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

想去玩嗎?
出自鳳凰百科
(修訂版本間的差異)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全國第三大州日利納首府)
(歷史古城特爾納瓦)

2014年10月29日 (三) 09:16的修訂版本

斯洛伐克

斯洛伐克共和國(The Slovak Republic)的國名在古代斯拉夫語中是「光榮」的意思,縮寫為SK,但是在其他國家的文字中,看到的國名可能不一樣,例如英文是Slovakia,捷克文為Slovensko,德文為Slowakei,匈牙利文為Szlovákia,義大利名字為Slovacchia,法文為Slovaquie,西班牙名字則為Eslovaquia。


目錄

曾長期受匈牙利統治

斯洛伐克雖然是歐洲最年輕的國家之一,但這個地方經考古學家證實,大約在公元前十萬年前就有史前智人尼安德特(Neanderthal)人住在今日斯洛伐克北部斯比什(Spisˇ)溫泉區附近,在札諾夫茨(Ganovce)曾發現完整的人類居住洞穴,並在石灰華山出土了一具女性的頭骨化石。公元前五千年開始有人在斯洛伐克境內的許多地方耕作,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前後,盧齊支人從第聶伯(Dnepr)河遷居此地,從事農業生產。公元一世紀左右,又有伊利里亞(Illyrian)人、塞爾特(Celt)人、日耳曼(Germanic)人的部落在這塊大地上生息,包括奧皮杜(Oppidum)等大大小小的城鎮由而形成建立,他們熔鐵、鑄錢幣,使生活及文明的水準向前推進。 公元九十八年至公元一一七年,羅馬皇帝圖拉真吞併斯洛伐克,在布拉提斯拉瓦附近修建羅馬據點,使當地居民開始接觸到先進的羅馬文化。 此後,崛起的日耳曼人控制了這個地區,並且經常與羅馬軍隊交戰。公元一七二年,由馬可斯•奧利歐斯(Marcus Aurelius)皇帝率領的羅馬大軍,攻入斯洛伐克境內,清剿日耳曼軍隊。公元一七九年羅馬第二軍團的將領們曾在特倫欽(TrencˇK´n)古堡的岩石上,刻下了慶功的題詞,至今猶可辨識。 到了公元五世紀西斯拉夫人(Slavs)越過喀爾巴阡(Carpathian)山脈出現在斯洛伐克境內;在以後的一個世紀之中,大量西斯拉夫族為免遭匈奴鐵蹄的蹂躪,也紛紛遷來此地定居,逐漸成為當地最有勢力的民族。公元六世紀末、七世紀初,阿瓦爾(Avar)人入侵斯洛伐克。公元六二三年法蘭克商人薩摩(Samo)成為斯拉夫部落的首領,建立了一個抵禦阿瓦爾人的斯拉夫部落聯盟,這也是西斯拉夫第一個邦聯,並且在打敗阿瓦爾人之後成立了薩摩公國。這個公國勢力最強盛的時期是以摩拉維亞(Moravia)為中心、擁有波希米亞(Bohemia)和斯洛伐克的大部分說C斯洛伐克成為帝國的部分,但只維持了三十多年就告結束。 公元六五八年薩摩王駕崩,公國解體後,斯洛伐克人臣服於加洛林王朝(Karolingische Dynasty)。公元八○○年後,捷克人控制了波希米亞的大部分地區,以尼特拉河低地、摩拉瓦河下游和波希米亞中部等三個地區為主。約莫是在公元八一四年左右,崛起的強勢領導者默伊米爾一世(MojmK´r I)創建了大摩拉維亞帝國(Great Moravian Empire),並且把勢力延伸到由普里比納(Pribina)公爵統治下的西斯洛伐克公國。 公元八三三年,大摩拉維亞帝國的默伊米爾一世出兵吞併了西斯洛伐克公國的尼特拉 (Nitra)地區之後,大摩拉維亞王國的控制範圍已相當廣泛,包括現在斯洛伐克的中斯洛伐克和西斯洛伐克、捷克的全部、波蘭的南部、匈牙利西部和部分的德國等地。 大摩拉維亞帝國的興起,使法蘭克帝國倍感威脅。公元八四六年查理大帝的孫子路易率領日耳曼大軍遠征摩拉維亞,推翻了默伊米爾一世,另立納斯提斯拉夫(Rastislav)為王,正式定都維里格勒,並且不斷向外擴張,國土範圍包括波希米亞和現在波蘭南部等。後來,由於東法蘭克帝國與保加利亞結盟,迫使大摩拉維亞帝國設法與東羅馬拜占庭帝國修好。 公元八六三年,納斯提斯拉夫邀請拜占庭帝國希臘傳教士塞薩洛尼基(Thessaloniki)的西里爾(Cyril俗稱君士坦丁Constantine)和美多迪烏斯(Methodius)兄弟到大摩拉維亞境內傳播基督教,這兩人都是學者、神學家和語言學家,號稱「斯拉夫人的使徒」,他們在崇拜儀式中使用斯拉夫語,弟弟西里爾並以希臘字母為基礎創造斯拉夫文字,把聖經譯成斯拉夫文,這種西里爾式(Cyrillic)字母是現代俄文字母及其他斯拉夫系字母的雛形。兩人死後被東方教會追諡為聖徒,天主教會於一八八○年起也開始紀念他們。 公元八七○年斯瓦托普魯克(Svatopluk)登基後,使大摩拉維亞帝國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領土範圍擴大到斯洛伐克控制的維斯杜拉河上游西里西亞的一部分和休雷基安地區。 公元八九四年,斯瓦托普魯克王駕崩,其子默伊米爾二世(MojmK´r II)繼位,國內政局混亂,封建割據和內訌使國勢衰弱。翌年,波希米亞各部落從大摩拉維亞帝國中分離出去,並投靠巴伐利亞的雷根斯堡教區,再加上匈牙利人的不斷入侵,大摩拉維亞帝國大約在公元九○七年屈服在剛崛起的匈牙利人手中。公元一○一八年起斯洛伐克全境落入匈牙利之手長達九百年之久,其間只有東斯洛伐克的斯比什(Spisˇ)於一四一二年至一七七二年一度屬於波蘭。 公元八○○年至一三○六年,波希米亞及其鄰近地區在普熱美斯(Prˇemysl)家族的領導下,以布拉格為中心建立了捷克公國,也就是布拉格公國。 這個家族的起源有一段浪漫的古老傳說:古代的克洛克國王有三個女兒,最小的名叫麗布莎(Libusˇ),是一位絕頂聰明端莊的女子,父王死後國內人民擁戴她繼承王位,治事非常英明,極受人民愛戴。 一個很有勢力的貴族厭惡被女性統治,煽動民眾要求麗布莎選擇一個丈夫,然後把王位讓給王夫。麗布莎為順應民意,她指著對面的一群小山說:「那些小山後面的小河旁有個叫斯洛伐克的農場,在農場荒地上耕作的男子,將是你們的新王。」她的子民照著她的話去接來這位農民,他就是普熱美斯,不但成了麗布莎的丈夫,也是他們的國王。這種神話式的傳說,曾被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編成民族歌劇「麗布莎」的題材。從這個古代的傳說裡,也突顯出一種斯洛伐克民族樸實的性格、民主的精神和浪漫的熱情。 普熱美斯王朝第一位載入史冊的是瓦茨拉夫(Václav)親王,英文字的瓦茨拉夫是寫為Wenceslas,又譯為文策斯勞斯。這位波希米亞公爵,自幼在祖母聖盧德米拉(St. Ludmila)的影響下成為基督徒,未成年時由母親德拉霍米拉(Drahomira)攝政,公元九二五年親政後熱心傳播基督教,不幸被爭奪王位的弟弟波列斯拉夫將他暗殺。死後被羅馬教廷封為瓦茨拉夫聖徒,他的生平軼事被編成故事在歐洲廣為流傳,傳唱至今的英文聖誕頌歌「賢王瓦茨拉夫」更使他的英名永存;丹麥、波蘭、德國和義大利等國的許多教堂中至今仍供奉著他的聖像;歐洲大陸和南美洲的許多國家,有很多基督徒還以他的名字作為教曲陽J人民把他當作波希米亞守護神,視為保衛國家獨立的象徵,在漫長的中世紀,瓦茨拉夫的肖像經常出現在象徵國家主權的標記、錢幣、軍旗和聖瓦茨拉夫王冠上,而讚頌他的頌詩也被載入官定本的教會聖詩中。 公元九二九年波希米亞公爵波列斯拉夫一世(Boleslav I)弒兄繼位,他以布拉格為國家的行政中心對外擴張領土,先後兼併摩拉維亞、斯洛伐克和西里西亞;對內推行基督教,建立獨立的教會,完成了封建化進程。這時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征服易北河流域的許多斯拉夫部族,把進攻矛頭對準捷克公國。公元九三六年,神聖羅馬帝國出兵攻打捷克公國,波列斯拉夫一世與基輔公國結盟抵抗外來入侵者,這場殘酷的戰爭持續了十四年。公元九五○年,波列斯拉夫一世被迫承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的宗主權。幾年後,他又和奧托一世共同抗禦馬札兒(Magyar)人的入侵,在公元九五五年的萊希費爾德(Lechfeld)戰役中,指揮波希米亞軍隊戰勝匈牙利軍隊。 公元九六七年七月十五日,波列斯拉夫一世駕崩,太子波列斯拉夫二世登基繼承父業,全力發展經濟,手工業、銀礦開採業和農業得到迅速發展,商業貿易也相當繁榮,修建許多教堂和隱修院,還統一捷克各部落。慕名而來的各國旅遊者眾多,其中阿拉伯旅行家亞伯拉罕.伊本.雅各布(Ibrahim Ibn Jacob)在遊記中曾誇讚捷克是「所有北方諸國中最美好、糧食最豐富的國家」。 公元九九九年波列斯拉夫二世駕崩,其子波列斯拉夫三世繼位,執政無方,國內貴族勢力上升,造成波希米亞動亂,他在一○○二年被政敵趕出布拉格,先後逃亡德意志和波蘭,雖然於翌年曾在波蘭人的幫助下一度回國,殺死政敵重掌政權,但不久又被趕出國門,王位被奧爾德日赫(Oldrˇich)纂奪。 從十一世紀初開始,斯洛伐克不再是捷克公國的一部分,而成為匈牙利的領土,大批匈牙利貴族和大地主遷居此地,並且和斯洛伐克貴族混居在一起,使斯洛伐克人的民族性逐漸受到影響。 十三世紀中葉,時值匈牙利早期統治中的貝洛四世(Béla IV)國王期間,成吉思汗統率蒙古大軍橫掃歐洲平原,斯洛伐克雖然受到衝激,但由於境內多山,使得由東方入侵的蒙古大軍無法在短期內集結兵力入駐,所以反而成為大批歐洲難民的避難所,外來人口的增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人口密集的地方逐漸形成城市。在境內的班斯卡希提亞夫尼察(Banská Sˇtiavnica)、比斯特里察(Bystrica)和克里尼察(Kremnica)等地,發現儲量豐富的金、銀、銅礦床,欣喜若狂的匈牙利國王立即組織當地居民開採,提煉後用來鑄造金幣和銀幣。國王並從德國請來薩克森工匠協同重建城市,商業發展迅速,主要的貿易以金飾、琥珀和毛皮的交易聞名。 匈牙利在統治斯洛伐克期間也曾遭遇到無數抗爭與阻力,十四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是有錢有勢的恰克(Matúsˇ Cˇák),他控制了西斯洛伐克,在特倫欽(TrencˇK´n)的城堡內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小王宮,過著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一三二一年他去世後,匈牙利國王查理•羅伯特(Karol Robert)才收回斯洛伐克的直接統治權。 另一次從匈牙利統治中分裂出來的短時間是在一四二八年胡斯宗教派崛起之時,受到羅馬天主教的排擠,一四三○年代斯洛伐克許多地方都被胡斯派教徒所佔領,他們自力更生形成自治的局面。 一四六七年布拉提斯拉瓦政經文化發展迅速,市內創辦了第一所斯洛伐克大學,儘管只維持到一四九○年就停辦;但它促進了斯洛伐克文化的發展,並且在斯洛伐克的人文主義傳統方面極具重要地位。 一五二六年後,匈牙利被哈布斯堡王朝吞併,斯洛伐克因為是匈牙利的領土也淪為哈布斯堡王朝的屬地,在南面並經常遭到土耳其軍隊入侵之害。一五三五年,福音學會在布拉提斯拉瓦成立。一五三六年當布達(Buda)陷入土耳其人之手時,匈牙利的首都乃遷至布拉提斯拉瓦,但斯洛伐克境內匈牙利貴族與土耳其及哈布斯堡人之間的衝突層出不窮。一六八三年由於波蘭國王索別斯基(Ján Sobieski)的協助,土耳其人被趕出中歐,而此時布拉提斯拉瓦作為匈牙利首都的地位也告結束。 十七世紀期間,斯洛伐克民間藝術發展蓬勃,湧現出大量的民間文學和歌謠,特別是歌頌斯洛伐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綠林好漢楊諾希克的作品,強烈表達了人民反對封建壓迫、要求社會改革的心聲,在當時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在捷克反德國化的情緒影響下,斯洛伐克反抗匈牙利統治的民族文藝復興運動蓬勃發展,語言學家伯諾拉克(Antonin Bernolák)一七九○年於布拉提斯拉瓦東北方十多公里的莫德拉(Modra)成立了斯洛伐克語文學習協會(Slovenské ucˇené tovarísˇstvo),旨在使斯洛伐克民族性由內而外凝聚。斯洛伐克的知識份子這種民族復興運動的啟發,蘊釀出全國欲推翻奧匈帝國貴族統治的動作,主要人物是斯圖爾(L’udovK´t Sˇtúr),他呼籲斯洛伐克的人民使用捷克語文;楊•霍利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出版了歌頌古代斯拉夫人勇敢精神的詩歌集,他也是斯洛伐克最早的民族詩人,但這種反抗的運動至一八四○年代仍無具體成效。 一八四八年歐洲的革命風潮流行,斯洛伐克革命行動也漸趨成熟,各地自願的反抗人士形成了許多有組織的團體。 一八四九年,匈牙利爆發反對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資產階級革命,於同年四月十一日宣布匈牙利語為匈牙利共和國的唯一官方語言,從而引起境內斯洛伐克人的強烈不滿,一批民族復興運動者在里普托夫斯基斯伐提米庫拉什要求成立斯洛伐克議會,匈牙利政府拒絕他們的請求,並且在斯洛伐克實行戒嚴。 一八六七年,奧地利對普魯士作戰失敗,被迫與匈牙利達成協議組建奧匈帝國,匈牙利政府重新控制了斯洛伐克,並實行馬札兒化政策,在斯洛伐克境內劃出部分的土地供匈牙利移民居住,造成斯洛伐克境內貧窮和饑荒,於是許多斯洛伐克人紛紛移居國外,尤以前往美國的居多。 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斯洛伐克的民族自信心反被激勵逐漸甦醒,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布拉提斯拉瓦成為民族復興運動的中心。一九○五年斯洛伐克社會民主黨正式成立,這是第一個斯洛伐克政黨,隨後又出現了斯洛伐克民族黨、斯洛伐克人民黨和呼聲黨等。


