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具藝術運動天才)
(各島嶼景色壯麗)
 
(由2名用戶作出的32個中途修訂版本未被顯示)

2017年1月10日 (二) 09:56的最新修訂版本

目錄

[編輯] 毛利人最先遷入

紐西蘭(NeWZealand)最初遷入的居民,是東方民族的毛利族(Maoris)人,屬玻里尼西亞(PolyneSian)人的一種,和夏威夷及大溪地等土著民族同種。玻里尼西亞人的祖先,可能是源於東南亞的太平洋中南部各島人民後裔的澳斯特羅尼西亞(Austronesian)人,他們多半五官端正、身材健美、膚色棕黃、波浪頭髮、勤奮勇敢,面貌和中國人差不多,只是稍微黑了一點。

玻里尼西亞人的祖先,大約在公元前一千年至公元一百年期間,從亞洲大陸乘船進入南海。有些人朝西南航行,最遠的到達馬達加斯加島:有些人則朝東航行,沿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而下。在公元八百年左右,最早的移民東坡里尼西亞人曾登陸紐西蘭,當時島上的重要原始動物只有蜥蜴、青蛙和蝙蝠,等到移民把帶來的老鼠和狗放上岸後,才有其他的哺乳類動物。移民可能還帶來了猪和家禽,但是並沒有存活下來。激增的海產彌補了肉類的缺乏,如魚、貝類、小龍蝦、蟹、海草、鯨、海豚和海豹等:內陸河湖等水道也蘊藏有水禽、鰻、魚和貝類等豐富的資源;島上約有兩百種鳥類,大多數可供食用。這塊陸地所生長的羊齒類根莖植物,搗碎後就成為移民的主食。早期的移民還靠一種腿大如公牛腿的恐鳥(Moa)維生,牠能供應大量的鮮肉,因此人們多在恐鳥經常出沒的地區找生活,直到大規模開墾導致恐鳥滅種為止。

大約在十四世紀中葉,大批的毛利人從玻里尼西亞群島中的庫克島上,駕著舷外有浮木的獨木舟集體航海到紐西蘭來。這次航海是一次非常英勇的冒險,他們利用七艘長形的獨木舟,在海上和波濤奮戰了好幾個星期,藉著海上飛鳥和星象的導航,終於抵達紐西蘭。當時他們稱紐西蘭為「奧得阿羅爾」,就是「長白雲之地」的意思。從此毛利人在這裡定居下來,並且發展了他們獨特的語言、音樂和民族文化,在造船、建築、編織、農業和戰爭藝術上,都有較高的水準。一直到今天,毛利族人的部族姓氏,還是沿用著當年獨木舟的名稱。現在每年的十二月,紐西蘭境內還舉行盛大的慶典,用以紀念那次航行的成功。

一六四二年,西方人才開始問津紐西蘭,這一年十二月十三日荷蘭航海家亞培爾.詹恩斯祖恩.塔斯曼(Abel Janszoon Tasman)最先發現這個島嶼,看到「高高隆起的陸地」,也就是南島的南阿爾卑斯山,並且在強風大浪襲捲下,向北航行到西部(Westland)海岸,繞過費爾韋爾角(Cape Farewell),進入戈爾登灣(Golden Bay)作短暫的登陸。當時的紐西蘭被他誤認是連接南美洲斯達騰島的一部分,後來又覺得它很像丹麥京城哥本哈根所在地的西蘭島,因此後來就叫這個地方做紐西蘭,也就是新西蘭的意思。

塔斯曼在這裡首次與毛利族人接觸就發生不幸,這也是他與毛利人唯一的一次接觸。當時他率領由海姆斯凱爾克(Heemskerck)號及澤哈恩(Zeehaen)號兩船抵達戈爾登灣時,一艘毛利人的獨木舟撞到從澤哈恩號划到海姆斯凱爾克號的小船,一場戰爭於是展開,雙方都有傷亡,因此塔斯曼稱此地為「兇手之灣」。

第二個登陸紐西蘭的西方人是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船長,他生於一七二八年,原來在一艘煤船上當實習水手,在英、法七年戰爭期間,成為與皇家海軍一起出征的能幹水手,並協助勘測加拿大的聖羅倫斯河,由於他描繪詳細的聖羅倫斯河及紐芬蘭與新斯科舍(Nova Scotian)沿岸的部分海圖,使牠的知名度蒸蒸日上。一七六六年,庫克觀察到一次日蝕,皇家學會和海軍部對牠的報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七六九年,庫克船長在登陸澳洲之前,首先發現了紐西蘭。他搭上排水量三百六十八噸的三桅帆船因德弗(Endeavour)號繞過好望角,於一月二十七日進入太平洋,觀察了金星越過太陽表面,並勘察過被他稱為社會群島(Society Islands)的島嶼,然後朝南行,接著轉向西。同年十月六日,船上小男孩小尼古拉斯,第一個望見紐西蘭北島的東海岸,所以這個地方現在叫做小尼克岬。船隻在一處炊煙梟梟的海灣登陸時,結果發生流血事件,一小隊毛利人攻擊留守小船的四名男孩,結果一名毛利人遭槍擊斃。

因德弗號南行駛入霍克灣(Hawke Bay),然後北行,繞過東角(East Cape)頂端,在水星灣度過十天,藉以觀察水星越過太陽表面。同時登陸和當地毛利人交上朋友,用小首飾和毛利人交換魚、馬和淡水等補給品,毛利人則請船員參觀毛利聚落,並察看附近的古毛利人村寨「帕」(Pa),令庫克留下深刻的印象。因德弗號繞航紐西蘭的北島、南島和史都華島,發現了兩大島間的通路,後人為了紀念他,就命名這條通路為庫克海峽。後來庫克和牠的手下在夏普灣(Ship Cove)度過幾個星期,從事整修大船、收集木材、水和補給品,並研究當地的植物和動物。 一七七○年二月底,因德弗號啟程回航,沿澳洲東岸北行,穿過荷屬東印度群島,繞過好望角,完成繞航世界一周的任務。這次遠征在航海技術上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把紐西蘭正式擺到地圖上。

從一七七二年到一七七五年,以及一七七六年至一七八○年,庫克又兩度率領遠征隊進入太平洋。在第二次的遠征中,牠的船向南駛,進入以前船隻不曾到過的南極。回程中,他又回到紐西蘭,這次他留下了猪、家禽和蔬菜種子給霍克灣附近的毛利人,然後再到夏普灣和遠征隊的另一艘大船探險(Adventure)號會合。

在第三次航行中,庫克把船駛進北極圈,穿過白令海峽(Bering Strait),尋找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的西北航道。後來又回到紐西蘭的夏普灣,與毛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一七七八年一月,庫克船長和他的手下成為第一批看到夏威夷的歐洲人。在離開夏威夷後,因遇暴風雨船身受損,不得不回到夏威夷的奇亞拉奇庫亞灣(Kealakekua Bay)。由於發生一連串的偷窈事件,甚至大船上的獨桅救生艇也被偷走,為此庫克上岸抓了一名人質,要當地毛利部落歸還被偷走的救生艇,在爭執的混亂中,庫克遭到攻擊,被推入海中身亡。

庫克生前曾將紐西蘭島嶼繪製成地圖,呈報英皇,並出版了牠的航海日記,認為紐西蘭宜於移民。最先英國政府對紐西蘭並不重視,一直到了一七八八年後,澳洲方面才常常有英國人到紐西蘭附近海面捕捉鯨魚和海豹,有時還在原稱為科羅拉瑞卡的羅素港附近的北部區(Northland)作短暫居留,並與當地的毛利人接觸。一七九二年歐洲人登陸島上後,與毛利人之間和平相處。但是自一八○九年開始卸發生慘劇,旺阿羅阿(Whangaroa)港附近的一位毛利酋長,隨著雙桅帆船博伊德(Boyd)號從北島航行到澳洲的雪梨,因為在回航中行為不檢而遭船員鞭打,毛利人因不瞭解一艘六百噸大船船長所要求的紀律,認為這樣的鞭打侮辱了牠的精神權威而要求賠罪,因此聚眾焚燬博伊德號、屠殺船員,並噬食船員的肉。幾個月後捕鯨船員進行激烈的報復,大約有六十名毛利人被殺。這些事件發生後,使得歐洲人的船隻在以後的十年中,不敢再在這一帶海域裡逗留:加上這裡的海豹和抹香鯨因被大量獵殺而日益短缺,獵鯨船才轉移陣地到更南方的南極洲附近島嶼去作業。

一八一四年,英國的塞繆爾馬斯登牧師(Reverend Samuel Marsden)從澳洲的新南威爾士州來到紐西蘭,牠是一位熱心傳播福音的人,深信在英國聖公會傳教會的贊助下派遣傳教士前來,不但能夠鼓勵毛利人政信基督教,也可以幫助他們發展製作木工品、犁田和使用歐洲科技的專業技術。毛利人一直是以農業為主的民族,以甘薯為主食,但是並沒有畜牧或種植五穀的經驗。馬斯登不但把基督教引進紐西蘭,並且還為紐西蘭引進了第一批的馬和牛。根據文獻的記載,毛利人初次看到這些動物時的興奮,很快就轉變為驚慌和混亂,因為其中一頭牛受不了束縛,掙脫後朝毛利人衝去,造成很大的驚慌,因此牛被認為是擁有超能力的怪物。後來馬斯登騎上一匹馬沿著海灘而行,立刻被奉為神明。

馬斯登所率領的這群傳教士,他們也兼具商人和教師的身份,聲色不忌,參與軍火走私、通姦、酗酒和舉行異教儀式等行為,並引進滑膛槍、蘭姆酒和疾病。以致第一名受洗的毛利人是十年後的事,第二名毛利人受洗時,又隔了另一個十年:一直到第三個十年時,毛利人才開始發覺基督教的主張很吸引人。

儘管這些上帝的使徒毛病不少,但是他們對紐西蘭也有相當貢獻,其中的湯瑪斯肯德爾(Thomas Kenda)曾編纂了第一本毛利語的文法及字典,並且在一八二○年陪伴兩位著名的毛利族酋長希卡和懷卡托(Waikato)到英國。到了一八三○年,毛利人也加入出口貿易行列,在這一年中,有平均排水量一百一十噸約二十八艘船隻,在塔斯曼海上來回走了五十六趟,並且在前往雪梨的回航中,滿載了毛利人種植的馬鈴薯。另一位傳教士威廉科倫索(William Coenso)於一八三四年到達派希亞,成立了一家印刷廠,在毛利人識字的發展過程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一八三五年,著名的自然學家達爾文造訪位於北懷馬特(Waimate North)的傳教站,並為此寫道:「在附近的一片坡地上,成熟的大麥和小麥並立,麥穗纍纍:在另一片馬鈴薯田和苜蓿田裡有大型果園,種有英格蘭所生產的每一種蔬菜和水果。」

權高勢大的英國聖公會傳教會,非常希望紐西蘭接受英國的保護,進而希望大英帝國能將它併入版圖內。更多的英國人知道紐西蘭的氣候非常適合歐洲人的生活,並且也認識到假使英國不拿下紐西蘭的主權,用歐洲移民的方式來增加當地人口的話,其他殖民強權會搶先這樣做。到了一八三三年,紐西蘭才併入英國版圖,成為澳洲新南威爾士的轄地,英國派有官吏駐守照料,並且逐漸移民島上。當時詹姆斯巴斯比(James Busby)以英國代理總督的身份來到群島灣,代表英國在國王還沒有將它合併在領土中的利益。他企圖藉正式成立的毛利酋長聯盟,在不同的毛利部落間,建立統一的國度和全面的統治權。


[編輯] 帕克哈最先定居

除了毛利人在紐西蘭定居成為原住民外,大多數的英籍和美籍的捕鯨業者和海豹獵人,都不願意在地球偏遠一角的紐西蘭定居下來。但是在十九世紀初,卻有一批歐洲血統的人願意在這件新土地上生根,面對可能遭遇到的危險和困難,這些人叫做帕克哈(Pakeha)人。到了一八三○年代的時候,已經有數千名帕克哈人定居了下來,幾乎全部都住在群島灣。其中韋勒(Weller)三兄弟愛德華、喬治和約瑟夫是定居在南島奧塔戈(Otago)的先鋒。他們是捕鯨業者,事業基礎穩固,因此在一八三三年試銷一批商品到倫敦,卻意外地被英國海關擋駕,因為當時的紐西蘭是「外國」另一位有名氣的捕鯨業者約翰瓊斯(JohnJones),在丹尼丁北部幾哩處建立了一座根據地,在一八三○年代末期,他在南島南部擁有七座捕鯨站,雇用了兩百八十名員工,在懷考埃提(Waikouaiti)濱海的地方擁有大片土地。

名氣頗大的英國人理查巴雷特(Richard Barrett),人稱狄奇(Dickie),於一八二八年以冒險家的身份來到紐西蘭,他娶了塔拉納基(Taranaki)地方一個部落的毛利女子為妻,並在部落戰爭中替他妻子的族人打仗,後來成為庫克海峽區裡的一位捕鯨業者,同時還成為著名的翻譯家兼威靈頓附近的土地買賣仲介,曾參與了一八四○年紐西蘭公司購買威靈頓土地供第一批移民居住的交涉過程。

其他最早到紐西蘭來的移民,也和毛利人同甘共苦。其中的菲利普塔普塞爾(Philip Tapsel)是丹麥人,在英國商船上服務過,一八○三年他首次來到紐西蘭:一八二○年代末期,他代表雪梨商人在普倫蒂灣裡的馬凱圖(Maketu)設立了一個貿易站,娶了三個毛利女人為妻,並生下了許多孩子,現在這一帶的毛利人還多半姓塔普塞爾。

排特烈曼寧(Frederick Maning)在一八二四年隨父遷居塔斯馬尼亞,一八三三年定居奧克蘭北部的霍基昂加(Hokianga),娶了有權勢的毛利酋長阿拉凱(Hauraki)的妹妹摩恩嘉羅亞(Moengaroa)為妻,生有四個孩子。他參與部落間的戰爭,支持他妻子的族人,後來被任命為土著土地法庭的法官。他曾為了「北方的戰爭」和「老紐西蘭」兩本書,對毛利部落的生活和習俗都有生動的描述。

韋克菲爾德(Wakefield)在紐西蘭歷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組織紐西蘭公司上。他曾經寫過「雪梨來信」這本書敘述自己的殖民哲學,因而吸引了有影響力人士的注意。英國政府終於決定應該徵詢毛利人對自己未來命運的意見,經過大多數人同意後才能合併他們的國家。

一八三九年至一八四一年,紐西蘭成為新南威爾士殖民地的一部分。到了一八四○年的時候,法國人也在南島基督城附近的阿卡羅阿(Akaroa)建立了一個小規模的殖民地,還企圖進一步地佔領紐西蘭全部土地。這種舉動對英國發生了刺激作用,英國政府就決心作正式合併紐西蘭的打算,因此派遣海軍上校霍普遜(Hobson)艦長趕到紐西蘭,和當地土著毛利族酋長進行磋商。同年二月六日,由霍普遜代表英國政府,好幾位毛利領袖代表紐西蘭,在北島北端的維坦基(Waitangi)地方締結了迫使一些酋長割讓主權的維坦基協定,規定土地只能售給英國王室。這份協定並被帶到紐西蘭其他地方供大部分毛利酋長簽字。這個協定的簽訂,事實上就是英國正式併吞了紐西蘭,毛利族人也多接受英國的保護,從此確定了英國對紐西蘭的主權。

第一艘移民船托里(Tory)迅即抵達,船上載著紐西蘭公司所組織起來的移民在旺嘎努伊(Wanganui)區登陸。一八四一年,一家以英國普里茅斯港為基地的紐西蘭子公司,也召集一批移民在紐西蘭建立了新普里茅斯。在南島的納爾遜,也有三千多名移民於一八四二年抵達。 儘管簽署了維坦基協定,但是移民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有些土地所有權也成為爭論的問題。一八四三年,另一批出二十二名納爾遜移民組成的團體進入南島東北肥沃的懷勞河谷(Wairau Valley),堅稱紐西蘭公司已經買下了這塊土地。但是當地酋長提勞帕拉哈(TeRauparaha)和侄兒倫伊赫阿塔(Rangihaeata)卸不這麼認為,於是召集族裡的戰士,將二十二名帕克哈人全數殺死。

威靈頓殖民地的發展也不順利,哈特河谷(Hutt Valley)的第一個基地慘遭洪水淹沒,帕克哈人與當地部落間也發生嚴重衝突,可耕地稀少,開發困難。自從代總督霍普遜決定將「首都」移往奧克蘭後,原來的首府科羅拉瑞卡的生意就逐步衰退,因而惹火了當地曾在維坦基協定上簽字的霍恩赫克(Hone Heke)酋長,他和牠的戰士在三個特殊的場合上,搗毀了英國皇室權威象徵的旗竿,有一回並洗劫了帕克哈人的聚居地帶,使白人逃入森林或船上。一八四五年,喬治格利(George Grey)以總督身份揮軍前來鎮壓,在不願支持赫克的毛利人協助下,才恢復了當地的秩序。

一八四八年後,設在丹尼下的蘇格蘭自由教會、基督教會,以及開發出坎特布里平原(Canterbury Plains)優良牧草地的英國國教教徒們,協助新移民從澳洲輸入愈來愈多的美麗奴(Merino)羊:大規模的牧羊,提供了大量的羊肉和羊毛,使紐西蘭的主要經濟資產步上軌道。 成為英國自治領一八五二年,英國允許紐西蘭殖民地自治,霍普遜任命為英國駐紐西蘭的第一任總督,殖民地被分為六個省。當時移民們並不一定都選擇「城鎮生活」,許多人離開剛開發的殖民地,在城鎮以外的地方試著建立農業或畜牧業資產。毛利人本身也很快就學會了由早期傳教士傳授的農業課程,位於北島懷卡托河與普倫蒂灣之間的大片毛利人土地,不是種植作物,就是放牧牛羊。在陶波至羅托魯阿之間的地帶內,一處有八千多名毛利人口的地方,就有三千多英畝小麥田、三千英畝馬鈴薯田、兩千英畝玉米田和一千多英畝甘薯田。 新殖民地上由於土地投機買賣四處充斥,使許多毛利人開始瞭解到,土地的賣價可以是他們所得錢數的數十倍。這種不公平的結果,導致一八五八年在北島中部由各部落聯合選出一位毛利國王作為精神權威,使許多部落團結起來保護自己的土地,不再議帕克哈人員走,但是效果不佳,當時也有許多部落並不加入這位國王所組成的聯盟。在這位國王領土西邊塔拉納基地方,由於殖民政府在懷塔拉土地購買案(Waitara Land Deal)中涉及欺詐,引發一八六○年六月另一群部落起來反抗英國殖民政府,並在懷塔拉南方殲滅前來平亂的英軍。接下來幾天,北島多處也發生這種帕克哈人與毛利人之間的流血衝突。一八六二年公布的「土著土地法」,使移民和毛利人之間的私人土地買賣合法化。

