鎭的土崗上,建於 唐武則天時期,原名西永淸院,是一座佛敎十 方院。元代王實甫「西廂記」中說的r紅娘月 下牽紅線,張生巧會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就發 生在寺內。傳說五代時,河東節度使作亂,後 漢劉知遠派郭威討伐,圍蒲州年餘,百姓苦不 堪言。郭威召寺僧問策。僧曰• •「將軍發善心,城即克矣,‘ 1郭威乃折箭爲誓,S日S域, 百姓得救,寺改名普救寺。浚僅存十三罾、高 五十公尺的舍利磚塔•浴稱鶯鶯塔。直至1 一十 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又依S害代涕敎寺院的品 局和西廂記故事的格局修復,現在建有高大的 主殿、小巧的西廂書齋、方敞的塔院、崔相國 夫人和鶯鶯小姐所在的佛居別墅等建築,依山 而築,錯落有致。寺殹布局以中軸線爲準,浓 次爲天王殿、鐘鼓樓和大雄殿。東側前爲經院 ,後爲僧舍等•,西路爲塔院、西葙書齋,最後 是別墅花園。鶯鶯塔位於寺西側,呈四面形, 疊層出檐,收刹很小,造型相似西安小雁塔。 如果在離塔十五公尺處,以石塊互撃,便會從 塔內傳來「嘎哇」的蛙鳴聲,淸晰無比。或鼓 掌或喊叫三聲,也會傳來蛙叫聲三響,奇妙無 比,令人稱奇,與北京天壇回音壁、四川潼南 石琴和河南三門峽市蛤蟆塔並列爲古代大:u音 建築之1。五老峯位於永濟市東1 一十公里處,五座峯 恰似五位老人在座,主峯海拔兩千1百公尺, 以松濤、雲海、奇峯、洞窟、飛泉見勝,爲山 西省級名勝區。 黃河大鐵牛位於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 始鑄於唐開元年間,四頭大鐵牛高大雄壯,神 態各異,栩栩如生,曾被黃河淹沒數百年,在 一九九〇年才出土,被譽爲r國之瑰寶」。 裴祠石刻位於聞喜縣元鎭裴柏村。裴氏是 三晉望族,漢、唐年間,人才濟濟,名士輩出 ,其中任宰相者五十九人,主掌六部(吏、禮 、戶、兵、刑、工)的近百人,官居太守以上 的也有三百人左右,持爵者有八百多人。歷史 上著名的地理學家斐秀、史學家斐松之、軍事 家斐度等,都是這個家族的傑出人物。現祠堂 已毀,只剩下碑刻數十面供人憑弔。其中包括 北周「裴鴻碑」的穩健書法、唐玄宗所書r裴 光碑」上行筆的豪放俊美;殷令名所書「裴鏡民銘」的筆力挺拔,疑似顏風,又含柳意;以 及金大定至淸代譜序,書法蒼勁,刻工更爲洗 練,堪稱個中菁華。 山西的恆山和五台山 山西省山靑水秀,景致獨具,境內的恆山 和五台山都是中國聞名遐邇的高山’,吸引了大 批中外遊客每年不遠千里前來觀光和朝聖。 恆山坐落在渾源縣以南,北距大同市六十 一 一公里,爲中國五大名嶽之1,又是道敎聖地 ,是國內重點風景名勝區之1。相傳遠在四千 年前,舜帝北巡見此山氣勢雄偉,遂封其爲r 北嶽」,爲北國萬山之宗。它自東北綿延向西 南,蜿蜒數百里,中間是1道深而寬的斷裂帶 ,渾河在峽谷絕壁間奔流而過。恆山號稱一百 零八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東南,海拔兩 千零一十六點八公尺,在五嶽中僅次於華山,稱爲「人天北柱j、「絕塞名山」。天峰嶺和 翠屛峰對峙而立,中間隔有一條金龍口峽谷, 最窄處僅十公尺,兩峰拔地頂天,壁立如門, 形勢極其險要。自古來爲南北交通要道,很久 以前就在這半空懸崖之上修築了名爲「雲閣」 的棧道、連接峽谷兩壁的r虹橋J,現在如經 過石門峪口還能見到雲閣、虹橋的遺跡。 此地古代向爲兵家必爭之地,傳說昔年北 宋名將楊業率領楊家將在此大敗遼軍,但終因 宋太宗指揮失當,令楊家將陷入重圍,楊業因 寡不敵衆,身負重傷,觸碑身亡。如今這裡的 古戰場遺址仍歷歷在目,傳說翠屛峰西側的「 穆桂英點將台」就是當年屯兵的營寨。正因爲 恆山關隘險峻,易守難攻,歷代帝王均派重兵 鎭守,並鑿山路、築關寨、建寺廟,且常去舉 行祭典。古人云:r按山以泉石幽奇、物華豐 美則恆拙.,以攻守要害、障蔽邦國則四嶽亦拙 」,「獨恆山南苞全晉,東跨幽燕,西控雁門,北纏代都 形勢甲天下1到了明朝,恆 山正式定名爲北裹,與東嶽泰山、華山、 南嶽衡山、中嶽嵩山等四嶽.並稱一五运】。 這座名山地處山西高原北部,氣候乾燥, 樹木稀少,山石裸露,顯得格外崢榮S奇。早 在西漢初年就有營建,之後歷代均曾,飾,到 明、淸時已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人稱「三 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一 一廟」。寺廟也1 依憑絕壁懸崖而築,似危樓懸閣,成爲恆山t 築景觀的一大特色。恆山有著名的十/\景,但 過去一直缺少水景點綴,直到一 一十世紀五十年 代末期建成恆山水庫,才能水色山光互相輝映 ,更增風采。遊山的入口在北麓金龍峽口,形 勢險要,琉璃磚建造的三重高大山門在恆山南 麓,由此上山,沿途峰迴路轉,有不少景致。 懸空寺爲恆山第|大奇觀,坐落在山腳下 的金龍口西崖峭壁上,距渾源縣城約五公里, 背倚翠屛山,面對天峰嶺,上載危厳,下臨深谷,險峻異常。它始建於公元六世紀北魏後期 ,至今已有1千四百多年的歷史,金、元、明 各代雖屢經修葺,但仍保留原來面貌,是中國 運用力學原理建造的出色古代寺廟建築群,也 是中國建在懸崖峭壁上獨一無一 一的木寺廟,倚 山作基,就岩起梵宮,與懸崖峭壁融合一體, 在不大的空間裡,簇擁著幾十座樓閣殿宇,其 布局和配飾,都充分表現出工匠們的才能技術 ,尤其還能在對稱之中求變化,分散之中有聯 繫,虛實相濟;旣不呆板,也不零亂,構思之 巧妙,令人叫絕。據說李白在遊太原後,曾到 雁門一帶遊覽恆山,並題「壯觀」兩字,字大 如斗,刻在懸空寺北太白祠附近左崖上。渾源 民謠:「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 」確也道出了懸空寺的雄偉驚險。古人的詩句 ..r危樓高百丈,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神。」對懸空寺的建築藝術有生動的 描繪。寺內石碑上曾記載建寺的艱苦歷程,初建寺時,匠人看到要在絕地千尺的半山崖上修 樓造閣,都望而卻步,後來有位李姓匠人帶領 1群巧匠,大膽地承擔了此項工程,把所有的 建材先在山下加工,然後用繩索連人帶料吊上 半崖,一錘一斧地凌空施工了好幾年,終於完 成了這件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在三十多 公尺高的峭壁上原有一處深不過十公尺、長四 十多公尺的凹壁,懸空寺就建在這凹壁之中, 下距谷底近百公尺。先在懸崖上鑿洞,打入一 排木樑以棧道爲地基,上鋪龍骨,然後起牆造 屋,寺下有幾十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撐著,這些 木樑和木柱互相組成一個承重的整體,使重重 殿宇安然無恙的向外空懸於絕壁上,從谷中仰 望,懸崖若虹;登樓俯視,如臨深淵。遠眺懸 空寺,殿宇樓閣,紅綠相映,高懸於半空中, 宛如美麗的風景畫。據史書記載,懸空寺一千 多年來歷經數次地震,依然屹立不倒,穩固異 常,不愧爲中國古建築中的瑰寶。全寺有南北對峙、中以棧道連接斷崖的三 層九脊殿閣兩座,共大小四十多處殿宇樓閣, 布局極爲緊湊,排列有序,自南向北,由低到 高,分爲三組..i爲道敎的三官殿,內供濃眉 黑顏的泥塑神像.,其次爲佛敎的三聖殿,奉祀 雙目微啓、肌豐面潤、端坐蓮台上的坐佛;三 爲佛、道、儒三敎合i的三敎殿,中間供奉釋 伽;牟尼,右係孔子,左爲老子.,三像神態各異 ,形象生動。各組殿堂之間上下迂迴,左進右 出,許多小徑是在亂崖上的山路,千迴百轉., 有的梯級棧道僅容1人通過,下臨萬丈深淵, 讓人如入迷宮、如履薄冰,十分刺激驚險。寺 內共有八十多尊銅鑄、鐵製、石雕和泥塑的各 種菩薩像,雕工精細。此寺背山臨水,周圍林 木葱蘢,淸幽靜寂。寺前恆山水庫每遇開閘放 水,泄洪勢如千軍萬馬,十分壯觀。 翠屛山是恆山兩座主*之一,和天峰嶺一 樣,都屬孤山式斷層山,山峰一層斷崖、一層綠帶,山路兩側,怪石.m峋•山養有®小山茌 ,據說秦始皇當年出遊至琅,歸途中到過這 裡,因此得名秦止嶺。後建接官亭,弍爲道士 們迎接皇帝、大臣及地方官吏的:w方•又改兒 停旨嶺。過大字灣,便可見到四株高數丈的迎 客松,傳係種於七、/\百年前的唐末宋初•是 恆山元老松。依次的景點是望仙亭、虎風口而 至果老嶺。在1個陡峭的靑石坡上,有幾個非 常淸晰的好像驢蹄和人腳踏過的跡印,深深凹 進石坡裡,傳說仙人張果老曾騎驢由這裡走過 ,因山高坡陡,路滑難行,不得不牽著毛驢爬 上山去,因而在此留下驢蹄印和腳印。 • 沿果老嶺南行,見一山花爛漫、棘刺雜陳 的深谷,叫紫芝峪,是百藥薈萃的寶地,其中 最著名的是黃芪。路北有松屛柏樟、凌雲欲傾 的翠崖,叫飛石峰,峰下有碧霞宮,它北依凌 雲閣、斗姆宮,南接山神廟、瘡神祠,東鄰純 陽宮、太乙廟,是恆山重要的古建築中心。出碧霞宮,沿飛石峰回首向東,又進飛石窟,窟 內東龕,是始建於北魏的北嶽寢宫和后土夫人 廟。寢宮初建時稱北嶽廟,也是1座巧妙地建 造在岩壁縫間的寺廟,三面巉巖擁抱,一方敞 開。寢宮南耳廟中,據說有一長達數百里、r 進可入仙境,出能回人間」的山洞,人稱還元 洞。窟內南龕,是綠瓦紅柱、小巧玲瓏的亭閣 「梳妝樓」,傳說住在寢宮的北嶽大帝夫人每 天淸晨都要來這裡對鏡梳理她美麗的長髮。與 飛石窟相鄰的夕陽岩,面西壁立,孤屛如削, 夕陽返照,雲成紫霧,繚繞岩前,猶如帷幕, 非常壯觀。 過夕陽岩,折向西行,在靑龍殿東南有潛 龍泉。傳說龍泉有雲,就會下雨。在刻有r潛 龍泉」匾額的小亭下,並列二井,苦井水味苦 澀,相距不過一公尺的甜井,水如甘露,令人 叫絕。據說恆山上的人們都飮用甜井水,每年 農曆四月初八恆山廟會,三、四萬遊人也都來飮用甜井水,而這口深不過數尺的甜水井,卻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恆宗大廟是北嶽主廟,這座依傍在半山峭 壁上的大殿,是恆山主峰現存11十座寺廟中規 模最大的,始建於北魏太武年間,經歷代修葺 ,到明弘治年間才改爲寢宮。大殿腳下是一座 崇高的山門,兩側有靑龍、白虎11殿。跨進山 門需奮力攀登1百零三級狹而高的石階,方可 到達寺廟大門。進入大殿,正中神龕內端坐著 頭戴天平冠、身披朱綾袍的北嶽大帝,神座上 方懸掛著康熙手書的「化垂悠久」御匾。大殿 前有幾十面石碑和牌匾,其中元代鐵鑄菱形的 「雲牌」和明代鐵鑄鍵盆,爲恆山文物之珍。 由恆宗大廟到峰頂,有東西兩路可通,峰頂上 最高處的古建築是會仙府,位於1個形如彎月 的窟中,內朔上、中、下八洞神仙和福、祿、 壽三星。 五台(wutai)山位於山西五台縣台懷鎭,周圍兩百五十公里,環列著五座圓渾高聳的山 峰,峰頂有I平坪寬濶有如疊土之台,故名五 台山;當地俗稱「充頭山J 。五峰分別爲東台 望海峰、南台錦繡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 峰和中台翠岩峰.,峯峯有景,望海峯可遙見滄 藏諸州和見到雲海日出的奇景,掛月峯有危蹬 千層和喬林拂月的奇觀,翠岩峯頂背陽處有永 不消溶的萬年冰雪,錦繡峯以幽美深邃著稱。 其中北台最高,海拔三千零五十八公尺,是華 北地區的最高峰,有r華北屋脊」之稱。 在這五峰間位居五台山中心的台懷鎭,是 /個山環水繞,居住著漢、滿、蒙、藏四族人 民共約兩千的小鎭,僧侶穿梭的寺廟多集中於 此。五台山現存共四十餘座寺廟,台懷鎭就佔 了十多座、寶塔如林,成爲香客如織的五台山 佛敎和旅遊活動中心。 相傳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氣候惡劣,一年 夏日炎炎,久旱不雨,五穀不生,百姓叫苦不迭,雲遊至此的文殊菩薩頓生善心,化爲和尚 到東海龍宮去借寶,看中宮外一塊叫做歇龍石 的黑色大石頭,此石淸涼異常,原供龍太子納 涼歇息。龍王估量這個和尙也無法搬走這麼大 的石頭,便假意答應了。不料文殊菩薩用手輕 輕1點,歇龍石突然縮小,文殊將它攏人袖中 而別,回到五台山,將此石扔在山溝裡,只見 山間頓時淸泉湧流,氣候突然涼爽起來。於是 人們把五台山稱爲「淸涼佛國」,把這塊神奇 的石頭稱作淸涼石,至今還躺在台懷鎭西南十 八公里處淸涼谷中的淸涼寺內,傳說文殊菩薩 常坐在石上講經說法,所以又稱之爲曼殊床。. 文殊菩薩取走歇龍石後,龍王五個兒子追 到五台山,用龍爪亂扒亂翻,想要找回歇龍石 ,因而把五座山峰峰頂扒成亂石成堆的平台, 人稱r龍翻石」,其實這是冰川時期由於冰凍 作用造成的礫石堆。五台山之所以天氣涼爽, 也主要是因爲地處華北,海拔又在兩千公尺以上的緣故。每年四月解凍,九月積雪,即使在 七、八月盛夏季節,山上最高氣溫一般也在攝 氏1 一十度左右o淸涼佛國之稱,由此而來。 五台山北及塞外,西北入代縣接雁門關。 由主峰發脈,分東西兩支分別向南延伸;東支 蒼崖峻石,深溝大壑,綿延百餘公里•,西支峯 巒重疊,山勢緩起慢伏逶迤而下,指向原平市 和代縣。山間主要河流有滹沱河、淸水河、褫 陽河和小營河等。這裡最暖處冬不封河,常年 無霜;最冷處終年冰雪不化。盛夏氣候涼爽, 歷來是世人旅遊避暑的勝地。 早在公元六十八年(東漢永平十年),印度 僧人摩騰和竺法蘭攜帶釋迦文佛畫像和四十1 一 章經來中國傳敎,並在漢明帝的支持下在五台 山大興土木,修建寺廟,使五台山成爲當時中 國的佛敎中心。北魏、隋、唐各朝又建了衆多 的寺廟。唐代是中國佛敎發展的極盛時期,據 說唐太宗登基之前曾遇文殊菩薩,並助他脫險,所以在他當上皇帝後,就下詔修文殊殿,五 台山由此成爲專門供奉文殊菩薩的道場。在唐 代佛敎極盛時期,五台山的佛寺建築多達三百 六十處,僧尼兩千多人。這時還有印度、日本 和斯里蘭卡等國高僧不遠萬里前來朝台。1四 ◦七年(明永樂五年),明成祖令太監在五台山 修建舍利塔和塔院寺等。到淸代,五台山寺院 多帶宮廷建築色彩,菩薩頂就是其中的典型代 表。淸康熙皇帝曾朝台五次,乾隆皇帝也曾六 次遊山,並住宿在菩薩頂上。現中門匾上的「 靈峰勝境」爲康熙御書,乾隆所題的御碑高六 公尺,四面刻有漢、蒙古、滿和藏四種文字。 但到一 一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寺廟建築僅留一 百一 一士 1處,僧尼也所剩無幾。現在,五台山 尙有唐、金、元、明、淸歷代所建寺院四十三 處,僧尼一百一十人◦這些僧尼勤於佛事,已 整理出歷代經書三萬九千册◦如今五台山文物 薈萃,珍品雲集,已成爲中國古代建築、雕塑和繪畫的稀世寶庫。 濟勝棟可視作五台山的南大門,從這裡登 山可到五台山腹地台懷鎭。顯通寺是台懷鎭的 名寺、五台山第一禪寺,也是中國最早的佛敎 寺廟之〗。建在漢明帝時大孚靈鷲寺的舊址上 ,大都爲明、淸遺構,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禪 處之/,規模也最宏大,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 ,相傳鎭北小峯菩薩頂與印度的靈鷲峰相似, 故這座位於菩薩頂山腳下的寺院,初名大孚靈 鷲寺。北魏孝文帝時大興土木擴建,由於當時 寺旁有花園,曾賜名花園寺。到唐代武則天時 ,改名爲大華嚴寺。明太祖洪武年間重修寺廟 ,賜額「大顯通寺」◦淸代經過重修,始具現 在規模。十年文革動亂遭受破壞,近年加以修 繕,巳恢復原貌。 此寺佔地八萬平方公尺,寺外山巒起伏, 林木葱懲.,寺內殿宇巍峨,松柏蒼翠o各式建 築約有四百餘間,中軸線上嚴整地排列著觀音殿、文殊殿、大雄殿、無量殿、千鉢殿、銅殿 和藏經殿等七進大殿,各殿風格迥異,無一雷 同。兩廂配殿整齊,齋堂禪院完好。大雄寶殿 爲全寺主殿,佔地六百多平方公尺,是五台山 寺廟殿宇最大的1座。無量殿相傳係明代無量 和尙創建,因而得名,純係磚石砌成,形制奇 特,殿內最吸引人的是一座「經字塔」,據說 是淸代蘇州信士許德興用十1 一年時間寫成的一 部「華嚴經」,組成一座大佛塔,一字字繩頭 小楷工整秀麗,令人不由得不驚嘆他的虔誠和 耐心。殿內還有席地靜坐的鐵羅漢,傳說明未 崇禎年間,五台山玉花池的一位老僧,雲遊北 國,四方化緣。每當手中所得布施足夠鑄一酋 羅漢時,就在所到之地祈請巧匠,精心鑄造。 直到完成鑄造五百羅漢的宏願後,老僧因無力 將所有羅漢運回五台山,便對每個鐵羅漢說.• 「老僧衰邁,力薄能鮮,無能將諸位運回五台 山,但願某月某日各自歸來,玉花池僧衆迎接,羅漢台上就座◦」到了那天,各路羅漢果然 已先於僧人在羅漢台上就座好了。只有一尊鐵 羅漢因在半路上被人點破是鐵鑄,而無法再行 動,就留在當地。於是老僧找到這尊羅漢後, 便就地蓋了 一座小廟來供奉祂。這便是五台山 五百鐵羅漢僅有四百九十九尊的故事。然而在 經歷了十年文革動亂後,現只剩下兩百一 一十三 尊,玉花池的殿宇已蕩然無存,這些倖存的羅 漢便被遷到無量殿內至今。 銅殿及兩側銅塔是珍貴的文物,銅殿共三 間,高三公尺多,明萬曆年間所建,柱額、銅 門及隔房雕飾精美。殿內供文殊菩薩銅像一尊 ,四壁銅佛像約萬尊。殿兩側的銅塔高八公尺 ,塔身刻滿佛像。塔原爲五座,象徵「五台」 ,現僅存的兩座,亦爲萬曆年間遺作。 塔院寺是台懷鎭引人注目的建築,寺內大 白塔成爲五台山地標之一。它的位置在顯通寺 南側,也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禪處之一,原是顯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後獨成一寺。 五台山接近內蒙、靑海等蒙、藏少數民族地區 ,自淸代起,佛敎中的喇嘛敎,也就是黃敎, 也進入五台山,形成黃衣喇嘛的黃廟和靑衣和 尙的靑廟併存的格局,這在中國各大佛敎名山 中是獨一無二的。寺中大雄寶殿和藏經閣間的 白塔便是喇嘛敎的象徵。白塔東邊的文殊髮塔 ,傳說是文殊菩薩顯聖時遺留的金髮在裡面。 羅喉寺位於顯通寺東隅,與塔院寺隔路相 望,也是1座黃廟,同爲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 ,始建於唐代,明弘治五年重修。據說明神宗 時又曾重建,因穆宗去世時,其子萬曆帝尙年 幼,李娘娘把江山暫托皇親李良。未料李良野 心勃勃,將李娘娘及少主打入冷宮。娘娘悔恨 向佛許願,如蒙保佑少主登基,將巨金重建羅 喉寺(當時名落佛寺),後來朝臣扶持少主登基 ,李娘娘也重修了此寺。淸時曾多次修葺,康 熙年間由靑廟改黃廟,住藏族喇嘛。釋迦牟尼出家前已結婚生子,取名羅喉羅,十五歲他也 出了家,成爲他父親的十大弟子之1,此寺乃 爲紀念他而取名爲羅喉寺。 寺院現存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經 閣、廂房、配殿、廊屋、禪房和塑像、配飾都 完好無損,是五台山保持最好的大寺院之1。 寺門兩旁有高的紅牆,夾著百多公尺長的鵝卵 石小路,使古刹益顯典雅幽深。後殿中心裝有 /套木造的活動蓮台,周邊刻水浪和十八羅漢 過江。圓盤正中,安裝有高達三公尺多的1朶 蓮花,四尊佛像端坐於內,七片花瓣合圍於外 ,由喇嘛暗中操縱輪盤,牽動繩索,使地下圓 盤緩緩轉動,花瓣時開時合,十八羅漢也隨之 旋轉,花瓣中的佛像也時隱時現,形成吸引人 的「開花現佛」。農曆六月十四日是文殊菩薩 生日,佛子羅喉羅以跳鬼相娛爲其祝壽;故每 年此日寺僧穿上奇裝異服,戴上鬼面具,隨鑼 鼓舞跳終日,成爲吸引觀光客的一大項目。龍泉寺位於台懷鎭南五公里的九龍崗山腰 ,被九座山峯環抱,南面爲1片開濶地。寺初 創於宋朝,民國初年重建,雖現僅存影壁、台 階、牌坊和三座院落,但影壁中間鑲嵌文殊騎 獅的巨石雕刻,牌坊從基石、抱柱、額枋、斗 拱到瓦頂,無1不精雕細刻,是寺廟中旣宏偉 又細腻的精品。 寺西邊約半公里矗立著1座令公塔,高十 公尺,三級六角。相傳楊令公戰死沙場後,他 的兒子楊五郞收骨建塔葬於此地,楊五郞後來 也在五台山出家當了和尙。他曾在此操練三千 僧兵,幫助楊六郞大破水牛陣◦至今在顯通寺 內還存放著一根傳爲楊五郞用過的鐵棍,重八 十1公斤,因打韓昌而成兩截。 鎮海寺位於台懷鎭西南五公里的山腰,依 山而築,這裡風景幽深秀麗,是五台山的1處 風景區◦寺建於淸代,內有1七i 1年(康熙 五十年)的御書碑文,現存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佛殿、宣敎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築一百 多間。殿內塑像衆多,多爲淸代塑造。上院以 宣敎殿爲主,院內有淸道光年間興建的十六世 章嘉塔;下院以天王殿爲主,內有十五世章嘉 活佛塔。十五世章嘉活佛住北京,每逢夏季來 此避暑,後來他改鎭海寺爲黃廟,以後這座廟 宇成爲黃廟衙門,,歷代M早嘉活佛都在這裡承襲 佛位。第十九世t代章嘉活佛被袁世凱委任爲 北京、西寧和五台山黃敎首領,並獲馬隊壯威 .,民0^後成爲國大代表,尊爲國師,五台山設 行署,莊產豐富,民國一 一十五年就可年收租八 萬多石。抗日戰後活佛去了南京,後隨政府到 了台灣。 金閣寺位於五台山的南台和中台之間,距 台懷鎭十五公里,據說文殊菩薩曾在此現身。 寺院坐落在海拔1千九百公尺的金閣嶺上,銅 鑄瓦,外塗金,因此山、寺均以金閣爲名。公 元七七〇年(唐大曆五年),從印度來的三藏法師不空被詔往五台山,根據道義禪師所說的文 殊菩薩顯聖的r金閣浮空」處而創建,一五五 八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重修。寺內現有殿堂一 百六十多間,觀音閣供奉高十七點七公尺的千 手觀音銅像,是五台山最高的塑像。 集福寺又名洪泉寺,位於台懷鎭以北一里 左右,建於淸朝,具藏式黃敎廟宇特色。後殿 西側的配殿內供有楊五郞塑像,內穿鎧甲,外 披袍服,頭稍上仰,氣宇軒昂◦楊五郞昔年在 太平興國寺出家,圓寂後他的弟子爲他塑了等 身像,從此太平興國寺又稱五郞祠,五郞祠現 已不存在,後人又在集福寺重塑五郞像,以表 達對這位民族英雄崇敬之情。 觀音洞又稱棲賢寺,在台懷鎭南三公里淸 水河東岸棲賢谷口岩邊,原來是達賴朝山禮佛 講經處,蒙藏僧侶入山皆要在此參拜◦這個寺 廟建於懸崖上,大殿主供八臂十一面觀音,像 面染紅、綠、藍、白等色,表示種種變化的法r 目.,殿R於石壁中,高居懸崖之巔。殿後有兩 處洞穴,左穴有淸泉,泉水甘沙,因洞內原供 有Mi音菩薩,遂稱觀音洞;右洞狹小,傳說是 達賴喇嘛六世倉央嘉措在康熙年間來此避難, 曾在洞內跏趺靜坐達六年之久。 菩薩頂位於台懷鎭顯通寺北側的靈鷲峯頂 ,也是五台山五大禪處之1。相傳昔年文殊菩 薩就住在這裡,名眞容院、大文殊寺,聲名遠 播,顯赫/時,中門大匾上有淸康熙帝御書「 靈峰勝境」。菩薩頂創建於北魏,歷代幾經重 修,寺院規模宏大,佔地四十三畝,有殿堂、 樓房、僧舍和禪堂四百三十多'K,其格局均按 皇宮模式建造,金碧輝煌,是五台山最大、最 完整的喇嘛廟。寺前築台階1百零八級,在佛 敎中象徵人間一百零八種煩惱,暗寓上山朝拜 文殊菩薩,就可以把人間煩惱抛在腳下。 在「水滸傳」中,酒醉如泥的魯智深步履 蹣跚地登上台階砸開山門,大鬧五台山,演出了1齣令人捧腹的鬧劇,也使菩薩頂更加有名 。寺內五尺大銅鍋三口,爲六月大會和镇、節 施粥做•「萬人齋」所用◦據說.「萬人齋」後, 小和尙還得用大黃牛拉著犁在鍋底耕鍋巴,可 見鍋之大。文殊殿內的文殊菩薩騎著靑獅,手 持利劍,頭頂五髻,所以也有五台爲文殊五髻 的說法◦在佛敎中,文殊和普賢是釋迦牟尼的 左、右脇侍,文殊是智慧和威猛的象徵。 菩薩頂上還有1座「滴水殿」,饒富趣味 。即使是久旱無雨之時,寶殿四擔依然雨珠淅 瀝,天長日久r水滴石穿」,檐台石條上被滴 出了1排排深坑。 黛螺頂寺建於台懷鎭東的陡峭山脊上,佔 地三千平方公尺,殿堂僧房一 1十多間,第一座 殿爲站壇殿,六角台基、六角重檐攢尖頂,是 五台山寺廟群中獨|僅有的形式。殿內主供釋 迦牟尼站佛,以及五台頂五種文殊法像於/室 的五文殊;五台山的五座山頂各有/尊文殊菩薩法像,即中台孺童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南 台智慧文殊、西台獅子吼文殊和北台無垢文殊 。一般人走遍五座山頂、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薩 ,稱爲「大朝台」•,但來到黛螺頂,一次就能 膜拜五尊文殊菩薩,叫做r小朝台。」 殊像寺創於元,明弘治和萬曆皆曾重修, 爲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也是靑廟十大寺之一 ,殿堂樓房五十多間,佔地六千四百平方公尺 ,殿正中文殊閣是五台山台懷鎭中心區最大殿 宇,殿內文殊菩薩塑像高九公尺三,遠近聞名 。大殿內三面牆上的五百羅漢圖,是古印度佛 國世界的縮影。 岩山寺位於五台山北麓,創於金正隆三年 (一 一五八年),南殿文殊殿元代曾重修,但所 存塑像皆金代風格。殿內四壁滿布壁畫,是金 大定年間宮殿畫師王逵奉旨在此整整工作了十 年才完成的:西壁爲釋迦牟尼生平,渾然一體 的大幅壁畫中,每個細部自成獨立的內容:南壁描繪羅刹女拯救海上五百商人行船遇險的故 事,東壁以宋、金都市風情來描繪經變故事和 人情習俗,北壁爲佛敎警世故事,壁畫內容豐 富,是現存最優秀的金代壁畫。 此外,圓照寺在顯通寺附近,面積一萬二 千六百多平方公尺,殿堂八十多間,它出名在 正殿後的藏式白塔,內藏明永樂初年來華傳敎 的印度高僧寶利沙者的舍利子。廣宗寺建於民 正德年間木造銅瓦的銅瓦殿是該寺主殿,殿內 有銅鑄的十八羅漢。寺內墓塔是把兩百卷「大 毗婆娑論」釋成藏文的法尊法師的靈骨塔。萬 佛閣是院塔寺的屬廟,除殿內有泥塑小佛像萬 餘尊外,五龍王殿內供奉的金臉五龍王是五台 山特有的神像,殿對面的古戲台是專爲五龍王 唱戲而設,六月大會時台上演出民間戲曲。南 山寺是元代所建的大寺院,殿堂三百多間,多 以靑石和漢白玉石砌成,尤其殿內石刻內容十 分豐富,包括花卉、動物、吉祥圖案及神話、歷史故事等兼具佛、道、儒三家內容,而且藝 精畫美,爲同類中翹楚,可稱得上中國石_藝 術博物館o普化寺是台懷鎭南的古寺,景色幽 美,寺前影壁磚離r福祿壽三星拱照」、「周 文王請姜太公」等皆係五台山寺_影壁中的精 品•,大雄寶殿裝修精細而華麗,山牆內壁有描 槍釋迦牟尼生平的大型壁畫。 每年農曆六月初四至十五,五台山都要做 道場、辦法會,全山的喇嘛、頭戴各種面具、 身穿奇裝異服,唸護法經、跳金剛舞,在菩薩 頂r鎭魔」。十五日到羅喉寺「跳神」,並由 衆喇嘛簇擁著彌勒佛像、坐大轎的大喇嘛、騎 馬的二喇嘛,敲鑼奏樂遊行,十分熱鬧。 五台山除了有許多廟宇古蹟可供參觀外, 還有I些名勝和特產値得推薦。其中的寫字崖 位於台懷鎭石嘴村東1公里處,崖上有字,但 平常看不見,只有用水洗濯後才能顯出字跡, 爲£台山奇觀之I。明月池位於台懷鎭東南八公里處的淸水河東岸,四闺林蔭蒼翠,景色浸 美,池中有碗口大的泉眼一處,池水澄明,天 馬行空,反映如鏡。五台縣李家荘有一老「岩 溶魚泉」的景點,洞口直徑約十公分,平時泉 從洞出晶瑩甘冽,每到淸明節前後三天,但見 1條條金絲鋰魚自洞口游出,魚水爭湧,人稱 五台山窟魚。 五台山硯因石料產於文山,故亦名文山石 硯。石硯分黑、綠、紅、紫四種,色澤純淨美 觀,黑和綠色品質較好。生產始自明代,因產 地不同而有段畝山的段硯、鳳凰山的鳳硯和崞 縣(今原平市)的崞硯,石紋剛中帶柔,細腻而 不滑;用起來不滲水,發墨快,濃淡相宜,汁 不易乾。台硯的雕刻技藝尤爲精巧,有浮雕、 半起胎、立體和過通等多種各樣、隨意成形等 ,有特色的傳統硯式包括雕琴式硯、象耳瓶硯 、1 1龜坐浪硯、仿宋鸚鵡桃硯和仿漢石渠閣瓦 硯等立體硯。五台參也稱台黨參,條短粗肥,皮緊有橫紋•,性和味甘,有補中益氣、驅寒祛 熱的作用,旣可治療虛寒病症,又能滋補身體 ,是中醫常用藥物。五台蘑是產在五台山頂的 _菇,與張家口產的「口蘑」齊名,有銀盤、 香蕈兩種。香蕈味淸香,銀盤以菌蓋大、色白 如銀盤而得名,葷炒、素食皆相宜,是當地待 客的佳品。長年食用台蘑能使人體質健壯,延 年益壽,可舒筋活絡,降低膽固醇,著名中藥 「舒筋散」主要成分之一即台蘑。 旅遊勝地長治和陽泉 長治(changzhiA)市是山西省重要的工礦 城市,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公元 前1千多年前的商代即爲黎國地,戰國時韓國 在此置別都,東漢末爲上黨郡治,唐代成爲潞 州府治。明嘉靖後係潞安府治,並置長治縣, 自古爲山西東南部名城。1九四五年十月建市,歸屬太行區。一九五〇年改爲工礦區,一九 五二年恢復市建制,一九五三年後成爲地級市 。現在除了市區和郊區外,還轄有潞城縣級市 ,以及長治、長子、沁源、沁、平順、襄垣、 屯留、黎城、武鄕和壺關等十個縣。 這個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上黨)盆 地,東跨太行山,西傍太岳山,地形北高南低 ,中部地勢平坦,濁漳河縱貫其間;佔地面積 一 一十點八平方公里的漳澤水庫點綴於市區的西 北。全市面積三百三十四平方公里,有六十多 萬人口。矚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約攝 氏八度,年雨量爲六百一十公釐,最佳旅遊季 節爲每年的四至十月。 對外交通發達,陸上交通有鐵路通往邯鄆 ,太原至焦作的鐵路也經過這裡,乘火車還可 以到達晉城和鄭州。公路有長途巴士和外地營 運頻繁,高速公路往東北可至邯鄆、朝南可達 晉城和焦作。市區交通四通八達,票價低廉,服務良好。郵電通信也很方便,當地郵政編碼 爲〇四六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三五五。這裡 市面頗爲繁榮,附近農產品豐饒,〃煤鐵礦產豐 富,以手工製鐵業著稱,現在境內擁有兩百多 個工礦企業,並有縫紉機、自行車、機車、合 成脂肪酸、絲織和針織等輕工業。特產有潞酒 和黨參等。三十九公尺高的炎帝神農是市標。 自古以來長治市就是旅遊勝地,名媵古蹟 頗多。其中的靈空山位於沁源縣西北三十公里 處,是聞名全省的自然風景區,係太岳山支脈 ,又名九頂山,山上松林密布,千峰疊翠,峭 壁如削,山澗深邃,花草樹木種類繁多,藥用 植物就有百種左右,蘑菇和木耳遍野。山裡松 樹也千姿百態,還有非常罕見的油松之王的奇 松「九杆旗」,它一莖出土,派生九枝,枝枝 筆直挺拔,樹高達四十多公尺,枝粗約六十多 公分。密林深處藏有古剎聖壽寺,背靠絕壁, 前臨深谷,有殿宇僧舍近百間,大殿塑有先師菩薩和四海龍王像。寺內碑文記載• •唐懿宗四 子李侃於唐乾符六年因避黃巢來此削髮爲僧, 死後諡封爲先師菩薩。山中還有仙撟飛跨1線 天、蓋海洞、十八盤和五龍池等天然勝景。 紫團山位於壺關縣東南隅,山上蒼翠蓊鬱 ,奇峯疊起,紫氣氤氳,山上有白雲寺,下有 紫團洞,爲曲折幽深的自然溶洞,形形色色的 鐘乳石構成六十多個景觀。洞西南有眞澤宮, 始建於唐昭宗乾寧元年,現存樓殿等建築物1 百多間,氣勢雄偉。 上黨門在長治市區西南角,是古上黨部署 大門,建於隋開皇年間,金代燬於兵火,現存 上黨門和鐘樓爲明代洪武年間所重建,是一地 方衙署,富有民族特色的門庭式建築。天順年 間在門右側又增建鼓樓一座,與鐘樓對峙。據 說慈禧太后少年時曾隨父在這裡讀過書,歷史 上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詩章。登門樓遠眺, 長治城廓盡入眼簾。觀音堂在長治市西南五公里處的梁家莊, 是小巧玲瓏四合院式的佛敎寺院,創建於一五 八1 一年明萬曆十年,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 、觀音殿和配殿。觀音殿居正中,前檐築券棚 式廊屋,殿頂飾琉璃脊獸,殿內三面滿布塑像 ,或設於壇上,或懸於半空,觀音、文殊、普 賢三大士像居中,周圍十八羅漢環繞,兩側雕 有一 一十四諸天,上部有十一 一圓覺菩薩,分別駕 麒麟、獅、象等神獸。再上懸塑天宮樓閣,西 方聖境,前面還有四大天王、護法金剛、帝釋 和供養人等共四百多尊,塑工精巧,線條流暢 ,金碧輝煌,是明代彩塑佳作。 玉皇觀是規模較大的道觀,在市南一 一十公 里處的南宋村。現存建築有觀前的樂台、觀側 的東西廂,以及觀內的門廡五鳳樓、左右鐘鼓 樓、耳房、東西配殿、享亭、左右齋舍、玉皇 殿、一 一垛殿等,其中五鳳樓和西配殿是元代遺 物。其中五鳳樓建構最佳,寬深各三間,兩層四檐高一 一十公尺,一 一層上設廊柱和內柱各一周 ,周設勾欄,供人憑眺,結構壯美精巧,樓頂 琉璃脊獸至今完好無損,龍、鳳、人物、花卉 等,生動活潑,製作精細,色澤鮮艷,實屬我 國琉璃組件中之佳作。 黃崖洞在市轄黎城縣北部,是海拔兩千公 尺峭壁上的天然石洞。山中有峽谷長三公里半 ,兩側峭壁千仞如削,奇峰雲繞,氣勢巍峨不 凡。峽谷盡頭爲黃崖洞入口,再登三十1 一公尺 的石梯,眼前豁然開朗,洞中景物一覽無遺。 仙堂寺在襄垣縣城東北11十五公里的仙堂 山腰,這是群山環抱,幽深隱秘的古寺。寺內 外五泉湧出,人又稱其爲五龍寺。建造時日成 謎,傳說某大風雨夜,走石飛砂,次日林木傾 毀,卻出現橫額上書r仙堂」的古寺。明淸兩 代皆有修葺,現存山門、東西配殿、三佛殿和 禪院等。殿頂蓋琉璃瓦,殿內佛像法相莊嚴, 乃明代所塑。西北山崖高峻如削,崖下媧皇閣寬五間,高三層,結構奇巧,周圍高峰相襯, 猶如山水畫中的玲瓏小屋。寺前有樂樓、關帝 殿、黑龍潭、煉丹洞和琉璃崖等勝景。 南涅水石刻造像在峰嶺秀麗、川泉交錯的 沁縣境內。1九五九年在沁縣南湼水村1處古 寺遺址中出土了大量雕刻藝術品,經專家整理 後,於1九八九年九月建成規模宏大的石刻館 ,這是中國最大的石刻館,從公元五1〇年北 魏到I〇三1年北宋六個朝代的石雕文物,共 七百六十件,都是國內罕見的珍品。■石刻石雕 品中有形狀各異的石塔,塔身周圍雕有佛龕、 佛像、花卉紋飾,雕工精巧,無與倫比;並有 人身造像三百尊,大的高三公尺,小的不過三 十公分,衣飾風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還有 石碑五十多面,碑上有的是精美如繪畫的造像 ,有的是蒼勁飄逸的文字記事•,更爲珍貴的是 石刻書法中還有公元三六五年至四一 一七年中國 歷史上卓越詩人陶淵明手書「擬古雜詩」的眞跡石,有中國女皇武則天的題詞石刻,有十七 世紀淸康熙皇帝手書的「千字文」碑等,都是 全國碩果僅存的珍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値。 法興寺始建於北魏,位於長子縣東十五公 里,東至長治市區僅數公里,寺內圓覺殹的靑 石八角柱有纏枝花紋、前擔靑石牆雕動物蓮花 圖案;殿內除高大的釋迦像,還有俊秀豐潤的 圓覺像六尊,以及一盞靑石雕造的唐長明燈, 都是値得一看的古文物。 白雲洞位於黎城縣南方白玉崖底,兩邊靑 山環繞,背上千仞絕壁,是神奇的天然岩洞。 主洞長一百1 一十公尺,最寬處四十公尺,最高 處七公尺,洞內鐘乳石玲瓏剔透,洞內有洞, 洞洞相通,以矇朧的燈光映照,宛若迷宮。 陽泉(Yangqllan)市是山西省的第三大城 市,在一 一十世紀以前是平定縣的一個小村落, 一九〇七年石太鐵路通車後才開辦煤礦,逐漸 發展爲城市0一九四七年設工礦區,一九五一 一年建市,附近礦藏有無煙煤、鋁礬土、硫化鐵 和鐵等。現在鋁土礦和硫化鐵礦大量開採,煤 年產量約一千七百萬噸,有中國最大的無煙煤 礦。除採礦外,這裡還有煉鐵、機械、建材、 紡織和食品加工等工業,東面的娘子關有大型 的火力發電廠,成爲孟縣、壽陽、平定和昔陽 等縣的經濟中心。在行政區劃分上,除了城區 、礦區和郊區外,還轄有平定縣和孟縣。 這個地級市位於山西省東部太行山的西側 ,坐落在石家莊至太原的鐵路線上,面積六百 一 一十七平方公里,市區面積約兩百平方公里, 有九十多萬名居民,全市人口超過兩百萬。對 外交通相當方便,除了石太鐵路外,還有窄軌 鐵路通昔陽等地,客貨運暢通。公路交通更是 發達,有高速公路通往陽曲及河北省境內,一 般公路更是四通八達,成爲山西省東部山區的 公路交通樞紐。市區交通非常方便,公共汽車 票價低廉。郵政電信辦得不錯,到處可見呼叫器、手提電話和公共電話,郵政編碼爲〇四五 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三五三。 當地有許多旅遊點値得參觀,其中市東北 郊十公里處山腰,建有一座關帝廟,背山面水 ,環境淸幽。此廟原爲佛寺,額曰• r萬歲寺」 ,至淸代佛像均被損毀,乃改奉關羽,並改名 關帝廟。現存正殿,寬深各三間,六架椽,屋 頂歇山式,殿內四壁繪有關羽故事壁畫。 娘子關位於平定縣城東北四十五公里處•, 雄踞於晉冀兩省交界處,爲三晉東面的門戶和 交通要道,形勢險要,素有天險之稱,是長城 著名的關隘。其名稱來歷1說是因爲這裡修築 過紀念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的「妒女祠」•另 爲唐平陽公主曾在此駐兵,在娘子關一帶還可 見許多和平陽公主有關的遺跡,如南門上的「 宿將樓」、桃河彼岸的「點將台」、綿山的「 避暑樓」等,相傳都是平陽公主所建。在避暑 樓以東的山坳裡,有一個終年不涸的小水潭,傳說是當年平陽公主的洗臉盆。 現存的關城是明末重建,背依綿山,面臨 萬丈深峪,關城兩翼之長城隨山勢婉涎,爲晉 冀間天然屛障•,桃河環繞西北,曲折奔流而去 ,眞是r襟山帶水,金城湯池。城堡東、南開 門,其中南門危樓高聳,氣宇軒昂,額書「京 幾藩屛」四字,點出了娘子關的重要地勢。東 門和/般城門相似,堅固厚實,題額「直隸娘 子關」五字,特別醒目。登上城堡的宿將樓台 ,天地頓覺開闊,心曠神怡。憑欄眺望,山光 水色,與古老的娘子關城堡相互輝映。 出娘子關城堡東門,前行約三百公尺,便 是傳說中的妒女祠廢址和有名的水簾洞瀑布。 在娘子關i帶,有豐富的地下水源,泉眼衆多 ,水簾洞瀑布便是最大的1個。這個方圓1 一十 公尺的泉眼,終年不停地湧出翻滾的泉水,震 耳欲聾。從泉眼裡翻起來的水淸澈透明,綴飾 箸無數白色浪花,從旁邊一個高數十丈的陡峭澗壁上直瀉下去,融入桃河施施然流走。 藏山古稱孟山,位於孟縣城北十八公里, 這裡隱藏著一段忠肝義瞻的故事:春秋時晉大 夫趙朔被晉景公殺害全家,臨刑前將幼子托孤 於門客程嬰。程嬰爲效忠恩主,捨己子代斬, 携孤兒趙武潛入孟山藏匿,這就是平劇「捜孤 救孤」的感人故事。山上十景,奇麗壯觀,廟 宇依山而建,亭台樓閣精巧。山峰南北對峙, 名南障、北障。北障深邃崖壁建有趙武祠•,東 側的報恩祠,祀程嬰、韓厥和公孫杵臼等護孤 忠臣,左側山腰的藏孤洞有石刻記載。 萬花洞位於距孟縣城約三十公里的山腰, 洞內地面、空中千姿百態的鐘乳石,與人、鳥 、獸、花草、魚蟲等十分神似。 呂梁忻州朔州風光好 呂梁(LEiang)地區是山西省西部相當於地級市的行政地區,除了市區外,還轄有離石 、孝義和汾陽三個縣級市,以及文水、中陽、 興、臨、方山、柳林、嵐、交口、交城和石樓 等十個縣,地區政府設於離石市。這是一個礦 產豐富的城市,但因附近景點衆多,旅遊業也 很興旺,市景繁榮,有鐵、公路對外連絡,交 通方便。郵政通信情況良好,郵政編碼爲〇三 三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三六〇一。 這個地區重要旅遊點的龐泉溝自然保護區 ,位於交城縣西北部的呂梁山中,是國家級自 然保護區和山西省主要林區,景點衆多,這裡 有海拔兩千八百三十公尺的呂梁山最高峰,景 觀原始,峯峻山奇,泉淸瀑飛,珍禽異獸出沒 ,景色誘人。林中棲息的美麗褐馬雞,拖著類 似孔雀的長長尾巴,爲中國特有珍禽,是一級 保護動物。 玄中寺位於太原西南約六十五公里,建在 交城縣西北十公里處的石壁山上,地勢險要,山崖絕壁環抱,所以又叫做石壁寺。寺周園疊 嶺環繞,翠柏成蔭,是幽靜的佛敎聖地。始創 於公元四七一 一年(北魏延興一 一年),時有曇鸞大 師住寺中研究淨土宗,被譽爲「神鸞」,後由 他的弟子道綽繼承衣鉢發揚光大。• 唐貞觀年間重建此寺時改名爲石壁永寧禪 寺,貞觀九年唐太宗親臨拜謁,公元六四一年 (貞觀十五年),名僧善導在此皈依淨土法門, 永寧寺因而揚名天下,成爲唐代全國佛敎三大 戒壇之一。後來日本親鸞接受曇鸞一脈相傳的 淨土宗敎義,在日本建立淨土眞宗,成爲日本 佛敎中的重要派系,所以日本佛敎徒視玄中寺 爲r祖庭」。玄中寺內殿宇巍峨古雅,綠樹成 蔭,現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萬佛殿、千佛 閣、善法殿和東西配殿等建築,金碧輝煌,富 麗堂皇。 . 寺內有豐富的珍貴文物,値得細看的是北 魏時代造像的石刻、唐代的高氏碑,以及宋、金、元和明等歷代的碑刻。寺院後爲千佛閣, 裡面陳列了上千的銅鑄佛像。寺院外面的山崗 上有古佛塔,登臨其上,玄中寺全景一覽無遺 。牡丹、風竹、花椒和棗樹在寺內爭奇鬥妍, 人稱r玄中四絕」|。 卦山位於交城縣北三公里處,因山的形狀 酷似八卦而得名。這裡峯巒疊嶂,古柏參天, 築有天寧寺、書院、朱公祠、關帝廟、三敎堂 和文星閣等建築。其中天寧寺創建於唐貞觀六 年,寺內殿宇雄偉,三進院落由低而高,層次 分明有致。山門內兩廊有古唐碑、明鐵碑和歷 代重修碑。前院的千佛閣仿宋代建築,內有三 尊高約六公尺的鐵鑄佛像,每尊佛像旁另有六 尊鐵鑄弟子◦大佛殿內正中供有釋迦牟尼佛像 ,背後有「八仙過海」懸塑,殿前五根明柱, 基石雕靑獅、白象、朝天吼。過大佛殿,登一 百九十八級石階上毗盧閣,遠眺蒼松翠巒,份 水如帶,良田千頃。附近汾陽市的杏花村是汾酒和竹葉靑酒的 產地,坐落在汾陽縣城北十五公里處,距太原 市區九十公里,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 時代,杏花村就以釀酒而聞名,吸引了歷代的 許多大詩人和大文學家,如李白、杜甫、杜牧 、宋延淸、顧炎武和傅山等都曾來此喝過汾酒 ,並賦詩讚譽。杜甫的千古名詩「淸明時節雨 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 童遙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便是指此。明 末李闖起兵時路經杏花村,曾爲痛飮美酒而停 留三天,書下r盡善盡美」的題匾。村內的杏 花村汾酒廠生產汾酒、竹葉靑、玫瑰汾酒、白 玉汾酒等多種名酒,遠銷海內外,馳名天下。 廠內現存酒泉井,傳說昔年r醉仙居」酒店主 人爲人厚道,有一位仙翁老道衣裳襤褸,三次 飮酒,不付分文,感店主人厚道熱情,遂吐酒 入井,變古井爲神井,也就是現存的酒泉井。 則天廟位於文水縣城北五公里南徐村,相傳這裡是武則天的故鄕。天寶七年唐玄宗詔令 州、縣在歷代帝王肇跡的地方修葺廟宇;文水 縣便在武周皇帝武則天的故鄕建廟塑像,尊爲 r則天聖母」,殿內木製神龕供有帝后裝女像 。此廟山門上築樂樓,供酬神用。金代曾予重 建,面闊三間,與五台山佛光寺的構造有相似 之處。 忻州(xinzhou)地區是山西省中部的行政 區,與地級市同,轄有忻州和原平兩個縣級市 ,以及代、神池、五寨、五台、偏關、寧武、 靜樂、繁峙、河曲、保德、定襄和岢嵐等十一 一 個縣,地區政府設在忻州市。這個城市工礦業 興盛,交通便利,有鐵、公路及高速公路通往 太原及大同等城市。當地郵政編碼爲〇三四〇 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三六三1。當地著名的土 產有忻州瓦酥,爲麵粉、蛋黃、食油、砂糖調 和烘烤而成,酥脆香甜,久放色味不變,因形 似瓦片而得名,始製自明末淸初,內外金黃色,印有「忻州瓦穌」字樣。 這個城市也有很多歷史名勝古蹟可供參觀 ,其中的奇村溫泉,位於忻州市區西北1 一十公 里處金山腳下的奇村,泉眼深一 一十六公尺,水 溫攝氏六十三度,含有硫化氫、硅酸等多種礦 物質,爲複合泉。水質之優良,經專家鑑定爲 全國第一,在世界上也屬罕見。水中含多種對 身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消除過敏、消炎、 止痛、鎭靜、袪痰、降血壓和增加免疫力等綜 合作用,可治療關節炎、皮膚病、糖尿病、高 血壓、濕疹、外傷後遺症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等多種疾病,而且非常有效。 雁門關位於代縣境內,「天下九塞,雁門 爲首」,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爲歷代戍 衛重地。東西兩翼山巒連綿起伏,山脊上的長 城蜿蜒而行,如巨龍盤據在山巒之間,東走平 型關、紫荆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翰海 .,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可達黃河岸邊。雁門關有東、西兩門,皆以巨磚疊砌,雄 偉軒昂,門額嵌「天險」、「地利」二匾。