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托伊納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波斯托伊納(Postojna)德語作Adlsberg,義大利語叫做Postumia,是斯洛維尼亞西南部的小城鎮,它的經緯度為東經14度13分、北緯45度47分,位於義大利的里雅斯特港市東北方畢夫卡(Pivka)河的河畔,1947年起成為斯洛維尼亞的領土,現在擁有2萬多名人口。

這個城市東和采爾克尼察為鄰,南與皮夫卡接壤,西南接迪瓦查,西通波德納諾斯,西北和維帕瓦對峙,北與洛加泰茨相呼應,一直是地方的集市中心,坐落在義大利的里雅斯特港至盧比安納的鐵、公路線上,對外交通相當方便,因此成為全國聞名的旅遊勝地,當地的波斯托伊納鐘乳石洞,是世界上著名的溶洞群,每年都吸引著上百萬觀光客前往觀賞。

波斯托伊納市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南側,東北距離盧比安納約62公里,乘汽車前來只要1小時車程,沿途景色優美,空氣新鮮,一望無際的蔥蘢蒼翠向遠方延伸,公路兩旁盡是筆直的白樺和福衫樹。城內有一家旅館建在古樹森然的高危峭壁上,沿坡拾級而建,所有樓層都是好幾個世紀的古建築。

近郊的波斯托伊納鐘乳石洞(Postojna Caves),地處喀斯特高原比弗卡河谷最低的地方,自然地理學中喀斯特溶岩地貌這一術語,便是由這個高原而得名;整個岩洞便是由比弗卡河谷的潛流,對這個地區石灰地層日積月累的浸蝕而造成。

據地理學家研究表明,大約在100多萬年以前,比弗卡河谷下沉了19公尺,加上兩壁峽谷的合攏,乃形成了這個溶洞,現在的洞壁上仍留有遊人的留言和簽名,最早的留名時間是在13世紀,這種現象表明了早在中世紀,就有人到這裡來旅遊,但是後來又慢慢地被人遺忘,直到1861年才被一個名叫盧加契的工人所重新發現,很快就被開闢為旅遊區,1866年正式對外開放。原先這裡有一條名叫巴克的河流從岩洞裡流過,後來為了便於遊覽,就用人工改變了河道。1872年,又在岩洞內鋪上小鐵路,供遊客乘小火車觀光,1884年又在洞內安裝了照明設備。

這個雄偉壯觀的岩洞體系,是由4個大支洞組成,真是洞內套洞,洞與洞之間有隧道相連,形成一條奇偉的山洞長廊,全長20.4公里,是今日世界上最長、最大和最美麗的溶洞,素有「人間仙境」的美稱,岩壁上的燈光,把洞內照耀得如同白晝。洞內能夠遊覽的長度,一般為5.7公里,有兩公里的路程可以搭乘小火車遊覽,還有兩公里只能徒步觀賞,然後再乘兩公里的小火車出洞。洞內氣溫一年四季都保持在8℃左右,即使在夏天時到洞裡參觀,遊客都要在洞口披上一件專為觀光客預備的呢大衣。

遊客們在進入溶洞前,看看洞口並無任何驚人之處,從外觀上看,這個洞穴也不過是個小山頭而已,那曉得搭小火車一進入洞內,坐在一長列車廂上的遊客,立即受到震撼,隨著小火車的加速,寒氣迎面逼人。這種小火車是敞篷的,行駛時會發出隆隆的聲響,並在嶙峋嵯峨的岩石叢中穿行,伴隨著鐵軌左側那條狹窄而彎曲的小河,發出潺潺的流水聲,列車拐彎抹角地穿過高大的岩石,兩旁峭壁陡立,遊客坐在車上就好像是從岩縫中側身擦過,隨時都會被兩壁夾住吞噬似地;時而圓穹空曠,嗡聲嗡氣的回音在四周迴蕩;時而巨岩迎面飛來,彷彿要擋住小火車的去路;時而又遇到犬牙交錯的怪石,好像隨時要摘走你的帽子。在洞穴中風馳電掣幾分鐘,不但常常讓人驚呼著快要撞上洞壁時才轉彎,錯車的距離近得連對方遊客的鼻息都會感覺得到,刺激指數可以媲美雲霄飛車。

車道兩旁,盡是由洞頂向下凝結垂懸著的鐘乳石,彷彿置身在晶瑩剔透的水晶宮裡,五光十色,千變萬化,景象非凡,有的像山間的竹筍排列著,有的像蘑菇似地叢生著,有的像個大僧帽,也有的像空中垂下來數不清的冰柱,它們在強烈的水銀燈照耀下,發出迷人的光芒。從洞底的河床到懸掛著鐘乳石的洞頂,垂直高度達120多公尺,因而形成多層次、巧奪天工的奇麗景觀。