捷克斯洛伐克的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締造者馬薩里克(Tomásˇ Garrigue Masaryk)教授一九一六年在協約國的幫助下,於國外成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議會,提出解放運動的目標,要求在民主的基礎上恢復波希米亞獨立,實現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統一。翌年,試圖幫助俄國布倫斯基掌權,但未成功。 由於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一九一八年一月,布拉格十五萬工人大罷工要求結束戰爭,在克拉德諾和布爾諾等地也有上萬名工人舉行罷工。馬薩里克同月赴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威爾遜和國務卿蘭辛商談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獨立問題,美國總統威爾遜發表了十四項和平原則支持捷克和斯洛伐克獨立。同年六月三日,尚未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被承認為協約國。 一九一八年奧匈帝國戰敗瓦解,被奧匈帝國佔據已久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也脫離桎梏站立起來。同年七月,馬薩里克在布拉格成立民族委員會。九月左翼社會民主黨人和國家社會主義者成立社會主義會議,並於十月十四日組織全國性大罷工,要求成立捷克社會主義共和國,但遭到民族委員會的嚴厲拒絕。同月二十八日,奧匈帝國宣布戰敗投降,民族委員會發表布拉格宣言成立捷克共和國。兩天後,斯洛伐克民族議會接受布拉格宣言,宣布正式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Czechoslovak Republic),這是被異族統治長期分離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西斯拉夫兄弟民族★L了幾個世紀奮鬥獲得的成果,他們打碎奧匈帝國的枷鎖、組成統一的獨立國家。 其版圖除捷克和斯洛伐克之外,還有戰前匈牙利西部的一些郡縣。同年十一月十四日,馬薩里克當選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任總統。這位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一八五○出生於捷克的霍多寧(HodonK´n),一九三七年逝世。一八八二年任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教授,是新康德主義者,也深受英國清教徒道德和胡斯學說影響;一八八九年開始從事政治活動,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三年、一九○三年至一九一一年曾兩度當選奧匈帝國統治的奧地利國會議員;一九○○年創建捷克人民黨,主張在奧匈帝國統治下實現捷克斯洛伐克自治;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馬薩里克流亡國外,為民族解放、建立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四處遊說,得到英、美、法等主要協約國的支持。 一九二○年二月,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制定了新的民主憲法,全國大多數人衷心擁護共和國,但蘇台德地區的德意志人則堅持反對。 為了維護國家主權,獨立後的捷克斯洛伐克在外交上廣結聯盟,與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結盟,以防奧地利和匈牙利的報復;同時又和波蘭聯盟以阻德國的侵併;並藉法國作護身符,以壯大聲勢,可是這些措施還是遏止不了德國的侵略野心。在內政上,馬薩里克總統採取包括土地改革在內的一系列措施,通過保障出版和集會自由、八小時工作制、擴大選舉權、罷工權和國家對失業的救濟等法律,實行自由民主的政治和經濟政策,以促進國家建設、改善人民的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多黨議會民主制,使它一度成為中歐政治上最民主、經濟上最發達的國家。政績卓著的馬薩里克之後又在一九二○年、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先後連任三屆總統。 一九二一年一月社會民主黨左派決定建立獨立的共產黨,五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舉行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成立代表大會,五百六十九名黨員代表出席,通過加入共產國際和黨的名稱的決議。一九二九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嚴重波及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生活日益惡化,並在一九三三年達到高峰,全國失業工人多達一百萬,斯洛伐克的失業率更高達百分之五十,聯邦政府束手無策,反抗活動此起彼落。 此時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日耳曼族的分裂活動也在公開進行,他們要求修改疆界,把蘇台德區劃歸奧地利。納粹在德國當權後,馬薩里克總統除對國內的動亂煩惱,更讓他對中歐各國的命運憂心。為了對抗德國法西斯勢力的滲透,捷克斯洛伐克遂於一九三五年五月和蘇聯簽訂互助條約。在同年的議會選舉中,蘇台德德意志黨成為國內重要政黨。 斯洛伐克脫離匈牙利與捷克共組獨立新國家,原來抱著極大的希望,發展至此摩擦怨懟兼而有之,一九三五年捷克斯洛伐克大選,斯洛伐克境內的人在對聯邦政府失望之下選票超過百分之六十投給了共產黨,而國家主義者右翼團體更煽風點火鼓動斯洛伐克爭取獨立。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馬薩里克因身體情況欠佳而辭職,民主力量所支持的候選人貝奈斯(Edvard Bene´s)博士,在共產黨人的投票支持下當選為第二任總統,他是一八八四年出生於日蘭尼村農民家庭的子弟,先後在布拉格大學、巴黎大學和法國迪戎大學學習,一九○八年獲迪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曾任布拉格商業經濟大學教授和布拉格大學教授。在馬薩里克任總統期間擔任外交部長,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二年曾兼任總理。 一九三八年三月,希特勒吞併奧地利後,在捷克斯洛伐克與德國邊界集結大軍,擺出一副隨時入侵的架式,蘇台德德意志人祖國陣線領袖亨萊恩(Konrad Henlein)奉希特勒的秘密指示,在卡洛維瓦利公開宣稱向法西斯主義效忠,四月提出自治綱領要求蘇台德德意志人區實行自治,還在國內製造一系列恐怖事件,但很快被政府平息。 同年五月二十日希特勒陳兵捷德邊境,釀成「五月危機」。為鼓勵希特勒入侵蘇聯,英、法不惜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主權,要求貝奈斯總統割讓蘇台德地區給德國,貝奈斯總統未經國會表決通過就擅自答應割讓國土。同年九月二十二日,全國各地爆發抗議大罷工,貝奈斯總統只好頒布戰爭總動員令。 同月二十九日,德國元首希特勒、義大利總統墨索里尼、法國總理達拉第和英國首相張伯倫,在獨缺當事國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簽訂了「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領土給德國的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必須將蘇台德地區和捷奧接壤的南部邊境地區割讓給德國,將保證剩餘的國土不再受到侵犯,這就是臭名遠揚旳「慕尼黑協定」。 十月一日德軍吞併蘇台德地區,受到當地德裔居民熱烈歡迎。同時匈牙利也趁機出兵霸佔南斯洛伐克和外喀爾巴阡烏克蘭人聚居區,波蘭強佔了傑欽市,使捷克斯洛伐克喪失三分之一以上的國土和居民,以及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工業區;貝奈斯總統引咎辭職流亡國外。 法西斯分子哈恰(Emil Hacha)博士登上總統寶座,委任希特勒崇拜者貝倫為首相。 同月,以季索(Joze Tiso)為首的斯洛伐克人民黨奪取斯洛伐克政權脫離共和國。一九三九年三月中央政府為防止國家分裂,宣布在斯洛伐克實行戒嚴。甫任斯洛伐克人民黨主席的季索在希特勒支持下成為獨立國的總統,於同月十四日宣布成立斯洛伐克國。但這是一個徒有虛名、實為納粹德國傀儡的附庸國家,並頒布了所謂的新憲法,沒收境內猶太人的財產。同年九月,這個偽政府派出軍隊,參加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的閃電戰,後來又和德國一起向蘇聯、英國和美國宣戰。更有甚者,一九四一年人民黨更頒布了他們自己制定的「猶太法 (Jewish Code) 」,草擬改造猶太人的名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洛伐克境內共驅逐七萬三千五百名猶太人,遣送到納粹的絕滅集中營內遭到殺害。 在斯洛伐克宣布「獨立」後,捷克斯洛伐克的哈恰總統也未經國會批准、被迫在柏林簽署一項協定,成立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國,成為納粹德國的保護國。這個保護國的政府也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行政事務機構,實權在德國佔領軍手中,納粹黨人在全國各地建立了秘密警察、特別法庭和集中營,工廠被德國壟斷組織吞併,食品輸往德國。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布拉格大學的學生為抗議德國野蠻的法西斯統治,舉行示威遊行。希特勒盛怒之下封閉捷克所有的大學,把數千名大學生關入集中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前總統貝奈斯在法國成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法國淪陷後又遷往倫敦,正式成立流亡政府。 一九四一年七月,蘇聯承認這個流亡政府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唯一合法政府,貝奈斯則允許蘇聯在捷克境內組織一支游擊隊。由於捷克各地的工人經常發生怠工事件,希特勒九月派遣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赴布拉格,任德國駐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的攝政官俟機處置。海德里希是柏林黨衛軍第二號頭目,曾兼管過達豪(Dachau)絕滅集中營,這是德國第一個納粹集中營,後升為希姆萊(H. Himmler)的副手,素以凶殘毒辣著稱,上任僅五個星期就槍殺三百名捷克斯洛伐克愛國者。倫敦的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決定籌劃暗殺海德里希的秘密行動。一九四二忖諵G十七日,海德里希乘坐轎車從布拉格返回柏林途中,被兩名捷克男子伏擊重傷,次月四日死於醫院,幾天後德軍槍殺里狄策村的全部男性作為報復。 德軍在蘇聯戰場上節節敗退後,有六萬名斯洛伐克軍人和游擊隊員組成斯洛伐克國家起義(Slovenské národné povstanie)游擊隊,一九四四年八月份游擊隊開始積極活動,同月二十九日納粹德軍進入斯洛伐克,導致斯洛伐克民族反納粹武裝起義爆發,一度還控制了斯洛伐克中部的主要城市。同年九月一日,斯洛伐克民族議會發表「斯洛伐克民族宣言」,譴責斯洛伐克人民黨的背叛,表示要在新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內與捷克民族兄弟相處。班斯卡比斯特里察(Banská Bystrica)成為起義的主要中心。斯洛伐克民族起義打亂了納粹德國的軍事計劃、有效的支援了蘇聯紅軍的推進。但由於起義領導階層的失誤、力量對比懸殊,起義僅持續了兩個月,於十一月被六個師的德國黨衛軍擊潰,但是還有許多游擊隊在崇山峻嶺中堅持戰鬥,直到法西斯偽政權徹底垮台才停止。時至今日斯洛伐克各城市中,仍可看到紀念當時起義的街名及樹立的紀念碑。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斯洛伐克同意在完全平等的原則下,加入重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家。同年四月,捷克和斯洛伐克的民族陣線,在科希策(Kosˇice)正式成立以共產黨為核心的民族陣線第一屆聯合政府。翌日宣布民族民主革命綱領,史稱「科希策綱領」,是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民主革命綱領,對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獲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有重大意義。 其內容包括:動員所有力量徹底擊潰納粹德軍;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完全平等;懲辦賣國賊和附敵分子,禁止反動黨派團體活動;建立新軍隊;廢除軍事官僚機構,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沒收德國佔領者及賣國賊的財產,將其佔有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地少的農民;實行銀行、保險公司和大工業企業國有化等。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召開戰後首次國會大選,貝奈斯當選戰後首任總統。捷克共產黨在蘇聯的扶植下在大選中獲勝,捷共領導人哥特瓦爾德(Klement Gottwald)出任總理,捷共掌握了全國各級行政機構。 捷共利用在國會佔多數票的優勢,通過許多共產黨化的法律,沒收私人工廠,使農民參加集體農莊,但內閣共產黨員與非共產黨閣員之間的合作日益困難。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二名非共產黨部長因不滿捷共的治國方針而向總統提出辭職,遭到貝奈斯總統的拒絕,共產黨就在布拉格組織工人武裝遊行示威;同月二十五日,貝奈斯總統被迫同意讓這些人辭職;同月二十九日,一批共產黨新部長的加入,政府內閣完全落入共產黨手中。 一九四八年五月九日國會通過並頒布蘇聯模式的新憲法、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國(People’s Republic of Czechoslovakia),宣稱這是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平等斯拉夫民族組成的統一國家,這部人民民主性質的憲法,繼承了「科希策綱領」精神,確認生產資料國有化方針,保證公民享有傳統的政治權利和社會權利。貝奈斯總統因拒絕簽署新憲法而辭去總統職務。六月十四日新國會推選捷共總書記哥特瓦爾德(Klement Gottwald)為總統。 哥特瓦爾德是捷共政治家和新聞記者,一八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出生在摩拉維亞的貧農家庭,一九二一年捷克共產黨成立時入黨,一九二九年當選中央總書記,一九四五年被選為民族陣線主席、出任捷共中央主席,一九四六年當選總理。他領導的新政府進行一黨專政、唯史達林旨意行事,除控制國家和軍隊外,以基層黨組織和群眾團體牢牢地掌握民眾。 一九四九年莫斯科派來政治顧問,籌劃清黨事宜。翌年,許多民主黨派的政界人士,被無辜指控為叛國分子遭逮捕,部分被秘密處決。繼之是恐怖血腥的清黨運動,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三年期間數萬名黨員被整肅,輕者開除黨籍,重者被判刑、槍殺,甚至連捷共第一書記一九四八年曾任副總理的斯蘭斯基(Rudolf Sleánsk´y)也未能倖免,具猶太血統的他被捕後在嚴刑拷打下,被迫承認是猶太復國主義代理人和西方間諜,和另外十三名猶太裔捷共高級官員一同受審,其中十一人於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日被處絞刑。此案具有強烈排猶色彩,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東歐各國排除異己、清洗「狄托分子」運動中發生的最大悲劇之一,法案做法與希特勒如出一轍。 哥特瓦爾德於一九五三年三月逝世,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薩波托斯基 (AntonK´n Zápock´y)繼任總統,同時以捷共史達林派領袖諾沃提尼(Novotn´y AntonK´n)出任黨的第一書記,他把權力建立在恐怖專政的基礎上。一九五五年捷克斯洛伐克加入華沙公約組織,一九五七年薩波托斯基去世,諾沃提尼繼任總統,一九六○年通過新憲法,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The Czechoslovak Socialist Republic)。一九六四年諾沃提尼再次當選連任。 根據頒布的憲法規定,斯洛伐克地區和捷克地區具有同等的權力,在聯邦議會中雙方代表名額也相同;但是事實上,斯洛伐克卻處處受到捷克的支配,許多民族權利也被剝奪。