東 西兩門上曾建有城樓,內塑宋代威震邊塞的楊 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爲李牧建祠立碑, 可惜城樓和李牧祠在抗戰時都已毀爲殘垣斷壁 。唐代詩人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流傳至今, 寫出了雁門關的豪邁氣勢:「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胭 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檇玉龍爲君死。」登關 遠眺,群山之間數十里1片平灘,就是當年楊 家將大戰遼兵的金沙灘古戰場。這附近代縣棗 林鹿蹄澗村中的兩百多戶居民大多數姓楊,據 說都是楊家將的後代,村中有元代所建的楊業 祠.,五台山中九龍崗上有令公塔,北山寺附近 有五郞廟,都是後人爲紀念1代忠良而建。 閻錫山舊居位於定襄縣城東北1 一十一 一公里 處的河邊村,始建時間約一九一三年,此後又建建停停,直到一九三七年形成今天的規模, 共耗資一百四十萬雨白銀。整個建築群坐東向 西,佔地面積三萬三千多平方公尺,有一 一十七 座院落,八百多間房屋。現存十/\座院落,五 百七十五間房屋,共分上、下兩大院,前後爲 東、西花園。東花園一進三院,高大宏偉,雕 樑畫棟,是中國傳統的宮殿式建築•,西花園規 模較小,有三座小四合院。 朔州(shuozhou)市是山西省北部的地級 市,它北有大同,南有忻州。在行政區域劃分 上,除了市區的朔城區和平魯區外,還轄有山 陰、右玉、應、懷仁等四個縣,以工礦和農業 爲經濟支柱,對外交通鐵、公路方便。市內交 通也辦得不錯,市容整潔,是一個中等的內陸 城市,郵政編碼爲〇三八五〇〇,電話區號爲 〇三六1八。 當地不乏觀光景點,其中的崇福寺爲著名 的名勝,位於朔州市東街北側,始建於公元六六五年(唐麟德11年),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旨 敕建。遼時曾作爲林太師衙署,因而又稱林衙 院。寺內殿閣五重,規模宏偉,建築壯麗,包 括鐘樓、鼓樓、千佛閣、文殊堂、地藏殿、三 寶殿、彌陀殿和觀音閣等建築。主殿是七間四 進的彌陀殿,建於一 一四三年(金皇統三年), 爲寺內最大的殿堂。殿內塑像高大雄偉,分布 在長跨四間的大佛壇上,主像結跏趺坐,中爲 彌陀佛,左係觀世音菩薩,右爲大勢至菩薩, 佛敎稱之爲「西方三聖」;主像兩側塑四尊脇 侍菩薩,台前兩角有兩金剛侍立,怒目圓睜, 威風凜凜。這些彩塑都是建殿時的作品,雖經 明代重修,但造型、軀體、衣飾和面容並沒有 變化,爲金代塑像中的珍品。殿內四壁滿繪紅 、藍、綠三色爲主鮮艷的佛、菩薩和千手觀音 壁畫,共三百四十五點七五平方公尺,保存完 好,亦爲金代原作。在同一座殿堂中,將建築 、塑像、壁畫、琉璃以及門窗隔扇、檐下匾額和墨書題記等多種金代文物薈萃在一起,經八 百多年的歲月滄桑,依然完好無損,實屬難得 。在寺內還保存有木雕樓閣形佛龕,唐、遼、 宋幾代石雕造像和不少出土文物,其中遼代石 像和北魏石塔塔刹也很引人流連。 應縣境內的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 ,建於一〇五六年(遼淸寧11年),平面八角, 外觀五層、內夾四層,實爲九層,總高六十七 公尺一三,底層直徑三十公尺,是中國現存最 古老、高大、結構精巧的木造佛塔。塔內明層 都有塑像,頭層內是碩大肅穆釋迦,內槽壁面 六尊如來佛像彩繪,色澤艷麗,是少見的壁畫 佳作。 . 木塔所在地的佛宮寺,在金、元時代叫做 寶宮禪寺,規模非常宏大,在金代時就佔地四 十餘公頃。但自明、淸以後,寺院規模逐漸縮 小,至1八六六年(淸同治五年)後,所剩最後 的九間大殿也遭破壞,唯存木塔。近千年來,木塔經受多次強烈地震的考驗,仍圪立如初。 在整修木塔時發現了1批珍貴的歷史文物,尤 以探藥圖、木板套色絹料佛像畫和經卷最爲突 出,均係遼代遺物。經卷包括手抄、手刻本、 木版印刷本兩類,有的經券長達三十多公尺, 令人讚嘆。這些經卷年代久遠,有公元九九〇 年(遼統和八年)、統和11十1年和I〇七1年 (咸雍七年)的,在研究中國印刷發展、與其他 國家文化交流,及硏究遼代政治、經濟、文化 和宗敎活動方面,都有極高的價値。 淨土寺在應縣城內東北角,俗稱北寺,創 於金天會11年二 二 I四年),雖經歷代修葺, 尙保持金代風格,主殿大雄寶殿內藻井及天宮 樓閣結構玲瓏、造型繁複,金碧輝煌;藻井底 金龍盤繞,氣勢雄偉。殿內有淸代壁畫,構圖 及畫技具民間傳統風格,是値得一看的金代規 制廟宇。 陝西(shaanxi)省簡稱陝或秦,位於我國西北地區的東面,北處黃土高原,南部屬秦巴 山地,中部爲谓河平原。西周初年周公和召公 以陝原(今河南陝縣)劃地分治,陝原以西歸召 公,即爲陝西。春秋時陝西歸秦國所有,故又 簡稱秦。全省面積十九萬多平方公里,_西安 、咸陽、寶雞、延安、漢中、銅川、:ffl/B南等七 市及楡林、商洛、安康三個地區,省會西安市 ,總人口三千五百萬。 西安是中國最早都城 西安(xian)市是我國建都最早、最長的 歷史文化名城,名列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是中 國古代政治文化的中心。早在數十萬年前,已 有藍田猿人和大荔猿人活動的足跡•,在六千多 年前,這裡便有我國最早的原始村落,代表仰 韶文化的西安半坡村。到了公元前十|世紀, 這塊關中盆地已注定成爲兵家必爭之地。唐代詩人杜甫曾說「秦中自古帝王地」,一語道出 關中地理位置與政治的重要性。• 秦中也叫做關中,是指函谷關或潼關之西 、以西安爲中心的渭河平原地區,因春秋戰國 時地屬秦國而得名。古代的鍋京,秦朝的咸陽 ,西漢和隋、唐的長安,也都是今日的西安。 先後有周、秦、漢、隋、唐、西晉、北周和西 魏等十多個朝代在此建都,連黃巢和李自成也 曾在這裡建立過政權。西安從漢朝開始便成爲 中國與世界各地通商貿易的重要城市,著名的 「絲綢之路」,就是以西安爲起始點。唐末政 治中心東移後,西安仍係西北軍事重鎭◦元朝 的安西王府、明代的秦王府和淸朝的陝甘總督 行署等都設在這裡。一三九〇年,明代將這裡 定名爲西安,一九二八年設西安市,一九三〇 年改西京市,1九三五年隴海鐵路通車,一九 四三年改回西安市。抗日戰爭期間成爲當時後 方主要城市之一,沿海地區工廠大量遷入,促進了城市的發展。一九四九年後,西安列爲中 國重點建設地區。 這個城市是陝西省的省會,爲地級市,西 安市區轄蓮湖、新城、灞橋、未央、閻良、碑 林和雁塔等七個區,另轄有長安、高陵、藍田 、戶、臨潼和周至等六個縣。面積八百六十一 平方公里,人口約七百萬;市區面積不足1百 平方公里,人口三百多萬。在地理位置上,居 中國西北的中心,陝西中部秦嶺北麓、黃河支 流渭河谷地渭水南岸,東距潼關1百五十公里 •,渭河谷地又稱關中平原,是中國東部與西北 、西南地區聯繫的重要紐帶。 當地屬大陸性氣候,天氣較乾燥,溫度較 低。十1月中旬到翌年三月底是冬天,平均氣 溫爲攝氏三度,最冷可降到零下十八度,因風 大沙多,外出要穿厚大衣和戴口罩。夏季由五 月底到九月初,白天很長,平均氣溫爲11十三 度,最熱在七月,有時可達四十1度。無霜期兩百零七天,年雨量六百零四公釐。 西安工商業興盛、旅遊業發達,全國各地 遠銷西北的貨物,以及西北各地銷往東南各省 的皮貨,都是在這裡集散。工業方面利用北面 銅川的煤建立大型發電站,又利用關中地區優 良的棉在半坡村遺址附近建立了綿延數公里的 紡織城,以及生產高壓輸變電和其他電工設備 的電工城。此外,還有冶金設備、礦山設備、 儀表、化學、麵粉和火柴等工業。 這個城市城垣方整,規模宏麗,街道整齊 寬濶,經緯分明,以高聳的鐘樓爲中心,有東 、西、南、北等四條環城大路,分城內爲五個 區:東南和西南兩區是商業區,東北爲行政區 •,西北俗稱回城,是回敎徒們集居之所,因此 是中國規劃較爲完善的城市。東部是紡織城, 西郊有電工城,南郊是主要的敎育文化區。 西安敎育發達,現在擁有西北、西安、西 北交通、西安電子科技、陝西師範、西安醫科、西安基礎、培華女子和西北工業等大學,以 及西安冶金、西安體育、西北紡織、行政、西 安地質、西安礦業、西安公路、西安郵政、西 安外國語、西安政法、石油、鐵路工程職業、 陝西機械、西安交通、西安工業、陝西工商和 西北行政工業等學院。陝西話口音重不易懂, 當地許多風俗習慣也十分特別。因此當地有很 多怪:房子半邊蓋,烙餅當鍋蓋,麵條像褲帶 ,女兒不對外,手巾頂上戴,有了辣椒不吃菜 ,板凳不坐蹲起來,小腳老太太跑得比羊快。 西安的對外交通非常方便,在西北方一 一十 六公里處的咸陽機場,是中國重要的空中交通 樞紐之一,也是西北最大的現代化航空站,有 航班飛往北京、上海、廣州、香港、重慶、成 都、桂林、昆明、南京、長沙、鄭州、太原、 蘭州、天津、楡林、深圳、珠海、福州、廈門 、汕頭、杭州、溫州、寧波、武漢、合肥、黃 山、海口、貴陽、北海、拉薩、烏魯木齊和日本等地。陸上交通方面,鐵路對外聯繫非常方 便,隴海鐵路經過城北,旅客可乘快車或班車 前往鄭州、洛陽、華山和太原等地。這條鐵路 延伸至甘肅的蘭州後,可以轉往新疆維吾爾自 治區、靑海省西寧的蘭新鐵路和蘭靑鐵路,使 西安成爲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在公 路方面,有長途巴士沿著幹線公路和高速公路 營運,可以通往西北及其他各地。其中的高速 公路北可以到銅川、東達渭南、西至寶鷄。 對內交通四通八達,以公共汽車和無軌電 車爲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計程車和出租汽車 也不少,還有三輪摩托車接載旅客,大街小巷 上充斥著自行車。全市有六十六條公共汽車路 線,五條電車路線,可以到達市區和郊區的每 1個重要角落。當地郵電通信服務也很進步, 公共電話普及,郵政編碼爲七1〇〇〇三,電 話區號爲〇二九。阿房宮、長安城堡和喜來登等是五星級的國際 觀光大飯店。香格里拉金花和古都新世界是四 星級飯店。三星級的則有驪苑、神州明珠、鐘 樓和秦都等。市內比較著名的旅館還有西影、 協和、古都、朱雀、阿里山、勝利、解放、止 園、雙龍、太華、黃河、半坡、萬年、楡菊、 中山門、東城、建園、白雲、神州假日、唐華 、唐城、陝西、西安和人民大廈等。國際觀光 大飯店房租在一百一 1十美元以上•,1般飯店賓 館房租則在六十美元左右。 這個城市有許多不同類別的餐廳,一些高 級餐廳不但展現世界級的美味,而且有道地的 家鄕菜,爲顧客提供大快朶頤的方便。凱悅阿 房宮大酒店餐廳供應東南亞口味的自助餐•,喜 來登大酒店設有美食街、絲路咖啡廳和中餐館 爲觀光客服務•,香格里拉金花大飯店以名貴的 西餐和自助餐饗客,讓人不出西安城也可品嚐 到西式餐點。唐城賓館以唐宮宴著稱,唐代宮廷風味十足,主菜f遍地錦裝鼇」是用甲魚配 羊油和蛋黃烹製,味極鮮美,是唐宮名菜。「 金磨玉膾」是隋唐時蘇杭1帶進貢的菜餚,也 是隋煬帝下江南時最愛吃的j道菜;金寵指的 是切細的金桔,玉膾則是降霜以後捕獲的鑪魚 肉。「族味」是用鵪鶉烹製,據說唐代仕女豐 滿健美,就是因爲常吃這道菜。唐代名酒r稠 酒」是唐宮宴中不可或缺的要角,相傳是李白 和楊貴妃最愛喝的酒,前者喝了「詩百篇」, 後者喝了「柔嬌艷」。黃桂稠酒至今已有三千 多年歷史,這種糯米製的酒如牛奶般色白如玉 ,古稱「玉漿」,酒精含量爲百分之11十五左 右,傳說具有健胃、活血、止渴、潤肺的功能 。唐城賓館黃桂稠酒出自稠酒世家之手,釀出 的黃桂稠酒淸香、綿甜且醇厚。 西安是小吃的天堂,餃子宴可做出約11十 八道色、香、味、形各異的餃子,饀料更是海 鮮、素料、各種肉饀等洋洋灑灑百來種。位於鐘樓西北隅的德發長詨子館,已有六十多年歷 史,它的詨子宴巧妙地將菜館烹調秘方用於製 饀,發展出甜、鹹、麻辣、魚香和怪味等口味 及1百多種不同造型的餃子。有特色的如「芝 麻鴨子」,它的形狀不同於常見的元寶型,而 是一隻隻烤得油酥的可愛小鴨子,這在別處是 看不到的。解放路餃子館的師傅,可以包出金 魚、珍珠、鴛鴦、芙蓉、白兎和壽桃等不同形 狀的餃子1百零八種,餃饀和煮餃子的方式也 是五花八門,做出來的餃子色、香、味俱全。 牛肉泡謨是西安特有的淸眞風味小吃。據 史料記載,西周時曾將牛羊羹列爲帝王、諸侯 的r禮饌」,至宋、元朝時漸變通俗,當時回 族同胞將牛羊羹與鍋盔結合,形成了今日的牛 羊肉泡謨。牛羊肉泡謨在進食前得先自己將謨 掰成小塊,掰得愈小愈能入味、好吃。位於西 大街的同盛祥是專賣牛羊肉泡謨的老字號,已 經有七十多年的歷史。由於陝西冬季漫長、寒冷,人們嗜吃油重帶湯熱燙的食物,牛羊肉泡 謨便屬此類,又由於謨結實厚重,常是吃了1 碗,飽1整天;吃牛羊肉泡謨,要搭配糖蒜和 辣椒醬才夠味。 西安城有1種叫做煎白腸的食品出售,是 用猪腸做的。唐朝大醫學家孫思邈來到西安, 發覺猪腸味腥、油腻,從隨身的葫蘆裡倒出西 大香、上元桂、漢陽椒調味,烹後香氣四溢, 成爲西安流傳千年的風味美食。豆腐腦兒(豆 花)是西安小吃攤上明星級食品,澆上特製的 調料湯汁,撒上黃豆、香菜、榨菜末和辣椒油 ,一大碗紅白相間,鹹辣淸香。 麵皮就是麵條,是西安小吃中的名品,這 是將麵燙成極薄的麵餅片。吃時將麵餅片切成 條狀,直接澆上肉燥子,或加辣油、豆腐皮、 豆芽菜,有酸、辣、旺、光、筋、香的特色, 就成了夏日最受歡迎的麵食。 名列西安淸眞食品首位的要屬臘牛羊肉,它是用鮮牛羊肉加工而成的1種臘味品,主要 是以香料經過醃肉、配料、煮製等程序而成。 臘牛羊肉曾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深獲逃到 西安的慈禧太后的喜愛,其美譽因此聞名天下 。臘汁肉也是西安特有的食品,肥而不腻,痩 而無渣,不用咬而肉自爛,吃時以俗稱r兩張 皮」的白吉謨夾著吃。 此外,還有豆漿燒餅、葱油餅,、鍋貼、牛 肉麵、柿子餅、孜然香料炒肉、烤羊肉串、甑 糕、涼粉、灌腸包和砂鍋米飯等。比較有名的 餐飮場所有西安飯莊、重慶酒家、華林美食城 、光華餃子館、東亞飯店和白雲章餃子館等。 西安市規模最大的小吃夜市是東新街夜市,自 1九八五年開業以來,薈集了全國各地小吃i 百11十多種,被譽爲中國最大的大排檔。 在娛樂方面,位於長安路的唐樂宮是中國 歷史上第1座夜總會,主要劇目的霓裳羽衣舞 是唐朝最著名、最流行的舞蹈,相傳爲唐玄宗夢遊月宮醒後所寫的,並且讓楊貴妃隨樂舞蹈 。大儺是唐宮廷儺祭禮儀中的1種面具舞蹈, 藉假面具扮獸逐疫驅鬼,以求平安。渭川田家 是根據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歌改編的樂曲,抒 發了秦川農家田園景色的情懷。絲路長虹選自 中國歌舞劇,叙述長安因絲綢之路而繁榮發達 。春鶯囀以中國古老樂器排簫來演出,傳說唐 高宗在册立太子典禮時,剛好有黃鶯飛過,故 他就命樂官作曲慶賀。 在西安購物主要是購買極富民間特色的工 藝品和仿古藝品,隨著帝王陵墓的陸續開挖, 兵馬俑複製品已泛濫於各商店和小攤之間,遊 客購買時務必要選購已燒製過的陶俑,以保證 品質。自淸朝以來,西安碑林墨拓的字帖一直 深受文人雅士珍愛。目前碑林博物館從衆多的 碑石中選出一百多種碑石字畫珍品,由有經驗 的技師拓印,有如眞迹再現,非常珍貴。陝西 民間自古流傳的剪紙藝術,最早是用來裝飾窗戶,在題材上極爲廣泛,從一老鼠嫁女一到「 楊門女將」,使得一張張薄如蟫翼的紙片散發 出強烈的生命力。由剪紙藝斯,衍生的針線活兒 更是十指巧手的技藝之一,栩栩如生的十一 一生 肖,使象徵吉祥如意的動物活生生的展現在遊 客面前。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傳統劇藝,淵源可追溯 到兩千五百年前的先秦時期。製作皮影是以斗 皮或驢皮壓磨到皮張透明,再加以雕刻和彩繪 而成,西安皮影製作以輪廓嚴整洗練爲特色。 秦繡、秦染是西安著名手工藝,較具規模 的秦繡廠都有札染示範。西安製唐三彩與古代 文物相差無幾,造型重於絲路商隊及唐仕女。 位於淸眞寺旁的化覺巷,是一條回民文物 的古董專賣巷。自唐朝以來,居留長安的阿拉 伯、波斯先民,儘管與漢族長期共處,仍保有 獨特的民族風格.,他們I直聚居在化覺巷,使 得這條巷子充滿了回族風情,一攤挨著一攤的古物,讓遊客留連忘返。就在大雁塔旁的「仿 古〗條街」,仿古建築的道路及房舍,讓人覺 得時空倒轉,這裡販賣的兵馬俑、唐三彩、各 種陝西民間藝品都要比旅遊商店來得便宜些, 但品質卻參差不齊,遊客要貨比三家再買,免 得吃虧。 西安的繁華鬧市和主要商業街是以鼓樓爲 中心的東、西、南、北大街和解放路。重要商 店有唐城百貨大廈、華僑商店、古都大廈、西 安百貨大廈、朱雀貿易大廈、城隍廟商場,北 大街商場、西安花木公司、解放路百貨商店、 民生百貨商店、長樂果品批貨市場、西安國際 商場、桃園商場、紡織城商場和東大街平安商 場等。主要特產有西鳳酒、臨潼石榴、火晶柿 子、蘋果、紅棗、核桃、奇異果、木耳、黨參 、毛尖茶、揄林毛毯和扶風秦椒(辣椒乾)等o 鐘鼓樓附近有幾條別具風味的術道,如「 竹笆市」是一條土產商業街,拙稚的竹器傢倶 懸掛於低矮窄小的作坊上。「書院門」是一條 滿是書香畫坊的街道,「北院門」是回民街, 「德福巷」是明、淸四合院住宅,這四條街道 全是都市計劃保留的行人徒步區。計劃中也規 定城牆外一百公尺內的建築不得高於九公尺, 城牆內部建築不能超過三十六公尺高。 西安是千年古都,也是古代「絲綢之路」 的起點,歷史遺蹟俯拾皆是,即使平民住宅, 很多還保留著古代的形式和古色古香的天井庭 院。市面上有古式的建築物、新式的洋房間雜 ,傳統式的雜貨店和新式的百貨公司並立,很 少有彎曲狹小的道路,雄偉的牌坊橫街矗立, 1些巍峨的大門樓上還排著「敕賜將軍府」、 r文魁」和「武魁」等封建式的大匾額。至於 名勝古蹟,更是多不勝計,其中最著名的有西 安碑林,大、小雁塔,鐘樓和秦兵馬俑等。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在小寨東路和翠華路口 上,採用唐朝古典建築風格,屋頂是當時最流行的灰綠色琉璃瓦,門窗以大塊茶色玻璃構成 ,佔地廣達七萬平方公尺,展示面積則爲四千 多平方公尺,展出包括大唐壁畫在內的各種珍 貴文物及出土文物三十七萬多件,分成三個部 分陳列•. 1爲歷史,主要自上古至周、秦、漢 、隋和唐等朝代的歷史,在這裡可以見到「藍 田猿人」的遺物、仰韶時期最早的吹奏樂器、 半坡出土的r陶壎」,以及西周靑銅時代器物 ,包含我國古代音律「宮商角徵羽」的靑銅編 鐘,以及打馬球的壁畫,證明了打馬球不是英 國人的專利,而是唐朝最時髦的體育活動;11 是石刻藝術室;三是著名的西安碑林。 碑林初創於一〇九〇年(北宋元佑五年)間 ,爲保存唐代開成年間鐫刻的十三經而建,後 歷代加以增大,成爲我國的金石寶庫,楷草隸 篆琳琅滿目,薈集了自漢至淸各代名家手筆, 並建成了雄偉的殿宇。到了淸代,再把聖敎序 及淳化帖移入,才改稱碑林。據史傳宋朝洪水冲毀灞橋,急迫中曾以七百多塊名碑蟄爲橋墩 ,是莫大的損失。 •碑林內共有兩千三百多塊碑碣,其中最爲 有名的是漢r曹全碑」、晉「司馬芳碑」和唐 「石台考經碑」等。唐代大書法家歐陽洵、褚 遂良、顏眞卿、柳公權和淸朝趙之謙、鄭板橋 等字碑,分成七個陳列室展出,是我國古代書 法藝術的寶庫,滙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节 刻和圖案,以記述我國文化發展的成就。 第一室以唐開成1 一年刻的石經爲主,爲了 防止經典抄刻訛誤,唐文宗便命國子監祭酒( 皇家學院院長)勘定經典,並刻在石碑上作爲 典範,其中包括周易、尙書、詩經、周禮、儀 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穀梁傳、春秋公 羊傳、孝經、論語和爾雅等共十一 一部經,因係 刻於開成年間,故稱開成石經,立於長安國子 監內,有一百一十四碑,兩百1 一十八面,共六 十多萬字,是中國古代七次刻經中保存最完整的/次,被譽係世界最厚最重的書籍。淸代又 補刻了孟子,合稱十三經。 第11室以唐代明碑爲主,有大秦景敎流行 中國碑及和尙碑、有歐陽洵寫的黃甫旦碑、歐 陽通的道恩法師碑、褚遂良的同州聖敎序碑、 曾懷仁集王羲之書大唐三藏聖敎序碑、史維則 的大智禪師碑、李揚冰的三墳記、摘仙迎記和 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等,是書法的範本•,碑的側 面是刻工精細結構華麗的紋飾。 第三室陳列各類字體的碑,中國書法歷史 悠久,字體上大致分爲篆書、隸書、楷書、行 書和草書.•篆書有宋的千字文、篆書目錄和偏 旁字源等:隸書明碑有漢稀平石經殘石、曹傳 碑、前秦的廣武將軍碑和鄭太尉碑等.,而侑孟 顯達碑、孔子廟唐碑和國家廟碑等都是楷書的 名碑:行書有唐朝的慧賢禪師碑:侑智永的眞 草千字文、唐懷素的草書千字文和張旭的普通 碑等,都是聞名的草書佳作。淸代重刻的宋淳化秘國碑,是書法家作品的滙集,這些珍貴的 石碑敍述著中國書法的類別和演變。 第四室陳列的碑有兩類:一類有史料價値 ,如有關農民造反的明德壽記碑,崇禎賜楊嗣 昌詩碑、淸朝的張化龍碑等.,封建社會農民悲 慘生活記實的有明代的感時傷碑記、淸代的荒 歲歌等;明代的黃河圖說及淸代的黃河三界圖 等,都是研究治理黃河水害的珍貴資料。1類 是宋至淸代的各種扇刻畫,有宋刻的唐太極宮 殘圖、唐興慶宮圖、淸朝刻的太華山全圖、太 白山全圖和關中八景等及宋刻的王維畫竹、明 刻的達摩像、淸刻的松鶴圖、關帝和絲竹等。 第五室陳列唐、宋、元、明、淸等各代的 碑石,以淸代的爲最多,其中有很多是記述修 廟、記功拔田、瞻學、修渠和補城等內容,是 研究當時社會和地方的寶貴資料。 第六室大部分都是淸代的詩詞歌賦,其中 元代趙孟頫書寫的遊天冠山詩碑、明代董其昌寫的秣聆旅社送會稽章生詩、淸康熙臨摹米芾 的賜吳赫書及林則徐的遊華山詩等,都是難得 的珍貴石碑。 第七室陳列七十11件漢、唐代表作,包括 東漢的雙獸、陝西畫像石、唐代的昭陵六駿及 李壽石槨等,這些都是中國罕見的雕刻精品。 中國石刻藝術大放光彩的時期是在漢和唐兩代 ,漢代的石刻雄勁簡鍊,唐代的石刻精美圓潤 ,各具所長。昭陵六駿浮雕原立於唐太宗李世 民墓昭陵的前面,因而得名,其中11駿颯露紫 和權毛躺在1九1四年被盜,現藏於美國費城 賓夕凡尼亞大學博物館內,浮雕造型健美,神 態逼眞,是唐代石刻的傑作。李壽是唐高宗李 淵的弟弟,他的石槨是一隻肚部中空的大石龜 ,內放墓誌銘,値得仔細欣賞。第七室外面的 空地上,還有北平魁星石碑,字、畫融於1體 ,形狀構思都很精彩。 大雁塔建於隋代,在西安市南方約四公里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塔的 取名有1個傳奇故事:某日有雁群在天空飛過 ,忽然一隻雁墜落,衆僧認爲罹就是神,建塔 時乃埋大雁於塔下,玄奘法師並將塔命名爲大 雁塔。公元六四八年,唐高宗李治還是太子的 時候,爲追荐母親文德皇后冥福而修建慈恩寺 o當時玄奘法師(唐三藏)從西域各國遊學歸來 ,帶回佛敎經典六百多部,在寺中十年翻譯佛 經。後人稱玄奘爲大慈恩師三藏法師,他所創 立的佛敎太宗派稱慈恩宗,又稱唯識宗、法相 宗。寺院在唐代時有很多壁畫,是名晝家尉遲 乙僧、吳道子和王維的手筆,可惜後來寺院坍 毀,這些珍貴的作品都只成爲文獻的記載了。 公元六五一 1年(唐高宗永徽三年)開始修建 大雁塔以貯藏經書,根據記載玄奘法師當時也 親自背磚運石參加建塔的工作。初建時爲五層 ,到了武則天時加建至十層.,北宋時毀而重建 ,又遭戰火破壞,後來再建爲七層,高六十四公尺,明、淸皆予重修。到了民國11十年大修 ,煥然1新,只有塔基仍爲唐代舊物。塔平面 呈正方形,僅四角成錐狀,下大上小,逐層上 減,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門式窗口,全塔用石 塊、靑磚和泥土仿木構建築砌成,磨磚對縫, 堅固異常,質樸而雄偉,是樓閣式的方形磚塔 ,具顯著的唐代佛敎建築風格。塔底層南門兩 側,鑲嵌著兩塊石碑:一爲「大唐三藏聖敎序 」,是唐太宗貞觀一 一十1 一年爲玄奘譯經所作的 總序;另一是唐高宗所撰r大唐三藏聖敎序記 」,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書寫,字體極美,爲書 法重要的遺產,碑額和碑座上的蟠螭和天人舞 樂等浮雕,也都是絕佳的美術品。 大雁塔是唐代登高攬勝的勝地,它之所以 能夠聞名天下,是當時士大夫每科及第的進士 ,循例必在杏園飮宴,再登臨大雁塔攬勝賦詩 ,並在大雁塔的壁上題名,以顯榮耀,這就是 「雁塔題名」的由來。在塔中第一位題名的進士,是唐中宗時的張莒◦詩人白樂天1舉及第 有詩云• •「慈恩塔下題名處,七十人中最少年 。」當時白氏年方一 一十七歲,是該次登科進士 中年紀最輕的一位。到了北宋宣和一 一年,柳械 曾把題名摹刻,但是也只有極少數的拓本傳世 .,後來寺中所存的題名碑册,多是明、淸以後 的碑石,以前的皆已絕版◦徐世昌爲淸末舉人 最後一名,所以他在就任民國臨時大總統時, 曾在塔下單獨豎立1碑,大書徐世昌三個大字 ,這也是雁塔題名的1段趣話。 小雁塔與大雁塔齊名,坐落在南門外約三 公里處的薦福寺中。薦福寺在唐代之前原名大 獻佛寺,本來是隋煬帝居藩時的舊宅,後獻爲 寺,唐初改名薦福寺,是武則天爲了追念亡夫 唐高宗李治而建,唐中宗時大加修葺,住有僧 侶兩百多人。寺內原有小塔1座,公元七〇六 年(唐中宗景龍11年)時,在印度遊歷11十五年 的高僧義淨,曾在寺內翻譯佛經;當時宮裏的嬪妃集資獻築小雁塔,共十五層,高六十七公 尺,採密擔式磚構建築,外貌玲瓏美觀,與大 雁塔南北相對。因爲它建造年代比大罹塔晚半 世紀,形式上也較小,故稱小雁塔。1五五五 年(明嘉靖三十四年)陝西發生大地震,塔的最 高兩層崩塌,塔身從頂到腳裂成兩半,中有尺 許裂縫,但並未坍毀。在1五八九年的另1次 大地震中,塔的裂縫神奇的合攏還原,當時的 人稱爲r神合」。此塔各代均加修葺,現存的 小雁塔剩下十三層,高四十三公尺,秀麗古樸 ,是淸康熙時紫谷禪師募款修建的。 鐘樓坐落在西安市中心南大街和東大街路 口,建於1三八四年(明洪武十七年),是典型 的明代建築風格,樓高三層,高三十六公尺, 分基座、樓身、樓頂三部分,爲磚木結構,樑 柱之間未用釘子,全部接榫,重檐斗拱,攢頂 高聳,華麗莊嚴。內部陳列明代以來各式名貴 姿器及紅楠木傢俱,i 口重達五噸、鑄有八卦圖案的明代大鐵鐘名聞遐邁。在鐘樓遠雜 ,可看到西安市內井然有字的棋S式道路袭• 樓的每1邊都對著一择筆直的大道。 鼓樓建於明洪武十三年,由鐘樓西行約五 分鐘即達,建築形式與鐘樓相仿,內部設有國 產工藝品的展售隱。在一千1 一百多年前,每天 傍晚太陽剛1下山,西安城裡就響起/\百备鼓 聲,鼓聲1停,便關城門禁止出入。 這個城市有很多歷史名刹,最古老的寺院 有城東南1 一十四公里的興敎寺,是唐代樊川/\ 大寺院之首。樊川盆地位於終南山麓,河流縱 橫,風景幽美,自周以來即爲古都長安的遊1 勝地。當時除興敎寺外,尙有雲棲、洪福、華 嚴、牛頭、興國、觀音和禪定寺,並稱爲八大 寺。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藏經樓、塔院 .等,建築宏偉、畫棟雕樑o藏經樓內收藏著大 藏經、藏經和續藏經等大量的唐代手抄經卷, 十分珍貴。大雄寶殿左側有慈恩塔,內有三塔聳立,中間最高的是玄奘舍利塔;西邊窺基塔 ,東邊圓測塔,是三藏高足的埋骨所。 漢靈帝所建的臥龍寺,是當時西安城內第 I名刹,位於城內開通巷西口,到隋代改稱爲 應福禪寺。唐朝的時候,因吳道子在寺內畫一 幅觀音菩薩像,因此又改名爲觀音寺。宋朝, 因有高僧維果長臥寺中,宋太宗才將它改爲臥 龍寺。滿淸時臥龍寺不斷修葺,顯得更加壯麗 。八國聯軍之役北京蒙羞,慈禧太后避難西安 駐蹕在此,曾大加修建◦現在寺額上的臥龍寺 三字,是康有爲所書,寺內藏有佛祖足印的石 碑、名貴的宋版大藏經及唐代書畫及古物。 開元商城在東大街西首,唐開元一 一十八年 (公元七四〇年)玄宗在延慶殿與勝光法師論佛 恩德,發願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各建開元寺一座 ,而以長安開元寺規模最大,但因歷代失修, 寺廟四周及其附近已淪落爲雜技場所,茶樓酒 肆鳞次櫛比,猶如北京的天橋、南京的夫子廟和開封的大相國寺,成爲一個大遊樂場。 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市南兩公里半處,最早 建於晉泰初到泰康年間。隋朝開皇年間印度僧 人那連提黎那舍、闍那崛多、達摩笈多等先後 來長安傳授密宗時住在這裡。公元七一六年到 七一 一◦年(唐開元四年到八年),又有號稱開元 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住此 翻譯密宗經典五百多部,是當時長安城內佛經 三大譯場之一,聞風來此地學習的還有日本僧 人,學術風習盛極一時。後來寺廟住持一行和 尙在這裡測出了子午線的長度,這在天文史上 是首次發現,同時僧衆在數學方面也有重大貢 獻。寺內現存的佛殿、禪堂、配房、鐘鼓樓等 ,都是明淸時的建築物,唐代的建築毀壞嚴重 ,僅遺留下唐刻靑石龍頭和歷代整修寺院的碑 碣。現在該寺的遺址上還修建了新風公園◦ 廣仁寺在西安市的西北角,建於淸康熙四 十四年,因爲以前西北和西康、西藏1帶喇嘛到北京路過陝西時常住這裡,所以又叫喇噫寺 。這座寺院前面有六角攢尖頂御碑亭,寺內排 列著大殿、藏經殿、講經堂等三座宏偉的殹宇 ,東西兩側有對稱的配殿、廂房、跨院,是西 安地區唯1的藏密黃敎寺院,每年的農歷十月 11十四、11十五兩日,舉行紀念黃敎敎祖宗喀 巴大師成道日燈會。 東嶽廟在西安市東門內,建於北宋政和六 0 年,是唐朝京城裡的第1座大廟,外觀莊嚴肅 穆,廟內所有的雕塑、繪畫和建築,都是唐代 所遺留的文物精華。正殿內祀有東嶽大帝像, 其他各殿分祀佛道諸神。由於年代久遠,廟已 殘敗不堪,因此遊客稀落,但是建築宏偉的大 殿東西牆上,滿布的大幅彩色樓閣仕女壁畫, 已超越了宗敎題材,頗具元、明風韻,是藝術 上的珍貴遺產。• ‘ 八仙庵在東關外長樂坊,原屬唐代興慶宮 的一部分。相傳在宋代這裡還只是一座小祠,有鄭某逼/\仙於此地。到了元代,西安王迷信 神道,因夢濩應,就將此菴大加擴修。淸代慈 禧太后駕幸,又詔令修葺。菴門處有「長安酒 肆」石碣一方,並有碑刻1唐呂純陽先生遇鍾 離權先生處」。/\仙庵是西安第1道敎宗閣, 每年四月間舉行熱鬧的®會,香火鼎盛。 牛頭寺也是西安名刹之1,位置在城南十 公里處杜曲之前。在歷史上,杜曲一帶滿植桃 花,春天花開似錦,是人們春遊的好去處。牛 頭寺初建於公元六三一 一年(唐貞觀六年),最先 爲牛頭山第一祖師照禪所居,寺內存有古龍爪 槐,以及唐祥符六年沙門詞浩所畫陀雁名經幢 等古蹟。杜甫曾在此小住,並留有:「牛頭見 鶴林,梯徑繞幽深。」「靑山意不盡,袞袞上 牛頭。」等詩句。在牛頭寺旁建有杜甫祠,爲 明嘉靖五年陝西都御史王藎所建。 在城內西北隅的東大寺是回敎寺院,因爲 西安位處中國西北,回敎徒衆多,所以西安也成爲回人聚居之地,因此在唐玄宗時,建了這 座規模宏大的淸眞寺院。 明代朱元璋認爲「非深壑高壘,內儲外備 ,不能爲安」,乃下令各地高築城牆。因此, 以唐皇城爲基礎建築的西安城牆便巍然屹立, 成爲我國古代城垣建築保存最完整的一處,也 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 堡,更是西安最受觀迎的旅遊景點之一。它的 東牆長兩千五百九十公尺,西牆長兩千六百三 十一點1 一公尺,南牆長三千四百四十一點六公 尺,北牆長三千一 一百四十四公尺,牆高十一 一公 尺,頂寬十1 一至十四公尺,底寬十五至十八公 尺,牆頂端的內、外沿都築有矮牆(女牆),僅 外沿牆有垛口五千八百九十四個,牆外挖有城 壕。城的四角各有角樓一座,一共有四個城門 .•東門叫長樂門,西門叫安定門,南門叫永寧 門,北門叫安遠門,而且每個門的門樓都有三 重,闕樓在最外面,箭樓居中,正樓在裡面,有甕城。明西安城牆至今保存完善,其築牆時 使用的夯土,是以黃土、石灰、糯米汁混合, 堅硬如石,致使城牆結構至今仍十分堅固。 著名的阿房宮遺址位於西安市西郊七公里 半的阿房村一帶。秦始皇在位時,認爲咸陽宮 城規模狹小,便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一 一 一 二年)驅使七十萬人在渭河南上林苑中營建 阿房宮,可惜只建成1座前殿,秦始皇就死了 。後來秦一 一世繼續修建,楚霸王項羽入關後, 又將阿房宮燒燬。現在阿房宮附近只有兩處較 顯著的建築遺址,1處是皇上天台,留有一個 大土台基,周長三十一公尺,高約1 一十公尺, 全用夯土築成•,另1處是郿塢嶺,是一個長方 形的台地,面積約11十六萬平方公尺。 大明宮遺址在西安市北1公里的龍首原上 ,最初名叫永樂宮,是貞觀八年(公元六三四 年)唐太宗爲他的父親李淵修建的夏宮,還沒 有建完,李淵就死了,於是改名大明宮。當時的宮殿東西長I公里半,南北寬兩公里半,共 有三十三個門,其中正門也就是南門名爲丹鳳 門,正殿是含元殿,北面爲宣政殿。此外還有 別殿、亭、觀等三十多所。現在的遺址內只有 含元殿、麟德殿、翔鸞和棲鳳兩閣,以及太液 池和蓬萊亭等遺蹟尙可辨認。 在西安市漢長安城內也有三處明顯的宮殿 遺址,分別是長樂宮遺址、未央宮遺址和建章 宮遺址。長樂宫在秦朝時爲興樂宮,公元前11 〇11年(漢高祖五年)重新加以擴建,改名爲長 樂宮,由前殿、臨華、長信、宣德、溫室等十 四個宮殿組成,周長十多公里。漢高祖七年由 櫟陽遷都長安時曾居此,惠帝以後,皇帝移住 未央宮,這裡僅供太后住,稱東宮◦未央宮也 是漢高祖在位時修建的,周長十一公里,宏偉 壯麗,由承明、淸涼、宣室等四十多個宮殿台 閣組成。現在地面上的遺址有未央宮前殿及石 渠閣、天祿閣等高台;前殿的台基東西長兩百公尺,南北寬1百多公R,北端最高?有十多 公尺。這裡還經常有1長樂未央1、1長生無 極」等瓦當、漢空心磚和水道等珍貴文杓出土 。建章宮建於公元前一 O四年,和未央宮 相望,周圍有十幾公里,由三十六個宮^組式 ,號稱千門萬戶a它的正門叫做閭闔門,因爲 椽首用璧玉裝飾,所以也叫做璧門。主要建築 有鳳闕、神明台、圓同、井扞樓、鼓簧宮、天 梁宮、函德殹、涼風台、太液池等,現僅存前 殿、太液池和許多高大夯土台基。 興慶宫遺址在西安市和平門外的咸寧路北 部。原來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藩邸時和他的四個 兄弟所住的隆慶舊宅,開元二年(公元七一四 年)改建離宮,爲避玄宗諱稱爲興慶宮。開元 十四年合併周圍的邸宅和寺院擴建,主要建築 有興慶殿、大同殿、南薰殿、花萼相輝樓和沉 香亭等,唐玄宗常在這裡處理政務、接見外國 使者。唐末遭到破壞,一九五八年在部分遺址浴圖j 。畫中楊貴妃浴罷剛起,身披薄毯,在 花卉迴廊間緩緩行走,兩個宮女扶持相隨。「 待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J的情景, 被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驪山溫泉水質呈酸性,含有多種無機物, 還有由鈾銳變而成的放射性物質,能使皮膚滑 潤、能調節神經、改善心肌的功能,對皮膚病 、關節炎、胃腸病、初期高血壓、神經痛及婦 科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療效。 相傳某年秦始皇來到這裡,看到1位神女 生得非常美麗,便近前調戲。惱怒的神女唾他 1臉,秦始皇的臉上立即生出瘡來。他疼痛難 忍,便向神女求饒。神女吿訴他說• •「溫泉水 可以治好你臉上的瘡。」秦始皇回來用溫泉洗 浴,果然很快就好了。 安史之亂後,華淸池受到兵火之災,直到 淸代才在原址上修建驛館,西太后到西安時, 在這裡修建了行宮。民國後改爲溫泉公園,作爲遊客休息沐浴所在,新建了六十多個單、雙 人洗澡池,1次可以沐浴四百多人,1天可達 四千多人次。 遊客還可以欣賞所種植的桂花、杜丹、玉 蘭等1百多種名貴花木,同時參觀望湖亭、飛 霞閣、桐蔭軒、五間廳、飛虹橋等華淸池內名 旦眾o其中的五間廳,是民國一 1十五年西安事變 蔣委員長住的地方,今天還可以看到當時玻璃 窗上留下的彈痕。 終南山又稱太乙山、中南山,爲秦嶺由武 功縣東至藍田縣的總稱,包括翠華山、南五台 、圭峰山、驪山等峻拔秀麗的山峰,如錦繡畫 屛障立在西安市西南,是遊覽勝地之一。 南五台是終南山中段主峯,因有大台、文 殊、淸涼、靈應、捨身五個小峯在耀縣五台山 之南而得名。登峰可南望終南諸峯環侍,北看 秦川壯麗的河山,山上大小寺廟四十多處,山 腰有避暑山莊,風光幽美。翠華山因公元前1〇九年漢武帝曾在這裡 祭拜過太乙神,故又名太乙山。位於西安市南 四十多公里處,是秦嶺終南山的1個支脈,山 的太乙谷水流入谲水,公元前1〇九年修建了 太乙宮◦進山走約五公里,就到達名勝集中的 大正峪村。這裡的十八盤怪石林立,太乙池水 色碧靑,遊客可以垂釣。村東南有龍涎窩,瀑 布汹湧•,村東北有老君庵、金勝堂;村西的冰 洞,盛夏也有玉柱堅冰垂凌,還有經常風聲呼 呼的風洞.,村東金華祠、玉案峰等,峭壁聳立 ,風景幽險。 王順山又稱玉山或藍田山,位於藍田縣東 南,是秦嶺北麓的風景名勝區,西安前往約六 0 十公里。這裡原爲隋代古上、下悟眞寺所在地 ,但年代已久寺遭破壞,是一個風景幽美、森 林茂密、珍稀動植物繁多的森林公園。山下有 藍田猿人遺址和水陸庵,附近有藍田古道、輻 川溶洞,同時也是王順葬母、藍橋相會、人面桃花等許多美麗傳說中的所在地o 藍田猿人遺址所發現一百萬年前的猿人下 頷骨和頭蓋骨化石與北京猿人類似,他們已使 用砍斫、刮削器和石球等用石英或脈英石打造 的石器。 水陸庵在藍田城東十里,靑山聳立,三面 河水環流,如在孤島之上,是關中名勝古蹟之 一,原是古代悟眞寺的水陸殿。大殿是明代所 建,殿內壁塑是連環彩色佛本生故事,有山水 橋梁、園林瀑布、亭台樓閣、菩薩、飛天、人 物鳥獸,人物表情各異,是有名的古代雕塑。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通往中亞、南亞的經 濟交通命脈,西安就是它的出發點。中國最早 出使西域的使者張騫就是從現今西安大慶路往 咸陽的方向出發,如今這裡塑有1組紅色花崗 石雕成的大型石刻,全長五十1公尺,是1支 十多匹駱駝、六個人及馬匹、獵犬組成的商隊 石刻。這裡是唐長安城西三座城門中的開遠門故址,從最精確的意義上來說,正象徵著絲綢 之路的起點,爲歷史留下了永恒的標誌。 古時長安京城各地人士聚集,1般人接送 ,多在城東的灞橋及城西的西渭橋。灞橋在長 安東方五公里處,橫跨灞水兩旁,長橋臥波, 垂柳依依,是1座有名的古橋,建於漢朝,漢 高祖入關進軍咸陽後回師灞上,即經此橋.,後 來漢元帝曾在此餞別王昭君。以後灞橋就成爲 京師人士送客之地,作「東門之餞J、「折柳 話別j、「灞橋折柳」等典故也出於此。灞水 西岸1條大道上的轵道,是秦時的1個亭子名 ,公元前11〇七年漢高祖劉邦义關時,秦王子 嬰素車、白馬,封帝璽、符、節在此投降。 西谓橋在三橋鎭西北灃河入渭處,是漢唐 時期長安往西域、巴蜀的交通要道。渭城在今 日咸陽之東,唐人送客,西出都門十五公里, 即達渭城,故西渭橋又稱咸陽橋。王維詩云•. 「渭城朝雨挹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人認爲送別 之曲,最後一句叠唱三句,這就是「陽關三叠 ,渭城1曲」的典故。 在長安城西南有一遺蹟,是家喩戶曉的r 武家坡」中王寶釧的寒審。這個故事的內容是 說薛平貴征西身陷西涼,王寶釧守節十八年, 後來夫妻團圓,傳爲佳話。這段故事雖然流溥 民間,可是並無正史可考,但後人卻在武家坡 特別建了 一座祠廟,供人憑弔.,寒窖就在坡下 ,門上還題有r古寒蜜」三個大字。相傳王寶 釧苦守寒審,挖曲江野菜度日,這麼一吃就將 曲江畔的野菜吃得一乾一 一淨:後來傳說曲江無 野菜,便是這個原因。此外曲江畔還有秦漢上 林苑及隋唐芙蓉園的遺跡。在中國歷史上留下 荒誕一頁的秦1 一世胡亥墓也在曲江南半坡上。 半坡遺址在西安市濂河東岸半坡村北方, 是距今六千多年前黃河流域一個母系氏族的村 落遺址,面積約五萬平方公尺,分爲居住區、製陶區和墓葬區等,是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中 最爲完整的1個◦在發掘的1萬平方公尺面積 中,獲得十分豐富的考古資料,計有房屋遺址 四十六座、圍欄兩座、儲藏窖穴兩百多個、陶 蜜灶六座、墓葬兩百五十座(小孩瓷棺葬七十 三座)、生產生活工具達一萬件,還有許多獸 骨、果核和粟等。當時使用的生產工具主要的 是用石和獸骨製造的,石器有斧、鑿、刀、鐮 、磨盤、箭頭、網錘、紡輪等頗爲複雜的器具 ,陶製的有刮削器和銼等;其中尤以骨魚鈎和 骨針最爲精細,上面有銳利的倒釣和細小的針 眼。在生活用具方面主要的是陶瓷器,有些陶 器的口沿外面,刻著筆劃簡單形狀規則的符號 ,計有11十二種、一百1十三個,可能是用以 記事或記數目用的。半坡人還發明了利用蒸氣 的陶甑、鑽孔石斧和應用重心原理的尖底瓶, 並且懂得計數,能夠運用等邊三角形及平行四 邊形的原理;在採集生活之外,還開始了農業和紡織的生產。在半坡博物館的遺址保護大廳 上,展示了村莊住區的一部分,面積有三千平 方公尺。在比埃及金字塔早一千多年的當時, 我國已經有用夯土建築出這裡的半地下室式房 屋,以及屋旁屬於公共倉庫的儲藏地窖,可以 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建築技術。居住區的東邊 是燒陶區,這是中國最古老的陶窖遺址之一。 草堂寺位於戶縣東南一 1十公里的圭峰下, 始建於唐大中九年(公元八五五年)。初時爲印 度得道大師鳩摩羅什的墓地。寺側有鳩摩羅什 舍利塔,八面十1 一層,用白、靑、黃、紅、藍 、紫、灰、黑等八種顏色的玉石拼鑲而成,故 又稱八寶玉石塔。塔下層浮雕蔓草花紋和陰雕 佛像等,精緻美麗。唐玄宗李隆基曾來此瞻禮 ,題詩後經人刻石,嵌於寺壁,詩中有「十萬 流沙來振錫,三千弟子共翻經」,以頌揚大師 普渡衆生、弘揚佛法的功德。鳩摩羅什爲後秦 高僧,原籍天竺,生於西域龜茲國,幼年出家,精通佛法和漢文。後秦弘始三年,硖興派人 將他迎至長安,居於當時稱道遙國的今草堂寺 ,終老於此。他I生共譯經論共七十四部,三 百八十四卷o著名的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 和僧敷,時稱「四聖」。 樓8台風彔名勝旅®區在周至縣城東南一 一 十公里的秦嶺北麓,距西安六十五公里。周代 時,函谷關令尹喜便曾在此結草爲樓,觀看天 象,初名草樓觀。後老子入關,在樓南高崗築 台,講「道德經」五千言,宣揚道家的自然之 道,故又稱說經台。以後歷代修葺增建,成爲 有樓、台、殿、閣、亭、塔、洞、池、泉等六 十多處景點的道觀,道家譽之爲「天下第|福 地」,自古就是聞名的旅遊勝地。現此處猶存 老子說經台、老子墓、老君廟、吾老洞、聞仙 溝、顯靈山、煉丹峰、呂祖洞、化子泉、上善 池、宗聖宮、大秦寺樓觀古塔及衆多歷代碑刻 。樓觀台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碧草如茵,綠蔭蔽天,秀美靑幽,是蘧海線上著名的拷地。 在西安市境內的郊區,有大大小小十六座 墓陵,其中最大的1座,就是號稱中國金字塔 的奏始皇陵。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不久,就®工 匠三百七十多萬,展開了爲自己修築陵墓的巨 大工程,整整工作了三十七年。秦始皇駕崩, 秦I 1世安葬父皇時,爲防築墓工人洩密,下令 將所有工人活活封埋墓內.,宮中所有未生子时 宮女,也全部陪葬,使這座地下宮殿留給後人 許多待解钓謎團。 據溥楚霸王項羽和黃巢曾發掘秦始皇墓, 都不能盡得寶藏。項羽對始皇墓動員三十萬人 挖掘,運物三十日還未運完。關中盜賊,鑽棺 取銅,牧人燒棺,大火延燒了九十天。秦始皇 陵雖經類似的盜掘摧毀過無數次,但直正的主 陵寢至今完好。 這座皇陵坐落在西安臨潼縣東方五公里多 的II山北麓,陵園和從葬面漬達兩百I /十S平方公里。鹽山海拔1千11百五十六公尺,山上 有驪山老母廟,在兩千七百多年前,西周幽王 在此舉峰火以娛褒姒,結果造成犬戎來攻時, 諸侯未來救援,西周遂亡。秦始皇陵現在是荒 涼的龐然大塚,高四十七公尺,周長1千四百 一十公尺,陵墓分內外兩層,都是長方形,外 城包圍內城,內城又環繞著陵墓,陵內金闕、 朝房、三宮、六院,全用金石建築;山川林園 用珊瑚、珍珠和赤金製作。北海川溪用水銀塡 成,舟揖凴雁用黃金象牙雕製,漂浮海面,景 色活現,並收集天下珍寶藏在塚中,以人魚膏 爲燭,長明不滅。 