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在2015年4月7日 (二) 08:59由Jerry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丹麥王國(The Kingdom of Denmark)是西北歐歷史非常悠久的古老國家,據考古挖掘表明,這裡早在公元前一萬年便有人類生活;公元前8000年,居住著許多馴鹿的遊牧人,他們通常是住在用樹枝建造的小屋,屋內地上鋪著樹皮。

公元前5000年左右,丹麥海岸出現以捕魚為生的漁民,他們熟練的航海技術,使各島嶼之間的相互聯繫得以溝通。在公元前3500年後,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力的提高,農業和畜牧業成為社會主要的生產行業。公元前2000年左右,丹麥便進入了新石器時代,能用石頭製造出各種各樣的生產工具和武器。公元前1500年,青銅器便從南歐傳到丹麥。

目錄

丹麥海盜橫行歐陸

公元前1000年開始,塞爾特人震撼歐洲,但丹麥人和塞爾特人之間的貿易卻非常活躍,並且鐵器開始傳入丹麥。大約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丹麥製造出高效率的鐵質農具,逐漸出現鄉村居民點。隨著羅馬人的強大,丹麥在公元前後進入了「羅馬鐵器時代」。羅馬帝國衰退後,丹麥進入「條頓時代」,開始逐漸形成日耳曼文化。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丹麥文化仍能保持其連續性和獨立性,不但沒被異族文化所同化,反而從中吸取充足的養分。鐵器時代製造更堅固、更多的武器,為丹麥人提供了擴張的利器。

大約在公元200年前後,丹麥出現北歐古字碑文,受到拉丁字母影響。到了公元400年前後,與俄羅斯人也發展了貿易關係;同時原來居住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日耳曼民族分支的朱特(Jute)人,也紛紛移居丹麥的日德蘭半島,這些人又被稱為丹人(Danes),而丹麥一詞在古哥特語中,是「丹人居住的地方」之意;但是也有人認為,丹麥一詞在古哥特語中,乃是「沙漠組成之地」的意思,因為這裡的土質多為不肥沃的沙質土。公元5世紀,大批丹麥人移居英格蘭,並對那裡的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英國歷史上最早的史詩「貝沃爾夫之歌」,內容主要就是取材於北歐的歷史、民間故事和神話。

公元8世紀末,丹麥進入了海盜時期,因為他們是天生的水手,而且能製造出當時歐洲最好的戰船,這種船輕便快速,結構堅固,適合於在海上作戰。公元693年6月8日,丹麥海盜對英格蘭東北海岸的林第斯法恩(Lindis-farne)發動襲擊,燒燬了當地的教堂,撤退時還抓走了許多神職人員去當奴隸。此後,丹麥海盜船隊便經常襲擊英國和法國的沿海城鎮,而且不會有多大的風險,因為英、法兩國的軍隊不可能在海岸線上到處設防,所以海盜們盡可放心地上岸大肆搶劫一番,等到內地的守軍聞訊趕到時,他們早已揚帆離去。

公元6~8世紀的時候,丹麥原始公社開始瓦解,氏族貴族在得勢後佔有原始公社的大片土地,並建立了最初的王國。到了9世紀初,現今丹麥的大部分土地及瑞典南部的斯堪尼亞,均已置於丹麥國王古德弗雷德(Godfred)的統治之下。此時丹麥人已掌握了建造海船的技術,常駕駛海船南下到歐洲沿海地方,以琥珀、燧石等向當地商人換取穀物和其他用具,但在亦商亦盜的發展下,使丹麥走入歷史上最奇特的「海盜時代」。

在公元793年6月8日,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海盜,襲擊了英國東北部林第斯法恩的寺院,這天就是北歐海盜歷史的開端。他們侵襲著名寺院、主教宅邸和講學場所,殺戮當地人或擄去作奴隸。此後,丹麥海盜又聯合組織了更龐大的艦隊,每年春季南下從事海盜活動。當時丹麥人和挪威人已經懂得,渡過海洋就有可以奪取的戰利品,而又不冒多大的風險,因為英、法軍隊不可能同時在沿海各地到處防守。

公元9世紀初,丹麥國王古德弗雷德,曾極力阻止西歐查理曼(Charlemagne)帝國向北方的擴張。在丹麥和查理曼帝國激戰期間,他在公元804年摧毀了索布人控制的雷列克港,也就是今日德國境內的呂貝克港,作為對索布人依附查理曼大帝的報復。在對查理曼大帝及其兒子虔誠者路易一世(Louis I)的作戰取得勝利後,古德弗雷德國王於公元808年開始修築丹麥邊牆(Danewirk),這道防禦壁壘南起石勒蘇益格(Sch-leswig)城,東至霍靈施泰特村附近的特倫尼河沼澤區,全長17公里,有效地防止了日耳曼人的入侵。公元810年,古德弗雷德國王在弗里西亞(Frisian)戰役中,被人謀殺。

公元845年春,西蘭王雷納爾‧洛德布羅格率領120艘海盜船,沿塞納(Seine)河而上,搶劫巴黎。法國國王查理(Charles)調集軍隊,分別從河的北岸和南岸發動進攻,丹麥海盜集中力量首先打敗北岸的法軍,接著又把111名俘虜全部吊死,向北歐神獻祭,然後渡河去擊敗了南岸的法軍,法國查理國王不得不逃難到一個寺院。最後,查理王只得付給雷納爾7000鎊白銀,使他們儘快離開法國,於是雷納爾的海盜船隊滿載著戰利品和俘虜,勝利返回西蘭島。公元848年,丹麥海盜赫斯廷斯(Hastings)駕駛海盜船,沿法蘭西海岸航行,順著西班牙海岸而下進入地中海後,對義大利的魯那(Luna)城進行大肆搶劫,然後滿載金銀財寶而歸。

公元850年,法國傳教士安斯加爾到丹麥傳播基督教,但上帝的福音未能有效地制止丹麥人的海盜行徑。公元9世紀下半葉,丹麥海盜已不滿足於單純的搶劫,他們先是控制了英格蘭的幾個商業港口,接著便向英格蘭大量移民,並先後佔領了英格蘭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組成一個名叫「丹麥區」(Danelaw)的海盜獨立王國。

公元868年,丹麥大軍在東英格蘭海岸登陸,開始和英格蘭西南部薩克森人的韋塞克斯王朝交戰。公元871年,丹麥人又入侵韋塞克斯,被英國人擊退。公元876年,丹麥人再次進犯韋塞克斯,結果在埃丁頓戰役中被英國人打敗。公元879年,英格蘭的阿爾弗烈德(Alfred)國王迫使丹麥海盜頭子葛斯任姆簽訂了「威摩爾和約」,根據這個和約的規定,韋塞克斯王朝統治英國西南部,而丹麥人則佔據英國東北部。公元885年,丹麥軍隊企圖收復肯特(Kent),被阿爾弗烈德國王擊退。公元886年,阿爾弗烈德佔領了倫敦,並成為一切不受丹麥人統治的英格蘭人的國王。公元892年,一支丹麥大軍由歐洲大陸渡海進攻英格蘭,阿爾弗烈德國王予以迎頭痛擊。公元896年,丹麥軍隊被迫停戰,並撤回法蘭西。

公元912年8月,英格蘭國王愛德華(Edward),開始向英國中部諸郡和東部地區的「丹麥區」發動進攻。公元918年12月,英國境內所有的「丹麥區」都戰敗投降,重新處於英王統治之下,但是丹麥人仍設法保留了自己的法律和風俗,有許多丹麥人成了英國國王最高咨詢會議的成員,而當時的約克(York)和坎特伯雷(Canterbury)大主教都是由丹麥海盜的後裔充任。另外,每年都有許多丹麥人移居英格蘭。

曾經征服英國

公元934年,德意志國王亨利一世(Henry I)率軍突破丹麥邊牆,入侵丹麥獲勝。丹麥不得不割讓石勒蘇益格求和。公元940年,丹麥老王戈姆(Corm the Old)之子哈拉爾一世(Harald I)繼承丹麥王位,他是新王族世系中的傑出人物,綽號「藍牙齒」,繼位後於公元960年改信基督教,也使國人逐漸從信仰奧丁神的習慣,改而皈依了基督教,並擴建丹麥邊牆。公元970年,他又征服了挪威,於公元985年完成國家統一大業,並將王宮遷至西蘭島。他曾在日德蘭島東部的耶林父母墓前,立了一塊刻有北歐古文字的石碑,用碑文紀念他的父母,並特別讚頌自己統一丹麥,使丹麥人改信基督教的豐功偉蹟。這便是有名的丹麥耶林石碑,在丹麥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晚年時國家內部出現意見分歧而分裂為兩派:一派是擁護國王的基督教徒,贊成國王應留在國內享受和平生活;另一派是擁戴年輕王子別號八字鬍的斯韋恩,他們是信奉北歐諸神奧丁、梭爾和弗雷的異教徒,喜歡戰爭,樂於從事海盜行為,認為國王應帶領他們繼續從事海盜掠奪。結果父子之間發生了衝突,有趣的是當海盜們自己打起來的時候,不喜歡在陸地上交戰,而是登上戰艦,在水面上戰鬥。父子雙方激戰一天分不出勝負,晚上哈拉爾一世上岸後,被一支暗箭射中,幾天後死在自己所建造的海盜堡壘尤姆斯堡裡。尤姆斯堡的海盜們決定為國王復仇,他們設法俘虜了王子斯韋恩。最後,斯韋恩不得不交納大量的白銀罰款後,才獲得自由。

公元987年斯韋恩一世(Fork Beard Sweyn I)繼位,他首先收復海德比(Hedeby),然後把注意力轉向和他爭奪斯堪的納維亞霸權的挪威國王奧拉夫一世(Olaf I)。公元998年時,他又巧妙地和瑞典國王奧拉夫‧舍特科農(Olaf Skötkonune),以及挪威的拉特伯爵埃里克結成聯盟,共同對付奧拉夫一世。1000年,斯韋恩一世在斯伏爾德戰役中殺死奧拉夫一世後,佔領大片挪威領土,並成為挪威的實際統治者。隨後他又出兵英格蘭,英王艾特爾雷德二世(Ethelred II)想不出較好的對付辦法,只好每年支付大量的白銀,也就是丹麥金(Danegeld),來換取和平,使得丹麥人能夠利用這筆稅金擴充武力。

1002年11月13日,英王艾特爾雷德二世下令,在聖布賴斯節時大肆屠殺英格蘭境內的丹麥移民,被害者包括斯韋恩一世的妹妹,她當時已嫁給一位英格蘭酋長。這次血腥大屠殺,引起丹麥貴族的憤怒,他們認為有責任為那些不幸慘遭英格蘭人殺害的同胞報仇。1003~1004年,斯韋恩一世親率丹麥大軍,討伐英格蘭。1007年,英王艾特爾雷德二世不得不拿出3.6萬鎊白銀的丹麥金,才使得斯韋恩一世撤兵回國。1009年,斯韋恩一世派遣以托基爾(Torkil)為首的尤姆斯堡海盜侵擾英格蘭,英王艾特爾雷德最後答應再付給他們4.5萬鎊白銀的丹麥金,但海盜們為了報復聖布賴斯節的仇恨,在得到丹麥金之前,先攻佔了坎特伯雷,並殺死了主教。隨後大多數海盜返航回國,而托基爾則留在英國任職。1013年,斯韋恩一世再度遠征英國,迅速征服了各郡,並未經一戰就輕易地佔領了倫敦,英王艾特爾雷德二世被迫流亡法國的諾曼第(Normandy)。這樣,斯韋恩一世便成為包括英格蘭、挪威在內的丹麥北海帝國的創立者,史稱「北方的凱撒」。1014年2月3日,斯韋恩一世莫名其妙地墜馬身亡。有的歷史學家認為他是被艾特爾雷德二世的兒子埃德蒙刺死的。

斯韋恩一世死後,他的兒子克努特(Canute)無力控制英格蘭,英國人乃乘機擺脫丹麥人的統治,艾特爾雷德二世重新當上了英國國王。同年5月,克努特被迫返回丹麥,但他的哥哥哈拉爾德已捷足先登繼承了丹麥王位。1015年,挪威的奧拉夫二世起兵造反,並使挪威擺脫了丹麥的統治。同年,克努特率領一支由200艘戰艦組成的龐大艦隊,在英國的桑威奇(Sandwich)登陸,決心奪回對英國的統治權。1016年,英王艾特爾雷德二世駕崩,使丹麥人節節獲勝。同年,倫敦議員和市民擁立艾特爾雷德二世之子埃德蒙二世(Edmund II)為英格蘭國王,而英國多數貴族則在南安普敦擁立克努特大帝為王。愛德蒙二世不服,便在北英格蘭招募軍隊向克努特大帝發動一系列進攻,並收復韋塞克斯,解了倫敦之圍,但最後卻在埃塞克斯的阿興頓戰役中被克努特大帝徹底擊敗。依照和平解決的方案,埃德蒙二世仍保留著韋塞克斯,而克努特大帝則佔領泰晤士河以北的廣大地區。同年11月30日,年僅33歲的埃德蒙二世突然駕崩,據說他是被人毒死的。這樣,克努特便乘機宣布自己是整個英格蘭的國王,並正式加冕登基,隨後他又將英格蘭人的財產犒賞部下,並放逐和捕殺原英格蘭王族成員,還把諾森伯里亞和東英吉利分封給北歐海盜首領。他還制訂了「克努特法典」;提高了行政效率,從而給英國帶來了安定和昌盛。

1017年,克努特大帝與他父王的冤家對頭英王艾特爾雷德二世的遺孀結婚。1019年,他在英軍的協助下取得丹麥王位。1024年,他又出兵企圖征服挪威,而挪威國王奧拉夫二世則聯合瑞典人,共同抵抗,後因挪威一些大酋長支持克努特大帝,奧拉夫二世才不得不於1028年逃亡俄國,到基輔避難,這樣克努特大帝逐漸奪取了挪威王位。另外,克努特大帝還於1027年征服了蘇格蘭,這樣他便成為丹麥、挪威、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共同君主,史稱「北海大帝國的克努特大帝」,並使丹麥成為歐洲最強大的海盜帝國。

克努特大帝特別喜愛英格蘭,所以大部分時間都住在英國倫敦,推行親善政策,並皈依基督教。丹麥人對他們的國王經常不在家感到非常不滿,所以克努特的妹夫丹麥總督烏爾夫‧賈爾便企圖奪取丹麥王位,結果克努特大帝不得不回國粉碎這個陰謀,並在羅斯基勒大教堂將烏爾夫‧賈爾處死,隨後他又再次回到英格蘭。1035年11月12日,克努特大帝突然死於沙夫特斯堡(Shafte-sburg),遺體葬於溫徹斯特(Winc-hester)。

哈迪克努特(Hardecanute)是克努特大帝和諾曼第大公爵查理一世之女埃瑪的兒子,早在1028年間,克努特大帝便將丹麥王位讓給他,以便集中精力統治英國。克努特大帝駕崩時,哈迪克努特理應繼承英格蘭王位,但他因事羈留在丹麥,未及時前往英格蘭,結果克努特大帝的私生子哈羅德一世(Harold I)便乘機攝政英格蘭。與此同時,挪威的酋長們也利用動蕩的政局,叛離了克努特大帝另一個兒子斯韋恩的統治,而推選挪威原國王奧拉夫二世的私生子馬格努斯一世為挪威國王。這時哈迪克努特也提出繼承挪威王位的要求,但不久後他又承認馬格努斯一世對挪威的統治權。兩人還商定,雙方壽命長者為丹麥和挪威國王,並設法使兩國和英格蘭合併。

1037年哈羅德自立為英格蘭國王,並將哈迪克努特的母親埃瑪王后流放異地。他在位期間,堅決捍衛領土主權,使英格蘭免受威爾士和蘇格蘭的入侵。1040年3月17日,哈羅德一世病故,英格蘭王位由哈迪克努特繼承。他上台後,對哈羅德纂取王位一事耿耿於懷,下令從墓地中挖出哈羅德遺體,將其投入沼澤。他還對英格蘭人橫征暴斂,當他的兩名收稅官在伍斯特被殺時,他竟派軍隊將這個城鎮焚燬,因而成為英格蘭歷史上最不得人心的國王之一。

1042年6月8日,哈迪克努特王在丹麥酋長托維‧普魯德的家裡作客時,當他喝完酒後,便倒地而死。這位暴君是中風而死還是被主人毒死?至今仍是無法解開的歷史之謎。他逝世後,英國王位遂被艾特爾雷德二世的另一個兒子愛德華(Edward)繼承,而丹麥王位則按事先的約定,由挪威王國馬格努斯一世(Maguns I)繼任。

馬格努斯一世奧拉夫遜繼位後,任命克努特大帝的侄子斯韋恩二世為副王,並兼任丹麥總督。1043年,在馬格努斯一世忙於和斯拉夫人交戰之際,受丹麥貴族擁護的斯韋恩二世乘機自立為丹麥國王。馬格努斯一世在戰爭中曾數次打敗斯韋恩二世。1045年,馬格努斯一世為了增強軍事實力,和他的叔父哈拉爾三世西居爾德遜(Sigurdsson)共同擔任挪威國王。1047年,他們共同指揮挪威大軍入侵丹麥,想一舉消滅斯韋恩二世,然後再征服英格蘭,不料馬格努斯一世在強渡厄勒海峽的海戰中,從船上跌落海中淹死,這樣他的叔父哈拉爾三世便成為挪威唯一的統治者。 1064年,丹麥國王斯韋恩二世(Sweyn II)利用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正積極準備進攻英格蘭、並奪回英格蘭王位的有利時機,與哈拉爾三世相互承認各為本國之王。1066年,哈爾爾三世勾結英國叛變的托斯蒂格伯爵,出兵進攻英格蘭,結果在同年9月25日的斯坦福德橋戰役中被英軍所殺,這樣使丹麥人就少了一個冤家對頭。

1069年,丹麥遠征軍入侵英格蘭,協助盎格魯薩克森人反對英國征服者威廉一世,並且試圖恢復克努特大帝時期丹麥人對英格蘭的統治,最後終因英格蘭人的拚命抵抗,乃被迫於次年引軍撤退。斯韋恩二世的歷史和地理知識非常淵博,亞當的名著「漢堡和不來梅大主教史」中關於斯堪的納維亞的掌故,主要是由他所提供的。1074年4月28日,這位丹麥瓦爾德馬王朝的創始人駕崩,王位由他的兒子哈羅德‧亨繼承。

1080年,克努特二世繼任丹麥國王,他是哈羅德‧亨的弟弟。在宗教事務方面,他曾資助幾個教堂,包括丹麥大主教管區隆德的大教堂。他還支持丹麥全國的傳教事業,並在奧登塞建立了本篤會隱修院。在世俗事務方面,他開始進行行政改革,特別是加強征戰,從而激怒了農村貴族。1085年,他重申了對英格蘭領土的要求,並與佛蘭德伯爵和挪威國王奧拉夫三世一起,組成了一支擁有1860艘戰船的龐大艦隊,聚集在阿格爾堡(Aggersborg)海軍基地上,準備征服英格蘭,這使英王征服者威廉二世(Willian II)大吃一驚。正當克努特二世準備啟程西征時,國內一些反對他稅收政策的貴族,在南方石勒蘇益格煽動農民起義,克努特二世不得不南下討伐,這時他的大艦隊中也開始醞釀著動亂,被征來作戰的大多數是自耕農,他們認為艦隊出動越遲,回家就越晚,於是他們便送了一封信到石勒蘇益格,要求克努特二世回來率領他們出征英格蘭;可是克努特二世還沒來得及整頓好南方的秩序,他的龐大軍隊就開始土崩瓦解了,士兵們大多數開小差,回家種地。這件事使得克努特二世很生氣,所以他經常到全國各地巡視,並藉「妨礙國王戰爭」的罪名,對農民課以重稅,結果引起全國性的農民暴動,最後他被迫逃往奧登塞的聖奧爾本教堂避難。1086年7月10日,造反的農民衝進聖奧爾本教堂,將克努特二世和其他王室成員全部加以殺害,丹麥王位由克努特二世的弟弟奧拉夫繼承。

在奧拉夫執政期間,丹麥各地農業年年歉收,飢荒嚴重。在奧登塞克努特墓地附近的村子裡,還出現一些奇怪的事情,瞎子們恢復了視力,跛子們也恢復了正常人的行走能力,一些無可救藥的不治之症也奇蹟地痊癒。所以當時國內流傳著這樣一種流言,意思是說克努特二世是一位聖徒,農民們殺死了這位「神王」(Guds Drot),因此歉收和飢荒就是神對丹麥人的懲罰。奧拉夫做了9年的丹麥國王,直到1095年駕崩後,全國的穀物收穫才逐漸好轉了起來,所以這位國王又被人稱為「餓王」(Hunger)。

1095年,奧拉夫的弟弟埃里克(Erik)繼位後,穀物收穫有所好轉,所以埃里克又得到「伊戈德」(Eneste Gode)的稱號,意思是「唯一善良的國王」。這時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Urban II)在法國中部克勒芒召開的宗教會議上,鼓動十字軍東征,要奪回被穆斯林佔領的聖城耶路撒冷。埃里克王雖也極力支持十字軍東征,但他自己並沒有加入東征行列,而是到羅馬要求教皇認可他哥哥克努特二世為聖徒,教皇為了拉攏丹麥人參加十字軍,就答應了這個要求,但埃里克王回國後並未派騎士加入十字軍。後來,據說有一位奇異的遊吟詩人來到王宮,演奏起古怪的聲音,使埃里克大發雷霆,殺死了三位曾經阻止他東征的大臣,並決定親自去耶路撒冷做懺悔。1103年,埃里克王在前往聖城的途中,病逝於塞浦路斯,他的妻子博迪爾王后獨自繼續前進,但她好不容易剛剛看到聖城一眼,就在橄欖山上離開了人世。埃里克王去世的消息差不多在一年後才傳回丹麥,於是他弟弟尼爾斯(Niels)繼承了丹麥王位。

尼爾斯王統治丹麥達30年之久,在他的治理下,國內的貿易和航運業都興盛了起來,全國呈現一片太平景象,並出現了許多用花崗岩、石灰岩或砂石建造的新教堂,式樣很像英國最古老的盎格魯薩克森教堂,內部有拜占庭式的豪華壁飾,最奇特的要算是用花崗岩製成的聖水盆,據說有近2000個這種古老的石製聖水盆流傳至今。另外,當時丹麥的貴族不是居住在城堡中的騎士,而是農莊主,他們大多數穩重務實,很少有時間過俠義的傳奇式生活,所以丹麥人很少參加十字軍。

11世紀20年代後,丹麥出現了許多王位覬覦者,這些王子的父親都曾當過丹麥國王,所以都認為有權為王,最突出的是老王埃里克的兒子石勒蘇益格公爵克努特‧拉瓦爾。當時德國企圖和丹麥分享波羅的海的貿易權利,而克努特‧拉瓦爾則暗中支持德國人,因而成為德皇的封臣。後來他又被邊境地區的奧博特里特人擁立為王,並在石勒蘇益格接待他的叔父尼爾斯王的晚宴上,戴上了新的王冠。在1031年的聖誕節之夜,克努特‧拉瓦爾作為尼爾斯王的客人,出席了節日晚宴,宴會後,王子馬格勞斯邀請他到王宮外面的樹林中散步,結果克努特‧拉瓦爾中計被殺,接著克努特‧拉瓦爾的弟弟埃里克‧伊謬恩在德國的協助下公開叛亂,並征服了斯堪尼亞(Scania)地區。1134年,尼爾斯王和馬格努斯王子率領討伐艦隊於聖靈降臨節之夜,在福德維格(Fodevig)登陸,企圖奪回斯堪尼亞,結果國王的軍隊被埃里克‧伊謬恩軍隊和德國騎兵打得落花流水,被迫撤回船隻,馬格努斯王子不幸陣亡,7個丹麥主教中有5個戰死。全國輿論認為福德維格之戰是神的策劃,是對殺害克努特‧拉瓦爾的懲罰。當時尼爾斯王已近70高齡,王子的陣亡使他絕了後裔。1134年,尼爾斯王在大街上被埃里克‧伊謬恩派來的刺客殺死。這樣,埃里克‧伊謬恩終於當上了國王。

埃里克‧伊謬恩即位後,成為有名的暴君。為了保住王位,他殺死了自己的親兄弟和侄子。1137年,在石勒蘇益格的一次集會中,這位暴君被日德蘭貴族布萊克‧普勞殺死。同年,這位暴君的侄子埃里克三世繼位,由於他軟弱無能,所以被人稱為「羔羊王」(Lamb)。1139年,居住在英格蘭的丹麥人遭到英軍的屠殺,埃里克三世效仿先王的作法,率軍遠征英格蘭,結果被英軍打敗。1146年,埃里克三世看破紅塵,主動退位,隱居修道院,做一名與世無爭的修士。