一八六五年,紐西蘭首都由奧克蘭移到威靈頓,由於追逐牧草地的結果,使這個國家的領域更加開潤。一八七二年,戰爭終告結束,當然是毛利人吃到敗仗的後果,但是在一八八一年毛利國王正式投降前,零星的武裝衝突還是時有所聞。

紐西蘭脫離英國跨向獨立的這一大步,幾乎就在毛利人和歐洲人土地戰爭平息後就告展開,在經濟建設上,也呈現出起飛的局面。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的經濟佳績是由朱利尤斯沃格爾爵士(Sir Julius Vogel)所創建,他身為殖民地財政部長,用援助移民的措施增加勞動力,並向海外大量借款供公共建設用,投資最大的是鐵路建設。由於交通情況的迅速發展,移民的數量也急速增加,主要的移民是來自英國、斯堪的納維亞和德國。沃格爾是一位精力充沛、想像力豐富、性子又急的人,一八七三年至一八八七年間活躍在紐西蘭政壇,並曾兩度當選為內閣總理。一八七七年,立法通過免費、義務的普通公立學校教育。一八七九年,立法給予每一個毛利人和帕克哈人的成年人投票權利。一八八○年,英國銀行開始緊縮貸款,紐西蘭幾乎瀕臨破產邊緣,在幾年內羊毛和糧食的價格驟降,經濟不景氣蔓延,失業率大增。一八八八年,九千名以上的饑餓移民離開紐西蘭前往仍然相當富庶的澳洲。

經過多年艱辛的耕耘,紐西蘭政壇領導人士多致力於國內的各項改革,祈求能迅速躋身於世界上社會先進國家之林。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行事小心謹慎的哈利阿特金森爵士(Sir Harry Atkinson),反對國家舉債和浪費,並提創一項國家社會安全計劃,以保護紐西蘭人民免於疾病和貧窮,他在一八七六年至一八九一年間,曾五度當選為內閣總理。

到了十九世紀末期時,約翰巴爾斯(John Ballance)領導的新自由黨(Liberal Party)發動了一連串的社會改革。他開發土地,實行農場主永久租用國家土地的辦法,對購買和改良土地,以及修建道路等,提供信用貸款。這種勢如破竹的土地改革,分割了國內的大片地產,活躍了國家的經濟,對貧苦的老年人發給養老金。工業立法替國內勞工們提供了改良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以及一套義務的工業忡裁制度,成為全世界實施這種制度的創始者,同時也是世界上首創男女同樣有投票權,為全世界的婦女參政運動立下里程碑。威廉潘伯里夫斯(William Pember Reeves)是這些改革運動的靈魂人物,牠是紐西蘭的社會學家兼自由黨的政治理論家,決心試驗當時流行於英國、令知識份子欣喜若狂的斯費斑思潮(Fabianideas)。另一位重要的改革人物就是李察約翰塞敦(Richard John Seddon),在一八九三年巴蘭斯死後接任內閣總理,他傳奇般的頑強態度和政治判斷力,使他在自由黨內獲得權勢,並且在國內贏得令人尊敬的聲望,一直任職到一九○六年去世時為止。

二十世紀初,新興冷凍肉美和牛乳出口業的迅速擴展,使得紐西蘭小農的地位提高,農民們愈來愈富,影響力也就愈來愈大。在這段時間內,紐西蘭在政治上拒絕成為澳大利亞聯邦的一員。一九○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大英帝國將紐西蘭的地位由殖民地提升到自治領,在內政上完全獨立。一九一一年,新興的革新(Reform Party)獲得政權,新任總理威廉梅西(William Massey)本身也是一位酪農業者,同時他有保守商人的支持,因此牠的出任內閣總理,大大鞏固了紐西蘭身為英國海外牧場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到來,替紐西蘭帶來了新的國家主義意識,同時也加強了這個國家與祖國英國問的聯繫,並且在軍事上支持英國,而戰爭也使紐西蘭得到了繁榮。戰後參加巴黎和會簽署了凡爾賽和約,加入國際聯盟。在一八九九年,有六千五百名紐西蘭人自願參加發生在南非的波爾戰役:在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間,有紐西蘭十萬名軍人加入澳紐軍團,同時前往北非和歐洲參戰。大戰結束的時候,有一萬七千名紐西蘭軍人失去生命,另外有上萬人負傷回到家園,死傷人數對全國只有一百多萬人口的紐西蘭,可謂死傷慘重。在土耳其加利波利半島(Gallipoli Peninsula)的潰敗更加強了這分挫折,這場戰役由一九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打到八個月後的英國海軍撤退時止,又賠上了八千五百八十七名澳紐軍團的性命,另外有兩萬五千多人負傷。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對紐西蘭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紐西蘭的經濟是依賴海外,英國對肉類、羊毛和乳製品的需求減少,間接造成紐西蘭嚴重失業率和好幾宗流血暴亂事件,最著名的一宗發生在一九三二年四月的奧克蘭皇后街上。

新興的工黨利用世界經濟復甦的優勢,於一九三五年執掌政權,很快將紐西蘭從消沉中拯救出來,在總理麥可薩維基(Michael Savage)的領導下,紐西蘭再度成為世界社會改革的先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會安全制度和包羅萬象的保健計劃。一九三九年九月二日薩維基去世,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不久、英國向納粹德國宣戰後的一個半小時,由彼得弗雷澤(Peter Fraser)繼任內閣總理,他幾乎完全從課稅和國內借款中籌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費用。這次約有二十萬名紐西蘭人被徵召至前線作戰,其中大部分是在麥克阿瑟(MacArthur)將軍指揮下,在鄰近的太平洋區作戰,還有少部分在北非、義大利和克里特島抵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侵略,約有一萬多名英勇將士在戰爭中陣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紐西蘭的成功經濟政策和完全的就業率,使它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維持昇平繁榮的十年,並且脫穎而出,發展出一種國家意識,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加入聯合國為創始會員國。一九四七年,紐西蘭接受英國的威斯敏斯特法(Statute of Westminster),正式成為一個完全獨立的主權國家。

一九四九年的大選,國民黨贏得大選,替紐西蘭的現代化鋪路。一九五○年廢除上議院。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九日與美國及澳大利亞簽訂美澳紐共同安全條約(ANZUS)。一九五四年參加東南亞公約組織,並出兵參加越戰。除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年由工黨執政,以後的政權長期掌握在國民黨手中。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一日吉斯霍利約克(Keith Holyoake)擔任總理時,與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英國,簽訂了五國防禦協定。他領導紐西蘭成為一個社會進步的國家,在政府內設立了巡視官(Ombudsman)的職位,由政府任命但由國會議員擔任,這個角色是加速調查一般人民對官僚作風的申訴案:申訴案如果成立,巡視官保證一定採取行動,如補償人民損失和處分失職官員等:假使申訴案不成立,巡視官也會向抱怨的民眾解釋政府的公正立場。此外,紐西蘭還引進最新福利措施的意外事件賠償方案,這個方案包括醫療給忖,使在意外事件中受傷的每個人的收入得到保障。另外還實施全國養老金方案,按照指數分給每一位六十歲以上的人的養老金,結果使國庫空虛、貨幣貶值、大舉外債,通貨膨脹率高達百分之十七以上,導致農場的成本攀升,失業人數高達十三萬人。

一九八四年,工黨的大衛蘭吉(David Lange)組閣,上台後在海岸線建立一條長達三百二十公里的「無核能地帶」,禁止美國核子動力及裝備的船隻進入紐西蘭港口。一九八六年八月,被美國取消美紐澳共同安全條約之會員資格。一九八七年六月四日國會三讀通過「反核法案」,導致與美國的關係不睦。

[編輯] 行民主憲政體制

紐西蘭沒有正式的成文憲法,它是大英國協中的一個成員,政體採君主立憲制度,以英國女王為國家名義上的元百,派有總督作為英國女王的代表,任期為五年。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政治體制,人民有基本人權並享受國家福利。凡年滿十八歲的國民,都有投票權。

行政權屬於內閣,內閣採內閣責任制,內閣總理由國會中多數黨領袖擔任,對國會負責。內閣總理是國家最高行政首長,負責國家政策的推行。由於這個國家沒有成文憲法,又沒有參議院,一院制的國會結構幾乎給了內閣總理以無限量的權力。

立法權屬於一院制的國會,國會議員由民選產生,可以連選連任,正副議長由議員互選產生,國會共有九十七名議員。國會議員在國會內所作的言論和表決,對外不負法律責任,除了現行犯外,國會議員末經國會的同意,司法機關或軍警單位不得加以拘捕。有關國家的預算、內政、外交和軍事政策的釐訂等,都要由國會來決定。

司法獨立,不受行政權的干涉。司法權屬於各級法院,計有地方法院、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等。最高法院是終審法院,它的判決是最後的判決。

紐西蘭是世界上第一個賦予女人投票權的國家,定每年的二月六日為國慶日,採藍底左上角為紅白米字、左邊有四顆排列成南十字星狀的白邊小紅星的旗幟為國旗:以英國商船旗為藍本,右上方的英國國旗圖案代表紐西蘭是大英聯邦的一員。

這個國家的主要政黨有國民黨(National Party),是紐西蘭主要的執政黨,於一九三六年由統一黨和改良黨合併而成,它代表農牧業者和知識份子的利益,主張實行自由競爭,鼓勵發展私人企業,實行緊縮國民消費政策,削減政府開支,提高所得稅率,強調美澳紐安全條約的重要性,約有黨員近三十萬人。

工黨(Labour Party)是紐西蘭主要政黨之一,是社會黨國際成員,成立於一九一六年,由統一工黨和社會民主黨合併而成,奉行民主社會主義原則,主張增加人民福利,實施強制性的工會制度、物價和貿易管制,保護毛利人權益。對內以和解、復甦、改革為方針,協調勞資關係:對外主張維護世界和平,特別是南太平洋地區的和平,促進經濟繁榮,堅持與美國結盟,有黨員約十八萬多人。

社會信用黨(Social Credit Party)原名紐西蘭社會信用政治同盟,成立於一九五四年,一九八二年八月改為現在的名稱,這個政黨代表城鄉中小資產階層利益,主張限制政府權力,維護人民權益和自由,工人可持有股票,有黨員一萬八千人。

紐西蘭黨(New Zealand Party)成立於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二日,總部設在威靈頓,主張鼓勵發展私人企業,減少社會福利費用,要求退出美澳紐安全條約,增加警察力量。

共產黨(Communist Party)成立於一九二一年三月十二日,是代表失業工人的利益,因為左傾激進,內部鬥爭不息,黨員人數只有數千名。

[編輯] 六月是嚴寒季節

紐西蘭的地理位置在南半球,介於西經一百六十二度至一百七十三度、南緯三十三度至五十三度間,像兩片狹長的樹葉飄浮在南太平洋上,真像是在天之涯,在海之角,在大千世界的盡頭。它在地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地位的孤立。和它距離最近的陸地,是在西北方距離一千六百三十公里外的澳大利亞:南和南極相隔約兩千五百七十六公里。國土呈狹長形,包括南北兩個主要島嶼、以及史都華島,另有占丹群島、克馬德克群島、拉開拉烏群島、坎培魯馬、奧克蘭群島、安蒂波迪斯群島、索藍達群島和波替群島等,此外還有許多次要的小島嶼。在南極大陸上還有屬於紐西蘭管轄的羅斯島,島上的史格特基地是紐西蘭的南極研究探險本部。

全國總面積約二十七萬一千二百六十五平方公里,約合十萬零四千七百三十六平方哩。從北島最北端到南島最南端的直線距離為九百哩:其中南北兩主島中間夾著一個庫克海峽。北島面積共約十一萬四千四百八十九平方公里,約合四萬四千二百零四平方哩,島寬一百七十哩,長四百六十五哩,島上的行政區域劃分為北部區奧克蘭威靈頓、塔拉納基和霍克斯灣等州。南島面積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一平方公里,約合五萬八千六百七十六平方哩,其中山地面積佔百分之七十,島長四百七十哩,寬一百五十五哩。南島的主要行政區劃分為納爾遜(Nelson)、馬博羅、西州、坎特布里,奧塔戈和南州等州。

境內三分之二的陸地高出海平面兩百一十七公尺,有兩百多座山峰,海拔多在兩干五百公尺上。地面大部分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帶,山地佔大半,但是全國風光明媚,四季常青。

南北兩主島隔著庫克海峽相距只有十多哩,有輪渡相通:兩主島間各有一條縱貫山脈矗立在島中央。

北島山地面積只佔百分之十八,山脈比較小,但是非常突兀睜嶸,南部有幾座活火山,景物奇偉,特別誘人,其中最高的魯阿佩胡(Ruapehu)峰海拔兩千七百九十七公尺,山地四周有分布很廣的臺地,切割很深,火山土壤遍布,沿海平原狹窄,僅西南岸旺阿努伊一帶較寬。魯阿佩胡(Ruapehu)山,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持續噴出大量火山灰和石塊,使得北島許多空中航道因而停擺、道路與滑雪場也已關閉:這次魯阿佩胡的爆發,是自一九四五年以來,活動最持久、岩漿噴出最多的一次,情景十分壯觀。

1422012467.jpg

它北面的恩加魯荷(Ngauruhoe)山,也是北島上有名的活火山,海拔兩千二百九十一公尺,山頂終年冒著一條煙柱,遠望過去,就像農家的梟梟炊煙:這座名字是毛利語「爆發坑」的火山。它的北隣還有一座海拔一千九百六十八公尺的東加里洛(Tongariro)山,也是北島有名的火山之一。北島的北部,大部分為丘陵。北島還有許多火山、溫泉和瀑布,風景優美,闢有國家公園,成為國際觀光人士遊樂休閒的勝地。

位置在南島的縱貫山脈叫做南阿爾卑斯(Southern Alps)山,縱列在島的西部,綿亘達三百哩,幾乎貫穿整個南島。整個山脈中,有十八座山峰海拔超過一萬呎,另外有十五座山峰海拔超過九十呎,其中主峰庫克(Cook)山海拔高達一萬二千三百四十九呎,合三千七百六十四公尺,是全國第一高峰,峰巒峻峭,終年積雪,西距海岸三十二公里,毛利人稱它為阿歐朗幾山,就是「穿破雲層之山」的意思。庫克山之東是台地,海拔約在六百到一千二百公尺間,分割劇烈、地形破碎。南島東部丘陵海拔一般都不超過六千呎。沿海為大小沖積扇形所構成的平原,以坎特布里一帶平原較寬。島上有大片車場,是大放牧場,盛產優質羊毛。

南阿爾卑斯山周圍,有廣大的冰雪覆蓋著:而世界各地的雲和冰河,都是盤踞在高高的山頭上,因此紐西蘭多山地形成為冰河之鄉,共有大小不等的冰河三千一百五十三條,並且大部分坐落在南島。其中最大的是在北部的塔斯曼冰河(Tasman Glacier),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帶冰河,也是兩極之外的最長冰河,全長二十九公里,寬約兩公里,深度約三千三百公尺,是開濶形的冰河,像一片遼潤的平原,因此又叫做冰原:庫克山被它浸蝕成「v」字形的「冰斗」,整條冰河坐落在庫克山國家公園內。在這條冰河上滑雪,是世界上有名的驚險運動之一,每年冬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滑雪好手在這裡大展身手,他們首先需搭乘小飛機到冰河的源頭,再開始朝下游滑去,冰河裡的冰塊呈淡藍色,幽幽地泛著藍光,冰河尾巴的一些冰塊,以每天十五理的緩慢速度從山顛滑向峽谷,大約在滑流九哩後,便掉落到海裡去。

在南阿爾卑斯山的西南端,有許多崎嶇的冰河區,形成深長的狹灣伸入海中,這些都是在冰河時期中被向北延伸的冰舌所侵蝕而成。這些狹灣相當深,海輪可以駛進丟,讓觀光客觀賞矗立冰中的陡峭山峰。其中的法蘭茲約瑟夫(Franz Josef)冰河離公路約半小時腳程,冰河沿著河谷展布,兩邊都是被冰河切割而成的陡直峭壁,數十條瀑布垂瀉其中,都是億萬年前冰塊溶化而成的雪水,冰河則直接落入海中。另一條福克斯(Fox)冰河離公路更近,只要二十分鐘腳程就可以到達冰河最前端的冰舌,使觀光客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親近它。冰舌其實是一個大藍洞,因冰河表面不斷溶化,冰水滲入冰底不斷沖刷和流出,形成一個美麗的大冰洞。

這個國家的河流都發源在中部山脈,分別向東西兩面注入海洋。大多數河短流急,因為山上積雪溶解,所以河水長年流瀉,永不乾涸,利於水力發電。可是這些河流都不夠深或不夠大,沒有航行的便利,但卸因之形成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

最長的河是位於北島中部西邊的懷卡托(Waikato)河,全長四百二十五公里,平均流日更為每分鐘兩萬三千立方公尺,下游多湖泊和瀉湖。上游的東加里洛河源出東加里洛國家公園內的魯阿佩胡火山,向北流經陶波湖、胡卡瀑布,再折向西北,注入塔斯曼海。在陶波至卡拉皮羅河段間,分別建有八座水電廠:河上的人工湖是著名的娛樂區。 懷塔基(Waituki)河在南島的中部,由南阿爾卑斯山的迪卡波、波卡基和奧豪等湖的溪流所匯成,向東南流,注入太平洋,全長兩百零九公里,這條河是全國水力發電工程所在地之一。

懷勞(Wairau)何是南島北部的河流,源出斯潘塞山脈,經過聖阿諾和拉格倫兩座山嶺之間,注入庫克海峽戈爾登灣,全長一百六十九公里,流域面積四千二百二十平方公里,下游常會發生洪水,有雷恩博河等支流。

馬納瓦圖(Manawatu)何是北島西南部河流,源出魯阿希尼嶺東麓,流向西轉西南,出馬納瓦圖峽後,注入塔斯曼海南塔拉納基灣,全長一百八十二公里,流域面積五千九百四十七平方公里,河上有治洪工程。

克拉倫斯(Clarence)河位於南島東部,源出斯潘塞山脈東坡,先向南流再轉東北,然後再轉向東注入太平洋,全長一百三十哩,流域面積一千二百七十平方哩,接納滕尼森湖和主要支流的阿克尤河,水利資源豐富。

懷奧(Waiau)河在南島西南部,源出馬納普里湖,向南流入蒂懷灣,全長兩百一十七公里。圖阿塔皮里是這條河流域農場、林場、商業和鋸木業的中心,河中盛產鰻魚。

拉凱阿(Rakaia)河位於南島中東部,源出南阿爾卑斯山萊爾和拉姆齊兩河川,流向東南,注入太平洋坎特布里灣,全長一百四十五公里,流域面積兩千六百平方公里,南島主要鐵、公路都在此河上建有大橋,流域下游種植穀物,河裡盛產鮭魚。

倫古塔塔(Rangitata)河在南島的中東部,由克萊傳和哈夫克兩河匯合而成,過倫古塔塔峽後流向東南,注入南太平洋的坎特布里灣。倫古塔塔峽口有水道將部分河水引向拉凱阿河岸的海班克,供發電和灌溉用。