譽爲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 II,坐落在秦始皇陵園外城東門外1公里多, 發掘現場主要展示廳長兩百三十公尺、寬七十 公尺、高11十11公尺,總面積一萬六千平方公 尺,中間沒有支柱,陳列大批極爲珍貴的秦代 出土文物,包括各種兵器,如箭鏃、寶劍和大量陪葬的將軍俑、戰馬俑和戰車俑等陶俑。 已發掘兵馬俑坑三座,一號俑坑深五公尺 左右,東西長1 一百三十公尺,南北寬六十一 一公 尺,是長方形的地下土木建築,坑四面有斜坡 門道;坑以北1 一十公尺處的東西兩面還有1 一號 俑坑和三號俑坑。1號坑是由車兵和步兵聯合 編隊的方陣,出土武士俑五百多件,戰車六乘 ,每乘用四匹馬拖行,共有陶馬11十四匹。陶 俑身高1公尺八左右,陶馬高一公尺,與眞人 眞馬相若。以外,還有1批實戰用的兵器,計 有靑銅劍,彆.刀、矛、穹機、鏃和銅鼓等。出 土陶俑和陶馬共六千件,等於現代的1師部隊 。俑坑東端由南到北排三列橫隊,每列有七十 個戰袍俑,除了三個領隊穿有鎧甲外,其他的 都穿輕便戰袍,裹腳淺履,腰有縛帶,無盔束 髮,挾弓跨箭,作軍隊的前鋒。後面是東西排 列的軍隊主體,鎧甲俑掛劍執矛,隊與隊間置 有戰車,共有三十八列縱隊;另有面向南、北、西的武士俑各1列,似軍陣的側翼及後衛o ” 一 /號俑坑面檳約六千平方公尺,呈曲尺形 ,內有騎兵、戰車、步兵和弩兵等陶俑近1千 件。三號俑坑的面檳只有五百平方公尺,呈四 字形,有衛士俑六十八件,戰車1乘,是指揮 位置所在。從陶俑的細緻表情,生動神態及句 稱比例上可以看到秦代_塑燒製陶像的成熟技 術和特有的藝術風格。 社陵是西漢宣帝劉詢的陵墓,位於長安縣 城東伍村北,該地爲秦代設置的杜縣,漢元康 元年(公元前六十五年)建陵墓時改稱杜陵。墓 高三十公尺,如反扣的斗,每底邊I百11十公 尺,除乾隆時所立「漢宣帝杜陵」碑淸晰可辨 外,尙有碑石十餘塊皆因年久剝蝕字跡不淸。 少陵位於長安縣司馬村東,北距杜陵九公 里,是漢宣帝許皇后墓地,東西九十公尺、南 北八十五公尺,高1 一十五公尺,因較杜陵小, 故稱少(小)陵。坑儒谷位於臨潼縣城西南十公里洪变村, 是秦始皇活埋書生的地方。秦统一六國後•害 怕知識份子對他變更的新政策有所議論,聽從 長吏李斯的建議,除博士官職者,凡藏詩書百 家語的,命令地方官將之燒掉,並殘忍的活埋 書生四百六十多人。始皇長子扶蘇曾予勠阻不 聽,被遣往上郡監視蒙恬軍。唐在該地所建廟 碑已毀,僅存儒生石像碑亦已殘破不堪。 % 成陽市古蹟遍布全境 咸陽(xianyang)市也是中國著名古都之 1,先後有十1個王朝在此建都。由於地處九 崚山南邊,渭河北岸,山地皆陽,故稱咸陽。 同時也是中國古文化發祥地之|,文物薈萃, 素有r咸陽文物甲天下」美譽。 公元前三五〇年,秦孝公從櫟陽遷都咸陽 。公元前1 二二年秦始皇統/中國,在咸陽收天下兵器鑄成十1 /金人,並遷徙天下富豪十11 萬戶到這裡,使咸陽迅速繁榮起來,城市規模 也迅速擴大,公元前一 1〇六年城市被項羽焚燬 。漢滅秦後遷都長安,咸陽成爲渭城小縣,改 名新城。公元1 一十三年東漢遷都洛陽後,咸陽 更形衰落。唐朝國都遷回長安,咸陽再度興起 ,成爲西路驛站和鎭守渭河渡口駐守地。一三 六八年明初,在渭河畔的咸陽縣城遷到咸陽市 的現址,到1九一 1年前,咸陽一直是隸矚於 西安的1個縣城。一九五11年設市,一九八三 年成爲地級市,市區現轄有秦都、渭城、楊陵 三區,另轄有興平縣級市,以及禮泉、涇陽、 永壽、三原、彬、旬邑、長武、乾、武功和淳 化等十個縣。 這個城市坐落在陝西省中部渭河北岸,東 南離西安市11十公里,面積1萬零11百1十三 平方公里,人口五百多萬;市區面積兩百多平 方公里,人口約有百萬。除了因觀光景點多、旅遊業發達外,也是陝西省的重要工業中心之 1,以紡織、電-f和製藥業爲主,並以中醫保 健產品爲重點發展企業,產品遠銷美、日、法 、泰等五十多個國家。由於此地是渭河河谷肥 沃的灌漑區,擁有涇惠渠和渭惠渠等灌漑設施 ,盛產小麥、棉花和菸葉等。 對外交通非常發達,咸陽機場不但是咸陽 的空港,並且也是西安的空中出入門戶,有包 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福 州、廈門、香港等近五十條國內定期航線,也 有直飛日本和新加坡等國際定期航班。在陸上 對外交通方面,渭河河谷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 東西交通要道,現有隴海鐵路穿過,經支流涇 河及咸(陽)銅(川)鐵路支線可通西北、陝北地 區。公路更是四通八達,有班次密集的各種長 途巴士、觀光巴士和出租汽車通往外地。市區 公共交通工具以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爲主 ,人們出門不愁出無車。這裡郵電通信服務非常普及,當地郵政編碼爲七1 11〇〇〇,電話 區號爲〇九1〇。 由於這裡到西安不需1個小時車程,很多 觀光客就選擇住在西安,所以咸陽具規模的旅 館不多。吃在咸陽最主要的是藥膳,早在中國 古代就已經出現了藥膳,並得到歷代帝王的喜 愛,不少菜餚也成爲當時的名菜。陝西中醫學 院在中國古老藥膳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食譜 ,分爲長靑宴、冬天的滋補宴和夏天的保健宴 ,吸引了衆多食客前來品嚐。主要的有「荷葉 鯧魚」,新鮮的鯧魚配上荷葉淸香,營養而無 胆固醇負担。集帝王靈氣、宮廷秘方爲一體的 「八卦冷盤」,爲藥膳食譜增添了不少神妙的 現代傳說。「人參益壽湯」在保健宴担任益壽 延年的食療功能,同時也是宮廷中歷代皇帝都 極愛的美味;r健脾魷魚捲」是喜愛海鮮食物 老饕的最愛,保健的菜式還有治頭疼的「太宗 賜芹」,治晐的「止咳雪梨」,去胃寒的「砂仁肚條」,健脾的「伏芩包子」等。 藥浴盛行於唐朝,目前在咸陽推出的藥浴 ,是以宮廷秘方爲基礎結合現代沐浴方式研發 而成的,據說可治療婦科疾病、皮膚病,以及 壯陽回春、除皺潤膚。 咸陽商城滙集了各式保健產品,都是由純 中藥製成,是購物的好地方。這些保健品多以 「肚兜」方式,或以枕、毯方式製成,內容有 元氣袋、咳喘保平衫、神枕、兒童安康袋,健 乳罩等五花八門。五〇五神功元氣袋對心血管 、神經、泌尿系統等疾病有保健治療作用。「 三八婦藥」是根據明代「永樂大典」婦科文獻 資料,參照淸代「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 再加上民間百餘種中藥調劑而成。 咸陽地處京畿之地,孕育和薈萃了1批中 醫名家,再加上後宮三千佳麗的r龍體」,1 直是名醫「研究」和「服務」的對象,因此許 多宮廷秘方和御用偏方便散落民間,使得它自古素有r秦地多良醫」的美稱◦現在還有「三 神」在當地行醫,頗具當年咸陽御醫的崇高地 位。市朝陽醫院的「雙止靈」爲患者開刀,號 稱無痛、不流血、不縫針。腦血管病醫院結合 中藥帽和針劑治療中風偏癱,治愈率也很高。 人體衰老增生中藥研究所,以快速診脈確定患 者病症著稱。 咸陽的渭水河在歷史上有相當的知名度, 因爲姜太公呂望曾經在河中釣魚,周文王到渭 水河訪賢,太公出山佐周、輔助武王滅殷,開 闢了周代八百年的天下,咸陽遺留的太公遺跡 特別多。姜太公墓在咸陽城北,還有封神台和 點將台等遺蹟。在渭水河岸,有太公釣魚台, 旁有唐碑,台上有漢代所建的釣魚亭,亭中題 詠甚多。渭水盛產鯉魚,俗名渭河鯉•,另有一 種長約1尺左右的無鳞黃魚,魚味鮮美,民間 稱爲太公魚。當地有一種琥珀糖用麥芽製成, 色如號拍,民間稱之爲太公糖◦還有一種聞名西北的太公餅,是用羊肉和大葱爲饀的前餅, 姜太公八十歲時才遇文王於渭水河,輔周滅殷 ,成爲「軍師」的鼻祖◦相傳他在未遇文王之 前,曾在咸陽城內賣魚販餅,以維生計。 咸陽渭水自古以來就有一處非常有名的渡 口,是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也是長安西通陽 關的要道◦渡口上的渡船外表粗拙,長約十三 公尺,寬約七公尺,後部用木板舖平,可載人 、車和牲畜渡河•,千年古渡,也曾風光一時., 如今古渡已成廢渡,唯留河水悠悠,靑山隱隱 ,渡船無人舟自橫,令人感嘆不已。 張飛廟在咸陽南城門內,紅椽綠瓦,氣派 莊嚴,大殿中供奉桓侯張翼德塑像,高三公尺 多,神威勇猛,四方前來膜拜祈福的信徒絡繹 不絕。廟中大院後漸爲攤販所據,經營各種陝 西特色小吃,諸物雜陳,別有風味。在塑像右 側,有1鐵鞭,長丈八,重數十斤,相傳可鎭 水患,這當然是1種傳奇性的神話,但是當地人民對張飛的敬畏由此也可見1斑。 咸陽西關外有兩個香火鼎盛的廟宇,1個 是華陀廟,另1座是好漢廟。華佗是三國時代 的名醫,曾爲名將關羽刮骨療毒,其時華佗還 未硏製出麻醉藥r麻沸散」,關羽手術時面不 改色,談笑風生,令後人對華佗的高超醫術和 關羽的英雄氣概深深折服。華佗可以說是婦孀 皆知的古代神醫,迄今讚譽醫師醫術高明,也 多用r華佗再世」詞句來稱讚,因此華佗廟在 .咸陽是極爲有名。 好漢廟是在淸末回民之亂時,咸陽1帶被 亂軍燒殺一空,附近人民激於義憤,乃自組團 勇前往平亂,被回民亂軍殺死兩千多人。後來 回亂平定,政府爲嘉許這批義勇的民軍,乃在 他們殉難處建廟祀之,以昭忠魂,並命名爲好 漢廟,迄今香火不斷。 咸陽市博物館位於中山路中段文廟內,是 秦漢爲主的斷代史陳列博物館◦館藏文物一萬三千件,資料兩千五百册。共有六個陳列室, 展出四千多件文物。 市內還有一大奇觀,那就是著名的鴉陣。 咸陽的鴉陣極爲壯觀,成^M萬的烏鴉每晚都 棲息在城內的每一個角落、樹技上,或是在草 地上,到處露宿,不避風寒◦每天淸晨,鴉陣 掠過城市的上空,一波接一波地飛向西北陵園 覓食,到斜日銜山的時候,又背著金色的夕陽 飛回城中,鴉群最奇特的是全部默默無聲,鴉 陣過處,除了簌簌的振翅聲外,聽不到叫聲。 在咸陽市的周邊地區,散布著難以計數的 古蹟、文物、墓群和遺址等,是一處規模極爲 龐大的天然博物館。其中的秦都遺址位於市區 以東十五公里的窖店鄕牛羊村1 一道原上,始建 於公元前三五〇年,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 、軍事和文化中心。據史籍所載,當時「離宮 別館,相望聯屬,木衣綈繡,土被朱紫……」 ,宮觀就多達兩百七十座,可謂宮殿林立,規摸空前。如今這些遺址、遺物仍隨處可見,考 古學家對第一、二、三號宮殿建築遺址發掘後 ,出土了數以萬計的文物,主要有秦始皇統一 六國的版、壁畫,龍鳳空心磚、柱礎、迴廊和 六國貨幣等◦現陝西省已在此設立常年考古工 作站,作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咸陽市北郊崔家村的異原,又名北芒山或 咸陽原,此地鍾靈毓秀,風景絕佳,碑碣載道 ,人稱咸陽北坂,是周文王、武王、成、康諸 帝,周公和姜太公陵墓所在地。這些雄偉的古 代陵墓由東向西一字排列,其中以文王陵最具 規模,高約十一公尺,圓形平頂,陵基寬敞, 呈四方形,有長牆繞陵四周,牆內古柏參天, 石人石馬並列,陵前有金字巨碑上題「周文王 陵」,是淸乾隆五十一年陝西巡撫畢沅所建, 碑前有祠堂及門樓,陵南麓有一座高約七公尺 光可鑑人的無字碑,陵上生長著一種白色蓬蒿 ,高約三公尺多,淸香撲鼻,遊人至此,多採摘攜歸,以資紀念o 西漢共有十一個帝王陵墓,除文帝劉恒的 霸陵和宣帝劉詢的杜陵在西安郊區外,其餘九 陵都在渭河以北的咸陽平原,綿延五十公里, 自西向東爲茂陵、平陵、延陵、康陵、渭陵、 義陵、安陵、長陵和陽陵。這些漢陵均爲覆斗 形,全部用夯土築成,上小下大。 長陵在咸陽市東約一 一十公里處,公元前1 九五年惠帝元年漢高祖劉邦葬於此。陵長j百 八十公尺,寬一百七十五公尺,高八十公尺, 呈長方形夯土堆。陵址建在渭水北岸的高原邊 緣。遠望如山丘隆起,雄偉壯觀。長陵西邊是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弄權、攬權於1身的呂后之 墓;再西爲惠帝劉盈安陵◦長陵東側爲景帝劉 啓陽陵,還有當時的許多皇親貴族,也在附近 埋葬,因而東西兩旁長達11十公里內,土冢累 累。當地流傳著1句俗語•.「三原橋,涇陽塔 ,不抵咸陽的冢疙瘩。J茂陵離衆漢陵最遠,是漢武帝劉徹之墓, 也是西漢帝王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位於興平 市東十五公里處,陵墓建在渭河北塬上,地勢 高亢,墓闕平地突起四十多公尺,人們可攀登 墓頂遙望渭河平原,近觀周圍衆多的陪葬墓。 此地在西漢時爲槐里縣的茂鄕,故名茂陵,始 建於公元前1三九年漢武帝即位後的第11年, 前後共達五十三年,每年以全國賦稅總收入三 分之S用於興建陵園,耗資鉅大,陵墓建築非 常宏偉,幕內殉葬品也極爲豐富。據漢書貢禹 傳所載• •「金錢財物、鳥獸、魚鼈、牛馬、虎 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瘗藏之」。相傳武帝 身穿的金縷玉衣、玉箱、玉器和武帝生前所讀 的雜經三十多卷,盛入金箱,也1併埋入。可 惜因太過豪華,致引來衆多盜墓高手,因而今 人所見的茂陵已迭遭破壞,殉葬品也多被盜走 。茂陵高四十六公尺半,頂部東西長三十九公 尺半、南北長三十五公尺半,底部東西長兩百三十I公尺,南北長兩百三十四公尺:陵園呈 方形,東西牆長四百三十點/\七公尺,南北四 百1十四點八七公尺,牆基寬五點八公尺。 霍去病墓在茂陵以東五百公尺奪,是茂陵 的陪葬墓之1,他是漢武帝極爲喜愛的大將, 也是中國歷史上名將之一,十八歲時隨衛靑出 征匈奴,曾先後六次出擊,打通河西走廊和西 域之間的交通,功不可沒。可惜天妒英才,於 公元前1 1七年(元狩六年)病死於出征途中, 年僅1 一十四歲。霍去病墓是座仿祁連山形的土 塚,墓前陳列著大型圓雕石刻,是漢武帝爲了 表彰他的戰功而立的墓飾,包括馬踏匈奴、人 熊對食、怪獸吞羊、臥馬、伏虎、臥牛、臥象 、野猪、蛙、蟾蜍、魚和石人等。1九七八年 在墓陵上設有茂陵博物館,展品有大量石刻藝 術珍品及附近出土與漢武帝有關的文物。 陽陵是漢景帝之墓,景帝時是西漢王朝極 盛時期,稱「文景之治」。在陽陵皇后墓南側地-V 八們發現有一 1十三個俑坑,十四個坑道 。從已探明的十」個俑坑面積及陶俑分布密度 推算,估計埋藏地下的陶俑總數不下十萬,相 當於秦始皇陵兵馬俑總數的十倍,但不及秦俑 那樣與眞人一般大小,而只有六十公分大,全 係裸男,膚呈乳紅色,原本穿有絲綢衣服,但 因埋在地下達兩千多年之久,衣服早已腐爛成 爲絲綢碎片留在俑坑中。俑坑均呈長方形,寬 四公尺,深七公尺,長數十公尺至數百公尺不 等,最長的有兩百九十一公尺。陶俑的雕刻採 漢式手法,線條流暢,比例適中。同時還出土 大量兵器、農具、銅錢和飾品等。 昭陵位於禮泉縣東北方一 i十一 一公里處的九 崚山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他勵精圖治 開盛唐之世,爲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於公元六四九年逝世葬於此。陵園面積六 十平方公里,西南方有地下宮遺址,俗稱皇城 。他生前曾昭示「功臣密戚」及「德業佐時者」死後准予陪葬,臣僚亦可申請陪葬,孑孫也 從父母而葬,致而形成共有兩百多座墓冢的龐 大陵園。其中公主嬪妃墓在山上,功臣葬於山 下。李世民的陵墓海拔一千一百八十八公尺, 居高臨下,陪葬墓侍列兩旁,襯托出昭陵至高 無上的氣勢,也顯示了君臣生死不渝之情。■ 昭陵也是一座豐富的唐代文物寶庫,附近 設有一所昭陵博物館,珍藏由四十一 一塊碑石和 十多面墓誌合成的「昭陵碑林」,是唐朝初期 書法的精萃。館內還展示有各式陪葬器物和墓 牆壁畫,在這裡可以欣賞到唐朝流行的唐三彩 ,有馬、駱駝、胡人、文官和武將等,都是具 有一千兩百多年歷史的珍貴出土文物。自1九 六四年起,在衆多的陪葬墓中,相繼發掘的有 太史令薛赜、鄂國公尉遲敬德、右武衛大將軍 梁州都督鄭仁泰、英國公李勣和臨川公主等十 四座陪葬墓,發現墓碑四十多塊,墓誌十六台 ,是研究初唐史珍貴的相關資料。李觔墓在禮泉縣城東北約十八公里處的垣 霞新村。他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是唐朝的開 國元勛,唐太宗賜姓李。李勣墓是三個相鄰的 大夯土堆山冢,象徵陰山、鐵山和烏德韃山, 以表彰李勣破突厥、薛延陀之功。因其爲昭陵 陪葬墓碑之冠,墓前有石人、石虎和石羊,以 及/座高七公尺半,寬1點三公尺、厚零點七 公尺唐高宗撰文、手書的巨大名碑。 尉遲敬德墓也是昭陵陪葬墓之1,敬德是 武功昭著的太宗重臣,尤其在玄武門之變時立 下大功,故其墓碑豐碩僅次於李勣,出土的文 物最多,皆存昭陵博物館展覽。 李靖墓在九崚山麓,爲東西並列的三個高 大夯土堆,其形東斷西連,墓前有石碑1座, 記述了李靖傳奇的一生,現已移入昭陵博物館 保護。李靖和妻紅拂女、友虬髯客並稱風塵三 俠,三人在隋末唐初時行俠仗義,縱橫天下, 結成生死不渝的眞摯感情故事,千百年來已被無數小說、傳奇和詩詞溥頌。虬髯客豪放不羈 ,胸懷大志,但折服於李世民的絕世才情虱采 •,李靖善於用兵和謀略,一心輔佐李世民,爲 唐朝立下不世功勛.,紅拂女天姿國色,慧眼識 英雄,私奔李靖,與他患難相依、甘苦與共, 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內助,更具女俠之風範 ,令人爲之傾倒。 建陵在禮泉縣東北十五公里的武將山上, 是唐玄宗子肅宗李亨的陵墓,寶應一 一年去世葬 於此。陵建制如昭陵,只是各類石刻體型略小 ,但雕刻技巧之高尤勝於昭陵,且因沿山溝壑 縱橫,交通不便,遊人不多,故爲陵飾石刻最 完整的一座唐陵。 薄太后塔在禮泉縣東十1 一公里半處的薄太 后村香積寺前,現寺已無存,只留古塔凌空。 相傳在漢朝時,塔所在的村莊曾發生大饑荒, 官府仍催逼糧銀。薄太后侍女得知向薄太后求. 情,漢高祖於是免了此村三年糧銀o村民感其恩德,乃將村和塔都以薄太后命名。薄太后是 漢文帝之母、漢高祖之姬,據漢史記載,其父 爲今江蘇吳人,和魏王的宗女魏媼私通,生一 女薄姬,薄姬1直在外祖父家中長大,後來楚 懷王使魏豹收復魏地,立爲魏王。魏媼便把她 的女兒送給魏王作姬妾,後爲漢高祖所得。薄 太后塔屬五代至宋初的傑作,爲七層樓閣式, 高四十多公尺。 . 乾陵位於乾縣城北六公里外的梁山北峰上 ,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氣 勢雄偉壯觀,是唐陵中最具代表性的。男女兩 位皇帝合葬在1起,在中國空前絕後,在世界 上也屬罕見。梁山有三峰,以北峰最高,海拔 1千零四十七點九公尺,是一座圓錐形的山峰 ,它與南面山勢較低的兩峰對峙,成爲乾陵的 天然門戶。南面兩峰東西對峙,中間夾著司馬 道,故而將此兩峰取名爲「乳峰」。乾陵的東 南陪葬有十七座王公大臣的墓冢,襯托得乾陵更顯帝王之勢。乾陵原有內外兩重城,有S百 七十八間建築物,非常宏偉,但在經歷了 一千 兩百多年的變亂後,現已毀壞無存,僅留下一 些各式各樣的大型石刻◦從乾陵的頭道門踏上 高八十一點六八公尺、五百三十七級的台階, 走過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 前,這條道路便是r司馬道」。道旁對稱排列 著雕刻精美的大型石刻,神態生動,造型逼眞 。依次是八稜柱形的華表、卷雲紋裝飾雙翼的 飛馬,浮雕的翼鳥、駝鳥、五對石馬、石翁仲 十對,以及石碑兩道,東爲無字碑,西爲述聖 記碑,另有六十1尊王賓像和1對石獅。 高宗的墓碑高兩公尺,是武則天所立,原 碑已毀,現碑是淸乾隆年間重建。碑右前側另 有一塊墓碑,上書r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 墓」十一 1個大字,爲郭沬若所題。述聖記碑俗 稱r七節碑」,是讚揚唐高宗李治的紀念碑, 由武則天撰文,唐中宗李顯楷書。碑高六點三十五幅仕女人物畫,充分展現了宮廷生活的情 景,造型之美,是罕見的古畫。•椁門的頂部還 刻了1對展翼相向飛舞的鴛鴦,象徵著墓內男 女主人的恩愛。 章懷太子李賢墓,是高宗與武則天生的次 子,.聰明正直、學術造詣也很深,曾封爲太子 ,因批評母親武則天的執政,被廢爲庶人,貶 至四川(巴州),三十一歲時逼令自殺。.弟弟申 宗把他遷葬至乾陵,後來才追封爲太子。墓由 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前後室組成,長七 十一公尺,寬三點三公尺,深七公尺。墓內共 出土唐三彩等文物六百五十多件、五十多組壁 畫,面積達四百平方公尺,繪工精細,形象逼 眞,其中1幅「馬球圖」描繪當時在皇宮貴族 中流行的新興體育活動馬球,生動而有趣,但 恐怕苦命的李賢並未享受到這些。 順陵在咸陽市東北十八公里的陳家村南, 是武則天母親楊氏的陵墓。楊氏死於公元六七〇年(唐咸亨元年),當時以王禮埋葬,稱墓而 未稱陵。武則天即位後追尊其父爲忠孝太王, 母爲忠孝太后,改墓爲明義陵。公元六九〇年 (元授元年)再追尊其父爲太祖孝明高皇帝,母 爲孝明高皇后,改明義陵爲順陵。陵園佔地一 百一十萬平方公尺,略呈長方形,陵墓位置在 內城北半部,高十三點六公尺,佔地約爲三畝 。墓前侍立石人、石羊、石馬、石蹲獅、石走 獅和石獨角獸等約三十件。 • 獻陵位於三原縣城東1 一十五公里處的土原 上,是唐高祖李淵的陵墓,葬於公元六三五年 (貞觀九年),墓封土堆呈覆斗形,長、寬各約 百公尺,高十三公尺,陵前飾有大型華表、石 屋及犀、虎等巨大健壯粗獷的動物石刻,1石 犀和石虎已移入陝西省博物館陳列,其餘仍置 於墓前。獻陵附近還有不少初唐功臣貴戚的陪 葬冢,已發掘和有墓碑的有李鳳、李神通、李 孝同、臧懷恪和樊興等三十多座。楊貴妃墓位於興平市的馬嵬坡上,現已修 葺/新,陵園面積三千平方公尺,圓形磚砌墓 前立有「楊貴妃之墓」的墓碑,陵園大門卜」一即 有楷書「唐楊氏貴妃之墓」七字。安史之議起 ,叛軍入關,唐明皇偕楊貴妃倉皇西行到馬1 坡,六軍不進,先後殺死楊國忠和楊貴妃的兩 個姐姐,仍不罷休,唐明皇迫於時勢,只得忍 痛應六軍的要求賜死楊貴妃,乃有「六軍不發 無奈何,宛轉峨眉馬前死」的哀艷詞句遺留人 間。但在民間卻流傳1則傳說,認爲當年貴妃 並沒有死,是1名忠心的侍女代死,而貴妃在 另1侍女謝阿蠻的幫助下,東渡扶桑,終老異 鄕,因此至今在日本也有貴妃墓等有關古蹟。 現在馬嵬坡的楊貴妃陵園內,有歷代名人遊後 留下題詠碑刻,如唐僖宗李倭倖蜀經馬嵬詩: 「馬嵬楊柳綠依依,又見鸞舆倖蜀歸,泉下阿 環應有語,這回休更罪楊妃」。林則徐「路經 太眞墓詩」:「六軍何事駐征驂,妾爲君王死亦甘,抛得截眉安將士,人間從此重生男。」 藉詩抒懷,令人玩味。 在彬縣還可看到前秦王(公元三三/\至三 八五年)符堅墓,以及公劉墓,公劉是周文王 +/代祖先、后稷的曾孫,他們的墓塚雖沒有漢 陵壯大,其豐功偉業仍値得憑弔。 蘇武牧羊的故事家喩臣曉、耳熟能詳,而 蘇武墓也在咸陽市西武功縣城北一公里半處。 蘇武漢朝杜陵人,字子鄕,武帝天漢元年(公 元前一百年)以中郞將出使匈奴,單于迫降不 屈被扣,手持漢節在北海zr貝加爾湖)冰天雪 地牧羊十九年,至昭帝與匈奴和親才得回漢。 除了有衆多的陵墓外,咸陽周圍古蹟處處 ,各具特色,不輸於高大恢宏的帝王將相之陵 墓,其中的彬縣開元古塔在城內的西街上,高 聳入雲,是彬縣城內最古老和最高的建椠,塔 爲平面八角形,七層樓閣式,高五十公尺,碩 大高峻,塔檐挑出,建造年代似在北宋。大佛寺石窟位於彬縣城西十11公里處,寺 前東面兩百多公尺的淸涼山崖上,鑿有1百零 七個大小石窟,主要有大佛寺石窟、千佛洞和 羅漢洞窟群等。大佛寺石窟內的大佛石刻趺坐 造像建於公元六二八年(唐貞觀二年),是唐太 宗李世民爲其母慶壽而建,身高一 一十四公尺多 ,是除造像外,尙有三百多幀人物畫像、壁面 浮雕經變故事多幅,及唐宋以來的題刻,是全 省最大、最完整的石窟寺。 鄞國渠首遺址位於涇陽縣西北約一 一十五公 里的涇河東岸,始建於公元前1 一四六年,歷時 十年修建而成,與都江堰、靈渠併列爲秦代三 大水利工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有重要 的貢獻。自秦以後,引水渠首逐漸從南部向北 部的上游移動,在河東近十平方公里的三角形 渠首遺址內,密布十三處從戰國到當代兩千一 一 百多年間的古渠口,11十六段古渠、古霸和歷 代引涇水灌漑情況的碑石記載近1 一十通,以實物集中展示了中國水利灌漑工程發展演變的過 程,是1部立體的水利史。 漢中是三國誌的舞台 漢中(Hanzhong)市是陝西省的地級市, 位於陝西省的西南角,以及北有秦嶺、南靠米 倉山的漢中盆地中部。古代經由崎,幅的秦嶺山 道和漢水可通關中、四川和湖北等地,其中通 往寶鷄的陳倉道,遠在公元前三世紀就已建成 。這裡最早名爲南鄭,戰國時屬楚。公元前三 一 一五年爲秦吞併,置南鄭縣,爲漢中郡治所o 公元前一 一〇六年楚漢相爭時,劉邦曾封於此, 稱漢中王,在此築台拜將、出擊大散關、擊敗 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強盛的西漢王朝。公元 一 二 一〇年後三國時,此地成爲魏和蜀漢的戰場 ,名梁州。公元七八四年(唐興元元年),這裡 改名興元。宋代爲利州路治所,設茶馬司,常用茶和錦帛向當地居民交換馬匹。11二七年 併入金,十三世紀時成爲金和蒙古酣戰之地。 1二七九年元代時改爲興元路,1三七〇年( 明洪武三年)改設漢中府。在十七世紀前此地 人煙稀少,周圍山區有大片原始森林.,十七世 紀後四川和湖北大批災民來此伐林墾荒,種植 玉米、甘薯,栽培柑橘和經營各種林副產品, 人口驟增。1九1三年淸代將它改爲南鄭縣。 I九四九年後,先後設南鄭市、漢中市。1九 六四年改稱漢中縣,1九八〇年復設市。現在 除了市區的漢台區外,轄有留壩、鎭巴、城固 、南鄭、洋、寧強、佛坪、勉、西鄕和略陽等 十個縣。 這個城市北依秦嶺、南臨巴山,漢水如帶 穿梭市區,氣候良好,景色秀麗,附近一帶盛 產稻米、小麥、油菜,是陝西南部農產品集散 地。當地多小型輕工業,以農產品加工爲主。 因有許多名勝古蹟,且是古代三國誌中的爭戰舞台,旅遊業也是經濟的主要支柱。市區有六 十多萬居民,總人口超過三百萬。 在對外交通方面,當地有個小型的機場, 但是主要的對外連絡,還是靠陸上的鐵、公路 。11十世紀五十年代寶成鐵路通車,11十世紀 七十年代又建成襄渝鐵路,大大改變了交通閉 塞的情形。現在北上秦川轉隴海鐵路可通往西 北和華東等地;南越秦嶺可以前往成都平原;• 東沿漢水,經襄渝線可達武漢、重慶。市區交 通四通八達,公共汽車、電車、中巴、計程車 和三輪車等,都是非常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 郵電通信設施也頗先進,電話、傳眞、郵滙非 常方便。這裡郵政編碼爲七二三〇〇〇,電話 區號爲〇九一六。 在住宿服務方面,主要的旅館有漢中、鐘 樓、興漢、人民、團結和車站等飯店,還有漢 中、漢園和友誼等賓館,以及皇后酒店等。在 餐^^應方面,各大鈑店、賓館和酒店裡都附設有高級餐廳,街上各種餐館和小吃店充斥, 南北口味倶全。在文化娛樂方面,市內擁有漢 中敎育學院和漢中師範學院,以及市體育場、 游泳池、紅光影院、漢中劇院、京劇院等娛樂 運動場所,卡拉OK、舞廳和夜總會到處可見 ,遊客不愁沒有地方消遣。購物也非常方便, 除了有商業街、各區傳統式市場、各大商場商 店外,還有地區百貨公司和百貨大樓,可以滿 足人們對生活日用品之需要。 這一帶風光明媚,其中位於市區東南角的 東湖,佔地五千一 一百九十一 一平方公尺,相傳漢 王劉邦曾飮馬於此,俗稱飮馬池;「神龍能作 蒼生雨,飮馬常懷帝王風」的石刻仍立於當地 。昔日東湖地形低窪”每遇秋雨季節,湖水常 溢出爲患。淸嘉慶、光緖及1 一十世紀五十年代 曾先後四次淸理整修,今日的東湖,湖畔林木 郁郁葱葱,石椅、石髡散布其間。遠山如黛, 湖水如鏡,幽雅旖旎,令人流連忘返。拜將台在市南,是南北兩座方型高台,約 三公尺多高,南台上豎有「韓信拜將壇」碑, 北台上建有亭閣。兩台周長百餘步,面積兩千 一百九十四平方公尺。韓信足智多謀,善於用 兵,爲漢丞相蕭何所賞識,鼎力向漢王劉邦推 荐,未獲劉邦重用,韓信負氣出走,蕭何得知 後,衣冠不整地騎上馬,演出了 一段「月下追 韓信」的伯樂相千里馬的千古佳話,。韓信爲蕭 何的誠意所感動,回到漢營,與劉邦徹夜長談 ,君臣兩人推心置腹,共創大業。此後劉邦拜 韓信爲大將軍,採納了韓信還定三秦、東向以 爭天下的計策,終於亡秦滅楚,完成西漢的統 一大業。相傳漢王劉邦非常禮遇韓信,「擇良 日,齋戒設壇場見禮」,拜韓信爲將,昔日所 設壇即此台,可惜韓信恃功自傲,終在得天下 後被劉邦誘殺,出計謀殺他的正是蕭何,故後 人有r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說法。 漢台在漢中市內東南隅,相傳爲劉邦封爲荑王時的王宮遺址。台高九公尺,佔地四萬多 ¥/方公尺,原建築僅存望江樓,登樓遠望,但 見四面雲山,漢江如線,田疇農舍,盡收眼底 。漢中市博物館就設於台內,珍藏著古褒斜道 石門及摩崖石刻、複製的古棧道等歷史出土文 物和傳世文物,以及書畫、碑刻和拓片等。 古襃斜道石門及摩崖石刻原在漢中市北十 七公里處,是連接漢中和關中的要衝。戰國時 這裡就鑿石架木,修築棧道.,漢魏時期又多次 復建,成爲世界古代交通史上的1大奇蹟。位 於石門雞頭關下的棧道石門,完成於公元一世 紀,是世界上第1個人工隧道。在石門位於峽 谷棧道南端隧道東西兩壁及褒河兩岸懸崖上, 由漢到宋,留有大景題詠摩崖石刻,通稱爲「 漢魏十三品」主要有東漢永平六年(公元六十 三年)記述漢中郡守鄯君率部屬開通褒斜道的 「鄯君開通寶斜道碑」;東漢建和二年(公元 \四八年)讚頌開通石門的「石門頌」,以及「石門銘」、r李君表」、「楊淮表記」、「 李褒碑」、「宴褒修堰碑」等均極珍貴,爲歷 代考古家、書法家所推崇。 .留侯祠俗稱張良_,在漢中北面留壩縣北 十五公里處,爲西漢開國謀士張良晚年隱居之 所,後人爲紀念他立祠祭祀。張良在天下大亂 時挺身而出1展抱負,使畢生所學得以淋漓盡 致的發揮:又能在功成名就後辭官歸隱,故p 在西漢初年衆開國功勛紛紛被誅殺時,他獨能 倖免,逍遙於田園之間。祠背依紫柏山,碧水 縈繞,山上古樹參天,古木森森,山巔雲霧蒸 騰,山麓修篁蔽日。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布 局與衆不同,樓、殿、亭、閣錯落有致,授書 樓用大理石和南陽玉砌築,古色古香。祠內走 廊有碑刻、題字匾額、楹聯近兩百年,其中不 少爲名家手跡,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値。 蔡倫墓在漢中東北洋縣龍亭鋪南,是東漢 大發明家蔡倫的墳墓。蔡倫因改進造紙技術,使中國的造紙工藝向前跨進歷史性的1大步, 而被封爲龍亭侯,封地在今日的龍亭鋪。墓前 有蔡倫祠,在洋縣城西北1公里處還有蔡倫造 紙處遺址,名爲紙坊。 張騫墓在城固縣西四公里處的黎何村西, 是南北長1 一十點六公尺、東西寬十六公尺、高 一 一點三公尺的長方形大土丘。以前在墓地還有 淸乾隆、光緖年間所立墓碑數通,以及一對石 老虎,今已不知去向。墓周圍靑松翠柏,花草 扶疏,環境幽美。張騫是漢武帝時期人,封博 望侯,建元一 1年奉命出使大月氏,相約結盟夾 攻甸奴。但大月氏因害怕匈奴而中途變卦,張 騫在歸途中被匈奴扣留,寧死不降,前後在匈 奴的冰天雪地中待了十一年,終於尋機逃生, 於元朔三年歸漢,整整在外受苦十三年。元狩 四年又出使烏孫,並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 大廈和安息等地。他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 朝與中西各地人民的友好關係和往來。勉縣在漢中盆地西部,地處川、陝、甘5 省要衝,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這裡 曾是蜀、魏爭奪漢中的古戰場,因而留下了衆 多的歷史文化古蹟。武侯墓在縣城南定軍山下 ,是一代名相諸葛亮的墓冢,他生前封武鄕侯 ,死後謚「忠武侯」。墓南、西、北三面有一 條黃土崗,周長六點七公尺,崗上遍植樹木, 郁郁葱葱,爲武侯千秋守靈。 墓廟在圍崗之下,是一座三院相連的大廟 ,廟前的武侯墓高九公尺,狀如覆斗。廟內有 四十六間淸代建築,中軸線上有山門、拜殿、 大殿、前墳亭。寢宮及南、北廂房等建築,南 北道院呈對稱形。園內有眞假墓兩座,後山坡 上所謂的眞墓,實乃假墓。傳說諸葛亮明知他 死後司馬懿定會來掘墓取其兵法寶書,乃設下 巧計,將所謂的「兵書J粘在一起,司馬懿急 切中不知不覺用手沾唾液翻書頁,果然中毒而 死,可謂死後手刃仇人,痛快之至。武侯祠在勉縣新城以西三公里,是國內最 早建立的武侯祠,爲蜀漢丞相諸葛亮祭祀之地 。祠堂朝北,古建築錯落有致,層層叠叠,多 爲淸代建築風格。飼佔地三十多敏,由北向南 ,中軸直穿五進,規模宏偉,有樂樓、牌樓和 琴樓等,共六十多間,碑刻五十六通。祠內還 有五百年樹齡的旱蓮,以及銀桂、丹桂等,仲 秋開花,香飄四野。 諸葛武侯讀書台在武侯祠西1公里處的臥 龍崗上,台高六公尺,周長約三十公尺,台的 北邊有1口約三畝的水池,古時人稱「蓮花池 」•,相傳每當軍務閒暇,孔明便來此枕山讀書 ,享受戎馬生涯中難得的片刻寧靜,後人爲紀 念他在此建有龍崗書院。 定軍山古戰場在城南五公里處,山有十11 峰,綿亙五公里,隔漢江與城北天蕩山對峙。 公元前一 11九年,劉備帶兵取漢中,在山下平 坦處叫武侯评的地方與魏軍展開激戰,大敗曹兵,老將黃忠新曹名将•夏侯淵於此。主蜂有「 古定軍山」碑1通,現留有斬將台、撞箭石碑 、黃忠揷旗山,及屯兵的仰天窪等遺熟,R歷 代人們踏靑懷古勝地。 馬超祠墓在勉縣諸葛武侯祠東約半公里處 ,祠四周古木參天,環境淸幽。祠內有三座殹 宇,呈品字形排列,祠前有「漢征西將軍馬超 之墓」墓碑,祠內另有碑上書「一世英名基事 漢,一遍遺跡痛仇曹」,爲民初將領馮玉祥所 立。墓地在祠後1座小山丘後面,與定軍山遙 遙相望,掩映於林木之中。 靈岩寺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在漢中以西 略陽縣城南三公里處,在嘉陵江畔的天然崖穴 上,分前後兩洞。前洞有房屋及明代所塑毗廬 大佛像,寶相莊嚴,洞中原有棕樹三株,各高 一 一十公尺,人稱「佛前三柱香」,現存兩株., 後洞有鐘乳石柱、金龜等景物。寺內外有石碑 一百多通,摩崖石刻比比皆是,其中由白崖■遷而來的「邮閣頌」石刻,刻於公元1七二年 ,書法精湛,刻工精細,與石門十三品在中國 書法史上有並駕齊驅之勢。

1南楡林銅川風景美

渭南(weinan)市是陝西省中東部的地級 市,北鄰銅川市、東界山西省、南接西安市、 西有咸陽市,是景色宜人的古城,除了市區轄 臨渭區外,另轄有韓城和華陰兩個縣級市,以 及蒲城、潼關、白水、澄城、華、合陽、富平 和大荔等八個縣。 這個小城市容整潔,街道規整,交通方便 ,有鐵、公路及高速公路對外連絡。市區交通 四通八達,以公共汽車和自行車爲最多。郵電 通信ife曰及,當地郵政編碼爲七1四〇〇〇,電 話區號爲〇九1六。這裡食宿和購物也很方便 ,最著名的旅館爲渭南飯店,餐飮場所很多,商店市場林立,但娛樂場所並不太多。 當地名勝古蹟衆多,其中的韓城文廟坐落 在韓城市東學巷內,建於元朝,重修於明洪武 四年。廟內大殿和廡殿存有歷年重修的碑記多 面,是陝西最具明代風格的古建築群之一。 龍門景區位於韓城市北方三十公里處,龍 門山東西對峙,跨黃河兩岸,因其形故名龍門 。相傳大禹治水至此,鑿通引流,即r禹貢」 所謂r導河積石,至於龍門◦」黃河奔流其間 ,波濤洶湧,出龍門,1瀉千里。古人詩曰「禹 門三級浪,平地一聲雷」的詩句,「禹門春浪 」爲韓城八景之一。 司馬遷祠在韓城市芝川鎭高原,是西漢大 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的祠堂和陵園。建於公 元三〇九年晉永嘉三年,歷代曾予修繕增建。 祠堂用磚石依山勢砌成,樓閣高低錯落,風格 雄渾。墓在最後1個高台上。祠內有歷代碑匾 和石刻,現經修整,重現光彩。司馬遷約生於公元前1四五年,sr:漢太史 令司馬談之子,夏陽(今韓.城市)人,早年-E? 遊歷,考察各地風俗、採集迪方民間傳說,起 初任郞中,開封三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因文字 ;>間同情投降匈奴的李陵,獲罪入獄,受屈辱 的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完成所著歷史 巨著r史記」,原稱「太史公書」,是我國最 早的通史。書中許多傳記,語詞生動,人物形 象鮮明,也是相當具有藝術水準的文學作品, 對後世的史學和文學都有著深遠的影響,被譽 爲r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潼關在潼關縣港口,雄據秦、晉、豫三省 要衝,設於東漢,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關隘重地 。地勢險要,南依秦嶺有十1 一連城禁固諸谷之 險.,北帶渭、洛,會黃河抱關而下之要:東、 南山峰連接,谷深崖絕.,中通羊腸小徑,僅容 一車一騎,人行其間,仰視懸崖,俯觀洪流, 險泥峻極。唐杜甫至此豪興大發,寫下一詩:r丈人視要處,窄俠客單騎,艱難奮長城,萬 古用1夫。-來揞繪潼絜的笼要。唐以後京城 東移,雖已失其防衛作弔,但仍爲戰略要垲。 關長約五公里,歷經各代修葺•尙保存嗫貌o 潼關十11連城在潼闆縣東約三公里的禁溝 兩岸,南北共長十五公里。溝底因長期山水沖 刷,形成一條寬三十公尺的平坦斜坡道,爲通 往潼關後側的1條軍事要道。自唐至明、淸, 爲了潼關的安全,沿禁溝兩岸築方形土台十1 一 個,是防禦性的軍事堡壘,與潼關城連接,俗 稱十一 一連城◦相傳唐末黃巢是經由此進攻潼關 城.,明末李自成也在這裡與明將大戰。 豐圖太倉位於大荔縣城以東十六公里處的 朝邑鎭南寨子村,是1座儲蓄糧食的民營倉庫 ,於淸光緖八年由東閣大學士閻敬銘倡議修建 ,光緖十一年竣工,規模宏大,雄偉堅固,馳 名全國。當時慈禧太后曾朱批「天下第1倉」 ,現在是陝西省重點保護文物,遊人不絕o豐圖太倉坐北朝南,東西長1百三十三公尺,南 北寬八十三公尺,總面積達1萬1千多平方公 尺。倉高十六點八九公尺,磚砌牆,南壁正中 高嵌楷書「豐圖義倉」四個石刻大字,兩旁洞 開東西兩門,院內寬敞,行車暢達。牆內有五 十八個倉洞,每洞可儲糧十五萬斤。院內南隅 有台階可通往倉頂,磚鋪頂面,排水便利。 瀵泉位於大荔北側合陽縣東王鄕,在黃河 畔不到一百公尺的地方,有王村瀵、勃池瀵、 西鯉瀵、熨斗瀵和小瀵等五個大小不同的泉湧 。泉口大如車輪般,深則無法探測,故稱瀵( 音奮),亦即地底深處噴出的水泉。水溫常保 攝氏三十度左右,當地人用之於灌漑,效果十 分好,還可增產11、三成。 中國科學院陝西天文台11部位於蒲城縣西 約一公里處。中國標準時間的「北京時間」, 並不是在北京確定的,而是在陝西天文台一 1部 。這個部門始建於1九六六年三月一 一十六日,從一 一十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先後建立具 有國際水準的長、短波授時電台,範園涵蓋整 個中國及附近海域,誤差不及百分之一秒。 定陵在富平縣城北十三公里的鳳凰山上, 是唐中宗李顯的陵墓。由三座東西相連的墨靑 色石岩組成,正中南面小渠凸出,恰似猛禽游 飛,故名鳳凰山。山渠正中鑿石穴爲墓,唐中 宗於公元七一〇年(景龍四年)爲韋后所弑葬此 ,並依乾陵制式,鑿石雕造各種石刻五十件, 歷經破壞,現僅1個石獅和1對石人。 橋陵在蒲城縣西北十五公里的金熾山上, 是唐中宗之弟睿宗李旦的陵墓,因陵內合葬有 肅明劉后、昭成寶后,陪葬的有惠莊太子、惠 文太子、惠宣太子、涼國公主、II國公主、金 仙公主和彭國公李恩訓等,範圍很廣,包括整 個金熾山,東西長兩千八百七十1公尺,南北 寬兩千八百三十六公尺,總面積達八百五十11 萬平方公尺。漢王時的王宮遺址。台高九公尺,佔地四萬多 平方公尺,原建築僅存望江樓,登樓遠望,但 見四面雲山,漢江如線,田晴農舍,盡收眼底 。漢中市博物館就設於台內,珍藏著古褒斜道 石門及摩崖石刻、複製的古棧道等歷史出土文 物和傳世文物,以及書畫、碑刻和拓片等。 古襃斜道石門及摩崖石刻原在漢中市北十 七公里處,是連接漢中和關中的要衝。戰國時 這裡就鑿石架木,修築棧道.,漢魏時期又多次 復建,成爲世界古代交通史上的1大奇蹟。位 於石門雞頭關下的棧道石門,完成於公元一世 紀,是世界上第1個人工隧道。在石門位於峽 谷棧道南端隧道東西兩壁及褒河兩岸懸崖上, 由漢到宋,留有大景題詠摩崖石刻,通稱爲r 漢魏十三品」主要有東漢永平六年(公元六十 三年)記述漢中郡守鄗君率部屬開通褒斜道的 「鄱君開通寶斜道碑」;東漢建和二年(公元 \四八年)讚頌開通石門的「石門頌」,以及「石門銘」、「李君表」、「枵淮表記」、「 李褒碑」、「宴褒修堰碑」等均極珍貴,爲歷 代考古家、書法家所推崇。 留侯祠俗稱張良廟,在漢中北面留壩縣北 十五公里處,爲西漢開國謀士張良晚年隱居之 所,後人爲紀念他立祠祭祀。張良在天下大亂 時挺身而出1展抱負,使畢生所學得以淋漓盡 致的發揮;又能在功成名就後辭官歸隱,故丽 在西漢初年衆開國功勛紛紛被誅殺時,他獨能 倖免,逍遙於田園之間。祠背依紫柏山,碧水 縈繞,山上古樹參天,古木森森,山巔雲霧蒸 騰,山麓修篁蔽日。整個建築群規模宏大,布 局與衆不同,樓、殿、亭、閣錯落有致,授書 樓用大理石和南陽玉砌築,古色古香。祠內走 廊有碑刻、題字匾額、楹聯近兩百年,其中不 少爲名家手跡,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値。 蔡倫墓在漢中東北洋縣龍亭鋪南,是東漢 大發明家蔡倫的墳墓。蔡倫因改進造紙技術,代設延安郡,唐初又改爲延州。1〇八九年( 北宋元佑四年)升延安府,治所從北部遷至今 延安市,是防禦西夏入侵的關防重地。當時這 一帶的鄂爾多斯台地蘊藏著豐富的煤礦,因此 曾有小規模開採。二 二二年蒙古鐵騎曾在此 戰勝女眞王朝。十九世紀六十年代西北地區回 民抗淸起事,被淸軍鎭壓,延安受到嚴重的破 壞。11十世紀11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此地遭到 嚴重的旱災,人口再度銳減。 1九三五年,共產黨領導的紅軍被國軍追 剿,經過「兩萬五千里」後來到荒涼的陝北, 從此延安成爲中共奪取中國政權的根據地,也 是中共在抗日戰爭及內戰時期的發號司令總部 。1九三七年設延安市,爲陝、甘、寧邊區首 府o 一九三八年至1九三九年,延安屢遭日機 轟炸,城內建築和生產設備大部分被毀。一九 四九年撤市併入延安縣,1九七二年又恢復爲 延安市,在這段時間內,由於急速擴大耕地面積,周圍地區水土嚴重流失,破壞了生態環填 ,致時有旱澇災害發生。 這個城市地處陝北黃土高原的黃河中游南 岸,北近鄂爾多斯高原和毛烏素沙漠;北接楡 林地區,東界山西省,南鄰銅州市,西和甘肅 及寧夏回族自治區接壤。面積兩萬多平方公里 ,人口三百六十萬.,市區面積三百四十一平方 公里,近四十萬人口,市轄寶塔區外,另轄有 安塞、洛川、子長、黃陵、延川、富、延長、 甘泉、宜川、志丹、黃龍和吳旗等十一 一縣。 當地工礦業發達,煤炭、石油、油氣等蘊 藏量可觀,現仍持續在開採中。工業以電力、 機械、化肥、汽車修配、紡織爲主。農產主要 的有小麥、黍米和玉米等。 對外交通頗爲方便,是陝西東北部的交通 中心,有鐵路通往西安,公路網四通八達。市 區公共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 三輪車和腳踏車多如過江之鲫。郵電通信設施已趕上時代,郵政編碼爲七一六〇〇〇,電話 區號爲〇九1 一。市區主要街道有北大路和南 大路,有延河穿市而過,主要旅館爲延安飯G 和延安賓館,餐廳和小吃店充斥,商店衆多, 市內最高學府爲延安大學。 當地有不少景點可供參觀,遊客最多的是 寶塔山,又名東山、嘉嶺山,坐落在市區的中 東部,前臨延河,氣勢不凡,景色秀麗,上山 途旁岩石上有宋代范仲淹所書r嘉嶺山‘三字 題記。明代延安是西北軍事重鎭,明長城九鎭 中的延綏鎭,轄地就包括了延安。范仲淹任陝 西經略副使鎭守延安時,曾在此山築塞堅守, 參 抵禦西夏的入侵,可見嘉嶺山對於保衛延安有 重要的地位。 山上延安寶塔建於明代,地處東山戰略要 地,可用於軍事防禦◦塔高四十四公尺,爲八 角九層,全部用磚砌成。第一層南面闢門,門 額上刻有「俯視紅塵」、「高超碧落」八個大字,道出了寶塔的氣勢雄偉。塔內有盤升蹬道 ,可以登塔俯瞰全城美景。每逢節日,塔身上 彩燈大放光明,與星月爭輝。塔旁有一 口銅鐘 ,是1六11八年(明崇禎元年)鑄造的,高一百 五十公分,直徑1百零六公分,上部有佛敎的 蓮花紋飾,下部有道敎八卦紋飾,可謂「佛道 共1鐘,皆大歡喜也。」 • 清涼山在延安市東北、隔延河與寶塔山相 望,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登臨時曾寫到•.「金明 阻西嶺,淸涼峙其中。延水正中出,1群兩雄 城。」說明山的雄偉和壯麗。山上有唐、宋時 雕鑿的萬佛洞,內有數以萬計的大小佛像、菩 薩、力士等石刻,神態各異,生動逼眞,是雕 刻藝術中的傑作。此外,還有歷代名人學者摩 崖題刻五十多處,値得欣賞。 花木蘭陵園在延安市東南十六公里處的萬 花山下,陵園內有一座木蘭戍裝跨馬、.橫佩寶 劍的巨大塑像,顯得英姿颯爽。花木蘭是萬花山下花原頭村人,關於她女扮男裝代父從(ft 故事,在漢樂府詩中的「木蘭辭」裡描繪生動 ,曰疋千百年來人們敬仰的巾幗英雄。萬花山上 翠柏蒼松滿山遍野,淸湖碧溪美不勝收。後山 跑馬梁據說是木蘭當年躍馬習武之地,山上長 滿野牡丹,每年三、四月間怒放迎春,姹紫嫣 紅,遊人競相到此踏靑。 黃帝陵在黃陵縣城北橋山上,南臨沮水, 北依群山,周圍古柏參天,環境幽雅。傳說黃 帝姓公孫,曾居於今河南鄭縣軒轅丘,故取名 軒轅,生於五千多年前,活了一百一十歲,有 一 一十五子,有姓氏的十四人,共十一 一姓。後來 的堯、舜、禹,以及夏、商、周三代祖先,均 屬這十一 一姓的後代,與黃帝有血緣關係。相傳 黃帝崇信土德,並以r土德稱王」,土爲黃色 ,故後人稱之爲黃帝。黃帝的智慧無窮,有許 多關於舟車、音律、醫學和數學等方面的發明 創造。他令倉頡創造了文字,他的妃子螺祖開養麗8鋪o 到達橋山頂,路經「下馬石」石碑,便來 到豎有「黃帝陵」石碑的祭亭,亭前有一七四 六年(淸乾隆十一年)陝西畢撫所立「古軒轅黃 帝陵」之碑,亭後有明代唐錡所寫的「橋山龍 馭」石碑。再往後便到了居於山頂正中的黃帝 陵,陵高三點六公尺,周長四十八公尺,傳說 陵中所埋的只是黃帝的衣冠。陵南側約十公尺 處,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傳爲漢武帝劉徹北征 朔方時曾在此祭陵,築台祈仙,故名「漢武仙 台」。陵園幽靜肅穆,古柏成林。 橋山的東山腳下有一座氣勢雄偉的黃帝廟 ,據說建於漢代,爲三進院落。廟前是歷代官 員祭祀黃帝時整理衣冠的地方,中院爲碑亭, 有北宋以來的幾十座碑刻,有的是用漢、滿、 蒙等多種文字書寫的,從中也可知道歷代重修 陵墓的大概情況。後院是七間綠檐紅柱的大殿 ,殿內奉祀有軒轅黃帝畫像和靈位。殿內高懸「人文初祖」的金匾,意思是說軒轅黃帝是中 華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的最初祖先。廟內古木參 天,其中〗株高十九公尺、粗十公尺的古柏, 在群柏中顯得格外突出,相傳是軒轅黃帝親手 所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樹齡,被譽爲「世 界柏樹之父」。廟內有石碑七十多通,立於碑 亭之中,爲歷代皇帝祭祀黃帝時的祭文。 呂村萬佛洞在黃陵縣城西方四十11公里半 處,呂村的山坳中有1寬九公尺半、深八公尺 七的洞窟,內有1壇,上供佛像三尊及菩薩、 羅漢,高的三公尺,矮的也有1公尺多。洞內 四壁、石柱、後壁皆雕滿佛說故事、佛湼槃故 事等,彩色貼金、人物造型生動豐滿,皆爲宋 、元之作,十分珍貴。 寶鷄歷史悠久國寶多 寶_(Baoyo市是陝西省西部的地級市,也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譽 爲中國歷史文化寶庫之一,古人詩讚曰:「金 台觀上看寶鷄,玉皇閣前龍鳳飛」。寶鷄古稱 陳倉,秦代建縣。公元四世紀初東晉廢縣,公 元六世紀三十年代後的西魏大統時又恢復舊名 。公元七五七年(唐至德二年)因陳倉山有「石 鷄鳴瑞」而改名寶鷄至今。一九三六年川陝公 路、隴海鐵路相繼通達本地後,寶鷄成爲川陝 間物資集散和轉運中心,人口激增,城市繁榮 。抗日戰爭時期沿海1些工廠遷來寶鷄,促使 工業蓬勃發展,1九四九年設市。1 1十世紀七 十年代後,中國工業布署向西北、西南內陸轉 移,使寶鷄相繼興建了機械、儀表、冶煉、輕 紡、電力和食品加工等工廠,而成爲陝西省僅 次於西安市的第二工業城。 這個城市位置居渭河平原西端、秦嶺大散 關以北,南、北、西三面群山環峙,危岩聳立 ,渭水穿流其中,形勢險要,是西安西陲的防御斯前哨。在行政區域劃分上,除了市區的渭濱 區和金台區外,還轄有寶鷄、岐山、鳳翔、隴 、太白、麟游、扶風、千陽、眉和鳳等十個縣 。全市總面積/萬八千六百五十八平方公里, 人口五百多萬•,市區面積三百七十八平方公里 ,居民五十多萬。 對外交通發達,設在北郊的民航機場,每 日都有航班飛往國內各重要城市。在地面交通 方面,隴海、包蘭、蘭新和寶成等鐵路相繼通 車後,這裡成爲華北、華東地區通向西北、西 南的鐵路樞紐。公路網密集,是對外客貨運的 動脈。市區交通便利,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 車普及,三輪車、機車和自行車穿梭,更增加 了市區繁榮的景象。郵電通信服務普遍,當地 郵政編碼爲七一 一 一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九一 七。市內旅館衆多,比較出名的有鬥鷄飯店, 以及寶鷄、寶石、長嶺和西府等賓館。大街小 巷餐飮場所林立,文化娛樂運動場所不缺。當 地高等學府有寶鷄大學和敎育學院。 寶鷄市曾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又是周、 秦兩代王朝的發祥地,文化古蹟輝煌燦爛,有 「歷史悠久國寶多」之說。這裡最値得參觀的 地方是金台觀,坐落在市區車站北面半公里的 陵源山上,建於元末,是元代遼東張三豐道人 修道處。觀內建築以玉皇閣最爲引人注目,建 於明萬曆年間,華拱飛檐,朱楹雕欄。閣前一 對石獅旁矗立著兩根高大的鑄鐵旗杆,杆上雕 有飛龍舞鳳,造型優美,氣勢不凡。登台眺望 ,秦嶺巍峨,.渭水如帶,美景歷歷在目。觀內 設有博物館,展出西周的靑銅器也値得一看。 大散關自古聞名,從山麓到山巔,海拔高 差達一千多公尺,絕壁摩天,如斧劈刀削般, 險峻異常。公元前11〇六年,楚漢相爭,屯兵 漢中的劉邦,採納大將韓信的計策,派人督修 燒燬的褒斜棧道,擺出將經棧道出擊的樣子, 背地裡卻率大軍暗渡陳倉小道,出奇制勝,1舉攻克大散關,敗章邯、平三秦,奠定了與西 楚霸王項羽爭雄天下的基礎,也是楚漢相爭的 轉折點,「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典故指的就 是這個故事。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自陳倉經 散關,諸葛亮也曾出散關、圍陳倉,大散關在 歷史上~直是重要的軍事據點。 雍城遺址在市東北三十七公里的雍水河西 岸,曾是春秋時代秦國的都城,爲秦王趄的發 祥地。遺址包栝城區和墓葬區,已發現十三座 陵園,四十三座大墓和陪葬坑,三座宮殿和先 秦城垣殘蹟。其中秦公1號大墓是我國迄今已 發掘的最大墓葬之1 ,面積達五千三百多平方 公尺,現已出土兩千八百多件珍貴的文物。 神農祠在渭河南岸的峪家村,距市區約五 公里。南依秦嶺,西臨渭水,山水相映,如詩 如畫。相傳炎帝神農氏生於蠓略,出生後其母 姜氏抱他到九龍泉沐浴,在瓦峪撫養長大,後 人遂於此地修祠紀念。祠外有一淸泉,名九龍泉,泉水淸例甘美,可飮用。 百首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市內龍泉巷第四 中學操場內,是原始母系社會的遺址博ft館。 建於I九五九年,有三個陳列室。1是墓葬陳 列室,內陳列有甕棺葬、一 1次葬、合葬和仰身 葬共三十多具,以及各種各樣的隨葬品。二是 房屋遺跡陳列室陳列一座房子,屋爲正方形, 門向南開,房內有火灶,灶後置一保存火種时 陶罐,東北角有方形小坑,內置圓形石捧和長 方形的石磨盤工具。三是遺物陳列室,展出石 器、陶器和骨器等三百多件,琳瑯滿目。 天台山位於寶鷄市南1 一十公里處,海拔1 千九百九十八公尺,群峰爭秀,懸崖峭立,飛 瀑流泉,林木蒼翠。相傳在遠古時代,炎帝神 農氏曾在此治水患,敎民稼穡、嚐試百草等有 益於大衆的活動。有關的傳說和遺跡甚多,有 黃帝焚香求敎於炎帝的燒香台,炎帝首創「日 中爲市」的太陽市遺址,停放炎帝遺體的神農骨厶口等。天厶口山還是1座道敎名山,有老子騎 牛過玄關圖刻、八景宮道院及孫臏修道的月南 洞、點將台、觀象台和論道處等遺址.o 釣魚台在寶雞縣磘溪河畔伐魚堡南,相傳 就是當年姜太公釣魚之處。泉邊有塊大石,上 有兩道淺槽,相傳是當年商紂王昏庸無道,姜 子牙懷才不遇,來此隱居釣魚,久而久之,便 在石上跪出兩條痕跡。石南有毋忌洞。毋忌爲 蹯溪樵夫,他是推薦姜太公給文王的人。石下 激流直瀉、瀑布飛騰,激起漫天水霧,在陽光 的照射下,絢麗壯觀。 東湖在鳳翔縣城東門外,是全國著名的風 景區之一。分內外兩湖,共十四公頃,不僅風 0 景秀麗,而且歷史悠久,是一處自然與人工美 景相得益彰的勝地。周代這裡叫做飮鳳池,相 傳周文王時,曾有鳳凰在這裡飮水,引來百鳥 朝鳳。秦時屬橐泉宮,隋開皇六年始建岐陽宮 。宋嘉祐五年至治平一 一年,大文學家蘇軾任鳳翔府判期間,對內湖曾大加修濱,迆改名爲東 湖,以後歷代又不斷修葺、增建。外湖是光緒 年間鳳翔知府開鑿,現存洗硯亭、來雨軒、君 子亭、不繫舟、宛在亭、會景亭、鴛鴦亭和春 風亭等,多爲明、淸遺物,園內亭台樓閣星羅 棋布,曲橋溝欄,交錯縱橫,湖光山色,林木 蒼翠,景色如畫。 湖北岸有紀念蘇軾的蘇公祠,蘇軾任鳳翔 府判時,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乃建此祠 。祠內存有蘇軾詩文、繪畫石刻多種,以及蘇 軾手跡碑刻,彌足珍貴。祠內喜雨亭和凌虛台 ,周圍翠柏環繞,爲北宋古蹟,蘇軾曾作r喜 雨亭記」和「凌虛台記」名篇,記述當年勝景 ,詞藻華麗淸新,字字珠璣,藉景抒懷,令人 玩味。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人多稱其爲蘇 東坡,四川眉山人。生於1〇三七年,卒於一 一〇一年,是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爲「唐宋八大家」 之1 o詩詞淸新豪放,性好諧譫,喜發議論, 不知忌諱,因而得罪人,引起仇家報復,I再 貶官,並曾入獄,最後貶謫儋耳(海南島),幾 乎老死其地。他的書法造詣很高,與蔡襄、黃 庭堅、米芾並稱爲r宋四家」。 吳山古稱西鎭、岳山,或吳岳,位於寶雞 市北與隴縣交界處,山共有十七峯,峻拔聳立 ,山下洞、景皆極壯麗。山東側11公里半的隋 建吳岳廟中有歷代大小碑刻及吳山全景石刻圖 ,盛時有小碑林之稱。 岐山縣在關中地區西部,位於寶鷄市東邊 ,是關中重要的糧棉產地,也是j座古城,有 古蹟多處。其中的周公廟在岐山縣城北七公里 半處,此地三山環護,北有鳳凰山,東爲鳳凰 堆,南係谷口。周公廟建於唐,係經歷代擴建 ,現有周公、太公、姜塬、后稷等殿和多處神 龕、洞孔,內有大量碑刻,尤以唐大中一 一年,敕賜潤德泉答詔和鳳翔節度使■琪奏狀謝表刻 名最爲著名,韓愈、蘇軾等留下的題詠也讓人 回味。周公爲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助 武王滅商。武王死後,周成王十三歲即位,闺 公輔政,爲周朝的八百年奠定了堅賨的基礎。 相傳他制禮樂,建立典章制度,所謂「周禮周 官,皆公所定」,爲後世所崇仰。 太平寺宋塔在岐山縣城西街,是一座/\角 八層樓閣式磚塔,高三十多公尺。這座塔的形 制具有典型的宋代建築風味,建於北宋元祐三 年,雖經歷代修葺,仍保持原建築風格。由於 整個塔身斗拱繁密,顯得特別秀麗。自第1 一層 起,每層都設有假窗和欄杆,檐下均飾以五鋪 出雙抄的斗拱。除第j 一層塔身下設有平座外, 以上各層都只有假平座。 五丈原位於岐山縣城南1 一十五公里處,地 高一百1 一十多公尺,面積約十1 一平方公里,東 西兩面瀕石頭河、麥里河,南依棋盤山,北臨渭水河,地當要衝,披山戴水,進退兩宜。三 國時,這裡是蜀魏兩國經常交戰的地方。公元 / 一三四年,諸葛亮率軍出斜谷,六出祁山,是 /生中最後的1次伐魏。他奪取五丈原後,與 魏司馬懿隔渭河對壘相峙1百多天。諸葛孔明 曾設下計謀,佯作屯田運糧,搦戰詐敗,引魏 軍進絕地葫蘆谷,然後斷谷口,施火攻,來個 甕中捉鼈,使司馬大軍陷入絕境,不料忽然傾 盆大雨,以致功敗垂成,這就是戲曲中描寫的 「火燒葫蘆谷」、r七星燈」的故事。司馬懿 畏蜀如虎,自認謀略、用兵皆不如孔明,乾脆 閉門不出,使諸葛亮進退兩難。曠日持久的相 峙,加上諸葛亮長期操勞過度,最後病死在五 丈原軍中,令後人惋惜不已。 在五丈原北端,有1座諸葛武侯祠,俗稱 諸葛亮廟。建於元初,歷代均有修繕,近幾十 年來又屢次維修粉飾,使之面貌一新。山門上 書「漢室孤忠」、「西蜀賢相」和「南陽純儒」,對諸葛武侯倍加稱頌。殿中央翕內安虞諸 葛亮的塑像,手持羽扇,瀟灑儒雅。門廊內外 有趙雲、馬超、黃忠和嚴顏等蜀將的畫像.,殿 內外有許多楹聯匾額、詩詞碑碣。祠內獻殿東 西牆壁上端有三國故事壁畫,下爲岳飛所書「 前後出師表」石碣四十方。 法門寺位於扶風縣城北十公里處的法門鎭 ,是隋唐佛敎四大聖地之一。寺歷史悠久,相 傳始建於東漢,初名阿育王寺,隋朝曾名r成 實道場」,公元六二五年(唐武德八年)才改名 法門寺。阿育王是古天竺國王,篤信佛法,在 世界各地建立了八萬四千座塔,分葬佛祖眞身 舍利,法門寺塔是其中之一。因塔下埋藏著珍 貴的r佛指舍利」,人們尊稱爲r聖塚」,香 火不斷,名揚四海,歷代帝王皇后在此拜佛焚 香,祈求王朝能世世相承,代代不墜。唐代皇 帝在此舉行過盛大的迎送佛骨典禮,將藏於塔 下地宮的佛骨迎入宮中供人瞻仰,然後送回地宮封供。皇后嬪妃,紛贈供品,王公士庶,競 相施捨,法門寺盛極I時,且歷代不衰o 法門寺是我國境內珍藏釋迦牟尼佛眞身舍 利的十九座寺院之I ,佛骨藏於塔下地宮中。 唐代各帝王皆尙佛敎,曾先後舉行過七次迎送 佛骨法會。一九九八年舉行開光大典,三千僧 衆以及無以數計的信徒、遊客來此,戲劇、表 演及各種比賽I連好幾天,盛況空前。 一九八七年11月修復的新塔高八十四公尺 ,雕擔鏤拱。在修塔基時發現由隧道、前室、 中室和後室等部分組成面積三十1點四八平方 公尺,有石門四道的地宮。裡面有四枚佛指舍 利,還有唐皇宮迎送舍利的供養品金銀器1百 一 一士 一件、玻璃器11十件、瓷器十六件、石器 十一 1件、鐵器十六件、漆木器和雜器十九件、 珠寶四百件和錦綾等珍貴絲織品,共八百八十 九件,其中雙輪十一 一環純金錫杖、四輪十一 一環 金花銀錫杖、鎏金珍珠裝捧眞身菩薩像、金絲袈裟和精緻的金銀茶具等,S是稀世之寶。 馬援墓在扶風城西三公里半,是一座高寬 各爲十公尺的夯土圓惟堆,墓前有漢伏波将軍 墓碑。馬援東漢扶虱人,曾任新莽新城大尹, 後歸劉秀,建武十七年任伏波将軍,封新息侯 ,病死於戰陣中。 周原遺址在寶雞市扶風、岐山縣境內,距 市區約八十公里,面積約十六平方公里,分爲 西周墓葬區、居民作坊區、宮室和宗_區三部 分。商末周人封於岐山,即現在的寶雞1帶, 經過禀父、王季和周文王三代的苦心經營,在 周伐紂滅商建都豐鎬後,這裡仍是周朝經濟、 文化的中心。1九七六年,發掘出西周早期的 宮室遺址,出土了大量帶有文字的甲骨片、建 築材料和靑銅器等。周原遺址中心還出土大景 的靑銅器,被譽爲「靑銅器之鄕」,馳名中外 的毛公鼎、克鼎和衛鼎等均出土於此,現已闢 爲博物館o • .慈善寺石窟在麟游縣城西南兩公里半處, 爲陝西省重要的石窟寺之一。共有兩洞五個摩 崖佛翕,高五公尺六,在北窟雕有三尊佛像, 與洛陽龍門石窟的賓陽北洞風格類似。南窟正 中爲1立佛,造於唐永徽四年。北壁尖拱龕雕 有一佛一 一菩薩,南壁小翕則有1佛1 一弟子,大 約爲盛唐時所鑄。 太白山在眉縣城南11十公里處,南界洋縣 ,東接佛坪,西南與留壩、鳳縣相連。此山爲 漢江、渭水之間秦嶺山脈主峰之一,山頂海拔 四千多公尺,是關中最高峰。,背陰處終年漬 雪不化。李白「登太白峰」曰:「西上太白峰 ,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爲我開天關。願 乘冷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 無山。1別武功去,何時復更還。」太白山景 區橫跨秦嶺南北,面積七百四十平方公里,與 樓觀台1脈相連,東北距西安市區1百五十公 里,以奇、險、高、寒、幽著稱於世,有亞洲植物園之稱,還有大熊猫、金絲猴、扭角羚、 獨葉草和太白米等珍稀動植物。在原始森林區 裡可觀賞到高山批杷林、杜»林、紅^林等瑰 麗的自然景觀。在山頂第四紀古冰川遺跡區, 可觀賞冰蝕湖大爺海、1 一爺海、三爺海,佛爺 海及玉皇池,領略聞濤聲而不見水的石河和石 海,以及由石環、石柱、角峰、槽谷、冰斗、 冰坎所形成的八仙陣、八卦陣和黃河陣等奇觀 。山上主要的人文景觀則有老子、鬼谷子及藥 王孫思邈等歷代道、佛文化遺迹11十多處。 太白三池又名太白湫泉,在太白山巔的山 峰間:大太白在山北,面積1公頃半;11太白 在山南,1 一公頃,都是黑河源頭。三太白也在 山南,面積七公頃,是石頭河源頭。三池深不 見底,卻淸澈如鏡。傳說貞觀年間旱災,京兆 尹韓裏曾來此取水求雨得到靈應,因而形成「 求雨必取太白湫之水」的風俗。 秦嶺湯峪森林公園位於秦嶺主峰太白北坡,海拔六百11十至三千五百1十I公尺之間, 面積兩千八百1 /十九公頃,是陝西最大的森林 公園,也是自然地理的分界線。公園具有明顯 的垂直氣候帶特徵,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 低,自下而上分爲暖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 氣候、寒溫帶季風氣候、高山亞寒帶氣候、高 山寒帶氣候。森林植被也因之不同,自下而上 有松櫟林帶、紅樺林帶、冷杉林帶、落葉松林 帶和高山灌木叢帶等五個景觀林帶,林木品種 繁多,有華北、華中的植物種類,也有西南、 靑藏高原的植物成分,故有「生物寶庫」美稱 。棲息於其中的動物,鳥啼獸奔,給靜謐的大 山帶來了無限生機。 公園內山巒重叠,壁峭谷險,景色奇絕, 剛柔兼濟,雄渾和柔美並存,令人流連忘返。 尤其是第四紀冰川活動「雕琢」的各種地貌至 今保存1元整,是生態、農林、氣象和地質等各 【科學人員從事綜合硏究、考察和實習的重要基地。公園6ff‘在地的溻峪溫泉,又叫麗S泉, 水湧泉奔,霧氣蠻鸳,可治療各種皮耆病、關 節炎。隋唐時這裡即爲皇家行宮,現R存有下 少宮殿遺址,是觀光、沐浴的勝地。 張橫渠墓祠位於城東三十公里迷採嶺,北 是鳳凰原,南對蒿麥山,景色如畫、澥樹成杵 ,墓前有碑樓,碑文述張橫渠生平。張橫渠即 張載,字子厚,眉山人,北宋哲學家,長期在 關中講學,其學派稱關學。張子祠是當地人爲 紀念他而建,元延佑七年(一三二〇年)重修, 祠前有張子故里碑石。 氣勢雄偉的西嶽華山 西嶽華山(Hua Shan)位於陝西省中部, 在西安東方約1百! I十公里的華陰縣城南,隆 起於渭水平原之南,北瞰黃河和渭水,南接秦■ 嶺,東扼潼關,西屛西安,最高的南峯海拔兩千/百六十點五公尺,與山東省東嶽泰山、湖 南省南嶽衡山、山西省北嶽恆山和河南省中嶽 嵩山並稱爲五嶽o 華山有「奇拔峻秀冠天下」之稱,又以r 險」居五岳之最。唐代詩人李白在「西嶽雲台 歌」中讚道:「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從天 際來。」可見華山景色壯麗之1斑。從隴海線 坐火車過孟塬車站時,即可見華山巍然雄峙, 它的四周絕壁如削,舉目仰望,山頂諸峰如同 花狀,高聳入雲,令人敬畏。r水經注」上就 說華山「遠而望之若花狀」,古時「花」、r 華」兩字相通,故華山是以其形而命名,又名 太華山。華山還是道敎的名山,山上山下,廟 宇古蹟和天然奇觀到處皆是。山上危崖絕壁, 不少地方都鑿了石洞,是道士隱居修身之所, 加上道敎中有不少修眞成仙的野史和傳說,更 有文人雅士的詠詩題字,使華山險峻奇雄的風 景,又添上一抹神秘玄妙的色彩。遊客們到華山旅遊,可以在西安乘火車前 往,可以到山麓玉泉院住宿,在山腰則在東道 院食宿,在山頂可以到震嶽宮休息,這些地方 並無個人房間浴室,除床位外,也供應三餐, 所有旅客都只能用公共衛生間。在登山途中, 有山草藥和天麻等藥材出售,價廉物美。 華山的氣候與西安相似,但是高山天氣變 化較大,山頂上的氣溫通常要比山腳低攝氏十 多度,春季山中雨多霧大,雖然容易看到華山 的雲海,但也可能因此不識華山的眞面目,並 且雨濕路滑是最不適合遊山的季節。夏季登山 非常燠熱,最熱時的氣溫可達攝氏三十九度•, 但是山頂卻淸爽涼快。秋天登山最爲舒適,但 是到山頂會感覺到濃濃的寒意。最佳的遊山時 間是在七月到八月上旬,九月已開始降雨。冬 季的華山會積雪,十1月就開始下雪,此時天 氣酷寒山路難走,白雪覆蓋的山峰岩石凹凸分 明,山勢更顯得峻峭挺拔,可惜冬季太陽方位南移,近處的山峰會擋住參顴日出的硯線,所 以要在華山看日出,應該選擇夏天。 溥說華山和黃河東岸的中條山遠古時曾合 爲/山,黃河受阻而不能東流入海,所以經常 洪水泛濫,淹沒村莊田野,荼害生靈,有巨靈 神得知,-怒之下用法手辦開兩山,從此黃河 東流,造福兩岸蒼生。現在的華山東峰絕壁上 還留下巨靈神的掌跡,西峰嶺脊上也留下祂的 辦印。事實上華山範圍廣大遼濶,歷史相當古 老,大約在六到十億年前,這一帶的地面就逐 漸有隆起現象。在約八千萬年前的地殼運動, 形成了分隔黃河和長江兩大流域的秦嶺山脈, 北方的地面下陷形成渭河盆地,北側沿隴海鐵 路1帶是一條深大的斷陷帶,四壁是近千公尺 的懸崖。再經過長期的風化侵蝕,華山表面較 爲脆弱的岩層不斷剝落,只剩下堅硬峭削的花 崗岩,兀立在關中平原上,像華山這樣險絕之 景,在中國各大名山中實屬罕見,人們登上華山絕頂,無不顴盼自豪。 華山千峰林立,其中最突出的有東邊的朝 陽峰、南邊主峰的落雁峰、西邊的蓮花峰、北 邊的雲台峰,以及正中的玉女峰等,五峰併列 如花a華山名勝古蹟及掌故多下拷計,自山― 到絕頂,廟宇古蹟和天然奇景隨處可見。多處 似人像或動物奇峰怪石,疑幻疑眞,加上流溥 中的野史、傳說和神話,更加引人入勝。歷代 名人登山遊覽或修道隱居,在山上各處都有題 刻和詩人的讚述。 遊覽華山要從華陰縣出發,沒有第11條路 可走,所以一直有「華山自古一條路」的說法 。由華陰城南行十五公里後到達華山之麓的華 嶽廟,又名西嶽廟,佔地三百多畝,繞以長垣 ,殿宇雄壯,古槐翠柏滿廟院。前院之西有J 株古柏樹皮已經剝落,有片鐫「老子牽牛處」 五個大字;相傳周代時,老子騎靑牛過幽谷, 曾在此憩住,所以後人把這株曾栓過靑牛的樹,,命名爲靑牛樹。西嶽廟建於漢代,是歷代帝 王祀嶽神之處,廟中歷代碑石極多,原有唐玄 宗所製的西嶽碑最爲著名,可惜後來燬於黃巢 之亂。由於華山太險,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 登臨,歷代君王祭西嶽,都是在山下西嶽廟中 舉行大典。唐代道敎興盛,徒衆居山建觀,逐 漸在北坡沿溪谷而上開鑿了唯1的險道。後來 有少數勇士曾從東坡絕壁攀援而上,譜寫了從 第1 一條路上山的歷史。 玉泉院是華山第一個接待遊客的地方,東 側的純陽觀內有十1 一個8洞,也充作遊客住宿 的地方。這裡是宋仁宗在位時隱士陳搏所建, 他雖然文章書畫琴棋樣樣皆精,且通曉天文地 理,但舉進士不第,乃隱居華山之麓,常常一 睡數月不醒。他曾和宋太祖趙匡胤貧賤論交, 在華山下了 一盤棋,華山是他下棋羸來的。在 宋太祖得天下後,曾三次下召請他入朝爲官, 他都堅辭不就,並以詩明志:「三峰只乞睡千年」,因有「睡仙」的渾號。傳說他後來得道 升天,後人在玉皇院中曾爲他塑了\尊睡像供 人參拜,並修建了祠堂大殿,開轚了希夷洞。 玉泉院中有淸泉一股,據說和山頂鎭嶽宮玉井 相通,由於泉水淸洌甜美,玉泉院因此得名。 院中有昔日陳搏在一塊石上修建的山蓀亭,亭 旁種植了枝幹中空的無憂樹,至今已有一千多 年。山蓀亭北方有一石舫,飛檐挑角,四面環 水,古雅優美,憑欄觀魚,別有‘番樂趣。玉 泉院的西南角有一個假華山,是用石砌的華山 縮影,維妙維肖,將華山險景盡收其中,東西 豎立一座抗戰紀念碑,西北角有無憂亭。在玉 泉院圓門以東有蹓馬石和r漢神醫華陀之墓」 的碑石。華陀爲東漢神醫,創立r五禽戲」和 麻醉術,後爲曹操錯殺。大殿前面有宋代大書 畫家米芾書寫的「第1山」碑石和淸初刻石的 華山圖碑,並有淸光緖帝所題的「古松萬年」 匾額,以及慈禧太后所題的「道崇淸妙」匾額14, 15 • M.HPII錢 耗杓山姑觀,是唐玄宗爲御妹金仙公主修建的 frM^u古樸,松竹相映’相當幽美。 從玉泉院上行,兩旁全是天然石壁迁迴曲 折的道路,山石嶙峋。不久抵五里關,此處西 倚絕壁,東臨深淵,扼山之口,壘石成城,據 險築關,是入華山的第1險處。關內西壁上刻 有淸升允題寫的「人間淸鐘」四字,因爲昔日 落雁峰上有1 口巨鐘,在傍晚敲鐘時,鐘聲能 夠淸淸楚楚地傳抵五里關內。在五里關南方三 十多公尺外有一平坦地方叫做桃林坪,坪南有 張仙谷,是後漢蜀郡成都人張楷結廬講學的地 方,谷中建有石室。 莎蘿坪上有\座莎蘿庵,相傳宋太祖趙匡 脚曾在這裡向陳搏問道o東北方岩端的一石室稱爲小上方,再上去1石室叫做大上方。大上 P又叫東觀峰,絕壁間懸掛索鍊,路很艱險, 上有西元門、藝峰、馬鞍橋和雷神润等景顴, 相傳唐代金仙公主於天寶年間遁入山洞內修)IT ,唐玄宗曾多次派人捜尋,終因石洞太多而無 法尋到,至今還留有唐玄宗鑿石尋妹的古蹟, 關於她的出家原因及所牽連到的宮廷風雲一直 爲後人所津津樂道。 其上還有白雪峰、跨鶴嶺和伯溫洞等勝蹟 ,劉伯溫曾在這裡讀書學道,著有鐵冠圖•,在 大上方崖頂,有1個叫做「金龜戲玉蟾」的風 景,是華淸八景之一。莎蘿庵的兩旁有兩處大 瀑布,石壁瀑流之間,分布七十多個大小石涧 。瀑布由削澗飛瀉而下,勢若奔馬,聲若巨雷 ,極爲壯觀。由莎蘿坪南行|公里多,就到達 藥王洞,隔澗有1個叫做白鹿龕的幽谷,據後 漢書華陀傳所載.•長樂人魯女生曾在白鹿龕修 道和華陀結爲莫逆,華陀死後,她悲痛萬分,在華山下爲華陀修了個衣冠塚。白鹿龕內有長 方形懸石,呈黃色,中有黑影宛若人形,人稱 「天女散花」o 過莎蘿坪、藥王涧,道旁有1蛇形長石, 夾在兩塊巨石之中,俗稱「白蛇受難處」。登 山道由此盤旋曲折而上,山徑愈狹,山形愈險 ,這就是被視爲畏途的十八盤。毛女洞是十八 盤的最後一盤,毛女名叫玉姜,是秦始皇的宮 人,在她要殉葬驪山之前,和一名曾作過軍官 的張夫一同逃到華山山洞裡避難,後來毛女遇 到道士谷春,授以食松葉飮泉水維生的方法, 毛女依法行之,逐漸體生綠毛,身輕如燕,並 於每夜拜北斗修道,人稱毛女。 劉璽台在毛女洞對面的石壁上,傳說劉璽 劉彥昌曾在此石洞隱居,他就是神話「寶蓮燈 」裡的書生,玉帝之女三聖母住在華山,在山 野之間遇見劉彥昌,兩人相愛成婚,生下一子 名沉香。三聖母的哥哥一 一郞神知道此事後大發雷霆,認爲她觸犯天條,又懾於2髮母的寶® 燈神功而無法對她下手,便派出夭兵夭將资走 寶蓮燈、逼走劉彥昌,並將三聖母鎭顔於華山 之下。劉彥昌含辛茹苦地把沉香撫養成人,後 由霹靂大仙收沉香爲徒弟,日夜修煉,長到十 六歲時決心救母,設法盜回寶蓮燈,戰敗一 一郞 神,用神斧劈山,母親重獲自由,終於母子、 夫妻團圓。 靑柯坪在十八盤盡頭的蓮花峰下,距離入 山谷口約十公里,是入山的第一大站,海拔約 一千一百公尺,至此行程已過半,此處風景非 常美麗,蒼松翠柏,幽篁異卉,1片靑葱。一 五四九年明嘉靖年間,曾在鳳凰山下建立靑柯 館,一六〇八年(明萬曆三十六年)靑柯館改爲 太華書院,進士馮少墟講學於此,學生達三百 餘人。靑柯坪上有通仙觀、九天宮和慈雲庵等 三座道院,外面圍以長牆,樓閣亭榭掩映在綠 % 樹翠嵐之中,淸光緖皇帝曾在供奉九天聖母的九天宮中題有r八景淸華」匾額,慈禧太后也 在此題有r盤道連雲」匾額。在這些道院中都 備有客房,提供食宿服務。有名的華淸八景就 環列在靑柯坪的四周,南有水簾洞,又叫老君 瞭或星宿潭,每當大雨之後,三峰之水共聚靑 柯坪,由三峰口掛崖傾瀉,從洞口飛流直下, 有如垂簾倒掛,濺起滿天雨霧,十分壯觀。洞 口靑、紅石相間,形狀似人,並時有異雲飄現 ,故被叫做和合11仙。西南峰嶺有11仙下棋、 白馬過天橋、壽星石和鳳凰單閃翅等四景,西 面獅子嶺上有獅子滾繡球之景。從此向東北望 ,金龜戲玉蟾情景更爲形似,如在眼前。靑柯 坪附近還有雪花洞、梅花洞、白衣洞和酷天洞 ,景致各不相同。 由靑柯坪往上可抵迴心石,1塊大石上刻 著「當思父母」四個大字。到此便是危崖峭壁 和突兀凌空的險道,若此時心生膽怯或力不從 心,即可「迴心」而返。因爲過此以後,就需手腳並甩的扶攔攀登高峯,如果體力不■,最 好愛惜父母所賜的身體到此爲止。但旁邊大石 上又刻有「勇猛前進」,以鼓勠人奮勇登山。 關於迴心石有1段有趣的傳說:道人郝志眞率 兩徒在華山打洞,洞鑿成後,卻被他人佔去•, 最後他們來到南峰後鑿洞,郝志眞下崖鑿洞, 兩個徒弟便在崖上1邊拽繩1邊議論,認爲師 父只會打洞,跟著他沒有前途,便起了歹心, 甘脆砍斷繩索,把師父抛下萬丈深淵。在作了 弑師的虧心事後,兩人心中忐忑不安,急忙跑 下山來,到千尺幢下,忽見師父毫髮未傷地迎 面走來,兩人大吃1驚,始知師父非凡人,連 忙跪地求饒,重新老老實實地跟師父回去繼續 打洞修煉,後人就把這個地方叫做迴心石。 千尺憧又叫百丈崖,是華山的第|條險道 ,過迴心石後,沿著絕壁上半尺寬、深僅半隻 腳由人工鑿成的三百七十四級石階小徑即可到 達。這是1座石峰,中間有僅容兩人側身而過IICH ^ / HI ?J nw..J■,Jirt i I —^ \ / 、\yl Id I / J2<f -l/l 好像/座長梯子,遊客必須手握鐵鍊,雙足蹬 石階,目不轉睛地才能攀登上去。千尺幢頂上 出口是個直徑四尺、圓若盤盂的洞口,「水經 注」上稱之爲天井,張鴻遠在洞口小閣上刻有 r太華咽喉」四字。洞口旁放著1塊又大又厚 的鐵板,如果將鐵板蓋上洞口,則千尺幢立即 被封閉,華山上下交通也爲之中斷,可謂二 夫當關,萬夫莫開」。附近建有一座靈宮殿, 殿裡有專司開關鐵蓋的老道士。 過了千尺幢到達百尺峡,這是華山第11險 關。百尺峽的磴級鑿刻在幾乎垂直的石壁上, 兩旁無崖可依,只有兩條粗大鐵索供人拉扶而 上。百尺峽盡頭,有1塊崩落的巨石夾在兩壁 之間,人需從石下戰戰競競而過,故稱此石爲 r驚心石」。出峽過群仙庵、仙人橋、黑龍嶺 等險處,便到了老君犁溝。群仙庵又名白雲庵 ,依山修築,東望蓮峰聳峙,西看群山起伏,老君犁溝是北峰東邊陡絕的石壁上開螯的 一條險道、華山的第三險關,西臨萬丈深淵, 中爲深不見底的溝,極爲險峻,膽小的人往下 1望,不由不心驚膽寒。犁溝的台階共有兩百 七十一級,原名老君離垢,因爲離垢兩字與犁 溝兩字同音,路徑又像是用犁挖出來的,所以 人們便稱之爲老君犁溝。相傳太上,老君在此修 道,見開山鑿路非常艱辛,遂起善心把自己的 牛牽來,一夜之間犁出這條道路,下面還有臥 牛台的勝跡,好事者又在北峰後的絕岩峭壁之 上,用鐵索掛著1把巨大的鐵牮,以惑遊人, 其實這條險道是明代以後才逐漸修建而成。 北峰坐北朝南,海拔I千六百I十五公尺 ,是1座山勢高峻、三面危崖的獨立山峰,只 有1嶺與南峯相通,上冠靑雲,巍峨獨秀如雲 台,所以又叫雲台峰。峰上山門宇角,輝映於 蒼松翠柏之間,極爲雅秀。北周武帝時,焦道廣修道於此,武帝曾上山問道,現留有石洞就 叫做武帝問道洞o峰上還有長春石室和生生洞 等膀蹟。登峰北眺,黃、渭、洛三水如帶,中 條山如在腳下,關中平原i覽無際。北峰是華 山諸峰中最低的,在此可欣賞到華山東、南、 西諸峰削立的雄姿。 繼續南上須過第四道險關擦耳崖,此處更 爲陡峭,遊人需面朝崖壁,貼身扶索緩行,由 於緊靠崖壁,耳朶常擦上岩石,故稱擦耳崖。 此崖盡處又須轉身就崖,扶索「上天梯」。 蒼龍嶺是華山第五道險關,也是華山最險 處。體靑脊黑,狀如蒼龍騰空,故得此名。此 嶺是一道長一公里半,陡四十五度、寬僅一公 尺的嶺脊,是由北峰至南臨三峰的必經之路。 此嶺凌空而架,嶺脊光滑圓溜,鑿有三百五十 個石級,兩旁懸崖直落七百多公尺,遊人走過 時不敢左顧右盼,望之則令人目眩。如遇大風 ,更叫人魂飛魄散。昔日韓愈遊山到此,恐懼萬分,上下不能,自感絕無生還可能,痛苦失 聲,把所帶書籍投入澗中,並留下遺書與家人 訣別,幸被華陰縣令得知,及時派人救他下山 。今曰嶺盡頭仍刻有「韓退之投書處」,溥爲 佳話◦現在石階修好,並且加上了鐵索瀾忏• 早已不是當年情景,遊人仍覺十分驚險。想當 年韓愈遊山時,山道初開,還相當原始粗陋, 自然是危險嚇人。 、 山道的修闢還有一個傳說:當年有巡撫在 遊罷華山下山時,找不到出路,乃令隨從開山 鑿路,豈知次日山路又恢復了原樣,巡撫大驚 之餘,惟有下令隨從日夜不停地開路下山,終 於鑿出了1條石階小路,但路面卻不斷滲出血 水,嚇得巡撫魂不附體,匆匆下山回到家中, 家人吿訴巡撫,在開路之日長安城內下了七天 七夜的血雨。這時才知道,原來那條石階小路 ,是在華山蒼龍的背脊上開出來的,所以後人 就叫這裡做蒼龍嶺。五雲峰風景秀麗,每當深秋松翠楓紅,夕 陽斜照,霞光萬丈,使它看上去就好像色彩絢 麗的五朶雲彩,所以叫做五雲峰。峰上有一巨 石叫做將軍面,還有1塊上馬石。上馬石的南 方又有一塊橫跨嶺際的大石叫單人橋,過橋有 1,石如棺,旁邊還有1石如雞頭,合起來叫做 金雞陪靈◦再過去便到了通往南峰、東峰、西 峰和中峰的門戶金鎖關,來至此處,海拔已高 ,氣溫驟降,四峰在望,林壑深秀,故有r過 了金鎖關,又是一重天」的俗語。 過金鎖關就到了中峰山麓、海拔一千八百 多公尺的三峰口,這裡是華山東、南、西三個 主峰間的低地,遊客到三個主峰參觀,須先經 過此地,故名三峰口,又名蓮花坪。地勢平坦 ,三峰之水S於此處,形成一 一十八個碧潭,稱 爲r 11十八宿潭」。 西峰又名蓮花峰,也叫做芙蓉峰,海拔兩 千零八十三公尺,三面臨空,懸崖萬仞,好像刀削斧劈而成,山頂形如四季不謝的蓮花,晏 華山最美的山峰。峰頂有翠雲宮,宮外有一饅 頭狀巨岩,被兩道石縫斷爲三截,這就是華山 有名的r斧劈石」,石縫中有r擢莖天表」四 字,相傳即沉香斧劈華山救母之處◦至今斧劈 石旁還立有一柄兩公尺多高的鐵斧,斧柄上鑄 有「仙家寶斧,七尺有五,賜於沉香,劈山救 母」,其實裂縫是花崗岩自然風化後斷裂成o 西峰上有個百蓮池,又稱玉井,傳說唐代 金仙公主在玉井取水洗頭,不愼把玉簪掉入水 中,下山返玉泉院後,在山泉中卻無意中找回 玉簪,才知道玉井與山腳的山泉相通,於是把 山泉命名爲玉泉;而玉泉院的名稱,也就是從 泉名得來。 鎮嶽宮在西峰腰部,附近有水簾洞和老君 煉丹等勝蹟。宮門外的大檜松,是華山上最大 的一棵樹,被尊稱爲將軍樹。 摘星石是峰上的1塊大石,人們佇立石上,有靑天在握之感。捨身岩在摘星石北方,李 人龍刻的r守身岩」,是米萬鐘所書寫。傳有 孝子爲母親的病許願在此投崖捨身,但醒後卻 身在家中,故後人又將捨身岩易名爲守身岩。 巨靈足在山峰的南端,深寸許,長三尺多.,傳 說當年王母娘娘的蟠桃大會上,孫悟空與老壽 星戲耍,老壽星1時不察,把半盞玉漿潑下天 庭,釀成人間洪水爲患,玉帝得知後立即傳旨 河神巨靈爲民消災。河神來到人間,一腳踩上 西峰,向東眺望準備開闢河道,就留下了這隻 足印,而河神巨靈之掌則留在仙掌岩。 東峰又名朝陽峰和白雲峰,峰頂有聖母殿 ,早上推開窗子可觀日出,故名朝陽峰。海拔 約兩千一百公尺,峰頂斜削,絕壁千丈,極爲 險峻。遊人要攀援絕壁之上的r雲梯」才能登 峰。東峰有1處叫做鷂子翻身的勝跡,從靑虛 洞前的靑龍潭向東轉,就是到下棋台去的險道 ,懸崖垂索十餘丈,遊人必須面向山壁、背向三十多公尺的山谷拉索沿階而下,到盡頭需要 側足轉身而過。由於石階只是從石壁上髮出來 四、五寸深的小孔,並且每孔相距甚遠,視線 又受自己身體的阻擋,所以要大瞻慢慢甲腳尖 探孔,一步一步地攀下去。 東峰之後有一座小峰,三面懸岩,下望是 萬丈深淵,峰頂有一個下棋亭,又名搏台。溥 說殘唐五代時,當時宋太祖趙匡胤跟隨柴榮v« 軍權要職,在華山遇到仙人陳搏,乃相邀在搏 台下棋,趙匡胤每盤皆敗,但仍不服氣,便信 口開河以華山作賭注,以文爲約。豈知最後一 盤棋仍無回天之力,陳搏用口 一吹氣,把文約 貼到南天門對面三公山的大石上。這塊石上不 挨天,下不著地,可防趙匡胤反悔,如今這裡 就叫做r趙匡胤賣華山貼文約處」,現在還可 以看到行行字蹟。趙匡胤惱羞成怒指著|棵小 樹說:「只賣華山不賣樹」。從此華山就流傳 說:.「山是道家山,樹是皇家樹,華山不納糧,不得亂伐樹。」 仙掌岩是關中八景的第I景,位在東峰東 面的石樓峰東北,五條黃白色的指形從峰底延 伸至頂端,酷似1個掌印,五指分明,維妙維 肖。話說河神巨靈從西峰下來,左手抵著華山 ,右腳蹬著中條山,將身一展,頓時山崩地裂 ,從山嶺中劈出一條河道,讓洪水流出東海, 是爲黃河。李白曾讚道:「巨靈咆哮劈兩山, 洪波奔流射東海,三峰卻立如欲摧,翠崖丹谷 高掌開。」 東峰坡下西南角的朝陽洞,開鑿於明萬曆 元年(一五七三年)到八年,因爲洞口向東,太 陽I出,洞中就灑滿了明亮的陽光,因而叫做 朝陽洞,洞外小樓依崖臨壑,風景淸幽.,洞北 數丈有兩個石洞,叫做一 一仙龕。 中峰不高,松柏森森,峰上古蹟多以玉女 爲名,故也稱「玉女峰」。相傳春秋時期,在 中峰上住著一位隱士蕭史,他每日在松柏掩映處吹紫玉蕭,蕭聲如泣如訴,鳥驚葉落,夭地 也爲之動容◦秦穆公有一女名弄玉,愛吹笙, 笙名碧玉笙o她愛慕蕭史琴藝精湛,常向他討 敎,倆人相對日久漸生情愫,蕭笙和奏,成爲 絕響◦但遭到父親秦穆公的阻撓,弄玉乃毅然 拋開榮華富貴和蕭史結爲夫婦,過著「只羨鴛 鴦不羨仙」的隱居生活,後得道成仙,在中峰 留下許多勝蹟◦中峰的龜背石上有1個玉女祠 ,建於一六九九年淸康熙三十八年◦龜腹石下 是玉女修道的玉女石室,祠南有玉女修道時騎 乘的石馬,祠前石臼名洗頭盆,還有1個玉女 梳妝台◦在玉女祠北方半公里處,有1座鑄造 精美的鐵樓叫做品簫台。玉女祠的西南角下有 一 口深井,叫做醴泉,有酒香味。 南峰又名落雁峯,是華山的最高峯,海拔 兩千一百六十點六公尺,上面建有金天宫,內 祀西嶽大帝。南峰有兩個頂,事實上落雁峰爲 西頂,東頂名松檜峰,兩峰之間有1池淸水,名仰天池,四時不涸。池南方有黑龍潭,原名 太上泉,上鐫r俯撫群峯」四字;西有孝子峰 ,上有八卦池,傳說沉香尋母時,曾在此痛哭 ,故叫孝子峰,西有煉丹爐。附近有老君洞, 又叫太上洞,傳說老子曾隱居此地。在南峰西 麓有老君廟,神話中說,孫悟空大鬧天宮,被 擒到此廟中,在老君八卦爐裡煉了七七四十九 天,終於還是被牠逃脫了。南峰左右各有一條 山脊伸向東峰和西峰,北邊是I條巨大的斷層 ,將南峰與其他山脈分隔開來,更顯得南峰的 獨秀、孤兀。1般人登臨這華山絕頂,只覺得 日月星辰伸手可摘,白雲在身旁飄繞,松濤也 在腳下翻湧。放眼所見正如李白詩曰:r西嶽 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又如寇准詩 云:「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 ,俯首白雲低。」遙望黃河如帶似從天上來, 千峰萬類環拱於足下。南峰的南天門上有一個 石坪叫升表台,大約三平方公尺,三面懸絕,周圍有鐵欄,每當春夏之交,從台上撕紙投入 谷內,便有小燕飛來銜紙,極爲有趣。 南天門西邊是南峰之背,壁立千仞,直如 刀削,懸崖上有一條叫做長空棧的小徑,也叫 做長空棧道,是通往郝老洞的唯一途徑。這是 1條從懸崖石壁隙縫開鑿出來的石道,寬度僅 可容1人緊貼石壁、而另一人從身旁擦過,石 壁上繫有鐵索作爲扶手,這一段路長約一 一十多 公尺。跟著要面向石壁,背向深淵,手足並用 地,爬下一道高約十多公尺用一根根橫鐵架在 石隙中的鐵梯,到達名叫臬臬椽的懸空浮橋, 是用木椽架在橫挿入峭壁的鐵椿上。這條浮橋. 共九節,長1 一十多公尺,寬不及半公尺,1邊 是峭壁繫有鐵索,另一邊則是沒有欄杆的萬丈 深淵,只要踏錯一步就會粉身碎骨。過此險道 ,頓覺1身輕鬆,可乘纜車下山去。 過臬臬椽到達郝老洞,是當年郝志眞與兩 徒弟鑿的石洞。郝老洞的東邊是朝元洞,深二十多公尺,高達四十公尺,在洞西陡岩上有1 橫石突出,純白如雪,上鐫紅色「全眞崖」大 字,筆力蒼勁,刻工精湛。華山共有七十一個 半山涧,第七十I洞及另外半個洞就是郝老洞 和朝元洞。 從南天門北下西轉有一條大石溝,溝上有 1個石洞只能容納一人匿居,洞上r避詔崖」 三字是陳搏手書,宋太祖趙匡胤曾多次下詔請 陳搏出山做官,他都避而不受匿居此洞,故而 叫做「避詔崖」。 靑海(Qinghai)省簡稱靑,位於中國西部 、靑藏高原東北部、長江和黃河上游的I個太 省,地勢高峻,平均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面積 七十1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四百七十五萬。轄 有西寧市、海東地區,以及海北藏族、黃南藏 族、海南藏族、果洛藏族、玉樹藏族和海西蒙 古族藏族等六個自治州,省會設於西寧市。長 江、黃河、瀾滄江發源於本省。西寧是靑海省的省會 西寧(xining)市是靑海省的省會,是一個 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城市。公元前二二年 漢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大軍進駐湟水流域,在今 日的西寧市建立了叫做西平亭的軍事堡壘。公 元一世紀時東漢在這裡設西都縣,爲西平郡治 的所在地。公元1 二二 一年(魏文帝黃初三年)的 三國時代,也在西寧設西平郡。此後的西寧, 在中華古國的悠悠歲月長河中,並不曾扮演過 太重要的角色,只是默默地向世人展示著古城 的滄桑和變遷◦公元五1 1六年(北魏孝昌1 1年) 爲鄯州治。公元五八1年隋開皇年間改爲湟水 縣,但仍爲州治◦公元七五七年1度被吐蕃佔 領,稱靑唐城。公元1 |〇四年(北宋崇寧三 年)改爲西寧州,這是當地稱爲西寧的開始。 一 1三六年後屬西夏,元朝仍爲西寧州。明初改稱衛,現在的城址是1三八六年(明洪武十 九年)所建。I七二四年(淸雍正二年)升府, 並置西寧縣爲府治。一九二八年設靑海省,以 西寧爲省會。1九四四年起設西寧市,除市轄 的城東、城中、城西和城北等區外,另轄有大 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全市總面積爲三千四百五 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約兩百萬人;其中市區面 積佔三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近百萬。 這個城市位於靑海省東北部、黃河支流南 岸的湟水河谷,是海拔兩千11百公尺的高原古 城,扼靑海高原東方門戶,東距蘭州兩百一十 六公里,西至靑海湖七十公里,自古是中國內 地通往西藏和柴達木盆地必經之路。由於地處 高原,氣候乾燥寒冷,風多雨少,冬長夏短, 最冷的是每年元月份,氣溫多低於攝氏零下八 度.,最熱的七月分,氣溫平均也不過1 一十度左 右。這裡日夜溫差很大,尤其是夏季,晝夜氣 溫相差可達攝氏十五度。全年無霜期約三、四個月,每年六至十月間天氣溫和,是當地最佳 的觀光季節,但還是要準備禦寒的衣杓供淸裊 、入夜用。 昔日靑海土地貧瘠,人民生活困苦,常常 衣不蔽體,食不裹腹,在生存的邊緣掙扎。如 今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設,當地人民生活狀況 已大爲改觀。西寧市西北兩面環繞著南川和北 川兩條河,街道整潔,大賓林立,其中東西大 街和南北大街是市內最熱鬧的區域。市內漢、 回、藏、蒙各族雜處,各種方言也流行其間。 工業以乳品加工和毛紡織較爲著名,另有麵粉 、電力、皮革、機械、冶金和建材等工廠。西 寧以北三十五公里處有全省最大的大通煤礦, 並建有發電廠。對外貿易以農牧產品爲主,出 口以羊毛、皮革和藥材爲大宗:進口以茶磚、 .糖、米和日用必需品爲主要項目。 西寧對外交通也很方便,由郊區民航機場 起飛的班機,可達北京、太原、蘭州、西安及國內其他主要城市。陸上交通以鐵路爲主,這 裡是蘭靑鐵路的終點,靑藏鐵路起點,有1般 快車和直達車開往鄭州、西安、蘭州、北京、 靑島和南京等地。公路網密布,最主要的靑藏 公路爲主要幹線,並有多條公路通向外地,有 長途巴士營運。市區交通以公共汽車、計程車 和出租汽車爲主,路線四通八達。在郵電通信 方面,郵筒和公共電話非常普及,當地郵政編 碼爲八一〇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九七一。 這裡也有許多旅館供遊客選擇,但服務品 質有待改善。當地餐廳和小食店林立,遊客可 以吃到各地不同口味的菜餚。觀光客們在西寧 市也可以買到I些特產品,這裡是中國羊毛主 要產地之一,羊毛產品以彈性和靱性倶佳而著 稱.,靑海麝香、鹿茸、大黃和冬蟲夏草等珍貴 中藥材,最受遊客歡迎。