同年,斯韋恩三世繼承王位。1148年,克努特‧拉瓦爾的兒子瓦爾德馬一世和殺害他父親兇手的兒子克努特聯合起來,共同反抗斯韋恩三世,最後他們3人成為丹麥共同國王。1156年,3位國王出席羅斯基斯王城大宴會時,突然衝進一伙武裝歹徒,殺死了克努特王,瓦爾德馬一世僥倖逃脫。這場陰謀顯然是斯韋恩三世策劃的。事後,瓦爾德馬一世逃往日德蘭北部,斯韋恩三世帶領軍隊前去追殺。1157年,兩軍在格雷德荒地(Grade Heath)交戰,瓦爾德馬一世反敗為勝,斯韋恩三世在逃跑途中被一名農民用斧頭劈開腦袋而喪命。這樣,瓦爾德馬一世(Valdemar I)便成為丹麥唯一的國王。

瓦爾德馬一世就位後,為了解除斯拉夫人對丹麥航運業的威脅,開始討伐斯拉夫人,並得到結拜兄弟阿布薩隆的協助;後來他任命阿布薩隆為羅斯基勒主教。為了防止德國人入侵,瓦爾德馬一世不得不表面上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並承認他所擁護的敵對派教皇維克托四世,結果使丹麥大主教埃斯基爾寧願流亡,也不願反對教皇亞歷山大三世。1165年,瓦爾德馬一世和阿布薩隆主教又轉而承認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埃斯基爾大主教於是又回到丹麥。1169年,丹麥軍隊攻佔了斯拉夫人所控制的呂根島要塞,並把此地併入羅斯基勒主教區。接著丹麥軍隊又在阿爾科納摧毀了斯拉夫人的神廟,但是在一年後被迫將勝利果實分出一部分送給同盟者薩克森公爵綽號獅子的亨利。1170年,瓦爾德馬一世得到丹麥教會的支持,丹麥大主教埃斯基爾重申國王的父親為聖徒,又按教規立他的兒子克努特四世為共同執政王,並批准他的王朝可以世襲統治,從此割斷了與德意志、也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從屬關係。1182年5月12日,瓦爾德馬一世駕崩,王位由其子克努特四世繼承。

1185年,丹麥人又取得了波美拉尼亞的宗主權,不久後再取得斯拉夫人的領土,以及德意志邊境地區各邦郡的領地,克努特四世為了紀念自己的偉大勝利,乃又加上一個「斯拉夫人的國王」稱號。1188年,他的兄弟瓦爾德馬二世被他封為石勒蘇益格公爵。1192年後,由瓦爾德馬二世統治丹麥南部地區,並使得丹麥的領土延伸到整個波羅的海東海岸,直至奧得河以東地區。1202年11月12日,克努特四世駕崩,死後無嗣,王位由瓦爾德馬二世繼承。

瓦爾德馬二世上台後,為了建立一個包括波羅的海和北海在內的商業強國,以便重振當年「北海大帝國」雄風,他向南征服了德意志北部的大片土地,將易北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都置在丹麥管轄之下,從而保證了丹麥以石勒蘇益格(Schleswig)為中心的航運貿易暢通無阻。此外,他又率先支持韋爾夫王朝的候選人奧托四世(Otto IV)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作為報酬。奧托四世則承認瓦爾德馬二世在荷爾斯泰因的統治權。此後,他又和奧托四世決裂,轉而支持奧托四世的敵人腓特烈二世,後者則承認丹麥人對斯拉夫人的土地,以及易北河和埃爾代河以北的德意志領土。 自1206年起,瓦爾德馬二世就積極參加使波羅的海東部地區基督教化的十字軍。1219年,他親自率領丹麥十字軍征服了愛沙尼亞,並將它分成雷維爾和多爾帕特兩個主教管轄區。另外,他還立自己的兒子為共同執政王,目的在於使幅員遼闊的丹麥帝國永遠由瓦爾德馬家族統治。這時丹麥版圖除了原有的領土外,還擴大到東有愛沙尼亞,南有呂根島,德國也將易北河以北的地盤割讓給丹麥。瓦爾德馬二世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使丹麥人過著幸福富有的生活。

根據傳說,在進攻愛沙尼亞的林德尼西戰役中,愛沙尼亞的異教徒曾向丹麥軍隊發動突擊,使丹麥軍陷入險境。隨軍大主教乃向上帝祈禱,這時一面有白色十字的紅旗「來自上帝的旗」從天而降,飄落在瓦爾德馬二世身上,憑藉著這面手中揮舞的旗幟,丹麥軍隊士氣大振,終於取得戰役的勝利。這面旗幟也就成為天賜的神物,但未立刻成為丹麥國旗,而得到「Dannebrog」的稱呼,意為「丹麥人的一面旗」,使得當時丹麥許多軍旗的一角都加上了一個小小的「Dannebrog」的符號。

丹麥國徽也大約出現在同一時期,圖案是金底上有3頭由9顆紅心圍繞著的青豹,而所謂的「心」實際上是睡蓮的葉子,是作為海豹象徵。

1220年5月,瓦爾德馬二世和王子一起到菲英島南面的利厄(Lyoe)小島上打獵。這時,德意志東北部什未林(Schwerin)的亨利(Henry)伯爵恰好駕船經過,他上岸來和瓦爾德馬二世交換禮物。晚上,國王在島上為德國客人舉行盛大的宴會,國王和王子都喝得酩酊大醉。夜宴後德國人回到自己的船上過夜,但到深夜又偷偷地上岸,消滅了國王的衛隊,活捉國王和王子,然後揚帆啟程,押往什未林囚禁起來,使丹麥沒有了國王。當時德意志北部的許多郡都歸丹麥統治,各郡的諸侯也稱臣於丹麥國王,亨利伯爵就是其中的一個,他造反目的是要使德國北部各郡重新回歸德國統治。雙方經過長期的談判,直到1225年,瓦爾德馬二世才被釋放回國,但必須留王子和其他人作為人質,在10年時間內一個一個釋放;另外還要支付一筆巨額贖金,同時還答應在波羅的海以外地區中,丹麥只保留呂根島和愛沙尼亞,將來不再企圖重新征服北德意志諸郡。

瓦爾德馬回國後,給羅馬教皇寫信說他的諾言是被暴力逼出來的。教皇免除了他履行諾言的職責。於是,他經過兩年時間的精心準備,於1127年率軍南征,企圖重新奪回對德意志北部的統治權。但是丹麥軍隊在博恩赫沃德(Bornhoeved)戰役中被德軍擊敗,瓦爾德馬二世也在戰鬥中喪失了一隻眼睛,丹麥軍隊不得不向北退到丹內維爾克(Danevirke)防線。

瓦爾德馬二世雖然在對外戰爭中失利,並失去北德意志屬地,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對丹麥本土的強有力統治。他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完成了從瓦爾德馬一世開始的軍隊改革,以服兵役為條件,免除了農民的賦稅。他還有效地控制了教會和貴族,修改法典,改變立法制度,以擴大君主專制的權力。並將丹麥土地分作幾個大的封建領地,分封給幾個王子。1241年還制定了日德蘭法典,統一丹麥的法規,這部著名的法規很嚴謹,講人道,陳述簡明,既無迷信痕跡,也沒有嚴酷的懲罰形式。這部法典生效幾天之後的3月28日,瓦爾德馬二世駕崩,他生前所制定的分封制,為日後各地諸侯之間的彼此爭權埋下禍根。

同年埃里克四世繼承王位,由於在位期間曾向農民徵收犁地稅,所以綽號叫做「犁地金王」(Ploughpenny)。1245年他出兵愛沙尼亞,企圖使那裡的異教徒改信基督教,但是那裡的居民接受洗禮後又變成異教徒。1247年,其弟石勒蘇益格公爵艾貝爾舉兵北進,企圖稱王,次年一度攻佔了哥本哈根,但最後還是戰敗,被迫承認埃里克四世的宗主權。1250年,兄弟倆在石勒蘇益格相會,言歸於好,但是到了深夜,艾貝爾派人活捉了埃里克四世,並用小船載他到石勒峽灣(Slien Fjord),一個名叫萊夫‧古德蒙森的丹麥貴族,用斧頭砍下國王的頭,拋入大海。

1250年,艾貝爾(Abel)終於登上了丹麥王位,但是好景不長,兩年後在一次對弗里西亞人的遠征中喪命,王位由他弟弟克里斯托弗一世(Christopher I)繼承。新王上台後不久就和教會發生矛盾。丹麥大主教雅各布‧厄蘭生(Jacob Erlandsen)認為教會應擺脫一切世俗權力的約束,結果遭到國王反對,將他投入監獄,並給他戴上一頂小丑帽子。羅馬教皇知道後,立即下令在斯堪尼亞和西蘭島兩地停止宗教活動,但克里斯托弗一世用武力迫使教堂對外開放,並強迫神甫們履行正常的宗教職責。1259年,克里斯托弗一世在里伯教堂吃完聖餐後突然死去,當時阿爾法斯特修道院院長正在祭壇上主祭,所以後人把這位國王稱為「基督的祭品」,而國王的名字在丹麥語中的意思也恰好是「獻祭給基督」,看來這位國王是命中註定要成為上帝的祭品。

1259年,年僅11歲的埃里克五世繼承了父親的王位,他由母親瑪格麗特太后代他治理國家。1266年,埃里克五世親政。1276年,他立兒子埃里克六世為王位繼承人。1282年,他在維堡會議上被迫簽署了丹麥歷史上的第一個國王憲章,規定國王如果事先沒有通過合法的判決,不得任意監禁貴族;另外每年還必須召開一個由貴族、主教、騎士和市民代表參加的國民會議。由於埃里克五世在位期間,國王權力被大大的削弱,所以他的綽號又叫做「削剪王」。1286年11月,埃里克五世在日德蘭半島中部狩獵;同月22日晚上,他在維堡西南的芬德魯普(Finderup)村的一個農舍裡過夜,身邊除了馬夫和一個名叫雷內‧瓊森(Rane Jonsson)的侍從外,沒有任何保鏢。在深更半夜的時候,突然闖進一伙暴徒殺死了國王。事後,國王的屍體運到了維堡,發現他身上共有56處刀傷。最後,維堡法庭判定王室衛隊隊長施蒂格‧安德森‧維德(Stig Andersson Hvide)和哈蘭伯爵雅各布(Jacob)等9人犯有弒君罪,必須沒收家產,驅逐出國。稍後埃里克六世繼位,他的綽號叫門沃特(Menwot),在丹麥語中是「憑全知的聖人們作證」的意思。他執政不久,就遇到流亡在國外貴族的挑戰,施蒂格‧安德森‧維德流亡在卡特加特海峽中的耶爾姆(Hjelm)島上,建立了兩家造幣廠,專門偽造丹麥王國的貨幣。這些反叛者還得到挪威國王的庇佑,並在瓦爾德馬公爵和詹斯‧格蘭德(Jens Grand)大主教的支持下,經常襲擊丹麥沿海地區。國王先打敗了瓦爾德馬公爵,又將丹麥大主教格蘭德監禁起來。1297年,詹斯‧格蘭德大主教在看守的幫助下,越獄逃往博恩霍爾姆島,並向教皇卜尼法斯八世(Boniface VIII)提出起訴,教皇乃宣布剝奪埃里克六世的教權。1303年,埃里克六世與教皇和解。1305年後,埃里克六世幾乎每年都要舉辦數次規模龐大的騎士比武,這種活動耗費巨大,國王不得不向國外借錢來支付許多豪華的宴會、高額的獎賞和華麗的獎品。他的私生活也非常不幸,王后英格褒(Ingeborg)為他生了許多兒女,但都夭折了。在埃里克六世統治末期,國難紛至沓來,丹麥與挪威和瑞典重啟戰端,而國內的農民、貴族和教會都一致反對國王。由於作戰需要大量軍費,使丹麥經濟瀕於破產。1319年11月13日,埃里克六世駕崩,王位由克里斯托弗二世繼承。

克里斯托弗二世治國無方,國家財政處於崩潰邊緣。1326年,他被迫讓位給瓦爾德馬公爵,但權力卻操縱在荷爾斯泰因(Hol-stein)伯爵格哈德(Gerhard)手中。1330年,克里斯托弗二世將全國的絕大部分土地抵押給格哈德伯爵和他的堂兄弟溫和者約翰,他得到的報酬是正式恢復他的王位。兩年後,這位沒有國土的國王駕崩,王位無人繼承達8年之久。

克里斯托弗二世的小兒子瓦爾德馬四世,自幼居住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的王宮裡,因為他的姐姐是路易四世兒子的王妃,他自幼便立下誓言要成為丹麥國王。1338年,他在神聖羅馬帝國和布蘭登堡侯爵路易的幫助下,開始與荷爾斯泰因伯爵格哈德及溫和者約翰爭奪丹麥的統治權。1340年4月1日夜晚,格哈德伯爵在大本營帳篷裡被貼身侍衛尼爾斯‧埃布生(Niels Ebbesen)殺死。隨後,約翰伯爵和石勒蘇益格公爵都承認瓦爾德馬四世為丹麥國王,因為他們都了解到如果要在國內建立和平,就得有國王在位。後來瓦爾德馬四世又與石勒蘇益格公爵的妹妹海爾維結婚,使他的統治權擴展到丹麥以外的日德蘭北部地區。另外,他還用增加稅收和出賣愛沙尼亞所得的錢財,用於1349年建立起對西蘭及大部分在日德蘭地區的統治。1350年,他介入北德意志政治活動,通過促成德意志國王查理四世與布蘭登堡侯爵路易的和解,重新確定了丹麥對呂根島和羅斯托羅的統治。1360年,瓦爾德馬四世從瑞典處收復了斯科納地區,至此全部統一了他父親當年的王國。次年,他又攻克哥德蘭和富饒城鎮維斯比(Visby),在波羅的海建立了堅固的貿易據點,結果瑞典和漢薩同盟、荷爾斯泰因及日德蘭地區持不同政見的貴族們結成了強大的聯盟,共同反抗丹麥人。1363年,他的女兒瑪格麗特(Margaret)在哥本哈根和挪威國王哈康六世結婚。1368年,瓦爾德馬四世的軍隊被漢薩同盟戰敗。1370年,他被迫接受「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准許漢薩同盟各城鎮有經商特權。1375年10月24日,瓦爾德馬四世駕崩。

1376年,年僅6歲的奧拉夫四世被選為丹麥國王,他是瑪格麗特公主與挪威國王哈康六世的獨生子。1380年,哈康六世駕崩後,由奧拉夫四世繼承挪威王位,使丹麥和挪威從此統一,並一直維持到1814年為止。1387年8月3日,奧拉夫四世突然病逝。瑪格麗特皇太后使出全部的外交手腕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使自己成為丹麥和挪威兩國唯一的攝政王。

卡爾馬聯盟盟主

1388年,瑪格麗特皇太后和瑞典貴族通力合作,簽署了「達拉堡條約」。根據這個條約,瑞典貴族承認她是瑞典的女王和正統君主,從而使她成為丹麥、挪威和瑞典等3個國家無可非議的統治者。這時,她極力想從自己的親屬中物色一位繼承者。1389年,瑪格麗特女王宣布由她收養只有8歲大的外孫,也就是沙美拉尼亞公爵弗拉底斯拉夫七世的兒子埃里克七世為挪威的國王。1396年,他又繼承了丹麥和瑞典的王位,兩國貴族也相繼宣布對他的效忠。次年6月,瑪格麗特召集丹麥、瑞典和挪威的3國權貴,在瑞典東海岸港市卡爾馬開會,3國正式結成以丹麥為統治地位的卡爾馬聯盟(Kalmar Union)。同年,埃里克七世正式加冕登基,成為聯合王國的第一任國王。

儘管埃里克七世已登上王位,但是朝政仍被瑪格麗特所把持。她為了維護自己的實際統治地位,清洗了許多反對她的貴族,限制政務會議的權力,並通過各地的郡長來加強行政管理。在經濟方面,她徵收重稅,並沒收教會的財產和土地;在外交方面,極力制止德意志人的北侵和擴張。1406年,埃里克七世在隆德大教堂與英王亨利四世的女兒腓力帕(Philippa)公主結婚,但他身邊仍有許多情婦,其中還包括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西吉斯孟的皇后瑪麗。1412年,荷爾斯泰因發生動亂,瑪格麗特準備南下,以便用她慣有的外交手腕來解決問題,但她剛到弗倫斯堡港口就不幸病逝,享年59歲。

瑪格麗特皇太后去世後,埃里克七世才成為名副其實的國王,他一方面加強對瑞典和挪威的控制,另一方面謀求與英國結盟,共同對付德意志諸侯,和漢薩同盟抗爭。1413年,他著手建立強大的斯堪的納維亞波羅的海帝國。為了要奪回石勒蘇益格的領土主權,他於1416年起開始向荷爾斯泰因伯爵宣戰。1426年,北德意志的漢薩同盟商業城邦加入荷爾斯泰因伯爵一方參戰。1428年,埃里克七世決定對航行於丹麥和瑞典之間海峽的過往船隻,徵收通行稅。在與德國爭奪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戰爭後,因連年征戰,財力銳減,加上黑死病流行,人口損失近半。對此,丹麥以徵收重稅,多方剝削的方式從瑞典和挪威補充戰爭的損耗。丹麥王室肆意佔有土地,貴族兼併土地的活動也愈演愈熱,人民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各地反抗活動連綿不斷。

1432年,石勒蘇益格完全落入荷爾斯泰因和漢薩同盟手中,但後來丹麥擊敗了漢薩同盟的艦隊,重新取得了制海權。1434年漢薩同盟捲土重來,封銷瑞典沿海,使瑞典銅、鐵礦無法出口,致使瑞典達拉納(Dalarna)地區農民和礦工紛紛起來造反。瑞典貴族也利用這一事件,要求埃里克七世允許瑞典人成立自己的立憲政府,埃里克七世拒絕了這一要求。結果瑞典境內爆發大規模民族起義,他們驅逐當地的丹麥官吏,並於1439年宣布廢黜埃里克七世的瑞典王位。同年,丹麥貴族也廢黜他的丹麥王位。1442年,他的挪威王位也被廢黜。

克里斯托弗三世分別於1439、1441和1442年,繼承舅父埃里克七世在瑞典、丹麥和挪威的王位,成為聯合王國的新君主,並使丹麥、瑞典和挪威重新恢復了和平與聯合,同時還鎮壓了日德蘭北部地區的農民起義,恢復了漢薩同盟各城邦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商業貿易特權。後來,丹麥和瑞典基本上由各自的政務會議控制,而挪威則逐漸被丹麥所統治。1448年1月5日克里斯托弗三世駕崩後,三國聯合體再度宣告瓦解。

1448年2月,奧爾登堡幸福王迪特里希伯爵之子克里斯蒂安一世(Christian I)繼承丹麥王位,並成為丹麥奧爾登堡(Oldenborg)王朝的奠基人。他繼位的條件是必須娶克里斯托弗三世的18歲遺孀為妻,另外還必須同意和政務會議分享權力。1450年,丹麥和瑞典兩國的議會承認他為挪威國王,並把他定為瑞典王位的繼承人。此舉遭到瑞典國王查理八世(Charles VIII)的反對,因為他堅決反對恢復以丹麥為霸主的三國聯盟,而企圖確定瑞典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霸權地位。1451年,丹麥和瑞典因此爆發了戰爭。戰爭期間,查理八世為了支付龐大的軍費開支,沒收了一部分教會的田產,並收回皇室封地,結果引起教會和貴族的不滿,遂於1457年被瑞典罷黜。這樣,克里斯蒂安一世便繼承了瑞典王位,使三國聯盟再度形成。

1460年,石勒蘇益格公爵死後無嗣。克里斯蒂安一世便乘機購置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處重鎮。1464年,查理八世在瑞典上層貴族的支持下,重新奪回瑞典王位。次年克里斯蒂安一世捲土重來奪回王位,但好景不長,查理八世於1467年底再度復位。1468年,克里斯蒂安一世召開了一次由丹麥各等級人士參加的會議,以壓制丹麥貴族對他的反對。由於對瑞典的幾次用兵及購買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鎮,致國內財政支絀,使他不得不給予漢薩同盟各種商業特權。後因漢薩同盟的商人與英格蘭人爭奪在冰島的經商權,使他又於1469年捲入一場對英格蘭長達5年的戰爭。1471年,他又出兵瑞典,企圖奪回瑞典王位,結果在布倫克貝格戰役中,被瑞典攝政王老斯頓‧斯圖勒(The Elder Sten Sture)徹底擊敗,克里斯蒂安一世本人也在戰鬥中受了重傷,直至1481年5月21日駕崩為止,再也無力奪回瑞典王位。

1481年,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約翰(John)繼承丹麥和瑞典王位,並同意丹麥貴族提出嚴格限制王權的要求。1483年,瑞典貴族政務會議承認約翰為瑞典國王,但因瑞典攝政官老斯頓‧斯圖勒的極力阻撓,而遲遲無法前往瑞典舉行正式的加冕儀式。同年,約翰王還不顧1483年憲章的規定,擴大王權,反對漢薩同盟,以削弱貴族的勢力。1490年,約翰王和自己的弟弟腓特烈一世共同瓜分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兩個屬地。1497年,他出兵進攻瑞典,迫使老斯頓‧斯圖勒辭去瑞典攝政。他登上瑞典王位後,下令建設海軍,以加強對波羅的海的控制。

1500年迪特馬申(Dithmarsch-en)地區發生農民暴動,這個地區位於日德蘭半島西部肥沃的沼澤地帶,西瀕北海,約翰王調集一支大軍前去討伐,其中還包括由客克‧施倫茨指揮的薩克森近衛隊;另外還有許多丹麥貴族主動隨軍參戰,他們以為要打敗那些無組織土里土氣的沼澤農民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幾乎所有參戰的人都把這次出征看成是消遣取樂的好機會,騎士們隨身帶著漂亮的銀餐具、華麗的帳篷和各式各樣的奢侈品,還帶去一大幫僕人和隨軍女郎,簡直就像是一次道道地地的野外郊遊。當他們進入沼澤地區後,迪特馬申農民掘開海堤,讓北海的海水沖進沼澤,使國王的軍隊陷入一片泥濘中,農民軍乘機發動進攻,殲滅了精銳的薩克森衛隊,國王僥倖逃脫。瑞典農民聽到連沼澤地的農夫也能打敗約翰王,於是也起來造反。1501年1月,約翰王趕到斯德哥爾摩指揮鎮壓行動。同年8月,戰況有所好轉,約翰王就帶著她的情婦阿德爾‧艾恩比爾德離開了斯德哥爾摩,留下她的妻子克里斯蒂娜(Christina)王后掌管這座城市。同年9月,瑞典貴族率領農民起義軍前來攻城,克里斯蒂娜頑強地指揮1000名守軍,堅守了8個月,最後只剩下70名騎士。次年5月6日,克里斯蒂娜被迫投降。老斯頓‧斯圖勒被瑞典貴族推選為瑞典攝政王;同年10月,他釋放了克里斯蒂娜王后。約翰王雖然失去了瑞典,但丹麥和挪威境內的反國王暴動卻被鎮壓下去。後來,約翰王任命自己的兒子克里斯蒂安二世為挪威副王。

1513年2月20日約翰王駕崩,克里斯蒂安二世在貴族的支持下,繼承了丹麥和挪威兩國的王位,但他必須以接受王室憲章作為交換條件,這個憲章授予丹麥貴族以廣泛的特權,包括由貴族操縱的政務會議享有和國王共同管理國家的權力。但是,克里斯蒂安執政後不久,就不去理睬政務會議,而通過攝政會賜給商人各種商業特權,不顧丹麥貴族和漢薩同盟貿易商人的權利要求。在挪威,他成立了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的政府,授權攝政會對各省進行控制,並隨意指派主教。

克里斯蒂安二世畢生反對貴族,就連他所找的情婦也不是貴婦人。他最鍾愛的情婦戴薇克只是一位平民,後來他索性將戴薇克的母親西格布里特‧威拉姆斯達特(Sigbritt Willumsdatter)也接入王宮,這位婦人雖然奇醜無比,卻有驚人的管理才能,後來成為年輕國王的最重要謀士。1515年,克里斯蒂安二世娶哈布斯堡王室的伊麗莎白公主為妻,她當時雖然只有14歲,但卻提出了兩個成親的條件,一個是國王必須將情婦戴薇克送走,另一個是國王要把自己的大紅鬍子剃掉。國王表面上答應了,但實際上仍然留著紅鬍子和戴薇克。後來,伊麗莎白王后和戴薇克居然成了好朋友。1516年,戴薇克被人毒死,哥本哈根王宮事務總長托本‧奧克斯(Torben Oxe)被懷疑曾送給戴薇克一籃下了毒的櫻桃,因為他在一次王宮舞會上,曾經向戴薇克大獻殷勤,並企圖勾引她,遭到拒絕後便頓起殺心。國王得知情婦被人謀殺便暴跳如雷,砍下了托本‧奧克斯的腦袋。