馬陶拉(Mataura)河位於南島南部,源出艾爾山脈,流向東南轉南,注入托伊托伊斯灣,全長一百四十九哩,流域面積兩百八十一平方哩。

南島受古代南極冰川的腐蝕,山中湖沼多,並多呈長形,碧水雪峰,相映成趣,其中最大的是瓦卡提普湖,還有蒂阿腦湖、奧豪湖、曼納樸里湖、胡蘿柯湖、瓦納卡湖、哈威亞湖、普卡基湖、蒂卡波湖和布隆內爾湖等。北烏有陶波、懷拉拉帕、懷卡雷莫阿納、塔拉威拉札羅托魯阿等湖。 紐西蘭孤處南太平洋的火山帶上,.因此時常有地震發生,每年有感地震都在兩百五十次到一千次之多,但是情形並不嚴重,大多數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地震。因為地當南半球西風帶,雖然緯度很高,但四周海域多暖流,冬無嚴寒,平地草木常青,所以氣候非常特殊。一般說來,紐西蘭氣候溫和,冬季平原很少下雪,夏季也不太熱,雖然終年高山白雪皚皚,但是平地上卻是一片蔥翠。

每年十二月到第二年二月是夏季,天氣穩定,大都陽光和煦,溫暖宜人,平均氣溫在攝氏十七度左右,聖誕節和新年期間,有時氣溫會高達攝氏三十度左右,呈現著一片風和日麗的景色,這時最適合旅遊度假。在傳統上,紐西蘭人將他們主要的家庭假期安排在聖誕節,並延遲到元月分。每年三、四、五月分是秋季,九、十、十一月分是春季,六、七、八月分是冬季,其中六月分是最寒冷的時候,北部平均氣溫在攝氏四度左右,尤其是在最南部的奧塔戈區最冷,氣溫常在攝氏零度以下。一般說來,紐西蘭沒有特別冷和特別熱的季節,許多地區每年日照時間最少都有兩千小時。境內也沒有乾季和雨季的分別,因為四面環海,所以雨量充沛均勻,但不過量。北島西部迎風坡雨雪較多,年雨量在一千三百公釐左右,南島年雨量有一千五百公釐。大致說來,山地年雨量可達五千公釐:山區西面迎風坡雨雪較多,東部背風坡雨雪較少。東南部雨量最少,年雨量不足五百公釐,因此境內西部多森林,東部多草原。

[編輯] 畜牧發達電力足

紐西蘭的經濟情況差強人意,外貿收支平衡,並且逐漸朝順差方向發展,國家經濟成長率在百分之三至三點五左右,通貨膨脹率在百分之二左右。在國家財政收入方面,所得稅佔百分之六十九點六,營業稅佔百分之三十點二,關稅佔百分之四點六,公路稅估百分之二點五。在國家財政支出方面,社會服務佔百分之

二十八點四,債務利息和投資佔百分之十五點四,保健佔百分之十四點八,教育佔百分之十四點一,行政和國防共佔百分之九點九。

一般說來,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是以自由市場為導向,以農業、小規模工業和服務業為基礎。由於燃料、基本物資和消費品多依賴進口,因此經濟增長率較低,工商業都無法和其他經濟強國相比:過分優厚的福利政策,使本來勞動力就不足的紐西蘭,更加重了負擔。

在農業上,紐西蘭氣候雖然很好,但是因為土壤大部分含硫黃和石灰質太高,因此不適農耕。農牧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約百分之六十,全國有八萬二千零六十二個農場,農場經營已高度科學化。在全國一千七百萬公頃的耕地中,牧地就佔了一千三百萬公頃,只有南島東部平原有麥類等農作物,其他都是牧地,因此糧產只夠國內需要。農產品以小麥為主,年產量約三十二萬噸。其他比較重要農產品的年產量約為大麥四十萬七千噸、燕麥十萬四千噸。此外,也生產蔬菜和水果,水果以柑桔居多。另外種植大量的奇異果,因之帶動了園藝業的復甦。

紐西蘭地廣人稱,在廣大的牧野裡,草原山巒起伏一望無際,農家零零落落的點綴其間,家家戶戶都具園庭之美,樹木和路邊的野花閒草相映成趣。農家以農耕為輔,畜牧為主,而整個紐西蘭,以已多靠牧草為生,境內溫和的氣候,加上全年平均分配的降雨量,使這裡的牧草長得比別的地方更好。在這個雪山綿瓦、遍地碧綠牧場和原始森林的清靜國度裡,羊和牛的數量多於人口數,約為二十一與一之比,現在全國有綿羊七千四百三十萬隻,山羊五萬五千隻:肉牛八百三十萬頭,奶牛三百五十萬頭。另有馬七萬匹、猪四十二萬五千頭、鶴六百六十九萬隻、鴨三萬隻、火鶴六萬隻。肉類和奶油出口全球第一,其中羊、牛肉年產量一百二十三萬噸,牛乳六百五十萬噸,大部分運銷英國。每年輸出羊毛約三十六萬噸,是世界上出產羊毛最多的國家:牛皮輸出也很多。國內不論上隴海隅,到處牛羊成群,野生的兔子和鹿也很多。紐西蘭人多把森林砍掉,改種牧草,現在國內只有一百二十六萬五千公頃森林地。牧草以百花牧草和麥草最佳,牧草也要施肥和照料,種植牧草的一切工作,如種植、施肥和割草,都出機械操作。剪羊毛和擠牛奶也已全部電氣化,新式的擠牛奶機器,可以同時輪流不停地替二十隻乳牛進行擠奶作業。紐西蘭的牧場大小不一,人的面積有兩、三萬英畝,小的也有三干五百英畝。有的牧場以羊為主,有的羊牛並重,有的專牧肉牛,有的只有乳牛。以地區來說,山地和邊遠地區以羊和肉牛為主,城市近郊以乳牛牧場較多。

同時紐西蘭也是今日世界上少數養鹿大國之一,全國約有四千五百個農場,共養一百三十多萬隻鹿。其中鹿肉的百分之八十五銷往德國及歐洲諸國,百分之七銷往美國:鹿葺銷往南韓及亞洲諸國:鹿皮、鹿尾及鹿鞭等其他部位,則銷往中國大陸及亞洲國家。鹿產品每年為紐亞蘭賺取將近一億一千萬美元的外匯。

由於紐西蘭四面環海,因此漁業非常發達,無論海水魚穫、淡水魚穫或養殖魚穫,都可以自給自足,年魚獲量超過十一萬噸,盛產金槍魚、黃繕魚和大眼鮪魚等。

林業也很發達,森林佔全國總面積百分之二十五,年產圓木一千一百萬立方公尺,因此造紙業發展迅速,紙漿樹在其他國家需要八十年才能長成,但是在紐西蘭紙漿樹只要種植二十年便可應用。境內平原野草也特別肥美,所以每年都有大量草種出口,以供各國牧場採用。境內有一種叫做金雀花的灌木,繁植很快,破壞了不少耕地。

礦業在國內經濟上並不佔重要地位,僅佔國民生產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五,政府鼓勵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現在境內主要的礦產有金、銀、鐵、鎢、煤、石油、天然氣和石灰石等,其中金年產日重的七萬盎斯,銀年產量約二十萬盎斯,石油年產量六十六萬噸,煤年產量兩百零四萬噸,褐煤年產量兩百四十萬噸。南島約有五十億噸褐煤蘊藏,可以露天開採。

工業進展遠較畜牧慢,一些羊毛紡織業、皮鞋業和製衣業等,都是畜產品的加工業,產量只可供應國內需要,輸出量微不足道。較大規模的工業,有牛油、奶粉、乾酪、製革、菸酒、煉油、麵粉、肥料、水泥、糖、發電、鋼鐵、輪胎、車輛裝配、機器、造船和橡膠製品等廠。年產輪胎約一百萬套,糖十三萬噸,紙二十五萬噸。

紐西蘭水力豐富,因此主要動力是靠水力發電,他們利用高山急流發展水電,電力非常發達,並且有過剩現象,所以政府極力鼓勵人民設立工廠,全國電力生產約兩百六十億七千六百萬多瓩。在北島,政府還利用溫泉引地心熱力來發電,可以說是別開生面。北島中部懷奧拉谷地的懷拉基地熱發電廠,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地熱發電廠,可以發電一億九千二百六十萬瓩。附近沿火山斷層帶上,有許多溫泉和蒸氣,人們利用它作沐浴和取暖之用,有的還用地熱蒸氣煮飯。

在交通方面,這個孤立於海角一隅的國家對外交通全靠航空和水運,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旅客是搭乘民航機入境。在航空方面,奧克蘭威靈頓基督城三個城市設有國際民航機場,有國際航線班機飛往香港、新加坡、台北、澳大利亞和夏威夷等地,有很多國家的航空公司也對紐西蘭闢有定期班機航線。國營的紐西蘭航空公司扮演著國際航線的重要角色,擁有波音七三七和F二十七等型民航客機,並且以優異的飛行安全記錄而自豪,在過去三十多年間飛行二十二億多客哩中,從未失事過。

在海運方面,國內的各大港口常有海輪往返各大洋間作洲際遠洋海運,業務相當忙碌。P&O航運、西特馬(Sitmar)、皇家維京航運(Royal Viking Line)、藍煙囪航運(Blue Funnel Line)和俄羅斯國家航運(Russian National Line)等,每年都有班船造訪奧克蘭。有些貨輪會供少數乘客搭載,不過日前還沒有定期客輪往返紐西蘭和其他國家之間。全國排水量一百噸以上的商船有一百三十六艘,總噸位約三十二萬噸。

國內島際間的交通也靠海空聯絡,在空中運輸方面,全境有七千七百五十哩的航空路線,三十二個國內航線的民航機場,主要機暢在羅托魯阿、庫克山國家公園、福克斯冰河、納爾遜、漢彌敦、法蘭茲約瑟夫冰河、皇后鎮、米爾福德峽灣、蒂阿腦和因弗卡吉爾等地。經營國內航線的航空公司有兩家:一是庫克山航空公司,牠的主要業務是從事各城市到各觀光區間的空中客運,使用霍克塞德利七四八型客機。另一家是安塞特紐西蘭(Ansett NewZealand)航空公司,主要是飛行於各主要城市和各大觀光區間,大部分使用波音七三七和達四八型(Dash 8)民航客機。國內各島嶼間也有密集的海上營運航線,北馬和南島間每天都有好幾班客輪和渡輪往返,不但可以載客,並且能夠載運汽車。從威靈頓到皮克頓間,海上航程約需三個小時。

陸上交通也很發達,全國鐵路長三千二百二十哩,各主島上都有環島和通往各重要城市的鐵路。根據紐西蘭的官方估計,鐵路客貨運輸量近年來有日益減少的趨向,現在全年貨運量約為三十二億五千二百萬淨延噸公里,全年客運量約為三億九千七百萬淨延人公里。火車設備不錯,收費價格公道,紐西蘭鐵路局和幾家私人公司,在全國各主要路線提供現代化的客運服務。在北島奧克蘭威靈頓間,以及南島基督城和因弗卡吉爾問的主要鐵路幹線上,都有舒適的高級鐵路快車服務乘客。最受觀光客歡迎的是北島的銀厥(Silver Fern)號,以及南島的南方人(Southerner)號,每天往返主幹線一次,車上備有餐飲和點心,還當場介紹及說明沿途的風景。在國內的四大城市中,還有通勤電車和火車。

公路網更是四通八達,各主島都有環島高速公路,在山區和小鎮間也都有平坦的柏油公路,國內公路全長五萬七千三百多哩,其中鋪設路面的超過三萬哩。有長途巴士營運,並有出租汽車供觀光客使用,汽車是靠左行駛。在紐西蘭,約有半數人口擁有汽車,並使用壓縮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作為汽車燃料,現在使用瓦斯作運輸燃料佔運輸燃料的比率已達到百分之二十五。全國有轎車約一百六十萬輛,卡車和公共汽車約三十萬輛。國內還有許多出租汽車,租車人必須年滿二十一歲及持有紐西蘭或國際駕照,不然就要有一九四九年一百二十八個會員國的協約國家、或德國、瑞士研發給的駕駛執照。各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以電車、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為主:由於國內人口不多,所以任何交通工貝從來沒有擁擠的現象發生,並且氣氛寧靜,秩序井然。

在對外貿易方面,平均全年輸出總值約兩百六十億六千五百萬美元,農牧產品是主要出口項目,其中來自畜牧業的牲畜產品佔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五十二以上,使紐西蘭至今還是世界上外銷奶油、乳酪、羊毛和肉類的大國。奶油和恙羊肉多外銷全歐洲和中東,乳酪多售往日本和美國,約有四分之三的羊肉運往俄羅斯,紐西蘭的羊毛則是世界最受歡迎的商品。主要輸出品有羊毛、皮草、牛油、乳酪、牛奶、水產、奶粉、羊肉、恙羊肉、牛肉、小牛肉、牧草、水果、鮮花、木材和紙張等。全年輸入總值約兩百八十五億五千三百萬美元,主要輸入品有石油和它的製品、機械、汽車和汽車零配件、基本金屬和它的製品、五金工貝、紡織品、電子產品、電器產品、成衣、鞋類、水泥、電氣設備、原料、精密儀器和民生日用必需品等。主要貿易伙伴有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美國、義大利、韓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德國、新加坡、伊朗、加拿大、法國和中國等。國民平均所得約為每人每年一萬八十美元。

[編輯] 觀光事業很發達

紐西蘭非常重視觀光事業,並且是世界上第一個設立專責觀光部門的國家,早在一九○一年起就正式成立了「觀光及公共關係部」(Ministry of Tourism & Public Relations),負責政策性的觀光企劃:下面設有「政府觀光局」(Government Tourism Bureau),負責觀光政策的執行及推銷。由於紐西蘭天然資源不足,特別是能源缺乏,因此全國上下都為推銷他們國家的天然景色而努力,現在已使觀光收入佔國家總預算的第二位,僅次於農牧的收入。全年觀光收入約五億二千萬美元,但是紐西蘭人民國外旅遊支出也多達五億八千萬美元。

現在紐西蘭觀光局在美國和澳大利亞各設有四個辦事處,英國設有兩個,日本、台北及新加坡各設有一個,共有十三個觀光辦事處負責海外市場的推廣。其中在台北的紐西蘭商工辦事處設在台北市基隆路一段三二三號二十五樓,電話是(○二)七五七七○六○,旅遊局電話是(○二)七五七九五一四。在國內每個大城市中也設有觀光分處,委派專人負責,工作人員的名額視各地外來觀光客的人數而定,其中在奧克蘭市正式支薪的人員就有六十五人之多。

觀光局國內分處辦理的事情很多,其中最主要是在機場及重要觀光點設立服務站,全天候上班,以便給予觀光客以最方便的服務,將紐西蘭的美麗風光介紹給觀光客,為他們安排下一站的行程和代訂旅館及接洽交通工貝,指派專人為觀光客導遊、分發觀光宣傳資料及聽取觀光客的意見和建議等。

紐西蘭觀光局派駐海外的辦事處,是推銷紐西蘭觀光市場的有力單位,經常舉辦酒會和晚會,放映觀光局提供的觀光錄影帶,任何旅行社都可以借用他們的錄影帶放映給旅客們看,讓人對紐西蘭先有個好的印象。這種做法可使觀眾下定決心參加旅行團到紐西蘭觀光。紐西蘭民間對政府的發展觀光事業也充分的配合,在積極方面,每一個人都負起推銷自己國家觀光市場的任務:在消極方面,對維持本身的美麗環境不遺餘力,凡是觀光區和它附近的住宅,不管是貧是富,都會將自己的庭園整理得非常乾淨,並且遍植花木,讓觀光客們有清新悅目的感受,同時對觀光客都會特別友善。

這個國家的觀光巴士都是一人服務車,由司機兼車掌及導遊,他們對行程上的一點一滴,都安排得非常完美,並對遊客敘述全部的行程細節及觀光重點。

為了推展觀光事業,政府特別制訂法律來處理有歷史價值的文物,以免受到損害和流失。舉個例來說,威靈頓有一座英國聖公會的聖保羅教堂,是紐西蘭的第一座教堂,完全是用紐西蘭木料建造的,政府於一九六四年予以收購,現在是觀光客必到的地方,教堂內有專人為觀光客解說過去的歷史。這種把一座單純教堂加以歷史化和趣味化,就是紐西蘭政府推銷觀光的手法之一。再舉個例來說,北島觀光勝地羅托魯阿,在一八八六年六月十日曾燬於火山的爆發,土著毛利人的村落被埋在火漿下,紐西蘭政府為了保存毛利人的文化及推展觀光資源,就依照當時的情景建造了一座毛利人文化村,使聞名而來的觀光客,不但可以憑弔古蹟,同時也可以瞭解毛利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性,這也是吸引觀光客的法寶之一。

紐西蘭是一個到處充滿了天然觀光資源的島國,它所擁有的天然美景和潔淨無暇的環境,使觀光客漫步國家公園林蔭小徑中,可以充分享受到清幽舒暢、萬籟無聲的美景。土地上布滿了翠玉似的小山,有些還可以看出火山的痕跡:還有各種不同的藍色海灣,以逗弄的形式侵蝕著介於太平洋和塔斯曼海之間的地峽。

在各島上平原和森林的邊緣,聚集著許多紅頂的建築物,給人以一種整齊清潔的觀感,就像是一朵新開的玫瑰,在春雨過後展現美麗的花瓣。在紐西蘭境內,到處都有美麗的天然景觀,譬喻會發出轟然巨響的熱噴泉、水流急瀉的大瀑布、成群聚居的動物、陡峭的海灣、廣潤的雪山山坡,以及崎嶇魏峨的山脈,這些都匯成地球上壯觀的景色。此外,內陸還有許多寧靜的湖泊,一望無際的草原,以及沿海數以百計的海水浴場,會使人感受到有如置身在世外桃源,所以每年大約都有八十萬名觀光客湧入境內旅遊。

一般觀光客到紐西蘭旅行,可以利用飛機和船隻兩種方法。搭乘紐西蘭的國內班機或包機,俯視雪白的冰河,是相當令人嘆為觀止的:乘坐小型飛機或直昇機飛越震人心弦的原始森林,享受新奇愉快的空中觀光旅程,也是人生一大享受。利用中型遊輪,通訪各島上的大城小鎮,參觀當地的風光景色,以及土著有趣的生活習慣,也是一件賞心樂事。喜歡滑雪、帆船、潛水或游泳等運動的人,更是正得其所。喜歡緊張刺激的人,可乘坐木筏、橡皮艇或高速噴射船遊覽紐西蘭的急流淺灘。

我國人民要到紐西蘭去旅遊,都要先辦妥簽證,如有二十歲以下未獨立子女隨行,只需憑父母護照加註姓名即可,可以委托航空公司或旅行社代辦,所需資料為二吋半身脫帽相片一張,申請表格一份,護照正本和身分證的影印本各一份,主申請人簽證費台幣一千元,簽證處理時間為三個工作天,收件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九時三十分至十二時,取件時間週一至週五下午二時至四時三十分。

凡是澳大利亞的公民,包括已取得澳大利亞永久居留權的大英國協和愛爾蘭公民,直接由澳大利亞進入紐西蘭的,不需簽證或任何文件,隨時都可以進入紐西蘭,停留時間也不受限制。