脫離捷克獲得獨立

在共產黨執政時期,國家政權操縱在捷共手中。當時捷共中央第一書記兼總統諾沃提尼實行獨裁統治,把斯洛伐克人民爭取民族權利的要求當作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加以打擊,更有甚者,設立嚴苛的檢查制度,對於反共產主義及斯洛伐克國家主義者送入勞改營予以無情的拷打、饑餓的虐待。後來又大幅度削減斯洛伐克民族機構的權力,加劇了捷、斯兩大民族間的摩擦。 一九六三年春,年僅四十二歲的杜布切克 (Alexander Dubcˇek)出任斯洛伐克共產黨第一書記,他出生於斯洛伐克西部山區烏赫羅維茨(Uhrovec)一個貧寒的家庭,當時他們家住的房子,正是十九世紀斯洛伐克民族運動先驅、著名詩人司圖爾(Ludovit Stur)的故居。一九二五年杜布切克隨雙親遷居吉爾吉斯 (Kirgiz),在蘇聯接受中、小學教育,直到一九三八年全家才返回祖國。一九四四年八月,他和哥哥尤利烏斯參加著名的反法西斯民族起義,哥哥不幸犧牲,他也負了傷。 杜布切克出任斯洛伐克的領導人後,由於堅持經濟改革、主張民族平等,遂與總統諾沃提尼等人對立。一九六七年十月,在討論施政方案的中央全會上,杜布切克毅然對諾沃提尼提出全面批評,諾沃提尼當即搶過話筒反駁,不料激起眾怒,以致主席團中有半數以上的中央委員,要求諾沃提尼辭去捷共中央第一書記的職務。面對這種局勢,捷共邀請蘇共總書記布里茲涅夫前來仲裁,布里茲涅夫在布拉格分別會晤捷共高層人士後表示:「這是你們自己的事。」他還在回國途經布拉提斯拉瓦時,與杜布切克會面以示支持。一九六八年一月五日,捷克斯洛伐克共黨主席團一致推舉杜布切克出任黨中央第一書記,成為全國頭號人物。 同年三月,杜布切克推薦斯沃博達將軍接替諾沃提尼的總統職務。 斯沃博達(Ludvík Svoboda)總統原任國防部長,一九五○年史達林一紙命令而退出軍界,翌年被捕入獄關押多年,後在赫魯雪夫的關照下才得出獄,一九六五年獲蘇聯英雄和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 一九六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五日,杜布切克主持召開中央全會,改組中央主席團和書記處,公布捷克斯洛伐克共黨「行動綱領」,提出全面改革的設想,採取開明的政策,指出要徹底進行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開始和西方國家打交道,給人民更多的言論自由。改革運動引起廣泛而熱烈的討論,整個社會充滿生氣,這就是有名的「布拉格之春」。 「行動綱領」也明顯地表現出要擺脫蘇聯控制和蘇聯模式的束縛,在當時東西方兩大集團嚴重對峙的世界局勢下,企圖擺脫蘇聯模式就會被蘇聯認為是離經叛道。因此改革運動開始後,蘇聯多次糾集東歐附庸國的各國頭目,對捷克斯洛伐克口誅筆伐,同時策動捷克斯洛伐克共黨內部親蘇分子進行破壞干擾。 正當捷克斯洛伐克人民陶醉於民族復興大夢中的時候,蘇聯夥同波蘭、東德、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等國,於一九六八年八月二十日深夜出動四十萬大軍入境鎮壓,悲憤交加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激烈反抗,最終仍抵擋不住蘇軍坦克、大砲和刺刀的殘殺,這股爭自由民主的火花終於被鎮壓而熄滅,捷克斯洛伐克仍然被關入鐵幕成為蘇聯在中歐的附庸國之一。 當杜布切克得知蘇軍入侵消息時,曾氣憤地喊道:「我一生致力跟蘇聯合作,但他們卻這樣對待我,這真是我一生中的最大悲劇。」 在蘇軍傘兵團衝進杜布切克辦公室前,他在改革派的支持下做了兩件事:一是透過廣播電台向全國播放「告全國人民書」;二是舉行第十四次捷克斯洛伐克共黨非常代表大會。次日凌晨四時,杜布切克和總理切爾尼克及議長等人被蘇軍以「革命法庭的名義」抓走。被捕後,被押進一輛裝甲車送到機場,然後戴上冷冰冰的手銬押上飛機送往蘇聯,關在利沃夫市等候處理,蘇聯就這樣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一國武裝綁架另一國領導人的事件。使捷克「布拉克之春」自由化運動遭到鎮壓。 憤怒的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紛紛奮起抗擊蘇軍入侵者,所謂「革命法庭」和「革命政府」根本無法建立。蘇共頭子布里茲涅夫只好改變策略,把杜布切克押到莫斯科,逼他接受被佔領的事實,如不接受蘇方起草的協議書,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生命財產將遭到嚴重破壞。為了保護人民、避免更大的流血和犧牲,杜布切克最終委曲求全地在協議書上簽了字,宣布放棄改革。 同月二十六日,杜布切克返回布拉格,仍任捷共中央第一書記,直至翌年四月才解除黨中央第一書記的職務,改任聯邦議會議長,六個月後被派往土耳其任大使。一九七○年六月被開除黨籍,同年十二月下放到布拉提斯拉瓦附近的林場任職員,直至一九八五年退休。在這十六年漫長歲月裡,他一直受到嚴密監視,極少與外界交往,以免連累別人。 蘇共總書記戈巴契夫上台後,歐洲各共產主義國家的形勢開始好轉,杜布切克的處境也大為改善。一九八八年他被罷黜後第一次獲准出國,赴義大利波隆那大學接受榮譽學位。一九八九年春天,他多次接受外國記者的採訪。同年九月,他致函蘇聯、波蘭、東德、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等五國領導人,要求他們承認一九六八年出兵侵捷是非法行為,必須向全體捷克和斯洛伐克人民道歉。同年十一月「天鵝絨革命」,他趕到布拉格,參加各反對派組織聯合發起長達十天的示威集會,受到民眾的熱烈歡迎,示威的民眾一陣又一陣地高呼杜布切克的名字,要求捷共領導人下台。次日,捷共在大選中失敗,失去執政黨地位,「公民論壇」領導人哈維爾當選為聯邦共和國總統,他邀請杜布切克出任聯邦議會議長。 一九六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國會通過「捷克斯洛伐克聯邦的憲法性法令」,廢止中央集權的立法制度,使捷克斯洛伐克成為聯邦制國家,增強斯洛伐克民族的自治權利,舒解了兩個民族之間長期存在的矛盾。 一九六九年四月,親蘇派的共黨頭目胡薩克(Gustav Husák)當選中央第一書記,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一年進行清黨運動,約五十人被開除黨籍,造成另一次的大量移民潮。斯沃博達總統極力保護一些參加過「布拉格之春」運動的政治家和文化界人士,這也是能讓他在一九七三年再次當選為總統的原因之一。一九七五年斯沃博達因健康原因離職,經蘇聯同意由胡薩克兼任總統。 胡薩克為斯洛伐克人,一九一三年出生於斯洛伐克的布拉提斯拉瓦,一九三三年加入捷共,一九四四年八月任斯洛伐克民族議會副主席兼內務部長,一九四四年至一九五○年分別擔任斯洛伐克民族議會副主席、行政委員會主席及斯洛伐克共黨中央副主席、主席。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年當選為捷共中央委員,一九五○年任斯洛伐克共產黨中央農業部長,但在同年被指控推行「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而被撤消黨內外一切職務,一九五一年二月被捕,一九五四年四月判處無期徒刑,一九六○年大赦時獲釋,一九六三年得到平反,恢復黨籍。一九六八年起先後任斯共中央委員、斯共中央主席團委員、斯共中央第一書記、捷共中央主席團委員及主席團執行委員會委員,一九八九年又被開除黨籍。 斯共中央領導人言行不一、顢頇的作風,給予作家及藝文界無限的題材及發揮的空間,他們幽默風趣的作品影響深遠,著名的包括赫拉伯(Bohumil Hrabal)、曼卓(Jiri Menzel)等,其中作家哈維爾尤其積極,曾三次被扣以「企圖顛覆共和國」罪名關入監獄達五年之久,一九七七年出獄後成立「七七憲章組織」,以及「保衛被非法迫害者委員會」,要求政府當局貫徹歐安會議精神,遵守聯合國憲章中有關人權和基本自由的規定。這些政治活動深受重視,西方國家領導人在訪問捷克時,都會與哈維爾會晤。 一九八○年,捷克斯洛伐克為克服高度集中經濟管理體制的弊端,加快發展國民經濟,著手第三次改革。聯邦政府批准了「一九八○年以後國民經濟計劃管理體制措施」,實行後得到初步成效。一九八七年一月又通過「改革經濟體制的原則」,但由於此次改革幅度並不大,未能徹底扭轉經濟形勢。 一九八八年八月數萬名捷克民眾聚集布拉格示威遊行,紀念「布拉格之春」二十週年,力促政治改革,大批示威者被捕入獄,但不僅未能發生赫阻作用,反而要求政治改革的示威民眾愈來愈多,最多時達五十萬人。一九八九年初,哈維爾和「七七憲章」組織示威遊行次數頻繁,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公開要求共產黨下台,當局逮捕了哈維爾,處以九個月徒刑。 哈維爾支持者對此強烈不滿,西方國家也普遍進行干預或聲援,哈維爾因而名聲大振,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反對共產主義的一面旗幟,民眾聲援哈維爾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捷克當局為緩和局勢,被迫釋放哈維爾。 此後哈維爾的反政府活動更加激烈,同年十一月示威活動發展到高潮,數以萬計的人連日遊行示威。同月十九日,哈維爾與民主人士組成反對團體「公民論壇(Civic Forum) 」,並以領導人的身分與政府總理阿達麥茨舉行會談,達成改組政府、取消共產黨領導和實行自由選舉等協議。 同年十二月新的聯邦政府成立,哈維爾在談判桌上的勝利,聲勢壓眾,被國會選為聯邦共和國總統,捷共失去了執政黨地位,國家的政治制度發生歷史性的轉折。哈維爾就任總統之後提出開展「溫和革命」,也就是所謂的「天鵝絨式革命(Velvet Revolution) 」,組成「民族諒解政府」,強調人權和民主原則,對國家的內外政策大幅度的全面調整。 哈維爾(Václav Harvel)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文人總統,一九三六年出生在布拉格一個企業家家庭,曾就讀於布拉格的捷克理工大學經濟系,一九六八年成為非共黨人士俱樂部成員、獨立作家俱樂部主席;同年八月為捷克筆會成員;一九七七年一月,成為「七七憲章」運動的發起人和發言人,是一九四八年以來第一位非共產黨員的國家總統,汮任捷克總統長達十三年,於二○○四年十一月曾來台灣訪問。 一九九○年三月二十九日改國名為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次月再次更改為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Czech and Slovak Federal Republic),並修改國徽,斯洛伐克和捷克兩個加盟共和國也取消了原國名中的「社會主義」字樣,斯洛伐克改名為斯洛伐克共和國。 在政治上,哈維爾總統一方面主張實行多黨民主制度,不贊成宣布捷共為非法政黨,不主張對捷共實行「集體問罪」;另一方面又支持沒收捷共財產,批准反共刑法,這條法律規定,凡是支持或宣傳共產主義或法西斯主義的人,要被判處一至五年徒刑。在經濟上,哈維爾總統迅速推行以私有化為基礎的市場經濟改革。在對外關係上,他主張重返歐洲,爭取加入歐洲共同體,成為歐洲委員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成員國。 哈維爾總統的政經措施受到西方大國領導人的鼓勵和支持,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稱讚他是「一九八九年革命的英雄」,西方各國授予他各種榮譽稱號多達四十多種。 後來由於國內黨派林立、觀點殊異、爭論不休、經濟衰退、失業人口增多、物價上漲,嚴重影響人民生活水準,再加上各黨派政治力量分化,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民族的磨擦日益尖銳,斯洛伐克人民的獨立意願越來越明顯。儘管這樣,哈維爾總統仍對前途充滿信心。 一九九○年六月八日舉行了一九四八年以來的首次多黨自由選舉,在大選中獲勝的「公民論壇」和「公眾反對暴力組織」組成政府,排除共產黨入閣,建立多元化政治體制,實行市場經濟,回歸歐洲,從政治和經濟上逐步融入西歐一體化。同年七月五日,哈維爾再次當選為總統。 翌年,國內政局動蕩,各派政治力量更形分化,相互鬥爭激烈,民族之間矛盾加劇,斯洛伐克要求獨立的傾向日益強烈。 一九九二年三月,杜布切克當選為斯洛伐克社會民主黨主席,主張按瑞典模式建立福利化社會。四月十四日,哈維爾在聯邦議會表示要爭取連任總統。同年七月三日聯邦議會舉行總統選舉,但遭到在大選中獲勝的「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議員的反對,哈維爾未能獲得五分之三的多數票而落選。斯洛伐克要求獨立的勢態已經不可逆轉,哈維爾要保持統一國家的願望破滅,面對這種形勢,哈維爾感到回天乏力,只好在同月三十日提前辭去總統職務。 一九九二年國會選舉中,爭取民主獨立的斯洛伐克運動組織和捷克執政黨公民主義黨分別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獲勝而上台執政,兩個共和國的執政黨就聯邦解體問題達成協議,雙方就解體的方式和財產分割及債務承擔等問題,簽署了雙邊友好條約和二十多個合作協議。同年七月十七日,斯洛伐克國會發表宣言,正式宣布斯洛伐克具有主權。 同年九月一日,杜布切克乘坐德國製寶馬牌高級轎車前往布拉格途中,因車禍受重傷,雖經國內外名醫全力搶救,終因傷勢過重於十一月七日逝世。十四日布拉提斯拉瓦國家劇院為杜布切克舉行了隆重的告別儀式,隨後他的遺體在數萬人護送下,葬在夜鶯谷公墓,西方輿論界評價他是「捷克斯洛伐克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也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斯洛伐克人」。他如果沒有因意外事件身亡,未來獨立的斯洛伐克首任總統非他莫屬。 一九九二年九月三日,斯洛伐克通過新憲法,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於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正式宣告解體。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斯洛伐克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這是斯洛伐克自古以來首次獲得獨立成為一個民主國家。同月十九日,正式加入聯合國。 同年二月十五日柯伐契(Michal Kovácˇ)當選為首任總統,三月三日宣誓就職,任命梅西爾(Vladimír Mecˇiar)為總理,宣布政府主要任務是盡快建立國家體制、發行本國貨幣及緩和經濟危機,並呼籲加強民族團結。 在對外政策方面,把維持與捷克的雙邊關係放在首位,參加歐洲一體化進程,促進世界和平的發展,除特別重視與美國、德國、匈牙利和奧地利等國發展友好關係外,還相繼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國際清算銀行 (BIS)、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國際民航組織 (ICAO)、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海洋組織 (IMO)、國際電訊組織(ITU)、經濟合作及開發組織(OECD)、美洲國家組織(OAS),以及歐安會議(CSCE)等國際組織為會員國,並於二○○三年成為北大西洋公玲插]NATO)的會員國,同年五月一日加入歐洲聯盟(EU)為成員國。 這個國家獨立後,幾乎立即面臨許多現實的經濟問題,國內工業基礎薄弱,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據官方統計資料表明,分家前的捷斯聯邦,有百分之九十二的國外投資都集中在工業健全的捷克境內,原本體弱多病的斯洛伐克,獨立後更是頓失所依,許多基礎設施仍需仰賴捷克,經濟狀況欠佳。到了一九九六年,經濟才有起色,獲得穩定成長,漸能自立。但境內種族分裂勢力還是一大隱憂,國內有六十萬以上匈牙利裔的少數民族也在鬧獨立,他們以至少要爭取到自治權為訴求。 一九九八年十月三十日,由德祖林達 (Mikulas Dzurinda)出任內閣總理。一九九九年五月在首次公民直接投票選舉中,選出舒斯特(Rudolf Schuster)為新的總統,於同年六月十五日就職。二○○四年由格什帕羅維其 (Ivan Gasˇparovicˇ)當選繼任總統。