1518年,克里斯蒂安二世在教皇的支持下,出兵瑞典,救出被囚禁的瑞典大主教古斯塔夫‧特羅勒(Gustav Trolle)。1520年,他又徹底擊敗了瑞典攝政官小斯頓‧斯圖勒。同年11月4日,他正式加冕為瑞典國王。4天後,他下令處決了包括小斯頓‧斯圖勒在內的82名瑞典貴族,釀造了北歐歷史上有名的「斯德哥爾摩大血案」。這次大屠殺激起了反丹麥的瑞典解放戰爭,並於1523年將丹麥人全部趕出瑞典國土。同年,古斯塔夫一世瓦薩登基為瑞典國王,從此卡爾馬聯盟正式宣告結束。同年,由於克里斯蒂安二世廣泛的商業改革、他的反漢薩同盟政策及他在瑞典的失敗等,導致日德蘭貴族的叛變,他們擁戴他的叔父荷爾斯泰因公爵腓特烈為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被迫流亡日德蘭。

統治挪威400多年

腓特烈一世就位後,儘量滿足農民和貴族的要求。1524年,他又被擁立為挪威國王。雖然他起初表示願和天主教貴族合作,但是後來越來越支持丹麥路德教會的傳教士。新路德教派的政策使他在農民中提高了威望,但他的真正目的在於增強王權。1531年,克里斯蒂二世興兵侵入挪威,企圖攝政挪威。翌年,他與腓特烈一世談判言和。後來,克里斯蒂安二世被丹麥軍隊誘捕,王宮的管事拉著他的大鬍子,像拖一隻老山羊似的把他拖入牢房,此後他在牢中活了17年之久才病逝。1533年4月10日,腓特烈一世駕崩。

克里斯蒂安三世是腓特烈一世的長子,幼年受路德派教育,熱衷新教。腓特烈一世駕崩後,天主教徒佔主要地位的政務會議反對他繼承丹麥和挪威的王位。與此同時,由於哥本哈根和馬爾默的自治市長聯合德意志的呂貝克城,打算恢復身陷囹圄的丹麥前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的王位,結果於1533年爆發了內戰,呂貝克軍隊侵入荷爾斯泰因。1534年,克里斯蒂安三世對日德蘭、菲英和西蘭等省發動大舉進攻,並接連獲勝。同年,他正式加冕登上了丹麥和挪威的王位,並且攻克了萊門(Lement)船長控制的奧爾城堡,城內的居民及2000多名農民軍將士被屠殺在街頭。萊門船長雖然設法從奧爾堡溜走,但是最後還是被兩個告密者出賣。1535年,效忠前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的哥本哈根守軍和市民,堅守城市已達1年之久,他們把城裡所有的貓和耗子吃得精光,甚至連生長在城牆上的青草也拔下來充飢,市民餓死無數,街上和屋內屍積如山,最後被迫投降。克里斯蒂安三世赦免了全部守軍,但克里斯蒂安二世的老朋友安布羅修斯‧布克班德(Ambrosius Bookbinder)市長,回家後上吊自殺,以示對前國王的效忠。同年10月,克里斯蒂安三世在哥本哈根召開國民會議,定路德派為國教,並將天主教各主教都關進了監獄,他們只有在停止反抗路德派宗教改革的條件下才能獲得自由,教會的田產也被沒收。國王還確認政務會議的立憲權,從此政務會議和國王聯合進行統治。另外,克里斯蒂安三世還善於和丹麥大貴族保持良好的關係,以推行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的辦事效率。在外交方面,他與信奉路德教的德意志諸邦統治者結盟,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1542年,丹麥對神聖羅馬帝國宣戰,封鎖通往波羅的海的入口厄勒海峽,不准日德蘭的船隻通過。1544年,克里斯蒂安三世和查理五世停戰,並締結了和平協議。此後,他不再插手國外戰爭。1559年1月1日,克里斯蒂安三世駕崩。

同年6月,腓特烈二世隨叔父征服迪馬申農民共和國,同年繼承他父親克里斯蒂安三世的王位,成為丹麥和挪威兩國的君主,他從小在德國長大,沒有接受什麼教育,連執筆都有些困難,丹麥話也講得結結巴巴,但他本人卻很支持科學和藝術的發展。為了和瑞典爭奪波羅的海的霸權,腓特烈二世於1563年發動北方7年戰爭,企圖兼併瑞典,以恢復丹麥、挪威和瑞典的卡爾馬聯盟,但他在戰爭中未能取得優勢,所以不得不於1570年與瑞典簽訂斯德丁和約。這個和約規定,丹麥承認瑞典的獨立,瑞典則與丹麥共同管理波羅的海沿岸地帶。北方七年戰爭結束後,腓特烈二世集中力量重建丹麥的經濟與國防。他的首席顧問彼澤‧奧克瑟建議他向貴族課稅,並保持住丹麥對通過厄勒海峽駛往波羅的海船隻徵收通行稅的權利。當時通行稅的徵收是丹麥經濟的主要支柱,同時也減少了漢薩同盟各個商業中心與丹麥在貿易上的競爭。後來,腓特烈二世肅清了丹麥近海的海盜,並且在埃爾西諾(Elsinore)築起了保衛厄勒海峽的克朗堡城堡,這個城市是用紅磚建造的,內部裝飾富麗堂皇,城堡的平台上還置有許多銅砲,以便有效地控制厄勒海峽過往的船隻。

腓特烈二世積極支持科學事業的發展,他曾經將厄勒海峽中間的汶島(Hven Island)作為采邑贈給科學家蒂霍‧布拉赫(Tycho Brahe),這位博學的大師在島上建立了兩座天文台,一座名叫烏拉尼堡天文台,另一座叫做斯提爾內堡天文台,另外還在島上建立一座博物館和圖書館,使這裡成為當時歐洲最先進的科學研究中心,他所作的天文觀測可能是望遠鏡發明前最精確的,這些觀測使歐洲人終於接受了哥白尼學說,並為17世紀天文學的革新奠定了基礎。

1588年4月4日,腓特烈二世駕崩,王位由兒子克里斯蒂安四世繼承。這位幼王當時才12歲,所以在他成年之前,一直由政務會議的成員組成4人攝政團代他治理國家。另外,這位幼王聰明好學,從小接受路德派教育,精通拉丁語、法語、義大利語和德語,同時學習數學、航海、繪畫、軍事指揮、劍術和舞蹈。1596年,克里斯蒂安四世加冕親政後,極力限制政務會議的權力。1611年,瑞典人宣布對舊芬馬克地區擁有主權。克里斯蒂安四世決定同瑞典人開戰,而丹麥政務會議卻反對與瑞典打仗,但他威脅要以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公爵的身分對外宣戰,使政務會議只好批准了他的戰爭計劃。同年夏天,丹麥軍隊攻克卡爾馬港。翌年5月,丹麥軍隊又攻佔瑞典的艾爾夫斯堡港。1613年,挪威被迫和丹麥簽訂了「克奈勒德和約」。根據這個和約,瑞典承認丹麥和挪威聯合王國在舊芬馬克地區的領土主權,並以大量賠款贖回艾爾夫斯堡港。戰後,克里斯蒂安四世極力發展王國經濟,建立新城鎮,擴大王家的船埠,並在哥本哈根城內和周圍地區興建了瑰麗的建築物。他還特別喜愛音樂,使丹麥成為製造管風琴的主要國家之一。

1624年,克里斯蒂安四世參加了歐洲歷史上有名的「30戰爭」,以保護丹麥在德意志北部的利益,阻止瑞典人在歐洲政治生涯中發揮作用,並繼承父志擔任路德教會的領導,從而成為抵禦天主教勢力擴張的中流砥柱。翌年,他率軍開始進攻德意志境內由巴伐利亞軍總司令蒂利領導的天主教聯盟。1626年8月17日,蒂利在不倫貝克的盧特戰役中擊敗了丹麥軍隊。接著蒂利的軍隊和華倫斯坦的軍隊進入日德蘭,迫使丹麥和瑞典結成反天主教同盟。然而在丹麥和瑞典聯軍及艦隊迫使華倫斯坦解除對斯特拉爾松德的包圍後,丹麥人又於1629年5月在呂貝克與神聖羅馬帝國單獨媾和。戰後,丹麥繼續設法阻撓瑞典在德意志北部勢力的擴張,以維護丹麥在波羅的海和北海的權利。1642年12月,瑞典在日德蘭的協助下進攻丹麥。到翌年1月底,日德蘭已落入瑞典人手中。克里斯蒂安四世親自率兵禦敵,一度封鎖了瑞典船隻的通路。但他在科克貝克錨地的海戰中,一隻眼睛受傷失明。1645年8月,他被迫與瑞典人締結了屈辱性的和約,失掉了在波羅的海、挪威和斯堪尼亞的大片領地。在這次戰爭失敗後,克里斯蒂安四世不得不承認貴族集團日益增大的權力。1648年2月28日,這位丹麥歷史上最得人心的國王卒於哥本哈根,享年70歲。丹麥和挪威兩國的王位均由他的兒子腓特烈三世繼承。

腓特烈三世年輕時曾任不來梅、費爾登和哈爾伯施塔特主教管區的副主教。在丹麥和瑞典的戰爭期間,曾統帥丹麥在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軍隊。1657年,他親自率領丹麥軍隊入侵瑞典,想收復1645年丹麥割讓給瑞典的領地。翌年一月,瑞典軍隊突襲丹麥本土的西蘭省,使丹麥人被迫簽署「羅斯基勒條約」,將丹麥的斯科納省、布萊金厄省、霍蘭德省、博恩霍爾姆島和挪威的特朗亨省割讓給瑞典。5個月後,瑞典人再度大舉入侵,企圖徹底佔領丹麥。戰爭初期,丹麥軍隊節節敗退,直到1658年10月戰機才得以扭轉。哥本哈根的居民在國王和市長漢斯‧南森的領導下,抵抗瑞典軍隊圍攻,丹麥艦隊在荷蘭艦隊的協助下,把瑞典海軍在厄勒海峽擊潰,使哥本哈根守軍得到增援和補給。

1659年2月10日晚上,瑞典軍隊開始向哥本哈根發動最後一次總攻,戰鬥非常激烈,丹麥軍隊憑藉著堅固的城牆,居高臨下用石頭、木柱、開水和鹼水往下倒,使瑞典軍隊始終無法爬上牆頭。黎明時分,瑞典軍隊放棄了攻佔哥本哈根的企圖,帶著夜間陣亡的3000多具瑞典士兵屍體,撤回瑞典;而丹麥守軍只有20人陣亡,成為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之一。翌年,兩國簽署了「哥本哈根條約」,使丹麥收復了博恩霍爾姆島和特朗亨省。同年9月,腓特烈三世召開由貴族、牧師和平民參加的三級會議,討論清償戰時負債問題,並對國家行政機構進行全面改革,把政府劃分為5個部,根據樞密院提出的意見決定政策。樞密院的成員一般從各部首腦中選拔,使資產階級權力大為增加,他們購買了大部分皇室財產,在政府中佔據著重要職位。1670年2月9日,腓特烈三世駕崩,王位由兒子克里斯蒂安五世繼承。

克里斯蒂安五世就位後,吸收荷爾斯泰因貴族和丹麥平民參政,因而鞏固了專制政權。1676年,丹麥和瑞典之間爆發「斯堪尼亞戰爭」。同年12月4日,丹麥軍隊在隆德(Lund)戰役中先勝後敗。這場戰役是北歐歷史上最激烈的一次血戰,一天之內雙方共有9000名將士陣亡。此後,雙方為了使對方得不到餵馬的飼料,就把麥地和穀倉燒得精光,使斯科納地區遭到很大的破壞。這場戰爭足足打了3年,丹麥軍隊仍未能收回失地。1679年,丹麥被迫簽訂了「隆德條約」,放棄了對斯科納地區的主權要求。據說,這個條約簽訂後,克里斯蒂安五世要人們把克朗堡城堡朝向厄勒海峽的那些窗戶都堵塞起來,因為他不忍心通過遼闊的海面、眺望海峽對岸碧綠的斯科納海岸線。1699年8月25日,克里斯蒂安五世駕崩。他的兒子腓特烈四世繼承王位。

1700年,丹麥和俄國及薩克森結成同盟,聯合進攻瑞典。同年8月,瑞典軍隊突然集中優勢兵力進攻丹麥西蘭省,迫使丹麥人退出戰爭,並簽訂了「特拉文塞爾和約」。1701年,腓特烈四世創建地方民兵,翌年廢除西蘭島的農奴制度。1709年,丹麥再度和瑞典交戰。1718年,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率領6萬大軍進攻丹麥屬地挪威。同年11月3日,在腓特烈哈德攻堅戰中,查理十二世被丹麥軍隊擊斃。次年簽訂的「腓特烈斯堡和約」,使丹麥獲得石勒蘇益格公爵的領地。1730年10月12日,腓特烈四世駕崩,丹麥和挪威的王位由他的兒子克里斯蒂安六世繼承。

克里斯蒂安六世自幼受到德意志虔敬派的影響,就位後大力支持虔敬派教會。1733年他重建國家義勇隊,以增強國防實力。在外交方面,他奉行和平政策,先後和瑞典、英格蘭及法國結成盟友。1746年8月6日,克里斯蒂安六世病逝,王位由他的兒子腓特烈五世繼承。在1756~1763年的「英法七年戰爭」期間,丹麥作為英、法兩國的盟友,保持中立。1762年,他極力避免了一場丹俄戰爭。在國內他取消了對宗教信仰的限制,使丹麥文學和藝術興盛起來,並促成一個偉大的科學和學術成就時代的出現。1766年1月4日,腓特烈五世駕崩,王位由他的兒子克里斯蒂安七世繼承。

克里斯蒂安七世犯有精神錯亂症,就位後不久便與威爾士親王的女兒卡羅琳‧瑪蒂爾達結婚,此後便沉湎酒色,不理朝政。1768~1969年,施特魯恩澤(Stru-ensee)陪同國王遊歷歐洲,得到國王的賞識,回國後被任命為宮廷御醫。1770年,這位御醫又成為卡羅琳‧瑪蒂爾達王后的情夫,並逐步控制了國王,還廢除了政務會議和挪威總督。翌年6月,他又設法使國王任命他為樞密院大臣,7月被封為伯爵。1771年3月至1772年1月間,他陸續頒布一系列改革政令,包括出版自由、減輕農民勞役、單一司法制度和改組哥本哈根市政府等。但因在改革過程中樹敵太多,後來成為1772年1月陰謀事件中的犧牲品,被捕後以與王后私通的罪名,被國王下令酷刑至死。此後,由克里斯蒂安七世的其他顧問和王儲腓特烈六世掌握實權。1808年3月3日,這位精神錯亂的國王終於駕崩。

腓特烈六世繼位後,實行各種社會和經濟改革,廢除了「農民附屬於土地」的法令,這一法令規定農民從14~36歲止不得離開出生地點,從而嚴重阻礙了資產主義經濟的發展。這個法令的廢除使農民獲得自由,所以農民們還在哥本哈根市建立了一座農民自由紀念碑。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丹麥最初保持中立,但自從1807年英軍砲轟哥本哈根後,丹麥轉而支持拿破崙。1812年,拿破崙出兵佔領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亞,丹麥作為法國的盟友也與瑞典為敵。1813年12月,瑞典軍隊對挪威發動閃擊戰,一舉打垮了丹麥軍隊。次年1月,腓特烈六世被迫簽署了「基爾和約」,割讓挪威給瑞典,從而失去結盟400多年的盟國,並把赫爾戈蘭割給英國。1834年,腓特烈六世建立四省協商議會,這意味著丹麥議會政治的開始。1839年12月3日,腓特烈六世駕崩。

君主立憲時代

克里斯蒂安八世是腓特烈六世的兒子,早年曾被挪威獨立派推選為挪威國王,這一政治團體不承認把挪威割讓給瑞典。他在領導反瑞典統治的鬥爭失敗後,就被迫遜位。1839年父王去世後,由他繼承丹麥的王位。這時正值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浪潮在丹麥風起雲湧之際,就位後他摒棄了早年的自由主義思想,堅決抵制立憲派的要求。1848年1月20日,這位丹麥國王駕崩,王位由他的兒子菲英島總督腓特烈七世繼承。

腓特烈七世就位後不久,就任命一個自由黨人組成的內閣。1848年,普魯士砲兵摧毀了丹麥邊牆,第一次丹普戰爭爆發。翌年6月5日,腓特烈七世簽署了實行兩院制立法機構的丹麥憲法,這意味著丹麥歷史已經步入了君主立憲制的新時代。自從1854年起,腓特烈七世與在內閣中佔據多數職位的自由黨人之間的衝突,日益加深。衝突焦點是王位繼承問題,因腓特烈七世無嗣,他指定呂克斯堡的克里斯蒂安九世為丹麥王位繼承人,此人是石勒蘇益格與荷爾斯泰因領地威廉公爵的兒子,1842年時和國王的表妹結婚,因而成為王室成員。另外,腓特烈七世還主張在丹麥王國統治下的所有領土上,制定一個新的聯合憲法。1863年11月13日,丹麥和石勒蘇益格公爵領地的聯合憲法,獲得丹麥政務會議的批准。兩天後,腓特烈七世駕崩,王位就由克里斯蒂安九世繼承。

由於克里斯蒂安九世原是石勒蘇益格領地的主人,所以在丹麥民眾情緒的壓力下,簽署了11月憲章,把石勒蘇益格併入丹麥,結果引起了與德意志諸公國間的戰爭。初期,丹麥軍隊憑藉丹麥邊牆頂住了普魯士軍隊的進攻。1864年2月6日,普魯士軍隊繞道北上,不費一兵一卒迫使丹麥人棄陣逃走。丹麥戰敗後,被迫於同年10月訂立「維也納條約」,使丹麥喪失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勞恩堡諸公爵領地。戰後,克里斯蒂安九世支持保守的少數派政府,反對丹麥日益壯大的民主力量。1901年,他向民主勢力屈服,任命一個多數派內閣,這一轉變給丹麥帶來了全面的議會制政府。另外,克里斯蒂安九世還將大公主亞歷山德嫁給英王愛德華七世而成為英國王后;小公主達格瑪則與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成親,而成為俄國的皇后;他的一位王子後來成為希臘的喬治國王。1906年1月29日,克里斯蒂安九世駕崩,享年88歲,其子腓特烈八世繼位。同年,他的孫子哈廉七世(Haakon VII)也正式加冕為挪威國王。

1907年,腓特烈八世迫於國內外各種壓力,成立一個起草冰島自治法案的委員會,並承認冰島在內部事務上的自主權。由於他在政治上不耍手腕,且平易近人,生活樸素,所以深得人心。1912年5月14日,腓特烈八世駕崩,王位由他的兒子克里斯蒂安十世繼承。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丹麥嚴守中立,因此免於戰禍。1915年6月,克里斯蒂安十世簽署了新憲法,規定實行兩院制議會,男女均有選舉權,同時廢除了選舉中的特權制度。1917年,他又將丹麥屬地西印度群島包括處女島在內售給美國。翌年,丹麥和冰島簽訂了聯邦法案,規定冰島為主權國家,但外交事宜仍由丹麥控制。1920年根據「凡爾賽條約」,石勒蘇益格北部佔多數的丹麥人舉行了公民表決,贊成與丹麥合併,使石勒蘇益格北部重歸丹麥懷抱。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丹麥雖然保持中立,但是納粹德軍仍然於1940年4月9日突然入侵,在當日凌晨4時15分的時候,納粹24軍的轟炸機出現在哥本哈根上空,陸軍也越過邊界長驅直入,軍艦更駛進哥本哈根港。清晨4時20分,德國公使將還在夢中的丹麥外交大臣蒙克喚醒,遞交一份最後通牒,要求丹麥必須允許德國佔領,否則將哥本哈根夷為平地;丹麥若不抵抗,德國會保證丹麥的獨立和完整,並且不干涉丹麥內政。當日上午5時,丹麥召開御前會議,決定放棄抵抗,遂與納粹德國簽訂城下之盟,同意德國的佔領和使用軍事基地,德國也同意尊重丹麥主權的完整和獨立。

丹麥被佔領後,組織傀儡政府,由原駐柏林大使斯卡韋尼烏斯出任外交大臣,且與佔領者沆瀣一氣,於同年12月與德國簽訂票據交換協定,讓納粹德國肆意搶走億萬丹麥克朗;一個月後,又將10多艘丹麥魚雷艇交給德軍使用。1942年11月,又應德國要求將丹麥軍隊撤出日德蘭半島。傀儡政權要求丹麥人民保持克制,不許採取敵對行動。

這時國王克里斯蒂安十世仍然留在首都哥本哈根市內,他每天早上都獨自一人騎著駿馬,沒有帶任何警衛人員,在哥本哈根街道上慢慢騎過,有時還會停下來和行人道旁的普通平民握手。1942年9月,克里斯蒂安十世拒絕德國入侵者要求丹麥通過反猶太人的立法。自從翌年4月開始,丹麥國王和王儲,在暗中支持丹麥抵抗運動組織的反納粹德國佔領軍的戰鬥。同年8月,丹麥各主要城市出現群眾罷工和騷動,納粹德軍在大街上開槍打死了許多示威者,並逮捕500多人;緊接著納粹德軍又迅速佔領丹麥陸軍營房和海軍倉庫,將丹麥國王和王儲投入監獄。同月29日,丹麥政府宣布集體辭職。

此後,丹麥的抵抗運動風起雲湧。同年9月18日,丹麥成立了自由委員會,負責指導摬內無數的抵抗小組開展各種各樣的破壞活動,他們神出鬼沒地炸燬納粹德國軍車、工廠和交通設施。後來,大批抵抗運動成員,包括大部分的丹麥警察,被納粹德軍逮捕,然後關進納粹德國的集中營。7000多名丹麥猶太人在納粹德國蓋世太保對他們採取行動之前,通過海上秘密航線,偷渡到中立國的瑞典避難。1944年6月,冰島議會利用丹麥被納粹德軍佔領的機會,正式宣布解散冰丹聯盟,並於同月17日脫離丹麥獨立。同年7月,丹麥納粹黨人組成志願兵團,加入軸心國對同盟國作戰的行列,結果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示威遊行,納粹德軍打死和打傷1000多名示威群眾,並且實行宵禁,規定丹麥人不得在傍晚和深夜離開自己的家,否則格殺無論。

1944年8月,當哥本哈根市民聽說有8名丹麥抵抗運動組織的成員,要被納粹德軍處死的消息後,所有工廠的工人都罷工,最終迫使納粹德國作出讓步。後來,納粹德國的蓋世太保收買一大群丹麥的流氓、無賴和地痞,組成「輔助警察」(Hilfspolizei)部隊,專門對付丹麥老百姓,而丹麥抵抗戰士則加緊破壞鐵路交匯點,使日德蘭半島鐵路網陷入癱瘓狀態。

1945年4月,納粹德國即將垮台,瑞典紅十字會會長富爾克‧貝納多特(Folke Bernadotte)以中立國調解人的身分,設法從德國集中營裡救出兩萬多名丹麥和挪威的囚徒。同月,大批德國難民紛紛湧入丹麥境內,丹麥人盡可能給他們提供人道主義的援助。在戰爭即將結束時,丹麥被國際社會承認係同盟國的一員。同年5月,納粹德國在同盟國軍隊的打擊下土崩瓦解,駐丹麥納粹德軍終於在同月4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丹麥人民經過5年的奮戰,終於迎來了勝利的一天。1447年4月20日,克里斯蒂安十世駕崩,王位由其子腓特烈九世繼承。

戰後丹麥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之一,冷戰爆發後丹麥成為超級大國蘇聯的近鄰,因此放棄傳統的中立政策,於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創始會員國,並與德國建立了友好關係,且在1961年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北部區域,而建立起丹麥,德國統一指揮部。此外,丹麥軍隊對聯合國的維和運動,也提供了巨大的貢獻,曾向蘇彝士運河、剛果及塞浦路斯等地派駐維和部隊。自從1961年開始,丹麥對世界各地貧窮國家也提供發展援助,是世界上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經濟援助最多的國家之一。