小火車停靠的地方,很像火車站上的月台。這時遊客必須下車步行一段路,在步行途中,就可以看到數道泉水匯集在一起,在清澈見底的水裡,可以清楚地看到游來游去的「人魚」(Proteus Anguinus),又名為蠑螈,牠在水中爬游時會激起細微的漣漪。這種非常奇怪的、有4隻小腳的兩棲動物,皮如人膚,身形似蛇,白色、無鱗,常棲息在鐘乳石洞地底伏流中,因長住地底,不見天日,因此幾近全盲,但腮肺並存,平時靠水中微生物為生,最大時也只能長到40公分,枯水期可以半年不吃東西,據說可以活到60年。

再往前走,是個由白色岩石合抱的大溶洞,形似巍峨的宮殿,岩頂高達60公尺,這就是著名的岩洞音樂廳,面積達3000多平方公尺,洞中音響效果極佳,可以容納1萬多名聽眾,這裡每年至少要舉辦一次音樂會。第一次音樂會舉辦於1929年,當時這裡上演了義大利著名歌劇「鄉村騎士」。在洞中央的演奏台上,還有一架天然管風琴,由一組掛在洞頂的簿片鐘乳石組成,用手輕輕一敲,就可以發出不同的清脆音符。

從音樂聽前行,登山洞內險峻的山徑,眼前又是一幅神奇迷人的幻境。山徑兩旁,從洞頂垂掛下來的鐘乳石,從洞底往上伸的石筍,一簇簇、一叢叢,形態千奇百怪,栩栩如生:有白鬚垂胸、老態龍鍾的「聖誕老人」,有捲髮披肩,臂挽嬰兒的「少婦」,有引頸報曉的「公雞」,還有弄姿作態的「猴子」,顏色有的焦黃、有的微紅、有的潔白,琳瑯滿目,不勝枚舉。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徑盤旋而上,鐘乳石的形狀更加離奇突出:有的石筍巍然屹立在岩壁上,就像中國式的寶塔;有的是乳白色的石柱,高達10多公尺,其中有塊尖角高高蹺起的鐘乳石,當地居民都將它叫做「犀牛的犄角」;還有一根大石筍旁,圍立著無數的小石筍,儼然是一座巨大的寶石花山,著實引人入勝。洞內還有一個巨大的白石筍,拔地而起約有3個人高,晶瑩溫潤有如白玉,又有點像顆白玉製成的大白菜,是這個鐘乳石洞的地標,解說員的胸章就是以它的形狀繪製成的。

在老洞區和新洞區的交界的地方,就是著名的「俄國橋」頭。這座橋橫跨洞內兩峰之間,是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奧匈帝國抓到的俄國戰俘所修築的,橋下是數十公尺深的山洞,看上去黑漆漆的,顯得一片陰森。

過了「俄國橋」,就到了新洞區,它被發現於1891年,1926年開始對外開放。新洞區的「珍珠石筍洞」高200多公尺,是全洞最深、最美的地方,有無數紅色的石筍連結在一起,如同火焰山的模型般;其中有根一丈多高潔白的石筍雄立在千紅之中,在水銀燈的輝映下,閃閃地發出奇異的光彩,顯得格外醒目。過了珍珠石筍洞,便到達一個被稱為「通心粉」和「麵條廳」的岩洞,岩頂上掛滿了無數的小冰柱,透明如鏡;另有一處下垂的鐘乳石,好似傾瀉的瀑布。有些鐘乳石薄如蟬翼,透著光看去,顏色層層變化有如培根;最特別的是有一處從洞頂垂掛下來數以萬計的石絲,就被叫做「義大利麵」。這些「義大利麵」不僅形象逼真,而且用手輕輕彈一下,還會發出布穀鳥叫般的聲音。

鐘乳洞地面緩緩下伸,展現在遊客眼前的,是另一番景致:一根擎天石柱,牢牢地撐著洞頂。在一根鐘乳石柱旁,有一塊巨大的岩蓋像一頂帳篷,篷內又掩映著數不清的石筍,似村莊、像教堂,又似田野。另一根擎天石柱旁,岩石上長著一大片苔鮮,在燈光的照射下,綠茸茸的像鋪著一匹緞子,被稱為「美麗的窗簾布」,在幽暗的洞中顯得格外奪目。

在這裡還有一個小水池,池邊長有許多蘑菇似的石筍,有數尾粉紅色的「人魚」悠閒地在池中嬉游著;池底還有許多硬幣,是一些許願遊客所扔的。鐘乳石洞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被納粹德軍用來作為汽油庫,1944年春,5名南斯拉夫游擊隊員想方設法從一個隱蔽的洞口潛入,炸燬了存放在洞中的1000多桶汽油,大火將200多公尺長的一段鐘乳石洞都燻黑。

此外,在離波斯托伊納市西北方不遠處的一個洞穴中,有一座中世紀的皮里賈姆斯基‧葛瑞德(Predjamski Grad)城堡,現已闢為古代文物展覽館,其中珍藏有從鐘乳石洞中所發現的大量考古文學。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