實行三權分立的政體

根據一九九二年十月一日生效的斯洛伐克新憲法規定,斯洛伐克是一個多黨議會制的民主法制獨立主權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人民有選舉權(年滿十八歲)和被選舉權,允許公民有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實行新聞自由、出版自由和集會自由,可以自由組織政治團體,但不得宣傳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人民的尊嚴不能受到侵犯。 憲法規定這個國家的國旗從上到下由白、藍、紅三個相等橫向、平行的長方形組成的三色旗,白、藍、紅是斯拉夫民族喜愛的傳統顏色,代表斯洛伐克人民是斯拉夫民族的組成部分。旗幟的左側靠中央處有一個紅底尾端藍色山形的盾形國徽,徽中的圖案是白色上下串連的雙十字,插在三個藍色圓丘形頂端,圓丘象徵國家領土中喀爾巴阡、塔特拉和貝斯基德三座山巒;雙十字代表國民間的統合,並象徵斯洛伐克自古接受基督教文明。以「塔特拉山上空電閃雷鳴」為國歌,國花為石竹。定每年的八月二十九日為國慶日。 立法權屬於國會(National Council),單院制的國會不僅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也是全國唯一的立法機構,共有議員一百五十人,任期四年,可以連選連任。國會有權否決總統的提案,有權對政府投不信任票,議員在議會有發表任何言論的權利,並且不受法律機關的制裁。 總統是國家元首,必須由在斯洛伐克境內出生的公民擔任。總統由國會選舉產生,一般來說,在國會議員選舉中獲勝的政黨領袖,就有把握當選為總統,任期五年,最多只能連任兩屆;總統有權任免政府總理、副總理和各部部長及軍隊高級軍官,有權宣布國家進入戰時戒備狀態。 行政權屬於內閣,內閣是國家最高的權力執行機構,必須對國會負責,總理是內閣最高首腦,負責協調、組織中央各部會的工作,主持內閣會議,制定各項經濟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內閣主要成員:除總理及三名副總理外,還有外交、財政、建設建築、內務、國防、農業、食品、森林、水利、經濟、工業、商業和旅遊業的部長等十四名閣員。 全國分為東斯洛伐克(East Slovak)、西斯洛伐克(West Slovak)和中斯洛伐克(Central Slovak)等三個地理區。行政區劃自一九九六年起以區(州)(Kraj)為單位,共劃分為:班斯卡比斯特里察(Banskobystrick´y)、科希策 (Kosˇick´y)、尼特拉(Nitriansky)、普雷紹夫 (Presˇovsk´y)、特倫欽(Trencˇiansky)、特爾納瓦(Trnavsk´y)、日利納(Zˇilinsk´y)及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sk´y)等八個區,下轄七十九個縣(Okres/district)。 司法權屬於各級法院,司法獨立,不受行政權的干涉,憑法律條文公正判決。國內設有最高法院、州法院和市法院等,最高法院是憲法和法律的最權威解釋機構,它的判決是終審裁決,不可更改。最高法院的院長和大法官,由總統提名經國會表決通過後方可加以委任。最高監察院是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設有院長和副院長各一人,由國會選舉產生,再經由總統加以任命。 這個多黨制的國家有大小政黨數十個: 民主運動黨(Movement for a Democratic Slovakia-People’s Party簡稱HZDS)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政黨,於一九九一年三月在斯洛伐克公眾反暴力組織委員全體會議上產生,同年六月召開成立大會,屬自由中間派政黨,主張實行民主,推行人道主義和法制,建立在社會市場經濟原則基礎上的多元化社會,並使它納入歐洲一體化的進程,黨魁為梅西爾(Vladimir Meciar)。 斯洛伐克共產黨(Slovak Communist Party簡稱KSS),屬左派政黨,現有黨員四萬七千多名,致力於實現民主社會主義,宗旨是捍衛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的利益,主張從極權專制制度轉向多元化民主制度,以及社會市場經濟制度,由塞夫茲(Jozef Sevc)領導。 基督教民主運動(Christian Democratic Movement簡稱KDH)成立於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三十日,現有六十五萬名黨員,是國內人數最多的政黨,主張建立社會主義和公正的經濟制度,提倡各種所有制並存,在社會市場經濟範圍內,為自由經營創造適宜的條件,以便振興斯洛伐克。 此外,斯洛伐克主要的政黨還有新公民聯盟(New Citizens Alliance簡稱ANO),黨魁魯斯科(Pavol Rusko);斯洛伐克民主及基督教聯盟(Slovak Democratic and Christian Union簡稱SDKU),黨魁組佐林達(Mikulas Dzurinda);斯洛伐克國家黨(Slovak National Party簡稱SNP),黨魁蘇洛夫斯基(Peter Sulovsky);匈裔聯盟黨(Party of the Hungarian Coalition簡稱SMK),黨魁布格 (Bela Bugar);自由論壇 (Free Forum)組織,由馬蒂納科瓦(Zuzana Martinakova)領導;人民聯盟(People’s Union簡稱LU),由克拉耶其(Gustav Krajci)本穔央C


境內大部分為山地

斯洛伐克的位置在歐洲的中央,是一個封閉的內陸國家,全國總面積為四萬九千零三十五平方公里,約合一萬八千九百三十三平方哩,相當於葡萄牙的一半大,其中陸地四萬八千平方公里,水域九百三十六平方公里。國土介於東經十六度五十分零四秒至二十二度三十四分二十秒、北緯四十七度四十九分至四十九度三十二分間;東西最寬處四百二十九公里,南北最長一百九十五公里;奧拉夫斯卡—波爾霍拉(Oravska Polhora)是最北邊的地方,帕廷采(Patince)的位置在最南方,札霍爾斯卡—韋斯(Zahorska Ves)在最東,洛瓦—塞德利恰(Nova Sedlica)位於最西端。距離最近的海是義大利東方的亞得里亞海,距離西南方三六一公里。北鄰波蘭(邊境長四四四公里),南界匈牙利(六七七公里)、西北與捷克相連 (二一五公里)、西南和奧地利相接 (九一公里),東與烏克蘭接壤(九七公里)。 地形北部及中部群山聳峙,國土大部分被崎嶇的山地覆蓋,只有東南部和西南部有小片平原。境內最低處是海拔九十四公尺的波德洛克(Bodrok)河,最高處是海拔二六五四公尺的格爾拉霍夫斯基峰(Gerlachovsk´y SˇtK´t),國土的利用率僅約三分之一。 西喀爾巴阡(West Carpathian)山脈縱貫全境,它是喀爾巴阡山脈的西段部分,又名斯洛伐克山地,西起布拉提斯拉瓦附近的多瑙河峽谷,向東延伸,地勢南低北高,分別由內喀爾巴阡山脈和外喀爾巴阡山脈組成,由一系列連綿不斷的圓形山峰形成,海拔介於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間,少數海拔超過兩千公尺的山峰之間形成一些山脈盆地或窪地,盆地上有許多古老的城市和礦山城。 內喀爾巴阡山脈雄踞國土的中部地區,由塔特拉(Tatras)山系、厄爾士(Erz)山系和火山系組成。塔特拉山系沿著北部斯洛伐克和波蘭邊界綿延六十多公里,山體寬度在十四至二十三公里間,平均高度約為海拔兩千三百公尺,已確定名稱和測量過海拔的山峰有三百多座,是西喀爾巴阡山中唯一名副其實高山地形的山脈,有鋸齒狀的陡峭山峰和懸崖峭壁的峽谷;但山頂大多平坦,沒有冰川和永久性的雪原,海拔兩千公尺以下的山坡都覆蓋著茂密的松林,林中有熊、小羚羊、土撥鼠和鷹等動物。山脈的四周被窪地環繞,全國最高的格爾拉霍夫斯基(Gerlachovsky●N在這裡,山腳下有美麗的斯德勒帕斯基湖(Sˇtrbské Pleso),湖水清澈,可以泛舟遊覽。 斯洛伐克天堂(Slovakian Paradise)在塔特拉山東邊,一九六四年設為風景保護區,位於霍爾納德河和赫尼萊茨河之間,是海拔三百至一千一百七十八公尺的岩溶高原,地形複雜而獨特,森林茂密,峽谷深淵,溪流急瀉,有高達六十公尺的瀑布及著名的多布希納冰洞等景觀,美景如畫。 德馬諾夫斯卡岩洞(Demänovská Jaskynˇa)則坐落在下塔特拉山北坡的克拉科夫山丘上,洞長八一二六公尺,是國內最大岩洞之一,泉華形成的鐘乳豐富,是有名的熱門觀光點。 因此,景色優美的塔特拉山被譽為大自然的明珠,這裡有水晶般的岩石構成的懸崖峭壁,有萬年積雪的冰磧和冰成湖,有茂密的森林和幽深的峽谷,還有優良的滑雪道,是旅遊和冬季運動的理想場所。 塔特拉山系以南的火山山脈多是死火山,東高西低,南部是鬆軟的凝灰岩和集塊岩構成的低地。斯洛伐克厄爾士山系的山體呈塊狀。 外喀爾巴阡山脈以巨大的弧形包圍著內喀爾巴阡山,雖然山中有許多盆地,但多被石礫覆蓋,不適耕種。這裡的山脈和窪地都呈東西走向的帶狀排列,有許多過渡地帶,海拔平均高度要比內喀爾巴阡山脈低一千公尺,地勢結構比較單一。 在斯洛伐克山地與捷克盆地之間,是摩拉瓦河和奧得河走廊,寬僅幾公里,自古以來就是北歐和南歐間的通商要道。 境內還有兩個小平原從南往北切入西喀爾巴阡山脈:一個是位於國土東南部的多瑙河中游沖積平原,又名南斯洛伐克平原,海拔約一百五十公尺,是全國最大的平原,面積佔據斯洛伐克和捷克的南端地區,大部分在斯洛伐克境內,土壤肥沃,是國內重要農業區,與西喀爾巴阡山脈各個山峰的界線非常明顯。另一個平原是國土西南部的蒂薩河流域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一百二十公尺,土壤也很肥沃,適合耕種,所以自古以來這裡人口就很稠密。 境內河流眾多,水力資源豐富,水力發電量約佔全國電力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工業生產的主要能源。除多瑙河和摩拉瓦河的內河航運比較發達外,許多山區河流雖不太湍急,但水位淺,航運價值不大。雖然國內河網稠密,但是延伸較長的河流卻很少,這主要是因為斯洛伐克地處歐洲分水嶺上的緣故,著名的多瑙河雖流經國境,但只有一小段沿著南部的邊境線流過,而且這個國家的絕大部分河流都屬注入黑海的多瑙河水系,只有小部分河流屬於注入北海的水系。 摩拉瓦河(Morava River)位於西端,是多瑙河的重要支流、全國第一大河,源自克拉利基斯內日尼克(Králick´y SneˇzˇnK´k)山南麓,由北往南流,全長約三百六十五公里,中下游河段構成斯洛伐克與捷克及奧地利的界河,在布拉提斯拉瓦以西八公里處注入多瑙河。 瓦赫河(Váh River)在摩拉瓦河東方、也在國境西部,是多瑙河的支流和國內最長、最重要的河流,源自上塔特拉(High Tatras)山脈向西流至日利納市後折向南流,橫過斯洛伐克地勢最低的多瑙平原,途經杜布尼察、特倫欽、皮耶什佳尼、赫洛霍佛茨(Hlohovez)等城市,在科馬爾諾附近注入多瑙河,全長四百零三公里,沿途許多支流匯入,是重要的內河航道,昔日沿河的波瓦吉(Povazˇie)一度曾是地中海與波羅的海之間的主要貿易通道,沿途分布許多城堡及殞落的城堡遺跡。流域面積為一萬零六百四十一平方公里,沿河建有十多個水力發電站。 此外,國內主要河流還有赫龍(Hron)河、尼特拉(Nitra)河、博德羅格(Bodrog)河、圖波拉(Topra)河、蒂薩(Tisa)河、圖利薩(Torysa)河等。 全國的大小湖泊一百六十多個,絕大部分都分布在北方的塔特拉山系間,屬高山湖泊,湖水清澈,景色迷人,但面積都不大。 這個國家地處歐洲溫帶最優越的氣候區,屬於海洋性氣候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既無嚴寒,又無酷暑,四季變化相當穩定,冬季溫和,夏季雨量充沛,不甚炎熱,但日夜溫差頗大,有時白晝氣溫最高可達攝氏三十度,而至夜間又稍有涼意,需隨身墪帶薄外套或毛衣。氣溫和降水受地形影響,北方塔特拉山脈頂部的年平均氣溫為攝氏零下三點七度,而南方的多瑙河平原年平均氣溫為十點五度。冬季最冷的一月份,大部分地區氣溫在零下二度左右,中北部山區為零下十二度。夏季最熱的七月份,南部地區平均氣溫二十一度,有利於農作物的種植;中部地區平均氣溫為十七度;北部地區氣溫是十三度。各地年雨量受海拔高度、地形、山坡的向風或背風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南方平原地區年雨量在六百公釐以下,中部大部分地區年雨量在八百至一千公釐間,北部高山地區年雨量在一千二百公釐以上。因海拔高度的增加,降雨量增多,平原的降雪量只相當於降水量的四分之一,而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地區,降雪與降雨的數量各佔一半。