英國和持有可以進入英國永久居留護照的殖民地人民、愛爾蘭、加拿大、比利時、丹麥、列支敦士登、盧森堡、摩納哥、荷蘭、挪威、瑞典、瑞士以及法國公民,可以不需簽證入境六個月,但不得在紐西蘭境內從事領取薪水的工作。德國、芬蘭、冰島、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馬爾他等國的觀光客,可以免簽證入境三個月。美國、日本的遊客則可免簽證入境一個月。過境旅客不需任何入境許可,只要備妥續程機票或船票,可以入境作四十八小時的逗留。

所有進入紐西蘭的人,在入出境時都要填寫旅客申報表,但不用出示防疫證明。觀光客的醫療通常是收費的,所以入境旅客最好投保健康險。凡是結核病、梅毒、麻瘋或神經錯亂等患者,或犯罪被判刑一年以上的,或曾被紐西蘭驅逐出境的人,都禁止入境。

由於紐西蘭農牧業及園藝業發達,年產值以億計,因此政府竭力保護境內動植物的健康,採取嚴格管制動植物進口的措施,所以除非非常必要,不要攜入這類物品。一般旅客在進入紐西蘭前,必需填寫一份書面聲明,清楚地列明行李內的食品、植物及肉類。此外,在入境旅客下機前,紐西蘭海關人員會登機在機艙內噴灑殺蟲劑。

根據紐西蘭海關的規定,十七歲以上旅客入境時,除了隨身必需的行李和飾物外,並可免稅攜入香煙兩百支、或雪茄五十支、或菸絲兩百五十公克,以及烈酒類一點一公升,四點五公升餐酒或啤酒,旅客入境攜帶物品的免稅額為五百紐西蘭元。對於攜帶外幣及組幣出入境的金額沒有限制,如果要把剩餘的紐西蘭幣換日外幣,可以隨時到任何銀行及兌換店辦理,但是要扣手續費。觀光客在紐西蘭機場離境時,需付機場稅紐幣十五元。旅客攜帶離境的物品不需課稅,但斯購物品也不退稅:在紐西蘭如有賺取收入,也必須繳付所得稅。

貨幣單位叫做紐西蘭元(N.Z.Dollar),採浮動匯率,每一美元約可以兌換一點五紐西蘭元。每一紐西蘭元分為一百分(Cent)紙幣單位有一、二、五、十、二十和一百元等六種,硬幣單位有一、二、五、十、二十和五十Cent及一、二、五元等九種。這裡銀行的營業時間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九時三十分到下午四時三十分,週末、星期天、國定假日和銀行假期休息。大街及市區大廈內都很容易找到自動提款機,供民眾使用。

在紐西蘭,信用卡使用普遍,最常被接受約有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狄納斯俱樂部(Diners Club)、威莎(Visa)和萬事達(Master Charge)等卡。旅行支票可以在各銀行、各大城市、旅遊區的大飯店和商店使用。

紐西蘭只有一個時區,比格林威治時間早十二個小時。從十月到第二年三月的第一個週末為夏令時間,時間要撥快一個小時。由於靠近國際換日線,時間相當早,因此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最先迎接一天來臨的國家之一。每當紐西蘭時間星期一正午,就是倫敦星期一凌晨十二時,莫斯科星期一凌晨二時,台北星期一早上八時,洛杉磯星期日下午四時,紐約星期日晚上七時。

在紐西蘭購物或享受服務需要附加百分之十二點五貨品稅或服務稅。這裡的家用電力供應都是兩百三十伏特電壓五十周波的交流電,使用其他電壓的電器,應該採用適當的變壓器,不過多數旅館都裝有可供刮鬍刀和錄影機用的一百一卡伏特交流電、二十瓦特的插座,大多數的電力插座都只能用扁平腳約二腳插座,或類似的接駁器。

紐西蘭的電話服務相當進步,電話國碼是六四,國際直撥電話要先撥○○,當地緊急求救電話為一一一,查號合為○一八。公共電話設在旅館及電話亭內,市內投幣電話為紐幣兩角,通話時限為一分鐘,投入硬幣後再開始撥號。卡式電話的電話卡可以在書店、禮品店或其他商店裡購到,有不同的面額。也可以利用公共電話直撥國際電話打回台灣,但僅限對方付費電話。

郵政服務項目有郵遞、電報、電信、傳真和長途電話等。郵局辦公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午八時三十分到下午五時,在偏遠的鄉村地區,許多商店也兼辦郵政業務。買郵票除了到郵局外,超級市場、書店、禮品店和雜貨店裡也可以買到,郵筒為紅色,設在街上路燈邊。

這個國家小費制度並不流行,在觀光區給小費比較普遍,但不一定要給。

在辦公及貼物時間方面,紐西蘭商業機構的辦公時間是由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午九時到下午五時。一般商店及百貨公司的營業時間,通常是星期一至星期四的早上九時到下午五時三十分,星期五延長到晚上九時:但是有些地方改在星期四晚上延長營業。大多數地區的商店在週末早上仍然營業,只有巷弄裡的日用品零售商或乳品店是每個星期營業七天。每個大城市每星期最少有一天營業到深夜,每個地區每周營業到深夜的日子都不相同:有觀光客蒞臨的地區,營業時間通常會比較長。

這個國家有許多國定假日,計有一月一日、二日的新年,二月六日的維坦基日(Waitangi Day),三月的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及耶穌復活節(Easter Monday),四月二十五日的澳紐軍團日(ANZAC Day),六月第一個星期一的女王生日,十月最後一個星期一的勞動節,十二月二十五日的聖誕節和十二月二十六日的聖誕送禮日(Boxing Day)。此外,每一個州也有一天慶祝建川周年的假日,分別為威靈頓日二月二十二日,奧克蘭和北部區為一月二十九日,納爾遜為二月一日,奧塔戈和南部區為三月二十三日,塔拉納基為三月三十一日,霍克灣為十月二十日,馬博羅為十一月一日,坎特布里為十二月一日,西州為十二月一日。

在住宿方面,國內各大城市和觀光區裡都有國際級的大飯店,在比較小的市鎮裡也有比較樸實的飯店:在各地還有許多乾淨舒服的汽車旅館,可供觀光客選擇。此外,幾乎每個小鎮都擁有一塊露營區,區裡有設備完善的露營用地和一些小木屋。紐西蘭有一套全國統一的制度來替飯店和汽車旅館分級,各地的收費標準也不盡相同,每日房租從八十美元至四百美元不等,通常兩歲以下兒童免費,兩歲至四歲收四分之一,五歲到九歲半價,十歲以上至價,房租內已包含了貨物稅和服務稅。

在小型汽車旅館裡,通常擁有一整套廚房設備和餐桌。有的汽車旅館替客人準備早餐,並提供全天候服務。還有一些「汽車露營區」,專供開旅行拖車或自備有帳蓬的遊客使用,有時也有小屋出租,並在汽車營地上對車主提供公共水源、炊具和盥洗設備。

還有一種很好的住宿設備分布在各地的農場裡,這種住宿設備可使遊客與農場主人和家人分享農家的溫馨。這種特別的度假旅遊方式,可使觀光客看到紐西蘭的真正一面,這些農村家庭多牛是非常優秀的主人,每每會使客人有賓至如歸之感。

在飲食方面,紐西蘭有各式各樣的餐廳和家庭式小吃,都很受遊客的喜愛。當地蘆筍、球狀洋前和鮮梨等蔬菜,是外來觀光客心目中的住髓:甘藹在紐西蘭的飲食中,大大發揮了它的功效。紐西蘭的奇異果、蘋果、百香果、博伊森莓、草莓、梨和普林斯甜瓜(Prince Melon)等,都是遊客的最愛。這裡的羔羊肉味道極美,烤羔羊肉或羔羊排都值得一嚐:牛肉的味道也一樣好。海鮮質佳量多,新鮮魚、龍蝦、海蝦、魚子醬、鮑魚和托赫羅阿雙殼貝(Toheroa),都是餐桌上的珍品,出產也相當豐富。在酒類方面,紐西蘭擁有上好的白葡萄酒、優雅的水果酒和品質優異的啤酒。一般說來,在紐西蘭的各大城市裡,都有素質良好的餐廳和正宗的西餐廳,最有名約有中國菜、日本料理、印度菜和義大利菜等。

紐西蘭熱門的購物賣點就是羊皮製品和羊毛產品,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絕對找不到比這裡更好吏便宜的羊皮衣。大部分的商店都展售許多用羊皮、恙羊皮、負鼠、鹿皮、皮草和兜皮製成的外套和夾克。羊皮製的汽車椅套和羊皮地毯都大受歡迎。毛利人的木刻、陶器、樹皮畫、玻璃器皿和手織品等,都是紐西蘭比較重要的手工藝品,極富紀念價值。產自南島西海岸的緣岩,也就足一般所稱的紐西蘭玉,品質雖然比不上中國玉或緬甸玉,但卻是紐西蘭一種獨特的土產,它產量多,可以製成可愛的珠寶、小塑像和裝飾品。

在紐西蘭境內作觀光旅行,通常都以欣賞大自然景觀和作各種戶外活動為主。在室內娛樂方面,這裡沒有豪華的夜總會和多彩多姿的夜生活。到了晚上,觀光客們只能有時在大餐廳和觀光大飯店中看歌舞表演、欣賞音樂會和觀賞芭蕾舞,有時在劇院中可以看到來自倫敦和百老匯的節目。此外,紐西蘭的廣播電視白也經常提供交響樂和當地音樂。一般電影院中,地放映英國、美國和本國的影片。在很多城鎮和村落裡,可以欣賞到毛利族人的音樂和歌舞。

紐西蘭有許多地方可以參觀,在南部的荒野地帶、特納湖和海灣國家公園等地,都是垂釣者的好去處,有許多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的垂釣者,都到紐西蘭來釣鰻魚、鮪魚和馬林魚,其中最難釣的是馬林魚,因為垂釣者必需和這種魚鬧智,否則是不容易釣到的:截至目前為止,被約土來的馬林魚,最大的一條體重記錄重達九百七十三磅。

奧塔戈(Otago)也是一處值得參觀的地方,這裡是由無數雜亂石頭和荒蕪的青色山丘所組成的乾涸地帶,這個地方類似沙漠,但是一年四季分得十分明顯,有嚴寒的冬天,有炎熱的夏天,有金黃色落葉的秋天和百花盛開的溫暖春天。從奧塔戈可以深入西部的峽灣地帶,這裡險峻陡峭的山峰從陷在無限深淵的冰河峽谷中矗起,景觀非常壯麗:在冬天的時候,有許多滑冰的人,到這裡來享受在冰雪上滑行的樂趣。

[編輯] 威靈頓市風光好

[編輯] 第一大城奧克蘭

[編輯] 英國化的基督城

[編輯] 第四大城丹尼丁

[編輯] 觀光中心皇后鎮

[編輯] 港口城市納爾遜

[編輯] 小漁港阿卡羅阿

[編輯] 北帕麥爾斯頓

[編輯] 世界最東的城市吉斯伯恩

[編輯] 噴泉城市懷拉基

[編輯] 第五大城漢彌敦

[編輯] 雙子星市納皮爾

[編輯] 各具特色的城市

皮克頓(Picton)是南島東北部的港口城市,瀕臨威托希灣,南距布倫亨三十五公里。它本來只是一個村落,一八六四年因西邊的瓦卡馬里納河附近發現了金礦,因此得到快速的發展,人口也告猛增。一八七六年成為自治鎮,現在是超自基督城南島鐵路線的北方終點站,也是一號高速公路的起點,並且有定期輪渡通威靈頓。這個擁有四千名人口的小港都,是南島遊覽區的一個中心,有肉類冷凍、魚類加工和一般機械工業,從這個深水港輸出的主要物資有羊毛、穀物和水果。

皮克頓也是一個商業中心,這裡有水上飛機帶觀光客在空中觀賞美景。一艘古老的回聲號商船,也被人拖到皮克頓的海灘上,充作當地遊艇俱樂部的會所。皮克頓博物館的展示中,歐洲先民來此奮鬥的經過,歷歷在目。另外,維多利亞多明是欣賞皮克頓市景的好地方:附近的馬爾波羅灣風景優美,還有一條聚集十二家釀酒廠的小街,以及水上活動中心的許多設施,如室外奧林匹克標準的大游泳池、室內溫水池、兒童池、礦泉池和蒸氣浴等,都是休憩的好地方。

布倫亨(Blenheim)是紐西蘭南島東北部的郡級城市,坐落在懷勞平原(Wairau Plain)上,在一八四七年時才設居民點,一八六四年發現金礦後迅速獲得發展,一八六六年設鎮,一八六九年設市,現在成為幾條主要公路和南島鐵路幹線的交通樞紐,並以北憐的皮克頓為港口,是周圍農牧區的服務中心,設有輕型機械、汽車車體和食品加工等工廠。

這個人口兩萬三千多人的城市之所以有名,一部分要拜一片廣大的蒙大拿(Montana)葡萄園所賜,這些葡萄園把布倫亨變成紐西蘭的一個主要造酒區。市內的布雷秀(Brayshaw)博物館公園裡,有殖民時期的建築、農場、機器和迷你型的鐵路,以及座落在緬(Main)路上的殖民時期的小屋等,都是頗具特色的古蹟。不過布倫亨市內最有名的卻是一度是荒地的普克庫拉公園(Pukekura Park),它有美麗的花園、可愛的湖泊、厥類植物、噴泉和夜晚五彩光亮的瀑布。附近的格拉斯米爾湖(Lake Grassmere)也是值得遊客參觀的地方,這是一處製鹽的場所,這裡的海水被堵成一個個淺淺的鹹水湖,然後等它蒸發,直到剩下亮晶晶的白色結晶鹽為止。

布倫亨面臨的是一個出名的庫克海峽(Cook Strait),是分隔紐西蘭南、北兩島的海上通道,它連接塔斯曼海和南太平洋,最窄處約二十三公里,平均水深一百二十八公尺,水流湍急多變,風大浪險,不利航行,北島威靈頓和南島布倫亨之間的火車輪渡假此相通。

羅素(Russell)港以前的名稱叫做科羅拉瑞卡(Kororareka),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早在一八○九年英國移民初來這裡的時候,把它變成紐西蘭第一個白人聚落,外國的傳教士也是首先在這裡打下了他們的基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早期,這裡有數不盡的捕鯨船、商船和探險家,色情與違法生意充斥,在小小的濱海區裡就開設有三十家酒店。一八四○年曾被選為紐西蘭的首都,一八四一年遷都至奧克蘭

這個只擁有五百多名人口的小市,它的位置在北島北部群島灣的東南岸,灣裡大小島嶼星羅棋布,碧水無波,風光絕美,是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這裡是紐西蘭第一個首都所在地,銀行、郵局和海關都是在這裡首先設立,有公路通往奧克蘭,在它的深水港灣中,停泊著遊覽、捕魚和捕牡矚的船隊。現在這裡是生產和售賣遊艇的基地,並且是有垂釣族和偏好歷史的遊客所需要的環境,它有一股小巧、安靜、平和的氣氛,市政當局也努力將這個城市維持著十九世紀維多利亞的風貌。每逢聖誕節和新年,渡船就會載來許多遊客,使市面熱鬧起來。市區建於一八三五年的基督教堂,牆上的彈孔還被保留著,讓遊客想起一八四五年這裡被毛利人圍攻的情景。當時羅馬天主教的傳教士為了安放一架印刷機,特地在羅素港建築了一座被稱為巴里爾大廈的建築物,現在仍然完好如初。在當地的庫克船長紀念博物館(Captain Cook Memorial Museum)中,主要收藏早期歐洲殖民地留在當地的遺物,包括毛利文化的樣品、戰爭工具、捕鯨用具,以及早期商人和傳教士的遺物。館內還展示庫克船長因德弗號遠洋帆船的模型,大小為原船的四分之一。博物館附近的馬爾伯勒公爵(DukeOf Marlborough)飯店,是頗具特色的旅館兼酒吧,用親切的態度為觀光客服務。

米爾福德峽浬(Milford Sound)是南島西岸風景最好的一個城市,它的位置在皇后市的西北方二百九十九公里處。這裡山水奇佳,遊客們可以住進坐落在市中心區的米爾福德峽灣觀光大飯店,在旅館部的套房裡,可以眺望到米爾福德灣的全景。

這裡是全世界最美的地方之一,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觀」:同時也是全球少數最潮濕地方之一,年雨量高達七千二百公釐,它有雪筆、錯雜的峭壁,以及發光的湖水等。這裡有一座海拔約一千七百公尺三角形的米特里(Mitre)山峯,筆直地聳立在水面上。對岸飛濺著波文瀑布全景,還有直通海邊的李昂大巖壁和遍布羅克山的壯麗景色。不時可以看到從鄰近郊區機場起飛的輕便遊覽飛機在峭壁、隘口和瀑布之間穿梭飛行。觀光客們如沿著陸路到米爾福德峽灣旅行,在從德亞納前來的路上,沿途山巖陡峭,森林密布,風景之隹,是筆墨所難以形容的。在離開德亞納後,旅客開始作全程七十四哩的米爾福德峽灣之行,繞過峭壁高聳的湖,然後沿著光彩煥發的艾格林頓河前進。這條河曲折地流過草原,穿入森林,插入艾爾山和利文斯敦山兩峰之間。途中還有一個像鏡子般的古恩湖,湖面上反映著積雪的山峰和樹林滿山的斜坡。海拔兩千七百四十公尺克麗絲汀納山的倒影,在水中隨波伸縮,此情此景,像是仙境幻鄉。乘坐一種紐西蘭原來設計為貨運的大型平底船,深入峽灣悠然平緩的行駛在水中,更能體驗峽灣的壯麗,拍攝下沿途多變的景色,可作永生的回憶,同時還能看到許多活躍在水中崖旁的魚類和野生動物:如果想要稍具刺激、享受一下速度感,則可以選擇峽灣噴射艇(Milford Jet),除了馳聘的樂趣外,也有機會更為接近野生動物。

在一些峭壁上,可以看到雪瀑飛懸和冰河倒豎的奇景。還有一些沿途的山谷非常狹隘,天空幾乎全被樹木和山岳遮蔽。有時道路又穿進一些大巖壁裡,看來好像已經此路不通,到此為止:其實這條道路不久後就連接到一條名叫「荷馬隧道」(Homer Tunnel)的山洞中,這條山洞買通了一公里長的一座山嶽巖石。在底下四百呎的山邊,有個狹隘約克里島峽谷,中間有湍急的河流、道路、瀑布、茂林和以前開路工人的墳墓:在六哩半的路程內,道路降低了兩千三百呎,然後就到達米爾福德峽灣。

在市區西邊的米爾福德灣是塔斯曼海的峽灣,由海水侵入冰蝕谷形成,寬約兩哩,伸入內陸十二哩。一七九二年第一批歐洲水手到達這裡前毛利人就在此地開採綠岩玉。現在這裡成為峽灣國家公園最北部的峽灣、米爾福德小道的終點,盛產小龍蝦。