特產店中出售五光十 色的藏族刀、藏族飾物、拜神用的各種銅製器 具,物美價實。市內有名的古蹟有西大街上的元代古刺大 佛寺,寺內天首閣魏然聳立,建築雄偉壯麗。 東關清眞寺坐落在西寧市東大街路,建於 明洪武年間,是靑海省最大的淸眞寺之1,也 是中國西北地區伊斯蘭敎的敎育中心和最高學 府。南北樓面積各三百六十三平方公尺,大殿 面積有一千一百零二平方公尺,全寺總面積一 萬一千九百四十平方公尺,可以同時容納三千 人以上舉行禮拜。這座淸眞寺是中國古代宮殿 式的單體建築,殿脊裝飾藏式鎏金寶瓶,雕樑 畫棟,飛擔上雕滿花卉動物圖案,非常精緻。 北山寺在西寧市北邊湟水之濱的北山上, 北山的山崖層層相疊,遠看像是I座高高聳立 的土台樓閣,又名土樓山。「北山煙雨」是自 古以來文人雅士最鍾愛的景色,也是西寧八景 之1。北山陡峭的坡土布滿人工開鑿的洞窟, 有九窟十八洞之稱。依山而建的北山寺是道敎 的寺觀,有魁星樓、靈官殿,建築時間不詳,從寺內所殘留的壁畫和藻井看來,應屬晚唐和 宋、元的遺蹟。 在西寧城郊有兩處公園,一爲北門外的香 水公園,由於園內有香水泉而得名•,園內滿是 高大挺抜的白楊樹,風吹鞍鞍作響,流泉浙歷 ,環境淸靜。另爲西門外賈小莊的湟中公園, 又名麒麟公園,以位於麒麟河西岸而得名。園 中亭台樓榭星羅棋布,引水鑿池,小橋流泉, 泛舟觀魚,各具雅趣。 市區西郊數公里外有一座大牧場,佔地一 萬多公頃,三山環抱,1 一水合流,林蔭蒼翠, 原野茫茫,景色極佳,黃昏尤其美麗。每當斜 陽西下,那1抹抹紅霞染盡天邊,凄美而動人 。一群群牛羊在靑山間如白雲湧動,給黃昏美 景更增風采。牧場中的元朔山,是淸代羅布藏 丹津叛亂之地。 西寧冬季冰雪期長,南川河和湟中公園一 帶,到處都是夭然溜冰場•,南山和賈小莊等地都可滑雪,冬季運動蓬勃。從8寧西厅,過湟 源縣城後就進人靑海大草原,極目靑綠一片, 牛馬成群,與藍天白雲搆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有塞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一 的詩意。這裡以產良駒出名,草原上常見馬群 飛馳,翻山涉水如履平地,靑海所產的「西口 馬」高大雄偉,鬃毛修長而美麗,頭部較小, 馬蹄都不釘掌。 觀光客們到西寧市訪遊後,大部分都會到 靑海湖去參觀。湖畔有遼闊的草原,是天然牧 場,古代這裡就是重要的畜牧地,尤以養馬最 爲發達。在春秋戰國時代,這1帶所產雄壯和 善馳的馬被稱爲「秦馬」。隋唐將秦馬、烏孫 馬與血汗馬改良成獨具特色的良種馬,以能戰 、有耐力、跑得快而聞名中外。所以自開元年 間始,唐朝與吐谷渾、吐蕃就已有茶馬交易, 以後又專門在靑海設置茶馬司。 靑海湖的魅力當然不止於金戈鐵馬、征塵滿天的聯想,這座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位 於靑海省東北部,是靑海省名稱的由來和象徵 。面積四千五百八十三平方公里,環湖周長三 百六十公里,湖面海拔高達三千1百九十六公 尺,比兩個東嶽泰山還要高。湖面東西最長處 一百零六公里,南北最寬處六十三公里,略呈 橢圓形,好像1片肥碩的白楊樹葉。湖水最深 處爲三十一 一點八公尺,冬季不枯,夏季不漲, 水色淸藍,浩瀚縹緲,是大自然賜與靑海高原 的瑰麗珍寶,風光極美。 在中國古代,羌族、吐谷渾族、藏族、漢 族和蒙古族等,都曾先後在靑海湖畔生活,對 靑海湖的稱呼也各有不同,但其含義都是一樣 的◦靑海湖古稱西海,又稱鮮水、鮮海或仙海 .,從北魏開始,更名「靑海」。由於靑海湖一 帶早先屬於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 海」。藏族在唐時稱它爲「錯溫波」,意思是 「靑色的湖」。蒙古族稱它爲「庫庫諾爾」,是「藍色的海洋」的意思。 這座美麗的湖泊地處靑海高原,湖域遣_ ,草原廣袤,河流衆多,有甘子、沙柳、黑馬 、布哈、全吉、菜擠和倒倘等河從四面八方滙 集o湖的四周被四座高山所環擁• •北有大通山 、東是日月山、南依靑海南山及西面的橡皮山 ,好像四幅天然屛障,將靑海湖隔絕爲一個與 世無爭的世外仙境。從山下到湖畔則是蒼茫無 際的千里草原,碧波連天的靑海湖就如同一個 巨大的翡翠玉盤鑲嵌在高山和草原之間。 關於靑海湖的形成,有傳說是文成公主思 鄕的淚水匯集而成。也有傳說是當年孫悟空大 鬧天宮,把11郞神追趕到這裡,11郞神又飢又 渴,發現了此處大石板蓋住的神泉,他狂飮走 後忘了蓋上石板,神泉滾滾湧出,才匯成大湖 。另一種說法是水晶宮裡的老龍王,1日決定 把大海分封給四個兒子,其中較大的三個兒子 分別得到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輪到小兒子時,老龍王對他說:「孩子,我已沒有海了,你 要是勇敢的孩子,就自己去造1個吧!」小龍 王於是便駕起雲頭尋找可以造海的地方。歷經 千辛萬苦,終於在大西北看到了遼闊廣袤的土 地,便大顯神通,匯集了 -百零八條河水,造 出了 r西海」。老龍王高興異常,便從龍宮取 出〗個寶盒作爲獎賞。小龍王打開寶盒向空中 I揚,頓時漫天五彩繽紛,金銀珠寶如同下雨 » 般紛紛落到水中、島上和湖畔,從此靑海湖便 成了1個美麗富饒的寶湖。 早在兩億三千萬年前,靑海高原本來就是 1片浩瀚的古海洋,直到兩百萬年前,劇烈的 造山運動使滄海變高山,一躍形成了世界屋脊 靑藏高原。殘餘海水多被四周的高山環繞起來 ,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靑海湖就是被 山脈堵塞而成的一個巨大湖泊。當時它是一個 外泄湖,周圍一百多條河流注入湖中,然後湖 水\路浩浩蕩蕩東去,投入黃河的懷抱。大約距今一百萬年前、地質年代的第四紀,靑海湖 東面的日月山發生了強烈的隆起,攔阻了靑海 湖的出口 •,原來東流的河流,被迫向西流入靑 海湖,形成了中國罕見的、自東向西的倒滴河 ,靑海湖也成了 一個水流只進不出的閉塞湖。 由於靑海湖位處西北氣候乾燥地區,湖水 蒸發量大於注入量,因此湖水不斷下降,湖面 也日漸縮小,與初期的湖區相比,湖面縮小了 三分之一,水位降低了八十多公尺,湖水逐年 濃縮,所含雜質不斷增加,因而由最初的淡水 湖慢慢形成今天的鹹水湖。1千五百多年前的 北魏時期,環湖周長千里,唐代尙稱八百里, 現在卻只剩下七百多里了。 湖裡產的鹽叫做靑鹽,呈六面結晶體,顏 色暗靑。湖中盛產無鱗湟魚,又名靑海魚,體 圓肥碩、肉嫩多細刺、味道鮮美,是|種只產 在中國靑藏高原的湖泊和河流中的稀有魚類, 魚群結隊溯往上游各溪流中,人們隨手均可捕得o冬天的時候,也可在冰上鑿冰窟,用紅色 的橙光在夜間引出,大的每尾重達六公斤多, 捕獲後就地在湖邊用湖水烹煮,尤具野味。 靑海湖是1座未經人工雕琢的高原湖泊、 具有原始野性的自然之美,景致四季迥異。夏 秋之際,湖畔山靑草綠掩映湖中,水色湛藍嫵 媚。到了寒冷的冬季,牧草一片枯黃,浩渺的 湖面冰封玉砌,如同一面巨大的寶鏡,迎著陽 光熠熠閃爍。 湖內分布著五個美麗的小島,其中的海心 山島、西海心島和鳥島都是著名的遊覽勝地。 海心山島面積約1平方公里,高出湖面約七十 公尺,岩石嶙峋,林木葱郁,風光幽美,自古 以產龍駒聞名,故又名龍駒島。ZVM靑海湖沒 有渡船,島上牧民在冬季冰封後,趕著馬匹、 牝牛,馱著足夠一年的各種物品上島,來年冰 封後再出島。西海心島距離湖岸約四十公里,島上林木靑葱,寺院隱約可見,院內住有藏僧,因缺乏 舟楫,藏僧也須於湖面結冰時才到外界採購全 年用的生活必需品,他們趕著牛車由堅硬的冰 上來去,有時一天之內還不能到達對岸,就在 冰上過夜,舖著厚厚羊毛氈的「冰床」可供人 畜休息•,有時還燃火取暖,也不致融化冰層。 島上也住著藏民,牲畜甚多,平時剪毛採乳, 冬天運出交換糧食,供全年之需Q 鳥島是數以十萬計的各種候鳥1年1度來 此歡度盛夏的地方,成爲靑海湖的1大奇觀。 鳥鳥形狀像蝌蚪,位於湖的西北隅,面積只有 八公頃。近年來由於天氣影響和水位下降的緣 故,鳥島已逐漸和湖岸連結起來,在每年的五 、六月間,汽車可以直駛島上。這是1個充滿 詩情畫意的飛鳥天堂,每年春天,斑頭雁、魚 鷗、棕頭鷗、鷓鶼等成群結隊自南方飛來,鳥 群此起彼落,如遮天蔽日的雲霧把整個小島蓋 得嚴嚴實實,百鳥爭鳴的聲音淸脆而充滿了生命力。到了產卵季節,群鳥築巢叠窩,全島逐 漸舖滿了密密麻麻的鳥蛋。這時的鳥島開始歡 S熱鬧,有的在銜草,有的在啄泥,有的含著 毛,從早到晚不停地飛起落下,天上地下全是 鳥兒們繁忙的身影。經過11十多個晝夜的孵化 ,雛鳥相繼出殼,牠們抖動充滿絨毛的幼小身 軀,跟在雙親後面搖搖晃晃,全島充滿了嘰嘰 喳喳新生命的氣息。當雛鳥羽毛漸豐,雙親便 帶牠們到處游蕩、覓食•,有的到附近的高山平 湖去消夏,有的到淸澈的山溪河汊去覓食。到 了九、十月間,幼鳥翅膀硬了,西伯利亞寒流 漸漸南侵,群鳥又紛紛向南飛遷。年復1年鳥 兒有規律的遷徙,鳥島也成了聞名遐邇的觀鳥 勝地,吸引了無數的遊人。 塔爾寺坐落靑海海東地區湟中縣魯沙爾鎭 西南隅的蓮花山山坳中,在西寧市西南1 一十五 公里處,是中國藏傳佛敎(喇嘛敎)格魯派(黃 敎)六大寺院之I,是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也是許多信K喇嘛敎的1、蒙、土族等少數 民族瞻仰摸拜的鸬敎聖地。塔爾寺在1語中稱 爲r兗本」,也就是十萬佛像的意思,也就是 今天大金瓦殿內大靈塔的前身,以紀念大師誕 生。因先建此塔,後建本寺,故俗稱「塔爾寺 」,又名塔而寺或塔兒寺。 寺依山勢而建,高低錯落,殿堂巍哦,寶 塔林立,古樹參天,是大西北地區最著名的寺 院,始建於1五六〇年(明嘉靖三十九年),到 一五七七年(明萬曆五年)竣工,共用了十七年 的時間。淸代又不斷增修與擴建,才形成現在 所見的氣勢宏偉、富麗堂皇、藏漢藝術結合的 建築群。鼎盛時期,僧衆達三千多人,殿堂五 十多座,僧舍和其他建築近萬間,可見其規模 之宏大,不僅是中國的佛敎聖地,在東南亞| 帶也享有盛譽o , 養一靈=| 寺內現有一千多個院落、四千五百多間殿 宇,主要建築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小花寺、大經堂、大廚房、九間殿、大拉浪(方丈室) 、如意寶塔、太平塔、菩提塔和過門塔等,佔 地六百多軟,金碧輝煌,梵宇僧舍,櫛比鱗次 。寺四周黃土山崗重重疊疊,襯著高大的粉牆 ,赭色的土垣,金光燦爛的屋瓦,間雜著銀色 的高塔和靑蒼的松林,在藍天白雲之間構成一 幅色彩濃烈、氣勢宏偉的畫面。 蔵傳佛敎是公元七世紀,由印度傳入的大 乘佛敎與西藏地方的苯波敎結合而成的,其主 要派別有寧瑪派紅敎、薩迦派花敎、噶舉派白 敎和格魯派黃敎。宗喀巴是格魯派的創始人, 生於1三五七年(元至正十七年),三歲受戒, 七歲削髮出家,十七歲到西藏各地訪師學法, 在各大禪林刻苦研修,廣參高僧名師,獲得精 湛的佛學造詣。由於當時佛敎末流.僧衆敗壞淸 規,以吐火、呑刀等邪術惑世,宗喀巴乃發動 宗敎改革,極力弘揚敎規,提倡淸淨無爲,嚴 立戒規,摒絕世俗慾念,於是敎化大行,佛敎爲之重振。五十三歲時率徒講學弘法,根據十 1世紀的孟加拉僧人阿底峽在藏溥布佛敎的敎 義,正式創立了格魯派,成爲藏傳佛敎中影饗 最大、信徒最多並執掌西藏地方政權的主流敎 派。因此派喇嘛戴黃帽,故俗稱黃敎,以別於 當時的紅敎。黃敎崇尙苦行,禁止喇嘛飮酒娶 妻,固定活佛轉世制度,得到明朝的讚許,因 而逐漸壯大。宗喀巴圓寂於一四七九年(明成 化十五年),有大弟子兩人:1爲達賴喇嘛一 世,一爲班禪額爾德尼1世,各自以轉生之義 渡世救人。黃敎分布於西藏、蒙古、靑海和四 川各地,由兩大弟子代代轉世,尊爲活佛,統 治著西藏的信徒。第五世達賴喇嘛統1西藏時 ,建立政敎合1制度。 大金瓦寺藏語叫賽爾頓,位於全寺的中心 ,是塔爾寺的主殿,面積約四百五十平方公尺 。大殿採用漢代宮殿式、三擔歇山式建築,其 中11層的屋擔和第三層的屋頂全部用金瓦蓋成,在陽光照射下顯得光芒萬丈。屋頂上有瓶形 、塔形、傘形等數十個五、六尺高的經幢,全 爲金製,鑄工精美細緻,價値連城,因此塔爾 寺也稱爲黃金之寺,成爲佛敎聖地和靑海的寶 庫。屋頂鋪有鎏金瓦,殿脊安置I個大金頂寶 瓶,金頂兩邊有噴焰寶飾,整個大金光頂在陽 光下金光四射,燦爛奪目。 殿內主要供奉1座紀念宗喀巴的大銀塔, 此塔是塔爾寺內最重要的聖跡。相傳宗喀巴降 生後,他母親將其胎衣埋於地下,1 一十年後, 在這裡長出1株菩提樹,樹上長了十萬片葉子 ,每片葉子出現1尊「獅子吼佛像」,共有十 萬尊佛像。他母親感到驚奇,懷著愛子之心、 尊佛誠意,經過一番努力,終於一三七八年( 明洪武十一年)在生長菩提樹的地方建了 一座 小塔,叫蓮聚寶塔。後來信徒又在此建了 一座 高大的銀塔稱神變大靈塔、一座殿宇稱菩提塔 殿,因殿頂蓋有鎏金銅瓦,故俗稱大金瓦殿。大銀塔爲覆鉢式,是中國現存貴重金S喇 嘛塔中較大的1座。它用白銀鑲面,並鑲嵌各 種寶珠,塔外包裹著數十罾「哈達」,以表示 它的尊貴。塔頂佛翕供奉著宗喀巴像,塔前陳 列著象牙、十三世紀的古瓷瓶和金銀燈等珍貴 法器。蓮台上有塑、鑄和繡畫的佛像。天花板 和牆壁上繪有神態自然、生動活潑的佛敎故事 壁畫。正殿中央供奉著宗喀巴巨像,其周圍環 繞著五千多尊約1尺高的金佛,殿中拱列著1 刻精細、式樣繁多的金銀法器,信徒所捐獻的 金玉珠寶不計其數。殿中有數千盞酥油小燈, 瓔珞垂飾,繁若天上星斗。在宗喀巴像前懸著 兩盞巨燈,完全用珍珠串成。殿中燈火永不熄 滅,有小喇嘛專門照料。正殿內的蓮花台上有 各種神采奕奕的佛像,四壁和天花板上繪滿五 彩繽紛的佛敎故事。正殿後面有藏經櫃,內珍 藏著黃敎數百卷佛經及大藏經兩部,I爲千士口 爾,另1是丹吉爾,據傳是釋迦牟尼所親撰,原藏於西藏,後移於此,成爲鎭寺之寶。 小金瓦寺也稱小金瓦殿,藏語叫旃康,建 於1六三1年(明崇禎四年),面積較小,是塔 爾寺的護法神(家衆神)殿,建築形狀有如一座 放大的喇嘛塔。殿頂爲鎏金銅瓦,金光閃閃, 氣勢非凡。殿內所塑金剛力士神像造型怪異, 旨在顯示護法神祇的威風。寺內圓柱上均裹著 整張虎皮,樓上陳列著牛、羊、熊等動物以及 白馬標本。傳說九世班禪曾騎此馬自西藏前來 靑海,能日行千里,在1天之內便到達塔爾寺 。後殿有昔日跳神用的面具,以及服飾、弓箭 、刀劍等。寺內有1塊巨石,上面留有宗喀巴 大師踏過的痕跡。寺內所有的壁畫都非常名貴 ,中樓上下兩廊的佛像和佛敎壁畫,也極爲精 美。但是整個小金瓦寺內的氣氛,卻顯得陰森 森,大門上漆著剝人皮的惡鬼像,樓廊上下也 到處有虎、豹、挪和犀等猛獸剝製的標本。 小花寺又稱長壽殿,藏語叫夏達拉康,這是一座小巧精緻的宮殿式建築,建於一七一七 年(淸康熙五十六年0,因院內菩提樹濃蔭蔽日 ,盛夏時節花香四溢,沁人心肺,故有花寺之 名。殿內奉祀四大金剛、釋迦牟尼、十八羅漢 等塑像o 一旁的大廚房建於淸康熙一 一十八年, 內有五口大銅鍋,是在觀經法會時給大經堂誦 經喇嘛燒茫加(茶水)、頭巴(米飯)用的。 大經堂是寺內最宏偉的建築,也是最高的 權力機構,以及最大的集會場所,創建於1六 〇六年(明萬曆三十四年),原爲三十六根柱子 的小經堂,後mi多次擴建和重修,成爲1座面 積爲一千九百八十1平方公尺的藏式平頂建築 ,可容納三千名以上僧衆同時參拜。大殿內有 1百六十八根大柱,表面上只看得到1百零八 根,其中六十根在四面牆壁內,每根柱上都雕 刻精美圖案,外表裹以最名貴的彩色毛氈,氈 上織有人物、野獸和龍紋等,織工精細,綴以 各色刺繡的飄帶、幢和幡等。經堂內懸掛用各種綢緞堆_製成的佛像、佛敎故事圖、宗敎生 活圖及各種卷軸壁畫,做工精細,藝術價値極, 高。經堂正中安放著兩座寬大的黃色寶座,旁 邊供奉著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等佛像。經堂的地 上舖滿厚厚毛毯,連蒲團也是用最上等的毛氈 織成。四壁有數以百計經卷的經架和放置上千 尊銅質鎏金佛像的神翕,更增殿內的肅穆氣氛 。內部昏暗,在香火、油燈和煙霧的1片混沌 中,由穿大黃袍、戴牛角尖高帽子的大執法官 監督誦經,堂內坐滿喇嘛,虔誠誦經。 大經堂外的屋頂裝飾了各式的鎏金經幢、 寶塔、寶傘、法輪、倒鐘、金鹿和刹式寶瓶等 裝飾物,在陽光照射下光彩奪目,將大經堂映 襯得豪華富麗。大經堂下設有參尼扎倉(顯宗 學院)、居巴扎倉(密宗學院)、丁科扎倉(時輪 學院)和曼巴扎倉(醫學院),均設有嚴格的學 位制度•,顏,、密兩宗經院是高級僧侶專門研究 彿學敎義的學府.,參尼扎倉成立於明萬曆四十年二六一二年),是砑究顎宗敎義最早、規模 最大的學經部門。兩院是培養著、蒙族天文管 算、占卜曆算和醫學人材的學府。 九間殿是九間硬山式的建築,於1六二六 年(明天啓六年)創建,北三間正中供有如來鸬 塑像,神態肅穆莊重。其他如妙音少女、財源 仙女等塑像也神情自若,體態婀娜。中三間供 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和金剛泥塑菩薩像,造 型優美。南三間正中供奉宗喀巴泥塑坐像,其 旁有1組頭戴黃帽、紅帽的喇嘛,描繪了格魯 派與寧瑪派正在舉行辯經會的情景。殿內還有 1塊粘滿酥油,重達數百斤的大石頭,相傳上 面有宗喀巴小時的手印和腳印。殿前的大院是 喇嘛講辯經典和法會跳法王舞的場所。 塔爾寺共有數十座大小寶塔,除大金瓦殿 內的大銀塔外,以八個I行排列在寺前的如意 寶塔最引人注目。塔建於1七七六年(淸乾隆 四十1年),八座窣堵波式的塔形式相同,每座塔下部皆爲方形高台,上砌須彌座,五級層 台上置覆鉢形塔身,上接十三環相輪塔刹,刹 頂端有寶蓋、仰月、寶珠,是典型的淸代喇嘛 塔式樣。這是僧徒根據釋迦牟尼1生的主要經 歷和傳說而建造,八座塔就紀念釋迦牟尼的八 件事• • 一爲蓮花塔,紀念釋迦牟尼初生時行七 步,每步生蓮花之意;11爲四諦塔,紀念釋迦 牟尼初轉法輪,講授四諦要義•,三爲和平塔, 紀念釋迦牟尼勸息僧衆爭論:四爲菩提塔,紀 念釋迦牟尼悟道成正覺.,五爲神變塔,紀念釋 迦牟尼降伏外道的各種神跡;六爲降凡塔,紀 念釋迦牟尼重返人間超渡衆生;七爲勝利塔, 紀念釋迦牟尼戰勝魔軍.,八爲湼槃塔,紀念釋 迹牟尼圓寂。印度曾有採用八塔方式的,但塔 分散各地。在中國古塔中採用雕刻、繪畫等形 式表現釋迦牟尼八件大事的很多,而用塔反映 「釋迦八相」的卻相當罕見。而八座寶塔集中 排列在一起,可謂史無前例。過門塔建於1七一一年(淸康熙五十年), 原是進出塔爾寺必經的塔門,故名。相傳宗喀 巴的母親曾在這裡搭蓬帳居住,因此特修此塔 以作紀念,並爲進出寺門的信徒在走過塔下時 作頂禮佛跡之用。此塔爲覆鉢式,由靑磚砌築 而成,採用磚雕製出斗拱、柱彷作爲裝飾,並 刻有晻、嘛、呢、《、咪、哞藏文六字眞言。 太平塔建於1九四11年,在寺內小金瓦殿 前的廣場上,是寺內衆多寶塔中最高大的1座 ,下部基座爲1高層的方台,上部覆鉢式塔身 較小,塔刹十三天部分的收分較大。 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爲塔爾寺的三絕 ,也較有靑藏地區的獨特風格,具有很高的藝 術價値。酥油花相傳是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與松 贊干布聯姻時,當地僧徒爲表示尊敬,在文成 公主從長安帶去的1尊佛像前供奉了I束酥油 花,後來成爲當地的習俗。每年春節前酥油藝 人便用酥油製作出許多塑像和圖案,在農曆正月十五藏族人民的酥油花燈節上展出。這1年 一度的盛會,千里以內的蒙藏同胞,屆時大半 要趕來禮佛,非常熱鬧。酥油花燈的製作是用 白酥油調以各色礦物質染料揉成團,揑塑出各 種佛像、人物、花卉和山川等組成生動的宗敎 故事或歷史題材圖景。 酥油花燈節晚上,大經堂前搭起高達三丈 的燈棚,兩旁均爲五彩絲繡的佛敎故事圖案, 綴以瓔珞流蘇,棚頂掛滿琉璃花燈,棚前豎起 三角形的大牌坊,上面嵌滿酥油塑的佛像,其 下三列黃銅小燈約三百盞,到了明月初升時, 點燃所有酥油燈而發出淡黃的光焰,和牌坊上 用彩色酥油塑成的佛像相映成趣。酥油花燈花 樣新穎,年年各異,並可多年保存供人欣賞。 壁畫多以宗敎故事和神話傳說爲題材,有 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迷人的魅力。繪畫材料採 用石質礦物描繪,色澤絢麗,經久不變。這些 壁憲有的續於牆上,有的繪於樑柱上,有的繪於布幔上,琳瑯滿目,隨處可見。在每年六月 的觀經會上,是將三、四十公尺長的大佛圖像 高置在山坡上稱爲喔佛,參觀者達數萬人。 堆繡是藏族獨創的一種手工藝品,它的內 容多取自佛敎故事。用各種彩色綢锻,剪成佛 像、人物、鳥獸、花卉、山水等,以棉花或羊 毛等物充塡,然後繡在布幔上,其立體形象鮮 明突出,活潑生動。 塔爾寺每年農曆正月、四月、六月和九月 都舉行四+<法會,又稱觀經大會,期間分別舉 行跳神、曬大佛、擺酥油花燈等宗敎活動。此 外還有兩次小法會,一次是農曆十月一 1士百 起,爲期九天的紀念宗喀巴圓寂大會;另一次 是農曆十1 一月1 一十三日至1 一十七日的年終祈禱 大會。 跳神旨在斬除妖魔,拔除不祥,是寺中最 隆重的大典,通常在大經堂南面的大石坪上舉 行,屆時中外佳賓、各地人士,以及信男善女 ,人山人海,把全寺內外擠得水洩不通。跳神 開始時樂隊引導佛像和大喇嘛到大經堂南側坐 下,對面大殿台階上坐十四位大喇嘛,手持鼓 鈸等樂器作伴奏。跳神共分五場:第一場是四 個戴面具的小鬼由殿中跑出來跳舞,動作簡單 笨拙,逗人發笑.,第一 一場出來的是四位戴面具 的金剛,兩黃、兩藍,分穿黃藍兩色長袍,在 樂器伴奏聲中跳舞.,第三場是四個小鬼,兩個 牛頭,兩個鹿頭,在場中急遽跳舞.,第四場是 四個姑體鬼抬著1個大木盤,上面坐著用麵作 成的受斬妖魔•,第五場是壓軸大戲,由樂隊前 導,由一位降魔元帥、四大金剛、十八羅漢出 場舞蹈,鼓樂齊作。將結束時,「怪物」跪在 地上,搖著身體,把裝著哈達和麥穗的小盒舉 起,表示趕走了惡魔,萬事吉祥如意。 寺內1共有活佛兩百一 1十人,喇嘛三千一 百人。寺的左邊有三個大鐵鍋,每個寬十丈, 深六丈,鍋中有梯子,供喇嘛下鍋洗刷,鐵鍋之大確實驚人。 在中國西北的蒙藏兩族善男信女,他們都 發願終其一生之中,最少要到塔爾寺叩拜一次 ,帶著經年累月辛勤工作的全部積蓄,長途跋 涉到寺中叩拜奉獻。叩拜方式叫做•「五體投地 」,是先將雙手高舉過頭,然後徐徐下跪,兩 手著地,上身匐伏,兩手前伸,全身俯臥,這 是一種最隆重的叩拜儀式。寺門前松木舖成的 階梯,因爲叩拜的人太多,經過1個時期後., 木板就被磨擦出11、三寸深的五個大坑,所以 每年必須更換1次。不少信徒遠從西藏和蒙古 一路俯拜,一步1拜的拜到塔爾寺,少則耗時 數年,多則要拜十多年才能到達。有的信徒在 中途旅費用罄,無力再拜下去,只好中途在某 地作下記號,然後返家工作,等到籌足旅費後 ,再從記號處繼續前進直到塔爾寺而後已.。有佛敎寺院,明太祖於洪武11十六年(1三九 三年)賜寺額「瞿曇」而得名。寺院背山面水 ,遙望雪山,風景幽美,整個建築爲典型的明 朝官式宮殿,主要建築有金剛、瞿曇、寶光、 隆國等大殿,左右有碑亭、壁畫廊、大小鐘鼓 樓等,尤以五十1間壁畫廊的彩色連環圖式巨 幅壁畫最爲著名,面積四百平方公尺,內容爲 釋迦牟尼的生平故事,場面偉大、構思之奇妙 、畫藝精湛,令人激賞,尤其難得的是經過了 五百多年,現在仍然鮮艷奪目。寺內其他文物 寶藏也甚多,最令人矚目的是懸掛在隆國殿北 側後鼓樓的皮鼓和後鐘樓的銅鐘,從瞿曇寺敲 出的鐘聲,竟能越過南山、驚動三十里外的馬 群,即所謂「角倉鐘響,巴燕馬驚」。 柳灣墓地在樂都城東十七公里,這裡是三 千五百年至四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公共墓地 ,出土文物近四萬件,已成立展覽館,是早期 平民百姓及社會生活型態的重要史料。

翟曇寺在樂都縣南方1 1十公里,由西寧市 可乘往蘭州的火車東行到達。這裡在明以前就五屯寺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逶務鎭東 北,是1座西藏碑敎寺院,1漢結合式建築, 建於三百多年前,寺內留下的五屯藝術非常有 名。五屯人皆能繪畫,以繪製壁畫和S塑爲主 ,其特色爲筆筆精、處處妙。掛於寺內穑上的 大壁畫,因係使用礦物質作染料,雖經數百年 ,仍彩色鲜艷,歷久如新。 文成公主廟位於靑海中南部的玉樹藏族自 治州玉樹縣南,相傳唐貞觀十五年(公元六四 1年),她入藏時途經此處,停留了三個月, 分送所帶的麥、豆、菜仔等給百姓,並曾敎當 地人耕種、紡織,藏人爲紀念她特建廟以祠之 。廟是依山而建的三層藏式平頂建築,面積一 百多平方公尺。廟內公主座像及雕塑則係唐代 風格,粉牆上的兩幅大型壁畫,描繪出當時藏 人歡迎的盛大場面。., . 中國是世界上鹽湖最多的國家之I,主要 分布就在靑藏高原上,爲數有好幾百個,靑海的察爾汗鹽湖是其中較著名的。它的位置在靑 海省西部柴達木盆地中南部,南距格爾木市六 十公里。湖東西長1百四十多公里、南北寬四 十多公里,面積五千八百平方公里多,是柴達 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大的。鹽湖地處戈壁,氣 候乾燥,湖內高濃度的滷水被曬結晶成鹽粒, 致而形成三、四公尺堅硬的鹽蓋,上面可蓋房 子,連飛機都可在上面起飛降落。察爾汗湖上 就有一條長三十1 一公里、橫跨全湖的萬丈鹽橘 ,如果鹽橋破損不平,只需舀些鹽滷倒上去很 快就凝結了。但鹽橋究竟較滑,尤其雨天,如 同走在冰上。鹽湖景色是另1種美,碧綠的湖 水闺圍是銀白的鹽帶:靑、白、紅、黑等五顏 六色的鹽礦,還有冰糖、雪花、葡萄、粉條、 珍珠、花環、鐘乳、蘑菇等各種形狀更叫人驚 艷.•到了這個鹽的世界中,才知道原來鹽也是 這麼璀璨美麗?當人們發現在鹽蓋上如水晶宮 般的房屋,1點都不錯,那就是鹽造的華廈。甘肅(Gansu)省位於中國西北郜,黃沔上 游,黃土高原、靑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接地 區。古因境內有甘州(張掖)、肅州(酒泉),故 名甘肅。省境大部在隴山以西,曾經是隴西郡 、隴右道等,所以簡稱隴。全省轄蘭州、金昌 、白銀、天水、嘉峪關等五個地級市,定西、 平凉、慶陽、隴南、武威、張掖、酒泉等七個 地區,以及甘南蔵族、臨夏回族兩個自治州, 總面積三十九萬多平方公里,人口兩千三百八 十萬。省會設於蘭州市。 蘭州是全國的中心點 蘭州(Lanzhou)市位居全國地理的幾何中 心點,是甘肅省省會、甘肅省第1大城和西北 的第1 一大城。這個城市歷史悠久,漢武帝時期 霍去病西征,河西歸漢,爾後設置「河西五郡 」之1的金城郡,由此算起蘭州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蘭州地區發掘的古生物化石和人類 原始祖先的遺跡可知,早在1千萬年前,這片 土地上就生活著數量衆多的恐龍、菱齒虎、犀 牛、鬣狗和腫骨鹿等古動物;石器時期就有人 類定居。蘭州地區出土的豎條單耳彩陶罐、葫 蘆形網紋單耳彩陶罐、小口瓶、細頸碩腹壺、 斂口長腹瓷和細泥靑砂彩陶盆、鉢等,屬仰韶 文化時期的馬家窖、半山和馬廠類型文化。這 些種類繁多,造型、圖案、色彩和製作皆佳的 彩陶,說明當時蘭州人的製陶、尤其是製作彩 陶的技藝,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準。 相傳大禹治水時將天下劃分爲九州,蘭州 一帶屬於雍州。商、周時期,蘭州是羌族遊牧 的地方。春秋戰國時,蘭州一帶地荒人稀,戎 狄錯居,秦昭王設立隴西郡,蘭州一帶歸隴西 郡管轄◦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將全國分爲三十 六個郡,蘭州一帶爲隴西郡的轄地◦公元前1 一 \ \年(0漢元狩一 一年),在今西周區黃河南岸構築金城。公元前八一年(漢昭帝始元六年), 因邊塞遠闊、羌番爲敵的緣故,從天水、隴西 和張掖三郡各劃出雨個縣,增設了金城郡,展 現出蘭州爲西漢西陲重鎭的戰略地位。後來又 將金城郡的轄區擴大到十三個縣,郡治設在允 吾,隸屬於涼州剌史部。其中有令居、枝陽、 允街、浩臺、楡中和金城六縣,都在現今蘭州 市轄區內。公元三六年(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一 一 年),曾一度將金城郡併入隴西郡,但第一 一年 又重新分開。公元一 一〇年(後漢安帝永初四 年),西羌入侵金城,郡治一度遷往襄武。 三國時期,金城郡屬魏國。公元一 一六五年 ,鮮卑貴族乞伏國仁建立了西秦,曾定都金城 ,即今蘭州楡中縣境內。西晉時允吾縣撤銷, 金城郡治也由允吾遷到楡中。五胡十六國時期 ,金城郡曾爲前、後、西、南、北五涼和前、 後、西三秦所轄,領縣錯雜。及至南北朝,金 城郡又相繼爲北魏、西魏、北周所有,隸屬於河州.,公元五三五年並爲西魏金城郡的治所。 公元五八1年(隋文帝開皇元年),廢金城 郡,置蘭州總管府,以臬蘭山爲名,「蘭州」 才見於史籍◦隋煬帝大業元年又廢蘭州府,兩 年後重設金城郡。隋末薛舉在蘭州起事,自稱 西秦霸王,將王府設在後來蘭州三大寺之一的 莊嚴寺內,故有「先有薛王府,後有蘭州城」 之說•,後因兵敗,蘭州爲唐朝所取。唐初改郡 爲州,金城郡仍名蘭州。公元六一七年(唐高 宗武德11年),首次將州治所在地由隋代的金 城縣遷往五泉縣。公元六二七年(唐太宗貞觀 元年),將全國分爲十道,以道統州,蘭州歸 屬隴右道,下轄五泉和金城兩縣。此後唐代各 帝王屢改縣、州名。公元七六三年(唐代宗廣 德元年),蘭州在安史之亂中被吐蕃佔領,公 元八三四年(唐文宗永和八年)收復。唐末到五 代時,蘭州又相繼爲回鵲、黨項各族佔領。 1〇四1年宋仁宗收復蘭州,全國共設十五路,在蘭州設立「蘭州金城軍事」屬「熙河 路」。一〇七八年(宋神宗元豐元年)置蘭州, 一 一〇三年(宋徽宗崇寧二年)將治所所在地五 泉縣改爲蘭泉縣。一 一 二七年(南宋高宗建炎 元年)後蘭州屬金朝,一 二三五年(南宋瑞宗端 平一 一年)蘭州被蒙古人佔領。元朝時,蘭州隸 屬於甘肅行中書省臨洮路鞏昌總帥府。 明代全國劃爲兩個直隸地、十三個布政司 ,蘭州屬陝西布政司管轄。一三六九年(明太 祖洪武一 一年),將蘭州降爲蘭縣,隸屬臨洮府 。一三九九年(明惠帝建文元年),蘭縣成爲蕭 王的王城。一四七七年(明憲宗成化十三年)又 將蘭縣升爲蘭州,歸臨洮府管轄。 一六六九年(淸康熙五年)後恢復元朝行省 建制,將陝西和甘肅分治,成立甘肅行省,下 轄八府,並將甘肅巡撫衙門設在蘭州。1七三 九年(淸乾隆四年)、臨洮遷治蘭州成爲府。自 此,蘭州開始正式成爲甘肅省省會,肅王府便成爲甘肅巡撫署。蘭州府統領兩府I廳四縣, 府治設在裏蘭縣,也就是今天的城關區。1九 1三年,國民政府在甘肅設七個道,把淸朝的 鞏昌和蘭州兩府合併,成立了蘭州道,道尹仍 駐蘭州。1九四1年七月1日,正式設立了蘭 州市,自此蘭州作爲甘肅省會至今。 蘭州市位置在甘肅省中部、黃河上游出山 口峽谷地帶的蘭州盆地上,面積1萬三千零四 十三平方公里,有兩百六十三萬人口,除市區 所轄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和紅古等區 外,並轄有永登、楡中和裏蘭等三縣。地勢高 峻,海拔1千五百公尺至三千六百公尺,東南 低,西北高,整個地形由河谷盆地、山地和黃 土梁峁溝壑區三個部分組成。屬乾旱溫涼氣候 ,冬不嚴寒,夏無酷暑,是國內最好避暑勝地 之一。一月分最冷,平均氣溫爲攝氏零下七點 三度,最低可達零下十三度•,七月份最熱,平 均氣溫一 一十一 一點六度,最高可達三十度。日夜溫差很大,早晚較涼,有「早穿皮襖午穿紗」 的說法。全年無霜期1百八十天;年雨量三百 三十1 一公釐,夏天雨量較多o 附近平原土壤肥沃,農夫們多用水車引黃 河之水供農業灌漑,而使蘭州成爲小麥、蔬菜 、瓜果和花卉豐收之地,在城郊各地,麥園、 梨、蘋果和桃李等果園到處可見,如上下溝的 梨園、桃花堡的桃李,春天桃紅似浪,李白如 海,風光綺麗不亞江南。在水果中,以范坪的 旱沙西瓜、靑白石的白蘭瓜和冬果梨、百合等 最負盛名,居民多以銷售水果維生。市郊還廣 植菸葉,所製水煙行銷遐邇,頗爲有名。被稱 爲玫瑰之鄕的永登鄕,所生產的玫瑰花佔全國 產量的1半以上,玫瑰油的產量則爲全國第1 名。此外,當地畜牧興盛,郊外牛羊遍野。 蘭州也是一個工業城,有機械、石化、電 力、煉油、汽車、水泥、鋼鐵、化肥、有色金. 屬、橡膠、塑膠、化工、紡織、儀表、電子、 電器、中藥、毛毯、製革、成衣和建材等工業 。蘭州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化學工業中心,距離 市中心一 1十多公里的西固區,是一個大型的石 化工業區,著名的蘭州化學工業公司和蘭州煉 油廠,並排雄踞西固大道以北的黃河南岸,佔 去了西固區的一半面積,煉油廠有管道連接玉 門油田。市區東北的白銀區,是中國重要有色 金屬冶煉和加工基地,因此空氣品質極差。 在民俗、文化和敎育方面,秦腔、隴劇和 蘭州鼓子,是蘭州最富地方特色的三大劇曲藝 術。秦腔也稱秦劇,最初叫做「亂彈」,是比 較古老的戲曲劇種,源自甘肅民歌小曲,由民 間流行的弦索調演變而來o隴劇爲甘肅獨有的 地方戲曲,前身係皮影戲,因它採用道情唱腔 ,故又名隴東道情◦蘭州鼓子也叫蘭州鼓子詞 或蘭州曲子,是以唱爲主的一種曲藝。三種戲 曲各具特色:秦腔高亢激越,粗獷豪放;隴劇 唱腔優美動人,富感染力.,蘭州鼓子旋律淸雅,非常動聽悅耳。 每年正月初三到十五,蘭州市近郊農民成 群結隊地閙社火,有跑龍燈、耍獅、踩高蹺、 打腰鼓、扭秧歌、扎鐵芯子和打太平鼓等社火 形式,尤以威武雄壯、鼓聲震天的太平鼓最具 代表性。太平鼓興起於元末明初,元朝將領擴 廓鐵木兒在蘭州黃河北築王堡保城,非常堅固 。明大將徐達久攻不下,便讓士兵將兵器藏在 太平鼓中,扮成農民進城耍社火,裡應外合, 一舉破城,蘭州太平鼓也自此廣爲流傳。此鼓 爲圓桶形,兩端表面蒙上鼓皮,表演時鼓手身 著武士緊身衣,排成兩行,1手托鼓翻騰迴旋 ,一手以長鞭擂鼓,鼓聲洪亮,聲傳數里。 蘭州大學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I所高等學 府,前身爲1九1三年創建的甘肅公立法政專 門學校,一九四六年正式定名國立蘭州大學。 一九五六年蘭州大學在城區東部修建新校園, 佔地六百多畝,環境淸幽。現在這所大學共有十七個系、三十五個專業、五個研究所,其中 七個專業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一 I十五個專業有 碩士學位授予權,有璣化學系和現代物理系是 蘭州大學的領先專業。實驗室1百1十個,圖 書館藏書I百四十萬册以上,是蘭州大專院校 圖書館中最大的I座。此外,蘭州還有西北師 範學院、西北民族學院、甘肅敎育學院、蘭州 鐵道學院、甘肅工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蘭 州醫學院、甘肅中醫學院、蘭州商學院、蘭州 敎育學院和蘭州師專等三十多所大專院校。 蘭州市區坐落在靑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黃 土高原的接壤地帶,橫跨在黃河r几」字形右 邊的r乙」字形黃河兩岸上。四周群山環峙, 白塔山峙於北,臬蘭山障其南,兩山相距最近 處只有一千多公尺。腹地溝谷縱橫,南北狹窄 、東西碩長,形成一條蜿蜒於崇山峻嶺間的狹 長形蘭州河谷盆地,西起河口,東到桑園峽, 東西綿延一百多公里,中間又被柴家峽和金城關峽分隔爲河口、西固和蘭州等三個河谷平匣 ,而蘭州市的城關、七里河、安寧和西固等四 個郊區,就坐落在這幾塊河谷平原上,市區的 主要部分也建築在黃河兩岸的1片片谷地上。 市區面積兩千1百11十1 一平方公里,東西長七 十公里,南北寬約五十公里。 對外交通非常發達,自古是中國西北交通 要衝。在空中交通方面,高速公路直達距市區 七十公里的中川機場,有班機飛往北京、上海 、重S、廣州、香港、昆明、敦煌、鳥魯木齊 、瀋陽、拉薩、西安、西寧及其他城市。 陸上交通四通八通,鐵路有隴海(蘭州至 連雲港)、包蘭(包頭至蘭州)、蘭新(蘭州至烏 魯木齊)和蘭靑(蘭州至西寧)等四大幹線在此 交匯,每天有五十多班列車通往全國各地。公 路主要的幹線r蘭新、甘靑、蘭包、甘川和蘭 宜等1 一十五線。其中許多線路多由古驛道演變 而來,橫貫東西、溝通西北與內地的西蘭公路,沿著過去盛極I時的絲綢之路中段修建的。 在蘭州市內公路總長度約一千公里,每天由蘭 州市汽車東、西站出發的長途巴士不計其數, 行旅稱便。 水運方面在一 一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蘭州 一直是黃河上游重要渡口,黃河中上游的大部 分河段灘險峽窄,水流湍急,不能行船,只有 皮S和木筏。皮筏有牛皮筏和羊皮筏之分,是 用整隻牛或羊乾燥了的皮嚢充滿空氣,排列捆 綁在方形木架下即成。淸光緖年間,已有西寧 、蘭州直通寧夏、包頭的皮筏和木筏運輸線。 皮筏順流而下,1天能航行一百多公里,到達 目的地後,要由人將夜子背回。現今皮浅只爲 觀光旅遊而存在,汽船遊艇已取代了它昔日在 水上交通工具的地位。 市區交通有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服務 ,有好幾十條路線,能滿足人們行的需要。在 郵電通信服務方面,也非常普及,當地郵政編碼爲七三〇〇三〇,電話區號爲〇九三1 。 當地有很多旅館,比較出名的有汽車東站 附近四星級的飛天大酒店,三星級的金城賓館 、蘭州飯店,一 1星級的華誼大酒店和勝利、虹 雲、蘭化、蘭苑、地質賓館,以及蘭州大廈等 ,服務品質都不錯。其中蘭州大飯店的呈燕形 樓層設計,是蘭州的標誌,許多名牌產品都以 它爲標記。主樓九層,側樓五層,有四百四十 間客房,其中有三十六間套房,八十間雙人房 、一百四十間標準房,有可同時容納1千1百 人進餐的三個大餐廳及其他服務休閒設備。 全市有好幾百家餐廳,比較出名的大餐廳 多附設在各大旅館中,其他分布在1些主要的 街道上。至於小食店和食攤則到處充斥,口味 也應有盡有,如南方的米飯、北方的麵食,以 及遊牧民族抓肉的食攤,都很容易找到。其中 有以京菜聞名的悅賓樓、揚州菜的景揚樓、徽 菜的徽菜館,以川菜著名的四川酒家、峨嵋川菜館及敦煌樓,五泉菜館、三味齋和東治餐廳 等西北口味的大菜館,民族餐廳、慶香樓和穆 斯林等淸眞菜館。地方風味小吃不但花樣多、 到處可見、美味可口,而且價廉物美。其中最 具有代表性的蘭州拉麵,是1種由師傅現拉現 煮的淸湯牛肉麵,用麵灰碱和麵,全靠揉麵師 父〗雙有力的手,將和好的麵酒拉成兩段,再 拉成四根,變八根、十六根、三士 1根,最少 要拉成細細的六十四根麵才能下鍋。這種牛肉 麵還要講究湯鮮、肉嫩、麵韌。湯是淸燉帶骨 牛肉所得的鮮湯,不油不腻,鮮美爽口.,肉1 律取自犛牛,肉質鮮嫩,蛋白質豐富。把麵煮 好後撈在碗裡,盛上鮮湯,加上牛肉丁和蘿蔔 片,再調以油潑辣子、香菜、蒜苗或葱花即可 食用,色、香、味、口感俱全。 烤乳猪也是當地名菜,選用五、六斤重的 乳猪,開膛去內臟後用叉子叉好,放在小炭火 上慢慢炙烤,刷上淸油,皮肉呈現金黃色時就 可分切裝盤,配上春餅、合葉餅或芝麻餅等主 食,肉嫩皮脆,肥而不膩,鮮美無比。 高三醬肉也是有名的風味,取肥猪前段爲 原料,佐以丁香、桂子、冰糖、花椒、草果和 大蒜等調料,用小火燜煮而成,色澤紅黃,肥 而不腻,肉嫩醇香。 饊子是蘭州漢、回族人都喜歡的小吃,古 稱「環餅」或r寒具」,菜油、蛋淸和白糖, 再加少許矾或牛奶,將麵粉和成麵檲,然後搓 條、扭盤,再用油炸,酥脆香甜,美味可口。 油果子是和饊子齊名的另一種油炸小吃, 先將死麵擀開,在上面平鋪1層用酥麵、蜂蜜 和經過發酵的蜜發麵,然後再捲成麵捲用刀橫 切成很薄的麵片,加工成各種花卉和動物圖案 ,最後油炸即成,特色是死麵潔白,發麵焦黃 ,花樣繁多,酥軟甜美,旣好看又好吃,逢年 過節時家家必備。 麵筋和釀皮也是著名的風味小吃。做時先將麵粉加水和成麵糰,然後把麵糰放入水中用 水搓洗,直至麵粉中的蛋白質結成海綿狀麵糊 爲止。將海綿狀物上籠蒸熟,就成鬆軟多孔的 麵筋。洗麵筋的水沈澱後,倒掉上面的淸水, 再調成稀糊,加入適量的食用碱攪勻蒸成薄餅 ,就成柔軟黃亮的釀皮。吃時將麵筋切成小塊 ,釀皮切成細條,再佐以精鹽、陳醋、醬油、 蒜汁、芥茉、辣椒油和芝麻醬等調味品,淸涼 爽口,別具風味。 灰豆子由黑豌豆製成,炒時加入少許用蓬 蒿燒製的食用碱水:調料有紅棗、三奈、桂皮 和草果等,加水加調料用文火煮成豆羹,吃時 加入適量的白糖。漿水是當地人自製的1種飮 料,1般以芹菜或小白菜爲原料,煮熟後再加 發酵「引子」,盛在罐內蓋好,悶三五天即可 食用。盛夏時,漿水可作飮料,具淸熱解暑功 效,如再加入適量的白糖,味道可和酸梅湯娘 美。甘肅婦女擀出的麵條又長又細,硬而有韌性,俗稱「利刀麵」,用漿水做湯,調上葱花 油、香菜和靑椒等佐料,就叫漿水麵,吃來爽 利可口。據說常喝漿水,可抑制血壓升高,有 助於治療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某些疾病。 八寶蜜食是當地一種有名的糕點,相傳淸 康熙皇帝喜愛甜食,蘭州府道的官員以進貢地 方特產爲名,集中了蘭州著名的糕點師傅,用 甘肅特產的蕨麻和百合等爲原料,按東、西、 南、北四方口味,製成形似燕窩.、天鵝蛋、蓮 花、元寶、天冠、百合、餃子和合子的食品進 貢,康熙食後讚不絕口,將其中最好吃的八種 食品定名r八寶蜜食」,並就此流傳下來。 此外,値得介紹的蘭州風味小吃還有油茶 、烤羊肉串、涮羊肉、肥腸麵、臊子麵、麵片 子、韭合子、爛熱香、羊雜碎、燻肉、醪糟和 水晶餅等。、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 、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這個城市購物多集中在市中心的南關十字 一帶,比較著名的商店有百貨大樓、大衆商場、各種的專業市場和傳統的菜市場。當地最受 歡迎的土產是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藥材當歸 ,號稱中藥中的「婦科人參」,並有「十方九 歸j之說。苦水坆瑰產自永登縣苦水鄕,屬重 瓣紅坆瑰,是純齒薔薇和中國玫瑰的雜交種, 具有抗寒、耐旱、抗病蟲害等特性,瓣大肉厚 ,色鮮味醇,含油量高,有較高的經濟和觀賞 價値。蘭州水煙也是特產,早在明、淸時代就 已聞名全國,致有「蘭州水煙天下無」之說; 蘭州水煙屬靑條煙,製作過程嚴謹,吸食時要 用水煙壺,不僅氣味芳香,更具提神、順氣和 避瘴氣作用。刻葫蘆和卵石雕是蘭州特有的工 藝品,刻葫蘆以雞蛋葫蘆爲材料,刻上山水和 歷史故事;卵石雕採黃河卵石爲材料,雕出各 種動物和人物造像,兩者均爲工藝美術寶庫中 的璀璨明珠◦此外,値得買的特產還有水獺裘 皮、百合和髮菜等。 蘭州水果種類多,且價廉物美,因此有「瓜果城」的美譽。夏天有杏、李、桑葚、甜瓜 和西瓜,秋季有蘋果、梨、葡萄和紅棗。蘭州 特產白蘭瓜,皮薄®甜,又稱蘭州密瓜,行銷 國內外o另外一種只取其籽而不食瓤的籽瓜, 瓜籽皮黑色,板大肉厚,香港人稱「蘭州大板 」。將黑瓜籽與各種佐料炮製加工,就成爲具 有各種不同風味的瓜籽食品,其中以「五香瓜 籽」最爲有名。籽瓜的瓜肉還具有止咳袪痰、 利尿解火和治療胃病等功效。 這個城市的人種,大多數是漢族;回、滿 、藏、東鄕等三十五種少數民族人民也在此雜 居,以回族最多,滿族次之,再次爲藏族,總 數僅佔百分之三左右。這裡沒有種族歧視,也 沒有排外思想,大家和睦相處,因此街上可以 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穿著不同服飾的人,以及 蒙藏、維吾爾、哈薩克和塔塔爾等族人。 蘭州是風光明媚的美麗城市,靑山白雲、 菜花黃、叢林綠,處處玫瑰更爲嬌艷顯目,景點衆多,其中位於白塔山下、橫跨在黃河上的 中山橋,有「黃河第1橋」之稱。過去這裡是 以1 一十四隻大船貫連浮於河面,稱鎭遠橋,是 控扼河西走廊、靑海、寧夏的交通要衝,以及 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途。但一到冬天黃河結冰, 車馬可直接行走其上,故而浮橋冬拆春設。淸 光緖三十三年浮橋改建爲鐵橋,爲五孔、四墩 ,長三百公尺,寬三十一公尺半,橋中駛載重 車輛,左右兩旁爲行人道。 黃河新橋也在市區的北面,是蘭州市最長 最寬的大橋,也是最靠東方的跨河大橋,南起 兒童公園,北抵大沙评,是重要的交通動脈, 橋上中爲快車道,兩旁有腳踏車道和行人道。 握橋原名西津橋,又名臥橋,取長橋臥波 之意,橫跨雷壇河上,長一 一十七公尺,淨跨度 爲一 1 士 一公尺半,寬四點六公尺多,高約四點 八五公尺,河中沒有橋墩,用木料懸空架成, 橋面平舖土石,坡拱如弓形,橋上架樑柱、建橋樓,畫閣飛簷,精緻絕倫◦因爲縱列的巨木 由兩岸層層向河心挑出,最後經由中間的橋面 握接在一起,所以稱爲握橋•,又因從側看似新 月、彩虹,故又稱虹橋。