工業是經濟的重要支柱

斯洛伐克是中等發展水準的工農業國,在原捷克斯洛伐克聯邦時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後於捷克。一九八九年國內政局劇變後,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在轉化過程中聯邦政府改走西歐政經路線、推行較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核心是全面實行私有化,這對斯洛伐克產生了強烈的衝擊,失業率比捷克高出一倍,百分之八十的家庭生活水準大大下降。一九九三年獨立後,政府表示將建設社會福利與市場經濟均衡發展的社會。在二○○一至二○○三年之間以宏觀調控經濟,儘管歐洲經濟一般發展遲緩,但斯洛伐克卻有長足進步。 農業是斯洛伐克的傳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百分之八點九,居重要地位,耕地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里,不到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主要耕作區在多瑙河中游平原和喀爾巴阡山脈的山間盆地。這裡的農村田野裡,到處都可以看到拖拉機和耕耘機,機械化程度很高,糧食基本上可以自足,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黑麥、馬鈴薯、甜菜、裸麥、燕麥、亞麻、啤酒花、油菜、蔬菜和水果等,他們種植的蔬果甜美可口,在首都北方約十公里的斯都帕瓦(Stupava),曾有種植出十四公斤重的包白菜紀錄。畜牧業也很發達,主要飼養牛、豬、羊、雞等,牛肉、豬肉、瞻予M食用油等,均自給有餘。 林業資源豐富,全國森林覆蓋率高達百分之四十點六一。 漁業只限於內陸河流和湖泊,淡水魚獲量勉強可以自給自足,海水漁產要靠國外輸入。 斯洛伐克的礦產以棕煤及褐煤為主,中部地區有金屬礦山脈,蘊藏有鐵、錳、銅、鎂、鉛、銻、銀、黃金、菱鎂礦、石棉、大理石和鹽等礦藏,鐵礦分布在羅茲納瓦和克羅姆帕希 (Krompachy)等地,什瓦波夫采(Sˇvábovce)是全國主要的錳礦產區,羅茲納瓦(Rozˇnˇava)和克列姆尼察(Kremnica)也產銅礦石,金礦主要分布在克列姆尼察和班斯卡.什吉雅夫尼察(Banská Sˇiavnica)等地。北部山區盆地中還出產少量石油。 工業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支柱,佔國民經濟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九,原捷克斯洛伐克聯邦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軍工企業都集中在斯洛伐克,重工業集中在瓦赫河沿岸的各主要城鎮,以及布拉提斯拉瓦和科希策等地;東斯洛伐克的冶金工業、中斯洛伐克的硫酸鋁等在中歐都居領導地位;石油及石化產品則以布拉提斯拉瓦附近為主。工業結構和布局尚未能達到理想,重工業和軍工企業雖然是整個工業的基礎,但設備未能及時更新、潛力未充分開發。大小市鎮中都有輕工業,但規模有限。 工業以機械製造、化工和木材加工為主,還有造船、精密機械、汽車製造和紡織等;主要工業產品有機床、軍火、採礦設備、製焦煤、船舶、蒸汽鍋爐、紡織機、製鞋機、冷凍設備、軸承、橡膠、氮肥、銅、鋼鐵、汽油、稀有金屬、磷肥、紙、紙漿、藥品、人造纖維、亞麻紡品、針織衣、絲織品、木材、造紙、陶器、陶藝品、傢俱、皮鞋、拖拉機、推土機、膠合板、摩托車、鐘錶和醫療器材等。 這個國家的水力發電發達,在瓦赫河、奧拉瓦河與霍爾納德河,建有大小發電站幾十個。火力發電廠以褐煤為燃料,亞斯洛夫.博胡尼采(Jaslovské Bohunice)還建有核電站。 斯洛伐克在獨立前,一直依靠原聯邦政府的財政補貼,獨立後每年財政赤字達三億三千多萬美元,二○○○年時貿易赤字高達八億二千多萬。聯邦解體時,斯、捷兩國按一比二的比例分配財產,斯洛伐克分到原聯邦財產七十二億三千六百多萬美元及三十五噸黃金,外匯存底現為四十多億美元。 在對外貿易方面,平均全年輸出總值約二百一十二億八千萬美元,主要輸出品是鐵礦石、軍火、紡織機械、礦山開採機械、牲畜、運輸設備、化學製品、一般原料、食品、木材、紙張、紙漿、發電機、皮鞋、手術刀和傢俱等;主要輸出國家為德國百分之三十七點二,捷克百分之十二,奧地利百分之九點八,義大利百分之五點四,波蘭百分之四點七,美國百分之四點七,匈牙利百分之四點二,二○○五年輸往台灣約為二千美元。 平均全年輸入總值約二百一十九億六千萬美元,主要輸入品為運輸設備佔百分之三十七點七,加工製造物品百分之十八,燃料百分之十三,化學品百分之十一,其他製造品百分之九點八。主要輸入國家:德國佔百分之二十七點五,捷克佔百分之三十八點三,俄羅斯佔百分之十點八,奧地利佔百分之六點四,義大利佔百分之五點六,波蘭佔百分之四點一,匈牙利佔百分之四,二○○五年由台灣輸入品為三千四百四十萬美元。 貨幣單位叫做斯洛伐克克朗(Slovak Crown/Koruna)簡稱(SKK),鈔票面值有20, 50, 100, 200, 500, 1000, 5000斯洛伐克克朗;一克朗等於一百分(halier/halierov),硬幣有10, 20, 50分及1, 2, 5, 10克朗。採浮動匯率,每一美元可兌換三十點四七斯洛伐克克朗。 斯洛伐克由於政局穩定,錢幣兌換匯率變化不大,任何銀行、旅遊局、較大的飯店、機場、火車站等地方都可以換錢,也許兌換率略低,但是風險也小,最好貨比三家不吃虧。 布拉提斯拉瓦設有斯洛伐克中央銀行,是國家財政金融中心,履行國家貨幣發行、中央職能機構和整個銀行系統的權威中心職能。此外,還設有國家儲蓄銀行和工商銀行,國民平均所得每人每年為四千三百七十三美元。 交通方面,航空運輸業佔有重要地位,位於歐洲中心位置的斯洛伐克是橫跨歐洲大陸航空線的天然聯絡站,全國共有三十四個大小機場及一個直昇機機場,有十七條國內定期航線和十八條國際航線,布拉提斯拉瓦是全國航空中心,也是中歐重要的航空樞紐站。 水運方面,斯洛伐克可以利用多瑙河黃金水道通往歐洲許多國家;內河航道長一百七十二公里,年客運量約八萬三千人次,貨運量約一百六十萬噸;大客船四艘、貨櫃輪四艘(其中保加利亞三艘,愛沙尼亞、希臘、印度、利比亞、巴拿馬各一艘)。 陸路交通方面,因境內山巒重疊,鐵、公路建設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鐵路網和公路網都不如捷克密集,鐵路線全長三千六百六十一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一百多公里,窄軌鐵道四十九公里,並有多條鐵路線通往鄰國,年客運量約七千萬人次,貨運量約五千萬噸。國內長途旅遊以搭乘火車最為方便,車輛種類有普通車(黑色Os為標記)、快車(紅色R)及特快車(IC或EC),票價與台灣相當。 公路路線總長四二七一七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一七七一○公里,柏油路三六七四○公里,可以連接全國各個城市和鄉村,年客運量約六億三千萬人次,貨運量約三千五百萬噸。


積極發展觀光事業

境內風光明媚,沿河有一百五十多座昔日皇室所建的古堡和豪華莊園、許多重整後匈牙利統治時建設的皇家古城鎮、露天博物館、養生溫泉浴,吸引力不亞於任何其他歐洲城鎮。由於工業化程度不如歐洲其他國家,自然生態保持不錯,從森林到野生動物都維護得很好,鄉土和歷史情趣濃郁的古蹟文化互補互利。 近年來斯洛伐克外匯缺乏,外債沉重,為了減輕國家經濟上的壓力,因此對觀光旅遊事業十分重視,對入境旅客儘量給予方便。斯洛伐克官辦的塔特拉旅行社,負責對觀光客提供參觀項目、訂票、安排導遊、翻譯人員、租車、訂房和兌換外幣等服務。每年的旅遊觀光旺季在七月份,所以在這段時間內前往斯洛伐克觀光的旅客,必須預訂旅館。 我國人民如要前往斯洛伐克觀光旅遊,可隨時委托旅行社辦理入境簽證,也可直接向斯洛伐克駐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申請,負責人及聯絡方式如下:Mr. Branislav Lysak,台北市基隆路一段三三三號二十四樓2410室,TEL:(02)8780-3231,FAX:(02)2723-5096,辦公時間為星期一到星期五的上午十時到十二時,下午二時到四時。所需文件為效期半年以上護照一本、兩吋半身脫帽相片一張、由本人簽名的申請表一份,一千二百斯洛伐克克朗(約一千二百元新台幣)的簽證費和一百元的貼紙費,以及訂機票證明。簽證有效時間為九十天,可停留時間為一個月,辦痔珨摁伅‵h為五個工作天。如果人數在十人以上,就可以組團使用團體簽證。有關資料可上網查詢: www.slovakiatourism.sk 前往奧地利旅遊的人,從維也納順便前往斯洛伐克更為方便,布拉提斯拉瓦距離維也納只有六十五公里,除了冬季結冰期外,多瑙河上每天都有往返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或維也納的船隻航行。每年四月下旬,乘船從布拉提斯拉瓦開往維也納,由於逆水行舟,到維也納約需一個半小時;由維也納去布拉提斯拉瓦係順流,一小時就可以到達。 美麗的多瑙河流經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俄羅斯,如果能乘船從德國出發,順流而下,沿河跨國觀賞迷人風景,是人生一大樂事,也是一趟夢幻的歐洲之旅。 在斯洛伐克境內旅遊除了要預防小偷和扒手外,其他的安全顧慮是不必要的,因為這裡治安情形良好,少有搶劫傷人等刑案發生,但夜間出遊仍以多人結伴行動為佳。當地緊急電話:112,警察局:158,救護車:155、(02)394949,道路緊急服務:154。 當地的旅遊資訊服務也相當不錯,國家旅遊局(CEDOK)和學生旅遊聯盟(CKM)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可以滿足遊客的要求,並可提供廉價民宿介紹、外幣兌換、飛機和火車班次時間表、代為預購機票和國際火車票等服務。全國使用電話戶數雖達一百二十九萬五千戶,但系統並不夠健全,常有線路交雜和撥不通的情況發生,較大城市遊客可在電話卡亭使用電話,小城市就只能去郵局或電話中心撥打電話,旅館電話通常都特別貴。 在時差方面,當地時間比台灣慢七小時,自每年的四月至十月為夏令時間,則比台灣慢六小時。 斯洛伐克有歐洲的優雅,有雄偉的城堡、精緻的豪宅、具歷史文化的雕塑,卻較其他歐洲國家保留了更多的傳統,加上天然美景的組合、費用的低廉,許多西歐國家的人民,都不辭辛苦地從老遠長途開車來此,享受物美價廉的滑雪假期。 這裡有高水準的劇院、歌劇院,很多夜間的娛樂節目都在旅館的表演廳演出,夜間俱樂部要在主要的大城市才有。 主要的土特產紀念品有水晶玻璃、彩繪陶瓷藝術品、手工藝品、刺繡、人偶和彩蛋等。一般商店週一至週五營業,時間為上午八時至下午五、六時,週六則多為半天,由上午八時營業至十一、十二時就休息,百貨公司假日照常營業。