韋斯特波特(Westport)是南島西北部的港市,東北與納爾遜相距兩百一十一公里,瀕臨布勒河河口,一八七三年設市,一八五九年這裡發現煤礦和金礦,曾開採約半個世紀,現在是國內主要煙煤產區。這個擁有六千多名人口的小城市,氣候爽適,一月份的夏天氣溫為攝氏十二度至二十度,四月份秋天為十度至十七度,八月份冬天為五度到十三度,十月份春天是八度到十五度。這裡工商業活躍,開設有釀酒、煤氣、針織、鋸木、魚罐頭、機械和鐵路檢修等工廠。

凱塔亞(Kaitaia)是北島北部的太平洋西岸城市,也是北島最北部奶牛、綿羊飼養場和蘑菇培植場的商業和行政中心,有公路通奧克蘭。生產農業機械設備、水泥製品、乳品和石灰等。附近的「九十哩海灘」,是戲水的好地方。這個有六千名人口的城市,設有一座極北地區博物館(Far North Regional Museum),它的收藏品中包括一間殖民時代的展覽室、毛利文物和一隻重新塑造的恐鳥。還有一大間展覽室,收藏有德蘇爾維爾(de Surville)的鐵錨和其他相關的展示品。另外還有諾斯伍德(Northwood)的攝影珍藏。

凱坦加塔(Kaitangata)是紐西蘭南島東南部太平洋岸城市,一八五五年才有人定居,一八八七年設為自治鎮。現在是這個國家主要煤礦區之一,也是綿羊、奶牛飼養地區的中心,擁有居民約兩千名。

霍基蒂卡(Hokitika),從前被稱為「南半球奇幻城」,是南島西岸的城市,瀕臨霍基蒂卡河的河口,曾因發現金礦而繁榮一時。一八六六年因澳大利亞採金者湧入,曾使當時的人口猛增至五萬。一八六八年設自治鎮,人口下降,現在剩下不到一萬人。當地有牛、羊的飼養業,還有採金業和伐木業,附近還出產一種綠玉石。這裡設有釀酒、乳品、機械和鋸木業等工廠,並且是前往霍基蒂卡河峽和卡尼里(Kaniere)湖旅遊的休憩處。但是這裡一年中有一百四十四個陰雨綿綿約雨天,年雨量高達三十公釐。霍基蒂卡有西海岸主要的飛機場,當地值得參觀的地方還有歷史博物館、綠岩工廠、金礦區、淘金地,以及無翅螢火蟲飛舞的小山谷。

格雷茅斯(Greymouth)南島西部的港市,過去因發現金礦而繁榮,金礦枯竭後成為伐木業和煤炭工業中心,現在是南島西海岸區的最大城市,有八千多名人口,有六號公路和鐵路北通韋斯特波特,南達霍基蒂卡。當地有綿羊、奶牛飼養業和乳品業。並有煤氣、釀酒、鋸木和水泥等工廠。在洛德(Lord)街的藝術畫廊,用各種多煤體方式展示,內容豐富。

市郊還存有的紐西蘭最早的一座煤礦和當時的簡陋器械、仿照早期採金時期實況而複製的金礦區,都值得參觀。

里夫頓(Reefton)是南島伊南阿瓦郡的城市,位於韋斯特波特東南方,歷史相當悠久,市名是根據這裡有名的石英礦脈而取的。這一帶蘊藏著豐富的金礦和煤礦,市區裡的礦業學校(School of Mines)和黑點博物館(Black’sPoint Museum),對這兩礦的碎煉過程,有詳細的說明。現在採煤業為當地的經濟支柱,還有鋸木廠和乳品廠,產品大部份經鐵路運往南島的東海岸,擁有五千多名人口。

托科羅亞(Tokoroa)是北馬中北部的城市,東北憐羅托魯阿,地處牛羊飼養區和大型人造林區,是市場和服務的中心,有乳品、通用機器和鋸木等工廠。這個擁有兩萬一千名人口的城市,有鐵路向西北通往奧克蘭。紐西蘭林業產品有限公司在這裡建有全國最大的私人住宅區,並在附近的金利斯(Kinleith)設了一座紙漿兼造紙大工廠,隨著這家紙廠的發展,托科羅亞也跟著成長。

蒂馬魯(Timaru)是南島東部的港市,臨坎特布里灣,坐落在南島鐵路幹線上,是來弗爾斯郡和坎特布里平原南部的人工港。當地產有羊、奶牛、穀類和水果,設有農具、農機等小型工廠,主要輸出物資為凍肉、木材和羊毛等。這個擁有二萬二千名人口的城市,陽光充足,氣候溫和,海灘風光綺麗。市內值得參觀的地方有威蒂(waiiti)路四十九號的阿根泰(Aigantighe)畫廊,收集有自一八五○年以來的紐西蘭繪畫,並設有雕塑公園,展示各時期的名家作品。位於怕斯(perth)街的南坎特布里博物館,收集展示的是毛利人及歐洲人在紐西蘭的發展歷史。蒂馬魯植物園珍藏了不少標本樹、厥類植物的珍貴品種,以及美麗的溫室花房等。此外,在聖瑪麗教堂的高搭上,可以眺望壯麗的南阿爾卑斯山,蒂馬魯也是前往南阿爾卑斯山遊覽的基地,因此它本身也是一個旅遊城。

新普里茅斯(New Plymouth)是紐西蘭北島西南部的港市,位於文格蒙特山麓,瀕臨北塔拉納基灣(North Taranaki Bight),是歷史上一個相當有名的地方。這裡在一八四○年吸引了歐洲移民,一八四一年始建居民點,後來的移民和當地毛利人因土地問題發生糾紛,終於引發了一八六○年的塔拉納基戰爭。這個擁有四萬名左右人口的城市,現在是國內乳品業的中心,市內有很多公園,又因為與文格蒙特國家公園鄰近,所以也成為遊覽勝地。這裡有人工港,是國內重要港口之一。附近塔拉納基西海岸外有一大片天然氣田,叫做茂伊(Maui)油田,是紐西蘭的一個重要能源基地,它的輸氣管道就是經由這裡輸往奧克蘭市。市內有一座哥維特.布魯斯特美術館(Govett-Brewster Art Gallery),是紐西蘭國境內當代藝術的最佳珍藏地之一,代表人物大多數是紐西蘭知名的藝術家,包括有巴特里克亨利(Patrick Hanley)、米契爾尹靈渥斯(Michael Illingworth)、麥卡洪和布倫特汪(BrentWong)等人的作品,這裡還是倫萊(Len Lve)活動雕刻、繪畫和影片的重要收藏地。

這個城市還有不少名勝值得參觀,建於一八四五年的聖瑪麗教堂,是國內最古老的石造教堂,也是教堂牧師宅邸的遺蹟,曾由古蹟信託公司(Historic Places Trust)整修過。李奇蒙別墅(Richmond Cottage)也是由這家公司整修過,它曾經是第一批歐洲移民中三個家庭的住所。荷沃斯(Hurworth)別墅建於一八五五年,是匹度擔任紐西蘭總理哈利阿特金森(Harry Atkinson)爵士的住所。

在距離新普里茅斯二十九公里處,有一處佔地二百六十公頃的公園,展出世界上最好的杜鵑花。附近的普凱提杜鵑信託公司(PukeitiRhododendron Trust),是一處野生鳥類保護區,坐落在凱塔克(Kaitake)和保阿凱(Pouakai)兩山之間。不遠處還有保阿凱野生動物保護區和動物園,那裡的灌木杯中棲息有多種鳥獸。

艾格蒙特(Egmont)國家公園,位於北島西部,這個公園以文格蒙特山為主,氣勢雄偉的突出在南塔拉納基灣和北塔拉納基灣之間,海拔兩千五百一十八公尺,是北島的陸標。這座美麗的死火山,一年四季可以提供不同的活動,叢林、瀑布、嗤嗤白雪的山頂,形貌酷似日本富士山。附近的賀立德(Hollard)花園,搜尋了世界各國奇花異卉,為公園肥沃的火山灰泥作了最好的安排。登山攀岩、健行溯溪之餘,還可以看到不少當地的野生動物:冬天這裡又是最佳滑雪勝地,因此一年四季遊客都源源不斷,來此尋幽探勝。

[編輯] 因弗卡吉爾(Invercargill)是南島南端的城市

派希亞(Paihia)是北島東北部群島灣北岸的一個城市,現在是北島新興的熱門觀光地,是前往遠北(Far North)的根據地,以及乘船遊覽島嶼灣的基地,隔著海灣與羅素港遙相呼應。

這個歷史上小有名氣的城市,早在一八二三年就成立了傳教站,傳教士們在這裡建造了紐西蘭的第一艘大船,一八二六年在海邊舉行下水典禮。一八三四年,第一本毛利文的聖經在此地誕生。在這裡威廉紀念教堂的禮拜堂內,有一架可以奏出十一個音階的手搖管風琴,還有殖民的歷史一字字的刻在墓園裡。在凱利塔爾頓(Kelly Tarlton)的船難博物館內,收藏了一系列從紐西蘭附近船難事件中搶救出來的遺物,有金、銀、錢幣、青銅、寶石、小裝飾及其他物品。市區東北伸入海中的貝瑞特(Brett)角外海,有一座由海融作用而形成的石洞狀巨山石,乘船由其中穿過,既驚險又刺激,值得一遊。

維坦基(Waitangi)是紐西蘭歷史上重要的地方,位於派西亞的北鄰,一八四○年毛利族的酋長與英國官方代表在此簽訂了維坦基條約,從此以後紐西蘭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毛利人也開始受到英國人的保護。市內的維坦基條約紀念館,門前紐西蘭、英國國旗,以及毛利人的族旗迎面飄揚,館內展列著紐西蘭先民開拓的史料,還有許多毛利人的手工藝品。這裡的毛利人集會所豎立著各部族的圖騰標誌,上面雕刻著代表性的圖案:一艘可載一百五十人,長三十七公尺的戰船亦在此展覽,每年的二月六日維坦基紀念日才下水一次。由於群島灣一帶受亞熱帶氣候所影響,氣候溫暖,陽光普照,海產豐富,是海釣者的天堂:同時這裡也是早期毛利人和歐洲移民定居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歷史重鎮,擁有不少古蹟。臨海的高爾夫球場,開礦漂亮,愛好此道的遊客,還可在此享受揮桿之樂。

凱利凱利(Kerikeri)位於維坦基西北方二十三公里處的一個漂亮港口邊,是一個擁有許多古建築、充滿歡笑的小城,只有不足兩千名的居民,種植了許多紐西蘭最好的柑桔和熱帶水果,包括好幾公頃甜美的奇異果在內。這裡良好的氣候和輕鬆的生活型態,已經吸引一些有創意、具藝術氣息、且悠哉遊哉的居民,使這個地方成為手工業和度假別墅中心。

旺嘎雷(Whangarei)是北島東北部的港口城市,瀕臨旺嘎雷港灣,一八三九年首批歐洲移民到達這裡,一八九六年設市,有鐵、公路通往奧克蘭,現在是綿羊、乳牛和水果產區的服務中心。有紡織、化肥、玻璃、水泥、機器和煉油等工廠。全市約有四萬五千名居民,有堂皇的深水港口,還有許多高品質的休息站。市內的克拉芬時鐘博物館(Clapham ClockMuseum)內收藏有四百個十七世紀的時鐘。瑪吉麥德登(Margie Maddren)厥類植物中心和雪室位於第一大道,收集有八十多件當地的不同植物。在塞懷恩(Selwyn)大道盡頭,可以欣賞到手工藝工作者的製作過程。阿貝(Abbey)山洞位於阿貝山洞路,未經人工破壞的石灰岩洞內,有令人驚艷的自然景觀。在凱堤雅的夜屋參觀奇威馬和神秘的螢火蟲生活,是一種特殊的經驗。另外這裡吸引遊客的賣點還有安全海灘、圖圖卡卡(Tutukaka)深海釣魚場、漂亮的公園、保留區、野餐地和灌木叢步道等。這裡設有資詢中心,提供有關旅遊地點與各項活動的資料。

懷希(Waihi)是北島北部東岸的城市,一八七五年在它的北方發現了金銀礦,市郊的馬撤出(Martha Hill)是最大的礦源,通氣坑深達地下五百多公尺。一八七八年建鎮,金礦一直開採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這個城市現在只有五千多人口,是當地乳品產區的服務中心,設有乳品加工、收音機、家用器具、水泥製品、機器和鋸木等工廠。

懷烏庫(Waiuku)也是北島北部西岸的城市,位於奧克蘭南方、懷希的西方,臨懷馬庫河口灣。一八四三年建為港口,一九五五年設市,現在是乳品產區和多種經營農業區的貿易和服務中心,設有輕機械、修船、黃油、服裝和製鋼等工廠。市東北的格倫布魯克建有紐西蘭的第一家鋼廠。全市約有一萬名居民。

陶朗嘎(Tauranga)是北馬中北部東岸的港市,有很久的歷史,一八三八年傳教士首次抵達這裡。一八六四年毛利戰爭時,成為帕門(Gate Pa)之役激戰的地點。它的位置在通往兩百八十七公里外奧克蘭東岸鐵路的幹線上,有毛利戰爭中為了防禦毛利人而興建的工事蒙茅斯堡(Monmouth Redoubt),現在成為教區公墓,有許多英軍將士長眠此地。市內的古建築有一八四七年興建的埃爾姆斯傳道堂(Elms Mission House),還有位於十七大道一五五號介述先民歷史的陶朗嘎歷史村,以及好幾個美麗的公園、瀑布等。這個城市現在約有七萬名居民,是附近一帶農業區的服務中心,盛產牲畜、水果和蔬菜,並有油庫的設施,還有水泥、服裝和印刷等工業。市區東北方的深水港,有大批羊毛、肉類、乳品、紙和木材等由此輸出。

陶馬洛努伊(Taumarunui)是北島中西部的城市,約有一萬名居民,它的位置在翁加魯(Ohura)河和旺阿努伊河的匯合處,坐落在蒂庫伊蒂國家公園公路和北島的鐵路幹線上,有鋸木、乳品、機器、水泥和預鑄房屋等工廠。

布拉夫(Bluff)是紐西蘭最南部的港市,它的位置在南島南部布拉夫灣的西岸,這裡有興建於一八六七年紐西蘭最早之一的鐵路,通往北方十七哩處的因弗卡吉爾。這個擁有三千多名人口的城市建有深水港和面積一百一十平方哩的人工島,它的特殊設備可使停泊的海輪不會受海潮的影響。這裡設有大型的肥料廠,以及擁有一百三十七公尺高大煙囪的蒂懷角(Tiwai Point)煉鋁廠,每年可以生產二十四萬四千噸的鋁。還有通用機械、冶金和煉油等工廠。在對外貿易方面,輸出凍肉、魚、牡矚和羊毛。在一些道路兩旁的鹿園裡,飼養成千上萬隻的鹿,生產搶手貨的鹿茸,有很大的經濟效益。

蒂阿羅哈(Te ArOha)是北島北部的郡轄市,只有五千名人口,建於一八八○年,當時是新發現金礦區的河港。一八八六年設鎮,一八九八年設市。現在是懷霍皮亞科盆地乳類產品區的商業中心,有水泥製品、製革和機器等工廠,附近有著名的礦泉療養地。

旺阿努伊(Wanganui)是北島西南部的港市,鄰近旺阿努伊河口。一八四一年紐西蘭公司在這裡建立居民點,一九二四年設市。是附近羊、菜牛和奶牛產區的服務中心,有食品加工、毛紡、服裝、印刷和機械等工廠。卡普尼天然氣田有輸氣管經過這裡。這個擁有四萬多名人口的港市在對外貿易方面,輸出以羊毛、肉類和乳品為主,輸入為水泥、煤和化肥。市內主要的名勝有全國最大的私立寄宿學校之一的吐阿努伊學院、戰爭紀念堂和沙金特美術館(Sarjeant Gallery)。位於女王公園內的沙金特美術館,是全國設立最早的本土性美術館,展出紐西蘭永久性的珍藏,包括十九和二十世紀以來的油畫、水彩畫和版畫。館內還有同時期的西方藝術品,有英國油畫、水彩畫、版畫,以及包括波謝提(Psccettl)的素描在內的歐洲作品。另外還有敘述同時期攝影術的丹頓珍藏(Denton Collection),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卡通和海報展。 這個城市的旺阿努伊河是北島中部的河流,源出腦魯魯霍伊山西坡,向西北轉南流,注入塔斯曼海南塔拉納基灣,全長兩百九十公里,流域面積七千三百八十平方公里。它並不是清澈見底的清流,多泥的河床遭塔斯曼海沖刷,不過卻是紐西蘭境內可以航行的最長的一條河川。近年來,有很多遊客到這條河上划獨木舟和玩噴射艇,這些舟艇都是由旺阿努伊市中心出發,要不就是由附近發展最快的名勝霍利洛奇酒廠(Holly Lodge Winery)啟航。

當地還有一些地方值得參觀,其中的毛托阿花園(Moutoa Gardens)裡有座紀念碑,是為緬懷在十九世紀戰爭中支持英軍的毛利人及毛利首領特蘭吉胡維努伊(Te Rangihuwinui),又稱肯普少校(Major Kemp)而建。

在旺阿努伊地區博物館裡,收藏了許多毛利人的文物,以及曾經一度在旺阿努伊河中航行過的獨木戰艦「特馬塔.奧.霍圖羅阿」(Te Mata-O-Hoturoa)號。另外還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林道(Lindauer)繪畫作品。市郊的仕里山(Durie Hill)上有一座紀念塔,搭乘電梯上升六十六公尺,或攀登一百七十六級階梯上去,絕對不虛此行,在上面可以欣賞到壯麗的市區和美麗的河川:天氣好的時候,還可以看到南島。維吉尼亞(Virginia)湖人潮絡繹不絕,這裡有座彩色噴泉。附近的普奇蒂(Pukiti)聖保羅教堂,也是有名的古建築,內部裝飾的全是毛利人的雕刻和土庫土庫窗櫺。兒童最喜歡的則是漂亮的澳紐軍團步道和白雄鹿公園裡的遊樂場。在市區的西郊,巴森植物保留區(Bason Botanical Reserve)和布須(Bushy)公園,也都是有名的風景區。

凱古拉(Kaikoura)是南島的一個濱海港市,因為它是世界級的賞魚景點,因此已成為紐西蘭的一個重要的觀光城市。這個位處山海之交的港市,因為外海峽谷湧升的水流與南極洋流匯合,形成冷熱激盪的局面,海中滋養的微生物特別豐富,小魚吃微生物,大魚吃小魚,形成特殊的生物鏈:海洋科學家估計,鯨魚一天可以吃掉上噸的食物。經常露面的鯨魚共有十五種之多,他們已把凱古拉列為迴游途中重要的食物補給站,不時有鯨魚徘徊不去,與賞鯨船的人類同樂。從每年六月開始進入南半球的冬季,天候雖然會變得較不穩定,但卻是賞鯨的最好時間,這時人們在海上可以看到鯨魚露出水面噴氣及大尾鰭拍浪的場面。觀光客在這裡還可以回首欣賞陸地冰山的壯觀景色,偶爾也會有大群的海豚和海狗湧來湊熱鬧,至於賞鯨船旁的美麗海鳥,更是多不勝數。又因凱古拉在毛利語中的原意就是以龍蝦為食物的意思,因此這裡盛產龍蝦,在市內到處都可以看到現煮龍蝦的攤位,香味四溢,令人垂涎。