以前每逢冬季,雷壇 河水結成冰,到春和日暖時,冰融水漲,若銀 鱗擁湧橋下,向橋上過客報春。r春橋春渡觀 春華,春水春山春景佳;河漲春橋橋春漲,流 沙過客客流沙。」便是對r虹橋春,漲」的寫照 ,爲昔日「蘭州八景」之一,現在此橋已改爲 雙線型橋,不再是伸臂木樑橋。 冰橋是黃河冬天才有的橋樑,黃河出星宿 海,挾湟水和通天河東流,到蘭州後水流轉趨 湍急,每屆初冬,上游冰塊逐浪衝擊而下,銀 光片片,鏗鏘作響,當地人稱之「溜水」;等 到氣溫繼續下降,沿河逐漸結冰,晶瑩皚皚, 叫做「浮水」。到了嚴寒的時候,河水全部冰 封,工商界人士在蘭州近郊的黃河中下游,擇 水流平穩之處,由南岸到北岸舖沙夾草,使之與冰凝結在一起,滯而不滑,再於南北岸築臨 時碼頭,以利車馬行人過河,故名「冰橋」。 當春回大地黃河解凍時,冰橋也會隨之消失。 蘭州的黃河古渡口裡,最有名的當屬金城 渡口和金城津,前者在今西固區1帶,後者在 城關區1帶,同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津。金 城津故址在今蘭州市城關區中山鐵橋西側約1 公里處,爲北周武帝時開設,唐初才成爲「控 扼要衝,道通西域」的1個要津。聞名遐邇的 金城關則在白塔山西南麓的黃河畔,距中山鐵 橋約1公里,與金城津所處的位置大致相當, 是溝通中原與西域的要塞。上仰峭壁,下臨黃 河,山河之間,寬僅容一輛馬車通過,可謂r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現在荒涼一片,僅存 甕門,已失當年雄風。 白塔山公園位於市中心的黃河北岸,海拔 \千七百多公尺,面積約三百公頃,是祁連山 脈東延的餘脈。公園依山勢自上而下羅列著大建築群,山下是中山黃河鐵橋。古代這裡是戰 略要地和軍事要衝,山下設有金城、玉迭一 一關 。成吉思汗在山巔修建了 一座白塔,白塔山因 此得名,並逐漸成爲宗敎聖地。寺院現存的白 塔,係明景泰年間鎭守甘肅的太監劉永成重建 ,塔高十七公尺,七層八角,圓基綠頂,輪廓 優美,覆鉢式與樓閣式相結合,而且樓閣在覆 鉢之上,在古塔中極爲罕見,是蘭州八景之一 V 。淸康熙五十四年巡撫綽奇翻修,擴大爲寺院 。寺南面爲兩層懸岩閣樓,北面爲淮提菩薩殿 ,東西兩側各有陪殿幾間,將白塔圍於其中。 整個寺院居高臨下,非常壯觀。寺中還存有康 熙銅鐘和禹王碑。康熙銅鐘重一百五十三公斤 半,精緻痩削,聲音洪亮。禹王碑原立於白塔 山西端金山寺禹王廟中,爲淸咸豐十1年酒泉 郡侯建功所立,I九八〇年移置白塔寺內,高 三公尺,寬1公尺,碑文書有七十七字古篆書 ,內容爲歌頌大禹治水的功蹟0白塔山II㈣古建築物,還有三星殿、迎客閣和雲月寺等。 1九五八年闢爲公園,又依山修建了三組 仿古建築群,爲長八十公尺、寬一 一十公尺、高 約十幾公尺的三座大殿,畫棟雕樑,琉璃屋脊 ,非常壯觀。兩座利用古淸眞寺門樓,建築了 東西對稱的七級雲斗牌廈,廈頂雲斗層層上叠 ,嶙峋剔透。三殿兩側,建有各式亭台樓閣。 三組建築群依山勢升高,層次分明,用對稱的 石階、石壁、磚雕、亭台和迴廊連貫在一起。 五泉山是蘭州近郊的第1名勝,位於城南 兩公里多臬蘭山北麓,是漢元狩三年(公元前 1 二〇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時屯兵之 處。相傳當時無水供人馬飮用,霍去病乃拔劍 刺地,被刺五處地面頓時湧出五股泉水,由西 向東依次名爲惠泉、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 和蒙泉,五泉山也因此得名。甘露泉在文昌宮 西邊,旱不涸,雨不盈,水味甘甜。掬月泉在 文昌宮東側,形如井,每至仲秋前後,月出東北,倒映泉底,如掬月盤中。摸子泉在曠歡樓 下摸子洞內,泉底雜有花石瓦礫,據傳無子婦 女,伸手泉底,摸到石子得男,摸到瓦礫得女 。蒙泉在五泉山東龍口,是五泉中出水最小、 最甘美,據說用此泉水沏四川蒙山茶,味最香 美,茶色淸麗,故名「蒙泉」。惠泉在五泉山 西龍口企橋邊,泉水淸澈甜潤,供附近居民飮 用和灌漑農田,惠澤鄕民,故稱1惠泉」。 以流泉、雲樹著稱的五泉山面積約1 一十六 萬七千平方公尺,海拔1千六百多公尺,丘壑 起伏,林木葱郁,山水環繞,淸靜幽雅,樓、 台、亭、榭都依山而建,殿宇層層相叠,樓閣 參差錯落,飛簷紅牆,掩映在蒼蒼鬱鬱的樹叢 中。地勢南高北低,中間有山谷將山坡分爲大 小不等的三塊。東側山谷巨石盤錯,開闊粗獷 .,西側山谷緣蔭夾道,深邃幽雅。在兩條山谷 盡頭,淸流從斷崖岩縫中泄出,五泉滙流若龍 口吐涎,故名東、西龍口。這裡是五泉山景色最美麗的地方,兩龍口就在瀑布的附近,瀑布 上流出的山泉,由斷岩上懸空湧流,瀉落於樹 杪,頗有煙雲泉石之勝。東龍口利用惠泉流水 ,興建了蓮池和九曲橋,池邊矗立雙龍戲珠彩 壁。兩百四十多級、九十七楹的迴廊盤旋而上 直達中峰。西龍口依山勢建有高閣橫秀、飛泉 掛碧的r小蓬萊」,碧水、亭台和綠樹相映的 「翠幽新圃」,以及別致的「麻尼寺」。此外 ,還利用地下防空洞,修建了別開生面的「五 泉洞天」,涧中設有展覽室、遊藝廳、小賣部 和留影室等活動場所和壁燈、花卉、盆景、浮 雕、壁畫、噴泉等。 西龍口西側的動物園,闢有鹿苑、熊池、 獅虎房、群禽百獸園和熊貓館,甘肅文縣出產 的國寶大熊貓,便在這裡展出。東、西兩龍口 洞的中峰爲古建築群,進山門沿中間通道直上 ,有蝴蝶亭、金剛殿、大雄寶殿、萬元閣、文 昌宮、地藏寺和千佛閣等。甘肅省博物館在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津西路 南側,是一座綜合性地方博物館,佔地1百多 畝,主體建築展覽館大樓建築面積達一萬八千 平方公尺,平面呈「T」形,前樓中間爲五層 ,兩翼爲三層,後樓是展覽大廳,尾部設有圓 形演講廳,展覽大廳兩側有迴廊與兩翼相連。 除展覽館大樓外,還有文物保管樓和文物化驗 修復室等◦館內共有各類文物、資料和標本等 十萬餘號,其中歷史文物約佔三分之一 一,以彩 繪陶器、漢代簡牘和佛敎藝術爲其特色:彩陶 類型之多、紋飾之美,全國罕見。館內所藏漢 簡,總數達兩萬枚以上,包括武威的儀禮簡、 王杖簡、醫方藥簡,以及居延和敦煌的木簡等 。十六國至隋唐時期的石造像碑,漢、藏文寫 經,唐武周延載元年的舍利石函,款識爲東晉 咸安三年的送行法句品經等佛敎藝術藏品,也 因製作精巧或年代久遠而聞名遐邇。尤其是銅 奔馬和黃河劍齒象骨骼化石,更是中國的瑰寶,不過都是複製品。 甘肅省圖書館擁有藏書兩百四十多萬册, 是全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共圖書館,也是全 國九個地區性中心圖書館、十個有國際書刊交 換的公共圖書館之1,爲中國收藏原蘇聯資料 和聯合國敎科文組織出版物的重要基地。在現 藏古舊圖書中,有不少都是歷代罕見的珍本, 如宋刻本「漢雋」、r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 、r纂圖互注南華眞經」、元刻本r事類賦」 ,宋刻元明遞修本「重刻許氏說文及五音韻譜 」等書。此外,還有明刻本「沈隱侯集」、「 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和「三國誌通俗演義 」,明刻白棉紙初印本「藝文類聚」、淸雍正 三年銅活字印本「古今圖書集成」和雍正七年 初修本「甘肅通誌稿」等,也較珍貴。「四庫 全書」由淸康熙帝下令纂修,爲中國封建社會 官修叢書中規模最大的1部,館內所藏正本原 在奉天陪都文溯閣,1九六六年十月交甘肅省圖書館代管,1九七〇年在蘭州附近建了\座 旣有地下室又完全不見木料的書庫,用來珍藏 「四庫全書」,以防水濕、汚損和蟲蛀◦ 濱河公園臨黃河,南依濱河馬路,東起雁 灘橋,西至七里河大橋,全長十幾公里,綠地 面積六點四九公頃,呈帶狀,是市民休憩之所 。公園寬一 一、三十公尺不等,中間按地形寬窄 修建大小不等的幾十個花壇,外側以綠柏護圍 ,中間植有各種花卉及樹木,間有連翅、楡葉 梅等灌木花樹。花壇和黃河之間,建有形如盤 龍的遊覽步道。濱河公園東部有兒童公園,四 面馬路環抱,東西與濱河公園相連,佔地四點 六六公頃,呈橢圓形,融合中西方建築藝術爲 一體。以大橋中軸線延伸正中,把公園分成中 心活動區、休息遊覽區和兒童遊藝區三部分, 各種遊藝及服務設施齊全。有中國傳統式建築 牡丹亭,矩形、扇形和長方形的四個自然廣場 ,以及東西遊廊、茶舍和遊藝室、旱冰場、電動遊龍、噴泉、水池、飛象、滑梯和_.^等建 築和設施。 雁灘在蘭州市東北角,由黃河中十八個大 小不一的河心沙島組成,舊稱「十八家東灘」 ,早年常有大雁在此棲息而得名,「雁灘飛雁 J曾被地方史誌列爲蘭州勝景。一九五八年修 成i 1十公里長的環灘大壩和柏油路,穿過灘上 的三條黃河支流連接市區,現已闢爲雁灘公園 ,內有長七百公尺、寬八十公尺的人工湖.,湖 邊高堤上修建有長廳,湖周圍植有各種樹木, 湖中可泛舟,湖北岸有圖書館、閱覽室、茶園 、小賣部和花房等建築,湖東爲游泳池。 蘭山公園位於五泉山南側、坐落在裏蘭山 和龍尾山西端,佔地五千兩百畝,是一座人工 建造的山林公園。山門上有精美的彩繪,頗具 民族特色。近側蝴蝶亭內的十六幅浮雕,工巧 藝妙。從山門沿三條遊覽跌宕的梯道順山脊而 下,其間山徑通幽,樹碧翠茂,亭、台、坊、閣沿途點綴,然後就到了公園的最高點三台閣 。三台閣創建於明代,匣名魁星閣,淸初S圯 ,後歷經修葺,雄踞裏1山巔,巍峨壯觀,氣 宇軒昂,是蘭州最高的建築,是蘭州1大特景 。每到夜晚據此俯視,華燈閃爍,連接星空, 相互爭輝;新春佳節從三台閣經五泉山、酒泉 路、張掖路、西關十字、黃河中山橋直到白塔 山公園白塔寺,裝飾彩燈,這條橫貫市區的巨 型燈龍,氣勢宏偉,絢爛多姿,非常壯觀。 吐魯溝風景區位於蘭州市區西行一百二十 公里處永登縣大通河的北岸,此地氣候宜人, 溝中石崖壁立,林海蒼茫,淸溪潺潺,景色天 成,毫無人工雕球的痕跡。整個風景區全長約 十五公里,大多數地段都較狹窄,谷底有I條 便道,僅能容一輛汽車通行。景區分前後兩段 ,前溝區在溝口迎接遊客的是I座狀若獅子的 山峰,人稱.「迎客獅」。石獅身後,幾座瘦纖 的靑山如削,這是「群峰迭嶂」。溝口不遠處,有三座山峰並立溪左,從山頂到山腳,長滿 了靑翠欲滴的雲杉,好像身穿霓裳羽衣的少女 站在溪邊,就叫r三峰競秀」。此外還有「杉 龍戲石」和r幽谷琴音」等;後溝區的主要景 點有駝峰嶺、天窗眼、藏龍洞、彌勒石、通天 門、金剛峰、七夕橋和燈杆石等,越是深入, 景色越是神奇。繞過駝峰嶺,就到了「天窗眼 」,這是在山峰接近峰頂處有一高約六公尺、 寬約四公尺的「窗戶」,遊客在不同時間、不 同角度觀賞,從「窗戶」中可看到不同的奇異 美景。繼續前行1堵千尺峭壁立在路左,峭壁 下有1個半圓形的巨大洞穴,裡面黝黑陰森, 這是r藏龍洞」。洞口對面的巨大山石,滿身 靑苔,色彩斑斕,如猛虎窺探龍穴,人稱「臥 虎石」。「通天門」是狹窄的夾縫,兩旁聳立 的百丈石壁如刀削,頗有「1夫當關,萬夫莫 抵」之勢。過「天門」,便到了「極樂世界」 ,這裡有金光熠熠的「紅樺林」、高入雲天的r百鴿堂」、牛郞織女相會的「七夕橋」、佛 燈高懸的「燈杆石」等,令人眼光繚亂,如臨 仙境◦吐魯溝的瀑布r石壁瀉珠」,一排細流 從幾千公尺高的山頭飛瀉而下,分成兩級層層 下跌,如倒掛珠簾,高懸白練。 魯土司衙門位於永登縣連城鄕,是甘、靑 邊境衆多土司建築中保存較完好的建築群,始 建於明初,宣德、嘉靖年間都有整修。淸嘉慶 年間,十五世土司魯紀勛仿北京皇宮形式大幅 修繕,始成今天宮殿式規模,雕樑畫棟,絢麗 奪目,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整個建築由衙門 、妙因寺和花園區三部分組成。衛門的主體建 築群有大照壁、牌樓、六扇門、儀門、大堂、 燕喜堂、神堂院和祖先堂等,南北長約1百五 十公尺,建築面積約四千平方公尺,整個衙門 佔地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每1進建築的 院落兩側,都建有對稱的廊房、廂房或陪樓。 衙門東側由前到後依序爲佣人院、書房院、內宅前院、內宅後院和大觀園。衙門西®建有倉 庫、馬廐、中軍院、妙因寺和小敎場。 大觀園是土司的內宅花園,佔地約四千五 百平方公尺,園內布局巧妙,有綠照亭、八卦 亭、鸳鴦亭和專供攀登的山字石等。妙因寺是 土司的家廟,也是歷代土司所建寺院中規模最 大、塑像最多、壁畫最美的一座喇嘛敎名刹。 主要有山門、鷹王殿、金剛殿、塔爾殿、德兒 經堂、大經堂、觀音寺、禪僧殿、佛塔和萬歲 殿等建築,以及大小香房等,佔地約五千平方 公尺,殿堂都是琉璃瓦頂,高低錯落,互相輝 映。寺中塑像都是佛像,壁畫也多佛敎故事, 造型優美,色彩鮮艷。其中大經堂平面呈方形 ,爲重擔歇山式建築,可同時容納八百名喇嘛 念經。經堂四周檐下建有迴廊,殿內立有十八 根巨柱,天花板由三百七十六塊彩繪藻井組成 。\九八一 一年九月在連城宣敎寺,發現了 一百 幅_嘛敎的水陸畫,現也在妙因寺內珍藏。普照寺坐落在実大街今蘭園,XS大佛寺 ,創建於唐貞觀年間,經宋、元、明、淸各代 重修,規模躍居蘭州S寺之最。寺內有金剛殿 、天王殿、大雄殿、法輪設、藏經樓、觀音堂 、灶君殿和鐘、鼓樓等主要建築。大罢毆供有 三尊佛像,塑工極佳。後壁繪的大悲佛像,有 十1頭、四十11隻手臂,每隻手執一件法器, 金碧輝煌,絢麗多姿。法輪殿是具有喇嘛敎特 色的佛殿,有一座木製的嘛尼法輪,高約十公 尺,八面六層,每面每層各塑佛像一尊,共四 十八尊,上懸於屋樑,下立於地坪,推之便可 旋轉。輪上有「法輪恒轉」、「雨花金界」八• 字題額。藏經樓在法輪殿後面,共有七楹,正 中供奉文殊、觀音和普賢三大菩薩塑像,兩側 分列木雕藥師、釋迦、彌陀佛像和木雕韋陀佛 .及銅接引佛;後壁臚繪千佛。東西兩壁各鑲有 四個木櫥,內藏六百四十部明萬曆年間太后所 賜大藏經,計有六千三百四十六卷,外繪八尊菩薩立像,高約1丈多。現這裡已流爲市場雜 技聚萃之所,三敎九流群集,江湖百藝雜陳, 相當熱閙。 莊嚴寺在張掖路街北,是蘭州三大名寺之 一,至今仍完好如初◦相傳原爲隋末起事將領 薛舉的故宅,兵敗後隴西併入唐朝版圖,薛舉 故宅也被改建爲佛寺,還藏有諸葛鼓、周鼎、 周彝和漢方壺等古物。 白衣寺塔在今慶陽路東段街北居民區的白 衣寺內,明崇禎四年二六三一年)建,爲實心 磚塔,高約1 i十公尺,八角十三層,每層八面 各開1個佛龕,內供1尊佛像,形態各異.,下 層正面大龕,塑佛像三尊。 金天觀1三九九年(明建文元年)由肅王所 建,位於七里河區西津東路的東端,東旁裏蘭 山的龍尾峰,西近臬蘭山的華林峰,殿宇錯落 壯麗,曲徑迴廊,幽雅別致,紅樑畫棟,繞觀 的圍牆長達三里,規模宏偉,爲道院的翹楚;還有古槐柏,翠綠蒼勁,引人入勝。觀內塑有 「三淸」、「二后」、玉皇和「四御」等神像 十尊;東西兩壁彩繪「十二大仙」和靑龍、白 虎及善才童子巨幅畫像共十六幀。 白雲觀原有上、下兩處,上觀在極壽山, 建於淸道光十七年,早已傾圯;下觀在市區西 南方十五公里處的濱河中路南側,爲淸陝甘總 督瑚松額創建,專祀呂洞賓,因此又名呂祖廟 。此觀北臨黃河,南接臬蘭山,依山築殿,宏 麗精巧,頗得天然形勢之勝,是一組三進的建 築群,由大門、戲樓、牌坊、大殿、啓聖殿、 東西雲水堂和東西道院構成。戲樓高十公尺, 木造,捲棚歇山頂,三面斗拱,四角飛檐挑空 ,雕樑畫棟,前中後三座大殿八仙閣建在啓聖 殿後面,四周由瀟灑軒、鶴鹿亭、聚仙亭和四 照亭拱衛。再後爲群仙樓,現仍存三座大殿及 鐘鼓樓,近年已闢爲文化活動中心。 城隍廟坐落在張掖路中段街北,是1座四進庭院式建築,牌樓由節園顏妃墓前的貞烈遺 阡牌坊改建而成.,I /門頂部建有戲摟,樓前関 有花圃•,門內建有五間享殿,左右爲鏟、鼓樓 •,享殿後面爲正殿,左右長廊分列六靈城邊反 曹官祠、山神土地祠。東西兩邊的長廊中嵌有 許多碑記,多爲記載歷代修建城隍廟的經過, 也有宣揚城隍功德的文字。整座城隍廟規模宏 大,建築壯美,結構嚴謹,雕繪皆佳,反映了 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築技巧。現在各建築大都保 存完好,只是神像和戲樓已毀。 興隆山坐落在蘭州市區東南方約五十六公 里處的楡中縣境內,海拔兩千四百多公尺,古 有r隴右第一山」之稱。在方圓1、1 一十公里 的山區內,群峰競秀,松柏參天,芳草覆地, 四季長靑,風景之美,在蘭州乃至全省都是少 見的。興隆山由馬啣山北延的東、s-兩條支脈 組成,東山海拔兩千四百多公尺,峰巒起伏, 若遊龍騰飛,名叫興隆.,西山海拔兩千五百多\APVV,主蜂如维,直揷入雲,是爲棲雲。兩山 i有I條貫通南北的峽谷,俗稱興隆峽。谷底 有淸澈見窆的大峽河,|水隨山移,山因水活 」,雲龍臥橋橫跨河上,橋前兩石锘如守嬌武 士立於兩側。興隆山上有太白泉、玉液杲,浞 森林深_掙琮而下.,棲雲山山壁陡峭•有 洞和通天柱等名勝。東西兩山森林密布•蜂® 叠翠,鮮花漫谷,地陰潮濕,氣候涼爽怡、, |直是旅遊避暑勝地。每年裊曆六月六日,這 裡都要舉辦民間傳統山會,遠近村民數萬人前 來赴會。山上植被非常豐富,森林覆蓋面積達 兩萬七千1 一百多畝,其中雲杉約佔三分之一, 還有杜鵑、野薔薇、珍珠梅、揄葉梅和芍藥等 奇花異草,松花、髮菜、蕨菜、磨菇和木耳等 山珍野味,以及三七、貝母、馬黨參和黃拍等 上百種藥材。山上動物衆多,飛禽走獸,爬行 動物、兩棲動物和水生動物等在此繁衍生息, 宛若一個天然動物園。過雲龍橋,沿山路攀登,經龍王廟、玉液 泉、關帝廟、菩薩殿和太白宮,最後到達太白 泉,這是興隆山風景最好的地方。泉水從太白 樓下流出,注入石龍,由龍口流入池中。泉水 淸澈冰涼,喝上一口,頓覺神淸氣爽。從棲雲 峰左側盤旋而上,經朝元觀、上天梯、風月嶺 、黑虎殿、一 一仙洞、白雲窩、自在窩和混元閣 ,直到峰巔八柱亭。亭內立有通天黑色石柱, 高六尺,寬尺餘,八邊形,石質細腻,上刻「 道德經」、「淸靜經」、「»胃經」和「玉皇 新義經j等經文,於淸乾隆五十三年立。 自在窩位於西山1 一仙洞上,是一個山洞內 的石坑,爲劉一明住持的住處,他在興隆山的 三十多年間,寫了大量記、傳、詩、序及楹聯 ,成爲硏究興隆山山史的重要資料。 興隆山上的太白觀,相傳是悟元子棲身處 ,附近有風日嶺、三台嶺和王母宮等名勝,加 上風景優美,前來拜山的善男信女和遊客絡繹於途,尤其是在香期或星期例假日的時候,人 潮擁擠,熱鬧非凡。太白觀有一幅對聯深含» 機•.「洞裡有天機,難向旁人說破•,眼前皆道 氣,可以自性修成。」 山上還有許多古蹟,因曾停放成吉思汗靈 棺而著名的大佛寺,坐落在東山西坡。元太祖 成吉思汗一生武功顯赫,征服歐亞,聲威震世 ,死後陵寢原設於綏遠省東勝縣西方九十八公 里處的伊金霍洛地方,一九三九年夏天轉厝於 興隆山,現已正式安放在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 盟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寢。 隴西重鎭武威和張掖 武威(wuwei)也是甘肅省的地區,舊稱涼 州,古絲綢之路由此折向西北,爲古代中西交 通和戰略要地o公元前1 1 二年(西漢元狩| I 年)置武威縣.,公元1 一十五年東漢時名姑臧,爲武威郡治:公元1 二 一〇年三國時期爲曹魏涼 州治所,十六國時前涼、後涼、南涼和北涼都 在此建都。1二七九年元代爲西涼州,明爯涼 州衛。1七二四年(淸雍正二年),置武威縣爲 涼州府治。現在成爲甘肅省轄市級的武威地區 ,面積五千零八十1平方公里,除市區外,轄 有武威縣級市,以及民勤、古浪和天祝藏族自 治縣等三個縣。 這個地區位於甘肅省中部,自古以來就是 河西走廊的東大門。它南靠祁連山,北臨騰格 里大沙漠,是絲綢之路自東向西、由蘭州進入 河西走廊的第1大城,也是「通一線於廣漠, 控五都之咽喉」的要塞。地處石羊河中游最大 的沃洲上,灌漑便利,農業發達,是河西走廊 重要的糧、油、麻和甜菜的產地,向有「金張 掖、銀武威」之稱,爲周圍一帶農畜產品的集 散地。也是河西地區輕工業的中心,主要工業 有農耕機械、製糖和農產品加工等。3有,,>T,、萬人口的武S,.對外交通以陸 上爲主,有蘭新鐵路通過市區,和包蘭鐵路的 干(塘)武(威)支線在此交會,也有國道三一 二 號公路通往外地,因此客貨運輸暢通。市區六、 通非常方便,公共交通工具下玦,路绿密集, 可以滿足市民的需要。觀光客可以利弔觀光巴 士、出租汽車和計程車,能夠享受到較佳的狠 務品質。當地郵電通信設施也很普及,郵政编 碼爲七三三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九三五。在 食宿方面,賓館、鈑店林立,市內較著名的旅 館有三星級的天馬和1 一星級的涼州兩家賓綰。 大小餐廳、小吃店,提供各地風味食£,任憑 遊客選擇:價格昂貴的髮菜就是武威的特產, 來到這裡正好藉機品嘗。 這座歷史古城,景點衆多,古蹟不斷,可 使遊客爲之目炫。據統計,武威地區現有珍貴 文物三萬六千多件,景點|百六十多處,其中 的武威文廟位於武威城東南,據廟內「涼州衛儒學記」碑記載,始建於1四三七年(明正統 1 一年),坐北朝南,由東西兩組建築群構成, 南北長1百七十公尺,東西寬九十公尺,總面 積一萬五千三百平方公尺。西以大成殿爲中心 ,前有泮池和狀元橋,後有尊經閣,中爲欞星 門和戟門。東以文昌祠爲中心,前有山門,後 有崇聖祠,中間11門、戲樓,左右祠宇、廡殿 對稱。主建築大成殿寬三間、進深三間,周圍 有迴廊,平面呈方形,爲重檐歇山頂、高台基 ,前有月台,檐下是11翹五踩斗拱。殿內桁下 墨書「大明正統」和「大淸順治重修」。廟內 古桕葱郁,碑石林立,其中的西夏碑立於一〇 九四年(西夏天佑民安五年),高1 一點六公尺, 寬一公尺,厚三十公分。碑上刻有西夏文和漢 文,計一 一十八行,每行六十五字。.碑文內容爲 敍述古涼州護國寺有佛塔,在前涼時曾顯靈, 西夏時更多聖跡。西夏天佑民安三年地震時, 佛塔曾被震傾斜,有司方欲派人搶修,塔郤自行恢復原狀◦西夏皇太后、皇帝聞知此事,乃 下詔重修,並立碑記述此事。此碑是中國保存 最大最完整的西夏碑,也是一部珍貴的西夏文 、漢文對照字典。 羅什塔位於北大街,據傳因葬後秦高僧鳩 摩羅什舍利而得名。原有羅什寺,一九1 一七年 毀於地震。塔爲八角十1 一層,高三十1 一公尺, 塔頂有葫蘆形銅寶瓶,外觀巍峨高聳,爲武威 勝跡。一九三四年重修時,曾掘得一方古碣, 上有唐大將尉遲敬德所題「羅什地址,四面臨 街」等字,可知爲唐代所建或重修。 海藏寺在武威市西北兩公里處,始建於晉 朝,屢經歷代重修◦現存主建築有牌樓、山門 、大雄寶殿,均爲淸代建築。後院靈均台高約 一 一十公尺,上有無量殿爲明代所建。相傳靈均 台原爲水中小島,寺建於台上,故名海藏寺。 每當夏、秋之際,有靑烟裊裊上升如雲,旭日 東升,盤繞於垂柳之間,若有若無,時隱時現,絕妙無比,故稱「海藏煙柳J或「日出寒堙 」,是涼州八景之I。 . 沙漠公園位於城東十九公里處,和騰格里 沙漠相接壤,面積1萬三千畝,是中國第1座 沙漠公園,集大漠風光、草原情韻、園林景致 、賽駝場、沙浴場、大漠亭等娛樂場所,以及 古典雅致的樓台亭閣,還有遊客住所和休息室 ,綠樹花草點綴其間。 雷台位於武威市區北門外1公里雷台湖畔 ,因高台上建有飛檐斗拱、巍峨壯觀的「雷神 廟」而得名。1九六九年農民在台下發現了1 座東漢晚期的大型磚室墓,墓室分前中後三室 渗 ,並有左右耳室,總長十九公尺。前室是隨葬 口叩,中室放珍貴的物品,後室是墓葬,出土有 金、銅、鐵、玉、骨、石、陶、漆等文物兩百 三十1件,包括著名的「馬超龍雀」銅奔馬和 銅鑄武裝車馬出行行列一套。銅奔馬是一件罕 見的藝術珍品,身高三十四點五公分,長四十五公分,馬i形勻稱,馬首高昂,三足騰空, 右後蹄踏I龍雀,頭上一»流:辟型_毛指向尾 部,勢若奔S,旣富於中國浪漫主義色彩,又 符合力學原理,構思奇絕,造型漫美,工藝精 湛,現已成爲現代武威的地標,以及中國旅遊 圖形標誌之1 •。 在武威西方金昌市永昌縣南十公里的者來 寨村,有數百名像貌和中國人完全不同的居民 ,他們身材魁梧、體格健壯,凹眼碧珠,鼻子 高挺,金黃捲髮,形貌酷似歐洲人,大都以農 爲主◦據傳是兩千多年前古羅馬遠征軍殘部的 後裔。因公元前五十三年,古羅馬的執政官克 拉蘇(crassus)派出約五萬名軍隊攻打中亞, 却被強悍的對手打敗,只有六千名左右血戰數 十日後突出重圍,後來逃入中國,在大西北的 黃土高原上安家落戶,繁衍子孫並延續至今。 張掖(Zhang ye)是甘肅省的地區,原名 甘州,漢代在這這裡置艘得縣,爲張掖郡治0公元1 一六五年晉朝改爲永平縣,公元五八一年 隋代改張掖縣,唐代被併入吐蕃,一六四四年 淸代收復再置張掖縣,現在是省轄市級的地區 。除市區外,轄有張掖市,以及民樂、山丹、 臨澤、高台及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等五個縣。 這個地區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 部,坐落在阿拉善沙漠南緣、祁連山北麓黑河 幹流最大的沃洲上。北沿弱水通蒙古戈壁,南 經祁連山隘口到靑海高原,背倚長城,形勢險 要,爲歷代邊防重鎭,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上 的商業中心,市景繁榮,有近四十五萬人口, 整個地區人口則超過兩百萬,面積四千一 一百四 十平方公里。 • 拳 張掖地區有山丹河及黑河灌漑的便利,市 區所在的綠洲有「塞上江南」之稱.,物產豐富 ,農業發達,譽爲「河西糧倉」。主要農產品 有小麥、稻米、玉米、豆類、瓜果及煙葉等。 工業多地方性的中小企業,農產品加工、輕工業和手工藝品◦商業很有規模,河西走廊的糧 、棉和靑海東部的畜產品多在此集散。境內名 勝古蹟衆多,旅遊觀光業已開始發展。 交通相當方便,鐵、公路運輸便捷,有鐵 路班車和長途巴士營運,同時還可租到豪華遊 覽車。市內公共汽車和電車路線四通八達,票 價低廉;街道上腳踏車充斥。郵電通信也很方 便,郵筒、公共電話到處可見。當地郵政編碼 爲七三四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九三六。食宿 服務品質尙可,當地旅館以張掖賓館最爲有名 。餐廳和小食店到處都可看到,甘州小吃一條 街可嘗到搓魚麵、牛頭湯等當地有特色風味小 吃。購物非常方便,甘肅各地的土特產這裡供 應無缺。 張掖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昔日馬可 波羅來中國曾在此停留1年。著名觀光勝地有 大佛寺,舊名迦葉如來寺,俗稱臥佛寺,創建 於一〇九八年(西夏崇宗永安元年),淸乾隆期間曾予重建。寺中軸線上自西向東有山門、牌 坊、鐘鼓樓、大佛殿、藏經殿、萬聖殿和土塔 等建築。其中大佛殿爲兩層建築,平面呈長方 形,重擔歇山頂,木廊繞四周。樓高11十點11 公尺,進深七間,面闊九間,總面積兩萬三千 七百平方公尺。殿內正中塑釋迦牟尼涅槃像, 身長三十四公尺半,肩寬七公尺半,是世界最 大的室內泥塑臥佛,僅耳朶就有兩公尺多長。 臥佛是木胎泥塑,金裝彩繪,神態自然,豐滿 端秀,面容安詳,比例勻稱。像前兩側塑優婆 夷、優婆塞,南北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或喜 或瞋,十分生動。大佛殿四壁和樓上繪有壁畫 ,殿門外還有兩幅方磚浮雕,多爲道敎題材, 有天女、西遊記故事等,樓壁則繪西方極樂世 界,雕刻精細富麗渾厚,是磚雕藝術佳作。藏 經殿單檐歇山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土塔 爲喇嘛敎式,總高三十三點三七公尺,用磚砌 成,四周爲木廊,基座上有須彌座,上立八座小塔,塔上匹靣各開五個小翕,保存完好。 木塔寺又名萬壽寺,在張掖縣第一中學內 ,建於公元五八1 一年(隋開皇11年),寺中木塔 爲磚木結構樓閣式塔,窖、明、淸都曾予以重 修,淸末木塔毀於大風,現存的塔爲1九二六 年重建,1九八三年全面加固維修,1九/\六 年又按原有布局搬來了舊寺廟的過殿、大殹和 配殿等建築,形成了1組古建築群。木塔建於 正方形的台基上,平面八角形,共九層,高三 十1 一點八公尺,一至七層爲磚砌塔壁,外檐爲 木造,每層八角都有木刻製的龍頭,口含龍珠 。面闊與高度自下而上逐漸縮小,各層門窗迥 異,門上都有橫匾題字,其中第1層東門額書 r登極樂天」,西門上書「入三摩地」,塔前 立「重修萬壽寺」石碑|通。塔內空心,加設 樓梯,可登高望遠。塔頂藏經樓爲兩層樓重檐 歇山頂,木廊護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鼓樓又名鎭遠樓,也叫鐘樓,位於市中心,創建於明正德i 1年,其中鼓樓爲磚基外三層 內三層的木樓,重檐四面,鑽尖頂,樓台平面 呈方形,每邊三十一 一公尺,高九公尺,總高一 一 十八公尺,四方中軸闢門,貫通四條大街。鐘 樓懸掛唐代大鐘一 口,高達一點三公尺,直徑 I點一公尺,喇叭口形,下口六耳,弧度較直 ,合金鑄成,鐘身外表鑄有飛天、朱雀、靑龍 、白虎等圖案,形象優美,冠於河西。 黑水國漢墓群又名黑水鍋漢墓群,在市西 北十五公里處,墓群東西長約兩公里,南北寬 兩公里半,因黑水河流經附近故得名。這裡地 勢平坦,多爲貧瘠荒漠,蘭新公路由墓群中間 穿過。墓葬密集,地面曾暴露漢代子母磚、灰 陶和繩紋粗紅陶片,並發掘出土大量壺、罐、 鼎、豆、奩、倉、屋、井、灶和五銖錢等,還 有四處村落遺址和南北側城遺址各一,相距兩 公里,形制相似。 黑水國城堡遺址在墓群內,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有相距1 一公里的南北兩城對峙,•胸新 公路從其間穿行o城內一片廢墟,地面到處殘 磚斷瓦、瓷片、石磨,流沙堆積與廢城牆等高 ,但街衢巷道、建築布局依稀可辨。黑水國未 見史載,據傳爲唐僧取經路過之黑奴國。 八卦營墓區在民樂縣城東南十五公里,東 爲山丹霍城故址,地處祁連雪山北麓,經險隘 可通靑海,是古代軍事要地。據說從山頭城堡 入一洞口,可通行地道數十里而出,而且在地 道中曾發現依旁長矛的甲胄武士遺體。五個崎 嶇起伏的丘陵上滿布墓區,有土穴墓,也有少 數子母磚室墓及兒童瓷棺葬,相傳爲霍去病屯 兵之所,所葬多爲漢代官兵,出土文物彩繪木 器有車、牛、塔、案等,陶器鼎、罐、耳杯, 銅器有矛、弓、箭、弩機等。 胭脂山又名焉支山、燕支山,在山丹城東 南五十公里處,因山石赭紅似胭脂而得名。它 綿延«連山和龍首山之間,是山丹河和石羊河的分水嶺,盛產大黃、松和柏,水草豐美,冬 溫夏涼,宜於畜枚,山勢險要,是^西通往寄 海的隘口,歷代駐兵防守,漢大將霍去病出建 洮越咽脂山大破匈奴。匈奴失此山_惜不已, 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 我燕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可知此山對匈 奴之重要。匈奴族無文字,此1歌譜歲歲流傳 ,是中國民歌史上的珍品。 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位於山丹縣城東南隅 ,是1座綜合性的博物館。路易•艾黎是紐西 蘭籍的國際友人,曾在山丹工作、生活近十年 ,他把山丹視爲自己的第1 一故鄕,曾於1 一十世 紀四十年代在此創辦山丹培黎學校,爲中國的 建設事業造就人才。爲了紀念他,甘肅省政府 建了 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艾黎捐贈文物陳列館 ,佔地四千平方公尺,建築面積一千三百六十 多平方公尺,陳列艾黎生平、捐贈文物及本縣 出土歷史文物共五千多件,其中不少被視爲珍寶,長年謹放o霊逢有一養館,可同時 容納兩百四十人住宿。 e : L 山丹軍馬場是天馬的故«,在海找三千九 百七十八公尺的H脂山南北,蒼翠的群山夾時 之中,1條如綠色緞帶般的草原平舖在河西走 廊中部,這就是被譽爲千里馬搖籃的山丹馬場 。漢武帝元狩1 一年霍去病西征時就曾在這裡柊 築土城,屯兵養馬,開始了官方設營養馬的5 史。善於騎射的西魏王朝,曾把河西作爲牧放 基地,放牧多至兩百萬匹。同時經常保持軍馬 十萬匹,以備軍需。隋煬帝時,以此爲中心牧 放官馬十萬。至唐朝初年,養官馬達七十多萬 匹。明洪武年間,加強了馬場的建設,設七個 墩台,駐兵把守,形成1條1百多里長的防區 ,保護著大草灘草原。還從各地引進許多名馬 ,在大草灘落戶、繁衍,如賜號「西極」的烏 孫馬、命名爲「天馬」的大宛血汗馬,以及來 自西方的波斯馬等。如今的山丹馬場是中國最多年歷史,後經東晉、北魏、隋、唐、元、明 、淸歷代擴建,遂成今日藝術寶庫。 石窟分布最多的是馬蹄北寺石窟,洞窟共 一 一十一 一處,其中三十三洞天有窟龕十九個,主 要是石雕佛像、元明影塑千佛及元明壁畫等。 馬蹄殿也位於北寺,殿中的馬蹄印淸晰可辨, 一個馬蹄印的面積約零點三平方公尺,由此可 見二郞神戰馬之高大。淸康熙皇帝賜「靑蓮筏 」三字匾;淸乾隆皇帝又御賜給馬蹄寺馬鞍一 具、黃龍袍一件,至今保存完好。 金塔寺石窟在大堉麻河西岸,窟在刺溝山 谷的峭壁上,距地面六十公尺,東窟寬九公尺 七、高六公尺,分三層開龕造像,彩塑飛天、 千佛、菩薩和蓮花生童子等及明代所繪壁畫。 西窟規模較小,塑像亦爲後世補作。 文殊山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西北部,相傳 文殊菩薩曾居此山,因而得名。山勢雖不高, 但峯«羅列,北距嘉峪關約三十公里,是河西0 、西端,山下爲古代通西域的孔道。南面 一-草連天,爲天然牧場.•遠眺祁連山,但見白 雪皚皚,綿亙千里。山上有文殊寺石窟,開鑿 於北朝時期,分前山里和後山里兩個區域。 文殊山石窟洞窟大多分布於前後兩山崖壁 ,現存窟龕十多個,僅千佛洞和相距1百公尺 的萬佛涧兩窟較爲完整,屬早期北魏「支提」 窟。萬佛洞比千佛洞大,平面近方形。窟內作 品仍保持早期塑像藝術風格,壁畫色彩妍麗, 風格典雅。千佛洞在文殊山前的山裡,開鑿於 崖壁半腰,建於北魏時期,窟外三開間窟檐爲 淸末重建,窟口高一點六八公尺,深三點八一 一 公尺,寬三點九四公尺。平面呈方形,中心柱 支撐洞頂,基壇以上每面分兩層開佛龕,圓拱 形龕口,上加寶珠形龕楣。塑像爲後代重修, 壁畫多已塗沒,窟頂繪伎樂飛天壁畫,右壁上 部繪賢刼千佛,中部爲說法圖,兩旁是菩薩像 ,下部繪供養人行列,色彩艷麗如新。嘉峪酒泉美酒夜光杯 嘉峪關(Jiayuguan)市是甘盡省的地級市 ,建於1三七1 1年(明洪武五年),由征肇大將 軍馮勝督建。明太祖朱元璋爲了選擇関ilh,f 親赴河西走廊勘察,後來決定在走廊中段®連 山與馬鬃山之間最窄處建關,兩山之間僅有‘一 道十五公里長的峽谷地帶,中部和西部皆爲一 望無際的戈壁灘。嘉峪關初建時只有關城沒有 城樓,在一五〇六年(明正德六年),才在關城 上添建東西兩樓及官廳、夷廠和倉庫,並在關 樓上懸掛巨匾「天下第一雄關」。一五三九年 (明嘉靖十八年)再度鞏固關城和長城,每隔五 公里增設墩台一座,以加強防禦力量。由於建 在祁連山小支脈的嘉峪山麓,因此命名爲嘉峪 關.,又由於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西端終點, 故又稱「天下雄關」。11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此地南部鏡鐵山 發現了大型鐵礦;一九五八年建立酒泉大型鋼 鐵聯合企業。一九七一年將酒泉縣及肅南裕固 族自治縣自酒泉市轄區內獨立出來,成爲甘肅 省嘉峪關市,全國著名的三大鋼鐵公司之一的 酒泉鋼鐵公司,就設在嘉峪關市區,因而形成 I,座工業城和旅遊城,全市的市民有百分之七 十的人,職業與酒泉鋼鐵公司有關。 這個城市面積1千一 一百九十八平方公里, 擁有十11萬人口,位於甘肅西北部河西走廊中 段,南爲祁連雪峰綿亙千里;北有龍首山和馬 鬃山與祁連對峙,形勢險要,自古爲東西交通 % 要衝、絲綢之路的經過地;東南有山丹煤礦。 氣候寒冷,i月分平均氣溫爲攝氏零下九點七 度,最低可達零下11十多度•,七月分平均氣溫 爲1 一十三點1度,最高溫可達三十七度左右。 嘉峪關市是在戈壁灘上建立出來的新城市 ,因此城市景觀和街道規模都經過規劃,整齊而寬敞。對外交通非常方便,當地有民航機場 ,便於國內外觀光客訪問。陸上交通發達,有 蘭新鐵路和甘新公路橫貫市區。一般遊客經由 陸上訪問嘉略關,如果只想一睹它的風采,可 乘搭去烏魯木齊的火車在嘉峪關市區下車•,如 果要想連帶欣賞它附近的塞外風光,則在酒泉 市下車,轉乘巴士到嘉峪關再轉車到城樓。 由於訪客不絕如縷,因此郵電通信服務也 頗爲先進,當地郵政編碼爲七三五1〇〇,電 話區號爲〇九四七七。旅館品質不錯,擁有外 型如其名、1百六十間客房三星級的長城賓館 ,以及有三十六間標準房11星級的嘉峪關賓館 ,都有不錯的服務和設施。當地餐飮業興旺, 餐廳、小吃店、甚至路邊攤到處都有,價廉物 美。這裡的瓜果和蔬菜特別好吃,因爲祁連山 乾淨的雪水,是這些蔬果灌漑的來源。 每年的八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嘉峪關市都 會舉辦一次賽瓜節,是集經貿、美食、文化娱樂、觀光和對外宣傳活動於1體的地方性固定 節日,屆時河西走廊和全省各地的瓜農,帶著 名優瓜果蜂湧而來,還有更多的民衆和觀光客 前來共襄盛舉。賽瓜節的主要展覽會場集中於 市區,在郵電局附近的新華南路上,載滿西瓜 、甜瓜的卡車I字排開,攤主大聲吆喝兜攬生 意,顧客狼吞虎嚥,大口吃瓜,其樂融融。 爲了客觀評鑑好瓜,每年都由農業專家和 政要等組成評鑑小組,展開品賞參賽的瓜果, 品質的標準以外形大小適中,由瓜瓤中心到表 皮的含糖度愈平均愈好,皮厚度適中、柔韌最 爲重要,而口感和顏色也是給分的要項。 這裡有許多與衆不同的工藝品和特產値得 購買,當作紀念品珍存、實用或送人均宜。風 化石的風雨雕,是戈壁深處經風吹雨打的一種 獨具特色的石頭,它軟硬不一,顏色各異,經 過千百年自然風化成千姿百態的藝術造型,是 一種極具觀賞價値的珍貴藝術品。嘉峪關硯爲全國十大名硯之一,石硯色澤靑,石理微粗, 有旣不費筆,位不費墨的持點。明嘉靖年間兵 部尙書彭澤逝世後,隨葬品便是嘉峪關石硯, 由此可見,在當時這種石硯便被_爲珍品。 嘉峪關是古代的軍事要地,曾在歷史上寫 下不朽的英雄詩薷,因此它本身就是個熱門觀 光賣點。漢武帝時曾兩度派遣張騫出使西域, 就是從這一帶經過。後來的李廣、衛靑、霍去 病和寶憲等,以及唐代李靖、哥舒翰、封常淸 和高仙芝等人,都是經營邊關的名將,使漢唐 聲威揚於西域塞北。唐代王昌齡的「出塞」詩 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 使龍城飛將在,不敎胡馬渡陰山。」讀罷令人 熱血沸騰,卻又心生悵惘。在嘉峪關登城關眺 望,可見黃沙萬里,白雲舒捲,狂風沙呼嘯不 息,沙燕噪喃不已,是I片迥然不同的塞上風 光。南望祁連雪峯歷歷在目,腳下長城如遊龍 巡t於戈壁灘海中:而北方的馬鬃山,山形挺秀,峰巒起伏。淸林則徐被謫貶新疆途經此關 時有詩云:「雄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 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遠壓隴雲低o天山 突兀迎人立,瀚海蒼茫入望迷;莫道潼關曾設 險,回看祇是一丸泥。」詩意豪壯,其時關塞 尙在,他盛讚此關的雄偉形勢,入木三分。 ■淸代中葉,左宗棠平回亂、定新疆,沿途 廣植楊柳,長達數千里,每屆大地春回,大漠 中\片垂柳搖曳,爲塞外荒漠帶來春的氣息。 後人感謝左公植柳庇蔭西北,故稱之爲「左公 柳J,並在沿途置碑紀念,碑上書有「崑崙之 墟,積雪皚皚,杯酒阻關,馬嘶人泣!誰收春 風,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公所植。」到了 淸光緖五年,楊昌濱到酒泉,發現沿途道旁垂 柳夾道,一片綠蔭,景色琦麗,就有感而發地 寫下一首詩,傳誦西北各地•.「大將西征尙未 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 春風渡玉關。」時至今曰,嘉峪關外只要有水草處,便可見楊柳靑靑,而且除了楊柳外還植 有白楊千株。當年充笛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 關,已因r左公柳」而改觀了。 ? 嘉峪關有內外兩城,形成重城並守之勢。 關城呈梯形,周長七百三十三公尺•,面積三萬 三千五百平方公尺,高十公尺,垛牆高一公尺 七,開有東西兩門,東門是r光化門」,西門 叫r柔遠門」,其上建有三層三檐式的關樓1 座,高約十七公尺,飛檐凌空,氣勢逼人,兩 門內側有馬道通達內城頂,城高十一點七公尺 ,底寬六公尺,周長六百四十公尺,面積兩萬 五千多平方公尺。關城四角,皆築有角樓1座 ,南北兩段也各有箭樓敵樓1座。關城正中有 1官井;西城垣凸出,中間開門,嘉略關三字 就刻在門額上。東西兩門均爲甕城圍護,甕城 辟門向南,不與正門徑通,益增關城幽深肅穆 之感。西甕門外半公里處有石碑,上刻「天下 雄關」四字•,東甕城外有文昌閣、關帝廟、戲樓等,皆爲淸建。東、南、北三面有土築圍牆 ,西有石條築底、內外磚包的羅城,南北連接 萬里長城,南有明牆,北有暗壁,並沿著起伏 的山崗伸延開去,形成城外有城,互爲犄角, 互相呼應,便於防守。 這座高大的城樓建築時與1般房屋由下往 上蓋方向相反,而是從樓頂逐層向下建。先在 樓台上堆起十多公尺的土堆夯實後,才開始施 工。先蓋頂樓,再竪立三樓的立柱.,蓋好三樓 ,刨掉土繼建11樓、底樓,旣解決了當時建築 沒有高大工具的困難,同時施工也很安全。 傳說修建嘉峪關時,監修官不相信工匠計 算材料的精準能力。工匠向他保證:計算出來 的磚數不會多出一塊。監修官睹氣的說:你乾 脆多出1塊,我替你永遠放在重關上爲你揚名 。結果當關完成時,眞的只多一塊磚,這塊磚 ,現還在西甕城門樓後檐台之上。 關城兩翼的長城,像兩隻鐵臂,一隻直伸討賴河,1隻暗揷馬鬃山。這一段就是有名的 懸壁長城,始建於1五三九年(明嘉靖十八年) ,1九八七年重修,是古城通往西域的一處隘 口,建在以天險著稱的石關峽口處,是嘉峪關 兩長城的1部分,婉蜒伸向馬鬃山,長五百公 尺,其中有兩百三十一公尺攀緣於高1百五十 公尺、傾斜度約四十五度的山腰上,如長城倒 掛,鐵壁空懸,故稱爲懸壁長城。 城樓前有一道淸泉,澄淸如鏡,不涸不竭 ,古稱「峪泉活水」。明初之所以選在這裡築 城,除了山形地勢險要,這道泉水也是非常重 要的原因:如果沒有這道泉水,就無法灌漑農 田,守軍和戰馬的飮水也將發生困難。嘉峪關 屹立在昔日的邊境上,四野荒涼,距離中原何 止千里,自古以來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尤其 是古代沒有機動車輛,人們只憑雙足或以駱駝 和馬代步,發配至此充軍服役的人,眞不知何 年何月才能返鄕?因此心中都充滿了絕望和淒涼,故而臼• •「/出嘉峪關,有淚要流乾,向 前看,戈壁灘•,向後看,鬼門關。」 嘉略關是當年西域來往的仕宦商旅必經的 關口,自西域來的人都先要在嘉峪關住下。然 後申請入內地,經批准後方可入關,形同現在 的海關。傳說古代凡是出嘉峪關的人,都用石 頭敲撃關的城牆壁,來詢問吉凶禍福,牆角只 要發出類似燕子吉吉吉的鳴叫聲,就表示旅途 可保平安,反之則有禍臨頭。現在爲保護城牆 ,已不准許遊客用石頭敲擊,而放了 一塊大石 頭在城牆角下,代替「問命壁」供遊客敲擊。 長城的工程有r五里1燧,七里一墩,三 十虽 > 堡,百里一城」的說法。距離嘉峪關城 樓約三公里的西南方,臨討賴河峽谷旁,有一 突出於岸邊的長城墩,被公認是萬里長城的第 \墩,城同年建成,原係明代萬里長 城西端起點的第一座峰火台,用黃土夯築而成 。此地離公路約三公里,以深達四十多公尺「S」形的討賴河峽谷爲屛障,故又稱討賴河傲 ,它是萬里長城西端眞正的起點,從這裡向南 ,再也沒有明長城的遺跡◦隔著討賴河峽谷對 峯的文殊山,據說是文殊菩薩顯靈之處。 馬鬃山岩畫位於嘉峪關市七公里半外的馬 鬃山峽谷中,是戰國時期的遺跡,於一九七一 一 年發現。此峽谷長達一 一十幾公里,石壁兩側異 石高懸,奇峯倒掛,直揷雲霄。在巨石崖壁上 雕滿了岩畫,狀如一條天然畫廊。最大的畫高 達一公尺,最小的卻只有幾公分。石刻是運用 尖銳的鐵器。用平鑿點刻的方法刻於石面,線 條粗獷流暢,造形古樸逼眞,生動傳神。石刻 的內容廣泛豐富,有畜牧、狩獵、舞蹈和繁衍 生息等。以及牛、馬、駱駝、虎、龜、犬、蛇 、鹿、鳥和鷹等動物。畫面上人物的服飾很像 今天的羌族,身穿長袍,頭戴翎冠,/手挿腰 ,一手高懸。有的排成舞隊翩翩起舞,有的圍 著牧群邊舞邊歌,舞姿優美,栩栩如生,令人彷彿感受到兩千多年前人們的歡樂氣氛。 