首都布拉提斯拉瓦

全國第二大城科希策

古城特倫欽風光明媚

礦城班斯卡比斯特里察

普雷紹夫是第三大城

塔特拉山中心城市波普拉德

勒渥查是哥德風格小城

斯洛伐克城市之母尼特拉

斯洛伐克第三大州日利納首府

歷史古城特爾納瓦

溫泉休閒城皮耶什佳尼

皮耶什佳尼(Piesˇt,any)是西斯洛伐克地區、特爾納瓦州東北角的城市,並且是斯洛伐克眾多溫泉療養地中最著名的。這裡的溫泉及礦泉硫磺泥,治療風濕病和關節炎自羅馬時期就已聞名,一一一三年就有文字寫到這個城市,一五四五年開始,記述溫泉的療效。剛開始來此作溫泉浴的人是在地上挖一個洞灌滿溫泉水,住宿也非常簡陋,一五四九年才開始興建浴療的設施,也不過是簡單的木屋,但此時已有很多人都聞風而至,其中包括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也於一八○一年慕名至此度假浴療。 一八一三年浴療業者艾多迪(Erdödy)家族在皮耶什佳尼的溫泉島(Spa Island),建了第一座古典主義式的溫泉浴屋拿破崙溫泉浴療 (Napoleonic Spas),至今仍在營業,是市內歷史最久的溫泉浴療養中心。一八八九年艾多迪家族將溫泉島租給企業家溫特爾 (Alexander Winter),期限是六十年,至一九五○年為止,在這個期限內他將皮耶什佳尼改頭換面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包括溫泉休閒散步區、豪華旅館溫泉宮、伊瑪溫泉浴(Irma Spa)、艾瓦 (Eva) 溫泉泳池等一系列設施,成為世界知名的溫泉時髦度假休養中心;印度的大君、阿拉伯的王室都曾大老遠的來此度假治療過。 溫爾特任用兒子法蘭迪塞克(Frantisˇek)及路多韋特(L’udovít),使溫泉浴療發展蓬勃,成為成功的家族企業。路多韋特還慧眼獨具的設計出一個用膝蓋頂折拐杖的男性肖像作為企業標誌,意思是原本有關節炎要靠拐杖走路的腿,在皮耶什佳尼經過溫泉及礦泥的治療後,居然可以支撐折斷拐杖的力量。如今除在溫泉島的橋頭旁可以看到有一個大型的青銅色的「折杖人」塑像外,這個標誌到處都可見到。 在建設溫泉及礦泥療養的同時,這個原本僻靜的村落開始繁榮起來,一家家旅館與建,康復者的落籍,以及尋找生機移民至此的人愈來愈多,小鎮出現一個又一個新的村落,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治病者,使小城充滿了活力。 這個擁有三萬三千多名人口的城市,海拔一百六十二公尺,坐落在東經十七度五十分、北緯四十八度三十六分,特倫欽與特爾納瓦之間,地處小喀爾巴阡山東南,波瓦茲伊洛韋茨(Povazˇsk´y Inovec)山西北方的平原上,西南距首都布拉提斯拉瓦八十公里,瓦赫河由市區東方婉蜒流過,氣候溫和,陽光普照,風光明媚,每年日照時間長達兩千四百多個小時,是一個十分適合較長期休養度假的美麗城市。 這裡的溫泉水及礦磺含有放射性的硫磺,從深入地層二千公尺之下抽出,水溫高達攝氏六十七度至六十九點五度,除對移動性風濕關節炎具有特效外,還可以治療皮膚病和多種慢性病,市內設有國立風濕病研究所,以使浴療更為奏效。 溫泉浴島(Spa Island/Kúpel’n´y ostrov)由一條全部遮蓋的列柱廊橋(Colonnade Bridge/ Kolonádov´y most)連接市區,這也是斯洛伐克最有趣最特別的橋樑,由名建築師貝路希(Emil Bellusˇ)於一九三二年所建。 島上的溫泉浴療中心,除一八一三年最早興建新古典主義式的拿破崙浴室(Napoleon Baths/Napoleónske kúpele)之外,在十九世紀又增建了好多家。 溫泉宮(Thermia Palace)是一座華麗的新藝術式建築,雖然只是三星級的旅館,但其內部的奢華絕對物超所值,值得一看。這幢不凡的建築內接待過不少特殊人物,一九一七年當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進行時,德國為主導戰局的進展,特別選定這個風光明媚的世外桃源召開了一次祕密會議,參加的是德皇威廉二世、奧地利國王查理一世和保加利亞的國王斐迪南德一世等世界要人,雖然在次年保加利亞國王因戰敗而被迫退位,但該溫泉旅館的資深服務人員仍沾沾自喜的述說著昔日的「輝煌業績」,tel:033/775 61 11。 此外,這個島上三星級的溫泉旅館還有廣場溫泉宮(Hotel Balnea Esplanade Palace)tel:033/775 53 95、格蘭德豪華溫泉飯店(Hotel Balnea Grand Splendid)tel:033/775 41 17。 溫泉島像是一座美麗的公園,繁花似錦,雕塑處處,還有流水潺潺的噴泉。設有溫泉博物館展示當地溫泉的演進和城市的發展史,加上島上不時舉行的文化活動,是舒適愉悅的休閒地。 順著列柱廊橋直通市區主要廣場及行人步道區的溫特洛瓦 (Winterova) 街是市內最熱鬧的地方,商店、咖啡館、餐廳、大飯店林立,遊人如織,遊客中心就設在這裡,可以請他們代為安排行程、預訂價格合乎需要的旅館等。