下哈特(Lower Hutt)是北島南部的城市,和南邊的威靈頓為鄰,為高度城市化的哈特河谷地區的重要商業中心,全市有六萬六千多名居民,下哈特河谷都會區人口則超過十一萬。這個城市建有汽車裝配、塑膠、玻璃、鐵路修配和機械等工廠,並設有許多研究機構。市內的道斯美術館(Dowse Art Gallery)設在市政中心內,專門收藏當代紐西蘭藝術品,但是也有一些是比較早期的作品。

上哈特(Upper Hutt)也是紐西蘭北島南部的城市,位於哈特河谷,靠近威靈頓,建於一八四八年,是人哈特地區的一部分,主要是居住區,有二萬二千名人口,市內擁有機械、輪胎和疫苗製造等工業,是附近一帶著名的獸醫中心。

海倫斯維爾(Helensville)是北島西北部的港市,它的位置在奧克蘭的西北方,坐落在凱伯拉港(Kaipara Harbour)南端,是一個美麗的旅遊城。凱柏拉港是北島西北部塔斯曼海的海灣,面積兩百平方哩,有許多狹窄小灣伸入內陸,海岸線全長超過兩千哩。

塔卡普納(Takapuna)是北島北部的城市,位於奧克蘭以北約五公里處,是中奧克蘭地區的組成部分,東臨索恩灣和蘭吉托托海峽,南鄰貝斯澳特,北郊有普普基湖。這個城市主要是奧克蘭近郊的住宅區,有七萬多名人口,多數為毛利人,有小規模的農業和製造業。

馬納考(Manukau)是北島北部的城市,一九六五年由馬納考部和馬納韋拉市合併而成,現在有十八萬多名人口,全市面積廣達兩百一十八平方哩,大部分是農田,其他的是工業區和住宅區。這裡建有國際機場,有半島鐵路幹線通過這裡,公路更是四通八達。有乳品、冷凍、羊毛、鋁、塑膠、水泥製品、合成纖維和機器等工業。

利特爾頓(Lyttelton)位於南島東部,瀕臨利特爾頓港灣,是基督城的港口,有鐵、公路經隧道貫穿波特山通基督城,並與坎特布里平原溝通。港內水深十公尺,可以停泊大船。這個擁有五千名人口的港市,居住空間非常有限,大部分平地用作碼頭、倉庫、火車調車場、辦公機構和石油轉運站,附近小山上有住宅區。有修船和服裝等工業。輸入石油產品、化肥、綱鐵。輸出以羊毛、乳品、小麥、冷凍肉和木材為主。

[編輯] 瓦納卡

亞歷山大德拉(Alexandra)是紐西蘭南島南部的城市,位於克盧薩河和馬努希里克亞河的匯合處。一八六二年當地發現金礦,一直開採到一九六三年止。現在這裡約有五千名居民,四郊農區賽羊和種植水果,水果加工是這裡季節性的行業。交通非常方便,有鐵、公路通往丹尼丁,市區本身已成為度假勝地。

馬陶拉(Mataura)南島南部的城市,濱馬陶拉河,坐落在南島鐵路幹線上,有三千五百多名居民,市內擁有乳品、化肥和造紙等工廠。

利文(Levin)是北島南部的城市,位於馬納瓦圖平原的南部,距離海岸約十公里,地當北島鐵路幹線,也是公路交通的樞紐,因此交通非常方便。這個擁有一萬八十多名人口的城市,設有乳品加工、肉類加工、化肥、服裝、針織、水泥、機械、電機和傢俱等工廠。西郊有霍羅溫努阿湖。 馬斯特頓(Masterton)是紐西蘭北島南部的城市,它的位置坐落在通往威靈頓的鐵路幹線上,約有兩萬名人口,是綿羊、奶牛、水果和穀類產區的服務中心。有乳品、毛紡、鋸木、服裝、農具、塑膠和水泥等工廠。

斯特拉特福(Stratford)北島西部、新普里茅斯東南方的城市,座落在艾格蒙特山東側,約有七千多名居民,位臨帕蒂阿河,本來是為了紀念莎士比亞而命名為帕蒂阿河畔斯特拉特福。這裡有鐵、公路通往新普里茅斯,是牛羊的貿易中心,以及文格蒙特山區的旅遊中心。當地有多種輕工業,氣候良好。

泰哈皮(Taihape)是北島中南部的小市,臨豪塔普河,市區坐落在通往威靈頓的主要鐵、公路線上,因此交通稱便。這個擁有二十多名居民的小市,現在是奶牛和綿羊飼養區的服務中心,有機器、鑄鐵、製銅、水泥製品和傢俱等工廠。

[編輯] 占丹島首迎朝陽

占丹群島(Chatham Isiands)是南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它的位置在紐西蘭以東八百公里處,包括了十個海島,陸地總面積九百六十三平方公里,主要由火山岩構成,但是從島上有石炭岩地區上看來,表明了這些群島過去可能曾經是屬於紐西蘭的一部分。

大約在公元一二○○年左右,來自東太平洋的玻里尼西亞漁民首先往這裡移民,被稱為莫里奧里人(Morioris),他們登陸後船隻觸礁擱淺,但是島上卻沒有大樹可供他們建造獨木舟繼續前進,只好就在這裡住了下來,並且發展出自己的文化,今天在莫里奧里人的樹上雕刻中,還可以看到這些文化的遺跡。

第一位望見占丹群島的歐洲人是威廉布勞頓中尉(Lieutenant William Broughton),時當一七九一年。一八三五年,有一支紐西蘭的毛利人來到占丹群島,並且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將他們當作奴隸使喚。一八四○年歐洲人前來移民,一八四二年由紐西蘭兼併,一八六五年引進綿羊。莫里奧里人的人口最多時有一千多人,但是到了一九○○午時只剩下了十二人,是因為遭遇到疾病、大屠殺及長期的孤獨寂寞而減少:現在的世界上,大概已經沒有純種的莫里奧聖人了。一九一三年群島上設立無線電台,最大的任務是每天播放海上天氣預報,同時兼收海上遇難船隻所發出的求救信號,也接收所有紐西蘭沿岸遇難船隻發出來的緊急呼救信號。

這個多風、寂寞、寒冷和潮濕的群島,平均溫度七月份為攝氏七點四度,一月份為十四點二度。年雨量八百四十八公釐,雨量每季平均分布,多吹西南風,有海中哺乳類動物和南極附近地區的鳥類在這裡棲息,住在紐西蘭本土的人很少會冒險到這裡來,負有任務的科學家是這裡常客。由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吹向紐西蘭的暴風雨和冷氣團,也必先經過占丹群島,因此這裡也就成為最有價值的氣象預報站。

島上出口羊毛和牲畜,成為經濟的支柱:當地海域中出產的鱈魚和小龍蝦,也成為經濟上的一項進帳:小龍蝦外銷到紐西蘭本土、澳大利亞和美國。此外,紐西蘭農業部在這些群島上成功地繁殖了蜜蜂,不但多了些額外的蜂蜜收入,還替島民增加了新的工作機會。島上另有四千多公頃沼地泥炭。

占丹群島現在由紐西蘭毛利和島嶼事務部委派專員管理,居民以歐洲移民後裔最多,也有一些毛利人,全島共有七百八十多名人口。島上有座電話交換台,搖動電話上的把手便可以接通電話台,島民可以透過雙向的無線電通訊打電話到紐西蘭本土。島上也有以柴油為燃料的中央發電系統,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住戶都有電用,有些人必須在自家的後院裝一部發電機。一般說來,住在占丹群島上的人,必須要有自得其樂的心理準備才容易過日子,同時也必需是個喜愛戶外活動的人,而且還要能和一小群人相處好長的一段時間。因此橄欖球、釣魚和浮潛、潛水等運動最受當地人的歡迎。

這個地方和紐西蘭其他地方聯繫相當困難,每五天只有一班飛機由基督城飛抵占丹群島,回紐西蘭本土的回程機票並不便宜。一艘生銹的霍姆黛爾(Holmdale)號的古老商船,每個月航抵占丹群島一次,帶來了群島居民的所有補給品,包括了麵包、雜貨、汽油,以及在紐西蘭本土錄製的電視節目錄影帶。

占丹群島雖然落後,什麼都不方便,但是至少有一項領先於世界各地,那就是它有三座島嶼就在國際換日線旁只隔幾吋距離,使得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看見太陽的地方,全世界的時區就是從這裡開始。

在島上最主要的城市懷唐奇(Waitangi)市,有一個九個洞的高爾夫球場,雖然市內也有音樂會、酒店和宴會,但是紐西蘭本土來的居民,還是受不了那種與世隔絕的孤寂。

庫克群島受托管

庫克群島(Cook Islands)是南太平洋中的紐西蘭領地,位於紐西蘭東北方三千公里處,散列在南緯八度至二十三度和西經一百五十六度至一百六十七度的海域內,陸地總面積共有兩百四十一平方公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

南庫克群島的主鳥為拉羅東加,另有文圖塔奇(Aitutaki)、阿蒂歐(Atiu)、曼加亞(Mangaia)、毛基(Mauke)、水塔洛(Mitiaro)、馬努埃(Manuae)、帕默斯頓(Palmerston)和塔吉台(Takutea)等島。北庫克群島則有馬尼希基(Manihiki)、拉卡漢加(Rakahanga)、潘林胡(Penryhu)、普卡普卡(Pukapuka)、拿騷(Nassau)和薩旺羅(Suwarrow)等環礁。南庫克群島除了主島拉羅東加外,其他離島可以對遊客提供一些住宿設備,還有一些原始島嶼都是隆起的環狀珊瑚島,在高高的沿岸峭壁附近有許多暗礁。北庫克群島都是由環礁組成,地處偏遠,產物少。

這個群島第一個玻里尼西亞聚落大約形成於公元七○○年,前來的移民可能來自社會群島(Society Islands)。第一批發現北庫克群島的歐洲人,是西班牙人曼達納(Mendana),他在一五九五年經過普卡普卡、奎羅斯(Quiros),在一六○六年發現拉卡漢加。不過一直到一七七七年庫克船長造訪面積較大的南庫克群島後,對這個群島才有較清楚的認識,他將這些島嶼定名為赫維(Hervey)群島,不 過後人又用庫克的名字來加以重新命名。一七八九年,威廉布萊船長(Captain William Bligh)率領的皇家邦蒂(HMS Bounty)號船發現了文圖塔奇,然後這艘船被叛徒弗萊徹克里斯丁(Fletcher Christian)的控制下,在尋找小島躲避暴風雨時來到拉羅東加。這些群島在一八八八年至一八九二年是英國的保護國, 一九○一年併入紐西蘭版圖,一九六五年成為內部自治的國家,自治政府設總理、內閣、立法議會,紐西蘭在這裡派有代表。當地政府根據島上議會的傳統體制來治理當地,大家族中的成員效忠世襲酋長「阿里奇」(Ariki),阿里奇的地位則由世襲酋長議院(House ofAriki)的立法機構所肯定。

庫克群島對外交通相當方便,最便捷的就是空中交通,自奧克蘭每天都有班機來此,由紐西蘭和玻里尼西亞航空公司的客機營運。海上交通更是四通八達,群島間的互相交通,多靠小型渡船維持。 這個群島全年氣候溫和,有涼爽的東南季風、溫暖的陽光,以及偶然的陣雨。每年的十二月到第二年的三月是夏季,這時白天可能烏雲密布,有時天氣沉悶難耐:四月到六月天氣最舒服:從六月到十月,早晚天氣涼爽。 全島約有兩萬名人口,所有居民都自稱為玻里尼西亞人種的庫克毛利人,就是「當地自然生成」的意思。這裡的人民純真友善,討厭愁眉苦臉,不喜歡討價還價:大部分人不好意思收受小費,收到小禮物時會非常高興,並且一定會回贈禮品。一般人生性樂觀,把基督信仰看得很神聖,在十九世紀早期,大部分島民便已接受基督教:後來天主教、摩門教和其他教派也陸續傳入。此外,庫克群島幾乎所有熱帶地區的危險如懂疾和毒蛇等都已絕跡:只有少數海蛇,看起來好像不屬善類。這裡已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島上最高學府為師範學院。

庫克群島也是紐西蘭太平洋區中遊客最多的地方。尤其是主島拉羅東加(Rarotonga)更是遊客最愛的島嶼,它是一座橢圓形的火山島,也是庫克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面積六十七平方公里,位於南緯二十六度國際換日線的東方,也就是在紐西蘭東北方三千四百公里處。內陸有崎嶇的高山盤踞,外緣是狹窄的海岸平原,四周被礁湖所環繞,礁湖周緣有大大小小的離島環伺。一七八九年英船邦蒂號的反叛分子曾逃抵此地,島上圖帕帕山谷的古廟台基等遺跡,足以說明在很早以前這裡就有人類居住過,並有阿拉梅圖亞古道和現代公路平行。這裡的經濟以出產柑桔、鳳梨、椰子和香蕉為主。

島的北側和西側礁湖破碎而狹窄,是島的首府阿瓦魯阿和阿瓦蒂歐港的所在;島的南側礁湖遼潤,是游泳的好去處,有幾條水道與外海相通。

阿瓦魯阿(Avarua)是庫克群島的首府,位於拉羅東加島上,近郊有民航機場,是整個庫克群島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在市區的正西方,有阿瓦蒂歐人工港,是島際交通工具、漁船隊和觀光遊艇的避風港。近海處可以看到「S.S.邁泰」(S.S. Maitat)號輪船的殘骸,這艘船在一九一六年撞上淺海岩石,經過多年來海浪的衝擊,現在還沒有完全沉沒,可以看得到汽鍋引擎。

市區有汽車、機車和單車出租,還可以代觀光客安排騎馬或釣魚之旅,以及駕小船出航或作其他娛樂。這裡使人印象深刻的建築物有庫克群島基督教堂和位於南部海岸的蒂蒂卡維卡(Titikaveka)村的古教堂。基督教堂大門對面是瑪姬努伊阿里奇王后(Queen MakeaNui Ariki)的王宮遺跡:這些遺跡是聖地,人們不可以接近。這個教堂的墓園裡,有羅伯特狄恩弗里斯比(Robert Dean Frisbie)的墳墓,牠是庫克群島最有名的文學家,也是普卡普卡(Pukapuka)一書的作者。阿瓦魯阿還是庫克群島的商業中心,有水果罐頭、成衣和手工藝小工廠。拉羅東加恩(Rarotongan)是當地最高級的大飯店,位於市區的西側,這是一家夏威夷式的飯店,它的特色是擁有海水和淡水兩種游泳池、民俗舞節目和其他令人滿意的服務品質。

在主要離島的帕默斯頓島上的居民,大多數是波里尼西亞人和英國人的混血種。另一離島的蘇澳羅夫島是個無人島,現在成為鳥類保護區。庫克群島出產水果、木材和肉牛,並有咖啡種植園和錳礦藏。主要出口柑桔、水果、果汁罐頭、椰乾、服裝、珠寶和珍珠母貝殼,主要進口物資為食品,以紐西蘭為主要貿易對象。

紐埃(Niue)島是庫克群島中的一個美麗珊瑚島,遠古時代,來自西北方大約五百六十公里外的薩摩亞(Samoa)人,首先在這裡殖民,東加人也曾到過這個島嶼。一七七四年庫克船長發現紐埃島後,倫敦傳教士會(LondonMissionary Society)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中葉起在島上訓練教師。一九○○年成為英國保護地:一九○一年作為庫克群島的一部分,歸屬紐西蘭。一九○三年設為另一個屬地。一九七四年通過選舉,與紐西蘭保持了自由聯盟的關係。

這個島嶼面積兩百五十八平方公里,島上中部有森林,無地表水,東岸降雨較多,居住區集中在沿海,約有三千五百名居民,其中有一大半屬於紐埃教會(Ekalesia Niue),他們是倫敦傳教士會的直系後裔,說紐埃語,紐埃的玻里尼西亞方言和薩摩亞語有共通之處。全島分為十四個村莊,每個村都設有村委員會。當地居民種植芋頭、木薯和甘薯等作口糧。出口物資有椰乾、編織品、雞蛋果漿、蜂蜜和酸橙,大部分輸往紐西蘭。 島上沒有港口,高高的岸邊峭壁隱現在不遠的珊瑚暗礁上方,有條頗為寬敞的獨木舟水道通往外海。行政中心阿洛菲(Alofi)的港口駁船可以靠岸,客、貨輪要停泊在近海。這個擁有一千五百名人口的城市南方,有一條不錯的飛行跑道,可供中型噴射機起落之用。內陸交通網長六十四公里,道路大多沿海岸而行,有兩條公路在島上呈十字交叉。

這裡的觀光業還在萌芽階段,紐埃飯店是島上第一家大旅館,雖然房間不多,但是有酒吧、游泳池和遼潤的景觀搭配,環境相當優美。島上的戶外活動包括游泳、潛水、釣魚、在暗礁漫步和探勘洞穴。

[編輯] 各島嶼景色壯麗

托克勞(Tokelau)島,是南太平洋中的島嶼,也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在一八五○年至一八七○年間,這裡成為掠奴者的襲擊目標。一八七七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地,一九一六年成為英屬基爾伯特和艾里斯群島的殖民地,一九二六年歸屬紐西蘭,一九四八年由紐西蘭的西薩摩亞管轄。一九六二年西薩摩亞獨立後,由紐西蘭指派的行政長官管轄。這個群島是由努庫諾魯(Nukunonu)、法考福(Fakaofo)和阿塔福(Atafu)等三座環礁組成,都是暗礁形成的小島,在形成的同時,遼潤的礁湖也隨之形成。這三個礁島位於南緯八度到十度間,大約在西薩摩亞北方四百五十公里處,地勢低窪,每個礁島各環繞一個瀉湖。陸地總面積約十平方公里,生長茂密的椰樹和露兜樹林,年雨量有兩千五百公釐,有時會遭遇到旱災和颱風的襲擊。法考福島出產椰子、麵包果、芋頭、露兜果和青香蕉。阿塔福和努庫諾魯兩島缺乏淡水,沒有優良的錨地。全部有居民一千七百多人,多為玻里尼西亞人,說薩摩亞語分支的托克勞語,多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這裡資源有限,島民以椰子、露兜果和海產為食物,只出口一些椰乾和編織品,出售郵票也是當地政府收入來源之一,有數百名島民移住到紐西蘭本土打工,大多數是住在陶波鎮和羅托魯阿。這裡沒有港口,小貨船也難得一見:來自薩摩亞的水陸兩用船可以駛進礁湖。