嘉峪關長城博物館是中國第1座以長城文 物、保管、陳列和宣傳爲主,匯集了中國史學 界、•文物考古學界半個世紀以來對長城的研究 成果,具有較高學術性的專業性博物館。佔地 面積1萬兩千三百1十1 一平方公尺,仿長城峰 火燉台式,爲磚混建築,面積三千四百1十三 平方公尺,陳列面積1千七百七十六平方公尺 o展廳內有1 1十個陳列櫃、八個實物陳列台、 1座屛風和1塊石碑。展出內容以歷代長城爲 主,突出明長城和嘉峪關。 魏晉壁畫墓群在嘉峪關東北一 一十公里的新 城戈壁灘上,東起酒泉市,西至1支渠•,南自 三支渠,北到野麻灣村的十三平方公里地區, 散布著1千多座魏晉墓。已發掘的有十三座, 多爲11室墓和三室墓,墓葬非常豪華。三室墓 分前、中、後室,墓門上有五到七層磚砌拱券 ,上端都有磚砌門樓。門樓最上端畫有虎頭紋飾等建築裝飾圖案,下面畫有靑龍、白虎、朱 雀、麒麟和雲紋等。門樓最下端爲闕門結溝, 說明墓主人生前都是世家豪門或官吏。墓室四 壁有大量壁畫磚,前室主要描繪墓主人荘園經 濟生活,如採桑、狩獵、畜牧、守衛、牮地、 揚場、犢車、庖廚、宰牛、露車、養猪、果木 園、殺雞和出巡等。中室反映的是墓主人的起 居生活,如宴飮、進食和侍女等。後室壁畫只 繪於室內後壁,包括絹帛、絲束、生活用具和 婢女像等,把當時河西走廊上人們生活的情形 重現於今人面前。 嘉峪關位於烏魯木齊至西安直線翱翔兩千 公里航線的黃金地段,這裡設有1個以滑翔爲 主的綜合性航空倶樂部,位於嘉峪關市東北十 公里的民航機場旁。夏季日照時間長,炎熱少 雨,每年六至九月,可產生強烈的熱力上升氣 流,每秒可升四至六公尺,幾乎每天滑翔時間 長達十小時,滑翔飛行員可利用上升氣流輕鬆地升到海拔四千公尺的高度,如果帶上氧氣, 還可以上升到更高的高空。這裡不但有中國、 德國、波蘭和羅馬尼亞生產的高級滑翔機,還 有運動飛機、懸掛滑翔、熱氣球、山坡滑翔傘 和超輕型飛機等活動◦這裡能見度極佳,常在 三十至五十公里以上,滑翔機競速飛行領航相 當容易,平坦而廣濶的戈壁灘可令滑翔機及其 他航空器隨時安全迫降。遊客們玩高級滑翔機 每小時約一 i十美元,運動飛機每小時約一百零 £美元,機場有旅館可供吃住。 七一冰川位於嘉峪關市南一百一 一十公里處 的#連山中部,是中國和前蘇聯冰川考察隊於 \九S八年七月一日發現的,因而得名。這個 冰川海拔四千三百公尺,總面積四平方公里, 平均厚度七十公尺,最厚處1百1 一十公尺,是 世界上距離城市最近的大陸性冰川。山上有雪 雞、雪蓮和許多珍貴的動植物。山下綠草如茵 ,牛羊遍野。從嘉峪關市有公路通到冰川山下,距冰川東緣僅四公里,易於攀登。 酒泉(Jiuquan)地區係古之西戎地,公7C 前一 一〇六年後,漢朝在此設福祿縣,爲酒泉治 。公元前一四◦年後漢武帝破匈奴,再置酒泉 郡以通西域•,以阻絕匈奴與西羌的通路,因此 成爲一座有名的古城。相傳,霍去病大敗匈奴 後,漢武帝賜御酒爲他及他部下的官兵們慶功 ,因酒少人多,霍去病乃將酒傾倒在酒泉城下 的「金泉」之中,讓全體將士共飮,泉水因此 化爲「美酒」,故將「金泉」改名「酒泉」; 城也因此得名。 公元五八一年隋代將之改爲酒泉縣,唐中 葉後併入吐蕃,元置肅州路,明代改爲衛,淸 朝改爲州,一九1三年復稱酒泉縣,1九五八 年設市,1九六四年再改爲縣。現在是甘肅省 地級的酒泉地區,轄有玉門、酒泉和敦煌三個 縣級市,以及安西縣、金塔縣、阿克塞哈薩克 族自治縣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等四個縣,以酒泉市爲地區公署所在地。 這座寧靜淸幽的古城,面積三千八百八十 六平方公里,人口只有近I 1十八萬。東帶弱水 (張掖河),北臨沙漠,南望祁連,東迎華岳, 西接嘉峪關,自古爲絲綢之路的要塞,是通西 域的要道、河西的咽喉重地;從此向西行,則 是/片礫石和流沙地區,全係塞北荒涼的景色 。氣候寒冷,1月分平均氣溫爲攝氏零下九點 四度,最低溫可達零下11十多度;七月分平均 氣溫爲11十1 一點八度,最高溫可達三十九度。 雖然只有地方性中小型工業,但位於戈壁深處 的酒泉衛星發射場,卻是1個走在科學尖端的 世界,自1九七〇年將第I顆人造衛星送上天 空後,又作了多次科學衛星的發射,是一個重 要的科技中心。農產品有春小麥、玉米、稻米 和糜子等,特產品有胡麻。 酒泉市城區周圍七里,雉堞整齊,綠楊掩 映,人煙稠密,街道寬潔,市面繁榮。雖係邊域,但是交通卻相當方便,西郊一 一十一 一二里的 嘉峪關機場,每天都有班罈KT:.一.Hf和敦I, 也有航班飛往國內的其他域市。地面交通有鐵 、公路聯繫,有蘭新鐵路在此交會,火車站在 市南十I I公里處,每天都有班車開往烏魯木齊 、蘭州。甘新公路上,駛往蘭州、西寧和烏魯 木齊的長途巴士班次密集,長途汽車站位於西 郊西關路,是河西走廊的公路交通中心之一。 市區交通非常方便,由於幅員不大,所以 公共交通工具也不多,並且公共汽車班次疏落 ,幸而許多觀光景點都集中在市中心附近,遊 客可以安步當車前往,不會太吃力。但城郊馬 路上公共汽車,營業的大、中、小巴,計程車 ,三輪車,腳踏車、馬車、板車和駱駝充斥, 交通工具五花八門。公共汽車多以火車站爲起 點,然後開往市區中心、嘉峪關市及敦煌等地 。當地郵電通信服務方面也很進步,郵政編碼 爲七三五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九三七。此地貪宿都很方便,當地代表性的宿處有 三星級的酒泉賓館和11星級的金泉賓館,雖不 豪華,但是服務品質尙可。當地餐廳不多,一 般觀光客多在賓館的餐廳中用餐,或到較具規 模的酒泉飯館去品嚐當地的風味,街頭巷尾也 有價廉物美的小食店和食攤。當地特殊的油瀑 駝峰,相傳爲西涼時酒泉的一道名菜,距今已 有I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以駱駝背上的肉峯烹 製,要求刀工精細,火候、油溫適度,油爆的 駝峯,色澤銀紅,明油包汁,滋味鮮美,是獨 具地方特色的佳餚珍品。 購物方面,這裡沒有大百貨公司、超級市 場和購物中心,但是特產店的生意卻很興隆。 酒泉最有名的特產,是採用祁連山一帶的玉石 和武山鴛鴦玉巧磨細琢而成的夜光酒杯,係中 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工藝品之一,在國內外 都享有很高的聲譽。鼓樓東面不遠處的酒泉工 藝美術廠,專門生產這種人見人愛的夜光杯.,遊客通常都先在工廠參觀製作過程,再到附設 的販賣部去買夜光杯攜回留作紀念。 夜光杯採用祁連山老山玉、新山玉和河流 玉,雕磨成各種形狀、式樣的平口杯、高腳杯 、雕花杯、、金絲銀絲邊杯,色彩漂亮,有白、 黃、綠、黑等色,精工磨洗,使其薄如紙,光 如鏡,夜間看來更是光滑透亮。相傳周穆王時 ,西戎曾獻「五光常滿杯」,傾酒入杯,對月 映照,雪白而有光,使酒的香味倍增,故名r 夜光杯」。此杯自古有名、且又典雅堅固,耐 高熱、抗低溫,是實用、珍藏兩宜的紀念品。 這個古城也有很多地方可供參觀,其中坐 落在酒泉市中心的鼓樓,樓基創建於公元三四 六年,在明、淸兩代都曾加以擴建,現在的鼓 樓是磚砌的基座,方形的三層木樓,高三十多 公尺,東西南北四處門洞上分別刻有「東迎華 嶽」、「西達伊吾」、「南望祁連」和「北通 沙漠」等門額,淸楚地標示出酒泉的地理位置。鼓樓不對1般遊客開放,需有導遊帶領的旅 行團才能進入,登樓可以遠眺巴丹吉林的沙漠 ,以及有名的祁連山脈。 祁連山坐落在河西走廊南側,又稱南山, 崗巒東西綿延1千多公里,平均海拔四千五百 公尺左右,崇山峻嶺,直入凌霄,以酒泉縣境 內海抜五千八百零八公尺疏勒的團結峰爲最高 峰。這I帶海拔四千公尺以上的山頭終年積雪 ,山上有三千多條大小不等的冰川,或覆蓋峰 頂,或緊貼山坡,或隱藏在幽深的冰斗中,或 如銀龍自谷中蜿蜒而下,成爲河西地區的固體 水利資源,故有「固體水庫」之稱。每年春天 山麓雪化,皆成淸流,有的雪水流到酒泉地底 湧出,用以釀酒,特別芬芳濃郁。前國府元老 于右任先生於一九四11年遊酒泉時,曾作曲道 •.「酒泉酒美酒香,雪山雪白山蒼,多少名王 名將,幾番想像,白頭醉臥沙場。」 在祁連山區棲息著上千種野生動植物,現有三大狩獵場對外聞放C康隆寺狩獵場位於肅 南裕固族自治縣_逢區紅石窟,邋場以索逢寺 爲中心,周圍不超過兩公里,面積約四平方公 里,主要狩獵對象有馬鹿等。哈爾騰狩«場位 於阿克賽哈薩克族自治縣和肅北■古族自治縣 的交界地帶,面積I百一 一十平方公里,主要1 物有盤羊、岩羊和藏原羚等。哈什哈爾狩1場 位於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北部,距縣城約一百公 里,面積1百1 一十平方公里,有盤羊、岩羊、 藏原羚和白唇鹿等動物出沒,供遊客大顯身手 。這三個狩獵場都是高山草原型的優良天然野 生動物獵場,平均海拔三千至三千八百公尺, 具有動物種類多、密度大、開闊地能見度高等 特點。狩獵場交通方便,宿營地供有野營帳房 、移動式蒙古包、毯房和帶有淋浴設備的生活 車、狩獵專用越野車、馬匹、專用槍支、彈藥 ,並配有導獵員、醫生、廚師、服務員和翻譯 等工作人員,是國際狩獵活動的理想場所o這座沙漠中的城市,因位於河西走廊西部 ,所以境內有原始社會和漢唐以來的文化遺跡 ,對於研究古代歷史及考古學家來說,非常有 價値。位於市東大街公園五十六號的酒泉市博 物館,便展出了不少珍貴的文物。此館原爲周 公祠、左公祠,一九六四年改建展覽館,一九 七八年底成立酒泉市博物館。總面積五千五百 平方公尺,展出面積一千三百平方公尺,館藏 文物一千八百多件,其中包括酒泉新石器時代 晚期至明淸時的珍貴文物,陶器、銅器、玉器 、石刻、漢晉畫像磚、魏晉墓壁畫和磚雕等酒 泉文物精粹,尤其是漢晉畫像磚、魏晉墓壁畫 和唐墓磚雕等,重現了古代酒泉的繁榮文化和 古酒泉的全貌。 酒泉「西漢勝境」泉湖公園位於酒泉市東 方約兩公里處,公園入門處有宏偉的牌樓一座 ,古色古香,具有西北地區建築的特色。牌樓 迤北,有一 口巨井,就是傳說中霍去病倒酒的古金泉,也就是酒泉。原有泉眼三個,水流一 一 十里,可灌溉農田十五公頃。現僅存一泉眼, 泉邊砌起水磨石的圓形圍欄,五公尺見方,深 三公尺左右,泉水淸澈見底,匯成一條水潭, 澄碧如酒,冬不結冰,水氣蒸騰,形如煙霧, 至爲壯觀。潭中五顏六色的鵝卵石熠熠閃光, 泉眼裡冒出1串串水泡,如珍珠碎玉。泉水淸 冽,泡茶釀酒均有特殊的風味。酒泉每晝夜湧 水量約五百立方公尺,泉水礦化度僅爲每公升 零點一 一克,屬重碳酸鹽型泉水。水溫在攝氏十 度至三十度之間,冬季溫和,夏季淸涼,宜於 飮用,是乾旱地區非常難得的優良生活用水和 工農業供水水源。泉旁有一座淸宣統辛亥三月 立的r西漢勝跡」石碑。繞過泉邊,沿著曲徑 ,再往裡走,1座座假山環繞著明潔如鏡的大 湖。湖面七十1畝,湖水碧波蕩漾,湖邊垂柳 搖曳生姿,湖中有假山和湖心亭、知春亭、湖 堤亭、三水亭,水上的九曲橋,水中點點小舟,以及湖畔的澄鏡堂和忠烈祠等,把整簡公園 裝點得淸幽雅致。此外,在城內也有1座引人 入勝的陳密花園,園內果樹繁茂,雜花生技, 別有天地,是塞上難得的景色。 由於酒泉1帶地下水溢出,有灌漑之便, 故而樹木花草繁茂,多種動物棲息,成爲荒漠 中的/塊肥沃綠洲。自古以來,酒泉是河西四 大綠洲之/,在砂磧和草原混合中,附近平林 淺岫,小橋淸流,別有1番情調。著名的河西 水庫,位於肅豐渠附近,是在黑河上建水壩, 以利灌漑,這1水庫可以灌漑七萬畝農田,所 以酒泉一帶農產富饒,不愧爲塞上天堂。 在酒泉附近是1片沙磧和古稱不毛之地的 玉門油礦,只有少數遊牧者出沒其間,這一帶 屬玉門市,而非一般人常提到的玉門關。玉門 市四周都是沙漠,但卻蘊藏著無盡的資源,是 中國大陸上最大的石油產區之一。自從一九四 八年開始,這個大戈壁的沙漠上建立了嶄新的石油工業,無數新的建築物,無數冒著黑煙的 堙囱,i=數的泊管瘦器和高聳\雲的油井架都 矗立起來。油瓖區內設有學校、養場、大藉一堂 、宿舍和電影院等,自成一個小天地,並有一 座有暖氣設備的祁連別墅,以及富有S史意義 雕樑畫楝的老君B,_的兩壁上掛有「戈壁軽 煙」和r駝鈴驚夢」等赤金八景。附近有一座 土紅如血的紅山,山上建有紅山寺,內有唐代 所塑的羅漢像十尊,是有名的藝術古杓。玉門 已入大戈壁沙漠區,也就是古稱的瀚海,人行 其中,遠望茫茫1片,望之如海,故名瀚海。 湖南才子易君左先生曾有初見瀚海詩云:「喜 從瀚海見波瀾,千里迢迢走雪山。」 安西縣(Anxi)古稱瓜州,是酒泉市的縣 級市,面積1 一萬四千|百三十平方公里,人口 七萬三千。位於嘉峪關市西側,西隣敦煌市、 西北接新疆、南和北都是肅北地區,距離靑海 和內蒙古都很近,曰疋嘉峪關至敦煌的必經之道、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鎭和驛站。這裡交通方便 ,以鐵路爲主,設於柳園鎭的火車站,距市區 七十五公里,也是到敦煌莫高窟火車的唯一要 道。自古當地風大沙多,有風庫之稱。據說從 前當地人爲了鎭風,在城東門修了 一座風神廟 ,廟前立了 一塊三尺寬、一 一丈高的定風碑。這 塊定風碑是因廟裡旺盛的香火、人們的企求, 感動了太上老君,隨手抓起一條銅書鎭丟到安 西、化成石碑而鎭住了風。安西沒了風,但周 圍縣的風變大了,於是前來偷碑•,碑移到那裡 ,那裡風就停了,結果偷來偷去,打碎了定風 碑,安西依然是風大無比。 當地旅遊景點多,其中的橋灣城位於安西 縣東九十公里的疏勒河北岸,係寺院建築,一 七三1年(雍正十年)重修,設千總一員、兵1 營駐守,稱「橋灣訊堡」,「橋灣城」始有其 名。城牆用夯土築成,高八公尺半,總面積七 萬六千平方公尺。橋灣城東通酒泉、蘭州,西通哈密、敦煌、西域,南通肅北,北通蒙古, 又南臨疏勒河,是古代通往西域咽喉要地,現 在這裡是甘新公路和蘭新鐵路的必經之地。 橋彎行宮位於安西東方1百多公里的公路 旁,相傳淸康熙皇帝曾夢遊至1仙境,兩面是 山,一面靠水,一條河灣環水流,兩岸大樹參 天,河北岸有一城,城內宮殿金碧輝煌,有帝 都之勢。康熙醒來就派一名大臣到,處去找,經 過幾年,才找到橋灣地方,果見疏勒河向西北 灣環水流,與康熙所夢1樣,回京覆命。康熙 大喜,撥鉅款建城,不料建宮官穆阿其父子見 財枉法,僅建了1座小宮殿蒙混。康熙派大臣 西巡,見與原圖不符,回奏康熙立斬穆阿其父 子,將他們的皮剝下蒙了兩面鼓,掛在橋灣行 宮的城樓上,以儆效尤。 楡林窟又名萬佛峽,位於安西縣城南五十 六公里楡林河峽谷內。此窟開創於北魏年間, 唐、五代、宋、西夏、元和淸各代不斷增修,中國發明的紙就是從敦煌穿過沙漠傳到波斯和 歐洲。印度的佛敎也是經絲綢之路傳到中原。 敦煌作爲中原的門戶接待西來的布敎僧侶和赴 印度取經的僧侶,當時建立了不少寺院,傳來 了石窟藝術。敦煌不但居住著中國少數民族, 還雜居了伊朗、印度等外僑,成爲古時熱鬧、 興隆的都會。 敦煌位於河西走廊西端、黨河下游的綠洲 中,東距石泊城王門市約兩百六十公里。白雪 皚皚的祁連山雪水流入黨河,周圍逐漸形成綠 洲。現在的敦煌是淸雍正三年後所建,原來的 敦煌故城,則在黨河西岸,距離現在的敦煌市 約三公里。到敦煌觀光可以搭乘由蘭州、北京 、西安、烏魯木齊飛往敦煌的飛機,也可以由 北京、上海、西安、鄭州、蘭州、吐魯番、烏 魯木齊、酒泉、嘉峪關乘火車到安西縣柳園站 下車,或山酒泉或嘉峪關乘公共汽車直達敦煌 。沿大路往西南行約三分鐘便到達柳1‘招待所,對面就是前往敦煌的長途汽車站。往敦煌的 巴士在上午六時及下午一時各開出一班,路程 約一百一 1十八公里,行程約四小時。遊客們如 果錯過這兩班汽車,就必需到柳園招待所住宿 一宵,不過這個招待所設備簡陋,遊客只能暫 且屈就◦從酒泉到敦煌的汽車在每天上午七時 開出,全程四百零四公里,車行要六到八小時 才能到達。由敦煌往返莫高石窟的班車,每天 上午七時三十分由敦煌開出,中午十11時由莫 高窟駛返敦煌,車程約三十分鐘。自敦煌前往 鳴沙山和月牙泉較近,車程約11十分鐘。 這個城市氣候和中國西北其他地區差不多 ,雨量少,天氣乾燥,日夜溫差大,每年的十 月到翌年的四月間,晚上的氣溫通常會降至攝 氏零度以H——H 1月及1月是最冷的月份,氣 溫可低至零下一 1十多度。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 最適於旅遊的季節,中午氣溫會昇至攝氏三十 多度,但是早晚卻非常涼快,遊客們可以睡得常有意思的,「敦者,大地也;'!#,盛也。 」它是甘肅省最西端酒泉地區的I;?I_t市, 也是瀚海中的1塊綠洲,古代著名的Ulr綢之 路J便是在此分成南北兩路,南出陽關,北經 玉門關,然後通往西域和中亞細亞,因此在漢 唐盛世中,它是西陲的重要前進據點,也是中 原通往西域的咽喉。 這個城市古稱沙洲,因爲由西安到敦煌, 沿途都是淸1色的細沙而得名。在春秋戰國時 代,敦煌被稱爲瓜州。在此之前,已有羌戎聚 居,後來月氏滅戎,據瓜州,從西域運玉進口 ,並將絲織品運往西方,成爲東西交易的媒介 ,全盛時期的匈奴,從月氏之手奪得東西交易 的權利,單于冒頓攻月氏,殺其王,將月氏勢 力逐往中亞,從此自河西至塔里木盆地一帶的 土地,悉數在匈奴的支配下。公元前兩百年, 漢高祖被冒頓軍所包圍,吃了 一次大敗仗後, 對匈奴I直處於自甘屈辱的關係中。到了漢武帝時,逐寰採取強硬政策•數度派軍hlit伐匈奴 ,都獲大f。公元前一 二 一年,大将軍霍去病 雨度攻入匈奴的河@根據垲,予匈5以重擊.. 到了公元前一 1/\年,更曾追擊匈S至瀚海• 凱旋而歸。漢武帝之進撃西域,當初口(是對匈 奴的軍事行動,後來由於有擴大東西貿易的需 要,才積極從事西域的開發,陸續將一些漢& 移居河西走廟,設置由中央直接統治的武咸、、 張掖、酒泉和敦煌等河西四郡,敦煌的S稱實 始於此,並正式被劃入中國的版圖。晉朝五胡 十六國時代,此地先後被前涼、西秦、後涼和 北魏等所佔據•,到了宋代,又入西夏之手。明 代曾一度強迫疏散敦煌居民入酒泉,而封閉了 嘉峪關。淸時才又恢復郡制,設沙州廳,並將 甘肅各地若干人民移居到此。 自漢代設郡開始,敦煌才正式成爲中西交 通的樞紐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戈壁灘港,也成了 通西域三條絲綢之路的起點站。漢代的絲綢和中國發明的紙就是從敦煌穿過沙漠傳到波斯和 歐洲。印度的佛敎也是經絲綢之路傳到中原。 敦煌作爲中原的門戶接待西來的布敎僧侶和赴 印度取經的僧侶,當時建立了不少寺院,傳來 了石窟藝術。敦煌不但居住著中國少數民族, 還雜居了伊朗、印度等外僑,成爲古時熱鬧、 興隆的都會。 敦煌位於河西走廊西端、黨河下游的綠洲 中,東距石泊城王門市約兩百六十公里。白雪 皚皚的祁連山雪水流入黨河,周圍逐漸形成綠 洲。現在的敦煌是淸雍正三年後所建,原來的 敦煌故城,則在黨河西岸,距離現在的敦煌市 約三公里。到敦煌觀光可以搭乘由蘭州、北京 、西安、烏魯木齊飛往敦煌的飛機,也可以由 北京、上海、西安、鄭州、蘭州、吐魯番、烏 魯木齊、酒泉、嘉峪關乘火車到安西縣柳園站 下車,或山酒泉或嘉峪關乘公共汽車直達敦煌 。沿大路往西南行約三分鐘便到達柳1‘招待所,對面就是前往敦煌的長途汽車站。往敦煌的 巴士在上午六時及下午一時各開出一班,路程 約1百一 一十八公里,行程約四小時。遊客們如 果錯過這兩班汽車,就必需到柳園招待所住宿 一宵,不過這個招待所設備簡陋,遊客只能暫 且屈就◦從酒泉到敦煌的汽車在每天上午七時 開出,全程四百零四公里,車行要六到八小時 才能到達。由敦煌往返莫高石窟的班車,每天 上午七時三十分由敦煌開出,中午十11時由莫 高窟駛返敦煌,車程約三十分鐘。自敦煌前往 鳴沙山和月牙泉較近,車程約11十分鐘。 這個城市氣候和中國西北其他地區差不多 ,雨量少,天氣乾燥,日夜溫差大,每年的十 月到翌年的四月間,晚上的氣溫通常會降至攝 氏零度以H——H 一月及1月是最冷的月份,氣 溫可低至零下一 1十多度。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 最適於旅遊的季節,中午氣溫會昇至攝氏三十 多度,但是早晚卻非常涼快,遊客們可以睡得常有意思的,r敦者,大地也::!者,盛也C 」它是甘肅省最西端酒泉地區:iv; 1 irrIllt市, 也是瀚海中的1塊綠洲,古代著名的「絲_之 路」便是在此分成南北兩路,南出陽_,北經 玉門關,然後通往西域和中亞細亞,因此在漢 唐盛世中,它是西陲的重要前進據點,也是中 原通往西域的咽喉。 這個城市古稱沙洲,因爲由西安到敦煌, 沿途都是淸1色的細沙而得名。在春秋戰國時 代,敦煌被稱爲瓜州。在此之前,已有羌戎聚 居,後來月氏滅戎,據瓜州,從西域運玉進口 ,並將絲織品運往西方,成爲東西交易的媒介 ,全盛時期的匈奴,從月氏之手奪得東西交易 的權利,單于冒頓攻月氏,殺其王,將月氏勢 力逐往中亞,從此自河西至塔里木盆地一帶的 土地,悉數在匈奴的支配下。公元前兩百年, 漢高祖被冒頓軍所包圍,吃了 一次大敗仗後, 對匈奴一直處於自甘屈辱的關係中。到了漢武帚時,逐寰採取強1政策,數度派軍征伐匈奴 ,都濩大特o公元前一 一 二年,大将軍霍去病 兩度攻入匈奴的河西根據地,予匈奴以重擊•, 到了公元前一 一/\年,更曾追擊匈S至瀚海- 凱旋而歸。漢武帝之進擊西域,當初只是對匈 奴的軍事行動,後來由於有擴大東西貿易的需 要,才積極從事西域的開發,陸續將一些漢& 移居河西走廟,設置由中央直接統治的武威、、 張掖、酒泉和敦煌等河西四郡,敦煌的S稱實 始於此,並正式被劃入中國的版圖。晉朝五胡 十六國時代,此地先後被前涼、西秦、後涼和 北魏等所佔據•,到了宋代,又人西夏之手。明 代曾1度強迫疏散敦煌居民入酒泉,而封閉了 嘉峪關。淸時才又恢復郡制,設沙州廳,並將 甘肅各地若干人民移居到此。 自漢代設郡開始,敦煌才正式成爲中西交 通的樞紐和經濟文化交流的戈壁灘港,也成了 通西域三條絲綢之路的起點站。漢代的絲綢和嶺晴鳴」被列爲敦煌八景之1。相傳古代有1 將軍率兵出征,在此敗北,積屍數萬,1夕狂 風驟起,全爲黃沙所吞蓋,從此山內便時常傳 出號角聲和搫鼓聲,遊人來此無不興味盎然。 當地有一種風俗,在農曆端午節,善男信 女自鳴沙山上滑下,可解災禍。遊客們攀登鳴 沙山時非常吃力,並且速度很慢,體力稍差的 人應選擇不太陡的沙峯慢慢攀爬,切忌操之太 急,不然會累出毛病,甚至不支昏倒。但是在 爬上山頂後,可見周遭沙丘起伏,沙礫隨人墜 落發聲,1望無際的沙丘在溫和夕陽照射下線 條優美,襯托起七彩變紅的晚霞和火紅的斜陽 ,1片塞外黃昏的美景,辛苦絕對値回票價。 月牙泉古稱沙井,又名藥泉,淸代正名月 牙泉,位於嗚沙山北坡,人們只要翻過1個沙 丘,就可以看到形如新月的淸澈泉水,靜靜地 躺在沙丘環抱的深處,沙山倒影在水中有如幻 境,加上岸畔垂楊,後面的古刹寺觀,猶如海市蜃樓,假如不舉目環視四周高聳的流沙丘, 決不會想到竟置身在沙漠中。風起沙飛,均繞 泉而過,所以雖長期的強風侵襲,月牙泉都未 受影響,兩千多年來泉水從沒有乾涸過,四周 的沙峯也不會掩蓋泉水;並且泉水久雨不溢, 天旱不涸,味甘美淸冽,瑩澈不染纖塵,深不 可測,水色湛藍,宛如沙海中1片晶瑩閃耀的 翡翠。池旁水草叢生,蘆葦搖曳.,藍天黃沙, 碧水綠樹,r月牙曉徹」爲敦煌八景之I ,自 古就是r美絕人寰」的勝境。 月牙泉東西長兩百八十公尺,南北最寬處 五十四公尺,泉中生長有鐵背魚和七星草,據 .說吃了可以消災除病,延年益壽,返老還童, 但並不常見。月牙泉周遭的小坳中,有廟宇1 百多座,有名的鳴山寺、三聖宮和藥王廟等, 均極莊嚴壯觀。泉的西端蘆草叢生,爲雁鴨棲 息之所,不時可見鳥兒飛越綠波。每年端午節 ,敦煌市人們紛紛前來登沙山、觀泉景、飮浴泉水,相沿至今已成爲當地傳統的習俗。人alilJ 把月牙泉的朝暉暮色,鳴沙山的流沙轟鳴和莫 高窟的壁畫藝術,合稱爲「敦煌三絕」。 但過去不合理的「開發」使月牙泉遭到嚴 重破壞。水泵的日夜不斷抽水,使水位下降, 並造成南岸坍塌,大量泥沙淤積湖底,泉眼被 堵,泉畔的藥王廟等亭台樓閣也被拆除。現已 採取補救措施,水位已有回升,並提供滑翔跳 傘和牽引跳傘等旅遊運動設施。 在敦煌市西約七十公里古董灘上的陽關故 址,是古代中外陸路交通的咽喉,也是絲綢之 路南路必經的關隘。它位於今市區西南的南湖 鄕境內,居玉門關之南,按中國「山南水北爲 陽」的說法,因在龍頭山,也就是今墩墩山之 南,故名。王維的渭城曲吟:西出陽關無故人 ,使得陽關名揚國內。陽關所在地的古董灘, 曾大量出土漢代文物如銅箭頭、五銖錢、石磨 和陶片等。由於長年風沙的侵蝕,陽關的關址已蕩然§存,僅剩墩墩山上的一座漢代烽燧, 尙保持完好。烽墩殘高Efe七公P、,底長寬r、 至七公尺半,頂長寬/\至六點/\sp、•攀登浲 頂,方圓數十里景色盡收眼底,故稱|陽関耳 目」。從敦煌到陽關,道路筆直,交通便利, 汽車約1個多小時可抵。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位於市區西北/\十 公里的戈壁灘上,相傳因西域和閬等地的美玉 經此關輸入中原而得名。城北坡下有東西走向 的一條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各國來往 人車和郵驛之路,也是古絲綢之路北路的咽喉 要道。唐代大詩人王之渙一句r羌笛何須怨楊 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使玉門關一地名聞域 內。今玉門關牆坻仍較完好,高約十公尺,全 爲黃土版築◦城堡呈方形,東西長1 一十九公尺 ,南北寬11十點四公尺,總面積六百三十三平 方公尺,西北兩面各有|門。 從敦煌到玉門關沒有柏油大馬路,只有/望無際的戈壁灘車道,人們可乘越野車前往, 在玉門關還可以看到漢長城遺址和河倉古城。 沙州故城遺址在敦煌市西面三公里的黨河 西岸,也是昔日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鎭。古城 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寬七百一十八公尺,南北 長一千一百三十一 一公尺,南、北和西三面仍有 斷續殘垣,西北角還有城墩,高出城牆一倍。 公元前一 1 I年(漢元鼎六年)在此設有敦煌郡 。李嵩於公元四〇〇年(西涼庚子元年)在此建 郡。公元四一 I 一年永初一 1年,北涼沮渠蒙遜率 兵兩萬,在城外三面築堤,導引黨河水灌城而 滅亡西涼國。 就在沙州古城址東南的白馬塔,是紀念後 秦佛敎翻譯家鳩摩羅什所乘白馬而修建的一座 古塔。鳩摩羅什生於公元三四三年,父親是天 竺(印度)人,母親是龜茲(新疆1帶)國的公主 ,幼年出家,十一 1歲遍遊西域佛敎諸國習佛, 以精通佛學而名揚東方各國。公元三八三年驍騎將軍呂光、陵光將軍姜飛等率兵西征獲勝, 於公元三八六年於武威自立爲王,建後涼國, 鳩摩羅什隨呂光住武威十七年。公元四◦三年 ,後涼國滅◦後秦王姚興派人迎鳩摩羅什至長 安,尊爲國師。鳩摩羅什在長安和弟子八百餘 人從事佛經翻譯工作,共譯出「大品般若」、 r小品般若」、「法華」、「維摩」等佛敎經 典和r中」、r十二門」等論,共七十四部三 百八十四卷,有系統地介紹佛敎大乘空宗的學 說,辭喩婉約,文字典麗。 鳩摩羅什從龜茲東傳佛敎時途經敦煌,他 所乘的白馬病死,葬於故城內,當地群衆遂建 此塔以作紀念,故稱白馬塔。塔高約十11公尺 ,屬於明代喇嘛塔的風格,曾經過多次修葺。 大方盤城又名河倉城,位置在敦煌縣城西 北六十公里處的戈壁灘上,西至玉門關11十公 里,建於漢代,是漢至魏、晉時期中國西部防 線儲備糧秣的倉庫,供玉門關|帶官兵食用。古城建於高出河床兩公尺許的自然土台上,呈 長方形,坐北朝南,夯土版築,隔成連櫝的倉 庫三間,間隔距離交錯相等,可能是通風設施 。南壁已傾祀,但仍可看出與北壁小洞兩招對 稱。正南面戈壁陡起處有一烽燧,砂石夾紅柳 築成,外包土坯,高約九公尺許,保存完好。 敦煌美景最爲震撼人心的當推敦煌莫高窟 ,位於鳴沙'11J東麓斷崖上,與三危山隔大泉河 東西相望,是享譽世界的著名佛敎石窟,也是 中國四大石窟之首的藝術寶庫。1九八七年十 二月,莫高窟被聯合國敎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 化遺產。 公元三四四年(前秦建元1 一年)樂傅禪師雲 遊到鳴沙山,見夕陽餘輝照在三危山上輝映出 萬道金彩,彷彿有千萬尊佛顯身其間,他認爲 是佛在顯聖,於是心懷虔誠,雇人在斷崖上開 鑿了第一個洞窟,莫高窟的歷史就此開始。自 前秦經北魏、隋、唐、五代、宋及元等連續一千多年、十個朝代不斷開鑿的結果,在一千六 百公R長的賽壁上,UM2里重叠叠、:®比〗fa連 、規模宏大的石窟群,俗每千‘-洞o在漫長的 歲月中,S管不斷地受到大自然的浸蝕和乂_ 的毀損,但仍保存相當完好,有壁畫或塑今•的 洞窟四百九十1 一個,壁畫四萬五千多平方公口、 ,尙不包括重裝後覆蓋在內壁的:如果将壁,n( 面以兩公尺的高度排列,可蓋滿11十五公里長 的畫廊。另外彩塑兩千四百十五個,還不包括 影塑;以及唐、宋木質建築五座,是世界上現 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敎藝術寶庫。 樹木圍繞的莫高窟,沿山所建佛閣九層, 內有大佛高達三十三公尺,約塑於唐朝開元年 間:寺內珍藏儀仗威武的張節度使出巡圖、宋 國河內郡夫人出巡圖、初唐張騫出使西域圖, 都是中國歷史背景代表性的藝術珍品。石窟大 小不等,最小的第三十七窟,頭剛好能伸進去 •,第十六窟最大,面積兩百六十八平方公尺.,第九十六窟四十公尺最高,從山腳開到山頂, 外觀像九層樓◦壁畫雖然經歷千百年風沙侵蝕 ,但仍然色彩鮮艷,線條淸晰。 就各時期彩塑的主要特徵而言,北魏的塑 像明顯受到印度文化影響,人物的面貌、體格 、衣飾和技法都帶有顯著的特徵。西魏的塑像 以「秀骨淸像」爲特徵,重神韻和氣度,在西 域特徵的同時也受到濃郁的漢、晉文化感染。 隋代的塑像突破了外來藝術的束縛,開始創造 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佛、菩薩像,人物面相 、肌體豐滿,曲線柔和優美,採取一種獨特的 r仰視法」,人體比例顯得頭大身短,重視彩 繪的裝飾,追求雍容厚重,成爲敦煌藝術發展 的一個重要轉折期。唐代的開鑿和造像活動達 到空前的規模,是石窟藝術的黃金時代,在莫 高窟兩千四百多尊彩塑中,唐塑約佔一 一分之1 。這時期的彩塑宏偉氣派、施彩絢麗,人物華 貴端莊、親切自然、栩栩如生,顯露著世俗的 享樂氣氛,且作風寫實,人體比例協調勻稱, 線條流暢柔和,對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畫入木 三分,精巧絕倫的地步,令人嘆爲觀止。 莫高窟有r壁畫藝術的長城」之譽,壁畫 是莫高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都屬於水粉 壁畫,只有元代1窟是水彩壁畫,內容豐富, 形式多樣,按其性質大體可分•爲說法圖、經變 、佛傳、本生故事、曼陀羅、供養人像、藻井 及邊飾圖案等七大類。石窟中的壁畫分爲上下 兩部分,上部是佛像,下部則爲人像,人像衣 著彩色均能反映當時的背景。壁畫中頻頻出現 的飛天形象,最令人讚嘆;尤其唐代壁畫中的 飛天,如姊似妹,顧盼生姿,或手持蓮花,或 合抱琵琶,散花、奏樂,飄飄欲仙,凌虛舞空 ,神態、動作之間,流露出1股自由自在、怡 然自得的氣韻,顯示大唐朝納百川的開放氣度 和盛世氣概,已成爲敦煌莫高窟藝術的標誌。 在第三百一 一十及三百1 一十1石窟中的雙飛天,沒有翅膀,不靠雲彩,全憑兩條議帶,展卷: 縮,i來1往地騰空起舞,揚手散花,給壁畫 以r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感覺。 宋代以後的壁畫更趨細緻,菩薩身上繁複 的衣飾、飄帶及身側的裝飾圖案都盡善盡美, 但人物神態動作則顯得拘謹有餘,豪氣不足, 筆觸也過於嚴謹,不如盛唐時的流暢優美。 敦煌石窟雖然是佛敎藝術,不過所有佛像 都以人間現世爲藍本,許多內容也都反映當時 現實狀況,可以說是忠實記錄當代的衣冠、文 物、制度和衆生相,這是文字記載所難以闡述 的。在公元三六六年至五八〇年早期莫高窟裡 的壁畫內容,除了佛像外,還有天宮伎樂、供 養人像、飛天、力士及用蓮花和人物組成的裝 飾圖案,主要創作題材仍是佛敎傳道故事畫, 把佛敎故事情節,用連環畫形式表現出來。 從十六國到南北朝戰禍不息,社會動亂不 安,生產遭破壞,人民爲求得精神上的寄托篤信佛敎,於是石刻佛像的風氣s!iT,敦惶是當 時印度闫敎傳人中園內地的前哨,所以自然奎 生了偉大的石窟藝術。早在十六國晚期,敦煌 的藝術匠師們就把漢代藝術家刻劃的騎射苻•! 圖,融和在韩敎主題的薩垂那本生的壁畫中• 從中可以看到他們在民族藝術溥統的基礎上, 發展了連環故事畫卷• /從中可以看到隋、唐時 代供養人畫像中「臂纖胸束」的人杓仕女。 五胡十六國後期創建的第一 一百七十五窟是 莫高窟現存最早的洞窟之一,壁畫的表現形式 和筆法受西域佛敎藝術的影響較爲明顯。這個 石窟中的r鹿王前生故事」,描繪的是鹿王救 九色鹿的故事,鹿王騎的駿馬繪得栩栩如生。 第四百1 一十六石窟薩垂那r捨身飼虎」1畫, 其中表現二王子r馳馬還宮」的場景,將背景 的山中樹木畫成驚風欲倒,烘托出畫中人急迫 的心情。在早期的佛敎故事畫裡,還運用了中 國神話傳說中的故事內容,如手執規矩的伏羲女媧、龍鳳駕車的東王公、西王母、玄武、白 虎、龍鳳和瑞鳥等,大大地豐富了石窟藝術的 民族色彩。此外,還有反映古代人民生產和生 活的畫,如狩獵、網魚和飮駝馴馬等,還有穿 揷在山林樹木間的動物畫、如飮水的黃羊、驚 悸的糜鹿、奔馳的野牛、携子的野豬、吃草的 白兎和兒惡的餓虎等.,畫工簡練流暢的線條, 輕巧的勾畫出生動活潑的動物形象。 從十六國到北魏早期的壁畫,人物表情生 動,裸體著裙帔,臉部以銀朱暈染而區別明暗 ,富立體感,在鼻樑和眼珠等處塗以白粉,使 其突出,但因暈染用的銀珠和鉛粉經過千百年 氧化後逐漸變黑,至今只剩下鼻樑和眼珠是純 白色的,在黑色的臉部呈現出「小」字形。修 建在六世紀中葉的第兩百八十五窟的壁畫,人 物是用線條描繪表達,面貌淸癯,體態修長, 大冠高履,褒衣博帶,人物顏面兩頰輕染腮紅 ,眉目開朗,口角含笑,正是南北朝時代那些尙淸談的門閥士族的寫照。 在六世紀到十世紀的隋、唐時代,國家重 新統一,隨著生產和經濟的發展,文化和藝術 也相應地提昇,敦煌藝術也進入有統一風格的 全盛時期。隋唐雕塑中的最大型造像,可在公 元六九五年盛唐武則天所完成的第九十六窟中 看到,佛像高三十三公尺,係先從斷崖靠工匠 一錘一鑽鑿出基體,以黏土泥塑彩繪,塑造出 生動的姿態和鮮活的面容,細腻地表現了莊嚴 和善的神態,四周環繞著弟子、菩薩、天王和 力士等彩塑,人物的比例、姿態、動作及神情 ,都達到完善的程度。其造像的寫實手法和傳 神藝術雖然強調烘染,但是在線條的刻劃上, 已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 唐代壁畫規模巨大,內容豐富多彩,以大 幅度經變爲主,第1百零三窟的「維摩變」, 就是一幅描繪維摩居士與文殊大師進行辯論場 面的精心創作•,畫中的主人公維摩詰看上去激動興奮、目光炯炯有神,正以逼人的詞鋒與文 殊大師辯論。在唐代巨幅的經變中,還穿揷著 許多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場面,如狩獵 、耕穫、伐木、製陶、釀酒、打鐵、拉縴、舟 渡、嫁娶、送殯、治病,以及挖眼、坐牢、斬 首和活埋等各種刑罰,這些對於研究中國古代 的政治、經濟、軍事、刑律、風俗和習慣,都 是非常珍貴的資料。壁畫中還有各族王子圖、 吐蕃讚普圖、西域商隊旅行圖、西原時代回鵲 王供養圖等,用以描繪中國許多少數民族和一 些外國首領及商賈等的活動情形,說明了中國 自古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與西域等鄰近國家 有著悠久的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的史實。 第兩百一 一十窟的壁畫作於初唐,是唐代壁 畫藝術的代表作之一 ◦遊客進入黑暗的石窟內 ,用手電筒照出蓮花池上飄浮的豪華宮殿和樓 閣,在中央吊著輝煌彩燈似的華蓋下釋迦如來 正在說法,無數穿著華麗服裝的菩薩圍繞著祂,_台上站滿了奏樂的伎樂和歌舞的仙女,千 姿百態,群芳爭艷,站在前面的正跳著唐詩中 曾無數次歌頌過的胡旋舞C樂隊有彈琵琶、I 篌、吹笛簫、撃鼓、拍板等的樂手,規模下下 於近代交響樂團o整個壁畫氣勢之恢宏•色彩 之斑斕,人物之衆多,刻畫之細膩,神態之生 動,令人嘆爲觀止。 在第兩百一十七石窟的北壁上可看到大幅 的「西方淨土經變」,上面樓台亭閣,寶樓花 林,陪襯著一百多個人物,包括飛天伎樂和一 一 十四人的樂隊,眞是洋洋大觀,裡面還穿揷了 各種本生故事的小幅風俗人物畫。第四十五石 窟南壁上的商人遇盜畫,以及第一百五十六石 窟中晚唐張議潮收復河西圖和宋國夫人出行圖 等,又都突破了宗敎的內容。 唐代以後,由於政治、經濟的變化和海上 交通的發展,位處內陸的敦煌失去了過去的重 要地位,敦煌石窟藝術也漸入衰微的時期,在公元十世紀五代宋初的一百三十多年間,曾培 養專業工匠從事石窟藝術的製作o這一時期洞 窟規模巨大,並有獨特的型式和布局,其彩塑 和壁畫的內容格調雖仍承襲唐代,但是在用色 和描繪上卻具有一種樸實的民間藝術風味,並 且發展了肖像藝術,所修建的石窟通道裡都是 石窟主的巨型供養人的畫像,標示著官銜,其 中有漢族官吏、回鵲族國王,有貴族仕女、侍 從奴婢。規模最大的宋朝的代表窟是第六十一 窟,建於公元九八1年,內容豐富,壁畫精美 ,保存完好,尤其是在西壁的整個牆壁上,一 幅長十三公尺、高四點八公尺,畫面達四十多 平方公尺的「五台山圖」,以五台山爲中心、 描繪出自山西太原到河北正定方圓五百公里內 的山川,使用立體造型詳細記載了山峯、地形 和城鎭的市容、橋樑、寺廟、交通和人物往來 等的動態,還刻劃了割草、開店、趕車、磨粉 、爬山、挑擔、馱運、出行和送貢使行列等生活場面,畫中古代建築物一百七十多座,這是 一幅具有地圖性質的山水人物畫,也是研究中 國古代建築和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 十一至十四世紀西夏和元朝時,由於佛敎 密宗的發展演變,而流行表現佛敎和印度敎合 流產物的密敎尊像的密宗藝術,但是第三石窟 的元代壁畫,仍然繼承了唐、宋的傳統,晝工 描畫人物形象是混合多種畫法,不同的部位, 採取不同的線描方式,對後代人物畫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 蔵經洞也就是莫高窟第十七號洞窟,開鑿 於唐代後期,位於十六號窟的甬道壁上,高約 一點六公尺,寬約11點七公尺。這座小窟的窟 門原用泥牆封閉,是道士王圓篆在淸理洞窟積 沙時偶然發現的。窟內堆滿從公元四世紀至十 一世紀中國近十個朝代的各種經卷、文書、古 籍、織繡、畫像、幡畫和銅像等數不淸的文物 ,通稱爲「敦煌遺書」。它涉及中國古代1千多年的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宗敎、哲學 、民族、文學、藝術、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等 各方面的內容,故而俗稱爲藏經洞◦其中僅各 種文書就達四、五萬件,寫本包括買賣文書、 典當契約、造窟銘文、佛經以及天文、地理、 歷史、文學、藝術、醫藥和占卜等資料.,除漢 文寫本外,還有古藏文、梵文、回鵲文、粟特 文、古和閻文和龜茲文等各民族的文字寫本約 佔六分之1,並有絹本繪畫、刺繡等美術品數 百件,彌足珍貴。藏經洞的發現,是本世紀世 界考古史上極其重要的發現,受到全世界的關 注,對藏經洞出土文書的研究,已成爲11十世 紀的1門顯學,國際上稱爲「敦煌學」。 老君堂慈氏塔坐落在莫高窟東南約十五公 里的三危山中,是一座佛塔,過去的人常把佛 或菩薩稱爲慈氏,所以也把佛塔叫做慈氏塔。 在三危山中有多座佛塔,其中要數老君堂慈氏 塔的形制最爲獨特、古樸,屬於單檐亭閣式塔,八角形塔身四周設有圍廊,塔擔挑出更遠。 塔總高不過五點五公尺,小巧玲瓏,R作簡單 疊澀砌法,束腰部位用塑有龍馬的花紋磚,磚 座上塔身木造。檐柱高度近兩公尺,頂部連以 闌額斗拱,以承托挑出的擔椽。塔壁用土坯砌 成,塔頂不用瓦,全部用紫泥抹成。塔室正面 壁門上面隱塑雙龍。內爲方形穹窿頂小室,中 塑佛像。兩旁壁面繪有文殊和普賢菩薩像。室 頂藻井圓形繪團龍。其它壁面都繪或塑有天王 像。以建築、繪畫和塑像的風格來看,塔的建 造年代當在北宋初年。 敦煌民俗博物館位於鳴沙山下,是中國第 一所現代莊園式博物館,採用民間堡塢、四合 院和偏院等殿堂式樣,房舍一百1 一十多間,建 築面積四千三百平方公尺,佔地十1 一畝,是敦 煌地方新興的景點。館內有展覽室和作坊五十 多間,展出反映敦煌地方民間宗敎、文化、生 活有關的民情、風俗資料,內容豐富。公元前二 二年,河西建立酒泉郡之後, 漢武帝就開始修築邊防哨所,防禦西域諸國的 侵略,終在公元前一〇一年完成了敦煌至羅布 泊一段的長城工程。現今敦煌西北戈壁上,東 起安西東鹼墩,沿疏勒河南岸,逶迤北上蜿蜒 朝西,經東泉、大方盤、哈拉淖爾、玉門關、 後坑子、咭火羅、天橋墩、灣腰墩等地直入古 稱鹽澤的羅布泊,在百餘里之間,處處可見漢 長城和烽璲遺址。其中馬圉殘高一 一點一六公尺 ,基地寬約三公尺,結構爲紫草加砂爍,層層 夯築而成。紫草層厚約五公分,砂礫層厚一 一十 公分,粘結牢固。長城內側高峻處,烽燧土墩 相望,僅東鹼墩至馬迷兎一段就有八十多座烽 燧,墩以黃土爲基,上面用土丕壘砌,高達十 公尺以上,低的近三公尺,其中以玉門關西約 五公里的學谷燧道保存最爲完善。 此外,在敦煌縣城東南五公里戈壁上,還 有出土衆多魏、晉、唐文物的新廟台墓群。天水市有麥積山石窟 天水(Tjanshui)市是甘肅省的地級市,古 爲郢戎地,公元前六六八年置邦縣,後改上邦 縣。公元前一 一四年(西漢元鼎三年)屬天水郡 。公元一 一六九年(晉泰始五年)置秦州,之後長 期爲郡治、州治。三國時期爲曹魏和蜀漢爭逐 之地,五世紀中期北魏以後,天水成爲佛敎傳 入中國的必經之地,隋、唐時都是佛敎的主要 中心,著名的麥積山石窟即此時的產物。唐代 安史之亂後,於公元七六三年爲吐蕃屬地。公 元八四九年(唐大中三年)收復後仍置秦州,| 九一三年改天水縣,j九四九年設市。現在除 市區轄秦城、北道兩區外,另轄有武山、甘谷 、淸水、秦安和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等五縣。 這個擁有近三百萬人口的城市,是甘肅省 的第11大城,位於甘肅省東部渭河支流错河下游的河谷平原上,北和西北界蘭州,東鄰陝西 ,南接四川,西南和靑海接壤。因坐落在長江 、黃河兩大水系之間,氣候濕潤,1月分最冷 ,平均氣溫攝氏零下11點六度•,七月分最熱, 平均氣溫1 i十三點三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 ,農產豐富,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稻米、玉米 、高梁、胡麻、棉花和甜菜等。工礦業也很興 盛,城西鐵路沿線有煤田;工業以機械、電工 器材和毛紡等爲主;工藝品則以雕漆著名。 市區1百1 一十多萬人口,市容整潔,對外 交通非常發達,是甘肅東行旅遊經平涼、慶陽 至隴中黃土高原區絲路文化勝蹟和尋根朝覲之 旅的出發點,爲西安到蘭州通道的中樞,隴海 鐵路和重要的幹線公路都通過境內,行旅方便 。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和計程車穿梭,轎車、 摩托車和自行車充斥,一付繁榮景象。郵電通 信設施已趕上時代,街頭巷尾郵筒和公共電話 到處可見,當地郵政編號爲七四一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九三八。食宿也非常方便,各種等 級旅館林立,其中以一 一星級的天水賓館和天水 地區招待所較具規模。各種餐廳和小吃店充斥 ,遊客不愁沒有口福。在購杓方面,當地最著 名的特產是淸水麻鞋,產於淸水縣,以大麻紡 繩爲原料,其色純白,纖維長而細韌,所製缔 鞋纖巧,式樣新穎、結實耐穿。 天水素有「小江南」之稱,當地風光如畫 ,主要景點首推玉泉觀,坐落在天水市北天靖 山麓,建於元大德三年(一 1 一九九年),初稱城 北寺、崇寧寺,1九八三年曾予重修。觀依山 而建,並順山勢升高,有些建築物興建在台地 、崖壁和山溝上,從中軸線算起,自下而上有 山門、遇仙橋、大門、靑龍殿、白虎殿、人間 天上坊、玉泉閣、第一山牌坊、三淸殿等。山 頂有小廟,傳爲明朝魏忠賢生祠。兩側有雷祖 廟、三官殿、諸葛祠、托公祠、三淸閣、選勝 亭、靜觀亭、蒼聖殿和玉泉井等勝景。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葱郁,花草芬芳,曲徑深 幽。