風光優美的各大城市

莫德拉(Modra)位於布拉提斯拉瓦東北方約二十五公里、特爾拉瓦西方二十三公里的小鎮,但卻是一個聞名的活躍酒城,這裡出產白酒和紅酒,以及可口的蘋果酒,每年十一月的酒窖開放日(Cellars Open Day),是斯洛伐克東南部包括布拉提斯拉瓦、尼特拉和特爾拉瓦等三州,廣大產酒區重要慶典之一,吸引來自布拉提斯拉瓦及特爾拉瓦等附近城市的數萬參與者,來訪者都可以免費品酒。 因為酒的貿易連帶的需要,十四世紀起開始也成為一個以陶瓷手工藝稱著的小城,以酒杯、酒壺為主,衍生出其他陶瓷製品,白色的瓷器上濃艷的顏色,以花卉設計為主,這裡的一個擁有二十五個大部分為女性的繪畫師、五個陶瓷師傅的陶瓷工廠,是全國唯一的手工製陶工廠。 紅石(Cˇerven´y Kamenˇ)古堡位於莫德拉東北方大約五公里,由捷克普熱美斯王朝的奧圖卡(Prˇemysl Otakar)一世的妻子康斯坦茲 (Contance)皇后,始建於一二三○年,是匈牙利及捷克之間防守城堡鍊之一。一五二八年成為德國礦商哈布斯堡的富格爾 (Fugger)私產,改為銅礦的倉儲,挖掘了一個七十公尺長、九公尺深的地窖,但從未使用過,反而成了當地所盛產酒的儲存場所。這段時期為抵禦鄂圖曼土耳其的攻擊又把城堡改建加固,一五八三年帕爾菲 (Mikulásˇ Pallfy)擁有城堡,在與富格爾家的瑪麗亞結婚後,他從義大利聘請許多工匠大興土木,把城堡又翻修為奢華的住所。一六四五年為大火所燬,重建後的城堡為華麗的巴洛克式,至十八世紀中期才完成,至一九四五年為止一直是帕爾菲家族住所。現在內設博物館,展出歐洲文藝復興、巴洛克式藝品、皇室的珍貴傢俱,以及武器、甲冑等,值得前往一看,Tel:00421/33/6495132。 科馬爾諾(Komárno)是西斯洛伐克地區、尼特爾(Nitriansky)州南部匈牙利邊境著名的河港城市,也是全國最南端的城市;始建城堡於中世紀早期,是斯洛伐克最古老的城鎮之一,一七四五年女王瑪麗亞.泰瑞莎授命為自由城,人口已達一萬,是匈牙利當時的第五大城,商業繁榮,盛產麥子和木材、手工藝品遠近聞名。一七六三年被大地震摧毀,重建後更勝往昔,一八九八年一座新船港落成,繁忙的兼顧了河運及海洋船運。 這裡土地肥沃,出產豐富的農產品,包括麥子、蔬菜、水果等,並以天然植物的保護聞名,山毛柳、白楊、洋槐長滿多瑙河兩岸及砂質小山上,每至春夏野花遍開,出產香甜的天然花蜜,沿河各種魚蝦鮮美可口,漁業、紡織業和機械製造業都很發達。 經緯度為東經十八度八分、北緯四十七度四十六分,海拔一一○至二七○公尺,是斯洛伐克地勢較低的城市,在瓦赫(Váh)河匯入多瑙河的河口,地處多瑙河北岸,河的南岸就是匈牙利,與匈牙利的科馬羅姆(Komárom)隔河相對峙。距離西北面的布拉提斯拉瓦市約九十五公里,距布達佩斯也只有六十五公里,是戰略地位重要的邊界城市,因此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一五四一年至一五九二年,哈布斯堡王朝就曾在此建立堅強的防禦工事,成功的防阻了土耳其的攻擊。這些工事在拿破崙戰爭時曾予重建,兩個長達六公里的工事,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防禦工事。 這個擁有三萬八千名人口的城市,居民以斯洛伐克人和匈牙利馬札兒人為主。對外交通便利,河運發達,是中歐和東歐之間煤和石油貿易的重要轉運港;陸路交通發達,鐵、公路都可以通往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著名的景點還有靠近日內瓦廣場的歐洲庭園(European Court),整個院子展示著四十五個歐洲國家代表性的建築。 班斯卡希塔夫尼察(Banská Sˇtiavnica)是中斯洛伐克地區、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州西南部的小城,崛起於中世紀的礦業中心,因附近的希提亞夫尼察高原(Sˇtiavnica Highlands/ Sˇtiavnické vrchy)是歐洲最豐富的金、銀礦區之一,匈牙利王室當時每年可在此取得二萬四千公斤的銀、六百公斤的金,也使得這裡篷勃發展,人口迅速成長,成為匈牙利王國十八世紀時全國第二大城。 一七六二年市內成立全世界第一所自然及礦物學大學,師資大都是來自匈牙利的教授,一九一八年城市併入捷克斯洛伐克時,學術水準仍然是一流的。 二十世紀當礦源挖罄時,光華盡褪,今日的城市範圍雖然已不及昔日之半,但為市區留下的建設、哥德式及文藝復興式的房屋、教堂和兩座古堡,美麗的市景令人驚艷,一九七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之列入世界文化稀有財予以保護。 這個人口僅一萬一千的小城,偎依在山谷中,叢林環繞,美麗無比,昔日的採礦工業、技術和教育領先的卓越成就雖已不再,但留存的成果,成為另一無煙𢶣工業熱門旅遊地的豐富資源,舊城的市政廳,當時富商所蓋的精緻講究文藝復興及哥德式居所,哥德式的聖凱薩琳大教堂,以及為抵抗土耳其入侵先後於一五五九年及一五六五年所建的舊(Star´y zámok)、新(Nov´y zámok)兩座宏偉城堡,遭遺棄的礦區,內容豐富的礦業博物館等,每一處都令人留連,欽讚不已。遊客中心(Info center)位於Nám .sv. Trojice 2, Tel:045/16 168。 茲沃倫(Zvolen)是中斯洛伐克地區、班斯卡比斯特里察(Banskobstrick´y)州中部城市,北距省會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二十一公里,地處東西鐵、公路交通要道,是重要的交通樞紐。這個城市依山傍水,赫龍(Hron)河的兩條支流夾城而過,全市大部分覆蓋著森林,有豐富的溫泉,設有斯利希(Sliacˇ)和科瓦舒瓦 (Kovácˇová)兩處溫泉度假村,尤以前者臨近機場,來此的溫泉療養客者多,每至夏天更可見無數觀光客活躍在戶外溫泉游泳池中。 離城十公里的克拉洛瓦(Král’ová)山,高一○八○公尺,從十三世紀開始就是冬季的滑雪勝地。 普斯蒂城堡(Pust´y hrad)俯視城市,是茲沃倫發蹟之源,為一三七○年至一三八○年匈牙利王室的狩獵別館,一度匈牙利皇后擁有,十六世紀礦商圖索(Thurzo)聘請義大利多位名師重建為文藝復興式城堡,有防禦設施以防土耳其的入侵。後來又改建為巴洛克式防禦性城堡,成為地方政府所在地,現在所見包括有後哥德式禮拜堂、騎士廳,另外巴洛克廳內有精緻的木製天頂畫七十八幅,內容為羅馬及匈牙利歷史畫,現在已設為國家藝術館。 塔約夫劇院(J. G. Tajovsk´y Theatre)是一座現代化的漂亮大廈,也是全省文化中心,重要的活動都在此舉行,夏季的茲沃倫古堡演奏會(Zvolenské hry Zamocké)最具代表性。 馬丁(Martin)是中斯洛伐克地區日利納州西南部城市,昔日它是圖利茨區(Turiec regio)的中心小鎮,最早出現在歷史記錄中是一三一五年,在斯洛伐克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好幾位出色的科學家、藝術家的出生地,或在此度過他們漫長的奮鬥人生,興旺的時候,學者、專家雲集,有來自全國的精英聚會,在文化上有它重要的地位。這裡不僅文化科學層次高,而且民智自由開放,從十六世紀以來就是斯洛伐克民族運動的中心地。 一八六一年一群知識份子在此會議決定,發布了斯洛伐克語的「馬丁備忘錄(Martin Memorandum) 」,激勵了人民的民族情緒和使用斯洛伐克語的強烈意願。兩年後一個私人性質的文化機構和教育機構組成斯洛伐克馬提查 (Matica Slovenská/the kernel of Slovakia’),積極推展成立斯洛伐克語學校、博物館、音樂社團、出版機構等。後續幾年中在匈牙利強制性文化環伺下,馬丁無疑是民族文化的火種,在溫文不斷的加柴、添木之下逐漸發酵。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戰敗瓦解後,十月三十日斯洛伐克在此發布「馬丁聲明(Martin Declaration) 」,選擇與捷克成立獨立的聯邦政府。但最後首都的地位卻被布拉提斯拉瓦獲得,馬丁帶著些許失落依舊歸於平淡。 馬丁現在是全國第八大城,人口六萬一千多,坐落在瓦赫河及其支流圖利茨(Turiec)河的匯合處,兩河夾城而過,它位於斯洛伐克西北部、東經十八度五十六分、北緯四十九度四分,距西北方的日利納市僅二十七公里,鐵、公路交通方便,從布拉提斯拉瓦往科希策、捷克布拉格往科希策的快車,部分經過市內,也有火車往南至茲沃倫和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公路巴士每天有十來班與首都布拉提斯拉瓦銜接,至日利納約每小時一班。 這個城市不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旅遊城市,但欲擁有非常著名的露天博物館,保留許多昔日原始的民間建築,同時也可看到人民生活的傳統和昔日的建設基礎。另外還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種學博物館、圖利茨地區博物館 (Turcˇiansle múzeum)及圖利茨藝術館 (Turcˇianska galeˇria)哥德式教堂及展現這個城市在學術上的崇高地位、內容豐富的文學國家博物館(Slovenské národné literarné múzeum)內,詳盡無遺且有系統的展出斯洛伐克風俗民情文物資料;國家墓園(Národn´y cintorín)內共葬著近三百位藝術家和文化先進等,都值得參觀。 這裡住宿的環境還算不錯,最好的飯店有三星級的:Hotel Luna(Mednˇanského 18)tel:043/428 18 93, Hotel Slovan(A. Kmet’a 576)tel:043/413 55 32, Hotel Turiec(A. Sokolíka 2)tel:043/422 10 17。 魯容貝羅克(Ruzˇomberok)是中斯洛伐克地區日利納州南部的山區城市,位於日利納東南六十四公里、馬丁東方三十七公里,瓦赫河從城北蜿蜒而過,是一個環山依水的美麗城市,交通方便。這裡是冬季滑雪運動中心,有纜車、吊艙和十二個度假中心,設施完備,並因擁有戶外建築博物館之稱的伏爾科利內茲而聞名。 伏爾科利內茲(Vlkolínec)偎依在大法特拉(VeI’ká Fatra)山中,是一個刻意保留下來的少數民族聚居地,雖已設為戶外博物館,但裡面實際上都住著人,即使在外圍參觀也要購票,而且限定在早上八時至下午五時之間,看起來並不像觀光地,但就因為這樣,才形成另一種吸引力,全村所有的房屋都是沿坡而建二層的獨幢式,木板牆、稻草或茅草頂,外觀粉刷為柔和的顏色,小小的院子屋後通常有一個小穀倉,造型既鄉土而有趣。 奇西瑪尼(Cˇicˇmany)位於日利納南方三十公里,是日利納地勢最高的村落,大約一百四十幢木屋與其他村落隔絕,木屋環繞著教堂而建,居民以種植園林為生,雞鳴狗吠,也如一般農村,但最特別的是從數百年前開始,他們刷成黑底的房屋,都是密密麻麻的畫上白色當地的民俗圖案裝飾他們的屋子,包括幾何圖案、花草、十字、心形圖案和名字等,別致漂亮,耐人尋味,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稀有財產予以保護。 這些特殊的房子引來許多觀光的遊客,成為居民經濟來源的一大支助。除此,飼養牛、羊,製作刺繡衣飾、填充玩具等,但仍不足生活所需,輔以季節性的裝配玻璃、伐木工,以及到國外做工以貼補生活,建設家園。 來此觀光除一探建築的奧秘,他們白底有精緻刺繡的民俗服飾亮麗惹眼,憑添誘惑力。這裡也是踏青的好所在,周圍的斯特拉卓夫山群(Strázˇovské Hills)綠草如茵,羊兒低頭覓食,一片世外桃源景象;冬季小城南側的亞沃里納滑雪度假村(Javorina Ski Resort),大地冰封,遍野一片雪白,又是一番景觀。 特雷比紹夫(Trebisˇov)是東斯洛伐克地區、科希策州(Kosicky Kraj)東部城市,這裡自古以來就有居民點,十一和十二世紀屬於匈牙利澤普蘭(Zemplin)州。經緯度為東經二十一度四十三分、北緯四十八度三十八分,坐落在斯洛伐克的東南角,南和匈牙利交界,西接科希策,北界弗拉諾夫,東北鄰米哈諾夫采,東南角與烏克蘭接壤。 這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部分是斯洛伐克托克酒(Slovak Tokay Vine)的葡萄生長區,全境有許多花園、悞園、自然保護森林區及美麗的山,還添建了許多度假休閒設施,也有十八世紀所建造巴洛克古典式豪宅,十三世紀的巴利希古堡(Paricˇ Castle),以及一八九三年由匈牙利貴族安德拉希(Julius Andrassy)家族建造的新哥德式壯麗之墓等。現在這個擁有六萬多人口的邊境重鎮工商業興盛,市容繁榮,氣候宜人,也是一個熱鬧的旅遊城市。可經由科希策前往參觀,斯洛伐克東南部與匈牙利的交界處有歐洲最大最美的地下溶洞群。 多布希納(Dobsˇiná)係東斯洛伐克地區科希策州西北部的城鎮,是一三二六年由日耳曼移民所建立。這個兩萬人不到的小城,依山傍水,美麗寧靜,尤以城南的冬季運動中心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稀有財的多布希納冰洞而聞名。經緯度為東經二十度二十六分、北緯四十八度三十九分。在地理位置上濱斯拉納(Slaná)河,北至波普拉德約二十公里。當地經濟以開採鐵礦和伐木為主,也有一些輕工業,對外交通水陸稱便。 多布希納冰洞(Dobsˇinská/ce Cave/ Dobsˇinska ladová jaskynˇa)是一座一九九五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稀有財保護名單內的寶藏。這個位於斯洛伐克天堂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冰洞,內部充滿石筍、石柱,覆蓋著厚厚的冰層,全年一片晶瑩,令人嘆為觀止,最寬處二十六公尺半,一四八三公尺長的洞內,總冰量為十一萬多立方公尺,是世界最壯觀的地下冰洞之一。洞內溫度為攝氏零下三點九度至攝氏零點二度,未積冰的部分溫度約在零點八度至三點五度之間,洞內還生存著十二種蝙蝠,洞前端四七五公尺長開放供人參觀。 斯皮什新村(Spisˇská Nová Ves)是東斯洛伐克地區科希策州西北端的山城,地勢高聳,境內海拔從三七九公尺至一二六六公尺,屬於沃洛夫山(Volov Hills)地和稠密的森林地帶,連繫著斯洛伐克天堂國家公園的赫龍谷地 (Vale Hornád/Hornádska Kotlina),是前往斯洛伐克天堂的起點,位於布拉提斯拉瓦至科希策的鐵路幹線上,是前往勒渥查重要的鐵路轉運站,有巴士通往斯洛伐克天堂及斯皮什古堡 (Spisˇ Castle)。 這個城市也是由德國殖民而興起,首次出現在文字記錄上是在一二六八年,當時的名字叫新谷(Villa Nava),是斯皮什區(Spisˇ region)二十四個聯盟城之一,獲得國王的特許經營礦業而飛快的繁榮成長,一度還曾是這個區的首府。一四一二年與附近十五個城市組成防禦聯盟,成為匈牙利半獨立性的斯皮什區。一七七○年代女皇瑪麗亞.泰瑞莎(Maria Thereza)為這個城市取名 Spisˇská Nová Ves。一七七一年鐵路開通,更促使城市進步。 現在這裡人口四萬二千人,東南距科希策九十四公里,東至普雷紹夫六十八公里,交通方便,從火車站下車向北走十分鐘就到了市政廳廣場 (Radnicˇné nám),市內的主要景點大都集中在此,遊客中心也在這裡的大教堂對面,汽車站在火車站西北方過三、四個街區。 市政廳廣場是一個扁長形大廣場,廣場上矗立著全國最高八十七公尺高塔的白身黑頂聖母升天大教堂,內部有十六世紀帕沃爾大師所雕製的耶穌受難十字架。廣場東端的斯皮什劇院 (Spisˇské divadlo)建於二十世紀初,半圓形的前廳、大型的演奏廳和餐廳,設計都十分特殊,廣場五十號的州政府辦公廳,正面有錯綜複雜、美麗的洛可可式粉刷圖案裝飾。 斯皮什古堡(Spisˇ Castle/Spisˇsky´ hrad)是斯洛伐克全國約三百個古堡及古堡遺蹟中最大的一個,而且也是中歐最大的古堡建築群,佔地廣達四點一英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一九九三年將之列入世界稀有財產名單之列。 古堡始建於十二世紀,高聳在一座視野遼𡚸的小山頭,現存所見遺蹟中的圓形高塔和羅馬式宮殿,部分即最早的建物,當時為監視山腳下的貿易通道,也是典型軍事戰略的布局。十五世紀羅馬式的宮殿部分加固,並加建了禮拜堂,至今這部分仍然保持良好。一四六四年古堡由國王手中轉到札波雅(Zápolya)家族,在一五二六年莫哈奇戰爭之後、曾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強勢對手,同年約翰.札波雅(John Zápolya)誕生於古堡中,他也是匈牙利統治時期的最後國王。札波雅家族為喪葬在一四八八年至一四九九年建了一座華麗的哥德式禮拜堂,內部有五座獨一無二、無可匹敵的祭壇,以及許多珍貴的壁報及天頂畫。一七八○年古堡為大火所毀,之後僅有防禦軍隊住入,古堡遂式微為遺蹟,日曬雨淋,長久的風化,但古堡雄偉依然,氣勢懾人;昔日象徵權勢的精工細雕仍歷歷在目,令人驚嘆之餘,一種莫名的悲愴油然而生;城牆內草地上擺置著當時的武器大砲,石頭及大圓石頭的砲彈,十分有趣。現在每年五至十月開放供人參觀,但最好先以電話:053-4541336 聯繫○蠾]為體積過大,如果要看到全景,需在遠距離如波普拉德,甚至上塔特拉山等地才看得到。 巴爾杰約夫(Bardejov)是斯洛伐克東北部普雷紹夫州的山城、位於普雷紹夫北方四十二公里的邊境貿易中心,北距波蘭約二十公里,人口三萬四千多,是斯洛伐克保持最好、最美的中世紀城市,公元二千零一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稀有財保護名單之內。 這裡在十三世紀時是前往波蘭貿易的重要轉運點而迅速發展成鎮,十四世紀改原來簡單的防禦為石城牆及一座三層樓高的防禦塔,加上後來陸續增建圍繞在城市四周的防禦工事,共有十座棱堡、兩座城門,這些建築現在都完好存在。一三七六年成為自由市,整個中世紀這個城市因貿易的繁榮而度過它名利雙收的黃金時代,在最興盛的時候城裡有五十個行會會館,因此留下許多歷史性的建築。 十八世紀三十年戰爭開始後貿易沒落,但今日市區留下的如古畫般中世紀的現貌將會永遠存在。 主廣場(Radnicˇné nám.)比足球場略大,沿著廣場排列著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二層的房屋,彩色繽紛、裝飾各異,令人眼花撩亂的如進入時光隧道。令人側目上層有凸窗的,是建於一五○五至一五一一年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的舊市政廳,這也是斯洛伐克境內第一座此類建築,十分珍貴。 甘特求霍夫(Gantzughuf)屋在舊市政廳對面,原為哥德式建築,現在正面有洛可可的壁畫。掌控廣場的聖埃吉迪(St. Egidius)大教堂建於十五世紀,內部有十一座一四六○至一五二○年所製哥德式祭壇,極富藝術價值。 巴爾杰約夫至東北方斯維德尼克市之間的山區有不少東正教保持良好的木教堂,內部常可見到或多或少的聖像畫,十分珍貴。 位於市郊四公里處的巴爾杰約夫療養度假村(Bardejovské Kúpele)是一個著名的溫泉浴度假村,這裡從十六世紀開始就有許多來自全歐洲的訪客,十九世紀尤其熱門,而且來客包括約瑟夫二世國王、瑪麗亞.泰瑞莎女王、俄國的亞歷山大一世、伊麗莎白女王和其他王公貴族等,多為名人,且作了較長時間的停留。但這裡的設施並不似其他溫泉城的豪華建築,而是被叢林圍繞的一間間昔日簡單小木屋,一派鄉間茅屋情景,純樸自然,加上當地洋蔥頭、形式可愛的東正教木教堂,內部有裝飾繁複的聖像屏,儼然戶外博物館。 斯維德尼克(Svidník)也屬於普雷紹夫州,位於國境東北部波蘭和斯洛伐克邊界上,是一個一萬三千人的邊境小城,這裡不僅和巴爾杰約夫一樣,郊區有許多獨特的木屋及建築特殊的木教堂值得參觀,同時因為這個城市鄰近烏克蘭和俄羅斯,是少數俄羅斯文化中心,擁有的戶內、戶外博物館即可展現無遺。 市北接近邊境喀爾巴阡山通道杜克拉山口 (Dukla Pass/Duklianski pamätník),這個山口在平時是波蘭和斯洛伐克之間客貨運主要通道,戰略地位重要,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俄軍都曾經利用過此山口,因此一九四四年十一月這裡曾被納粹德軍戰機轟炸,死亡、損毀嚴重,戰後復建,留下許多戰爭的殘蹟。 市內的俄羅斯烏克蘭博物館(The múzeum Ukrajinsko-Rusínskej kultúry)展出俄羅斯傳統文化和歷史,最令人感興趣的是五顏六色的民族傳統服飾和五花八門的復活節蛋,但展物的標籤上只有斯洛伐克文及俄文。 戶外博物館(Skansen)是建於一七七六年的建築群,包括房屋、穀倉、學校、救火站、磨坊和木教堂,參觀要買票,照相另加錢。 蘇軍戰爭紀念碑 (Pamätník Sovietskej armády) 為紀念一九四四年在杜克拉山戰爭一役中被炸犧牲的九千名蘇軍戰士而立。 軍事博物館(Vojenské múzeum)內展出杜克拉一役的戰役圖及戰爭照片,戶外展出坦克、兵工廠機器、美造達科塔運輸機等。 每年七月下旬市內舉行俄羅斯烏克蘭文化節 (Slavnosti kultúry Rusínov-Ukrajincov Slovenska),有熱鬧的音樂、舞蹈和雜技表演,參與及表演的人不祇來自斯洛伐克全國,也來自烏克蘭、德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教育文化水準很高