1953年6月5日,腓特烈九世簽署新憲法,廢除參議院,成立一院制國會,並規定女性也有繼承王位的權利。進入20世紀60年代,是丹麥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國民產值成長了74.4%,並建立一整套從「搖籃到墓地」的高福利政策。1972年1月14日,腓特烈九世駕崩,傳位給女兒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1973年加入歐盟。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丹麥的社會福利開支成倍數增長,遠遠超過了生產發展的速度。儘管政府逐年增加稅收,還是負擔不了龐大的社會福利開支,於是只好年年借外債和內債度日,目前國債高達600億歐元,其中外債佔25%,丹麥人說這是借債過日子。1982年9月,一貫奉行高福利政 策的社會民主黨政府,因無力擺脫經濟困境,執政期未滿即被迫中途下台,提前大選,由保守黨、自由黨、中央民主黨和基督教人民黨組成了中右翼政黨聯合政府,他們採取凍結物價和工資、限制公共開支、取消養老金及失業救濟金隨通貨膨脹而增加金額等一系列措施,使國民經濟有所好轉,但是朝野上下對如何擺脫通貨膨脹的問題仍有重大分歧。1986年2月,丹麥政府就採取歐洲共同體經濟改革方案舉行咨詢性的公民公決,結果56.2%選民表示贊成。丹麥國會各黨派表示尊重選民的意願,正式簽署「歐洲一體化文件」。同年5月,國會批准了這個文件。1987年,丹麥的通貨膨脹率從以前的12%下降到4%,使財政能夠收支平衡,國際貿易也有了順差。於是,1988年提前大選,由保守黨、自由黨和激進自由黨組成三黨聯合政府共同執政。

1992年,丹麥政府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經濟改革,將國營企業私有化,賣掉了已擁有148年歷史之久的人壽保險公司。裁減了6200多名政府公職人員。將官辦的社會福利機構私有化,減少官辦福利機構中的1.52萬多名職工。並改革稅收制度,取消中高收入者累進稅的不同稅率檔次,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刺激國民的進取心。力求保持低通貨膨脹率,遏制工資增長,減少職工失業的機會。在對外關係方面,丹麥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盟為本國安全和經濟方面的依靠,並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盟、北歐合作組織和聯合國為丹麥外交政策的「四根支柱」。目前,丹麥已和世界上9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有外交關係。1993年1月25日大選,由獲勝的社會民主黨黨魁拉斯穆森(Mr. Poul Nyrup Rasmussen)出任首相;1998年3月23日蟬聯。2009年4月大選後,乃由拉斯穆森出任首相。

丹麥女王平易近人

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原名瑪格麗特‧奧丹葆(Margrethe Oldburg),是當今世界君主制國家三位女君主之一,也是丹麥王國500多年來的第一位女王。其實丹麥歷史上並沒有號稱瑪格麗特一世的女王,但500多年前有一位精明能幹、雄心勃勃的王太后叫做瑪格麗特。在她傑出的統治下,丹麥一度成為歐洲聯盟國的盟主。為了表示尊敬和緬懷,瑪格麗特女王即位時,把自己的稱號定作「瑪格麗特二世」。

女王相貌威嚴,身高180公分,具有標準的北歐人體型,是丹麥故王腓特烈九世和王后瑞典公主英格麗特的長女,於1940年4月16日生於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當時正值納粹德國入侵丹麥,在人民眼中,長公主的誕生是國家黑暗時期出現的一顆小火星。1953年,丹麥修改憲法,允許女嗣繼承王位。而次公主柏乃迪克特和三公主安妮‧瑪麗(後嫁希臘國王君士坦丁為后),分別生於1944年和1946年,所以,身為長女的瑪格麗特13歲時便成為丹麥第一位女王儲,受到極為嚴格而全面的教育與培養。啟蒙時,王室專門為她請來英國和法國的家庭教師。長大後,沒有隨從跟隨,和平民子女一樣搭巴士就讀於首都女子中學。青年時代入哥本哈根大學攻讀歷史,後轉入奧胡斯大學專攻政治和經濟。曾三度留學英國,在劍橋大學學習考古學,並在倫敦經濟學院深造,攻讀社會學,也曾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先後取得法律、考古學、政治和自然科學等博士學位。此外,還在丹麥軍隊中服過役,學習軍事。18歲起就和父王共同執政,經常參加國務會議。按照丹麥王室的慣例,法定繼承人年滿18歲便可隨父王列席國會會議。瑪格麗特初次進入國會曾是丹麥的一件盛事,當時哥本哈根特地為她舉辦規模盛大的花展,並組成了龐大的樂隊,彷彿節日般熱鬧。

1965年,25歲的女王赴倫敦參加至友的婚禮時,結識法國駐倫敦使館二等秘書亨利伯爵,倆人一見鍾情。她曾在一次電視訪問中透露,當她初次見到身材魁梧、儒雅英俊的亨利伯爵時,「眼前燃起一片愛的火焰」。倆人於1967年6月10日在哥本哈根結為連理,這對才子佳人的美滿婚姻一時傳為美談。

1972年1月14日,瑪格麗特的父親、腓特烈九世因心臟病去世,當時許多哥本哈根市民不顧嚴寒聚集在皇宮廣場,自發地唱著國王生前最喜歡的聖歌。兩天後,32歲的瑪格麗特二世正式登基,向人民宣誓「上帝的旨意,人民的愛心,丹麥的國力」。教堂鐘聲齊鳴,海軍發出81響禮砲,從此結束丹麥君主統治560年來男性至高無上的因襲傳統,開創男女平等新紀元。她在社會上下階層均有顧問,對全國民情和各界意見瞭如指掌。外出時不用衛兵開道,經常深入百姓中,待人謙和平易。宮務大臣稱讚她的工作效率高,如企業董事長;臣民們也覺得她是一位最不像國王、仁慈可敬的人。在馬斯垂克條約二次投票關鍵時刻,她曾指出,天然資源貧乏的丹麥能創造出經濟奇蹟,全靠人民動腦筋。因此,在幾次確定誰是丹麥最受愛戴之人的蓋洛普民意測驗中,名居榜首,成為丹麥有史以來最得人心的君主。此外,女王的工作非常繁忙,每天日程都排得滿滿的。她要主持國會會議,所有立法均在會上提交;每週需接見首相一次,聽取政府工作報告。此外,還要到國內各地視察,了解國情,並接見來訪的外國元首及貴賓,以及接受外國使節的呈遞國書,有時還要代表國家出國訪問。每個星期三,女王還要接見前來探訪的民間人士,傾聽他們的心聲。

女王和親王及王子們平日住在哥本哈根的阿馬利恩堡宮,夏季則住在西蘭島北部和平宮與奧胡斯的瑪塞勒斯堡宮。全家人經常乘坐「國旗號」皇家遊輪,到北大西洋中的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等丹麥屬地遊覽視察。在格陵蘭,她喜歡穿華麗的當地傳統服裝和白色海豹皮長筒靴,乘由8頭狗牽引的雪橇,在巡邏兵護送下到島上各處巡視。夏天時也和親王回到法國卡奧爾的凱克斯葡萄園度假。

瑪格麗特二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興趣廣泛,源自她父親腓特烈九世,但會抽菸。她的父王是一位神氣十足的維京國王,身高190公分,體健,身上刺滿紋身,海軍出身,能駕駛快艇在急流中疾行,參與競賽,並相當有音樂造詣,會彈鋼琴,曾在丹京國家劇院中正式指揮職業交響樂團演奏華格納的作品。

受父親的影響,女王從小酷愛藝術。早在1963年第一次周遊世界時,就作了4幅異國風情素描:泰國曼谷水上市場、巴基斯坦拉合爾集市、印度水井和日本藝妓歡宴,贈送給丹麥一家慈善機構。她登基以來,堅持週四休假,進行繪畫、刺繡、服裝設計、翻譯文學作品、珠寶製造、郵票圖案設計等。1977~1979年,替英國作家托爾金所寫三部曲史詩「行會首領」繪製了70幀精美插圖。1985年,特地設計一套郵票,以紀念丹麥從納粹德國佔領下獲得解放40週年。同年,還為丹麥郵政局設計了標題「天空準備歡度聖誕」的50幅連環聖誕小全張郵票,每枚至少畫有一個神態飄逸的天使,新穎別致,使當年聖誕郵票發行量大大超過往年。1989年,她編製一塊地毯送賀王太后70壽辰;還親自設計王宮禁衛軍新裝的紋徽,以及兩位王子的臥室裝飾。1992年,替布農維爾的一齣著名芭蕾舞劇繪製舞台布景並設計服裝。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牧羊女和掃煙囪的小伙子」改編電視劇時,所有場幕布景和服裝設計,全部由她精心構想製作。她還極具語言天賦,精通丹麥、英、法、荷蘭和德語,曾與亨利伯爵合作,將法國著名女作家波伏娃的作品「人總有一死」從法文譯成丹麥文。愛好音樂,彈得一手漂亮的鋼琴,經常出入哥本哈根書店和音樂廳。還醉心考古事業,遠勝過宮廷豪華生活,曾陪同已故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六世的外祖父,到義大利進行考古發掘。

丹麥女王年俸約160萬歐元,外加18噸青魚,三座宮殿的日常開支包括在內。皇家屋舍外部維修費用由國家支付,旅遊費用也是國家支給,皇家收入則完全免稅。

王夫亨利伯爵1934年出生在法國南部的奧爾,是法國古老貴族的後裔。1967年與丹麥女王結婚,由信奉羅馬天主教改信丹麥國教的路德教,婚後被丹麥王室尊為亨利親王。他身高200公分,體格健壯,容貌不凡,不抽菸,愛運動,擅長彈鋼琴,且有法律和東方語言兩個博士學位。在後來的歲月中,他以個人的魅力和丹麥人極為欣賞的幽默感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為了促進丹麥的出口貿易,他曾付出心血。同時與自己的祖國法國保持密切的聯繫,並熱心於家鄉奧爾的凱克斯葡萄園的栽培,常在夏天和女王及子女回奧爾度假。

女王有兩個英俊的王子,老大王儲腓特烈生於1968年5月26日,今年已經42歲,有黑色眼珠和褐色的頭髮,完全像亨利親王。1986年滿16歲時自願服了兩年兵役,和其他當兵青年同宿同食,接受了射擊、打獵、騎馬、攀岩、跳傘、防火、爆破等嚴格的體能訓練,並且積極參加狙擊兵軍事培訓,考驗機智、耐力、團隊精神等,一掃民眾對王子傳統角色的印象,為日後統率軍隊作準備。他有奧胡斯大學的政治學學位,且在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對哈佛大學的學生生活非常欣賞。註冊時不用王子頭銜,而用一個普通姓名:腓特烈亨利臣,以示同等。

1993年春天,在波士頓歡度25歲生日時,有300名美籍丹麥人為他慶賀,並贈送「腓特烈太子基金會」,以資助那些有才能,但付不起一年兩萬美元昂貴學費的丹麥年輕人,入讀哈佛大學。太子精通多種語文,上馬能騎、下水能潛、執槍能射,是許多歐、美女孩夢中的王子。自軍中退役後,開始隨女王參加國會活動。這位王儲向來特立獨行,坦率的個性往往將王室成員的禮儀和規範拋諸腦後。2000年雪梨奧運會期間,他在一間酒吧中結識了澳大利亞平民律師瑪莉‧唐娜森小姐,旋即跌入愛河,於2004年5月14日在哥本哈根舉行一場猶如童話般的婚禮,2005年生下了長子,成為丹麥王位的第二順位繼承人。

約阿希姆王子是女王的次子,生於1969年,一頭金色濃髮,藍眼球,很像女王。1970年代,丹麥王室付出約400萬美元,買回早在3個半世紀前賜給沙根武士的伯爵封地沙根堡,使二王子成為沙根堡的第12代繼承人。滿18歲時約阿希姆王子也自願服了兩年兵役,接受艱苦的軍訓。還曾到澳洲一個大農場見習,從最低層的洗牛棚粗工做起,回國後再念農科。繼而加入丹麥最有名的A‧P‧Moeller航空公司,派到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實習。1993年4月,從遠東飛回丹麥,正式接管沙根堡的田畝、森林、古堡、教堂及其他一切。1994年,航運公司訓練結束,他開始實際管理農莊,並對外宣布,很高興在經濟上能夠獨立。

同年,他在香港的一次晚宴中,結識了英國平民女子亞歷山卓‧克里斯蒂安‧曼莉(Alexandra Christina Manley),她的中文名字叫做文雅麗。翌年5月就告訂婚,消息轟動全國。黑髮美女的王妃文雅麗,於1964年生於香港,具有中、英、奧地利及波蘭四國血統,秀外慧中,曾赴倫敦及維也納攻讀經濟學學位,能說英、德、法、華語和廣東話,深得丹麥民心和女王賞識。1995年11月,31歲的新娘與26歲的王子在哥本哈根北方約40公里處希樂羅德市,舉行丹麥王室30年來的首場婚禮。4萬多人到場祝賀,包括西班牙、英國、瑞典、挪威、荷蘭及比利時等歐洲7國王室成員。婚後,王妃放棄英籍成為丹麥公民,改信路德教。1997年6月30日,偕王子由丹麥飛抵香港,度過33歲生日,並參加香港回歸中國慶典。婚後產有兩子,但兩人意見不合,乃於2004年9月離婚,這是丹麥王室自1846年以來首次有成員離婚。

有部民主憲法

丹麥的現行憲法制訂於1915年,修訂於1953年6月5日,是今日丹麥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礎。因此每逢6月5日,人民都會興高彩烈地進行慶祝,他們在大小機構和每個家庭院子裡掛起了丹麥國旗以示慶祝,並走上街頭傾聽政治家們的演講,共同頌揚自己的憲法。 依據憲法規定:凡年滿18歲的丹麥公民均有選舉權,通過投票的方式參與國家管理。所有公民都享有人身不可侵犯、政治和宗教信仰、保護隱私權、言論及出版等自由。 這個國家採取君主立憲政體,王位由克里斯蒂安十世國王和皇后亞歷山春的子裔繼承。國王逝世後,王位傳給他的子女,兒子較女兒有優先繼承權;如果同時有好幾位相同性別的繼承人,年齡大的要比年齡小的優先。如果國王沒有子女也沒有兄弟姐妹,王位就要傳給依直系血統和國王關係最近的後裔;憲法並規定只有合法的婚生子女,才有王位繼承權。沒有得到國會的同意,國王不可以擅自結婚;具有王位繼承權的人,沒有經由國王給以由內閣簽署的同意書擅自結婚的,就取消他的王位繼承權。國王必須是基督教福音會路德宗教會的信徒,並須年滿18歲。國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對他的行為不負法律上的責任。 行政權名義上是屬於國王所有,國王對國家的一切事務具有最高權力,但係委託給內閣成員處理,國王本人卻沒有政治權力、也不必承擔義務。憲法確立了多數議員組閣的原則,因此政府行動由國務員負責。國王有任免首相及閣員的權力,但首相必須是新國會中多數黨的代表,閣員也必須由首相挑選,且須獲得國會信任,對國會負責。如果國會大多數人投不信任票,部長就不得繼續留任;如果國會大多數對首相投不信任票,首相如果不要求重新舉行國會大選,就必須辭職。 立法權屬於國王和國會,國會採一院制,由179個議席組成,其中的135名議員是由年滿18歲的公民普遍直接投票選舉出,任期4年,可以連選連任;40名議員則由國王指定;另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各佔兩個議席。國會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任何人侵犯了國會的安全和自由、或任何人發布及接受以侵犯國會安全和自由為目的之命令,都會購成叛國罪。丹麥憲法規定,經國會中5/6的多數票通過,丹麥政府可以將某些主權交給某個國際機構。國會的正副議長;由議員中互選產生;國會會議由議長召集,任何法案一定要經過國會的三讀通過才能生效。國會除了立法和審核內閣所提的法案外,還要審核政府預算,為人民看緊荷包,並監督國家建設之實行。除重大的現行犯外,沒有得到國會的同意,司法機構不得對議員加以控訴或拘禁。議員有言論免責權,他們在國會中所發表的言論,對外不負法律上的責任。只要有1/3以上的議員提議,任何一條法律都可以經由國民投票決定是否贊同。丹麥國會所在地為克麗斯汀堡宮,開會日期是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四,休會時期在6月初。在長達8個月的會期裡,通常要處理200多項議案。 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是國務內閣會議,首相是會議的主席,有向國會提出法案的權力,並編列國家年度預算,執行國家的法律,保證公權力的實施,振興國家經濟,提高文化教育水準,保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安全。內閣設有外交、財政、經濟、稅務、國防、教育與宗教事務、內政、衛生、司法、勞工、交通、工業、農業、漁業、文化、社會、住房、環境、能源、科研和北歐合作等21個部,各司其職。部的多少視國家的需要而定,其中的能源部是新設立的機構,主要負責北海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央各部下設有若干部門和理事會,政府機關的文職人員不因政府換屆而更換,但必須忠於新任部長,其本身政見如何則不被苛求,但每一個公務員都需正直廉潔以維護自己的聲譽。 這個國家在行政區劃分上有奧胡斯(Arhus)、博恩霍爾 姆(Bornholm)、腓特烈堡(Frederi-ksborg)、菲英(Fyn)、哥本哈根(Kobenhavn)、北日德蘭(Nordjyll-and)、里伯(Ribe)、靈克賓(Ringk-obing)、羅斯基勒(Roskilde)、南日德蘭(Sønderjylland)、斯托海峽(Storstrom)、瓦埃勒(Vejle)、西希闌(Vestsjaelland)和維堡(Viborg)等14個州。每個州都有經由選舉產生的州議會和議會主席,作為州行政的監督;另有哥本哈根和腓特烈斯貝(Frederiksberg)等兩個直轄市。州下設市,全國共有275個市。每個市也有經過選舉產生的市議會和市長,地方政府權力則掌握在市議會手中,市議會在地方上兼掌立法和行政的權力。為了協調哥本哈根周圍交通及醫療網的建設工作和其他工作,還組成了大都會市議會。此外,丹麥還有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兩個自治鎮。 司法權獨立行使,不受行政權的干涉,司法機關有權裁決任何有關行政權力範圍的問題。司法審判的進行,要儘量採取公開及口頭的方式;審理刑事案件時,應允許普通人員參與。這個國家的法院分成三級,國內有1所最高法院、2所中級法院和84所初級法院,負責審理民、刑事案件。最高法院由1名院長和14名大法官組成,他們均由司法大臣推薦,國王任命,任職到65歲退休時為止。此外,還設有海事與商業法庭、特別訴訟法庭、仲裁法庭和宗教法庭等專門法庭。國會每6年指定15位法官組成國家國事犯罪院,擔任國家對重要人物的審判,這些法官必須是最高法院的常任法官。檢察機構隸屬於司法部,設檢察長1名和檢察官8名,均由國王任命,任職到退休。 國旗:丹麥國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旗面為紅色,靠旗桿一邊繪有一個橫白十字。據傳說,1919年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在教皇的驅使下,率軍討伐愛沙尼亞異教徒,戰爭中丹麥軍隊陷入困境。丹麥隨軍大主教為軍隊祈禱時,天上突然飄降一面帶有白色十字的紅旗,這時丹麥軍隊戰士聽到一個響亮的叫聲:「抓住這面旗幟就是勝利!」結果丹麥軍隊就在這面旗幟的鼓舞下,奮勇作戰,轉敗為勝。此後這面白十字紅旗就成為丹麥王國的國旗。通常丹麥國旗的懸掛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長方形,另一種為燕尾形,政府機構和正式場合通常懸掛燕尾式國旗。 國徽:中心圖案是一個金黃色盾徽,上端是一頂鑲滿珠寶,由紅、黃、藍三色組成的王冠,象徵著丹麥王國的國王。盾面繪有三頭鱗爪飛揚的藍色雄獅,以及分別排列在獅子前部、背上和後部的九顆紅心,它們象徵著古老的丹麥統治者王位凜然不可侵犯,以及丹麥國家武裝力量的無堅不摧。 國歌:這個國家沒有明文規定的國歌,但有「基里斯當挺立桅杆旁」和「有一處好地方」兩首歌起著和國歌一樣的作用。其中「有一處好地方」的歌詞是:「有一處好地方,可愛的掬林密密,叢生在波羅的海岸的近旁,它高下起伏氣勢壯,它就是古國丹麥,弗累亞人就居住在這個國土上。」 國鳥:白天鵝於1984年被選定為國鳥,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名作「醜小鴨」,就是從小天鵝灰色的羽毛上得到靈感。 國樹:山毛櫸(Beech)。 國花:紅三葉草(豆科)。 國慶日:4月16日,也是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誕辰。 國球:足球。 憲法日:6月5日,為紀念1953年6月5日修訂的丹麥王國憲法。 這個國家有不少政黨。社會 民主黨(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政黨,並係執政聯盟最重要的成員,黨魁拉斯穆森自1993年起擔任首相迄今。這個中間偏左的政黨,成立於1871年,有10萬名黨員,以工人、職員、知識分子和退休人員為主。在近60年來的大部分時間裡,單獨或與其他政黨聯合執政,成為丹麥核心政黨之一。它的對內政策在使一切壟斷事業國有化,用課稅或其他方法,使個人收入重新分配,分劃農場財產從而形成獨立的小自耕農地;促進全部就業,以提高勞動階級的生活水準,並且支持社會福利和公共保險的互助原則;維持穩定匯率,並保持現階段會計盈餘。這個政黨還主張通過和平改良的途徑實現民主社會主義,並且聲明要為丹麥和平、危機和戰爭時期都保持無核的積極努力。在對外政策方面,贊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合作,強調通過對話和談判來解決國際間的問題,積極主張建立北歐無核區。在國內選舉策略方面,是採取帶妥協性的改良主義,能夠與其他政黨結成選舉同盟,共組聯合內閣。 自由黨(The Liberal Party)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政黨,現為國內第二大政黨,黨魁艾里曼‧顏森。它成立於1870年,約有8.7萬名黨員,大多是農莊主、工商業主和城市中產階級。對內主張建立自由的社會,發展私有制,保障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主張政府權力分散和加強地方自治的體制,扶植中、小型企業,贊成對一般人民的最高利益加以規定。除公共事業外,反對社會主義的各種國有化計劃,並在政治上和社會民主黨合作,經常共同執政。對外方面主張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實現國家安全的唯一保障,還主張歐盟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事務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保守人民黨(The Conservative Party)簡稱保守黨,是現在國會中的第三大黨,成立於1915年,約有5.1萬名黨員,多係大中企業主、大農莊主、高級職員和商人。對內主張保護私有財產權,發展私有制經濟,贊成保護工商業,削減公共開支,減少企業納稅,鼓勵企業競爭和加強國防力量,堅決反對任何國有化和一切對人民經濟限制的條例。此外,還要求有對私人進取精神和儲蓄美德加以鼓勵作用的退休金制度。對外主張加強與北約和歐盟國家間的合作。 社會主義人民黨(The Social-ist People's Party)是1959年從丹麥共產黨中分裂出來的,約有8600多名黨員,它對內主張通過民主道路向社會主義過渡,實行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和企業自治,對外主張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盟,廢除國防,奉行中立政策。是國內左派政黨,目前為國內的第四大黨。 激進自由黨(The Redical Lib-eral Party)簡稱激進黨,成立於1905年,有1.2萬多名黨員。主張重視科研、教育、衛生和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主張加強地方行政權,不贊成丹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要求控制軍費開支,主張裁軍,強調應加強與北歐國家之間的合作,贊成丹麥加入歐盟,但反對擴大政治方面的合作。是國內的第五大黨,採取中立立場。 中央民主黨(The Central Democratic Party),屬執政聯盟之一,是1973年11月從社會民主黨中分裂出來的一個右翼政黨,約有2600多名黨員,自稱是實用主義黨,主張維護私有制,反對徵收財產稅和農業土地稅,無條件地支持丹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盟,並主張大力加強國防建設。 團結黨是目前國內的第七大政黨,初次躍上丹麥的政治舞台。這個在哥本哈根嬉皮聚居區「克里斯蒂安尼亞自由城」誕生的政黨,是由吸大麻的嬉皮、立場強硬的共黨分子,以及思想天馬行空的無政府主義者匯聚而成的左派政黨,他們反對歐盟、在丹麥和瑞典間建立固定聯絡管道,主張私有化,反對市場經濟,所以現在已成為丹麥反體制者的大本營。克里斯蒂安尼亞原係哥本哈根市中央地帶的18世紀古堡,佔地廣達35公頃,近半世紀來一直是獨特的無政府社會,大約有1000人聚居在這裡擁擠破舊的房舍中,公開販售毒品,到處垃圾成堆,由於木頭是當地居民取暖燃料的來源,致四處黑煙繚繞。 另外,國內其他比較重要的政治黨派還有基督教人民黨、單一稅黨、溫和自由黨、進步黨、正義黨、共產黨和共同綱領黨等。其中的基督教人民黨(The Chri-stian People's Party)成立於1970年,約有1萬多名黨員,在1998年大選中因未獲2%政黨得票率最低門檻,故無法進入國會。這個政黨以基督教教義指導思想,贊成丹麥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盟,主張增加丹麥對外援助,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單一稅黨的主要政策是要求國家對經濟事務盡少干預,對廣泛的個人自由要力加保障。溫和自由黨也是丹麥主要政黨,提倡商業自由競爭,主張政府要有積極性的財經政策。 國內還有許多社會團體,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丹麥總工會,它成立於1898年,下設30個行業工會,共有141.2萬多名會員,與社會民主黨關係非常密切,宗旨是聯合工會組織共同維護工資收入者的利益,並為爭取工業和經濟民主而努力。丹麥雇主協會也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社會團體,成立於1896年,下設151個行業協會,有2.26萬多名委員,他們大多是大、中型企業的資本家和企業主。丹麥全國婦女聯合會成立於1899年,曾經參與聯合國的成立工作,現有50萬多名會員。