每年農曆正月初九,是玉泉觀廟會,這時 春節喜氣洋洋的氣氛還沒有過去,觀前小吃攤 雲集,鞭炮喧天;人們三五成群相約朝覲,路 上萬頭鑽動,觀上紅亭金殿迤邐半山,形成一 片熱潮。 伏羲廟位於天水市西關伏羲路上,又稱太 曼宫,俗稱人宗廟,是一處古柏參天、廟宇雄 偉的建築物。伏羲氏爲三皇之首、人文始祖, 生於古稱成紀的天水,與女媧繁衍了中華民族 ,又馴養百畜,敎民從事畜牧業生產。創文字 、定曆法、發明樂器、發明存火種的方法,改 變了人類茹毛飮血、生呑活剝的生活方式,促 進了社會的發展。 後人爲紀念這位先祖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雖然海內外都有伏羲廟,但最大最早的伏羲廟 卻在伏羲誕生地的天水。此廟建於明弘治三年 間,後歷經擴建和修復。廟宇由一組一 一門三進廟堂建築群組成,排列整齊,布局嚴謹,屋頂 皆飾以琉璃筒板瓦◦廟內有先天殿、太極殿、 碑亭、月台、牌坊等建築,還有古柏、古槐數 十株,綠蔭蔽天。其中古槐一株,樹形奇異, 儼若畫卷。 卦台山又名畫卦台,位於天水市渭南鄕西 部,距北道區約五十公里,相傳是伏羲氏創畫 八卦之地◦此山原建有伏羲廟、午門、牌樓、 鐘樓、鼓樓、戰樓、朝房和僧舍等,並有許多 懸額書匾,可惜現已蕩然無存。山上只留下宋 代通額篆r秦州成紀縣伏羲廟記」碑首,和1 五三一年(明嘉靖十年)修建伏羲廟碑1通。此 外,尙存有卦台山「伏羲六十四卦二十八宿全 圖」的木質雕刻,正面陽刻直徑六十四公分半 的八卦圖和文字,背面陽刻「伏羲六十四卦11 十八宿全圖」十11個大字。山上古柏參天,當 地人民又在山上新建了午台,令人心曠神怡。 李廣墓位於天水市南郊文山山麓,墓冢高大雄偉,有「漢將軍李廣墓J石碑,傳爲衣冠 冢,內葬寶劍衣物。市西關有飛將軍巷,相傳 爲李廣故里。李廣是西漢名將,曾轉戰大漠四 十餘年,屢建奇功,匈奴人稱爲「飛將軍」。 唐詩人王昌齡「出塞J詩,充分表達後人對李 廣的讚美和懷念之情。 麥積山在天水市東南三十多公里處,是秦 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突起的1座孤峰,海拔一 百五十多公尺,呈圓錐形,如同農家堆起的麥 垛,故名麥積山。這裡素有「西北-III水林泉之 冠」的美譽,峰奇林秀,松溪映帶,面積兩百 多平方公里,是中國四十四個重點風景名勝區 之一,並以「麥積煙雨」的壯麗景觀列爲秦州 八景之首。景區依山水自然形態分布,劃分爲 麥積山、仙人崖、石門和曲江四大景區,其中 包括十八個風景小區、一 一十處獨立景點、七處 古遺址◦各景區之間有一百多處景觀卸接,形 成以麥積山石窟爲主,丹崖、秀峰、溪流、曲水相互襯托的旅遊區。 麥積山石窟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 和洛陽龍門石窟齊名,爲中國的裨敎四大石窟 ,成爲聞名世界的藝銜寶庫,是中國保存泥塑 造像最豐富的石窟,素有「東方離塑之宮」的 美譽。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間的後秦時期 開鑿石窟、創建佛寺,西魏文帝又修崖閣,魏 文帝皇后乙弗氏去世,就是在麥積崖鑿龕而奪 。其後隋、唐、五代、宋、明、淸各代續有修 建,前後達1千五百多年,終於建成僅次於敦 煌的中國第一 1大石窟群。 當年建築麥積山石窟的驚險和陡峻辛苦, 在中國的衆石窟中是相當罕見的。石窟開鑿在 距山腳下一 一、三十公尺至七、八十公尺高的懸 崖峭壁上,大的寬約三十公尺,小的僅可容1 身。層層錯落相疊,密如峰房,有崖閣、山樓 、走廊、摩崖窟和摩崖淺龕等。涧窟之外,全 靠架設在崖壁上的凌空棧道連結,人們攀上蜿蜒曲折的棧道,不可回頭張望,非常驚險。 公元七三四年(唐開元一 一十一 一年),天水一 帶發生強烈地震,麥積山中部洞窟塌毀,窟群 分裂成東崖和西崖兩部分。現在東崖存有洞窟 五十四個,最高的牛兒堂距山麓六十多公尺, 龕外有三尊大佛,巍峨壯麗。西崖上有洞窟一 百四十個,最高的爲天堂洞,距山麓七十多公 尺,構築精巧。這些洞窟除少數窟龕空無一物 外,計共保存泥塑、石雕七千兩百多件,壁畫 1千三百多平方公尺,其中十六國後期和北朝 時期的作品佔絕大多數。尤其是位於西崖的窟 龕,由於木造的飛橋棧道斷落朽毀,久已無人 登臨,因而塑像還能保特原貌。 麥積山岩質係紅土與砂石構成的礫岩,只 能開鑿窟龕,不宜於石雕造像,所以這裡的造 像主要以泥塑作品爲主,一些石刻造像是用別 處的石材雕成後移置於此。麥積山石窟的塑像 原來也加有彩繪,壁面窟頂也都有壁畫和圖案裝飾。由於麥積山地近森林,氣候多雨潮濕, 所以塑像表面彩繪悉數剝落,壁畫圖案也大多 不存◦現在所見的塑像凡有彩繪者,則爲後世 重修補妝。由於這裡的塑像用泥配料特別講究 ,所以雖然彩繪剝落,但泥胎卻保持良好。 麥積山石窟在窟形洞制、造像題材、衣飾 及風格面貌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體現在 北魏、西魏時期的造像作品中。佛、菩薩、弟 子等的造型,皆爲典型的「秀骨淸像」,比例 協調,身材頎長,面貌淸秀和悅,富於人情味 和個性特徵。其中有數以千計與眞人大小相仿 的圓塑佛像,形態表情逼眞,衣飾服裝無不再 現了當年的風範。最大的阿彌陀佛像有十六公 尺高,最小的彩塑小佛像僅十公分,都精巧細 腻,令人讚嘆。有的佛像體態豐滿、端莊慈祥 ,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的面帶微笑、 招手致意,還有許多聰慧虔誠的少年和天眞活 潑的兒童形象。如第1百窟的彌勒佛,第1百一 一十一窟的菩薩與弟子合像,第1亘1十三窟 的童男、童女供養人像,第1百11十七窟的協 侍菩薩像等,皆已人性化,無不親切自然,充 滿活力,都是難得的泥塑精品。尤其難得的是 ,這些歷經1千五百多年歷史陸續塑成的佛像 ,成了 一部中國歷史的畫卷,呈現了各個時代 的文化、宗敎、藝術和民俗的演化過程。麥積 山的石雕和壁畫在同時期的藝術作品中,也同 樣是出類拔萃。 山上最大建築七佛閣,是北周保定、天和 年間秦州大都督爲亡父所造,建在離地五十公 尺高的峭壁上,是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人們 在此憑欄遠望,山川大漠別具大西北壯觀氣勢 。由於這裡形成的特別氣流,遊人都會一試「 天女散花」的情趣,在此撒下花瓣,隨氣流向 上飄逸,凌空飛舞,非常悅目,因而七佛閣又 稱爲r散花樓」。從七佛閣沿山徑登上山頂, 可見遠處群山逶迤,層巒疊嶂.,近處林木蒼翠,百花爭艷,泉淸溪碧,一幅風光明媚的塞外 江南圖。頂上聳立著一座魏文帝時所修建的敕 葬神尼舍利塔,山頂現存舍利塔爲淸代重建, 高約十公尺,亭亭玉立,別具風味。麥積山上 經常雲霧縹緲,霧鎖重樓,山巒間彷沸繞上了 一條條白色玉帶,恍如仙境,所以「麥積煙雨 」自古被列爲r秦州八景」之首。 現在的麥積山上已新架和修復了 一千三百 公尺長的凌空棧道,有四十多公尺長的「天橋 」,把分成兩壁的東、西兩崖重新連結起來。 麥積山石窟附近還有西漢末年聞名的隗囂 避暑離宫、三國時諸葛亮六出祁山的古戰場、 馬謖失街亭古鎭,以及北魏至明淸歷代修建的 許多廟堂殿宇等。街亭古鎭位於天水市到麥積 山之間,這是三國蜀漢名將馬謖戰敗之地,現 在街亭古鎭還保留古時民居風貌和古樸市容, 京劇r失街亭」就是在敍述這1事件。詩人杜 甫也在此住過幾年,寫下「秦州雜詩」1 j十首流傳後世。 沿麥積山石崖溝蜿蜒而下,順小溪引至谷 底,西漢末年雄據西北地區的隗囂,自稱西州 上將軍,在此建立避暑離宮。當年此處亭台樓 閣,金壁輝煌,宮娥如雲,香風襲人•,滄海桑 田,今已滿目凄涼,昔日勝景不再。 ■溯溪旁小路數里,越過高達三十公尺的岩 石瀑布可達仙人崖,此處在天水市區東南四十 公里,以傳說有神仙出沒而得名。這裡東西走 向約三公里,分爲東庵、西庵、南庵、寶蓋山 、瓛珠山,面山帶水,群峰環峙,淸幽脫俗。 西庵長約九十公尺,深十餘公尺,穴內建 有殿宇樓閣十四座共三十六間,可容萬人。東 庵長約七十公尺,深八公尺,內建蓮花寺,寺 內有十八羅漢塑像,兩側有僧房,左有高梯至 蓮花洞,內鑿石蓮、石桌、石凳、石爐、石灶 和石棋盤,以及披髮仙人坐石上。瓛珠山孤峰 突起於兩庵間,羊腸小道曲折盤旋,至頂約八十公尺,古柏密茂,野花幽香。頂峰前建望雲 樓,後建無量殿,旁有鐘樓,懸永樂鐵鐘一 口 。對面突起一峰高七十公尺,四面絕壁。山腰 有南天門,上有燃燈閣,頂是玉皇閣。尤其南 庵殘存的魏朝晚期彩塑、宋塑像及壁畫等,都 很珍貴。 石門在天水市區東南五十公里隴南山區, 這裡奇峰羅列,南北兩峰相對拔地而起,形成 一道天然石門。每當中秋之夜,明月從石門中 冉冉昇起,如玉盤騰空,皎潔無比。周圍山色 朦矓,萬籟倶寂,故有「石門夜月」之稱。石 門山峰奇秀,雲海茫茫,山上植物種類豐富, 並有古寺幾座,殿閣樓台掩映於白雲碧樹之中 ,環境淸幽,爲遊人嚮往之地。從石門山腳下 的五陽觀拾階而上,1路經過「藥井飮水」、 「白鹿躍崖」、r老君殿」等景點,可直達石 門山門,山門前有聚仙橋飛跨南北兩峰。站在 橋上,白雲悠悠,自頭頂飄然而過,下臨萬丈深淵,左右老木虬根,松濤陣鳴,大有臨風欲 仙的意趣。沿石門山蜿蜒的小徑下去,可達雙 龍峽、元柱峰、秦谷和湫母園等風景小區,1 路山野趣味,令人興味盎然,陶然欲醉。 曲江在麥積山南約11十公里處,蜿蜒於約 十公里長的峽谷中,只見曲江水沿兩山峽谷之 間奔流而下,在河床中1塊塊裸露的巨石上, 濺起片片白色的浪花。曲江兩岸寬約兩公里, 但水深不過數尺,總長十六公里,河道彎曲迂 迴,十步九折,全程共有十1 一個大灣,灣灣有 景。曲江水中有許多巨石露出水面,有的似水 牛,有的像蛟龍,有的如靑蛙,凡此種種,色 彩斑斕,引人喜愛。在觀音殿後有一黃龍洞, 洞內景色奇幻,寺前有碧石崖,光潔秀潤。 木梯寺石窟在武山縣城南三十五公里的石 渭山一高峯上,北魏始建的洞窟位於距山基兩 百公尺的懸崖峭壁上,長五百公尺,有崖窟、 摩崖窟、摩崖龕、走廊和自然崖龕等,過去需爬數丈高的木梯而達,故得此名o現可沿盤山 小路而入山門,參觀所遺十八個窟、殿堂四座 、塑像八十多個、二千一百平方公尺的壁畫和 怡人的景色。 水簾洞石窟群位於武山縣東北二十五公里 的魯班鄕山峽中,這裡在渭水之濱,群峰高聳 ,石壁上有自然山洞,洞內因水鏽靑苔致紅綠 斑駁,亂石穿孔,下雨時山頂水瀉如簾,故得 此名。洞內有菩薩造像,以及一幅長十七公尺 、高八公尺的北魏壁畫。洞外有菩薩殿、老君 閣、四聖宮,但奇泉突湧,綠水朱樓相映成趣 。殿外石壁現存北魏壁畫約三十平方公尺,繪 有千佛。此外,水簾洞附近有顯聖寺、拉稍寺 、千佛洞和三淸洞等景點◦拉稍寺石窟位於水 簾洞北側,絕壁上有浮雕佛像三尊,中間大佛 高六十公尺,兩旁脇侍躬.身肅立。拉稍寺建於 北周,內有高四十一公尺的釋迦牟尼佛像和左 右脇侍菩薩,面目慈祥,栩栩如生。千佛洞石窟位於拉稍寺西北半公里處的西崖上,長一 一十 五公尺,高五公尺,深八公尺,內有三尊泥塑 和壁畫,爲西秦至五代時期作品,畫面著色瑰 麗,殘存造像圓潤豐滿,神態各異。 大像山石窟在甘谷縣城西南一公里,原有 大小石窟一 一十個、塑像一 一百九十五尊,但均已 毀,現僅存窟龕,以廊相連;山崖上洞窟內有 高約三十八公尺的北魏石胎泥塑大佛,佛龕高 四十公尺,有三層樓閣式窟檐。歷經三百多年 的重裝泥塑,至盛唐時趨於完美。佛袒胸赤足 ,面貌豐潤,高髻,體軀魁悟,前頸胸上有三 道線紋,上穿袈裟,下著長褲短裙◦四周懸塑 飛天,凌空展翅。 清水溫泉位於淸水縣城東北十七公里,南 距隴海鐵路的天水車站五十多公里◦因泉水出 露於湯略川河畔的山間盆地,又稱湯峪溫泉。 此地依山傍水,溫泉水溫攝氏五十三度,湧水 量每天五百七十多立方公尺。俯視池面,可見沸珠起落,熱氣彌漫,煙霧繚繞,一股濃郁的 硫黃味充鼻•,用於沐浴,能促進皮膚血管和心 臟的冠狀動脈擴張,改進心臟功能,能治外傷 、皮膚病•,飮之則可袪除體內毒質和袪風除痰 ,增進新陳代謝◦泉水中氡濃度達到一定程度 時,用於沐浴則有利尿袪濕、催眠降壓療效,。 泉區海拔一千四百五十公尺,四周環山,冬無 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景致宜人,是黃土高原 西緣不可多得的療養勝地。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南部境內,這 裡群山連綿,喬木灌木起伏,箭竹、石竹、野 草滿山遍嶺,是熊貓的天然飼料。這裡沒有人 爲的汚染,沒有吵雜的噪音,只有靑山綠水、 白雲藍天,眞是個與世無爭的世外桃源,極適 宜大熊猫的生存;1九七八年,中國送給西班 牙國王卡洛斯的熊猫「強強」,就是在這裡捉 到的。 熊猫主食箭竹,箭竹每隔六十年開花,結-、、枯死I次,這時便成了熊猫「在劫難逃」 的03子。j九七五年在白水|帶,由於天寒地 凍,又正逢箭竹枯死期,飢寒交迫使得幾十隻 大熊猫死去。後經當地人進山捕捉大熊猫回來 餵養,才使大熊猫不致在當地絕跡。大熊猫之 所以爲世界人民所關注,除了因爲牠的色澤令 人發噱、體態圓胖可愛外,更因其稀有、珍貴 及富科學研究價値而受到人們的重視。大熊猫 屬哺乳綱食肉目,但牠是食肉動物中特別的種 類,專以箭竹爲食,是中國的國寶。在過去的 地質年代中,與大熊貓同時出現的劍齒象等, 早已成爲歷史,唯獨大熊貓倖存下來,因此被 稱爲「動物活化石」◦有一首詠熊猫的詩很貼 切傳神:「五齡賽盤古,舉止猶天眞,結廬在 岷山,五洲慕憨容。」 大地灣遺址位於秦安縣五營鄕邰店村東側 ,距縣城四十五公里,是一九七八年開始挖掘 的I處保存完好的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佔墙三十1 一萬平方公R,發掘淸理\ir址 兩百三十八座、窟址三十餘座•以及古墓葬和 石器、陶器及骨器數千件,其中一件、頭形器 口的彩陶瓶,被視爲硏究當時的髮型、眼飾、 風俗等的珍貴資料,有系統的反映了原始社倉 早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這個 屬仰韶文化的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新 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之一,距今已有七千/\百冬 年歷史,其文化內涵豐富,堆積厚,地層疊壓 關係淸楚,延續時間長,前後共有三千多年, 而且保存完整,遺物遺跡豐富。尤其是在大地 灣一期文化中,原始彩陶上的彩繪圖案和刻劃 符號,爲人類文字的啓蒙開端,原始住房結構 爲現代房屋建設及裝飾提供了有益的啓示。 平涼崆峒山名聞遐邇 平涼(pingls-ng)是甘肅省東部的地區,有悠久的歷史◦公元前一 二二年的秦代爲涇陽 縣地,公元五五七年的北周時改置平涼縣,一 九五◦年設市,一九六四年撤市復縣,一九八 三年再設市。現在是甘肅省與省轄市同級的地 區,轄有平涼縣級市,以及靈台、靜寧、崇信 、華亭、涇川和莊浪等六個縣。 平涼地區政府設在平涼市,位於甘肅省東 部、隴東黃土高原的西部,以及渭河支流涇河 上游的北岸,西和北接寧夏回族自治區,東臨 陝西省,南界天水市。這個擁有四十多萬人口 的城市,農牧業發達,盛產糧食、毛皮。工業 也在發展中,現在擁有煤炭、化學、毛紡、地 毯、製革、香煙和食品加工等輕工業。對外交 通相當發達,有鐵、公路對外連絡。市區交通 四通八達,非常忙碌。由於旅遊業的欣欣向榮 ,故市區食宿、購物都很方便。郵電通信設施 良好,當地郵政編碼爲七四四〇〇〇,電話區 號爲〇九三三。這裡最熱門的參觀點就是崆峒山,它是隴 上的一顆明珠,旣有北方大山的雄峻,又兼南 方靑巒之秀美,坐落在平涼市西十五公里處, 傳爲黃帝問道廣成子於此而聞名於世,是道敎 的發源地,也是釋、道兩敎共存的名山◦主峯 海拔兩千一百1 一十五公尺,大小山峯數十個, 自然資源名勝古蹟保護區面積約三十平方公里 。山上古建築在秦漢時就有,自唐始各代續有 修建。在鼎盛時期,當地有宮觀寺院四十二處 ,房屋六百五十多間,總稱九宮八台十八院, 鑄銅鐘、銅佛三十多處,碑刻四十多通。山上 的蘭宮桂殿就山勢而建,秀美壯觀。主要的名 勝景點有聚仙橋、仙鶴洞、浴丹泉、月石峽、 蠟燭峯、靈龜台、雷聲峯、棋盤嶺、繡球峯、 蓮花台、歸雲洞、丹梯崖和仙人峯等三十多處 。此山山勢險峻,樹林茂盛,生長著四百多種 樹木花草、藥材果蔬,不僅是1座風景秀麗的 歷史名山,而且還是物產豐富的寶地。沿崆峒山水庫南行約五公里,便來到山上 最早的建築問道宮,相傳黃帝曾在此問道於廣 成子•,此宫始建於唐,明萬曆年間曾予重修。 往日這裡亭台樓閣,金壁輝煌,歷代文人墨客 的題詠和山水壁畫無數,如今所見是1九八五 年重修的風貌。從問道宮向上攀爬,過王母宮 、茶庵寺和凌空塔後,山路崎嶇難行,古木參 天,遮天蔽日,遠望懸崖峭壁千仞,近看山縫 中卻鑲嵌著很長的1排石階,這便是有名的上 天梯,是唐*觀年間仁智和尙親自開山背石壘 砌而成,共三百九十九級,坡度極陡,遊客扶 著鐵鏈才能拾級而上,到達山中最負盛名的隍 城和雷聲峯。隍城爲崆峒山建築之首,富麗堂 皇的殿宇如皇宮。一座座殿宇首尾相連,檐壁 相接,香煙繚繞,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在這裡 還可欣賞到一 一十多尊塑像和六十平方公尺的壁 畫。雷聲峯海拔兩千多公尺,拔地聳立,直揷 雲霄,三面臨淵,蒼松挺拔,風雲變幻無窮。從上而下,各險要處均依山勢建造起小巧玲瓏 的廟宇和穿堂畫廊,一遇雷雨傾盆,風吼雷鳴 ,震撼空谷,如山崩地裂,奪人心魄,雷聲峯 因此得名。 .莊浪雲崖寺坐落在關山山哌西麓,位於莊 浪縣境內,因山崖懸空而得名。雲崖寺石窟開 鑿於北魏、北周時期,金、元、明、淸各代擴 建而成今天規模,周圍五公里方圓有紅崖寺、 西寺、大寺、小寺、木匠寺和珠林寺等寺院, 是漢唐「絲綢之路」驛站。雲崖附近景色甚佳 ,有擎天石柱、秀拔奇峯,壘壘堅石似羅漢排 坐•,谷底瀑布如白絹飛瀉而下,淸澈見底•,秋 冬之交,層林盡染,令人陶醉,是一處遊覽勝 地。窟內現有三層洞龕,其中第一層r白雲洞 」因木梯腐朽路絕,無法進入。第11層有兩涧 還殘留著北魏、北周石像十11尊,第三層有1 深十公尺、寬五公尺的大洞,內藏明萬曆十11. 年的石碑兩塊。王母宫石窟位於涇川縣城西一公里,在涇 河、讷河滙合處的山嘴上。石窟創建於北魏永 平三年(公元五一 ◦年),洞高十一公尺,寬深 各約十四公尺,中間方塔柱直連窟頂,柱身及 窟壁由下至上逐層縮小,中心柱四面及窟壁均 爲石刻造像。窟內每壁造像三層,共兩百多尊 ,現尙存一百多尊,王母居中,其他依序排列 兩旁。窟外建有樓閣三層,頗具古建築特色, 山上樹木靑葱,古鐘高懸,泉水出自石岩空隙 ,滴瀝如雨,匯流瑤池。池上有一方亭,相傳 周穆王曾駕八駿遊此。除第一層爲明淸塑像外 ,二、三層造像有濃郁的北魏風格,但風化嚴南石窟寺位於涇川縣城北11十公里涇河東 岸的崖壁上,與北石窟寺對峙。兩窟同爲北魏 涇川刺史奚康生所建。洞內的南石窟寺碑,上 有r大魏永平三年歲在庚寅四月寅塑十四日乙 卯,使持節督涇川諸軍事,平西將軍兼華涇一 1州刺史,武安縣開國男奚康生造」等語,可見 南石窟比北石窟寺晚建1年。現存東西兩個方 形洞窟,東大窟高十一公尺,寬十八公尺,深 十三公尺,全是石雕造像,內雕七佛,高約六 公尺,佛像旁雕有高約兩公尺的脇侍菩薩十尊 。西窟較小,宋代將其改雕成十六羅漢像,故 稱羅漢洞。 臨夏甘南自治州風光 臨夏(匚nxia)回族自治州,是甘肅省相當 於地級市的自治州,州治所在地爲臨夏市。臨 夏市古稱河州,面積八十八點五五平方公里, 人口十五萬。坐落在甘肅省的西南部,西界靑 海省,北與省會蘭州相距1百五十公里,東接 定西地區,南和甘南藏族自治州接壤,是回、 保安、撒拉及東鄕族等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在 行政區劃分上,轄有臨夏縣級市,以及臨夏、康樂、永靖、廣河、和政、東鄕族自治縣、積 石山保安族東鄕族撒拉族自治縣等七個縣。 這個城市對外交通以公路爲主,長途巴士 四通八達。市區交通有公共汽車代步,不少人 還用馬車、板車載客運貨,三輪車和自行車到 處可見。雖係回族小城,但郵電通信設施不缺 ,當地郵政編碼爲七三j 1〇〇,電話區號爲 〇九三〇。這裡市容整潔,景色優美,少數民 族的服飾和風俗都與漢人有別,但大家和睦相 聚,到處充滿人情味,雖然沒有現代化的物質 享受,但是知足常樂,精神生活非常充實。 在貪宿方面,旅館有11星級的臨夏飯店較 具規模、服務親切。飮食方面,除了回敎食物 外,各種口味的餐廳都有,尤其是小吃街的當 地風味,値得品嘗。在購物方面,農貿市場及 各商店土特產紀念品種類繁多,臨夏是西北毛 皮集散地之一,店中各式各類動物皮有整隻動 物形的、有坐毯、毛毯、披肩等,懸掛得琳琅滿目,S有儘有。另外少數民族所生產的保安 1刀,也値得_爲紀念品。刀身用上等的鋼鍛 打磨而成,再經過淬火,刀鋒銳利,亮可鑒人 ,刀柄用牛角、紅銅、黃銅、鋁片疊E,8銼 磨成型,外觀整齊漂亮,如堆金疊銀,精巧美 觀;刀鞘內爲木,外包紅黃銅,並飾以龍獸花 草等圖案,稱一條龍、一技梅等。鞘上有環扣 ,可繫佩於腰。保安腰刀多爲一鞘裝一刀或一 鞘裝兩刀,有波月香、黑膛刀、牙五七、什樣 錦、寶劍刀、銅扁鞘、細羅、雙羅等三十多種 ,享譽中外。 這個自治州境內美景如畫,有若世外桃源 ,穆斯林民族風情濃厚,觀光景點多不勝計。 其中的臨夏淸眞寺坐落在臨夏市解放路上,北 瀕紅水河,是臨夏穆斯林群衆禮拜的宗敎活動 場所。寺坐西朝東,建於元代末年,後屢毀屢 修,現爲一九七九年重修,佔地四千三百九十 平方公尺,禮拜殿佔地兩千1百八十平方公尺,有前卷後殿歇山式混合結構禮拜大殿,周圍 迴廊由三十根大型圓柱托起,氣勢雄偉,莊嚴 肅穆。影壁均飾以水泥浮雕,古樸典雅,別具 特色。大殿頂部屋頂上修建有三座圓拱頂綠色 小尖塔,是「木拿乃」和「望月樓」,高一一十 11公尺,中間的「木拿乃」雕刻著古體阿拉伯 文「淸眞言」。寺內北側有三層混合結構樓房 1幢,設有阿文經學堂,是阿訇、滿拉學習和 講經的地方。 東宫館坐落在臨夏市區東南部,佔地面積 五十多畝,始建於1九八三年,是原國軍四十 集團軍副司令柴達木屯墾督辦馬步靑的公館。 屋子呈「田」字形分布,是四合院式建築,主 院內七間磚木建築坐北朝南,兩角修有轉角兩 層木樓四間,還有東西廂房和對廳。東南院爲 觀花樓,周圍迴廊,小巧玲瓏,新穎別致。四 座院落毗鄰處有天井,正北兩開屛式大影壁上 有磚雕佳作「江山圖」,東北、西北角門有一對揷著牡丹的磚雕寶瓶。各院甬道、看牆、影 壁和廊心牆都是對縫磚鑲嵌而成。磚雕藝術融 會貫通了河洲雕刻藝術的精華,堪稱磚雕作品 的大觀園。現在東宮館已闢爲臨夏民族靑少年 科技宮、臨夏市總工會和臨夏民族學校。 紅園在臨夏市西郊,佔地四公頃,是建於 一九五八年的公園。園內花木扶疏,濃蔭遮日 ,姹紫嫣紅。建築古樸典雅,飛檐挑角,畫棟 雕樑,布局錯落有致。湖水如鏡•,小溪涓流, 各種珍奇動物和飛禽躍動,是各族群衆理想的 遊樂休憩地。這座融合建築、花卉、動物於1 體的綜合性公園,由淸暉軒、如意湖、盆景院 、月季院、怡樂廳和動物園等六個部分組成, 公園形狀宛如1枚大葫蘆。園內的磚雕、木雕 和河川彩繪聞名隴南。 劉家峽水力發電廠坐落在永靖縣境內,是 黃河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位於黃河中游峽谷 中,長十一 1公里,寬兩百公尺,氣勢雄偉壯觀,千里奔騰而來的黃河被大壩所腰斬,出現了 碧波蕩漾的高峽湖,湖岸岩石嶙峋,上游秀麗 的姐妹峯挺拔,頗有桂林山水之勝,湖上遊艇 穿梭來往,大有長江三峽神韻。這個大水電站 完工於I九七四年,由攔河主壩、副壩、發電 廠、變電站等組成。是以發電爲主,兼具防洪 、灌漑、觀光和養殖等用途。欄河壩高1百四 十七公尺,長八百四十公尺,使黃河水流因之 呈現1百公尺的落差。壩頂長兩百一十三公尺 ,水庫容量五十七億立方公尺,面積1百三十 多平方公里,發電站五個機組裝機容量爲1百 1 1十1 一萬五千覎,年發電量約五十七億度o電 站設有溢洪道、洩水道和洩洪道等,每分鐘最 大洩水量可達七千四百多立方公尺。 炳靈寺石窟,位於永靖縣城西南三十五公 里處黃河北岸的小積石山中,和劉家峽水庫相 連。人們要前往參觀,在劉家峽搭乘汽艇溯黃 河而上約五十公里即達。「炳靈」在藏語中是I十萬佛1的意思,在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 族乞伏部貴族所建立的西秦政權,篤信佛敎, 因此內地及西域等地的高僧便雲集於此,譯經 傳法活動非常活躍,在西秦境內的小積石山大 寺溝,也就是現在炳靈寺石窟所在一帶,就成 了當時佛敎的一大勝地。石窟開鑿於西秦建弘 元年(四1 一〇年),後歷經北魏、北周、隋、唐 等各朝繼續不斷開鑿,元、明時期仍有修繪。 積石山山岩的地質結構是細黃沙岩,易於 開鑿雕造,但不耐風化潮解。但由於此地氣候 乾燥,加之峭壁的高處,岩層往往突出如屋擔 ,對部分窟龕有遮蔽風雨和阻擋太陽曝曬的作 用,因而許多窟龕造像雖經千百年的歲月,至 今仍保存得相當完好。現在共有窟龕一百八十 三個,大小石像六百九十四尊,泥塑八十11尊 ,壁畫九百平方公尺。窟龕在西秦開鑿的有兩 窟1龕,北魏有八窟1 一十五龕,北周有兩窟, 隋代也有兩窟,唐代有11十窟十三龕。這些石窟布局並不規則,雕塑和壁畫也不屬於同一朝 代,但以位於懸崖高處的自然大窟、唐代大佛 和崖面中段衆多中小型窟龕構成主體。 炳靈寺石窟分爲上、下兩寺,其中以下寺 最爲壯觀◦上寺建於唐代,始稱龍興寺,北宋 時改稱靈岩寺◦寺內有一宏大的「佛母殿」, 結構嚴謹,柱頭雕有各種花紋,優美流暢。殿 內供有1尊六臂觀音,方面闊目,雙耳垂肩, 面目慈祥,栩栩如生。另有一尊高一丈多的大 佛,雙手合十,面含微笑o下寺於北魏延昌一 一 年創建,寺崖畔第一百七十一窟依山雕鑿的釋 迦牟尼坐像,高達一 1十七公尺,上半身用天然 石柱峰雕成,下半身爲泥塑,和四川樂山大佛 相若,保存了唐代造像臉型的豐滿,是全區中 最大的佛像,原爲石胎泥塑,但在一百多年前 的一場火災後,雖已不完整,殘存面容依舊透 著淸秀慈藹,雙眼俯視,肅穆寧靜。 第一百六十九窟的無量壽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北壁正中的大立佛等,都是 在西秦建造的,是炳靈寺最早開鑿的石窟,這 些塑像剛健挺拔,比例協調,面型衣飾都帶有 異國情調。壁畫中神人衣袂飄逸,構圖古雅, 色澤艷麗,畫上有「西秦建弘元年」的題銘, 這是全國最早的題記,也說明西秦時炳靈寺已 是一個佛敎聖地。南壁大立佛眉目俊秀,膚色. 滋潤,衣紋線條簡單流暢,衣服下面的肌膚依 稀可見,堪稱完美的藝術。 第一百11十五龕釋迦和多寶佛並坐說法石 雕,是北魏開鑿的,微笑的臉容、翕張欲動的 嘴唇,生動傳神。第六十四龕唐代造佛像豐頤 秀目,和悅恬靜,頭束高髻,峨眉鳳眼,是典 型的唐代少女形象,朱唇微啓、羞澀腼腆,適 度的忸怩和袒露,烘托出女性的嫵媚。第三十 龕崖壁上唐代遊戲的菩薩坐像,小巧玲瓏,笑 容可掬,1副無憂無慮超然出世的神態。第十 窟南壁豐滿的女菩薩像,是溫飽有餘的盛世婦女代表。第1百六十九窟是西秦建弘元年的壁 畫,用蒼勁的線饶表現出雲鬟叉髻、S巾飄帶 ,以及盛裝打扮的婦女,眞實地反映了十六國 時代西北地區人民的生活、社會的風貌以及音 樂舞蹈、裝飾藝術。 甘南(Gannan)蔵族自治州,是甘肅省相 當於地級市的一個自治州,州治所在地爲合作 (Hazuo)市。它坐落在甘肅省的南部,西界 靑海,北接臨夏,東鄰天水,南和四川接壤。 這裡是藏族和其他j些少數民族聚居之地,在 行政區域劃分上,轄有自治州政府所在地的合 作縣級市,以及臨潭、卓尼、舟曲、迭部、瑪 曲、碌曲和夏河等七個縣。 這個城市對外交通全靠公路,有長途巴士 營運;也有許多中巴在幹線公路上穿梭載客, 可以隨地上下車◦市區主要交通工具爲公共汽 車,有大巴、中巴和小巴之分,都很方便。市 區遼有摩托三輪車、馬車、人力車、板車、腳踏車等各式交通二具•五花、門C觀光客以乘 坐出租汽車和計程車爸:宜o當思食宿購物都很 方便,市民友善1切•予、2 (II忘的印象o雖 然是個充滿原始味道的山城,但是郵電通信K 務不缺,當地郵政編SI爲七四七1 OO,電話 區號爲九四一 1。 合作市市容整潔,街景如畫。在郊區靑色 的原野上,各色花草千姿百態,一群群牛羊像 朶朶彩雲滾動在綠草如茵的高山草原上,令人 幾疑置身在仙境幻鄕。 境內有許多風景名勝,其中的蓮花山位於 臨潭、卓尼、康樂三縣接壤地帶的康樂縣境內 ,這裡層巒疊嶂,主峰海拔三千五百七十八公 尺,主峯石崖色澤淡紅,故而得名。在明初時 期,這裡便成爲風景秀美的佛道名山。蓮花山 是西北「花兒」的故鄕,每年農曆六月初I至 初六的r花兒」會在此舉行。民間口語文學「 臨夏花兒」、「洮岷花兒」和帶拖腔的「蓮花山令」,均在歌會上流傳◦民間傳說有仙女兩 人手舞蓮花、彩扇上山赴會,忽然山風驟起, 吹落蓮花,仙女惋惜,每歌必唱「蓮花呀!蓮 花呀!」此種拖腔後來形成了「花兒」歌令。 從六月初一開始,來自各縣的漢、回、藏 、東鄕和土家等族男女歌手雲集於此,穿上民 族盛裝,打著傘,搖著彩扇,遊山玩景,人山 人海,自由結伴,邊走邊唱,盡情對歌。蓮花 山的「花兒」歌會風趣而別致,分爲馬蓮繩攔 路、朝山對歌、敬酒吿別等程序◦歌手們初一 、初一-在蓮花山麓的足谷川聚會,是「花兒」 歌會的序幕:初三、初四遊山對歌,是r花兒 」會的高潮;初五從蓮花山向十五公里外的王 家溝移動,時間不長,然後圍著篝火夜歌;初 六黎明,攀登十公里的紫松山,聯歡對歌,敬 酒吿別。在花兒會期間,那如行雲流水般的美 妙歌聲,山鳴谷應,餘音不絕。在「花兒會」 期間,各地均有旅遊專車到此,交通便利,使遊人也能與各族歌手們共樂。 拉卜榜寺原來的名字叫扎西奇寺,與西藏 的哲蚌、色拉、甘丹、扎什倫布寺,靑海的塔 爾寺合稱中國喇嘛敎格魯派(黃敎)六大寺院。 始建於1七〇九年(康熙四十八年),距今已有 近三百年的歷史。拉卜楞是藏話「拉章」的轉 音,意思是佛宮所在的地方。它坐落在夏河縣 城西一公里處,四面環山。南面的鳳山,形如 一隻展翅欲飛的彩鳳;北面是龍山,如1條蜿 蜒橫臥的遊龍。大夏河穿過兩山之間,沖積成 一個盆地,當地群衆稱之爲「聚寶盆」。寺就 建於盆地之上,佔地1千三百多畝,建築面積 達八十1 一萬三千平方公尺,原有六大扎倉(學 院).•包括修顯宗的聞思學院、修密宗的續部 上學院和續部下學院、修天文的時輪學院、修 醫藥的醫藥學院及修法律的喜金剛學院,十八 囊欠(活佛公署)、十八拉康(佛寺)以及金塔、 辯經堂、藏經樓印經院和經輪房(嘛呢房)等主要建築。擁有經堂六座、佛殿八十四座、藏式 樓三十一座、佛宮三十院、經輪房五百間,以 及各種寺塔和衆多的僧舍,遍布山腰上部,崇 樓廣宇,櫛比鱗次,金瓦紅牆,氣勢非凡。寺 頂四隅立銅質鎏金寶瓶,飛檐描金錯彩,非常 華麗。寺內珍藏文物數萬件、藏文書典六萬餘 册,非常有研究價値。 聞思學院是全寺的中心,有前殿、正殿、 後殿三大部分。前殿供藏王松贊干布像,正殿 懸「慧覺寺」匾額,爲淸乾隆敕賜。正殿十1 開間,寬1百公尺,深七十五公尺,有柱一百 四十根,大可合抱。可容四千喇嘛同時念經。 殿內掛著各色彩幡,燃酥油燈百餘盞,香煙繚 繞,一派佛國氣氛。十八佛寺中,以壽禧寺規 模最大,爲六層宮殿式,高一 一十多公尺,殿內 供高約十五公尺的釋迦牟尼佛像。屋頂金龍蟠 繞,牆旁銅獅雄踞,外觀非常宏偉。 寺西的嘉木樣別墅和花園,是拉卜楞寺最高主持嘉木樣活挥的居住所。在他之下分四大 賽赤、八大堪布、十/\囊欠、五百活陴及三千 喇嘛,統轄八大敎區,一百零'\座寺院,以規 模之大,轄寺之多,講經之嚴明馳譽國內外。 每年有七次大法會,其中規模最大、最隆 重的是毛蘭姆法會,從正月初四開始,正月十 七結束,各學院要每天在大經堂會七次,其中 一次爲祈禱。初八那天舉行「放生」儀式,十 三日午前開始「曬佛」,是將數十丈長的繡製 釋迦牟尼、阿彌陀和宗喀巴等佛像掛在寺對面 的山麓;寺官盛服蒞臨,善男信女爭相前往頂 禮膜拜,場面莊嚴宏大,熱鬧非凡。十五日由 三十五人頭戴護法面具大跳舞會,預祝新的一 年吉祥如意,當晚舉行r酥油花會」。十六日 爲「轉香巴」,是將彌勒像抬出,隨儀仗隊由 大經堂開始,繞寺1周,祝願未來幸福。法會 期間,來自甘、靑、川、內蒙古、西藏等地的 信徒歡聚在1起,通宵狂歡。其次是農曆七月的敦白日扎法會,這是「 說法會」,是由黃敎始祖宗喀巴的弟子加羊郤 傑爲紀念護法神和法王而創。法會的正式日期 在七月初八,主要內容是宗敎辯經,前一天要 往各經堂、佛殿的佛前獻花,並在大經堂前向 衆僧散花,花瓣如雨紛飛,非常引人。早晨在 大經堂背後曬佛,同時在冬季講經院台上陳列 嘉木樣大師和大活佛的遺物,信徒們紛紛觸首 祈福,莊嚴、虔誠的場面,令人震撼。中午演 出話劇法舞「米拉勸化獵夫」,獵夫可以趁機 批評揭露嘉木樣及僧官平日的錯誤言行,以防 其違犯敎規,事後被批評者不得以任何手段進 行報復。 七月大法會期間,當地「浪山節」同時舉 行。相傳每年盛夏僧衆外出採伐燒柴,有時路 途遙遙,當天不能往返,要在外露宿數日,勞 動之餘自然悠閒自得地遊山玩水,浪山習俗乃 相沿至今。現在不但寺院僧衆過此節日,也成爲藏族民衆的郊遊活動,時間多選在農曆六月 初至七月中旬,期間並舉辦各種歌舞和體育活 動,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桑科草原在夏河縣城南十1 一公里處的桑科 鄕達久灘上,是一處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海 拔在三千至三千兩百公尺間,總面積八百五十 平方公里,四面環山,中間草地平緩開闊,夾 以少量的灌木叢,大夏河水蜿蜒流過。在遼闊 的草原上縱馬放歌,領略草原人民的豪邁本色 ,觀賞種類繁多的珍禽異獸,領略1下「天蒼 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感受。 夏河(xiahe)縣位於甘南高原大夏河畔, 面積八千六百九十1平方公里,人口十三萬, 是1個海拔1 1千八百公尺的高原城市,居民以 藏人爲主,因藏傳佛敎文化的獨特,街市及民 情充滿西藏的風情,故有「小西藏」之稱,除 拉卜楞寺和桑科草原外,還可參觀貢唐寶塔, 尤其從此南行,可到四川黃龍及九寨溝旅遊。定西隴南慶陽景點多 定西(Dingxi)地區位於甘肅省中東部,東 北鄰白銀市,東接天水市,西北界省會蘭州, 西和西南與臨夏回族自治州及甘南藏族自治州 接壤,是甘肅省與省轄市同級的地區,區政府 設在定西縣,另轄有岷、渭源、隴西、通渭、 漳和臨洮等縣。這個城市有鐵、公路對外連絡 ,市區交通也四通八達,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生 意興隆。郵電通信設施也不錯,當地郵政編碼 爲七四三〇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九三1 一。 無論是食宿購物,在定西都不要發愁,雖 然沒有五星級的大飯店和豪華餐廳,但是一般 食宿服務總會讓遊客滿意。當地的臨洮飛天牌 仿古地毯馳名中外,選用纖維長、光澤好、拉 力強的當地土種羊毛中的秋毛和灘羊毛,採用 植物染色、手工織成,以染色諧和、圖案布局精美、花紋立韹一靈活、彈性好而著名,是中國 地毯產品中的奇葩,產品遠銷美、英、法、日 等十幾個國家。 當地有許多引人人勝的參觀點,著名的馬 家窯遺址在臨洮縣南方十公里的洮河兩岸,巴 馬巳溝口北面的巴郞坪瓦家坪上。遺址南北寬 約兩百八十公尺,東西長三百五十公R,巴郞 溝從中穿過,溝緣被水沖刷,文化層暴露在外 ,內涵豐富,包括新石器時代較早期的馬家窯 文化和較晚期的齊家文化,還有更晚期的寺窪 文化,下部壓著廟底溝類型文化層。房屋多爲 方形和圓形半地下穴式,旁有公共墓地。隨葬 的彩陶較多,底色橙黃,素面光澤,多施黑彩 ,以線條爲主,有橫、平、斜紋、同心圓、方 格網紋、弧線紋、圓點紋、鋸齒紋和魚鈎紋等 ,石器有石鏟、石刀、石鎌刀和石磨等,也有 盤狀器和鏟形器,還有銅刀,磨製細緻。 ;1陵橋又叫臥橋,在渭源縣城南門外約I百公尺的淸源河上,它建於明洪武年間,後被 洪水沖毀,一九一九年元月改建。橋長四十四 公尺半,高十五點四公尺,跨度一 一十九點四公 尺,面寬六點一 一公尺,配有欄杆扶手,可憑欄 眺望。橋底部以每排十根粗圓木並列十一組, 從兩橋墩逐次遞級,飛挑凌空臥起,懸妙陡險 ,橋身高聳,爲純木結構。兩端建有檐式四角 斗翹的橋頭屋,橋上廊房每間三公尺餘,共十 三間六十四柱,頂覆灰瓦,精巧壯觀。 威遠樓舊名雄鎭樓,俗稱鐘鼓樓,在隴西 縣城內十字街的中心。此樓建於一 二六一年宋 景定元年,二二四1年元至正元年設置銅壺滴 漏。一三六八年(明洪武元年)、一七一六年( 淸康熙五十五年)兩次重建,爲一 1十四柱、磚 基三層木樓,通高1 一十六公尺,雕樑畫棟飛檐 ,爲歇山頂,樓貌宏偉,一 一十公里外可遙見。 一八三六年(淸道光十六年)又加以修葺,在樓 台東南角置石晷,移宋時銅鐘於樓上,無事報時,有事報警。登樓遠眺,隴山渭水大好河山 ,盡收眼底。 秦長城呈南北走向,爲黃土版築而成,在 臨洮縣城東一 一十三公里的堯甸長城坡,殘高1 公尺左右,是秦代長城西端的起點◦這一段長 城時斷時續,經渭源、隴西、通渭、會寧和靜 寧等縣入寧夏後又回到甘肅慶陽地區的環縣、 慶陽縣入陝西省,翻山越嶺,飛溝渡壑,穿越 大漠草原,一路蜿蜒東去,止於鴨綠江畔。其 氣勢之宏偉,規模之宏大,雖僅存遺址,也讓 人嘆爲觀止。 貴清山位於漳縣城南三十五公里處的屬草 灘鄕境內,是一處山明水秀、松林繁茂的隴中 名山,以峰、松、雲、泉冠古絕今。由於古時 交通的限制,這裡被視爲蠻煙瘴雨、非人所居 之地,致而使山景能保留自然韻味至今。 這一景區坐落在一個長十五公里、寬五公 里的山谷中,接連了周圍的十八個村莊。路旁農舍掩映於修竹中,靑瓦白牆,分外搶眼:令 人讚嘆的八景爲貴淸仙境、西方勝景、斷澗仙 橋、靈巖古洞、禪林掛月、古刹鐘聲、萬壑松 濤和洗臉淸池等,構成了I幅幅淸幽絕妙的畫 面,獨具原始野趣,猶如世外仙境。貴淸山頂 有建於1五六七年(明隆慶丁卯年)間的中峰寺 遺址,穿過和中峯對峙、拔地突起玲瓏獨秀的 獨峰叫做西方勝景,兩峯之間是千仞壁立的深 澗,有1飛橋懸空,橫絕雲頂,巧奪天工,即 斷澗仙橋,長十三公尺,寬一點五六公尺,橋 至崖底高在五百公尺以上。每當雲淡風淸之際 ,朶朶白雲從橋外掠過,如騰雲駕霧,漫遊太 空。中峯寺保存有四殿一亭,傳爲鐵牛禪師修 行之所,內有大小塑像三十11尊,以及明萬曆 年間重修中峯寺石碑一塊。貴淸山山深林密, 雨量充沛,適宜各種稀有動植物繁衍生長,是 一個天然的植物園和動物園。每年農曆四月初 八舉辦廟會,熱鬧非凡。隴南地區位於甘肅省東南端,北鄰天水市 ,西界定西地區,南接四川省,東和陝西接壤 。是甘肅省與省轄市同級的地區,地區政苻設 在成縣,另轄有禮、康、文、歡、武都、兩當 、宕昌及西和等縣。郵政辑碼爲七四一 一五o〇 ,電話區號爲〇九三九o這個地區對外交通R 靠公路,因此遊客前來參觀相當辛苦。市區交 通情況良好,公共汽車及各種營業車輛都很方 便,雖然不夠現代化,但可以解決市民行的問 題。貪宿方便,購物也很便利,尤其是文縣出 產的中藥材黨參,是甘肅四大名藥之1,極受 觀光客的靑睐。黨參有益氣、補血等功能,是 中國最常用的中藥材,甘肅1省的產量佔全國 總產量的百分之1 1十五。 這個地區有很多重要的熱門參觀點,其中 的杜甫草堂在成縣東南四公里處的鳳凰山下飛 龍峽口,唐乾元1 一年(公元七五九年)杜甫自秦 州回到成縣,在飛龍峽口修茅屋容身,此草堂北宋、明萬曆六十四年都曾重修,現存大門內 左右廂房,一 一門內大殿三間,山腰淸泉細流匯 成小河,繞草堂而過猶如飛龍,故名飛龍口。 對面雙峰對峙,形似兩位儒士,俗名秀才峯Q 山上多松柏、古槐、海棠、斑竹,景致淸幽異 常,頗能引發詩人靈感◦成縣縣誌載:杜甫詩 r鳳凰台」、「發同谷縣」、「石龕」、「泥 功山」和「積草嶺」等均寫於此。 西峽頌摩崖又名黃龍碑,在成縣西十公里 天井山下。周圍山勢陡峭,兩峰相峙,一泓中 流,西峽旁有潭,淵深莫測。相傳古有黃龍自 潭中飛出昇天,因名黃龍潭◦此碑建於公元一 七一年東漢建寧四年,潭左側摩崖成碑,高一 一 點一 一公尺,寬三點四公尺,漢隸眞跡,筆觸遒 勁,刀刻有力,記載武都太守李翕率衆開天井 道事跡。碑文右側刻「五瑞圖」,上繪有黃龍 騰空飛舞,白鹿引頸長鳴,嘉禾簇簇,甘露欲 滴,木連理駢枝,寓意龍鳳呈祥、五谷豐登的興盛景象,構圖精美,刻畫精緻,歷代均將其 視爲藝術瑰寶,拓片流傳甚廣◦在此碑左下十 公尺有漢隸摩崖,俗稱桃花碑。向東一公里還 有建於公元一七四年東漢熹平三年的耿勛摩崖 碑,上記漢武都郡太守耿勛的政績。 萬象洞在武都縣城南十五公里白龍江畔楊 虎村半山腰間,洞窟深邃,鐘乳石絢麗多姿, 如夢如幻,美妙神奇。洞內有犀牛望月、五嶽 朝天、臥龍坪、煉丹井、仙人灶、上天梯和獨 木橋等勝景,景象萬千◦洞內並保存宋、元、 明、淸名人石刻和墨書詩文題記數十處。 天池在文縣城西北六十五公里處,坐落在 海拔一千八百三十多公尺的高山峽谷中,四周 奇峯峭秀,周長四十公里,形如葫蘆,有九曲 一百零八灣,碧波千頃,美景如畫。 仇池國故址在隴南北部西和縣的仇池山上 ,北至縣城約六十公里,相傳東漢末年白馬氏 部落在此建仇池國,統轄甘肅、四川、陝西三省邊境的六郡十八縣,共歷三百八十多年、三 十三主。此處峭崖絕壁、孤險雲高,自成城廓 ,氣候溫和,物產豐隆,風景優美,但城池早 毀,曾出土銅造文物。仇池所出產紅色石頭, 爲文人雅士收藏。 祁山在隴南山區禮縣境內的漢水源頭,南 面臨水,拔地而起,獨傲群峯,素有「祁山暮 雨」的勝景。祁山的岩石奇形怪狀,古柏蒼翠 。山上有諸葛亮廟,廟貌壯觀宏偉,莊嚴肅穆 ,內奉洞悉天機、知曉天文地理、滿腹韜晦的 諸葛孔明。歷來過往遊客,無不登廟瞻謁。廟 內有塑像、影祠,尙存歷代名人匾額三十多面 ,楹聯五副、碑刻1 一十餘通,字跡勁秀,對諸 葛亮畢生事跡和功業概述甚詳。 慶陽(Qingyang)地區位於甘肅省的東北 部,東鄰陝西省,西北爲寧夏回族自治區,南 界平涼市,是甘肅省與省轄市同級的地區,地 區政府設在西峰市,除轄有西峰縣級市外,它的行SIS圖還包括了薆S、鎭辱、合水、華 洼、環、正寧和寧等七圍縣。對外交通也全靠 公路,鐵路要到平涼+SII搭,因此交通清S下 算太差,市區交通状況良好,公共交通工具可 以應付市民的需要,但一般人仍以自行車爲主 要交通工具。郵電通信效率很好•當地郵政編 碼爲七四五1〇〇,電話區號爲〇九三四。 這個城市林蔭遍布,市容整潔,賓館餐廳 林立,小吃店充斥,購物非常方便,名栲古蹟 最具吸引力◦其中人氣最旺的旅遊點是北石窟 寺,坐落在西峰市西南方一 一十五公里,蒲、茹 兩河交匯處東岸的覆鐘山石岩上,是隴東地區 規模較大、內容最豐富、創建年代較早和延續 時代較長的重要石窟。公元五◦九年(北魏永 平一 一年)由涇川刺史奚康生開始建造,窟開在 高一 一十公尺、長一百1 一十公尺的覆鐘山岩壁之 上,分上中下三層,現存窟龕兩百九十五處, 造像兩千一百11十五尊。這處石窟不僅造像數量多,雕塑技巧水準很高,經北周、隋、唐各 朝增開龕窟,形成獨具特色風貌◦第一六五號 窟開鑿於北魏,俗稱佛洞,是窟群中最大、保 存最好的◦洞高十三點一 一公尺,深十七點九公 尺,寬二十一點一 1公尺,高八點一公尺多的七 座佛像,旁有身高三公尺至四公尺的十脇侍菩 薩、高五點八公尺的一 一交腳菩薩及三頭四臂天 王、乘象普賢菩薩等塑像◦窟頂有千佛、伎刃 樂、飛天及佛本生故事爲題材的彩繪浮雕,是 不多見的北魏石窟藝術佳作。前壁門上明窗塑 有大型佛本生故事「薩垂那太子捨身飼虎圖」 ,門外兩側雕有金剛力士和獅子。存石刻和墨 書題字一百五十方,碑刻七通。寺周環境淸幽 ,景色宜人。蒲河、茹水繞寺而過,山崖環抱 其間,古樹參天,濃蔭蔽日,是淸修佳處。 慈雲寺女眞文鐵鐘在慶陽城內,爲大金太 和元年所鑄,鐘高一 1點五五公尺,鐘口 一點五 七公尺,厚十四公分,重約四千公斤。鐘紐以一體的雙龍口銜寶珠緊貼鐘頂,弓腰以穿鐵紐 而上懸。頂有五孔,肩飾蓮瓣紋。腹部爲大小 不等的方格,內書女眞文或漢文◦上層方格內 橫書女眞文五十六字,下書「皇帝萬歲,臣佐 千秋」,字間列一菩薩名。鐘耳八朶,上飾弧 弦紋,角處飾以奔馬、雄雞、小兎、蓮花和牡 丹等圖案和女眞文字,藝精而富考古價値。 黃河古象化石出土地在合水縣城西北八公 里處的馬蓮河西岸。1九七三年在木瓜嘴半山 腰發現大象門齒化石,後發掘淸理出全身骨骼 ,頭骨、腳趾、脊椎和四肢,皆保存完整。修 復裝架身高四公尺,體長八公尺,門齒長三點 ◦ 一 一公尺,是迄今爲止,所知世界上體積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此象屬長鼻類的 一種,生活在第四紀更新世早期,距今約有兩 百五十萬年的歷史,現陳列於北京自然博物館 內。和黃河象一起出土的動物還有安氏駝鳥、 似雙峯駱駝、長鼻11趾馬、原脊象和羚羊等。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