斯洛伐克全國人口五百四十二萬三千五百六十七人,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為一百一十一人,大約有百分之七十一的國民居住在城市,另有百分之二十九居住在農村,男子平均壽命為六十八點八歲,女子為七十六點七歲。人口組成比率:六十五歲以上佔百分之十一點七(男性共二三九○八一人、女性三九七五○四人),十五至六十四歲佔百分之七十點八(男性一九○八四二五人、女性一九二九八六一人),十四歲以下人口佔百分之十七點七五(男性四八五五二三人、女性四六三一七三人)。平均每個婦女生一點三一個孩子,出生率為千分之十點五七,死亡率為千分之九點四八,人口成長率為千分之十四。 全國就業總人數二百五十八萬,其中從事農業的佔百分之八點九、工業百分之二九點三,營建業百分之八、運輸及傳播業百分之八點二,最多的是服務業佔就業人數的百分之四十五點六。 斯洛伐克人是全國最大的民族,有四百五十六萬五千三百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點七。斯洛伐克人身材不高且瘦,眼睛及頭髮的顏色很深,具有蒙古人的特色,性情較捷克人保守,民族性卻很接近匈牙利;他們個性倔強,態度親切,性情質樸而略帶傷感,富於想像,具有堅毅的信仰,始終保持著固有斯拉夫文化的色彩。近年來由於生活水準的提高,人民有三分之二以上也有體重超重的問題發生,故而除了開始世界流行的節食,也講究食物的調整。 國內還有六十萬匈牙利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十點六,是國內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東部及南部多瑙河沖積平原上,他們性格開朗爽快,言談舉止文明,一向十分好客,待人友好熱情。此外,國內還有百分之七的吉卜賽人約三十八萬;捷克、摩拉維亞、西里西亞人共佔百分之一點一,羅塞尼亞 (Ruthenian) 和烏克蘭人佔千分之六,德國人佔千分之一,波蘭人佔千分之一,其他民族佔千分之二。昔日猶太人數量也不少,但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被德軍趕到波蘭集中營遇害,部分倖存的也已移民以色列,留在斯洛伐克的現在已為數不多。吉卜賽人雖逃過納粹`,獲得政府安置,但仍為受歧視的弱勢民族。 在宗教信仰方面,天主教徒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新教徒佔百分之七,東正教徒佔百分之五,無神論者也高達全國人口百分之九點七。 法定的官方語言是斯洛伐克語,用羅馬拉丁字母書寫,這種語言在發音上和捷克語非常接近,凡是會講斯洛伐克語的人,一般都聽得懂捷克語、匈牙利、德語及部分俄語,在大城市的年輕人英文還可以,但在小城市中就不行了。斯洛伐克文的發音,對中國人來說的確不容易,但卻有規則可循,那就是每一個字母都要發音,母音只影響發音的長短,所有的重音都在第一音節中。 這個國家實行義務教育制度,國民的文化素質很高,兒童自六歲入學開始至十五歲,接受九年的強制基礎(小學及初中)教育,之後是四年的高中教育和五年的大學教育,百分之八十以上受過中學教育,百分之十五以上受過大學教育,沒有文盲,國家免收學生的學費,並且對學生食宿費給予補貼。一九九○年又頒布了法規,允許私人機構和教會開辦學校,全國現有二十二所高等院校,其中科曼斯基大學 (Univerzita Komenského)位於首都布拉提斯拉瓦,沙法利卡大學(Univerzita Sˇafárika)位於第二大城科希策,是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共有六萬多名大學生。 大眾傳播媒體方面:全國共有一百二十多種報刊,主要英文媒體包括The Slovak Spectator週刊、Slovensko.com每日新聞及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斯洛伐克文主要日報包括Novy Cˇas(新時代)、Pravda(真理報)、Praca、Sport、SME、Narodna obroda等。斯洛伐克通訊社是代表官方立場的通訊社,成立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在歐洲各地都派有記者。境內的廣播電台和電視台均屬國營,主要電視台有Markiza TV、Luna、STV(slovakia. eunet.sk/slovakia/news.asp)等。 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從一九九二年起改革公費醫療制度,逐步向醫療保險制度過渡。現在平均每千名人口只有三點五名醫生,十一 日 期 國 定 假 日 2006/1/1 新年及獨立紀念日(Independence Day) 1/8 主顯節(Epiphany) 4/14 耶穌受難記(Good Friday) 5/16 復活節(Easter Monday) 5/1 勞動節(Labor Day) 5/8 國家自由日(Liberation of the Republic) 7/5 聖居里爾和麥托迪日 (St. Cyril and Methoduis Day) 8/29 斯洛伐克國家起義紀念日 (Slovak National Uprising Day) 9/1 行憲日(Constitution Day) 9/15 七傷紀念日(婦女受難日) (Our Lady of the Seven Sorrows) 11/1 萬聖節(All Saint’s Day) 11/7 脫離共黨統治自由日 (Struggle for Liberty Democracy Day) 12/24-26 聖誕節(Christmas)


民風保守傳統節慶多

斯洛伐克運動風氣興盛,設施普遍完備,足球、排球、網球、游泳和冰上曲棍球都是他們熱愛而流行的運動,每至冬季山地的滑雪場熱鬧滾滾,各地規劃了許多自行車道,山區更有標誌清晰、規劃完善的健行步道,按難易程度,以不同顏色標示,供人衡量自己體力選擇路線。全國設有八個具水準的高爾夫球場,是國內外小白球愛好者趨之若騖的地方。在人民熱衷、政府也重視且大力提倡運動的情況下,訓練出許多出色的運動選手,自一九九四年首次出現在挪威利勒哈默爾(Lillehammer)的冬季奧運會,就有非常好的成績;一九九六年在亞特蘭大的夏季奧運會更戌珍活A得到包括一面金牌在內的三面獎牌。一九九九年曲棍球也得到銅牌,二○○○年冰上曲棍球進而得到世界冠軍賽銀牌。 由於斯洛伐克有許多來自不同種族的人民居住在不同的城市、區域,而形成各地有他們特殊的風俗和節慶,以歌舞、食物舉行慶祝,但大部的節慶都集中在天氣較暖和的日子裡。 每逢節日,斯洛伐克男人喜歡穿著用紅、黃色刺繡的白上衣、白長褲,腰繫紅色的十多公分闊皮帶,戴一頂闊邊帽。女人喜歡穿著繡有花紋、色彩鮮艷的衣服。他們在生活上雖然刻苦,但在風俗習慣上,卻極富浪漫的情趣。 他們的訂婚風俗也很特別,少男、少女訂婚,先要在選定的晚上,和媒人一起去敲女方家的門,說是要尋找「一顆星」,他到屋裡和少女見了面後,那少女就走避屋後,少男就對她的父母說:「這正是我所要尋找的一顆星,可以讓我尋找嗎?」等到對方同意了,他便到屋後尋那少女,並且帶她出來,媒人便把自亞當夏娃以來的婚姻制度,對這一對少年男女講解一番,便算完成了訂婚儀式。 斯洛伐克有「民俗藝術的美術館」之稱,許多地方還保留著穿昔日特定服飾的習慣,尤其是在節慶中他們一定會換上自古以來的傳統衣著。在東北地區的斯皮希(Spisˇ)、巴爾杰約夫(Bardejov)、斯維德尼克(Svidník)和胡門內(Humenné)等地區,可以看到許多穿著傳統服飾的年長婦女,她們身穿刺繡的裙子、披肩、上衣,毛皮的外套,腰繫五彩繽紛的腰帶,足登靴子。在其他地方也常看到女性穿著純白的衣服,配上紅色刺繡花紋的花邊和圍裙,頗具斯拉夫民族特色。結過婚的婦女頭上包著哥吉勒(Grgule)頭巾,身穿大蓬裙,上身襯衫上蓬下緊,內衣繡著華麗紋彩;未出嫁的女子則戴著繡有金色圖案的帽子。一些山區的居民愛狼成癖,不論紅白喜事,「狼」是理所當然的主角,禮品有狼圖,賓朋要假扮成狼,陪伴新郎和新娘的人,也要扮成狼,連洞房門口也要掛上一個用紙做成的狼。 除穿著外,在日常所用的器皿,如廚具、樂器、傢俱、床組,以及整個建築之上都精心設計裝飾著民俗圖案,尤其是房屋上的刻紋、模塑和錯綜複雜的繪畫。某些地區,例如南摩拉維亞的科斯提采(Kostice)在宗教節日期間有熱鬧的儀式和活動。 這個國家的人民性情爽快,平易近人,他們一般都樂於和外人接觸,誠懇樸實,給人一種親切感,使人覺得很容易接近。斯洛伐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約會習慣準時;他們對藍色非常偏愛,認為藍色是代表上進的色彩,送給年輕人的禮品,特別是祝賀畢業生,大都喜歡選用藍色的禮品。玫瑰花也是他們的所愛,認為是美好和幸福的象徵。他們也喜歡用鮮花、葡萄酒、威士忌和法國白蘭地作為禮物。 斯洛伐克人在社交場合與人相見時,一般都行握手禮,交叉式握手和交叉式的談話,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男士相見時,一般慣用擁抱禮;女性互以親吻雙頰為禮。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有一些忌諱,如視「十三」、「星期五」為不詳的數字和日期,平時無論做什麼都設法避開這些數字和日期。他們對紅三角形很敏感,並把它視為有毒的標記。他們對以目光盯視自己的人很反感,認為這是一種蔑視人的行為。 這裡的飲食特色來自其民族的特性,因其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斯拉夫人後裔,故斯拉夫人的食物習慣在此突顯無遺。此外,在歷史上與波蘭、德國、匈牙利的關係密切,這些國家的風味餐自然也隨時可嚐試到。 斯洛伐克食物以馬鈴薯、豬肉、包白菜及形狀多變的通心粉為基本素材,最普通的是Bryndzové halusˇky,這是用馬鈴薯、通心粉加上起司和煙薰肉煮成的馬鈴薯通心粉,配上一碗叫Kapustnica的家常湯及德國泡菜,倒也風味獨具。包白菜是肉類的主要配菜,如羊、牛、豬肉及肉餅等,都會搭配水煮的包白菜,淋上可口的醬汁,可解除肉食的油膩。其他幾樣具特色而普遍的食物有:萊秀(Lecˇo)是一道斯洛伐克各地都有的辣菜,用洋蔥、辣椒、蕃茄、蛋、熱狗等切碎煮成,十分開胃。馬鈴薯餅(Zemiakové Placky)是用馬鈴薯加蛋、大蒜、胡椒、鹽、麵粉、牛奶等和泥,煎成半公分左右厚度的餅。豆子湯(Fazulóvá Palievka)用菜豆、胡蘿蔔、西洋芹菜、馬鈴薯,加入大蒜、薄荷、胡椒等調味煮成的濃湯。 他們對啤酒有特別的嗜好,就像中國人喝 茶一樣;喜歡吃中國菜,尤其對脆皮雞、咕佬肉、蕃茄裏脊、韭黃肉絲、牛肉丸子、糖醋松子魚、五柳雞絲、鳳梨火雞、青椒肉絲、蠔油鮮菇和炸大蝦等菜餚,更是讚不絕口。 斯洛伐克農村在冬至這一天非常熱鬧,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最精彩的表演是戴面具,通常這是慶祝活動中的第一個節目,人們戴著動物面具,唱著輕快歡樂的歌曲,不同地區的人戴面具的方法也不相同。在日利納地區的奧姆采納,人們戴的面具是用草編成的,象徵著豐收;而同一地區的奇西瑪尼和羅蒂斯則採用野牛面具,這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傳統。據說古時候野牛到處破壞莊稼,成為自然災害的象徵,為了祈求豐收,農民便在一定的日子裡向「野牛」獻禮,讓牠盡情享受而不危害農田。另外還有一種方式,村民一邊唱歌,一邊把 「野牛」殺死,則是嚇阻去惡的象徵。 在東南部的產酒區特爾納瓦市附近的鄉村裡,冬至狂歡節中,人們抬著「酒神」到處走恣意取樂。用稻草捆紮成的「酒神」,外面穿上羊皮衣,臉用煤煙塗得漆黑,站在木架上,看上去就像蓋了山羊皮的木頭人。在基蘇卡農村地區,小伙子們用破布做成一個「嬰兒」,抱著他到各家各戶訪問,每到一處主人都會送吃的東西給他們。在諾曼斯附近,成群的小伙子們在狂歡節期間化了妝,走東家、串西家,表演戲劇。 斯洛伐克西部地區,青年們穿著鮮艷的民族服裝,一邊鞭韃,一邊跳舞,跳完後,人們會送上火腿、香腸、肉和油煎餅,他們用木籤或金屬條串起來吃。在布列維特采附近的布羅齊納,小伙子們在狂歡節時,可以拿著木柴到漂亮的姑娘家生火烤製一種特製的面具。


國防武力規模不大

斯洛伐克擁有一支小規模的國防軍,總統是國家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是國防和安全問題的最高決策機構,國防部是政府主管軍事的行政機關,總參謀部是全國最高軍事指揮機構。 三軍總兵力為四萬三千人,其中陸軍官兵員額約兩萬四千名,是斯洛伐克國防武力中最主要的軍種,使用俄製的一些輕型坦克、運兵車、大炮和少數戰術性地對地及地對空飛彈。空軍兵力約一萬二千名,擁有一百二十架戰鬥機,還有少數的運輸機、教練機和直昇機等。因係內陸國家,故無海軍。此外,另有一些軍事警察、後勤管理等單位,官兵員額共約七千人。 目前斯洛伐克軍隊實施義務兵役制,國內年滿十八歲的男子要被徵召入營服役九個月。預計自二○○七年起兵役制度將改為募兵制,青年男女都可以自願入營為職業軍人,軍人待遇也會大幅調整,使社會青年大都樂意從軍,目前軍費年度支出約為四百零六萬美元,佔國民生產毛額百分之一點八九。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變換
動作
導覽
工具箱