地勢低海岸線長

丹麥的位置介於北海(North sea)和波羅的海(Baltic Sea)之間,地處北歐與西歐及中歐的交接地帶,扼波羅的海出入北海和大西洋的咽喉,是西歐通往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的橋樑。經緯度為東經8度5分至15度12分、北緯54度34分至57度45分之間。在歐陸上南和德國相連;西隔北海與英國遙遙相對,雙方之間有500公里距離;西北和挪威之間有200公里寬的斯卡格拉克(Skagerrrak)海峽相阻;東隔20公里寬的厄勒(Øresund)海峽與瑞典相呼應。丹麥本土南北長約335公里,東西寬約290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兩個自治區、全國土地總面積4.3094萬平方公里,約合1.6639萬平方哩,是北歐面積最小的國家,但地理環境卻非常複雜。本土包括有日德蘭半島(Peninsula of Jutland)北部地區、西蘭(Zealand)島、菲英(Fyn)島、洛蘭.法爾斯特(Lolland-Falster)雙島、博恩霍爾姆(Bornholm)島等406個島,其中90個島上有人居住,306個島杳無人煙,大部分小島分布在菲英島和西蘭島南部的海面上,其中的托恩島、羅姆斯島和海斯爾島上每個島嶼只有兩名居民,大斯威姆島和艾琳格島上每島只有一名居民。 眾多的島嶼使丹麥的海岸線特別多,蜿蜒曲折長達7474公里,約當地球周長的1/6。靠海而居對丹麥人來說是尋常的事,在西蘭島上無論居住在什麼地方,距離海邊都不超過15公里。雖然海岸曲折,但是良港很少,多為湖澤狀的狹窄海灣。北海沿岸雖然不會冰凍,但多沙洲濃霧,不利航行。波羅的海沿岸海水較深,有良港岬角。 在丹麥西南角的北海,一片大約有1000平方公里的大溼地「Wadden Sea」,意即「可以涉水而過的淺海」,海潮每隔6:15就會改變一次。漲潮時,會引進大量海水,淹沒溼地將近1公尺高。退潮時,海水所留下來的細砂和有機物,像蚯蚓、蝦、貽貝等小動物,就靠著裡頭的浮游生物維生,魚和鳥則會捕食這些小動物。每年的春秋兩季,上百萬隻候鳥會在這裡停留攝食。在夏天,數百隻的雌海豹(Phoca Vitulina)會來到小沙島上生產,通常雌海豹一胎只生一頭小海豹。 國內大多數是低窪的平坦地,微有丘陵起伏,坡度很緩,構成坡狀平原的景色,這是因為丹麥在遠古時代,被無數冰川所刻劃沖刷成為平地,所以造成全境地勢較低,平均海拔不超過30公尺,最高處在日德蘭半島東海岸,海拔也僅為172公尺。國內大部分土地表層土壤是冰漂石粘土,全國土地3/4皆作農用。精華區在島嶼部分,這裡雨水充足,生長季久,土壤肥沃,人口密集,城市也多。境內不但沒有高山,也沒有什麼大河,古增(Gudenå)河是境內最長的河流,它發源於日德蘭半島中部地區,由南向東北注入卡特加特海峽,是條由內河和湖泊構成的航道,全長180公里。中世紀時這條水道的西面入海口淤塞,1875年開鑿曲博倫運河,使入海口保持暢通。這條水道不僅有航運之利,並且還以出產牡蠣和貽貝聞名。 這個多島的國家,有無數的湖泊和沼澤,阿勒湖(Aare Lake)是境內最大的湖泊,位於西蘭島北部,面積41.6平方公里。 丹麥大部分國土都在日德蘭半島上,在歐洲冰期之末,日德蘭半島和瑞典南部原是相連的陸地,波羅的海本來也只是不通大西洋的內陸湖。後來因為地盤下沉,波羅的海才和大西洋相通,日德蘭半島和瑞典南部才被海水隔斷。現在的日德蘭半島西海岸有連續不斷的大沙丘,可以防護北海潮水的侵入。半島的東邊有483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就是古代陸地沉降後的殘餘部分。大小貝爾特(Great Belt)海峽和厄勒海峽,也都是以前德國向北流的河道沉降而成。 這個國家三面濱海,屬於海洋性氣候,從大西洋、北冰洋和東歐來的氣團在此相遇,因此氣候多變,時而晴天時而下雨。由於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寒流會在北海交匯,所以丹麥的冬季並不十分寒冷,全年平均氣溫為7.9℃,一月份平均氣溫為0.4℃,要比同緯度地區高出好幾度,但卻會釀成濃霧,成為航海的障礙。夏季氣溫也不高,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只有16.6℃。西海岸年霜凍期為70天,內陸地區為120天。境內氣候潮濕,雨量充足,平均年雨量約664公釐,以每年的8月份和10月份雨量最大,最乾燥的是2月份,降雨量只有39公釐。另外,這個國家的夏季要較挪威、芬蘭和瑞典等國長。


豬肉乳酪牛油王國

丹麥的農業非常發達,早在1781年就實行土地改革,使農民成為自耕農,並向英國和德國大量輸出小麥。1864年丹普戰爭失利後,喪失了大片南部肥沃的土地,再加上無法和美國及加拿大的廉價糧食競爭,遂於19世紀末從穀物農業轉向發展畜牧業,農業改以生產飼料為主。如今丹麥已成為小農制的模範國家,國內土地全部屬於國家,共有5.09萬個農場,耕地面積共為270.7萬公頃,約佔國土總面積的70%。農地的分配,大約有一半用於生產穀物和蔬果,另一半用於生產天然牧草或人工培植的牧草。大部分農地都不太肥沃,加上沿海一帶多沙地和沼澤,鹽質很重,所以糧食略為不足,須賴國外輸入。另外,全國農業勞動力只有9.7萬多人,僅佔全國總勞動力的3.6%,80%以上農民既從事種植業,又經營飼養業。 這個國家非常重視農業科技在生產中的應用,大小農場都有各種各樣的農業機械化設備,生產效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每一公頃的糧食產量,比任何國家都要高,而且每一個農民所生產的糧食可以供養160個國民,所以丹麥雖然要從國外輸入少量的糧食,但是在丹麥的輸出品中,農產品也佔出口總額的20%。早在100多年前,丹麥就以出口農產品為主要目標,它一直是靠國外市場使農民們富裕起來。日德蘭半島是國內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分散於各地的眾多農場成為丹麥的主要景物特徵,半島西部產燕麥、黑麥、蘿蔔和馬鈴薯,東部產大麥、小麥和甜菜。在穀物生產中,大麥佔80%以上,大部分作為飼料。甜菜的種植地區,以西蘭島南部、洛蘭島和法爾斯特島為主。甜菜除了作為砂糖的原料外,它的渣滓還可以用來當作飼料。主要的農產品有大麥、燕麥、小麥、黑麥、馬鈴薯、甜菜、玉米、甘薯、菸葉、蔬菜和水果等,其年產量約為大麥60萬噸、小麥197萬噸、黑麥60萬多噸、燕麥18.6萬多噸、甜菜325萬噸。自耕農在整個農業中佔主導地位,90%農場是個人所有的家庭農場,其餘歸各種公司、國家和地方政府所有,農場主本身就是自耕農,農活全部或絕大部分由家庭成員承擔。而丹麥農場成功的關鍵為農業合作化,砍掉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減少無謂開支,使農民和消費者雙方都能獲益。 丹麥是農牧不分家的國家,畜牧業的發達,要歸功於畜牧業的集體化,它是丹麥農業的支柱;牛欄、豬欄和養雞場,都成為每家農產的主要單位。丹麥人能夠利用很小的面積,飼養較多的家畜,使得乳酪品和肉類的產量增加,畜產品除能滿足國內市場外,還有2/3可供出口,丹麥農民收入的29%來自畜牧業。現在國內共有293萬頭牛,其中有100多萬頭是乳牛;另外有豬1932.5萬多頭;馬5.5萬多匹;羊7萬多隻;雞1535萬多隻。丹麥每年生產豬肉160萬噸,其中80%供出口,出口額佔國家出口總額的9%,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輸出國之一。丹麥的紅牛和黑白花牛都是優良的品種,可生產牛奶,也可作肉牛;近年來,牛的存欄數逐漸減少,但每年仍可生產牛奶525萬噸,乳酪15.6萬多噸,是世界上第三大乳酪輸出國;牛油的年產量約為18萬噸,其中15萬噸用以輸出,成為世界上第四大牛油輸出國,因此丹麥贏得「肉、乳、油王國」的美譽。這個國家每年還可以生產12.5萬噸的雞蛋。豬肉、乳酪、牛油、雞蛋、牛肉和鹹肉是丹麥的傳統輸出品,是今日世界上第五大食品出口國。屠宰場設備的普遍現代化,也成為丹麥的一大特色。另外,丹麥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貂皮生產國,全國有1704個貂場,年產貂皮約1450萬張。 由於國內海岸線漫長,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寒流時常在北海交匯,使北海成為世界著名的三大漁場之一。另外,卡特加特海峽、斯卡格拉克海峽,以及波羅的海等都有重要的近海漁場,所以丹麥的漁業非常發達,年捕魚量約60多萬噸,約佔歐盟成員國年魚獲總量的36%,成為世界十大漁業國之一,國內有1.5萬多名漁民,各種大小不同類型的漁船也有1.5萬多艘,其中機動漁船有3000多艘,漁船總噸位約14.5萬多噸。主要魚類產品有鯡魚、鱈魚、鯖魚、鮭魚、比目魚、鰻魚和蝦等,另外也有相當數量的金槍魚、玉筯魚、鰈魚和多佛鰨魚等,海水魚和淡水魚的年產量共約61萬噸。每年有數10萬噸的魚被加工成魚油、魚粉及各種魚罐頭,並有28萬噸魚粉輸出。主要的魚罐頭工廠設在哥本哈根、奈斯特韋、奧登塞、斯卡恩和格雷諾等地,主要漁港分布在斯卡恩、埃斯比約、赫特雪斯和曲博倫等處。在陸上各河、湖、池捕撈的淡水魚年捕獲量只有數百噸,主要的魚種為鰻魚、河鱸、梭鱸和虹鱒等。 境內自然植被以落葉林為主,森林覆蓋面積只有49.3萬多公頃,僅佔國土總面積的10%。由於國內林區不廣,因此林產不豐,每年的木材採伐量只有290萬立方公尺。 在丹麥的植物中,以山毛櫸最多。5000年前的丹麥,也是到處長滿了橡樹、楓樹、菩提樹和白蠟樹,但人類為了開發農地,開始砍伐並放火燒掉這些樹林。到了1800年左右,丹麥只有3%土地是森林,而且僅在陡坡和一些小島上,才保有少數的處女林。今日所見的山毛櫸和針葉林,是1850年左右所種植的。近10多年來,丹麥人才開始形成森林保育觀念,許多森林被規劃為自然保護區,而山毛櫸則成為國樹,丹麥許多詩人都將它視為丹麥的象徵。在這些自然保護區內的樹木,現在都得以自然生長、死亡,連倒地的枯木也都留在原地而不被移走,許多瀕臨絕種的動植物,也因而找到新家。此外,每年秋天一些樹葉變紅變黃變棕而飄落地上,不但孩子們喜歡在落葉堆裡玩耍,幾百萬隻候鳥過境時也會在此暫棲補充食物。在丹麥的山毛櫸林中,有很多身上長著針刺的可愛動物刺猬(Hedgehogs),平時以捕食昆蟲為生,在11月就開始作長達4、5個月的冬眠,而秋天的落葉堆就是牠們溫暖的家。狐狸、獾和松鼠等也在體內儲存了足夠的脂肪,以應付食物短卻的嚴冬。 自然資源比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要靠進口,已探明的褐煤儲量約為9000萬立方公尺,海寧是境內最大的煤礦基地,另有少數鐵礦。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估計為3.36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705億立方公尺。自1972年起開採石油,2008年產石油量1557.7萬噸,天然氣92.23億立方公尺,但是國內燃料仍然無法自足,所需60%的石油和95%的煤炭,均需依賴進口。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量探勘生產的北海原油,雖然嘉惠了 丹麥經濟,然而全球石油危機的經驗,加上北海原油正以每年10%的快速減產事實,使丹麥政府對能源的消耗更加審慎,並了解未雨綢繆的重要性。石油危機 40年後,丹麥國民收入增加了50%,石油消耗量卻下降了350%,能源自給度達56%,丹麥並從一個百分之百的石油進口國,變成歐盟各國中唯一有能力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生產與節約並重」已成為丹麥能源的新政策。 丹麥是工業非常發達的國家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主導地位,2009年工業總產值達6878億丹麥克朗,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40.4%。企業以中小型工業和輕工業為主,全國約有6850多家企業,共有37.9萬多名職工,佔就業總人數的14%,工人每週工作37個小時,每年可以支薪休假5個星期,每天最低工資約為50美元。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石油開採、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藥、紡織、家具、造紙、印刷、人造胰島素、家電、橡膠、鋼鐵、汽車、自行車、金屬加工、空調、船用主機、化肥、水泥設備、糖、啤酒、煉乳、菸草、飲料、煉油、塑膠、發電、風車、服裝、水泥設備、助聽器和酶製劑等,其中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製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手工業也很發達,寶石、陶器、玻璃器皿、木雕和銀質藝術品等舉世聞名。 在丹麥的製造業中,造船業 最為古老,但也是最為發達。作為北歐海盜故鄉之一,丹麥累積了豐富的造船經驗和先進的現代技術。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把每小時馬力的油耗降到最低的國家,B&W造船廠生產以柴油為動力的船享譽全球,全世界有1/3船用柴油發動機都是丹麥生產的。 這個國家在地理上屬於風力強勁地帶,風力已成為丹麥人維持生計的一項重要動力來源,現在全世界的風力發電,有1/3是來自丹麥。丹麥人在利用風力發電方面稱得上是獨步全球。從私人庭宅後院到寬廣的田野,都設置了大大小小的風車,也稱為風力滑輪機,現在全國共有5600多座風車,甚至在海域沿岸搭建一整排的巨型工業用風力發電機。曾出口風車至35個國家,風車生產量佔全球的50%,因此丹麥有「風車王國」之稱。風力目前已佔全國電力消耗量10%,預計在2030年以前會提高至50%。 國內主要著名的企業有A.P. 穆勒-馬士基集團(A.P.Moller-Maersk Group):成立於1904年。主要是經營造船和海上運輸、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航空運輸、商品零售等。有子公司70家,在全世界125個國家及地區裡設有辦事機構,員工11.7萬多人。2002年底,馬士基集團下屬的兩家主要分公司斯汶堡汽輪公司和1912汽輪公司合而為一,合併後的斯汶堡公司包括貨櫃航運、能源、航空、零售、數據處理、材料等各類公司,以及集團在全球各地的所有的子公司,成為歐洲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2006年,馬士基集團併購了第三大航運公司英荷-鐵行渣華。 諾伏集團(Novo Group)前身為諾伏諾德(Novo Nordisk)集團,成立於1923年。世界著名醫藥和生化製品集團公司,生產的胰島素和酶製劑分別佔世界市場總額的50%和40%以上。在68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子公司或辦事處,共有員工1.6萬人。2000年11月起正式分為兩個公司,負責製藥 業務的公司沿用原名稱,負責酶製劑業務的公司改名為諾維信(Novozymes)。 丹佛斯集團(Danfoss):是丹麥最大的工業企業,主要生產採暖、製冷和傳動及速控溫控元件。在世界不少國家有子公司,共有雇員1.7萬人。 對外貿易是這個國家的經濟 命脈,所需的原料和燃料主要都要靠國外輸入,產品銷售也有賴於國際市場。平均全年輸出總值約為1055億美元,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0%,主要的輸出品有機械、肉、魚、醫藥、紡織品、服裝、奶油、乳酪、火腿、牛肉、牛油、雞蛋、種豬、啤酒、廢船、魚粉、魚類罐頭、農產品、化工、運輸機械、儀表、家具、紡織品、服裝、書刊、藥品、電子產品、船用主機、助聽器、水泥、磚和手工藝品等。平均全年輸入總值為550億美元,主要輸入品是石油、煤、潤滑油、天然氣、水泥、肥料、汽車、運輸機械、鋼鐵、機器、電氣設備、化學產品、棉紡、通信設備、紙張、飼料、成衣、五金工具、運動器材、收錄音機、食品罐頭、糧食、飲料、玩具和禮品等。主要的貿易對象是德國、英國、荷蘭、瑞典、美國、法國、挪威、日本、比利時、盧森堡、芬蘭、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 這個國家有不少企業和公司在國外投資,總投資額約7.5億美元;同時也有不少外國企業前來丹麥投資,在丹麥1/3的股份公司中,外資擁有一半以上的股份。轎車、餅乾、果膠、瓊脂、肥皂和化妝品等的生產主要由外資掌握。石油供應和煉油主要由美國、英國和挪威等國的石油公司壟斷。近年來,外國企業每年在丹麥的投資額基本保持在3億美元左右。 國內服務業非常發達,主要包括商業、電信、金融、保險、旅遊和技術服務等,2009年產值達7775億丹麥克朗,佔當時國內生產總值的53.7%。 丹麥國家銀行是國內唯一的貨幣發行機構,國內另有兩家商業銀行,共擁有2300家分行。其中的丹麥銀行於2007年4月兼併了BG銀行,成為國內最大的商業銀行。諾迪亞銀行是2000年由聯合銀行,與由瑞典、芬蘭合資的梅麗塔北歐銀行合併而成。 在幣值方面,丹麥的貨幣單位叫丹麥克朗(Denmark Krone),簡稱克朗(Kr),國際上縮寫為DKK。每1克朗等於100個歐爾(Ore)。紙幣單位有50、100、200、500和1000克朗等5種;硬幣單位有25和50歐爾、1、2、5、10和20克朗等7種。每一美元約可兌換8.1克朗。 國民生活水準很高,國民平均所得約為每人每年3.46萬美元。失業率為7.6%,失業人數為25.2萬人。據世界銀行統計,丹麥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12位,是經濟發達的國家之一。 丹麥交通非常發達,國土面積不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已形成空中、水上和陸地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又因地處歐陸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之間,同時又位於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出口處,形成中南歐與北歐之間的橋樑,因此是歐洲重要交通樞紐之一。 在航空方面,丹麥是歐洲重要的航空集散地,全國有1100多架民航機,25個民航機場,哥本哈根國際機場為丹麥的國門,闢有數十條國內外航線。最大的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SAS),是丹麥與瑞典、挪威三國聯合組成,丹麥持有2/7的股份,專門經營國際航線,有定期航班往返全球各大機場。它下屬的子公司為丹麥航空公司,也營運國內外航線,丹麥政府擁有50%股份。其他主要的航空公司還有斯特林、科內爾和馬士基等航空公司,它們承攬了幾乎所有假日去南方度假的北歐遊客的包機業務。國內航線也很忙碌,丹尼爾航空公司有10多條國內航線,並可連接菲英島、日德蘭島和格陵蘭島。全年空運乘客3.98億人次,貨運12.1萬多噸。 丹麥的海上運輸勿遠弗屆,全國共有排水量100噸以上的各種船隻1180多艘,排水量1000噸以上商船有685艘,不管是貨輪或客輪,都有世界上第一流的水準。貨輪主要由現代化的貨櫃輪和油輪組成,客輪則豪華舒適,一般的島際渡輪每艘可以容納2000名旅客和400輛汽車。丹麥所有船隻的總噸位約達825.6萬多噸,約佔世界船隻總噸位的1.3%。目前丹麥和美國、英國、法國,以及波羅的海國家間,都有固定及頻繁的客貨航線相聯繫。丹麥的麥斯克(Maersk)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貨櫃輪業者,也是丹麥首屈一指的海運公司,擁有100多艘船隻,是今日世界上最大的海運集團之一。在本國各島嶼之間,水道縱橫,水運業發達,貨船、客輪和渡輪往返頻繁。全國共有100多個港口,哥本哈根是國內最大的港口。 陸上交通有鐵、公路兩大系統。鐵路全長3320多公里,主要由國家營運;其中有1/6為民營,鐵路線遍布各地。全年鐵路客運量為51.13億人公里,貨運量約19.38億噸公里。丹麥鐵路運輸的一大特色是輪渡和橋樑眾多。因為是個島國,水域廣闊,只有依賴輪渡和橋樑才能使鐵路暢通無阻。丹麥的輪渡是建有兩層甲板的巨型駁船,一層甲板上鋪有鐵軌,碼頭形狀的設計與輪渡相吻合,裝有水閘,經由水閘上升的水位,使輪渡上的鐵軌與陸地上的鐵軌互相銜接,鐵路列車便可由這種特製的碼頭駛上輪渡。菲英島和日德蘭半島之間有鐵、公路兩用大橋橫跨在小貝爾特海峽上,建成於1935年。1993年建成的西橋長6.6公里,是當時歐洲最長的橋,東隧道長8公里,是歐洲第二長的海底隧道。現在丹麥橋樑全長約達300公里,輪渡和橋樑已將丹麥各島嶼之間,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歐陸之間的鐵路交通連成一體。 丹麥是個地勢相當平坦的國家,有利於公路事業的發展,現在公路全長約7.1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10公里、一級公路1.75萬公里、二級公路3.48萬多公里、鄉村道路1.85萬公里,鋪設路面的公路長約7萬公里。有各種機動車輛約218萬輛,其中卡車21.5萬輛、巴士8.1萬多輛,小轎車182萬輛,摩托車約5萬輛;公路貨運量約105億噸公里。另外,還有651.56萬多輛自行車,設有自行車專用道9600多公里。在公路體系方面,丹麥的高速公路遵循歐洲統一編碼,以「E」字開頭,主要的高速公路有E3、E4和E66等。其中的E3高速公路從德國經南日德蘭進入丹麥,沿著半島的東部一直到達北日德蘭的腓特烈港,那裡有輪船開往挪威和瑞典。E4高速公路則從赫爾辛格的港口開始,繞著哥本哈根的邊緣穿過西蘭島向南,直到與德國相望的隆比港。E66高速公路從哥本哈根穿過西蘭島,跨菲英島和日德蘭半島,一直通往埃斯比約。 根據公路交通規則,行車時速市區為60公里、郊區80公里,高速公路時速110公里,拖車不得超過70公里。交通部門對交通違規把關非常嚴格,在大小路口很少看到警察值勤,但是他們會神出鬼沒,駕駛人一有違規便免不了要吃罰單。車輛靠右行駛,要從左側超車。酒駕處罰非常嚴厲,只要被測出血液中酒精含量超過0.8%,就要受到拘留或監禁。交通規則強調禮讓行人,機動車輛在路口須讓行人優先,很多紅綠燈是由行人控制,而丹麥的公路交通信號比其他國家多了兩個裝置,一是專管公共汽車的橫豎街道信號燈;二是專管自行車的小型紅綠燈。在路口,公共汽車和自行車享有優先權,其他車輛必須禮讓,而公共汽車對騎自行車的人也要禮讓,在右轉時必須讓自行車先行,否則就是違反交通規則。