史都華(Stewart)島是紐西蘭的第三大鳥,它坐落在地球南方邊緣,位置在南島的南方,全島略呈三角形,被太平洋和南極海所環抱,面積一千七百四十六平方公里,南北長六十五公里,東西寬四十公里,島上地勢起伏,海岸曲折,多林木、多風。自一八六七年到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人們蜂擁前來採金和採礦,但是都沒有成功。這裡人口稀少,全島只有六百多名居民,經濟除了夏季旅遊業外,大部分島民都依賴他們祖宗遺留下來的產業為生,用小漁船冒險進入岩岸附近狂風大作的水域,為的是找尋藍鱈、龍蝦,以及捕撈牡蠣和蜊蛄等海中生物。在島的周圍還有一些比較小的島嶼上,毛利人家庭還是和他們的祖先一樣,從事捕捉鮮嫩的灰鳩。灰鳩在經過環遊全世界的大遷徙後,便停留在這些小島上繁殖。

島上主要的居民基地,是在原來名為奧本(Oban)的半月灣(Halfmoon Bay)上,它坐落在島的北端,市郊設有一個小型民航機場,由福澳海峽(Foveaux Strait)對面的因弗卡吉爾市飛來的民航班機,航程二十分鐘可達。利用渡輪由布拉夫前來,則要兩個小時。在島上對內交通方面,全島只有二十公里公路,但是有很不錯的住宿設備,因此也有不少觀光客前來參觀。這個島上有優美秀麗的溪湖,環境非常幽靜,人們在這裡只能聽到白浪衝擊島上二十多處沙灘的聲音,以及風吹樹葉和林中鳥兒的合唱聲。

懷特(White)島坐落在北島東部普倫蒂灣(Bay of Plenty)中,是一座私人所有的活火山島,陸地面積約四百公頃。島上多溫泉、間歇泉和噴氣孔,現在無人居住。一八八五年至一九三五年,島上因開採硫黃而繁榮。一九一四年有十一名男士在一次猛烈的火山爆發中喪生,工作站裡的貓是這次火山爆發事件中的唯一生還者。它西南邊的普倫蒂灣是南太平洋的一個重要海灣,有期伊泰基(Rangitaiki)河和瓦卡塔尼(Whakatane)河的水流注入,沿岸的瓦卡塔尼市有二十萬人口,多從事飼養奶牛和羊。

懷希基(Waiheke)島在北島豪拉啟灣的南部,奧克蘭的東北方,是一座火山島,陸地總面積九十六平方公里,現在是住宅區和度假地,島上有數處牛和羊的牧場,主要居民點奧內羅亞(Oneroa)集中在西岸。由這裡乘小飛機或遊艇經塔馬基海峽可以前往奧克蘭。島外的豪拉啟灣(Hauraki Gulf)是北島東部的南太平洋海灣,北通傑利科和克拉多克海峽,南接科爾維爾海峽,面積總共兩千二百九十平方公里。

奧克門群島是紐西蘭在南太平洋上的一群島嶼,北距南島四百六十七公里,它原來是火山,由六個島嶼和幾個小島組成,最大的島嶼就叫做奧克蘭島。這些群島陸地總面積六百零六平方公里,氣候涼爽,潮濕而多風,土地貧瘠,較低的土地上覆蓋著灌木林。群島上的動物有野牛、海豹、海獅和海象等,並有大群的鳥類棲息,海燕和企鵝更多,目前島上沒有人定居。

邦蒂(Bounty)群島是紐西蘭外圍的一群島嶼,它的位置在南島以東四百一十五哩的南太平洋中,由十三個花崗岩小島組成,島上沒有居民,只有大群海豹、海鳥和企鵝。

安蒂波迪斯(Antipodes)是紐西蘭在東南太平洋中的一個群島,位於南島東南方五百六十公里處,由一個中央島和幾個小島組成,陸地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一度是大批海豹棲息地,由於濫加狩獵,以致海豹數量銳減,是一個無人島。

克馬德克群島(Kermadec Islands),是屬紐西蘭管轄、位置在南太平洋中的一群火山島,由拉烏爾(Raoul)、麥考利(Macauley)、柯甫斯(Curtis)等島和埃斯佩期斯岩礁(L’Esperance Rock)所共同組成,陸地面積共十三平方哩,其中以拉烏爾島面積最大,有十一點三平方哩,島上林木茂盛、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年雨量高達一千四百五十公釐。這個群島地處馬德克海溝西緣,常有地震,並且與外界隔絕,交通不便,因此不利人們的定居,現在整個群島上人口不足五十人。

小堡礁(Little Barrier)島,是北島東部豪拉啟灣北端的島嶼,與北島隔二十四公里寬的傑利科海峽相望,東隅克拉多克海峽和大堡礁島對峙。面積二十八平方公里,島上無人定居,現在是野生動物保護區。

大堡礁(Great Barrier)島位於北島的東方,坐落在奧克蘭東北豪拉啟灣東北角,是北島海外的最大離島,陸地面積兩百八十五平方公里,是避暑勝地,只有近千名人口,有養羊業和奶牛業,由奧克蘭有渡輪前往。

紐西蘭的科羅里德爾半島(CoromandelPeninsula)位於北島東部,伸入南太平洋一百一十公里,這裡氣候溫和,很多地方都未經開發,自然的風貌充滿原始野趣,深受歐洲觀光客的喜愛,奧克蘭的遊客常來當地參觀,是重要的海釣基地與度假中心。岬角一帶有養羊和奶牛的牧場,這裡人口稀少,主要居民點有濱臨普倫蒂灣的惠蒂揚阿和科羅曼德爾。

附近的哈黑(Hahei)是一處奇妙的所在,美麗的沙灘滿是漂亮的粉紅色貝殼砂:半島陸標的大教堂頂就在沙灘的南端:車子繼續南行約一小時,只見沙灘上一個個人都把自己埋在沙坑裡,只露一個頭在外面,這裡就是著名的熱水灘(Hot Water Beach),地下溫泉不斷地由沙中滲出,沙坑中的人正在享受熱呼呼的溫泉浴。

班克斯半島(Banks Peninsula)在南島東部,伸向太平洋,長四十八公里,北瀕佩格瑟斯(Pegasus)灣,南臨坎特布里(Canterbury)灣,陸地面積約一千三百平方公里,大部分都是山地。半島原來是兩個毗鄰火山所形成的島嶼,因懷馬十里里河淤泥沉積,才逐漸和主島連接起來成為半島。十九世紀後期,半島上的森林被砍伐殆盡,沒有及時再造新林,形成島上的林業危機。農業是當地最主要的經濟活動。半島西北部的基督城是南島的最大城市。

[編輯] 生育被積極鼓勵

全國人口約有三百六十多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十三點五人。在全國總人口中,除了四十萬五千多名毛利人,以及來自南太平洋各島嶼上的土著種族外,其他百分之八十點二都是英國移民的後代子孫,毛利人稱他們為帕克哈(Pakeha)。事實上,紐西蘭也是一個民族大副爐,在很多城市裡,可以發現許多來自各個不同國度或地區的人民,他們膚色雖然不同,但卻能一視同仁,沒有種族歧視的情形存在。現在每年約有四萬六千多名移民遷入,有七萬名紐西蘭人遷出。 除了英國移民和毛利人外,接著來的是中國人、斯堪的納維亞人、德國人、達爾馬提亞人(Dalmatians)、南斯拉夫人、希臘人、義大利人、黎巴嫩人、日本人、印度人,以及來自中南半島的難民。他們在紐西蘭演化出一種既不全屬於玻里尼西亞,也不全然屬於西方的文化,而是兩者相結合的獨特的紐西蘭文化。但是其中的印度人在紐西蘭有它自己的社會,連衣著都還是印度式的打扮,多數集體而居。印度人約有十四萬四千名,佔全國總人口百分之四。 紐西蘭人以英語為國語,毛利人除了也說英語外,還保留著他們自己的方言。這個國家沒有國教,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信奉英國的國教,其他的人分別信奉他們自己的宗教,在全部信教的人口中,聖公會教徒佔百分之三十二點七,長老會百分之十五點九,天主教百分之十八點七,衛理公會佔百分之五,其他的佔百分之二十七點七:也有少數是有自己中心信仰而不迷信的人士。 在人口分佈方面,有百分之八十三點七的人住在人口超過一千的市鎮裡:有百分之十六點三的人住在鄉村裡靠農場為生,而這些農場和牧場,離城市不到半小時車程。在男女分配上,紐西蘭女多於男:在全人口中,男人佔百分之四十九點九,女人佔百分之五十點一。在年齡構成上,十四歲以下人口佔百分之二十四點四,十五歲至二十四歲的佔百分之十七點九,二十五歲至三十四歲的佔百分之十五點七,三十五歲至四十四歲的佔百分之十三點三,四十五歲至五十四歲的佔百分之九點五,五十五歲至六十歲的佔百分之八點八,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佔百分之十點五。在生命統計方面,出生率佔百分之十七點三,死亡率佔百分之八點二,人口自然增加率為百分之九。平均壽命為男人六十九點十歲,女人七十六點二歲:毛利人男人為六十三點六歲,女人六十八歲。主要死亡原因每一萬人中局部缺血性心臟病為二十二點二人,惡性腫瘤佔十六點六人。全國有百分之四十二點八人口參與經濟生產,失業人口為百分之二點三。 這個國家教育普及,國民識字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全國幾乎找不到文盲。人民自十歲到十九歲,都要接受完全免費的強迫義務教育,所有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都由政府發給輔助金。所有公立學校,都是男女同校。至於讀私立學校的人,只佔全部就學人數的八分之一。根據紐西蘭法律規定,父母如果不將學齡兒童送往學校接受教育,是違法的行為:但是父母可以有權自費將子女送往私立學校攻讀,目前國內的私立學校,大部分都是由各教會興辦的。所有小學畢業生,除了極少數因身體殘缺必須接受特殊教育外,其他一律都要升入中學就讀。中學畢業生升大學要報名參加入學考試,及格後才能就讀。國內中小學校林立, 並有工業職業學校和師範學校。公立大學六所,都設在大城市裏,其中北島有四所,南島有兩所,沒有私立大學,在各大學的亞洲籍學生中,以馬來西亞籍最多。此外,還有兩所農業專科學校和八所師範學校。現在國內有小學生約四十二萬六千人,中學生約二十三萬六千人,技術學校及大專院校學生共約七十二萬四千人。一般說來,這個國家的教育是啟發式,而不是填鴨式的,是生活的而不是抽象的,學生在學校中所學到的是平常人應貝備的常識,而不是「偉人」要具備的知識。 在大眾傳播媒體方面,國內有四十三家報紙,總發行量約一百三十萬份。平均每一點一人有一台收音機,每三點二人有一部電視機,每一點七人有一部電話。衛生保健方面,每三百六十人有一名醫生,每八十人分配到一張病床,每人每日攝取熱量二十二百五十卡路里。 通常紐西蘭人在面對澳大利亞入時在心理上自視很高,因為他們認為紐澳兩國人民雖然同屬英國人的後裔,但是紐西蘭人的祖先來到紐西蘭的時候,都是受過教育和富有理想的知識份子:可是早期到澳大利亞移民的英國人,出身卑微,大多數都是曾經被判過刑的罪犯和妓女。因此紐西蘭人都叫澳大利亞人做「波迷」(POME),是Prisoners of MotherEngland四個英文字的縮寫,就是「祖國英格蘭的囚犯」的意思。 英裔紐西蘭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態以及藝術娛樂都和英國相似,生活也都富裕和講究享受,就是連最起碼的牧人和漁夫,也都有屬於自己的優美房舍。一般家庭傢俱都很新穎考究,全部電氣化。紐西蘭人也殷勤好客,喜歡喝茶,除正餐外,每天還要喝六次茶:一到喝茶時間,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一律停止下來。紐西蘭人並且嗜酒,每家都設有自己的酒窖。他們對週末特別重視,外出衣著考究、態度文雅,但是卻非常節儉,尤其是富自力更生的精神。紐西蘭人最愛提起的一句俗語是:「朋友!沒問題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別擔心,船到橋頭自然直!」這種態度雖然給紐西蘭人帶來了樂觀的生性,但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少困擾。例如,大部分的紐西蘭商人都不會在接到客戶來信時,當天就馬上回信:同時,對消費者來說,也不會有「電話一到,服務就來」的享受。 這個國家的福利事業有三多:就是醫院多、學校多和公園多。因此,現在的紐西蘭已成為老、幼、孤寡和廢疾者的天堂。紐西蘭是世界上實施福利政策最成功的國家之一,為了維持福利事業龐大的經費開支,因此國內所有就業的人都必須納稅,平均每人總收入的百分之四十都用在納稅方面,並且稅率是採累進制度,所得越多的人,稅率也就越高。 主要的社會福利是退休金,年齡超過六十五歲的男女,有配偶的退休後每年領取三千三百元,獨身的每年領取兩千五百元。此外,還有養老金,六十歲以上男女每年可以領取兩千五百元。還有一種叫做孀婦膽養金,每人每年一千元:但是沒有子女的需年滿五十歲以上方可以領取,有子女的除了自己的膽養金外,還可以領取子女撫育費,有子女一人領取一千四百元,有子女兩人領取一十八百元,有子女三人領取兩千二百元,子女再多的撫養費也按比例增加。在福利項目下,十六歲以下的孤兒,每人每年可以領取九百元的孤兒生活費。 這裏的人看病都不要錢,由於醫藥服務辦得極好,人們對吃藥都特別感到興趣,所以紐西蘭人的藥品消耗量,是全球第一。人們吃完藥後,就把空的藥瓶放在大門前的階緣上,等候醫藥服務單位派人來收回:這是紐西蘭的一種特殊風景線。 這個國家由於人口稀少,所以積極鼓勵生育,婦女從懷孕時開始就有醫師免費實施定期檢查,新婚夫婦都規定要上育嬰課程。小孩出生後,由政府供應牛乳費用,新生嬰兒還有政府的護士作長期免費照顧:三更半夜哭個不停的嬰兒,也有護士免費帶去照顧,一直等到嬰兒的習性正常後再送回來。一般家庭凡有十六歲以下子女的,每人每週可以領取四十元的子女撫養費。凡是殘廢的人,每人每年可以領取兩千五百元的錢疾生活費。 此外,凡失業一週以上有配偶的人,每人每週可以領取六十元的失業生活費。單身的失業者,每人每週可以得到五十元的失業生活費:可是事實上紐西蘭境內很少失業者。

[編輯] 具藝術運動天才

這個國家人民生活富裕,因為衣食足,所以非常講究禮節和藝術。人們禮貌周到,風度極佳,舉凡遇有各種運動比賽,在比賽結束的時候,運動員們不論比賽是勝或敗,都會齊集在比賽對手前大跳哈卡(Haka)舞,全隊循著口令拍手、頓足、扭腰和歡呼跳躍,趨前緊握對方的手,然後才離開比賽的場所。哈卡是紐西蘭一種優良的傳統文化,源出於毛利族,表演的場合是在一場公平的競技結束後,敗者為了表示心服口服而歌頌勝利的一方:勝者是為了欣賞對方已經竭盡所能,雖敗猶榮而歌。

它的意思是發揚「勝不驕,敗不餒」的運動精神。

紐西蘭人民具有多方面的創造性,尤其是對於藝術方面的表現更為出色,因此優秀的詩人、作家、音樂家、辯論家、藝術家和工程師等輩出,這些都構成紐西蘭人民的文化特色。現在紐西蘭擁有一隊非常有名的交響樂隊,以及一些非常出色的芭蕾舞及歌劇團體。來自世界各地的名音樂家,也經常抵達紐西蘭舉行演奏會。國內各地都設有藝術中心,並舉行有藝術節。

這個國家由於位置孤立,遠離世界各國,在文化上卻又和母國的英國臍帶相連,因此在紐西蘭的藝術中,模仿佔了很高的比例。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才體認列本身的獨特文化根源是來自南太平洋,這種文化認同強烈地表現在今日紐西蘭的文學、音樂、電影和藝術中。

在運動方面,項目很多,其中的登山可能是紐西蘭最負盛名的戶外運動。紐西蘭人艾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是攀登世界最高峰的第一人,由此可知紐西蘭人的韌性和毅力,是足可媲美喜馬拉雅山上的雪巴(Sherpa)人。紐西蘭高山上的山間小屋很少,登山者必須適應岩間或雪中洞穴,以及自備帳蓬。並且氣候又受制於西面的狂野海風,狂風暴雨隨時可能以駭人的速度,吹走溫暖的陽光。這裡高山上的岩塊大都鬆動不穩固,冰河和冰爆移動非常迅速,因此紐西蘭境內的登山運動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健行也是主要的戶外活動之一,紐西蘭無論是冬、是夏,山間的谷地和山路,都是健行者的理想空間,但是行程難易程度不一,政府修建有許多健行步道供人利用。南島橫越高山的健行活動是非常刺激的,如果從東端出發,經過滿布碎石和野草的遼潤山谷,整段路都在山區降雨範圍內。一旦越過分水嶺後,步道高度陡降,形成狹谷及茂密的森林,雨中的林木顯得神秘肅穆,陽光下的森林彷彿隨著綠色及黃色的光影舞動,不時可以看見馬兒輕快的身影和啁啾的鳴聲。

水上活動在紐西蘭非常盛行,源自山中的河流大都流速大,形成湍流,鑿出深刻的峽谷,非常適於泛舟。划獨木舟的專家和搭乘噴射艇的觀光客,衝過奔放的水面,急如飛箭:愛玩橡皮艇的玩家,穿過溪上一堆亂石,激起水花無數。駕駛帆船也是最受歡迎的項目,每逢週末假期,或是夏日悠閒時光,總有數千人駕駛帆船出海迎風,有的在港口或河流出海口駕駛小帆船:有的駕駛大帆船遠離海岸。有人純為樂趣而駕駛,有人投入競爭激烈的比賽,以求揚名國際。動力船也很受歡迎,不但適於家庭海上休閒及野餐之用,當然也適合競賽。近年來滑水及衝浪人數大增,有些沿海地區人滿為患。衝浪板日益風行,由於紐西蘭多迎西風,所以西岸的塔斯曼海能形成最壯觀的海浪:東海岸的浪潮通常較小,但在海灣及海岬處往往可見漏斗作用,在特定的地點也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波濤。用呼吸管浮潛或水肺潛水,也有越來越盛行的趨勢,在奧克蘭北方的窮騎士群島(Poor Knights Islands),海面下數百公尺處,盡是陡峻的懸崖,海底生物一覽無遺。在西州南部的峽灣中,水面雖然呈半透明,水底下卻清澈異常,並且有黑珊瑚奇景。釣魚是另外一種重要的水上活動,在紐西蘭的河流湖泊中,只要用釣竿及假蚊鉤,就可以輕易釣上重三公斤以上的鱒魚,有時也有鮭魚。海上捕魚也是一種娛樂,在紐西蘭各地的港口、擋水牆或船上,可以看到老老少少的垂釣者,有些人在河流出海口處拖網捕魚,有的駕船深入外海,和深海的魚類搏鬥。

紐西蘭的天空,也是娛樂休閒的好空間,當小飛機從跑道上起飛的一剎那,山間岩石形成的懸崖,以及露出山頂的冰層,彷彿就在機翼旁。滑翔翼的影子,不時閃現於天際,飄行於山谷和山脊之間:這裡許多山崖成九十度的直角,外加強勁的西北風,造成了極大的上升氣流,將紐西蘭選手訓練成頂尖的奪標者,頻頻創下世界紀錄。