觀光事業發達

這個國家的旅遊業非常發達,有10萬多名就業人口,是服務業中第一大產業。境內雖無高山大川的自然景觀,但蘊含古意的歐式傳統建築,令人百聽不厭的童話故事和傳說,都足以吸引各國觀光客到此一遊,每年前來訪問的外國觀光客都有710多萬人,為丹麥賺取了大約81.5億美元的觀光收入。 由於境內氣候的關係,最適宜到丹麥旅遊的季節是每年的5~9月,這段時間氣候溫和舒適,白天較長,陽光普照,特別是每年的6~7月,即使到了深夜10時,太陽仍然掛在天上。 前往丹麥旅遊,可以辦理申根簽證,停留丹麥時間不得超過90天,如須延長停留時間,必須再向丹麥申請可以超過90天的不同種類簽證,但是已經持有申根簽證的人,原則上是不得再辦理延期。 我國人士如要辦理前往丹麥 旅遊的短期申根簽證,可到台北市敦化北路205號12樓1207室的丹麥商務駐台辦事處(Danish Trade Organizations Taipei Office)辦理,電話為(02)27182101,傳真為(02)27182141。所需文件為效期半年以上護照正本,身分證影印本,兩吋近期脫帽半身彩色照片2張,黃色申請表格1份,歐洲往返機票正本,簽證費60歐元(約合新台幣2351元,)孩童35歐元,簽證所需時間為3個工作天。如需前往格陵蘭島或法羅群島,在申請簽證時要特別加以註明。辦理簽證的送件及領件時間為週一~週五的上午9時至中午12時。為了省時省事省錢,遊客可以委託有信用的、股票上櫃的鳳凰國際旅行社代辦丹麥入境簽證,或直接參加鳳凰的北歐旅行團,還可刷卡付費,非常方便。 自台灣沒有前往丹麥的直達班機,赴丹旅客必須自桃園國際機場乘機前往香港、曼谷或阿姆斯特丹,然後轉機飛往哥本哈根,全部航程約15小時。 丹麥海關對入境觀光客檢查很鬆,幾乎等於沒有檢查,但是偶而也會臨時抽查一下。根據丹麥海關的規定,入境旅客除了個人隨身行李及飾物外,還可免稅攜入200支香菸、50公克菸絲、一瓶烈酒、兩瓶葡萄酒,以及相當於500丹麥克朗價值的禮物。外幣的攜入攜出不受限制,但是攜出外幣的金額不得高於攜入時的外幣金額,多則沒收;攜出的丹麥貨幣以2000丹麥克朗為限。15歲以下的兒童,入境時不得攜帶菸酒。 在丹麥旅遊,觀光客不必為找住宿的地方而擔心,因為這個國家有多達4.12萬多家大飯店和小旅館,不管是在城市或鄉村,都會很容易找到住宿的地方。丹麥合乎國際觀光水準的高級大飯店並不多,全國只有552家,有床位10.98萬張,以客房潔淨、光線充足、裝飾美觀和親切的服務見著。丹麥人的好客熱情,在旅館的服務上顯露無遺。大多數旅館都是雙人房間,供應有鴨絨被和毛毯。這裡的旅館房間都有暖氣設備,現在風行一種設在浴室裡內裝熱水的不銹鋼架子,不但可用來懸掛毛巾衣物,還會散發出熱氣以保持室溫,並使換洗的衣物很快被熱氣烘乾。這裡旅館早餐菜色包括麵包、煮雞蛋、乳酪、牛肝、肉腸、餅食、果醬,咖啡和茶等。較具規模的大飯店,早餐分為英、美、本地及歐陸四種。 凡是到丹麥觀光的旅客,都要學會「KRO」這個丹麥字,因為這是丹麥小旅館的簡寫。歐洲本來就是到處都建有小旅館,但是自從興建了鐵路和淘汰了驛車後,小旅館便告逐漸消失,只有丹麥至今仍保留著這種古老的小旅館,並且大小齊備,有古色古香的,也有以樹幹搭蓋的,更有以鋁鋼及大玻璃建築而成的,這些小旅館形形式式,不一而足,並且每一家小旅館都保持著自己獨特的風格。 丹麥的城鎮和鄉村,都設有家庭式的出租公寓,不但收費低廉,並且服務親切周到,外來觀光客租宿公寓,可以親自體會到丹麥人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很多丹麥人都在郊外或風景區裡置有小別墅,有的裝飾豪華,有的設備簡單,當他們自己不使用的時候,就出租給遊客居住。國內各地還建有許多青年宿舍,以低廉的價格租給遊客使用。全國有500多處專門供露營用的營地,除了歡迎遊客前往露營外,對駕車旅行的人士或家庭式的活動拖車,也提供必要的服務。 這個國家的旅遊機構,專門為外國觀光客安排一種名為「與丹麥人結交」的旅遊活動,它把外國觀光客介紹到丹麥普通家庭中居住幾天,賓主可以隨便交談,可以一起用膳,而丹麥人對陌生人大多彬彬有禮,一見如故,對來到他們家作客的外國人會像親人那樣熱情款待,使客人樂意和他們交朋友。 丹麥還設計一種新的觀光度假方式,觀光客可以申請到農莊度假,這些獲得政府檢查合格的農莊,大部分都在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的農業區中,距離海岸不遠,遊客們住在這裡,可以各適其所,自由自在地到附近海灘或風景區去作日光浴、垂釣、騎馬、參觀或郊遊,充分享受農莊生活的特殊情趣。農莊生活雖不豪華,但是非常舒適清潔,不但可獲主人和他家庭成員的熱情款待,並且可獲典型簡單而美味的丹麥菜餚。卜居農莊的遊客,最低限度須住一個星期,每日每人費用約10美元,還包括1天3餐在內,12歲以下的兒童減半收費。這種旅遊方式可以使外國遊客更容易了解丹麥的風土人情。 丹麥人很講究吃,並且吃很多東西,尤其是甜點;平時以魚、肉類和沙拉為主食。一般早餐包括了咖啡,好幾種麵包,白脫油和乳酪堆成了塔,果子醬一大堆,還有無數的丹麥餅。午餐比較簡單,但也有冷肉、熟肉,還有各種魚和乳酪,夾在麵包片上吃,用啤酒沖下去。晚餐是非常正式的場合,所以衣著要得體,菜餚非常豐富,所有的盤子裡都充滿了烤肉、魚和野味。在餐廳中,丹麥有兩種名菜:一種叫做奧本散,另外一種叫做史莫布洛德,都是以丹麥所出產的乳酪、新鮮的魚和鱈魚卵烹調而成。街上小吃店很多,各種海鮮也都美味可口。在丹麥,啤酒取代了一般酒的地位。正如法國有鑑定酒的專家一樣,丹麥也有啤酒鑑定專家,並且這裡啤酒的種類很多,有兒童喝的、早餐用的、吃點心時喝的,也有午餐及晚餐時喝的,這種飲料主要來自嘉士伯酒廠。一般說來,丹麥人的食量都很大,全歐洲再沒有比丹麥人更講究烹調的藝術,他們在一天24小時內要吃6餐,從咖啡和麵包捲吃起,各色各樣的食物都可以塞進肚子,餐桌上往往攤著好幾種不同式樣和大小不同的麵包,其中最有名的是「開口三明治」,它只有一塊麵包,上面先塗黃油,然後放冷肉,肉上再放置各種配菜和醬料,最上層不再覆蓋麵包。吃時是放在碟上用刀叉切著吃。丹麥人認為吃和做「開口三明治」都是一門藝術,黑麥麵包上應該放什麼肉,白麵包上該放什麼海鮮,每種肉、魚、乾酪應配什麼菜和醬料;花樣繁多,但都有規則可循。吃的順序是,先吃各種生醃的鯡魚三明治,吃完了魚再換乾淨的碟子和刀叉,開始吃肉類三明治,最後吃乾酪三明治。 在丹麥吃晚餐是非常正式的場合,衣著要得體。通常主人會給男賓一張名牌,介紹坐在右邊女士的芳名,在與她認識之後,應在適當時候護送她到餐桌入席。另外,在離去之時千萬不可急著穿外套,至少要等走到門口或出了門後,才能把外套穿上。因為急著穿外套,就表示急著要離去,這是非常粗魯和不禮貎的表現。 很多觀光客自己駕駛汽車在丹麥觀光,可以不必受一般遊客所受的約束,也不須依照規定的旅行時間表作息,可以任意瀏覽,隨遇而安,自由自在。雖然丹麥汽車很多,但主要道路設計良好,因此車輛能夠迅速疏導而不致擁擠。在次要公路上,車輛不多,駕車的人更可以真正地享受駕駛的樂趣。要享受自駕汽車旅行的樂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行李放在車上,全家出遊。全丹麥只有哥本哈根因車輛過多而須避免自駕汽車入市。為了鼓勵民眾不以汽車代步,市區還設有公共自行車,民眾只要在手把上投幣就可使用。 此外,在任何城市鄉鎮,都可以自駕汽車任意漫遊。在旅遊季節期間,自駕汽車旅行的人士,可駕車到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及其他鄰近的島嶼,而不須預先訂好旅館房間,只要能在下午抵達目的地,找個住宿地方並不困難。如果實在無處投宿,可以到當地旅遊機構請求協助,總會有小旅館讓你卜居。不過自駕汽車的人士,必須注意遵守丹麥的一切交通規則。丹麥道路靠右行駛,如果公路中央有劃線,就不可超越前面的汽車。醉酒駕車是一項嚴重觸犯交通法規的行為,處罰極重。駛入丹麥境內的自駕汽車人士必須準備護照、保險單據、駕駛執照和汽車牌照登記冊,並且必須掛上顯示原來國家的記號標誌。在開車的時候,如果看到別人以食指指著太陽穴前後轉動,那就是在罵你「會不會開車?」的意思。 丹麥旅遊觀光局以「騎自行車旅遊」為號召,在每年的5月1日至9月30日的旅遊季節,組織自行車旅行團到各地觀光,旅程大約8天時間,晚上大多睡在山間小屋,非常有趣,年輕人不妨一試。有的旅行路線是沿著中世紀的古老驛道行進的,可以使人途中同時享受歷史和大自然的雙重樂趣。在丹麥騎自行車超車時應打鈴以警示和致意,騎車時要給超車的人留出餘地。 在丹麥境內旅遊,可以在餐廳、咖啡廳、夜總會和車站等地找到公共洗手間,男士洗手間的標誌為Herrer,女士洗手間的標誌為Damer。 觀光客們最值得選購的丹麥 土特產紀念品有銀製品、錫器、銅器、玻璃製品、不銹鋼產品、毛衣、皮革製品、家具、木製品、針織品、麻抽紗、陶瓷器、煙斗、手飾和琥珀等,其中丹麥的家具一向以手工製作和造型之美聞名於世。丹麥所有商品都須附加25%的購物稅,外國觀光客憑護照可以享有免稅權,但應在掛有「Tax Free」標誌的商店消費,在同一免稅店內消費額達到300丹麥克朗,就可以享受免稅的優惠,並且可以在免稅店的顧客服務處辦理退稅手續。 丹麥的電話國碼為45,其公共電話分為國內型和國際型兩種。國內電話沒有區域號碼,只要直撥電話號碼即可。國際電話可以直撥台灣,購買電話卡是最方便的選擇。在丹麥打國際直撥電話要先撥00,然後再撥對方國碼,接下去是城市區域號碼,最後是想撥打的電話號碼。在哥本哈根想打電話回川流出版社,其撥號方式是00+886+2+29464351。當地查號台為118,緊急求救電話為112。我國遊客在丹麥旅遊時,如果發生意外需要緊急幫助,可向我國駐丹麥台北代表處求援,地址為Amahiegade 3, 2F, 1256 Copenhagen K Denmark。電話為(45)33935152。 郵政服務也很進步,丹麥與台灣之間的航空郵件約5天可達,郵筒為紅色,郵票可在報攤、自動販賣機、飯店櫃台及郵局等處購買。 丹麥不流行小費,一般大飯店都會在帳單內加上15%服務費,不需再另付小費;如果對服務人員有特別差遣的話,應給2丹麥克朗小費。在火車站、機場或碼頭上的行李伕,每件行李應給2.5丹麥克朗小費;計程車已自動將小費包括在車資內,所以也不需要另給。至於餐廳,雖然在帳單內已包括了12%~15%的服務費,但是顧客通常會將找回來的零頭都作為小費賞給服務生。 這個國家的電壓使用220伏特50周波交流電,採細雙孔圓形插頭。度量衡使用公制,大飯店中的自來水可以生飲。在時差方面,冬天要比台北的標準時間慢7個小時,夏天慢6個小時。在服裝方面,丹麥的緯度很高,冬冷夏涼,夏季要帶風衣,其他季節需要一件較厚重的外套。最好穿休閒鞋或低跟鞋。雖然一般丹麥人穿著隨意,但晚上觀賞歌劇或芭蕾舞等表演時,須穿正式服裝。英語在這個國家非常流行,所以略懂丹麥語或英語的觀光客,在語言上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丹麥無論是政府機構、私人企業或商店,一週只上5天班,且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37個小時。一般商店的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是上午9時至下午5:30,有些商店週五會營業到晚上8時;週六從上午10時營業至下午2時,有些百貨公司會延長至下午5時;星期例假一律休息,只有路邊攤和三明治速食店會照常營業。銀行上班時間週一、二、四是從上午9時至下午3時,週三、五是從下午4:30營業至下午6時,週六和星期例假休息。 這個國家的傳統和國定假日計有新年(New Year Day)為1月1日,全國放假一天。這天丹麥人 和世界各國人民一樣慶祝新的一年開始。新年前夜,丹麥人喜歡在自家門前燃放煙花。有趣的是丹麥人將煙花叫做「中國人」,因為火藥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 ,製作煙花的技術也是從中國傳到丹麥的。 懺悔節在2月底,過去是宗教齋戒期的前夜,現在是孩子們盛裝打扮有趣的狂歡節日,這天孩子們穿上奇裝怪服去敲鄰居的門,要求贈送禮品。他們還聚集一堂,輪流用球棒敲擊一個懸掛著的大木桶,使裡面的糖散落下來,大家分而食之,打破桶的幸運小孩便成為臨時的「國王」或「王后」。 國慶日(女王誕辰)是4月16日,全國也放假一天慶祝。 濯足節(Maundy Thursday)又稱為聖星期四,是紀念耶穌基督創立聖餐禮。自從1956年起,天主教會規定這天早晚都有禮拜活動。在晚間的儀式中要實施濯足禮,即為12個人洗腳,以紀念當年耶穌基督給12門徒洗腳。東正教會在這一天也舉行濯足禮。 耶穌受難節(Good Friday)日期在復活節前的星期五,是紀念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復活節(Easter Day)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時間多在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間,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最重要節日,因為根據聖經上的記載,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在這天復活。丹麥的復活節有不少有特色的慶祝活動,蛋和兔子都是復活節的象徵,蛋因為是孕育著新生命,含有復活之意,兔子則因繁殖力強,也被視係新生命的象徵,因此在復活節時,商店裡會出售各種復活節小兔和彩蛋,有的是巧克力做成的。現在丹麥的復活節已經很少有宗教上的意義,只是人們乘機放一週假日而已,好去挪威滑雪、或去阿爾卑斯山旅遊,或乾脆在家裡整理花園或休息。 愚人節為4月1日,是西方國 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年法,以1月1日為新年,但一些守舊的人反對改革,仍以4月1日為新年。改革者乃對守舊者大加嘲弄,就在4月1日給守舊者送假禮物,如邀請他們到大飯店參加豪華宴會,並把受騙上當的保守分子稱為「4月傻瓜」,從此4月1日互相愚弄成為西方國家流行的習俗,丹麥人也好此道,所以在愚人節這天總喜歡和別人大開玩笑。 勞動節(Labor Day)為5月1日,是全國性的公共節日,全體勞工放假一天。 祈禱節在復活節後的第四個星期五(Fourth Friday After Easter),是丹麥特有的宗教節日,丹麥人把不同宗教的節日集中在這天舉行。 耶穌升天節(Ascension Day),定於復活節後的40天舉行,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節日之一。 聖靈降臨節(Pentecost)在復活節後的第7個星期天,是丹麥重要的宗教節日,信徒們都要虔誠地上教堂做禮拜。 憲法日在6月5日,是丹麥的法定紀念日,為了紀念1849年通過的第一部憲法。這天丹麥到處懸掛國旗,政治人物紛紛四出發表自己的政見,選民們也樂得過一天休息的日子。 仲夏夜定於6月23日,是丹麥富有特色的節日,這天並不放假,但是所有丹麥人都會聚集一起迎接一年一度中白天最長的日子來臨。由於北歐冬季寒夜特別漫長,所以最長的白晝對他們來說便意義不凡。每逢仲夏夜傍晚,人們多會來到海邊,搭起高高的柴垛,把紮好的「巫婆」架在柴垛上放火焚燒,人們高聲齊唱古老歌曲,送走象徵邪惡和黑暗的「巫婆」。 聖誕節(Christmas Day)是12月24~26日,人們全家團聚共進晚餐,年輕的教徒們在聖誕夜要報佳音,「聖誕老人」要向小朋友分送聖誕禮物,一般民眾也會在聖誕夜狂歡。這是慶祝耶穌誕生的日子。據「聖經」記載,耶穌是這天夜間在伯利恆一個馬槽裡誕生的,天使光臨到伯利恆郊外,向牧羊人告知這一喜訊,同時來自東方的三位賢人,根據天上新星的指引找到了耶穌和聖母瑪利亞,送上許多珍貴的禮品。丹麥有許多有趣的聖誕節習俗,聖誕樹是不可或缺的裝飾,樹上掛滿彩燈、飾物和糖果,白鬚紅袍的聖誕老人憑添許多喜氣。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第二大城奧胡斯

安徒生故鄉奧登塞

第四大城奧爾堡

希勒勒市美景如畫

海峽明珠赫爾辛格

積木城比隆

美麗城市錫爾克堡

丹麥各大城市概況

世界最大島格陵蘭

法羅群島景色美

丹麥擁有許多美麗島嶼

教育科學文化發達

這個國家現在約有551.68萬多人口,其中勞動力超過300萬,有45%人口居住在日德蘭半島上,其他人口分布在各島嶼上。居住在城市及其近郊的約佔總人口的82.6%,居住在鄉村的只佔總人口17.4%。全國人口密度平均每1平方公里約為128人,沒有一個丹麥人居住在離海岸56公里以外的地方,也沒有一個人居住在海拔190公尺以上的地帶。 人口各年齡配置狀態為1~17歲佔21.1%,18~66歲的佔65.2%,67歲以上的佔13.7%,這種現象意味著丹麥人社會人口老年化問題日益嚴重。現在丹麥人的壽命很長,全國約有336位百歲老人,其中女性佔2/3。國民平均壽命男人為72.2歲,女人為78.1歲。根據人口分析家預計,丹麥人口會呈下降現象,到了2030年,會下降為480萬。國內男人佔總人口的49.3%,女人佔50.7%。 國內有95%人口是丹麥人,其他的5%是外國移民,包括有德、英、法、西班牙、義、挪威、波蘭、匈牙利、芬蘭、瑞士、瑞典、土耳其、阿根廷、猶太人和華人等。丹麥在美、加、德、挪威和瑞士等地的僑民,也有65萬多人。 至於華人,儘管在20世紀之前丹麥就留下過華人的蹤跡,但是有記載的華人移居丹麥歷史,則始於1902年,當時有一批中國雜技藝人應蒂沃利遊樂園之請來此表演,有些華人事後在丹麥定居下來。目前包括台海兩岸在丹麥的華人大約共有7500人,由中國大陸移入的華人多為留學生和餐飲業者,自台、港前來的多係資本或技術移民。 根據丹麥憲法的規定,人民有信仰的自由,有選擇宗教信仰的權利。全國有86.6%的人是基督教新教福音會路德派的信徒,它是丹麥的國教,由10名主教指導教會,但與政治無關。牧師的收入由政府津貼一部分,但政府對教會的活動均不加以干預。教區理事會每四年選舉一次,所有信奉國教的成年信徒都可以參加投票選舉,選出的理事會負責管理教區內的具體宗教事務,包括管理教會財政、教堂、主持宗教儀式,提供牧師俸祿及任命新的牧師。此外,教徒有義務為教會納稅,如果放棄信仰,脫離教會,便可停止納稅。但實際上多數丹麥人並不是虔誠的教徒,平常只有4%的教徒在星期日到教會去做禮拜活動。儘管如此,大多數丹麥人還是堅持讓自己的孩子在14歲時去教堂接受洗禮。另外,這個國家還有0.6%的人信仰羅馬天主教,2%的人信奉猶太教,其餘的3%人信仰其他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和多神崇拜者等,或者是無宗教信仰者。 這個國家的人民,以世界上最難懂的丹麥語為國語,這種語言屬北日耳曼語東支斯堪的納維亞語的分支。大約在公元1000年左右,丹麥語脫離了和它關係密切的其他斯堪的納維亞語,而成為一種獨立的語言,並對瑞典、挪威和冰島語產生很大的影響,從中世紀基督教改革運動起直至19世紀,丹麥語一直是挪威官方文件及行政用語。除了丹麥語外,國內還有法羅、德國、愛斯基摩和斯堪的納維亞吉卜賽等語。丹麥語的字母是由英語26個字母加上å、æ和ø等3個字母組成。此外,丹麥人是「動口不動手」的民族,他們說話不喜歡做許多手勢。當然,丹麥還有許多人會說英語,丹麥小學從5年級起就教英語,所以英語在丹麥也很流行,是通用語,工商、旅遊和交通單位的工作人員,幾乎都會說英語,有許多書籍和報刊也用英文出版。另外,丹麥人對德語和其他斯堪的納維亞語,也可以廣泛了解。 教育非常發達,國民識字率已經接近100%,國內托兒所和幼稚園之多冠於世界各國。義務教育制度始於1814年,1973年起7~16歲的兒童和少年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而且全部是免費的。目前丹麥每年的教育經費達368億丹麥克郎,約佔國家總預算的11.2%,遠遠超過軍費的開支。全國共有小學和初中3230多所,共有學生53.6萬人,教師6.5萬多人。這些初級教育學校有52所是中央政府設立的,2800多所是由地方政府創辦的。另外還有364所私立小學和初中,大約有10%的兒童和青少年在私立學校就讀,也是免費教育,因為這類學校85%經費由國家補貼,其餘15%由政府提供低息貸款。丹麥的私立學校並不是貴族學校,在升學和其他方面並沒有優惠的權利。在初等學校就讀的學生,可以從一個學校轉到另外一個學校就讀而不需要考試,畢業考試時也可以自由選舉考試的科目,畢業後可以升入各類職業學校或高中就讀。在初中學習階段,主要是給學生以親身實踐和培養實際技能的機會,使增強學習慾望和想像力,鍛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和提出獨立見解的能力。除了基本課程外,還須進行各種專題教育,包括交通安全、健康和性等教育,以及職業指導、禁用興奮劑和其他藥物有關的知識和新的信息技術等。 大約有2/3初中生畢業後,就讀於職業學校,所以國內有許多各種不同的職業學校,其中有277所農業學校,200多所商業學校,300多所技術學校,20多所師範學校;另外還有音樂、藝術、牙科和藥科等專門學校,世界上第一所盲啞學校就是由丹麥設立的。全國有高中學校170多所,有8.3萬多名學生和8800多名教師。高中畢業後,學生必須經過考試,才能進入大學本科或大專院校就讀。 國內有100多所特殊的民間中學(Folk High School),是專為成年人開辦的一種寄宿學校,它的創始人是19世紀丹麥主教、著名詩人、理論家、歷史學家的格倫特維(Grundtvig),他於1844年在日德蘭半島中南部的羅丁(Rod-ding)鎮,創立第一所民間中學。這種學校的學生一律是成年人,並且一律住校,其目的主要不是為了單純地獲得具體知識,而是通過師生對話,通過專心學習文學和歷史,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加深學生對社會和人際關係的理解,而沒有任何入學考試和畢業考試,上學完全是出於自願。學校氣氛就像是在自己家裡一樣,師生們在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娛樂,還經常一起演唱民歌和讚美詩。絕大多數學生是年輕人,早先多為青年農民,現在也有城市工人和海員等加入。這種學校在丹麥廣受歡迎,在北歐其他國家則寥寥無幾。 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又分成古典教育、現代語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等三種,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必須通過中學畢業考試、大學入學考試、或高等商業考試及高等技術考試等,入學名額有一定限制,現在每年約有大專院校新生4萬多名。學生應接受何種教育,也是由國家考試來決定的。高等學校也採用免除學費制度,另有獎學金和補助金的設置。目前丹麥高等教育經費有68億丹麥克郎,其中補助金就佔了36.5億丹麥克郎,共有11.5萬大學生受惠。凡是年滿18歲的丹麥學生,在校參加考試基本達到課程要求的都可得到補助金,不需償還。學生有特別需要時也可以獲得國家貸款,於學習結束後一年內開始償還,15年內還清。 丹麥高等院校還接受45個國家或地區的590多名留學生,不但可免費留學,並且還允許留學生每個星期可以外出打工22個小時。全國有130所大專院校,其中包括了大學、大學研究所、學院和專科學校。國內主要的大學有6所,共有5萬多名學生。最著名的是哥本哈根大學,成立於1479年,有2.4萬多名學生和900多位教師,校圖書館有190多萬冊藏書,這個學校曾經培養了安徒生和尼爾斯‧波爾等世界名人和科學家。丹麥工科大學成立於1829年,位於里伯,有4000多名學生和480多位教師,校圖書館藏書達75萬冊。哥本哈根經濟與企業管理學院創辦於1917年,擁有9800多名學生和900多位教師。奧克斯大學則有1.3萬多名學生和800多位教師,校圖書館藏書185萬冊。奧登塞大學創辦於1964年,師資整齊,教學設備新穎。皇家獸醫農業大學,建校於1856年。另外,國內還有工學院、醫藥學院、牙醫學院、獸醫學院和建築學院等124所大專院校,全部都是私立的,也都由政府補助。 丹麥政府還長期舉辦成人職業培訓,主要有三個內容:即半熟練工人培訓、熟練工人再培訓和職業介紹等課程。課程的中心是短期獨立操作,合格者可以領取結業證書,既可以證明自己的職業能力,也可以尋找新的就業機會。一般丹麥人多學而不倦,即使是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人,也很樂意利用業餘時間接受成人教育。國內各地還辦有許多成人夜校,每學期開學之前,會把一本厚厚的課程目錄寄到每位市民家中,科目五花八門,從英語班、法語班到中文班,從時裝設計到中國烹飪,從繪畫到日本插花藝術,從太極拳到肚皮舞等都有,幾乎百科俱全,任君選擇,只要繳納一筆廉價的學費,就可以入學就讀。 由於丹麥是個徹底的民主國家,所以教育法規定各級學校「應培養學生在民主社會中積極參與決策和解決共同問題時所分擔的責任,因此學校的教育活動及全部日常活動,都必須以學術自由和民主為基礎」,民主則與開會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學校裡行政主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會議桌上。在校務會議上,工友也有投票權;制定課程,也要經由學生會議通過;一件事情要將它付諸實施,不知要經過多少次會議才能定案。所以在丹麥當個主管或領導,第一要有耐性,第二要沒有火氣。幸好丹麥是理性的民族,在會議桌上儘管吵鬧不休,一旦投票通過決定後,大家就不會再有異議了。 丹麥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得到發展」的文化政策,所以國內公共圖書館多達250多家,總藏書量達9000萬多冊。平均全國每年大約出版1200部小說,1200多種兒童讀物,2500多種教科書、科技及社會科學圖書。丹麥人平均每人每天閱讀時間為45分鐘,每年全國借書總數多達1.22億冊,是名副其實的書香社會,其中的金谷(Gyldendal)是全國最大的出版社,成立於1770年,它的圖書發行中心與全國250家大書店有業務往來,其中220家用電腦聯機,從接受訂單、開發票到出貨,都由電腦控制,每天24小時服務,一天至少要處理兩萬張訂單,發貨場使用自動化包裝聯動流水線,從圖書的包裝、打捆到貼標簽,全部都在流水線上完成,所需的人工處理,只是將一疊疊圖書搬上流水線而已。小說家和詩人在國內獲得很大的榮譽,受尊敬的程度遠超過博士、教授和政治人物。到目前為止,丹麥已經有三位小說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們是吉勒魯普(Gjellerup)、彭托皮丹(Pontoppi-dan)和延生(Jensen)。丹麥文學的傑出代表還有攀上世界文學巔峰的童話大師安徒生、小說家馬丁‧尼克索(Nexø)和女作家卡倫‧布里生等。其中的卡倫‧布里生是20世紀著名的女小說家,她在非洲生活了20年,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此外,評論家蓋奧爾格‧勃蘭德斯(Geo-rg Brandes)也是著名的文壇怪傑。 全國有200多個博物館,其內容涉及工藝、繪畫、雕塑、舞蹈、音樂、醫學、建築、汽車、飛行器、船舶、釀造、菸草、歷史和考古等方面。 丹麥的新聞出版是非常自由和發達的,並且沒有新聞審查制度。因為憲法規定人民有言論和出版的自由,所以新聞媒體是不受政府的干涉,並且有權自行決定宣傳怎麼和為誰宣傳,但通常會奉行全面、客觀和公正的原則,被人民視為「國家第四種力量」,它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時刻監督政府、國會和法院的行為。國內一共有47種日報,11種週報,39種期刊雜誌,176種商業和技術性雜誌。各大政黨在各個城鎮也都有自己的報紙,加上其他商業、技術、娛樂及地方性報刊,共有200多種定期出版物,但超過10萬份發行量的報紙只有10家。最大的報紙為政治報,創辦於1884年,每日發行量為15.85萬多份。貝林日報歷史最悠久,創辦於1749年,每日發行量15.38萬多份。日德蘭郵報創刊於1871年,每日發行量為13.25萬多份。時報發行於1871年,每日出版9.32萬多份。還有號外報和B.T報是娛樂性小報,也有許多讀者。此外,還有12種畫報週刊,發行量約共200萬份。現在,每天都有190萬份報紙在丹麥印刷,大多數家庭每天最少有一份報紙看;有75%成年人每天都與書報為伴。 丹麥通訊社是國內唯一的全國性通訊社,創辦於1866年,也是國內各報的主要消息來源,國內各種報紙都是它的股東。丹麥記者聯合會總部設在哥本哈根市中心,內部設有國際通訊中心,負責為外國記者提供方便,在這裡外國記者可以得到來自丹麥外交部新聞文化司的消息。 國營的丹麥廣播電台創辦於1925年,是丹麥唯一全國性的廣播電台,它管理3個國內廣播電台,以及12個遍及各地的地方性廣播電台。國營的丹麥電視台創辦於1954年,也是國內唯一的全國性電視台,共有兩個頻道,大部分經營靠商業廣告收入。電視對丹麥人的影響力很大,丹麥人有40%的業餘時間是耗在電視上。目前國內有近200萬台彩色電視機、335萬部電話,120萬支手提行動電話。 丹麥的醫療保健制度非常健全,任何人生了病都可以免費看病,只有牙病、理療和麻醉藥品的少量費用是自費的,現在全國有50萬人使用免費助聽器,每個丹麥人平均每年醫療費高達2400美元,其中85%由國家負擔。丹麥衛生部是負責制訂醫療保健政策,協同並監督整個醫療保健系統的國家部會,下轄有國家衛生委員會、國家大學醫院、病人申請委員會、國家食品署、吸菸與健康等部門。其中的國家大學醫院是丹麥唯一的國家級醫院,約有8000名醫護人員、1550張床位,是國內最大的醫院。病人申請委員會則是一個由律師和醫學專業人員等組成的獨立機構,負責處理病人申請醫療事故的案子,每年大約受理1000個案件。 國內有152所醫院,有1.298萬多名醫生,平均每395名國民中就有一名醫生;有4860多名牙醫,有2.6萬多名護士,另外還有1360多名藥劑師和720多名助產士,病床總數為3.64萬多張。丹麥的醫生如果認為有必要,有權請專家對病人進行專門治療;如果病情嚴重需要開刀,他也有權讓病人住院動手術,由內、外科專家,合格護士,對病人提供最佳的護理服務。 現在丹麥的初級醫療保健,已成為國內衛生制度的基礎和支柱,它包括通治各科的普通開業醫生、專科門診、牙醫、理療醫師和市政府僱佣的家庭護士。全國有3000名普通開業醫生,每個年滿16歲的公民都有權選擇一位自己的醫生,並且通常是數年不變的,使這位醫生能夠做到對病人個人病史、家庭遺傳病史、病人個人身體全面健康情況,都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這便是家庭醫生制度,也是丹麥醫療制度的柱石。丹麥人把自己特約的普通開業醫生稱為「家庭的守護神」,他可以根據情況加以治療,或推薦病人去看專科門診,還可以為病人聯絡家庭護士或其他社區保健服務。這種家庭醫生制度提供有24小時全天候服務,全部都是免費的。 這個國家的科學家們,曾在天文觀測與計算、解剖學研究、光速計算、電磁、血清研究和核物理研究等方面有重大的貢獻。其中比較重要的科學家有哥本哈根大學的奧斯特教授,他成為確定了電流與磁之間關係的第一人。在1820年的一天,他在實驗室裡曾把一個羅盤放在靠近電纜的地方,忽然看到羅盤針在擺動,這一發現的結果,使電話、收音機、電視機及電訊設備等得以應世。 第谷在16世紀末因發現仙后 星座的一顆新星,在天文界贏得了殊榮。斯騰森在17世紀成為解剖學和地理學的奠基人之一,羅默教授於18世紀初葉首先測定了光速。芬森(Finsen)因向世人介紹了治療皮膚病的光線療法,於1903年獲諾貝爾醫學獎。浦爾生於1898年發明了錄音電話,為磁帶錄音的問世打下了基礎;並於1907年顯示了可供實用的廣播方法。尼爾斯‧波爾是現代核物理學的創立者之一,他提出了原子核構造和轉化原理,而於1922年獲諾貝爾物理獎,他的理論對核動力的使用,有著深遠的意義。他的兒子奧格‧波爾主持哥本哈根的理論物理學研究所,又稱為波爾研究所,與莫特森教授同獲1975年諾貝爾物理獎。 丹麥的胰島素研究,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菲比格實驗室研究用實驗方法誘發癌症而加以攻克。里戈斯教學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已開始向令人談虎色變的愛滋病進軍。對酶和基因拼接的研究,也由兩個世界著名大製藥廠的諾沃和北歐根托福特製藥廠裡進行中。奧胡斯市已建立一個與當地大學合作的創新研究中心,裝備有各種最先進設施的實驗室,正進行先進技術研究和生物化學研究。在國際上,丹麥參加了大量科學研究活動,包括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洲空間機構、歐洲天文學研究組織主辦的活動,以及歐洲高技術合作尤里卡計劃。 這個國家也有很高的藝術水準,在雕塑與繪畫藝術方面有許多傑作人物,如雕塑家托瓦爾生和羅伯特‧雅各布生,畫家埃克斯伯格、克里斯欽‧科布克、克羅耶和阿斯葛爾‧約恩等。芭蕾舞藝術也深受丹麥民眾的喜愛,並得到政府的贊助,設在哥本哈根的丹麥皇家芭蕾舞團擁有近百名演員,經常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丹麥政府還創設芭蕾舞奧斯卡獎的安徒生獎,每年獎給世界上最優秀的芭蕾舞者或團體。由於有政府的補助,在丹麥去皇家劇院欣賞國際第一流的芭蕾舞、歌劇或交響樂團的演出,只要花1美元,這比任何其他國家要便宜得多。音樂在丹麥人的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丹麥並制定音樂法以保障音樂事業的發展,目前國內有兩家歌劇院、7個專業交響樂團,有7000多名加入音樂團體的音樂家和作曲家,各類音樂學校遍布全國,每年還舉辦100多次各式各樣的音樂節,交響樂團中首屈一指的是丹麥皇家管弦樂隊,常和世界著名的皇家劇院和廣播交響樂團聯合演出。每年7月,丹麥會舉辦為期10天盛大的哥本哈根爵士樂節,是丹麥的一大文化饗宴。在國內形形色色的音樂節中,羅斯基勒音樂節是最盛大的搖滾樂節,有一半以上的音樂家是自海外前來共襄盛舉。丹麥也是世界上電影事業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丹麥影片曾連續兩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高福利國家

丹麥人的生活水準很高,國民平均所得每人每年3.46萬美元,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富裕國家之一。丹麥的法律規定,所有受薪階級,從大公司經理到辦公室清潔工人,從國會議員到郵差,每年一定有5個星期的帶薪休假期。每週工作37個小時,週休兩天,星期六和星期天休息,學校、工廠、政府機關和私人公司一律關門,各大小商店星期六也多只營業到下午兩時止。有人曾做過統計,丹麥人在一年中,不用上班的節假日多達153天。上班也很自由,因為很多公司實行彈性工作制,在每週37個工作小時裡,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工作,能夠早到早退、晚到晚退,只要每天至少做7個小時工作就可以。很多人喜歡把工作時間安排在星期一到星期四,星期五下午便可早退,以便獲得較長的週末。但是須工作時會拚命工作,一點也不會馬虎取巧。公營企業則照規定上下班,規矩很嚴,沒有彈性;全國有1/3就業人口是政府的公務員。 這個國家人民的祖先是善於航海的維京人,所以今日的丹麥人仍然熱衷於航海或其他的海上運動項目,許多人擁有帆船或小型遊艇,每逢假期便揚帆海上。此外,游泳、沖浪、划船、帆賽和賽艇,都是熱門的海上運動項目。在其他運動方面,他們最喜歡足球,現在已成為國球;對手球、壘球、羽毛球和高爾夫球等也相當熱愛。他們也喜歡長跑,或在森林裡散步、跑步。很多丹麥人選擇騎自行車作長途運動,丹麥人家庭平均只有1.2個孩子,但是平均每個家庭卻有5輛自行車,擁有率之高,使國內自行車的數量比人口還多。 有很多丹麥人喜歡利用空暇時間,自己修理房子、車子、遊艇或整理園藝。丹麥人沒有「知識份子只用腦不動手」的思想觀念,他們把這些肉體勞動看作是能給人的身心帶來滿足感的休閒活動。復活節一般在3、4月份之間來臨,北歐的春天來得較晚,要到5月份才是大地回春的日子,丹麥人便利用復活節這5、6天放假的時間,把冬眠了4個月的花園整理好,大家忙著掃落葉、剪樹枝、除野草、種花苗,以便暖和天氣一到,花園裡便可群花吐豔,綠葉成蔭。他們有時會在花園裡喝咖啡,晚上在這裡燒烤晚餐。那些擁有帆船或小遊艇的人,也趁著這些日子,把被風吹雨打一整個冬天的船保養好,油漆一新。 丹麥各城市的郊區,時常會看到一塊塊毗連的菜園,每塊地上都有一間像茅屋似的小木屋,這是丹麥人的「集體菜園」,專門出租給遊客種菜自娛之用,小木屋可用來放置各種種菜工具和供休息之用。有些人住在市區的公寓裡,既無花園,又無郊外別墅,於是就在近郊租一塊菜地,每天下班後,騎著自行車到菜地裡去種瓜、菜,藉以鬆弛一下神經。 雖然丹麥政府沒有明文規定國民應在何時去度假,但是丹麥人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在7~8月份為一年一度五週帶薪的度假期。到時家家戶戶都把房門鎖上,傾巢出動,一窩蜂地跑到國外去度假,好像動物和候鳥的定期遷移一樣。許多工廠因為工人都度假去了,索性把整個工廠在7月份關閉起來。所以每年的7月份是丹麥不成文的度假期,那些獨立經營小商店的人,也大都在這期間掛出「為了度假暫停營業」的告示。丹麥人之所以要在夏季出國度假,主要目的不在避暑,而是為了去曬太陽,觀光只是其次;這主要是由於丹麥夏季雨天比晴天多,冬天又夜長晝短,難得看到太陽,所以特別熱衷於曬太陽。最受丹麥人歡迎的度假地點是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三國。因為這些地方陽光燦爛,還有迷人的美麗沙灘,而且東西便宜,很多丹麥人在這些海岸地帶買了度假別墅。 丹麥人出國旅遊以廉價和大眾化為重點,大的旅行社把一些位於地中海沿岸和北非海岸的僻靜漁村,開闢為休閒度假中心,並長駐丹麥導遊,每週定期把一批批眾多的度假者,用班機從丹麥接到這些地方來。這些度假中心雖然地點不同,但度假方式都大同小異,大家住在由旅行社包租下來的度假飯店裡,一天三餐都在飯店的餐廳裡吃,早上到海濱沙灘上曬太陽或到海裡游泳,下午睡個午覺後再到沙灘上做日光浴,晚餐後在路邊咖啡座上一邊喝咖啡,一邊聊天或看過往行人,或到酒吧去欣賞當地的民間歌舞。總而言之,每天主要的活動就是曬太陽,大家比賽看誰曬得最黑。 另外一種流行的度假方式是到野外露營,政府在靠海或近湖的地區,設置了許多專供人們露營的度假村,並以環境的優美乾淨而出名。丹麥人平時不喜歡與鄰居交往,但舉家外出露營時,暫時離開自己的小天地,在帳篷林立的露營地裡,便和陌生人打起交道來。就是刮風下雨,他們對露營的興致仍然不減,照常在野外活動。夏天度完假後,大家曬得一身棕褐色,好像重新充了電,又有精力回到工作崗位上去。有一些人也喜歡把部分假期留起來,到冬天赴挪威、瑞典或奧地利去滑雪。一般說來,丹麥在休閒時卻偏愛動,每天下班,回家做好家務事後,還要再出去運動,或上夜校培養業餘興趣,風雨無阻,精力之充沛令人欽佩。 丹麥社會福利辦得有聲有色,民眾從出生到死亡,一律受到政府的照顧。國家每年的福利費用高達1370多億丹麥克郎,約佔全國財政總預算的44.6%。除了教育全部免費外,一個失業的人可以享受18個月的失業救濟金,並按照他原來薪資的90%發給,現在國內約有27萬人領取失業救濟金;失業率為7.6%。貧窮家庭也可以申請救濟金,目前全國有15萬個家庭靠救濟金生活。 所有新生嬰兒都有補助金。 未滿18歲的人可視各自不同情況而領取各種兒童津貼,計有普通兒童津貼每人每年4416丹麥克朗,額外兒童津貼每人每年3372丹麥克朗,特別兒童津貼每人每年為8472丹麥克朗,多胞胎津貼每人每年為5456丹麥克朗,收養津貼為每人每年3.1457萬丹麥克朗,且所有兒童津貼領取後都不必再行納稅。凡是有未婚子女的家庭,還可以領到普通家庭津貼,條件是父母為納稅人,子女均未滿18歲者。兩歲以下兒童每人每年可領普通家庭津貼9600丹麥克朗,3~6歲者為8600丹麥克朗,7~17歲為6600丹麥克朗。 女僱員生孩子時,有24個星期的產假,假期中可以領取政府發給的補助金,金額為原來工資的85%。如果願意,產婦還可以將產假的一部分時間分給她的丈夫,由丈夫在家照料嬰兒。此外,產婦分娩時可以在醫院,也可以在家裡,由產婦自己選擇。不論選擇在那裡生產,都會有醫生和助產士的免費進行無痛分娩,丈夫還可以在產婦身邊陪產,以增進夫妻感情和男人的責任感。 丹麥婦女就業率高,大多數是雙職工家庭,因此政府保證每個兒童都享有免費的日間照顧。丹麥有半數以上6個月至10歲間的孩子,都在政府委辦的日間照顧中心註冊。這種中心大致分為6個月至兩歲的托兒所,3~5歲的幼稚園,6~9歲的校外中心等。政府還為青少年設立許多青少年俱樂部,為青少年提供娛樂和互相交往的場所。其中最普遍的是為10~14歲青少年設立的下午活動校外俱樂部,以及為14~18歲青少年設立的晚間活動的青年俱樂部。這些俱樂部設立的目的不是為了照顧孩子們,而是為他們創造一個社交的機會,鼓勵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這個國家實施彈性退休政策,最後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7歲,養老金由政府支付,金額為原來職位薪資的90%,一直享用至克盡天年為止。對於無依無靠的退休老人們,政府會安排他們住進養老院,每人都有獨門獨戶、附設有衛浴設備的單獨房屋。並可按照自己的意願擺設家具和裝飾房子。養老院裡設有食堂和娛樂中心,並有良好的緊急醫療服務,生病或受到意外傷害時,也可以立即得到高效率的救助。對於那些未滿67歲的、因生理缺陷、傷殘或身患重病而無法就業的公民,政府也給予相應的補助金,使他們也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高福利制度是要靠高稅收政策來維持,丹麥人民按所得高低照累進稅率徵收。一般中等收入的稅額,約佔個人收入的一半;薪資較高的,納稅高達65~80%。但自1992年起,丹麥取消了中高收入者的累進稅檔次,適當拉開收入的差距,以刺激國民的進取心,以免使人有「多做多稅、少做少稅」的負面觀念;但是一般說來,丹麥的稅收仍然偏高。在丹麥連養狗也要納稅,但離奇的是養狗納稅的多寡,是取決於狗的高矮,所以大多數丹麥人所養的狗,都是長長矮矮的。 丹麥有專門技術或有相當經驗的工作人員,年薪可達5萬美元,一般職員年薪也在3.5萬美元左右,但在付稅後所剩的也就不多,一般人收入的1/3都花在居家方面,因為有90%的丹麥人都是「住者有其屋」的人。這個國家的「住」是相當貴的,不論是買或租都不便宜。他們所擁有的住宅通常是一套帶有花園的小樓屋,約有一半的家庭是生活在公寓裡,一般100平方公尺大的樓房,買價都在80萬美元左右,沒有相當積蓄的人是買不起的。租房子也是很貴的,要想租到比較便宜的房子,可找地方政府的住房委員會辦理租屋登記,但要等很長的時間,政府多會優先照顧子女多的家庭。在報紙廣告上向私人租房子時間比較快,但租金較貴,通常兩房一廳房子月租總在600美元以上。但租到房子後,可到當地政府申請房租折扣,也就是由社會承擔部分租金,政府的健康與社會安全辦公室會根據租房者的家庭收入及子女多寡,來決定補貼的金額。 和其他歐美國家人一樣,丹 麥人都覺得每個家庭至少必須擁有一輛小轎車,目前國內共有172.5萬輛小轎車,平均每3個人就有1輛。但當丹麥人購買一部新車時,可怕的國家貨物稅和車稅,迫使買主需付出比新車原價高出3倍的價格,儘管人們很不情願,但大多數人都能夠以一種幽默的態度來支付稅款,因為國家的政策是讓車主來負擔部分停車場、馬路和防止空氣污染的費用。由於丹麥和其他北歐國家都屬高福利國家,所以早在1954年,北歐國家就簽訂一項條約,規定北歐國家的公民,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個北歐國家裡居住和工作,享有和僑居地公民一樣的社會福利待遇,而北歐各國間公民護照也可以通用,無需簽證,就可自由來往,不受限制。


性愛自由離婚易

這是一個性開放的國家,性自由的程度令外國人側目,色情電影和現場的情愛表演,被丹麥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文明娛樂型態,並有人認為性愛自由的現象,已為現代丹麥帶來了最獨特和最具革命性的貢獻,是對人生的一種率直和寬大的見解。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世界各地還處於相當保守階段,丹麥人已發動性開放革命,成群赤男裸女上街遊行,報章雜誌開始刊登三點全露的裸照。每個星期五至星期日晚上11時過後,電視台便開始播放色情影片,因此丹麥人根本不用花錢去租色情光碟。 丹麥是世界上首先將春宮圖書、色情電影和色情表演合法化的國家,國內色情產品五花八門,從團體性愛、黑白混交、同性戀和美女與狗、鳥、豬、牛性交,到描寫其他異常性愛行為的出版品,一應俱全,公開合法販售。由於物以稀為貴,開禁後反而不夠刺激,因此色情物品反而銷路大減,性犯罪率反而下降。一般丹麥人均以幽默的眼光看待色情文學,唯一禁止的是兒童淫穢書刊。丹麥的旅館業甚至有規定,客房裡的電視如果缺少色情頻道,就不能算是五星級飯店。世人認為,丹麥人的性解放並不是道德敗壞,而是建立在他們思想開明和民主的民族性,沒有虛偽的雙重道德觀。 和其他的北歐國家一樣,男女交往非常自由,不受任何人意見的左右。男人如果喜歡上某位小姐,就會坦率表達愛意;女的如果也喜歡他的話,就會跟他訂婚。如果倆人想進一步了解彼此是否合得來,就索性同居,絕對無人會提出異議。這種交往方式並沒有什麼可恥的,在丹麥人的觀念中,如果不喜歡對方卻要裝出喜歡的樣子才真是可恥的。經過交往相處後,如果發現彼此個性不合,愛情不能持續下去,可以分道揚鏕,分手後仍然可以像好朋友般親密交往。男女同居而無正式婚約已成為丹麥的時尚,只要是共同生活一個星期,便算合法同居。未經合法同居就踏上紅地毯的,平均3對夫妻中有兩對後來又各奔東西;目前國內未婚同居的夫婦有10萬多對。 丹麥每年約有5萬人喜結良緣,通常是先同居一段時間,彼此互相了解後再正式結婚。婚禮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新郎和新娘穿著便服到市政廳由市長或副市長主持婚禮;另一種是在教堂舉行,新郎穿上漂亮的禮服,新娘則身著4、5公尺長的白色長裙,由女儐相和侍從托著步入教堂,由牧師主持婚禮,教堂的管風琴師則演奏「婚禮進行曲」為一對新人祝福。 在丹麥一些農村裡,還保留一種古代流傳下來的婚俗,新郎新娘結婚時,人們會送給他們一根在小河裡洗衣服的木棒,棒上刻有愛情的格言,以祝福新人婚後生活美滿幸福。有些地方丹麥人結婚時,新郎會送給新娘一塊熨斗板,也有人用洗澡桶蓋代替,新郎用燒紅的鐵棒在板上烙下自己的名字,不過不是自己的真名,而是用其他句子來巧妙地代替,因為這樣才能讓半嫉妒、半起哄的人無法一眼便看穿這件東西是誰送的。 年輕夫妻結婚後的頭幾年,一般都住在公寓裡,過了幾年後,特別是孩子出生時,再搬進自己買的房子,通常是3、4個房間,外帶一個小花園,丹麥各城市的郊區,有成千上萬這種整潔的獨立房屋,有孩子的家庭60%住在這種房屋裡。夫妻各有職業是非常普遍的事,儘管男人對做家務事不像女人們那樣感興趣,但是夫婦雙方必須共同做家務,如燒飯、看孩子和打掃衛生等,已成為一種規矩。年輕夫婦通常有一個到兩個孩子,父母上班時,孩子就交由保育院、公共日間服務中心或幼稚園來負責照顧。 這個國家的離婚率很高,每年大約有2.5萬人離婚,而且離婚的法律很寬,手續也很容易,只要夫婦中任何一方向主管機關提出離婚申請,再經過一段時日,離婚便告成立。這是因為在丹麥人心中,強令性情不合的男女繼續生活在一起,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他們不喜歡把離婚的事公開,尤其厭惡登報公開聲明。丹麥人固然離婚容易,但一般家庭的婚姻大多是幸福的,男人多數多情,女子有才識有職業的居多,在事業上多能幫丈夫一把。 丹麥雖然是性開放國家,人民生活富裕,社會制度良好,但是越來越多的家庭暴力事件,已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使政府不得不陸續開設婦女避難所,用以協助被丈夫施暴的婦女們。據統計,丹麥平均每年拘留了2600多名男子,原因文雅的說法是家庭糾紛,實際上就是打老婆。 在丹麥懷麥島的西南岸有個裸女村,丹麥文的全名叫做「女子全裸村」,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公尺,有150名志同道合的丹麥女子,集體裸露著在一起生活,其中有的人是大學講師,有的人是家庭主婦,也有一些是職業婦女,都是如假包換的良家婦女,她們每天都要唸幾遍村民生活公約,並且嚴格地加以遵守,全文只有四條:一是絕對不可招徠男人接近,二為不可使用鏡子,三是不可飲酒,四為違者驅逐出村。這個村民公約之目的是嚴禁村內有妨害風化的男女苟且行為,因此連口紅在這裡也是違禁品。