在皇后鎮還有一種飛行傘值得嘗試一下,這種介於降落傘和滑翔翼之間的飛行器,可以使人如小鳥般輕盈地韌翔天際、駕馭白雲,而且易於操縱,居高臨下俯瞰腳下的湖山市景,有不同凡響的感覺。

露營也成為國民生活的一種風氣,在夏季假期,人們最常駕車聚集在海灘、河床和湖畔,進行露營活動,有的使用活動拖車,有的利用帳蓬,形形色色。露營家庭經常重返同一地點以溫舊夢,因此為期兩週的露營生活,反而更使人覺得穩定安全,和都市生活大異其趣。

有些人會去尋找更為隱密幽靜的地點,好在紐西蘭法律規定所有的河床、湖泊和海岸,都是公有的土地。

紐西蘭最受人們喜愛的觀賞性球類運動是橄欖球(Rugby),它奇特地融合了技巧、激烈奔跑和狂野的暴力,並且沒有限制,無論體型大小、技巧高下,大家擠在一起拚個死去活來,比賽規則又相當複雜。當賽程進行到最精彩時刻,就是外行人也會感到血脈費張,刺激萬分。這裡的球員不穿安全墊,不但速度快,並且撞擊得更用力,比美式橄欖球的驚險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全黑(All Blacks)是紐西蘭的國寶球隊,無論是到那裡比賽,都受到球迷們熱烈的歡迎。

由於紐西蘭人生活比較悠閒,加上土地面積廣潤,草原處處,因此高爾夫球特別盛行,全國大大小小的高爾夫球場共有四百多處,如果以人口比例計算,紐西蘭可以算是全世界擁有高爾夫球場最多的國家。其中在南島布拉夫地方的球場,是地球最南端的高爾夫球場。北島羅托魯阿一座高爾夫球場,被一條溫泉從中隔開,球場內的第九個球洞,卻位於一座死火山的原來噴口上。

板球(Cricket)比賽盛行於奧克蘭基督城,打橄欖球的場地也適用於打板球。好幾天持續的板球賽迷漫著神秘氣氛,一群參賽者疾如旋風般以時速一百六十公里的高速瞬間投出堅硬的球,打擊者全身奮力一擊,希望擊中得籃球競賽的熱季,由冬季的國家聯盟賽揭開序幕,並因為有美籍球員的加盟而提昇了水準。在全國各大城市都擁有不少球迷,在比賽旺季時湧入球場。

足球(Soccer)運動在一九八二年紐西蘭代表隊前往西班牙參加世界杯後掀起高潮,甚至取代橄欖球成為冬季主要運動的趨勢。國家聯盟競賽期間,全國各地每到星期天就展開賽程。國際性的比賽多數在奧克蘭的斯馬特山體育場(Auckland’s Mount Smart Stadium)舉行,這座體育場建在火山岩上,相當壯觀。

曲棍球(Hockey)在紐西蘭有過光輝的時期,一九七六年,紐西蘭國家代表隊曾在加拿大蒙特婁奧運會奪得金牌,因此曾經風光一時:但是現在已時過境遷,因為這種運動並沒有捉住紐西蘭大眾的注意力。

落網球(Netball)運動和籃球非常相像,是紐西蘭女性最喜歡的運動,比賽通常在五、六月間冬天的時候在戶外進行,球員禁止帶球跑步,比賽的節奏不如籃球的明快流暢,因此得分的速度成為趣味的焦點。

拳擊(Boxing)及職業摔角(Wrestling)在紐西蘭的支持者不多,喜歡這兩種運動的人口有限,因此經費不充裕,當然無法邀請國外一流的好手前來較勁,所以水準不高。

慢跑在紐西蘭有很多支持者,每年三月初的某一個週末早晨,奧克蘭濱海區的大道上,大約會有八萬多名的參跑者,熱情參與一年一度的「環海灣賽跑」,隊伍綿延長達十一公里左右,這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趣味跑步競賽,從市政大廳起跑,沿著港灣至聖赫利爾斯灣(Saint Helies Bay),全程長達一百零五公里,終點站設有許多帳蓬,每名參跑者都以歡愉的心情來慶祝跑完全程。由於跑步的風氣興盛,因此長跑好手輩出,一九八三年紐約馬拉松賽跑時,紐西蘭長跑健將羅德迪克森(RodDixon)一馬當先,勇奪金牌。

賽馬運動在紐西蘭非常熱門,紐西蘭領土雖然不大,但卻是世界上馬匹和賽馬場百分比最高的國家,國內共有八十八個賽馬俱樂部,使用五十九個賽馬場。境內每年大約有六千六百場純種優良馬的競賽,由北到南賽馬跑道已成為鄉村地區的一種點綴,每年約有兩千二百匹馬出口。紐西蘭由於氣候適宜,培養出年輕的種馬骨骼強健,腿部有力,體質優異,並有穩定的爬坡力。

[編輯] 世界上最長地名

這個國家的人口福無窮,由於民生富裕,一般人每天要吃好幾次東西,除了每天有好幾次喝茶時間外,從晚餐到宵夜,都有豐富的蔬菜、水果、麵包、西點、鷄蛋、牛乳、羊肉和牛排吃。又因為紐西蘭是一個島國,因此海鮮特別多,名貴的黃螺、珠酣和龍蝦等珍品到處可見,鰣魚和鱒魚等更是價廉物美,海蟹皮是一種比蔬菜還要便宜的廉價海產。 在紐西蘭北島西北方約四百哩外的海上,有一個稱為「蜜月聖地」的羅福島,是新婚夫婦度蜜月假期的好地方。這個小島在一七七四年被一位名叫谷卡的船長所發現,一七八八年時成為英國男女罪犯的遞解地,一八五六年這些囚犯都被遷離羅福島,同年間又有一群碧其恩的島民移民到這裏來,現在他們的後裔,還佔有全島總人口約三分之二。島上現在居住著一千多名快樂友善的島民,他們都有一種天然的喜靜性格。島上有如畫的翡翠松林,並有肥沃的山谷,壯麗的峻巖峭壁,以及蜿蜒的大路。這裏氣候良好,冬夏不分,屬熱帶性質,因此成為一個度假勝地。全島有八分之一土地已被開墾成肥沃的田疇,種植有許多令人唾涎欲滴的亞熱帶水果。 紐西蘭有一個小村落,它有世界上最長的地名,共由八十三個英文字母組成: 「TAUMATAWHAKATANGIHANGAKOAUOTAMATEATURIPUKAKAPIKIMAUMGAHORONUKUPOKAIWHENUAKITANATAHU」。這個地名在毛利族方言中的意思是「在小山的頂上,TAMATEA-這個跪著、向前溜、向上爬高山的人-土地的發現者-對著牠的愛人吹笛子。」

[編輯] 有兩萬多名華僑

華僑移民到紐西蘭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他們最先是在一八六一年自澳大利亞轉到這裏來的,當時紐西蘭境內發現金礦,華僑風聞此訊,就和澳大利亞的淘金冒險家們一起趕到紐西蘭來。初期抵達紐西蘭的華僑,大多數都是受僱於金礦的勞工,少數在這裏經營菜園和果園,以及從事洗衣業。現在紐西蘭共有華僑三十八萬人,其中已取得當地國籍或在當地出生的華裔,共約兩萬多人,由香港、新加坡和東南亞各地前往從事貿易的華僑也不少。大多數華人居住在北島威靈頓奧克蘭、漢彌敦和塔拉納基,約佔旅紐西蘭華僑總人口三分之一。其次在南島的基督城丹尼丁和納爾遜等地,也共佔華僑總人口約三分之一。一般說來,華僑在紐西蘭生活安定,職業大多數都很固定,沒有什麼變動。 旅紐西蘭華僑有兩千多人務農,現在有五百多家華僑經營農場,大型農場佔地達一百多英畝,擁有灌溉、排水、倉儲和運輸等設備,並購置機械耕作,固定投資額相當可觀,其中有乳牛場和養鷄場各兩家,牧羊場一家。僑營農場從業員工有一千五百多人,季節性的臨時僱用作業工人還沒有計算在內。 在商業方面,有二十多名旅紐西蘭華僑經商,僑營商業就是僑營農業的延續,多以銷售僑營農場所生產的蔬菜和水果為主。近十多年來,由於香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我國產品輸往紐西蘭的日益增多,僑營商業也漸次移轉以進出口業為重心,再次為批發業和零售業。但因當地市場不大,所以進口商多兼營批發及零售,現在共有二百多家。根據統計,現在華僑在紐西蘭設有青果蔬菜店二百五十多家,中國餐廳八十多家,西點麵包、食品罐頭及糖果店各五十多家,百貨公司及超級市場十二家,五金電器、服裝及花店各五家,書店四家,戲院兩家,旅館、加油站和營造廠各一家。 從事交通運輸業的華僑有五百多人,已具有相當規模,因為部分的僑營農場和工廠沒有自設運輸部門,因此促使僑營運輸業的成長。 僑營工業從業人員有六百多人,多屬於輕工業及中小企業,以食品加工、日用品工業及修護業為主,計有紡織、成衣、塑膠、麵粉、麵包、絲、米粉、醃製肉類及魚類、海產品加工、蔬菜、五金製品、輕機械、修車和家電修理等。 此外,旅紐西蘭華僑對祖國的固有文化也相當注重,不但設有僑校,並且辦有紐西蘭華僑和華農等兩種華僑月刊。

[編輯] 紐西蘭的毛利人

紐西蘭國內共有毛利族人約四十萬五千,大部分散居在北島,他們身體魁偉,皮膚赤銅色,頭髮微鬈成波狀。房屋是用木頭建成,他們善於製造各種手工藝品,並且喜歡跳舞,男子更喜歡刺激的獨木舟比賽。 早在十四世紀中,玻里尼西亞群島中庫克島上的毛利族人不知道是什麼動機,突然散發出一股無比英勇的冒險精神,集體駕著士艘獨木舟,在那浩瀚無際的大海上和驚濤駭浪搏鬪了幾個星期,僅憑海上飛鳥及天空星象的導航向前直駛,一直衝到紐西蘭來。當時紐西蘭對他們來說真是有太多的新鮮感,雪峰皚皚,碧水如鏡,滿目青翠,綠地如茵……都是他們畢生未見過的景象,只是這個新世界的氣候太寒冷了。 也許是上蒼有意的惠賜,在紐西蘭北島的羅托魯阿附近,有一塊相當大而屬於硫黃地質的溫泉區,地面到處噴出滾泉,許多沼澤也冒著氣泡,巖隙中不斷絪縕著一團團白色霧氣,成為一種取之不竭的能源,毛利族人就在此地落腳,不管是取暖及炊、烤、煮、煎,都可利用天然的溫泉和地熱。經過幾個世紀的繁衍後,毛利族人口已增加到數十萬人,可是兩場浩劫又奪走了他們絕大部分的生命,一場是瘟疫,一場是戰爭。當時那場瘟疫流傳得太快了,殺戳力非常強大,一旦染上了,只有等待死亡,而且死得非常慘。那場戰爭是一八四○年英國人佔領紐西蘭時,毛利人不服,曾經起來全面加以抵抗,一再演出慘烈的流血事件,而且足足持續了二十五年之久。後來這種紛爭雖然循政治途徑擺平了,但是已經死了很多很多的人。現在英國人和毛利族人間的仇恨已經被時間沖逝,雙方也早已和睦相處,加以毛利族人是「多產」的民族,經過一百多年的生育繁殖,現在又有相當的陣容了,人口又增加到四十多萬。英國人和毛利族人雙方也不再有歧視的現象發生,在平等的待遇下,同樣成為紐西蘭的公民,並且還互相通婚,生活習慣都已打成一片。在國會九十七名議員中,毛利人擁有四個保留席次。此外,在各種行業的傑出人才中,也有毛利族人,他們有些曾任紐西蘭的內閣閣員,甚至有一位還榮任過代理內閣總理。還有很多毛利人成為傑出的醫師、律師、教授、法官、工程師、公務員和企業界領袖。 今日的紐西蘭政府和毛利族人,都在竭力設法維護傳統的毛利族文化,而毛利人的文化,大多表現在雕刻和織繡方面。在毛利族人的保留區內設有雕刻館,專門傳授雕刻藝術,各地的毛利族人都派青年子弟代表,到館中研習雕刻六個月到一年,學成後回到族系中再去教導別人。在毛利族人社區的道路兩旁,豎立著清一色的神像木刻。刻的不知是何方神聖,舌頭總是件得長長的,彷彿這種神像和這種雕刻,就是毛利族人的標誌:只要父及子,子而孫的一代代雕刻下去,就可表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毛利族人的存在,並末被新時代所淘汰。毛利人的織繡品多數以瓊麻為原料,織繡技術也相當原始,但這卻是他們有意保持這種祖先留傳下來的藝術,以便使他們的原始文化能夠流傳下去。 毛利族人特別懷念和崇拜自己的祖先,因此每年十二月都舉行盛大的慶典,來宏揚先人的偉大表現。在這種慶典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種繡球舞,大約有二十多位毛利族少女,個個穿著露胸裝,在紅色褲子外加上線條式的裙子,額前環繞著綵帶,束著蓬鬆的秀髮,倍見撫媚多姿,惹人憐愛。她們雙手各執紅白繡球各一,大家席地而坐,搖頭擺腰,邊歌邊舞,玩耍繡球的手法動作變化無窮,圍觀男女紛相附和,一時美妙的歌聲,蕩氣迴腸,空谷回音,彷彿整個大地都沉溺在歡樂聲中。毛利人熱愛歌舞,並且利用詩歌音樂來表達喜怒哀樂和送往迎來。 他們大多數的歌舞是描述毛利人祖先抵達紐西蘭開拓新天地的經過,其間有不少是象徵划船、狩獵、耕種和嫁娶的動作。毛利人的歌唱得非常好聽,輕輕柔柔曼妙綺麗,令人陶醉,表演的婦女穿著黑、白、紅三色相間的上衣,好像齊胸露背裝,胸前利用這三種顏色編織成菱形或幾何圖形的花飾:下身穿著由亞麻和蘆葦編織成的草裙,搖曳生姿,極為動人:額頭上也喜歡綁上同樣花色的帶子。男的上身完全裸裡,個個粗壯,有的甚至粗肥,臉上或下巴刺青,下身有時穿草裙,有時圍塊黑市。由於毛利人驍勇好鬪,舞蹈中不少都是活潑勇敢的載舞,他們跳起舞來以足頓地蹦蹦作響,並且瞪看大牛眼,頻頻吐出舌頭,還抖動不停,模樣有點嚇人。據說存蠻荒時期,毛利人為了嚇阻猛獸及敵人,便扮出這種怪模樣,代代相傳下來,如今反而變成一種表示友好的表情。 兩人互相以鼻子相磨擦,也是表示友善和平的意思。 紋身是毛利人的一種裝飾,同時也是一種地位的象徵,不同階層的特殊標幟也是表現在臉部的刺青上。毛利社會分成兩個階層:上層階級組成分子是最高層的貴族(Ariki),軍事將領或酋長(Rangatira):大部分的下層階級則由庶民(Tutua)構成。除了這兩個階層外,還有奴隸(Taurekareka),奴隸毫無權利可言,平時從事低賤的僕役工作,在特別慶典中,他們是犧牲品。刺青藝匠通常也是出身於較高階層,也有的是被人敬重的祭司,依技藝的好壞而接受不同的贈物。男人可以在臉部、身體、臀部和大腿刺青,臉上刺青刻痕深而痛楚,鑿子是烏骨製成的,浸在烏黑的顏料中,刺上臉後看起來卸是藍色的。女人是只能在嘴唇或嘴角附近及下巴一帶刺青,嘴唇由梳子狀的「針頭」刺成藍色。毛利人古時候的紋身很痛苦,先用一根小鑿子切割刺青的部位,然後用煤渣摩擦傷口,使之產生刺紋。 在毛利人的許多藝術品中經常出現人形,一般通稱為蒂奇(Tiki)的,是毛利神話中首先被創造出來的男人:同時在雕刻藝術中,蒂奇也代表祖先或諸神,被雕刻在木頭、骨頭或石頭上。聚會所的建築充滿儀式風格,代表祖先的人形,往往刻在支撐橡架的壁板上,或是建築結構的其他部分。這種設計安排,同時也強調存毛利信仰中,頭部佔了很重要的地位。事實上,頭部和性器官一樣,都是身體上非常重要的部位。無論是男、女人物造型,性器官都雕刻得相當巨大,陰莖及陰戶往往被視為巨大魔力的中心,可以促進繁殖的能力,應產生保護的作用。壁板上的人體,常以載舞的形式出現,身體呈扭曲狀,「蒂奇」的舌頭向外伸出,代表反抗,以及具保護作用的魔力。 毛利人雕刻中,也有鳥人和晰賜人,並且有鯨魚、魚類、狗和其他生物。在毛利人的神話中,馬拉啟蒙(Marakihau)是令人著迷的魚精,屬於塔尼華(Taniwha)族群,這個族群是神話中的生物,躲藏在河流、水潭及洞穴中。人魚精一般出現在壁板及緣岩裝飾品上,它可能是遠古的精靈,以海為活動的範圍,在十九世紀的屋內壁板上,人魚情有著彎曲扭轉的身體,尾端接著蜷曲尾巴,頭上長著角,眼睛又大又圓,舌頭呈管狀,有時還描繪牠吸魚的情景:人魚精據說有能力吞噬獨木舟及舟中人。 對祖宗相當敬重的毛利人,設立各式各樣的紀念碑塔以紀念死去的先人。有些紀念碑雕刻著人形,有些則是獨木舟的形式,因為被深深埋在地下,所以可以筆直地豎立在地面上。有時毛利人也豎立紀念柱、以標示部落之間的疆界,或用來紀念重要的部落大事。

[編輯] 有精簡國防武力

紐西蘭三軍總兵力共約一萬五千人,戰時還可以動員二十萬人投入戰場。紐西蘭政府規定,凡曾參加過作戰的官兵,退伍後終身可以領取生活費。 陸軍兵力約五千八百人,共編組為兩個步兵營及一個砲兵旅,以及其他作戰單位。陸軍以連為獨立作戰單位,使用清一色的英製武器,擅長於反森林戰。主要的裝備有中輕型坦克、裝甲運兵車、一五五糎口徑以下各型大砲、反坦克火箭、火燄噴射器、防空飛彈、直昇機和雷達等。 海軍兵力約三千八百人,擁有一支精簡的海上作戰部隊,有各型艦艇四十多艘,主要的艦隻有兩艘巡防艦,九艘驅逐艦,另有飛彈巡邏艇、砲艇、驅潛艦、掃雷艦、運輸艦、登陸艦和魚雷艇等。 空軍兵力約四千四百人,擁有各型作戰飛機約三十二架,其中有美製的A-4D天鷹式噴射戰鬧機多架。在紐西蘭空軍的所有飛機中,百分之八十是噴射式戰鬪機,共編組為五個飛行中隊,大多數使用英國製的裝備。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