同性戀者可以結婚

同性戀(Homosexuality)是一種對與自己性別相同的人,產生性感和依戀的行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社會中,同性戀行為不同程度的得到容許、默認或是禁止。古希臘人曾贊成並接受同性戀的存在,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認為同性戀是一種比異性戀更高級的愛情形式。但猶太人則視同性戀是一種罪惡,所以西方社會的傳統觀念是不認可同性戀的行為,直到20世紀70年代前,不少國家的精神病學界一直將同性戀行為劃入精神變態的範疇,但同性戀者卻認為自己只是有不同性偏愛的人,而不是人格上的病態。20世紀的一些性學專家認為,同性戀行為是青春期男女的一種正常活動,在缺乏異性來滿足性慾的環境中,同性戀行為有增無減。 20世紀70年代後,同性戀者開始掀起一場「同性戀解放運動」,並成為各種人權運動的一個分支,他們在親友面前,甚至在公眾面前,也以同性戀者自居,要求廢除有關禁止成年人間在互相同意的情況下進行雞姦的各種法令,並呼籲停止對同性戀者在就業、貸款、住房及其他生活領域中所加予的種種歧視,他們的最終目的就是促使社會接受同性戀的存在。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丹麥國會於1989年5月26日通過一項法案,允許同性戀者結婚,並享有除人工授精、領養子女和路德教會承認之外的所有異性戀配偶應享有的權利。丹麥內閣曾有位同性戀部長,每年他和他的男性「夫人」,一起出席女王邀請政府各部門首長及配偶的新年盛宴,女王笑容滿面地和這對穿燕尾服的同性戀「夫婦」握手。 這條被基督教會批評為「違反自然規律」的法案,在丹麥國會中以71票贊成、47票反對、5票棄權和56票缺席的情況下獲得通過,使丹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同性戀夫婦在婚姻的繼承、住宅、稅務、分居與離婚等相關法律上,擁有與正常夫婦相同權利的國家。但他們仍得不到教會的認可,所以同性戀的婚禮不能在教堂中舉行。 這個國家目前有一萬多名男、女同性戀者。截止2009年10月止,丹麥全國約有3650對同性戀結婚者,這種結婚契約被稱為「搭檔」(Partenariat)。


民性開朗活潑

丹麥人民屬於北方類型的日耳曼人種,除了有中等強壯的身材外,膚色白皙,臉型稍長,鼻子挺直,還有大大的嘴巴和明亮的眼睛,以及金色的頭髮。不過在丹麥人中,有少數阿爾卑斯型的日耳曼人種也很引人注目,他們皮膚很白,身材適中,但眼睛和頭髮卻是深棕色和深褐色的。一般丹麥人有三種特點,第一是健談,但都不是高明的演說家;第二是率真和氣;第三是有著一付懷疑的笑臉。但是他們知識淵博,具有出色的批評和分析能力。此外,丹麥人崇尚自由,重視休閒生活,平時衣著簡單舒適,女性並不刻意修飾。 這個國家人民非常開朗率直,感情豐富,天性勤奮、誠實而樂觀,給人的印象是彬彬有禮,談吐文雅,都像是受過很好的教養。他們懂得如何努力工作,同時也懂得如何享受人生,並且是世界上最易與人相處、敬業和樂觀的民族。他們在生活上常常表現得活潑熱鬧,但是也具有粗枝大葉的性格,而且喜歡開玩笑,無憂無慮,也喜歡帶著機智的對話,與英國人一樣具有豐富的幽默感,所以顯得特別親切。另外,不管在那一方面,丹麥人都會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很小,但是他們都以奉公守法的好國民自居,厭惡階級之分和貧富的差別。所以在丹麥人際關係不大重要,也幾乎沒有行賄受賄、拉關係走後門等腐敗現象,也無人能靠金錢或關係買到升官晉級的好處,每個人都憑本事耐心地等待自己應該得到的利益,人人平等是整個丹麥社會的共識。丹麥人還不喜歡與眾不同和標新立異的人,喜歡所有事物應按照社會已經習慣了的方式進行,不能容忍變化或錯誤,這也使丹麥人養成了「愛管閒事」的習慣。此外,丹麥人多篤信人道主義,並且身體力行,組織和參加各種五花八門的團體。從反戰、保障婦女兒童權益、保護難民、救助殘疾人,到拯救愛滋病患者和吸毒者,舉凡是弱者,幾乎都有相應的組織去維護他們的利益。 丹麥人的基本道德就是自己要心存誠敬,同時要求別人也跟自己一樣誠實,而且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必須絕對遵守親切待人的社會準則。這種親切,當然不是虛偽的禮貌,也不是對女性那種禮貌上的友善,而是指絕對尊重別人的人格。事實上,這個國家的男人很少在狹窄的道路和門口讓路給女性,因為這裡男女絕對平等,既無大男人主義,也沒女士優先的特權。 在公共場合上,丹麥人有兩件事是必須絕對遵守的,一是不可大聲說話,二是不管什麼時候絕對不可顯得焦急慌張。不管在餐桌、地鐵或公共汽車上,或是在火車站的候車室裡,甚至在打電話時,人們都會小心地放低聲音說話,從不指手畫腳肆無忌憚地大喊大叫,因為他們認為這樣是沒有教養的粗俗行為。另外,不管事情多麼急迫,丹麥人也不會輕易地表現出慌張失措的樣子。當店員忙著接待其他客人時,如果從旁出聲打擾的話,一定會遭到白眼的。為了準確地到達目的地,而催促計程車司機開快一點,也無濟於事。這個國家的人民沒有站在門口聊天說話的習慣,凡是家門口、房門口和凱旋門下等所有的門口都是一樣,因為丹麥人認為正要跨過門口的人就是代表著宣戰的意味,如果是在此時此地跟人打招呼,無疑是一種挑戰行為,所以他們認為在門口說話是不吉祥的象徵。 任何一個到過丹麥有文化修養的人,必為當地人們的友善、鮮花和音樂而傾倒。如果說英國人的習慣是不喜歡在家裡接待過多的客人,丹麥人恰好相反,他們像阿拉伯人一樣好客,卻沒有那股濃厚的宗教味道,他們接待客人親切得就像家人,沒有虛偽的俗套,所以外國人如果有機會到丹麥人家裡作客,確定會有溫馨的感覺。另外,在路上遇到熟人,不論是貴族或是工人,一律舉帽行禮。這裡的人民還特別喜愛鮮花,丹麥的5月有叢叢盛開的紫丁香,6月裡滿籬潔白的歐薄齊和乳白色的房屋相映成趣,其次是到處都有迷人的玫瑰花,沿著每一個鄉村的交叉道路中央,都有龐大鮮豔的玫瑰花壇。此外,丹麥人的習慣以花作餽贈,以花敬人,特別是三、四朵康乃馨,代表的是感謝的意思。歡送客人時應送黃色的花。丹麥人外出旅行時,無論是坐火車、搭輪船或是乘飛機,都喜歡將一朵紅色的康乃馨插在衣服的鈕扣孔裡,以求旅程平安順利。白色的花只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使用,如新娘結婚。接受洗禮和葬禮等,其他時候均被視為禁忌。丹麥人在任何場合都會奏起美妙的樂曲,並且城市和鄉村的音樂各有不同的韻調,但幾乎所有的丹麥歌曲都是歌頌美麗的大海和壯觀的海濤。僑居在國外的丹麥人,每年多在6月份回國度佳節,當他們在返國後第一次聚會時,會齊聲高唱「丹麥是我的祖國」這首名歌,在歡樂氣氛中洋溢著愛國主義情操,令人聽後深受感動。 跟丹麥人打交道,最讓人頭痛的就是記他們的名字,因為他們的姓名極為有限,有人說丹麥有將近一半的人姓安徒生(Ander-sen),有45%的人姓延生(Jensen),另外10%用別的姓氏。但一般說來,2/3丹麥人的姓名是以「生」(Sen)為結尾。丹麥人在19世紀以前是沒有姓氏的,要喊一個人,就稱他為某個人的兒子,後來雖然採用了姓氏制度,卻沒有創造出什麼新的字來當姓氏,所以才有全國一半的人都姓安徒生的怪現象。據說在丹麥僻偏的小島上,有的村落還沿用古律,如果父親叫斯文德‧安徒生(Svend Andersen),兒子就叫做奧拉夫‧斯文德生(Olav Svendsen),孫子就叫做克里斯蒂安‧奧拉夫生(Christian Olavsen)。由於他們的姓名歷史不久,一般人對姓氏也就不大重視。一位太太可以用娘家的姓而加以太太的稱呼,也可以從夫姓而冠以小姐的稱呼。兒子從父姓也好,從母姓也好,絕不會有什麼爭執;甚至成年的子女自己要想姓別的的姓,或創造一個新的姓,只要去辦理公證手續就行。所以在丹麥絕不會有非要生個兒子來傳姓氏的事。 丹麥是個自行車王國,人口雖然只有500多萬,但卻擁有700萬輛自行車,並且各種各式大大小小不同,有的還有特別拖車,用以攜帶小孩和行李,全家出外度週末,連狗和貓也可以放在車的行李筐內同行,有些人甚至載著沙發和躺椅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穿梭而過,特別是一到禮拜天,不管是否刮風下雨,人們都會在平坦的鄉間道路上享受騎自行車旅行的樂趣,所以說丹麥人是世界上騎自行車的第一好手並不為過。 這個國家人民的生活好,多半要歸功於他們合作事業辦得成功。國內設有大規模的合作銀行一家,合作療養院一家,消費合作社1500所;此外,還有肥料、草料、穀麥、種子、農機、水泥和煤等合作社多所。一切合作事業,都歸由中央合作委員會統轄。丹麥多數的農民幾乎都是小地主,每個人都可以隨著自己的意願,愛種什麼就種什麼,農業合作社組織從不對生產方式加以干涉,使得農業和畜牧業發展迅速,並成為民間的第一大產業。 丹麥的鄉村還有很多大家族存在,一家幾代人同住在他們祖先留下來的大房子裡。這些房子大多數是呈「匚」字形的平房,都是有好幾個世紀歷史的舊式古老建築,用乾草、泥煤和稻草來蓋屋頂,黏土的牆壁用石灰塗得白白的,屋子一部分作為住房,另外作為倉庫或棚廄,內院是全家人團聚的場所,也作為飼養家畜的地方。菲英島的農家則是呈一直線的長方形建築,外壁的空隙處裝上塗有黏土的柳格子,冬天可以防止刺骨的寒風吹襲,這種方法早在史前時代就已被丹麥人所採用。農舍的每一個房間裡都放置彩色大暖爐,當作暖氣設備。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前具有鄉野風格的家具,也已被時髦而便宜的柚木家具所代替。 當地人民非常熱愛土地,生態保護做得很好,尤其是對森林的保護,是丹麥人發自內心的真摰感情,也是祖先世代相傳下來優良習俗之一。如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開墾森林的話,習慣上都會留下一棵參天巨樹,一般都是樹齡很高的大橡樹或大落葉松,這樣不但能感覺到它的威嚴,還可以像紀念碑一樣使人想起以前這裡是一片廣闊的森林。 今日丹麥穿著民俗傳統服裝的人越來越少,僅有哥本哈根附近的阿馬厄島和埃斯比約附近凡島上的漁夫,至今還穿著傳統的民俗服裝。漁夫上穿刺繡的小背心,下著寬鬆舒適長褲,頭戴小禮帽;女人則穿著好幾層的裙子,頭上包著有色的圍巾。隨著時代的改變,穿衣的習慣和喜好也跟著改變,但是被用來做為民俗服裝的花邊,卻至今還有生產,日德蘭半島南部的岑訥市在17~19世紀是生產花邊緞帶之都,與布魯塞爾和威尼斯並稱,至今仍是當地有名的特產。這裡生產的花邊,大多是女工手工編織的,質地特別輕柔,圖形也相當美,例如動物跑過雪中森林的圖案,顯得生動活潑。花邊製品可以用作桌巾、杯墊、手帕、斗篷和圍巾等,也可當做禮物餽贈親友。 丹麥人對各種運動都樂於參加,丹麥的體操以「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健全的精神」為宗旨而馳名全世界。他們特別喜歡海上運動項目,如駕艇和游泳,這主要是國土海岸線漫長的緣故。在最熱的8月份,北海的水仍然寒冷如冰,在這裡下海游泳不但需要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體魄,而且為了克服寒冷,游泳時的動作也必須很激烈。夏天也有許多人玩快艇和帆船,由於海上島嶼多,地方狹窄,所以一到假日,快艇、帆船常常與日德蘭半島出航的漁船滲雜在一起,熱鬧非凡。到了冬天,冰上帆船利用雪橇在風力的推動下,可以在結冰的海面上行走,有時會將冰上的船吹到瑞典的馬爾摩去。 這個國家的人民很喜歡大吃大喝,聖誕節美國人吃火雞,丹麥人則吃鴨子。每當聖誕節前,所有超市都大量推出冷凍鴨,每個家庭一定會買一到數隻。鴨子去凍後,放在烤箱裡拌著乾梅一起烤,味道介於北京烤鴨和廣東酸梅鴨之間。在除夕的晚上,丹麥家庭大多吃鱈魚,把一大塊魚肉放在水裡煮熟了,再調著融化的黃油和芥末醬一起吃,也可用黃油乾煎。丹麥人吃魚一定先把魚頭切下來,然後才能上桌。丹麥人不敢吃鹼魚,還不吃鴨掌。 大部分的丹麥人認為,人生在世誰都難免一死,故能以達觀的心情來接受它,反對人們過於悲傷。在日德蘭半島北部的農村裡還保留著一些古老的傳統,當親人去世時,全家人會圍著死者床鋪,以平靜的聲音稱頌死者生前的品德,然後再到桌子的周圍,供上啤酒或汽水,舉行簡單莊嚴的追悼會,在死者生前所坐的位子上放上一塊玻璃,由客人分別對這塊玻璃做訣別的乾杯。 丹麥還是一個自殺王國,自殺率高居歐洲榜首,每年有1600多人民死於自殺,有1.5萬多人企圖自殺,自殺死亡率是交通事故死亡的一倍,原因是丹麥漫長冬天的陰暗和嚴寒,常使人興起不想再活下去的意念。加上丹麥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比較強,一旦脫離父母在外生活時,常會顯得柔弱而沒有獨立精神,易於走上絕路。 這個國家由於經濟富裕,人民生活水準高而社會安定,作奸犯科的人很少,所以社會治安情形良好,警察對治安的維護不遺餘力,並且除了週末及假日外,執行治安任務的警察可以不需要法院傳票進入民宅搜查。 在丹麥沒有人養鳥,鳥兒只是循著生態規律繁衍生長。但無論人們置身丹麥何處,都可以欣賞到鳥的種種樂趣。餵鳥在丹麥已形成風尚,無論是夏天或是寒冬,在鳥兒集中的廣場或公園,每天都能看到餵鳥的人,尤其是以老人和小孩為最多。丹麥鶴過去曾經是丹麥的國鳥,人們視牠為仙鳥,神話傳說中最初的嬰兒便是由牠銜到人間的。不知從何時開始,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丹麥鶴的數量驟然減少。現在日德蘭半島上有個小城鎮,是可見較多丹麥鶴出沒的地方,每年的春暖花開時節,居民們都會在自己的屋頂上修搭木架,以方便仙鳥的築巢孵蛋。當仙鳥初春飛臨時,全國各地有不少人趕來和當地居民一起,迎接仙鳥的到來。 雲雀也曾經是丹麥的國鳥,又名為告天子、小百靈和朝天柱,屬雀形目、百靈科。全身淡棕色,布有棕褐色縱紋,頭後部羽毛較長。生活在近水的草原、田野間,不在林區生活,也不在樹上棲息。主要以雜草種子、蚱蜢和蝗蟲為食,鳴叫聲極有特色,嘹亮婉囀富有音韻,常由地面突然垂直飛向空中,一邊鳴叫一邊直線飛升,倏忽間便超出人的視野,歌聲卻響徹雲端,使人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牠隨即又會長鳴一聲急遽地下降至地面,歌聲戞然而止。 此外,丹麥常見的鳥類還有天鵝、鵪鶉、原鴿、黑紅尾鴝、雨燕、八哥、啄木鳥、山鳥、家雀、樹雀和大山雀等。

擁有小型國防武力

丹麥擁有一支北歐精悍善戰的小型武裝部隊,國防預算僅佔國家總預算的6.3%。國家的軍事安全主要依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丹麥的防務是北約軍事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在和平時期不允許北約軍事力量在丹麥領土上駐軍或布置核子武器。丹麥軍隊還定期與北約組織成員國,特別是和英國、美國及德國的部隊,在日德蘭半島西海岸舉行海陸聯合軍事演習。 瑪格麗特二世女王陛下是丹麥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丹麥武裝力量是由陸、海、空三軍和國民衛隊組成,其中陸、海、空三軍為現役中的正規軍隊,國民衛隊則是平時的國境警備部隊。國防部是武裝力量的最高行政機構,國防大臣為文職人員,向國會和首相負責,對武裝力量實施行政領導。 國防軍事司令部是武裝力量最高指揮機構,負責三軍的作戰、訓練和後勤保障。在戰爭爆發時,丹麥軍隊則歸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波羅的海司令部統一指揮。 這個國家實行義務兵役和志願兵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役服役期限為8~12個月,志願兵役服役期限為54~72個月,而志願兵要先經過12個月的嚴格軍事訓練。由於軍人待遇高,一般青年都樂意應徵服役,履行公民保家衛國的應盡義務。大多數軍官是從軍事院校畢業,也有少數是從志願兵中擇優拔升上來,他們幾乎都是職業軍人;士兵大多數是服義務兵役的,期限一到便可退伍回家;也有改服志願兵役而成為職業軍人。 軍官服役制度的規定,是各級軍官晉升時的限制為在晉升前的軍階中最少要任職27個月,最高服役年齡為將軍60歲、校校48歲、尉官38歲。軍官軍銜分3等10級:將軍分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分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分上尉、中尉、少尉和准尉。 丹麥正規軍三軍總兵力在戰時為6.49萬人,平時只有2.206萬人。全國劃分為西部軍區、東部軍區和博恩霍爾軍區。 陸軍戰時兵力為4.6萬人,平時只有1.3萬人,其中包括4400名義務兵和460名女兵,由位於卡魯普(Karup)的陸軍軍事司令部指揮管理,在編制上有兩個地區司令部,每個地區司令部下轄有一個分區及7個軍區司令部。全部陸軍共有4個旅和3個旅級的戰鬥集團。這支陸軍部隊兵力雖少,但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士氣旺盛。主要裝備有281輛各型坦克、786輛裝甲運兵車、8部多重火箭發射系統、150枚反坦克飛彈、155糎口徑以下各型大砲467門、12架反坦克直升機和13架其他類型的直升機,以及若干數量的地對地戰術性短程飛彈、防空飛彈和高性能雷達等。 海軍戰時官兵員額7300人,平時只有4060人,其中包括有496名義務兵和200名女兵,分別隸屬位於奧胡斯的海軍艦隊司令部、格陵蘭島艦隊司令部、法羅群島艦隊司令部;另外在哥本哈根還有一個海軍物資司令部。主要海軍基地設在科瑟(Korsor)和腓特烈港。今日丹麥海軍的任務,不但要護衛領海的安全,還要保護格陵蘭島和法羅群島的主權,同時租借一艘輕巡洋艦給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參加海上維和工作。除了海上艦隊外,還擁有2個海岸機動飛彈營,裝備有地對空及地對海飛彈。目前丹麥海軍的主要裝備為近百艘艦艇,其中比較重要的有3艘輕巡洋艦、15艘攻擊及反潛驅逐艦、3艘飛彈巡防艦、3艘潛艇、12艘布雷艇和掃雷艇,16艘巡邏砲艇、12艘魚雷快艇,還有一些運輸艦、登陸艇、以及8架反潛直升機。當戰事爆發時,丹麥海軍是和德國海軍採取聯合軍事行動。 空軍戰時官兵員額為1.16萬人,平時只有5000人,包括125名義務兵和300名女兵,由設在卡魯普的丹麥戰術空軍指揮部指揮,還有駐在瓦羅斯(Vaerlose)的空軍物資司令部支援。負責飛行作戰任務的單位有:駐在斯克呂斯托普(Skrydstrup)和奧爾堡的F-16戰鬥機中隊,駐紮在瓦羅斯的運輸和救援機中隊,由高性能雷達控制的戰管單位可迅速指揮戰鬥機進行防空和攔截任務,在戰時也可以根據丹麥戰術空軍司令部的命令使用攔截飛彈。目前空軍擁有4個戰鬥轟炸機和戰鬥機中隊,一個運輸機中隊和一個搜救機中隊,8個防空飛彈中隊。主要裝備有各型飛機106架,其中69架為戰鬥機、3架C-130運輸機、2架海灣G-111型專機、8架S-61型直升機,以及24架教練機。 這個國家除了正規軍外,還擁有一支兵力6.2萬人的國民衛隊,受地方自衛隊司令部指揮。支援陸軍的國民衛隊有4.9萬人,以連為單位,戰時組成地方軍隊協同支援作戰及維護治安;支援海軍的國民衛隊有4400人,並擁有40艘船隻;支援空軍的國民衛隊有5700人,主要任務是協助空軍搜救失事飛行員,以及通過低空檢測進行早期預警工作。事實上丹麥國民衛隊也是地方防禦力量,實際上就是持有武器的民兵,平時在家裡存儲槍枝,在業餘時間參加軍事訓練。 為了維護20世紀後冷戰時代的地區性和平,丹麥應聯合國之請,成立了一個準備隨時擔任維和任務的國際旅,兵力編制共為4500人,其中20%是常備兵,其他80%是隨時待命應召的後備兵員。主要由司令部、裝甲營、裝甲步兵營、砲兵營和防空飛彈連等組成。加入國際旅的士兵首先要接受8~12個月的基本訓練,然後再接受5個星期的合成訓練,兩個星期的維和專門訓練,就可隨時派往海外執行維和任務。這支國際旅平時執行聯合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授權的維和任務,並係北約快速反應部隊力量之一,同時也是丹麥陸軍的一支勁旅,隨時準備實施國防作戰行動。 丹麥還有一支戰鬥力強勁的皇家衛隊,成立於1658年6月30,是團的編制,下轄4個戰鬥步兵營,其中一營負責保衛王室安全和王宮的守衛工作,其他的也參與歐洲共同防務,並派出官兵參加聯合國維和部隊。 這支皇家衛隊擁有悠久的建軍歷史:在1657年夏天,瑞典大軍入侵,閃電般佔領日德蘭島和西蘭島,丹麥國王腓特烈三世於翌年6月成立了丹麥皇家衛隊,在次月就投入保衛丹麥收復失地之戰,結果立下了彪炳戰功。戰爭結束後,皇家衛隊不僅是一支能征善戰的武力,也成為一支特殊的警衛部隊,用以保衛王室的安全。 皇家衛隊最令觀光客注目的,莫過於那身鮮豔、華麗和有趣的軍服。平日穿的藍色禮服顯得英挺威武,慶典時穿的紅色禮服則透著俊逸,特別是那頂黑色的熊皮帽子比兩個腦袋還大,戴上後會使人變得神氣十足。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